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业发展史

篇1

[关键词] 有机食品 发展史 有机畜产品 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TS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27-01

一、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但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是国内市场需求也不断形成与扩大。有机食品行业要发展,政府要在政策、经济方面大力扶持,企业要抓住时机,转变观念,切实解决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难题,开拓远景市场。 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大扶植力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二、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其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有机肉食品是真正来自于自然、丰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关、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 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三、食用有机食品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研究发现有机蔬菜和水果中抗氧化剂的含量比常规产品高出40%,而科学家称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同时有机蔬菜和水果还含有更高的有益矿物质,如铁和锌。发展有机绿色肉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现代化畜牧业产业链里必须大力发展的一种食品,有机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来讲,绿色肉食品是从普通肉食品向有机肉食品发展的一种高质量,高品质产品。

四、和静县林草资源丰富。全县天山林区、平原人工林区、荒漠河谷林三大林区总面积达1029平方公里,天然草场毛面积3534.86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3040.57万亩,其中驰名中外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我国第一大亚高山高寒草甸草原。优越的自然条件,也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境内野生动植物繁多,有天鹅、马鹿、雪豹等3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盛产甘草、雪莲、紫草、贝母、麻黄草等各类野生名贵中草药材300余种。和静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和静县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宝地。和静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境内有开都河、黄水沟、乌拉斯台河三大水系,地表水年径流量47.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42.08亿立方米,水量极为丰富。山外平原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181天,日照时数达3049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56.8千卡/平方厘米。优越的自然条件很适宜粮食、油料、棉花、甜菜及各类瓜果和农作物的生长,通过试种葡萄、红枣、杏等果品均具有良好的丰产性,且品质上乘。全县可供农林业开垦种植的土地面积约84万亩,土壤类型以潮土、草甸土、灌淤土等为主,肥力较高,发展有机农产品,畜产品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五、和静县地理构造独特,山区内外泉水资源丰富,泉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尤以巴音郭楞乡和阿拉沟乡较为著名。境内泉水主要分为药用泉水和保健饮用泉水两大类,水样经地质矿产部新疆地矿厅中心实验室检验,符合饮用水标准,经新疆医科大学人体机理实验室药理分析显示,该泉水具有清肠、解毒、养颜等功能,符合现今人们的保健要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和静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出产各类中医药植物数百种,是新疆重要的中医药材产地。境内生产的甘草质黄、粉性足、含酸高,是甘草中的佳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销路及经济效益极好。目前,我县年产甘草500吨, 10万亩人工甘草生产基地也已初具规模,建成后甘草年产量将达到22500吨,可为甘草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现人工示范种植已获得成功。

六、畜产品资源

1.和静县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新疆最大的高山牧场――巴音布鲁克草原。在开都河流域的宽谷地带,生长着针矛、狐矛等130多种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和静县年产绒200吨(其中山羊绒170吨、牦牛绒30吨),粗羊毛1120吨,所产毛绒纤维长、细度均匀、光泽好,是毛绒高级纺织品的优质原料;年产羊皮、牛皮、马皮等,各类皮张约45万张左右,加之从邻近的新源县、尼勒克县、焉耆县、和硕县采购的皮张,可以满足规模为100万张皮革加工厂的原料供应。

篇2

一、切实抓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改良

一是抓好恩施黑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按照全州对恩施黑猪保种与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建始黑猪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筹建黑猪原种保护场,发展黑猪商品猪扩繁基地,开发黑猪特色肉制品。二是抓好景阳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继续加大对景阳鸡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着力培育原种保种户、保种场,确保景阳鸡原种种群规模常年保持在10万只以上。继续加大景阳鸡产业开发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筹建景阳鸡大型肉蛋生产场,培植景阳鸡深加工产业,扶持一、二家重点企业。三是抓好本地牛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本地黄牛、水牛、马头山羊等地方品种资源的存量进行调查,积极开展种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四是加快商品畜禽品种改良步伐。继续开展畜禽品种杂交改良工程,着重在生猪“本外”二元杂交商品猪培育、各类优势外三元商品猪培育上加大力度,确保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加大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力度;加大优质肉牛、肉羊的引种力度,确保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杂交改良率达到90%以上;加大外来优质肉鸡、蛋鸡品种的引种力度,着重开展好与本地景阳鸡的杂交选育试验,培育生产能力、繁殖能力、适应能力“三优”的新型主流商品肉鸡、蛋鸡品种。

二、稳步发展生猪、牛羊和景阳鸡等产业

一是在努力巩固生猪调出大县成果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生猪品种改良。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确保生猪产业的规模和质效稳步提高,在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有新的增长。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1000户,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0个,新建恩施黑猪生产基地1个。二是抢抓国家加快发展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有利机遇,精心规划和开发我县草地资源,推动以肉牛、肉用山羊养殖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着力加大退耕还草、草场改良等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广牛羊舍饲技术和羊“1235”、牛“165”等养殖模式,新建山羊良种繁殖场2个,新增牛羊庭院式养殖场1000个。三是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产业模式,不断加大景阳鸡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力度。新建2个景阳鸡原种场,种群规模达6万只以上;发展生态养殖专业村160个,发展“553”生态养殖示范户2000户;新建景阳鸡富硒产品精深加工厂1个。另外,充分利用丰富的蜜源和富硒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先进养蜂技术,开展中锋改良,培育标准化规模养蜂场,开发优质富硒蜂产品,拓展蜂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养蜂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扶持畜产品加工业、绿色富硒产品开发

大力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线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拓展畜禽产业链条。“十三五”时期,力争发展1家年加工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和生产景阳鸡肉、黄牛肉、黑猪肉等特色畜产品和小包装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旅游休闲食品,重点搞好腌腊制品、景阳鸡滋补类食品等的开发和生产。鼓励发展畜禽骨、血、皮、毛等副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和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努力研发新产品。到“十三五”期末,以“富硒”、“绿色”等概念为主的畜牧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重点是建设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植有机、绿色、无公害特色畜禽产品,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牲畜规模达到10万头只以上,标准化禽(蛋)养殖规模达到80万只以上,着力打造畜牧业富硒品牌。

四、推进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

篇3

关键词:生态循环畜牧业;畜牧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开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地方经济科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畜牧业发展需要协调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畜牧业l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有利于节约利用资源,同时对生态环境也能起到保护作用,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目标,并且在开展经济建设期间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进行,这样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在资源利用上提出了新的标准,并且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规划,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生态循环经济中提倡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废弃物的产生,节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同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畜牧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比较严峻,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想要实现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理念落实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可以帮助实现更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

2 发展生态循环牧业实现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积极推进草畜一体化工程,加大饲料资源开发力度

畜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饲料选择,传统畜牧发展理念中,饲料的来源比较单一,并且放牧饲养的形式也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大量草原遭受到破坏,草质量也在逐年降低。针对这一问题,在所开展的循环经济中,需要针对经济发展问题采取规避措施,开展草畜一体化工程的建设,丰富饲料使用来源,所种植的饲料也要从高营养,高产量的角度来考虑。在畜牧业发展区建设苜蓿草种植基地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降低草料的生产成本,可以采取烘干的措施来进行处理,有效延长储存时间,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够保障充足的草料[1]。这样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更理想的农业与畜牧也结合,对土地资源也能最大程度利用,农作物与草料结合种植,即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不会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2.2 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

绿色环保技术需要从废弃物利用层面来入手。畜牧业发展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垃圾,同时农作物生长也需要充足的养料,可以将这两种需求结合起来,利用所产生的排泄物制造成为有机肥料,这样可以继续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作为农作物生长所用的肥料,即解决了化工合成肥料对土地的污染,同时也能降低粪便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绿色环保技术应用还需要在基层中推广落实,提升畜牧经济发展区群众的环保理念,能够从日常生活做起,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避免出现恶意毁坏自然环境的现象[1]。在对发展区域采取控制措施时,也要从这一角度来进行考虑,观察是否存在违反生态环境平衡法则的现象,达到更理想的建设效果,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工作任务开展,达到理想的建设标准。绿色技术还需要农业畜牧业机械设备投入使用的支持,对现场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技术解决措施,并更深入的解决常见问题,观察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角度探讨问题,在技术运用以及资源节约方面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环保技术中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例如粪便氧化过程中所产生沼气可以用来供暖,减少传统供暖方法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2]。

2.3 增强畜牧业保障体系的功能

仅仅依靠区域内的技术发展很难实现经济可持续目标,地方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解决,并调查各个区域内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这样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增强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配合,在资源使用方面不断的提升共享性,实现各个区域的促进均衡发展,所形成的畜牧也保障体系也会更加合理。保障功能体系的形成要从发展中不断总结问题,并探讨问题的引发原因,进一步促进管理计划可以得到落实,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确定开展模式,避免出现资源之间的冲突矛盾。保障体系建立要同时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所开展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拥有更清晰的目标[2]。保障体系建立后,需要针对其功能实现现状进行定向研究分析,观察在功能实现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在确保生态环境循环平衡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展可持续经济,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均衡发展,并为下一阶段经济建设计划的落实创造有利环境,同时在经济发展成本投入上也能够达到节约效果,与经济发展管理目标结合落实,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速率。

结语

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种―养―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环境保护”一体化生态循环畜牧业生产模式,是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畜牧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董全民,赵新全,徐世晓,赵亮,周华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4).

篇4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畜牧业抓住市场、政策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狠抓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成功迈入千亿元大关,稳占湖北省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成为畜牧业大省。草食家畜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发达国家草食畜牧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国内所有的畜牧业强省如山东、河南等省的草食畜牧业也很发达。因此,湖北省在建设畜牧业强省的进程中应该推进草食家畜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使草食畜牧业成为湖北省建设畜牧业强省新的增长点。

1 草食畜牧业发展基本形势

1.1 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湖北省草食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肉牛出栏由115.4万头增长到123.3万头,增长6.8%;肉羊出栏由381.0万只增长到509.3万只,增长33.7%;生鲜奶产量由12.2万t增加到19.1万t,增长56.6%。牛羊肉产品也大幅增加,其中牛肉产量由16.9万t增长到19.0万t,增长12.4%;羊肉产量由6.0万t增长到8.1万t,增长35.0%。2011年草食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肉牛出栏可达126万头,肉羊出栏501万只以上,牛奶产量14万t,草食畜牧业发展为满足湖北省市场供应、推动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优势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湖北省草食畜牧业基本形成了汉江流域优势肉牛产业带,清江流域、大别山区域的优势肉羊产业带和武汉城市圈的优势奶牛产业带等三大草食畜牧业产业带。2010年,以十堰、襄阳、随州等为主的汉江流域17县市肉牛出栏78.6万头,占全省肉牛出栏总量的63.9%;以恩施、宜昌、黄冈为主的清江流域、汉江流域、大别山区域21个县市优势肉羊产业带出栏肉羊256.7万只,占全省肉羊出栏总量的43.4%;武汉城市圈优势奶牛产业带奶牛存栏4.8万头,生鲜奶产量16.3万t,占全省生鲜奶产量的85%。优势产业区域生产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1.3 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

近两年在国家标准化示范场创建、菜篮子品种补贴项目等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省牛羊等草食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省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场达477个,年出栏肉牛15.23万头,其中年出栏1 000头以上牛场26个,年出栏肉牛5.63万头;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羊场(户)达1 344个,年出栏肉羊45.14万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场58个,奶牛存栏5.84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6.16万头的94.8%,奶牛规模化程度已达95%。

1.4 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

随着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湖北省草食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奶业表现尤为突出,乳制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省现有乳制品加工企业12个,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70万t;全省已建各类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场)64个,其中较大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有5家,包括武汉三镇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钟祥市鼎盛源食品公司、潜江市湖北省尝相思调味品有限公司等。建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93个,分布在肉牛产业带的20个县市,其中枣阳市鄂西北牲畜交易市场的肉牛交易量每年达10万头。

1.5 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稳步推进

2011年湖北省石漠化治理项目进一步扩大,湖北省已经有15个县市纳入国家石漠化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加上湖北省长期进行的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及种草养畜的推进,到2011年全省种草保留面积23.1万hm2,其中人工种草14.7万hm2,草场改良面积8.1万hm2;当年利用冬闲田种草面积10.7万hm2,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是实现湖北省草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发展机遇

2.1 草食家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草食畜牧业产品消费量不断增加,市场价格也随着消费量的增长不断走高。据统计,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全国牛奶平均价格由1.91元/kg上涨到3.13元/kg,涨幅达到63.9%;去骨牛肉价格由18.06元/kg上涨到35.07元/kg,涨幅达到94.2%;羊肉价格由18.06元/kg上涨到37.07元/kg,涨幅达到105.3%。进入2011年,牛羊肉价格更是进一步增长,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统计,2011年11月中旬,全国牛肉(新鲜去骨)平均价格为40.18元/kg,与2010年年末相比又增长了14.5%;全国羊肉(新鲜去骨)平均价格为51.22元/kg,更是增长了38.2%。草食畜产品价格的总体上涨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为草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最原始动力。

2.2 市场需求潜力大

牛羊肉等草食畜牧业产品具有高蛋白、高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等营养特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草食畜牧业产品需求量呈刚性增长。以奶类为例,奶制品作为营养健康的代名词,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消费品,2010年全国人均消费奶类达到了28kg,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处于低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115kg相差甚远,按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到2020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需求将达到40kg。湖北省奶类生产形势更不乐观,2010年全省人均生鲜奶生产量仅3.3kg,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2.3 资源利用空间大

篇5

一、发展思路

我镇畜牧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稳定发展生猪,大力发展土鸡,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突破性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禽畜。实现畜牧业由传统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和安全并重转变,完善机制,培育龙头,打造品牌,积极发展专合组织,推进“龙头+专合组织+养殖小区”的发展模式,构建功能完善,多方获利,良性互动的产业化格局。

二、目标任务

全镇出栏生猪10万头,牛肉0.4万头,羊肉0.3万头,家禽42万只,发展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大户100户,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20户,出栏禽1万只的大户5户,种草1100亩,调运良种母猪600头,良种公猪20头,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畜牧业产值实现0.7亿元。

三、工作重点

1、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现“两个确保”。坚持“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芳群控,扎实做好高致病性情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强制免疫病种应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80%以上,认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畜禽圈舍消毒面达到100%,免疫档案建档率和目标佩戴率达到100%。

2、切实搞好狂犬病防控工作,加强基础免疫。狂犬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发病率高,死亡率100%,根据农业部《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犬实施强制免疫,对批准应免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建立免疫档案,佩戴标识,一律栓养,镇政府决定:利用4月份用20天的时间,对全镇犬只进行强制免疫,每只收费30元,各村要提前谋划,做好安排,防治人畜共患病发生,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3、巩固发展畜牧养殖园区,加快新的园区建设。坚持“园区+大户+农户”的推进路径,实现业主领园发展,农户入园创业,重点抓好天生—创举—桃园—双城—辉煌—养殖小区,巩固提升革新—元峰—上游—火星—环线示范养殖区的建设,并着手加快新的园区建设,其余各村培育牛羊出栏、生猪500-1000头的大户2户,100-200头大户20户,50-100头大户100户。

4、认真实施良种工程,加快良种繁殖基地建设。推行自繁自养,家属生猪良种化,巩固支持启昌食品公司生猪扩繁场的基础工作,力争良种母猪达到1500头,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继续推行“50+1”模式,村村建立生猪扩繁场,发展良种母猪养殖大户30户,巩固居委会土鸡养殖场的发展,加强种畜禽管理,规范异地引种行为,严格执行引购前申报审批制度,严厉打击违规违法引种经营行为。

5、全面提升科技水平,加大畜牧科技投入。坚持科研、教学、培育、推广相结合,围绕繁育改良,饲料开发,疫病防治,畜牧产品安全,新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强化队伍建设,采取请专家讲课,组织养殖户外出学习,培训,参观,印发技术资料等方法,培养一大批养殖能手,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养殖户发展生产,带动农民人均新增牧业收入120元以上。

6、着力实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按照国务院《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我镇已正式开展此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求畜牧、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精诚合作,各司其职,加大对定点屠宰场及猪肉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严厉打击不法商贩的违法行为,让我镇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肉”,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保障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充分认识现代畜牧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战略地位,真正把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镇政府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和联村干部为副组长,镇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各村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好畜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篇6

>> 宿州市埇桥区杨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宿州市埇桥区农机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宿州市畜牧业污染减排工作的开展 宿州市桥区小麦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宿州市桥区小麦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宿州市桥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物流业发展状况研究 宿州市桥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探析 宿州市桥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农机教育培训探析 十堰市张湾区城郊特色畜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宿州市桥区永安镇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宿州市桥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翠屏区畜牧业发展措施探析 生态脆弱区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3年宿州市桥区小麦冻害原因分析 宿州市桥区农机深松补贴现状及建议 2012年宿州市桥区玉米苗情监测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2012年埇桥区畜牧产业化工作情况[EB/OL].(2013-02-20)[2013-08-20]..

[5]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农委.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 助力建设美好乡村[N].安徽日报,2012-08-22(B03).

[6] 赵源.安徽省出台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意见[J].农业知识,2010(30):54-55.

篇7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规划》用了大篇幅的文字对畜牧业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提及最多的是如何推进畜牧业发展向生态循环型转变。那么,《规划》又给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发展升级带来了哪些利好呢?

《规划》明确提出应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推进“过腹还田”;积极发展草牧业,支持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等,并要求建设10个类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其中,西北旱作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西北农牧交错带草食畜牧业发展、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畜禽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5个类型的试验示范区与生态循环畜牧业的打造息息相关。

《规划》还对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草食畜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全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56%和60%。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规划》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送来了政策春风,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

第一,应强化生态循环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相关部门要从近、中、远期规划方面对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予以重视,并加强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在保障养殖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完善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认证和检测制度,推进畜牧业质量安全监管与可追溯体系建设。

第二,应注重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行“猪―沼―果”、林下养禽、水禽旱养,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人工种草等生态种养相结合的循环模式,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崛起。

篇8

摘要: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面临就业难、生源奇缺的窘境,专业要发展,必须解决经费短缺、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差等问题。无需讳言,近几年,随着小范围个体养殖业大滑坡,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的出现,社会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这就对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畜牧师兽医专业的现状又令人堪忧。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 专业性 生源 师资 实习

经济建设的腾飞,为职教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畜牧兽医专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的出路在哪里?在于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乘着国家发展职教事业的东风,迎接职教事业的春天。

一、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

学生到学校除学文化课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专业课,而专业课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的生物系毕业,他们在普教中可以胜任,在畜牧兽医专业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林院校毕业生因种种原因难以走上教师的岗位,尤其是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更缺。讲医的不能给猪“去势”,讲畜牧的不会解剖,像这样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能达到技能传授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的不足,实验实习设备短缺,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是形成学生技能不够强的关键因素。有许多教师是由普通高中调入职校的,往往用普通高中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注意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与实践接触较少。随着小养殖的滑坡,就业形势严峻,受高校扩招的影响,职业中学的生源存在问题,畜牧专业又是既脏又累的专业,生源奇缺,许多学校自动降低门槛,来者不拒,许多未完成初中学业的学生进入学校,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较差的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尤难,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这样一来,招生更难,形成恶性循环。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组合良好的理论扎实的专业教师队伍,那只是一句空话。如何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要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或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②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去学习。这样一来,会使教学功底更深厚,同时接受外界的先进的饲养技术,开拓视野,为畜牧兽医专业打下雄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③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界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只要学校有两三杆“大旗”飘舞,不愁学生踏不破门槛。以上三点是畜牧兽医专业办好的前提,也就是现在说的校本培训,是恢复学校的自身造血功能的方法之一。实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包括饲养实习,疾病诊治实习,畜禽解剖实习等,实习需要资金和实习动物,离开生产实习基地根本不行。把学生编排成实习小组,定期到各部室轮流实习,这样以来,使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将来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三、开门教学,走向社会

对群众带来的有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预防注射,兽医教师带一组学生实习,手把手地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我们每年定期到种猪场、饲养场和兽医站实习,还不定期地带学生参观西农大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篇9

海西州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全州草原面积957.23hm2占全州总面积的27.72%,其中可利用面积709.82hm2。2005年全州大牲畜年末存栏数19.98万头,占全州牲畜总数的9.56%,其中牛16.33万头,占全州牲畜总数的7.8%,马2.84万匹,占全州牲畜总数的1.38%,骆驼0.01万峰,役畜0.07万头:羊年末存栏数191.57万只;年末出栏牲畜总数98.58万头(只);繁殖母畜1 11.45万头(只),成活各类仔畜83.13万头(只),成活率74.58%。肉类总产量20041吨,其中羊肉11568吨,牛肉5463吨;奶总产量11931吨,其中牛奶9093吨,羊奶2838吨;毛总产量2175吨;绒总产量258.96吨,其中山羊绒133.28吨,牛绒104.01吨,驼绒21.67吨。畜产品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37425万元。

畜牧业产业化结构方面,建立了以德令哈市、都兰县为主的绒山羊基地:以天峻县为主的藏系绵羊、牦牛生产基地;以德令哈、乌兰、都兰、格尔木为主的青海半细毛羊生产基础;以柴达木盆地各绿洲农业区为主的牛羊育肥基地:柴达木黄牛生产基地等。都兰县肉联厂已改制挂牌成立“青海雪洋肉联有限公司”,将成为牛羊肉产业的龙头。怀头他拉绒山羊协会多年来带领群众经营绒山羊,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正在不断向全州辐射,带动广大农牧户发展绒山羊产业。

二、畜牧业发展中的缺陷

1.草地退化严重。由于干旱、寒冷、风沙盐碱等因素,植被稀疏,耐牧性差,加之缺乏健全的科学管理机构和方法以及乱牧现象和草地鼠虫害严重,造成草地退化。2005年全州草地退化调查表明,草地退化面积达453.19hm2,其中沙化面积83.82hm2,鼠虫害面积1 71.07hm2,人为破坏面积133.3hm2。这些都是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2.产业化管理条块分割,政策引导失当。经过机构改革,我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畜牧部门只管生产,而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二是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草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投入不足,存在重利用轻建设管理的问题。全州草地建设整体水平还很低,地区间不平衡。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畜牧业生产条件改善的还不快。人畜饮水、草原灌溉、围栏、棚圈、定居以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到商品流通和牧民生活质量。

4.防疫体系不够健全,疫病危害严重。近几年由于草场承包到户,分散饲养牲畜,社会化服务工作跟不上。基层防疫体系不健全,存在人散、网破、线断的问题。各种疫苗驱虫药品不能及时供应,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造成牲畜成批死亡。

5.生态条件差,灾害频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受制约。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的海西州属于干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脆弱,干旱、风沙、雪灾、低温霜冻和土壤盐渍化等自然灾害相对严重。这些都是畜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三、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加快畜牧业和牧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和现代工作理念,以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畜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

2.继续做好疫病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对动物五号病、禽流感等畜禽传染病的监测和综合防治,使畜禽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严格执行强制免疫和产地检疫,努力从源头杜绝对畜禽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的流行与发生。

3.控制畜牧头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了有效地控制草地退化,要坚决控制非繁殖性牲畜的存栏头数,有效地抑制草地严重超载的势头。以提高生产畜牧比例,提高仔畜繁活率和降低成畜死亡率为中心,使饲草常年均衡供应。

篇10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综述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畜牧业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已由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现代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自己,应运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畜牧业,最终实现区域特色、养殖规模化以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为了促进现代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对现在畜牧业发展的研究,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1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使得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畜牧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

1.1当前畜牧养殖方式以及品种需改进

当前,虽然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的畜牧养殖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以农户为主体的饲养模式存在,个体农户畜牧养殖存在一些不足,其规模相对较小,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低,同时,个体农户在进行饲养与管理中相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必要的动物防疫措施,不利于动物疫情的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畜牧养殖风险。畜牧的品种趋于老化,没有能够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优良的畜牧品种,个体农户养殖技术落后,畜群结构不合理,以上各种因素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1.2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肉牛、肉羊以及奶牛等饲草类畜牧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规模化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都会生产出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我国畜牧业出现种养结合不够密切,整个饲养循环不够畅通。当前,畜牧行业缺乏大型的畜牧加工企业,大型畜牧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保证畜牧产业上下通道畅通,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情况是畜牧产业链短,缺乏相应的深加工配套措施,产业上下通道不通,饲养、生产以及销售衔接不紧密,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1.3国内畜牧产品价格波动大

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畜牧产品价格密切相关,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受到外国价格的强力冲击,比如,我国国内畜牧产品生产成本高,而外国畜牧产品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比较先进,其畜牧产品的价格低,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进口量增加,国内畜牧产品受到冲击,为了将产品没出去,只有不断的降低价格,最终损失的是养殖户的利益。国外的优质低价畜牧产品对国内产品产生严重冲击,使得国内畜牧产品价格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不利于畜牧养殖户把控市场。

1.4畜牧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畜牧产品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传统的饲养模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更多的是农户个体饲养为主,同时畜牧产品多样、产量小。价格低以及品质差等不足,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当前畜牧业还未形成产业化,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吸引客户,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极易受到外国畜牧产品的冲击。

2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为了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国情,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本地畜牧业,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观,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畜牧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畜牧产业结构,只注重动物防疫工作,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措施如下:

2.1加快规模化养殖

畜牧业若要想快速发展,就要将畜牧规模化养殖作为重点进行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政策,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推动其规模化发展,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对中小规模的养殖户进行养殖场改造,不断完善场房建设,最终达到产业升级,合理划分生产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

2.2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

当前,我国畜牧产品的发展的缓慢,仍旧沿用传统的饲养模式,产品加工落后,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畜牧产品的竞争力,可以抢占更加的市场份额。加快畜牧产品的经营策略,实现产品的升级,积极推广产业的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畜牧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的种类,最终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注重动物防疫,提高畜牧业抗疫病能力

国家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的资金投入,推荐基层畜牧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人员的待遇,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坚持同进同出等养殖策略,实行自繁自养,尽可能减少从外地引入种苗,减少外源性疾病感染,加强基础免疫,提前做好免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3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畜牧业的发展必将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趋势。对于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发进行解决,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成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23):9-10.

[2]张锁良,宋宇轩.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家畜生态学报,2014,(11):6-10,17.

[3]张焕忠.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