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生产加工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生产加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农产品深加工在产业链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因此,扶持一个企业的加工运作,提高产业效益,需要大力引进新的深加工设备,建立并培育深加工企业,以便为农产品深加工营造良好的运作环境。一是针对农产品深加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完善相应管理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并讨论运作效果及所遇问题需要的应对措施,经常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养殖、加工等进行实地考察,并对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指导,全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壮大龙头企业,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切实保障,并有效的促进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加大农产品深加工,还需要在资金、政策上进行扶持。建立并完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深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投放力度,以达到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占所有龙头企业的三分之二以上为目标,做好资金及相应政策扶持,不断的为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三是优先安排农产品深加工申请的所需土地,解决最基本的空间问题,才可以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使其从单一型加工逐渐进步为综合性加工模式,从加工单个产品发展为多个产品种类,从而扩大农产民加工规模。
2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结合本地的土地资源分析,在农产品加工上,需要对上游产品的加工基地进行规划并予以重点支持,把产品、产量的配制、生产加工设备问题提上日程。大力扶持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统一培养繁育基地,主要针对畜牧、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基地进行适宜环境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提高,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之前的游散化向集约化发展,在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档次上全面提升,从而提高了整个农业生产花的经营水平。
3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富农业产业化发展内涵
要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需要打造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发展策略,打造品牌并借助各种招商引资会、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等将品牌推广出去,大力宣传我市农业特有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并逐步提成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4以开拓市场为重点,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
我们要抓住农产品流通这一产业化经营的命脉和关键环节,引入工业营销理念,培育市场体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市场促流通,瞄准市场办企业,积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我们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式,在每年的博览会上开辟优势农产品展区进行推介,积极组织企业以优势产品参加境内外各种交易会,开拓销区市场。加强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和保鲜技术研究开发,吸引外地客商参与市场开拓,扩大农产品辐射范围。
5依靠农业科技,增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活力
篇2
一、功能食(药)品研究室
功能食(药)品研究室主要致力于农产品或其它植物产品中功能活性物质(植物体次生代谢物、植物蛋白、功能性短肽、多糖等)的研究和开发。重点开展农产品中功能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工艺的集成创新;功能活性物质健康功效研究并开发健康食品、保健品,或医药化工原料产品;功能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修饰制备衍生物及其生物学功效和理化性质研究、新产品开发。功能食(药)品研究室具有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配置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制备液相色谱、颗粒图像分析仪等检测分析设备,以及聚能超声提取机组、提取醇沉浓缩机组、喷雾干燥等中试设备,能实现实验室制备研究及中试生产转化。
二、果蔬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研究室
果蔬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研究室主要开展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贮藏保鲜、冷链物流、鲜切产品加工、果蔬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相关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工艺升级、质量安全控制和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服务等工作。研究室拥有先进的果蔬气调贮藏系统、相关检测设备及鲜切产品中试生产线,在果蔬的气调贮藏、无害化保鲜、包装、鲜切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及其他果蔬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三、粮油加工研究室
粮油加工研究室主要从事稻米、玉米和油菜籽的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建有500m2的低温压榨油中试车间,拥有油菜籽低温压榨中试生产线,并与多家粮油生产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发出优质富硒大米、低温压榨菜籽油及玉米系列产品,获得市场好评。
四、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室
农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室在农用多肽技术、中药渣综合利用、中兽药产品开发、水产加工废弃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都开展了大量工作。生殖兽药产品(GnRH-A)的生产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多肽动保、养殖用健肝散、三黄散和益生素等产品在国内市场上认可度较高;同时在物料的干燥、粉碎、分离等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和设备方面取得突破,和多家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篇3
1.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
1.1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逐步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群发展,稳步提高的发展之路。2008年经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原有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较完备,龙头企业较多,尽管建区时间较短,但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九台龙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金锣集团实施的“粮变肉”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发展养殖户5万户。天景集团30万吨鲜玉米扩产项目已发展玉米种植面积3.5万公顷。榆树五棵树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5~10年,打造“一区、六园、五大基地、主导产业”。敦化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全面完成了土地规划、电力规划、道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以及绿化美化规划。白城市全市上下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白山市政府启动“6211”工程,推进标准栽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八道江区以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用3~5年时间,把本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地区”香菇、木耳暨林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据初步统计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8.5%。
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机构,并且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目前采用的微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生产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出的精氨酸盐酸盐、高果糖、淀粉纤维、生化肥料等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水稻加工则利用新技术,朝着整粒米、米粉类制品和综合利用展开研发。大豆加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油脂、蛋白、磷脂、豆制食品及副产物加工生产线、组合设备与单机设备。如吉林蛟河豆制品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使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80天,获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皓月集团、辽源金昌集团等研发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农科院测算,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8%,处于全国上游水平。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1.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多,就业难,增收渠道窄,是我们的实际。农产品加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途径宽、成本低、易接受的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渠道。现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据调查,仅九台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就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全省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解决近28.5万人就业。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25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农民人均收入中31%来自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劳动报酬。
1.4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的企业8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580元,并且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个,占吉林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51%。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好雨大米”、延边宇星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海兰江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公司“御泉大米”和吉粮“梅河大米”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延边宝祥蜂业有限公司“宝利蜂蜜”、集安市新开河有限公司“新开河人参”、吉林中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梅河中兴松籽仁”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还围绕杂粮杂豆项目,形成3大系列60多个品种,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充分证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竞争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资金季节性缺口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由于近期国家实行减缓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慎贷缓贷,尤其是缩减对一般性企业的贷款,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尽管前期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规模增加,利率下调,但是各银行的贷款门槛没有降低,还是实行抵押贷款,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信誉贷款,门槛高、手续杂、申贷时间长的问题仍很突出,据调查统计平均办理贷款时间65天左右。因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多集中于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仅能满足需求的45.6%,还有一半多的资金缺口。
1.6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较差,应用高新技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消耗高、效率低的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创新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低,科技储备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业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以致于市场上的食品等行业均被外省、外国的品牌所占领。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农业的产中、产前领域,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技经费投入农业的产中,致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经费和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1.7缺乏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结构性矛盾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没有规范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部门多头分散,责任不清;企业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各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据调查了解,目前稻谷、小麦、大豆三大品种的粗加工能力大大超出省内粮源供应能力,平均开工率仅为60.6%;生猪屠宰产能过剩超过50%,如地处九台的金锣集团现有三条生产线,仅能开工一条,猪源还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企业盲目抢原料争市场,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二是仍有“两高”项目上马投产。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一些不适合国情、省情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投产。例如,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较多、排放较大的玉米湿法加工项目和已投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项目等。
2.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尽快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是粮食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建议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聚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2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支持的力度一是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召开企业贷款现场推进会等载体,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贷款难题。二是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担保机构的体制机制。我省担保机构大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而且机制不活。因此建议成立为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服务为主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引入灵活的信用担保机制,真正搭起银企之间的桥梁。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2.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外销减少和部分产能过剩的实际,我们要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下工夫。一是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有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2.4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林产品、乳产品、特产品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集群。
2.5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首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基金,提高新产品开发经费和风险调节基金的提取比重,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建立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省里有关专项资金向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第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支撑体系。第四,引进推广新技术。各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技术装备、工艺、成果和政策信息。省里有关专项资金要扶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尽快缩小我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篇4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农民;格兰杰因果检验;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032-04
一、引言
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海南农村人口占80%左右,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重点。粮食、果蔬等作为初级产品销售,利润微薄,农民收入难以增长且不稳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对农产品精深加工,既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又能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农民还可从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取得平均利润。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获批,“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也成为海南省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在此定位下,海南正在积极地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园区及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为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拓宽道路。
“十一五”期间,海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34%,2010年比2005年增长90.56%。海南农民人均收入本世纪以来一直保持正的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由“十五”期间的8.32%上升到“十一五”期间12.83%,近两年,其增幅居于全国前列。2010年,海南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 275.3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经营收入,为3 563.31元,占全部收入的67.55%。
国内学者对海南农产品加工业的研究中,甚少涉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尤其是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本文选取海南省1995—2010年的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值,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其关系进行实证,以期为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二、协整检验的步骤与方法
经济学中,关于时间序列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学者们经常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此检验法的前提是,时间序列具有平稳性,或非平稳序列存在协整关系[1]。确定是同阶平稳序列后,可进行协整检验。如果存在协整关系则可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一)平稳性检验
一个时间序列如果有稳定的期望值和方差,就叫做平稳的时间序列;反之,均值和方差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则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如果时间序列非平稳,依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有可能出现谬误,得到虚假的结果。对一系列时间序列变量平稳性进行检验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方法主要有三种:DF(Dickey-Fuller)检验法、 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 Test)检验法和PP(Phillips-Perron)检验法。这里采用目前使用较广泛的ADF检验法。如果经过检验,发现变量是非平稳的,则需要对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非平稳时间序列经过d次差分后达到平稳,则称其为d阶单整序列。所用变量同阶单整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2]。
(二)协整检验
两个时间序列变量存在的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叫做协整关系。现实经济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可能是非平稳的,但多个时间序列数据的组合却有可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检验主要思想是如果某两个或多个同阶时间序列向量的某种线性组合可以得到一个平稳的误差序列,则这些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或者说这些序列具有协整性[3]。对于两个非平稳序列,在回归之前要对其进行差分,差分可能导致两个序列之间的重要信息损失,为实现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而又不会导致错误的,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
检验协整性的最典型的方法是Engle-Granger(1987)法,简称EG两步法,它能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对于多个变量的检测则可采用另外一种称为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该法由Johansen(1988)和Juselius(1990)提出,且可以用于检验多个变量,同时求出他们之间的若干种协整关系[4]。
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第一步是用OLS法对方程进行协整回归,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估计协整向量(长期均衡关系系数)。对于同阶时间序列yt和xt,可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回归,即
yt=α+βxt+μt (1)
然后得到残差估计值:
μt=yt-α-βxt (2)
对残差序列ut进行ADF检验,若残差平稳,则表明变量间是协整的,可进行第二步,即进行误差修正模型(ECM)的估计。
如果对成为平稳序列的差分形式dyt和dxt进行估计,则会导致水平信息的缺失,模型只能表达y和x的短期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建立短期动态模型来弥补长期静态模型的不足。这样既可以考察变量之间长期的因果关系,又可以考察短期中的因果关系[5]。
将第一步中得到的残差作为非均衡误差项加入到误差模型中,对于(1,1)阶自回归,可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dyt=βdxt-λ(yt-1-α-βxt-1)+εt (3)
然后继续用OLS方法估计相应参数。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不能确定。可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来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另一个变量的原因。
Granger从预测的角度给出了因果性的一个定义:如果有助于预测,则是Granger的原因。将过去的信息从信息集中去除不会改变对的最优预测,则不是Granger的原因。相反,会改变预测,即是Granger的原因,即将过去的包含在信息集中可提高对的预测[6]。
如果要得到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的结论,我们必须拒绝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同时接受Y不是引起X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7]。本文将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进行检验。
三、数据选取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囊括了《中国统计年鉴》上的12个行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本研究用海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Y)表示农民的收入水平,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用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代表海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实力水平,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K)来自12个行业工业总产值之和,数据来自历年的《海南统计年鉴》。1995年数据指乡及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1996—1999年的数据指大中型加工企业的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000—2010年数据主要指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的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见表1)。
(二)实证分析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Y、K两个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记为LnY、LnK。采用EVIEWS6.0数据分析软件,对变量LnY和LnK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时间序列数据是平稳变量,如果LnY和LnK是1阶单整变量,是平稳的,则可对二者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从上页表2可知,LnY和LnK的ADF检验值均高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存在单位根,原时间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进一步对它们的一阶差分进行检验,结果显示,Y和K的一阶差分的ADF值均低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说明Y和K在95%的概率下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了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2.协整检验。由以上的平稳检验得出LnY和LnK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而可以对变量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根据该方法,以LnY为因变量、LnK为自变量,进行OLS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结果为:
LnYt=-0.5662+0.6102LnKt (4)
(-0.84) (12.53)
R2=0.92 F=157.05 DW=1.54
如果LnY与LnK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则方程(4)中的残差项ut应该是平稳的。于是,继续用ADF检验法对(4)中的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残差序列ADF检验值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可以判断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证明LnY和LnK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由(4)式可看出LnY和LnK是正相关关系,其经济意义为,从长期来看,农产品加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将会增加0.6102个百分点。
3.误差修正模型(ECM)估计。由以上的分析可知,LnY和LnK之间存在(1,1)阶协整关系,如果就以差分形式建回归模型,那么这样的模型只能表达LnY与LnK间的短期关系,而不能揭示它们间的长期关系。
因此,需将以上回归方程的残差项作为误差修正项,把误差修正项看作一个解释变量,建立短期模型,即误差修正模型:
DLnYt=βtDLnK-λ(ecmt-1)+εt (5)
根据Granger定理,估计误差修正项为:
ecmt-1=LnYt-1+0.5662-0.6102LnKt-1 (6)
将(6)式代入(5)式误差修正模型,用OLS法估计相应参数,得到的误差修正方程为:
DLnYt=0.0642+0.1489DLnKt-0.5442ecmt-1 (7)
(2.5456) (1.0404) (-2.5098)
R2=0.35 DW=2.26
误差修正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反映了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的调整力度。农民收入的短期波动一方面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系数为负,体现了反向修正机制,上一期偏离均衡状态越远,本期修正力度越大。误差项ecmt-1估计的系数为-0.5442,表明,当海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对农民收入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内的误差修正机制将以54.42%的力度将其拉回长期均衡状态,调整速度较快。LnY关于LnM的短期弹性是0.1489,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0.1489%。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证明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尚不清楚这种均衡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作进一步验证,这里采用满足平稳性要求的DLnY与DLnX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当滞后期长度为1~3时,均接受原假设,海南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民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虽然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长期内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并不存在直接或着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海南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这说明,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拉动效应尚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海南省1995—2010年期间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之一。两者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如方程(4)所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将会增加0.6102个百分点;两者间短期动态关系如方程(7)所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将增加0.1489个百分点。但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可能是因为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目前较低、总量较小,尚未能显著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根据上述的分析给出以下建议:第一,立足本地优势,提升加工水平。2010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已达到2.04,而海南仅为0.33,不及全国2000年0.38的水平,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海南省热带农产品丰富,加工原材料较易得到满足,但由于热带水果鲜食比例大,鲜果价格时而波动,农民收入不易得到保障。对于有一定规模产量的热带果蔬,海南应充分发挥其原料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海南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加工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的中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随着中国—东盟交流日益广泛频繁,海南应充分抓住大好机会,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热带农产品加工与发展方面的交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人才,借鉴其他热带水果加工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加工水平。第二,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海南是中国拥有最多海洋资源的省份,海域面积约为全国的2/3。随着近海捕捞资源的衰退,海南省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发展养殖业,建立标准化水产养殖、加工基地,促进水产品加工、出口与养殖协调发展。针对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现状,海南加工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加工工艺,创造知名品牌。鼓励龙头企业与当地渔(农)民建立产供销等直接利益关系,带动渔(农)民发展致富。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道路、农产品物流、冷藏设施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扩大鲜果和加工农产品对外销售创造便利的条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高效的提供海南农产品方面的市场信息。增强相关部门如强驻岛外农产品流通办事处的功能,提高其信息收集反馈服务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硬件和软件建设,保证海南农产品高质量,塑造绿色无疫高质量品牌形象。第四,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污染。海南是全国的无疫区,热带高效绿色无公害成为海南农业最大的特色,也是消费者认可和选择海南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关键因素。由于农业生产、旅游开发、地产开发及工业发展,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废水废气等直接破坏着海南的生态环境,海南各地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利于海南农业、旅游业甚至海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南应做好生态保护规划及开发建设规划,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监督。政府应努力推动生产方式改革,推动绿色高效节能生产,以此保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水平,提高海南农产品竞争力,也为海南现代农业良性循环发展及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农业生产者的利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明贤,罗荷花,杨迪航.中国农户融资与农业增长、减贫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5).
[2] 闫奕荣,王满仓,李志军.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8-41.
[3] 张利亚.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预测[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6.
[4] 曹裕,谢良,贺砾辉.湖南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0-44.
[5] 王洪亮,徐霞.日本对华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1983—2001)[J].世界经济,2003,(8):28-37.
篇5
展区占地106万平方米。主要有:现代种植业展示区、高新设施农业展示区、休闲果树展示区。栽种苹果、梨、李子、山楂等47个我国北方特色果树品种,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常年采摘”,深度开发集种植、观赏、采摘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功能。农村新型能源展示区包括生物质能源设备、沼气设备、太阳能设备,节能环保交通工具等农村新型能源环保设施和设备、农村新型环保民宅和科学储粮设施等。
玉米种子产量接近,抗性成热点
吉林省吉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巍峰69。中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7天左右。高抗大小斑病、纹枯病、青枯病、丝黑穗病。不起腻,抗倒伏。米质好,一般1公顷产3万斤。产品特点:不秃头,结实性好,保绿性强,脱水快。适合于东北、河北地区种植。
吉林西旺农业科技研究所:丹玉96。丹玉96为农科院专家余种而成,为最新国产品种,熟期适中。耐旱、抗涝适应性广。粒深,穗长22-24厘米,出籽率高,容重高。密度每公顷6万株。稳产性、丰产性好,果穗均匀。公顷产量2.8万斤,高于同类产品10%。
科舰农业:科丹玉米种。科单568熟期早,生长期在124天。每公顷产量在25000斤左右。适宜在辽宁以北、吉林中东部等耐中低温区种植。
科单338粮质好,属国家一级产品。具有抗倒伏性强、根系发达抗旱涝等特点。以科研所为依托,海南育种,甘肃繁育。
吉林省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三张王牌。双棒玉米:平均一公顷收入2万元,多产1万斤,与普通玉米品种相比多投入600元,多收入6000元,利润率达20%。
多果冬雪西瓜:一棵秧至少4棵瓜,一垧地1万株,比普通品种多2倍。投入280元,纯收入1万元。
不怕霜打的冬茄子:为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能抵挡3摄氏度的低温,生长期长,一亩地产量1万斤,能储存2到3个月。投入200元,可收入7000元,利润率达98%。
伊通嘉丰高效农业:丰收的保障。大力推广《玉米超高产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玉米双垄双行二比空垧产3.5到4万斤,一亩多收6000斤左右。科学选种,因地制宜,通风透光养地。选种、肥料、农药、免费培训一条龙服务。6年实践经验保证优质服务。
出售硫酸钾型全营养费,包含13种元素,数码控释,经销平均利润在10%到15%。
阳春农业新技术:高产高收入。拥有超高产示范田,每公顷少投入千元,立体栽培技术增产增收。用1/3垄台种植多株玉米,用2/3垄台种植矮科作物的立体方法,拥有国家专利。三种超高产种植模式:(1)单垄种植双行多株玉米,1:2间作高粱,1公顷总产量可突破3万斤,增加产量1万多斤。(2)单垄种植双行多株玉米,1:1间作高粱,1公顷总产量可超3万斤,增加产量1万斤。(3)双垄单行种植多株玉米,2:1间作高粱,1公顷总产量超3万斤,增加产量1万斤。
稻种突出科技含量、抗性
吉林省信佳种业有限公司:九稻45号。由吉林省农科院选育,生育期138天,产量高、抗倒伏、抗病力强、米质好、商品性好,达部优质米一级标准。1公顷潜力产26000-28000斤。
五常市创新水稻科研所:创新988。该品种为航天育种,具有超级水稻特征、特性、抗病、抗寒、耐盐碱、抗倒伏分蘖中上,叶片敦厚、宽大,茎杆粗壮,主蘖整齐,成熟一致,活杆成熟。安全系数高、产量高、粘性好、营养高。特别适合机械化插秧、收割。高产田达2.2万斤左右,比同熟期的普通品种增产1500斤左右,是有前景的早熟高产品种之一。
星辰种业:星辰水稻系列。产量高,抗性强。适宜沈阳以北种植。亩产2000斤,亩效益增收2000元。灾区进种优惠10%。
金沅种业: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好种子。金沅403:生育期135天,分蘖率较强,特别抗病,抗二化蠓,抗倒伏,耐盐碱。平均穗粒180粒,主穗280粒以上,米质特优,无腹白,食味佳,皮薄,出米率高达77%以上。活杆成熟,不早衰,一般公顷产量在2.2万斤-2.7万斤以上。
金沅28:该品种是从原超级系列稻种改良出的新品种。特别抗病、耐盐碱、抗倒伏。穗大粒多,平均穗粒170粒左右。圆粒型,有稀芒,米质优,出米率高,食味佳。一般公顷产量2.2-2.8万斤
华邦王义:帮您选好种子。该品种生长期126-127天,籽粒金黄色,米质优良。苗期早发性好,幼苗拱土能力强。高抗玉米大小斑病、粗缩病。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无空杆,活杆成熟。每公顷产量2.5万斤。公司提供跟踪售后服务。
化肥重环保高效
延边阿波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壳素生物制剂。深海海产品提炼出的甲壳素,添加多种微量元素精制而成,被誉为“植物疫苗”。有效改良土壤,具有稳定显著的增收效果,光合作用强,并且抗逆性、抗病虫害。改善和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100毫升装8元、250毫升19元、500毫升36元。利润率在40%。
华中绿色生态农业:纯正有机肥。中日合资,畅销日本30年,主要来源于日本深海提取物,利用日本专利技术和设备,经过15天高温灭菌发酵而成,集浓缩、高效、多元素、长效缓释为一体。每亩少投入30%。招商条件:投资,需良好的人脉关系,熟知农业。毛利率30%。
宝龙蚯蚓养殖开发:让小蚯蚓做出大文章。东北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特种蚯蚓养殖的企业。试验成功的“玉米种植与蚯蚓养殖套种套养技术”已获国家专利。利用蚯蚓进行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污泥使之变成有机肥,具有无菌、不破坏作物根的作用。另外利用蚯蚓及蚯蚓粪作饲料,对规模化养殖肉食鸡进行实验,实现养殖过程不添加抗生素不注射疫苗,完全生态养殖,此项技术属国内首创。该公司长期与养殖场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有效改善盐碱地等问题土壤。
新世纪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科技改变农业。专业研制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和旱田、树苗保水剂、中重度盐碱地改良剂、有(无)机生物肥等农业产品。拥有多项国家专利,集研制、开发、生产为一体,得到国家拨款支持。产品科技含量高,技术国内领先。
保水剂:十年研发投入1000万研究成果,能有效提高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中重度盐碱地改良剂:经过十多年的研发测试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与生态农业相结合治理中重度盐碱地,做到当年改良,当年收获,经三年改良后盐碱地年产值可达正常土壤水平。轻度改良需1800元左右,中度需3000到4000元,重度需6000到7000元。
生态农药:防御、治疗并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广谱杀菌,防治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具有内吸和传导性,作物吸收快,抗雨水冲刷,有效期长。能与多种杀虫剂、杀螨剂和肥料混用,有增效作用。粘附性好,伸展性强。
项目夺人眼球 部分效果有待验证
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稻田养泥鳅。南方引进泥鳅与本地品种杂交,长势快,是普通泥鳅的5倍,成活率高,成活率最低可达85%,口感好。市场售价在十三、四元,省内全部免费学习,专用饲料养殖。一亩鱼塘投入20000元,纯收入20000元,利润率100%。一亩稻田投100斤鱼苗,一年翻五倍。可加入合作社,泥鳅鱼可全部回收。
该项目的争议点在于:1.稻田养殖,如何解决泥鳅钻泥的特殊习性;2.稻田水位低时,需要挖坑暂养,稻鱼争地。考察时要重点考察这两点,否则容易出现倒卖泥鳅苗的问题。因为野生泥鳅苗每斤4元,该企业的15元。
辽宁黑山大果榛子:抗寒杂交 前景广阔。大果榛子是国外品种与本地野生榛子杂交而成,坚果与美国大榛子大小相当,单果重4克左右,出仁率40%-50%。二三年见果,盛果期亩产可达500斤以上,可连续结果生长50年,克服了野生榛子3年一次更新平茬的缺点。能耐零下30到35摄氏度低温,种植区域包括长江以北区域。每亩可种111棵,每株10元左右,每年亩收入1600元。第3年,幼树每亩可繁苗1100株左右,亩收入万元以上。4年后,亩产干果200市斤左右,7年后亩产量500斤左右。目前,干果25到35元,供不应求。
本溪兴盛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繁育基地:大果榛子就是摇钱树。拥有大果榛子示范基地600亩,树苗品质优良,高产、抗寒、成活率达95%到98%。树龄1―5年生的均有。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有草生长的地方就可以种植。生命力强,抗性好,不怕除草剂等药的伤害。比野生榛子早熟10到15天,错开繁忙季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采收脱粒省工,成熟时只要用手一摇,榛果自然脱落。栽一亩稳挣1万元。
该项目的争议点在于:引苗效果要7年之后才能见效益。目前国内种植经验只有5年,其他数据来自资料。
东辽县爱国马铃薯研究所:脱毒马铃薯。产量高、口感好、效益好。亩投入600元,能增产60%,可增收4000元。不断推出新品种。适宜长江以北,大小户农民均可种植,帮助推荐销路。经销商需交20%-30%的定金,利润率120%左右。
汇博农艺:高糖王香瓜。皮色好、卖价高:皮色亮丽,转色快;外香型,瓜香浓郁,清香盈口。无杂株、纯度高,超过国家规定种子质量标准。亩产万斤。灾年不减产。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等常见病,抗逆,棚室基本不用药,露地比其他品种少用药50%以上,药物残留量低,达无公害食品标准。糖度高于其他品种2度以上,干瓤,皮薄、耐贮运,贮存期7天以上。座果能力强。招品牌推广商,企业直接保障质量关,直接育苗,一种一苗,厂家信誉作保障。亩收入5000元,出现非人为因素企业赔种赔损失,帮助瓜农找销路,避免中间商环节。
大庆市托古农产品有限公司。十几种有机杂粮包含小米、黑香米、大黄米、糯米、糙米、玉米面、红小豆、绿豆、黄豆等杂粮。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是馈赠佳品。销价:小米为75元/箱,杂粮为85元/箱,8斤/箱。产品利润率30%以上。
吉林省桦甸市林鑫食品有限公司。林蛙珍油:以长白山名贵特产林蛙油为原料,沿用传统土方,保留天然的营养价值,从大众化、营养化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加工技术精制而成。分为有糖型和无糖型两种,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红枣林蛙油:以红枣、林蛙油为基础原料,食用方便、营养齐全,是最佳礼品。利润率30%左右。免收费,签协议1年,保证销售5万元。
吉林越北红米业有限公司。长粒香有机米,在原生态环境中生长,以传统方式收割晾晒、经过先进的设备加工。经农业部检验,各项指标优良,在国际享有很高的信誉。米粒色泽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清亮如珍珠。煮熟后香气四溢、柔软且涨份小、粘性大、糯性好、味道香,是米中精品。出厂价:8元/斤,利润率50%左右。
有机富锗水稻,经多年培育成功,将锗元素与水稻结合,是国内少有的品种。锗可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强化自然治愈力、改善全身体质、防止老化、预防癌症、调整血压、排除体内毒素、调节自律神经等慢性病症。产品含锗量高达7.3mg/kg,是普通大米含量的560倍以上。是孕妇、儿童、老年人、病患者的最佳健康营养食品,也是高级礼品。出厂价30元/斤,利润率60%左右。经销商要有一定的销售经验与经济实力,需年销售200吨。
盛鑫松茸特产有限公司。菌肉肥厚,香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有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松茸是唯一人工不能繁殖的蘑菇。含有人体所需的几十种生命能量因子,突出作用是提高和抗辐射。
出口的一二等松茸市价500元/公斤,三等200元/公斤,干片600元/公斤,速冻130元/公斤。利润率10%左右。
延边丹华山珍食品有限公司。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主要产品: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土特产4大类等30余个品种。主产精缩木耳。公司被定为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特产品基地、山区经济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区。大城市里每个区招一家商,小县城只招一家商。
夏兴健康产业高效生物有限公司。资产总额14亿元人民币。主产黑木耳露:分为甜润型、低糖型、原味型三种口味,解决了黑木耳传统食用方法,配方科学合理。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选择有医疗保健作用、与主料木耳配伍增效相融的山楂、大枣为辅料,国家专利技术,科学精制加工,不含防腐剂,口感柔和滑爽,酸甜适口,木耳及果品清香协调统一。
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原,能够促进肠胃蠕动,把残留在人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润肠清肺,对胆结石、肾结石等内源性异物有显著的化解功能。甜润型和原味型售价5.6元/罐,低糖型售价6.6元/罐。经销区域以一线城市为主,经销商要有成熟的销售网络或渠道,与所在城市大卖场有良好的客情关系。利润率30%左右。
吉秋有机食品。主产有机杂粮,包括有机小米、各种豆类,富含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提倡保持天然成分,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来味道。大城市里每个区招一家商,小县城只招一家商。经销商进货需提前打款,厂家有优惠政策。有机小米12元/斤,利润率25%左右。
东辽县鑫跃高粱黑粉菌种植基地。高粱黑粉菌,俗称乌米、黑丝菇,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旷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尤其是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黑色素、真菌多糖和膳食纤维等含量较高,是理想的天然保健品。种植高梁乌米好管理、收益高。该基地在国内首创以高梁乌米为原料加工食品,已开发研制12个产品,并通过专家鉴定。市价0.8元-1元之间。经销商需预付资金5000元,基地会让利0.15元/斤。利润率30%左右。
尚志市浆果产业协会。尚志市栽培红树莓已有100多年历史,面积3万多亩,可谓是红树莓之乡。主要生产苗木、鲜果、速冻果。
华艺苗木有限公司:扦插葡萄新品种―着色香。华艺苗木公司创建于1980年,主要栽培繁育优良品种的果树。公司占地668亩,年产苗100万-300万株,是吉林省最大的苗木基地之一。着色香,欧美杂交种,极为抗旱抗病,且早产丰产,果穗500克左右,具有浓郁的茉莉香气,含糖20%以上,每公顷产值超20万元。
篇6
关键词:公平偏好;公平关切;生鲜农产品;质量投入;批发价格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4.27
中图分类号:F323.7;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4-0122-06
Abstract:This paper builds up the twostag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nsisting of cooperative and core enterprise, which considers that they own a fair psychology. And then, it examines the quality investment of cooperatives and the wholesale pricing decision of core enterprise. Result shows that while the fairness preference behavior of cooperative contributes to enhance the pricing level of core enterprise and the quality investment of themselves, fairness preference of cooperative put inhibition on the core enterprise which concerns fairness. Meanwhile, the order quantity of core enterprise has various effects on pricing and quality investment under different fair psychology. Influenced by variety of fairness preference, the degree of supply chain leaguer chasing for profit and fairness utility will affect the profit, the utility,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of them.
Key words:fairness preference; fairness concern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investment; wholesale price
1 研究概述
r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某个运营环节或具体产品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全面性、整体性竞争[1]。研究表明,农产品供应链中利润分配的不公平,最终导致以分散农户为成员的农产品合作社出现公平缺失,由于合作社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往往采取降低成本来实现更大的利润和公平,即在质量投入水平方面采取投机行为[2],这将严重损害终端消费者的利益。
同时,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3],而保鲜可以延缓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衰减速度,从而促进消费者增加购买[4]。当然,本文探讨的是新鲜度提升与产品质量正相关的情况。现实中,生鲜农产品新鲜度会随时间、温度等因素逐渐衰减,由此,要保证产品新鲜度满足顾客的需要,则必须对产品进行保鲜投入,从而使得农产品从采摘到终端市场之间质量衰减程度最小,最终能够以较好的产品质量获得较高的市场需求,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由此,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合作社由于公平缺失所引起的质量投机行为,在批发价格制定和订货策略上要考虑公平的问题。
本文将从公平偏好的角度出发,探究合作社与核心企业存在公平心理时,如何通过批发价格激励质量投入,并且研究质量投入水平与批发价格制定策略对产品质量、双方利润、效用以及合作关系稳定性的影响。
2 文献回顾
在传统的供应链优化研究中一般都基于理性人假设,行为主体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为目标。但大量的博弈实验数据表明,人的公平偏好是普遍、客观存在的。由此学者们开始将公平偏好引入模型中进行研究。
Tony H Cui [5]研究了零售商考虑公平时,两部定价契约、数量折扣契约能够在供应商提供满足零售商公平期望的批发价下协调渠道。Pavlovand Katok [6]在原来公平偏好契约的基础上扩展了非对称信息下,拒绝率对契约协调效率的影响。而后Valery Pavlov,Elena Katok[7]考虑非对称信息和有限理性下,为了协调供应链,契约参数的合理设定。而其他学者也在公平偏好下研究批发价契
约[8]、收益共享契约[9]、两部定价契约[10]等对供应链的协调问题。
针对产品的质量研究,Yiyan Qin [11]考虑了在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同时衰减时的价格和库存策略,设定了基于温度的质量和数量衰减模型,发现温度引发的衰减会影响零售商的补货周期和补货量。在质量投入的研究方面,但斌等 [12]通过建立成本分担与收入分享合同激励物流服务商提升保鲜努力水平。许民利 [13]运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政府惩罚“搭便车”行为,并且对于质量投入水平产出比较低的成员给予补贴,能够激励成员加强质量投入水平。
中外学者在公平偏好问题的研究方面,从方法上看,大多围绕公平感知对契约签订、订货量和定价的影响展开讨论,鲜有探讨从公平的角度如何激励和提升质量投入水平的问题,并且也并未深入研究质量投入水平与定价之间的关系。
3 研究方法和假设
本文构建一个由合作社、核心企业组成的二级农产品供应链,探讨合作社的公平偏好对于其质量投入水平的影响,同时,核心企业存在公平关切时合作社的质量投入水平最优决策以及由于质量投入水平变化导致的定价变化对供应链成员利润和效用的影响。在此做出如下假设:
H1:在“合作社+核心企业”的二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合作社以单位成本C生产产品,核心企业制定批发价格W和实际订货量Q。合作社在生产中的质量投入水平ρ依赖于历史批发价格,核心企业根据交割时产品生鲜度θ制定当期批发价格。
H2:核心企业订货量大于市场需求,即Q>D,不存在缺货情况。核心企业的利润大于合作社利润,即πm
H3:本文借鉴Gurnani H对质量投入成本的假设,认为合作社的质量投入成本由质量投入水平ρ以及产品初始新鲜度θ0的函数关系表示为Cρ=1/2×ρ×θ0。
H4:合作社公平偏好函数采用F-S不公平厌恶函数,在实际情况中,合作社常处于弱势地位,由此本文仅考虑其不利不公平厌恶的情形,由此,效用函数表示为Um=πm-α(μπd-πm)。同时假设核心企业具有公平关切行为,则其效用函数为Ud=πd-λ(πd-πm),其中,合作社公平参数α与贡献率M满足[0,1],核心企I公平关切参数λ满足[-1,1]。
H5:不考虑订货提前期。
本文将运用F-S不利不公平厌恶模型、公平关切模型,利用效用函数和利润函数求解出在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下质量投入水平的最优解,并通过仿真算例探究质量投入水平、公平参数等对于利润以及效用的影响以及变化趋势。模型建立中参数含义如下:
Cd 核心企业的成本
0产品采摘时的初始新鲜度
ρ合作社的质量投入水平
q核心企业的计划订货量
Q核心企业的实际订货量
a市场规模
p零售价格
k价格弹性系数
πm合作社的利润
πd核心企业的利润
Um合作社的效用
Ud核心企业的效用
α合作社公平参数
μ合作社的利润贡献率
λ核心企业的公平关切参数
ρ0合作社考虑利润最大化下的质量投入水平
ρ1合作社效用最大化下的质量投入水平
ρ2μπd>πm时的质量投入水平
ρ*核心企业具有公平关切时期望的质量投入水平
W1双方利润最大化下核心企业制定的批发价格
W2μπd>πm时核心企业制定的批发价格
W3合作社效用最大化时,核心企业制定的批发价格
W4核心企业公平关切下制定的批发价格
在下文中,将构建数理模型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展开进一步论述,运用解析和仿真对本文需要探究的问题做出推导和论证,最终得到结论。
4 模型建立与分析
该部分将探讨合作社与核心企业完全自利、合作社具有不利不公平厌恶、合作社与核心企业都考虑公平三种情况下,合作社的质量投入水平变化以及核心企业的定价策略,从而探究如何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提升农户的公平感,从而激励其提升质量投入水平,实现合作社与核心企业合作关系的稳定以及双方乃至供应链整体效用及利润的最大化。
4.1 核心企业与合作社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下的质量投入水平
在该情况下ρ*
由此可知,α+1(1+α)-αμ作为核心企业期望质量投入与合作社最优质量投入关系的衡量指标受到合作社公平偏好系数以及贡献率的影响。
由上式可得,若核心企业是吝啬的,则其总是期望合作社进行更高的质量投入,这将使得其利润提升加快,并且加大与合作社的利润差距,这说明吝啬的核心企业并不关心合作社的利润缺失,反倒以利润差距为满足自我效用的标准。此时,合作社在公平效用最大化下的最优质量投入水平并不能满足核心企业的需求。
但是即使合作社具有慷慨行为,也并不意味着核心企业就会降低对质量投入水平的要求,其受到合作社公平程度以及贡献率的影响。当核心企业公平关切系数满足λ∈[0,α+1(1+α)-αμ]时,若合作社公平程度较高,则随着核心企业公平关切系数的增加,其对合作社的质量投入期望越高,而当公平关切系数满足λ∈[α+1(1+α)-αμ,1]时,核心企业质量投入期望度下降。
由此可见,当核心企业具有吝啬心理时,能够实现合作社公平效用最大化,但不能满足核心企业的公平效用,不过,此时若合作社在公平效用与利润之间存在不同偏好程度,则有利于激励合作社提升质量投入;当核心企业具有慷慨心理时,是否能满足双方的公平效用,主要取决于合作社的公平程度,而核心企业慷慨程度越高,其对合作社质量投入要求越低,从而对质量投入激励效果相对较低。
5 不同质量投入水平对于核心企业定价决策的影响
双方在利润最大化下的定价决策前文已论证,此处讨论如下两种情况:
5.1 合作社为不利不公平厌恶,核心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时的定价决策
由式(23)可得w3大于w2,即说明核心企业在合作社利润最大化时的定价比公平利润缺失发生时的定价高,并且随着质量水平由ρ2提升到ρ1,批发价格也由w2增加到w3。由于质量水平、批发价格与核心企业、合作社的利润正相关,所以该阶段双方利润都增加。
在合作社具有公平偏好而核心企业完全理性的情形下,核心企业的最优批发价随着合作社公平偏好程度以及贡献率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合作社公平感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核心企业的批发价格。同时,合作社公平偏好程度对于核心企业定价的促进作用大于其贡献程度,说明公平偏好系数的提高会使得核心企业提高批发价格以维系合作的稳定性。但是随着核心企业计划订货量的提升,批发价格将会出现回落的情况。
随着合作社公平偏好程度的增加,核心企业的批发价格随之上涨,这是为了迎合合作社的公平诉求,否则在公平效用较低时合作社将会产生质量投机行为,同时,若合作社贡献率较高的时候,批发价格更高。并且在公平偏好程度低于0.4时,不同贡献率下的批发价格涨幅不大,但超过0.4后,贡献率较高的情况下,批发价格涨幅较为显著。
接下来将探讨核心企业同时存在公平关切下的质量投入以及双方利润和效用问题。首先,探讨不同订货量下的批发价格决策,并且在不同的公平关切以及公平偏好程度下进行研究,如图3、图4。
从图3、图4可以看出,核心企业具有慷慨行为时,其定价整体高于吝啬情形,但是在计划订货量接近市场规模时(q=a=100),仅在合作社公平偏好程度低于0.4时,吝啬心理下的定价高于慷慨心理,但随着订货量的增加,虽然两种情况下的定价都在降低,但是吝啬心理下其降价更快,由此可见,在核心企业也具备公平关切时,随着合作社公平偏好程度上升,定价逐渐下降,但慷慨心理下定价高于吝啬心理。
在相同的订货数量下(q=100),核心企业公平关切程度上升则定价与合作社质量投入都会增加,双方利润会下降,但是双方公平效用随着公平关切程度的提升而提升。由此可见,核心企业的慷慨行为能够有效提升双方的公平感,提升定价以及增加合作社质量投入水平,但是利润并没有得到提升,虽然增加订货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双方整体利润,但是由于双方公平偏好的影响所致的决策投入量降低情形并未消减,同时,合作社公平偏好的提升在核心企业具有公平关切时并未有效提升批发价格以及质量投入。
6 结论
本文构建了一个由合作社和核心企业构成的二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实际订货量受到产品新鲜度以及合作社质量投入水平的影响。考虑合作社具有公平偏好下的决策,继而讨论核心企业具有不同程度公平关切时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合作社在公平效用实现最大化前,提高质量投入水平有助于提升效用以及利润,但此时与核心企业的利润差距将逐渐变大,而实现效用最大化后继续提升质量投入虽公平效用会降低但利润将持续增加。因此,现实中若合作社对于利润与公平的追逐程度不同,合作社可能会为追逐利润而降低效用,但此时质量投入更高,或者追逐效用而降低利润,此时质量投入较低。
第二,合作社具有公平偏好时,若此时核心企业完全理性,则合作社公平偏好程度以及贡献率的提升将会促使核心企业提升批发价格,合作社质量投入水平也将得到提升,而双方利润以及合作社公平效用将有显著提升。
第三,当核心企业具有公平关切时,核心企业的慷慨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定价水平以及质量投入水平,而订货量的提升仅能在慷慨行为下促使定价水平提升,但在吝啬行为下定价水平将大幅度降低。同时,公平关切程度的上升能够提升各项决策指标,但是如果在相同的公平关切程度上,合作社公平偏好程度对决策指标具有反向作用。
由此,本文发现核心企业考虑公平关切时并不一定能激励合作社提升质量投入水平,这不但取决于成员自身公平心理的倾向,同时还受到其对效用与利润权衡选择的影响,即成员并不仅只是单纯地追求效用或者利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找到均衡点。
参考文献:
[1]李岩,傅泽田,刘雪.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2008(3):39-41.
[2]蔡荣,韩洪云.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农药施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5):196-202.
[3]陈弘,周宗放,陈军.生鲜农产品生长增值期内库存补货策略[J].系统工程,2012(1):91-96.
[4]王磊.保鲜影响消费者效用的生鲜农产品订货、定价及供应链协调[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4):1-112.
[5]Cui Tony Haitao, Z John Zhang. Fairness and Channel Coordination [J],Management Science,2007,53(8):1303-1314.
[6]Pavlov Pavlov,Elena Katok. Fairness and Coordination Failures in Supply Chain Contracts[R],Working paper,2009.
[7]Elena Katok,Valery Pavlov. Fairness in Supply Chain Contracts: A Lab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3(3):139-137.
[8]毕功兵,瞿安民,等.不公平厌恶下供应链的批发价格契约与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1):134-140.
[9]谭佳音,李波.公平关切对批发价格契约协调效果的影响[J].预测,2013(3):65-69.
[10]刘咏梅,成尚汶,谢虎.具有损失厌恶偏好零售商的供应链弹性数量契约[J].控制与决策,2012(7):975-983.
[11]Qin Y,et al.Joint Pric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 for Fresh Produce and Foods with Quality and Physical Quantity Deteriorating Simultaneous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4,152(6):42-48.
篇7
1.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全面推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
1.1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认真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逐步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群发展,稳步提高的发展之路。2008年经省政府命名的22个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原有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较完备,龙头企业较多,尽管建区时间较短,但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在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吉林省九台龙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金锣集团实施的“粮变肉”工程,全部达产后可带动发展养殖户5万户。天景集团30万吨鲜玉米扩产项目已发展玉米种植面积3.5万公顷。榆树五棵树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规划在未来的5~10年,打造“一区、六园、五大基地、主导产业”。敦化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7亿元,全面完成了土地规划、电力规划、道路、给排水和供热管线以及绿化美化规划。白城市全市上下采取项目资金扶持、外商投资兴建、龙头企业领建、民间出资自建等不同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5个。白山市政府启动“6211”工程,推进标准栽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八道江区以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计划用3~5年时间,把本区建设成为“长白山地区”香菇、木耳暨林特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吉林省长白山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据初步统计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销售收入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8.5%。
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都建立了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机构,并且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目前采用的微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生产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出的精氨酸盐酸盐、高果糖、淀粉纤维、生化肥料等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水稻加工则利用新技术,朝着整粒米、米粉类制品和综合利用展开研发。大豆加工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引进了油脂、蛋白、磷脂、豆制食品及副产物加工生产线、组合设备与单机设备。如吉林蛟河豆制品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使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80天,获国家专利,产品供不应求。大成集团、皓月集团、辽源金昌集团等研发技术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农科院测算,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68%,处于全国上游水平。高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1.3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数量多,就业难,增收渠道窄,是我们的实际。农产品加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是扩大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途径宽、成本低、易接受的就地就近就业的主渠道。现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据调查仅九台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就带动周边农户1万余户,解决就业3万余人。全省2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区解决近28.5万人就业。据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安置就业25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5%,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农民人均收入中31%来自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劳动报酬。
1.4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集约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的企业85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8万户,带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580元,并且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个,占吉林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51%。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好雨大米”、延边宇星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海兰江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公司“御泉大米”和吉粮“梅河大米”等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延边宝祥蜂业有限公司“宝利蜂蜜”、集安市新开河有限公司“新开河人参”、吉林中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梅河中兴松籽仁”等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德春米业还围绕杂粮杂豆项目,形成3大系列60多个品种,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这些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充分证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体系,竞争能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问题
虽然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资金季节性缺口大,影响企业达产达效 由于近期国家实行减缓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进一步压缩信贷规模,慎贷缓贷,尤其是缩减对一般性企业的贷款,使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制约。尽管前期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规模增加,利率下调,但是各银行的贷款门槛没有降低,还是实行抵押贷款,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信誉贷款,门槛高、手续杂、申贷时间长的问题仍很突出,据调查统计平均办理贷款时间65天左右。因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强,多集中于季节性原料收购,资金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据我们调查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自有资金仅能满足需求的45.6%,还有一半多的资金缺口。
2.2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 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基础)研究较差,应用高新技术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消耗高、效率低的初级阶段。由于科技创新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低,科技储备缺乏,使得农产品加工业靠科技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以致于市场上的食品等行业均被外省、外国的品牌所占领。此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少数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受技术人才和研发经费的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农业的产中、产前领域,80%以上的研究力量和科技经费投入农业的产中,致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经费和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2.3缺乏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结构性矛盾显现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潜在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没有规范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管理部门多头分散,责任不清;企业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各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据调查了解,目前稻谷、小麦、大豆三大品种的粗加工能力大大超出省内粮源供应能力,平均开工率仅为60.6%;生猪屠宰产能过剩超过50%,如地处九台的金锣集团现有三条生产线,仅能开工一条,猪源还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企业盲目抢原料争市场,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稳定。二是仍有“两高”项目上马投产。由于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一些不适合国情、省情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投产。例如,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较多、排放较大的玉米湿法加工项目和已投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项目等。
3.几点建议
3.1尽快制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是粮食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建议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其向聚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而且要限制农产品加工业低水平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3.2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支持的力度 逐步建立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召开企业贷款现场推进会等载体,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度高、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解决企业贷款难题;增强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创新担保机构的体制机制。我省担保机构大多规模小、担保能力弱,而且机制不活。因此建议成立为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服务为主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引入灵活的信用担保机制,真正搭起银企之间的桥梁;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全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的支持。
3.3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外销减少和部分产能过剩的实际,我们要在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引导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引导和支持机制好、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加快品牌整合。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建设品牌、保护品牌,合力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搞好各级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联结。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有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营销服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合同连接、服务连接和资产连接等多种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3.4推进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林产品、乳产品、特产品等产业集群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但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步吸引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向园区聚集,使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向示范园区集中,向块状特色经济推进。在园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且与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集群。
篇8
关键词 微生物;循环农业;模式;关键技术;效益
中图分类号 S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52-02
以微生物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是指利用微生物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如农作物秸秆、动植物产品加工下脚料、人畜粪便、城乡有机垃圾等进行分解消化吸收合成新的营养物再输入到农业生产的循环过程。发展以微生物为核心的循环农业,不但可以促进传统的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二维农业”向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微生物生产“三维农业”的转变,而且可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减少资源浪费,维持生态平衡,增加社会就业,提升劳动者素质,其经济、生态、社会意义深远。
1 微生物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
1.1 食用菌类微生物
该类微生物绝大多数为腐生菌,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香菇、木耳等350种以上。这类微生物通过菌丝体分泌各种消化酶分解动植物体大分子物质形成小分子单质后吸收合成自身营养物,其营养元素主要来自动植物有机体及代谢产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等[1-2]。
1.2 高温发酵类微生物
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嗜热真菌、嗜热放线菌、高温放线真菌、高温固氮菌和乳酸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该类微生物对动植物大分子有机物发酵分解为小分子单质供其他生物吸收利用。人类一般利用其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进行发酵分解,合成优质菌体营养物,为食用菌及其他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养分。
1.3 沼气发酵类微生物
利用其发酵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生产沼气,这类微生物主要有三大类:第1类为发酵细菌,包括各种有机物分解菌,通过分泌胞外酶将动植物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单质,例如多糖转化为单糖,蛋白质转化为肽或氨基酸,脂肪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第2类为产氢产乙酸细菌,这类细菌将前一类细菌分解的产物进一步分解成乙酸和二氧化碳等;第3类为产甲烷菌,其利用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产生甲烷。实际发酵过程中3类微生物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完成沼气生产过程。
2 以微生物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模式
微生物通过分泌专一性、诱导性催化消化酶分解消化吸收自然界有机物合成新的营养素,从而实现食物链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推动生物与人类的循环发展。
2.1 以食用菌为核心的循环农业
利用食用菌生物学特性,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为原料,通过食用菌微生物分解消化吸收生产优质菇类等食用菌。富含菌丝体的菌糠中含粗蛋白质7.2%~9.5%、粗脂肪2.7%~6.7%及大量的矿物微量元素,且气味芳香,既可用作动物的饲料,也可用作沼气发酵原料或种植业肥料[3]。其循环模式如图1所示。
2.2 以高温发酵菌为核心的循环农业
利用高温发酵菌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进行消化吸收,合成自身营养物并进行大量繁殖。经发酵分解的物料粗蛋白质含量提高15%左右,纤维素、木质素等进一步降解,为食用菌生产、动物生产、植物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养分,且其中的有毒物质被分解,有害生物被杀灭,用于农产品生产则更安全,效果更好。其循环模式如图2所示。
2.3 以沼气发酵菌为核心的循环农业
在厌氧条件下,沼气发酵菌将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分解消化生产沼气。沼液中富含多种水解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用其浸泡植物种子,发芽率提高10%左右,其中的氨和铵盐可直接抑制作物虫害。沼渣中富含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可部分代替动物养殖饲料或用作食用菌优质培养基,腐植酸丰富,氮、磷、钾等元素齐全,可作为种植业缓、速兼备的优质肥料[4]。其循环模式如图3所示。
2.4 以多重微生物为核心的循环农业
综合运用食用菌、高温发酵菌、沼气发酵菌等微生物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依次或交错进行大分子有机物消化降解,使其更有利于其他生物吸收、合成、生产微生物产品、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其循环模式如图4所示。
3 以微生物为核心的循环农业关键技术
3.1 微生物集约生产与应用
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配套先进的专业设施设备,筛选培育出具有繁殖优势微生物种群,为循环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遗传稳定性能优良的微生物种源。
3.2 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收储、加工与调制
采用机械化手段对剩余物进行商业化分类收集、存储、加工与高效利用,并对各种生物生产剩余物进行营养平衡调制,以满足循环农业中各类生物生长繁殖生产的养分需要。
3.3 循环工艺流程设计
根据循环模式确定生物种类与规模。要兼顾各类生物生产的空间区域合理布局,并将相互关联的生产要素及其功能,按照农业生产自身规律科学设计生产工艺流程,提高各类生物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4 以微生物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效益
4.1 经济效益
以微生物为核心的循环农业,在传统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了食用菌菇类、沼气类等微生物产品产出,且农业输入物得到循环利用,投入成本减少。实践表明,1 t动植物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经加工调制后栽培食用菌菇类等,其干物质的10%可转化为优质菌菇类产品100 kg。食用菌菌糠替代动物饲料20%以上。1 t菌糠可生产沼气1 485.7 m3,发电2 674.26 kW·h。沼渣、沼液可减少30%农业化肥用量,且改善土壤性状,农产品品质提高。以高温发酵菌制作动物养殖发酵床垫料,可节省养殖用水、粪便清理、疫病控制等成本10%以上,发酵床垫料栽培食用菌,菌菇类产量可提高10%~12%。
4.2 生态效益
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经微生物循环利用后,消除了焚烧、抛弃、填埋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有害生物的传播与危害,维持了生态平衡,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4.3 社会效益
以微生物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涉及领域多,科技含量高,根据测算,每循环利用1 t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剩余物,可增加1.0~1.5个劳动就业岗位,且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5]。
5 参考文献
[1] 曹志强.自然界最基本循环和微生物农业[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70-576.
[2] 孙文涛.发展微生物肥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资,2011(29):16.
[3] 李凤,曾光明,范,等.农业有机废物与城市生活垃圾堆肥高温期微生物种群结构比较[J].微生物学通报,2009(11):1657-1663.
篇9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整个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的保存、传递和监控管理,来实现预警和追溯,预防和减少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改善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建立追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农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能迅速追究问题源头,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到产品的停产以及问题产品的召回。根据国家关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的要求,建立健全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是符合时展需求和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内国际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倒逼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发展,而此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取得的成果也得到国家认可,国家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网络平台、媒体等进行监督,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建立标识清楚的产品信息编号、规范运输后加工的操作要求,从国家到各个省,再到各个市以至各个生产工厂进行不同层面的监管与改进,从而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完善化、体系化以及质量安全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第一方面,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可追溯性,这既可以细节化可能出现问题的生产过程,也使得抽查质量问题更有的放矢;第二方面,追溯系统是各个企业按照不同的农产品制定的,具有与各个产品特点相适应的特点;第三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是在完善一张质量安全的信息网,这结合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后加工过程的信息,为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也是对各个诚信厂家的一种无形的宣传;第四方面,追溯系统的信息公开性也为其他农产品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2000年欧盟就颁布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期望能控制从农产品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明确生产过程中的责任,达到严格的农产品生产安全的目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各个国家对于不同的农产品生产有不同的明确规定,尤其是在产地、生产日期以及饲养环境中有一定的详细要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得到更加扎实的监督和改进,生产加工过程技术和原材料把关更为严格,对动物免疫情况进行档案管理,推进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并通过积极有效的行动,对优秀的农作物生产示范基地进行奖励和宣传。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2002年,我国开始对农产品安全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生产规定,后续发展过程中,参考欧盟相关规定,对海水养殖品的出口、农产品的进口做出一系列的规定,在制度法规的推进过程中,相关企业等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不懈的努力。时至今日,尽管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已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3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技术支持
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产品标识,建立良好的产品统一编号和生产信息的编号,是更为流程化、便于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次,在信息的存储方面,建立良好的数字化信息存储系统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具有一致性,并且农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包括农产品的产量以及市场需求,建立良好的数据管理系统是指导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在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存储方面,及时的记录原料采集信息以及加工流程的材料信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查询路径。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互联网得到很好的融合,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都有迹可循,便捷的互联网系统与二维码的结合,简便易行的存储了大量的产品信息,绿色环保。在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加工过程中的数字化质量监控系统,使得加工过程更为透明。农产品加工过程在满足良好的操作规范、安全的生产环境之后,很大程度上就满足了安全生产的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并且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分析系统,并依托互联网等先进的媒体设备使得农产品生产运作模式更为简便有效。在体系发展过程中,按照软件开发规范,采用JavaEE体系架构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进行研究与实现。JavaEE整合开源框架Struts2、Hibernate和Spring作为系统的主体架构。系统采用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开发工具选用IBM的免费工具Eclipse,同时使用MyEclipse插件。Web服务器选用Tomcat,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取免费的MySQL。这些先进化的程序系统,使得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更为完善。
对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进行监督与相关生产细节进行追溯,是当今世界各国处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农业顺利生产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资金投入,尽管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并不成熟,但经过不断的借鉴与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与管理思路,不断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使得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尹强国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章海亮,孙旭东,刘燕德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2):3220~3223.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着令人欣羡的庞大市场以及2000个农产品地标,例如新疆葡萄、广东荔枝、湖南槟榔、宁夏枸杞、江苏河蟹等,遗憾的是,农产品却总是滞销,结果农户很伤心,消费者在埋怨,企业很痛苦,政府也很委屈。“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网络有效缩短买卖双方的距离,彻底打通农产品销路,突破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面临的机遇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进口国,“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颠覆了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模式,省掉了许多传统中间渠道,简化了过多的交易程序和环节,打通了农户与消费者的隔阂,缩短了农产品产销周期,而且加强了农民的谈判地位,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升值。“互联网+传统农业”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市场交易风险,农民在生产时就可以明确产品去向,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业生产变得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这有助于纠正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另外,网络让供需双方的沟通更加便捷,有助于针对性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推动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且极大地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产品生产形成规模效应。“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产品电商化发展有助于农业的转型升级。
二、“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面临的瓶颈
比起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营销相对落后,仍然面临许多瓶颈。一是规模偏小。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是“小、散、弱”的小农经济,缺乏发展资金,分散化种植,组织程度低,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技术水平有限,加工工艺落后,难以满足流通市场的需求,总体来看,碎片化的小农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二是产品雷同。我国农产品缺乏特色,同类化现象较为严重,同类产品之间品牌杂乱,恶性竞争,无法形成整体优势。正如中国上万家茶叶企业敌不过一个立顿,很多优质农产品只能以原料和中间产品销售,产品竞争力和售价有限,影响农民增收;三是市场发育滞后。特色农产品资源多在偏远地区,市场信息不灵,难以按需生产,而且缺乏既熟悉农业生产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结果严重阻碍农产品的电商化发展,特色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四是物流制约。农产品生产到消费之间牵涉很多环节,产业跨度大、流通时间长、物流成本高,而一些鲜活产品本身的保质期较短,一旦受到道路和运输时间限制,就很容易发生腐烂,这就对农产品营销造成了严重困扰。
三、“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的突破之道
(一)实现规模化生产加工,打通农业产业链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指出,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做精做强特色农产品产业。为此,各地应明确区域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协会、农业合作社把广大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起来,形成“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例如,山地的地理气候适宜发展畜禽养殖,就可以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业,培育养殖大户,扶持畜禽屠宰、火腿加工、肉制品生产开发方面的龙头企业,按照农业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建设优质、特色、生态畜牧业核心生产区和产业带,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很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转化率,因此需要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例如,以原果的形式出售罗汉果,自然价格低廉,但是加工成罗汉果冲剂或者分离出非糖成分甜味素之后,价值迥然不同,而且更具市场优势。
(二)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名、特、优、新、稀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和喜爱。农产品推广的核心在于产品品质,而农产品供应链牵涉到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涵盖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参与主体,因此供应链上的农户、加工企业、渠道商必须执行统一的质量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统一生产流程和检验标准,建立“a、供、销、用、检”全过程的管理机制,以保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严格规范对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强化品牌创新意识,化差异、稀缺为区域品牌优势,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褚时健的褚橙是名特优产品的典型,从褚橙的成功营销可以看出,发展名特优产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有可为、势在必行。各地政府应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对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严把品牌入口关,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水平。
(三)培育农产品电商人才,开展多层次营销
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性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市场推广方面的知识,还需具备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物流等专业知识,为此农产品生产商和渠道商应积极建立电商实践培训基地,组织农民、下岗职工等参加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并主动与高等院校、研究院加强交流协作,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培养“互联网+”思维,大力推动特色农产品的电商化发展。农产品生产商和渠道商应借助农博会、招商会、贸易洽谈会、农产品交易会、农产品品牌大会等广泛推广农产品,同时把农产品与当地文化、民族风情、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打响品牌知名度。各地还可以结合多元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一系列特色生态农产品和旅游品牌,推动发展猪、牛、羊、禽生态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以“特色生态农业园+田园农庄”为实体,设计建设集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和饮食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农庄。互联网浪潮为农产品提供了绝佳的推广平台,优质农产品的网购渗透率正快速提升,因此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农批渠道商等都可以在天猫、京东、1号店、微信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及时引进现代流通业态,实现农产品的整合营销。
(四)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现代化物流
物流成本太高一直是农产品营销的瓶颈,而互联网浪潮为传统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物流发展模式、全面降低物流成本、整体提升物流水平,是农产品营销的关键。发展现代化物流应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流通标准化体系,积极出善的仓储物流标准,实现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而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打通以物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环节,以此全面减少其他流通环节的资金浪费;二是 大力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及时更新冷链物流设备,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在运输农产品的全过程中都应该使用冷藏箱或冷藏车,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三是在农产品集中地建立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特别是要打造一批辐射范围广、集散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并且积极采取直销配送、连锁超市等流通方式,让农产品能快速方便地渗透到消费者身边;四是从产地发出去的农产品物流成本很高,因此可以在区域市场建立中转仓库,通过本地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各地政府应积极鼓励市场各方主体投资建设中转基地、现代大型物流中心等,并大力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确定了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关键环节,包括品种选育、标准化管理、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营销推广,这为我国名、特、优、新、稀农产品的推广指明了方向。“互联网+”时代,市场需求瞬息万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和特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产品生产加工者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玉玲.浅谈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与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4(03).
[2]王永倩.中美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发展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