畜牧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畜牧 兽医 发展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尽管我国畜牧业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上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大部分饲养场主抱有临时观念,对固定资产和生产发展未做长远的规划和投资,特别是在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几乎没有任何投资,粪便只是简单的堆积处理,大部分畜禽粪污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地下。在有些养殖场附近,臭气熏鼻,夏季更是苍蝇漫天飞,卫生状况极为不堪。甚至一些养殖户将病死畜禽买掉或者吃掉,不但极易造成疫情传播,还危害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由于我国的畜禽屠宰和畜禽产品加工行业还不够发达,大部分小型畜禽屠宰场和畜禽产品加工厂的治污设施达不到要求,即便一些大型畜禽屠宰场和畜禽产品加工厂,按照要求建立了污水处理等设施,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也很少利用,所产生的污水直接流入附近河流或地下,不但造成严重污染,还潜伏着重大动物疫病传播的危险。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场多集中在农村,加之饲料兽药行业和动物诊疗市场的竞争,饲料兽药经营场所和动物诊疗场所逐渐由乡镇向村庄迁移。大部分经营饲料兽药的库房和动物诊疗场所都是由老房子临时改造而成,不符合饲料兽药贮存和动物诊疗要求,甚至一些动物诊疗场所大多没有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即便经兽医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后,也只是稍加改造,过一股,时间又恢复原样。
2.一部分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其中,饲料兽药场、大型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场的操作人员大都有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而小型手工屠宰场和农贸交易市场上经营畜禽产品的人员,绝大多数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因此,即使是经过检疫的健康无疫的畜禽产品,经过流通到达消费者手中,不但保证不了畜禽产品的安全,还极有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传播。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事实上,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的活禽大都没有经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并不安全。而且,农贸交易市场是人群集中的场所,现场宰杀活禽,致使羽毛乱飞,污水横流,极易造成疫情的传播、蔓延。
4.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的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关政府部门不重视,拿不出资金来建设;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等企业单位,由于利益的驱动,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拿出资金来建设治污等基础设施:养殖者面对建设治污等设施所需的资金,只能望而却步。
政府相关部分领导急功近利,盲目建设养殖场,过度追求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加,不关注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的改善,并致使有关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养殖户受小农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抱有临时观念,对生产发展未做长远的计划,在生产过程中也不主动进行养殖场畜牧兽医卫生条件的提高。
二、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主要包括动物饲养场、种公畜站和胚胎生产场所、孵化厂、屠宰场(厂、点)、肉类联合加工厂、动物储运、中转、交易场所、动物产品经营储藏场所、原毛、生皮、骨、角加工场所、各类动物隔离饲养场、动物诊疗场所、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保存使用等场所的负责人。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各级政府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应政策,逐步取缔小型手工定点屠宰场,建立大型机械化畜禽屠宰加工场,并禁止在农贸交易市场屠杀活禽。
篇2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外向型农业就必须同时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根据温州实际,本文就如何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作些初步探讨。
1.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环境条件分析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各种畜禽的生长发育,具有发展畜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资源逐步开发利用,我市以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共有3758家,乳制品皮革制品等产品畅销英、法、新加坡、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我市外向型经济虽然有一定基础,但远远不能满足对外开放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我们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勇气,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怕亏本、怕有风险,还存在经验不足、信息不足等实际问题。二是出口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重轻工、轻农付产品,在农付产品出口中忽视了畜牧业的出口创汇。三是外贸出口的加工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素质不高,适应不了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经济的需要,畜产品缺乏竞争力。鉴于上述情况,今后发展外向型畜牧经济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建设和开发本地资源、加快出口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深加工、精加工为手段,大力发展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通过积累资金、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跻身于国际经济大循环。
2.进行分类指导,实行区域化、专业化和基地化
发展外向型畜牧业要从实际出发,走多层次、多渠道发展道路,根据不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分类指导。
2.1西北部山区:以发展牛、羊、兔为主,包括文、泰、永等县的全部或大部和苍、平、瑞、匝、乐等小部份地区共216乡6个镇。这些地区要有计划地引进优良牧草,改良草山,提高载畜量;要引进优良畜种进行改良,逐步建成名符其实的牛、羊、免商品基地。
2.2中部丘陵山地:发展猪、禽、兔区。包括乐、匝、永、市郊、瑞、平、苍等七县的中部地区,计107个乡、4个镇,在巩固平、瑞、欧、鹿母猪基地基础上,扩大规模经营,有计划地引进良种公猪,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提高瘦肉率,力争建成一批供港活猪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家禽业和长毛兔、肉用兔为中心的小家畜商品基地。
2.3东南沿海平原:发展猪、奶牛、禽区、包括市郊、欧、乐、永、瑞、平、苍等七个县(区市)靠近东南沿海和三江流域的部分地区计134个乡,17个镇,重点为稳定生猪生产数量,尽快提高质量,大力发展奶牛和家禽业,进一步巩固奶牛、家禽商品猪基地,保证城镇居民肉食和出口创汇的需要。
2.4东南沿海岛屿区:包括洞、瑞、平等三个县在海面上的200多个岛屿群,重点发展经济动物,在大力发展水貂、貉等皮毛动物外,积极发展养猪、羊、禽生产,此外充分利用海产品及下脚料加工,以弥补平原地区发展猪禽业的蛋白质饲料。
3.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的主要内容
3.1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羽绒生产,加速羽绒制品创汇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羽绒的品质和产量,大力推广活拔鹅、鸭毛绒的技术,我们设想,用三、五年时间,全市推广活拔羽绒鹅、鸭10万只或更多一些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创汇350万元。所以抓紧开发水禽活拔羽绒这一项目迫在眉捷。
3.2狠抓山羊板皮基地建设。我市发展山羊的有利条件很多,文成、泰顺、永加三县历来是全省有名的山羊板皮基地,其次是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可利用的草山约有300余万亩;第三是文成、永加、泰顺的山羊个体较大,种质较好,通过选育、改良有可能成为我省的山羊新品种。《九五》期间,我市规划发展山羊20万头,年收购山羊板皮10万余张,加工成初级制品,可创汇250余万元,通过深加工、精加工,,其创汇率还可成倍增加。
3.3建立水貂、貉等经济动物繁殊基地,发展裘皮业。我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光照强度长,适合水貂生长发育,所生产的貂皮毛绒短、平、齐,板皮轻柔、价格比外地高10%左右,是全省主要貂皮生产基地,洞头县是我市水貂生产主要基地,其次是市郊、永加、平阳县也有饲养。洞头县自1972年发展水貂业以来,共售貂皮2.7万张,创值达189万元。1987年饲养种水貂3400头,至1990年已达到9000头,这样可取皮1.5万张,每年创汇达40万元。
3.4大力发展珍禽业。珍禽已成为一项新兴饲养业。但货源奇缺,所以,发展珍禽业,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目前我市在龙湾区已办了七彩山鸡珍禽场,苍南龙湾龙镇办了肉鸽场,我们建议列入市出口创汇“星火计划”,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珍禽场的饲养积极性。
3.5奶牛是我市传统的创汇项目,要下大力气努力发展。当前,温州市奶牛饲养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奶牛的饲养量和奶产量都在下降,我们认为解决奶牛发展间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奶牛基地应逐步由平原向半山区转移;二是组织各级奶牛协会,加强对奶牛户领导,同时代表奶牛户利益与奶厂协商提出合理的鲜奶价格政策;三是加强管理,不断改良和更新品种,提高奶产量;四是制订优惠政策,为养奶牛户提供贴息贷款;五是提倡各乳品厂的横向联系,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牛奶公司,克服乳品厂之间互不协调现象。
4.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4.1建立一个产、供、销一条龙,贸工牡一体化的服务总公司。任务是负责协调部门的关系;疏通上下左右流通渠道;传递商品、外贸出口信息;制订外贸出口计划;落实基地建设任务;组织种苗、物资供应和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工作。把有关部门如轻工、粮食、农牧、商业、土畜产、供销等单位组织在服务总公司周围,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切实把我市外向型畜牧业经济抓好。
4.2建立完整的饲料生产、加工、利用服务体系。①种植饲料:我市的饲料70%左右依赖于外地大调大运,今后要自力更生解决饲料,就应立足于“种”。利用冬闲田大种牧草。②加工饲料(配、混合饲料)。今后,凡是外向型畜牧业的基地县、区、乡(镇)都应兴建或扩建全价饲料加工厂,实行科学配方、科学饲养。③我市可以利用的300多万亩草山草坡基本上没有开发利用,今后可以先抓点、搞示范、成功一片搞一片。
4.3要在“种”字上下功夫。根据温州实际,首先要建好市家禽祖代良种繁育场,各县建立父母代种禽场,乡、村兴办商品场,建立完整的四级良种繁育体系;奶牛、菜牛的良种繁育基地,可以在现有家畜良种推广站的基础上,逐步配套完善;市农科所的种猪场要认真繁育四大瘦肉型良种猪,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各级良种繁育基地的种畜、禽场都要定期更新换代,不断选育和引进生长速度快,料肉、料质比高、种性强的新品种。
4.4努力提高科学养畜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可以不定期举办技术讲座,专题讨论会、咨询服务、现场会或印刷简明扼要的小册子、技术资料等形式提高饲养户的科学技术水平;市级必须创办一所畜牧兽医技术学校,培训乡来乡去,村来村去的初级畜牧兽医员。县(市、区)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班。
4.5认真搞好防疫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基地县(市)兽医防疫体系建设,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抓好疫情监测提高检测手段,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篇3
关键词:低碳畜牧业;污染治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3-0054-02
近几十年来,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数据显示,在过去30年里,地表温度以每10年 0.2℃的速度增温。 对此现象尽管存在各种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极端天气的原因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未来的海水将变暖,极地冰川将融化,海平面将上升,淹没大量岛屿和沿海地区;并使更多的沿海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淡水盐化,从而使土地荒芜;一些中纬度地区,将形成夏季酷热干旱极端天气,直接威胁粮食生产;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冬季雨雪量增多,温度升高,将影响越冬作物生长。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以二氧化碳 (CO2)、 甲烷(CH4)、一氧化二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及六氟化硫 (SF6)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可使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并能够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辐射,从而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1低碳畜牧业的内涵
低碳畜牧业是低碳经济的行业延伸,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畜牧业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各种手段,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形态 。
2发展低碳畜牧业的现实意义
据报道,全世界畜禽养殖每年的粪便排泄量达100亿t,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3期欧阳春梅:发展低碳畜牧业势在必行的 18%,超过了全球交通工具的总排放量。畜禽废弃物、粪尿和污水数量大,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非常多。它们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孳生蚊蝇、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粪尿发酵后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甲烷、二氧化碳和胺类等有机物加重环境污染程度,引发人畜呼吸道疾病,导致畜禽生产能力下降, 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直接表现为来自于畜禽呼吸、排气、粪便发酵、土地使用等方面。其中畜禽粪尿带来的碳排放列在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之首。其次,冲洗地面、墙壁、尿沟、运动场的污水,打扫垫草、地面的污物,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方面。广义来说,凡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畜牧业活动,都会带来气候的恶化,都是非低碳行为。除上述的直接碳排放外,在养殖过程中,如果过度耗费资源、污染环境,也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和气候变化,是一种间接的碳排放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畜牧业,降低畜禽粪便排放的危害性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3发展低碳畜牧业的主要途径
3.1合理进行养殖规划,兼顾生态环境影响
在过去的20年里, 世界各国畜牧业正在向集约化、 规模化方向快速迈进, 畜牧业已经逐渐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在畜牧业高度集约化、规模化的同时,养殖聚集区周边的环境也日益恶化。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是大量畜禽粪便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长期堆积发酵,造成蚊蝇孳生、恶臭弥漫,严重破坏周边居民的生态环境。解决粪便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合理进行地域养殖规划,有两种原则可供参考:
3.1.1根据单位土地面积载畜量进行规划即以粪便产量可施用农田面积为出发点,结合本地区草原植被资源、农田面积、交通运输、粮食供应、人力资源等情况,综合制定本地区最大载畜量。
3.1.2根据单位土地面积最大氮(N)、 磷(P)含量进行养殖规划即以畜禽粪便可提供氮磷量、无机化肥可提供氮磷量为出发点,合理制定单位土地面积最大畜禽载畜量。
3.2加强畜禽粪便管理,加大科研与深加工力度,替代无机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畜禽粪便是畜牧业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自古以来就有将畜禽粪便施用于农田的历史传统,只是近年来无机化肥以其肥效高、操作简便而成为农田肥力改善的主要肥料。畜禽粪便与无机化肥相比,氮的相对效率为 30%―100%,但畜禽粪便具有营养全面、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与提高肥力等优点。造成目前畜禽粪便不能广泛应用农田的主要原因是粪便运输困难、肥力不稳定以及担心微量矿物元素蓄积。为此,应加大畜禽粪便的研究力度,通过粪便深加工,提高粪便运输便利性,生产有机复合肥。在畜牧养殖聚集区,要建立封闭式粪便堆积场,提供粪便厌氧发酵环境,提高粪便肥力,提倡干湿分离、密封储存、覆盖生物膜等粪便处理方式,有效减少粪便体积,控制臭味挥发扩散。
3.3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粪便氮磷排放
畜禽吃饲料经机体消化吸收后,所排泄的粪便中含有的氮、磷、铜、锌经蓄积后极易造成污染,对植物生长、人与动物健康以及土地使用年限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潜在威胁,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通过营养调控,降低饲料中的氮磷水平,最终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有研究表明,后备猪仅能利用饲料中氮磷总量的 30%―50%,未被利用部分均通过粪便与尿液排出体外。为此,应采用氨基酸小肠表观消化率来进行饲料蛋白质指标的配制, 以磷的表观消化率为基础进行饲料磷指标的配制。还有研究表明,当添加小肠表观消化率较高的饲料原料时,可使饲料中的粗蛋白水平降低,粪便氮的排出量减少 20%。其他研究表明,猪粪便磷主要为植酸磷,当向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时,可使饲料植酸磷转变为可消化磷,后者数量可达到机体需要量的 50%,从而大大减少了饲料无机磷或有机磷的投入。
3.4加强养殖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
在世界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畜牧业面临着保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重大挑战。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除进一步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减少粪便中的碳未经利用就直接排放外,还需建立并完善污水处理流程,力求污水还田;利用畜禽粪尿和污水等废弃物生产沼气,极大地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沼气 作为农村新型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畜禽和鱼的饲料,也可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一方面可以减少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本身的碳排放,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煤、油、燃气、化肥和农药等生产与使用,这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内容。因此,有效实现畜禽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是实现低碳畜牧业的关键。
总之,低碳畜牧业是未来畜牧业的主导发展方向,如何保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是各级政府与广大养殖场从业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发展低碳畜牧业,是造福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任杰.浅谈我市低碳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南畜牧兽医,2011,(2):8―9.
[2] 张琳.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大力发展低碳畜牧业[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24―26.
篇4
关键词:效益型畜牧业;指标体系;评价;
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我国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然而,目前人们虽已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效益观上达成共识,但如何将这一观念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容进去还鲜有人做到,选择我国某省进行实证研究更是无人尝试。
一、效益型畜牧业涵义初探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研究,并结合国内学者、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所谓“效益型畜牧业”是指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的,用现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的,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为方向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
“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是效益型畜牧业本质的内容。优质是指畜产品一定要保障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畜牧业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和养殖过程的监管,重点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饲料质量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测,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高效是指畜牧业要提高生产效益。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实现畜产品增值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生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积极推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安全和高产两者含义上有重叠之处。主要是指畜牧业发展要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扩大良种供应能力,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维护食物安全。高产更加强调主产品的“量”;安全则更侧重于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要求有合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形式、有合理的生产结构,即“质”,进而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一)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在充分了解影响效益型畜牧业的因素的基础上,找到能正确反映效益型畜牧业全貌的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为评价区域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提供标准。结合效益型畜牧业的定义和其丰富的内涵,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效益型畜牧业的影响因素。
效益型畜牧业的内在目标是多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评价就是要刻画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总体发展水平。支撑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对上述五个方面有巨大的支撑作用,是效益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建立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界定效益型畜牧业的概念,充分借鉴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既便于实际操作,又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发展效益型畜牧业的现状和水平。
三、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选取
(一)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鉴于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的优劣的分析,考虑到畜牧业的多目标性及高阶性特点,为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指标权重体系,在结合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二)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鉴于当前有关效益型畜牧业理论研究的不成熟性与相关指标缺少严格的定量评价标准(即指标缺少可参照的阈值或分段标准),我们采用比重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这种方法基本能满足评价目的的需要,增强历年效益型畜牧业评价值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四、效益型畜牧业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由于一些数据的难以获得性,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个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像畜禽发病率、死淘率、畜禽良种覆盖率、畜禽商品率、畜禽粪便处理率等指标难以获得,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只能放弃它们,建立一个数据相对好获得的效益型畜牧业实际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由质量安全认证数、单位主产品净产值、机械化程度、饲料转化率、主产品产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劳动生产率、占用的资金量、龙头企业数、单位生产成本、成本纯收益率、畜产品总产值、人均产值、草原退化面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畜牧业产值占GDP比重、奶产量占肉、蛋、奶产量和的比例、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饲料作物种植比例等19个指标构成。权重依然以上述效益型畜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准。
在已经得到的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我们系统收集了实际测度评价指标数据,实际测度指标体系层次总排序的比例和约为70%,基本可以代替原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
目前,我国南方发达省份以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省份,由于人多地少,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受到了严重的资源和成本制约,畜牧业发展出现了减缓或下降的趋势。从全国总体形势看,整个畜牧产业已经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转移。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发展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那么畜牧产业就有可能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法竹,张涛,王兆君.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农业技术经济,2007(5):93-98
篇5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畜牧产业与养殖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很多兽医诊疗的服务工作也随着养殖户的需求与要求在不断的更新与提高之中,兽医诊疗管理的体制改革不仅为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很迅速,兽医诊疗人员就应该对目前的形式加以分析,同时应该提高服务质量,充分了解养殖户的需求,从而找出自身的差距,改进与创新服务方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保证兽医服务市场的稳定与长久的发展。
从兽医诊疗服务方式的角度研究来看,过去兽医诊疗的传统服务方式是诊疗人员在诊所等养殖户上门求医,导致兽医诊疗工作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局面;并且,在兽医诊疗的过程之中,经常会由于耽误时间而造成不能及时为养殖户服务以及服务间断的情况,很多养殖户在求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求医难的问题。
在我国实施改革之前,基本上所有的兽医诊疗工作都处在被畜牧兽医院垄断的情况,而非兽医站的诊疗人员要想对诊疗市场插足是很困难的,有很多养殖户虽然对这种体制存在很多意见,但是得不到解决,也只好选择委曲求全。但是在实施改制之后,如果兽医站的诊疗人员不能够满足养殖户的需求,他们就能够去其他的兽医站求助。
通过改制,把过去单一的兽医诊疗转变成了为养殖生产的全过程都进行服务,诊疗人员也从过去传统单一诊疗的方式,转变成了集技术指导、诊疗、动物保健、科技指导等多种类型的全方位服务,同时,诊疗人员还针对一些养殖户制定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巡查服务,通过驻场服务、签约责任承包服务等多种方法来满足我国养殖户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良好发展。
二、更新兽医诊疗管理的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奶、蛋、肉等畜禽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这些产品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由于过去传统的兽医诊疗方法就是单一的对畜禽进行诊疗服务,也就是打针,这种方法只是能够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畜禽产品的需求。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业更加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这就要求从事养殖的人员首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同时,养殖生产也使用了很多科学方法,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兽医诊疗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就必须在技术上有所更新,对兽医诊疗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兽医诊疗服务的本质得到加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相关部门能够对兽医诊疗实行依法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兽医诊疗人员都必须持有执业兽医资格,加大监督管理与执法的力度,对无证行医以及违规操作者进行教育和处罚。
三、小结
篇6
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长期以来,不同行业的人才竞争都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对工程行业而言,高校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的形势依旧严峻。其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及效益虽得到国内外工程教育界的广泛认可,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行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专业技术能力强,在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对企业忠诚度等方面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建筑专业的工程教育现状及社会需求,找出目前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设计类学科专业群的特点及社会需求等方面,阐明学科专业教育实施“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针对性地提出在工程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进行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教育的要求及对策,并根据目前实施“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的盲点及难点提出相应对策,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做一些探讨,让学生参与工程产品从研发、设计、制造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以期通过合作教育达到校、企、师、生等各方的和谐共赢,促进工程设计类学科专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使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工程设计类人才。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不断对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一些创新性实践,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探索随着社会发展而带来的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变化,以期培养出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工程设计类人才。
2工程设计实践教学现状研究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思考,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探讨当前建筑、规划及园林专业普遍性的设计类课程,在吸取成功经验的同时,将研究重点放在总结其当前存在的不足及相应对策。
2.1学科要求与学生能力的差距
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提出了对工程院教育的希望,工业界既需要学术型工程科技人才,更需要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而当前尤其需要科技交叉、科技继承创新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进行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的人才,以及进行工程管理与经营的人才[1]。目前建筑工程类高等院校招生时为文理兼收,且不需加试美术,但学生的高分入学并不代表其对专业学习的潜在能力和热爱程度。不少学生的潜在能力与专业学科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2理论教授与设计实践脱节
教学体系长期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来划分和安排,缺乏适应现代工程特点的变化。基础课甚至相当部分专业基础课是按照科学教育的理念组织的,主要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并不按照工程的需要加以重组。专业课也主要是讲技术、讲分析,以还原论为基础,缺乏工程的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在学科上划分过窄,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在学科交叉、设计理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案论证选择等方面,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改革不够深入,这阻碍了高校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咫尺天涯而有效地发展[2]。
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通常是讲授基本的设计原理和经典案例,实际工程案例的教学跟教师本人实践工程经验的多少有很大关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确实存在。
2.3专业课程安排松散欠紧凑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计类课程的安排通常持续整个学期,每个学期完成2~3个作业,时间相对松散和自由,学生完成作业的周期长短不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钻研程度存在差异,学习的效果也因人而异。
2.4教学内容及设计课题设置相对固化
人才培养计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也要求教学内容和设计课题相对稳定。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手法单一,教学内容固化的问题。一个设计课题往往连续使用多次,而且因为各种原因,不少设计课程没有或极少进行现场调研、实例参观或交流互动等活动。
2.5教学方法和形式不够丰富
传统教学均以课堂讲授及设计辅导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相对固化,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对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2.6前沿理论与实践的引入相对滞后
在校期间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素质,前沿理论与实践的引入更多是靠一些学术讲座及校内外各种交流,且基本都在高年级进行,总体来讲相对滞后。
3工程设计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社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能力要求和操守要求两方面。 基于现代工程观, 工程师应具备更加广泛的能力,例如:工程科学(分析);系统集成(综合);发现及解决问题;工程设计;产品实现;应用智能技术创新;处理复杂及不确定性问题;团队协作;语言与多元文化理解;创业和决策;知识整合、教育和指导;等等[3]。
3.1能力要求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其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3.2操守要求
操守要求主要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等方面。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职业操守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良好的职业操守包括诚信要求以及对团队的忠诚度要求,具体体现在遵守团队的各种规则、合理使用团队资产、保护团队的知识产权等方面。
4依据行业发展目标创新工程设计教学
课题组根据工程界未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导向,在分析了国内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普遍做法及本校建筑类人才培养的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创新力度,实现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全方位转变。
在传统的封闭式实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与校内外业界专家教授们的互动渠道,逐渐形成开放式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图1)。在教学内容上,特别是在实践类课题的选题方面,明确前瞻性、社会性和科学性的选题标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历史、社会、文化等,要求课程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例如“芳村酒吧街”“小洲村”“恩宁路”“登峰村”等课题,研究的主题涉及“旧城的衰败和复兴”“城市边缘村落的生态环境保护”“老城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外来人口(外籍人)居住社区的研究”等,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城市问题,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4.1外聘专家来校教学或讲座
根据专业教育及学科建设的需求,学校除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业界专家来校授课外,还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各种学术讲座、沙龙和研讨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到工程项目的运作方式及过程,了解工程行业需求什么样的专业技能,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提升专业素养,开拓视野。
4.2引进“国际工坊”教学实践周
从2011年起,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始在设计课程中增加“国际工坊”教学实践周,邀请国外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教学,方式灵活,多采用讲座、座谈、沙龙和研讨等方式授课,辅以案例研判、现场分析、模型制作等形式。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度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每次教学周中均有多场学术讲座,对学生成果的评价更加注重设计过程中的思考、理解、分析和总结。而外籍专家教授们深厚的专业素养及严谨的敬业精神也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图2~3)。
4.3联合兄弟院校指导毕业设计
作为尝试,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2013年与西南交通大学规划系举办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教学效果。于是2014年,除了西南交通大学,还与四川美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举行四校联合毕业设计。而2016年已经扩展到了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联合毕业设计加强了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显著(图4~5)。
4.4选派优秀学生外出学习
2008年开始,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每年都会选派1-2名学生去台湾高雄大学、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进行为期4~8个月的交流学习;并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建立了“2+2”双学位联合培养机制。此外,还每年选派毕业生到香港的设计机构学习和工作。
4.5其它形式的专业实践
学生除了通过上述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需要不间断地参加一些国内外多种规模及形式的设计竞赛,假期及平时到各设计院或设计公司进行专业实践等,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的专业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专业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要求。团队中可以有多个专业及多个年级的成员,提倡建筑、规划、园林等多专业跨年级的组合。在这样的团队中,新队员能够在其他队员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每个成员都可以各自发挥长处,在培养团队精神的同时,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篇7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畜牧业属于重要经济组成部分,该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畜牧兽医技术运用和行业发展息息相关,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新技术的推广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影响工作成效。对此,有必要就农村地区畜牧兽医的技术推广体系展开全面分析。
1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农业经济体系中,畜牧业占据重要地位。畜牧兽医工作开展期间,运用新技术对畜牧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十分重要。具体而言,技术推广工作体系的建设有如下几方面价值。首先,由于畜牧兽医相关工作具备公益性,能解决农村地区畜牧养殖阶段面临的动物疾病治疗问题,加大力度推广兽医新技术,能提高养殖人员对技术的认识,积极配合畜牧兽医,参与技术推广,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1]。其次,当前农业生产中畜牧业占据比例日益提高,且畜牧领域中涌现出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对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为保证畜牧兽医相关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具备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合理运用兽医新技术,辅助畜牧业生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户创造更高收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后,由于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体系当中地位显著,因此,只有具备完善的推广体系,才能保证新技术的顺利推广,发挥技术优势,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收入。
2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
部分农村地区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阶段,无论是推广方案还是推广措施的设计都存在不合理之处。由于推广制度缺乏,地区各职能部门的推广责任不明,难以按照当地推广工作实际需求展开各项工作。除此之外,人员考核制度缺乏,导致相关人员技术推广工作热情不高[2]。
2.2推广团队缺乏
新技术的推广应由专业团队进行,但从农村现有技术推广队伍来看,还存在各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兽医人才准入门槛低,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推广工作水平都相对不足,推广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同时,推广人员考核制度不完善,学习、竞争等意识缺乏,难以积极参与推广工作。此外,部分农民对兽医新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积极配合推广人员,制约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建设。2.3缺乏资金支持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期间,由于部分地区资金投入较少,导致技术推广过程受到限制。由于推广人员缺乏必要设施和设备支持,导致推广条件和实际要求不符,影响技术推广工作成效。因此,还需从资金投入方面入手,将推广体系加以完善[3]。
3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途径
3.1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推广制度
为保证农村地区畜牧兽医有关新技术能顺利推广,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推广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政府方面可发挥职能作用,为畜牧兽医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支持,严格按照农村地区畜牧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原则,完成推广方案的制定,鼓励技术推广,要求农民学习各类新技术。在制度制定方面,需要政府机构和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展开深入交流,明确各技术推广主体责任和义务,保证推广过程权责清晰。与此同时,还需结合农村畜牧行业发展现状,完善服务体系,以技术角度分析服务质量,保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效。制度中还需明确推广人员工作责任,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必要时利用奖励制度激发人员推广工作参与积极性,还可适当进行处罚,提高人员责任意识,为技术推广质量的保证提供支持[4]。
3.2塑造中坚力量,打造高素质团队
农村地区畜牧行业发展迅速,为保证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势必要组建高素质的推广团队,塑造中坚力量,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从畜牧兽医引入角度分析,应注意人才的技术考核,兼顾实践能力考核,优先选择学习能力强,且工作时间久的技术人才,把握人才引入关卡,提高技术团队人才素质;第二,针对现有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将新技术向兽医讲解,不断丰富其理论知识体系,结合实践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使推广工作具备人才支持;第三,对于其他推广岗位人员,应重点利用绩效考核,激发人员参与推广工作积极性,具体可按照当地技术推广需求,确定考核频率,为人员提供物质或资金奖励,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推广人员竞争、学习等意识,激发其工作热情;第四,做好技术宣传工作,重点面向养殖人员,积极向其讲解新技术的使用优势,使其转变观念,能在推广工作当中积极配合相关人员。技术推广阶段还应由畜牧兽医和推广工作人员共同组织技术宣传队伍,按照养殖人员存在的各类问题展开精准指导,向农民讲述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农民对兽医技术的掌握程度,完善推广体系,加强技术宣传,强化养殖人员教育和引导,使新技术快速传播,解决农民养殖过程存在的现实问题,让技术推广更具针对性。通过上述措施,不断完善推广工作团队组成,促使技术推广顺利进行[5]。
3.3增加资金投入,为技术推广提供支持
在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阶段,要依赖大量技术设备辅助推广工作。对此,应由农村地区畜牧管理部整合多方力量,为新技术的推广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提高推广质量。结合推广要求,组织工作人员展开学习,利用资金为其提供物质保障,辅助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鉴于当前农村地区畜牧兽医的防疫制度及基本设施配备的还不完善,因此,还需根据资金投入程度,对防疫制度及基础设施加以完善。由于动物防疫流程较为复杂,传统工作的开展由于标准流程缺乏,大多依赖畜牧兽医工作经验进行,工作期间耗时耗力,所以,需要将防疫流程加以完善,保证制度合理,呼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资金力量,引入更多防疫设备,充分发挥防疫设备价值,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各项基础设备,还需制定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为技术推广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篇8
关键词:畜禽屠宰;管理;地方性法规;调研;行业现状
畜禽屠宰作为从养殖到餐桌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动物源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为切实做好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1997年国务院施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并分别于2008年、2011年、2016年进行了修订[1]。近年来,广西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要求,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牛、羊、鸡、鸭、鹅等畜禽屠宰目前仍无专门法规予以规范,致使广西地区屠宰行业未形成健康有序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这进一步加大了屠宰行业的监督管理难度,容易导致一些卫生条件差、质量无法保障的肉品进入流通环节,既增加了食品卫生安全风险隐患,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从广西畜禽行业发展需求和趋势看,唯有加快出台符合区情、覆盖全面的畜禽屠宰管理法规,建立健全畜禽屠宰行业监管体系,才能更高质量地推动屠宰行业发展。为此,广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成了专门课题组,深入南宁、柳州、北海等主要市、县(市、区),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前期立法专题调研,为制定出台《条例》做好前期准备。
1畜禽屠宰基本情况
1.1家畜屠宰行业现状。1.1.1生猪屠宰行业。截至2017年底,广西生猪屠宰场(点)达1054个,其中大部分是乡镇屠宰场(点),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设施设备老旧、环境脏乱差、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2018年以来,经过清理整顿,一批不符合设立条件的生猪屠宰场(点)被关闭。截至目前,广西共有生猪屠宰企业186个(61%为2000年后建立),生产设备整体实现了机械化,但是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有待优化改进,设施设备有待升级完善。2017—2019年,广西屠宰生猪进入大型生猪屠宰企业(年屠宰量15万头以上)的占比仅为4.10%~5.91%,其余均进入中小屠宰场(点),全区落后产能比重仍然过大(表1)。2020年,广西全面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2家生猪屠宰企业申报了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厂(已通过18家)。1.1.2牛羊屠宰行业。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支撑,目前广西地区仅对生猪实施定点屠宰管理,而牛羊屠宰管理工作推进较为缓慢,专业化屠宰企业仅有3个。部分生猪屠宰企业虽然配套了牛羊屠宰生产线,但屠宰工艺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以肉牛为例,2019年,全区牛肉产量为12.4万t,而屠宰企业统计上报的屠宰量仅为18.9万头,牛肉产量约为4万t,占比32.3%。此外,部分屠宰企业虽然建立了专业化的活羊屠宰线,但由于无法实施定点集中屠宰管理,企业“吃不饱”的情况较突出,多数生产线处于闲置状态。1.2家禽屠宰行业现状。由表2可知,广西禽类屠宰企业统计的屠宰量远低于家禽出栏量。目前广西禽类屠宰企业共有14个,部分大型家禽企业设施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但因受制于本地区现宰现煮的消费观念,以及市场规模的约束,屠宰产能利用率不高,且主要以订单式生产,集中供应大型客户,而普通禽肉消费仍以现场屠宰加工为主。
2有关思考
2.1积极推动地方性配套法规出台。建议废止《广西壮族自治区家畜屠宰管理条例》,特别是屠宰管理职能由商务部门划转至农业农村部门后,迫切需要对屠宰行业规划、发展以及建设肉品品质监管体系等方面进行谋划,出台地方性法规指导、推动相关工作开展。要切实部署做好前期调研、资料整理、立法报告等工作,同时注重把条款设置同各方意见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组织畜禽屠宰法规草案座谈会、论证会时,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有关立法议案建议,确保制定的法规能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贴近民生。二是强化专家顾问评估论证。聘任区内外相关行业专家作为立法顾问,让其参与编制立法规划、计划和法规草案的修改论证等工作。三是扩大征求意见的广度。通过书面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畅通立法机关与社会各界交流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畜禽屠宰立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门立法,确保《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制定出台后“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下、用得好”,真正为广西屠宰行业发展和畜禽屠宰监管工作提供法规政策支持,切实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2.2注重通过建立规模化、健全制度推动行业发展。近年来,广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得到长足发展,但牛羊规模养殖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仍以农村散养或者小规模饲养为主。养殖规模小而散,“牛羊经纪人收购—单体(小群体)屠宰加工—生鲜牛羊肉上市”的模式仍是主流,牛羊屠宰行业发展外力受限较大,无法形成产业集中优势。牛羊产业集约化水平低的现状急需通过地方性法规引导转变。如,广西优质活禽主要在两广地区销售,当地消费者对于活鸡、活鸭喜欢“现场挑、立即宰、当日煮”,对于冰鲜家禽肉品品质认可度低。活禽纳入定点或者集中屠宰,对于区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提出了较大挑战。要综合考虑牛羊家禽养殖规模、产业布局等因素,研究制定符合广西实际的牛、羊、家禽屠宰模式。一是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实行牛羊定点屠宰制度,可在现有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配套建立相应的生产线,充分利用现有产能,提高牛羊屠宰专业化水平[2]。同时,在桂西、桂南和桂中地区大力发展牛羊规模化产业,推行“集中收购+定点屠宰”模式,推动定点屠宰落实。二是在农村地区可实行“自宰自食”制度,而在大中城市主城区开展家禽集中屠宰或活禽代宰工作。三是积极学习外省先进经验,如广东省实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的方案,要求活禽批发市场代宰家禽当天屠宰、当天上市、当天售完,并普及共患病防控及生鲜家禽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形成禽类消费新观念[3-4]。2.3进一步明确屠宰管理工作职责。由于缺乏明确规定和依据,从畜禽屠宰的产地准出、屠宰过程管控、市场准入,到畜禽屠宰后进入市场前的“最后一公里”,各有关部门的管理权力和监管责任没有理清理顺,导致出现“空白地带”。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市场监部门在农贸市场等地的活禽宰杀究竟属于屠宰还是市场加工、应该由谁监管等问题存有争议[5]。设置相关条款落实好各方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畜禽屠宰的属地管理责任,必须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和市场监管、商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例如建立监管信息平台共享、风险物质检测结果通报、联合惩戒等工作机制,形成畜禽产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4着力提高基层监管效能。受机构改革影响,畜牧兽医部门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编制、人员、经费得不到落实,尤其是屠宰企业驻场官方兽医缺口较大[6-7]。当前,全区生猪屠宰企业186个,配备驻场官方兽医1113人、协检员218人,平均每个企业落实官方兽医、协检员7.16人,仅能基本保障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如果牛、羊、家禽也被纳入定点或集中屠宰,基层兽医人员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要设立专门法规条款,进一步明确屠宰管理队伍建设要求,按照“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的思路,稳定、保障机构编制、人员数量、经费来源等环节。一是明确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屠宰企业做好生产安全、品质管控、动物防疫、自主承诺等重点工作,如,设置专门条款要求屠宰企业开展细菌、寄生虫、重金属等风险物质检测,保障肉品品质安全。二是建立起由市县乡三级部门联动监管的工作机制,通过实施飞行检查、黑白名单、分级管理等制度,切实缓解基层人员不足和能力不够的问题,确保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三是明确畜禽屠宰监督执法的主体和职能,特别是清晰界定违法行为,严格制定处罚标准,实现执法必依、执法必严。四是在一些屠宰重点环节,理顺工作机制,如研究制定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和屠宰检疫制度的有效衔接,降低岗位人员数量需求,优化工作模式,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肉品品质质量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生猪屠宰管理条例[J].广西畜牧兽医,2016,32(4):210-213.
[2]何述辉,陈波,舒念辉,等.关于地方畜禽屠宰立法的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18,35(7):51-53.
[3]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5,40(1):53-55.
[4]刘倩,牟婵,万思敬.山东省青岛市畜禽屠宰管理现状[J].中国动物检疫,2018,35(1):46-49.
[5]冉元智.重庆市家禽屠宰调研报告[J].今日畜牧兽医,2018(2):73-74.
[6]雍长福.生猪屠宰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2):50-51.
篇9
【摘要】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兽药行业无论从产品规格、生产规模、还是市场营销,一直到研发与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及资本运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产品的不规范运作及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从长远来看,兽药产业必然也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回归,这种回归的必然结果就是真正让有资质和能力的人去管理、生产、经营、使用、研究兽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兽药 发展现状 畜牧 趋势
自1992年至今,我国畜牧业的持续性发展带动了诸如兽药业、饲料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兽药产业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兽药厂1800余家,近几年来的年产值均保持在150亿元人民币以上。但是,作为一个世界畜牧养殖业大国,目前兽药行业的现状与之极不相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需求。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畜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要有大的提高和持续性发展,除了注重动物品种改良、加强管理、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外,加强兽药的研究与对发,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兽药业的落后是至关重要的。
一、我国兽药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2014年行业统计,我国兽药生产企业1809家,从业人员约16.46万人,兽药经营企业10余万家,兽药年产值439.55亿元,销售额406.76亿元,毛利127.33亿元,平均毛利率31.3%。兽药企业中,化药(中药)企业1524家,年产值325.18亿元,销售额302.98亿元,毛利67.23亿元,平均毛利率为22.19%,从业人员14.45万人。
二、我国兽药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化药企业研发成本投入少,占全年销售额3%-6%,因此导致以仿制药为主,近十年没有一类化药新兽药上市。兽药剂型和制剂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严重同质化。具体如下:
1.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不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兽药的问题依然存在,不按照兽药gmp要求生产、地下窝点非法生产和假冒伪造文号生产的现象屡禁不止。无证经营、网络非法经营及恶意销售假劣兽药的现象仍然存在;大部分经营食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少或没有科学管理和号业技术人员:养殖环节盲目用药、滥用兽药,甚至非法使用禁用药物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
2.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新药不新,目前,我国兽用化学药品的新药开发还是以仿制为主,自主创新的很少。2006~2005年核发的化药类一类新药证书只有2个、中药类3个。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企业研发基础薄弱。研发能力不强。
3.国际兽药巨头对中国高端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凸显
数目众多的国内企业只能在日趋薄利的中低端市场“搏杀”,高端市场、种畜禽市场、大规模养殖场使用的兽药产品,尤其是生物制品甚至包括益生菌制品多以国外企业为主,可见国际兽药巨头的进入是对民族兽药行业的严峻挑战。
4.管理不规范,人员流动大,职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兽药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管理粗放,重销售、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其中尤以销售、技术人员的流动最为突出。兽药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张导致就业市场“需大于供”的形成,滋生了毕业生职业忠诚度缺失、兼职成风。
5.营销同质化、创新能力低
目前在国内兽药行业占主导地位的营销模式是从2001年在行业中开始出现的,以“业务+技术”为主的营销模式,也称为“兽药技术营销模式”。此模式为推动兽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没有行业壁垒,很快就被全行业模仿,使兽药企业的营销模式几乎惊人的一致。近几年来,有部分兽药企业尝试过一些新的营销模式,如“深度营销模式”但失败的多,成功的少,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能够超越技术营销模式。
三、我国兽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兼并、重组、整合渐行渐近
我国的兽药企业总体上以中型为主,生药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坚力量,化药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从产业集中度的角度来看,生药企业的CR10指标(CR为产业集中度的指标,CR10为销售前十名企业销售额占该类行业总销售额的比重)达50.95%,集中度较高,竞争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之间。我国化企业众多,中小型企业占到厂商总数的90%左右,2013年化药制剂企业销售集中度指标CR10为21.21%,未来兼并重组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企业将会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积极进行产业布局,覆盖原料、兽药制剂、生物制品等整个产业链。
2.加强药剂学的基础研究,大力开发兽药新制剂
据资料说明,开发一个药物新剂型一般只需100―300万美元(仅为创制新药费用的1%),将一个控释制剂推上市场平均只花3~5年(为创新药的1/3~1/2),并且对于用高技术研制的新剂型美国仍列为新化学实体类,享受同等的专利保护期,这要求我国医药和兽药行业从总体战略上重视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3.科技创新,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反思过去的失与得,谁能在研发工作上取得先机,谁就会在兽药行业领军企业之战中率先突围。用心为养殖行业发展保驾护航,想养殖企业之所想,急养殖企业之所急,吸纳或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优秀科研人才,学习借鉴其它领域和国外先进经验,争取政府支持,研制新产品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4.品牌战略是兽药企业发展的出路
养殖企业在纷繁杂乱的兽药企业和产品面前,消费时没有方向、没有标准,凭运气只能误打误撞。这种局面既不利于兽药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养殖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兽药行业急需有品牌企业出现,急需品牌企业指引行业方向。
四、总结
总之,我国要发展兽药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个企业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密切关注兽药行业的发展动态,探索出符合自身的、符合兽药行情的、属于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品牌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文萍.浅析兽药产业的作用[J].吉林畜牧兽医.2011,32(5);46-47.
篇10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重点工作
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南省隆回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效果,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在本地区流行,湖南省相关政府部门全面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希望能够促进疫病防控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湖南省畜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应该全面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并明确工作重点,为工作的良性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细化分析,发现其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畜牧养殖工作中疾病的防控是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开展日常管理和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这一工作重点的重视,并积极开展地区疫病调查和研究工作,结合地区疫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措施,有效增强疫病防控工作的实际效果,保护畜牧产业的安全性。
1.2加强健康检查,探索科学研究工作
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健康检查是较为重要的内容,也是重要的工作任务。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管辖范围内养殖单位或者个人动物健康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把握整体动物健康情况,制定合理的动物健康防疫工作规划。同时,应该保证免疫注射效果,特别是在疫病流行和高发时期,应该定期到养殖单位、屠宰场等地区开展动物免疫情况检查,并对疫病防疫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希望能够逐步改善现状,促进疫病防疫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为湖南省隆回地区畜牧养殖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1.3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实践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畜牧养殖活动中动物防疫工作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防疫工作实际情况,还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视,为疫病防疫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1]。一方面,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指导部门应该对基层地区的动物防疫组织和组织机构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并合理加强对不同设备的配置,增强疫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全面提高防控工作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保证防疫工作的优化开展,争取在新时期背景下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
2全面优化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结合当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重点,新时期背景下对防疫工作进行有效优化可以从法律宣传、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免疫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争取取得良好的效果。
2.1加强法律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法律宣传在增强防疫工作规范性,促进防疫工作有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全面加强对法律宣传工作的重视,向社会大众普及动物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屠宰场工作人员、养殖场工作人员以及贩运部门都能够对疫病防控工作形成系统的认识,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为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2]。同时,引入媒体宣传手段,从电视广播等角度向社会大众讲解疫病防控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有效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保证疫病防控工作的实际效果。
2.2全面加强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素质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优化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因此在开展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防疫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素养,保证能够结合疫病防疫工作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的对疫病防疫工作进行细化调整,增强疫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推进疫病防控工作的优化开展。
2.3加强对检疫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开展检疫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疫病并制定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对防疫工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3]。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该全面加强对检疫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严格规范防疫条件的同时,遏制不良动物品种和相关动物等进入到本地区,进而促进检疫工作的优化开展,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支持。综上所述,在各地区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促使新时期背景下能够取得良好的防疫成效,促进防疫作用的全面凸显。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各地区在全面加强畜牧养殖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作为重点,以此为支撑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探析[J].兽医导刊,2016(6):13.
[2]李铭.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