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的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移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
与普通有线网路技术相比,移动互联网在传输的带宽和距离、抗干扰的能力、安全性能等各方面已经接近有线网络,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传统的有线网络。市场应用价值较强,移动互联网络技术之所以成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因为有多方面的优势:
(一)具备较好的传输带宽。目前无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普遍采取了对数字加密的方式,已完全可以实现对用户上网的带宽支持,现在移动互联网络数据传输已达到54Mbp/秒,已经非常接近流行的100Mbps有线局域网,市场应用条件都很成熟。
(二)传输距离远、传输区域大。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网络而言,移动互联网的传输是通过空中的媒介进行的,可以覆盖有线网络不能覆盖到的地方。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随时随地上网,摆脱了传统有线线路和地点的制约。
(三)抗干扰能力较强。有线网络通过增加屏蔽层等方式来抵抗干扰。移动互联网则通过增强无线信号发射强度、频率以及频跳等方法,有效解决了干扰问题。
(四)安全性高。无线互联网技术采用了数字加密技术,安全性大大提高。
(五)应用广泛。移动互联网技术适用于流动性的应用场景,比如机场、火车站、学校、商业中心、大型会议场所、公园等。
(六)绿色环保。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无线网卡、集线器的幅射强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都在安全值内,移动互联网属于绿色环保的技术
二、移动互联网应用分析
802.11b标准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应用最早、最普及的标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802.11a等新的标准应运而生。
(一)无线互联网速度方面的优势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使用Wi-Fi标准的无线互联网产品工作速率能够达到11Mbps/22Mbp ,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商务办公的需要。无线互联网技术不仅能满足使用E-MAIL、上网、使用音频和视频,还能满足从数据库获取办公文档这样的需求。
现在推出的802.11a标准无线访问速度有了更大程度上的提升,使得电视会议、互联网电话这些交互式应用方式有了实现的可能,更复杂一些的图形设计类工作也得以在无线互联网中实现。 802.11a标准采用 5GHz频段,其最高传输速率能够达到54Mbps,传输速率的优势非常明显。 目前这类设备的供应商也已经形成了规模,能够对电信运营商提供有力的后台技术支持。
(二)无线互联网设备的制造成本与销售价格持续走低
一般用户的第一印象往往会觉得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价格会很高,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价格比较传统的有线互联网要低很多。
在传统的有线互联网中,单个用户的使用成本平均下来在250到400美元之间,而使用移动互联网时,每个用户的使用成本不会高于200美元。同时,在无线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还能降低单个用户的使用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成本目前出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当采用专用的集成电路时,每个无线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成本能进一步下降到大约100美元。
(三)使用无线互联网的成本也越来越低。
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无线互联网的使用成本在很多应用场景中比传统的有线互联网更具优势。目前蓝牙技术不仅能够替代LAN的技术,同时节省了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手机,PDA等之间连接的电缆,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
综上所述,无线互联网摆脱了物理线路的限制,具有有线互联网不可比拟的一些优点。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
根据通信市场的调查结果分析,移动互联网在21世纪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欧美的一些大学校园、美国硅谷的微软软件园属于早期的应用者。要在较大区域将成千上万流动的学生和职员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移动互联网无非是最理想的方式。
根据我国通信市场的发展,对于大学院校、政府机构、机场、火车站、大型饭店、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区域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将对电信运营商提供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业务增长点,市场前景非常诱人。
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单位成本目前下降也非常迅速, 这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很多重点领域,移动互联网已比传统的有线互联网更具优势,与传统有线网络要兴建大量的基础设施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应用前景非常乐观。
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重点区域,移动互联网也很适用于小型办公室、商业分支机构和家庭,所以很受广大用户欢迎。现在,很多家庭用户不仅仅有一台电脑,这些拥有数台电脑的用户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
从应用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接入点和适配器的价格现在下降得也非常厉害,与传统的铜轴电缆相比成本已相差无几, 在有线网络接入系统中,如果两幢大楼、两个城区之间缺乏路径,区域连接就成为一个难题,点对点的移动互联网连接就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篇2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环境,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平面设计变得更加丰富。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平面设计的手段也更加多元化,给平面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广宽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挑战,平面设计也应顺势而为不断取得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技术 平面设计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是史无前例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社会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思维方式和很多传统习惯。平面设计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平面设计必将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平面设计应因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石,实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未来社会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社会,平面设计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1 平面设计与互联网信息技术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怎么让平面设计作品得到更好的展现,是每一个平面设计者都应该思索的问题。互联网信息技术让平面设计有了更好更多的展现方式和方法,只要能做到平面设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就能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平面设计相铺相成的生态组合。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平面设计更好的发展展现,相反平面设计也可以更多的应用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为平面设计作品提供了传播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应用软件和设计工具。
2 平面设计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特点
2.1 平面设计作品的新颖性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突破,平面设计也随着有了更多新的应用。信息时代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平面设计大师在其设计工作过程中展现的设计状态,佐证了平面设计师面对的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平面。这些应用不再是以前简单的二维的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甚至可以互动的给人以全新感受的平面设计。新颖性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平面设计作品的独有特性,给人们的感官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平面设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作品,而是有思想的新产物。
2.2 平面设计更具科技性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每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似乎都有了生命,都是一件科技作品。被赋予科技的平面设计所产出的作品,显得更加的生动。平面设计作品加入可更多科技元素后,也更易于人们的接受。信息技术进步的本身就是科技的进步。把信息技术完美的应用到平面设计当中,自然就会给平面设计带去很强的科技感。
2.3 平面设计作品更具欣赏性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平面设计作品变得更具欣赏性。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使平面设计作品以更加新颖的展现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再是单一的视觉体验。由于融入了新技术元素,作品色彩变得更加丰富,有的动态作品加入了动态元素,使作品的欣赏性一下子就得到了提高。人们对作品感受不再仅仅局限于视觉,而是各个感官都能得到体验。
2.4 平面设计的发展更具空间性
由于互联网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任何作品上传到网上,在任何地方都能看的到。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又产生了许多新的信息技术。人么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平面设计作品,也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随时随地制作平面作品。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平面设计不再受空间限制,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平面设计发展研究
3.1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相关新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实用工具。许多平面设计的新的应用软件不断的出现,使平面设计工作者的设计方法方式都在时刻发生着改变,平面设计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实用。由于新技术的出现,现在很多设计作品甚至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式,不得不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增添了活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平面设计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3.2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为平面设计扩展了新领域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平面设计的设计形式和手段产生了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以纸张为载体的展现形式。平面设计可以通过互联网把作品展现到网上的任何角落,扩展到更多的领域。任何一个互联网领域都可能成为平面设计作品的舞台。平面设计以自己的独特方式通过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展现着自己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以任何我们认为可以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展现给人们,通过手机通过电脑,这些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
3.3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将长期并持续影响平面设计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还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并且将长期并持续影响平面设计的发展。平面设计作为各个设计行业的基础,任何相关专业都离不开它。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平面设计将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以密切相关,各个领域现在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平面设计也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对平面设计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平面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和理念进行颠覆性的改变,将从各个方面影响平面设计的发展。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平面设计必将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这是一种潮流,无法阻挡。平面设计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的发展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展现形式也更加灵活。平面设计要借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的服沼谏缁嵘活的各个方面。设计人员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成果,设计出更好的作品。借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平面设计推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耿凌艳.信息社会平面设计信息传播的新体验[J].艺术百家,2011(06):261-262.
[2]王茵雪.新媒介下平面设计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5):68-70.
[3]张童,谭春波.新媒体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10).
篇3
8日,“数字(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经济”论坛在厦门举行。Google全球副总裁刘允、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1号店董事长于刚、华扬联众CEO苏同等嘉宾同到场的福建企业家们进行对话,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发展思路。
论坛由“数字时代开创新经济模式”、“新经济产业格局的变化”以及“零售因网而改变”这三个主题演讲组成,其中,还包括“新经济腾飞的博弈”、“畅享数字生活”两大对话环节。
Google全球副总裁:企业发展要善用互联网
“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不断地被网络化,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运作方式也由此产生了变革,与此同时,消费者更容易从多元的渠道获取信息。”Google全球副总裁刘允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挑战。
“电视、智能手机、电脑、PAD,同一时间多个屏幕多个消息平台同时开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他建议企业在利用互联网做营销时,应重视“四屏战略”,做到碎片化、多元化。
“消费者对信息的获取和需求是企业的导向”,在和福建企业家的对话中,刘允认为,福建企业在利用互联网推广产品和服务方面,还有待提升。“借助互联网的平台,福建企业的产品、文化、品牌、服务等资源都可以在各个省市乃至全世界传播与分享。”
1号店董事长:电子商务潜力无限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从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内,网购交易比GDP增速整整高出5倍,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1号店董事长于刚列出的数据让在场企业家不得不重视电子商务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
电子商务具有不受地域、时间以及货架空间的限制,于刚向大家分享了在互联网时代下零售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在他看来,电子商务会朝着更集成化、多样化和更齐全的网站这些方向发展,会有更多的平台与服务被纳入进来。
经济学家周其仁:“网商革命”悄然来临
在周其仁看来,经济从高位下行是2012年的经济新动向:广义货币存量90万亿,银行信贷余额62万亿,物价指数、资产价格、利率、汇率齐跌,GDP增长率可能破7。
目前,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47%,仍是第一产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传统企业首当其冲,受到“需求增长趋缓,成本压力持续”的双重挤压。“开发新市场、引入新观念、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是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周其仁说,“当然,修复资产负债表,为经济疗伤这另一个出路也不可忽视。”
篇4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技术 互联网 新媒体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让人们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最新消息,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媒体也在发展着变化,未来的互联网新媒体行业发展会更加先进,给人们带来的帮助也会更加多。
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无线设备成为新媒体重要的载体
目前,我国已经创建了较为全面的移动网络,而且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也实现了有效的结合,这样不仅提升了新媒体的自我整合能力,也拓宽了新媒体的使用范围,久而久之,这些“移动”的新兴媒体必将会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力量,群众可以直接使用自己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能够获取信息和信息。使用移动设备上的软件客户端,用户们可以切身体验到和电脑功能类似的功能,信息交流、信息传播等将更为方便,这都是未来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很多企业都开始着手研发各种各样移动设备软件客户端,满足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信息、信息,也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方式正随着这样新媒体的出现而改变。
二、现代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信息的内容结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也开始朝着图像化、声音化和直播化的形式发展,这就使得信息内容结构发展了改变。从视频技术的发展来讲,在线直播是目前最影响网民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在线直播方式相比较,这种兴起的直播方式需要借助其他的工作进行运作,但是其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视频清晰度方面,在这方面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图像的要求。另外,在信息内容结构方面也更加的多样化,不仅 有来自用户的社会现象,也有一些传统在线直播的新闻和事件,例如游戏直播平台上的熊猫TV、斗鱼TV等,很多有关户外运动和游戏的内容也都包含在直播当中。而且随着引擎搜索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完善也更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真实性,当前使用的搜索引擎都是选用了数据挖掘技术,这种以数据挖掘技术为中心的搜索媒介势必会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专业性和便捷性,提高用户的使用率。
三、新型信息传播形式改变了受众的信息传播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对于受众来讲,其的发展途径和进步是很影响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纵观互网发展历史,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主要是以网站为主,人们经由网站来了解信息,然后在网站范围内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传播方向属于单向传播,很受限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QQ开始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了年轻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形式,然后以QQ为基础发展了很多信息传播方法,例如QQ游戏、QQ空间和微信等。从2003年开始,论坛开始兴起,很多年轻人开始关注论坛,他们在论坛平台上信息、观点,了解网民的需要,接受网民的信息,实现了以平台为基础的信息交流。最近几年,微博开始兴起,微博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同时其也是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形式,它的出现改变了QQ、微信等通讯工具垄断交流平台的局面,而且其非常方便,深受年轻网友的喜爱,现在微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和交流方式,还成为了百姓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微博出现之后,很多人开始关注微博,习惯从微博上获取信息,当前我国的微博用户已经高达2亿多,微博不仅仅是个人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政府部门颁布政策措施信息的主要途径。
四、互联网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新媒体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网购这个词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是不管是网购还是网络广告都离不开媒体的参与。以前的商务形式受到了电子商务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比如电子加密措施,其可以保障客户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为电子商务进行提供更多的方便(例如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在线支付方法,其的存在增强了用户支付的便捷性)。这些情况都证明一点,就是电子商务在计算机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商务手段。
五、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到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就互联网新媒体来讲,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突破当前信息传播的现实,也能够拓宽信息传播的途径,为人们使用互联网新媒体创造新的技术支持和空间支持,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信息传播服务的载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新媒体的进步,非常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即使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有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篇5
人类文明史上迎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在计算机领域信息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休闲化方式。互联网环境下,人类正在经历一个崭新的历史变革,互联网演变成世界的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浪。
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闻的第 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31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网民总数的95.1%。[1]
根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纸质阅读受到巨大的挑战,移动数字阅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2]越来越多读者参与到阅读中来,其读者规模在迅速扩大,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率在稳健上升。
2 读者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
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极大程度地丰富了电子资源,传统的阅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下的今天,读者对文献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读者需求有以下特点:
2.1 读者用户需求新特点
2.1.1 阅读即时化
读者阅读需求的即时化:由于阅读时间的碎片化,读者在闲暇时间就可以拿出移动终端阅读,而不同以往阅读需要提早安排,即时间上享受到的即时的快?罚?随时随地查阅所需的信息;读者阅读的随意性增强。信息化爆棚的时代,大多数读者,通过互联网媒介,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追求快餐式阅读,迅速浏览泛读代替了精读。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纸质图书和报纸越出越厚,但其内容却远远不及网站或网络书籍点击量高。
2.1.2 阅读享乐化
读者的需求呈现出享乐化潮流,这也符合现代社会的消费特征。信息载体为了优化人们的选择范围,往往更人性化地朝着享乐化方面发展,为人们提供动态、立体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如,许多图书、杂志、报刊都将外包美化更好的吸引读者眼球,许多门户网站也都自动推送赏心悦目图文并茂的阅读内容。
2.1.3 阅读个性化
读者用户按身份区分可以分为高龄读者、研究生读者、大学生读者、休闲娱乐读者等,不同读者对阅读要求和目的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网络时代,移动终端,能够为不同读者提供精准的信息文本,偏向私人化属性,针对性更强,读者用户不必进入图书馆翻看一本本厚重的书籍,而可以选择性的对某一类文本或是其中某文本中某一节,甚至一类文字进行精读。网络时代下,全文搜索技术和高级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满足了读者用户个性化阅读的需要,个性化阅读和定制阅读将是未来阅读发展的需求趋势。
2.1.4 阅读互动化
互联网时代下,读者阅读沿袭了互联网的互动功能。一方面,读者用户根据自己需求主动选择读本,并通过网页中的评价功能查阅评价反馈等信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实时的评论。读者用户在阅读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之中,并可以观看到阅读排行榜、热点等出版物和文献信息,不用全文阅读,便可以通过互动评价等信息有选择的阅读书籍或网络资源。许多数字资源重视导读和摘要吸引读者眼球。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定制同时,可以和拥有共同阅读爱好的人在同时参与阅读评论,他们通过互联网,以文本为纽带,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读者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并即时地进行互动交流。甚至,读者可以与作者进行互动,点赞,并为作者的后续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2.2 读者阅读行为变化
2.2.1 传统阅读模式转变为移动阅读模式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了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设备的移动阅读平台。数字阅读的主流媒体让读者用户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得无处不在。读者用户只需要连接网络,即可获得海量信息,打破了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性,读者用户倾向于数字阅读。
2.2.2 “动态性”为主获取信息
互联网环境下,读者用户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在不断增强,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呈现出“动态性”的特征。
“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获取主体、客体和中介体。首先,读者即是信息获取的主体,读者在认知信息和交互信息的过程中,随着认知程度的不断调整,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调整,该行为具有动态性。
其次,信息获取客体的动态性也具有动态性特征。如图书馆作为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可以,在馆藏资源方面,数据量和采购方面都不断根据读者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完成信息资源的不断更新和迭代。
再次,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中介也不断升级和更新。比如,图书馆的一站式检索系统,及许多视频网站的应用客户端的设计更新更加流畅和人性化。
2.2.3 “主动获取”信息转变为以主动获取与被动获取相结合的方式
以往读者用户都是通过进入图书馆和相关网站或查看纸质资料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当我们打开网页,网页自动推送头条新闻,或根据我们百度搜索的痕迹,自动弹出相关的资讯信息以供选择。图书馆网页也在不断根据读者用户喜好推送信息。
3 图书馆服务能力新要求
3.1 构建便捷的移动服务功能
图书馆作为知识储备的重要来源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搭建便捷性地移动图书馆。为每一位读者用户创造出一个自由、无边界空间,让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如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手机浏览书籍服务,如借阅、收藏、热门推荐等一系列的移动业务,给读者用户可以直接快捷的在手机上实现业务需求,更加轻松的进行信息浏览。
3.2 推动图书馆多元化服务
读者用户对信息需求从简单到多元化发展,因此建立与之相应的多元化服务管理理念势在必行。首先,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和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水平,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对根据用户需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为读者用户提供极致阅读体验,更多掌握读者用户的需求并及时更新馆藏资料,保证广大读者用户的阅读权利。
3.3 实现人性化服务功能
“以用户为本”、“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的核心服务理念。人性化服务旨在重视读者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更加尊重读者用户的意愿和需求,能够融合到用户情景中来,促使图书馆服务能够真正从读者用户的角度出发,为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改善了用户需求的外在环境,使读者用户更加乐于表达需求、敢于表达需求。
3.4 搭建云服务平台
在现代化图书馆服务中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重视。图书馆服务手段通过一些智能技术,web2.0下的信息技?g、网页的优化设计、用户数据库的智能建设、用户需求数据库的建设,对用户信息活动指数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大程度实现图书馆智能服务功能,使用户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实现,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接轨。云服务,为图书馆提供一种新兴网络存储技术,依托海量的信息资源与云共享服务,为读者用户提供资源搜索与获取、自主借阅管理和信息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读者用户可以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联网装置连接到云上,方便存储。[3]
3.5 优化信息资源功能
现代图书馆为保证读者用户的需求,并保护读者用户免受信息大爆炸在减少信息爆炸过程中信息污染和信息过量的负面影响,图书馆服务必须优化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剔除、吸收、转化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最终将通过加工以后精选优质信息资源呈现给读者用户,这样一来既优化了图书馆信息环境又最大程度的保障了读者的需求。
3.6 完善读者用户分析与反馈功能
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中需要借助各种新技术做支持其发展,如:二维码技术、定位标签、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为图书馆服务对读者用户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技术层面分析,以便更加优质服务读者用户。如,可以根据用户读者的习惯、喜好、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向,便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奠定基础。
篇6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有效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1]。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其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保证网络的安全,便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概述
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而言,其主要是信息处理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技术,能够利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对应用软件和信息系统进行开发设计与安装。就其内容而言,其主要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上,借助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传递信息。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信息更具多样性,便于人们信息的交换与处理[2]。一般情况下,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表现形态,可将其分为软件和硬件技术,其中软件技术主要表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技能与知识,涉及到文字和语言技术、数据分析和统计技术等;而硬件技术则是指信息的功能与设备,包括通信卫星和电话机等。互联网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连接能相互通信的计算机客户端与终端,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大众传媒。互联网含有万维网和因特网,被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互联网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的运用,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入侵检测技术与密码技术的运用;二是漏洞扫描技术的运用;三是防火墙技术的运用;四是网络防毒软件的运用。
(一)入侵检测技术与密码技术的运用
对于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而言,其能够快速响应和识别网络环境内外部的行为,适时反映网络信息中出现入侵过程和入侵事件,从而保证信息以及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多种标准,区别和判断网络中的入侵行为,并帮助用户实施有效的针对措施,预防病毒等入侵行为。入侵检测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对外界入侵的踪迹进行仔细分析,并提供相应地防护措施,对入侵行为进行提示,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此外,密码技术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对网络系统中的文件、口令、信息以及数据进行保护,有效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性[3]。将密码技术应用在互联网中,能够对系统中缺乏信任度的网络层次加以隔离,强化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保证通信网络环境的安全。
(二)漏洞扫描技术的运用
对于漏洞扫描技术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网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网络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化和多样化,如果仅仅只借助网络工作人员进行服务与技术处理,往往难以对网络中的安全漏洞进行及时准确排查。而漏洞扫描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对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加以消除,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环境中的安全问题,促进网络安全性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对系统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防火墙技术的运用
防火墙技术运用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就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其在互联网中的运用能够促进网络内部健康指数的提升。同时防火墙具有强大的检测功能,能够保证网络中不安全因素的消除,营造安全健康的互联网环境。此外,在运用防火墙的过程中,可结合自身的合理方案对安全防护网络进行构建,并在防火墙中配置已经达到测试标准的安全软件,从而对网络的访问与存取进行审计与监控。防火墙的安全性能较高,能够对外界危险因素加以屏蔽,限制外部网络的访问,从而实现内部网络结构的保护,强化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四)网络防毒软件的运用
病毒能够对互联网产生极大的危害性,其在网络环境中扩散和传播的速度不断增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有效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必须要以局域网为基础,开发全面防病毒产品,并对互联网和局域网的特性加以研究与了解,将两者进行有效连接,从而促进计算机网络防护性能的提升。如用户在网络存储中对电子邮件进行收发时,需要在网络存储的基础上交互信息数据,并充分利用杀毒软件,发现病毒后对其进行删除或隔离,保证信息交互以及邮件服务器的安全性。一般而言,全面防护软件能够全面防御不同类型的病毒,确保局域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效实现杀毒与防御的目的[4]。例如木马病毒,其能够利用网络、硬盘和U盘等方式进行传播,损坏计算机中的程序文件和相关资料,导致企业与用户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而360安全卫士等防毒软件的安装则能够有效防御病毒,保护程序与资料,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对信息的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安全性也成为了人们观众的焦点。将入侵检测技术、密码技术、漏洞扫描技术、防火墙技术等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在互联网中,能够保证网络环境和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维护用户的设备与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森.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探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05):34-36.
[2]李成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08):106.
[3]刘京.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6):61-62.
篇7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商务信息;搜索引擎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信息,通俗地称之为消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的信息形式很多,包括文字、数据、表格、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在网络空间的传递称为网络通讯,在网络上停留时成为储存。网络信息在传递和储存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时效性很强,准确性很高;网络信息的储存和检索都很方便。
2.网络信息的查询程序和方法
收集网络信息的困难在于互联网所涵盖的信息大,且鱼目混杂,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管理,要迅速准确地查找正确信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经验积累。互联网为我们准备了信息检索软件,熟练使用这些信息检索软件,并正确掌握一些信息检索方法,可以缩小检索范围,达到快速查找的目的。
2.1网络信息检索采集的基本程序
信息检索是根据课题要求,利用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查找网络信息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
2.2网络信息检索采集方法
(1)是分类搜索法。使用各种“搜索引擎”。它是网站提供的网址搜索程序,它像114电话查号台一样,使用功能很强大,也很方便。如启动IE浏览器后,在地址栏中输入新浪搜索引擎的网址“.cn”,然后回车, 新浪搜索引擎的主页就会出现,页面中的分类信息是搜索引擎网站做好的分类表,用户按照分类表逐级点击进入找到所需信息。这类常见的中文搜索引擎有:“”,“search.yahoo. ”,“.cn”等。使用分类搜索法要有明确的检索目标和要查找的主题。
(2)关键字搜索法。大多数网站都提供关键字搜索引擎,因其使用方便快捷,特别适用搜索主题不明确的情况。“关键字搜索”是在页面上方的文字输入框中输入你想要查找的信息关键词语,然后点击“搜索”按钮或者直接打回车进行查找。如查找有关市场营销理论的网站时,“市场营销”就是“关键字”。使用关键字搜索方法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第一,关键字不宜太简单或太复杂。因特网信息提供的信息或网页很多,如果查找时使用的关键字太短或太普通,就会搜索出大量的无关网站和网页内容;第二,使用组合关键字搜索方法,把关键字拆开,中间加上“空格”或者“+”。这样可以缩小查询范围,信息更准确;第三,选择各类专业网站进行查询,可使你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另外,各类电子图书,可使你更方便地查阅到各种文献资料。免去你跑图书馆或书店的麻烦。
2.3 网上市场信息采集的优势和局限性
网络的实时性和开放性,吸引很多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和开展营销活动,其中网上信息采集(也就是网上调研)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相对于传统采集信息,网上采集信息有不受时间、地域的控制;网络信息的及时快速地传递,且调查资料有一定的客观性,能提高科学信息采集的效率,很受信息需求者的青睐,尤其是网络信息包罗万象,网民人数众多,这种调查方法相对方便又经济, 因此成为人们收集和商务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又给网络信息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使网上信息采集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质疑,主要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用户虽然增长很快,但网民的地域分布、收入水平、文化素质水平、年龄层次等都有差异,即调查对象不确定,网络信息的来源也不确定,使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降低。
第二,企业选择E-mail方式调查客户信息时,可供选择的E-mail有限,问卷的回收率很低,如果使用不当,还有垃圾邮件之嫌,过多的电子邮件塞满用户的邮件信箱,容易引起用户不满并立刻被删掉,造成调研表回收率很低。
第三,网民往往是不耐烦的,因此使得网络调查表的内容和提问方式受到限制。网络的虚拟性还会使得调研活动严肃性不能得到肯定。
3.网上信息采集方法的运用对策
针对以上网上调研的局限性,网上信息采集方法上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3.1 通过电子邮件向用户散发调研表
这种方法适合于对调研对象的身份无特殊要求的调研活动。企业通过登录注册的方式可以收集到许多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登录注册可以让用户在网上购物时完成,可以在网上提供一些免费服务,例如可以通过在网上进行促销活动、向用户免费分发礼品或样品时要求用户完成等。电子邮件调研表的散发量可以很大、只要企业拥有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就能以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散发出去。为了避免用户不满并立刻被删掉,在作调研时应尽量利用掌握的资料进行筛选、向那些对调研内容可能感兴趣的用户寄送调研表。如果电子邮件调研表采取普通的文本形式,那么回收以后的处理比较繁琐,需要人工阅读,这会增加调研的成本。
3.2 在企业自己的网站上调研表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网上信息采集方式,企业可以在网站上设置一个市场调研的网页,在该网页上放有事先设计好的调研表,由用户访问该网页后,根据兴趣自己填写。调研表一般采用表单形式的结构化语言,因此采集到的信息可以自动分类存储。这对下一阶段的信息处理和分析非常方便。以这种方式进行调研最难的是怎样将用户吸引到有调研表的网页,并让他们填表。企业可以实施奖励或免费服务等方法,如发送小礼品或免费提供一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等来吸引用户完成调研。例如华为公司在研发某一个新产品时通过互动广告向用户征求产品设计建议,广告之后不到一个月、公司收到了三万份电子邮件和近万封回信。累计有十万余人对这一产品的研发参与了意见。
3.3 通过网上论坛、电子公告板(BBS)等方式采集用户意见
这种方式是最节省成本和开支的方式,不过它所采集的信息往往杂乱无章。需要采集人员进一步细化和分类分析。
4. 结论
当今是互联网信息的时代,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合理的将传统信息收集方式与网上信息采集方式融为一体。只有更好的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企业才能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金镇,张继兰.试论网络商务信息及其组织[J].情报杂志,2002(2):65-67.
[2]杜世鹏.网络商务信息服务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5.7:4-6.
本项目由西安翻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
作者简介:
王璐(1994-),男,陕西乾县人,2012级本科生 就读于西安翻译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篇8
1.1教师的备课不充分虽然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信息技术课程远不如语文、数学等课程受到重视,一些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因此而对本课程的备课较为忽视,认为自己即使准备的再好、教得再好也没有人关注。因此很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宣读,有的教师甚至是直接抄袭之前的教案资料,对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准备的都不是很充分,而且完全没有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表达模糊,注重于对计算机操作技巧的解读,而直接忽视了德育及学习方法。通过查询很多小学教师的课堂教案可知,这些教师的教案存在雷同的地方较多,例如在教学的开头通过一些引言导入教学内容,然后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对教师使用和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和介绍,但是对这些学生情感价值等方面的教学几乎没有涉及。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成长的阶段,这一时期其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都没有形成,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每一个科目的教师都有责任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三观,从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健全小学生的人格。然而大多数的教师并不能够很好的将德育教育和三观教育贯穿于教学当中,只是机械的将信息技术课堂的相关知识及相关操作进行展示,然后留时间给学生自己操作,除了让学生学习软件方面的知识之外,并没有进行其他方面的培养。由此可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备案当中倾向于敷衍,缺乏创新,并没有切实的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的设计。
1.2选择媒体教学内容单一信息技术课程同一般的语文、数学等课程不同,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需要在计算机机房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大多都采用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演示,直接对这些信息技术的操作进行演练,而不通过制作相关课件帮助学生巩固,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够很好的复习,另外由于具体的操作演练导致学生容易被其他的一些因素影响注意力,而导致效果不佳,由此可知,当前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选择的媒体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成为了当前教学的一大诟病。
1.3教师缺乏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也是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影响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差,就会使得整个的教学活动不能够正常开展,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较高,能够维持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得小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快乐当中学习到新知识,但是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差,对于课堂突发事件不能够妥善的处理,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在小学教学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未经过教师的允许就进行其他活动,影响了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然而小学生多数只有6~11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更小,因此他们不太了解这种行为的后果,但是教师不能够使用严厉的对小学生进行斥责,而要耐心的引导,让他们了解这种行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这样一方面保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让这些学生了解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当,还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为更好的维护课堂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
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1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旨在结合教学的资料和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这两方面的内容,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在教学中,要结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其次需要确定本课教材在学生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它与本学科前后内容有什么联系,与相邻学科有关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对各个单元进行横向比对,理清各个单元之间内容间的逻辑关系。第三了解本课中有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运用。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爱学、乐学。最后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与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有核心地位。教学难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不一致。在教学中,一般是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来设计教学,以此来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2.2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结合上述的分析可知,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课堂当中使用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基于此,提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建议以丰富教学资源。首先结合多样化的教学途径,通过教材资料和教材相匹配的光盘,制定内容丰富的课件,使得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练的同时,可以结合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新知识的巩固。其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搜集一些有利于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尤其是对一些视频、图片等进行搜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最后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开发一些与教学相符合的资料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学的内容。这些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料,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可以根据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教工,也可以制定半成品资料,在课堂上或者是课下让学生进行丰富和完善,从而使得学生参与到教学材料的收集和制作当中,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知识。
2.3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当前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还是传统的权威型的管理,在小学生面前建立权威,使得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违纪,但是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维持较好的课堂秩序,但是也容易降低课堂的活跃程度,使得学生不敢踊跃发言,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过于死板。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当中,强调教师实施课堂管理,首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天性,创建和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同时,课堂管理强调实施全面管理,教师需要关注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3结语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多样化;道德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49-02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困境
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室、计算机机房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场所,书本也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资讯视野,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资源得以高效配置。但是在此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今中学生的学习、娱乐、社交大量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互联网在社会各个层面上的深度融合都给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满足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欲求、如何解决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与枯燥的教学表达之间的矛盾、如何追求教学相长的境界、如何在主动学习的理念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都是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另外,信息技术教学多落脚于线上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并且课程的目标与实践脱节,存在资源链接不足、知识更新滞后、管理体系建设意识薄弱等问题,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部分学生对网络信息缺乏分辨能力,沉迷于智能手机,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些都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规避和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多样化
1.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课堂改革的方向是解决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学习被动、手段单一、填鸭式讲授等问题,让学生认同学习内容,主动、个性化、尽可能地以探究方式学习,最终成为智慧的人。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个体已有的经验、价值,更不能将教师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性,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笔者曾经观摩了一次学生的课堂实践,是用投影的方式演绎经典童话《小王子》。教师全程只给出具体细节说明,学生自行开展这个活动。其中擅长绘画的学生画出人形剪出皮影,模拟话剧场景进行活动。学生在投影仪前用皮影表演并现场配音,幕布上播放的是相对应的场景,全程配着精心挑选的音乐。学生表现得很好,形式新颖、充满创造力,而且这种形式能更好地让学生记住这个美好的故事,将优秀作品的精神内化。课程还被教师全程录制,放进了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评论一致叫好,掀起了该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热潮。这一事例正是充分利用了新移动社交平台和自身学科特点,牢牢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可见,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学生自主性,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2.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将教学灵活化,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自己掌控学习的节奏。比如利用“翻转课堂”,将教学内容录制好之后让学生通过视频提前课下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则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不再遵循统一的步调,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并且有时间让学生针对一个问题去搜集信息,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也有教师将课程制作成系列微课视频,上传到云空间,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难问题自助获取学习资源。同时,建立班级式的网络共享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网络社区里面互相交流,不仅能够共同进步,还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共享,能让教育教学得到最大化共享,促进教育的公平。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会大幅提高。
多媒体、移动客户端的广泛应用不应该只是在娱乐活动上影响学生。比如有些学校开始投入移动数字化校园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中,通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反向树立方法体系和基本知识体系,通过大数据,建立智能化云平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并为评价学生的学科水平提供依据。那么要熟练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就得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各式各样的“互联网+”产品,在信息技术课程里面也可以充分结合这些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比如我们以往用Office软件制作电子板报,现在我们可以用在线编辑器和模板制作精美的网页板报,还可用到其他一些能让作品更完美的移动技术工具。
3.协作型教育要跟进
真知缘于实践,协作互相促进。教师不能忽视青少年自制力差、叛逆心理普遍的特点,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微课,都可以提倡团队协作,经常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组队分工,保证整个任务是由小组协作完成的。每个学生在小组协作中都承担了相应的角色,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各自小组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寻找自己在团队中恰当的位置并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得学习最终得以完成。这种分工合作不仅仅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技术手段熟悉和感兴趣,还会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心,弥补信息技术带来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缺点。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观念的扭转
2016年6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教师在教育当中的技术指导作用不断被淡化,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华丽转身成为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首先,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更新。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学,除了必须具备传统时代一脉相承的思想性、教育性、逻辑性、启发性、幽默性等共同特征外,必须在创新性、普适性、独特性等领域加强研究。只有具备开放而活跃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才能实现共性教学和个性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实现智慧教育资源效应的最大化,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其次,正确的价值引导和道德教育。教书育人,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信息技术课堂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网络道德教育。推荐好的学习网站和应用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诉说心中想法的渠道,让他们认识到网络道德与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同样重要。要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千万不能沉湎其中。年少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最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文化。影响学生精神世界构建的态度型课程必须推进,通过该类课程,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很快,翻转课堂、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都大大地拓宽了人们的信息渠道,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者的关注点容易从教学质量转移到技术水平上,但是信息技术教学还要落实在教和学上。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还要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有力的技术手段,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
[ 参 考 文 献 ]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专利;现有技术;界定
无论在专利侵权还是专利无效案件中,现有技术总是被用来衡量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客观参照物。因为一项发明创造,不管它能够带来多大的利益,如果被认为是现有技术的一部分,则就没有理由授予其专利权。专利的发展总是与科技同行,无论是在其具体内容上还是对其界定标准上,网络的出现无疑也给专利法的适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如网络软件是否可授权,网络信息可否作为现有技术等等,对于上述问题,理论和实务界已基本上达成共识[1],本文也无意于此。但是,在将海量的互联网信息纳入现有技术时,如果仍然遵循传统的现有技术界定条件,则会因为现有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互联网信息与传统现有技术的区别而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将互联网信息纳入现有技术的范围,也即如何将互联网信息界定为现有技术就成了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当务之急。
一、现有技术与互联网信息
传统上,对于现有技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观点,我国理论界学者定义为“指那些已经被(已经能够被)人们所得到的技术。”并且采取列举的方式对现有技术进行概括。[2]247实务界则定义为“指申请日以前公众能够得知的技术内容,其与时间,地域和公开方式有关”[3,4]144-145,3
我国当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则作了更加细致的描述,在《专利法实施细则》中第三十条规定“……是指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在国内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即现有技术”。
欧洲专利公约EPC第54条(2)将现有技术定义为“应当认为,现有技术包括在欧洲专利申请以前,以书面或者口头描述的方法,依使用或者其他任何方式,可为公众所得知的一切东西(信息)”。WIPO则将其定义为“是指一项发明在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之前,或在申请优先权情况下的优先权日之前公众所获知的所有知识的总体。”[5]但是,上述所有的现有技术定义中似乎都不包括互联网信息。
关于现有技术是否应该包含互联网信息,有论者对此从互联网信息作为现有技术符合专利法的原理、互联网已成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以及互联网信息具有现有技术的根本属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1]还有论者从现有技术的三性方面论述了互联网信息可作为现有技术。[6,7]日本特许厅则了《处理在互联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作为现有技术审查指南》,在该指南中,更是明确了日本《专利法》中的“线路”指的是双向传送线路,一般包括发送和接受两个通道,即我们所说的网络线路。
实务中,各国审查员在进行现有技术检索时,也会自然地将互联网上的信息作为评价现有技术的间接或直接来源,这在各国专利审查中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美国并没在其《专利法》中明确规定互联网信息可以作为现有技术,但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编写的《专利审查程序手册》(ManualofPatentExamingProcedure即MEPE)第2128条中明确规定“电子公开物包括在线数据库和互联网公开物,如果此类公开可为任何与此技术相关的人所获知”。
可见,将互联网信息作为现有技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已经不存在问题。
二、作为现有技术的互联网信息的特征
尽管将互联网信息作为现有技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如果将互联网上公开的所有信息作为现有技术却存在许多问题,因为互联网信息与传统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明显的特征:
1.信息内容的不稳定性。在互联网中,许多网站特别是新闻网站,由于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会频繁地对其网站上的内容进行更新修改,经常会出现一小时甚至几分钟前后网站上的信息就大不一样;其次,黑客技术的扩展也很容易使心怀不轨的人能够轻易地修改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和信息的公布时间。由于互联网信息的不稳定性,带来了该信息存在时间和内容的不确定性,最终影响到公众对该信息的可获取性,而如果公众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得到该信息或者得到的是不正确的信息,则又如何能将该信息称之为现有技术?
2.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互联网上的信息有加密和不加密信息,如有些网站要进行注册登录后才能进入,或者只有本站注册并缴费的会员才能浏览;有即时信息和保留固定时间信息,如聊天工具QQ中发送的信息通常都不会被保留,而BBS和论坛栏目中的的信息则可能会有期限保留;有向单个人发送的信息和向多人发送的信息,如电子邮件E-mail发送给个人的邮件和QQ聊天中发送给聊天对象的内容,还有向所有会员发送的群发邮件或聊天群中向所有的群用户发出的信息。这就使得,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适用统一的标准来界定其是否可作为现有技术存在很大困难。
三、互联网信息作为现有技术的界定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一般都认为,我国专利法对现有技术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界定:一是时间上必须确定该现有技术出现于本专利申请日之前;二是地域上,采取混合性标准,即对出版物公开的现有技术采取世界公开标准,其他方式公开的现有技术则采取国内标准;三是公开的方式,有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和其他方式;四是公众的可获取性,该公开的现有技术必须是能够为公众所得到。[8]也即通常所说的现有技术的三要素:时间要素、地域要素、公开要素加上公众可获得性,互联网信息要作为现有技术也不能例外。接下来,笔者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将互联网信息界定为现有技术。
(一)确定互联网信息的公开时间——时间要素
笔者前面已经论述过,由于黑客技术的扩展,互联网信息时间如果简单地依据信息文件所显示的时间来确定肯定是不符合实际的。日本特许厅在《处理在互联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作为现有技术审查指南》中指出,对信息是否在申请日之前公开这一问题的回答应基于引用的电子技术信息所载明的时间,公开的时间应按照将互联网信息在各自网站公开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时间转化为日本标准时间来进行确定。从上述内容可得出:第一,日本特许厅不会采用未载明公开时间的互联网信息为现有技术;第二,网站公开时间可以用来判断该互联网信息的公开时间,但该网站公开时间仅作为认定该信息公开时间的基础,只有在对该时间“进行确定”的判断后,才能确定其具体公开时间。[9]而美国《专利审查程序手册》第2128条中也有类似的原则性规定:未包含公开时间的互联网信息或在线数据库不能作为现有技术。笔者认为上述日本特许厅的做法可取。原则上,未载明公开时间的互联网信息不能作为现有技术;其次,已载有公开时间的互联网信息是否可以作为现有技术应进行个案考察。
对于如何来确定互联网上信息的具体公开时间,日本的上述《指南》列举了一个“极少怀疑成分”信息的网站,并明确对于在上述网站公布的信息,其公布的时间就可以直接引用为该信息的公开时间。
而欧洲专利局则在2005年检索与提供文件方法座谈会的研究报告中给出了一些建议。该报告认为:
1.对于互联网上相当数量的可得信息而言,没有什么标记可用来确定信息初次为公众可得到的时间,但为了对公众可得性有个大概的指示,确定一下日期有时会有帮助:电子文件最后进行修改的日期;文件归入服务器目录的日期;搜素引擎在特定地址首次访问的日期。
2.对于一些文件,比如某些期刊的论文或文章,人们可以早于书面出版物之前在互联网上得到,这时互联网上给出的日期就是EPC第54(2)条下公众可得的有效日期。
3.对于PDF等类似格式的文件需格外注意,虽然在文件工具窗口可以获得文件创作的日期、最后修改的日期,但应与公开日期相区别。
从上述国家或组织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在确定互联网上信息的具体公开时间时,首先,应根据该信息公开网站的性质来确定,对于一些信誉度高的网站信息,称之为“豁免网站”,可以将该信息在网站公布的时间直接作为其具体公开的时间;否则,则将该信息的公开时间推定为其在网站上的时间、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或搜索引擎首次访问的时间,但如果不同意该时间为该信息公开时间的一方有相反的证据,则该时间可能被,也即通过个案中的举证责任分配来最终确定该信息的具体公开时间。
(二)互联网信息应视为公开出版物还是属于其他公开方式——地域要素和公开要素
互联网信息作为现有技术,其究竟是属于出版物公开还是属于其他方式公开,学者们似乎无一致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应重新解释现有技术的定义,也即修改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关于现有技术定义,通过对其中的出版物的重新定义将互联网上的信息包含到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出版物中,或者修改非出版物的地域限制为绝对标准,从而将互联网上的信息纳入到其他公开方式的现有技术中。[1]还有种观点认为应划分到出版物类,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审查指南中对出版物的定义再做具体改动即可,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直接修改概念……”,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5,7]笔者以为,基于互联网信息与传统出版物的明显差异,其明显的网络虚拟特征以及人们长期习惯的出版物概念,不能简单地通过扩大解释我国专利法中出版物的概念来将互联网信息纳入出版物中;其次,由于其他公开方式中的地域限制问题,如果简单地扩大地域的限制为绝对地域标准,则会对我国专利的审查工作,即实务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了举证难等许多实践中的问题,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还有,在我国,修改上述法律法规的程序比较漫长,修法成本也大。
其实,美国专利商标局对《专利审查程序手册》的修改给了我们启发。美国专利法和我国专利法一样,对于现有技术的界定采取的是与我国相同的混合标准或称相对标准。[7,8]但美国在将互联网信息纳入现有技术时并没有修改其专利法,而是将其“视为”公开出版物,修改了其《专利审查程序手册》。笔者以为,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认为,对于互联网信息而言并不存在一个地域性问题;其次,互联网信息与公开出版物具有相同的绝对公开、全世界公开的效果,但仍然不能称之为出版物,类似于我国著作权法上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可视为著作权作者,但其不可能是著作权的真正作者。事实上,任何地方上载或存放的信息,只要是进入了互联网,“由于互联网的无国界性,就意味着在全世界范围内公开和使用,因此并不存在国内使用的可能。”[6]换句话说,互联网信息应该是能够在本国内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的信息,否则的话,它还能叫互联网信息吗?因此,考虑到上述修法成本等原因,而我国《审查指南》的修改相对比较容易些,可以由国家专利局通过修改《审查指南》或审查指南补充规定的方式,将互联网上的信息作为专利法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现有技术的“其他方式”即可,而完全不必将互联网信息视为出版物或对专利法及其细则作修改。
(三)如何来确定互联网信息的公众可获取性
1.互联网信息的公众可获取性。现有技术的公众获取性就是指技术信息处于这样的状态,它能够被非特定的个人看到,并且无需暗示该信息已被实际使用,公众可获知性是贯穿整个现有技术的精髓。[7]传统现有技术对公众可获取性考察的关键在于该信息或技术处于“能够为公众获知的状态,即所谓‘公众想得知即可得知’的状态……,至于是否确实有人得知,则在所不问”。[4]
在网络环境下,对于普通公众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来进行创新活动已不是问题,但是,正如我们前面已论述过的,由于互联网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简单地将将所有的互联网信息作为现有技术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在考虑将互联网信息作为现有技术的时候,我们必须另辟捷径。
2.互联网信息的公众可获取范围。笔者认为,尽管我们不能将互联网上的信息绝对地作为现有技术,但是可以考虑将互联网信息根据其基本特征做某种划分,从而对互联网信息的公众可获取性进行区别对待。
第一,开放性无偿信息与加密性有偿信息。互联网上的信息,根据其是否可以直接通过点击链接而无需输入交费获取的密码或口令可分为开放性无偿信息与加密性有偿信息,前者主要包括一些普通的新闻网站、个人网站、论坛或BBS等,该类网络信息的共同特点就是用户无需付费就可以通过直接访问或注册用户而登录浏览网络上的信息,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免登录网站信息,如新浪网站等一些新闻网站信息,通过上网后输入网址就可以充分浏览到其网站上的免费新闻信息;第二种为登录访问信息,如一些免费论坛、BBS网站上的信息,用户必须根据该网站的要求先进行注册,取得用户名和口令后才可以据此登录网站进行浏览其站内的免费信息。因上述两种信息与我们普通的其他纸质信息如报刊新闻或出版物等一样具有开放性,即只要你安装并接通了互联网络,你就可以通过点击或登录来访问浏览这些开放性的无偿信息内容,因此,这些信息当然具有公众可获取性。后者主要有会员访问信息,如有些网站要求进入者必须根据要求并付费后取得用户名及密码后才能登录进入访问浏览站内信息,对于该类网站信息,尽管有不同的意见,但学界基本达成一致的意见,即只要网站对付费用户对象没有特殊要求,如未附有某种先前注册时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行业习惯上的默示义务,并且完全符合一般公众的条件,该类网站上的信息同样可以归入现有技术的范围[5,10],具有公众可获取性。
第二,网络保留信息与即时网络信息。这是根据信息在网络上保留时间长短来进行划分的,网络保留信息是指该信息在互联网上保留了足够长的时间,一般是指该保留的信息可以为一定数量的网络浏览者——公众所查看到,如新闻网站上的信息,论坛内、BBS上的信息。对于该类信息,即使其并不直接出现在所进入的网站上,但也可以通过一些搜索工具如站内搜索或搜索引擎Google等查找后间接找到。考虑到网络技术的发达,任何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都会使用上述方法来查找信息,因此,该类信息通常也应属于公众可获取的信息范围。另一类是即时网络信息,即该类信息在网络上未能保留足够长的时间,其短暂时间仅使当时在线的某些人浏览到,有时可能只是者和管理员看到而已,如某人上传信息到某论坛上,因为该信息不符合论坛的要求而很快被管理员发现并删除。日本特许厅的《处理在互联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作为现有技术审查指南》认为,信息公布的时间并不足以使普通公众有效访问时,这样的信息是不被公众可得到的信息。学者维哈尔施特等在《现有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公开:欧洲的观点》一文中也明确表示:短暂时间的公开并不能认为可以构成现有技术,尽管很难证明在互联网上的公开事实仅是因为出现了短暂的时间和恶意行为。[7]笔者基本赞同上述观点,因为,即时网络信息由于存在网络上的时间太短,以至于根本不可能被一般公众所接触到,当然也就不可能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利用,因此其不具有公众可获取性。
但上述观点唯一难以解释的是,被公众所有效访问的足够长时间应如何解释?足够长时间可以采取主观性标准和客观性标准来解释。如果采取客观性标准,则法律上就应规定一个具体的信息保留时间,但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比如我们规定3天的保留时间,也即确定互联网上的信息只要在任何网站超过3天时间既可以作为现有技术。但现实中网站情况各不相同,有些网站如专业网站或会员网站由于访问的人少,甚至可能从信息上载到申请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超过3天)根本就没有人来访问过该网站,该信息也就不可能被相关公众所得知,因此,客观性标准是行不通的。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前面有关互联网信息公开时间的论述,对于被列入到“豁免网站”名单的网站信息,无论其公开的时间有多长,只要其在上述网站公开过就具有公众可获取性,即采用客观性标准;而对于其他网站上的信息,则应在个案中通过双方的举证责任分配来确定具体的公开时间,也即采取主观性标准。
第三,单向网络信息和多向网络信息。这是根据信息对象的多少来划分的。单向网络信息是指信息仅在单个的网络用户之间进行流通,而不泄露给第三者,如我们经常使用的普通电子邮箱、QQ之类的即时聊天工具以及聊天室内的私聊等信息,该类信息通常因为公开的对象有限,不可能被一般的公众所获知,所以也不具有公众可获取性。而多向网络信息,是指该信息是面向多人传递的,从而有可能会被一般的公众所获知。该类信息又可以分为不特定对象的多向信息和特定对象的多向信息,前者由于信息可能被任何不特定的对象所获得,所以构成现有技术的一部分。后者则应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只向特定的有某种保密性义务对象的信息,如某公司向本公司内部特定级别的管理层员工发送的邮件,显然不足以为一般的公众所了解,因此不具有公众可获取性,而对于那些向特定的但不存在保密性义务的对象的信息,如某网站仅向本站已注册用户的信息,或公司向普通员工的信息,则应具有公众可获取性。
参考文献:
[1]何越峰,互联网信息的现有技术效力问题初探[M]//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专利法研究(2003).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201-202.
[2]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吴观乐,专利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4]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复审委员会案例诠释——现有技术与新颖性[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3
[5]刘华,赵静.互联网公开对现有技术的影响[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1):76.
[6]杨为国,戚昌文.互联网信息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J].知识产权,2001(6):16-17.
[7]姜向伟,互联网信息作为现有技术的有关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刘华,赵静,万小丽.现有技术的界定[M]//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实施第三次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上).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89-19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