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的预防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雷电灾害的预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邱明江(1963-),男, 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及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介绍了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灾害的种粪及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危害,闸述雷电自然灾害对社会危害的重要性,介绍人们生活如何预防雷电自然灾害的方法与建筑、设施的防雷措施,提出了对防雷装置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生活安全 雷电危害 防雷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01-03
前言: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二千次,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一万人,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以上。
我国是雷电高发的国家之一,每年遭受雷电都会生成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雷电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出现在夏季。在这电闪雷鸣的季节里,人们在感觉“天威难测”的同时,更加关注雷电危害与防护。 我们通常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问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放电时产生数万伏至数十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几十到几十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几千度以上,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然而,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事故。特别是煤矿企业、油气生产地区,皖北地区年雷暴日常达40多天,频繁的雷击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近几年,皖北煤矿因雷击,都造成停电,办公自动化以及生产通讯,监控等系统也因雷电感应而击穿,雷电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因此我们要做好防雷措施。
1 雷电灾害的大约分类及危害
1.1 直击雷:由高空云层直接对地面的建筑物、避雷针、输电线路、树木、人体放电。产生的放电电流最大可达几百万安培,雷电流高压技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2011年8月17日凌晨1-3时淮北市中部百善区域闪电达380多次)。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可以造成建筑物的直接损坏。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
1.2 雷电感应:在遭到直击雷时,强大的雷电流在通过避雷针引线对地放电时会在导体周围产生高压感应电动势,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这种感应电动势会使与其平行或交叉的供电线路、通讯线路及其它线路产生出上万伏的高压电势,破坏供电系统,击穿电脑设备和其他通信设备的电子器件,使设备损坏,甚至引起火灾。
1.3 飘雷:直击雷发生后有时会有红色或兰色火球出现。在空中随风飘移.再次遇到物体和人蓄时放电.对建筑、设备人蓄形成危害。
1.4 滚雷:雷电对大地放电时没有一次放完,产生带电火球接地面滚动直到电能释放完为止。同样会对建筑、人畜构成危害。
1.5 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1.6 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7 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气线路断路而燃烧导致火灾。
2 常用防雷设备与措施
针对直击雷、雷电波侵入,雷电感应三种雷电危害,采用不同的防雷设备和措施。其中常用防雷设备有接闪器,是专用于接受直接雷击的金属物体,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起到防雷保护作用。根据接闪器金属物体加工形式不同,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另一种防雷设备是避雷器,主要防止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以保护电器设备。避雷器应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并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一侧,遇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时,避雷器导通将过电压泄放大地,从而保护用电设备。
3 市民生活中雷电危害的防范
3.1为了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畜及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而言,首先把好建筑设计第一关,按建筑物的功能综合考虑防雷避雷设施,特别要考虑清理到室外附加在屋顶上的霓虹灯、广告牌、金属旗杆、微波塔及共用天线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把好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及竣工验收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验收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对共用天线、居民住宅楼的总电源、电子计算机网络用户以及架空电话线用户等应加装专用避雷器,并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这些避雷装置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维修,并取得防雷装置检测合格证。
3.2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首先要多了解防雷知识,增强防雷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雷电击伤人。人们已步入信息化、自动化时代,但就目前的科学水平,对雷电的危害,仅停留在预测预报阶段,还不能达到消除或利用雷电程度,因此在雷雨季节,防止雷电危害,注意在雷电时工作生活的某些禁忌,对减少雷电所造成的损失将大为有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出行:雷雨时出行在外,避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高楼、电杆、烟囱、屋檐,因为这些地方由于特别高而尖,容易与带电荷的雷云之间形击穿放电效应,遭受雷击。行人在雷雨时也不能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躲雨。城市居民外出候车适逢雷雨时。应尽量在公交站台候车,因为一般公交站台是钢结构站台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建造时已考虑等电位连接并设有接地装置,在此候车是安全的。
3.2.2 居家:现在新建的商住楼或住宅小区已很注意防雷接地均压环等施工质量。国家也对此项要求作为强制性质量标准。雷电交加之时,人在室内是安全的。但一些陈旧住宅则有可能防雷接地系统受到损坏安全性差些,应在雷雨季节前测试检修,居住才安全。同时要注意雷雨天尽量关闭窗户,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或接触户外金属架、晾衣铁丝,以防引雷入室。
3.2.3看电视:雷雨天看电视(即使是有线电视)极有可能损坏电视机。雷电产生的电磁波,会沿电源线进入电视机,空间强大的电磁场形成的感应电压的脉冲作用有可能损坏电视机元器件,其破坏作用依靠避雷器或避雷网是不能抗御的,建议雷雨时不看电视,并拔掉电源插头和有线电视插头。以保证电视机不被损坏。
3.2.4上网:与雷雨天看电视的情况类似。在雷雨天上网极易造成电脑硬件损坏和通讯故障。即使电脑有良好的屏蔽和接地,雷电也可能沿网络信号侵入电脑内部,破坏其芯片和接口。因此建议雷雨天不上网,拔掉电脑电源插头及网线接口插头。让电脑与电源和网络信号线彻底断开。
3.2.5洗澡:现在不少居民都在屋面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雷雨天能否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那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该建筑屋顶接闪器防雷接地装置质量达标,接地电阻小于规定值(一般1欧),同时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和真空管支架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加之太阳能自身的接地系统安装可靠。满足这些条件,雷雨天洗澡是安全的。否则相当危险。检测判断防雷接地系统可靠性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普通居民则无法判断防雷接地系统可靠性,建议雷雨天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为好。
3.2.6开车外出:雷雨天开车外出,在车里要比露天安全,因为车壳是一个封闭金属空间,相当于一个等电位连接系统,所以在车内应是安全的。但雷雨时段开车收听无线电广播,则容易导致接听设备损坏。
4 高大建筑物防雷装置及预防措施
4.1直击雷防护: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将雷电流引入大地,防止直接雷击建筑物。保证人身及建(构)筑物安全。
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等是直接接受雷击的金属部分。避雷针一般设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和烟窗上.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避雷线常用来架设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上,以保护架空线路免受直接雷击,也可用来保护较长的单层建(构)筑物。避雷网和避雷带普遍用来保护高大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和感应雷。
引下线是避雷保护装置的中段部分。上连接闪器下接接地装置。并经最短线路接地。每座建筑物的引下线一般不少于两根。为了减少引入下线的电感量,引下线应沿最短接地路径敷设。对于建筑艺术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引下线可采用暗敷设,但截面要加大。由于建筑物的造型不同,不能做直线引下时,应注意弯曲开口处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部分线段的实际长度的0.1倍,一般弯曲处不用锐角尽量避免用直角。引下线应装在人员不易碰到的隐蔽地点,以防接触电压的危害。
4.2配电设施及信息系统防护:按智能建筑物要求分等级安装避雷器(SPD)。
5 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实践工作中对指导我市防雷灾害的一些的体会,我们只有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不断分析、研究雷电自然灾害的特点,电流产生的原因,正确掌握避雷、防雷减灾的知识,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才能彻底预防雷电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确保防雷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是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对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因此,组织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是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基本的科学依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各级气象和安全监管部门应把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雷击事故的发生。
二、全面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雷击风险评估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依法履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各级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安全监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须根据委托单位的需要,客观、科学、准确地提供评估结果。评估范围内的业主单位、项目设计单位应主动配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三、规范实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危险易燃易爆环境等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同步做好雷电风险评估工作,设计单位应当把雷电风险评估报告作为施工图的设计依据,根据报告要求、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切实从源头把好防雷安全关,以确保社会公共安全。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应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包括:
1、城市桥梁、燃气、轨道、供水、供热等公共设施;
2、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等电力设施、电气装置;
3、石油、化工、矿山等易燃易爆物资和剧毒物质生产车间与仓储设施等爆炸危险环境;
4、医院、商场、学校、影剧院和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
5、城市火车站与铁路枢纽的主体工程;
6、重点建设项目及高层建筑(建筑高度≥米的建(构)筑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住宅小区;
7、高速公路的高架桥、Ⅱ类以上的机场;
8、其他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重大建设工程。
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对评估结论负责。
(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基础资料来源及其代表性、可靠性说明,通过现场探测所取得的资料,还应当对探测仪器、探测方法和探测环境进行说明;
3、评估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方法;
4、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背景分析;
5、雷击风险性的评估,极端雷电事件出现概率;
6、预防或者减轻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7、评估结论和适用性说明;
8、其他有关内容。
四、切实抓好防御雷电灾害安全责任制落实
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防御雷电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督促各单位完善和落实防雷电灾害安全措施,监督有关单位主动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认真落实防雷设施安全检测的有关规定,及时排查治理雷击安全隐患。
篇3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雷电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火灾明显多于常年。为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做到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努力减少雷电灾害和损失。要健全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切实做好雷电天气预测预报工作
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击森林火灾预报。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电天气的预报警报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三、认真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把加强防雷设备设施建设作为预防雷电灾害的重要基础。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航空、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学校、宾馆等人口聚集场所以及其他易遭雷击的建筑物和设施必须按照相关专业防雷设计规范选用和安装防雷装置,特别是架空输电线等电力设施,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通信设施要严格落实防雷安全措施,确保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各地要针对雷击伤亡事件多发生在农村的特点,加快建设农村雷击灾害高发区域的避雷装置。全面落实雷击森林火灾防范措施,做好扑火的各项准备,努力减少森林损失。要认真执行防雷设备设施定期检测制度,防雷重点单位要主动申报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对产品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要及时整改。要严格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主动接受气象部门的监督,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四、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指导,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做好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定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规范防雷设施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林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积极开展林区雷击火灾防范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要经常组织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五、全力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
雷电灾害突发性强,对电力、交通、通信、石化等行业影响重大,必须切实加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遭受雷电灾害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严禁隐瞒不报。雷电灾害发生后,有关地区和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
篇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和《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为有效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我县地处广东四大雷暴活动中心,年平均雷暴日87天,最多可达111天,雷电活动十分频繁。近年来,各类雷电灾害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雷电灾害安全隐患日益突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形势异常严峻。
各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责任感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建立健全防雷减灾的各项措施,依法管理防雷减灾活动,扎实推进我县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二、完善监测网络,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加快雷电活动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评估数据库和预警预报服务业务系统。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防御技术和防雷减灾工作研究,积极开展雷电活动预报,并及时向公众公布,切实提高我县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三、做好雷击风险评估。
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的原则,严格按照《关于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龙府[2010]49号)的要求,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切实做好对全县的各大型建设项目、重点工程和火灾危化环境、易燃易爆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建设项目开展科学、规范的雷击风险评估,把工程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到初步设计和可行性论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将雷击风险评估结论作为防雷设计审核、防雷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的基本依据。
四、严格防雷工程监督管理。
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防雷工程专业资质和防雷产品的监督管理,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设计规范和规定,并且必须由具有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禁止无资质或者超出资质许可范围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五、严格执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定期检测及验收备案制度。
(一)严格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对新建和改建或扩建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必须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其防雷装置的设计必须经县气象主管机构审核,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交付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县气象主管机构要强化对各重点项目、大型工程和各类化工厂、加油站、气库等危化、易燃易爆场所以及各大型商场超市、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装置的监督审核。
(二)严格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县防雷安全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开展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对存在有安全隐患的防雷装置,要责令限期整改并加强技术指导。
(三)严格执行防雷验收备案制度。防雷验收材料列入建筑物竣工验收备案材料之一,未取得防雷合格证的,不得投入使用。住建、城监、安监、消防、人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杜绝防雷安全隐患。
六、建立雷电灾情报告制度,强化雷电灾害应急处置。
完善雷电灾情报告制度,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向县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积极协助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严禁虚报或隐瞒不报,情节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提高雷电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雷电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灾情得到妥善处置。
县气象主管机构在接到灾情报告后,要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灾情调查,做好灾情鉴定工作。
七、加强防雷减灾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各单位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地开展防雷相关法律法规、防雷安全、防雷减灾等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安全意识,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和救助能力,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八、加强联动,强化防雷安全执法监督。
篇5
关键词: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引言: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主要表现为雷电造成的雷击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雷电以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反击电压、雷电感应等方式产生破坏作用,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火灾、爆炸、建筑物及设备毁坏、电力通讯中断等等,给人类带来许多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100亿以上。
周宁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雷暴日68.8天,历史最高记录为98天,是雷电高发地区之一,每年都有因雷击而造成损失和伤亡的事故发生。仅2000年7月~8月,周宁县就有两人遭雷击死亡。每年因雷击生成多起电力线路中断、通讯故障,至于雷击引起的微机、电话、电视机及其它家用电器的损坏更是不计其数
1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充分认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健全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周宁县气象局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特别要加强对以下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必须予以积极配合,以确保公共安全。
2.1市、县政府及发改委(局)设定的重点工程项目;
2.2油(气)库、加油(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及炸药、火药、烟花爆竹、火工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场所;
2.3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旅游景点、火车站、汽车站、物流中心、大型商场超市、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
2.4高层建(构)筑、金融证券、通信设施、电力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2.5石化钢铁基地、采矿冶炼区、机场、码头泊位等特殊工程;
2.6其他需要进行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的场所和设施。
3、进一步强化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
防雷安全意识不强,防雷安全设施薄弱,防雷技术规范贯彻执行不够到位是目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要确保其防雷装置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未经防雷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施工;对未经防雷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同时,应当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建设工程其他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理或者联合办理,有关部门应予以配合。
4、严格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
气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检测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防雷技术规范,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科学、有效。所有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每年检测一次,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经检测合格的,由县气象部门对检测报告进行核实后发给合格证;检测不合格的,由县气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后复检。
5、切实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
有关部门要按照《福建气象条例》的规定,将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有关事业经费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和有关规定增加资金投入。县气象部门要在基层社区、乡村、学校等广泛开展防雷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雷电灾害防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提高城乡居民的自身防护能力;要在学校、医院、商场、公共文化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提供技术指导等雷电灾害防御服务,督促完善防雷装置。
6,防御雷电灾害的具体要求
6.1为有效地防御雷电灾害并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减轻灾害损失,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宁德市消防支队、宁德市气象局于2002年7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区防雷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周宁县人民政府也制定了《周宁县建筑物防雷设施管理若干规定》、《周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先防雷设施管理的通知》,对各种建(构)物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检测提出了具体要求。
6.2近几年来,在县防雷中心的努力下,防雷减灾工作逐年加强,防雷设施的防灾减灾作用明显增强。但是,仍有一部分部门和单位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尤其是一些应安装防雷设施的地方没有安装必要的设施,对弱电设备的雷电防护不到位。还有不少单位的防雷设施年久失修,不仅起不到防雷作用,甚至成为引雷的祸端,因防雷设施不完善而造成损失的事例仍为数甚多。
6.3 跟据县防雷中心近几年的检测结果看,防直击雷设施不合格率仅50%,防感应雷设施不合格率竞达90%以上,多数设施都未采取防感应雷措施,而雷击事故的90%都是因感应雷引起的,如从电力线路和信号线路侵入的雷电波,真正因直击雷受损的事例不多。这也是这些年雷击事故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篇6
关键词:雷电施工机械危害预防
1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关于雷电的产生有多种解释理论,通常我们认为由于大气中热空气上升,与高空冷空气产生摩擦,从而形成了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当正负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会在带有不同极性的云团之间以及云团对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产生云团对云团和云团对地的放电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和响雷。具体来说,冰晶的摩擦、雨滴的破碎、水滴的冻结、云体的碰撞等均可使云粒子起电。一般云的顶部带正电,底部带负电,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会使云的内部或云与地之间形成强电场,瞬间剧烈放电爆发出强大的电火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在闪电通道中,电流极强,温度可骤升至2万摄氏度,气压突增,空气剧烈膨胀,人们便会听到爆炸似的声波振荡,这就是雷声。
2雷电危害的种类
雷击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直击雷。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雷电击中架空线,如电力线,电话线等。雷电流便沿着导线进入设备,从而造成损坏。第二是感应雷。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导线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由于频率高,强度大,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设备在这个场中,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以致损坏。对于灵敏的电子设备,尤需注意。第三是地电位提高。当10kA的雷电流通过下导体入地时,我们假设接地电阻为10Ω,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知在入地点A处电压为100kV。因A点与B、C、D点相连,所以这几点电压都为100kV。而E点接地,其电压值为0,设备的D点与E点间有100kV的电压差,足以将设备损坏。据有关统计表明:直击雷的损坏仅占15%,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的损坏占85%。目前,直击雷造成的灾害已明显减少,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危害却大大增加。一般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和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联网微机等弱电设备。
3防雷的方法和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暴烈的雷电,但是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已积累起很多有关防雷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系列对防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1)接闪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闪电放电捕获到,纳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式接闪装置,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大地。避雷线和避雷带是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避雷针是最首要、最基本的防雷措施。
(2)接地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避免发生反击。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接地不好,所有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都不能发挥出来。防雷接地是防雷设施安装验收规范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3)均压连接接闪装置在捕获雷电时,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均压环,将处于地电位的导体等电位连接起来,一直到接地装置。金属设施、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如果其与防雷系统的导体,特别是接闪装置的距离达不到规定的安全要求时,则应该用较粗的导线把它们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样在闪电电流通过时,所有设施立即形成一个“等电位岛”,保证导电部件之间不产生有害的电位差,不发生旁侧闪络放电。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4)分流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当直接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于短路状态,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中迅猛发展的重点,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关键措施。由于雷电流在分流之后,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这对于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仍是很危险的,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采用分流这一防雷措施时,应特别注意避雷器性能参数的选择,因为附加设施的安装或多或少地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5)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阻隔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4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
公路施工作业处在露天环境下进行。施工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特别是微电子控制装置受雷电直击或雷电感应过电压损害的几率很大。京珠高速公路清远段地处石灰岩山区,在雷雨季节是雷电袭击的高发地区,每当天空中乌云密布大雨来临时,雷电往往会对施工机械进行正面的袭击;而有时即使在天空中没有雨云又不下雨的情况下,感应雷也会时有发生,其产生的浪涌电压入侵并损坏路面摊铺机的微电控制装置,为此,防雷工作势在必行。
(1)在沥青混合料揽拌厂场安装避雷针装置由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及其配套机械集中在一个生产厂场使用,比较容易进行集中防雷,为此,在拌和厂场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高于搅拌楼的最高点,达到有效的保护半径,防止雷电对任何一台作业机械直击。避雷针接地要可靠,由于石灰岩山区的地质土壤比较干硬,土壤电阻值过大,所以接地网的埋设与广珠东线的做法不尽相同。接地网的角钢桩点埋设土坑要求1.0m深左右,角钢在土坑内要露出20cm左右,在土坑内按比例填满木炭和颗粒生盐作为降阻介质,生盐与木炭的重量比例为1:10,即1kg生盐掺合10kg木炭,然后填土复盖。这样可以确保接地电阻值在4以下。当雷电袭击时由避雷针及其引线经过接地网迅速将强大的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防止雷电对机电系统的直击。此外,还对沥青混合料搅拌操作控制室进行屏蔽,做法是将操作室内微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与金属结构的控制室外壳用导体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接地引线引入地下接地网,使它们保持相等的地电位,预防静电及雷电。
(2)对路面摊铺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由于路面摊铺机械是随时移动作业的,不可能集中避雷,而处在露天环境下的移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最容易受感应雷浪涌电压的入侵,例如沥青沥青摊铺机控制路面平整度和控制机械定位的压力传感器等就深受其害。为了保护这些控制灵敏度极高的机械微电子控制装置免遭感应雷浪涌电压入侵损毁,根据每台机械控制装置的不同构造特点,对其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5结束语
雷电灾害对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特别是微电子装置的侵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为避免雷电对其侵害,应根据机械电气控制设备的不同构造特点而采用不同的防雷方法。只要合理地选用防雷设备,应定期由专业防雷公司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施工项目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施工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就会大大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篇7
二、认真落实各项防雷减灾措施
(一)加强防雷减灾科普知识传工作。传、气象部门要加大防雷科普知识的传力度,结合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向公众广泛传防雷知识,特别要加强农村、学校、旅游景区的雷电科普、雷电防护、灾害应急处置等防雷知识的传工作,努力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二)切实做好雷电监测预报服务工作。气象部门要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各新闻媒体、通信单位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三)认真做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工作。气象部门要重点抓好建筑、石油化工、交通、教育、旅游、文物、金融、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邮电通信等重点行业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工作。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应当由具有防雷装置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气象部门要按照规定将雷击风险评估纳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条件,充分发挥雷击风险评估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防雷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地区防雷装置的普及使用。
篇8
关键词:气象灾害;应对措施;预防与逃生
中图分类号:P463文献标识码:A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下面就三大气象灾害(气象地质灾害、暴雨山洪泥石流、雷电)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进行分析。
1山体滑坡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
1.1自然气象灾害衍生的安全事故往往突发性强,危害大,建立气象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等的安全合作机制就尤为重要为避免人员的伤亡,防患未然,山西省各市、县、气象部门与安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已组织突发灾害应急演练。并致力于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和完善,将各项应急措施细化,并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将救险抢险的装备和物质准备好,保证反应迅速、处置得力、救援有效。为做好汛期灾害预警预报工作,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利用气象预警信息平台的防灾预警信息互通共享,建立相邻地区防灾协调联动机制、基层农村群测群防组织,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1.2除了期待灾害隐患普查工作的进一步进行,更重要的是要自己掌握一些预防与逃生知识在大滑坡发生前,有些异常现场要及时关注,比如出现泉眼、水井突然干涸,断流多年的泉水突然又复活了,井或钻孔水位突变等;有时能听到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土体可能出现上隆(凸起)现象;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还有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等,另外,如果山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纵向放射状裂纹,或者山体上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中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出现加速变化趋势,说明山体已进入临滑状态。
灾害发生逃生为重,易发山洪地质灾害的地区在汛期要特别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一旦气象部门本地区将出现强降雨或地质灾害的预警,就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晚上要考虑安排轮流值夜,防范突发灾害发生。掌握一定的避灾知识,事先选择好逃生路线也非常重要。发生山体滑坡时,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2由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2.1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针对汛期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山西省政府通知要求:
2.1.1高度重视,提前部署极端天气下的各项应对工作
要扎实落实政务值班制度,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加强监测预警和预报,及时预警信息,提早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要层层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责任制,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要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集中进行排查;要建立省直有关职能部门日报制度。
2.1.2加强协调,部门联动,建立畅通有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国土、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煤炭、安监、气象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加强协调合作,按照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要切实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为气象部门要做好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做好极端高温、局部强降雨、雷电、大风等各种灾害性天气信息的及时,做好中短期的预报工作;及时制作短时临近预报,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2.1.3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要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保障能力;要做好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要整合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设备、装备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制定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案,落实应急预案中的各项保障措施;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断强化公众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做好防洪避险知识的宣传。
2.2一般同时具备了以下3个条件,泥石流灾害是比较容易发生的(1)陡峭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如果某地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气象部门应高度警觉,预防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最典型的征兆就是,原本清澈的水瞬间变得混浊,一旦发现这些征兆,就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撤离。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和停留。同时要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发现山洪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能顺着山沟的方向往下游跑,而应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高处跑。只要大家提高警惕,预警和防范措施到位,一定可以降低伤亡。
3由雷电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及预防与逃生知识
篇9
【关键词】 民航机场 电子设备 雷击
一、机场电子设备与雷击
雷电灾害是一种爆发性的自然灾害,其危害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发展变得更加明显而广泛。雷电灾害长期不断地威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并危害公共服务和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机场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并且在我国的机场中运用广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机场中,存在许多对雷电十分敏感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主要包括:自动转报设备、雷达设备、微波通信设备、甚高频收发设备、指挥中心设备、卫星接收设备、塔台内指挥设备、程控交换机、飞机跑道上导航设备等。这些由人工发明并改造出来的设备几乎都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工作,而这些电压相对于雷电所产生的十几高斯的电压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因此每当雷电来临,恰巧是机场设备所引起的时候,就会造成雷击。机场雷击超出机场电子设备的一般承受能力,使得机场电子设备立即损坏或者系统内部数据完全消失,当机场电子设备因出现雷击而瘫痪的时候,整个机场的运行和秩序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继而严重影响飞机的出行安全。
二、机场电子设备遭受雷击的渠道
第一、雷电通过电子设备的传输渠道而对机场电子设备进行入侵。机场电子设备的传输渠道比较长,一般把线路埋在地下或者架空在空中,这都是雷电最容易入侵的地方,雷电通过切断电源而快速击毁机场电子设备。
第二、雷电直接对机场中的天线、导航设备或者雷达等直接被雷电击中而造成机场电子系统瘫痪。对于这样的雷击,一般对于机场电子设备而言是直接迅速地瘫痪,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
第三、通信线路在传导途中感应雷击。雷电云雨和金属物之间产生闪击容易造成机场电子系统的瘫痪。机场所配置的电子设备本来就带有一定程度的弱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大气中雷电吧,并产生强烈的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机场电子设备应对雷电的渠道
3.1 根据机场所在位置和经验来实行防雷措施
雷电预警系统使用和安装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机坪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然后才是在尽最大可能减少由于雷电的原因而造成的机坪运行彻底关闭。当在机坪工作的员工对听到“离开机坪”和“返回机坪工作”广播的应对标准存在不同,因此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就出现了差异较大的具体行为。源于此,业界已经开始制定停止和恢复机坪运行的距离和时间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即便是制定了新的标准,每个决策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不一样,那么详细的的时间和距离在执行时会和标准出现很大的差异。因此,这一般需要根据机场所在位置和以往的经验决定,包括天气特征和锋面过境速度。
目前来看,由于只存在很有限的雷电击伤、击死人的情况,美国现有的雷电预警系统基本上是有效的。该系统综合了国家雷电监测网络采集的现场数据和其他气象数据,就即将到来的雷暴和闪电发出视觉和听觉警报,机场和航空公司据此广播通知机坪工作人员暂停工作并躲避,待警报解除后再广播恢复机坪工作。
3.2 安装合理的避雷系统
对于机场电子设备应对雷电的渠道首先是要通过安装相关的避雷设施来减少雷电的入侵。对于雷击的预防,首先应该依靠合格的避雷针或者避雷带系统,与此同时也要防止雷击电磁脉冲:采用完善的综合防雷手段和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系统,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组成一套完整系统的防雷体系,这就是现代防雷的新理论:综合防雷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雷击事故,减少雷击灾害。
3.3 加强对民航机场电子设备和防雷的专项管理
在每年雷电较多的季节,安排好相关的部门找有资质的雷电防御专家对防雷设备进行检查。雷电过后要对相关的避雷设备以及民航机场的电子设备进行一一检测,看是否出现问题,经过一步步检查和把关,以确保机场电子设备维护的部门工作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地方、能够显示出实际的效果。要建立雷电预警机制,通过严密的雷电预警保护机制而层层预防民航机场电子设备遭到雷击。
参考文献
[1] 王大伟.10KV配电网防雷改进技术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8)
篇10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不确定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由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这三部分组成,人们将这三部分统称为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指:系统的使用项目的信息、数据识别出危险,并预测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风险。风险评价是指:以风险分析作为基础,综合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风险的容忍度做出判断的过程。风险管理是指:寻找并引入风险控制手段,消除或者减少这些危险对人员、环境或者资产的潜在伤害。近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学者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近年来雷评领域的突出进展,同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发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综合运用了定性风险分析、半定量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定性分析可以用于:(1)风险的初步筛查与识别;(2)风险级别较低,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加详细分析的时候;(3)当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安全检查表就是典型的定性评估方式。半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建立起比定性分析更加详细的优先次序,但它并不是像定量分析那样给出风险的实际值。定量风险分析适合对那些发生概率较低、影响较大的事件的风险进行量化,也可以进行专门的概率评估和大规模分析。定量风险分析使用数值来描述频率、后果和严重程度,并且可以将危险量化并累加,形成一个行为的总体风险。由于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评估人员需要结合数据、场景、时间、人员等多种因素综合使用这三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估。而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的使用正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传统定性的防雷设施技术评价的根本性差别之一,因为风险决策实际上应该依据的是一个行为的总体性风险。
2国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进展
我国的学者在长期的评估实践中发现如果过分依赖评估标准,就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缺乏针对性。同时评估标准中构建的简化模型也无法满足现在越来越复杂的实际项目情况。基于新发展的雷电预警及预防技术,评估人员亟待开发新的补偿及修正系数。同时,基于雷电监测统计数据的宏观区域性评估也越来越收到学者的重视。植耀玲[1]等研究了原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Lo取值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Lo的优化取值法。李京校等[2]着重研究了采取雷电预警措施之后对评估参数Lx及其取值方法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对应的风险评估方法。扈海波等[3]在5m×5m细微网格上实施了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开发及应用,对雷击危险次数及脆弱性进行了数值化评估模拟。史雅静等[4]推导出了位置因子和评估对象高度的关系,并建立了位置因子的精细化计算模型。柴健等[5]运用统计分析、原理计算、软件仿真等方法提出多个风险因子的评估方法。冯鹤等[6]探讨了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参数Am值的一般方法,并得出了参数Am值应在分析确定可能造成危险的雷击点的最远距离的基础上定量计算的结论。胡定等[7]使用FMEA法研究了预评估失效的原因和计算方法,并按照失效程度高低对参数进行了排序,并列出了高失效度参数的修正意见。
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发展问题与展望
3.1深入研究评估的不确定度
所有的定量风险评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不确定的程度可能很高,因此风险评估的结论也就不那么可靠。不确定性的成因分为三大类:(1)模型不确定性;(2)参数不确定性;(3)完整度不确定性。雷灾风险分析过程需要使用很多模型,包括触电模型、火灾模型、爆炸模型等,这些模型通常都是对现实情况的简化,使用数学工具或其他分析工具建立,每一种模型都有自己的局限和优点,对所研究问题的适用程度也不一样,为了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和方法,分析人员需要了解模型的属性,同时也应该具备在评估中运用模型的全面知识。模型不确定性的原因来自:(1)没有选择恰当的模型;(2)没有充分理解模型。同时在雷灾评估中,有一些方面是很难建模的,也存在无法量化的原因和因子,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对于危险事件的后果知识也没有充分的把握。雷灾风险评估需要使用大量的参数,数据的不确定性体原因在于:(1)数据的质量和数据收集方式、难度;(2)数据量;(3)估计流程(近似、保守);(4)人为因素。另外很多雷评中的参数来源自通用的数据源,比如很多评估人员在推算Lx时使用IEC推荐的数据,在使用之前应该检查这些数据是否符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是否需要更新。影响完整度不确定性的的原因有:(1)风险分析的背景资料正确与否是否及时更新;(2)是否已经识别出了所有的潜在危险事件。在雷评分析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业主提供的图纸和文件,如果这些文件有错误或者没有及时更新,风险分析的结果可能就会和真实的系统不大一样。在预评估和方案评估中会面临完整度不确定性较高的问题,很多数据依靠评估人员估算而来,为了避免因为较高的不确定度而影响预评估或方案评估的有效性,本文的建议如下:(1)调险允许值,设置上、下限;(2)增加冗余的雷电防御系统,避免过度使用风险允许值;(3)使用定性风险评估方式;(4)使用验收评估和运行阶段评估。具体来讲,在划分风险接受方法时应避免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可划分出风险允许值的上限和风险下限,在风险允许值值上限以上的风险不能容忍,在风险下限以下的风险可以接受。在风险上限和风险下限之间的风险可以接受但应尽量避免,可以不必在设计阶段消除,可以在项目投产之后可以通过科学的雷电防御管理改善。当后果和频率的不确定性都较大时,设定风险允许值不能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此时应该采取增加冗余的防雷设施的原则,新增加的防御设施应尽量独立于其他防御设施,不会因其他防御设施失效而影响到冗余防御设施的防御效能。一旦原有防御设施失效,冗余的防御设施就能起到作用。当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数据进行定量风险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定性分析代替。
3.2发展验收阶段评估和运行阶段评估
随着验收评估和运行阶段评估的不断开展,评估的不确定度会逐步降低。雷灾风险验收阶段评估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物料、工艺、防御设备、人员、环境的实际情况的雷灾风险评价。验收阶段评估的核心是:(1)现场防雷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定;(2)防雷措施是否按照预评估过程的推荐决策进行施工;(3)是否建立了防雷管理制度、是否进行了人员培训;(4)是否制订了防雷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措施;(5)通过更新的数据对项目进行雷灾风险评价并提出决策意见。验收阶段评估能通过对现场检查、检测、访问,获取在之前评估阶段没有获取或不易察觉的数据,建立项目的评估档案,降低之前阶段评估数据的不确定度,能更准确的识别危险源及进行原因和频率、概率分析。雷灾风险现状评估是在前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设施、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及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进行的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定期开展雷灾风险现状评估的核心是:(1)通过勘察更新评估的输入数据;(2)通过经验丰富的现场勘查人员排查危险源;(3)模拟创建事故场景。定期开展雷灾风险现状评估将是前阶段风险评估的升华,它的数据的不确定度更低,决策意见也更有针对性。
3.3合理利用闪电定位与雷灾勘察资料
如何验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否有效是一个普遍性难题,一方面可以依靠相关实验提供的大量运行数据,另一方面雷电灾害事故和危险事件也为评估提供了珍贵的现实依据,经过详细勘察并还原、总结出的事故数据可以用于[8]:(1)监控风险和安全水平;(2)为风险分析提供输入数据;(3)识别风险;(4)评价风险减低措施的影响;(5)比较各种措施和方法。我国以往的雷灾事故数据多是对事故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没有提供任何关于事故原因的分析,一些数据只涉及重大事故,对于小事故、未构成事故的危险事件很少涉及。随着我国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的逐步普及,评估机构应重视利用雷灾事故数据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输入。评估机构应利用闪电定位仪、雷电流峰值记录仪等监测手段结合业主报告的雷灾事件对雷电发生的地点、电流极性、电流幅值、灾害损失等数据进行勘察分析,并还构建事故场景并建立雷灾数据库,不但要了解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事故为什么发生。评估机构之间应该共享雷灾事故数据库信息。有些业主往往以为一时没有发生事故就放松警惕,认为项目现有的防御设施足以抵抗风险,而忽视风险评估所给出的决策意见。而事实上真正被业主察觉的事故可谓“冰山一角”,数量更多的是不易察觉的隐性的事故以及一些随时可能转化为显性事故的潜伏状态。比如安装能量不匹配的浪涌保护器虽然能达到泄流的作用,但是限压的能力却不甚理想,被保护设备在一次线路雷击事件中遭受一次过电压波的侵袭即便不能随即失效也极有可能加速它的老化,这就是一起典型的隐性事故。隐性事故和潜伏状态并不会立即触发显性事故,但是它长期存在于系统之中,加上没有勤于维护和管理不善,在未来可能会引发显性事故。对于有条件的评估机构可以主动与被评估单位合作利用高精度闪电定位仪资料和隐性事故数据开展相关性调查,隐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显性事故的调查一样重要,都应引起评估人员的高度重视。
3.4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要使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质量保证,所以必须充分吸收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实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健康稳定发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1)制定控制方针与目标;(2)明确机构与职责;(3)加强人员培训及业务交流;(4)开展合同评审;(5)开展内部评审;(6)强化跟踪服务;(7)做好档案管理;(8)纠正与预防措施;(9)建立文件记录。
4结论
在新形势下评估机构应该开发验收评估、运行阶段评估等多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质量。同时应该采取定性评估、半定量评估和增加防雷装置设计的方式来控制评估的不确定度。评估机构还应该合理利用闪电定位与雷灾勘察资料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输入。
作者:刘开道 于 潇 曾明育 陈统明 单位:钦州市气象局
参考文献:
[1]植耀玲,冯民学,樊荣.雷击风险评估中Lo损失因子在多线路系统下的细化和改进[J].气象科学,2012,32(3):298~303.
[2]李京校,扈海波,樊荣等.雷电监测预警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13,33(6):678~684.
[3]扈海波,李京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社区空间尺度上对雷击危险次数及脆弱性的模拟和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5,24(1):191~202.
[4]史雅静,肖稳安,柴健等.雷击风险评估中位置因子的精细化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5,264(2):114~118.
[5]柴健,王学良.精细化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4~288.
[6]冯鹤,田艳婷,李小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Am因子的选取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33(13):10093~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