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方面的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和分类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
激励理论是近年来出现的企业管理理念之一,其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激励理论的实践过程,主要通过诸多要素积极作用的发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激励理论的分类
目前,激励理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
此种激励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的需要。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可以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分析理论,对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找准定位,从而实现有效激励。此外,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有着比较广泛的使用。
2.过程型激励理论。
此种激励理论研究从人的动机产生到最终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在现代企业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更多使用弗鲁姆的希望理论或者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强调员工的兴趣,注重科学合理的设置目标。
3.行为型激励理论。
这种激励理论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使其达到目标的一种理论。在现代企业运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企业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正向强化,使员工的优秀行为得到加强和重复,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二、激励理论运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这一理念都非常重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一)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理念上的创新是引领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基础。通过理念创新,可以给企业来带经济利益,同时帮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有效提高生产率,激励理论的应用不可或缺。大量实践表明,在同样的发展状态之下的两个企业,使用激励理念进行管理的企业在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比没有使用激励理念进行管理的企业更高。这是因为,使用激励理论指导企业管理的企业的员工,通过有效的鼓励和引导,对工作更有热情,对目标完成更有积极性,在此巨大合力下,会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同时会让企业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而没有使用激励理念的企业则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未来的经济发展程度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使用激励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心理学分析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的结果对动机有反作用。虽然激励机制本身并不能够提升员工的素质,但是员工在追求“表面”目标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弥补自身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完全由员工自身主导的素质提升过程。例如,员工想要达到100万的销售目标,就要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就要掌握跟不同客户交际的技能,就要能够有效的管理时间、管理客户并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从企业角度来看员工的这些素质无疑都是企业需要员工达到的。如果让HR手把手去教导员工提升员工这些素质,那将旷日持久而且效果难以保证,但现在我们只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设计一个符合企业要求的激励制度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对自身的经营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还要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企业的正常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员工消极怠工的情况,而激励理念的使用,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难得的,让员工把企业当做自身发展的天地,同时,企业也不会只把员工当做“机器”,二者之间的相处会渐渐融洽起来,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此外,激励理念会让员工从日常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乐趣的建立会让员工不再倦怠,让企业的氛围更加和谐。
三、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物质激励方法
物质激励方法是现代企业在使用激励理念进行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最受到企业员工欢迎的方法。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让员工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为企业的员工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让员工在这种企业氛围之下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增加员工与企业的融合,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办事效率,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发展。
一般而言,企业在进行物质激励的时候,会使用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工具。在具体应用上,我们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工资是员工应得的劳动报酬,但是因为其具有时间上的延后性和集中性,所以准时、足额的工资发放还是能够给予员工激励的。企业在发放工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放的及时性,如果逾期会很大程度地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减少员工对于企业的信任。
其次,奖金的发放可以极大程度上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奖金的来源不一定是单一的年终业绩奖,各种不同形式的奖金运用,不仅可以让得到奖金的人信心倍增,也会让其他没有得到奖金的人重燃斗志,现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的有满勤奖、特殊贡献奖、加班奖等。
第三,福利是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福利待遇科学、合理的发放能够减少员工的顾虑,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间接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福利包括法定福利和企业自有福利。对于法定福利,企业应该保质保量的为员工缴纳,如五险一金。对于企业自有福利,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效率之间综合考虑,无论如何,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对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吸引和留住员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精神激励方法
精神激励方法有别于物质奖励,其不能给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和待遇,但是能给员工的精神方面以抚慰和激励,这种奖励方法更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精神激励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尊重激励,这种激励方式让员工的内心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员工在企业工作中更有人格的尊严。企业的管理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充分的尊重,比如,管理者时常听取下属员工的意见,并将其意见纳入考虑的范围,或者,当员工呈上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时候,即使不完全符合项目的标准,也进行充分的尊重。另一种精神激励的方式是信任激励,这种激励方式是通过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员工的充分信任形成的。例如,当员工在个人工作中有什么难言之隐的时候,不对其原因进行深究。在交给员工工作任务之后,要对员工进行充分的信任,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从而增加员工的个人自信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
(三)情感激励方法
这一激励方法与精神激励方法类似,但是情感的激励更加重视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者的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一味的将制度摆在第一位,而不考虑情感的话,企业的整体氛围就会特别冰冷而丧失人情味。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应该对员工的心理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且当他们出现了生活上或工作上的问题的时候,若以关怀的方式帮他们解决,会使员工的情感得到满足,从而在工作中更加积极努力。因此,情感激励方法是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透露出来的。例如,当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时候,不进行一味的批评,若能对其出错原因进行设身处地的分析,帮助找到解决的方法,则让员工深切的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
(四)考评激励方法
考评激励是现代企业常用的激励方法,相对于其他激励方法,其导向明确、易于操作,且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考评激励制度一定要秉承公平性的原则,只有公平的考评制度,考评结果才能让员工认可和信服,只有让员工信服的考评结果,才能真正体现考评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二是要高度重视考评的公开透明性。企业应该对考评的制度进行详细的公示,例如考评指标如何设置,谁来考评,奖金的额度是多少,让员工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考评的有效实施,既需要制度上的有力保障,更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重视。考评不能只是花架子走走过场,应该深入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流程中去,如此才能有效协调和配置各方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让企业的管理更利于企业的全方面发展,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2
>> 代表的概念:西方代表理论面面观 清朝的面面观 圆的方程面面观 营养和癌的面面观 “轮岗制度”下的面面观 日本的汽车清洁面面观 函数的值域面面观 effect的用法面面观 疯狂的石头面面观 国际板概念股面面观 当代西方代议制民主中的代表理论 幽默理论面面观 西方福利国家面面观 营销组合中的商业道德面面观 音乐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面面观 管不住学生的幼儿教师面面观 网络游戏时代的游戏名称面面观 风味奇特的“洋”火锅面面观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 “红色”“red”在各领域的运用面面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90523.
参考文献:
[1][英]A.H.Birch.代表: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8.
[2][澳]菲利普・佩蒂特.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Pitkin.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2.
[4]Political Representation[J/OL]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politicalrepresentation,/20111017.
[5]Andrew Rehfeld.The Concept of Constituency:Political Representation,Democratic Legitimacy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6][法]阿兰・图海纳.我们能否共同生存?――既彼此平等又互相差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Michael Saward.Authorisation and Authenticity:Representation and the Unelected[J].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2009,(17) .
[8]Nadia Urbinati and Mark Warren.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in Contemporary Democratic Theory[J].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2008,(11).
[9][加]威尔・金利卡.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一种自由主义的少数群体权利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10]许纪霖.共和、社群与公民[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11][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M].刘莘.北京:三联书店,2005.
[12]坎宁安.民主理论导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13]谈火声.审议民主[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 管理
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相伴而生,随着Internet发展而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起来,虽然最初只是少数的几家大公司通过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开展商务活动,并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的局面,但是随着1996年XML问世ing快速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应用发生了质的飞跃,真正超越大公司的应用范围而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互联网应用的飞速普及,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这一快捷方式,电子商务正在全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飞速发展着。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指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商户及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及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商业运营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基于WEB的全部商业活动,称作电子商业;狭义的电子商务是主要利用WEB以文本、声音、图象的处理和传输在网上进行交易,称作电子交易。电子商务是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都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的参与程度,对电子商务加以解释和界定,因此电子商务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无论是何种类别的阐释,归纳来说都必须包括两个方面:即电子方式和商务活动,二者缺一不可。
二、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运用
(一)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建立创新型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若个企业仍旧运用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形式进行管理势必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这就要求企业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创新性管理理念的代表,电子商务独具优势,电子商务可以助企业的管理者持续做出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战略创新等,及时制定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面向世界,优化企业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面向的绝不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因此,现代的企业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且严峻的问题,即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先进的文化模式、企业现代化的管理组织、企业现代化的管理者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企业管理现代化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否可以更好的生存发展。这个时候,电子商务就能体现出其重要作用了。电子商务能够为企业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提供保证,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的现代化。
(三)电子商务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电子商务使企业的采购成本有效减少,传统的企业采购方式是通过见面会、订货会等途径确定好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占用企业内部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电子商务的有效使用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谈判、交易,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用最少的支出就自身企业希望能够购买到的部件、材料等,从而将执照产品与原材料的采购相互结合,最终降低采购花费的成本,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自身原材料的短缺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支出,有效改善企业的采购效率,确保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拓展了销售市场
电子商务的电子营销方式借助于网络技术进行产品的宣传、销售等,大大拓展了销售市场的空间。
1.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销售,节约了大量的营销成本
通过网站展示等网络技术,企业可以不通过任何中介进行销售,直接和客户对话,把客户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中来,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及时与客户进行交流,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和流通费用,而且提高了信息流动速度,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对公司产品进行宣传,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促销成本。
2.全面展示产品,节约销售成本
通过网络互动营销全面展示产品,使交易虚拟化,客户可以在网上浏览、挑选并下订单,理性的购买该产品。企业利用网上销售产品,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性能全方位的展示产品的内部结构、质量、价格及付费方式等,这样顾客不用出门就能更多的了解该产品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企业节约了销售成本,而且这样企业将以前支付给中介的费用折扣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合理降低库存,提高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了保证履行供货合同,积压了大量库存,导致企业运费、租金、管理经费明显增加,无形之中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在实施电子商务后,企业管理系统中合理运用电子商务的计算机系统准确清点库存,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使库存总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它利用电子传输手段,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使资源超越时空的整合到了一起,企业间可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实现零库存做了铺垫,从而大大节约了企业的开支。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人才招聘,通过公司网站可以全面了解应聘人员的详细资料,筛选出能力强、品德高、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不仅大大节省了人才招聘的费用、时间,而且提高了招聘的效率。企业员工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工作经验,分享信息、知识,共同增长技能,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子商务缩短了研发与生产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研发与生产一种新产品都与一些固定的开销相联系,这些费用与时间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时间缩短,那么自然每件产品的固定开销就随之降低。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大缩短了研发及生产的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时代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也随之上升,电子商务活动可以及时了解顾客的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的产品作出适当的调整,提高产品在竞争中的抗冲击能力。(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洋,于泽.试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0,(23).
篇4
关键词:文化馆;管理
我国文化馆面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便捷多样的文化服务,让城乡居民享受文化生活,接受终身教育、提升综合素质。但是在文化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制约了文化馆的发展,只有优化管理手段,积极改进完善,才能真正发挥文化馆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馆免费开放中面临的问题
1.服务质量问题。随着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其工作定位、服务内容及活动形式亟待充实调整完善,原本群众陌生高雅的场所形象,逐渐成为向往参与学习欣赏艺术和开展文化娱乐的场所,原本群众心中高雅的场所形象可能逐渐转为群众学习文化艺术的场所。因此,能不能在参加活动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保证满足他们多种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随时提供一个设施完善齐全、环境优美有序的活动场所,是文化馆免费开放应思考的问题。
2.资金来源问题。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参与活动人数增多,必然给文化馆带来工作人员与服务项目的增加,提高了运营成本,形成“不搞活动不亏损,少搞活动少亏损,多搞活动多亏损”的怪圈,原来那种只安排文化馆基本人员人头工资和临时性重大活动资金辅助的财政拨款模式,使文化馆经常处于透支运转状态,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对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带来极大制约。
3.安全管理问题。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将接待各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如何保证馆内设施环境和活动人员人身财产的安全,以及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这些都对文化馆的安全防卫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4.参与人员素质问题。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免费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因此群众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但是由于一些参与者自身素质比较底下,活动中不注重保护馆内公共措施,不能自觉遵守馆内的学习活动秩序,有些参与者在馆内随意丢弃垃圾,甚至损坏活动设施。影响了文化馆正常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大了工作人员的监管难度。
二、优化文化馆免费开放管理的有效措施
1.不断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水平。文化馆若想提高服务水平,必须紧紧把握阵地优势,加强业务功能的完善,这也是对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我国文化馆的不同定位,应设置多种多样适合当地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室,如音乐舞蹈室、美术书法摄影室、文学创作室、戏剧曲艺室、群众文化调研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职能部T;另外,文化馆还应加强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如标准演出剧场、舞蹈排练厅、美术书法摄影展厅、多功能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文物藏品博览展厅、地方历史名人展厅等。随着文化馆功能的建设齐全,既能满足各种培训讲座、文艺演出、舞蹈排练等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能成为广大群众参观学习的重要窗口,成为群众了解历史文化、欣赏艺术、探索民族民间文化的途径。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社会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文化需求呈现了综合化、多元化的要求,文化馆的各种文化服务不仅需要完善适应的硬件设施,还要提供创造高质量的文化熏陶软件环境。同时继续深化文化馆内部改革,制定健全的考核绩效制度,定项目定要求,定标准定奖罚,以人定责,以此不断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水平,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的精神产品。
2.保障经济来源。过去文化馆的经费来源主要为以文补文、政府支持,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制度后,以文补文已不再存在。随着免费开放,参加活动人数和活动项目的日益增加,对文化馆的管理力度和运营成本随之加大。因此,必须加强文化馆服务体系的经费保障,除了及时根据文化馆设施规模、活动项目及区域经济人口总量等因素确定财政拨款额度争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外,还应拓展投资渠道成立文化发展基金,并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赞助力度,发动社会企业捐赠,鼓励并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家加入对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支持与赞助,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
3.创新文化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应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为不断进步的目标。文化服务可以体现出多种多样性,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这是提升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文化馆服务的魅力所在。因此,文化馆必须紧跟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形势,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的普及水平,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另外,除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普及文化服务,文化馆的工作还必须以群众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并根据各地风俗习惯和审美差异及时提供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让文化馆的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方便群众。要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变化,加快对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改善文化服务形式,丰富文化服务的内涵,提高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文化馆应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服务,探索与基层群众需要相符的新内容,广泛组织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专题活动,使服务能符合群众需要,被群众广泛接受并欢迎,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4.完善组织管理职能。若文化馆仅靠几名专职文化干部自身的文化产品,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因此文化馆必须加强组织指导职能,组织创造多种精神文化作品,将精神文化大餐献给广大群众。要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向馆内工作人员要作品,更应打开大门,广泛吸取群众意见,将社会中原本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起来,筹建多种群体性文化艺术队伍,如:舞蹈队、腰鼓队、秧歌队、龙灯队、戏剧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文化馆则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承担起策划者、组织者、工作者、辅导者的作用,尽量扩大群众文化生活空间,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公益文化作用。
5.全面提升群众精神素质。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文化馆首先要狠抓自身队伍的培训和提高,注重复合型人才培训,提倡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强化人才战略意识,及时举办培训班,积极挖掘艺术人才潜力,通过开展培训讲座,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开放活动中还可以组织选拔文艺爱好者的“志愿者”义工,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提升综合素质。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可以以点带面,辐射到各个阶层,促进本地区群众文化工作有序开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必须将群众文化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与目标的层面,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基本特征,文化馆的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孙巧云.试论文化馆在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 2014(14).
[2]郑淑娇.浅论当前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神州. 2013(11).
[3]郑亦庆.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春岁月. 2012(18).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教育;能力培养
伴随着现代教改的不断发展,对于体育课的教学要求越来越注重运动与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现在教学中的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由于平时紧张的学习压力,学生对于运动更加喜爱,对于感兴趣的内容会积极进行思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认真思考,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措施,不断激励学生思考提问,鼓励学生对教学质疑。
一、加强教学质量的提升
由于学生在个人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个性差异方面的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给予充分考虑,制订不同的体育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的体育热情得以激发。这样可以保证素质优秀的学生的潜力挖掘:而对于一些自身素质较差的学生,要多进行技能与心理辅导,给其充分的信任与鼓励,并根据其自身状况制订学习计划,对其进步与成绩给予肯定与表扬,通过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自尊心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成绩。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每个学生都有亮点,后进生与运动天才一样者5是平等的,保证学生都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的获得技能与体力上的提升,而对原理的理解与情感上的成就感与愉悦性不足。因此在相对枯燥的教材学习时,教师应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好奇心与求知欲推动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进行枯燥的跑跳训练时,教师可通过分组比赛等形式,相互竞争、相互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过程中包含美的教育。体育运动本身就是追求身体美与运动美,人健康的身体所展示出的美就是身体美,身体美是由良好的生理与心理综合所体现出来的,运动美则是人们通过体育运动所展示出来的动态美,包括竞技美、动作美、环境美等,作为学生的体育教学审美教育,教师的主要目标是不断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塑造完美的体型,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者与传授者,自身也是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穿着、言语等都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言传身教,而且要重视身教,体育教师节操高尚、心灵纯净、语言文明、姿态优雅与精湛的教学艺术,都对学生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审美观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体育教师通常扮演的是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容易增加学生的厌烦情绪,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严重的扼杀作用,对于学生体育活动意识与主动精神都非常不利,现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与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将教师传授与学生兴趣有机结合,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对课外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对于体育教学非常重要,课外体育活动只要是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爱好与学习计划进行体育活动项目练习,教师通过示范指导可以保证学生的体育运动更加规范、效果更好。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自由组合形式,通过鼓励学生培养自主的体育运动习惯与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提升学生的全面身体、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周末开展体育活动与体育比赛。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与比赛来提升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交际能力。
篇6
一、团体心理辅导
1.概念。团体是指两个人以上的集合,而且人与人之间要有一种互动关系。辅导指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并且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人员,运用所学的心理学方法、技术、理论,帮助来访者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来访者实现个人的成长,提高来访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团体成员的招募与筛选、领导者的确立、团体目标的确立、成员的组织与分配、团体内部事务的规划等。(2 )初创阶段。主要是让成员之间建立信任、相互了解、适应团体、明确目标,最重要的是团体活动的导入,让成员适应团体和团体活动。(3)过渡阶段。处理团体内部的矛盾和抗拒,开展团体活动。(4)工作阶段。团体辅导步入正轨,活动有序进行,帮助成员解决问题,协助成员领悟和成长。(5)结束阶段。正确处理团体成员的离别情绪,领导者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
3.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1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和紧张情绪。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有趣的活动,活动的趣味性使人放松,获得愉悦的感觉,同时活动也使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暂时忘记了负面情绪。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要思考和行动,让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达到良好从而完成活动任务,这是成员的自主的身心调整。众多的团体成员更是一种社会支持,让大学生感受到关心、关爱。例如互助拍拍背这个活动,成员要站成一圈,用手掌帮前面的人按摩,然后转身帮后面的人按摩。在这种简单的运动中,每一位成员都会感受到他人的关心,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互助,对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抚慰。(2)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内部有着较多的成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团体辅导中的团体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圈,每一位成员在辅导活动中都要与其他组员交流,成员间要彼此了解,活动的完成需要成员间协同合作,这一切都在锻炼着每一个人的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3)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成员的自我成长。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1.概念。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在宿舍的空间内,朝夕相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了解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情感联系,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和物质交流、精神交流。宿舍人际关系体现了群体的影响力和群体的内部构建。
2.特点。(1 )独特性。大学的时光里,来自不同城市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宿舍里,每个人都有着个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有如此多的差异,但是他们却要住在一个宿舍里,在相同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这些使得宿舍人际关系十分独特。宿舍里有共性也有个性,差异巨大但包容性也大,看似矛盾却处处表现着和谐。(2)复杂性。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导致了宿舍人际关系纷繁复杂,男生或女生宿舍、高年级宿舍或低年级宿舍各有不同,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样的方法却用来解决不同的宿舍问题。复杂的原因在于有太多的个体,而且数目庞大的个体被随机组合。(3)危险性。宿舍里成员间个性不同,矛盾时有发生,矛盾升级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矛盾何时发生无法预测,结果无法预测,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说明了危险的存在。
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宿舍内部成员矛盾频发和小团体的存在是大学生宿舍内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很多大学生反映有过和室友吵架的经历,甚至有的宿舍内发生过打架事件,还有学生反映自己曾被室友孤立过。从媒体的报道也可以发现,大学生宿舍内的投毒、故意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应用价值
1.促进宿舍成员间的了解和理解。在人际沟通理论中,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指出人际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共有的社会系统。在沟通中言语和非言语同样重要,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够在多种沟通形式下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些形式有言语、目光、体态等。虽然宿舍成员朝夕相处,但是很多同学只是流于表面的交流,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深入的心与心之间的真诚沟通,在平时的相处中可能一句话不和就互不理睬。在团体辅导中,所有人都能够静下心来,听别人说,很多在平时没说的话有了说的机会,很多不敢表达的情感也传达出来了,交流的效果较好。
2.有助于大学生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社会学习理论中,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个体能够学习、模仿他人的重要原因,如何让有缺点的、不完善的大学生个体变得优秀和成熟,那就要让他们向他人学习。团体辅导中每一位大学生是个体,辅导团体是环境,两者的交互作用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向其他成员学习,最终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团体的目标在逐步实现时,个体的从众心理也会促使其努力学习他人的优点,使自己变成符合要求的团体成员。
3.帮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抛弃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是指一切事情都以个人的利益为准,让自己舒服,那么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忽视了他人,很多时候会伤害到周围的人,对别人不尊重。尊重他人需要换位思考,团体心理辅导中,天使揭秘活动就能让成员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同时学会尊重他人。需要层次论中,尊重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一定满足时个体会体验到愉快和较高的满足感;需要无法满足,必然会出现问题。然而尊重是相互的,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是先尊重他人。当今的大学生过于追求个性,结果是在宿舍里谁都不尊重谁,体验不到尊重也就不愿去尊重。团体心理辅导让成员感受到的是充分的尊重,在个体自身需要满足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充分的去尊重。
4.有助于提升宿舍的集体凝聚力。团体动力学理论指出团体会营造出一个场,这个场具有动力,随着动力场的变化,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个理论说明了团体对个体的影响力,团体的力量推动个体凝聚在一起,团结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5.促进宿舍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团体心理辅导中,会形成独特的团体气氛,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团体内的每一个成员。首先,团体气氛是一种和谐的气氛,它促使每一个个体尽力去维护和保持团体的和谐,渐渐地,维持和谐的想法会内化为每个成员的自动化思维,当他们回到宿舍也会努力让宿舍的人际关系和谐起来。其次,团体气氛是相互关爱、关心的气氛。团体辅导的活动更多的是需要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只有相互关心才能一起成长,并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
6.团体陪伴。团体陪伴是指团体对个体的陪伴作用,团体发展过程中团体对个体的支持和帮助。团体辅导中除了个体间的陪伴,团体对每个个体来说也是一种陪伴,团体让每个学生有了归属感并给予个体关爱,让个体的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团体成长的过程也是个体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团体如同一个家庭呵护着、陪伴着每一个个体。
篇7
>> 基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视角下的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浅析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模式 试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公益服务与免费开放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 基于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对策研究 探析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服务管理模式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形势下的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资源免费开放的人本意蕴与服务模式 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研究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实践与反思 对深化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服务与免费开放 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免费开放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和创新 论免费开放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促进作用 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免费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困境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免费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困境及对策 论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7 ] 钱再见.现代公共政策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7-30.
[ 8 ] 李国新.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6-17.
[ 9 ] 吴建中.浅谈21世纪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1997(1):35-37,26.
[10] 张治忠,廖小平.解读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维度: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39-42.
[11] 尹美馥.公共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后出现的问题及对
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1(3):57-58.
[12] 柯平.图书馆服务提升与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化专业化[J].江西图书学刊,2007(4):3-6.
篇8
关键词:虚拟化终端管理 优化信息建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289-01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数字和信息化时代,在新医疗改革的大潮下,优化医院信息化建设,让医疗系统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在医院管理过程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1.信息管理观念落后。传统医院信息管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管理系统,医院信息仅满足医院内部需要,缺乏与外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造成医院信息时效性低,利用率下降。
2.综合性信息管理人才缺乏。医院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本专业的核算与管理,缺少综合性信息管理人才,导致医院信息规范、管理、监督、利用的脱节。
3.信息系统管理有待完善。(1)医院之间信息系统不兼容,资源共享存在障碍。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基础的网络建设到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疗影像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以及各个系统间的建设都取得一定的进展,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终端设备快速增加,各医院管理系统只有开放、灵活、易整合才能顺利实现系统兼容,信息共享,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2)医院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彼此孤立,给工作带来了不便。医院内部部门之间系统隔离,材料采购、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等部门有自己的管理系统,使医院的管理决策、投资、预算等决策无法充分及时的传递而延误。这些问题在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经济环境中已越来越不适应。(3)医院办公网终端安全存在隐患。办公网为分散管理,虽然都采取了一些安全防护技术,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并不十分理想,蓝屏死机、软件不兼容、驱动冲突、系统崩溃、病毒感染、黑客入侵、网络滥用、非法访问等众多终端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办公网的信息安全和工作效率。
二、虚拟化终端管理优势
1.科学性:实现集中、统一、灵活管理。虚拟化终端改变传统分散的终端管理模式,终端以远程启动的方式访问统一的操作系统镜像,并可设置终端分区重启还原,管理员可以通过对一台终端的管理而实现对全网的管理;可设置灵活分配用户权限,既可以对终端实现严格的统一控制,也可以为每个终端以适应用户自己的需求。
2.稳定性:实现系统兼容、延续、稳固。虚拟化终端工作主机启动时从虚拟磁盘进行引导,任何问题在重启操作系统后都会恢复到正常状态。终端机本地操作系统无安全隐患,管理员只需要加固服务器端便可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和稳定。同时,终端应用程序和重要信息可以存储在服务器端,并可以创建个人加密磁盘,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保存,访问信息需认证。这些可从根本上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3.安全性:实现安全、规范、保密。虚拟终端系统可严格控制内部网络间的资源共享,防止信息交换,可禁止移动存储设备、光驱等可能泄密的途径,全方位保障医院终端信息的安全。同时,虚拟终端管理系统支持规范的个性化安全磁盘,采用高强度加密,确保只有用户本人才可以打开。个人磁盘的应用可大大加强信息的安全。
4.有效性:实现普及、效率、可行。虚拟终端管理系统延续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习惯,操作人员可快速上手,提高效率,实现应用和普及。
三、虚拟化终端管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
1.终端管理虚拟化。终端管理虚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医院管理机制和特点,构建科学的、高效的信息化体系。(1)充分调研,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一是领导重视,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承担起提高信息化质量的领导责任,切实履行好质量建设提升的职责;二是确定范围,充分了解医院基础网络建设运行状况,确定信息化实施范围;三是是审慎评估专业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2)找准需求,明确信息化服务对象。一是医院信息化系统包括内容,如网络基础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疗影像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二是通过各项数据分析,,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利用,为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服务。(3)整体规划,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标准。优化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树立信息数据资源共享观念和信息沟通、协调工作思想,虚拟化终端管理就是要打破居于内部信息规则壁垒,科学规划,总体设计,做到信息规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可比性分析,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最终目的。
2.管理队伍知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行的关键。要求专业人员不仅熟悉卫生统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当的临床医学、现代管理、卫生经济和计算机数据库知识;不仅确立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理念,更要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技能;不仅更新知识,强化技能,而且提高效率,服务创新,只有这样,快速准确地获得各项信息,确保数据质量,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快、精、准的科学依据,同时对医疗软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意见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和想法,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更新信息化建设观念,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运用科学化、制度化的虚拟化终端管理,提高时效性,能够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朝着稳定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平.医院经济核算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12(9)
[2] 樊小玲.网络化医院经济管理的特点与方法.中国卫生经济,2004(11)
[3] 陈坦.创新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机制的思考.经济师2013(3)
[4] 苗文龙.虚拟终端管理系统在医院办公网的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
[5] 成墨.为医疗行业开“处方”.中国计算机报,2006.3.27
篇9
1.相关的管理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一个专业性的指导和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组织、协会或者团体机构,这不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创新。由此我国在管理会计相关机构的设置和组织方面需要完善。同时与之相关的工作组织不规范,由于没有系统的机构设置或团体组织,和管理会计相关的工作组织、工作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规范性。
2.使用范围相对较小
由于我国的企业会根据企业成本核算的需要设了管理会计,所以很多企业没有管理会计,企业在管理会计在公司战略和公司的预算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目前没有得到重视,这也就造成了企业在建立管理会计时没有对管理会计形成科学的认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形成了不利的发展影响。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管理会计设立方面需要进行引导和科普,同时对于管理会计设立的条件进行科学化的规范和要求。
3对于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和知识普及的缺乏
管理会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相对较小,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整,学科体系一定程度上不规范,理论体系没有清晰的主线,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欠缺。同时理论研究的不完善,管理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企业没有对其形成科学化的认识,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没有在企业层面的到普及,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从管理会计体制方面应该形成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发展的动力,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研究和普及。
4管理会计实践的欠缺
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缺乏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低,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方面的积极性低。同时我国在引进国外的管理会计的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状态不相符,也造成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方面的阻碍。相应的我国管理会计制度在实践方面存在欠缺。
二、对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议
根据本文对我国管理会计制度发展现状的简述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培养和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的意识,大力提倡和发展管理会计战略
企业在管理会计建设方面的意识淡薄,需要加强和深化企业管理会计制度的意识,改变固有的落后观念。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帮助,对于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建设就会逐渐普及化。企业的固有观念是考虑企业的成本核算,这个观看就会让企业没有从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管理会计,只有调整了企业的发展观念,才会使得管理会计的到企业认可,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阻力就会大大下降。
2.结合典型案例的研究深化管理会计理论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在结合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管理会计体系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指导我国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规范的组织,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对于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组织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要求,对于其职能范围和作用做明确的规定。
3.完善相关的立法,同时加强管理会计的教育
篇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模式为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子商务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强烈地影响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必将引起经营管理思想、行为模式以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变革。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政府和企业如何顺应管理变革的潮流和趋势,实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促进电子商务更快更好地发展,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的协调与推动,电子商务管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成为业界和学人关注的重要领域。为了促进电子商务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在加强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崭新、成熟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有效指导电子商务实践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不仅是电子商务技术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管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管理科学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关键问题。
2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国内外学者大多将研究热点集中在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方法、伦理、法律和安全等方面,很少有学者致力于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研究。从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内容来看,基本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系统性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少;从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论文也只是近几年才问世,不仅数量少,而且深度与广度都远远不够。笔者于2006年上半年在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关键词”为检索项对“电子商务管理”进彳行检索,结果如下:从1999年到2005年共26篇。另外,笔者利用Dialog、Inspec、EBSCO等外文数据库和Yahoo、Google等国外著名搜索引擎工具,以“ElectronicCommerceManagement”、“E-Commercemanagement”为关键词,检索到较高相关度的文献数量也很少,仅有几十条。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术界对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还不够重视,成果较少。从研究论文的内容来看,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从国内外对有关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来看,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大多仅仅从某一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没有从整体上对电子商务管理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
20世纪末,国外在信息化引起管理变革的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较为成熟的观点和理论,如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再造、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等[3-4]。这些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都与电子商务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术界也已开始以上述管理变革的观点和方法为出发点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问题。目前在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管理理论框架已初露端倪,一种以信息流为直接管理对象,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为目标的管理理念正在形成[5]。例如,RaviKalakota的著作《电子商务管理指南》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指导企业怎样从事电子商务活动。MartinV.Deise等编著的《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各个层面的管理实践操作。
从2001年起,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电子商务管理领域的研究。2001年,大连理工大学杨德礼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方法'“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的特点与相应方法”等12个方面全面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推进了一个新的台阶[6]。在学术著作方面,程大为编著的《电子商务管理》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在王学东主编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一书中,第一次论述了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和运作平台等理论,随后又在“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电子商务管理》中再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电子商务运作流程。
然而,目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割裂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所有管理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比如,在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时,并没有同时探讨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信用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没有将这些管理活动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加以考虑。
2.2 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研究
从2000年起,国内外学者探索性地开展了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理论化研究。他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电子商务管理活动。在美国,RaviKalakota等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以大量生动的电子商务实践案例来指导企业应如何从事电子商务活a[7];MartinV.Deise等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战略、战术等各个层面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操作阁;SandeepKrishnamurthy通过对著名公司成功或失败的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帮助现在和未来的管理者借助整合的商务模型、市场和因特网技术更好地了解电子商务管理过程[9];BrendaKiena探讨了企业如何规划和维护网站,从实务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活动[1。]。在国内,程大为研究了电子商务运行的经济规律,并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黄建康则主要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与战略的原理、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国内,最早初步系统性地提出电子商务管理的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学东教授。2001年,王学东从三个部分系统构建了面向企业应用的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明确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和企业电子商务之间的演进发展与联系;第二部分主要概括和抽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原理,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并运用系统的观点剖析了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内容,即宏观层面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战略和微观层面的以企业电子商务的“三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主线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随后,王学东于2005年明确提出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三流”的协同与和谐的观点,初步构建了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具体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明确其性质、职能、对象与体制,架构了电子商务管理的组织与运行平台。随后,在2003年10月,由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支持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国际会议在江西财经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讨电子商务管理问题。本次国际会议是国内第一次正式地将电子商务研究引入管理领域,这次会议所倡导的从管理视角研究电子商务、“点面结合”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必将掀起电子商务管理研究新的。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深度不够、范围不广、成果不多,还未能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体系。
2.3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研究
在电子商务管理领域,协同思想的引入还只是刚刚起步,出现了一些电子商务活动中某一方面的“管理协同”问题研究,而“协同管理”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必要性等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思想、模式、对策。根据文献统计,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系统文献还没有,在电子商务领域有少量关于“协同电子商务”的文献。
总体看来,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3.1 试探性地提出电子商务“三流”协同管理平台和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模型2001年,王学东运用系统和协同的观点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理,构建了“三流”协同互动的5大平台;高维娜将网络企业、项目管理、协同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网络企业中的项目协同管理模型,并提出了基于WebSer-wces的网络企业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李灵运用了协同学、系统科学、博奕论的方法,初步建立了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系统模型和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机制。
2.3.2 探讨虚拟企业的协同管理问题王硕探讨了协同理论在虚拟企业协调发展中的应用,关注虚拟企业各要素非线性关系,并运用协同学理论建立了虚拟企业目标函数;荆琦给出了虚拟企业实现协同管理的几种管理模式,如层次管理、阶段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管理、盟员管理等;王学东针对虚拟企业合作过程中各主体间的冲突,对虚拟企业的协同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协同管理体系。
当前,在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研究中,供应链协同管理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国外,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1995年,由国际著名的商业零售连锁店Wal-Mart等5家公司联合研究提出了面向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有效策略协同计划、预测与补给(CPFR);HauLee和Anderson分析了协同供应链应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诸多挑战和价值收益等问题;2000年,Ito和Salleh指出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协同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并提出了协同供应链系统基于电子黑板的协商问题;2003年,R.McIvor等人研究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支持;Akkermans和PaulBogerd等人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模型,侧重研究了非技术因素对实现协同的重要影响。在国内,有关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刚刚开始。李勇等对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协同进行了研究,认为战略协同是对供应链管理中核心问题的合作与协调,是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基础;张翠华等从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协同技术三个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的研究中,分散的、间接的研究成果较多,大多是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某一方面的协同管理进行研究。而协同学在电子商务管理中系统化、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较少,没有将协同理论、和谐理论与电子商务管理理论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也未触及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如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理论、方法与模式研究,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方法与模式研究等等。
3结语
综上,国内外学者围绕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不仅数量少,而且深度不够。具体来说,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尤其是在中国的电子商务管理中,理论脱离实际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情形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分散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各行其是,没有条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也尚不能对我国电子商务管理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直接借鉴国外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本土化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较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践落后且缺乏经验。因此国内学者大多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研究为主,未能结合中国的管理传统和实践的特点,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