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生态养殖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渔业生态养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渔业生态养殖

篇1

关键词:河道渔业生态养殖;试验发展

2010年5月初,高密市水利局水产站在高密市北郊新河进行了大规格花鲢鱼种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大水面养殖试验,试验生产中投放了大规格花鲢鱼种(平均1.5斤/尾)5200斤,经过100多天的养殖,大部分成鱼达到了4.5-5.5斤/尾,捕获成鱼17000斤,效益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为1:4.2,渔业经济效益显著,养殖试验获得了成功。第一批养殖成鱼收获后于当年中秋节前夕,我们又一次性投放了7800斤大规格花鲢鱼种(平均1.1斤/尾),该批次鱼种经过9个多月的生长期,2011年7月初,根据汛情预测情况,赶在汛期行洪之前,我们就组织了集中捕捞,此时的成鱼个体大都为6斤以上,大的可达8斤/尾,捕捞成鱼43500斤,效益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为1:5.8,渔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经过连续两年的河道渔业生产实验,我们认为在尊重河道行洪的自然规律下,河道渔业生产不仅是可行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而且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生产对稳定河道水质的作用也是非常有效的、显而易见的。

一、北郊新河的自然状况

“十一五”期末,高密市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我市多年来严重污染的北郊新河实施了综合工程治理,并建闸蓄水,该河道东段经过综合工程治理以后,形成了宽70米、水深稳定在1.5-2米、长4000米的水利景观河道,河道水面达到400多亩,治理之后大大改善了河道周边脏、乱、差环境,河道的水质达到了恢复鱼类生长的要求,水中野、杂鱼集结成群。

二、发展北郊新河大水面渔业生产的背景

综合治理后的北郊新河东段水域,水青草绿、环境优美,由此彻底改变了昔日臭气熏天的局面。野生鱼类数量得到了快速恢复,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垂钓的好去处。但是在日常管理上随之出现了不和谐的乱捕、电鱼等渔业违法行为,加大了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些河道日常管理的难度。为此我局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对北郊新河水域进行渔业生产试验,以开发促管理,从而彻底根除乱捕、乱电鱼等渔业违法行为,并改善该景观河道水域的自然风光。

三、开发北郊新河河道渔业生产的思路

为了根治北郊新河乱捕、电鱼的渔业违法现状,我局党委决定在此给广大垂钓爱好者留出足够的垂钓水域后,应该科学合理地开发北郊新河的渔业资源,明确在这片水域开发渔业生产的具体受益人,以开发促管理,以此完善对该河道的管理力度,彻底铲除这里时常发生的乱捕、乱电鱼等违法行为。2010年春季高密市水利局党委决定,把这里作为水产站的渔业实验基地,希望通过这里渔业生产的探索实验为我市河道的有序管理提供一条可行的管理模式。考虑到北郊新河富营养化的水质致使浮游动、植物特别丰厚的现状以及每年汛期8月份左右河道可能行洪的自然特点,每年河道季节性可能行洪的时间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只不过有限几天的行洪时间,为兼顾汛期河道可能行洪与发展河道渔业二者之间的平衡,我们必须尊重河道的自然规律,发展河道渔业必须避开河道汛期可能行洪的时间段,也就是说河道渔业的生产开始于上一个汛期结束后、结束于下一个汛期来临之前,这样看一个养殖期不可能超过11个月,养殖周期是短暂的,每年的汛期阶段必须避开,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四、发展北郊新河渔业生产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河道里与农田相通的进、出水管口必须用铁丝网隔离,防止鱼种、成鱼生产过程中的逃逸。

(二)根据北郊新河水质营养丰富的特点,我们决定投放大规格花鲢鱼种,要求1.5斤/尾左右,并结合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投放的花鲢鱼种占总量的80%,其余则投放大规格白鲢、草鲤鱼种,各占10%。一茬鱼种放养量最多不超过40尾/亩的指标,一定要坚持宁可少一些放也不去多放一些的理念。

(三)做好日常看护工作,购置机动船,坚持做实、做细晚间水上巡视工作,以防偷盗行为,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四)严格把握成鱼捕捞的时机,汛期来临之前的7月初至中旬期间必须完成捕捞任务,确保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投放大规格鱼种则可根据鱼种供应的实际情况而定,汛期过后的9、10月份比较理想,特大规格的鱼种则可以拖至来年4月份投放。

(五)平衡好河道渔业生产与市民垂钓休闲娱乐之间的关系,杜绝只是一味地发展河道渔业生产而不能兼顾广大市民垂钓休闲娱乐的意愿,可以通过架设铁丝网隔离出公共垂钓区域,一次保证渔业生产和市民垂钓和谐共处。

五、北郊新河大水面渔业生产试验的体会与启发

(一)发展河道渔业,必须尊重河道的自然规律,通过人为控制,完全可以实现规范挖掘河道渔业的巨大经济效益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

(二)发展河道渔业必须重视、协调好渔业生产与市民休闲垂钓之间的和谐共处问题,实际操作中,我们一定要科学布局,划分垂钓区和渔业生产区,兼顾各方所需,和谐共处,规范发展河道渔业产业。

(三)加强渔业生产过程的看护力度,杜绝偷鱼行为,确保渔业经济效益。河道渔业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能够彻底改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河道的有序管理问题,乱捕、乱电鱼的渔业违法行为也能随之受到有效遏制。

(四)发展河道渔业,在汛期结束后,一定要及时投放大规格鱼种,鱼种规格必须达标1-1.5斤/尾,充分利用好适宜鱼类的生长期,第二年汛期可能来临之前务必及时彻底捕捞,确保生产者的利益不受损失,以此模式循环发展那些适宜开展渔业生产的河道渔业。

(五)发展河道渔业生产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不仅可以科学地挖掘河道水域的渔业经济、规范管理好河道日常的卫生清洁、有效杜绝乱捕、乱电渔业违法事件的发生,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有限水域的生态,为社会提供环境优美的水利风景区。

(六)“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全面完成我国境内小流域河道的综合治理任务,综合治理工程结束以后,每个地方都会形成上万亩甚至更多的河道水域,这些水域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要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保持河道水域的生态稳定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积极、科学规范发展河道的渔业生产,并协调好渔业生产用水与发展农业用水之间的平衡,为大农业的协调、平衡发展发挥出渔业应有的生态贡献作用

六、河道渔业养殖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领导,合理规划。要切实加强领导,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水面的利用。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落实开发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增加对水面的投入,改善水体环境,加快全市三级河、居民河水面开发利用进程,发展网箱、网拦养殖或增殖。主要养殖品种为“四大家鱼”、鲫鱼、鳊鱼和部分特种水产品种。

(二)分类指导,搞好服务。要根据各村、各河道的具体情况,分类搞好服务,通过镇、村、农户三级农技服务网络,加大科技普及力度,不断普及推广生产技术,做到合理放养,科学投喂与管理。同时,要搞好养殖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及销售流通服务工作,真正为养殖户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

篇2

关键词:生态养殖;畜牧业;发酵床养殖

现阶段,国内的畜牧养殖行业正在不断地发展,是农村经济重要的构成环节,在目前国家对环境相应号召的过程中,为保证畜牧业实现长久可持续地发展,就应当加强生态养殖以及畜牧业可持续运行的联系性,强化总体发展效率,从而在维护当地的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期间,还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1畜牧业生态养殖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联系性

生态健康养殖方式能够决定后期长久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有关部门应当响应国家生态可持续化养殖的号召,在养殖的过程中,加大对畜禽动物生产、动物疫病控制等环节的把控,全面研究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做好污染处理从而提升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此环节的重视力度,把控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畜牧业养殖技术以及疫病防疫为主,保障多种动物可以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创建高效、安全、健康的养殖培育基地,有助于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性的的发展和运行。利用此类有先进理论思想支撑的养殖技术,能够发挥高效的养殖方式,促使外部环境的生态实现可持续化地运作,维护整体养殖行业以及相对应的市场可以更加完善。另外,此类养殖技术的使用还会保障整体的养殖行业污染减少,发展效果逐渐明显,并保持长久时间的良性循环发展。基层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展较为科学化的养殖模式,落实具体的发展细节,以便于能够提升整体生态养殖水平和质量,实现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1]。

2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

畜牧业的生态养殖技术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两个层面,第一,需要保证动物能够实现健康的成长;第二,应当控制养殖基地内部的环境,为动物创建一个优良的居住环境,从而保证整体的卫生状况,减少病菌的滋生,降低药物的残留效果,有利于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2.1发酵床养殖技术

在传统的养殖过程中,因为以往较为落后的思想观念引导,促使其在生长期间,会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并产生较多的粪便,严重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养殖内部环境实现可持续地发展。由于在部分养殖场内部的设施构建环节中,缺少专业的排污设施,以至于众多粪便以及污水会没有经过系统化处理之后,进行外界的污染排放,促使生态环境被外部环境所污染,对当地的环境建设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针对此类情况,在新型的培育过程中,结合生态养殖理念的优势,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将容易消耗粪水污染的微生物以及秸秆等材料,事先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之后被制作为发酵料,并将其用于生猪养殖的环节中,有利于转变粪便污染的状况,提升对有效资源的使用和利用效果,将自然能源的效率发挥到最大,此类工作有利于减少养殖基地的众多生猪生态养殖中的污染环节。与此同时,此类养殖方式是根据生猪的生物特征,从而根据其基本的生物活动和相对应的休息状况进行研究,能够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并促使整体生猪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2]。

2.2林下生态养殖模式

因为局部地区没有较为适宜的平地基地,促使大部分的养殖活动需要在坡地或者林地中开展,针对此类环境需求,有关工作人员研究出较为适宜的林下生态养殖模式。这种饲养模式采用林间饲养的方式,动物在林中会以昆虫、果实为主,在回到养殖基地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增加饲料的喂养工作,从而有利于提升养殖的整体质量,提高畜产品的品质。此类模式有利于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提升售卖价格,有助于保障养殖成本,并获取大量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偏向自然环境的养殖能够为动物的成长提供大量的优质保护,将动物排除的粪便视为有效的有机肥料,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干预,提高整体的资源使用效率。

2.3动物养殖和农业种植循环利用技术

此类技术往往是在畜禽动物的养殖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新型模式,在养殖环节中的粪便能够经过沼气的发酵产生沼渣,此类物质可用作水产饲料,也可以将其作为植物的生长肥料。农作物在生长期间,会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提供农产品的品质。在此模式的帮助之下,促使整体的养殖流程得到升级,不会出现大量的污染物,对有机资源的使用发挥到最大化,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养殖环节中的弊端。

篇3

摘 要 健身教练作为21世纪的热门职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少,而在国外健身教练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国内的健身行业正处于过渡期,在管理和体制方面都还不是很完善,国内健身教练专业经历短、教育经验不足。本文拟对于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的异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和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体育 健身 职业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身教练素质培养异态审视和运城学院课程优化设置为研究对象,对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和运城市内俱乐部70名会员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结果分析

(一)教育输出与社会需求方面吻合度分析

通过对运城市嘉佰丽、康乐美、海德三家健身俱乐部进行走访,与人事部的经理进行访谈,得知目前健身俱乐部对于健身教练的需求较大大,尤其是整体素质高、专业学历高的教练。而通过对体育系上层领导进行访谈,得知目前高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定位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这一方面,在健身教练这一方面的培养很少,这样导致了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使得社会需求和教育输出不相吻合。

(二)体育教育专业设置与健身教练知识需求吻合度分析

健身俱乐部的会员认为健身教练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健身常识方面的知识,占75%,其次是运动技术,占66.7%,再次为运动保健,占50%,其他几项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对于健身教练的受众而言,健身教练最需要掌握的是健身常识、运动技术和运动保健知识,同时对安全保护、器械使用、运动营养知识和急救知识也应有所涉猎。

(三)体育教育专业健身教练职业培养的重视程度分析

目前本科高校对于健身教练的职业素质培养并没有很大引起广泛的重视,在社会需求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健身教练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被忽视,这也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关于健身教练素质培养分析

可以看出,只有13.6%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健身教练素质培养方面涉及的内容足够了,还有22.7%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健身教练素质培养方面涉及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在健身教练职业素质培养方面不是很满意。

2.健身教练职业素质教育在实践基地方面的分析

可以看出,有73.8%的学生有想要当健身教练的想法,但从表3.4中可以看出,在俱乐部从事过健身教练的学生只有21.6%,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得出,很多想当健身教练的学生,自己找不到场所从事健身教练,他们普遍认为,没有实践基地供他们进行实践。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书本上的理论性的知识,它是在实践中慢慢体会积累的,所以要有好的健身教练的职业素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到。但是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定位在体育教师方面,所以他们在实习时,是把学生随机分配在各个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师的实习,而不是分配在与健身有关的场所进行实习,因此健身教练的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在运城学院的教育中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

(四)体育教育专业健身教练职业素质培养的效率

通过对体育教师的访谈得知健身教练素质培养低效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由于学校上层领导的引导不够,导致任课教师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2)任课教师健身实践经验不足,对于社会需求的健身职业素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所教授的内容更多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方面。

(五)运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举措

1.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应以健身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整

首先,体育教育专业应该有专职的社会体育市场调查人员,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招生之前,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专业设置的课程学时、课程安排、课程类别进行变更。以避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变,培养目标不变,教学内容不变,要随着社会体育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变,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健身教练,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率。

其次,通过对运城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的调查得出,其认为学校应增设运动营养学、健身常识等方面的课程来为以后成为健身教练打下基础。

2.不断开设社会流行的健身技术课程

要定期调查和研究市场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开设流行的专业健身课程,同时也可以开发社会上尚未成型但存在潜力的课程。要派专业的健身人员去大众健身的公园、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教学和指导,了解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开设课程。

三、结论

(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健身教练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健身教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健身教练的专业素质,然而目前在高校培养中,健身教练的职业素质培养处于异态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健身教练职业素质培养的尴尬性、边缘性、低效性三个方面。

(二)在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健身教练需求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体育教育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对于学生将来成为健身教练目前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养殖业 可持续发展 指标权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显突出,目前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副产品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生态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等负面影响。

对于生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评价,目前还没有学者提出完善的评价方法。本文在永安市生态养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建立判断矩阵和计算指标权重。依据该指标权重,为增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使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组成因素,并按照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应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

AHP基本思想为: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按层次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再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对同一层次内因素的重要性,既要考虑本层次,又要考虑到上一层次的权重因子;逐层计

算,进行排序、决策。AHP体现了人们进行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它可以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进行表达的处理,也可以提出人们对某类问题的主观判断前后是否矛盾,是目前系统工程处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问题简单易行而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1-2]。

运用层次分析法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①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②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判断评分,逐层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③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④计算各层元素对于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⑤一致性检验,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偏离了一致性。

2 建立指标体系的权重判断矩阵

根据永安市生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如表1。

由表1可知,该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功能层和指标层。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步骤,下层指标对上一层评价准则的影响重要程度,下一层内的同一层诸因素按1~9比例标度两两比较,构建两两判断矩阵,建立生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最终构成4个大类指标(B1、B2、B3、B4)对于总目标层A的权重判断矩阵(A―B);24个单项指标C1至C24各自对于的分类Bi的权重判断矩阵(Bi―C),判断矩阵如表2~表6所示。

3 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下面计算权重判断矩阵的相对权重向量ω、最大特征根λmax。以总目标(A-B1-4)为例,给出具体计算过程。

在生态效益指标中,C6指标占得权重较大,说明应主要通过提高永安本土代表性禽养饲料报酬率,以提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增强当地养殖户的生态养殖积极性。

在经济效益指标中,C9、C13、C14、C15指标权重较大,说明应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养殖业收入、提高养殖业中的无公害食品产量及认证比率,以提高经济效益。各项指标反馈的结果在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中,应重点提高农村养殖户的收入,在产品需求中,提供无公害畜禽类食品及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养殖企业比较容易得到市场的青睐。

在社会效益指标中,C18指标占得权重较大,说明应主要通过提高养殖企业与河流的距离以提高社会效益,该指标反映出当地养殖业企业对当地水体、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大,将企业迁移离岸,将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生态环境。

指标C22、C23、C24对永安市生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影响均占同样的比重,由此说明,永安市需要加大对养殖业外环境的改造投入,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综上,依据各项指标权重值的不同,为增强永安当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解决目前农村的面源污染,提高养殖业副产品的利用率,完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畜禽养殖产品的质量等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莲芬等.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 李学平.层次分析法求指标权重的标度方法的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1,3(1):25-27.

篇5

[关键词] 淡水渔业 环境保护 生态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89-01

1 淡水渔业环境概述

在我国社会经济、工业快速发展及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淡水渔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再加上人为捕捞,使得部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功能急剧减弱,各类水环境危害现象发生频率愈来愈高[1]。同时,部分淡水渔业养殖模式较为落后,资源消耗较大,容易影响水体质量,并且排污、净化措施不够到位,导致淡水环境当中营养元素如磷、氮等含量较高,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总体上来看,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环境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急需完善,相关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2 影响淡水渔业环境的相关因素分析

淡水渔业环境污染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因素[2]:(1)养殖物。多数淡水渔业养殖户会选择杀虫剂、杀菌剂等药物来控制养殖水生生物病害;利用杀藻剂、除草剂等来抑制淡水植物生长,并且会采用杀杂鱼药物来控制非养殖类动物生长。在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是主要产业之一,整体养殖规模较大,所投入的养殖药物量也十分巨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的用药习惯,甚至存在滥用药的行为,再加上宏观监管工作不够到位,容易出现水体污染、水环境生态失衡等各种问题,反而不利于淡水渔业健康发展。(2)养殖饲料。淡水渔业养殖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养殖方式,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养殖饲料。这些饲料不可能完全被所养殖的生物消化掉,部分会残留在水体当中。相关研究表明,市面上大多数养殖饲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其损失率接近40%。部分大规模渔业养殖基地每日投入的养殖饲料数量较大,很多未能够被水生生物正常消化的养殖饲料会不断累积,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一些水域较深的区域当中,一些饲料会沉入水底,这部分饲料会消耗水体当中的养分,容易滋生大量厌氧生物,会让水底生态结构受到影响。(3)工业废水及城市废水污染。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排放量愈来愈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方法并不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淡水环境及其资源受到持续性的污染及破坏,影响了淡水渔业发展。

3 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3.1 大力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

传统淡水渔业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淡水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升产值。经过一段高增长期后,渔业经济会逐渐放缓,并且淡水渔业环境破坏程度变得愈来愈严重,渔业产品质量也会不断下降,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显然是相悖的。淡水生态渔业弥补了传统淡水养殖的缺陷与漏洞。以草鱼养殖为例,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技术进行养殖。在一定规模的淡水水域中以网围的方式实施集约化精养,通过投放大规格鱼种,以养殖大规格成鱼的方式来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又如,在生态养殖当中可采用软体动物控制开发技术。部分淡水水域水质及底质较肥,可为软体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软体动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够成为部分鱼类或水生生物的食物,为渔业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结合软体动物生长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养殖方案,能够实现滤食性鱼类与软体动物互利共生。通过生态养殖,不仅能够保持稳定的水产业经济产值,还能够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反映出淡水渔业的实际环境状况,便可提前采取一定措施来控制水环境污染。根据水域污染程度、污染因素及污染源情况,相关部门可制定保护性政策,避免淡水渔业环境受到持续性破坏。同时,要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并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渔业污染事故。地方政府要加强区域渔业环境检测网络建设,形成联网监测机制,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并将相关监测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社会化监督。

3.3 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

相关部门要发挥协同作用,相互配合,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方面。首先,要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在排放所有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入淡水环境当中。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若发现违规排放行为,以法律为后盾对违规对象进行严惩。其次,要大力推广科学水产养殖技术。由相关部门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科学饲养,合理控制养殖药物投放量及饲料投放量,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另外,要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在落实污染源普查及治理的过程中,还要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来修复水体,并做好相关修复评价工作,持续改善淡水渔业水环境质量。

4 结语

在淡水渔业养殖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相关环境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为此应通过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及污染控制工作,对淡水渔业环境进行持续性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文武,王文玉,孙i.云南省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90-292.

篇6

【关键词】生态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武隆县是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核心区域。201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武隆县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渝东南生态渔业的稳健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粗放型渔业向集约化渔业转变;打造成集特种养殖、交易、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乌江画廊”特色渔村,充分实现依水养鱼、以渔富民;推进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步筏。

1、生态渔业发展的优势

1.1地理位置优:武隆县城距重庆市主城约170公里,约2小时车程。火炉镇位于武隆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东与沧沟乡、彭水县相连,南与江口镇、巷口镇相接,西与仙女山镇相邻(紧邻仙女山5A级景区,距仙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20公里),北与土地乡、桐梓镇相通。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示范园区位于武隆县火炉场镇正东方7公里处,以梦冲塘村、车坝村为核心,包括新田村、后槽村的一部分,幅员面积27.42平方公里,海拔在200―500米之间,4000余亩农田依靠梦冲塘的水系灌溉。梦冲塘属于一个山坪塘,容积1万立方米,由地下水汇聚而成,是龙溪河的发源地,龙溪河流经梦冲塘村、车坝村,全长7公里。在上龙溪注入乌江,梦冲塘因有一个美丽而传奇的故事让世人皆晓。

1.2基础设施好: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内道路交通网络全覆盖,共有公路82.6公里,其中15.5公里主干道路面全部硬化,路面宽阔通畅;以梦冲塘为起点、产业地为核心修建各类水渠共计52公里,水渠分布丰富且相当合理,各个生产区域都能够满足用水需求,为生态渔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证。

1.3渔业发展自然资源丰富: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幅员总面积27.42平方公里,可开发养殖水域3000余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最低月平均气温6.6℃,最高月平均气温27.5℃,空气湿度78%左右,并且梦冲塘水系的水中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适合鱼类的生存繁殖。在塘的东西两面分别有一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的出水流量有20立方米/秒,常年不断,水温能够保持在14-20℃,充分保证了生态渔业发展所需的水资源。园区内的景点有梦冲塘、龙溪古渡、龙溪古桥等,被赞誉为“渔米之乡”。园区内现有的产业以渔业养殖为主、以种植业的柑橘、枇杷等为辅,目前连片新建商品鱼基地800亩,围绕新农村建设标准打造市级居民点1个。

1.4经济基础好:火炉镇幅员面积179.6平方公里,镇辖14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户数9024户,总人口31514人。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24亿元。梦冲塘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内总户数1152户,总人口4821人,从业人员共28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275人,从事第三产业的1482人;2012年园区经济总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渔业生产经济收入6214万元,主要来源于中华鲟、大鲵等经济鱼类的养殖和四大家鱼良种场苗种的繁育,园区内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1.5发展机遇好:2013年武隆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梦冲塘水系。要加快推进梦冲塘生态渔业发展,力争将火炉镇龙坝片建设成乌江流域的“渔业特色村”,由武隆县农委牵头建设生态渔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在县乡两级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借助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之机,加快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的步筏。2013年梦冲塘村荣获重庆市“美丽乡村”称号。按照市级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生态渔业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2、生态渔业的发展现状

2.1渔业产业发展:武隆县火炉镇为渝东南生态渔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目前养殖水面达到800余亩,其中有池塘养殖面积300亩,稻田养殖面积200亩,流水池塘养殖面积300亩,养殖池塘均达到相应的标准。园区中还修建有病鱼、死鱼的定点销毁池,严格控制疾病的蔓延和传播。

2011年三峡库区生态渔场武隆县“四大家鱼”良种场在火炉镇梦冲塘村落户开建。2012年全面完工喜迎市农委的验收,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2013年三峡库区生态渔场武隆县“四大家鱼”良种场全面投产,养殖面积300亩,年产鱼苗2000万尾以上,带动170户村民积极投入到渔业养殖中,年产值900万元。

2009年以来先后引进了2户大鲵养殖户。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场2个(其中1个为重庆市最大一家大鲵驯养繁殖场及武隆县吉弘大鲵驯养繁殖基地,年繁殖大鲵2万尾以上)。带动55户村民积极投入到大鲵养殖中。到目前为止2户大鲵养殖户产值上1000万元,并于2012年得到了市农委的验收,审批上市销售进餐桌(目前是重庆市内唯一的两家国家级保护动物上市销售)。

经过2006-2013年几年的努力和培育,现在火炉镇梦冲塘村的冷水性鱼产业得到了市、县农委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到2013年梦冲塘流域饲养冷水性鱼类的农户扩大到了13户。年产量50万斤,累计产值达到了700万元。其中产值达100万元的农户就有了3户。现有冷水性鱼类苗种繁育场1个(可繁殖虹鳟鱼、裂鳆鱼、鲈鲤等多种冷水性鱼类和亚冷水性鱼类)。鲟鱼流水养殖场6个,面积8658平方米,年产鲟鱼36万斤左右。

2012-2013年在火炉镇梦冲塘村、车坝村连片建设生态商品鱼池800亩,池深2.5米,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改造现有鱼池300亩(包括清除淤泥、埂坎加固加高、进、排水沟渠的配套完善与疏通整治等),年产量450吨以上,年产值1050万元。

2.2龙头企业培育:渔业的发展壮大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现培育和引进数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包括武隆县永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县吉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县宏达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县民忠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武隆县胜境农业股份合作社等,其中武隆县永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梦冲塘水系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投资建设三峡库区生态渔场武隆县“四大家鱼”良种场,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1500万元,主要以生产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的幼鱼为主,年产鱼苗2000万尾以上;配套建设有亲鱼池、鱼种培育池、室外孵化系统、工厂化繁育车间、实验室及管理用房。“四大家鱼”种苗场投产后能满足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大规模增殖放流的苗种需求,加快生态渔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增收及捕捞、销售、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2.3优势品牌打造: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和自然优势,借助武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强劲的旅游发展势头,确立高远定位、实施品牌战略,加之梦冲塘水系养殖的鱼的品质本身就远远高于其它鱼的品质。武隆永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吉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家企业已经取得了人工繁殖大鲵、中华鲟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特种养殖、经营利用许可证,并顺利实现了市场上的流通销售。

2.4专项技术培训:经常性争对生态渔业生产开展专项技术培训,与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发展规划、教育培训、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等方面都有专家提供指导、帮助,从而形成以高校、科研所专家为顾问、县、乡镇科技人才为核心的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支撑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同时聘请了西南大学教授和县水产站工作人员、本地行家组成了8人的技术服务小组,专门针对渔业生产和发展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3、生态渔业的发展对策

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的思路要清,任务要明,措施要强,品质要优,拓宽销售渠道。

3.1发展思路要清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示范引领渝东南生态渔业现代化建设为根本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线,结合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中“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部署,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与武隆县加速“绿色崛起”打造“中国武隆公园”建设任务相结合,高标准、高起点和高水平的开展武隆县火炉镇梦冲塘生态渔业发展工作。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以建基地、扶产业、强科技、抓质量、拓市场、护环境为目的,实施“科技、效益、生态”生态渔业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3.2发展任务要明确:建设1500亩标准化的水产养殖“五大基地”

一是打造大鲵繁殖基地,在现有建成规模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亲鲵培育车间、孵化车间、繁育车间、饵料池和成鲵养殖车间等;二是打造最大冷水性鱼养殖基地,引进或开发适合养殖的优良品种,对市场前景较好的鲟鱼、裂鳆鱼、鲈鲤等品种加大繁育力度,积极开发冷水性鱼的市场潜力;三是打造土著鱼养殖基地,通过从乌江、芙蓉江、木棕河流域选择极具市场价值的土著鱼品种,经驯养繁殖后加以推广;四是打造最大“四大家鱼”鱼苗供应基地,以三峡库区“四大家鱼”良种场为核心打造渝东南最大的“四大家鱼”苗种、成鱼供应基地;五是打造稻田养殖基地,因地制宜的对稻田综合开发利用,推广“鱼稻共生”、“稻鳅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

3.3要建设一个技术及信息交流平台:梦冲塘生态渔业产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专家”模式,养殖企业、合作社和农户都要建立相关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对各自的学习情况、信息、生产经验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对于优秀的经验、突出的信息供大家学习探讨,对于成功的经验要运用于生产中。同时通过平台为支撑,建设特种水产网络交易平台,以高效、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促进产品销售,远销全国各地,为了满足全县和周边区县的消费需求,“四大家鱼”良种场根据各养殖户的需要,定期提供优良的苗种。达到降低销售环节劳动力成本的目的。

篇7

关键词:水库渔业;发展现状;水利经济;展望

中图分类号:DF413.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库的功能是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和养鱼,水库渔业是不影响水库发挥主体功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水库综合效益的新兴产业。水库渔业是水库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水利经济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现状

(一)水库渔业产量迅猛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二)水库渔业养殖技术不断创新,品种趋于多样化。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如在超过北纬45°,冰厚达1.0-1.5米的高寒地区河蟹的养殖成功,就是在水库率先突破的,并因此带动高寒地区实现了河蟹养殖产业化。(三)水产品贸易持续增长,远洋渔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得到迅速的发展,优势水产品的出口市场已基本形成,除日本、韩国、香港等传统出口市场外,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有较大的增长;形成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国际市场格局。远洋渔业特别是大洋性公海渔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入渔船数和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管理更加规范。(四)水库渔业发展出现危机。如:我国水库中天然饵料有60-80%未被利用,水库有近30万公顷的可养水面未进行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不断加大。政府将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对捕捞渔船进行大规模压减。这对渔业资源的养殖养护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加大了对电、炸、鱼等非法作业万式的查处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在此基础上,各地还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对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水库渔业的意义

(一)水库渔业是节地、节能、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渔业。无需耗费水资源和其它能源,高综合利用,减少了挖地养鱼,并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水库渔业成为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水库渔业高产带动灌区农作物高产。大量投饵、施肥增加了水库营养盐和有机物质的积累,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可使灌溉型水库营养增加,提高营养类型,改善水稻的质量,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水库渔业还保证了我国粮食的安全,减少了挖地养鱼,节省了用于鱼饲料的粮食,同时保证了人口食物的质量安全。

(三)对鱼类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危害天然鱼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一方面网箱养殖增加了鱼病发生的几率,尤其是爆发性鱼病有可能使养殖水域内天然鱼类资源遭受危害甚至灭绝,另一方面,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鱼类逃出后与天然鱼类进行繁殖将引起天然种群的种质退化,而外来物种逃出后可能对水域中土著鱼类种群的生存构成威胁。

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如过度的网箱、拦网养殖等渔业活动影响水库供水、航运等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防止水环境的污染。

水库渔业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分析我国的资源现状,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业生产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无论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从资源的潜力来讲都具有较好的条件。但仍然有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规划水产养殖,既要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要实现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还要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水库库形、生物组成、营养化程度决定生产模式和生产规模,争取利用发展水库渔业经济减轻、改善单位亏损。

(二)在协调水库主体功能的前提下,按水库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敏感性、代表性对水库进行分级开发与管理。并建立水库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库渔业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及时提出防范措施。

(三)积极开发设施养殖技术,发展高效养殖业。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我国的工厂化养鱼始于工厂化育苗,大多数海、淡水的鱼、虾、贝、藻的苗种基本上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淡水工厂化养殖成鱼也有一定发展,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单产在50kg/m2以上。海水网箱养鱼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但主要是抗风浪能力较差的小型网箱,集中在风浪小、水流缓的水域进行养殖,导致养殖密度过高,水质环境恶化,病害频发。今后要积极开发可控制程度高的集约化、高密度养鱼技术,重点研究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解决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及设备;开发10m等深线以外离岸海水养殖技术以及高密度养殖海区环境改造和水质改善技术,开发相关的养殖工程设施和自动控制技术,增加对养殖条件的人工控制能力。

(四)实施水库渔业资源保护,划定禁渔期、渔具渔法及捕捞强度,保持经济鱼类及非经济鱼类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不同渔业类型取得不同渔业许可,以养殖为主的水面办理养殖许可证,作为合法权益的保证,以捕捞自然鱼为主的水面办理捕捞许可证,作为生产许可,捕捞限额由水利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水域的资源状况逐年下达。

(五)在水库生态环境可持续前提下,针对各类型水库的生态特点制定科学的渔业规划,规范渔业增养殖方式与规模,合理开发渔业资源,强化对水产养殖的管理、技术服务与指导,促进水库渔业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

(六)完善承包经营体制。养殖水面承包经营实行招标投标。最好实行风险抵押承包、买断经营权,这都是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创新和完善,经营风险由牵头人和职工承担,既可以增强经营者的责任心,又能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操作上透明、客观,水库可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杜绝腐败和。

(七)实施科学管理,明确水利渔业的管理主体,明确划分水库水面的渔业类型。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水库渔业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到位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水库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体,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体系,水库渔业仍然是一门新的科学,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结语

水库渔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只要坚持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利用水域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依靠科学技术,尊重客观规律,保护生态平衡,有效而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域和渔业资源,走无公害、绿色、有机鱼产品生产之路,水产养殖业必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谷雪芬;张欣;万紫锦;王文福.发展水库渔业,促进生态养殖[J].河北渔业,2008,10.

[2]鲍广栋;王文阁;刘战军;林治宝.水库渔业必须坚持生态养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水利渔业,2004,1.

篇8

关键词 生态渔业;问题;对策;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292-02

1 基本情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水产养殖水域以稻田养殖和山塘水库为主,零星分布,2012年养殖面积2 845 hm2左右,水产品产量1 240 t,创产值2 305万元。景宁畲族自治县生态渔业刚刚起步,仅初步形成生态渔业的雏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

以配合饲料为基础,以安全、高效的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有效减少药物使用,降低对水体的氮、磷排放,并通过构建一定比例的人工湿地、生态氧化塘或利用生态沟渠、稻田等进行养殖排放水处理或实现养殖水体的重复使用。

1.2 水库洁水型渔业开发模式

洁水型渔业开发,又可称“保水型渔业”,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选择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进行人工放养,利用生物食物链原理,消耗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从而达到保障生态平衡,保护水环境,充分利用水体渔产力,提高广大库区农民致富能力的目的[1-2]。

1.3 文化传承和创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利用稻田、山溪等丰富的浅水资源,辅之以现代科技手段,传承和创新具有悠久历史的稻鱼(鳅、蟹、甲鱼)共生和流水石蛙、娃娃鱼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既种稻又养鱼,把植物和动物、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转化,实现“稳粮丰鱼增收”的目的。

1.4 休闲生态渔业技术模式

利用渔村设备和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具渔法、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规划设计,充分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集渔业、科普、旅游、观光、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使渔业一、三产业协调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渔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县各乡、镇没有成立渔技服务机构,没有专业的渔业服务人员,而且县级渔技推广人员少,力量薄弱。

2.2 各级财政对水产的投入较少

由于景宁县属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少,群众资本积累不多,对发展水产生产投入能力有限。长期以来,水产业发展除少量的省级项目投入外,主要靠农户自主投入,自由发展。因此,政府和群众对渔业的投入,特别是渔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很少,水产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的引进等开展难度较大。

2.3 群众的思想观念更新慢

景宁县“九山半水半分田”,传统的“靠山吃山”观念根深蒂固,群众只着眼于做山上文章,不善于做水上文章,市场意识不强,投入少,管理跟不上,现有水产养殖方式仍较落后,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低,效益和优势得不到体现。

2.4 病害防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落后

病害监测工作中没有诊断病害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全凭经验和肉眼判断,大大降低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无检验设备,对本市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3 发展对策

重新认识,重新定位,把发展生态渔业和增加渔民收入作为渔业工作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经营、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山塘、水库和稻田养殖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促进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3.1 树立生态渔业观念,增强生态渔业意识

走生态渔业之路,既是景宁县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的正确选择,又是解决景宁县渔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景宁县委、县政府相继提出了生态立县、环境立县和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发展理念及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逐步成为全县的共识。在建设生态渔业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渔业的环境污染和环境整治紧迫感的认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形式和各种渠道,积极宣传生态渔业理念,使消费者与生产者更加自觉投身于生态渔业建设。开办各种短训班,加强生态渔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者、科技人员、劳动者素质,培养和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农业生态保护技术人才及执法队伍。

3.2 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深入实施责任渔技推广制度,增强渔技推广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普及性,让更多的渔民学习和掌握更先进实用的新技术。以水产养殖优势主导品种为重点,加大对生态渔业发展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考核、通报、问责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生产源头管理,完善“三项记录”制度(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建立产品可追溯和质量管理倒逼机制。加强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良好操作规范,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检测支撑,建立健全各级水产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同时积极与相关科技部门联合研究开发本地土著鱼类的繁育和增殖放流,打造生态渔业品牌,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深度发展,切实提高渔业的核心竞争力[4]。

3.3 抓好整体规划

把规划制订作为统领生态渔业发展工作的核心来抓。必须规划先行,规划是前提,规划得好才能发展得好。在全面深入剖析全县渔业现状和瓶颈问题的基础上,加强生态渔业发展战略研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全县生态渔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找准发展的模式和路子,提出可行的措施和要求,落实具体的行动和计划,科学谋划全县生态渔业的发展。

3.4 抓好模式选择

把模式选择作为推进生态渔业的关键来抓。生态化、科学化的各类渔业生产模式是生态渔业发展的重点内容。结合现代育种、养殖、防病、循环利用等技术,因地制宜,加速发展各类生态型及健康养殖技术,加强对“稻鱼共生,渔粮共赢”“以鱼治水”、“以鱼养水”的渔业生产模式的专题研究和开发,推进生态渔业建设。实现以科技选择模式、以模式推进发展,确保生态渔业建设取得实效[5]。

3.5 加强政策引导

把政策引导作为推进生态渔业的重点来抓。统筹现有各项产业政策,整合各种资源,制订积极的引导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全县生态渔业建设工作。在继续大力推进增殖放流工程、渔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水产种子种苗工程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稻鱼(蟹、鳅、甲鱼等)共生、山塘高效生态、水库洁水和休闲渔业等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扶持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养殖模式生态、健康,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引导和推动全县生态渔业建设工作。

3.6 加强组织领导

把组织领导作为推进生态渔业的保障来抓。充分认识生态渔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渔业的组织领导,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落实措施,拓宽筹资渠道,把生态渔业建设作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改善全县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渔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促进渔业经济综合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4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我省生态渔业建设的若干工作意见[EB/OL].(2010-03-01)[2013-09-10].http:///yybbx/hnzc/zh/2010/03/01/2010030100038.shtml.

[2] 张成亮.发展生态渔业 走可持续发展路子——浅析宿迁市生态渔业发展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05(5):17-19.

[3] 黄杰,鲍辉.生态渔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8(30):234.

篇9

一是加强渔业项目的储备。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农业“十三个特色优势产业”、“四个百万亩工程”、“黄河金岸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紧紧盯住政策信息和产业发展动向,围绕适水产业基地开发建设、市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渔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建设重点,抓紧做好项目的编制、贮备和申报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中卫渔业的资金投入,为中卫渔业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

二是加快品牌渔业发展。充分挖掘中卫文化内涵,结合中卫水产品多年来在市场形成的良好声誉及产地环境好、水质佳的优势,以大水面生态养殖、稻田养蟹等为重点,发展绿色、有机水产品养殖生产,培育2~3个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水产品牌;以黄河鲤、黄河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为重点,申报“中卫黄河鲤”、“中卫黄河鲶”2个地理标志产品。以品牌效应扩大中卫鱼的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和扩大水产品销售市场,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夯实市场基础。

三是加快渔业产业结构布局规划调整。结合黄河金岸建设,综合利用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措施,引导和扶持养殖户按照“两线一区”的适水产业发展思路,在黄河沿线建设休闲观光渔业区,通过限制放养数量、规范养殖方式等手段,因地制宜发展以鲢鱼、鳙鱼、河蟹等为主导品种的大水面以渔养水技术模式,积极开展莲藕、铁杆芦苇等水生经济观赏植物种植,配套休闲娱乐设施,充分发挥黄河金岸水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在腾格里沙漠沿线打造适水产业生态立体养殖区,利用该区域水域面积集中,大水面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等优势,在稳定常规水产品养殖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黄河鲤、黄河鲶、鲟鱼等名优水产品的养殖比例,形成集特色优质高效水产品养殖生产、水禽养殖生产、水生经济植物种植、水上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适水产业带;建设稻田生态种养区,在进一步做好稻田养蟹技术示范推广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稻田泥鳅、稻田小龙虾等立体生态养殖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进一步丰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内容,在有效改善水稻品质、实现优质优价的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快适水产业基地建设。紧紧抓住自治区“百万亩”适水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城市生态建设和“黄河金岸”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发展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参与适水产业基地开发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同时,抓住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全面实施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提高适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推动生态循环渔业发展。按照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标准化、集约化、园区化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农家乐”、“鱼家乐”为主的都市休闲渔业,切实提高休闲渔业品位,把休闲垂钓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起来,走精品、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着力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结合不同水域类型,充分利用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经济植物种植之间的生态互补作用,进一步扩大水禽养殖、水生经济植物种植规模,实现由“用水养鱼”向“以鱼养水”的良性发展,提高养殖水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六是推动渔业科技进步。围绕“提质、增效、生态、安全”的总体工作思路,把创建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提升渔业科技水平的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通过奖励补助政策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匙吻鲟、黄河鲤、黄河鲶等名优水产养殖新品种标准化养殖示范园、湖塘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园、稻田生态种养技术示范园、适水产业高效集成技术示范园、水域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示范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成果研发和转化应用基地,促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应用;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为主体,以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补充,围绕渔业提质增效、养殖结构调整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环节,每年举办2~3次技术宣传培训,全面提升渔业的科技水平。

篇10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省水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水产产业强省,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现代水产产业强省为目标,以保障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维护生态为中心任务,以深化水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实现路径,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健全全省现代水产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增强水产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生态良好、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平安和谐的现代水产产业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严格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科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积极推进减船转产,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促进节水减排,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坚持宜渔则渔。立足全省农业发展全局,根据渔业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状况,积极利用适宜发展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稻田等资源,科学确定养殖模式、产业规模和发展重点。积极推进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促进水产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现代水产产业技术创新,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水产产业,用新技术、新模式等创新成果推动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用新型经营主体、现代科学管理优化水产产业,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提升水产产业,推动水产产业迈入创新驱动、品牌带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坚持依法治渔。推动完善渔业地方法规体系,用法治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法治护航产业发展,依法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资源、保障质量安全,为渔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三)主要目标。

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努力实现水产产业“一降低,二增长,三转变,四安全”。“一降低”即降低江河捕捞强度;“二增长”即促进水产产业的量质同步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份额同步增长;“三转变”即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变为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变为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四安全”即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安全、水生生物卫生安全和渔业船舶作业安全。

到2020年,全省水产养殖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养殖面积达到25万公顷,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0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0万吨。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6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涉渔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6∶1∶3。全省农民人均渔业收入达到840元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550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省、市(州)、县(市、区)质检体系更加健全,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建立2个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力争创建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4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增殖放流站和驯养救护中心10个,年均增殖放流苗种1亿尾以上。建设内陆渔港5个,捕捞渔船数控制在1.15万艘以内,总功率不超过4.9万千瓦。

二、重点任务

(四)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按照转方式调结构要求,制定、修订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并向社会。科学划定养殖区域,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将宜养水域、滩涂纳入养殖区域,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严格控制限养区养殖规模,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和品种。将法律法规禁止养殖以及水域环境受到污染不适宜养殖的区域划入禁养区,撤出和转移禁养区内的养殖设施。

(五)优化水产区域布局。推动水产产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生态类型相匹配,水产产业要素投入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相衔接,水产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任务相结合。平原地区以池塘为基础,以名优品种为重点,打造水产产业的优势和集中发展区。丘陵地区以池塘及大水面为基础,以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打造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攀西地区发挥光热资源优势,打造特色苗种繁育基地。盆周山区及西北高原地区发挥冷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特色冷水鱼产业基地。稻田资源丰富的地区,注重差异化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养殖基地。

(六)优化水产养殖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稳定池塘养殖规模,确保绿色生产用水,加快推进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提高养殖生产能力,到2020年改造池塘3.33万公顷。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水域内养殖规模,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与增殖,坚决取缔施肥养鱼和超标准网箱围栏养殖,到2020年建设百万亩江河库区生态渔场。积极利用低洼地、下湿田、冬囤水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到2020年建设6.67万公顷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七)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稳定发展大宗水产品。积极引进国际优良水产种质资源,加强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低消耗低排放品种,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实施渔业种业提升工程,构建现代化良种研发繁育体系,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水产原种保护,强化水产苗种和种质资源进出口监管。

(八)促进水产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渔业新型业态,推动水产养殖、加工、物流、休闲等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加工保鲜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支持开展水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平台建设。鼓励发展订单销售、电商等新型营销业态。积极发展餐饮、垂钓、水族观赏、渔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休闲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传统渔文化为根基,以捕捞及生态养殖水域为景观,建设美丽渔村,打造休闲渔庄。深入开展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到2020年创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0家。完善多渠道渔业产业融合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工商资本开展渔业产业各环节服务,全面提高渔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九)加强品牌及经营主体建设。挖掘水产品生产区域特质、工艺特点和文化底蕴,加强渔业品牌建设,支持区域性公用品牌、重点企业自主品牌、重要水产品品牌培育壮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水产品,加强“三品一标”产品防伪标识使用和发证后监管。加强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以培养养殖大户和家庭渔场为重点,扶持壮大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产业联合体,加快发展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

(十)深入推进渔业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品种培育、生态高效养殖、病害防控、营养与饲料、精深加工等产业技术研发,构建现代水产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组建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搭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水产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基地)。加强新型职业农渔民培训、官方兽医(渔业)培训、水产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增强农渔民技能水平,全面提升渔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进机械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推动水产产业发展逐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

(十一)扎实开展水产技术推广。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行以推广机构为主,教学科研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服务模式,形成以公益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协会、合作社、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农渔民技术培训等活动,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推广,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十二)强化水生动物卫生安全监管。加强水生动物防疫站能力建设,完善渔业官方兽医制度,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做好渔业乡村兽医备案和指导工作,壮大渔业执业兽医队伍。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完善疫情报告制度,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三)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产管结合,强化产地监管职责,落实生产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鼓励和引导养殖节水减排改造,开展养殖水质监测和养殖用水农业灌溉综合利用,支持养殖循环用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深入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县创建活动,到2020年新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0个以上、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5个以上。加强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力度,扩大监测覆盖面。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水产品检测能力建设,在涉渔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配备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修订。严格监管养殖用药,针对重点养殖品种,开展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养殖过程中违法用药行为。加强市场销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督促市场开办者落实水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示、监督抽检及快速检测等责任,监督水产品销售者和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记录、不合格水产品退市等义务。

(十四)加强渔船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加快渔船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安全生产交叉大检查,最大限度减少渔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推广使用渔业标准船型,加快老旧渔船更新改造,强化渔船安全设施配备,提高抗风险能力,促进渔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十五)强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完善水域突发污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健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科学评估渔业损失,依法进行调查处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修复”原则,建立健全渔业生态补偿机制。涉水工程应开展渔业影响专题评价,制定渔业资源补救方案,严格落实补救措施。

(十六)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严厉打击电、毒、炸鱼和使用“绝户网”等非法捕捞行为。根据我省水域和水产资源实际,新建一批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夯实渔业资源保护基础。大力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加强增殖放流管理,完善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机制。大力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严格水生野生动物的驯养、捕捞、运输和经营利用行政许可,强化“三证”(人工繁育证、特许捕猎证、经营利用许可证)管理。强化涉水工程建设项目涉渔影响专项执法检查。积极推进天然水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逐步降低江河捕捞强度。

三、保障措施

(十七)加大财政支持。各地要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水产产业的投入力度,支持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原良种体系、质量安全体系、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等。按规定落实渔政执法、渔业资源保护和无公害认证、水产品质量监管经费等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