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监管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质量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全监管服务为出发点,以监管服务职责正常履行、监管服务工作明确到位为标准,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全监管服务能力,为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建设内容
(一)建设目标。到年11月底,乡农产品质量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完成机构挂牌、人员、经费、检测设备和岗位职责“五到位”。
(二)建设方式。主要依托现有的乡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实施联合建设。鼓励涉农村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全监管服务站点,赋予村级动物防疫员或村级专职农技员村级农产品质量全监管职责,成为乡农产品质量全监管站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三)建设标准。一是“四化”标准:即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二是“六有”标准:即有一块专门机构牌子、有2名以上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并实行实名制管理、有确保正常工作开展的专项工作经费、有一台可上互联网的电脑设备、有一间20平方米以上且配备必要检测设备的标准化检测室、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三、职责任务
乡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依法承担区域内农民农产品质量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和产地准出制度落实等职责,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全。
四、建设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要把农产品质量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沟通协调,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财政部门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全监管体系建设和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以加强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整治为重点,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探索创建科学、高效、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二、工作重点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重点抓好“三品一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生产源头上严格把关。
(一)“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监管(包括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基地)。监管目标是:将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基地全部纳入市农业局监管范围,市农业局随时监控基地环境及产品质量,确保每个基地每年抽检2-3批次,同时各生产基地要主动做好产品上市前的自检工作。
基地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标准:(1)有法人管理主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并实施基地管理制度、产品检测制度、农药使用制度;(2)有采用的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生产中得到落实;(3)不使用违禁农药,特别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以及其他国家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4)建立生产记录,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及用药记录;(5)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规定,产品收获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并有检测记录;(6)获证产品实行包装标识上市;(7)“三品一标”基地要树立标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认证时间、规模等。
(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监管目标是: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毒农药控制率达到100%,5种高毒农药收缴率达到100%,收缴产品销毁率达到100%。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定点销售,依法规范和建立营销台帐,做到高毒农药来源、去向可追溯;对非定点农药销售单位进行检查,审查经营资格,彻底整顿农药标签不规范等问题,杜绝蔬菜、水果主产区违规销售高毒农药行为;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禁限用农药以及在产品中擅自添加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成分的违法行为,彻底捣毁非法生产高毒农药的“黑窝点”。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
农药经营店(点)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有营业执照。(2)建立“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两帐是指进销货台帐,两票是指进销货发票,一卡是指信誉卡,一书是指农资质量承诺书。(3)不出售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及其他禁止销售的药物。(4)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店要设立专柜,并有醒目标识,不出售假冒伪劣农药。(5)有必要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三大”体系建设,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1、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同时,加快以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为主体的地方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建设的力度,提高认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基地建设水平;继续落实专家包联基地责任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重点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每年举办1-2次全市性的以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每年开展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大农业生产禁用投入品的宣传力度。
2、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资源,以实施食品安全工程为契机,全面提高检测水平;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工作,探索基地环境及产品质量“合格证”制度,加快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建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示范点,做好5处镇级速测点建设工作,督促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鼓励和引导重点农产品生产镇(街道)、农产品生产企业、重点产地等建立速测站(点),并开展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逐步建成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骨干,镇(街道)速测点为主体,基地、企业自检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3、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根据农业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成立市农产品安全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农产品安全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全市农产品安全状况定期进行综合性风险评估,力争做到对潜在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二)以三项机制和四项制度为重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考核奖惩工作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力或失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2、建立日常的联合督查机制。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各相关执法部门形成协同监管机制,定期对基地、肥料,特别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的联合检查,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努力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良好的农资环境;做好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控制,定期对基地、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和自检,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对农民、农资经营户、生产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转变广大农民观念,调动农民自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使广大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同时,广泛宣传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在全市形成人人关注,自觉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信用制度。通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环境、产品“合格证”制度备案管理为平台,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为手段,以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为依据,逐步建立并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信用制度,对全市农产品生产主体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登记制度。生产者要建立投入品购买、使用和生产管理档案;加工者要建立加工、包装等信息档案;经营者要相应建立农产品购销档案;管理者也要建立指导、督查、抽检等档案,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能够追踪到出问题的环节和产地。
6、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制度。在全市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中突出重点季节、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的定期、定点监测,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警预报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将农产品基地环境、产品质量监测结果上报,并创建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网,或利用相关报纸,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专栏,建立并实行红黑榜制度,为社会参与监管创建公共平台;加大基地产品质量监测力度,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生产主体明确、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基地,实行生产季节和季度抽检,对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的基地实行不定期的抽检,同时规范对“三品一标”产品的包装、标识管理,确保用标率达到98%以上。对“三品一标”基地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或基地管理不规范、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取消认证资格并全市通报;对不合规范的农资经营单位进行限期整顿,对达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取缔。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
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产销联合,切实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组织起来,进而实行农资统供,保证质量,杜绝伪劣化肥、农药,以便于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3
摘要:笔者通过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专题调研,采取深入生产企业和消费群体走访座谈,对农贸市场交易情况实地了解等多种形式,收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认真分析梳理,认为虽然目前全县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但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市场销售量的扩大,农村营养餐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广大群众日常饮食的最主要来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群众饮食健康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我县的深入贯彻落实,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和关注,促进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强,从2010年开始,县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活动在县城城关和各乡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对生产、销售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6月以来,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通过对生产企业和消费群体走访座谈,对农贸市场交易情况实地了解,收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并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分析梳理,形成本调研报告。
1、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产品产量大、品种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主要由农业投入品、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几个环节组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关系到我县农产品市场销售和产品竞争力提高,关系到城乡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全县农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到目前止,我县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在90%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在销售和生产环节中以及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未发现生产、销售、使用违禁物的现象,全县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但就当前而言,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上级要求比,与群众的期盼比,与市场需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作物特别是蔬菜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蔬菜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品来源,由于受季节性虫害影响,蔬菜用药量较多较大,特别是夏秋季节,像豆角、空心菜等一些叶菜和果菜的用药情况更是特别严重,加上一些农村生产者的用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用药品种和采收间隔期不符合安全规定,农药残留超标情况较为严重。三是水产养殖不按规定使用药品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养殖户在使用鱼药时没有达到间隔期限,造成水产品药量残留超标。四是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基本上是处于缺失状况。
2、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隐患
我县部分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生产者道德缺失,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添加剂,影响农产品质量。二是违禁违规药品的销售由于利益驱使时恐有发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如瘦肉精、甲胺磷等违禁药品转入地下销售,查处难度很大。二是管理机制还未有效建立,我县编办虽在2008年10月批准在农业局设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但目前人员、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到位,工作还未有效开展。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目前省市两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面都投入了一定财力,而县级投入不足,未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从而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这一带有公益性的工作正常开展。
3、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长远稳定发展,事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全意识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更加重视和关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改善和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是县政府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3.1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保障。要把承担具体工作的人员固定下来,让他们集中精力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加强自身学习,大胆探索有效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工作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3.2 建立完备的检测条件。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需要大量相应的设备和检测场地,对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要先将现有的仪器设备登记造册,整合使用,然后根据检测开展的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购买必要的设备,形成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的良好工作基础。
3.3 积极探索一条有效的管理途径。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一系列环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也要实行分级管理负责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县级检测站是龙头,乡(镇)、村检测网络是基础和是源头,要明确乡(镇)具体工作负责人和专业初检人员,重点生产村特别是重点农产品生产村必须明确一名兼职的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把质量安全问题消除在生产源头,要给全县乡(镇)和重点农产品生产村配备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设备,方便乡(镇)村工作的开展。
篇4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43-0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有毒有害食品如“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等时有曝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博兴县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农产品尤其是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由于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直接面对一线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其是实施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的基础环节。目前,根据中央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要求,山东省已基本建成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1]。但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检测机构投入不足、基层管理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监督对象面广量大且成分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等,亟须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农产品只有经过严格的监管才能确保“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质量安全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农业快速发展的近几十年,农业投入品急剧增加,每年投入量为200万t。在对山东省农产品检测后发现,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现象严重,20%左右的农产品被检测出有农药残留量超标。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在致癌因素中,农药有机化学污染占8%左右,由此说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2.1 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我国农业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要求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山东省的农业发展平稳上升,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在数量已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品种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减少“毒大米”“染色茶”“硫磺姜”等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首要工作[2]。
2.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今后农业的发展一定要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实情,对农产品的质量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才能提高居民的收入,真正做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真正建成小康社会。
2.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适应国际市场的客观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为适应国际市场更加开放的需要,就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残留和检测标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的两大制约因素。必须着手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出来[3]。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
目前,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各镇工作人员为2~3名。在编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应壮大监管队伍并提高队伍执政水平,对全市农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研究和推广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3.2 开展农产品检测,控制农产品质量
鼓励并扶持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提倡有机绿色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这些蔬菜基地农残检测为重点,全年进行监管检测。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对农贸市场、超市果蔬进行农残检测。按时完成例行监测工作任务,及时汇报例行检测样品合格率。尤其是一些镇街道基层单位切实负好责任,确保县、镇二级都能按月完成检测和数据上报工作。
3.3 加强种植基地日常监管,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
对种植基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每周定期、不定期对监管对象进行巡查,规范基地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园市守法和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节假日期间加强监管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检查农资经营网点销售产品标签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以及是否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及销售台账记录等情况[4]。同时,深入各生产基地,加强对源头农产品的采样检测,尽量确保不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3.4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检查,整顿市场秩序
加大检查力度,加强执法责任制。对农资经营门店分区划片,实行承包责任制,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执法人员,确保责任区内的农资经营者不经营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假冒伪劣农药、种子。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流动经营农资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做到有报必接、有报必查[5]。
4 结语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乡镇监管站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努力为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为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 参考文献
[1] 邹强,郭健,刘芳,等.新《食品安全法》下抓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6):287-288.
[2] 雷扬.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7):15-17.
[3] 牟少飞.当前我国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1):1-5.
篇5
延边州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级食安办、农委、工商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以食品安全基层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了上半年延边州农产品在省和国家的多次抽检中全部合格。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延边州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进行了2次例行监测,抽取6类18个品种60个蔬菜样品和4种40个水果样品,对37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无超标;对棚膜蔬菜进行了1次专项检测,抽取20个样品,对37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无超标,全部合格。农业部参茸产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延边州食用菌进行了2次专项检测,采集木耳、香菇和平菇等5类食用菌、45个样品进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检测结果无超标,全部合格。
上半年,延边州各级食安办对全州超市、集贸市场、早市、夜市等经营场所,开展了696批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共获得8155个检测数据,其中合格8149个,合格率为99.9%。对不合格食品,要求下架并进行了处罚。延边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开展了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检测样品1760个,合格1728个,合格率为98.2%。延边州工商部门利用2个月时间对在市场上流通的20多家企业生产的大米和玉米面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今年以来,延边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全州8个县市、66个乡镇建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在95个大型农贸市场、超市设立快速检测室。全州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也于4月3日正式启动。
篇6
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监管部门职能划分存在重叠,监管工作存在盲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借鉴了发达国家“从农田到餐桌”的管理模式,使得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涉及到农业、工商、供销、外贸、经贸、质监、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然而并未对产品产出前后、环境、投入品等进行具体区分,导致监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部门通常按照其自身制定的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进行“分段管理”监督和检验检测,在执行中就易出现监管真空、监管重复等问题。这就为各部门互相推诿创造了条件,容易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处理。
1.2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农药、化肥等使用较为盲目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季节栽培,对土地进行掠夺式使用,过量施用肥料、农药和生长调节剂,土壤中留存更多的残留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很多农民只求效益,不考虑质量安全,几乎不施农家肥,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在生产中施用大量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就易使农产品存在高残留农药和含生长调节剂;兽药抗生素的泛滥,也造成人为的二次污染,使畜产品抗生素大量积累,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除此之外,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添加了大量的化学添加剂,也会存在食品中毒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工业污染也会使得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工业废水、废气、烟尘、重金属等污染使得生产出的农产品受到水气、烟尘的污染,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易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性风险和突发事件。
1.3农产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够,普及渠道缺乏农产品安全知识普及没有与新闻宣传部门、媒体等进行良好沟通,还未能引导人们科学、理性地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由于农产品安全知识普及渠道缺乏,未能及时对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引导和管理、宣传教育、技术引导等,使得他们延用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从源头上没有质量安全意识。
1.4专业监管人员比较短缺,检测机构运行困难监管能力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根本保障,然而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普遍存在缺经费、缺人员、缺手段的问题。在监管人员方面,存在着技术力量不足的局面,存在监管能力不足或覆盖面不全面的状况,也即监管效率跟不上经济与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健全机构队伍,强化检测条件,确保“有机构履职、有人员负责、有能力干事”。
2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2.1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完善监管法律体系(1)借鉴国外相关的先进立法经验,遵循“从农田到餐桌”全监管原则,构建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法规。(2)结合地方特点建立完善具体执行制度,将各地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条例。(3)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调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法律责任追究的规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修改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对违法生产和销售农产品行为的处罚力度。
2.2合理划分监管部门职能,加快基层监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健全从省市到乡镇村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量,充实监管队伍。与此同时,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法律上对各有关部门的业务范围予以界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以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主体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律地位、基本职能、法律责任等,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合理划分监管部门职能,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2.3加强农产品全过程检验检测,提高监管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包括产地环境质量监督检测、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监督、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产前、产中到产后一条龙监督检测机制,完善从源头到最终消费的农产品监控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检测员进行专业技术和综合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严格执行资格考核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科学、公平、公正。
2.4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为了防止有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应该积极推行农产品产地安全准出证制度、农产品安全市场准入证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设立农产品的身份证、准出证和准入证,实现农产品准出、准入和追溯的对接,让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享有知情权,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入良性循环。
2.5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将风险评估确定为一项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我国在风险评估基础理论方法和风险评估监测数据获取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应采用危害性评估技术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进行评估,从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限量标准制定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做好应急处理。
2.6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体系在信息和大数据时代,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无疑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必然的选择。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个无线移动、互联互通、智能互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体系,能够加强对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管理,同时也能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普及,及时了解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理突发的状况,实现检测办公信息化,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还应配合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篇7
为贯彻落实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产品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根据*市农业局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大检查行动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动目的
这次大检查行动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为主线,以检查责任落实为手段,以查处投入品违规使用为重点环节,以蔬菜、食用菌为重点领域,集中打击生产销售禁用农药行为,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全面排查,彻底整顿。强化农业部门监管职责,切实堵塞监管漏洞,营造大检查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行动重点
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检查行动主要有四项内容:
1、全面开展农业生产环节检查。_重点要对街关、周窝等乡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标准化村建设,以及分散种植的农户,全面开展生产环节的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农药使用问题,查处蔬菜中违规使用高剧毒农药、复配农药行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及情况等内容。强化对认证产品的监管,重点检查其认证产品的产地认定条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以及标志规范使用等情况。发现不合格农产品要立即采取措施,严肃查处,严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2、启动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三秋”农忙时节即将到来,我们要以农药、肥料和种子为重点,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密切联系,协调联动。依法对各经营网点进行拉网式检查。要全面禁止销售甲胺磷等5_种高剧毒农药,对不具备条件的农资生产经销单位要坚决吊销其生产、经营许可证和登记证书;对该移送、移交的案件,要坚决及时移送、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大要案件,要按照“五不放过”原则,挂牌督办,严惩不法分子。
3、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包装物或标识上是否按规定标明品名、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使用添加剂的农产品是否按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是否附具检疫合格标志、检疫合格证明。
4、广泛开展质量安全宣传活动。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工作,搞好技术服务,指导农民不用禁用农药,科学使用限用农业投入品,切实增强安全生产能力。二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切实掌握执法要点,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树立农业部门执法监管的社会形象;三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借新闻媒体之力,营造执法监管的社会氛围。
三、行动安排
本次大检查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8月28日至8月底)。一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大检查氛围;二要加强各部门联动,进行全面组织部署;三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落实省、市部署,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可行的行动方案。
第二阶段为集中检查阶段(9月1日至9月16日)。要根据行动方案,由主要领导带队,采取分组包片,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检查蔬菜、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情况。一是对无公害标准化村建设,包括技术入棚、县村合同约定书、村户合同约定书,生产基地标语、标牌的宣传,无公害基地安全管理承诺制推行,病虫害综防控制、栽培新技术、环境控制等十大新技术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对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运转和蔬菜质量例行监测情况,按照年初下发的《20*年*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检测方案》对有关单位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频率和检测量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检测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检测设备的利用及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查看检测记录及检测报告。三是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即对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重点对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肥料的流通监管情况进行检查。是否建立了农药“购销台帐”、“诚信卡”和“质量承诺”制度。在无公害蔬菜集中产区,能否定期对高毒农药销售情况进行检查;在粮油菜混作区域,高毒农药能否实现定点销售、可追溯管理。
第三阶段为总对阶段(9月17日至9月21日)。重点是总结先进经验,查找监管漏洞,检查行动落实情况,防范发生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第四阶段为整改提高阶段(9月22日至9月底)。要针对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办案,认真组织整改,切实巩固大检查行动成效。一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二是对检查发现的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违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依法办案。
四、行动要求
1、切实加强对大检查行动的领导_。我局要把大检查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强有力的班子,成立由农牧局局长陈孟君担任组长,高跃进、张金芳、孙海生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分管负责人要亲自抓,对全局各单位进行总动员,制定严密的大检查方案,采取集中行动,开展执法大检查。
2、建立健全严格的工作责任制_。当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在许多环节仍然存在着安全隐患,要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不同的监管对象和监管内容,突出检点,划定检查区域,分工包片,将检查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到个人。对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准确研判,妥善处置。
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安全责任
成立了由副镇长为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副组长,镇相关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多名和检测员一名,村级协管员全面配备到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农业生产主体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完善管理机制,保障监管经费
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制度,对各项制度进行上墙,提升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宣传培训、巡查检查、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应急处置、产地准出等制度。年初,将监管、检测运行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今年,新建设快检室1个,共投入资金1.0万元,农产品检测软硬件建设同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检测水平。
三、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今年以来,分管领导多次在镇村干部大会讲解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镇农服中心向农药经销户、村干部及种植企业多次发放“禁用高毒农药及限制使用农药”及“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宣传资料200份次,提高涉农相关重点人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度和参与度,为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四、强化日常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加强巡查指导。镇监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定期对各农资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主体等进行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指导农业生产主体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生产记录档案。二是加强监测抽检。今年共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150样本次,送检50样本次,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
篇9
一、深入开展治理整顿,坚决遏制突出问题
(一)继续强化种植业产品整治。以蔬菜高毒农药问题为重点,强化农药监督管理,严查、严打在蔬菜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落实安全间隔期、生产记录制度,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坚持不懈抓好畜牧业产品整治。继续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为重点,会同公安、工信、食药等部门,从禁用物质的研制、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环节入手,分兵把守,各个击破,实施全链条查禁和监管。加强抗生素和饲料安全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兽药安全性和耐药性评价,加大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养殖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三)进一步深化渔业产品整治。以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为重点,加强大菱鲆、鳜鱼、牙鲆、乌鳢、鲑鱼等5大养殖鱼和饵料鱼的安全监管,强化用药执法检查,认真清缴禁用药物,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加快改进养殖技术,调整养殖密度,完善渔用药物饲料使用监督管理规范,探索鱼病统防统治。
(四)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以春耕、“三夏”、秋冬种时期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专项行动,查处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大案要案。认真贯彻国务院加快种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加大种子市场和饲料市场的监管。加快健全农资打假举报奖励和省际协办机制,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畅通农资经营主渠道,确保农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二、开展监管示范县创建,全面推进监管责任落实
(五)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制定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不断扩大,推动监管能力提升。
(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统一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和追溯模式,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七)积极推动监管责任落实。进一步明确各级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和任务,加快建立权责一致的工作业绩考核机制,积极争取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认真做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管理在省级农业部门的延伸试点。加强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努力构建“分兵把守、协调配合、全国一盘棋”的监管工作新机制。
(八)强化监管条件保障。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和条件,实行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加强与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和条件支持,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逐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保障体系。
(九)健全监管制度。认真总结各地成功做法和经验,形成可以推广的模式和办法。积极推行农药经营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等制度,大力推动农资连锁经营、信用评级和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动物检疫制度,督促屠宰企业“瘦肉精”自检责任的落实。
三、加快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十)加快建设进程。认真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作出的部署,加大推动力度,凡是尚未出台乡镇监管机构建设方案的省份要加快推动出台,已出台建设方案的省份要抓紧组织落实。要通过明确机构、落实职能和建立队伍,确保年底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监管机构。
(十一)强化能力配备。加强与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协调,积极争取条件支持,切实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纳入全国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体规划,为每个乡镇监管机构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工作用房和运转经费。
(十二)加强培训指导。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加快组织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以省为单元、以县为基础,全面开展专题培训,加快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四、深化检验监测,推动监管综合执法
(十三)加快推进质检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好2012年质检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实施质检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加快投资建设地市级,补充完善县级,不断提升部省级检测机构的风险评估预警能力。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大力推行检测执证上岗,探索建立检验检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十四)明确部省两级例行监测重点。部级例行监测以保障大中城市消费安全为目标,稳定参数和品种,确保大中城市主要食用农产品纳入监测范围。省级例行监测以“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确保“菜篮子”主产县和主要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省级监测范围。
(十五)强化地县两级监督抽查职能。地县两级农业部门要组织所属质检机构、综合执法机构,强化生产执法检查和产品抽检,实施联合执法和“检打联动”,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地市级农业部门重点抓好上市产品监督抽查和县级执法监管过程中的确认检测,县级农业部门重点抓好生产过程中的督导检查和速测筛查,确保产地生产安全。
(十六)积极规范监测行为。进一步明确部、省、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重点和范围,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认定管理办法》,依法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
五、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着力强化认证产品监管
(十七)加快标准制修订。依法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清理步伐,转化一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一批执法急需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省级农业部门要加快制定一批确保农产品生产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操作规程。地县两级农业部门要着力将相关标准集成转化为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明白纸等,让农民看得懂、真管用。推动食品法典和官方评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标准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十八)大力推进标准实施示范。不断扩大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比例和规模,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
(十九)强化“三品一标”监管。严格认证程序,提高认证门槛,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重点加强证后监管,建立退出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积极探索无公害农产品强制认证模式,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省级认证、部级备案试点。
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
(二十)加快完善应急机制。针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将应急处置措施细化到各个单位、各个岗位。加强信息报送,健全部省联动、高效畅通的信息报送网络,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十一)积极强化舆情监测。建立舆情监测与信息综合研判制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和及时核查媒体反映的问题。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队伍作用,主动做好热点问题解读和科普宣传。进一步规范信息渠道和程序,杜绝擅自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的信息。
(二十二)加快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尽快明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职能定位,强化部级风险评估实验室能力建设和考核认定,在“菜篮子”产品主产区加快认定一批风险评估实验站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实施全天候、定点动态跟踪监测。
篇10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现状;问题;建议;广东恩平
中图分类号 TS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269-0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GDP已跃居世界第2 位,“健康就是财富”已成为国人的新理念。人们的追求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心理健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迫在眉睫[1-2]。
1 恩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现状
近年来,恩平市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各县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了r检中心,并对辖区范围内的农产品进行抽检,对发现使用违禁农药和出现超标的农产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农产品仍然会从监管“网”中“漏”进市场,“漏”进消费者的口中。因此,当前恩平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工作形势严峻。
2 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能力较弱
一是当前的检测机构缺乏专业的检测人员,现有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3],而且个别人员还身兼多职,存在检测人员随意调动的现象。二是仪器设备配置不够先进。虽然现有的乡镇都配备了对蔬菜进行定性检测的设备,但只能检测农作物农药残留的程度,却无法对农药的种类进行检测。
2.2 源头监管难度大
恩平市农业生产主要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因此分散式的个体和单位是当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这就导致其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生产者也存在对农业质量安全的认识比较淡薄的问题。加上传统生产观念对生产者的影响较为深刻,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也有待健全,因而存在少数生产者片面追求农产品产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另外,部分农资经营店存在经营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即使执法单位多次进行农资打假整顿活动,收效也甚微。部分不法农资店仍然售卖禁用或限用高毒农药,部分生产者也执意选择使用禁用或限用高毒农药。这种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不仅不利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工作,也很难把控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2.3 协调机制不完善
恩平市进行农产品监督的机构比较多,如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这就导致这些部门存在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在管理上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这些部门都可以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分别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这种多方均可管理的局面很容易导致部门职责不清、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2.4 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尚未完全纳入法律范畴,体系有待健全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等的认证体系也不健全,同样也不能从法律层面得到支持和肯定。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现状就是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偏低。加上相关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3 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的建议
3.1 提高检测能力
一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明确机构工作人员事业编制,建立专业、精干的检测队伍。二是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为提高现有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要强化规范化管理工作。三是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监管与检测的投入力度。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升县级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要求农产品安全监管与检测机构配备一批高精密仪器设备,并增加检测项目。
3.2 加强市场监管
将农资打假治理活动作为常态工作开展,不断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的配合,使不法农资店无可乘之机,杜绝高毒农药流向生产者。对群众举报的信息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排查举报线索,进行重点跟踪。一旦查到不符合法律和法规要求的农资店和产品,就要及时追根溯源,并坚持一查到底,予以严肃处理。对违法的农资店给予严厉打击,对违法生产者给予教育改正。
3.3 强化部门协调
主动协调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完善协调机制,实现横向配合、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农产品实行全程监管,包括从田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4]。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既要在职能上防止各部门交叉,又要在管理上杜绝出现盲点,确保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3.4 加强宣传引导
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各种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在蔬菜种植基地竖立标示牌,宣传相关的农产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为帮助农民、生产加工企业和农资经营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加大宣传力度,针对重点内容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如农产品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业标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都非常重要。
3.5 加大资金投入
农产品安全建设属于公益性、基础性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充分利用各项财政支农惠农[5]。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的积极性,确保其自觉增加投入,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6 加强体系建设
目前,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开始实施,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也在日益提高,从而进一步凸显出质量认证和产品品牌化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为此,恩平市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并不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力度[6]。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培育名优农产品品牌,并推广使用农产品标识和防伪标志。
4 参考文献
[1] 陈松,周云龙.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3):12-15.
[2] 钱永忠,王芳,高山,等.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1):13-15.
[3] 曾凡菊.龙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5(3):32-35.
[4] 林伟君,玲,万忠.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村,2010(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