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效的企业管理

篇1

【关键词】有效沟通;信息;沉默是金;政府部门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必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有效沟通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有效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如何做好有效沟通,让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功能是把企业的构想、使命、期望与绩效等信息准确地传递到职工,并指引和带领他们完成目标。

一、把握有效沟通要素,提高管理水平

1.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尊重,是解决矛盾的先决条件。成为一个好“听众”。才能明确对方的目的是什么,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保证信息的准确度。才能真正了解矛盾的根本所在,发现问题出现在哪里。倾听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成功的管理者大多是善于倾听的人。为了使倾听有效,管理者应该有意识地克服倾听障碍,掌握下面的倾听技巧:一要身心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思想、积极思考、保持开放姿势是有效倾听的重要保证。二要换位思考,以增强相互理解。三要沉默是金。静静地听他人倾诉是有效倾听的最好方式。切忌自己滔滔不绝,反客为主,喋喋不休。四要听其言观其行。不仅非语言信息较可靠,而且言行一致更关键。五要适当记录。有效反馈是有效倾听的体现,管理者通过倾听获得大量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这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2.要学会如何“说”,提高表达能力

现代人都要学会沟通、表达和公众演讲。“能说会道”在职场当中显得尤为重要,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同时也适应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的需要。面谈是组织中的领导者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面谈乃是实施管理的一个过程,作为领导者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提升面谈水平,要制定面谈计划、确立面谈目的、追求信息共享、安排面谈结构和环境,以增进关系。

3.掌握读的技巧

在职场当中,除了通过听和说进行沟通外,书面文字的传递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要阅读的信息很多,如:报告、合同、会议资料、公司文件以及网上信息等,阅读后再传达给员工。管理者在管理沟通中掌握读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信息时代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日渐繁多的信息,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细读我们想接收的每一件事物。因此,要善于略读。略读则跳过某些阅读者完全了解的段落,从而有效利用时间。要主动阅读,越主动地阅读,效果就越好。

4.擅于写作

笔头沟通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沟通形式,也是现代企业最可靠的沟通方式。在有效沟通的过程中,人们也很注重文字的表述,把沟通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传达。笔头沟通信息能精确用词并使相关受众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因此,要提升笔头沟通的语言组织技能。用词要恰当,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把握写作的语言逻辑的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基础层次,善于运用演绎、归纳等推理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有效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有效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部门,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途径,没有适当的沟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了解就不会充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如业务部门间合作一笔业务,在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合作、交流,并且难免会有一些误解,甚至利益分配上的冲突,此时就需要两部门认清目标,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进行有效沟通,即在实际操作中互相补充,互相信任,避免暗箱操作。每个部门要想做到有效沟通就应该擅长相互理解,正是差异的存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沟通风格,保证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部门间合作沟通所依据的信息的客观和准确性,即沟通的有效性,促进部门间的团结和合作,保持工作的高效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的发生。

2.有效沟通有利于激励员工

除了技术性和协调性的信息外,企业员工还需要鼓励性的信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每个员工都有要求得到他人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对于员工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关心、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沟通转变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通过激励使职员从拖拖沓沓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力,把员工改造成充满乐观精神、积极向上的人。

3.加强与外部的沟通交流

在国际化时代中,对于现代企业,跟其它企业交流可以说是今后的一个必然趋势。只闭门做好企业自身内部工作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加大外部沟通力度,使企业在社会上不断取得声誉。企业应密切联系社会,加大与政府部门、其他企业及媒体单位的沟通交流,从而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总之,有效沟通既是一门技巧,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把有效沟通运用好,让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益,为组织、组织成员、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取决于管理者与其沟通的效果,所以,高效率的管理和经营离不开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曾萍.论现代企业的管理沟通技巧[J].企业经济,2008(10).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管理中最科学的思想管理方式,既要求企业内部员工要和谐融洽、相互并进,又要求企业的发展要与企业文化、素养、管理精神相结合,营造奖罚分明、循规蹈矩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明确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策略,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凝聚力,也能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与企业战略管理有效的融合起来,共同实现经济的最佳效益。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前提,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一,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企业在战略管理中,明确规定企业的全部员工必须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现在员工的整体素质上,企业战略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因此,必须严格规范员工的整体素养。其二,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理念核心文化及员工的行为文化,无论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内涵的主体精神,企业的管理都蕴含在企业文化之内。其三,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在运行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能使员工更准确的实施企业文化,发挥内在素养的潜力,摒弃劣质文化的根本,吸收先进文化的优质精神。其四,企业战略管理的长期运行,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更新。企业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形成一种在文化素养上的默契,实现一种经营效果的预期。小企业的经营相对能够达到企业文化的默契,而大企业,由于人员的流动大,仅利用沟通的形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文化的默契度,只有通过有效的战略管理才能维持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与企业战略管理有效融合

1.企业文化理念与经营业务的融合

企业战略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企业文化的产生价值依赖企业的发展方向,落实企业文化的创新战略。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的运行中,应认真遵循企业文化秩序,贯彻文化战略管理理念,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利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落实企业文化精神;通过务实性的规则强化企业员工的作风行为,提升企业经营业务的效益。企业文化理念促进经营业务的管理效果,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的自由运作,两者有效融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的进步。

2.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融合

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提拔都依靠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机制的创新性,是企业的首要工作之一。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中,要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利用升职、降薪的管理策略,促进人才自身能力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开发人力资源培训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必须科学的完善管理策略,才能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实践性。

3.企业文化与企业激励体制的融合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专业技能。必须靠人才的支持,才能体现企业的生产价值。因此,需要制定相对的激励体制,提高人才工作的动力与兴趣度,体现企业的公平竞争性。企业文化管理在制定激励机制的同时,要以员工的自身利益出发,建立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流程;通过文化内涵的深入,凝聚员工的团队意识;利用奖罚制度,保护员工工作的公平性。另外,在管理机制运行中,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需求,体现出战略管理的创新理念,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定位更具体。通过对激励体制的普及,使员工在竞争中践行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公平效应,更好的投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4.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共生融合

企业文化要想和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落实整合共生。企业文化的健康管理,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文化的优劣内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辅助管理措施;企业文化的实践成果凸显企业的发展特色。因此,企业文化在建设运行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本身的文化特点,突出企业文化的优良精神,发挥自身的文化特性,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战略管理方案,保证企业文化的实用性。另外,认真落实企业文化战略,提高企业管理的先进性,满足企业人才的工作所需并认同企业文化的合理性,将企业推进经济市场,扩大企业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总之,企业的发展是推动市场经济的力量来源,企业的管理方向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经营管理中融入文化理念,是企业具备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发展手段。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建设战略管理时,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企业管理的共生有效融合,实现企业经营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安玉忠.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J].大众科学进展,2013,17(38):126-127.

[2]沈惠芳.企业文化如何实现与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J].教学科研,2014,24(62):245-246.

篇3

关键词: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

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来说,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在相应的技术手段或者是相应的技术方式的引导下,已然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针对不同的企业,也应该有相应的模式与方法,结合自身的企业特点采取不同的信息化管理形式,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利益,解决汽车维修企业本质的技术问题,才是真正的有效措施。

1.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涵盖的内容

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是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建立,基本形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自身汽车维修企业的情况,有效建设能符合信息技术要求的各类型的业务和管理制度,补充和更新完善本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促使整个企业经营模式更加有序发展。(2)针对自身汽车维修企业,建设两个基本管理数据库,基本包括本企业以经营和管理为中心的实际数据和基本关系,另一个是企业高层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信息数据库。(3)针对自身汽车维修企业的情况,建设相应的自动化以及信息管理系统,从整个汽车维修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信息中,提取每一项信息进行信息的处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企业高层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效数据。(4)针对自身汽车维修企业,建设企业内部信息查询平台,可以根据内部网络实现企业内产信息的自动化办公与信息查询,有效提升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5)针对自身汽车维修企业接入互联网,通过互联海量的信息,补充和更新适合自身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企业经营信息,达到更多的宣传途径。

2.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1. 有效支持,适应竞争

汽车维修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支持,整理制定出更适合本企业经营模式。优化在经营过程中更多的环节,创建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结合市场信息反馈,有效提高企业高层针对汽车维修行业作出强有力的决策,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降低经营成本,获取更多信息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本质在于在降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运营费用。汽车维修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获取到更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外部信息。甚至汽车维修企业可以根据信息化管理对所进行车车辆维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需要,对库存进行信息化管理,合理的解决了配置配件库存量的问题,这些都是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有效地降低了管理成本的有效措施。

2.3. 掌握市场需要,提升汽车维修企业市场能力

利用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直接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有效地建立起从企业到供应商再到客户之间地关系网,可以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资源,把握汽车维修行业的市场消费能力,针对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模式,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从而有效提升了汽车维修服务质量,从市场中脱颖而出。

2.4. 完善信息化管理数据,促进企业高层决策,提升企业综合素质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从传统管理到先进管理模式的一种转变,针对自身企业经营模式,制定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创新管理理念。通过信息化管理,获取到更多的有利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更加及时的掌控市场需求。提高企业内部高层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数据分析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更为正确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员的技术知识,通过信息化管理对汽车维修信息及市场信息的传播,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综合素质。

3.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1)汽车维修企业需要安排相关技术人员针对对汽车维修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情况进行培训学习,可以参考更多先进企业或地区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模式,根据自身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实可行规划。(2)汽车维修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在选用和建设上,需要按照汽车维修行业的标准规范,公开召集相关维修企业进行系统招标,可以由企业代表与系统服务商签订协议。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前,需要对本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宣传和相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培训,通过互联网接入,提升信息化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知识应用,制定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操作流程,从而为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装启用打下良好的基础。(3)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在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满足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各方面要求,执照各个管理部门的需求,有效地掌控企业经营的数据和信息,并且自动上传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专用服务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经营活动及时进行查询和监控。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建议报表网上统计机制,把统计报表进行汇总统计,提升企业行政管理。(4)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客户建立起车辆档案,有效提高自身企业形象, 为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打下基础,针对客户咨询做出迅速正确地反应。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对客户的信息进行跟踪,具体掌握客户及所维修车辆的每个细节, 及时对客户进行各类维修建议,有效体现出个性化服务的市场需求性。

4.结束语

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统筹、循序渐进地完善企业信息管理。面对汽车维修企业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完善,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情形,更加需要企业及时对经营模式进行更新与补充。针对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的复杂性,汽车维修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企业安排进行统一筹划,分步实施的方法,有计划实现汽车维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卫,何玉梅.汽车维修企业实施CRM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5(17).

篇4

关键词:工会;企业管理;途径

现阶段企业的民主管理水平不高,严重的缺乏民主管理意识。显然这种情况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企业在不断的创新,工会必要要改革,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一、企业工会的现状

(一)对职工民主管理的不重视

因为良好的民主管理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前提,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不重视民主管理。现在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粗放式的管理,没有把民主管理放在重要任务上。由于对管理阶层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都认为企业管理直接有董事会管理没有必要在职工中建立管理制度。

(二)工会工作的复杂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的企业职工成分很简单,收入也相对来说很平等,而现在职工队伍是多样化的出现了不同的层次和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化,收入情况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因此说必须要对职工的队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工会传统的工作模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

原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很落后,思想观念意识很陈旧,很显然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长期发展下去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制约着企业的改革。再加上工会职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和专业化水平不高,而现在又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职工技术水平达不到无法利用信息化科技,会影响企业发展。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必须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企业人员变动带来的影响

现在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社会,企业都有裁员和人员优化的情况。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人员结构和管理结构都做出了变革。工会职工就要面对企业的变革进行激烈的竞争,导致了职工和企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和员工都会站在自身的角度,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工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途径的探究

(一)提高对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视

要想提高职工民主管理就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在实施阶段一定要把握好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让员工和管理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让员工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的责任和权利,从而有效的提高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认识,促进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去,有利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工会人员素质

现代社会既是网络化社会又是知识化社会,信息网络管理成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如果专业技术水平低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员工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还要求员工一定要有文化、有头脑、又知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工会人员的素质教育。要定期的给员工进行培训,参加日常工会的党政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等,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知识演讲比赛等形式提高员工的知识能力水平,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要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员工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够有效的掌握信息化科技,让员工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管理中,摆好心态正确的对待民主管理,使企业向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健全的职工民主管理

由于企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企业职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分化日益加剧。根据这种情况企业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健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民主管理制度。从而能够有效的增加工会的责任意识,让工会职工自觉的做好本职工作,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各司其职。同时企业要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真正的参与到管理决策中,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企业工会工作模式的转变,合理的调整劳动关系

无论哪种企业只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探索新的模式,要做到舍旧求新。因此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工会必须要做到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定制的不同的工作方法,根据相应的对策制定工作内容。由于现在企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企业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造成了企业内部的职工结构越来越复杂化。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伴随着科技的水平越来越多,所以很多企业都实行了裁员提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使职工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矛盾越来越多。因此说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要对劳动关系作出合理的调整,一定要让员工各司其职,要让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员工明确了自己身份的变化,企业真正的实现职工当家做主的权利,合理的处理和员工和企业的关系,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落实合同制、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因为集体合同制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工会的原则是一样的。无论是企业繁荣昌盛还是跌落谷底,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只有职工和企业实现了双赢,员工和企业才能消除矛盾,才可以体现出民主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在企业出现经济萧条的时候员工要做到和企业共患难。集体合同制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会员工的自身能力素质和技能能力水平,从而有利于实现职工的民利,实现民主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的发展首先要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民主制度。其次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足之处,应该及时的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修正,从而保证了民主管理制度在企业中顺利的进行,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竞争

一、概述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广泛运用的一种以开发员工潜能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式。首先,绩效管理强调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员工的职责履行程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公正的评定,从而在企业内部构建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然后,绩效管理将评定结果与分配、晋级、人才选拔挂钩,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来指导企业后续的人力资源,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说,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

1.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每年为国家缴纳了大量的税金,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庞大的就业岗位,可见国有企业发展水平的好坏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国有企业长期受到了计划经济的影响,只有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有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才能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2.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开始了漫漫的改革发展之路,从国有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铁饭碗”、“大锅饭”思想就可以看出,内部工作效率滞涨成为了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成因,所以坚持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逐渐引入职业经理人现代化企业制度,成为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以此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则成为了关键。

3.完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永恒话题,但在限制竞争以及“国家兜底”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容易出现缺乏竞争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问题,从而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散漫自由、相互推诿等负面氛围。所以,只有通过绩效管理的鞭策作用,才能让国有企业逐渐建立起直面市场风险的企业文化,以此来不断增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竞争意识。

三、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绩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诸多企业管理者也深刻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管理落实不到位

对国有企业而言,该问题主要表现为推卸责任、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外界监督等,究其原因,还在于绩效管理与薪酬待遇、职务调整、职业发展相脱节,各项规章制度也仅仅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无法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构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或者将绩效考核视为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待需要检查时,企业管理者才会去做这个工作,在人力资源部规定的表格上填表、打分、划分等级,然后交表存档,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即便有,也是通过非正式谈话的方式进行,这使得考核结果没有真正服务于企业管理,同样员工既不能从绩效管理中获得收益,又不会存在损失,这就使得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绩效管理主要是一种注重过程的内部管理办法,但因为其大多是以最终结果的形式反应出来,所以部分企业管理者就容易仅重视最终结果,而忽视了最终结果形成的过程。比如,国有企业的年度销售指标、利润指标、股权收益等结果,只是战略目标的阶段性体现,并不能表现出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如果抱着“不管怎么做,只看最终结果”的态度,势必会导致员工的目光短视、行为短期,甚至出现损害企业长期利益的情况。可以说,只看重考核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没有分解长期指标的考核,无疑是“杀鸡取卵”。

3.考核后的相关问题未得到反馈

问题反馈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存在的问题情况及时反馈给员工,成为了构成绩效管理闭环的关键。从作用来看,其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第一是使员工了解企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对他的真实评价,是其更清楚地知道自身的长处以及存在的缺点,从而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构成激励作用;第二是帮助员工查找不足的原因,明确未来的整改方向,达到既能保持以往的优势,又能扬长避短的目的;第三是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并通过广大员工的集体监督,来促使绩效管理工作得以不断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往往存在轻视问题反馈的现象,这极大程度地削弱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甚至让广大员工觉得“考而不核”的感觉,严重挫伤了员工参与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4.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是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导向作用的前提。但部分国有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考核指标模糊不清、目的不明确、生搬硬套的问题。一般来说,可将与员工工作成果直接相关的考核指标视为任务绩效,而将与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相关的考核指标视为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对周边绩效的评价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绩效考核的指标形成了一套体系,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操作和评价。比如,部分国有企业在任务绩效方面仅仅从经营指标去衡量,过于单一化,很多指标没有囊括进去,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而不是行为性的描述,评价时多依赖评价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这就使得绩效考核不具备可操作性,得出的结果也与员工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四、加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以便于达成企业目标,并且对员工、部门和企业绩效的持续提升。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高效的管理,可以激励员工充分发挥潜能,从而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同类企业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性越来越小,因此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崭露头角,就必须苦练“内功”,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方式来促进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1)人品:能力固然重要,但人品是成就事业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整日小肚鸡肠、多疑、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即使身居要位也不会长久。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以正直的人品作为依靠。(2)责任心:作为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企业管理者只有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绝不简单应付和轻信盲从,以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探索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途径。(3)善于学习:企业管理者要想提高管理能力,必须要勤于学习,与时俱进,以更加精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去影响下属,从而有效弥补知识陈旧、思想老化等方面的问题。

2.建立、健全良好的考核机制

绩效管理是企业的一种持续性管理办法,通过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使其更好适应企业的发展。所以,要正视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诸多弊端,以在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具体的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的创新,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注意的是,绩效管理应该始终坚持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原则,而并非单纯将其视为赏罚的依据,确保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析、落实,由总体部分追溯到个体部分,通过每个不同层次的绩效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绩效指标。由此可见,企业和员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不断促进企业和员工的进步,以制定出相符实际情况的考核制度,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局面。

3.建立好的沟通渠道

有效的沟通对企业的发展十分必要,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从考核的设定到考核的落实以及信息反馈,都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相互的沟通,从沟通中,谋求制度的完整。通过有效的沟通,才便于企业管理者了解到各员工的真实情况,才能运用合适的管理办法进行考核,这些均是保证考核结果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当员工对考核结果存在意见或异议时,企业管理者要对异议、意见予以重视,如确定的确存在问题时,要立即进行完善,以充分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有效的异议可为后期的考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减少错误的发生率。对于异议表述可实行面对面的会谈或是相关的文件递呈。经常性的指导能够有效地完善其管理制度,对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可定期开会进行商讨,这样在运用中才会减少其错误的发生率。另外,为避免企业内部出现沟通渠道不畅或信息孤岛的问题,还需要考核者与被考核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考核者要倾听被考核人员的真实想法,对于考核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考核者要做出相应的记录,以便在后期考核中对于考核制度的更新,这样才能真正凸现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4.以绩效管理来完善激励措施

绩效管理要讲求激励和淘汰双管齐下,国有企业要有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能正确、公平、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成绩,考核方法要将定性与定量二者相结合,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要让考核真正有激励作用,员工能通过绩效管理的实施和工作考核实现部分淘汰、部分奖励,确保企业与员工的互动关系,真正让绩效考核制度规范化、科学化,让员工的贡献获得公正的待遇。另外,员工绩效评价结果可用于多个方面,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正向或者负向的激励,在内部形成一种公平的氛围和环境,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水平,从而凝聚员工。比如,在薪酬发放上,企业可根据全年绩效考评等级与工资等级提升紧密挂钩,使员工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在评优、评先、培训开发、职业发展、职位晋升等多方面体现员工绩效评价的结果。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如果将外部市场竞争视为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强化绩效管理,则是让企业直面市场竞争和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的有效办法。所以,绩效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起到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厦门海沧市政建设管理中心企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27):81-82.

[2]李静.浅谈国企员工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与优化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19(23):123-124.

[3]李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厦门海沧市政建设管理中心企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27):81-82.

[4]李智勇.以问题、市场和价值创造为导向强化国企绩效管理[J].国资报告,2019(08):38-41.

[5]钱磊.新形势下国企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4):69-70.

[6]韩倩玉.国有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3):86-87.

[7]陈丽莎.国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13):116-117.

[8]张文娟,尹爽.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2019(04):85-86.

篇6

一、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1.缺少良好的创新制度

我国企业目前存在产权制度模糊、产权主体不到位的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明显;对于私营企业,家族色彩浓厚,家族式管理问题突出,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

2.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创新成本高等多方面原因,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在市场化水平较差的地区和行业。创新力的不足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仍只占少数席位,并且位居其中的多数还是一些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其中仍不乏只是以规模而不是以建立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的核心技术取胜的企业。

3.缺乏创造性的管理战略

一些企业的战略目标常常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发生偏离,往往把其他主体对企业的要求作为奋斗目标,最常见的是对规模最大化的盲目追求。中国是一个具有较长计划经济历史的国家,企业的产品数量以及企业的产值往往是企业地位的象征,企业的规模越大,产品数量以及产值就会越高,这往往成为企业家获取政治资本的依据。还有就业的压力,政府往往希望企业雇佣较多的员工、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以消化改革内在的矛盾。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1.战略创新

实行全球化战略,不仅要有利用国际资源、占有国际市场的战略意识和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有全局的逐步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首先,要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根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来组织技术开发;根据不同地区文化水平和企业需要来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其次,建立一套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了以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各种形式的海外生产基地。

2.技术创新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国家应该对技术开发研究给予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政策支撑系统。就企业本身来说,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项目;同时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进行创新的能力。

3.组织创新

国有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和生产的要求合理设计管理组织,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按照精简高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来构架新的内部组织结钩,精简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市场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管理机构的力量,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使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随着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次,使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使成本大大降低,提高管理效率。

4.决策创新

决策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去企业的决策管理多是靠经验和主观判断,而现在则不同。面对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从而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5.理念创新

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具有一个务实的态度,未必只有搞出高科技产品才算创新,也未必只有知名企业的管理模式才值得学习。企业应该把学习和创新看作是不断提高企业能力的手段,看作是不断满足市场需要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手段。最后,企业的学习和创新不仅仅是企业成员的个体行为,更应该是企业的整体行为。例如,为了提高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就需要让企业成员具有一定的共同知识,因为共同知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而这些共同知识的构建应该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学习的重要目的。再例如,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中个别成员提出的新想法能否被其他人所重视,能否转变成企业的决策,并且被企业成员积极地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成员具有愿意接受新物、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更新自己的创新理念。

三、结论

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实质上也正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加以吸收应用的过程。管理创新的灵魂是管理思维的变革,只有不断地创造和拥有新思想、新概念,企业管理才能常变常新,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黄人杰.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方法[J].现代管理科学,2007,(1):79-81.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问题 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占有重要比重,是我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维持我国经济发展,维持我国社会稳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为我国城镇居民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有效的缓解了我国就业压力,促进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

(一)提高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中小企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市场活力,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增长具有非常突出的贡献。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中小企业参与市场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行业间的竞争力,提高了我国市场活力,淘汰落后生产力和生产模式,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稳定提高,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了大量就业岗位

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因此,就业压力也相对较大,对我国社会稳定性构成一定的威胁。中小企业的大量涌现,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大型企业逐渐以高效率的生产工艺取代了手工生产工艺,造成大量劳动力的富余,中小企业的出现,有效的将富余劳动力吸纳,确保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环节了我国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农村居民经济收入较低,增长速度缓慢,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上不去,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乡镇企业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创收的新途径,促进了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提升。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管理模式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以及企业结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周期较短,大大增加了融资风险,从而导致融资困难问题的发生。科学的管理方式,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就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规模限制,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有限,导致企业管理模式往往满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使企业经济利润下滑,导致银行贷款风险大大提升。

(二)金融体制改革问题

金融体制改革不彻底,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项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也实现了政策和体制上的改革,逐渐形成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共同发展的模式。但是,由于银行市场改革的不彻底,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同银行业资金供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造成了融资困难的局面,最终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稳定性较差,造成融资风险的提升,致使企业融资困难现象的发生。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管理,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减少企业的运行风险,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运行风险。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福利待遇,以提高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实力的提升。

(二)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活动来说,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良好的企业信誉,是确保企业融资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企业在提升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加强产品服务意识,提高品牌影响力。同时,企业要定期向债权银行提供完整的财务信息,并尊重银行债权,杜绝相关违约是失信行为的发生,从而切实确保企业良好的市场信誉,提高企业的信用度,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形象,确保企业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总结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做好中小企业的融资工作,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一定正确指导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方向,做好中小企业的形象建设,加强银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长海.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篇8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日益完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沟通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指导。然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沟通障碍问题普遍存在,加强对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克服沟通障碍,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加强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从员工管理、绩效管理、企业决策和文化整合等方面着手。

二、现代企业加强沟通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中,沟通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达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共识。卓越的思想只有传递给他人并获得理解,达成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共识才有意义。变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新时期,市场瞬息万变,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对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这就要求加快企业沟通的速度,实现企业沟通管道的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人员结构变化较大。同时,现代企业员工日益呈现出知识化和年轻化的特征,现代企业员工更多地追求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

三、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理论

(一)沟通的功能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实现控制、激励和协调作用是沟通的主要功能。控制是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权利等级、行为规范以及正式指导方针,企业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实现现代企业的控制作用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企业必须加强沟通,实现企业方针政策对员工的有效传递,并实现企业员工抱怨和不满对企业管理层的及时反馈,为企业提供适时调整的依据,确保真正实现控制作用。激励是指企业要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改进措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有赖于持续高效的及时沟通。协调是指在企业管理上实现企业行动的一致性。企业协调的基础和方式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协调。企业的协调要求企业行动一致,企业行动一致有赖于思想统一,企业思想的统一需要充分发挥沟通的功能。另外,沟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情绪表达。沟通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情绪表达机制,有利于企业员工及时释放在工作中的挫败情绪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信心。因此,高效的沟通有利于控制和激励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促进企业员工的发展。

(二)沟通的要素

完整的沟通过程由三个必要的因素组成:一是要有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息源,二是要有信息的媒介物,即信息通道,三是要有信息的接受者。只有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三者实现合理匹配才能形成高效的沟通。在完整的沟通过程中,信息源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信息源决定了信息和信息通道的选择。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表达的逻辑性与技巧性,受信息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技能的影响较大。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也深受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等的影响。

(三)沟通的方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方向性沟通。企业管理者或领导将工作目标、注意事项分配告知下属属于自上而下的沟通。员工将工作情况、意见和建议汇报给上级属于自下而上的沟通。在企业同等级员工之间存在的横向沟通属于水平方向的沟通。二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要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正式沟通渠道,突出领导地位,以实现对信息精度和速度的保障,采用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实现各方的相互交叉。非正式沟通是指信息传递与交流不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内,而是借助于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和信息传播。三是文字沟通和口头沟通。文字沟通是通过各种书面文字形式实现的沟通,比较严肃和直接,具有较快的信息传送制度,但反馈效果较差。而口头沟通相对耗时耗力,但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效果。

四、沟通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组成,企业的正常运转有赖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企业各部门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对各部门的差异性进行协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差异的迎合,促进各部门对企业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从而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依据,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转,加强对企业部门的管理。

(二)沟通理论在企业文化整合中的有效应用

文化整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良好的文化整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然而,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企业要求企业员工实现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整合,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使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共识,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三)沟通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决策的效果有赖于信息的反馈。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决策要准确快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准确的企业决策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信息,迅速的企业决策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有赖于沟通管道的通畅,沟通管道的科学选择决定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要加强对沟通通道的建设,实现沟通通道有效的信息过滤。在企业决策中,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把握信息,增强企业对信息的理解,有利于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另外,企业决策过程中的沟通能有效反馈相关意见,实现对企业决策失误和偏差的有效纠正。

五、结语

篇9

(1)财务会计流程优化。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自身水平的业务流程,这期间会引入大量的经济信息,会计需要在管理流程中获取这部分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将信息提供给管理层,这期间,需要管理层对会计的任务进行优化,坚决监督其工作流程,会计管理优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2)优化会计流程中传统的缺陷。传统会计流程的理念十分落后,基础不稳定,传统的会计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单一的工作模式,管理层制定必须要按照传统的固定模式进行工作,从底层向上层层层递交,最终将信息提供给管理流程,数据采集效率,信息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活动的计划和效率。同时传统的财务会计无法正确的将企业的信息准确的全面的反映给管理层面,当一个经济事件突然发生,财务会计无法迅速的做出反应,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当时的经营状况,降低了财务会计的机动性、和实用性。

财务运行结构简化

我国企业许多内部财务管理层面机构复杂,管理活动范围小,资金流量小,流动性弱,因此许多企业使用了与其经济水平不相符合的复杂的庞大的财务系统,这些会计在计算的时候无法兼顾全面的信息,人物分配不均,许多企业管理者为了保持对于手下财务的绝对控制,控制幅度比较宽泛,组织层次少,这种结构下,许多会计的目标不是顾客、流程、结果,而是上司、人物、活动这样单一而老化的结构,确定科学的会计管理目标,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确立正确的会计改革框架,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企业的经济信息整合的弊端。

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篇10

关键词:经济管理 员工素质 创新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日益残酷,企业如果想要在这样环境下生存发展,就必须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同时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完善与否,也影响着企业能否处理好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对外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内能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维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只有提高了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进而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主要有十三个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经济管理体系评审、经济管理体系文件、资源管理、内部审核、数据分析、不符合控制、持续改进、材料采购过程的经济控制、核算和计量装置的控制、遵循法律法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控制,这是一套比较完整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企业如果能通过整合内部各项资源,对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就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合理优化,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多数企业的经营者把目光都放在了生产和销售环节,而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样就导致了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因为没有经济管理的调控,而造成了生产、销售、库存等诸多环节的不通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因为在经济管理部门设置上得不到经营者的重视,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健全,这就造成了经济管理部门的员工职责、分工不明确,这也很难发挥出经济管理应有的作用。

2.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多数企业因为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所以在对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质量审核、市场营销等许多环节管理的过程中,就缺乏相关的依据,这样必然会造成管理的混乱,对短期的经营目标、产量任务、长期的战略决策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某些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的员工,由于制度的原因,导致了责任不明确,有些人钻制度的 “空子”,获得了大量的利益;有些人对,对本应该负责的事情漠视,一旦出现问题后,又推卸责任,这都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造成的。

3.经营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了,它的缺点表现在资金投入、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和人员管理方面没有一套行之有效运行体制,从而造成成本增加、人才流失、投资失误等现象,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来创造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在随之不断扩大,相应的经济管理也要深化,跟上时代的脚步。但是现阶段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还不够重视,这只能让企业的经营不断衰落。所以在提高企业经营者对经济管理重视程度的同时,必须要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要从粗放型管理方式转向集约型管理方式,将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4.管理组织相对落后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如果企业的管理组织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然会在竞争中淘汰。企业的管理组织落后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组织模式过于单一,当前许多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依然采用的是改革开放前的“直线职能制”,没有考虑企业的产品、工艺、市场、营销等等情况;二是企业管理系统内部相互矛盾,企业信息失真致使管理者的决策失误;三是管理者的权力过大,主要负责人的应酬过多,对于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还不是很精通。

5.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学习机会较少,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员工的技术水平不达标,那么势必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学习机会也很少,如果指望员工都能够“自学成才”,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没什么前途。还有一些企业,其员工的流动性很高,这会让企业无法提供出一个系统、完整的培训方案,这也是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的原因之一,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企业经营者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企业领导对待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关系着经济管理水平能否真正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如果企业内部没有一个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那么企业的管理势必要陷入混乱。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及时的发现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从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出发,来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明确责任,防止职责不明,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二是推出管理制度之后,同时推出一套相应的监管制度,以此来保证经济管理部门的员工,不会出现玩弄权力、,而造成内部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2.完善经济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

经济管理部门机构设置是实现经济管理目标的基础,组织机构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企业管理者要明确自己的职能,管理者的决策左右着企业运营的方向,但这不意味着管理者可掌握企业内的所有事物。管理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位置,领导的作用是协调各部门的力量,让企业朝着战略目标的方向发展。二是提高基层员工的参与意识。基层员工是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主体,制度的好坏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提高基层员工的参与意识,更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

3.制定的经济目标要切合实际

切合实际的经济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只有企业的方向确定,才能够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在制定目标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所制定目标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在制定目标时,要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调研,保证生产的产品有市场;二是保持与客户交流沟通,让客户对产品的意见能及时反馈,企业也能及时对产品和经济目标进行调整。

4.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在经济时代的一个必然选择,二十一世纪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对企业来说,搞好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用于本企业发展的一套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要调动起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企业内部人尽其才,保证企业知识层面的不断更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5.发扬创新精神,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是现代企业应该具备的素质。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观念进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一个最大阻碍就是观念的落后,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认清市场竞争的关键,强化“科学管理”,树立创新理念,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让企业不断的整合资源,面向市场,永远充满活力。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深,各行业、各企业间的竞争将会越演越烈,想要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加强经济管理,是企业唯一的途径。企业只有创新经济管理观念,不断汲取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精华,填补自身的缺点,才能让企业有长远的发展,同时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企理念,要让企业员工人尽其才,这样才能令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