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循环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循环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引言
虽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从具体工程项目管理情况来看,在很多方面仍旧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当前各种类型工程项目相对于先前出现了很大变化,例如,建筑工程的规模持续提升,建筑功能不断增加,这均给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而通过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可较好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因此,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具体含义
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含有计划、执行、检查及处理等4个阶段,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为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循环模式。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原因,并将已经出现的问题解决,在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循环提高。
2、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计划阶段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计划阶段是项目管理的重头戏。在工程项目计划阶段,需要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出周密细致的规划,例如,在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具体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时,可选择使用S形曲线法、横道图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等将工程项目的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工程项目具体进度存在的偏差。在找出工程项目进度存在的偏差后,关键要做好进度出现偏差的原因,可选择使用因果分析法、专家意见法等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特别是当前工程项目一般工期较长、施工条件相对复杂,给工程项目进度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也相对较多。首先是工程项目主体单位影响,在工程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材料供应单位、银行、设计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均可能给工程项目的正常推进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材料供应单位受到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将材料第一时间送到工程项目使用现场,施工单位提出工程变更、设计单位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等均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其次是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条件出现变化,这里包含有内外两个条件。例如,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地质情况和先前勘查情况不相同的问题,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等。对于各种类型的因素,在设计阶段均需要通盘考虑,充分认识与预估工程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在设计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工程项目按照既定的计划推进。在对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因素进行分析后,从所:有的因素中,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筛选确定出主要因素,这个过程中,可选择使用排列图法,将各种类型的因素分为:一般因素、次要因素及主要因素,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主要矛盾上,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的措施。
2.2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将设计阶段的具体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在工程项目具体执行‘时,可工程项目部分为决策层、监督层及业务实施层,在该过程中,抓好业务实施部门的考核和监督工作,对于推进落实工程项目每项任务非常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可选择使用评比、检查及相关单位反馈的形式,加大对具体实施部门的监控力度,抓好与计划落实和实际进度的对比。
2.3检查阶段
以计划阶段制定的详细计划内容作为标尺,对照各项计划内容,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平行检验及现场抽查,充分考虑各相关单位反馈的信息,选择使用S形曲线法、横道图比较法等对执行阶段各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为了确保各项检查工作能够发挥到应有的成效,在检查之前,应当制定出科学周密的检查计划,并做好对检查计划的研判,确保各项检查计划能够符合具体检查工作的要求,通过检查真正发现各项任务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下步整改措施打下基础。
2.4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就是将上个阶段发现的问题,结合工程项目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问题解决。同时,还需要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吸取问题出现的教训。该阶段的最终成效体现在对标准进行修订上,具体的标准包含有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两个方面。若不能从制度和标准的层面上实现提升,PDCA循环管理模式效用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处理阶段在整个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阶段管理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循环是否能够高效持续下去。在具体操作时,对上个阶段得到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工作总时差、进度总偏差、自由时差等方面的关系,充分考虑工程项目总工期及后续工作实际需求,并剖析出现的偏差或者问题给工程项目后期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已经存在的不足较好的弥补,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持续有效推进。通过该阶段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对工程项目推进過程的控制和管理,并将本阶段的成效及时应用到下阶段的循环中,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入到良性的运行状态。
3、提升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的相关对策
首先,企业要想提高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效果,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所以,管理部门要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首先完善和改革人才培养制度,针对不同的岗位实行不一样策略的培养,向社会招聘更多专业性人才,或者和技术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使学校优秀学员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才能。对于人职管理人员,经常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外部进修是培养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不但可以使管理人员更为深入的体会到PDCA循环管理模式,还在专家的指导中获得更多工作心得,使管理人员在日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
其次,为了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效果,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意识到创新思维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在管理创新模式过程中,加大企业对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投资力度,提高企业内部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认知水平。管理人员创新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时要借鉴国内外优秀管理技术和经验,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实际分析问题,找出工程项目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采用有效措施解决。有关部门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上自下强化所:有工作人员的创新思想。由于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過程,企业管理人员努力将创新理念融入到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新模式的应用,需要构建出全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原有的管理组织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的需求。在实际操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因此需要以企业充分认识到,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具体管理过程中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适当创新和改革管理组织。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工程项目管理需求,提升管理实效,还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此外,创新管理组织时应该科学调整企业管理体制,通过新管理体制来约束员工,准确划分工程项目、产权和各种责任,协调好项自、员工、企业的关系,强化企业管理,便于后续生产经营活动的良性管理。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项目质量管理 ; 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F0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上参与工程项目实施各方对工程项目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凸现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而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成本效果,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作为施工单位以质量求生存无疑是铁的定律,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尽管如此,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尤其是施工过程的管理。戴明博士的PDCA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性。
2、我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必须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这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出现的楼倒、路陷、桥坍等恶性事故,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质量重于泰山。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建筑工程的质量一直是建设各方关注的问题,质量管理工作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成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更是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目前建筑市场分包挂靠盛行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建筑企业为了保证业绩和维持生存,往往对工程的质量疏于管理,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或者根本就不具备完整的管理系统来保证质量控制的实施,从而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甚至会频繁出现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
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3 、PDCA理论
PDCA循环研究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最早由美国著名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构想,随后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采纳,获得普及。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了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4 、PDCA循环在实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4.1 PDCA循环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的应用
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对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还是对项目某一个质量问题所进行的管理,都需要经过从质量计划的制定到组织实施的完整过程。即首先要提出目标,也就是质量达到的水平和程度,然后根据目标指定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包括为实现项目质量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后,就需要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项目质量状况作出判断。针对质量状况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可归纳为PDCA循环。
4.2 PDCA循环下的项目质量管理流程分析
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包括各类别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其项下的各道程序,管理工作内容极其繁杂,简单将其按照P、D、C、A各阶段进行分类列表,如下左表所示。
表 项目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各阶段内容
图 PDCA循环中项目质量管理各阶段表现图
将表的内容表现在PDCA循环中,如上右图所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是一个大而完整的PDCA循环,大循环当中包含的每一道程序或分部分项工程又自成一个小的PDCA循环,这就是PDCA理论中的大环套小环系统。每一个小循环自身目标的良好实现确保了整体大循环的良好运作和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
4.3 PDCA循环下的项目质量管理实证分析
以佛山某公管房、廉租房小区1-6号楼工程项目为例证,具体阐述PDCA循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该项目装饰装修阶段施工过程中,外墙抹灰工程的质量通病普遍存在,运用PDCA理论进行分析。
(1)利用排列图、因果图分析存在问题,找出产生问题原因。在外墙抹灰工程质量通病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外墙面裂缝、外墙面空壳、表面平整度差、阴阳角不方正、立面不垂直、表面粗细不均匀、分格条不清晰、滴水线粗糙等。通过有关数据调查统计,得出排列图,我们可以找出影响外墙抹灰质量主要问题为:外墙面粉刷裂缝及表面粗细不均匀。再通过因果图绘制,我们又可以分析出产生质量问题的要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2)执行实施。根据制定的对策措施,一条条进行落实执行实施。
(3)效果检查。把执行的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根据统计数据表,我们可以看出,能达到预期目标。
(4)总结评估。通过这次质量控制活动,本工程外墙抹灰工程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不断认真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将此经验运用到其它工程中,以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项目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原理,在各个阶段,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方式展开质量管理,使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总的来说,通过对实例的应用分析,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体现了本文研究的价值。
5、结语
本文深入研究和领会PDCA循环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在项目工程实例,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中。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上面问题分析中,也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和整个企业。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或工程项目各项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不断前进、不断提高。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工程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管理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过程。一个项目的成功运作,或者是一个企业良好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作指导。万物人为本,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首先是人,任何先进与科学的管理系统,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具体实施行动来完成。本文中实际项目的质量得到提高运作就是依靠管理团队全体成员始终如一不折不扣的执行PDCA管理循环中各项细节工作而得以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胡耀国,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研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08,12。
[2]杨静,PMBOK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11,06。
[3]马成刚,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07,08。
[4]吴成训,基于PDCA循环模式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国科技纵横,2011,09。
篇3
关键词:PDCA循环、项目管理、企业经济效益
(一)对PDCA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目标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活动,是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开始于1984 年的鲁布革水电站建设工程。该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国际招标,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大大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此后我国开始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 20 多年以来,项目管理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深化项目管理以提高项目的投资收益是十分必要的。PDCA 循环法是一套以质量提高为目的的、从制定计划到实现计划的循环过程,是管理活动有效实施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各种质量管理工作。把PDCA循环法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推动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简称“戴明”环。其中,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的特点PDCA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步骤。这种方法的特点是:(1)四个阶段要求明确。(2)企业及各部门、单位都进行四个阶段的循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不断循环,周而复始,循环一次,就能向更高的水平前进一步。PDCA循环不仅是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程序,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在中国,如海尔集团、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等现代化企业,都在应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的体系中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PDCA循环法在工程进度控制中的实践应用
1、计划阶段( P阶段): 分析现状,找出工期控制中的问题。在施工项目建设中,施工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并列为工程建设三大控制目标,而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的形成阶段,对其进行进度控制是整个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重点,是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核心。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施工进度的跟踪检查工作,可采取横道图比较法、S形曲线法、香蕉曲线法、前锋线比较法或列表比较法等方法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进度控制上存在的偏差.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找出施工进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后,可采用专家意见法、因果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工程项目往往具有体积庞大、施工复杂、工期较长的特点,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较多。一是相关单位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银行信贷单位、材料供应商、公用事业部门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都可能给施工的某些方面造成困难而影响施工进度,如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的修改或设计错误、材料供应商供应不及时、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等都会使进度中断或速度减慢。二是施工条件及环境变化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与勘察设计不符或出现意外事件,都可能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停工,如出现地下障碍物或古物、恶劣天气、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三是施工单位自身的影响。由于施工单位的技术措施不当或施工组织不到位造成技术事故、质量返工、效率低下、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也会影响施工进度。在编制计划和控制施工进度时必须充分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以使施工进度尽可能按计划进行。确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企业可以根据施工现场跟踪检查所记录的原始数据,利用排列图法分析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从而使企业有限的控制资源集中在主要因素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针对主要原因采取措施。通过排列图找出影响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二、执行阶段(D阶段)。这一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它是将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措施付诸实施的过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可分为决策层、监督层和业务实施层,在这一步骤中,对业务实施部门的监督与考核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检查、评比、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反馈等手段监督实施部门对计划措施的执行情况。(三)检查阶段(C阶段)。根据计划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内容,检查执行过程产生的实际效果。例如,进度是提前或是拖后,提前或拖后的多少及其所处的位置等。(四)处理阶段(A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上一循环的结束,又是下一循环开始的前提。这一阶段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管理循环能否顺利转动,如果仅有P、D、C三个过程,而没有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来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计划的制定中,就无法巩固成绩甚至会重蹈覆辙。首先,对检查阶段所得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分析进度偏差值与工作总时差、自由时差的关系及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分析有进度偏差的工作所在的位置,判断其是否为关键工作及该工作的持续时间是否可以压缩等。通过总结经验,对有关计划内容进行修正,或指导计划的执行过程。其次,提出本次循环未解决的问题,将之转入下一PDCA循环中。PDCA循环法将管理过程划分为紧密衔接的四阶段,每一次循环都解决一些问题并使下一次循环达到更高的层次,通过循环往复的过程使管理无限接近“最佳值”。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借鉴PDCA循环法的精髓,边计划,边执行,边检查,边总结,边改进,确保各环节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对于PDCA循环的应用总结与展望
对于PDCA循环的应用总结: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它是指一项工作的开展要经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不管是多大的项目,还是多小的任务,如果都用PDCA环实施,环环相扣,就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质量,最大程度地保障项目的成功实施。PDCA循环的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执行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实施: 1.计划阶段P: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拟订措施计划。2.实施阶段D:执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3.检查阶段C: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4.处理阶段A:巩固成绩、进行标准化。PDCA 循环法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亦适用于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其他方面,如果企业的各个部门或各个环节都能以PDCA循环作为基本的工作质量管理方法,彼此协同,相互促进,则将会对施工企业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进程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优良的工作成效,须把“严守循环规则,严把循环质量”这十字口号放在日常工作上来;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不足及不够全面的地方,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及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多方征求意见,就可以使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解决,通过这样一个良好有效的工作管理平台,将会给各位同行、各单位企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上的经济上的理想效益。
参考文献:
[1]梁世连 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计划管理;PDCA循环法
1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通常具有交叉作业、工序繁复等特点,管理难度加到。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将施工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提升项目质量,因此,对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详细探究至关重要。
2PDCA循环法概述
PDCA管理体系循环控制模式主要是由以下四个部分所组成的:①计划与建立(P);②实施与行动(D);③检查与评价(C);④优化与改进(A)。PDCA管理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周而复始。PDCA并非运行一次便结束,它具有螺旋式循环上升的特征。每轮检查都会有新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会进入下一循环中得到解决。所以,这种控制模式是由多个PDCA首尾衔接进行的。②大环带小环。PDCA对“大循环中设中循环、中循环中设小循环”的方式予以采用,生成的循环体系可以环环相扣、互为因果,而且各单项循环均包括计划、执行、检查与总结四项工作。③循环上升。该循环控制模式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工作的循环开展能够提升团队的能力与水平,通过对各个循环进行总结,可以扬长避短,制定改进策略,以实施于下一轮的循环工作中。
3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意义
PDCA循环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循环往复开展项目检查以及管理工作的方式,保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高效解决,最终实现对项目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工作人员可以结合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划分,也就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PDCA循环管理加以应用,能够对传统管理工作所具有的不足进行完善,对项目潜在的风险加以规避,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4PDCA循环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计划管理中的应用
4.1施工计划的编制阶段(Plan)
PDCA项目管理全过程中,P是第一个阶段,意为计划。制定计划工作内容主要包含编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目标、拟定项目活动计划、拟定项目具体实施计划等多种形式。首先,在拟定项目施工质量计划时,工作人员要按照项目目标任务以及项目责任范围。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组织要构建相对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度,其主要内容包含施工物资配置、施工记录质量检查以及检验试验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环节的要求来给出相应的规定,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文件。对项目分包单位进行严格管理,针对项目分包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要求,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条款以及项目管理建设活动内容来落实。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做到爱岗敬业,同时还要完善考勤制度。除此之外,项目分包负责人还要针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总结,并及时向项目管理部门上报。通过专项协调会议等方式来协调部门间关系、明确不同部门职责,让不同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更加清晰。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已经入场的分包单位中,签订总分包工作协议。
4.2施工计划的执行和控制阶段(Do)
实施阶段作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高效完成最关键的部分,其主要内容为根据计划阶段制定的方案,高效开展相关作业。①应根据投标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查,最大限度保证施工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与项目要求相符,另外还应通过考勤的方式保证项目管理者能始终按照项目要求在施工现场开展管理工作,提高施工效率;②项目负责人应当和相应的分包单位签订协议,并通过对分包单位加以管理的方式,保证分包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a.在对执行项目计划前,需对计划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科学性;b.保证施工过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行业及项目要求相符;c.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活动,使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③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各分包单位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并且构建起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项目负责人能够对项目进行高效管理。
4.3施工计划的检查和分析阶段(Check)
PDCA中第三个管理阶段为:Check核查时期。建筑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定的目标,围绕特定目标来编制计划与方案,并围绕方案来执行任务,实际的任务执行过程中必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就要加大对问题的重视力度,积极发现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同时,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进行与发展,难免存在多种意外的情况和问题,工程动态建设中可能出现多种新的问题,以及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会发现初始的计划与方案中存在不足,需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来修改与完善,只有不断地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实际的核查项目应该涵盖:工程项目进度、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控等,具体的核查阶段一方面要确保所核查的内容符合相关的标准与规定,另一方面也应该结合实际的工程建设进度与进展,以及一些新的问题、新的进展等来深入核查,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4.4施工计划的调整和反馈阶段(Action)
处理阶段虽然是PDCA循环管理的完结阶段,但同时它也作为下一个工作循环的开端而存在。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这一阶段工作的内容引起充分重视,也就是说没有针对项目施工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反思,那么他们很难实现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的目标,甚至还会由于施工人员无法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加以掌握,而导致他们在对其他项目进行施工时,出现相似问题的情况发生,因此,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开展处理工作时,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对项目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并且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工作经验,对存在偏差的施工工序进行及时的调整,结合实际情况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制定相应方案;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应当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落实,通过对质量验收工作的高效开展,保证各分包单位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最高效的执行。
5结语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而且还能够提升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在PDCA循环管理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效果检验以及处理等各个阶段,加强工程管理和监督,提升工程收益,推动建筑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捷,金怡.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进度控制[J].建筑技术,2013,44(7):646~648.
[2]潘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的ISM建模与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1):79~83.
篇5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系统;体育教学;磨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46-02
PDCA循环管理系统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体育教学中磨课的过程简而言之就相当于教师对课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将PDCA循环管理系统合理的运用到体育教师的磨课中能提高精品课的质量,让青年体育教师通过PDCA循环系统在磨课过程中成长的更快。
一、理论:PDCA循环管理系统的概述
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P(PLAN)――计划。即分析现状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
D(Do)――实施。即按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观察和思考。
C(Check)――检查。即总结执行结果,检查措施执行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
A(Action)――处理。即把措施计划执行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同时把本工作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提交到下一个工作循环去解决。
任何一个有目的有过程的活动都可按照这四个阶段进行。PDCA循环法具有对质量全面管理、全部过程管理,由全员参加和全社会推动等特点。在企业生产经营全面质量管理中,涉及市场调查、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检验、销售、服务等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同时也适用于精品课的磨课过程中,进而有助于提高课堂的磨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实践:PDCA循环管理系统在磨课中的应用
1.磨课中的“P(计划)”阶段
PDCA中的计划阶段,重点体现以企业获取利益为目标,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来确定产品开发的想想,他强调工作计划和人员安排,每个参与项目的人员都要列出自己的工作计划,每个事项都要有相应的负责人,并要求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体育教学的磨课实践中,“P”阶段主要包括分析现状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现状分析主要包括对教师自身、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分析。对于教师的自身问题分析主要通过分析教师的专业技能,找出教师准备精品课存在的专业技能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问题的分析主要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确定精品课的课次,分析通过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此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的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的体质、体能现状等。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由任课教师初步制订精品课的课时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计划(P)的制订需要通过任课教师自身的计划、体育教研组的组内研讨、名师专家的指导帮助三个环节完成,而在这三个环节过程中需要一次又一次的PDCA循环管理。例如,教师备好课后进行课堂实施(D),再组织组内教师听课检查(C)一下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后通过课内的教研为课上的问题提出处理(A)意见,最后形成一定的较为合理的课时计划和单元计划(P)。通过上述的管理流程还可以邀请专家和名师对上面的课时计划和单元计划再进行一轮或者多轮的PDCA循环管理,从而制订出优质的精品课计划(P)。
2.磨课中的“D(实施)”阶段
PDCA循环中的执行阶段,重点强调计划的实施、措施的执行和组织的高效。这一阶段除了一般的实施以外,还应该对过程进行观察、统计和测量,以确保各项进度的实效性,管理者要对下属的工作进程进行观察,了解各个工作人员的完成状态,了解各个环节的实际执行情况,然后具体情况来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 在体育教学的磨课实践的“D”阶段,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制订好的课时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执行,充分准备好上课所需场地器材、做好组织队形的调动和变化、讲解语言的组织,同时邀请组内教师或名师团队专家听课,听课教师专家和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每个教学环节的实际执行情况。课时计划实施(D)教学效果的好坏严重影响PDCA管理的整个循环系统。任课教师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将在此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磨课的这个阶段也能很好的锻炼一位教师的计划执行力和课堂实践应变能力。
3.磨课中的“C(检查)”阶段
PDCA循环中的检查阶段,实质上是一个检查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其中包含日常工作质量的检查、目标达成验证和管理绩效评估等,最终确认计划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体育精品课的磨课阶段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设计实践后的检查阶段,即PDCA环节中的“C”阶段,检查(C)课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体育课堂教学规律、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D(执行)”阶段后的反思、组内研讨以及专家的指导。而磨课中的反思应包括教师的教姿教态、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解决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每个练习手段的设计、场地器材的充分利用等。任课教师在磨课执行后应及时进行组内研讨及专家名师点评活动,及时将课堂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检查讨论。在实际的磨课检查(C)过程中应进行逐层的检查,首先是任课教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检查(1C),其次是组内教师的听课检查(2C),通过评课肯定成功的地方,对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建议,最后再通过专家组或者名师团队的一轮或者多轮检查(3C),最终将完整的优质课堂呈现出来。
4.磨课中的“A(处理)”阶段
PDCA中的处理阶段重点体现在两层内涵:一是对好的经验加以模式化、标准化,对错误、失策的行为加以否定;二是总结问题,以发现在本轮PDCA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新出现的问题,留待下一个PDCA循环去进行修正和优化。在此同理,优质的精品课也需要体育教师的“处理(A)阶段”,磨课的“检查(C)”阶段只是一种教研形式,对“处理(D)”阶段的处理才能达到提高的目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人力资源,如自身的智慧、组内教师智慧以及专家名师智慧,物质资源如对学校的场地和器材的利用和改造达到学生学习的目标。磨课中的处理阶段是体现教师智慧的最直接表现,也是教师在磨课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的宝贵财富。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检查,在检查中不断的进行处理再实践,才能真正提高精品课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甚至学科研究水平。
三、思考:磨课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及整个教研组团队的的快速成长
磨课时,每位体育教师都必须站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及听课老师的检阅,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把自己多年的教学成果展示在同行们面前。每位体育教师的成长都是由稚嫩到经验丰富,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课堂的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更离不开对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而体育教师磨课的过程正是不断解决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PDCA循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形成很好的磨课模式,让体育教师在磨课中不断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从而促进体育教师及整个教研团队的快速成长。
2.有利于拓展日常体育教学研究
教师或者一个教研组磨课的过程,是对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面分析和思考过程,可形成自己的一套优质教学设计,从而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服务。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析的更透彻,练习手段更加精练,教学设计更加完善。久而久之,通过不断开拓,各个教研组团队将磨课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各个教学内容的单元计划,从而为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3.有利于提高磨课的质量和效率
PDCA循环是一个动态、螺旋式不断上升的循环系统。磨课是为了得到一个优质的课堂,而PDCA循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产品或经济成效,两者的目标都是得到更好的“产品”质量,所以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到磨课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磨课模式,能有效地提高体育精品课质量和效率。
四、PDCA循环管理在磨课中的实践建议
(1)对精品课的结构进行逐个PDCA。要想上好一节优质的精品课,以上的磨课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概括,实际操作时需要对体育课的结构进行逐个分解,如课的开始部分作为一个PDCA循环进行,准备部分作为以上一个PDCA循环,基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辅助内容可分别作为一个PDCA循环,最后课的结束部分作为一个PDCA循环,当然课的各个结构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符合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最终将磨好的课的各个结构进行有机合理的整合,才形成一节优质的精品课。
(2)在磨课的过程中不能机械的重复进行PDCA,应抓住磨课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对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再重复循环。
(3)为了防止学生对磨课环节的程序化,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上精品课的班级尽量减少磨课的次数,可以通过利用其他班级进行各个结构的PDCA循环管理。
五、展望:灵活运用PDCA,让体育教学活动更科学、高效
PDCA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管理理念,它可以运用到企业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日常教学工作等多方面的管理中。在体育精品课的磨课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一方面优化了精品课各个环节的教学细节,有效解决精品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帮助体育教师摆脱日常体育课各环节的惯性思维,让教师以学习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思想来理解PDCA循环管理,从而更好地为日常体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顾平.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刘宁杰.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沈明芳.PDCA循环在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排球专项团队管理实施方案[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4]陈晓静.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信息,2008(16).
[5]李国东.TQM运用PDCA运行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3:06-15.
篇6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电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需要相关人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使用,继而推动电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以及安全的管控,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一、PDCA循环管理模式
作为一种全面的|量、安全管理模式,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经过具有内部联系的4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执行、检查以及处理。相关的管理实践显示,在相关管理作业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只有进行上述4个阶段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推动相关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在借助DCA循环管理模式推动电网工程施工的优化进行,需要相关人员将电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管理划分为4个过程来实现。
首先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以及第市场行情,对建设单位提出质量要求进行分析和了解,继而以此为基础推动管理环节的有序开展。其次是执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管理方案进行相关的管理作业,进而以此为基础推动电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目标的实现。再者就是检查,所谓的检查指的是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抽检、平行检查等,继而对实际的工程建设状况进行大致了解,并对这一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地了解。最后一步就是处理,在处理阶段,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检查阶段的结果以及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总结,并在此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弥补实际工程建设中的缺陷和不足,最终推动相关环节的有序进行。总的来说,PDCA管理模式的层层循环,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推动管理计划的实现,并最终以此带动电网工程施工控制目标的实现。关于PDCA管理模式中4个阶段的相互关系,笔者绘制了相关图表,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二、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电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实践应用
1.计划阶段
作为电网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性阶段,计划阶段的管理以及相关任务的处理都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关管理的质量以及效果的体现。基于此,就需要相关人员在计划阶段中加强相关的管理。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对于电网建设现状的分析,并对实际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隐患因素进行辨别和分析,继而以此为基础推动相关管理环节的优化进行。此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于合同文件,施工环境的分析以及研究,继而由此找出其在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对此进行归类整理。
其次,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事实上,由于我国的电网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分工期长、施工复杂等特点,故而使得工程建设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面临较多的质量以及安全隐患。基于此,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电网建设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工艺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和分析。
在进行电网建设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需要管理单位加强对于材料供应商的考察,确保电网建设材料的质量从源头上得到保障。此外,在进行建筑材料采购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采购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继而以此推动电网建设材料的质量。再者就是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材料的抽查,并对各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性能等参数进行查看,确保其符合建设方案的相关要求。
在对建设机械设备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有关的管理部门以及人员加强对于机具型号、性能的检查,从而确保其能够适应施工建设的要求。不仅如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能机械的日常检修以及维护,从而以此为基础推动相关设备能够高效、安全的使用。
在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人员对作业标准进行改善,不断地提高对于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继而从源头上挑选出优秀的技术人员,此外,对于现有的员工要时刻加强相关的培训,从而以此为依托推动相关技术人员相关素养的提高,并最终实现过程建设效率的提高。
2.执行阶段
计划执行阶段作为相关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需要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依照实际的施工标准以及风险控制目标,对施工作业场所、分部分项工程、关键工序方敏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以天马500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为例,该工程管理单位在计划执行阶段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控制网的测量、户外构支架基础施工、变压器安装、封闭式组合电气安装、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安装等环节的管理,继而以此为依托推动相关的管理落实到实处,并将相关的责任分派到各个部门以及人员的身上,从而推动相关管理的有序进行。
事实上,通过上述的责任分配以及质量安全的管理控制,其能够很好地将职能部门、施工队伍以及个人融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中,继而推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优化。
3.检查阶段
在检查阶段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执行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检验和总结,在实际的检查管理阶段,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电网工程建设计划的实施程度,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此进行相关的分析,总结出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4.处理阶段
事实上,处理阶段作为PDCA管理模式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环节,其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既是上一循环的结束,又是下一循环的开始。基于此,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做好相关的管理,继而带动后续循环管理过程中有序进行。在处理阶段中,首先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在解决相关安全隐患以及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电网过程建设中的施工环节朝着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为依托,最终推动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结语
随着PDCA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我国的电网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以此基础,推动电力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并带动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崛起、繁荣。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 PDCA循环 作用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企业不断扩张,加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在压缩成本上也做足了功夫。更多的新型企业越来越注重加强企业管理能力,“向管理要效益”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口号,而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所以各企业越来越关注这一方面。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有多种途径,本文通过借鉴项目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管理的一种提升方法―PDCA管理方法,将其引申至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并重点介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关于PDCA循环与财务管理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于整个企业和企业内各个单位及个人。企业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形成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企业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周而复始,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以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企业发展过程是一个设立目标――实现目标――设立并实现更远大目标的过程,企业终极目标的实现是最大的环,每一年度目标设立及实现过程是大环里面的小环,而每一个小环中企业每一个单位之间进行的活动被视为小小环,财务管理既是小小环的一部分,与企业其他单位协作实现阶段目标,更是企业整体目标实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发挥着承上启下、承接转合的连接作用。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PDCA循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一)计划过程(Plan)
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每一年度预算目标的制定及实现过程。整体战略目标实现可以看做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过程,而每一年度全面预算目标的完成过程可以视为是一个小循环。在每一个小循环过程中,则是以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考虑执行过程中成效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的经营方针目标及全面预算指标,并将全年计划分解给不同的单位,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每一个单位围绕全面预算目标制定各自一年的工作计划。财务管理在此阶段的重点就是总结以前年度预算不足之处,并综合各部门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以年度预算的形式固定。
(二)执行过程(Do)和检查过程(Check)
在质量控制体系中这是两个完全分立的过程,但在企业实现目标的PDCA循环过程中,在公司全面预算执行层面上,这两个过程相互依存,紧密相连,几乎合二为一。财务决算就是对公司全年预算目标执行情况的全面总结,是对全年财务执行过程中纠偏活动的全面反映,是检验全年各单位计划完成情况的综合指标,财务管理工作中各环节是否流畅,直接反映出公司整体管理机制体制是否健全。任何业务归根到底是经济业务,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映射到财务关系上,因此,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任何细小的问题,都需要逆向排查,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堵塞漏洞。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作为各单位重点关注解决的对象,形成管理的螺旋式上升,这也就是PDCA循环中最后要做的事情――处理。
(三)处理过程(Act)
处理包含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对上述目标完成过程中好的经验措施,进行标准化,固定成绩,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二是需要对目标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在下一个PDCA循环过程中解决,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财务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是对整个企业运行过程的反应和监督。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财务核算是对企业阶段性业务工作的全面反映,通过反映的过程,总结成绩,推广经验,同时,发现问题,实现其监督职能,形成PDCA管理下一轮循环的起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企业而言,每个内部组织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解决本组织内部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各自小循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要重视在企业整体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关联问题。前者重点解决组织内部出现的问题,属于专业问题;后者着重协调在企业整体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属于全局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也基本是按照这样的流程运行,即:预算编制――预算分解――预算执行――预算对比,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完成一轮循环管理,进入下一轮循环。但是,大部分企业也存在PDCA循环过程中的效能的损失,本来应该在第一轮应该解决的问题,拖到后面才能被意识到,管理严重滞后。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循环过程不连续或者循环过程不是闭环管理,发现的小问题,没有引起相关单位的足够重视,没有及时解决落实。财务管理在年终进行全面决算后,发现的问题往往都是各单位协调解决不得力、汇聚到财务的集中体现。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利不对等,表现在财务就可能会是流程流转程序不对不全这种小事,就会使公司不能形成合力,从而成为导致全面预算不能按预期效果完成的因素。类似于这种信息流流转不正常的小问题,潜藏着巨大的隐患,就是形成管理效能流失的根源。
三、总结
篇8
关键词:质量;质量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6833-03
Usual Quality Managing Methods o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HEN Ping-qiang
(Anhui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o., Ltd., Hefei 23008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deeply by using quality management knowledge. It describes the usual methods include PDCA Circling managing way, Sampling Investigating way, Casual Analysing way and Questing ABC way. It also says not only project manager but also constructing leader and other related qualiyt managing staff should obey PDCA.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the paperstates that sampling investgaion on different form and period can avoid great omission effectively. By Casual analysing way can discover key reason at usual problems. Through Questing ABC way can find the importance on managing and control.
Key words: quality; quality managing methods
本文总结分析了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常用方法,重在PDCA循环,辅以抽样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将ABC问题管理法进一步延伸,最后再通过质量分析会的形式灌输落实到所有生产单位。
1 PDCA循环管理法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PDCA循环的特点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步骤。在计划阶段,要通过现场勘查、工前协调会、设计会审活动,摸清用户对项目质量的具体要求,从而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在执行阶段,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化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按照确立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在这一步骤中就是执行计划。在检查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该阶段也只有一个步骤:效果检查。在处理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我们强调每个施工队伍要养成PDCA的循环工作法,这个循环可以是一个施工的工序,可以是一个工作日,可以是一个单位工程,大环就是一个单项工程,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在我的工作中设定一个PDCA循环周期,针对上个季度检查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案,通过质量分析会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到所有施工单位,明确要求在第二个季度里要得以改进,然后为在第三季度中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逐步地将问题消灭掉。
在不同的工作背景下,PDCA的循环的周期是不同的,PDCA的循环模式和循环规律也是不同的。对于一线的操作员要以一个工序的操作时间作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工序启动前要明确实施计划,准备哪些资源,什么时间实施,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必要时还要进行培训学习,在一个工序结束前要进行检查,检查中依照标准进行检查,检查中没有发现问题,继续保持,倘若发现问题要实施整改,避免将问题带到下一个工序中。这样的循环是一个最基础的循环,对于一线操作员来说,他们就是要接受一个又一个环的约束,若干个工序就组成了一个单位工程,若干个环就组成了一个连环。
对于一个专业公司质量管理人员在利用PDCA循环工作法时就不同于一线操作人员了,他可以一个单位工程或一个单项工程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在一个单位或单项工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需要在今后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得以改进,那么由此而得出PDCA工作环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环,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工作环。
对于职能部门管理来说至少会以一个季度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在每个循环周期中又必将存在着若干个PDCA循环,这样就行成了大环套小环,一环连一环,呈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其中工作内容更加侧重于分析现状,找出原因,找出要因,在全司范围内拟定措施,强调措施的执行结果,总结分析计划的可行性,总结分析计划的执行效果。
PDCA循环管理法在安徽电信工程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从一线的班组,到专业化得公司,到职能部门,即在全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内,每个单元均广泛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这一方法的普及应用,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提高了工程质量,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2 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其中,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抽样调查法又可以分为:
2.1 简单随机抽样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一步抽样法,它是从总体中选择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抽取的每个可能样本均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抽样时,处于抽样总体中的抽样单位被编排成 1~n编码,然后利用随机数码表或专用的计算机程序确定处于1~n间的随机数码,那些在总体中与随机数码吻合的单位便成为随机抽样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简单,误差分析较容易,但是需要样本容量较多,适用于各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的情况。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也比较常见,偶尔到达某个一个施工现场,随即的进行现场检查。
2.2 系统抽样法
这种方法又称顺序抽样法,是从随机点开始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此法的优点是抽样样本分布比较好,总体估计值容易计算。
2.3 分层抽样法
它是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再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是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分层抽样利用辅助信息分层,各层内应该同质,各层间差异尽可能大。这样的分层抽样能够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总体估计值的精度和抽样方案的效率,抽样的操作、管理比较方便。但是抽样框较复杂,费用较高,误差分析也较为复杂。此法适用于母体复杂、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情况。自2008年国庆以来,为司先后建设了安徽电信的CDMA基站2000个,在这些基站中存在各种基站类型,有落地塔站,有楼顶塔站,有单管塔站,我们就根据不同的塔形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类别中进行随机抽样。
2.4 整群抽样法
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群或按照需要分群,在交通调查中可以按照地理特征进行分群,随机选择群体作为抽样样本,调查样本群中的所有单元。整群抽样样本比较集中,可以降低调查费用。自2008年10月到2009年底共完成CDMA 5期工程,我们将每一期工程分成一个群,可以对一个群进行大面积的检查,有时也仅在一个群中再随机抽样。
2.5 多阶段抽样法
多阶段抽样是采取两个或多个连续阶段抽取样本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对阶段抽样的单元是分级的,每个阶段的抽样单元在结构上也不同,多阶段抽样的样本分布集中,能够节省时间和经费。调查的组织复杂,总体估计值的计算复杂。
3因果分析图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这些因素往往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企业只有准确地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保证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因果分析图就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清晰、有效地整理和分析出产品质量和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素图、树枝图和鱼刺图等,是质量管理常用工具之一。一般说来,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尽管很多,关系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存在两种互为依存的关系,即平行关系和因果关系。在进行质量分析时,如果通过直观方法能够找出属于同一层的有关因素的主次关系(平行关系),就可以利用排列图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但是由于因素在层间还存在着纵向的因果关系,这就要求要有一种方法能同时整理出这两种关系,因果分析图就是根据这种需要而构思的。在具体分析时,我们可以从质量问题出发,首先分析哪些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进而从大原因出发寻找中原因、小原因和更小原因,并查出和确定主要原因。
因果图就是用箭头表示小原因、中原因、大原因、某种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图形。因果分析图法即是针对某一结果通过分析,制作因果图,并查明和确认主要原因的方法。
4 质量分析会
质量分析会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质量分析会也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管理工具。它不仅是对过去一个时段的工作总结,更是下一个工作时段的工作计划,一旦质量分析会的计划确定后,那么在过去一个工作时段的所有工作务必全部完成。安徽电信工程公司从公司层面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在专业公司层面要求每个月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一次,对于班组要求在每周例会上进行质量总结分析,避免将问题拖延下去。
质量分析会是年初计划(P)的一项重要工作活动,针对这个活动,又需要做好会议前的准备(P),会议中的组织(D)以及会议后的跟进情况(A)。作为会议组织者要事先准备好材料,要总结哪些问题,要分析哪些问题,要讨论哪些问题。会议后的执行情况更胜过于质量分析会本身,因此质量分析会上要形成明确的主题,针对过去一个时段存在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处理措施,会后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到所有的专业公司,由职能部门跟踪落实措施的执行情况。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可以将常规的通信工程质量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人如果都能够坚持做到PDCA,质量问题将会大大减少。通过抽样检查来发现已经形成的问题,及时做到弥补和改进。通过问题ABC方法能够分析问题的属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控制关键问题。质量分析会是一次总结的过程,也是一次布置任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陇小渝.通信工程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刘伟,刘国宁.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3]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写的.质量专业综合知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0.
[5] 吴基传.世界电信业分析与思考[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 电子病历;PDCA循环;持续改进;规范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C9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6-19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combined with PDCA cycle in blood transfusion examination. Methods Setting up a blood transfusion medical record group, after check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was used.Quality improve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ial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5 and the first half of 2016,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quarters of 2016 was compared.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20.0 was used for analysis to promote standardization,standardiz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ransfusion records. Resul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to find the reasons,inspection,treatment process,the quality of blood transfusionmedical record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In particular,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examination have the rol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PDCA cycle;Continuous improvement;Normalization;Standardization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院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医院需求,电子病历系统就随之出现,并且成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1]。输血病历是临床治疗疾病、抢救患者实施输血的原始记录,也是处理与输血有关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之一[2]。加强医院输血病历质量管理,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需要,更是防范因输血病历记录缺陷而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3]。2016年我院在纸质化输血归档病历质量检查方法中加入了对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的检查,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HMIS)对电子运行病历实现了在线监控,能及时掌握患者输血动态信息,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检查模式繁琐、耗时、排查困难等缺陷,并结合PDCA循环(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科学管理方法,能及时发现问题,加强与临床的沟通,进行针对性整改,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输血病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检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下半年(7~12月)EMR检查试行前临床输血归档病历资料384份:其中病房用血525次(包括同患者同一住院周期多次输血治疗),手术用血192次;2016年上半年(1~6月)EMR检查试行后输血病历403份:其中病房用血574次,手g用血205次,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1~3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前病历199份,第二季度(4~6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病历204份,分别对EMR检查试行前后、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行前后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1.2 PDCA方法
1.2.1 策划(P) (1)传统输血归档病历的检查方式。输血科轮班人员每月往返病案室抽查前一个月输血归档病历不少于60份,进行现场检查评分,不合格病历上报医事科,每季度由医事部门统一对临床进行整改。(2)传统检查方式的缺陷:病历查找受临床病历归档率的影响,针对性病历现场搜寻困难,翻阅检索难;问题病历较多,检查费时费力;纸质文件容易破损丢失,病历资料保存易受环境影响,缺陷病历较多;易造成纸张浪费,不利于环保;病历检查人员流动性大,问题反馈不及时;与临床缺乏沟通,问题解决不彻底;检查标准不完善,整改执行力度不强。(3)制定计划。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增加电子病历检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化,资料存储无纸化,数据查询便捷化,信息保存完整化,资源调配合理化,工作效率最大化,使输血病历质量检查工作有效进行。
1.2.2 实施(D) (1)输血科成立输血病历质检小组。确定小组名单,科主任为组长,科室中级职称(及以上)4名为组员。成员负责检查、沟通及汇总工作,协助医事科管理临床输血病历质检工作。(2)完善输血病历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85号令)》[5]《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6]《浙江省病历质量评分表(2014版)》和《宁波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考核标准》相关要求制定该院临床输血病历评价与考核内容。(3)指导与培训。除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每年两次新职工岗前培训外,输血病历质检小组成员会对每月检查的问题科室、问题医生等进行当面沟通与指导,并针对检查中遗留问题进行持续整改。(4)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反馈信息。输血科每月召开科室会议一次,反馈当月输血病历检查情况,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次月工作计划与目标;在每年两次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议中,由输血病历质检小组组长反馈近半年的输血病历质检情况,讨论并制定长效机制。
1.2.3 检查(C) (1)日检。输血科病历质检小组每日至少检查2份输血电子运行病历,病历得分低于90分的告知住院医生进行整改,三天后复查不合格的病历直接进入月检名单。(2)月检。输血科病历质检小组每月抽查归档病历不少于20份(平均每科室1~3份),得分低于90分为不合格病历,名单上报医事科,统计分析不合格数据及原因,并督促临床持续改进。
1.2.4 改进(A) (1)结果公示。医事科将月检情况上传院内网公示。(2)落实奖惩。输血病历检查结果与住院医师当月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奖惩制度。(3)持续改进。在定期召开的院级会议和科室会议中汇报相关情况,分析原因,处理遗留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确保输血病历质检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2015年上半年(7~12月)与2016年下半年(1~6月)输血病历质量检查合格率比较
2016年上半年EMR检查试行后,输血病历书写各项内容较2015年下半年有明显改进,特别是在病案首页、申请医嘱、执行医嘱、疗效评价与手术、麻醉记录项目上的改进较为显著,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2016年第一季度(1~3月)、第二季度(4~6月)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行前后输血病历合格发生率比较
在2016年第一、二季度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前后,针对以往EMR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DCA科学管理方法的实施对输血病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具有持续改进的作用,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运用EMR检查方式,并结合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已通过实践的检验成为促进输血病案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7]。EMR内容全面充分、书写标准规范、检索使用便利、存储更加简易[8],能辅助远程医疗,且在降低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9]。它不但能帮助我们及时掌握患者的输血动态信息,而且在病历检查工作中节约了时间、人力成本,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化,发现问题能及时沟通、快速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实现现代化输血安全的有利工具。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10],即通过质量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过程。按陈帆[11]等报道,该循环对病案首页的质量控制也有成效。通过表1可以看出电子病历的检查方式运行后对我院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的改进有显著成效,但检查中也发现临时医嘱、病程记录等的合格率虽有大幅度提升,但仍低于90%,特别是执行医嘱与实际输血数量不符、病程记录缺陷等,这些问题我们通过PDCA循环的科学管理方法得到持续改进,表2有利地证实了该方法的对病历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性。
病历质量控制是一项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工作[12]。夏磊[13]等曾提出PDCA循环四个过程的相对性,大循环包含着一个或多个小循环,且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各个环节,每一次循环都会促使体系的持续改进,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14],使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对新发现的问题建立新的循环体系,周而复始、持续改进,既进一步提高了病历质量,又建全了EMR检查的长效机制,还完善了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体系。当然,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去完善各项工作环节,例如:病案首页血型可即时提取检验结果,避免医生漏写;输血执行医嘱录入后病程记录自动生成对应的标准记录模板,医生可在模板上直接进行修改;输血后自动提取复检的血常、凝血功能等检验结果,自动生成可修改的输血后疗效评价,且对于次日未做相应检测的系统给予对话框提醒;麻醉系统与HMIS完成对接,术中输血记录自动导入手术记录和术后首程等改进环节都需要逐步完善,为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可控性及追溯性而不断努力[15]。
EMR检查有机地结合PDCA循环管理方法,努力实现数字化医院输血病历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性管理。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深入发展,EMR已成为建设数字化医院的核心,PDCA循环也成为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al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科学管理方法。因此,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持续改进能有效地降低各项输血病历指标缺陷率[16]。目前,在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中运用EMR的检查方式符合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但在HMIS集成化、数据通用化、接口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和应用拓展化等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17],而结合PDCA循环法有助于实现工作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前者只是技术手段,效果更取决于后者的科学管理,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安全输血。
[参考文献]
[1] 李素萍.国内外电子病案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病案,2011,12(8):2931.
[2] 唐先进.临床输血病历规范化调查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108-36.
[3] 潘小良,宋朝晖,梁巧米.PDCA循环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8):34-36.
[4] 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2(3):1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6] 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792.
[7] 柳巧男,张春莲,张志伟,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7):17-18.
[8] 李彬.电子病历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5,18(6):4649.
[9] Loomis GA,Ries JS,Saywell RJ,et al.I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re so great,why aren’t family physicians using them[J].J Fam Pract,2002,51(7):636641.
[10] 季芳,徐旭.应用PDCA提高电子病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3):16-19.
[11] 陈帆,伍金林,李霞,等.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病案首页质量控制[J].中国病案,2014,15(2):27-29.
[12] 赵琪.病历的质量控制及电子病历的建设[J].医疗装备,2017,30(4):80-81.
[13] 夏磊,丁晶宏,张欣,等.以医院评审为契机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卫生质量 管理,2013,20(5):35-37.
[14] 许建国,朱华,束余声,等.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57-59.
[15] 康从越,王凌雪,马琳娜,等.电子病历推动R床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J].医药管理,2014,9(1):173-175.
[16] 梁军兵,姚亚萍,许亚亚,等.应用 PDCA 四步法在输血病历管理中的效果及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5):476-477.
篇10
关键词:公共卫生,演化,评估
Abstract : We have roughly separated the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four main purposes of evaluation: basic research,status assessment, measuring effectiveness, and accounting and compliance.from the evolvement of Public Health,we can learn:Trend towards project cycle management approach, Increased presence of both outcome & process evaluation, Emphasis on Methodological Rigor, Increased use of qual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Iterative Feedback, Accountability to Public, Collabo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st public health organizations.
Key words:Public Health,Evolution,Evaluation
一、引言
评估即价值的评定,是通过对照某些标准来判断测量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评估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从人类开始出现它就存在了。在公共卫生领域里的评估包括收集关于特定的医疗卫生保健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意在达到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判断。
公共卫生评估的产生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流行病学,或者研究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分布和原因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流行病学和医学一样古老。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之父,在公元前5世纪他就暗示一个人的外在环境和个人行为与生病是有关系的。 流行病学自从希波克拉底时代就有明显的发展,在近年来它大大受益于社会科学里的方法和技术,尤其是心理学。然而,公共卫生评估的发展绝不囿于某个学科的发展,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本文探讨了公共卫生历史上应用的所有的评估方法,并提供了一些这个领域里的关键进展,对每种方法提供了人们或者组织要么使用该种方法要么在它的发展中有帮助的例子。一般而言,这个总结主要集中在监控和评估的方法而不是实际的用于说明项目或者活动成功的实际标准或者指标。我们对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兴趣,因为我们想通过使用它们去监控和评估相关的项目以及从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的历史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
二、西方公共卫生评估的演化逻辑
在这个部分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共卫生评估历史的总结,讨论公共卫生评估是如何取得进展的。按照四种主要的评估目的,我们粗略的把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分为:基本研究、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对最重要的部分我们按时间的顺序讨论该种方法,有时和例子结合起来以更有效的说明该种方法。最后,重要的是注意某一种方法可能满足不止一个评估目的。下图是一个简化的公共卫生评估演化树,但是所提供的方法并没有涵盖公共卫生历史上应用的所有的评估方法。
(一)基本研究
在公共卫生中,任何评估回答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它发生的环境和影响它的结果的机制,例如:从业者需要理解疾病背后的原因,它们最终使用的任何活动的独立性。实际上,在从业者发展它的活动之前,它们首先必须理解疾病的分布以及它们如何转播的,对基本研究的知识积累在评估中是经常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它们为发现和或检验理论以及与活动相关的假设打下基础。
正如前面所指,早在公元前5世纪,像希波克拉底这样的学者至少已经思考到了环境、个人习惯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在希波克拉底工作后的两千年里人类思考疾病的原因,但是很少去衡量影响,直到1662年Londoner John Graunt出版了The Nature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Made up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该书第一次在人群中量化疾病谱,它用可利用的关于出生死亡和疾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去确定趋势,检查潜在的原因以及定量化影响,按标准化程序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形成了现代流行病学的基础,这种研究方法意味着公共卫生评估的起源。Graunt的工作也经常被认为是人口统计学的诞生,它是一个致力于研究人口的规模、构成和分布以及源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模式变化的学科。像流行病学一样,人口统计学在公共卫生评估里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状况评估
早期在理解疾病,疾病分布及其原因方面的努力为后来公共卫生的项目评估打下了基础。这样的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公共卫生评估者和政策制订者也需要去了解人类疾病的状况和潜在的威胁。他们甚至需要知道随着时间的过去,人类健康的变化。对状况的评估为政策制订者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状况评估包括评估特殊变量的条件和状况(例如,死亡率,儿童营养,心脏病的发病率),通常设计一些活动去影响变量。
在1970s之前,公共卫生研究者和从业者已经使用较小规模的或者非常特殊的研究和调查去理解卫生活动,以评估相关的小范围人群的健康状况。在1970s早期,尤其是在政策层面,越来越认识到需要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对比。对大规模比较数据的需求促进了产生世界生产力调查(WFS),它在1972-1984年间实施。WFS是我们定义的大规模标准调查的例子。
大规模的标准调查像WFS在财务上,技术上和后勤上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导致需要确定成本-效益方法,这样才能收集到最需要的和最及时的信息。这样,快速评估方法在1970s的后期应运而生。在公共卫生领域,与在其他学科里一样,存在不同的快速评估方法。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快速评估方法可用于健康教育项目、计划设计和评估的各个环节,具有快速、无需大量理论数据资料,并能评估潜在信息等优点,但它不提供评估特殊项目层面的活动的细节性信息。
在公共卫生领域,快速评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由扩大的免疫计划(EPI)所使用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在1974年设立扩大的免疫计划,以增加对白喉、破伤风、哮喘、麻疹和肺结核的免疫覆盖率。为了评估项目进展,在信息不是太可靠的情况下,世界卫生组织需要一个简单的调查设计以衡量各国的免疫覆盖率。为扩大的免疫计划而设计的抽样战略虽然没有传统研究方法的严格,但是它更简便和快速。
(三)衡量效果
经常地,公共卫生评估者尤其是那些工作在第一线的人不仅仅对知道一般人群的状况感兴趣,而且它们更想知道它们的项目是否对目标人群有理想的效果以及它们如何能为现在和将来的项目取得更好的效果,评估效果反映了这种需求。通过使用评估结果去确定项目的效果,在一些情况下,这种类型评估很明显的和项目活动评估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因而直接地有助于项目的实施。然而,直到
1960年代早期这种类型的评估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此时,用在公共卫生和社会服务上的资金却增长迅速,随着在社会项目上的投资,捐赠人、政府机构和公众想知道他们的资金运行效果的证据,这样公共卫生机构开始把重点集中在更系统地衡量特定项目的效果。以项目导向的衡量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和前述的为状态评估而使用的监测与评估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模糊的,主要的区别正如我们已经定义的一样,就是状态评估独立于一个活动,然而评估效果必须与一个活动效率相连。在公共卫生衡量效果中出现了一些主要方法和创新,这些既包括以影响评估又包括采用的一些管理办法,我们主要讨论健康影响评估和实践研究。
健康影响评估,它源于前述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该法案在确保新的发展项目、行动或者政策时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的一股强制力量。它反映一些特殊的,在环境影响评估里没有得到充分地对待的健康问题。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1986年世届卫生组织报告关于环境影响评估的卫生安全之后,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更多地直接提出这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影响评估定义为“政策、计划和项目可能是用于判断关于人们卫生的潜在影响以及在人群中这些影响的分布的程序、方法和工具的结合。”
实践研究。在1960s中后期,由于试验研究较之在实践、技术和伦理等方面地问题难以实施,作为一个替代选择,实践研究出现了。实践研究的主要贡献来自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它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决策合理的基础。实践研究是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在严格和可靠性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在项目计划和在项目编制中监控和评估系统却落在了后面,作为回应,在70年代早期,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 由Leon Rosenburg领导的咨询小组,应用投入产出原理,开发出第一个逻辑框架分析法(LFA),用于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1973年由USAID正式采用逻辑框架分析法(LFA),接着传遍了世界各地,迅速被一些组织采用。
公共卫生从业者从1980年代后期广泛使用该逻辑框架,在一个完整的形式里,逻辑框架为理论以及项目的基本假设提供了一个的图形化的解释,描述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和影响的结构已经成为公共卫生标准评估框架,它可以确定这些因素之间的项目关系和相应的指标。逻辑框架最完整的形式可以提供一个明确评估问题、衡量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点的操作性框架。
1980s尤其是90年代更加把重点放在可问责性上,虽然已经设立一些改进的方法去确定项目影响,但是效率问题仍然广泛存在,公共卫生活动也许会产出理想的结果,但是和这些结果相关的支出是多少呢?资源用在其他的活动是不是更好呢?效率分析——结果分析的一种类型,通过衡量效果或者是单位成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的效果回答上述问题。效率分析是评估研究回答的是关于项目成本与其收益的资金价值或者它提供的设备状况的产生的效果这样的一些问题。效果评估的两个众所周知的类型就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率分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绩效监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需要说明影响的具体指标,尤其是在卫生保健管理领域和地区政府机构,如,美国卫生和人力服务部。加拿大政府定义绩效监测为:“正在收集资料的过程意在评估满足战略结果的进展,可能的话提供进展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警告。”
绩效衡量一般有三个特征。第一,开发一个明显的目的目标和战略;第二,开发和实施战略以评估绩效;第三,使用绩效信息以改善管理实践或者资源配置。当绩效监测可能包括过程指标时重点经常首先放在记录结果和影响上,当绩效监测紧紧集中在结果和影响上时它就不能说明投入和过程可能会有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以及这些产出和影响的获得。同样的紧紧基于绩效结果和绩效影响的评估没有提供充分的信息去完整的理解活动的效用和它实施的效果。
在1990年代早期,责任运动在公共部门里得到广泛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993年美国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相联系的结果管理运动,无论是动机还是责任运动都促成了在公共卫生组织里采用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例如,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他们在1990年代后期采用了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基于结果的管理运动直接回应了监控和评估往往只集中在产出而不是项目的实际影响的批评,基于结果的管理完全把绩效管理和监控相连。在文献中,最完整的定义之一来源于加拿大政府,它清晰地区分了RBM(results-based management)和PM(performance
monitoring)。按照这个定义RBM是“一个综合地有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它整合商业战略、人、过程和标准以提高决策和驱动变化。该方法集中于过程早期的正确设计实施绩效衡量,学习和变化以及报告绩效”。同样的UNFPI定义RBM为一种改进项目和管理效力和责任的方法。根据UNFPI,RBM使用结果作为计划管理报告的基础。RBM努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实际结果和计划结果通过一般的监测和评估报告,反馈和调整来提高绩效。RBM方法在公共卫生里的评估通常在大型的多边的捐赠组织里是非常普遍的。在那里,政府的政策需要结果导向的方法。
同时绩效监控和基于结果的管理变得流行起来,一些组织开始采Cracknell所描述的项目循环管理方法去监控和评估。Cracknell使用该术语是针对开发领域的,尽管有一些公共卫生组织使用监控和评估系统被归入到项目循环管理中去,这种方法结合了逻辑框架和基于结果管理的优点。项目循环管理认识到监控和评估在孤立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情况下是行不通的,所以它必须溶入到项目循环中去,一些项目循环管理在公共卫生中的运用,强调直接与项目目的、目标和活动相联系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影响指标应该是混合的。当用这种办法实施时,该种方法使组织沿着活动和产出的因果链以获取特定的影响,从而显示进展,把经验教训反馈到项目管理中去,也是公共卫生项目循环管理中一些方法的普通要素。
(四)责任/和遵从标准
评估要完成的第四个目的就是责任或者遵从标准,遵从标准评估一个项目或者组织遵从规则授权标准或者其他的正式规则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捐赠人使用遵从标准监控以确保他们的资金接受者完成合同或者要求所强调的活动。在这种意义上,在衡量效力评估中的影响评估方法在有些时候就是用于责任和遵从标准目的。
在1970年,随着环境保护组织的建立和1970和1980年代对有毒废弃物的恐慌,政府和公民一样在监控环境和卫生问题时变得很积极,我们把这类的公民和监控活动称为是守门人和公民监控。环境保护署(EPA)和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OSHA)是法律授权的,保护公民健康和环境的看门人组织的例子。EPA和
OSHA起着正式的规范的作用去监控环境的和工厂暴力的组织,当这种暴力发生时,工厂会受到罚款和可能会失去从业的执照。公民监控是指较在不正式的场合下公民经常不是在法律授权范围类执行监控的。
当守门人和公民监控采取“大棒”的方法来监控和遵从标准时,资格认定和委派使用“胡萝卜”的方法去引诱组织满足保证人民健康和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标准,这在卫生领域里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其主要是由于医生被迫获得营业执照。直到近来这才开始作为一种给组织和公司一个竞争的契机的战略而变得流行起来。资格认定和委派在组织层次上可以使那些公司和机构区别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较高的质量标准,这种监控战略在管理保健领域越来越流行。
三、启示
按照评估的四个基本目的,我们讨论了在公共卫生领域里的监控和评估的演进:基本演进,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这是一个讨论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演进的有用框架,也有些讨论了其他的一些评估目的倾向,但这里没有得以展开。这里提出了当今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系统里的更一般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没有在演进讨论里出现,但是对理解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的方向任然是重要的。我们之所以对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兴趣,是因为不仅使用它可以监控和评估项目,而且还从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启示。这里我们总结了那些一般的因素和交叉的趋势以及强调一些上面讨论的更广泛的倾向。
(一)项目循环管理方法倾向
公共卫生评估开始把重点放在可量化的方法上(例如健康风险评估、大规模标准调查),同时现在许多公共卫生组织相应的开发出了很好的、系统的和整合的监控和评估系统。尽管在开发监控和评估系统的这些组织中,具体的步骤都不一样,但是监控和评估应该包括以下项目应该取得广泛共识:概念模型开发,计划编制,实施,监控和评估系统的修正和调整,数据分析,沟通,以及反馈到项目层和管理层的决策制定中去。
逻辑框架在项目循环监控和评估中是重要的工具,他们为概念化理论因果联系、活动点以及活动和目标状况之间的假设关系提供了图示化帮助。一些组织使用理论模型,提出在项目活动和目标情况之间的假设联系;其他组织使用逻辑框架作为计划编制工具。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逻辑框架既包括理论之间的联系也包括项目因素。
(二)结果和过程评估的增加
尽管一些公共卫生组织把结果和影响方法加入到监控和评估系统中去,但是也有一些组织强烈地争论要完全地把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完全整合到一起,他们认为评估不是简单地检查过程或者影响而应该是他二者都很重要,过程评估提供环境和对产生结果的项目的理解。然而许多公共卫生组织对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同等对待,一些组织认为过程导向评估和参与导向评估是为新公共卫生而设计的。
(三)强调方法上的精确
公共卫生领域使用精确的方法和确保在评估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整合方面相应的更为重要。在以研究为导向的组织里尤其是这种情况。在其他许多组织中,对一个特殊活动的变化指标和变化的归因进行区分有一个清清晰的认识,衡量工作尤其是后果和影响衡量必须显示因果和影响关系。
公共卫生评估的演进显示了越来越选择更复杂的方法和工具以区分项目影响和所属原因。随着这些方法和工具也越来越多的用于实践,把总项目影响从净项目影响中区分开来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使用更复杂的方法和工具的趋势可能更易于面向未来,正如一些公共卫生评估专家所支持的,重新回到使用实验设计以及多阶层模型的增长,纵向的调查回归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也成为一个通用的工具,随着对健康监测和监控服务配置应该反映人群需求而这些需求随着地理状况变化而变化。
一般地,在公共卫生内部越来越重视生物学方法和系统思想。这些模型认识到真实世界装置具有动态的和不可预料的特征,模型建议卫生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之间的,社会文化的,环境的政治因素所影响,为了反映这些更复杂的模型,一些评估方法开始从定量分析、实验分析到一个更广阔的系统分析。
(四)越来越多地使用定量的和混合的方法
出现在公共卫生机构里的普通的监测和评估原理使评估应该既使用定量数据也使用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来自于那些易于量化的情况,取得这些定量数据所使用的方法变化的范围很大,但是必须包括调研,实验,和直接的衡量。然而另一方面,定性数据不能以量化的数字的形式进行总结,使用收集定性数据的方法一般包括焦点人群调查,参与式调查和人种学。
CDC(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强调数量信息和质量信息的整合可以帮助确定证据是充分而全面的。Buckner等指出越来越多的兴趣放在对评估项目绩效的质量标准上来,例如,保健的质量。从业者也认识到数量方法和质量方法的互补性质,从那些不同方法的到的数据帮助确定更可靠的结果。质量评估方法越来越受到欢迎,尽管他们仍然处在使用的早期阶段。
(五)对公众的责任
近20年公众越来越重视可问责性。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者通过对项目实施促进参与的方法提供一个平台。这样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在公共卫生评估中,这成为一个基本的准则,即公共卫生利益相关者必须参与到活动中去。
对公众的责任也隐含在绩效和基于结果的衡量方法后面,这些方法反映了对更清晰地说明取得的结果和确保资源在获得这些结果时以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等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资格认定和委派项目也反映了公众对了解和他理想的高质量的服务的需求。
总之,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四类:基本研究、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通过对公共卫生评估方法演变的考察,我们可得知在改领域对需要良好的监控和评估已经达成共识;越来越多地使用项目循环管理方法,该方法把监测和评估和项目计划编制清晰的连系在一起;在项目管理中重点放在结果的反馈和使用上;既使用的定性数据也使用定量数据;在机构内与监控有关的问题开始考虑合作。 参考文献
1、Cummings, Harry F. 1997. “Logic Models, Logical Frameworks and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Contrasts and Comparisons.” Canadi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University of Ottawa, Volume XVIII, special issue, p482
2、Hennekens, Charles H. and Julie E. Buring. 1987. Epidemiology in medicine. Edited by S. L.Mayrent.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McMullan, Colin , and John Eyles. 1998. Program evaluation in public health, edited by P. b. 4.Ontario, Canada: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gram & McMaster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3、McMullan, Colin , and John Eyles. 1998. Program evaluation in public health, edited by P.b.4.Ontario, Canada: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gram & McMaster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p159
4、MEASURE DHS+. 2002. About DHS+ surveys and research [Internet]. MEASURE DHS+ n.d.[cited November 14 2002]. Available from measuredhs.com/about/types_of_surveys.cfm.
5、Patton, Michael Quinn. 1997. Utilization-focused evaluation: The new century text. 3rd ed. ed.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6、Paustenbach, Dennis J. 1995. Retrospective on U.S.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ow others can benefit. (6):283-332.
7、Rehle, Thomas, Tobi Saidel, Stephen Mills, and Robert Magnani (Eds). 2001. Evaluating programs for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handbook for program managers and decision makers: 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
8、Robert Mcdonald. October ,2002.“Practical Approaches To Support Evaluation In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Www.Europeanevaluation. Org/Docs/Macdonald. Pdf.
9、Salomon JA et al. Integrating HIV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rom slogans to impact. PLoS Med vol 2(1):e16, January 2005 (medicine.plosjournals.org/archive/1549-1676/2/1/pdf/10.1371_journal.pmed.0020010-S.pdf, accessed 17 November 2005).
10、Susan Rose-Ackerman.,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The Nation’s Progress in Cancer Research: An Annual Report for 2003. Washinto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3 (cancer.gov/nci-annual-report.pdf, accessed 17 November 2005).
11、The right of everyone to benefit from the protection of the moral and material interests resulting from any scientific, literary or artistic production of which he is the author (article 15, paragraph 1 (c), of the Covenant). Geneva,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General Comment No. 17. (ohchr.org/english/bodies/cescr/comments.htm, accessed 25 January 2006)
12、The right to the highest attainable standard of health, Geneva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General comment No 14. (ohchr.org/english/bodies/cescr/comments.htm, accessed 25 January 2006).
12、W.K. Kellogg Foundation. 2001. Logic model development guide: Using logic models to bring together planning, evaluation, & action. Battle Creek, MI: W.K. Kellogg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