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业的发展

篇1

关键词:自然生态 各个环节 注入活力

我盟总面积20.3万km2,可利用草场面积18万km2。草原自然生态保护较为完整,有我国惟一列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畜牧业经济占全盟畜牧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1、现状

1.1草原生态条件

我盟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日均温度2℃左右,无霜期90~110 d。东西长600km,由西向东以荒漠、半荒漠草原逐步过渡为典型高山草原,由于自然条件恶化及超载放牧,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

1.2畜牧业发展水平

①20世纪80年代初,畜牧业生产进入以草畜双承包为主的家庭畜牧业经营,草原畜牧业从数量上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②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有一定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③依靠市场,自主调整了畜种结构,但从整体上看畜种畜群结构仍不合理。

④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较高。以该盟为例,改良牛由1985年的3.6%上升到2004年4月的82.3%。

⑤全盟围栏草场达11万km2,其中28%实施了划区轮牧技术,实施围封转移面积8.3万km2。

全盟大力推广“机、电、林、水”四配套草库仑,7 hm2以上者826处,高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8万km2。

⑥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防疫、改良队伍初具规模。

2、发展思路

2.1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效益型发展,经营模式由“小而散,大而全”向以嘎查或苏木乃至旗县为单位的专业化方向发展。经营方式由放牧型草原畜牧业向舍饲、半舍饲及工厂化方向发展。

2.2合理布局畜种及畜群结构

由于草原围栏技术的实施及市场因素的影响,该地区马匹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山羊数量由于20世纪末羊绒价格的上涨而急剧上升,21世纪初虽有所下降,但已从根本上反映出宏观调控畜种结构能力弱的机制。许多专家为此呼吁,担心我盟草原因山羊的超限饲养而变成中国的第2个毛乌素。故此,在实践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困地制宜,合理布局畜种及畜群结构,这是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的前提。

2.3加大改良地方品种力度,培育发展地方优良品种

牲畜品种改良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一条根本路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对当地品种牛的改良已很有成效。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多个品种肉用牛已普及全盟各旗县。黑白花奶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饲养规模,畜牧业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今后应注意在优良品种保护的基础上,实施本品种选育,合理提高其生产性能。在饲养管理上,建立2个品种的饲养管理标准,创立品牌,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为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4从“围封转移”为契机,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力度

良好的草原生态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在草地改良方面,加大对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实施人工降雨、飞播牧草的力度,使我盟西南部地区植被在较短时期内得以有效的改善。

在水资源充足的小片区域内,大力推广草地灌溉技术和“四配套”草库仑推广技术,确保投入一点,见效一片。

在草场保护方面,加大对退化草场的治理力度,做到沙化的围起来,退化的保护起来,有条件的建设利用起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国家、集体及个人的投入得以充分利用。建立林水配套的饲料基地,确保开发一小片,利用一大片。

篇2

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畜牧业产值逐年扩大,畜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不断提高。畜牧业物流在整个畜牧业供应链条上,上接种植业,下接加工业,在满足各方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将各利益主体联合成为有机整体,实现了利益的均衡。然而,畜产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畜产品的产供销价值链条。欧美等发达国家畜产品贸易壁垒门槛的提高,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畜产品的对外出口。畜产品的食用安全不仅涉及到源头的繁育、饲养,而且涉及到整个流通过程中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及流通加工等相关环节。我国现有畜牧业物流水平,远不能满足畜产品流通的巨大需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畜牧业物流缺乏行业标准约束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物流需求越来越大,很多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货物流通方式,缺乏温度、时间的严格控制,导致畜产品的质量下降、损耗增加。由于缺乏完善的畜牧业物流法律法规,使整个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流通标准限制[2],缺少统一性和规范性。

1.2畜牧业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冷链物流运输是畜产品流通的主要手段,冷链产品实行全程冷控,形成了完整的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我国缺少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畜产品运输更多采用改装的传统箱式卡车运输,大大降低了流通效率,增加了畜产品污染的风险。

1.3畜牧业物流管理混乱与传统的物流行业相比,畜牧业物流的管理过程更为复杂,实行多环节管理的方式。在畜产品物流的供应、流通加工、检验检疫等环节采用农业、商业、质检、交通等多部门分段管理的方式,使畜产品流通环节的中断,增加中途停留的时间,导致了流通环节的混乱,未能实现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2加快我国畜牧业物流发展对策

2.1构建畜牧业物流的信息管理体系畜牧业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整合畜产品流通环节信息的共享,能够实现畜产品的“三流”合一与协调。进而有助于发挥其在社会需求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使供应商供应信息与消费者需求信息有机的结合。同时,建立条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畜产品饲养的源头入手,随时全程追溯畜产品的相关信息,保证消费者食用畜产品的安全性。

2.2完善畜牧业物流的法律法规制度我国畜牧业物流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约束力不强,需要不断完善畜牧业物流法律法规制度[3],规范畜牧从业人员职业标准,完善畜产品经营企业的注册程序,统一畜牧业物流的行业标准,使畜产品从饲养、运输、加工等环节做到无缝连接,实现有机的协调一致。积极拓展畜产品绿色流通渠道,减免流通加工环节费税,统一各监管部门标准,避免复杂化、非市场化因素影响,保证畜产品的新鲜与安全。

篇3

关键词:恩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观。指的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恩施州畜牧业近年发展很快,但要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恩施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浮浅的探讨。

一、恩施州畜牧业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一)恩施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恩施州地处湖北省的西南部,畜牧业是恩施州传统的优势行业,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更是当地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重经济增长点,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全州畜牧业生产发展极为迅猛。2016年,全州出栏生猪467.3万头,出栏肉牛17.2万头,增长16.9%。出栏肉羊106.0万只,增长17.7%。家禽出笼1694.7万只,增长35.3%。禽蛋产量达3.97万吨,增长21.2%,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30多亿元①。特别是按照州委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部署,坚持强龙头、树品牌、提效益的思路,坚持以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为着力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加速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以来,全州畜牧业呈现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恩施州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一是当地环境修复的需要。由于过去环境意识不足,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滥砍滥伐、任意开垦和无秩序养殖,导致水土流失、环境变差、污染严重。近些年虽然恩施州重视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使整体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好转,但整体上还是处于修复阶段,走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促进环境修复、守住“青山绿水”的必然选择。二是畜牧业增产增效的需要。近几年恩施州畜牧业发展很快,加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来实现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对山地、草场、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山地、草场效能减少,载畜量降低,植被也受到一些破坏,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失衡,必须科学设计、有序规划,走更节能减排、更增产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保证生态平衡和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三是减少畜牧业污染、打造“美丽恩施”的需要。畜禽养殖过程中排出的粪便,无论对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均会造成严重污染;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会排放出甲烷,也会对空气造成很大的污染。养殖场一般都会产生难闻的恶臭,主要是因为粪便、污水、垫料、饲料、畜禽尸体的腐败分解、消化道排出气体、皮脂腺、汗腺、外激素分泌物等导致的。养殖场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排泄物、废弃物,就会给环境带来恶劣影响,不利于打造“美丽恩施”的名片。四是畜牧业纵深发展的需要。畜牧产业链条长,涉及种、养、加、销等多个环节,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使畜牧业在前伸后延、流通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发力,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加工业有机结合,促使畜牧业向纵深发展,从而全面建设集产、供、加、销于一体的现代化牧农结合、牧林结合、牧加结合、牧销结合的新型链条。

二、恩施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和建议

恩施州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合理安排粮食生产的情况下,种草养畜,以畜禽的粪便养地,种养结合的农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畜牧业之路,是实现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因此,恩施州在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坚持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又保护好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畜牧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恩施州在畜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效果明显:

(一)猪-沼-X模式

既将养猪的废料用发生发沼气,同时沼气渣再用来种菜、种果树、做基肥等。如恩施市龙凤联强公司的大型养殖场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了5个小型沼气工程和喷灌设施,把8000多头生猪产生的粪便全部利用起来,以“猪-沼-果”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经营;种植各种优质果树,效益明显。“猪-沼-X模式”,不仅适宜于大型养猪场,也适合于每家每户小型养殖。每户养2头以上的猪,就可以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猪粪进入沼池发酵后可以当燃气做饭烧水,或发电照明取暧,剩余的沼渣可以作农田底肥,沼液作追肥,不仅大大节约了能源,促进了养猪的效益,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实现了有机循环,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这个“X”,可以是菜、粮、果,甚至是鸡、鱼等。比如“猪-沼-鱼”模式,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大大提升养殖效益,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同时保护环境。是很好的可持续养殖模式。

(二)草-牛-沼-菜模式

即种草、养牛、沼气、种菜的生态循环模式。近些年恩施州利用退耕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以“恩施黄牛”和“恩施白山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也探索出了一条“草-牛-沼-菜”的可持续循环发展模式。利用天然草坡及一部分山地,大力发展优质牧草,供给牧场养牛;牛粪用户沼气氿发酵,用以发电照明和生热做饭,沼渣用以蔬菜生产和牧草种植所需肥料;这样就形成了集“牧草种植-肉牛养殖-沼气发酵-蔬菜生产”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生产模式,效果明显,全州肉牛、肉羊养殖发展迅猛,而污染排放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四)林-药-特色养殖模式

即在林下种药材,并利用森林资源开展当地特有动物如恩施土鸡、恩施黑猪及野猪、山鸡等其他特色野味养殖的模式。恩施州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论是林木、中草药和特色野味,都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五)鸡-猪-鱼生物链模式

篇4

关键词 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323-01

猪、禽价格的持续低迷,让许多养殖户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而草食畜禽价格却持续走高,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农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农区发展草食畜牧业有它的先天不足,但也有其潜力所在,各级政府和业内人士理应早日重视。

2012年以来,猪、禽价格一路走低,让多数养殖户损失惨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供大于求,养殖量过多。然而反观草食畜禽,特别是牛、羊肉和奶产品,价格一直稳定,养殖利润较高。多年来,农区草食畜禽业逐年下滑,在不少地区下降幅度还比较大。该文分析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1 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对于牧区,农区发展草食畜牧业有其先天不足之处。但是随着现代畜牧科技的发展,完全可以克服先天不足,而大有作为。蒙牛、伊利等大型企业纷纷挺进内地,也正是为了开拓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潜力。目前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不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政府引导。虽然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但在农区,政府更多倡导和重视的仍然是生猪和家禽,对草食畜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既没有规划,也缺少具体的措施,草食畜禽养殖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二是资源利用率低,农区虽然没有牧区广袤的草原,但有大面积的荒山草坡和冬闲田,只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植被稀疏,产草量很少,载畜量很低。三是缺少技术支撑。首先是品种杂乱,退化严重。南江黄羊、黄淮白山羊、皖东黄牛、江淮水牛等优良种质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盲目引种和乱,产生很多“四不像”,普遍表现生产性能低下,体格小,生长慢,产肉少,养殖效益不突出。其次是缺乏养殖技术,多数养殖户没有像养猪、养鸡那样去重视、去研究、去学习,更多的是凭传统经验在养殖,畜牧科技部门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关于草食畜禽讲的也比较少、内容粗浅。青贮氨化、种草养畜、配合饲料、短期育肥、胚胎移植等实用技术很少得到宣传和推广应用,养殖水平普遍偏低,缺少科技含量。四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由于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规模小,发展水平低,才更加凸显龙头养殖企业示范带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2]。有了龙头企业的牵引,广大养殖户才能在良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市场的研究与把握等各层面得到更多指导。五是缺少政策扶持。不论是在宏观政策还是在具体扶持政策方面,农区草食畜禽养殖者得到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较少。再加上,草食畜禽的饲养周期长,投入多,回报慢,导致多数养殖者无法扩大养殖规模,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 加快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随着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生猪和家禽的养殖总量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加之国家扶持政策的刺激和引导,越来越多的资本还在投向养猪业和家禽业,猪、禽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已日益突出,养猪业、养禽业已经进入微利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草食畜牧业发展上来[3-4]。为振兴农区草食畜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发展现状(包括品种结构、养殖数量、资源状况、养殖习性、发展潜力等),为制订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出台具体的发展措施奠定基础;二是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拿出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计划,找准突破口,分年分步实施;三是制订具体发展措施,包括地方畜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荒山草坡和冬闲田的开发利用、养殖人员科技培训、引种与改良计划等;四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在把优质牧草种植、青贮饲料、秸秆氨化、人工授精、短期育肥、疫病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普及到每个养殖户的同时,扶持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养牛、科学养羊、科学养鹅示范户,让先进技术看得到、摸得着、学得会、用得好,真正让科技为草食畜禽的发展提供根本支撑;五是引进或培植大型养殖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或重点扶持等措施,树立各种类型的养殖典型。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把畜禽良种推广到千家万户,淘汰劣质种畜禽;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彻底摒弃传统落后饲养方式;把收购合同送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养殖户养的放心,以充分调动他们发展草食畜禽的积极性;六是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在研究或出台草食畜禽扶持政策时,对农区和牧区同等看待。在起步阶段,甚至应对农区有所倾斜,特别是对大型企业、生态型企业、科技型企业,能够给予足够的帮扶;七是关注产业链的链接。不能仅仅关注“养”的问题,更要关注市场、产品开发问题。因为目前牛、羊肉等市场价格较高,消费群体相对狭窄,要充分考虑在草食畜禽产品大幅增加的同时,市场价格会有什么变化。要研究如何才能拿得出,销得掉,赚到钱,走得稳。由于草食畜禽生产周期的特殊性,一旦受到市场冲击,跌入低谷,其恢复或反弹的周期会更长。要加大草食畜禽产品加工的研发力度,精心打造和包装,把更为丰富、更有营养、更具特点的草食畜禽产品奉献给消费者,引领肉食消费新时尚。

草食畜禽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希望,草食畜禽产品特别是牛、羊肉由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卫生安全程度以及其特有的风味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民生活和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草食畜禽产品必将更加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猪肉、禽肉,但消费量大幅增长是大势所趋。对于农区来说,从现在开始,要真正把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摆上议事日程,特别是在良繁体系建设、荒山草坡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养殖科技的培训和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要早打算,早落实,早起步,早发展。在猪、禽市场不景气,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努力开辟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新天地,为畜牧业经济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做出新贡献。

3 参考文献

[1] 毛剑.加快乐山市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对策[J].四川畜牧兽医2001, 28(12):11.

[2] 李建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草食畜牧业调查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2):70.

篇5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畜牧业抓住市场、政策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狠抓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成功迈入千亿元大关,稳占湖北省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成为畜牧业大省。草食家畜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发达国家草食畜牧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国内所有的畜牧业强省如山东、河南等省的草食畜牧业也很发达。因此,湖北省在建设畜牧业强省的进程中应该推进草食家畜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使草食畜牧业成为湖北省建设畜牧业强省新的增长点。

1 草食畜牧业发展基本形势

1.1 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湖北省草食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肉牛出栏由115.4万头增长到123.3万头,增长6.8%;肉羊出栏由381.0万只增长到509.3万只,增长33.7%;生鲜奶产量由12.2万t增加到19.1万t,增长56.6%。牛羊肉产品也大幅增加,其中牛肉产量由16.9万t增长到19.0万t,增长12.4%;羊肉产量由6.0万t增长到8.1万t,增长35.0%。2011年草食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肉牛出栏可达126万头,肉羊出栏501万只以上,牛奶产量14万t,草食畜牧业发展为满足湖北省市场供应、推动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优势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湖北省草食畜牧业基本形成了汉江流域优势肉牛产业带,清江流域、大别山区域的优势肉羊产业带和武汉城市圈的优势奶牛产业带等三大草食畜牧业产业带。2010年,以十堰、襄阳、随州等为主的汉江流域17县市肉牛出栏78.6万头,占全省肉牛出栏总量的63.9%;以恩施、宜昌、黄冈为主的清江流域、汉江流域、大别山区域21个县市优势肉羊产业带出栏肉羊256.7万只,占全省肉羊出栏总量的43.4%;武汉城市圈优势奶牛产业带奶牛存栏4.8万头,生鲜奶产量16.3万t,占全省生鲜奶产量的85%。优势产业区域生产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1.3 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

近两年在国家标准化示范场创建、菜篮子品种补贴项目等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省牛羊等草食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省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场达477个,年出栏肉牛15.23万头,其中年出栏1 000头以上牛场26个,年出栏肉牛5.63万头;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羊场(户)达1 344个,年出栏肉羊45.14万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场58个,奶牛存栏5.84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6.16万头的94.8%,奶牛规模化程度已达95%。

1.4 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

随着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湖北省草食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奶业表现尤为突出,乳制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省现有乳制品加工企业12个,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70万t;全省已建各类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场)64个,其中较大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有5家,包括武汉三镇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钟祥市鼎盛源食品公司、潜江市湖北省尝相思调味品有限公司等。建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93个,分布在肉牛产业带的20个县市,其中枣阳市鄂西北牲畜交易市场的肉牛交易量每年达10万头。

1.5 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稳步推进

2011年湖北省石漠化治理项目进一步扩大,湖北省已经有15个县市纳入国家石漠化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加上湖北省长期进行的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及种草养畜的推进,到2011年全省种草保留面积23.1万hm2,其中人工种草14.7万hm2,草场改良面积8.1万hm2;当年利用冬闲田种草面积10.7万hm2,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是实现湖北省草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发展机遇

2.1 草食家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草食畜牧业产品消费量不断增加,市场价格也随着消费量的增长不断走高。据统计,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全国牛奶平均价格由1.91元/kg上涨到3.13元/kg,涨幅达到63.9%;去骨牛肉价格由18.06元/kg上涨到35.07元/kg,涨幅达到94.2%;羊肉价格由18.06元/kg上涨到37.07元/kg,涨幅达到105.3%。进入2011年,牛羊肉价格更是进一步增长,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统计,2011年11月中旬,全国牛肉(新鲜去骨)平均价格为40.18元/kg,与2010年年末相比又增长了14.5%;全国羊肉(新鲜去骨)平均价格为51.22元/kg,更是增长了38.2%。草食畜产品价格的总体上涨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为草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最原始动力。

2.2 市场需求潜力大

牛羊肉等草食畜牧业产品具有高蛋白、高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等营养特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草食畜牧业产品需求量呈刚性增长。以奶类为例,奶制品作为营养健康的代名词,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消费品,2010年全国人均消费奶类达到了28kg,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处于低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115kg相差甚远,按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到2020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需求将达到40kg。湖北省奶类生产形势更不乐观,2010年全省人均生鲜奶生产量仅3.3kg,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2.3 资源利用空间大

篇6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思考

畜牧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极具活力的重要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正确认识和分析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面临的不利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抢抓机遇,突出主攻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推动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全市逐年加大了畜牧业发展的投入,但与畜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不够,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薄弱,技术手段和服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在乡(镇)畜牧技术人才出现服务功能弱化的现象。

2、发展资金短缺。目前少数企业和养殖户周转资金还缺乏保障,部分养殖户想扩大规模和改良品种缺乏资金来源,想贷款却受到担保、联保等条件的制约贷不到,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3、产业格局未形成。全市畜牧业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带动效应,还没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4、规模效益不够明显。全市虽然引进了几家规模较大的畜牧养殖企业,但从总体情况看,畜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建设档次与规模化、标准化还有一定差距,多数没有现代化监控设备,饲养方式也比较落后。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虽然达到了57.9%,但与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县乡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完善考评体系,把畜牧业发展目标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在现有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每年按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安排预算,采取项目配套、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集中支持畜牧良繁体系、疫病防控、标准养殖小区建设等。农业打捆资金项目、现代农业标准化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良种补贴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资金项目,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三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全市种植业发展已达到阶段性水平,农民收入要实现提升和跨越,出路在于畜牧业,希望在于畜牧业,潜力也在于畜牧业,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要跳出种植业就是农业的传统思维,真正确立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2、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现代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路径,把养殖业融入农、林业中,推行“生态养殖+沼气十绿色种植”生产方式,形成猪、沼、果(林、 瓜、菜)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这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共创农牧双赢的最佳途径。二是以养殖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规模化发展。力争通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肉牛生态养殖、瘦肉型猪、肉(蛋)鸡生产、养羊、林下养禽等生产基地。三是抓好畜牧产业化经营。首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引进外地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要从资源保障、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方面重点扶持全市畜牧龙头,承担起畜牧业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职能。其次做响品牌。现代畜牧业最终要走向品牌化生产。全面提高畜产品品质、开拓国内外市场甚至推进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品牌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抓手。要舍得投入,加大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其三延伸产业链。围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链,把握好良种繁育、饲料生产、现代化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与营销等五个环节。特别是精深加工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严重影响畜牧生产效益的关键。而畜牧业的大发展,需要精深加工做坚强的后盾。以生猪为例,现在全市外销产品以出售活猪、白条肉为主,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严重阻碍了生猪产业做强做大。

3、加快保障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抓良种繁育。建设生猪纯(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提升生猪、蛋鸡良种率。二是抓饲料生产。据统计,全国畜牧业每年消耗的饲料粮接近粮食总产量的40%,饲料已成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原料。要下决心培育扶持打造几家在全省、全国叫响的大企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安全饲料保障。三是抓疾病防控关。要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动物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抓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畜产品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制度,加强市、县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在流通环节上,严格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

篇7

一、基本现状

(一)农区畜牧业现状:根据水土和地理优势,城川南部地区19个嘎查村(原城川和二道川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农田水利发达,种植经验丰富,交通便利,属农业主产区。共有人口3742户12925人,其中,蒙古族1741人。水浇地11万亩,人均水浇地为8.6亩。虽然这一区域特色种植业已成了农牧民创收的主要来源,又是全年禁牧区,但是,特色养殖业也相对发达,城川镇东部区以大场则村为中心的生猪模式化养殖、圈养山羊和秋冬季快速育肥出栏架子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城川镇西南部区以三元杂交羊为主的舍饲养殖快速育肥出栏也初具规模,综合收益都很高。例如:糜地粱二社纳伊拉,3口人,70多亩(其中种植辣椒2.5亩)水浇地收入4.7万元,草场70多亩(承包邻居40亩),养9只三元杂交母羊,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一胎3-5只,年产羔46只,45天断奶,2个月左右出栏,平均每只售200多元,年收入1万多元,剔除肥料、电费等开支1.5万元,加上各种政策补贴1600元,去年人均纯收入1.4万元。

2007年,全镇农区牲畜出栏头数为14.86万头只,年底,牲畜存栏头数为15.7万头只,农区人均畜牧业收入约3645元,占总收入的39。

(二)牧区畜牧业现状:城川北部区10个嘎查(原珠和地区)以牧业为主,为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的季节性休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农牧户为1219户3934人,其中:蒙古族2759人。草牧场总面积178.97万亩,飞播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面积为14.45万亩。水浇地6.4万亩,人均水浇地16亩。核定载畜量为6.03万头只,2007年出栏牲畜12.85万头只,年底牲畜存栏11.12万头只。在执行禁休牧政策以来,牧区畜牧业发展由于受路、电、讯以及市场等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即:品种杂、规模小,驾驭市场能力差、很难形成稳固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调查,牧民均赞同限时放牧,但是,前提条件是草场要好。对限时放牧的好处都很清楚,但是,采纳应用的不多。大部分牧户以羊为主,兼有几头至二三十头不等的牛,农业收入大多是为养而种的支出部分,只有及少数还有1万元左右的盈余。在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边、巴音什里和城川嘎查牛产业相对发达;阿日勒、呼和、科泊尔、柴达木4个嘎查以鄂尔多斯细毛养为主;珠拉图、乌定什边、巴音什边、巴音什里、哈拉色日、克珠日6个嘎查以三元杂交羊为主,其中:珠拉图有70户,占总户数的60,户均创收1.5万元;乌定什边有52户,占总户数的50左右,上中等户均创收1.6万元,普通户近万元;巴音什里有112户,占总户数的90,占总收入的90以上;哈拉色日有104户,占总户数80,占户子80的收入;克珠日有29户,占总户数30(土种60、细毛10),占户子40的收入;巴音什边有87户,占总户数90,户均创收1万元。

1、西部区三元杂(一胎多羔、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典型户:

珠拉图:杨布拉格、杨扎口、李世忠、郝满都呼、李海宽、苏雅拉图、陈玉宝、呼金成、巴图吉日嘎拉、郭和平。

克珠日:张柱林、金永平、赛吉日嘎拉、朝日格图、沙日、斯庆图、高宝宝、万礼堂、郝栓英、呼吉图、苏日嘎拉图、青克勒达来、图门朝格图、刘二兵、查汉库、贺其劳、曹布金、巴达玛、李洪亮2、草场较大,载畜量相对较多的户子,大部分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很难掌握市场行情,一般不愿意育肥出栏,主要依靠自然放养,只储备三个月休牧期间的草料,如克珠日嘎查特古斯德力格尔家,4口人,有草场5000多亩,水地40亩,土种羊、细毛羊和山羊以及牛都养,一年一茬羔,40亩水地的收入全部开支,仅畜牧业一项收入,属数量效益型,人均收入1万多元,但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差,遇到去年冬天的雪,今年休牧期间的草料就不足了。一小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户子,自然放养与快速出栏兼顾,饲养经验丰富,数量与质量并重,如巴音什里嘎查张海兵家,6口人,有草场7003亩(可利用草场2503亩),水地160多亩,其中:苜蓿45亩,玉米40多亩,麻黄30多亩,农机具和舍饲养殖配套齐全,饲草料储备充足,农牧业发展极具现代化水平,虽然没有通电,用于农业的柴油费用支出较大,但是,收入来源多,羊、牛、猪、奶制品、玉米及其他各项收入加起来,人均收入高达2万多元。

2、草场较小,载畜量相对较少的户子,迫于生活压力,思变意识较强,肯吃苦,饲草料储备也充足,在保留基础母畜的前提下,通过快速出栏羔羊创收,以经营三元杂交羊为主,辅之以1-2头奶牛,畜牧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属质量效益性,人均收入也能达到1万元以上,如克珠日嘎查张柱林,4口人,有草场2400亩(承包邻居300多亩,沙地近1000亩),水地40亩,舍饲与放养结合,有羊110只,牛8头,奶牛2头。20只三元杂交母羊快速出栏羔羊80来只,收入2万多元;50只土种羊接羔40来只,收入1万多元;40只(10只母羊)山羊年收入1万多元;牛和奶制品1万元。40亩地的收入足够生产开支,人均收入近1.5万元,草场随小可收入却很高。还有一部分草场较小的户子将草场转包后外出打工,如巴音什边嘎查黄牧仁和伊布格达来将草场转包给邻居苏亮旭和冯其劳,这样既转移了剩余劳动力,又方便了规模经营。

以上提到的典型户劳力均为2人。

3、细毛羊与三元杂交收入对比(以巴音什边户子为例)

朝勒孟养细毛羊80只,种玉米30亩。年接羔60只,平均卖200元,出售羔子收入1.2万元,出售羊毛8000多元,产玉米2.8万斤(按0.7斤/元计算可收入近2万元),玉米全部用来喂养。畜牧业年纯收入2万元。

冯小其劳养三元杂交羊33只,种玉米30亩。通过自治配方增加科技含量,玉米及草用于养羊的同时,还可以养6-7头猪,年接羔近白只,出栏生猪12头。羊年创收3万多,猪可创收1万多。年畜牧业纯收入达4万多。

通过以上两户的对比,养适量的三元杂交羊收入比养细毛羊收入多出1倍,而草原的压力也减少了很多。

综上所述,建议我镇畜牧业的发展除细毛羊和适宜养牛的个别地区之外,主推一胎多羔、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的羔羊快速育肥出栏养殖模式,限制数量效益型畜牧业,走生态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二、制约牧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化水平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基础条件较差。从调查的情况得知,很多农牧户对小尾寒羊及三元杂交羊非常感兴趣,快速育肥出栏致富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但苦于不通电,饲草料储备投入较大,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只能作罢。

(三)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牲畜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规模小都影响了牧户的经济效益。

三、加快牧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牧民的综合素质。

一是镇政府和旗直对口的业务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牧业嘎查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牧民科技水平。

二是充分发挥旗职业中学、三段地劳动力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等作用,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培训,让牧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

三是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鼓励发展畜牧业。

四是加大舍饲养殖和饲草料的科学配方与推广应用,转变传统养畜的思想观念。

(二)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

一要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上下功夫。做到推广实用技术与科技服务同步,提高改良繁育水平。

二要在技术调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调强上下功夫。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提高利用率,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

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上下功夫。在抓好牛羊发展的同时,利用宽敞的草原适度培育和发展禽、兔及其它特种养殖,获取较高利润。

四要通过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促进农田草牧场向种养殖大户集中,形成户均拥有5000亩以上草牧场和100亩以上水浇地的基本发展规模。

五要加快推广大中型节水喷灌、农牧业机械和规模化经营所必须的农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设备,确保农牧业生产高效率稳步提升,农牧业收入稳步提高。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在龙头,要利用我镇各种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业群体经营规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抗御市场风险。

(四)加速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要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

二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直接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项服务。通过信息网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情况,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

三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为农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

四要加强对畜牧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畜牧企业用地指标的审批和土地使用费用的最大优惠。

(五)千方百计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要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

一要将国家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政策用好、用足,争取银行贷款。

篇8

关键词:畜牧业 发展 现状 对策建议

为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适时提出了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基层兽医从原来的单调防疫、医病工作转移到动物防疫及畜产品流通领域安全监管的工作上来,从而彻底改变兽医以往的工作机制。为此畜牧兽医如何适应新的职能的转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畜牧业生产是我乡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我乡农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三大战目标"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将畜牧产业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使全乡畜牧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为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2010年初,全乡各类牲畜存栏3.89万头(只)。母畜比例不足60%,根据这一现状我乡继续狠抓畜种结构调整,稳步提高畜群生产能力,适度提高母畜比例,以适龄母畜比例的提高来带动出栏率、商品率的提高。改变目前母畜比例不足60%的现状。到今年底母畜比例达到并保持在70%以上。使牲畜出栏率达到45%,商品率达到40%以上。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养殖小区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牛羊育肥、生猪养殖繁育、黄牛改良、禽类养殖等。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截至目前牛羊育肥户达到200户,育肥牛羊2.01万 头(只);逐步使养殖业成为农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以规模养殖户的增加促进我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知识,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仍很缓慢。良种繁育工作不能适应当前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绝大多数散养户和部分规模养殖户都是从本乡购进牛、羊、猪品种。且不能保证品种质量。诸如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进行科学的疫情防治等一系列问题,经常困扰养殖户。急需技术指导和信息传递。

2、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养殖户在自家的宅基内建畜舍进行畜牧生产,不仅污染周围环境,而且无法扩大养殖规模,专业户生产规模仍很偏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明显,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的提高。同时,养殖户另辟土地修建畜舍扩大畜牧业生产,土地审批和建设审批难度大,阻力多,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土地和建设问题需要及时协调解决。

3、我乡畜牧兽医站力量薄弱,严重影响全乡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村级防疫员业务素质低等原因,畜禽技术指导及防疫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三、加快我乡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大力发展畜牧业,是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措施。为此,乡党委、政府下大力气鼓励和支持发展养殖专业大户。推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进一步促进全乡养殖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针对当前我乡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认真分析畜牧业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养殖科技为手段,注重特色,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发展。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认真组织宣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动物防疫工作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们对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要积极做好政府参谋,建议政府部门要对养殖场(户)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认识和理论技术水平、并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要以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方法方式引导他们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搞好正确引导,应对市场变化。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市场监测,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市场动态,科学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畜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亏损,增加收入。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向养殖户传递信息,指导生产发展。二是调整畜群结构,淘汰劣质品种,更换优良品种,不等价、不压栏,对育肥牛羊做到适时出栏。三是保护和发展母畜,防止养殖户宰杀良种母畜,加强品种改良,提高良种比重和生产力。四是协调财政、金融、信贷等部门,积极为规模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3、加强养殖创新,改进生产方式。要认真总结本地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地制宜,指导农民改进传统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在发展方向上,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优势,应坚持稳定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草食畜牧业的比重和增长率。在发展模式上,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优势,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同时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交汇在一起,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使粮食产量提升、增值。增加现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当前应引导农民进一步改善饲养条件,改良畜群品种,适时扩大规模,发展绿色、无公害和生态养殖。要大力提倡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改进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兴建养殖小区,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4、科学制定激励政策,抓好以点带面。要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落实优惠的激励政策,调动农民自觉地投资、投产,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同时狠抓养殖大户的建设,通过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畜牧业养殖的快速发展。改变原有思想理念,深化自身整体素质,要紧紧围绕中央“十一五”提出的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坚持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畜牧兽医体系改革为契机,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在职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要认真切实改变原有的工作思想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整体素质,大力发挥团队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认真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敢于人先,适应工作重心转移,适应改革潮流。为了强化基层畜牧兽医基础工作,我们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依法办事风尚,弘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形象,以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畜牧业新的可持续发展。

篇9

2006年8月-2008年5月,在长达22个月的生猪价格高利润时期,年饲养一头能繁母猪至少要赚上万元,多者要赚两万余元,一头肥猪出栏要赚上千元。2009年3月-2010年3月,断奶仔猪价格3.6元/kg,比2008年同期的44元/kg下降了91.82%;肥猪活重价格7元/kg,比2008年同期的22元/kg下降了68.18%;猪肉价格24元/kg,比2008年同期的34元/kg下降了29.41%。养猪业全面严重亏损,出栏1头肥猪散养户亏损约200元,规模养殖场亏损250~300元;管理水平较高,开源节流处理适当,自繁自养自配饲料的规模养殖场也要亏损50~100元。由于养猪行情低迷、养殖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大,伤害了农民养殖积极性,致使农民生猪补栏积极性降低,对畜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于养殖户来说,价格大幅度下跌,将面临严重亏损,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或资金链条断裂,生产能力被削弱,甚至出现大量淘汰、宰杀母畜现象。特别是散养户和小型规模养殖场更为突出,退出养猪产业将成为必然选择。2011年以来,牛价步步攀升,饲养一头能繁母牛,年可获纯收入7000~12000元,一头肉牛育肥90d,可获纯收入1300元,吸引了大量的本地资本和外来投资养牛,甚至出现变卖房屋、车辆和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投资养牛的现象。

2疫病侵害严重,防治困难

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养殖者大多数都采用传统的分散养殖方式,人畜同居,猪牛同圈,养殖户之间圈舍相连,鸡鸭鹅狗放养,同村牛马羊同时同地放牧,粪尿随地排泄,粪便任意堆放,往往一头(匹、只)畜禽发生传染病就可能很快传遍全村。集市购畜未经隔离观察,常将自养牲畜赶到牲畜交易市场评价,把生病或病死畜禽屠宰食用。落后的饲养方式,淡薄的消毒意识和危险的生活习惯,轻预防、重治疗、滥用药,致使动物疫病接连发生。许多旧的疫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疫病又在发生,使畜禽死亡率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农民增收致富和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受经济利益驱动,所养畜禽感染疾病,不是尽量治愈,而是请乡村兽医、动物防疫员或到兽(人)药店买药治疗,畜注射1~2针,禽喂药1~2d,不愈就低价处理给黑心商贩、无证屠宰场或运至牲畜交易市场兜售,并经常将一些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尸体随意丢弃于村寨院落或农田草地。在一些地方的河沟泡塘中经常可以见到漂浮的死鸡死猪,或任其腐烂发臭,或听凭顺水漂流。粪尿、污水任意排放,疫情管理缺陷、防疫系统薄弱。养殖场选址、设计、建场不规范,通常只建畜禽圈舍、饲料和养殖用具存放室、饲养员生活区(室),而无消毒、兽医、隔离、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普遍存在养殖用具、畜料运输车辆、来往人员进出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洁污道交叉使用,场内氨气、硫化氢、甲基硫醇等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现象。不仅给动物疫病的传播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也给环境卫生造成了破坏。

3缺乏资金投入,养殖融资难

养殖业作为一个弱势产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养殖者往往规划养殖时都比较乐观,没有把生产经营中的市场、疫病、资源、资金断链风险等制约因素通盘考虑。养殖模式与资源和市场不相适应,没有将养殖规模掌握在自身经济能力可控范围。多数养殖者只有前期圈地建圈和购畜资金,而后续饲料、疫病防治、人工、水电等资金投入不足,为将养殖维持下去,多方借贷。一旦市场疲软或牲畜患病死亡,造成损失,就会出现逃避、赖账、恶意拖欠等失信现象。有的为了骗取国家对规模养殖场、小微养殖企业和草地生态畜牧业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支持,采取趁国家投入建圈之机圈地盘,只建圈不养畜、养畜只为检查或验收、借畜应付检查或验收、虚报浮夸、公路沿线规范、山旮旯不干、政府要搞典型拿钱来,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一旦国家投入中断,马上歇业关门,从而导致养殖业“融资难、难融资”。织金县金龙乡小偏洞肉牛养殖场,2004年建场,2005年存栏牛达460多头,曾是贵州的一面旗帜,2006年由于资金链断裂,养殖场老板刘龙海骗取国家信贷资金200余万元,后因资不抵债而郎当入狱。

4草畜配套欠合理,季节供需不平衡

分布在织金县海拔1700m以下地区的草场,由于人口密集,养畜较多,家畜过度啃食牧草嫩芽,加之畜蹄践踏、粪便污染,人为活动频繁,改变了草场的植物学组成,土壤结构也随之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草场叶绿体光合作用减退,覆盖率降低,地表,水土流失加重,优质灌木、草本逐渐减少,劣质灌木、杂草逐渐增多。分布在海拔1700m以上地区的草场,由于交通闭塞、气温偏低、举家外出务工和往城镇、街道、公路沿线、海拔较低地区迁居人户较多,家畜少,放牧家畜能从容地选食草场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芽、嫩叶,致使草场较快地进入生殖生长期,茎叶粗老、变黄乃至枯死,一般休眠1~3个月才从灌草丛中心或边缘萌发出新的嫩芽。由于粗老茎叶的阻碍作用,家畜对新嫩茎叶的采食率较低。有的草场则常年无人畜到达,有的草本匍匐倒地,茎叶腐烂,给病源微生物和昆虫的滋生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导致病虫害频繁发生,造成了资源流失。有的养殖户只为牲畜准备农作物秸秆,不利用冬闲田土种植光叶紫花苕、白菜、萝卜等青绿饲料,不调制储备青干草,不搞青贮,尚未完全摆脱“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困扰。

5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

织金县畜牧业生产还是以单家独户的分散养殖为主体,养殖规模偏小,生产方式落后,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生产管理比较粗放,传统饲养方式依然存在,出栏率、饲料转化率及养畜经济效益仍停留在低水平上,自我服务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总量小,人均占有量低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具有实际经营能力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少,没有大型的龙头企业带动。畜产品加工环节落后、层次低、深加工产品较少、产品质量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科技含量低。生产、加工、销售关系脱节,三者之间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产销网络体系不健全,产业链条短和社会组织服务化程度化低,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6养殖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

篇10

关键词: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发展和市场导向;企业管理;安全问题;科技和人才培养

我国地域广阔,广大农村占据着我国主要的农业发展基础,

而农业中的畜牧业也是我国近几年迅猛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项产业对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提高粮食利用率等方面都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而畜牧产业中的饲料方面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饲料是人们动物性食品的源头所在,这也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的健康安全问题,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畜牧业饲料问题的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时我国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与农村相关的就有很多,这也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重视对农村畜牧业以及饲料产业的管理。

同时随着农村大量人口迁入城市,饲料价格的上涨的因素的影响,现在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国许多相关的饲料生产企业都出现了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的情景,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相关的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加快饲料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生产模式应向纵深发展

我国的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模式应该注重产业的纵深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紧跟世界畜牧业的发展潮流,重视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尽量减少企业消耗,发展集体企业,壮大企业的规模,实现饲料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饲料。我们饲料的企业应该把材料源头的进货、生产材料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连接成一体,在以后的发展中把产业经营形成正确的产业链条,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应注重企业的管理

我们的饲料生产企业应该注重企业的管理,改变以往的简单的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对企业进行充分的改革,确立正确的企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同时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让企业的发展具备充足的实力。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应该走出去向其他地区的优秀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和生产模式,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食品安全重于一切

动物饲料的安全问题是企业的生命线,所以,我们饲料加工企业应该把产品的质量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加强对相关药品的管理,确保饲料和畜牧产品的安全,发展应用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及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如饲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酶制剂、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等,发展应用生物饲料的发展,推行国际标准的严格要求,从而更好地促进饲料的安全加工和生产,为自己的企业赢得更多的荣

誉。我们饲料生产企业还应该加强法律意识,以法治厂。因为饲料生产企业是饲料生产的主体,在生产饲料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卫生标准执行,绝对不是好用任何违禁药品,严把原料入厂关,对于不符合安全饲料生产的原料禁止入厂;企业必须对每批次的原料都要进行认真严格的检测,对于出现的问题产品坚决要全部安全处理,绝对不能流向市场;采取措施降低饲料产品的有害成分,培育和创新安全性更高的饲料品种,让自己的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应注重品牌效应

我们的饲料生产企业应该注重品牌效应。更主要的是我们生产企业应该壮大自己的品牌影响,扩大宣传,当然这种宣传必须是以事实为基础,能够让消费者确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消费者真正认识企业生产品牌的效应,使消费者认识到这种产品和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不同之处,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需要我们生产企业抓住市场,根据市场和自己产品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定位,从产品的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入手,明确自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哪里。

五、加强培养和储备优秀的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