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科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学科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重症医学 管理探讨
一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症医学科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方法学一门临床一级医学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原因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及时采取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手段,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命质量,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病区。重症医学科,也是独立的医学学会学科,在医学会中属于危重病学会。我院ICU是个年轻的新型科室,创建于2006年,共有10张病床。近年来随着我院蓬勃飞速地发展,重症医学科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发展道路。
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病人和某些手术后高危病人的集中管理科室,其病人来自临床各科,也是医院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有生命危险就应该送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危重病医学的特征,决定了ICU对危重病患者,必须有连续,动态和定量监护观察的同时,对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处理上既要做到快速,连续,又要准确,精细和全面,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ICU的主要病人来源是医院内危重病患者。大多数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多系统,变化快,临床治疗要求准确果断,深入理解这些关系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处理方法,对提高临床各级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ICU也是医院临床医师医学技能的重要培训基地。
二 严格的管理制度
ICU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会诊制度等现有院级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ICU进一步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和细则,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包括;ICU的收住指征,出入ICU交接班制度。ICU病人的评估制度,ICU病人管理制度,抗生素应用原则及更加严格消毒隔离等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多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导管相关感染控制措施,ICU探视制度等。ICU病床实行全程护理,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不设陪护。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为减少感染机会,一般安排家属定时,定入并穿指定隔离服装入室探视。
三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检测与治疗要求。ICU医师应经过规范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转贴于 ICU医师必须具备掌握医学科相关生理病理学知识,ICU相关,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主要器官,系统功能检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ICU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监测和常规急救技术的能力。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掌握各种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ICU护士必须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理论和技能。
四 科学管理
学科的规范化和系统管理是科学发展的基础。重症医学科集中了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要降低这些患者死亡率,不仅需要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先进的治疗手段,而上需要团队合作与有效的执行力。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特点是团队工作。在专业方面首先有正确的医疗理念,要有不断提高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这些理念不仅要被自身团队的每个人所接受,并真正要消化吸收。这样才能使这个团队成为具有共同语言,合作默契的整体。重症医学科的人员组成,模式,工作程序,对重症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设备的掌握能力,医院其他科室的专业水平设及科室之间合作,都对重症医学科具体工作的实施有重大影响。
五 探讨
充分发挥ICU的作用,ICU室内的患者多属急,危重症患者急要进行及时,正确有效地抢救治疗,延误即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失去抢救机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科充分利用ICU配备的先进仪器设备和训练有素专业监护人员,将重症患者收入ICU进行监护治疗,针对不同病情分别进行,复苏,心电,呼吸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微量输液泵应用等,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重症医学科内容包括,人,财,物,时间和技术五要素。有机地将这五要素结合起来,并通过管理措施提高各要素质量及工作效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大及危重病医学的不断发展,我院ICU也不断发展,更新,ICU的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医院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提高了医院医护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了医院应对突发医疗事件能力,提高了医院开展各种高难 技术能力,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社会声望。
ICU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正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随着学术指南性文件的增加和内容的逐渐完善,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及ICU的工作规范化正向新阶段的迈进。新时代对社会和科学所提出新要求,永远是学科发展强大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占群,冯永文.吴颖川等中型综合医院SICU的管理与建设,临床麻醉杂志,1996,12,(5);256.
[2]刘大为.重症医学的学术内涵建设与发展[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09.1,(1);1-2.
篇2
关键词:临床专业;医院管理学;教学
Reflection on teaching of Hospital Management Course for Clinical Expertise
Zhang Zhenfang Wang Liquan
Abstract: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Hospital Management,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s for Clinical Expertis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Clinical Expertise;Hospital Management;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35-02
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增多,医学课程教学需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医院管理学是卫生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卫生管理专业的教学及实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高等医学院校认识到对临床等专业也有非常的积极意义。但同样是学习医院管理学,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学习价值目标,因此探讨针对临床专业的医院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医院管理学》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医院管理学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方法,从医疗机构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医院运行过程中的现象及其规律,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期达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运营效率的一门应用科学[1]。医院管理学是一项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和医院健康和谐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床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医院管理学》了解和掌握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树立医学生的法制观念,推动依法行医;树立“质量第一”观念,促使医疗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对促进我国医院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最终提高医院整体服务功能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 当前临床专业学生《医院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单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临床专业和卫生管理专业使用同一套教材,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学习后往往仍不知医院管理的具体过程,很难将所学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甚至存在“不知为何要学、学了不知何用”等想法,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和激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2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理论讲解和书上的作业练习,不注重临床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目的,“一人讲、众人听”的填鸭式教学成为一直沿用的教学模式,只着重基本知识的传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某些理论易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尽人意。
2.3 实践教学偏少:医院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设实习课和专题调查研究非常重要,但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由于领导重视不够、人力、财力紧张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等问题,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或者开设的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致使医院管理学实践课一般是在教室里分析一些经典的医院管理案例,至于分析这些资料有何意义、与自己的专业有何联系,没有直观认识,学生不甚了解。
2.4 教学时机安排不合理:要学习好医院管理学,深刻理解医院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医院管理学方法,必须要有主要临床知识基础和对医院情况有一定认识。但一些医学院校把医院管理学安排在一、二年级,因为此时学生尚未基本完成临床课程的学习,也未进行了临床主干课程的见习,对医院情况认识还不够,不利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觉得学习医院管理学困难、抽象、不好理解,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2.5 考核方式单一:大多数院校考核上还是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平时的考勤,而不管其实际掌握及综合运用的能力,甚至于一张试卷定终身。
3 《医院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3.1 教材建设:应考虑,协调组织全国知名医院管理学专家编写适合临床专业培养目标的医院管理学教材,介绍一些与临床专业紧密相关医院管理学新内容、新知识。
3.2 优化教学内容,强调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医院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医院管理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为弥补教材的不足,应以现有的多本国内权威的医院管理学教材为主线,以国家的医院改革发展政策和国内外医院管理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辅助,符合我国的国情,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学习和引进其它行业及部门管理经验,与医院管理的实际结合,不断补充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之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教材的更新有一个过程,因此需删除教材中重复与陈旧的内容,针对临床医学生,尤其要侧重当前医疗卫生方面的法规政策及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方面的管理知识、方法,增加其学时,并应适当加强面对及处理医患纠纷能力的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中也要有相当比例的医疗质量及医疗纠纷的案例。
3.3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医院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探索一套集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CBL)、举办专题讲座、现场调查研究等形式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3.3.1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有时很无聊,并且会缺乏实践性,而单纯的案例教学会流于讲故事。因此针对医院管理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认真讲解医院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深入阐述新形势下反映在医院经营、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患关系等医院管理中的新问题、新理论。其次,注意观察、调查并收集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并紧密结合医院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和开拓学生思考医院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新思维。
3.3.2 注重案例教学:针对医院管理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案例教学是医院管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们提供大量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应使学生以医院领导者、管理者和普通医生的身份参与讨论,而作为教师将积极倾听,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但对正确的、独到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允许学生开放式的辩论。关于案例的选择,应结合我们的实际,尽量满足医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还有实际指导的作用,适合我国实际。如给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章节时,从网络下载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几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文字和视频材料,让学生看完后,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与相关措施,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效果自然不错。如给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章节时,从网络下载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几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文字和视频材料,让学生看完后,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与相关措施,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再者目前各地医疗纠纷日趋频发,已成为一大社会焦点。可通过一系列医疗纠纷案例,让医学生熟悉医疗安全、医疗事故等方面的知识,初步认识面对及如何处理医疗纠纷,树立依法行医、自觉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
3.3.3 推进“互动”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互动”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们的回答与讨论内容为依据,深化医院管理知识的讲解。同时,通过利用平时的写上课体会、案例点评等方式督促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促进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3.3.4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依托学校网络中心,建设本课程专题网站,建立学生网上学习平台和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平台,不断更新和丰富本课程案例库和教学内容,拓展课程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受益面,扩大课程的辐射效应[2]。
3.3.5 引导学生自学 由于教学时数有限,难以完成医院管理学的教学要求,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学,在自学中着眼实际,注重本质,学以致用,重在实践。
3.4 合理安排教学时机:对课程授课对象及开设时间的选择,应倾向于高年级学生,因为此时学生基本完成临床课程的学习,也进行了临床主干课程的见习,对医院情况有了一定了解,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运用。
3.5 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数,开辟医院管理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医院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真正掌握它的基本知识、方法需要具体、形象的实践过程。在现有医院管理学教学只有理论课情况上,应增加医院管理学的现场实践,开辟医院管理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一定要安排一定时间到医院各个管理部门见习,单纯教学安排的学时可能还不够,最好能得利用寒暑假时间。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利用假期或课外时间深入医疗机构,做一些有关医院管理方面的专题研究。
3.6 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医院管理学是一门多元学科交叉性的实践性课程,教师队伍也要加强自己有关学科的素养;教师还需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艺术,使课程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要定期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及手段,以保证教学质量。
3.7 强化综合性考核方式:根据医院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为了内化观念,提高境界,增强能力,应当强化综合性考核方式[3]。考核有三个要点:①对医院管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与理解;②在案例教学及见习中的表现;③医院管理的应用技能。具体的考核方法不宜以闭卷考核为主,根据面对的是临床医学生,可以采取的考核方式有①在案例教学及见习中的表现;②课外作业;③平时上课的表现及出勤率;④开卷考试,医院管理案例分析与处理要占一定的比例;⑤调查报告。同时,也要进行少量的闭卷考试,以促进学生对医学管理学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为了提高综合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成绩一定要采取上述3~5种考核方式综合而成。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医院管理学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礼泉.临床专业开设《医院管理学》课程之浅谈.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教学管理:134-135
篇3
一个案例
日本最大的一家服饰连锁公司在日本有超过200家零售店,针对经济萧条,总部决定关闭一些(连续五个月业绩下滑)零售店铺。两年过去了,公司陆续关闭了50多家零售店。
山田诚是一家零售店的经理,他的店已经连续三个月业绩下滑。区域经理谷川小林约见他谈话,要求他延长开店时间,增加货架、品种,在店外扩大广告面积……在谈话后山田诚想,过去三个月自己不都是按谷川小林的要求做的吗?提高销售业绩的出路在哪里呢?
在办公室左思右想理不出思路,他感慨自己对许多款式、颜色判断不准,库存也有积压,资金流动不起来,就没有钱进新的品种。于是,他将过去一周的录像调出来,分析每天客人更多地在挑选哪些服饰。不经意间,他发现一个男人似乎在挑选衣服,却总是不试,看的多数还是女式服饰,什么都没买就走了。他打开电脑核对库存记录,上周确实有六款女式服装的数量对不上。他狠狠地说:“看我怎么抓住你。”周末再看库存,他发现这六款服饰销售一空。莫非这是一个对商品的流行很有预见的小偷?
那个人又出现了,保安问要不要报警,山田诚要求保安将这个男子看过的服饰款式记录下来,然后不做任何动作,偷走也不在乎。当天下午,山田诚照着保安的记录给总部下了这个月更大的一笔订单,还摆在显眼的位置挂牌促销。果然,一周销空。小偷仍然每周出现一次,他不知道自己拯救了一个零售店。
连续三个月的销量上升惊动了谷川小林,他邀请山田诚吃饭,想请教一下起死回生的经验,以便在本区域内分享。山田诚陷入了忧愁:这经验该怎么介绍呢?
山田诚说:“我在京都区聘用了25个大学生作为市场调查员,分析与预测市场动态,尤其是对就要流行的服饰进行预测。我就是归纳一下,再决定进货,减少库存积压,资金转起来,业绩就上来了。”谷川小林兴奋地说:“公司期望你能够继续摸索,形成科学、系统的文字方案,以便全区推广。”
回家的路上,山田诚不慎将头摔伤了,在家休养三个月。第二天,小偷被副店长抓住并交给警察,被判蹲三个月监狱。三个月过去了,在副店长的带领下,店员每天加班加点,但营业额只是原来的一半。山田诚又被请出来收拾烂摊子,他的条件是先将副店长调走。
山田诚回到店里,店员们十分高兴。透过店里的橱窗,可以看到小偷也在窥视店里的情形。营业额再次回升,山田诚却十分忐忑:只能靠着这个小偷来提升业绩吗?
思考与启示
读到这里,你在想什么,想问什么问题吗?这是麻省理工最新的高级经理领导力课程中,市场战略管理课上给出的教学案例。教授要求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我所在的小组提出了这样10个问题:
1.山田诚纵容小偷对不对?如何用合理的逻辑解释山田诚的管理行为?
2.山田诚改善零售店经营应该做什么?
3.山田诚对区域经理谷川小林讲采用市场调研的方法,对不对?要解释其合理性。
4.在吃饭后谷川小林对山田诚的要求是否全面?还应该提什么要求?
5.山田诚还应该做些什么?
6.这家零售店铺业绩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根据被偷窃的品种进货不是本质原因)?
7.这个小偷是什么背景?谁最该问这个问题?
8.科学的市场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9.对一家服装零售店来说,来自市场的真正挑战是什么?
10.在经济萧条背景下,零售店竞争力的重点应该在哪里?
当我们小组完成了案例讨论并给出了我们的思考后,教授要求小组之间交换思考题,并回答从别的组换来的思考题。多数小组的讨论思考题类似,不过还是有不同的问题,比如:
1.谷川小林应该如何运用该区域内其他连锁零售店的销量数据?
2.库存积压的本质原因只是经理的判断失误吗?
3.小偷偷走的服装做什么用途了?
4.这个案例最终应该得到什么具体的有操作意义的启发?
5.与非萧条时期相比,经济萧条情况下零售连锁店的品种选择策略有何不同?
在中国,多数企业家对MBA课程是有质疑的,认为课程与现实市场脱节,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其实,关键还是看教学的方式,案例讨论中强调科学化地看待社会科学的问题,要坚信天下的事物总有其逻辑必然。看似偶然的事件,只要深入思考,就能够找到逻辑的必然,从而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这样的小组讨论要用掉半天时间,组员倾力投入,贡献各种想法和智慧。第二天是六个小组的汇报以及教授的点评。现实市场背景的案例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在讨论过程中彼此得到的思考方法和最有价值的启发。市场科学决策课程就在讨论中结束,教授发放了新的资料。东京大学的市场决策教授与麻省理工的教授共同参与了这个案例的调研、考察,并汇总了如下的信息:
1.小偷将偷来的服饰倒卖到了京都周边的摊贩市场,在摊贩市场该服饰的售价仅是店内的三分之一。
2.经济萧条后,白领们到京都周边逛摊贩市场的比例提高了。
3.进货销量提高的时间节点多数在被偷后的第四天。
4.调研者对购买这几类服饰的客户进行了随机访谈,发现37%的人见到办公楼内有该款式衣服。这些人没有去过摊贩市场。
5.小偷有时自己决定偷的品类,有时是摊贩指定的品类。
6.对摊贩调研获知,摊贩已经意识到有不少来自京都地区的客人对品类品质更加在乎,反而不在乎价格(与原来的客人群体相比)。
7.在经济萧条前,山田诚的进货决策多数是依靠每月的品类销量分析的。在萧条后,仍然依靠同样的方法决策。实际上,经济环境变化了,决策方法必须变化。尤其在选择摆放在显著空间的品类时,需要更多的环境经济情况的变化参数。
8.山田诚具有对微小的变化保持敏感的性格,所以发现了小偷偷窃的品类会销售一空的事实,从而开始将两者联系起来去思考。而其他店铺的经理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却没有找到小偷偷窃的品类。就算找到了品类,也没有关注该品类随后的销量情况。他们没有下意识地将看似没有关联的事件联系起来思考因果。
9.山田诚编造的调研故事确实发生过,他自己也知道那样做是无效的,只是在经济兴旺的时候曾经有效。仍然是经济环境变化后的决策,问题是做法的调整能否与时俱进。
篇4
关键词:医学科研;论文署名;规范管理
近年来,由于学术竞争的激烈和职称评审体制等原因,出现了作者署名随意、署名滥用、挂名等种种不规范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法律纠纷以及科研管理问题[1]。本文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日常科研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医学论文署名不规范的表现做一总结,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论文署名不规范的表现
1.1论文仅单作者署名,但事实上该类论文并非是综述,系统评价,而为临床研究的总结,是临床科室成员多人参与,为团队的共同成果,而该作者仅仅是将该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数据分析,仅为论文的撰写者。1.2论文中通讯作者学历和职称明显低于第一作者和其他合著者,且以往没有任何科研成果;通讯作者与所的学术专业完全不一致;通讯作者在作者排序中不在最后位,等等。可见作者不重视甚至不了解通讯作者署名的原则和要求。通讯作者署名是对论文负主要责任的作者,一般排名在所有作者的最后[2]。通讯作者要熟悉课题设计,掌握数据材料,参与论文撰写,能够全面处理稿件中的一切,对论文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等均负有全责[3]。1.3论文中的合作署名不规范。随着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科研合作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共同署名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在合作署名的论文中有些是上下级,有些是同学,有些是夫妻,有些是朋友等,而这类论文“真正的作者”无法辨识。1.4研究生论文署名不当情况。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我院的科研条件、课题组甚至科研经费完成实验,撰写研究论文,毕业后到另一家单位工作,将该毕业论文投稿时却只标注其工作单位,不仅没有导师的署名,也没有我们医院的署名,甚至有好多从未参与过该课题研究的无关人员的署名。1.5进修生论文署名的不规范,包括来我院进修和外出进修人员发表的论文。如来我院进修人员,利用我院的仪器设备、临床病例资料甚至经费开展科研活动,撰写好的论文投稿时仅将我院标注为第二单位,甚至只署名其原来工作单位。而我院外出进修人员,也有出现类似情况。1.6作者在开具单位投稿介绍信后,文章被录用时或要求其出具版权转让书时,至科研管理部门申请要求更改作者署名,新增作者,删减已经署名的作者,调换作者顺序等。1.7临床工作者把科室他人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论文再投稿,而大部分作者与原来中文文章署名作者不一致,甚至完全不一样。
2署名不规范带来的后果
2.1滋生学术腐败现象
学术论文的作者作为原始著作权人,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如果不具备署名资格的人作为著作权人,破坏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在社会公众中的地位,放纵了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坏风气,给科研学术的评价也造成了不公平和混乱现象。
2.2不利于学术交流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对论文负全部责任的人,论文刊出后,如他人需反馈意见或探讨问题总是与通讯作者联系,若通讯作者对论文内容毫无所知,论文的发表只流于形式,不利于学术交流与评价,影响科研合作的可持续性。
2.3侵犯他人的署名权
根据《著作权法》和《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4],明确规定了作者资格的条件,作者署名应在投稿时确定。随意增加或减少作者署名,以及变换署名顺序,都是对其他作者署名权的侵犯。同时会降低部分作者在论文中的地位,贬低其对论文的实际贡献程度,甚至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
2.4影响职称评定的真实性
撰写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者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医院职称评定是为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将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作为硬性指标,但是如果有人通过学术论文“挂名”、“搭车”等不当途径通过职称晋升,将会影响职称评审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引发学术上急功近利的发生。
2.5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推广
科研论文撰写完成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在申报成果时,因为完成人员的限制,部分论文往往因为当时的挂名,在报奖时要求其退出成果完成人员的行列,但往往遭到拒绝,难以协调,从而影响科研成果报奖及进一步的推广。
3规范作者署名的建议
3.1大力宣传论文署名的意义
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开展院内讲座,宣传我国著作权法和国内外杂志相关规定[5],让医护人员明白作者署名的条件和资格,增强作者依法保护自己署名权的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著作的作者获得的利益与其所承担的责任是同时的,并是所有署名作者共有的,保证论文署名的科学合理。
3.2加强学术论文的署名管理
署名权属于作者,其他人员无权剥夺,但是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帮助作者正确行使署名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院科研管理部门重视署名问题,制定科研论文作者署名规范,明确论文作者的署名条件,按贡献大小排序的具体原则,出现署名问题的处罚方法等。科研管理部门在开具论文介绍信时,要求每个作者签名,以示作者的知情权以及对论文署名负责,尤其是通讯作者,投稿以后原则上不允许变更署名。对于提出更改署名要求的,科研管理部门认真核实,履行监管责任,如果因为作者首次投稿时疏忽错写作者姓名、漏写作者姓名等确属合理要求,必须提供变更理由充分的书面申请,由所有作者亲笔签名同意,科研管理部门才给予盖章审核。3.2.1对于研究生投稿,科研管理部门要求第一作者的研究生提供其导师、论文所有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发表的证明,同时核对其署名单位。3.2.2对于作者因研究生毕业、工作调动或者在研究单位进修学习等要求,更改署名单位的,原则上按照知识产权归属确定署名单位,但可在论文作者单位备注项中注明作者现在的单位。3.2.3对于研究涉及多中心、多单位合作完成的论文,我们要求作者署名由所有合作单位的研究参与者自主协商决定,建议署名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署名及排名顺序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投稿,并在论文中注明合作研究的单位,避免以后署名争议。
3.3制定科研道德规范
根据近年来我国出台的系列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科研活动诚信指南等规范[6-7],我院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研道德规范,要求科研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反映科学成果,自觉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的研究活动。科研工作者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在自己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甚至请或向论文机构购买论文。也不能为了朋友、领导的利益,主动让出科研成果,互挂获利。同时制定明确处罚条例,一旦发现存在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科研管理部门将严肃调查,查实后网络公示,并要求作者做出改正,且记入职工不良行为记录,抄告人力资源部、监察审计处,并与其年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甚至要求编辑部对该论文停发,且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投寄的论文。科研管理部门还建立检举、揭发科研不端行为等平台,逐步杜绝不正之风。
3.4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计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29-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1998年正式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设立了管理学学科门类,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下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根据同时颁发的新旧专业对照表,原来的信息学、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与这一新的专业对应,这是“科技信息,专业名称近二十年来的第一次变革史”。
随着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以及医院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1997年我校开办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连续招生了4届专科层次学生。2001年,我校在国家教育部新本科专业目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下开始招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方向本科层次的学生。十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就如何办好有医学特色的新专业,在其课程建设特别是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于医学院校开办这一专业普遍比较晚,如何借鉴原来5个专业的学科背景和特点,结合医学信息学发展的过程,系统地设置适合医院信息化建设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办好本专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状况如何,既影响到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又影响到学科、专业的发展。
1 专业发展背景及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前身之一是科技信息专业,再往前是科技情报专业。这一专业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过程
我国科技情报教育始于1958年。当时,中国科技情报所创办了科技情报大学,1959年并入中国科技大学后,改称情报学系。1978年,武汉大学创办了科技情报专业,之后吉林工业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南京大学等一批院校相继建立了不同特色的情报专业。1984年,武汉大学成立图书情报学院,设立情报科学系,并开始招收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到1992年,全国共有30多个本科教学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90年代初,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提出与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依赖于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各有关院校及时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1992年9月,国家科委的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把“科技情报”更名为“科技信息”,这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反响。1993年,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科技情报”调整为“科技信息”。我国情报学教育以改名为契机,向以信息管理为轴心的方向延伸和发展,开始了新的变革。
教育部于1998年7月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将原来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五个专业合而为一,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90年代初那次改革不同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置不仅明确了情报学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而且根据信息管理内涵广泛的特点,与其他学科和专业进行了大范围的整合,目前这种整合与重构仍在继续。趋势表明,这种整合应体现专业内在的规律性与本质特征,高效地配置专业资源,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从而使情报学专业教育在一个全新的视野和起点上重新塑造自身,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组织与管理人才。
1,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发展概况
自1985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率先成立医学情报系(本科)以来,我国的医学专业信息教育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开办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多,截至2004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情况是:2000年以前批准的院校有4个,分别是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1985)、中国医科大学(1986)、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1986)、中南大学(原湖南医科大学)(1987);2000年至2004年底,教育部批准的院校有29个。由上述可见,仅仅4年时间,开办医学信息专业的院校从2000年以前的4所迅速增加到2004年的29所,加上其他相关专业,实际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经超过40所。可见医学信息学教育发展态势十分迅猛。
1,3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的行业领域以及能够胜任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培养目标,反映了专业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作用,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总体需求。在这一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结合我校的性质、专业特点、师资状况和毕业生的就业状态,我校确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系统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熟练运用中外文工具和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管理和医学知识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各类医学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医学信息处理、分析、咨询、开发的医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2 课程体系的架构思路
课程体系是一个随着社会与学科的变迁而需要不断进行研究的复杂系统,其核心是专业的具体课程设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教什么”和“学什么”这一永恒的主题,对于一个面向医学信息管理的新办专业,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1课程设计的基本观点分析
(1)学科及专业取向的观点。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相对应的研究领域,本科阶段的课程设计应该反映本学科及专业的基本知识取向。但由于学科的分类及界定方法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分类会带来不同的体系,而且学科下知识的门类在不断增加,能纳入课程体系的课程又十分有限,因而如何适当地选择课程及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需要慎重研究的问题。
(2)学生取向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学生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主张实行综合化教育,反对知识分科,以学科间综合的方法来传授各科知识,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考虑学习的内容,在课程选择与时间的安排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但这在实际操作中较难执行。
(3)社会取向的观点。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应为社会服务,因而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经过对社会的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这种 观点主张按照社会存在的需要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塑造,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综上所述,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既要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尽可能满足本科生较宽范围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需要。
2,2课程体系的构成
根据以上设想,参考其他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同时吸收十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医学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分为数学知识模块、计算机知识模块、医学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5个部分,教学环节可分为4个阶段(图1)。
第一阶段,理工科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包括数理基础、外语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工科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等5个方面。
第二阶段,管理类和医学类基础课。主要以管理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习为主,包括管理学基础、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学、正常人体学、疾病学基础、药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等。
第三阶段,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这是体现专业特点、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课程。
第四阶段,专业方向选修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时也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考虑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发展,设立几组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
2,3具体课程模块的设置
根据前面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应当具有自身的特征。
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数学和外语基础,具有熟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知识,具有系统的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管理学科的背景知识和较宽的人文知识。
能力结构:对医学信息的快速准确采集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医学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维护和评价的能力;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汉语的写作表达能力;组织管理协调、公共关系、社会调查及医学信息产品的营销能力。
素质结构: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系统分析与综合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科研和创造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责任感。
要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依靠在学生四年的修读时间里,通过不同课程的教学来培养他们。下面对几个课程模块的设置作出说明。
(1)数学知识模块。人的素质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所具有的悟性潜能,数学教育恰能起到启发人的悟性、挖掘人的潜能的作用。
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二是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三是为今后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提供一些数学方法。具体来说,包括基础数学课和与专业相关的数学课。
其中,基础数学课的设置可以包括:高等数学(150H)、线性代数(30H)、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0H)。与专业相关的数学课包括:离散数学(70H)。
(2)计算机知识模块。人们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准计算机专业”,同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也是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及应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参照《工科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南》的有关内容,设置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类。
计算机必修类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36H)、PASCAL语言(72H)、c语言程序设计(72H)、微机原理(含汇编)(80H)、高级软件设计(70H)、操作系统(70H)、数据结构与算法(70H)、数据库原理与应用(70H)、计算机网络与通信(70H)、软件工程(50H)。计算机选修类课程包括:计算机工程与技术(36H)、网页与多媒体技术(36H)、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36H)。
(3)医学知识模块。医学知识模块是医学院校开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课程,该模块知识设置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医学信息处理的能力。医学知识模块类课程包括:正常人体学(70H)、疾病学基础(70H)、药理学(30H)、诊断学(50H)、临床医学概论(120H)。
(4)专业知识(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是开展专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必须设置的最低限度的主干课。这些课程及其相关课程承担着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专业的特点。它们与学科的联系最紧密,专业知识含量大,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原则是:依托专业特点,服务培养目标,紧跟学科发展。根据新专业目录的有关规定,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演变过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方法是稳妥之举。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50H)、医院管理学(90H)、病案管理学(40H)、医学信息学(50H)、医学统计学(70H)、医学图像处理(40H)、医院信息系统(70H)。
(5)实践教学模块。根据专业的理论教学模块,把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539H)、医院实习(16周)、现场实训(8周)和毕业设计(8周)四个环节,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
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内接受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课是实践教学第一环;到医院进行医院信息管理实习,了解熟悉医院信息化环境和要求,掌握医院管理运作流程和医院信息管理具体实施是实践教学第二环;而现场实训,在产学研教学基地,随工程技术人员到各医院承担医院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的具体任务,这样的现场训练是实践教学第三环;第四环就是毕业设计,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设计,程序能正常运行并通过论文答辩,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这四个不同环节的实践教学形成相互渗透、循环上升的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核心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的构成如图2所示。
3 结论
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从本科生专业、硕士以及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办学体系,正进入快速、健康、全面发展的阶段。
篇6
叫嚷着管理是一门艺术,心是混沌的----人不是才,将是菜。是的。给你一种透明,你悟不透,不能说是迂腐,起码心智是有问题的。明月有灵,能看出它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精灵。这世界没有更多真正的伟人,除了天地父母以及先驱的缔造者。
人生不足高挂,自然才是金匾。做人眼睛不明,做事分不清南北;如果心里没有一团火热,眼睛就不会柔润,再美的艺术看来都是糟粕。事物的发展终出于端倪,科学的管理就是一门艺术。
如果我是为官者,科学言顺;如果我是为官者,虔诚者清;如果我是为官者,就应做到民若肤指,天道自宽。
河水的流动是因源泉不断,脉搏的跳动是因脏器有源。如果人生的行为至善者,那么一年四季的情节都将柳青。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种粲然的光环,它是不因逆流而违返本质的。”科学就是一种顺从,从实地出发万般的呵护;科学就是一种婉约的做法,合乎着情理。如果是自然则按天意;如果是生命的人生,就要把握好为生的主观意识,笑对河山、抚悦苍生。科学的端倪是艺术的出发点,科学的管理者则是艺术的软肋支撑。管理不是块香饽饽,唯有拥有优越的个人素质----本质的修养极高,于人至善可为。
观颜不知心,处事为人敬;多学利于心,施善亦是德。
偌大的自然不是拼装的地图,它是博大的一门科学艺术。为了管理这门科学,人类煞费苦心,专究管理:“不惜人帮人,人害人;好事多磨,坏事做绝。”管理是艺术的软肋,是志高者的硬件,能做到行为至善,更应做到宽心廉政。大自然本就是顺应自然科学的系别,你不逐藤,就不要去思瓜;能活个自然出来,天地自有明鉴。
相信科学是一门艺术,相信自然更是门类齐全的苑艺。都知道生活无穷尽,路宽忧远。就要相信科学,相信腹中的那杆秤;平衡不是半斤对八两,起码意思该是相近。行为是生命思考的途径;艺术则是再现行为的结果,这是人类神智的精明。
用眼光剖析,用睿智究分。精通博得艺术,那是你做活了艺术的硬件,支撑了这难堪之点。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至上;为生命爱生命,生命吉祥。大自然就是一门升腾的艺术,它自成门类、富含科学,是人类学不尽,专不完的篇幅、再生力极强
篇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导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一是强调以人为本;第二是强调发展,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条主线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1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1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2005年,我国大学入学率达到21%,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招收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而教学资源却不能同步增长,这给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1.1.1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欧美国家的医学教育大多以长学制、小班教学模式为主,生师比例为5∶1;美国1996~2001年医学院校生师比为1.43~1.56∶1。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教师数量并没有成比例增加,生师比例有的已经超过14∶1[1]。按照教育部新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医学类本科院校生师比应达到9∶1以下方能达到A级标准。教师数量的不足给医学院校的教学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得很多教学改革难以实施。
1.1.2师资整体水平下降有些医学院校为尽快降低生师比,采取了降低高校教师入门条件的办法,使得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下降。另外,由于师资不足,教师们忙于应付日常教学而超负荷授课,有的教师平均周学时数达35学时以上,难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无暇顾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科学研究,教学水平无法提高。
1.1.3教学设施及后勤保障超负荷运转由于学生人数迅速大量增加,使得教室、实验室、实验设备、网络设施、运动场地、后勤保障等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转状态。为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一些医学院校采用缩短单位课时时间、削减实验课和实行循环教学等方法,最终导致教学内容的“缩水”。学生因紧张的实验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标本等,得不到应有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解剖课的尸体标本,有些院校在上《局部解剖》课时,用于学生实际操作用的尸体标本数从扩招前每8位学生共一具削减为25~50人共一具尸体标本。
1.1.4与医学院校扩招相伴随的是生源的整体素质下降大量的扩招,使得很多医学院校降低了学生入学要求,生源的整体素质下降。在欧美发达国家,医学教育属精英教育,必须经过4年的普通理工科大学毕业后才能报考医学院校,医学院校招生除了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外,还要通过面试以保证招收到的生源具备医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我国现行的招生体系下,尚未能给医学院校优先选择生源,也没有实行面试制度,医学院校招生时只能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对考生的诸多条件和素质无法了解。
1.1.5学生数量增加以后,实践教学基地也显得相当匮乏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病床数与在校的临床医学类的学生数比例达不到1.0,有些甚至达不到0.5;实习医院床位数也严重不足,迫使医学院校降低实习医院的标准,以容纳扩招的学生。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的床位数不足,导致医学生缺乏应有的临床实践场所和对象,而且随着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医学道德伦理的内在要求的变化,在学生人数增多后,传统的以病人为主要学习操练对象的临床技能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如果实践教学的质和量得不到保证,势必导致医学教学质量的下降。
1.2教育国际化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跨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卫生服务模式和体制的改革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医学诊断、治疗、预防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发展都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国内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对医药人才的结构和需求的重大变革更使医学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2]。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日益凸显,如何能使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培养出能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医学人才,这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1.3网络化、信息化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学生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途径明显增多、速度加快。如何应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在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培训师资、网络建设、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的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1.4医学模式的转变给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提出的课题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要求医务人员从关心疾病到关注人的整体,医生不仅要对某种疾病负责,而且也要对生命健康负责。这对医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者对现行的医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作出改革,使之与新的医学模式相适应。
1.5并校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近年来,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医学院校的合并中也存在着非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实践中,亦存在医学院校被合并后发展受到阻碍,发生“休克”的现象[3]。合并到综合大学的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思考,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社科类的教学资源,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服务。
1.6教育终身化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如果不学习新的知识,就可能不适应日益激烈竞争的需要。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医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1]。要求高等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给教师灌输终身教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如何使教学管理工作走出困境,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服务,实现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这需要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牢固树立高标准的教学质量观。
2.1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教育问题,人是核心,人是教育的主体与实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我们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1.1教学管理必须“以生为本”学生是我们的教育主体,现代医学生具备的素质应符合社会对医生素质的全面要求。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师资培训、教学场所的配置时,首先要想到的是是否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利。要积极推行和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1.2要树立“以师为重”的观念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以师为重。要处处为教师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住房、福利待遇上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在事业和个人发展上予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要树立专家治校的理念,注意收集和采纳教师们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2.1.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医生不仅要对某种疾病负责,而且也要对生命健康负责。使他们牢记自己的使命,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医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
2.2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管理理念高等医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高等医学教育的各个要素必须全面发展。
2.2.1学科专业的全面发展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着力考虑学科专业的全面发展。学科专业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贪大求全,而是结合本校实际,开全医学专业、发展专业方向、开拓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以满足扩招以后不同学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如教学仪器设备、教室、实验室基本条件建设,师资建设,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学科专业的校级评估制度,及时提供本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现状,并提出整改意见,为校级领导班子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谋。
2.2.2课程建设的全面发展课程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应长抓不懈,要注意所开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要多开选修课。综合大学的医学院,要充分利用综合大学中学科与课程齐全的优势;独立建制的高等医学院校,要想办法多开一些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注重所开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设立课程准入制,未达到基本条件的不准予开课。所有课程均要以立项的方式进行建设,设立课程建设验收制度和奖惩办法,以促进课程建设的全面发展。
2.2.3师资素质与数量的全面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培养出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各方面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学管理部门在师资培训计划时,除了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要求以外,还要对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和人文素质提出要求。人事部门要建立、健全教师考核体系,对教师的考核应把这几方面放在同等主要的位置,而不应该只注重业务水平,其他两方面流于形式、走过场。有的学校已经开始了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教师晋升、晋职和续聘的重要指标,这是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力措施,值得推广与借鉴。教师数量是保证师资队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足够的教师数量,师资队伍的质量就无从谈起,高等医学院校应按高标准做好师资规划,在积极引进教师的同时,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保证教师数量在全校员工中的比例和提高教师待遇。同时,还要采取“软引进”和外聘教师的方法来保证教师的足够数量。
2.3协调发展观的指导
2.3.1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大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依赖社会而存在,同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任何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大学是不存在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规划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社会的需要,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招生规模等,使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2.3.2重点与一般的协调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全面发展一般均在重点建设或试点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就犹如大雁南飞需要领头雁一样。在进行学科建设或课程建设时,必先确认重点学科专业和重点课程,予以重点建设,并以点带面,带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全面发展。同样,专业学科和课程必须确定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作为该门学科专业或课程的领军人物,还要在全校范围内确立名师,对他们的工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予以优先资助,使他们真正能起到带头作用。要促进重点学科专业与一般学科专业、重点课程与一般课程、学科专业带头人或课程负责人与一般教师的协调发展,明确最终目的是全面发展。
2.3.3教与学的协调发展教与学是教学中的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扩招”的背景下,教与学的协调发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应用网络、电教、模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以弥补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使之与日益发展的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相适应。对于学生,在传授知识给他们的同时应注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的理念,古语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不要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4可持续发展观的启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既要满足于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医学教育的迫切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医学人才素质,满足社会要求,形成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的态势,健康、稳定地发展[5]。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使学校可持续发展。
2.4.1创特色大学最具有生命力的莫过于特色,特色是任何大学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一所医学院校如果没有特色,就会有很强的可替代性,随时可能被淘汰。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并使之发扬光大。在专业设置、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本校的特色,在课外活动时亦应突出本校的特色,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使学校在某些方面保持自己鲜明的特色。
2.4.2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战略高等院校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一定要与时代相适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这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应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国际标准问题,人才培养规格要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标准衡量和评价医学院校和他们的毕业生,是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必然面临的挑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要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引进、消化国际标准的同时,逐步实现本土化,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标准,为全球医学教育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6]。其次是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办学、互认学分、互认学历、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实现医学教育无国界。
2.4.3稳定的、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要实现高等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资金保障是关键,离开足够的资金去谈可持续性发展,是无本之源。资金紧缺是上述因“扩招”给高等医学院校带来的诸多困难的重要原因。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勤俭节约,更要考虑促进本校稳定的、多渠道的办学经费来源。在充分利用政府拨款的同时,应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多种经营、校友募捐等方面下功夫,以保证足够的办学经费,以确保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场地的扩增、教师待遇的提高,不断改善教学条件,这是实现高等医学院校可持续性发展的物质保证。
2.4.4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医学本科生实习期为1年,实践教学基地对保证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应积极对社会医疗卫生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促进高等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在医学院校与社会化医院合作中,医学院校可以在学术资料和科研合作方面给予医院以更多的方便和支持,对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给予更多的关心,使他们在进行教学和医疗工作的同时,自身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教学和医院的工作。这样,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求得共同发展[3]。
2.4.5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支持,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激励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对教师的发展同样起到鼓励的作用。一段优秀的校训、一首好的校歌将激励几代人发奋图强、奋发向上,为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没有不懈奋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3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指导,结合我国国情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全面推进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本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谷晓红,党淑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6,25(3):8-12.
[2]易露茜,程伯基,赵士斌,等.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研究与改革趋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41-643.
[3]程纯,杨定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16-18.
篇8
对药品管理程序分布,以及严格的操作程序环节管理,我认为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药品入库
药品购进入库是关键环节。在药品验收入库时,供货商不得随意进入仓库合格区内;验收药品时,购药计划应有主管领导和采购人员签字,必须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验收入库应根据药品采购计划表及供货商的送货单据,随货同行,严格核对验收药品名、数量、质量等。值得一提的是:新的科技领域在购进药品、验收、入库这一管理系统环节上开发研制了“医院药品验收记录管理系统”软件[1],该软件能详细记录药品各项相关数据,为监督和追踪药品应用的全程质量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查询数据源,具有结构清晰、系统性强、编译速度快等特点,其程序使用Delphi 5.0编程[2],数据库平台选用SQL Server 7.0,其中,SQL Server使用一种结构化的查询语言,是应用于大、中型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软件[3]。我们作为药品管理中的一员,应积极给领导建议献策,没有此现代设备的努力想办法购买。这样可以严格地控制药品的质量。
药品的管理
特殊药品的管理:特殊药品是指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药品管理法》规定上述药品实行特殊的管理办法。
品:只限于医疗、教学、科研需要。品的采购、保管、调配、使用必须按照《品管理办法》执行。
:一类每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二类每方不超过7日常用量,实行专柜保管。一类药品需逐日登记消耗,定期检查、定期盘点,处方保存两年备查。
医疗用毒性药品:毒性药品的收购、供应、使用,必须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执行,必须建立保管、验收、领发、使用核对制度,由中级以上药师负责保管,专柜加锁,专账登记。
其他非医疗毒性试剂药品:非医疗性毒性试剂药品的管理使用应以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双人保管、专账登记调入与使用,调配毒性试剂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称量、配液需双人复核实行双签字。所有毒性试剂配制单都应保存2年备查。
普通药品的管理:保管员对入库药品进行科学合理储存,库存药品按性质、剂型分大类,再按药理作用系统存放,分区分类,标识明确要做到一目了然。注意药品要求,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需避光的药品注意放在非光照处。
药品的拨出
药品出库必须根据领药票据,认真掌握“先进先出,后进后出”,“近期先发,后期后发”的原则,按排号先后顺序、效期时间分发,药品拨出时间必须准确无误,并正确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替,严格执行复核查对制度,详细点收、双方签字,坚决不错发错漏一种药品。
讨 论
增强药品管理意识,规范工作操作程序是今后医疗药品管理工作的趋势。提高零距离、渗透人性化服务是“药学服务”中的内容。药库管理人员应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把药品的进、存、使用关,在加强药品管理意识形态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药品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意识,规范自己的工作操作程序为提高现代化医院整体药品管理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新平,蔡荣凯.医院药品验收记录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中国药房,2003,14(6):343-344.
篇9
1制药企业科学管理医药设备必须坚持的原则
(1)必须立足于现实。制药企业科学管理机械设备是一个推进的过程,短时间不可能就成,必须与制药企业管理现状有机结合,根据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确定设备的管理程序。
(2)必须积累遵循设备管理经验。科学管理企业的机械设备,必须在企业原有的内部设备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和创新,以确保顺利施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制药企业科学管理医药设备,就是要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规范化管理,从而使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充分的显现出来。在我国制药的企业设备管理中,必须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可操作性强的设备管理手段,结合实际情况,避免形式化或格式化倾向,同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过具体的实践,来不断完善企业设备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2坚持以预防为主,将事后维修转变为事前维修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的制药企业往往在设备出现问题后,才临时抱佛脚进行设备维修,也就是以事后维修为主。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GMP管理,事后维修已经不能适应制药企业的发展和GMP的相关要求,而必须要转变为事前维修。所谓事前维修,是指设备在故障发生之前,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监测设备的各部位,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进行预测,并利用各种手段予以及时有效排除。可以说,坚持以预防为主,将事后维修转变为事前维修,这是制药企业科学管理医药机械设备的必然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实施事后维修,其补救方法是被动的、滞后的,而且在事后维修的设备管理方式下,机械设备如果出现故障,就会中断整个设备生产线的运行,进而导致报废大批药品,或使药品的质量下降,从而使企业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事前维修不同于事后维修,它是主动、提前的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实施预防手段,这一管理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有效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使药品的顺利生产得到保证,进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经济效益得到持续提高。在实际应用事后维修时,设备管理部门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监测主要设备,并在所有设备的各个部位上逐渐推广。
3加强员工的培训考核,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
在实际的生产中,只有使设备的损失及能耗得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彻底减少,维修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有效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才能够提高。因此,必须规范化管理设备。一般情况下,设备损失主要包括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减产损失、设备空转和闲置导致的损失、产品质量产量导致的损失等,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以上各方面切实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实现制药企业医药机械设备的科学化管理。而实现医药机械设备的科学化管理,要靠员工、靠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等持续提高。而加强管理培训制药企业人员,强化工作考核制度,无疑是提升医药机械设备管理水平重要手段,加强培训有助于全体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能够有效减少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操作引起的机械故障,使机械损坏率降到最低。因此,加强对制药企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一支具有过硬的技术素质的维修队伍,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的关键因素,加强管理考核,能够切实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设备管理业务水平的持续提高。
4切实加强对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篇10
关键词: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管理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我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素质,进行了许多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尝试,甚至建立了新的语文教学的模式,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高中语文教师想要真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率,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就必须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总结与尝试,简要谈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简述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
(一)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
所谓语文课堂管理,就是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原理综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既是一门应用的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的艺术。从本质上讲,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就是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以促使课堂教学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因素,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过程。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主动积极学习、求知欲望强的学生。其二是被动消极学习、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存在反感的学生。最后一类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大多数学生。面对这三类学生,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管理的力量,努力发挥班级中的积极因素,运用各种管理的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学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所具有的特点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在这一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管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语文管理教学具有民主性的特点。这是由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决定的。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那么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就要充分体现出师生共同参与,重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体现出师生之间的民主性。其次,语文教学管理还具有严肃性与规范性的特点。这是由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决定的。虽然教学管理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但是为了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把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这就必然使课堂教学管理具有严肃性与规范性的特点。
(三)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实施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达到教与学之间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关心学生
由于课堂教学管理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所以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和关心学生,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管理的顺利实施。
2.严格要求
课堂教学管理既然是一种管理的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建立制度,提出要求,使课堂教学规范化,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管理的顺利实施。
3.严于律己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积极的态度和规范的行为来带动学生。
4.区分相待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弄清楚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区分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
5.营造氛围
学生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时候,教师要精心创设课堂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依据管理方式的不同,把这些方法分为外显性教学管理与内隐性教学管理两类。
(一)外显性教学管理
外显性教学管理是指直接的、可以外在表现出来的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1.冷静处理
就是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些突发的事件,要冷静分析原因,泰然处之,切忌冲动,要冷静地处理问题,避免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
2.建立制度
就是教师建立一套奖优罚劣的制度,以奖为主,辅之以惩,通过制度来矫正学生的行为。
3.分组约束
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组长由学生轮流担任,通过小组之间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对比与监督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教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微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这些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4.自我管理
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逐渐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从而达到整体教学管理要求。
(二)内隐性教学管理
内隐性教学管理是指隐含的、没有外在表现出来的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包含以情感感染学生、通过目光暗示学生、用自己的语调举止带动学生和创设环境熏陶学生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是却通过自己巧妙的设计和真挚的情感,主导了学生的学习,约束了学生,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