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休闲渔业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在各种高新科技都百花齐放的时代,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能够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许多。如今,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许多事情,例如采集有用的信息,或者将信息到网上,网络时代对于传统信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突破意义。网络在实现信息突破的同时,对经济也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最近提出的“互联网+”模式,给了中国另一种经济发展的方式,由互联网和其他事物相联系,让互联网为其他行业造福。
二、发展休闲渔业的意义
1.休闲渔业
近些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渔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仅是我国,全世界的渔业发展都陷入了困境。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慢慢变得丰富起来。休闲娱乐的方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项目,其中,休闲渔业作为其中非常有利于身心的活动而被人们大家推崇。休闲渔业与传统的渔业不同,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生产,而是对渔业的综合利用,利用有限的渔业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在世界渔业陷入危机后最佳的解决途径。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不仅是对渔业生产的保护,更是对渔业资源的优化,渔民们从以前单一的生产方式转化成为现在多元化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改善渔区的生态水平,更有利于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与此同时,随着渔区的逐渐扩大,人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渔业资源开发旅游景区,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能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极大程度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提升着社会生产力水平。
休闲渔业是传统渔业的衍生物,从本质上来看,休闲渔业和传统的渔业有很多相通之处,休闲渔业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渔业,使传统的渔业多了休闲旅游的成分,从这一方面来看,休闲渔业和传统渔业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市场支持和发展前景两方面,二者就有极大的不同。休闲渔业是对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它的建设是依托于特定地区的,而且其发展的方式极为灵活,既可以以渔业文化作为发展的方向,也可以借此提供更多的经济服务。
2.休闲渔业的意义
发展休闲渔业不仅是对现有渔业的战略性保护,更是生态平衡的保证。发展休闲渔业可以降低非法的海洋捕捞,增强可持续发展,人们从为了生计而捕捞,到现在为了休闲娱乐而捕捞,其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大大降低。同时,休闲渔业的发展并不需要过多的投入就可见到经济效益的增长,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政府为了发展传统渔业的资金投入,并且休闲渔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周边其他经济体系的增长,有利于改变现有的渔业发展结构,改变传统渔民的基本工作职能,形成新型的产业链和生产模式,更有利于进行渔区的新文化建设,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快渔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不过通过中国和外国的渔业发展比较来看,中国在休闲渔业方面的发展一直有许多问题未曾解决, 因此我国的休闲渔业发展始终比较落后,而落后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发展,例如,美国的休闲渔业管理办法比较先进,而日本的渔业发展一直较好,因此日本的渔业科技也比较发达,澳大利亚有相关海洋渔业的规定,他们可以利用完善的法律对其进行整治和约束,同时,在欧洲国家,政府的自然保护理念发展较好,他们可以在保持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来发展渔业,为了让我过的渔业发展也有新的突破,我们也需要向他国学习。中国作为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资源基础良好,在清楚了和他国差距的前提下来完善中国的休闲渔业制度,并且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加以互联网的辅助,我国的渔业就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三、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休闲渔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也成为了我国渔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大的突破。休闲渔业的发展意味着更多就业岗位的提供,社会的产业链也将更加丰富,这也可以使城市化更加迅速。
1.休闲渔业的地域特色
在许多城市中,人们经历了一周的忙碌后却苦于没有娱乐的场所和设施,而休闲渔业的发展正是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在休闲渔业在我国建立和开展的同时,一些和休闲渔业相关的产业和娱乐活动也应运而生,例如将游湖、垂钓以及鱼类产品的烹饪品尝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渔民的生活。在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渔区,在未来,这些休闲渔区的建设也会成为城市周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我国,无论是沿海城市还是内陆城市,如今都有着休闲渔业的发展,为了使休闲渔业能够保持常年都处于均衡发展状态,人们应该着眼于从实际角度出发,并且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创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渔业生态。例如在我国广东福建一带,发展的休闲渔业主要以海洋型休闲渔业为主,他们将大型的渔船改造成具有娱乐休闲功能的船只,并加强其安全防护,以满足人们的游览娱乐需求。再如四川湖北等地,湖泊面积较小,离海较远,因此发展养殖型渔业的较多,人们可以通过农家乐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这种休闲渔业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2.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优势
从多个方面来讲,我国的休闲渔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资源比较丰富,地形多种多样,湖泊、海洋、湿地面积较广,因此无论是垂钓,还是进行水产品的捕捞,或者是水产品的观赏,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第二,我国的气候良好,从我国的气候带来看,我国的地域横跨温带和亚热带,不仅大大延长了我国的休闲渔业开展时令,更让我国的水产业进出口更加方便。第三,我国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代以来,钓鱼就是我国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其中也包含了我国的文化内涵,我国可以通过发展休闲渔业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让我过的传统文化根基更加坚实。第四,我国是金鱼之乡,拥有中国特有的金鱼品系,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金鱼培育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产业,可见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优势进军世界休闲观赏渔业的发展。第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十三亿人口,这些人口就是我国的消费潜力的保证。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明见提高,人们能够有足够的金钱和精力花费到休闲娱乐方面,同时,我国的假期时间也有所调整,人们能够用来进行休闲娱乐的时间就更多,这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消费群体变得更加庞大,所以,我国的休闲渔业发展是拥有巨大商机的。
3.我国休闲渔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尽管我国的休闲渔业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的体系,但我国的发展理念还是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我国的休闲渔业生产规模还不够,尤其是我国的休闲渔业的产业发展较晚,在起跑点上就落后了多年,同时,我国相关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更合理的标准,因此我国的整体竞争力还是不够。
第二,在发达国家中,为了增强休闲观赏鱼类的品种,增强其环境适应性和观赏性,专家学者们一直在着力于新品种的研究,但我国目前仍然是在走他国走过的道路,这使得中国发展的脚步一定在发达国家之后,这不利于中国休闲渔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地位。
第三,我国在管理上和国际整体水平还有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并没有把休闲渔业重视起来,无论是相关条文的规定,还是产业的经营和管理,都没有走上应有的道路。
四、移动互联网络时代休闲渔业的营销模式
1.搜集相关信息,建立渔业网站
休闲渔业要想利用互联网进行发展,就需要搜寻更多的有关休闲渔业的信息。我国的渔业信息流通速度并不快,同时由于休闲渔业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信息也得不到充分的共享,这对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所以,为了发展休闲渔业,就要充分利用网络,如今电商发展迅速,休闲渔业也可以借此发挥其最大作用,在网络消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就我国目前的渔业形式来看,我国大多数渔区都集中在偏远地区,而渔民也大多是没有文化的农民,他们所处的地方相对闭塞,对信息的接受也不是十分及时,想要将地区的产品推向外界,光靠交通的运输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将渔业信息及时的到网上去,让更多人了解渔区相关动态,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宣传方面的成本,也能使地区渔业想多元化发展,对中国渔业的整体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2.扩充渔业信息,进行大范围宣传
在休闲渔业相关网站建立完成后,就需要对网站的各个板块进行细化,并对每个板块的内容定时更新,从而提升网站建设的整体质量。保证信息的新鲜化,加强对渔业最新动态的报道,并及时将对渔业有帮助的信息推广到渔业相关人士的手中,才能真正的发挥信息采集的价值。不过渔业类网站并不属于热门的关键词,人们并不会时时关注动态,这就需要建设者们对其进行合理的宣传。例如,将网站信息给当地政府部门,用政府的力量发展当地休闲渔业,也是在发展当地的经济,还可以将休闲渔业的宣传信息放在更大的网站上,利用大网站的点击浏览量来提升休闲渔业的受关注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拓展宣传渠道,培养渔民网络认知
互联网的信息涵盖范围极大,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合理的利用手机QQ,微信等方式进行休闲渔业的信息传播,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休闲渔业信息的传播速度,还能提升其信息在人群中的覆盖率,降低宣传的成本,还能提高休闲渔业在人群中的受关注度。同时,相关信息的传播不应只集中于网站的建设者和管理人员,应该是休闲渔业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所以,要提升他们对网络的认知程度,让他们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力量,并提升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使渔民自己就能有一套渔业的发展体系。人们如今的休闲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新奇休闲方式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休闲渔业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播,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五、结语
休闲渔业是一种全新的休闲形式,而且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更是声名远扬。休闲渔业作为传统渔业发展的新型突破,深受广大消费者们的喜爱,同时也对渔业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为了迎合这样的时代,人们应该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整合与,以便人们能够及时看到相关信息,从而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普及休闲渔业和互联网方面的相关知识,让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渔民们也能接受休闲渔业和互联网结合的发展方式,给他们更多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的机会,使他们传统的产业变成产业链,从而改变他们如今困窘的状态,也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寻求了一条更加合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禹辰.长岛县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休闲农业;民间艺术;生活性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4—0167—05
休闲农业是晚近出现的新事物。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休闲与消费取代了生产成为现代生活的关键词,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了具有旅游、娱乐、教育、餐饮、住宿、购物等多种功能的新型农场,学者称这种以服务功能取代生产功能的新型农业为Agritourism,我国台湾学者将之译为休闲农业。就国内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郊区逐渐出现了“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休闲农业的初级形态;最近十年,休闲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大中城市附近发展了休闲农业,而且中小城市周边也兴起了休闲农业。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休闲农业已经由“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初级形态发展为高度集群化的产业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村地区的面貌。由于休闲农业是从外部植入农村地区的,实质上是都市生活方式在乡村的扩张,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休闲农业是否有利于保障、发展乡村的文化生态,尤其是如何开发、利用、保护好民间艺术,而不是破坏固有的文化生态,然后再迎合都市消费群体的文化想象去构造一种伪乡村生活。
一、休闲农业的性质与审美品格
休闲农业的兴起并非农业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消费社会中都市文化消费的衍生物,与其说它是农业,不如说是休闲服务业。因此,要想正确把握休闲农业的性质与品格,首先得深入理解休闲的本质。
在消费社会中,休闲必然是都市大众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一方面技术革新不断解放劳动力,都市大众的闲暇时间日渐增多。以国内为例,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渐形成了相对富足的市民阶层,1995年国家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日制度,自此公众普遍享有全年114天国家法定节假日,2008年1月1日开始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小长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增加到115天,而学生和教师群体享有的节假日更是高达150余天,充裕的休闲时间是休闲群体产生的前提。另一方面,不管是工业社会,还是后工业社会,都是建立在不自由的必要劳动基础之上的,分裂、异化是现代精神难以
愈合的创伤,人们渴望从“囚禁”状态中“假释”,而且最好能够忘记这只是一时的“假释”,暂时拥有一种完整的、自由的日常生活,这是休闲业兴起的社会心理基础。休闲必须满足这种社会心理,这决定了现代社会的休闲不同于古代社会中的消遣、娱乐,而具有一种现代性特征。正是基于对休闲现代性的认识,我们认为,休闲不仅是社会学问题、经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美学问题。
首先,休闲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暗含着对单向度追求物质财富积累的生活态度的反思,意味着对非生产性的充满游戏精神的生活状态的期盼。一切工作都不可能是无目的性的,达到目的固然令人兴奋,但在达到目的的漫长过程中往往紧张、焦虑、身心疲惫,人们体会不到生活的快乐与价值。与此相比,人们在游戏中却总是喜不自禁,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能充分体验到无目的性的生活过程的快乐。德国的席勒、荷兰的约翰·赫伊津哈都非常令人信服地论述过游戏在人类文化与文明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赫伊津哈,他认为游戏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没有游戏精神,就没有真正的文明①。这直接启发了后世的西方休闲学者,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休闲的游戏性本质及其意义。
其次,休闲的游戏性决定了它必然指向自由、自在的生存境界,具有审美的品格。杰弗瑞·戈比在《生命中的休闲》一书中指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②,休闲不仅仅是为了寻找快乐,更是为了寻找、体验、确证生命的意义。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意味着将人们从具有奴役性的必要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必要劳动之余获得自我发展,是对人的异化状态的一种主动摆脱。因此,“从根本上说,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在、自由、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③。当然,就休闲实践而言,也有层次高下之分,但“越是高层次的休闲越是充满了审美的格调,越是体现出休闲主体对自我生命本身的爱护与欣赏,也越是能体验到生命——生活的乐趣”④。
休闲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而且是一种审美化的生存境界,这就要求休闲农业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在审美品格上大做文章,不能停留在猎奇性的观光与娱乐层面,而应该让消费主体能够沉浸在自在、自由、自得的审美体验中,暂时摆脱压抑的、喧嚣的现代都市生活,获得别样的生命体验。如何达成这样的目标呢?休闲农业必须以农业以及千百年积淀的农业文明为其落脚点。因为休闲农业的性质固然由休闲决定,但其不同于其他都市休闲方式的特殊性却在于其依托农业与农业文明。
乡村生活亲近自然,亲近生命,本身就具有审美特性。如果说现代都市也有某种审美特性的话,那就是作为人的本能与力量的象征能给人一种瞬间震惊的效果,但是,作为纯然的人造物,它缺乏大自然的灵气、神秘性与丰富性,人在其中不像鱼在水中、鸟在林中一样自由、舒畅。而在乡村中,可以“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可以听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可以畅想“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休闲农业的第一要义其实就是要让物质丰富、心灵干瘪的现代都市群体重新在古老的农业文明语境中获得生命的更新,体验海德格尔所谓的“源始单纯的生存”⑤。
与一般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山水旅游相比,休闲农业审美品格的特殊性在于它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是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对象与结果的田野,且不说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梯田与垛田,就是最普通的田野,在油菜花开的时候,在小麦熟了的时候,也是极具观赏性的;二是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如耕耘、收割、采摘等,诸多休闲农业项目中都设置了菜花节、采果节,就是为了让都市大众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的喜悦;当然,最为重要的乡村人文景观是那些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包括村舍民居等建筑艺术、各种工艺美术、民俗艺术、游戏性很强的民间体育艺术以及节庆、农闲时的歌舞、曲艺表演等。民间艺术是农业文化高度凝练的形态,蕴涵着独特的审美经验,最能体现休闲农业的地域特色与审美品格,可以成为品牌形象的识别码。国内早期乡村旅游知名景点往往是有着独特民间艺术资源的地区,如乡村民居建筑艺术保护较好的安徽西递、宏村,山西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等。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非遗”理念的传播,民间歌舞、戏曲传承较好的地区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如土家族撒叶儿嗬舞蹈传承地鄂西乡村、“花儿”与信天游传承地西北乡村、道情传承地苏中农村等。随着休闲农业的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一些缺乏知名民间艺术资源的大都市近郊则对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然后再通过包装、宣传,使其成为自身的名片。如南京的“汤山郄坊”就挖掘出了“七坊”传统民间工艺和历史传说中的遗迹,从而跻身于作为南京市休闲农业代表的“江宁五朵金花”之列。
二、休闲农业与民间艺术的互动
民间艺术是乡村生活审美理想的直观呈现,是乡村生活区别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核心符码。如果说休闲农业的要义在于承认现代性框架中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之间存在互补性,那么,休闲农业就应该大力挖掘、彰显农业文明的精神内核,也就是充分保护、发展民间艺术,使得休闲农业在精神气质上更具乡土气。事实上,国内休闲农业一直比较重视对民间艺术的开发、利用,但是,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而且开发、利用的层次比较浅,一般停留在作为景观展示层面。
与欧美国家的休闲农业相比,国内休闲农业对物质层面的重视一般胜于对精神层面的重视。以江苏为例,最近十来年形成的知名的节庆类休闲农业项目,如江心洲葡萄节、盱眙龙虾节、南京农业嘉年华、常州长荡湖湖鲜节、徐州西瓜文化节等,大都以美食与农产品采购为中心。即使是那些重视精神层面的休闲农业项目,如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溱潼会船节、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鸿山葡萄文化旅游节、南京高淳油菜花节、淮安国际精品花卉节等,也一般选择以自然景观、农业生态景观为看点,而不是以开发与利用独特的民间艺术资源为中心。个中原因有三:一是认为缺乏独特的民间艺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二是认为传统的地方曲艺、工艺早已过时,连本地人都已经不再喜爱,更不足以吸引都市消费者;三是认为开发民间艺术资源不如开发美食、购物、生态景观资源容易成功。
事实上,任何区域都不缺乏民间艺术资源,缺乏的是对民间艺术资源的深度开发。由于目前休闲农业着眼点在于可看性,在开发实践中一般热衷于打造景观,迎合都市消费者猎奇的目光,因此,往往寻找独特的民间艺术资源,而忽略了一般的民间艺术资源。其实,休闲农业的要义在于打造出在精神内核上区别于现代都市生活的乡村日常生活情境,就此而言,民间艺术资源是否独特并非要紧,关键在于通过深度开发民间艺术资源,彰显出内在的乡土气质,只有这样才能够长久地吸引都市消费群体,使休闲农业走出以节事为中心的一次性消费的困境。以发达国家休闲农业为参照,我们发现其消费群体非常稳定,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七年来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⑥因为“他们选择乡村度假,不是为了收费低廉,而是在寻找曾经失落了的净化空间和尚存的淳厚传统文化氛围”⑦。我们相信,国内休闲农业消费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将超越观光、购物层次,进而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
作为精神生活与审美经验的高度结晶,民间艺术在休闲农业视域中永远不会落后、过时,其当下处境只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暂时性危机。在都市文化冲击下,民间艺术确实后继乏人。由于都市话语的强势,造成了民间艺术文化身份的自卑,甚至农民自身都认为民间艺术落后、土气。贵州从江县小黄村的侗族大歌在20世纪80年代就名扬海内外了,这里的孩子从小就被编进歌队,按男女分开,由歌师带领唱侗族大歌,从中学习文化、传统和礼仪,长大后个个能歌善舞,但是,调研表明,当他们进城打工后,就很少唱这些土气的民族歌曲了。在文化转型时期,由于价值观念的混乱,产生这样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精神需求逐渐多元化,文化理念更趋成熟,乡村生活的文化记忆必将成为都市生活群体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其时,乡村居民也许会在都市群体“他者”的镜像中再度肯定自己的文化身份。比如,在2006年央视举办的青歌赛上,四川阿坝州羌族歌手仁青、格洛兄弟组合获得了“原生态”唱法铜奖,这在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仁青和格洛成了村里人的榜样,这里的年轻人又开始爱上自己祖先的歌了,晚上,村民会来到记者住的地方,放声歌唱。”而在此之前,“寨子里面的音乐生活,外来的音乐占了四分之三,他们的传统音乐就只有50岁甚至60岁以上的老人在固守”⑧。
一方面民间艺术作为乡村文化的灵魂,应该成为休闲农业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随着休闲农业开发实践中对文化维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休闲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恢复与发展。首先,休闲农业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改变城乡二元对立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这是民间艺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像是一位年迈的母亲,尽管有很深难舍之情,但是,面对都市生活的诱惑与乡村日益没落的景象,年青人还是义无反顾地流向城市,这导致诸多民间艺术面临失传的危境,而且诸如“非遗”保护等文化政策也并不能从根本上破除这个危境。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变革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把乡村真正纳入现代化框架中,逐步实现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让乡村留有人才,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才有基本前提。事实上,如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早就制定政策,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来避免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从而保持乡村文化的传承。⑨其次,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度假、短期或长期生活,这不仅有助于发展乡村经济,而且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契机。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青年人外出打工、都市流行文化入侵等原因,甚至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厚的民族地区也出现后继乏人的危机,而较早启动乡村旅游的一些地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却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湘西德夯是一个峡谷深处的小山村,只有100多户人家。由于其早在1992年就建立了以表演苗族传统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的“苗族民俗文化风情园”,在2002年又组建了一个含有80多人的演出团队,除每天的例行演出外,还推出周末演出的苗族民间艺术主题晚会,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不仅使得土著居民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激发了自身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由德夯这个案例可以发现,休闲农业与民间艺术可以建构起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但就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休闲农业与民间艺术保护的矛盾
休闲农业就其性质与审美品质的内在要求而言,它与民间艺术保护具有一致性。但是,休闲农业毕竟是一种经济形态,在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它不会把文化内涵与社会效益置于首要位置,有时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甚至会不惜破坏固有的乡村生活场所及其文化生态,从而与民间艺术保护之间产生矛盾。
生活性是民间艺术最重要的本质规定之一,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态,不管是剪纸、年画、面人、泥塑玩具,还是乡村音乐、舞蹈、曲艺,都直接产生于生产、生活需要,而且直接服务于生产、生活需要。民间艺术深深地扎根于在场的生活,它的乡土气就根源于它产生的特定场所,一旦从具体的时空中抽离出来,其地域性的、群体化的审美经验就会丧失根基,成为一种假面。但是,在休闲农业开发实践中,为了方便都市消费群体,往往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将多个区域的民间艺术进行集中展示,一种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由此变成了舞台艺术。吴晓对湘西德夯的描述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德夯景区入口处,每当有旅游团队入门时,便有欢迎仪式,即苗鼓表演。入门后至景区中心地带的沿途,陈列了大小不一的各种苗鼓。在停车场旁,有一苗族艺术展演大厅,这里是以苗族歌舞形式举行欢迎仪式的地方。一般表演的节目内容是:苗鼓、苗歌、苗舞、苗族恋爱习俗、苗族芦笙、苗族求雨习俗、苗族竹竿舞,外加一些邀请旅游者参与互动的游戏性节目。而民间艺术最集中的出场是名为《山风鼓韵》的主题晚会。……按照现代舞台叙事模式,《山风鼓韵》共分为序曲、山风、鼓韵和尾声四个章节,共12个节目,演出时间90分钟。除后勤、后台工作人员外,直接参加演出人员共68人,演出场地在一个可容纳300多人的圆形跳歌场。”⑩白居易提到民歌时说,“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与文人艺术相比,民间艺术无疑是稚拙、粗糙、土气的,为了让其适合舞台表演,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就得努力提升其审美性,殊不知这种经过美化、艺术化的舞台上的民间艺术形态早已变质、变味。民间艺术固然追求审美性,但其真正的力量却并不在于审美,而在于身心融入地参与其中所体验到的团结感。尼采对酒神力量的描述最能说明民间艺术的这种力量,一旦融入其中,“在世界大同的福音中,每个人感到自己同邻人团结、和解、融洽,甚至融为一体了……人轻歌曼舞,俨然是一更高共同体的成员,他陶然忘步忘言,飘飘然乘风飞飏……此刻他觉得自己就是神,他如此欣喜若狂、居高临下地变换,正如他梦见的众神的变换一样”B11。
在休闲农业开发实践中,对乡村进行过度开发也会与民间艺术保护之间产生矛盾。比如,为了恢复、再现、模仿某些历史场景,或是为了整体景观效果,迁移原住居民,重新打造一座迎合都市人消费想像的村庄。这样的乡村不再是人类生产、生活、繁衍的场所,其实已经丧失了乡村性,变成了都市生活嵌入在乡村的一个场所,没有生命,没有生气勃勃的景象,只有满足各种消费需求的服务。在电视剧《北京青年》第34集中就再现了这种休闲农业场所,那里有林荫道、池塘、田野……景观非常赏心悦目,但由于没有劳作的村民,没有现实生活中乡村的景象,让人觉得仿佛是走进了一个主题公园,而不是回到了乡村。这样的过度开发无疑破坏了民间艺术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得民间艺术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鱼。欧美发达国家在休闲农业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避免这样的矛盾,它们往往非常重视民众和社区的参与,从规划到实施,几乎每一步都让当地人加入其中。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兴起的“造乡运动”中,也“强调内发性,即一村一品,各不雷同,由当地居民做起”B12。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间艺术不仅是当代乡村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且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从文化遗产保护立场出发,应该严格限定商业开发,淡化其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公共事业投资,强化其社会效益。但是,如果没有休闲农业等现代经济形态的介入,乡村不能尽早纳入现代化框架中,就会不断衰败,成为老、弱、愚、残的聚集地,又何谈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呢?因此,不能以否定休闲农业来解决休闲农业与民间艺术保护之间的矛盾,而应该探寻如何发展休闲农业,使休闲农业既能有效地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又可以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关键在于要认识到休闲农业不是打造景观以迎合视觉消费,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城里人到乡下来“找乐子”,而是要保护性地建构出不同于都市文明的另一种生产、生活空间,来丰富现代人的生活体验。在日本的“造乡运动”中,高柳町是一个姑娘都不愿嫁过去的穷乡僻壤,家家盖的是茅草屋顶,当地居民就以茅草屋顶作为品牌,居然吸引了大量游客,到了高柳町的游客无不沉浸于茅草屋顶、围炉而坐的亲切安宁的农家氛围之中。因此,休闲农业的开发不一定要大资金投入进行大工程建设,而应该因势利导,以充分彰显乡村性为核心,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参与,建设出充满生机、洋溢着生气的新农村,在这方面,四川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朵金花”就有着典范性。
其次,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突出其日常生活性,而不是观赏性。只有把民间艺术还原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才能避免民间艺术发生安东尼·吉登斯所谓的“时空抽离”的现代性危机。日本“造乡运动”的开拓者千叶大学教授宫崎清特别强调民间艺术开发植根于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他在指导三岛町建设时就开展了生活工艺运动,还成立了生活工艺馆,馆内设木工、陶艺、编织、涂装等工房设备,游客只要交纳一定费用,便可以亲手体验器物的制作,如用快轮拉坯、用小窑烧陶等等,并有专人进行指导。B13
总而言之,生活性是民间艺术的灵魂,在休闲农业开发实践中,只有努力保护民间艺术赖以生发的空间,包容创造与传承民间艺术的原住居民,提倡融入性的生活体验,才能减少与民间艺术保护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注释
①[荷]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
②[美]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成素梅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页。
③潘立勇:《休闲与审美:自在生命的自由体验》,《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④潘立勇、陆庆祥:《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4期。
⑤[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郜元宝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第86页。
⑥转引自张环宙、许欣、周永广:《外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人文地理》2007年第4期。
⑦张环宙、许欣、周永广:《外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人文地理》2007年第4期。
⑧央视“新闻调查”:《原生态:历史与现实》,http:///20061107/n246241420.shtml.
⑨邵琪伟:《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求是》2007年第1期。
⑩吴晓:《乡村旅游语境中民间艺术的在场与形变——基于湘西德夯苗寨的个案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篇3
关键词 休闲体育 专业发展 存在问题 竞教研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与社会体育专业所开课程区分度低,人才输出无法定位
对我国多所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查研究表明,其一,大部分学校的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区分度较小,普遍以运动人体科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基础课程、体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学等课程为主,并没有较明显地体现出休闲专业的专业特色。其二,大部分院校选修课设置的门类很多,从字面上看着实前沿丰富,但调查显示其能开设的仍然是那些对场馆、器材等教学条件要求不高的传统项目,新兴流行项目则在学生选课时进行“回避”操作与控制,剥夺了学生选课和学习的权利。
分析认为,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场地器材以及师资条件缺乏导致,大部分学校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设置也只能定格于有条件开设的课程,而不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专业建设目标进行设置。这样则使像高尔夫、极限运动、壁球等时尚运动不能应时地进入专业授课范围,只能等待资金的积累直至满足场地器材的建设与购置,不但耗时较久,而且会出现具备条件时项目又已经过时的现象。各种条件的不具备也致使部分高校休闲专业的第一轮培养方案相似于社会体育,学生毕业时的人才输出难以定位。因此,国家给予资金与政策上的扶持,是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初期的必要保障。
1.2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在校期间空有理论却无用武之地
根据用人单位对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反馈情况发现,无论是毕业实习还是就业,大部分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均体现出非常听话,且“书本”知识扎实的优势,但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的劣势也较为突出,这足以使他们无法跻身于当今体育市场的竞争,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
究其问题的根源,主要为培养方案中理论课设置居多且这些理论课多无实践学时,其次是技术课无论从课程设置情况还是学时分配情况都不占优势,“体育”二字不够凸显,这也是导致学生专业技能薄弱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专业技能、思辨创新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一切均体现在实践环节中,因此理论课的实践学时、实习实训的长短、第二课堂与俱乐部的参与更显得尤为重要。
以毕业实习为例,多数院校将学生的实习环节定为8周,原则上应为轮岗,然而往往学生到达实习基地后,每每从适应一个岗位到能够熟练工作进入角色则需要5周以上时间,因此部分学生的实习只能由会籍开始到会籍结束,根本没有轮岗进一步体验、学习与运用知识技能的机会。休闲体育专业实习更重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参与指导、组织与管理,因此增加实习实训学时数,且增加专业领域范围内的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体验平台,是学生专业技能的进阶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的瓶颈所在。
另外,部分院校由于没有实习、实践、实训场地,只能与校外机构签约,不但耗费大量资金,同时学生在校园与实习基地的往返过程中也要浪费很多时间,不但课程安排冲突较大,学生的安全也无法切实保障。
1.3 资金匮乏导致专业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危机不断
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表明,其源头归根结底为资金的匮乏,导致场地器材无法建设与购置,即便拥有设备,其后期维护的高额费用也压得专业透不过气来,由此看来仅仅依靠国家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资助进行办学,专业将无法可持续良性发展下去。因此,多渠道广泛吸收资金,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将是休闲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亮点。
2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竞教研企”四合一新发展模式的建设构想
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的休闲体育专业,结合多所院校优秀的办学经验,特提出“竞教研企”四合一的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为部分院校的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提供帮助,以解决资金不足、场地器材匮乏、品牌效应空白等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该模式以教学为依托,构建集竞技、科研、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休闲体育文化园。即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以竞赛与科研为提升,打造高水平赛事与研究基地;以产业发展为延伸,经济与社会效益共赢,促进休闲体育专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调查表明,目前休闲体育专业的申报学校多具有地域、气候以及文化特色,因此各高校可以树立以自身特色休闲体育项目为主,旅游、赛事、产品及项目研发等内容开发为辅,集产业、竞技、科研为一体的品牌休闲体育文化园。
首先,该平台的建立,可以吸纳商企的投资,为高校解决场地建设与器材购置等资金问题的困扰,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其次,品牌效应可以为商家谋商机,校企结合互相辅佐,一方面学校可以提供高水平师资以及科研队伍为企业提供管理以及产品研发的核心技术服务,并通过宣传和品牌造势带动周边的商圈的发展和土地面积的升值;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教、研、实习实训、二课堂等活动的实践实训平台与实习基地,另外,学生作为服务主体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为企业节省成本的同时创造正价值,二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再次,高水平时尚前沿的场地设施,可以吸纳学生、运动队以及社会各届休闲运动爱好者和科研组织的关注以及参与,不但可以带动新兴项目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为高校社会效益的创造助力,进一步体现服务社会的终极目标;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我国休闲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世界前沿休闲体育运动水平同步,从而带动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水平。
3 结语
时代与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决定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模式决定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出口。因此,进一步构建符合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型教育教学发展模式,解决资金、场地以及师资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是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竞教研企”四合一的发展模式以“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为指引,符合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对该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增添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生命力,使其发挥正能量,并能够可持续发展。
篇4
关键词:一般能力倾向;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就业指导
1.中国版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现状
1.1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介绍
能力倾向(Aptitude)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这种潜能被训练后,易使个人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能预测个体在将来的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测量能力倾向的测验种类很多,本文强调的是一般能力倾向测验,也是应用较广的一项测验。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包含 12 种分测验(8 种纸笔测验,4 种器具测验),能够测量 9 种与职业关系密切并有代表性的能力因素,即一般智力(G)、言语能力(V)、数理能力(N)、空间关系理解力(S)、形状知觉能力(P)、文书知觉能力(Q)、动作协调能力(K)、手指灵活性(F)、手部灵巧性(M)[1]
1.1研究现状
进行关键词“能力倾向”搜索,得出的文章涉及以下方面:学习能力测验,学业能力、职业能力测验,一般行政能力,多项能力,专业能力,军用能力,音乐能力。很少涉及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现在的能力倾向测验分为两类:单项能力倾向测验和多项能力倾向测验,单项主要指机械、文书方面的能力倾向测验;多项主要有基本心理能力倾向测验(PMA)、区分性能力倾向测验(DAT)、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学业能力倾向测验(SAT)。从资料查找分析可以知道,能力倾向测验在国内的应用还是比较受到重视的,迄今为止,改编修订的能力倾向测验有十多种,实际的维度也很全面。在我国应用的能力倾向测验现今主要有行政能力倾向测验、一般行政能力倾向测验、学习能力倾向测验,多项能力倾向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的修订与关注,表明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研究相对弱势了。
现在对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研究还停留在翻译,对经典测验的综合形成新的能力测验的阶段。虽然一般能力倾向测验被修订过,但是其只有中学生常模,并且是20年前的常模,中学生常模是否适用于大学生群体以及寻求职业指导的群体,针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1.2应用现状
我国现在使用的版本是戴忠恒教授或方俐洛以日本劳动省1983年为蓝本修订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答题时间为120分钟到130分钟,测试时间耗时太长,施测过程多是以现场团体施测方式进行。在施测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是团体施测,对同时施测的被试的人数的限制就很关键,一般两名以上的主试,被试人数要少于40人,这样主试才能更好地观察每个被试的动态,发现胡乱作答的及时标记,回收后作废。主试的培训工作也要重视,是否能让逐步解释测验的具体要求与具体做法,让每个被试都理解,是测试结果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测验由11项分测验构成,其都是速度性测验,都需要主试控制时间,每项时间的控制要用秒表严格把关。另外对于团体测试的座位安排要注意被试的间隔不能太小,速度性测验,如果别人速度太快,会导致被试有焦虑情绪。
由于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施测困难,它在升学与就业指导等实践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现在的应用只是用于考察某些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倾向,使用面低;此外与职业相关的研究也不多。
2.国外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2.1测验的修订
1934年,美国劳工就业保险局耗时十年时间编制而成一般能力倾向测验;1995年1月份,美国劳工部完成了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E、F版的修订;1995年,加拿大成功研发了一般能力倾向测验计算机版(GATB-Computerized Administration,简称GATB-CA)。
2.2测验的应用
国外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学业与职业指导、人员选择与安置。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升学时选择专业,美国测得在智能与言语能力得分超过130,比较适合文学方面的专业;智能和数理能力得分超过130的适合数学方面的专业;每项能力测验得分均在85分左右的,可以从事一般性工作,专业选择需要根据其他方面比如个人兴趣爱好,再给予指导。职业指导方面,该测验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择业的人希望知道自己的能力适合从事何种职业,而雇用者也希望知道雇用的人是否能够在该职位上发挥最大的才能创造最大的利润,通过该测验,将选拔出的雇用人员划分为能胜任组与不能胜任组,最后由雇主根据工作表现评定出能胜任组与不能胜任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非常一致,这也说明该测验是有效的。人员选择与安置方面,通过该测验,雇主在人事决策与人事安排的时候可以做到人职最佳匹配。何谓人职最佳匹配,就是一个人的能力能够很好地满足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在该工作岗位此人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好地发展。
2.3国外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趋势
从其新版本的修订状况看来,该测验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很大的改变。形式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美观、答题卡等改变。内容上则有更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项目数减少,时间相应减少,对现在不太重视的能力进行了删除,比如删除了形状匹配测验。更加关注种族性别的差异,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修改。首先修改了指导语以免其中的词语带来性别差异,其次增加了一些非传统职业以及企业中使用的少数民族关于女性的项目,这样对于职场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对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的人同时测量,以达到公平的效果。当然也对生活中不常用的日耳曼民族的名词数量进行了缩减。
分测验顺序也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螺旋式排列即难度测验速度测验穿插排列,变为分类排列即先难度测验后速度测验。这样做指导语的书写更加方便,只需要两处指导语,更方便被试的理解。
新版的测试更加灵活了,主要表现在,可以只施测九种能力倾向中的六种能力倾向,可以不用测量难度测验,仍然能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倾向。这样对不必要的能力倾向就不用浪费人力物力了。
3.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重要指导意义
该测验共有12个分测验,其中8个纸笔测验,4个器具测验,共测得9种性向:一般智能、言语能力、数理能力、书写的知觉、空间判断能力、形状知觉、运动协调能力、手指灵巧度、手腕灵巧度。该测验涉及多种能力倾向,比较全面,用于测量人的潜在才能以匹配职业,使人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在帮助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文理分科的工作时可以发挥作用,找到中学生的学科倾向。可以运用此测验进行个人咨询,比如在学校以及咨询机构,能够诊断学生的各种倾向,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为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制定就业计划,规划职业生涯。学校也可以根据能力倾向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特别化教育,因材施教,让才能得到最大发挥。
高考选择专业时,学生以及家长对专业不熟悉,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也没有全面了解,容易造成迷茫的选择,没有专业的指导,会造成选择的专业与学生能力不匹配。(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逐渐开始从物质生活的满足向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回归自然及追求健康的方面发展,休闲渔业作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快、效益好、潜力大,所以应把发展休闲渔业纳入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格局中,认真研究制定休闲渔业发展的新措施,以休闲渔业发展促进和谐渔区建设。
一、长海县发展休闲渔业的条件及意义
我国近岸渔业资源不断枯竭的现状和经济发展迅猛的势头,迫切需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休闲渔业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迅速发展,日益成为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个牵动力较强的朝阳产业。长海县是一个海岛县, 又是重要的渔业产业基地,具有独特的环境优势和现代旅游氛围,理所应当利用好自己独特的海洋景观和资源优势,来大力发展休闲渔业。长海县由142个大大小小的岛、坨、礁连成一片,陆域面积虽然仅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却达7720平方公里,这里有丰富的水面及鱼类资源,适合海上休闲娱乐渔钓时间也比较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近几年,祖祖辈辈以渔为生的长海人,背负着沉重的渔业资源枯竭的负担,生活在爷爷吃孙子资源饭的恶境中,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县委政府在致力于拉长渔业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开始发掘宝贵的旅游资源,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发展方向,突出海岛生态和休闲渔业两大特色,全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使海岛旅游业正在逐步成为极具潜力的海岛经济增长点,仅2007年,全县就接待上岛游客82万人次,办理转产从事休闲的渔业船舶近200条,旅游综合收入达2.9亿元,休闲渔业市场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长海目前适用的几种休闲渔业类型
1、生产经营型:是指以渔业生产为中心产业,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这是休闲渔业出现的最早模式之一,也是较为单一的一种类型。
2、休闲垂钓型:是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为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
3、观光疗养型:是指以一些海边、别墅、渔家风情旅店,结合周围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可以“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避暑、度假。
4、举办钓鱼节:长海每年都要举办国际性钓鱼节,加大宣传面,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垂钓环境,进一步展示长海的旅游资源。
三、长海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
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退,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发展休闲渔业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休闲渔业起步容易、见效快,它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改善渔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休闲渔业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自然风光、生动的人文景观、良好的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亦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休闲渔业发展要创新思维加快发展,要将渔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与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对渔民的家居和渔船进行改造,让游客真正贴近渔民生活,享受一种自然古朴的渔家风俗,给宾客一种全新的体验。游客通过与渔民合作,体验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海鲜等乐趣。选择有条件的沿海渔区、海岛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消化吸收渔业转产劳动力、繁荣渔区经济等。
四、休闲渔业在运行中还存在着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
首先,休闲渔业船舶经营超前与管理工作滞后的矛盾突出。有些从事休闲渔业的船舶未经检验发证,安全救生、消防、通信导航等设备尚未核验、乘员数未经核准,作业方式及渔具尚未限定,存在无证开航、安全设备不规范、搭载人数随意、活动区域不定等问题。
其次,休闲渔业船舶活动方式单一,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从事休闲渔业船舶的作业方式基本上都是单船底拖网,这种作业对渔业资源有一定的破坏性,如果盲目发展,势必造成休闲活动水域的渔业资源衰竭,从而限制了休闲渔业船舶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作业方式背离了发展渔业休闲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部分休闲渔业船舶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休闲渔业船舶基本上都是擅自改装的,其结构、布置及装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尤其是较大的船舶,在主甲板以下设置包厢卧室,其通风、消防通道、逃生口设计不合理,给营运安全带来隐患。
第四,经营单位多,规模小,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我县现有经营休闲渔业船舶的有数十家,每家拥有的休闲渔业船舶多则三、四艘,少则一、两艘,各自揽客,无序竞争。在客源充足的情况下,矛盾不易显现,但在客源不足时,则很容易出现相互压价现象,影响经营效益,严重时甚至可能偏离正常的服务内容,成为违法活动的场所。
第五,人们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及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休闲渔业虽然是以体验渔家生活、健康娱乐为出发点,但不少人仍然是以多捕鱼为乐,缺乏幼鱼放生意识和水生动物保护知识,在参加渔业休闲活动时随意向海里排放污水和生活废弃物,加剧了沿海水域的污染,破坏了鱼类的正常生存环境,将导致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
五、合理配置资源,全面完善休闲渔业
1、转变思想观念,制订活动规则。明确休闲渔业与传统海洋捕捞业的根本区别。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其作业方式有些可能与现有渔业法规有抵触之处,但作为体验渔家生活和健康娱乐的一类活动,应当针对休闲渔业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活动规则,只要是有利环保,有利安全健康,有利经济发展而不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就行。
2、规范作业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既然休闲渔业是以运动、体验、娱乐为目的,就不能有通过捕捞渔获物直接获利的行为。因此,对休闲渔业船舶的作业方式、渔具数量与规格应当进行限制,推广有利于保护渔业资源的作业方式,将垂钓作为今后休闲渔业的主流来经营。现有休闲渔业船舶的主要作业渔具为单拖网,应当限制网口宽度及档水板尺寸,提高人们对渔业休闲的兴趣和资源保护的意识,促进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安全监督,严格船舶管理。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或无法通过船舶检验的船舶应当坚决取缔,以杜绝后患。对批准后的船舶,在船舶检验的要求上,应当充分考虑到,渔船上的作业人员都是青壮劳动力,而搭载休闲渔业船舶的多半是老人、儿童、妇女和不识水性的游客,自救能力相对较差,加强救生设备检查,杜绝安全隐患成为重中之重。我们要严把船、机、电检验质量关,强化通讯设备的配备,重把救生筏、救生浮、救生圈、救生衣、灭火器、烟火信号等按规定有效配备到位,并处于日常核查之中,并做好船舶、船员和旅客的保险工作。每艘船舶应当配齐配全职务船员和安全员。从事休闲渔业活动时,应当在指定的码头上下游客。加强休闲渔业船舶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大连市海洋休闲垂钓渔业船舶管理办法》,使休闲渔业船舶的活动切实做到限风、限时、限员、限区域。
篇6
关键词:小型水库; 综合利用
延长县地处延安市东部,地质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黄土高原丘陵地貌,全县沟壑纵横,植被较差。延长县的可养鱼水面较大,但是由于常期以来水库和淤地坝只依靠单独养鱼模式生产经营,粗放养殖,并且生产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很差。为此,2008年延长县为提高小型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以瓦村水库为试点,对水库进行承包,并对水库的经营管理情况跟踪调查了两年时间。
1 基本情况
瓦村水库地处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水库以村名命名,距县城15 km,控制流域面积10 km2,总库容99万m3,兴利库容32.6万m3,可养鱼水面面积10.5h m2,平均水深3.5~4.5 m之间,水质较好,透明度45~50 cm之间,PH值6.5~7.5,无工业污染。库区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干湿分明,年平均降雨量540 mm,平均日照时数2456 h,年平均气温10.4℃。
2 主要的措施与方法
2.1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合理利用资源 根据水库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了以渔业为龙头、休闲、垂钓、餐饮、度假为主和其它畜牧养殖为辅的综合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库资源,形成“住水边、玩水上、食水鲜、品农饭”的发展思路,使之形成渔业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
2.2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瓦村水库基础设施
2.2.1 交通便捷、通讯畅通 交通便利是发展水库休闲渔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另外发达的通讯也很重要,以便利游客随时与外界进行通讯联系。瓦村水库原有一条黄土道路、手机也没有信号,为解决这一制约发展的问题,承包人积极和县上争取,利用县上通村油路项目,投资10万元修通了省道205到水库2 km的三级柏油公路,并且协调移动公司在水库边上建起了信号接收塔,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2.2.2 建设良好的休闲环境 瓦村水库虽然坐落在风景优美、自然山水风光较好的地方,但是原有的设施陈旧落后,游客连基本的休闲设施也见不到。因此承包人投资96万元在水库大坝的右岸建设了1 200 m2的餐饮、娱乐、休息的场所。在适合垂钓的库湾设置了以供游人休息垂钓的座椅等,在库内增购了三艘摩托艇,十条游览船等一系列设施,沿水库建立了便捷、卫生的厕所,提升了服务硬件设施规模。
2.2.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经营管理 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而实现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从业管理人员,所以瓦村水库从承包开始就招聘了一批有服务、餐饮等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加入到水库的经营管理中来,并选派了一批人员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定制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使游客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去。
2.3 改变单一养鱼模式,努力实现生态养殖 制定发展规划,改变单一的养鱼模式,加大水库多鱼类品种的养殖,从过去养殖的白鲢、花鲢、鲤鱼三个品种,增加到六个品种,在饲养管理中增加了池塘养鱼的精养方式,利用其它畜牧养殖产生的肥料来培肥水质,用库区可耕种的土地种植一部分青饲料饲养草鱼,同时加强库内鱼类的捕捞,努力提高回捕率。并且利用水库山上承包的林地用来散养土鸡和猪、羊等牲畜,实现生态养殖和立体养殖,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2008年当年实现各种养殖产值85万元。
2.4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现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结合 坚持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与其他资源充分整合,实现休闲渔业的复合功能,提高休闲渔业效益。具体从三个方面使之形成一条龙的产业:1)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垂钓、换喂饵料、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模式;2)注重饮食休闲服务,使游客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自己捕获的美味水产品佳肴,建立了集鱼类养殖、牲畜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3)开发游览观光项目,以游览水库风光自然环境,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为游客创造“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品农饭”的最佳条件,既可以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
3 综合开发利用的效益 经过2008年和2009年两年对瓦村水库的跟踪调查,从中可以看出综合开发利用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全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各种水产品产量达3.55万kg,其它牲畜养殖存栏达到1.2万头(只),累计出栏0.38万头(只)。全年经济收入185万元,全年纯收入73.28万元。瓦村水库两年来为水库所在村村民提供了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岗位,为村民生产的部分土特产品增加了销路,也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4 结论
篇7
1问题的提出
在西方,自凡勃伦(Veblen,1899)以来,休闲一直被当作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加以研究。在中国,把休闲产业作为一门学问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于光远先生最早提倡要对休闲进行研究。现在,随着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休闲产业进行统计已经开始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已经在着手建立各自的休闲产业统计框架,它们的统计年鉴中已有专门的休闲消费统计分类,英国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每年出版《休闲统计年鉴》。我国也有学者已提出了要建立我国休闲产业统计学的设想。但是,要建立休闲产业统计学,并使所建立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在统计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对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的界定,否则有关休闲消费、供给、产值、就业、投资、贸易等所有统计指标的建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学界定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已成为目前休闲产业研究领域所遇到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休闲产业的不同理解
休闲产业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大的兴趣,迄今为止学术界发表了对休闲产业许多不同的理解,如布朗和威尔(Brown&Veal,1988)认为,休闲产业主要是指那些为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消费而向他们提供物品、服务和设施的组织和个人的集合。杰弗瑞·戈比(2000)曾把休闲业定义为与旅游、疗养、娱乐及游园等休闲行为有关的职业和团体组织。
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休闲产业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于光远先生(2004)曾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这一定义虽然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这里的“休闲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闲需要还是包括了间接的休闲需要?定义的模糊使得休闲产业的外延变得很不明确。实际上,于光远先生也并没有给出休闲产业一个明确的外延。
马惠娣是国内较早研究休闲产业的学者,她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统计学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还认为:“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在美国休闲产业被划定一个范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_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但很明显,她指的其实只是休闲服务业,而对第一和第二产业中的那些休闲产业部门则没有提及。而且,她将休闲产业等同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还有一部分学者也认为休闲产业只存在于服务业中,他们甚至将教育产业、消费品零售业等一些不属于休闲产业的服务业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如李再永(1999)认为,所谓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为主,主要包括旅游业、美容业、文化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等。宋成立(2001)则认为休闲产业是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各种行业和产业的统称,它包括传统的消费品零售业、生活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娱乐及旅游业、文化、体育、继续教育等产业。这类定义将一些因消费者的休闲消费而引发对非休闲服务的需求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明显存在外延过大的问题。
3休闲产业界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目前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有关休闲产业的概念中,存在的一个共同缺陷就是:没有对休闲产业的范围作出一个较为严格的、合理的界定。因此,休闲产业到底应该包括哪些行业或部门?这~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出现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有四:
一是人们对休闲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什么是休闲?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休闲的理解至今仍是莫衷一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休闲有不同的理解,而休闲产业概念又是建立在休闲概念基础上的,如果哪些活动属于休闲都不能明确,又如何对休闲产业进行明确界定?
二是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方式和统计方法,我们很难准确划定休闲产业的界限。正如美国学者所认为的,很难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有一个全面的统计,因为几乎所有的产业,包括国防,都有一些与休闲相关的工作。加拿大休闲学会在其的休闲白皮书中也指出,休闲活动渗透在包括军队在内的几乎所有部门之中,很难确定其产业边界。
三是大多数学者还没有将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业区分开来,而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因此在对休闲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时,只列出了那些提供休闲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其中主要是旅游业、体育业、文化娱乐业等,而没有将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消费提供有形产品如休闲食品、休闲用品和休闲器械的行业或部门包括其中,但又觉得这样处理不科学,因此在进行具体界定时模棱两可,陷入混乱。
四是对休闲服务业本身的范围也把握不准。有些学者虽然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将休闲产业限定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界定,但对于服务业中到底哪些行业或部门应该归入休闲产业,他们仍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典型的如休闲用品零售服务,是零售服务还是休闲服务?这些棘手的问题,都有可能使我们陷入模糊。
4界定休闲产业的原则
4.1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的原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界之所以在休闲产业的范围界定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是缘于对“休闲”这一概念理解的多样化。目前学术界对休闲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既有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的定义,又有来自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定义,而且即使是来自同一学科领域的学者,他们所定义的休闲也大多是互不相同的。而我们知道,同一概念,如果内涵不同,那么外延也将不同。
那么,在界定休闲产业的范围时应该从哪一类“休闲”的定义出发?笔者认为,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首先应该遵循经济学的定义方法,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来对休闲产业进行定义。而在经济学那里,“休闲”被定义为“消费者在闲暇时间里的活动”,它首先是一种消费活动,隐藏在这一活动背后的是消费者对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消费需求。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休闲产业首先应该被定义为国民经济中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部门”。
4.2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
既然休闲产业是指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行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哪些产品属于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定义的难题,那就是: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那些为大型游乐场所提供游乐设备的行业将被排除在休闲产业的范围之外,因为这些游乐设施并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它们只是游乐服务企业生产休闲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游乐服务企业生产的休闲游乐服务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但根据常识,这些生产游乐设施的企业显然应该归入休闲产业。因此,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休闲产业的范围将过窄。相反,如果以消费者的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因消费者的休闲引致需求而引发的所有产业活动也都将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如那些为游乐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如钢铁行业、塑料行业、电力行业等,都将属于休闲产业,这样无疑会导致休闲产业的范围宽泛无边。
因此,我们既不能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也不能以消费者的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而应该遵从“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即如果某产品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由消费者直接使用和消费”的,是“用于休闲的”,则这样的产品就是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生产这类产品的行业就属于休闲产业。比如游乐场向游人提供的游乐服务是游客的直接休闲需要,而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是游客的间接休闲需要,这些游乐设施虽然只是游乐场生产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但由于许多服务尤其是休闲类服务的生产具有生产的特殊性,即要求消费者利用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设施进行自我服务,因此这类游乐设施仍是供游客“直接使用”的,故生产这类游乐设施的企业仍应被归入休闲产业,而其他那些为生产休闲物品(用品)和休闲服务的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企业,由于它们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因此不能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所以,对休闲产业的界定应遵循“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而不是“直接需要”的原则。
4.3和市场相关的原则
人们的休闲活动多种多样,有些要通过市场,有些不通过市场,那些不通过市场的休闲活动属于自我休闲服务消费,消费者在进行这类休闲服务消费时没有相应的产业活动发生,在GDP的计算中就没有计入,因此虽然这类休闲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但不能计入休闲产业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休闲产业定义为:由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发的、国民经济中那些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行业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中。我们将存在于三大产业中的休闲产业部门分别称为休闲第一产业、休闲第二产业和休闲第三产业,对称简称为休闲农业(广义)、休闲工业和建筑业、休闲服务业。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服务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产业部门。
5休闲产业的行业范围界定
下面,笔者从上述休闲产业的定义出发,结合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划分法和2002年新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对休闲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进行界定,其中:
休闲第一产业。包括了第一产业中那些提供休闲物品的行业或部门,如农业中的花卉和园艺作物种植业、林业中的观光林营造业、畜牧业中的宠物养殖业、渔业中的观赏鱼养殖业等,我们分别称为休闲农业、休闲林业、休闲畜牧业和休闲渔业。
休闲第二产业。包括了第二产业中那些提供休闲物品和休闲场馆的行业或部门,如休闲食品加工、休闲饮料制造、休闲用具和器(械)材制造、各类公园、游乐园、体育场馆、城市休闲广场等的建筑等,我们将其分为三类,即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休闲用具(器械、器材)制造业和休闲建筑业。
休闲第三产业。又称休闲服务业,包括了第三产业中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消费需要提供休闲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如公园提供的游览服务、健身馆提供的健身服务、美容院提供的美容服务、桑拿馆提供的沐浴服务、博物馆提供的展览服务、电视台和KTV等场所提供的文化娱乐服务等。我们大致可以根据这类休闲服务的属性将休闲服务业划分为旅游休闲业、健体和美容休闲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业、餐饮休闲业以及其他休闲服务业共5类。
6其他几个需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6.1休闲用品批发零售业是休闲产业吗?
休闲用品批发零售业只是直接“销售”而非直接“生产”休闲用品,它直接生产的是批发零售服务而不是休闲服务,这类批发零售服务并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使用的”,因而不是休闲服务,不能纳入休闲产业的范围。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休闲用品运输、仓储、邮递、保险等行业中。可见,美国学者穆森将发送和销售娱乐设备的行业,以及我国学者李再永和宋成立将零售业、教育业、社区服务业等都纳入休闲产业,是值得商榷的。
6.2休闲教育业为什么不能纳入休闲产业的范围?
王琪延(2000)认为,人们在业余时间里进行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是休闲活动,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活动属于休闲教育业,应纳入休闲产业的范围。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休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活动,而业余时间是指非工作时间,非工作时间并不都是闲暇时间,它还包括业余学习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义务)劳动时间等。而在业余时间里进行的学习和研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工作技能,这一活动并不是休闲活动,作为这一活动载体的时间也不是闲暇时间而是学习时间,即使人们此时学习的是休闲技能类课程,他也只不过是为了通过学习掌握休闲的知识和技能而已,但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并不是休闲。因此为人们在业余时间里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如业余大学等,应该归属于教育业而不是休闲业。实际上,按国外学者的观点,休闲教育是指以学习和掌握休闲知识和休闲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指在业余时间里进行的受教育活动。它既可以在业余时间里进行,也可以在专门的学习时间里进行,如国外许多大学就开设有专门的休闲技能课程。
篇8
一、当前我国渔港建设面临的问题
1.港口布局密度低。我国是海洋气象灾害受灾严重的国家之一,沿海海港受到台风、寒潮、热带风暴等六百二十多个气象灾害的影响,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由于我国船多港少,八成以上为天然形成的港湾,缺乏避风设施,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虽然国家一直重视渔港建设的发展,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港口港口基本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建设的水平还是不高,加上港口数量和规模的限制、港口选址只能选在天然风浪较大的地方,虽然新建的渔港一定的防浪能力,但是由于防风建设欠缺,大部分都不能满足渔船避风要求。
2.渔港的规划方面以及建设标准、使用功能单一。对于渔港的中长期发展没有很好的进行规划,改扩渔港的总体规划一般很难得到政府的批准,因此就导致了渔港的布局和港址以及使用功能 不断的变化。国家投入建设的一百三十三个沿海城市海港以及一级海港,而且投资的方向是针对于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海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冷链物流等功能设施装备都是采用社会融资进行投资建设,由于投资环境不同,少数渔港同步配套设施,这样的形式严重制约着海港的多元化发展。
3.渔港水域污染严重。在已建设的港口中,由于生态意识薄弱,环保设计不到位,有些港口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有些水工建筑物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水体流通不畅,导致港口水循环系统不能正常的流通,水域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4.港口管理缺乏,立法工作滞后。近几年沿海经济快速的发展,海洋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强,海岸线资源紧张,面积在不断的缩小,多部分的传统港湾被渔业所占,还有的湾口被交通桥梁封堵,使得渔船避风和停泊遭受威胁,资源经济化的开发与渔港用地产生矛盾,一些港址好的渔港被占或是废弃,导致了风浪台风等海洋气象灾害直接的侵袭。
二、未来港口建设的发展发向
1.港口建设的内容以休闲渔业为主,港口建设实施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提高港口外观视觉效果,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的不断提升,对于景观的外在美也更加的注重,提高港口景观的美观度,可以提升港口建设的整体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来此观光。多元化的功能包括将景观性、亲水性等设施融入到港口建设中去,将人与海之间的联系更加的人性化,例如渔港可以设计海钓平台、观景台,或是将单调的路面设计成以海洋风格为主的铺面。在护岸地带设置亲水阶梯,或是将渔港天然材料作为地面装饰,将海洋自然景观与海港相互辉映、相互融合。
2.渔场、渔港、渔村之间就是上、中、下游的关系,渔业的萎缩会使得渔民出海减少,影响到渔村经济结构发热转变,应该将渔港和渔村纳入一体化建设中去,利用渔村自身文化的发展,吸引游客,提高渔港的利用功能。渔场要严格的按照休渔禁渔制度工作,禁止过度利用海洋资源。未来要做到“前港后村、以港兴村(镇)、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促进渔港建设的整体发展和良性循环。
3.整合与规划渔港周边的观光资源
(1)共同开发渔港周边海岸与景点资源渔港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由港区内的设施扩建或增建入手,然而港区周边的观光景点、社会文化资源、休闲活动由于不在港区内,且受渔港管理部门职权范围限制,大多数没有纳入整体规划的内容。若能整合理顺相关利益部门之间的关系,将渔港的多元化建设与渔港周边的观光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可将该区域的旅游观光活动由点到面,形成带状观光区域,以区域性的观光旅游为主题,吸引广大游客到渔港休闲观光。以宁波石浦中心渔港和江苏洋口中心渔港为例,石浦中心渔港除了本身具有丰富的旅游观光设施外,还把渔港与沿岸观光带、中国渔村老街、影视城、渔港古城、东门渔家乐进行串联整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观光旅游带,每年到港休闲参观的游客达到一百多万人次,不仅带动了石浦镇的繁荣与发展,也带动了石浦渔港的重生;江苏洋口中心渔港作为如东沿海开发的先行区,把渔港与船闸、金蛤岛温泉度假村、渔业休闲农庄、餐饮项目、沿海风力发电项目、海滨博物馆、海之韵公园、南通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海印寺景观休闲区等串联开发,擦亮了洋口的名片,成为渔港功能多元化发展的样板。
(2)传统渔业沉淀下来的渔业文化对于渔港建设和渔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节庆活动(开渔节、祭海等)、文化形态(吕四渔号)、生活形态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代表着我国渔村文化的精髓,在渔港建设过程中,利用渔村文化资源,打造别具一格的观光资源,不仅给渔民带来经济收入,促进渔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对于渔港多元化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因此,对于渔村的传统节庆等文化风俗要加以传承和继续。
4.加强渔港经营及管理
(1)作为管理部门,在进行港口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渔民以及私人业主,听取群众意见,并且进行沟通交流,减少港口工程建设中的阻碍,提高群众的支持率,使得港口多元化的建设满足群众的需求,多功能的设施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使得港口工程建设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港口自身建设的水平。
(2)在进行港口多元化的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加强港口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港口的建设与开发,带动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游客观光数量的增加,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影响,不论是港口的水域还是港口的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污染。港口管理部门要增加水污染处理设施、环保设施,提高港口的绿化水平,组织当地的渔民进行义务的劳动,或是形成责任划分区,负责港区的环境保护。
三、结语
港口的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建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港口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很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管理部门,再到港口工程的每个环节的负责部门,都在制约着港口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步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论从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港口工程建设单位,要相互合作,互相扶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大改革力度,才能促进港口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龙.我国渔港工程学科发展报告[J].2000.
[2]栾曙光,周效国.多功能生态环保渔港建设构想[J].2004.
[3]肖放,孙海文.台湾地区渔港建设考察报告[J].2011.
篇9
关键词:发展模式;都市农业;休闲消费
Abstract: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 is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e integrated 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bearing bio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ased on market-ori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hum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in Zhengzhou,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we should choose the development modes in consideration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manifested as green leisure zone, Yellow River bank sightseeing leisure zone, cultural-experience agriculture zone,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zone, natural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zone, etc.
Key words:development mode;urban agriculture;leisure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D035.5;D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0-29(3)
1 都市休闲农业对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
都市休闲农业是在都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融经济、文化、生态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它集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于一体,承载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市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和人文化的新型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在大城市的表现形式,是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 都市休闲农业是美好城市的基本元素
都市休闲农业的自然、绿色、生机、感性、多样性是美好城市的元素,而和谐是一个美好城市追求的境界,城市的乡村地区及农业资源的价值对于城市意义重大,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和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2 都市休闲农业是生态城市的基础条件
都市休闲农业是都市化的产物。城市的人口密集,建筑物栉比鳞次,污染剧增,工作紧张,人际关系淡薄,生活质量随之下降。此时亟须绿地及休闲空间,以平衡市民心理与生理的压力。农业拥有最多的绿地,农村田园景色优美,水及空气清新自然,人情味浓厚,所以是提供休闲游憩,平衡身心压力最佳的场地[1]。
1.3 都市农业是文化城市的必备条件
从哲学、文化、生态、休闲生活和资源利用的角度,都市里的农场存在意义其实相当于公园绿地,左拥绿野美景,右赏鸟语花香,但又多一份农产消费、乡土文化体验,及人情关怀,这成为市民最具有人性化的休闲空间。
1.4 都市农业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与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都市休闲农业在产业招商、观光营销、交通规划、水患整治、污染防制各方面的贡献,可提升城市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2 郑州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
结合郑州市区域特点、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在郑州都市休闲农业的模式选择上,应该选择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模式,对于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速且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如恵济区和金水区可以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以加强生态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对于比较偏远的区则以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为主,集中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升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周边县市的传统产粮区,则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新物种的应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创新郑州都市农业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2.1 园林绿地休闲区模式
目前,城市近郊区已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农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城市园林绿化、农产品贸易为主。所以以郑州主城区为主,辐射带动周边近郊区,发展园林绿地休闲观光型的模式。郑州市金水区、中原区、惠济区、管城区、二七区等三环以内的老城区,工业、工商业发达,人口密集,人均绿地占有少,应重点发展街角公园等绿地,供居民休闲之用。注重维护园林景观、绿色资源,营造市民健康的生活环境。为实现都市农业的休闲功能,应考虑采用体验经济形式,如喂养小动物、钓鱼等,发展休闲农业,让市民能够接触自然、阳光与绿地,自由出入使用,舒缓身心,使市民之物质与精神生活均能满足。
篇10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化 现代化建设 农村经济 突破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08-01
今年以来,如东县按照市委、市政府“落实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全省领先”的总体部署,以加快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主线,以“五个一批”(编制一批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新建一批千亩高效设施种养园区,新建一批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种养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示范村,引进一批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农渔业加工或流通、休闲项目)农渔业项目建设为抓手,高点定位,创新举措,倾力打造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外向化现代农业,项目农业呈现集成、集约、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对于推动如东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深远的作用。
一、产业规划引领求突破
如东县15个镇(区)均结合区域优势产业、资源禀赋和自身项目农业发展现状,从“完善空间布局规划、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优化农渔业资源配置”三个方面着手,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统筹考虑在建项目、新建项目、拟建项目,完善修订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主导产业、空间布局和重点建设项目等。目前,如东县已经形成以“三带(沿新334、新225、临海高等级公路现代农业示范带)、四园(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如泰现代农业产业园、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万亩海参示范园区)、四区(以岔河地区为中心的优质粮油生产加工区、以掘港地区为中心的高效设施农业种植区、以丰利地区为中心的生态畜禽养殖区、以沿海各镇区为主体的高效优质水产品养殖区)”为骨架的,有竞争优势、有鲜明特色、有明显效益的项目农业产业布局。
二、特色园区集聚求突破
如东县按照“县有万亩园区、镇区有千亩园区、村有特品特色”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和扶持项目的导向作用和撬动效应,资源向园区整合,资金向园区倾斜,优势向园区叠加,扶优扶强、做特做亮一批特色农渔业园区。截止目前,如东县新增土地流转3.3万亩,已建成千亩设施水产养殖园区5个,大豫渔业综合科技园区、海畅现代渔业园区、丰利环渔五千亩渔业示范园区、苴镇河丫五千亩渔业示范园区已经初具规模,海水养殖面积达64.5万亩,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近8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1.4万亩,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11.07亿元,万亩海参示范园区年底力争实现产值2亿元;预计年内可建成千亩设施种植园区11个,如东出口蔬菜产业园区、富硒食品产业园区、马塘优质水稻产业园区、大豫洋三元商品肉猪产业园区等4个园区已申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洋口双墩双千亩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如泰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三、示范基地配套求突破
如东县按照“依托资源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要求,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在特色品种、规模高效、生态安全上做足文章。依托辉禾食品,建成冻干蔬菜加工产业基地;依托东海冷冻、银树食品,建成速冻蔬菜加工产业基地;依托菜丰堂,建成盐渍蔬菜加工产业基地;以南美白对虾为养殖品种,建成高效设施渔业产业基地;以金太阳为龙头,建成无公害绿色稻米产业基地;以科达万头猪场、米力生物科技为示范,建成生态养殖产业基地。截止目前,如东县新增高效农田12.67万亩,其中新增设施面积2.68万亩;建成各类示范基地28个,其中获省认定的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5家,其中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4家、出口农产品示范区1家,列南通市首位;马塘精丰商品肉猪生产基地、大豫九龙村水产养殖基地、河口现代蚕桑生产示范基地、掘港白羽肉鸡养殖基地等4个基地已申报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如东出口蔬菜产业基地已申报省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南通华伟、南通富波、南通名濠、万亩海参园等工厂化育苗基地基本建成。
四、龙头企业带动求突破
今年以来,如东县以龙头企业集群发展为重点,在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基地配套上给予支持、科技创新上给予激励,致力做大做强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农渔业龙头企业。今年,如东县有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共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江苏银树食品有限公司已基本建成投产,年收购蔬菜5万吨,建立基地5万亩,带动1万余户农户从事蔬菜生产;总投资1.48亿元的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江苏杉汇肉制品有限公司完成投资6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屠宰能力将超100万头;总投资1.5亿元的江苏鸿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完成投资7500万元,已部分投产,蛋鸡饲养规模超100万羽;投资超30亿元的南通正大5000万羽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一条龙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同时,重点以海达水产、北渔仁和、东海冷冻等龙头企业为平台,做长做亮海水养殖业、特色种植业;以巴大饲料、海大饲料为平台,做大做优产学研融合科技创新体系。
五、项目招引支撑求突破
农渔业招商引资是实施项目建设,加大农渔业投入的源头。今年,如东县以抓工业的思维、思路抓农业,以农渔业招商引资为龙头,全面细致筛选了一批符合我县实际、符合产业政策、发展前景看好、具有行业特色的外向型农渔业项目,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园区载体等优势,突出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引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一批示范性基地,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延伸拓展现有产业推进一批辐射型项目,突出抓好一批投入超1000万美元或5000万元的重特大项目的引进,着力培育加工型、龙头型、带动型农渔业项目。截止目前,我县组织参与各级各类农渔业招商引资推介会6次,新引进千万元以上加工、流通、休闲观光项目24个,其中已建成15个,“三资”投入农业超28亿元。新(扩)建休闲观光农业项目8个,累计投资3.9亿元;新建农产品专业市场2个,总投资1.75亿元。
如东县项目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对照如东县确定的“力争2016年、确保2017年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总体目标,在21项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中有部分指标差距较大;现代农业发展不够快,部分农业项目规模不够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拉动能力不够强,主要农产品产业化、组织化、品牌化建设水平不够高,等等。当前,正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项目农业建设的黄金期,2013年,如东县将以加快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为核心,全力推进“五个一批”农渔业项目建设全县要建成2000亩园区16个,当年新增千亩种养示范园区20个;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规模养殖项目12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万元以上的农渔业加工或流通、休闲项目16个;新增规模化种养示范基地32个;新培育复合型现代农业示范村28个以上;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其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
1.加大项目招引力度
全年组织招商活动不少于4次,围绕如东县南美白对虾、果蔬、海产品、优质稻米等农渔业产业优势,通过银树食品、东海冷冻、南通宝华、博诚生物等企业以商引商,招引一批海产品养殖、深加工、果蔬深加工、速冻蔬菜、农产品综合物流等龙头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提高农渔业产品附加值。每个镇(区)至少要招引1个投资超1000万元以上的农渔业加工或流通、休闲项目。
2.加大集聚发展力度
通过统筹资源、叠加项目、重点扶持等手段,重点打造以南通外向型农业开发区、如泰农业园区、万亩海参园区、天星村、卫海村、双墩村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农渔业示范园区和示范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农渔业项目的承载能力。每个镇(区)至少建成1个2000亩以上的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村。
3.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鼓励和引导农户将土地向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龙头企业集中,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小规模、短期向适度规模、长期流转转变,进一步完善流转秩序和规范项目用地,确保全年新增土地规模流转面积4万亩。每个镇(区)要确保连片流转500亩以上的村达5个,力争连片流转1000亩以上的村达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