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畜牧业 现状 对策
近几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大,我国国内各行各业普遍受到了影响。畜牧业也受到了波及,主要表现在:各种畜牧业食品价格普遍下滑,牛奶、猪肉、鸡蛋以及牛羊肉等,与往年相比价格下滑较为严重;各类畜牧养殖业经济效益总体呈下滑趋势,由于受到出口量下滑的影响,很多畜牧业养殖户只能变出口为内销,内销过程中,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导致很多畜牧业养殖户经济效益较差,有的甚至倒闭。这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畜牧业整体发展放缓。
1 金融危机对畜牧业影响分析
1.1 畜牧业相关产业出口量下滑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了严重波及,经济发展缓慢,国际上对于畜牧产品的需求持续减弱,居民购买力下降,导致我国畜牧业产品的出口不断地下降,很多畜牧业养殖户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出口量减少,经济效益下滑,发展面临着较大困难。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的畜牧业产品有一部分是内销,满足国内居民的需求,但是由于受出口量下降的影响,很多畜牧养殖户都把产品销售转到国内,市场容易出现饱和。再加上国内畜牧产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导致国内居民的购买消费热情下降。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1.2 畜牧业资金短缺,再生产受到限制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畜牧业发展也是如此,发展速度放慢。国际金融危机对畜牧业最大的影响是畜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企业融资困难,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不断地减弱,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步伐。
1.3 畜牧业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由于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出现严重萎缩,国内通货紧缩较为严重,使得国际和国内消费需求下降。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畜牧业产品价格出现下滑,造成了很多畜牧业养殖户和生产企业发展信心不足。就近几年的畜牧业产品价格而言,国内商品雏鸡的价格由原来的价格下降为每只在2.4——3.6元之间,毛鸡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降,由原来的每公斤9元下降为现在的每公斤6元左右,价格下降了将近30%左右,生猪价格由每斤18元下降为现在的10.6元每斤,下降了将近40%左右,猪肉价格也由之前的每公斤28元下降到现在的每公斤17元,每公斤下降了40%左右,鸡蛋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降,由原来的每公斤9元,下降了30%左右,降到了现在的每公斤6元左右,肉鸡的出口量急剧下滑,相关副产品的进口在不断的增加,使得肉鸡的养殖和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牛奶的价格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由原来的每公斤3元左右,下降到现在的每公斤1.5元左右,下降了50%。
1.4 畜牧业产品市场消费能力下降
在美国国内金融危机发生不久后,世界各国国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发展也不例外。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导致居民购买能力下降,畜牧业养殖和生产加工企业的订单出现大幅减少,出口量下降,企业生产出现了萎缩的状况。各大企业的生产均出现了停工或者半停工的情况,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弱,居民购买能力的下降,严重地影响了企业、个人、群体等购买畜牧业产品的能力和需求,尤其是我国发达地区的消费者购买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了畜牧产品市场,影响了畜牧业养殖和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1.5 畜牧业成本增加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饲料行业也出现了发展问题。金融危机对饲料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饲料企业发展困难,饲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据相关统计显示,豆粕价格最高的时候将近每吨5000元左右,后来下降到每吨2800元,最近价格又出现了上涨的趋势,每吨上涨到了3000元左右,玉米的价格也受到了影响,在最高的时候每公斤将近1.6元,最近虽然有所下降,每公斤在1.3元左右,但是还是高于平均市场价格。虽然饲料价格有所下降,但是其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畜牧业产品下降幅度,所以导致了畜牧业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出现增长的局面。
1.6 动物疫病风险增加
近年来,畜禽饲养在向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在向资源丰富、养殖基础好的地区集中,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逐渐减少或退出畜牧产业,畜牧业的区域化特色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分工更加明确有利于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另一方面,养殖业的规模化比重增加、集中化程度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使得养殖业面临的疫病风险加大,一旦发生疫情造成的损失更大。同时,区域之间调运畜禽数量的增加,也加大了疫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特别是现在交通方便,畜禽贩运范围更广,疫病防控难度加大。近年来,国内先后暴发多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就充分证明这一点。这些疫情的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先后发生人员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事件,严重威胁到畜牧业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居民消费热情减弱,社会购买能力下降,畜牧业企业融资困难,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居民购买能力,繁荣畜牧业市场,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 畜牧业发展对策建议
2.1 拓展畜牧业融资渠道
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资金短缺成为其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针对畜牧业市场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银行的金融行业应积极为畜牧企业发展提供资金贷款,政府部门应积极加强地区性的招商引资工作,合理吸收民间资本,金融信贷资本及外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并存的多元化畜牧业投资格局,从而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
2.2 建立畜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是行业发展中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就畜牧业的发展而言,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所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畜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基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有必要建立畜牧业专业养殖协会和其它相关的经济合作组织,集中畜牧业养殖户的物质和精力,集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畜牧业的影响,另外,还要完善在良种引进、动物产品购销等方面的自我服务功能,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经济互补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带领养殖户走共同富裕之路。
2.3 发展畜牧业保险行业
在经融危机发生的环境下,国内动物疫情的发生对畜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建立农业养殖业保险和保险基金,以抵御市场风险。就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中,其数目较少,还不是很完善。在企业遭遇到动物疫情的环境下,大部分都是自己承担其损失,国家仅仅给予一小部分的补偿,市场上也没有相应的保险可以利用。所以,为了发展我国畜牧业,减少动物疫情对畜牧业发展企业的影响,需要尽快发展相关的保险业,同时,各级政府在财力上对参保企业和个人予以必要的财政扶持,降低畜牧业风险。
2.4 加强畜牧业企业的技术培训
由于大部分企业对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发展环境的预估不足,导致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发展严重受限。加大畜牧业企业的培训力度,提高畜牧养殖户的市场分析能力和养殖技术,做到及时分析市场环境,搞好养殖消毒工作,减少企业养殖中的动物疫情的发生,及时的出栏,减少主观性的积压,保证在市场发展中能够实现及时的回笼资金。
2.5 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必要根据市场发展及时地转变其生产方式,尽快建立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走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的发展道路。抓好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加大技术推广,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创新畜牧业服务机制,增强畜牧业服务能力,加快畜牧业优良品种工程,发展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良性畜牧业繁育体系;加大与高校或者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强技术上的交流,不断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水平,及时有效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最新的成果,提高畜牧养殖的科技含量,降低其劳动生产率,有效的降低其生产成本;发展食草家禽,食草家禽是一种绿色、生态养殖,其市场发展前景较好,也可以减少疫情的发生率,在保证企业发展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购买力,这对于我国畜牧业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需要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拓展畜牧业融资渠道,建立畜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业保险行业,加强畜牧业企业的技术培训,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卫青玲.畜牧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J].中国牧业通讯,2009,12.
[2]汪雨田.金融风暴下中国畜牧业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篇2
1、项目名称:良种猪繁育场建设项目
2、承建单位:__银宝食品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__银宝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地址:__银宝路东首
电话:0538
3、项目申报单位:__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__市财政局
4、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所需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800万元,申请农业银行贷款1600万元,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00万元。
5、建设规模:项目分二期工程完成,一期投入800万元,建设良种猪繁育场。二期投入1900万元,建设10万头养猪场。投入祖代猪1050头,年繁育父母代25000头,按60%的母猪计算,年出栏商品代猪37.5万头。
6、效益情况:农民年增收5500万元,银宝公司年新增利润800万元。
7、建设期为8个月,自20__年3月─20__年10月。
二、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意义
㈠、__市畜牧业养殖基本情况
__市地处山东中部,北与长清以山为界,东靠东岳泰山,南与宁阳隔河相望,西与平阴、东平接壤。总面积12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万亩,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下辖17个乡镇、办事处,617个行政村,总人口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具有传统养猪、养鸡、养牛的畜牧业大市,年产粮食、油料5.4亿公斤,作物秸秆近10亿公斤。境内特产丰富,交通四通八达,济兖、泰临、泰东等6条公路干线纵横贯穿,东临104国道,西靠京九铁路,京沪铁路──辛湖线贯穿东西。全市普遍实现了“四通”,即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程控电话。通讯设施完备,有线无线电话实现了程控连网。地下水储量丰富,能源充足,气候适宜。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略途径来抓,通过强化措施、完善政策,使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至目前,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350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150万只。各类饲养大户达到1万余个。畜禽规模化饲养占社会饲养的比例达到60%。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等畜禽饲养服务实体发展到50多个。银宝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屠宰厂引进了先进的屠宰加工流水线,生产的肉类分割产品除畅销国内各地外,还出口新加坡、俄罗斯、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达到500万美元,成为我市出口创汇的重要项目。94年被列为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九七年畜牧业产值实现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65元。畜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是一项大有潜力可挖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
㈡、项目建设意义
__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具有传统养猪、养牛、养鸡的畜牧业大市。因此,新建良种猪繁育场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农民增加收入,目前农民养殖的生猪大都是肥肉型,饲养期长、投资大、而且销售价格低,如果改良换代饲养良种猪,那么每头猪就能增收100元。二是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迅速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步向瘦肉型猪肉发展。三是银宝公司求得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该公司加工的生猪大都是肥肉型的,其产品价值低,而且销售很被动,解决这种局面,只有加工良种猪。因此该项目无论从该公司发展,还是农民增加收入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㈢、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__银宝食品有限公司,于1980年建成投产,现有职工630人,厂区占地720__平方米,固定资产4000万元,冷库2200吨,是__市“双增工程”项目龙头企业。年加工生猪30万头、肉鸡300万只、深加工熟肉制品1500吨、加工“银宝”牌速冻系列产品20__吨。在济南、泰安、__等地开设放心肉专卖店30个。20__年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66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银宝”牌速冻系列产品被国内贸易局定为“重点扶持发展品牌”产品出口新加坡、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是美国麦当劳快餐原料生产基地和国家储备肉生产企业,具有产品自行检疫检验能力,按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在全国同行业中列第26位。银宝公司近几年来由一个年产值不足20__万元的小型企业,发展成为产值近2亿元的中型一类企业,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下一步的发展,已列入我市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在项目的建设方面将给予很大的支持和优惠。
三、市场分析
__银宝公司是一个传统的肉食加工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是国内各大城市的“菜篮子”基地。具有国内、国外稳定的销售市场网络和较高的商业信誉。在出口方面,该公司生产的猪分割肉,自1993年开始,成为中国大陆唯一的供应美国麦当劳快餐用猪肉的企业。199
4年获得对新加坡、俄罗斯出口注册,产品连续不断的供应新加坡市场和香港市场。最近正准备对南非进行出口注册。在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好、信誉高的优势,扩大产品覆盖面。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需求量也逐年增加,我公司产品可以满足城市和农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分割的肥猪肉在湖南、湖北、江西、贵州、云南、安徽有固定的销售渠道,猪内脏、排骨等产品,在北京、天津、上海、宁波、杭州等城市有固定的销售渠道。
良种猪的屠宰加工在我省是一个空白。近几年新加坡肉食市场良种猪肉需求量很大,国内猪肉市场也逐步向这方面发展,因此良种猪的消费市场会越来越大,销售状况比目前情况还会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项目建设基础和环境情况
良种猪繁育场建设项目,已具备了养殖、技术、设施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1、养殖条件。畜牧养殖是我市传统骨干产业,各乡镇已有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和饲养大户1万多个,并且规模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2、技术条件。__乡镇畜牧兽医站均已于1994年按有关规定落实了“三定”工作,并开展门诊、防疫等服务活动,配备了专职兽医师,形成了市、乡、村三级服务体系。
3、市场条件。以__银宝公司为龙头的畜牧产品加工已形成规模,销售网络固定,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4、政府支持。猪肉做为居民的菜篮子工程,是各级政府最关心的大事,因此__市政府把我厂列入重点发展扶持的龙头企业,在项目的建设上给予很大的优惠。
5、项目选址。良种猪繁育场项目,我们选择在陆房乡的山坡地,周围有水库,位置安静、卫生、无污染。
五、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规模。良种猪繁育场投入祖代猪1050头,年繁肓父母代猪25000头,按每头母鼠年育25个仔猪计算,年出栏商品代猪37.5万头。
2、产品方案。良种猪繁育场,繁育仔猪由繁育场与饲养户签订合同,实行产品保护价,增加养殖积极性。仔猪育肥后,银宝公司收购屠宰,饲养户无风险。
3、建设内容。新建良种猪繁育场和10万头养猪场,主要建设项目有:需征用土地(山坡地)建设猪舍,饲料加工设备一套,水、电、汽车配套设备及办公室设施等。
4、投资概算。良种猪繁育场总投资为2700万元,其中征用土地150亩,投资75万元;猪舍投资1600万元,饲料加工设备25万元,水、电、汽车等投资45万元,办公室及其他设施投资25万元,利息270万元,投入公、母猪150万元,不可预见的费用10万元(见下表)。
良种猪繁育效益估算表 单位:万元项目金额备注一、收入3375年繁育商品仔猪37.5万头二、成本3038 饲料2783 运杂费30 保管费10 折旧5015年折旧水电费30 工资3050人利息55800万元贷款息其他费用50办公、业务、出差费用三、利润337
4、技术方面
新建良种猪繁育场,公、母猪是从英国pic公司购入,主要品种有大白、长白、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伯克夏、梅山等品种,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品种。并能提供饲料配方、卫生检疫和技术服务。另外,山东农大和__畜牧局的专家定期来场指导帮助。
5、环境保护
新建良种猪繁育场,是在安静、卫生的山坡地,周围有水库,饲养粪便可以养鱼。三废排放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六、项目组织管理
新建良种养猪繁育场,由__银宝食品有限公司管理,人员由厂统一调配,属厂独立核算单位,具体定员情况(见下表)
项目定员表
部门小计行政人员技术人员固定工临时工良种猪繁育厂150人15人40人20人75人
七、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8个月,20__年3月获得资金,并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工程施工与购进设备同时进行,节约工期及早投产。具体实施进度(见下表):
项目实施进度表
月份
进度
阶段1234567891011121获得资金 2工程实施3购进设备4调试5投入种猪
八、资金筹措
新建良种猪繁育场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2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所需资金申请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00万元,申请__市农行贷款1600万元,企业自筹解决800万元。
九、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投产后总体效益状况,年出栏商品猪37.5万头,其中:养猪场育肥10万头,向乡镇及饲养户提供27.5万头。年增加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利润800万元,农民增收5500万元(见下表)。投资回收期为3、4年。
项目投资概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单位数量单价(元)金额备注一、固定资产投资 2200 征土地亩150500075 猪舍平方500003001600 饲料加工台(套)6 25 水井眼1 20 母猪头10001400140 公猪头5020__10 办公室平方50050025包括宿舍利息 270两年利息汽车台35000015 配电套1 10 不可预见费 10 二、流动资金 500 合计 2700 养猪场效益估算表 单位:万元项目金额备注一、收入8020 生猪800010万头商品猪其他20粪便等二、成本7557 精料5777 专料400 仔猪90010万头仔猪水电50 工资60100人利息1401900万元贷款利息折旧120 运费30 保管费20 其它费用60 三、利润463
十、可行性研究结论
篇3
关键词:防疫;问题;建议;鄂州市
中图分类号:S85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05-03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高速发展,畜牧业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重视。为了适应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鄂州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完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公开考聘,将考聘的34名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列入财政预算,人、财、物归鄂州市畜牧部门管理,同时成立了21个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以“以钱养事”工作资金聘请了177名村级防疫员,改变了原有乡镇兽医服务管理体系,为鄂州市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建设现代都市畜牧业和实现“两个努力确保”工作目标做出了贡献,使得鄂州市畜牧业呈现出生产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安全无疫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畜牧兽医战线上的我们,感触颇深,对于现行动物防疫工作中一些急待妥善解决的问题。现就此进行探讨,供参考。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小”、“脏”、“乱”现象造成的养殖观念落后问题
近年来,鄂州市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仅2012年全市新增生猪“150”、蛋鸡“153”等标准化畜禽养殖栏舍341栋;新增种养结合型家庭牧场113家;新增社区畜牧产业园9个;培植部、省级及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6个;畜禽养殖大户发展到3398户,其中万头规模养猪场23家、存笼5 000只以上蛋鸡养殖场达到56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空前高涨。这些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畜牧产业市场价格上涨是分不开的。同时,正是受到惠农政策和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吸引了其他行业大、小商人跟风参与到畜牧养殖行业来,有的不作项目建设规划,也未作市场分析,盲目选址,盲目投资,“小”、“脏”、“乱”现象严重,不服政府和部门监管;有的建设一开始就不合理,管理不科学,搞家庭式养殖,不重视疫病防范,基础免疫等技术措施难以实施,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和宰杀出售食用病死畜禽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根本就没有聘请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殖方式落后,想怎么养就怎么养,导致“粪污到处流、猪死了一批丢一批”,对防疫工作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谈不上群防群控、科学管理,养殖一方,污染一片。
1.2 “站”与“中心”两张皮造成的基层防疫根基不稳问题
鄂州市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系自2005年改革以来,动物防疫工作就开始实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畜牧兽医站聘用的34名工作人员编制得到落实,角色也发生转变,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在乡镇成立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后,“站”与“中心”相互配合,对动物防疫工作齐抓共管,推动了改革初期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站”与“中心”的“蜜月”也走到尽头,两张皮的问题随之呈现,防疫工作业务主体因利益分配开始就有点不明确,相互推卸责任,基层防疫根基不稳,对防疫工作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1.3 改革不彻底、编制人员不到位造成防疫监管弱化问题
鄂州市乡镇畜牧兽医体系改革以来,基础免疫工作的主力军是村级防疫员,而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监督工作主要由公开招考聘用的34名官方兽医人员承担,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包括一名站长在内只配备了1~2名在编人员,工作上既是防疫监督员,又是检疫员,一年只能休息3~5 d,每天忙于检疫、防疫监督、处理各种关系,没有加班补助,也没有假期,更谈不上“年休”, 工作量大,人员少,加之春秋防疫面广、时间紧,常常是多个村同步进行免疫注射,监督员不可能做到全程监督,也不可能按时完成抽查任务,免疫监督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而村级防疫员分属乡镇畜牧服务中心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监督员监管一时难以奏效。
1.4 人员老化、待遇低等原因造成的技术水平落后问题
鄂州市目前的基层防疫队伍不仅承担了畜禽疫病的预防工作,还肩负着新技术、新疫苗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重任。加之目前畜禽疫病种类较多,“旧病未灭,又发新病”,病情复杂,防疫难度大,现行的防疫工作对基层防疫队伍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基层兽医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艰苦、防疫任务重、防疫风险大、待遇低,年劳动报酬在10 000元左右,除去个人应缴纳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支出,远远低于当前社会其他行业收入,既留不住人才,又难以从社会上吸纳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导致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且大部分村级防疫员是靠传统拜师学艺或参加部门短期培训获得的专业技能资格,这样的专业理论根基,面对养殖业方式的改变、快速发展的动物防疫技术和现代社会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一些人已显得力不从心。加大乡镇兽医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综合素质,是确保畜禽防疫工作质量的前提。在改革之前,乡镇畜牧兽医站隶属市畜牧兽医局管理,每年春秋防疫开始之前,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加强规范化技术操作等。改革后,村级防疫员由乡镇政府聘请,防疫员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位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技术培训工作由防疫监督员负责,难以较好地完成培训之重任。
1.5 冷链体系不达标造成的免疫质量低下问题
2008年以后,为确保免疫抗体保护,鄂州市以中央扩大内需防疫基层设施建设项目为标准,加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免疫抗体保护效果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苗储藏量的加大,疫苗保存难度也逐步加大。虽说有的乡镇每年购买了部分疫苗冷链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疫苗质量和防疫效果,但在现行动物防疫工作中,部分乡镇存在畜牧服务中心疫苗冷藏冷冻设施不足和村级防疫员配备保温箱不齐全的现象,村级防疫人员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加之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使用无效苗的现象屡有发生,因而免疫效价低,免疫抗体保护率不高,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免疫质量得不到保障。
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鄂州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养殖资格条件审查、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和防疫监管上作了大量工作,多次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呼吁,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2012年仅在治理“小”、“脏”、“乱”养殖场上,就依法严格取缔了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但在某些方面依然需要相关部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以尽快解决现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建议
2.1 强化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疫意识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高速发展的今天,可采取报纸、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开展“市级标准化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和“规范化畜禽养殖合作社”“三创”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改变目前畜禽饲养分散、管理粗放、防疫条件差等落后饲养方式,推进标准化养殖、集约化养殖,达到畜禽养殖“四级联创”规模要求,从源头上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使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依法防疫、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防群控”,进而树立全民防疫、科学养殖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取缔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建立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资格准入机制。
2.2 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基层防疫队伍
2005年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以来,鄂州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站在全局的高度,创新畜牧兽医管理机制,迅速改革完善了当年的基层防疫体系改革工作,以“以钱养事”机制设立乡镇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成立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落实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和待遇,公开进行了人员招聘,在一定时期解决了基层防疫存在的问题。但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畜牧兽医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及时间的推移,乡镇防疫监管不力、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等问题随之呈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后遗症”也随之出现。因此,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当前基层防疫队伍是当务之急,要以即将出台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建设为契机,全员配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积极稳妥推进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
2.3 落实政策,提高乡镇防疫人员待遇
乡镇防疫监督员和村级防疫员长期工作在动物防疫一线,是动物防疫工作承担的主体。有必要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工资待遇,提升参与动物防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之前,妥善解决部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村级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问题,确保国家设立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落实到位。要把合理提高和兑现防疫员工资作为有效提高防疫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来抓,逐步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劳动报酬,将工资、养老保险金统筹考虑在内,解决其后顾之忧,使防疫工作能成为防疫员可以依托的终身职业,增强防疫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解决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在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过程中,建议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力争全程参与,为基层技术队伍争取政策和待遇,避免出现基层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待遇被克扣的现象,以稳定基层动物防疫技术队伍,使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2.4 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水平
在当前防疫工作高度专业化的时代,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呈现,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要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满足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达到人员专业化、技能化水平,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2013年来,随着“专班防疫、整体推进”防疫新模式的开展,提高了防疫质量和效能,使鄂州市传统单人防疫成为历史。但在防疫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和责任大的原因,造成防疫模式参差不齐,防疫质量有高有低,有必要在春秋集中防疫之前,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必要时可与大专院校定向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提高防疫水平。
篇4
关键词:四倍体刺槐 饲料 绿色营销 SWOT 策略
一、四倍体刺槐饲料项目介绍
1.四倍体刺槐
四倍体刺槐是一种林木多倍体,是韩国科学家1956年经秋水仙碱处理的实生刺槐苗中选出的宽叶型刺槐无性系,于1997年引进我国。经北京林业大学多年科研攻关,成功选育出了适合我国生长的四倍体大叶饲料型优良无性系刺槐新品种。与普通刺槐相比较,四倍体刺槐有40条染色体,基本上没有什么枝刺,而且叶片大而肥厚,叶片面积和重量都是普通品种的两倍多。四倍体刺槐有速生、耐盐碱、耐干旱、自繁力强等特点,能在沙土、壤土、矿渣滩、石砾土上生长。它在改善环境、平原及山区发展圈养畜牧业以及植树造林等方面都能产生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四倍体刺槐饲料项目
从四倍体刺槐枝茎叶加工至饲料或复合饲料原料首先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将四倍体刺槐枝茎和叶片分离,然后将四倍体刺槐枝茎以先枝茎基部后枝茎梢部的顺序即顺枝杈的生长方向喂送进揉搓机的进料槽,接着将喂入的四倍体刺槐枝茎由高速旋转的锤片强力打击而使其断裂,然后经锤片和工作室内壁的搓板之间撞击与摩擦,使具有坚硬、锋利的托叶刺的枝茎变成柔软的丝状料;另将四倍体刺槐叶片干燥粉碎后加工成叶粉。这种方法能够从四倍体刺槐枝茎加工出的饲料,使牲畜的取食率达到了90%以上,增加了单、瘤胃家禽家畜对四倍体刺槐枝茎叶的消化吸收率,方便了四倍体刺槐饲料的贮藏和运输,有利于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的进一步深加工。
二、饲料企业绿色营销的内涵
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提出:“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发掘和创造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它是当今世界营销观念的新潮流,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营销形式之一。饲料企业的绿色营销就是指在营销活动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自然、社会与人的利益的高度统一。具体来讲,就是要求饲料企业以“绿色价格”并通过“绿色渠道”向养殖户提供“四倍体刺槐”,采取“绿色促销”的方式促进产品的销售,最终目标是向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
饲料是畜产品的上游产品,只有在畜禽养殖中使用“四倍体刺槐”才能生产出真正的绿色畜产品,摆在消费者餐桌上的蛋、奶、肉等才是营养、卫生、安全和绿色的。四倍体刺槐及其衍生产品是一种非粮食型生物质高蛋白饲料、树种、木材及槐花蜂蜜。由其加工出来的木本饲料在我国仍旧属于空白行业,相比同类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成本降低、收益更高、绿色环保等有点。四倍体刺槐这一新品种饲料的使用不但满足企业实现盈利目标的要求,同时有利于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浪费,防止对环境污染。但是作为一个新开发品种,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企业开发新品种饲料市场分析
1.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也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政府对农村与农业的战略结构也做了不断的调整,促进了农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巨大的人口对动物食品的基本需求推动着饲养业的快速发展,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也为饲料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性、安全性、风味性等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饲料生产者提供质量更好的饲料,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对饲料企业经营活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目前,大多数业内企业形式严峻,销售记录不良,未形成优势,成本居高不下,为打价格战而使利润下降和产品质量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商家的竞争局限于战术层面,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知识技术的创新才是当今饲料行业竞争的关键。
3.企业新品种饲料营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技术性强。赛科公司的产品来自于北京林业大学大学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现已申请专利。只有经过专利本人同意,才可以使用该研究成果。相关的技术模仿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产品差异化。现有的饲料企业的主要原料来源为粮食作物为主,但总是来说,耗费的粮食资源比较大。而四倍体刺槐营养价值高、成本降低、收益更高。
(2)劣势分析
新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要将产品市场化,需要购买设备进行生产,租赁车间,雇佣员工,推广市场等,这都需要大量资金。尽管这是个很有市场前景的尝试,但如果得不到资金支持,也只能被搁浅。
开拓市场经验不足。对于新来者,产品品牌还不为消费者所熟悉,没有自己的市场。经验不足可能会不利于我们的推广效果,但我们会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宏观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国内木本为原料的饲料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大环境的不成熟将为木本饲料的推广带来难度,这也将是该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3)机会分析
市场需求量大。我国还属于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占GDP很大的比例。近年来,我国的饲料行业稳步前进发展,实现了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的飞跃。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有竞争对手少。虽然目前饲料行业企业很多,但产品功能类似,但目前市场上没有人拥有木本资源优势原料生产加工技术,从这点上来说,四倍体刺槐饲料技术基本没有企业所具备,正好弥补了市场的空白,为新型技术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减少了竞争压力。
全球化粮食危机带来的契机。据预测到2030年粮食需求将会提高30%至40%,全球新一轮粮食危机的到来似乎已无法避免。而开发木本资源为原料的饲料,能减缓粮食危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政府扶持。根据《饲料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总体目标是:饲料产量平稳增长,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饲料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更加规范,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技术实验数据及其在甘肃省白银市及晋东南大黄庄等地区成功实例证明,四倍体刺槐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对生态和社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价值,通过发展畜牧业致使当地脱贫致富。所以,作为地方政府,也会对我公司的产品发展予以扶持。
(4)威胁分析
原料的价格。四倍体刺槐目前没有统一稳定的价格,一旦该技术推广后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时四倍体刺槐的收获期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是大范围、大区域同时进行的,给四倍体刺槐的收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国家的产业政策。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是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保护环境、研究开发新能源,大力宣传、普及推广环保、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饲料原料。
强大的新兴对手。市场的竞争是个严峻的考验,只有占领了市场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以此来应对可能来自变幻莫测的市场的竞争者的冲击,同时也会增加技术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四、饲料企业绿色营销的策略
在微利、全球化及超竞争时代,饲料企业想要突出重围,唯有变革与创新,从竞争战略,营销战术,到整个营销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谋定而动,方能出奇制胜。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饲料企业、畜禽养殖者和消费者都需改变传统的资源无价或低价享用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资源的价值,积极发展绿色营销,支持绿色营销,造福人类。
2.实施绿色工程、开发四倍体刺槐
绿色饲料是企业绿色营销组合的基础和关键,它是指企业以绿色养殖需求为导向,从饲料配方设计到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上都要紧紧抓住“绿色”这个主题,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采用绿色原料,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严控添加剂的过量添加,采用清洁、低能耗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排放。产品包装应符合“可循环”、“可生物降解”的要求。大量的开发四倍体刺槐这一绿色饲料,有利于节约资源、绿化环境。
3.合理确定绿色价格
毋庸置疑,四倍体刺槐作为绿色饲料在市场定价肯定应高于普通饲料,但到底应比普通饲料高多少确实需要商榷。四倍体刺槐的“高价”应有合理的定位,即企业应该按照绿色饲料的正常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但高额的“环保成本”不应由绿色养殖者“埋单”。若把“环保成本”强加给绿色养殖者,绿色饲料与普通饲料相比,必然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企业绿色营销发展。所以,四倍体刺槐饲料的“环保成本”应该由政府的“政策性补贴”给予解决。
4.开辟绿色销售渠道
四倍体刺槐的购买对象是那些从事绿色养殖的企业或个人,饲料企业要根据饲料的特殊性,选择不同的分销渠道,确定采用直接分销或间接分销。在采用间接分销时,应确定好分销渠道的长度和宽度,精心挑选有信誉、关心环保、热心公益服务、有良好公众形象、对绿色产品有认识的经销商,借助其信誉、形象推销其产品。在保证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降低资源耗费的同时,还要求销售四倍体刺槐的业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绿色知识,这样才能较好地宣传绿色养殖的意义,对推销四倍体刺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实行绿色促销,加强绿色销售服务
绿色促销策略是绿色养殖业营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向绿色养殖者传递四倍体刺槐的信息,促成绿色养殖的发展;宣传四倍体刺槐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养殖者转变养殖模式,发展绿色生产;促进品牌偏爱,变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进而稳定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饲料的绿色营销中,要特别注重售前、售中、售后等各个环节上的绿色服务,指导饲养者正确使用,确保四倍体刺槐能够生产出绿色的畜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国君,李云,徐兆翮.刺槐饲料化技术研究进展.河北林果研究,2007(9)
[2]吴颖.饲料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8)
[3]邓超.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战略选择[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张妮娅.四倍体刺槐离我们还有多远[J].中国畜牧报,2003(5)
[5]陈刚.绿色营销战略与四大动力系统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6(1)
[6]刘世茂.规模化养猪业的绿色营销策略[J].中国牧业通讯,2010(8)
[7]王康宁.四倍体刺槐生产必须与环保同步[J].中国畜牧报,2003(11)
篇5
**市畜牧兽医局
(2019年10月10日)
近年来,**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做大做强以牛产业为重点草食畜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的主抓手,以建设“百万头优质肉牛基地”、“百万亩优质牧草基地”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相继被列为国家级粮改饲、草牧业、区域循环农业试点和全省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高台被列为牛产业发展大县,全市牛产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据市畜牧部门调查分析,预计2019年全市牛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17.8%,比上年同期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养牛的收益达到6277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1%。
一、牛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基地扎实,发展优势明显。**地处“北纬38度”农畜产品黄金带,年可利用饲草资源总量约390万吨,
可满足195万头牛全年的饲草需求。目前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136万亩,年产优质青干草约100万吨,建成秸秆青贮窖池300万立方米,年秸秆青贮19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建成了以300多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主的养殖基地,形成了**区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高台县“六园一廊四带”产业带、**县高效繁殖园区等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全市牛产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大力实施“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饲草基地+规模养殖场区+养殖大户+营销组织”和“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殖、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的发展模式”。全市建成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12个,示范村168个,示范户5837个。存栏牛5头以上的养殖户3.8万户,百头以上养殖场311个,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4个,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占饲养总量的75%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76.59万头和17.99万头,牛存栏数量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牛饲养产值占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7%,生产总量排名全省第三。
(三)品种改良成效显著,品牌打造不断提升。经过40年不间断黄牛冻配改良,形成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高代杂交种群,全群基础母牛32万头。在总结冻配改良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品种育种群10000头,核心母牛群2500头,为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牛”新品种奠定了基础。全市累计创
建省部级牛标准化示范场20家,省级牛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牛产业良种率达到96%。“三品一标”认证率占全市饲养总量的70%,**肉牛、肃南牦牛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在项目、资金、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培育建成肉牛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3家,肉食品加工企业7家,形成了年屠宰60万头的加工生产线;打造祁连牧歌等畜产品品牌30多个,在全国设立直销点40个、超市直销专柜150家,建成畜产品电商平台27家,初步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产业体系。建成亚盛田园牧歌、山丹润牧等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8家,年加工能力达65万吨,实现了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初建成效,建成机肥生产企业14家,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粪污转化利用示范点300多个,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
(五)坚持强生产严管理,产品质量更高更优。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要求,全面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产出水平。建立各环节无缝对接的监管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动物防检疫、养殖、屠宰、运输、加工及畜禽交易等重点环节的日常检疫监督,使产品质量更高、品质更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母牛繁育动能不足,自给保障能力较弱。母牛养殖相对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比较效益低,潜在疫病风险大,
规模养殖场户为规避自繁自育的成本压力和养殖风险,更注重采取购入牛犊或架子牛短期育肥获利的生产模式,母牛养殖积极性不高。加之近年来,周边省市在精准扶贫中对基础母牛补贴力度较大如新疆(5000元/头)、宁夏(3000元/头),导致**基础母牛存栏呈逐年下滑趋势,严重影响了母牛群体稳固和牛产业发展基础。
(二)标准化水平不高,饲养管理方式落后。虽然大型规模场标准化养殖水平较高,但从总体看养殖规模呈现“金字塔”形式,中小规模养殖仍然是主流,标准化水平仍然较低,虽然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秸秆饲料利用率与全国相比还相对较低。
(三)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业链条延伸较弱。龙头企业与养殖户没有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养殖场户大多选择将牛卖给贩卖经纪人外调,不愿卖给屠宰企业,导致屠宰企业牛源不足,实际屠宰加工能力仅有实际产能的10%。加之加工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皮毛骨血等副产品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综合效益不高。
(四)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阻碍产业扩大发展。牛产业属高投入、且周期长的重资产行业,全市80%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受贷款手续多、额度小、成本高、期限短以及缺抵押、担保等问题困扰,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20%的养殖场因银行断贷、抽贷,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
(五)品牌竞争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养殖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培育品牌主动性不强、投入力度不大,现有品牌市场影响力弱、占有率低;产品
以售卖活牛和初级牛肉产品为主,终端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与现有养殖规模极不匹配。
三、对策与建议
(一)以《规划》为引领,打造百亿级牛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市牛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和肉牛扶持政策落地落实,构建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及“活牛交易中心”和“牛肉交易中心”(线上+实体),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壁垒,拓展线上和线下融合、产地和销地匹配的销售新通道;紧盯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在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母牛保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防检疫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全力打造高品质“甘牛”品牌。围绕《规划》实施,争取从国家和省级层面得到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集聚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创建西北地区最大的肉牛绿色养殖基地、肉牛集散中心、优质牧草种植加工基地和重要的绿色有机牛肉生产加工中心。
(二)强化政策资金扶持,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鼓励发展的龙头企业、基地建设、链条延伸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项目倾斜和奖励补助,制定奖补政策,对肉牛产品研发、企业技创技改和获奖的品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实行重奖重补,对产业链条上影响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政策给予扶持。探索资产资金转股、众筹众建,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现融资模式,引导企业建立以龙头支持为导向、农民自筹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补充、吸收社会其它资金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投融资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养殖场饲草基地经营权抵押、牛只保险抵押等金融链供机制,破解融资难问题。
(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政府要在“引、扶、建、组”上下功夫。“引”就是下大气力引进实力雄厚、影响力大、辐射带动强的企业,引领牛产业发展。“扶”就是落实中央和省市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有资质、有潜力的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建”就是利用产业、人才、技术资源,鼓励新建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加快牛产业发展步伐。“组”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对规模小、互补性强、产业链条短、前景好的企业实行兼并重组、改造升级,提升龙头功能。企业要在“做市场、做基地、做生产、做品牌、做文化”上下功夫,放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采用现代经营理念模式,不断拓展销售市场。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严格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生产环节收益的最大化。用心做品牌,力争培育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争创驰名商标。用文化的力量凝心聚力,打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软实力。
(四)强力推进全产业链,促大数据智慧平台建设。严格按照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生产要求,建设集约化、设施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高的规模养殖场,淘汰落后的养殖方式;加强疫病综合防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企业、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等各环节上的经营行为,保持产业链稳固稳定发展。
篇6
关键词:农村市场 社会结构 施坚雅 摩哈苴彝族村 周城白族村
作者朱炳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地址:武汉市,邮编430072。
一、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
美国人类学家施坚雅1964—1965年发表在《亚洲研究杂志》上的长篇论文《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排斥其他解释理论,自信他所研究的市场结构对于农村社会构成具有根本性意义,认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村基层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在这类重要的复杂社会中,市场结构必然会形成地方性的社会组织,并为使大量农民社区结合成单一的社会体系,即完整的社会,提供一种重要模式。”
施坚雅认为,这个以接近正六边形结构出现的空间的经济的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范围和文化范围,是“作为社会体系”呈现出来的:“中国的市场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范围,而且有重要的社会范围。特别是基层市场体系,它的社会范围对于研究农民阶层和农民与其他阶层的关系都值得给予较大关注。为了提出一个适合于我本节论述目的的重点,此后我把它叫作基层市场社区。我相信,有很好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不仅要把这种社区当作一种中间社会结构,而且也要当作一个文化载体——雷德菲尔德的‘小传统’在中国的表现——来分析。”
他还指出:“研究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著作,由于几乎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村庄,除了很少的例外,都歪曲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实际,如果可以说农民是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中,那么这个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我要论证的是,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的边界不是由他所住村庄的狭窄的范围决定,而是由他的基层市场区域的边界决定。”
施坚雅下了“自给自足社会不是村庄而是基层市场社区”的结论,这就需要他解决诸多基层社会构成要素与市场结构的关系问题:关于行政体系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他认为,早期的分析受中国学者官方偏见的影响,假定行政体系最为重要。在他看来,“即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中间地位的社会结构,既是行政体系和市场体系这两个各具特色的体系的派生物,又纠缠在这两个体系之中”。但“在两种体系中,有限的官府力量都集中于较高层次,中心市场的市场体系以下的市场体系,和县以下的行政体系一样,只受到较为轻微的官僚控制”。关于联姻圈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市场范围即为联姻圈,二者是等同的。四川的初级市场是一个内生的社会区域(社区),人们往往从初级市场圈内寻娶媳妇。很多媒婆在集市上完成了婚姻介绍。因为茶馆的作用,一般人赶集时在那里泡了一个小时,便“肯定会使一个人的熟人圈子扩大,并使他加深对于社区其他部分的了解”。媒人就在这些茶馆中活动,与适龄小伙子的母亲交往,为她们寻找未来的儿媳。关于宗族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他说:“我的设想是,由于农民家庭的社交活动主要在他们的基层市场社区内进行而很少在其外进行,同一个市场体系内的宗族间的联系可能会永久存在,而在不同基层市场区域中地方化的宗族之间的联合常常受到时间的侵蚀。”对于宗教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施坚雅举例说,1950年高店子庙会的治安团体包括了该市场区域中各个村庄的人,而且“庙中供奉的神灵本身在尘世上的活动范围,被认为与基层市场区域一致。”经过一番零碎事件的拼接,施坚雅下了断语:“上述事例说明,各种各样的自发组成的团体和其他正式组织——复合宗族、秘密会社分会、庙会的董事会、宗教祈祷会社——都把基层市场社区作为组织单位。职业团体也可能在基层市场社区组成。”
事实上,施坚雅关于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的边界不是由他所住村庄而是由他的基层市场区域的边界决定的理论观点,不符合中国乡村社会的实际,他所说的构成基层社会的其他要素如联姻、宗族、宗教及行政体系等与市场的关系的零散说法,亦仅是未经系统论证的猜想。本文以云南省南华县兔街乡摩哈苴彝族村和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村的市场结构为例来检验上述施坚雅的基层市场理论,提出了“核心市场”与“市场”以及“村内市场”与“村外市场”的区分概念,并对它们在基层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功能进行分析。同时,对市场要素与其他要素在构成基层社会中的关系进行揭示。
二、摩哈苴的市场分析
摩哈苴彝族村位于哀牢山上段,今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兔街乡,包括干龙潭村民委员会下属的9个村民小组,以及小村村民委员会下属的老虎山和背阴地两个村民小组。该村的农户散落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间。2002年,摩哈苴共有265户,主要姓氏有李、鲁、杞、何、张、马6姓,各宗族之间以图腾祖先灵牌的不同质料作为区分。1995年暑假,笔者第一次进村调查时,该村属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封闭的乡村基层社会,除了一人在兔街乡邮电所工作外,没有任何非农行业劳动力,全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才逐渐出现少数人外出打工和个别人在本地经商的现象。
篇7
在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粗放型农业产业链价值缺陷不断显现、小规模经营成本投入问题不断受到关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不断落实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有机农业,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结合传统农业的特征和农业市场的现代化需求,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探索。在此背景下,文章针对以有机农业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策略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有机农业;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用有机肥完全取代或基本取代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保证种植业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要,或用有机饲料完全取代或基本取代畜禽饲料添加剂等成分,满足养殖业畜禽生长的营养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的形式就是有机农业,可见有机农业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要素的调整,改变了农作物自身的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改善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市场竞争能力。但要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作用,需要利用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扩大有机农业的市场影响力。
1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相比传统农业,虽然有机农业也以农业资源为载体,但其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利用人类的智慧,将传统农业中对农产品、种植环境可能造成污染,影响人类健康的生产要素进行了替换,不仅提升了农产品自身的“绿色”品质,而且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更加相符,这不仅使产品的整体附加值得到提升,而且与现代消费者的饮食安全需求相符合。但有机农业在舍弃应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虽然传统生产要素被取代,但对人工管理和投入的依赖性大幅提升,人工成本明显增加,如果有机农业创造的附加值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将使有机农业的发展面临比传统农业更大的威胁。在有机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使高品质、低产量、高价格、环境友好性突出的有机农业所提倡的健康环保理念被市场接受,就需要结合有机农业产品的实际特点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拉近有机农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现有机产业的经济价值,所以有机农业的特点直接决定了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2有机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有机农业在发达国家发展得相对较早,而且现阶段不仅覆盖范围广,而且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形成了较稳定的有机农业消费市场,例如行业机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欧洲目前拥有有机农场面积在1213万公顷以上,年均有机农产品创收超过260亿美元,在欧洲家庭中,78%的家庭会依据食品标签选择有机农产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进行了有机农业的相关探索,并凭借我国传统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等优势,将有机大豆、有机花生、有机葵花籽等有机农产品销售到其他国家,在云南、江西等地域建立了众多有机食品基地,但国内有机农业市场仍处于缺失的状态,有机农业整体发展状态的“畸形”,加大了我国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难度,特别是在我国以有机农业产品开发、市场竞争、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背景下,忽视了针对性的营销管理、特色管理、导向管理的营销思想,市场营销更难以满足有机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态,采取的市场营销策略必须注重以下方面。
2.1市场细分
虽然有机农业产品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地接受,但受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绝大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价格在传统农产品价格1.3倍甚至1.5倍的有机农业产品,所以在市场营销前必须进行市场细分,明确我国国内有机农业的目标市场。消费者生活背景、消费理念、认知水平等方面差异,其接受的商品性质、营销策略等也存在差异,所以要针对消费群体在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市场细分。客观的市场调研和调研数据挖掘是细分的主要依据,在市场细分后,有机农业企业将有机农业产品的特点与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进行匹配,明确自身有机农业产品在接触不同类型、层次消费群体时存在的优缺点,确定符合自身有机产品特点的目标市场,并基于产品和市场分析,建立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例如我国翁牛特旗黑鱼泡子有机农牧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结合有机农业市场形成的水稻有机农业、苹果有机农业、玉米有机农业、小麦有机农业、蔬菜有机农业等市场细分形式以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将有机水稻、有机水产、有机中草药和有机畜牧业作为主要有机农业发展内容,在将敖汉旗、奈曼旗等周边城区作为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将目标市场锁定在中国北方,针对北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能力进行销售对策制定,不仅形成了“中国北方有机水稻第一村”品牌,而且其生产的有机农业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2.2注重宣传营销
部分地区在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将目标市场锁定在周边,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以生产有机农业产品为重点,以期通过产品自身的口碑扩大市场,这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发展理念,实际上是忽视了市场营销的作用。扩大宣传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营销手段,现代消费者虽然在主观上比较易于接受健康环保的事物,但要想促进消费者产生有机农业产品消费意识或消费冲动,甚至培养消费者产生有机农业产品消费习惯,必须先要让消费者对有机农业产品产生基本的认知,这就要求市场营销注重市场宣传,宣传的有效性甚至可以强化有机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营销宣传的渠道随着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如电视媒体、互联网、报纸、期刊、室外大屏幕、农产品会展等均可以作为营销的有效渠道,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具体选择何种宣传途径以及具体的宣传形式,要结合具体的有机农业产品特点以及目标市场特点进行。例如安徽田园日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进行有机蔬菜、有机大米、有机鸡蛋等有机农业生产和营销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营销推广的途径,在地方台电视媒体中进行“生鲜有机认证,宅配健康保证”的广告宣传;在公交车上进行“摘取有机天然,配送健康自然”的车载广告宣传,使其周边城市居民对有机农业的认识更为深刻,而且对安徽田园日志农业品牌也较为认可,该公司也因此被评为合肥市有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2.3顺应时展
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顺应时展的产物,所以在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也要将此思路贯穿始终。笔者认为有机农业市场营销顺应时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大有机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互联网+”模式,将会导致其市场范围狭窄,所以在进行有机农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有机农业企业要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将线下的营销形式向线上扩展。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政府为后盾,进行商务模式的探索,符合互联网时展和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特点,而且,可以将区域内有机农业合理整合,提升市场营销的整体影响力。除上述途径外,笔者认为培养专业的、灵活的且具有较高道德情操的营销人员,也是推动有机农业市场营销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只有形成高水平的营销队伍,才能将具体的营销策略落实并不断优化,这对政府、高校、企业等主体均提出了较高的人才培养要求。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有机农业对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等融入到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符合现代消费者心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推动有机农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成果经验,不断优化和推广。
作者:李梦柯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宁,刁希强,李萌.潍坊市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蔬菜,2015(7):39-40.
[2]陈杰,钟诚吉.有机蔬菜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5(7):16-19.
[3]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篇8
关键词:中式快餐;产业化;问题
现代快餐的出现和发展,被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称为“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虽然快餐方便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快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节奏,但是提到快餐,却没有让我国国人感到自豪的地方,因为我国并没有一个席卷国内的中式快餐品牌。虽然中式快餐如今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但关于中式快餐的产业化发展该何去何从,我国的学者还在深刻的研究之中。
一、中式快餐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快餐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大众化饮食,具有制售快捷、使用方便、质量标准化、价格大众化等特点,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快餐业起步较晚,以1987年肯德基快餐连锁进入北京市场为契机,拉开了中国现代快餐快速发展的序幕。近年来,在餐饮业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快餐业也加速发展,长三角等东部省市快餐的营业规模明显地超过了正餐,从2010年开始,中国快餐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并以北京等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为中心,逐步向全国蔓延开来,走向了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快餐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快餐市场价值于2007年至2012年间翻了一番,达到人民币10000亿元,门店数量自2007年以来实现了80%的增长。2013年高端餐饮业不景气,快餐业发展更为迅速,西式快餐和外来品牌继续领跑,但是中式快餐的发展更为显著,在长期积累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下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品牌企业发展速度出现了。《2014年度中国餐饮市场分析和2015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餐饮收入27860亿元,同比增长9.7%,较上年加快了0.7个百分点,终止了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增速下滑的颓势。快餐业作为当今中国餐饮行业的领头兵,以其适应大众化消费水平,快速应变能力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逐步成为了餐饮市场的主体力量。然而,中式快餐的发展虽然看起来已经颇有眉目,甚至发展壮大,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1、生产的标准化问题
快餐从字面含义看就是要快,但是我国的菜色烹饪手法复杂并且样式繁多,在制作上不能够做到足够的有效率、足够的快,从而达不到标准化生产的节奏。中式快餐只有做到标准化生产之后,才能够真正地在餐厅里实现工业化的操作,通过一些工业手段,让菜肴的制作过程简化从而减短食品制作的时间,体现快餐的便捷性。在菲律宾,快餐巨头快乐锋在制造菜肴时,就是先用大份的菜在工厂做熟并完成速冻,然后通过标准的配送,配送到各个分店之中,顾客在点到该菜肴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按照顾客的需求,将其分成不同的等份然后加热便能够食用,这种售卖速度大大地加快了快餐的节奏,使得快乐蜂能够在菲律宾本土抵挡住麦当劳的入侵。
2、中式快餐的管理缺乏统一化
快餐行业是服务业的一种,具有服务业的典型特征,需要所有的一线员工参与其中。但是在中式快餐的许多企业里,管理人员往往会接到许多的问题投诉,而管理人员也往往将精力都浪费在了对投诉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真正解决人员的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问题。虽然许多的中式快餐企业员工具有高于西式快餐行业员工的工资,但是没有一个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仍然造成了员工的大量流失,流失率至今仍居高不下。此外,中式快餐店的工作环境相对来说较为艰苦,并且具有比较高的工作量,所以容易出现厨房脏、乱、差,以及餐厅环境吵等现象,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也比较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服务员、厨师、清洁工等工作人员,对于发展前途也没有比较良好的方向,从而看低中式快餐厅的工作价值以及个人在中式快餐厅工作的前途。
3、中式快餐的营销缺乏整合性,品牌缺乏民族自主性
中式快餐的利润相对于肯德基、麦当劳等西方快餐,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在快餐的广告策略方面,也不能够仅仅简单地模仿西方快餐的广告策略。可是在我国的大部分中式快餐企业中,并没有将自身“船小好调头”的商业战略进行充分利用,使得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快餐行业目前还是主要以肯德基、麦当劳等西方快餐为主流。同时,很多中式快餐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自身“地头蛇”的优势来经营连锁市场,没有压过西方快餐的势头。此外,我国的很多中式快餐的经营者并没有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大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对品牌的塑造和保护,从而放弃了品牌这一无形的资产。在我国的大多数中式快餐店之中,仍然是保留着各种菜色,并没有自己的特色,菜品复杂,风味繁多,没有形成一套依据自身地理或者人文特点的快餐品牌。并且在菜品的生产上,大多还是(责任编辑:熊亚)
全部依赖于厨师的手工操作,造成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产品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保障,难以形成像西方快餐那样的统一且独特的风格,在连锁经营上,处于完全的劣势。再例如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西方快餐餐厅中,都有自己着重的产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使人们能够轻易地考虑自己究竟适合哪种口味。除此之外,快餐本身就要求产品简单和快捷,这就决定了快餐的产品不能够太复杂,因为过于复杂的食品很难保证其新鲜程度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中式快餐没有一个能够适应这种特点的品牌特色,所以只能对其冠以笼统的地方代名词,例如兰州拉面等,这种品牌即使创立,也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连锁经营,最终导致品牌地位丧失乃至消亡。
4、中式快餐的产品质量缺乏统一的控制
中式快餐由于不能够摆脱手工制作,所以在产品的制作过程以及餐厅的营业过程之中,常常会出现饭菜质量不稳定或者卫生不过关等问题,使得中式快餐的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这种问题不仅会给顾客带来麻烦,还会影响整个中式快餐行业的声誉。此外,中式快餐的餐厅之中服务质量也比较差,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标准,产业化程度非常低,并且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支持等。
二、中式快餐发展的建议
1、实现标准化生产
纵观中式快餐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和西式快餐相比差距还比较大,所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西式快餐的发展经验。而要实现中式快餐的发展,就必须把中式快餐系统化,实现标准化生产。要通过标准化基本原理以及技术的嫁接来解决中式快餐的生产和发展问题。首先要对基础进行标准化,包括对中式快餐的技术语言进行标准化,管理基础进行标准化,技术语言就是制作快餐的一些专业名词以及计量单位等,而管理基础就是快餐不同种类的标准代号以及规范性的使用文字等。其次,需要对中式快餐的设计进行标准化,包括对快餐的感官要求以及营养标准化和包装标准化。此外,对产品的卫生标准、保质期、验收规范等都要进行标准化。只有充分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快餐实行标准化的生产,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中式快餐的发展。
2、确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放眼快餐行业的发展,和其他行业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管理机制的建立也是进行有效发展的基础,所以,要针对中式快餐的特点,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中式快餐虽然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但是相对于西式快餐,中式快餐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为中式快餐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以及生产机制。所以,中式快餐应该实现“三化管理”,即生产工序的专业化、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以及成本管理的科学化。中式快餐企业应该将中式菜肴的制作方法进行简化,对厨师队伍进行分化,使制作中餐的技术水平要求得到降低,同时采取相应的机器实现产品加工的标准化,并且保证产品的质量A。此外,中式快餐企业还应该搭建相应的配送中心,让快餐的生产实现工厂化的生产模式,从而使原材料的质量得到提高,并且减少更多的中间环节,杜绝材料的假冒伪劣。中式快餐企业实行“三化”管理,能够让中式快餐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带动我国农业、畜牧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中式快餐还应该建立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民族型自主性的品牌,通过树立企业形象,建立大众认可的独立品牌,增加市场的无形优势。
3、采用联合营销模式
未来要实现中式快餐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特点,更新发展理念,采用联合营销模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式快餐品牌实行的是分店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够让企业快速扩张,但是也很容易使品牌的内核延续性和完整性失去。因为加盟店的经营者大都是当地人,企业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经营模式,使得经营者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甚至同一地区的加盟店为了相互竞争而损坏品牌的名誉。在这种情况下,中式快餐的发展已经停滞不前,要想共同发展,中式快餐必须采取联合营销的模式,将各方的资源整合,相互协调,使同一个品牌之间的不同经营店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当地的中式快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中式快餐渐渐地与西方快餐的侵略模式相抗衡。此外,中式快餐没有比较有效的推销与营销手段,缺乏各种营销活动,而西式快餐几乎每月都有不同的促销活动和促销手段,例如价格打折,赠送礼品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中式快餐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上、生产上以及营销上都有不同的问题。所以中式快餐企业应该借鉴西方快餐的良好生产经营模式,建立标准化的产品质量,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工序并且进行科学化的成本管理,同时加强自身的营销模式,打造属于中国本土的品牌,才能够让中式快餐在西方快餐的侵略之下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朱丹丹: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以稳健经营类型的企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9).
[2] 史婧t、吕巍、潘黎:中国消费者时间偏好研究――基于快餐品牌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5(1).
[3] 王晖、李岫:日式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解析――以味千(中国)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12).
[4] 邹小燕:快餐文化视野下的舞蹈快餐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以综合类高校舞蹈学专业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4(5).
[5] 彭娟:我国餐饮零售快餐业态连锁企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基于十家快餐连锁企业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5).
篇9
关键词:农业科技;新闻;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2-0147-02
随着农民科技意识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我国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农业科技已经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以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业科技新闻也在诸多媒体中得以充分重视,在平面媒体、立体媒体中,多建立了专栏、专版、专题报道等。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农业科技新闻的报道经验,对当前农业科技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并提出优化农业科技新闻报道形式的几点建议。
一、农业科技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新闻与实际生产相分离
新闻媒体作为农村生产组织、政府干部、科技人员以及农民信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以新闻媒介实现有效沟通,也是做好农业科技新闻报道的根本动力。若想提高交流的畅通性,就需要农科科技报道贴近实际,否则就会出现交流“断层”,造成农业科技新闻报道与生产实际相脱节,不利于农业科技报道的顺利开展,甚至可能造成农民实践经验、技术价值、媒体、政府的名誉受到损害。另外,由于新闻采访不能深入基层,听不到群众的声音,再加上个别政府官员为了私利而牺牲公共利益,也是造成科技新闻与实际生产相分离的重要原因。
(二)农民受众对科技新闻的意识不强
实际上,农民可以从各种媒体中接触到科技新闻,但是由于一些科技报道缺乏专业性与实际数据的表达,造成报道内容晦涩难懂、给受众带来视听障碍,农民难以理解并接受。传统的科技新闻报道中,主要介绍单纯的知识性内容,节目以资料化为主,但是这种枯燥、单调的报道形式,让农民很难接受,造成他们对科技新闻报道的兴趣不高,甚至态度冷漠。反过来,农民真正需要的科技政策、科技成果、专业信息等得不到及时满足,失去了农业科技新闻报道的真实意义。
(三)科技新闻缺乏“人文关怀”
目前,农业科技新闻报道的方式与手法正在不断更新,试图寻求传播范围广、效果好的方式。但是科技新闻报道中缺少人文关怀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例如,报道选题的内容过于集中,多为政策与宣传报道等,分布失衡,对于农民来说缺乏实用性;报道的手法也过于单一,如语言趋向专业、缺乏通俗性等,难以被农村受众接收;传统呆板、严肃的说教形式,缺乏与农民受众的互动,亲和力不足。
二、提高农业科技新闻服务的几点对策
(一)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宣传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强调技术手段,注重与社会服务体系的配套发展,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体现农业形态。首先,从内涵来说,现代农业为“大农业”的发展形势,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水产业等,还包括水利、农药、农机、化肥、产后加工、营销、运输、存储或进出口贸易等,形成一个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为农业发展服务的大型产业链群体,囊括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其次,从功能来说,现代化农业生产突破了传统的农产品供给定局,不断扩展广度与深度。
例如,通过延展产业链,吸纳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功能,改善就业问题;通过各种农业资源的整合利用,农业开始朝向旅游度假、教育、文化、生态保护等方向发展,由此产生了服务型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及生态农业等新型形态。应该注意的是,传统的农业发展依赖大量资金的投入,而现代化农业发展则更多的依靠技术进步,如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耕作技术、生物技术等。因此,农业科技新闻报道服务,也应考虑以上几点内容,不断改变报道方向,促进农村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同时提升可持续发展力,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可见,在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农业科技创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技术支撑,这也为新形势下的农业科技新闻报道带来了全新关注点。现代农业改头换面,具备全新内涵与功能。创新性的国家战略给农业科技生产制定了新指标,同时也对农业科技新闻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注重农业科技精神的表达
在农业科技新闻报道中,注重农业精神的宣传,也就是以科学实践表达“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也是构建农业科技新闻报道的根基,是一切新闻传播的重要前提。通过朴实无华、科学严谨的农业科技新闻报道,不会造成有悖科学理论的宣传内容,既误导了农民的取向,也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笑话。同时应该注意到,不能一味寻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违法科技成果、国家相关规定等内容,更不能偏离科学的价值观与根本原则,不得打着“科学”的旗号,传播伪科学。科技新闻由于其科学性、精准性,而富有生命力。例如,过去大多媒体炒作的“邱氏鼠药”报道,是所有农业科技新闻工作者应牢记的教训。对于农业科技新闻报道来说,受众不能仅看到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科技过程,以及从中体现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这才是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导向。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不能仅关注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更重要培养一种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最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除了带来物质财富之外,还涉及更多的科学理念,这也是农业科技新闻服务的重点。
(三)发挥新闻报道的实用性
基于对农民受众的需求研究,对农业科技新闻报道提出了实用性要求,应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农业科技新闻服务主要面对的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农业基层干部、农业经营者、农业从业者等群体,他们注重农业科技报道的实用性,追求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广产品销路及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这种科技的需要是支持我国农业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理念,决定了采编方针与受众定位。根据当前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的需要,农业科技新闻的受众群已经进一步扩大,不再仅包括农村居民,还有更多城镇农产品的消费者、管理者、经营者以及相关的农业市场企业家、农业专家学者等需求。而有关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菜篮子、米袋子及农业科技的攻关等将成为未来农业科技新闻的报道重点。也就是说,一些城市受众也加入了农业科技新闻传播的受众群体中。另外,随着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与物质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新闻的实用性,加入了对防病健身、求医问药、科学生产常识、高科技知识等高层次需求。
(四)引入更多经济意识
新农村建设的报道重点在于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新闻报道中,应准确把握生产发展与农村的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等之间的关系,只有促进发展,才能带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生产发展也是各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基本与前提。在农业科技新闻报道中,应多报道有关农村生产力的具体方法,多刊发有关农村、农民的致富信息,报道有关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方法、新途径,以促进其摆脱贫困,帮助农民走上富裕文明的发展之路。例如,近年《黑龙江科技报》中,开辟了“市场分析”专栏,帮助农民分析有关种植业、养殖业的市场行情,并常年关注“大豆行情”,一直以来深受农民受众的欢迎,尤其准确判断的大豆收购最高价,为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第三产业在农村的发展,例如开办食杂店、摆设书报摊、办小型加工厂等业务,但是有些农民由于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摸清投资方向,通过“投资理财”的报道带动作用,让农民认识更多的致富带头人,并以此为榜样,促进自主创业、科学投资。通过农业科技新闻服务手段,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认识外面精彩的世界,了解国内外最新资讯,促进农业效益发展。
(五)充分发挥“人文关怀”
在农业科技新闻报道中,主要分为软新闻与硬新闻两种形式。一方面,软新闻主要指富有人情味、轻松活泼,可引起受众的感官刺激与阅读兴趣等报道;另一方面,硬新闻则是具备较强思想性、知识性、指导性的有关政治、科技、经济等报道。在具体新闻报道实践中,针对农民受众的特殊性,应注重报道的平民化,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对于新闻报道角度来说,不能单纯针对某项技术着手,而是报道更多受众关心、感兴趣的话题。既可说明问题实质性,也可满足贴近性与可读性要求;对于新闻观点的表达来说,应注重科技与受众相关联;对于农业科技新闻服务来说,其实用性就是对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普及。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必须注重科技成果的反映。例如,成果状态、增产情况、应用前景等内容,记者多应用修辞、比喻手法,尽量避免专业性过强。由于农业科进新闻面对的受众多为农民,因此在报道中,应将专业术语通俗化,符合农民水平需要,才能真正达到新闻服务目的。对于城市受众来说,他们不关心农业科技的应用问题,因此记者应学会将科技成果转变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以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让报道更贴近生活,与受众实际相符,让城市受众感觉到,农业科技与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
由上可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闻工作者担任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深入,要求农业科技新闻服务中也要更新观念、深入基层、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实实在在反映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成果等,做到活泼生动、准确鲜明、深入浅出,富有较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充分发挥新闻报道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应吉庆,郑智斌.农业科技报道的价值判断[J].当代传播,2005(6).
[2] 张志敏.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新闻的影响力[J].科学之友(上旬),2007(7).
[3] 李成砚.新闻媒体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J].新闻知识,2007(1).
[4] 李光跃.浅析农业推广中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J].2007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2007.
[5] 任尚斌.做好电视农业科技新闻报道的几点尝试[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8).
[6] 侯丙孬.农村科学传播的亲农化叙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9).
篇10
[关键词] 赣州市 县域经济 竞争力
一、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特点
经济竞争力是个相对概念,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主体相比较所具有的利用资源的充分程度、创造财富和收益的能力。县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人口,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农产品供给基地和国内最有潜力的市场。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并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位置、人文历史、特定资源以及相应的经济基础相关联。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二、赣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赣州市地处江西南部,位于赣江上游,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枢纽之一。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设市,辖1区2市15县,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赣南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赣州市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2001年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举措,努力克服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各县狠抓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在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赣州市县域经济持续加快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县域经济稳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赣州市各县(市、区)以“一条主线,六个重点”的工作部署为抓手,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各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90.67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18.3%;财政总收入90.35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固定资产投资290.69亿元,比上年增长4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4%。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显现出来,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长。
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市农业始终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全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132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有145家,千万元以上的有96家。各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业主导产业,以脐橙为主的果业、草食畜禽为主的畜牧业、商品蔬菜为主的种植业和花卉为主的园艺业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3.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上半年,赣州被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并入围中部地区最佳投资城市。作为紧靠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及闽东南三角区的赣州市,在对接“长珠闽”工业转移中具有绝对的区位优势。赣州市各县紧抓新一轮大跨度、深纵度的区域整合过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制定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城市化为龙头,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园区建设全力提速。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南康市工业园、赣县工业园、信丰县工业园、大余县工业园、龙南县金塘工业园等13个工业园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2007年,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的有县(市、区)有9个。
4.经济结构全面优化,企业效益明显上升。近年来,赣州市各县(市、区)城镇建设取得很大发展。2005年,县域经济中非农业经济增量占整个经济增量的76%,工业增长贡献率占经济增长率的44.44%,城镇化率高达31.06%,已步入城市化加速期。赣州全力加强城镇基础建设、城镇环境与功能的优化和城镇管理,努力使城镇化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打造赣州在区域竞争中的新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扩大就业率、增加人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赣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
1.县域经济增长减缓,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县市之间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差别,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仅从生产总值来看,2007年产值较高的南康市为527530万元,约为产值较低的石城县(145145万元)的3.6倍。赣州各县市发展的差异十分明显,总体表现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较大,经济发展较迅速,而资源缺乏、交通闭塞的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2.县域经济产业层次和劳动力素质偏低。2005年,我市大多数县市第一产业比重还超过30%,财政收入处于赤字状态,县域经济整体上表现出“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特征。
3.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城乡差异来看,2007年赣州市城镇人口为181.01万人,占总人口的20.64%,农村人口为696.03万人,占总人口的79.36%,城乡人口比例约为1:6。农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且增长缓慢,城乡间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仍然存在。
4.工业园区集聚层次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部分县(市、区)单纯地把发展工业理解为上项目、兴土木,盲目推进的后果是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有限财力的低效率投入。工业园区建设,无论从自身规划还是整体布局来看,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园区规划面积太小,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园区规模的扩展,又不得不占用周边的农田和民房;有些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经过系统规划,导致企业进驻后更改设计,导致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从全市工业园区的整体布局来看,还不够科学、合理。工业园区数量多、规模小、质量差,产业布局分散、雷同,园区集聚层次较低。
四、提升赣州市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考
赣州市县域情况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经济基础差别很大,影响发展的因素也不一致。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必须更新观念,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紧紧依托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加速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经济,具体思路如下:
1.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家庭经营和适度规模经济为基础,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形成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机制。当然,只有农业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赖于农村工业化。只有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出落后,走向富裕。工业化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关键手段。赣州市发展快、实力强的县市,多数工业化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各自的优势企业。要以产业化促进工业化,提高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联度,拉长农业深加工产业链,变农产品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农村工业化最终必然导致农村城镇化。城镇是县域经济内引外联,接受城市辐射,密切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点;是拓展和完善县域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县域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县域经济集约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一方面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城镇和县(市、区)中心镇,使其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其经济辐射力与带动力。另一方面,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措施,坚持城镇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拓展城镇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思路。
2.着重培育产业竞争力。县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县域内部产业与其它县域同类产业的竞争能力,表现为市场分析与把握的能力素质、资源整合的快速高效、市场拓展战略的成熟等各个方面。县域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发挥。竞争优势强调不同县域间发展同一产业时某一县域较其它县域所存在的现实优势,注重不同县域间相近或相同产业的冲突和替代的因果关系,强调县域内各有关企业的策略行为和创新能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培育产业竞争力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调整优化县域产业结构。赣州市各县(市、区)普遍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主导产业不突出,辅助产业的辅不强,基础结构不坚实等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趋同,使各县(市、区)不顾自己的比较优势,自成体系,门类齐全,自我循环,自我封闭,重复建设,规模不经济,资源浪费,加剧了资源短缺与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增加了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难度,引起县域间市场封锁,阻碍了各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所表现出来的严重问题,已经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县域产业结构总的思路是避免产业趋同,实现产业升级,选好主导产业,配套好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
(2)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一个或若干个核心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密度聚集在一起,在共同认可的社会文化制度基础上进行强化的信息交流、创新和发展要素的互动活动,建立长期交易的固定关系,保持了适度竞争,利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资本运作,形成了区域性、规模性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利于节约生产、运营和交易成本,产生竞争优势,提高开放经济中的区域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营造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着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竞争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县域经济大多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许多县(市、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打好民营经济这张牌,越是实力强的县(市、区),民营经济的比例就越高。发展民营经济表面上是民众的自主发展,关键还在于政府的行为。政府要做到两个善于:一是善于营造能够充分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的机制、氛围和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提供高效快捷的融资、办证等各类服务,尽可能地降低投资创业的成本,让投资者获得稳定而丰富的回报,让创业者感受到创业的愉悦。二是善于创造有利于投资创业的有效载体。要最大限度地放宽民资进入的领域,全面彻底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民资形成强有力的吸引。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富有特色的各类园区,做足做活筑巢引凤的文章,形成民营经济块状发展、园区式发展的新格局,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县乡财政的支柱。
4.着眼培养人才竞争力。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县域内人才的质量和人口素质是发展的关键,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赣州市各县(市、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同时,由于经济欠发达,生活、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导致许多人才外流,这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办学,提高县域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工业化进程服务。要制定一整套的优惠政策,吸引一批德才兼备的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来县域创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5.努力发挥政府能动性。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地区)政府的管理机制、职能、方式和效率,是决定其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迫切要求提高县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加快转变县级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
(1)优化政府行为,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坏境,增强环境竞争力。环境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保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环境已成为县域形象的品牌。只有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形成县域竞争优势,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2)完善县域融资体系架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县域融资体系的架构,解决发展县域经济的资金难题。一要积极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各级金融机构要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职责任务,建立银企沟通机制,增强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功能。二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积极推广和创建信用村活动,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规模,增加授信额度,满足不同层次县域经济主体发展的资金需求。三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域信用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和激活民间资本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3)推动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是目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弱的根本原因。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快建立县域科技创新体系,结合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县域创新资源特点,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和优化县域科技资源配置,实现县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各要素的有效藕合和联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因此,在搞好软、硬件环境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高度重视大企业招商,重点引导优势骨干企业加大引资力度,“以大引大”、“以强引强”、“以优引优”,引进更多的上市公司、国内行业排头兵和国际跨国公司来投资。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围绕核心企业、关键项目和龙头企业的产业延伸配套进行招商。扎实推进园区招商,真正使各类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努力办好现有外来投资企业,实现以商招商。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在引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引来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网络的构建、品牌的运作、技术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闰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3]陆亚琴.竞争力理论与县域经济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