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主要灾害及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Abstract: Ccoal mining is one of the effect 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erious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The huma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 and change or destroy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ing area, resulting in many geological hazard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Practice has proved, a country or region'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sistent development level in a certain extent and mineral resour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China due to coal mining caused and the control strategies.
Keywords: Coal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现代人类活动也已经成为强大的地质营力作用到自然地质环境中。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的危害越来越突出,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和制约。矿产资源开采中,煤矿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最为严重,也是制约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防治煤矿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的发生早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下面重点介绍煤矿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相应的防治策略。
煤矿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矿坑疏干排水所造成的地面塌陷,泉水枯竭,河水断流以及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深井的排水或者注水诱发的地震;地面的开挖和地下的采掘引起的崩塌、滑坡、地面开裂以及沉陷;矿山剥离堆土和矿渣堆积而占用土地以及淤塞河道而导致山洪或矿山泥石流的发生;露天采矿不仅仅会破坏地貌景观,还经常引起滑坡、滑塌、崩塌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矿山荒地,加速水土流失。
一、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类型
(一)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采用地下开采的煤矿,由于采空区上覆岩土体冒落或变形而在地表发生大面积变形破坏的过程,为矿区地面变形地质灾害。如果地面变形呈现面状分布,则为地面塌陷;呈现线状分布,为地裂缝。
地面塌陷与地裂缝不仅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还对城镇建筑物、铁路、公路和桥梁、水坝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据初步统计,我国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面积达1150平方千米,近40个城市发生塌陷灾害。半个世纪以来,山西省大同煤矿累计形成450m的采空区,在地表形成近百个塌陷坑。河北开滦煤矿累计地面塌陷面积约100m等。
(二)地下开采造成的地压灾害
地下采矿最基本的生产过程就是破碎和挖掘岩石与矿石,同时维护顶板和围岩稳定。如果对地下洞室不加以支撑和维护,则洞室围岩就会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或遭到破坏。矿井中,由地压造成的灾害主要有顶板下沉和垮塌、底板隆起、采场冒落、煤与瓦斯突出及岩爆等;对于露天煤矿,常常造成滑坡、崩塌、倾倒等边坡失稳等。
1.煤与瓦斯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是在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大量煤粉和瓦斯从煤壁向采掘工作面瞬间突然喷出的现象。煤与瓦斯突出通常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有时会受到瓦斯膨胀力的影响。煤与瓦斯突出不仅可以摧毁井巷设施和通风系统,使井巷充满瓦斯与煤粉,造成井下矿工窒息或被掩埋,甚至可以引起井下火灾或者瓦斯爆炸。
中国属多瓦斯突出灾害的国家之一,在统配煤矿中有煤和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约占47%,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累积次数达8000次以上。迄今为止,发生在我国的最大的一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1975年8月8日发生在重庆天府矿务局碱汇坝洞主平洞,一次突出岩石1.3×10t,煤8000t,瓦斯140×10m。这次事故是在主平洞揭穿6号煤层放震动炮时发生的。
2.岩爆
岩爆又叫做冲击地压,脆性煤、矿体或岩体因承受强大地压,在其极限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向自由空间突然释放能量的动力现象,是一种采矿或隧道开挖活动诱发的地震。岩爆发生时,岩石碎块或煤块等突然从围岩中弹出,抛出的岩块大小不等。大型岩爆通常伴有强烈的气浪和巨响,甚至使周围的岩体发生振动。岩爆可使洞室内的采矿设备和支护设施遭到破坏,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3.矿井突水
矿井突水是煤矿开采中发生的严重并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以及地下水的深降强排,产生巨大的水头差,使煤层底板受到来自下部灰岩地下水高水压的威胁,;在构造破碎带、陷落柱和隔水层薄的地段经常发生突水事故,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三)露天边坡失稳
露天边坡是露天矿最主要的结构要素,边坡的存在贯穿于整个矿山开采过程中。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影响矿山生产与安全的重大问题。
抚顺西露天矿是中国最早开采的露天煤矿,1945年发生边坡滑落,移动土石方达750×10m,埋没了全部采煤工作面,导致两个大的运输系统停止运行达12年之久。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
(一)查明矿区的地质构造,提前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各类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发生的,特别是一些活动构造如断层等。然而越来越频繁而无节制的人类工程活动在地质营力的基础上只会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使灾害程度更加严重。因此,查明矿区内构造的性质、特点及其活动程度等,寻找出不稳定的活动构造,认识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时分析出地质灾害可能的分布规律,合理规划煤矿开采活动的进行。提前做好地质构造勘查工作,对矿区井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做好灾害的预测工作,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二)在地下矿井中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以降低瓦斯爆炸的可能性
确保矿井通风是防治矿井内瓦斯聚集的有效预防措施。《煤矿安全规程》中严格规定,所有矿井都应配足风量,实行机械通风、分区通风、上行通风;禁止携带火柴、香烟等易燃物品下井,在瓦斯矿井应选取标准规格的、安全型的电器设备,放炮前后进行瓦斯检测;注意防火;建立瓦斯检查制度及时处理积存的瓦斯。此外,还要注意防止漏风,主要进出风巷道要密闭,控制风流量的设施要严格安标准施工。
(三)边坡维护与加固
对露天煤矿的边坡应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以保证边坡稳定,防治灾害的发生。建立一支专业的、专门进行边坡维护加固的队伍,加强检查维修,必要时采取人工植树、种草措施,砌筑局部挡土墙,预埋木桩等进行人工加固。在边坡附近进行爆破作业时,应采取减震爆破法等方法,加密孔距,以防治爆破时发生边坡失稳。
此外,在露天边坡上还应设置排水或隔水系统,防治雨水冲刷边坡或者深入到地下侵入软弱结构体,使边坡内部结构容质灾害防治易遭到破坏。
(四)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在地质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政府部门作为权威的领导,应发挥好带头作用。首先,相关部门应清楚的认识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状况,摸清地质灾害底数,掌握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从而推测该地区哪些地方易发生地质灾害以及这些地质灾害可能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制定初步的防治计划和措施。第二,政府应坚持每年组织专家组进行灾前、灾害中和灾后的检查与研究,遵循“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最后,政府应完善政府部门执行律法规的机构和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并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并完善该地区地质灾害监测机构体系,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加强对各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及时进行纠正,问题严重的要加大处分力度,以杜绝对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疏忽大意等。
(五)在煤矿企业中全面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全民防灾意识
做好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人们进行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煤矿企业应做到广泛宣传各种防灾抗灾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教育工作,以提高人们的灾害意识,要让人们对煤矿地质灾害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有效帮助人们做好在前预防,发生灾害时不慌乱、及时进行自救,提高生存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结语
因为煤矿开采活动的大规模进行,已经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煤矿的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因此,在煤矿地质灾害如此严重和频繁的现状下,国家政府和企业应首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合理开发矿山资源,加强科学管理,做好煤矿的安全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确保煤矿安全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隋鹏程.中国矿山灾害[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高瓦斯突出矿井瓦斯防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矿井瓦斯灾害是煤矿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瓦斯在高温火源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能够使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迅速膨胀,形成高温、高压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出而产生动力想象,这就是瓦斯爆炸。
一、高瓦斯突出矿井瓦斯事故的原因
突出矿井防突措施不到位,安全基础薄弱。上世纪90 年代后期,煤炭市场低迷,煤矿企业经济十分困难,使得多数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生产及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欠帐太多,采掘接替严重失调,防突工作不深入,有的矿井甚至在新水平、新采区延伸时没能力开拓专用回风巷道,采掘工作面很难形成独立的回风系统, 突出矿井严禁的串联通风时有发生,通风系统抵御突出灾害综合能力差,一旦发生突出,就会造成风流逆转,瓦斯逆流,波及很大范围,致使灾害扩大。主要表现是防突技术、装备及设施欠缺,安全措施工程量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尽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好转,进行了一些补充, 但欠帐太多,形势依然严峻。2004 年,国有重点煤矿中,仍有15 个突出矿井、10 个高瓦斯矿井没有按规定装设瓦斯抽放系统,8 个高瓦斯矿井没有安设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国有地方煤矿,则有24 个突出矿井、199 个高瓦斯矿井没有进行瓦斯抽放,24 个突出矿井、32 个高瓦斯矿井没有安设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一些突出矿井防突设施、安全防护设施严重不足;从高瓦斯升级为突出的矿井仍在沿用架线电机车(约10个矿井)。
另一方面,随着煤炭市场形势好转,不少突出矿井急于增加产量,致使采掘接替紧张,煤炭生产和防突工作的矛盾显得非常突出,实施防突技术措施没有足够的抽( 排) 放瓦斯时间, 贯彻先抽后采力度不够,很难实现抽、掘、采协调发展。同时,受市场经济影响,部分地方、局、矿重生产轻防突,不顾突出灾害对生产能力的限制而超能力组织生产、突击生产,对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二、高瓦斯突出矿井瓦斯的防治工作
1、坚持综合治理,巩固和完善现有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煤矿主管部门要在原有保障体制基础上加强对煤矿的监管监察力度。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矿企业生产责任主体;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等等。其次,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抵押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再次,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最后,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
2、切实加强瓦斯治理工作的领导,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相互配合,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制定好本地区煤矿瓦斯防治的规划或方案,分解落实构建“十六字工作体系”、深化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确定重点建设的工程,落实具体的项目和资金,制定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全面做好规划和方案的实施。协调和帮助煤矿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主体,也是瓦斯治理的责任主体,各煤矿企业要加强“一通三防”管理,要加强矿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科学防范瓦斯事故技能和安全素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煤矿生产力水平,是促进矿井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煤矿企业要以装备现代化、控制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生产集中度,发展先进生产力,走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煤炭工业化道路。煤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煤矿进行资产重组和联合改造,整合煤炭资源,淘汰落后的开采方式,实行集约化生产。煤矿企业要搞好质量标准化建设,以“一通三防”为重点,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专业要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和管理,一定能够有效地防治煤矿瓦斯事故。
抓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煤矿企业要采取综合治理,科学防治。要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吸取事故教训,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瓦斯超限分级追查处理制度,班组长“一通三防”持证上岗制度等,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认真学习并积极推广《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全面推进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3、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培训工作
建议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成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技术人员和主要负责人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培训技术指导、组织培训计划的制修订、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制定培训考核和发证要求. 委托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力量雄厚的高校承办培训工作, 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培训的考核工作, 对考核合格者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该合格证书将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上岗的必备条件。
4、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
国家应重视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研究工作,形成多层次的综合投入保障机制。首先要设法稳住突出防治技术专业研究队伍,加强防突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工作,针对全国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深入开展突出机理、预测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次根据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组织科技攻关,研究突出危险煤层安全钻进等技术难题;针对有突出危险性的集约化矿井,开展能够满足快速采掘要求的防突新技术研究工作等;树立依靠科技进步治理煤与瓦斯突出的思想理念,形成防突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技术储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1(12)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J]. 司法业务文选. 2011(28)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J].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1(12)
[4]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科技部关于印发2008年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J].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 2008(02)
篇3
关键词 一通三防;技术革新;安全仪器;粉尘防治;火灾防治;瓦斯防治;矿井通风
中图分类号 TD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2-0202-01
在我国,煤炭资源有着较为复杂的赋存条件,在中、大型煤矿里,约有1/3的煤矿地质构造属于较复杂或复杂程度,给煤矿生产所带来的事故隐患和自然灾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何有效地防治煤矿自然灾害,一直都是我矿以及众多煤矿生产企业的研究重点。
1 一通三防技术的创新与集成
我国煤矿生产现状中,主要存在的灾害有煤岩动力灾害、热害、尘害、火灾、水害和瓦斯等,由于多数煤矿矿井都会涌出瓦斯,因此全国煤矿每年都会涌出超过100亿m3的瓦斯,全国总产量的1/3为瓦斯与煤突出和高瓦斯矿井。加之我国煤矿主要的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比较多的是小型矿井,具有较广泛的分布地域和较大的差异性等特点,导致出现严重的事故灾害隐患,失衡的企业发展现状。而且煤矿行业极高的事故发生率造成了最为严重的伤亡,属于高危行业。作为煤矿灾害的主要防治手段措施,一通三防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煤炭科学研究院的工作重点,无论是安全专用装备还是安全监测仪表都得到了全面的开发和研究,所形成的系列灾害防治设备和灾害防治技术体系,基本上与我国的煤矿生产条件相适应,并广泛地应用在全国煤矿的生产作业中,有力地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2 一通三防技术的应用
2.1 矿井通风设备与技术
作为煤矿生产安全的基础,矿井通风系统要求居于较强的抗灾变能力、可靠、稳定,这对于保障煤矿的安全作业有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建设高效安全的矿井,一面一矿进行集约化的生产发展,对于煤矿通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使用计算机优化通风系统、解算矿井通风网络的研究工作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相关软件的成功研制和开发,实现了对自动控制风门、监测风流相关参数的遥控技术,同时以风流在火灾期间的特性为研究基础,对于煤矿灾变期间的特征加以深入研究,成功开发出通风网络在灾变期间作出辅助决策的软件,对于控制煤矿的通风系统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伴随着不断大幅提高机械化程度的半煤巷、煤巷机械,长距离、大风量通风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我矿采用的针对性系列产品,具有低噪声、高效能的特点,新式的导风筒能够适应大风量、长距离的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也更加趋于合理。我矿的旋局部通风机已经可以达到超过80%的通风效率,大大超过了原来所使用的的轴流局部式通风机,噪音只有80 dB左右,也要低于原来的100 dB。目前我矿所使用的一台风机的通风距离可以超过2000 m,不仅对掘进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加以改善,同时也完全符合快速掘进对于通风的标准,对于煤矿局部通风技术具有很大的提升。
2.2 矿井防治瓦斯技术
经过5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一整套用于防治我国矿井瓦斯事故的技术体系已经基本构建起来,其中包括了监控检测煤矿瓦斯技术、防治煤尘瓦斯爆炸技术、防治瓦斯与煤突出技术、抽放瓦斯技术以及预测矿井瓦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设备与工艺技术。在治理煤矿瓦斯时,我们充分地发挥出这些技术的特点,极其有利地保障了我煤矿作业的安全生产。1)预测矿井瓦斯技术。矿井安全生产、防治瓦斯和通风设计的基础就是预测矿井瓦斯的涌出量。研究的开展,主要围绕着预测涌出量和煤层瓦斯成份方法、比表面积、分布孔隙、煤物理结构特点和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几个方面。2)抽放瓦斯技术。作为防治煤矿瓦斯技术的核心,同时也是相当有效的技术治理手段,抽放瓦斯技术从未停止过完善、创新的步伐,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对于抽放瓦斯技术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全面展开了强化抽放瓦斯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应用的研究,针对危险突出煤层、高瓦斯煤层
中,无可采保护层和较差透气性的特点,先后研究试验了“密集钻孔”、“大直径钻孔”、“松动爆破”、“水力割缝”、“水力压裂”和“中高压注水”等多项抽放瓦斯技术。时至今日,我国的煤矿抽放瓦斯技术体系已然形成,我矿在抽放瓦斯技术中就使用到了包括了综合抽放、采空区抽放、围岩和卸压煤层抽放、围岩和未卸压煤层抽放等在内的多项技术,真正地从根本上治理了矿井瓦斯灾害。3)瓦斯与煤突出防治技术。我矿在研究瓦斯与煤突出防治技术时,以石门揭煤防护安全措施为主要方向,其中尤以金属骨架、震动性放炮为重点,一同展开多种防突技术的研究,包括深孔松动爆破、水力冲孔、水力钻孔冲刷、超前大小直接钻孔和保护层在条件不同煤层下的开采等。加强预报预测突出的技术,以及预测瓦斯和工作面煤突出技术的研究。
2.3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
煤层自燃的隐患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大小矿井,当火灾发生在煤矿时,多数属于自燃火灾,特别是塑料、橡胶等非金属材料和制品被广泛地使用于井下之后,就更加突显出了自然火灾的危害。为此,通过与日方的合作,科学研究总院开始研究检测气味技术,通过此种办法,对于微弱的煤低温初期氧化释放出的气味所发生的变化,能够比以前的一氧化碳分析气体法指标提前大概20℃。为了对自燃火灾进行有效地防治,研究总院还针对煤矿火灾预报预测系统和不同煤种自燃标志气体指标开始了科技攻关。上世纪70年代末,研究了惰气灭火技术和惰气发生装置,充分联用了发泡装置和惰气发生装置,起到了很好的灭火效果。针对带式传送机成为矿井作业主要传送工具的现象,我矿引进使用了煤炭研究总院研发出的多种不同类别的带式输送机自动灭火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带式输送机火灾埋下的生产安全隐患。
3 结束语
随着不断变化的煤矿生产作业条件和技术,一通三防技术的完善、创新和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作为主要的防治矿井灾害手段措施,一通三防技术对于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降低安全风险系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各类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始终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瓦斯灾害;控制和防止;方法
1 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分析
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三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
2 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原因
2.1 思想因素
思想决定行为,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在于思想上认识不足。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投入不到位,或者设施设备投入到位,而随意减少瓦斯检查和管理人员,或使瓦斯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工资低下。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会出现漏检、虚报等。特别是在近两年煤炭行情利好的情况下,许多煤炭企业一味的扩大生产能力,增加煤炭产量,而不能够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第一”的观念淡化,因此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2.2 技术装备因素
随着以高产高效为基本特征的集约化生产技术的采用。已有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及装备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矿井重大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①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②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缺乏相应的装备支撑;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运用于集约化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2.3 培训考核因素
随着监控技术升级,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煤矿的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新标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制性的培训和学习是提高员工素质,减少操作失误,发挥高新技术设备性能的关键。
2.4 资金投入因素
在前几年,由于煤矿的经济效益不好,许多煤矿企业降低了安全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通风系统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一通三防”监测系统不完善和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近两年煤矿效益好转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投入,安全投入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2.5 管理因素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多变。再加上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受到人的经验、知识和责任心的限制,所以管理因素也是瓦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3 防止瓦斯爆炸基本措施
从瓦斯爆炸条件看,氧气的浓度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因素之一,但在煤矿井下一般不存在氧气浓度低于12%的情况。因此,搞好瓦斯爆炸的防治措施体现在两个方面:严格监控矿井各区域的瓦斯浓度、杜绝火源和演习预案。
3.1 控制方法
(1)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是排放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做好通风安全技术管理是防治煤矿主要事故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井下所有工作地点有足够多的风量将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时冲淡并排放出井外,避免瓦斯积聚,所以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
(2)搞好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涌出量,抽放瓦斯是防止瓦斯积聚的有效措施。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瓦斯涌出量变得越来越大,通过通风的方法来使瓦斯的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两方面来看,都是不合理的。瓦斯抽放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瓦斯,还能够降低煤层的瓦斯涌出量。实行瓦斯抽放是控制采掘空间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积聚。也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根本措施。
(3)加强瓦斯日常管理对于突出矿井,还应做好瓦斯突出预测工作。瓦斯日常管理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瓦斯日常管理就是建立巡回检查瓦斯制度,就是要瓦检员不间断地下井检查通风情况和瓦斯的浓度,当发现局部积聚瓦斯问题时。要即时处理。
3.2 监测方法
(1)人工检测检查,传统的使用光干涉瓦斯检查仪检查人员必不可减少,每班的瓦斯检查员不仅是沿一定线路定点定时检查瓦斯,而且可以沿途对监控设施的完好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比对光瓦和传感器数值,最大限度的降低瓦斯浓度超限的几率。
(2)瓦斯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连续监测瓦斯,及时掌握瓦斯浓度的变化,同时也可能为事故应急救援决策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人对瓦斯的监测是一个间断性的过程,有其必然的缺点,而事故发生的特点是一个随机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单纯依靠人来管理瓦斯,显然不能够达到控制瓦斯浓度的目的。所以,建立瓦斯监控系统,对控制瓦斯的浓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杜绝火源是防止矿井瓦斯爆炸一个基本条件
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在井下要杜绝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源、热源。
3.4 演练瓦斯爆炸预案对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国发号及各级有关要求,深化“双基”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监管与执法检查,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遏制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坚决防止较大以上事故,积极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面建设“安全矿业、绿色矿业、和谐矿业”。
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煤炭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意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形成目标明确、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
2、进一步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下井带班制度,明确每月下井带班的次数、在井下工作时间、下井带班的任务和职责权限、考核奖惩办法等。
(1)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每月下井不得少于3次,总工程师和分管煤矿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分公司经理每月下井不得少于8次,总工程师和分管煤矿安全生产的副经理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煤矿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总工程师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副总工程师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
(2)认真落实《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33号令),煤矿主要负责人每月带班下井不得少于5个,矿井必须保证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矿级领导在现场带班作业,与工人同下同上。
三、建设科学先进的技术保障体系,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1、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要严格执行《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和《省煤矿安全生产调度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为载体,深入开展达标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煤矿安全质量管理和调度质量管理水平。
2、加大安全投入。各煤炭企业必须按照各级规定,制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足额提取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折旧和科研费用,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隐患治理、装备改造和科技攻关等资金投入,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3、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突出“一通三防”、防治水两个重点和顶板管理、提升运输两个薄弱环节以及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点,从严、从深、从细排查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坚持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行ABC三级管理,挂牌督办,确保安全隐患治理措施、责任、资金、期限、应急预案和监控“六落实”。
4、严格执行煤矿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完善矿井设备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强制淘汰国家明令禁用和超过使用年限的老旧杂设备。坚决把好设备进入关和维修关,保证按标准要求使用和维修设备,坚决杜绝伪劣煤矿机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进入井下。
5、强力推进煤矿机械化。按照国家四部委全面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开采的总体要求,以采煤、掘进、运输机械化为重点,逐矿研究制定机械化改造方案,全面推进煤矿机械化进程。采煤工作面能上综采的必须上综采、不能上综采的可实行上普采;掘进工作面实现机械化装载,煤巷、半煤岩巷实现机械化掘进;运输长度超过1000米的平巷、垂深超过50米的斜巷采用架空乘人装置、平巷人行车运送人员,运煤必须使用带式(或刮板)输运机,最大限度减少串车运输。
6、不断提升信息智能化管理水平。坚持科技管矿,加强横向交流,加速采煤、掘进、支护、运输、通防、防治水等实用新技术现场转化,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应用井下采掘自动监控系统和物探、长距离掘进通风、变频节能、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新技术;推广锚网喷一体化、光面爆破等新工艺;推广应用新型防灭火材料,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矿井科技保安的基本能力和信息智能化管理水平。
四、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1、扎实抓好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方案,落实分管负责人,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按规定期限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并定期对现有各系统进行检测维护,确保灵敏可靠、使用正常。
2、健全预报预警预防机制。要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联系,签订预报、预警协议,健全防范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严格执行逢大雨、暴雨、暴风、强雷电等易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
3、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各煤矿要不断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按规定进行演练,要重点加强相邻矿井的区域联防,定期交换作业图纸,及时互通生产情况,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机制。
4、建立煤矿矿情及应急管理基础信息库。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基本矿情、应急管理、矿井图纸等档案库,分级管理,定期更新,为紧急情况下应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加强对灾害威胁严重矿井的重点监控,切实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应急管理水平。
五、严格资格准入,强化企业管理队伍建设
1、严格管理人员资格准入。矿井必须设立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机电、通防和防治水等副总工程师及足够数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新任命的煤矿矿长、总工程师、从事生产安全管理的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必须具有各级规定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的学历和井下工作经历,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以上人员经依法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后方可担任。新提拔任用矿长、总工程师等重要岗位人员,严格实行任职资格“一票否决”。
2、强化对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对煤炭企业集团、分公司和各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总工程师和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副总工程师(以下简称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实行上岗证制度、约谈制度、年度工作报告制度。
(1)资格认证和上岗证制度。企业集团总经理及分管煤矿生产安全的负责人、各分公司及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总工和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副总工程师的任命必须事先征求煤炭主管部门的意见并由煤炭主管部门进行资格审查认证,具备任职资格的,由集团公司行文公布并上报备案。
探索实行上岗证制度。具备任职资格的分公司经理及以下煤炭企业管理人员要逐步取得由煤炭主管部门颁发的“市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岗证”(以下简称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未取得上岗证的不得上岗。现有相关人员要按规定限期取得上岗证,否则不得担任相应职务,矿井不得组织生产。煤炭主管部门要研究出台“市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岗证管理细则”,规范上岗证管理。
(2)约谈制度。对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大局意识差,不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相关煤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进行个别约谈,或由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约谈小组进行约谈,并纪要备案。
(3)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年终须撰写个人年度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向矿、公司或集团报告个人的思想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各煤矿、公司、集团要向煤炭主管部门报告年度工作情况。煤炭主管部门要对煤炭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及时掌握管理人员的思想状况、工作实绩,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煤矿“三位一体”考核管理,进行考核奖惩。
六、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煤炭企业职工队伍素质
1、加强安全培训和人才培养。要继续抓好煤矿“三项岗位人员”和班组长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要着力抓好新工人的岗前安全培训,下井人员安全培训不得少于72学时,实习期不得少于4个月,并签订师徒合同,实习期间不得独立作业。没有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矿井必须依法停产整顿,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关闭。充分发挥我市安全生产培训中心作用,不断加大煤炭企业急需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与煤炭院校合作、分层培训、以师带徒等途径和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技术创新等活动,解决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完善人才表彰激励机制,严格按有关规定提取人才专项资金,制定培养、吸引、留住人才的规定,积极推行技术津贴、专家津贴等措施,调动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职工劳动保障水平。煤炭企业要关心煤矿职工生活和身体健康,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按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意外伤害等社会保险,并按规定落实职工入井津贴、劳保津贴及福利待遇。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同步提高职工收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向相关部门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研究采取防治井下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噪声等危害的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通过电视、报纸、网站、板报等,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及时宣传推广企业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广泛推行精细化管理、手指口述操作法等先进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安全诚信企业建设活动,把安全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个企业、职工和岗位,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纵深发展。
七、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职责
1、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驻矿督查员制度,加大安全执法检查的频度、广度和力度,特别是在春节、“五一”、“十一”及汛期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重点时段,制定大检查方案,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矿井的拉网式检查和“回头看”力度,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
2、严厉查处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严格按照劳动定员管理,严肃采掘计划,从严查处“三超”、“三违”、超层越界、盗采和开采保安煤柱、井下采掘工程外包等非法违法生产行为。要严格安全技术措施审批管理,凡涉及“三下”开采、放顶煤开采等特殊开采,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组织技术“会诊”,经批准同意后方可组织生产,否则坚决停产整顿。要加强煤炭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生产许可证过期失效等非法行为。加大对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的执法处罚力度。凡存在违法违规生产行为的矿井,必须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加大安全考核力度。要进一步深化煤炭企业“三位一体”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程序,提高管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要严格按照《省煤矿矿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加大对煤矿矿长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篇6
【关键词】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地质问题;建议
0.引言
随着矿山的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制约矿业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1]。矿山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的根源在于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及不合理的矿山建设[2]。大足县煤矿位于大足县南东134°方位,直距20km,行政区划属大足县玉龙镇长岭村所辖,煤矿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日趋严重,但至今仍未对该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系统的评估。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收集矿区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测矿山开采所存在及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
1.矿山地质
1.1 构造及岩石特征
评估区构造复杂。矿区位于西山背斜北西翼,矿界范围内为单斜构造,中部为一张逆断层,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使矿区北西部须家河组和珍珠冲组地层上升,造成地层重复。此外,评估区主要发育2组裂隙,倾向分别为北西向和北东向。
矿区周边及井下出露地层主要包括:第四系全新统粘土、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砂质泥岩和三叠系须家河组。须家河组包括六段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五段灰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细砂岩和四段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其中采煤层位于五段,平均厚度65m。
1.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通过对矿山评估区包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表1),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2.矿山地质环境评估
2.1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一般以矿区范围、其他矿业活动的影响范围(主要包括弃渣区和工业广场、生活区、废水排放等影响范围)和预测采矿影响,外推80m~100m不等作为评估区范围,评估范围面积3.149km2。
矿山采用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40kt/a,属于小型矿山;评估区周边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重要旅游景区;矿区范围主要为林地。工业广场破坏林地面积约2.5公顷。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3]附录B,确定评估区重要程度属较重要区。
2.2 现状评估
评估区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经过现场调查及访问,评估区内未见地表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主要的地质灾害威胁来源于斜边坡和矸石堆边坡。
2.2.1 XP2斜边坡位于主井南侧,长约213m,高约65m,坡向93°,坡角一般17°,岩体岩性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作赤平投影图(图1)分析。
根据赤平投影分析,倾向与斜坡坡向相反,对斜坡的影响小;裂隙2与斜坡大角度相交,对斜坡影响小;裂隙1与斜坡小角度相交,但裂隙面倾角陡于斜坡坡角。综上所述,斜坡现状稳定,其失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2.2.2矸石堆边坡位于原永安煤矿主井处,边坡坡向330°,坡角40°,坡高约6m,横宽约40m,约1500m3,岩土界面倾角为5~10°,矸石斜坡现松散堆积,矸石坡下为季节性冲沟,威胁对象主要为冲沟两岸农田。矸石堆现状基本稳定,可能性中等,损失小,危险性小。
2.2.3采空区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该矿开采多年,矿井目前采空区面积0.681km2,根据现场访问调查,在以前形成的采空区范围内,空区对应地表植被发育,采空区地表未发现明显变形破坏现象。矿井原老采空区,为平硐-斜井开拓,无积水。老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影响小。
2.2.4采空区地表变形及积水影响。矿井目前采空区面积0.681km2,根据现场调查及访问,大屋煤矿近10年主要开采+540~+480m区域煤层,+540m煤层露头为90年代老采空区,原风氧化带留设有保护煤柱,该区域地表森林覆盖,无村民,地表未见明显的变形开裂迹象,地表移动致灾的可能性小,影响较轻。
在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矸石堆边坡失稳的可能性中等;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较严重;相邻矿井采动影响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对土地资源影响较严重;对建(构)筑物影响较轻。
3.预测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预测矿山开采后,评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等。
其中地质灾害包含:(1)预测采动影响较强烈-强烈,其发生地面塌陷、产生地裂缝的可能性大,损失小,危险性中等;(2)斜坡可能性中等,损失小,危险性小;(3)矸石堆在降雨时有可能失稳或在山洪爆发时有产生泥石流,将对下游农田产生威胁,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损失小,危险性中等。含水层破坏表现为矿山开采,矿井涌水量将增加,对区域地下水水位造成影响,造成含水层有破坏、地下水疏漏,影响较严重-严重。地形地貌景观:矿山建设工业广场、堆放煤矸石占用25000m2林地,影响较严重。土地资源:工业广场、煤矸石堆积场、修建矿区道路及风井占地,主要占用为林地,面积约2.5公顷,对土地资源影响较严重。
4.治理建议
针对上述地质环境评估及可能引发或遭受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建议从下述几方面着手治理:(1)建立系统的监测防治和应急机制,一方面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在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快速的处理;(2)针对预测中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斜坡和边坡,不能忽视其潜在的危害性,尽快实施相应的护理和防治工程;(3)矿山地质环境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植被破坏严重[4、5],因此有必要尽快对矿区场地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4)对采空区及时回填,对堆积矿渣和提炼后的炉渣及时清理,避免对矿区土质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5)提高职工的生态意识,灌输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思想理念,打造绿色氛围。
参考文献:
[1]徐友宁.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 地质通报, 2008, 27(8): 1235-1244.
[2]魏义强, 张永波, 王鹏. 山西省郭峪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0(1): 154-1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2011.
[4]胡玉宾. 某矿山地质环境评估[J]. 山西建筑,2010, 36(36): 342-343.
[5]王雪峰, 赵军伟. 矿山环境问题的对策探讨[J]. 矿山保护与利用, 2007, (3): 46-50.
篇7
(①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韩王矿,焦作 454171;②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焦作 454171)
摘要: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韩王煤矿主要是采用膏体充填采煤技术来解放建筑物下压煤,膏体充填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能够减小地表移动变形,减少地表破坏范围,但是也不能完全控制开采区域上覆岩层的变形、移动和破坏。在此条件下,对充填开采的地表开采沉陷技术进行研究,能对于今后充填开采对地表构筑产生的影响作出准确预测和评估,对矿井的正常生产、优化开采方案和整体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 膏体充填;地表沉降;开采法
中图分类号:TQ3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20-03
0 引言
我国目前建筑物下压煤94.68亿t,铁路下压煤23.91亿t,水体下压煤19.05亿t。长期以来,我国“建下”压煤开采主要采用条带法、村庄搬迁等方式。条带法的采出率仅为40%-60%,资源浪费严重;中厚煤层开采的75%是靠村庄搬迁来完成的,但是村庄搬迁的方式劳民伤财。因此,对充填开采的地表开采沉陷技术进行研究,减轻采矿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充分回收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煤碳资源的“绿色开采”,是当前我国矿业领域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以韩王煤矿为例,对膏体充填开采法地表沉降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宏观规划和决策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1 韩王煤矿充填开采地表沉降分析
二水平大巷煤柱工作面是韩王矿采用膏体充填开采法首试工作面,工作面概况如下:
1.1 二水平大巷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概况
1.1.1 地质条件及开采方法
二水平大巷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位于二水平泵房以北,21063工作面采空区以东,21043工作面采空区以南,21073、21033工作面采空区以西范围内,为二水平泵房、21轨道保护煤柱。
经与中国矿业大学,焦煤集团生产处、科研所合作,2011年10月拟定了韩王矿《膏体膨胀材料自流充填回收保护煤柱》充填采煤开采方案,将二水平大巷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作为首试工作面进行充填开采。
基于二水平大巷煤柱充填工作面中老巷纵横交错,煤层多处被断层切割的极复杂地质赋存条件,经论证不适合走向长壁工作面充填开采,借鉴邻近小马矿充填开采的经验教训,最后确定采用条带充填开采方法。
1.1.2 二水平大巷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块段划分和地面测点布置
见图1所示,二水平大巷煤柱充填工作面根据生产布局和现场巷道布置特点,经技术科和矿有关领导认真分析研究,将之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块段,首先在Ⅱ号、Ⅳ号块段分别布置一个条带掘进工作面充填开采。地面以二水平大巷煤柱充填工作面中心十字星布置测点。以O为中心(注:O点2012年12月18日损坏废弃)向西布置W1-W19 19个测点,向东布置E1-E8 8个测点,向北布置N1-N5 5个测点,向南布置S1-S6 6个测点,另外在南部建立了e1-e4 4个辅助测点。
1.2 二水平大巷煤柱条带充填工作面施工对地面影响分析
1.2.1 二水平大巷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充填采动影响分析
因所采的均为煤柱,周边均为采空区,影响地面沉降的主因是新的采动导致原来已塌陷稳定的采空区重新活化所致,新的采动即条带施工、充填、维护时应力重新分布。
1.2.2 二水平大巷煤柱充填工作面开采对周围采空区活化影响分析
韩王煤矿二水平大巷煤柱西侧与北侧近邻采空区开采时间介于1980-1985年之间,均为开采结束二十年以上的老采空区,地表的移动变形的活跃期早已结束,衰退期也应基本结束。因此,影响该区域采空区上方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的因素应首要考虑老采空区的“活化”问题,即应首要考虑临近二水平大巷煤柱工作面的开采对上述采空区活化影响。
邻区开采会使老采空区岩层平衡失稳移动,造成“活化”。本文研究的二水平大巷煤柱工作面西部有开采21061工作面形成的老采空区,北部有开采21041工作面形成的老采空区。
二水平大巷煤柱工作面目前采用条带充填方式,开采二水平大巷残余煤柱,采掘活动较小。
按照最不利因素考虑,根据学者张永波相关文献可知,覆岩移动影响角是计算采空区覆岩移动影响范围的关键指标。采空区覆岩移动的影响范围与矿山开采方式、回采率、开采深厚比等因素有关。由前文讨论可知,老采空区与新采区的覆岩移动变形规律不同,计算时采用不同的基岩移动影响角。根据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基岩移动影响角取值可参照表1。
根据二水平煤柱工作面与研究区的相对位置及工作面的覆岩岩性特点确定影响角,再结合工作面采深及松散层厚度等情况,综合对这充填工作面的影响范围进行计算,选取基岩移动角为750,则二水平煤柱工作面边界的影响范围约为72m,在此影响范围内的老采空区可能会受到影响,发生活化;但本文的研究区花园小区住宅楼距离这工作面的最近距离都在194m 以上,因此不会受到影响,地表变形主要以残余变形为主。
2 膏体充填开采法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2.1 地表观测站设计及观测分析
为保护二水平大巷煤柱工作面附近的小区民房免遭采动损害破坏,韩王矿在开采二水平大巷煤柱工作面II块段和IV块段时采用了条带充填开采方法,并在地面布设了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开采期间进行了定期的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这些资料为掌握韩王矿条带充填开采条件下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以便进一步进行建(构)筑物下压煤开采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
表2是韩王矿二水平大巷煤柱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可见,采区II块段及IV块段地表目前仍没有完全稳定,其中W2点在2013.3.21~2013.3.28的一周时间内下沉超过10 mm,可见二水平大巷煤柱工作面地表沉降变形量仍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2.2 采空区变形对地表建筑影响分析
该采空区煤层分别是在1983~1985年间进行开采的,理论上该煤层地表应该已经稳定,然而,由于当时的开采不正规,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现在地表出现下沉和残余变形。为保证住宅小区新建建筑物的安全,确定需要采取的抗变形技术措施,对老采空区今后有可能产生的活化影响进行了计算。计算方法采用概率积分法,根据地质采矿条件和残留煤柱情况,各煤层下沉系数分别选取0.03~0.05,水平移动系数取0.3,主要影响角正切取1.2,开采影响传播角度80°通过对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得到表3。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第27条之规定,开采区或地下活动区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所造成建筑物损坏的判断标准可参照我国对长度或变形缝区段小于20m的砖石结构建筑物破坏等级的标准做出的统一规定,见表4(中国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5月颁布)。
3 膏体充填开采法在地表建筑物中的应用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韩王煤矿主要是采用膏体充填采煤技术来解放建筑物下压煤,通过在地表建筑物中应用膏体充填开采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地表沉陷,能够减小地表移动变形,减少地表破坏范围,具有以下优势:
①实施膏体充填开采后通过地表深陷实测与分析表明,地表沉陷值较小,最大值为仅71mm。实践表明,二水平大巷煤柱首试工作面膏体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取得了良好效果。
②充填开采后,与充填前的条带开采地表变形量叠加以后,地表受护区域迪地表倾斜变形量最大为0.64mm/m,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③工作面充填率达到98%,满足设计要求,充填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变形稳定后,即充填体受力达到原岩应力时,可有效支撑上覆岩层,控制地表沉陷。
④充填开采提高了矿井煤炭资源采出率,有效增加了矿井可采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促进矿井和矿区社会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采用膏体充填开采法对“三下”压煤进行开采,不仅能够高采出率回收煤炭资源,地表建筑物也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满足相关制度中受保护建筑物90%以上新增开采损害在I级轻微范围内的规范要求。
同时该项技术的实施与研究将为下一步开展“三下”压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使煤矿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学义,史卫平,宫希正,韩晓峰.膏体充填开采技术与沉陷预测研究[J].中国煤炭,2011.
[2]万亚辉,张睿,钟圣国.萍乡市某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建议[J].绿色科技,2013.
篇8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加强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篇9
关键词:煤田地质;工程地质;井田勘查;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P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9-0176-02
一、煤田概况
江西开发和利用煤炭的历史悠久,南朝就已经开始采煤,1907年建成的萍乡煤矿成为中国两大煤矿之一。在缺煤的江南九省区中,煤炭资源相对较多,煤炭品种齐全,除褐煤外,其余煤种都有,一半以上为江南稀缺的炼焦煤,集中赋存于萍(乡)乐(平)坳陷带。煤矿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严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难度大,历来是全国煤矿的事故多发省份之一。
煤炭资源埋藏浅、分布广、块段小的特点,决定了煤炭分布点多面广,全省99个县(市、区)中73个有煤炭资源,48个有煤矿。全省共有各类煤矿882处,其中乡镇煤矿777处,全省历史最高年产量2400余万吨,2001年全省煤炭产量1519万吨。目前,省内煤炭的自给率占75%左右,焦煤、电煤同时供应邻近省份,保证了本省和南方部分省份经济建设对煤炭的需求。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管理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共有9个煤矿,39处矿井,生产能力778万吨,在建矿井投产后,生产能力将达到900万吨左右。
二、煤田地质
赣西北煤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瑞昌、德安及武宁、修水一带,大地构造处于下扬子台褶带早古生代―三叠纪拗陷区。南、北分别与江南地背斜雪峰期褶皱带和武当大别山雪峰期褶皱带毗邻。煤系产出时代为二叠纪,煤组有上二叠统乐平煤组和下二叠统王家铺煤组(煤厚0~25m,1933年由李毓尧命名)。
王家铺煤系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之上,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之下。煤系地层由下到上为灰白色粘土岩、煤层、炭质页岩、石英砂岩,总厚0~25m。
灰白色粘土岩:位于煤层底部,灰白色,土状、腊状光泽,含结核状黄铁矿,产植物化石,厚0~1.50m。
炭质页岩:位于煤层顶部,黑色,含黄铁矿结核,厚0~1.50m;石英砂岩:位于煤层顶部,灰白色,油脂光泽,细粒等粒结构,含少量浸染状黄铁矿,厚0~5.50m。
煤层:属单一煤层,形态变化极大,呈不连续之鸡窝状、透镜状。厚度沿走向、倾向变化极大,厚0~11m。
安源组煤矿主要分布在安源、白源、巨源、高坑、青山等地煤矿面积200 多平方公里。
据岩性组合及含煤情况将其分为三丘田段、爱坡里段、三家冲段、老虎冲段、天子山段、紫家冲段及龙家冲段,其中三丘田段和爱坡里段俗称上煤组,紫家冲段俗称下煤组含煤地层厚300~1200m,主要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植物化石及少量动物江西蛤化石。主要煤层集中在下煤组,上煤组仅含3 ~5层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煤层。另外,安源组在萍乡各矿区出露差异较大,高坑、安源等矿区出露较好,而白源矿区出露较差基本上为隐伏煤田。
三、工程地质特点
煤田的地层多为半露至全露出地表,地形陡峻,坡度大,地形变化起伏大,冲沟切割强烈,悬崖峭壁较多;岩性组合复杂,岩体易风化,灰岩地层岩溶发育,石灰岩垂直裂隙发育,受开采影响,地面变形和沉降会使石灰岩层的裂隙和风化地层进一步发展,遇暴雨有发生滑坡和岩体崩塌垮落的可能。矿井开采后采空区上方将发生一定的地表变形与沉降,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会在一定范围内对村庄、地面建筑、公路、管线等设施产生影响。
四、采取对策
(一)井田勘查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规范6.1条)“合理选择和使用地质填图、物探、钻探、采样测试等勘查手段”,指为了完成某一项地质任务,通过比较后,选择使用找矿评价效果、技术经济效益最好的勘查技术手段,并且不重复使用,已经过证实为有效的其它勘查手段去完成同一项地质任务;同时每一项勘查工程应力求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料和数据,即“一项工程、多种用途”。
勘察技术可以根据勘察程度与精度做出调整,如果提高勘查程度和勘查精度,在500m×500 m网格基础上增加中心孔或者减小孔间距,增加了非常规瓦斯化验测试和钻孔中瓦斯压力测试项目,可以对煤井结构与地质构造有个较为详细的描述理解,地质工作较为完善,生成的地质报告可以满足矿井的采煤或建设的需要。但由于受勘探阶段已有钻孔布置影响,给补勘插孔带来一定困难。
如果地质较为简单,勘查规范规定以250~500 m布设钻探工程基本线距,针对煤田的地质构造特点和煤层赋存状况,从节约投资和满足勘查需要2个方面考虑,选取375m×375m网格圈定331类资源量是比较适宜的。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项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其应用目的是为了使地下目标的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的主要勘探技术。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三维地震勘探不仅能获得一张地震剖面图,还能获得一个三维空间上的数据体。三维数据体的信息点的密度可达12.5m×12.5m(即在12.5m×12.5m的面积内便采集一个数据),由于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
(二)矿井地质
1.预测预报和隐患排查。落实矿井水文地质,特别是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矿井老空(窑)积水防治措施;承压水及含水层下开采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地表水监控防范措施。认真开展预测预报和监测监控工作,投入资金按要求配齐配足传感器,做到现场有东西可看,有台账可查,有效果对比分析资料备案,必须按规定配备好打印机。
2.煤层对比。煤层对比是以具一定特征的岩层、煤层、岩性组合、旋回结构或一定动植物化石或化石群的岩层作为标志进行的,研究对比煤层,正确判定煤层。必要时采取井下钻探方法予以查明,杜绝错判煤层。
3.构造分析。及时分析矿井和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发育情况,煤层厚度、产状、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情况,总结其规律性,用以指导生产。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牢固树立法纪观念,做到依法办矿,合法经营。认真贯彻执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煤炭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不安全不生产”的观念上来。认真完善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认真抓好当前的安全隐患整改,尽快消除煤矿存在的重大隐患,做到矿矿实现安全生产。在国务院赋予的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范围内,采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或措施,对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活动中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晓华,叶进霞,夏春英,朱晓琳.兖州煤田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1).
[2]李,黄向红.淮南矿区采空塌陷的环境影响与防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3]刘洪磊,方宝明.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战略思考[J].山东地质,200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1)[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5]罗锐,李宏伟,陈江峰.新安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J].煤炭技术,2008,(2).
[6]唐显贵.盘县马依东二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与开发利用前景[J].中国煤炭地质,2008,(1).
篇10
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精神,围绕安全工作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工作措施,特别突出煤矿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基层和基础工作。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完善安全监管组织、机制和保障体系
一、公司将成立区煤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领导,研究制定安全监管计划、方案和措施,组织安全监管执法和检查督查,并实施安全考核。二、进一步完善公司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考核奖惩保障措施,公司技术人员挂钩负责煤矿日常安全监管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完善片区周查月检、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登记建档,严格按照定人、定措施、定时间的“三定”原则逐条督促限期整改,实行隐患整改追踪、反馈和销号制度,确保每个查及的问题和隐患落实整改到位。
(二)、积极推进安全机制、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
公司将根据矿井技术改造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的变化情况,开展煤矿测评分类并采取相应监管办法和措施。实行重点区域重点监控,对公司所有的煤矿进行重新模底、排查,明确受水害和火灾(自燃)威胁区域,追踪督促落实整改。全面安装使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完善区级网络监控平台,并引进应用“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msrms)”,努力提高公司煤矿风险管理和安全监控科技水平。
(三)、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按要求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完善井下现场安全生产8小时跟班管理制度,并坚持做好周检工作,每周由矿长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检查覆盖率达100%,对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定级管理,及时抓好整改,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停产停工整改。二、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每个矿井每年及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煤矿应急救援预案》,每季度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绘制完善12种与现场实际相符的图纸,用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三、强化法人代表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公司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少于10天,煤矿主要负责人或矿长(井长)每月下井不少于20天,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月下井不少于22天。落实夜班带班和现场指挥制度,各煤矿每班至少有一名矿级管理人员带班下井,深入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并与工人同上班同下班,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四)、继续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认真总结近年来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经验与做法,查找差距和不足,按照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和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激励和奖惩约束机制,形成一切利好政策向达标矿井倾斜的良好氛围。继续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监管责任制考核制度,安排公司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分别挂钩列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矿井,实行分类指导,加强技术管理和服务,严格兑现奖罚,确保年实现公司80%的煤矿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有效提升煤矿安全基础水平。
(五)、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监管
强化对公司资源整合、基建、联合改造和改建矿井的监管,严格进度和责任考核,促进安全有序施工建设,确保矿井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并通过竣工验收。加强并规范资源整合项目监管指导,明确期限,全面推进施工建设进度,保证按规定期限提交竣工验收。
(六)、加强和改进安全技术管理
严格各矿井专职技术负责人配备制度,建立健全以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完善技术基础资料、《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档案》和12种反映生产实际的图纸,采掘工程平面图做到每半个月实测填图一次,并实行季度交换制度。加强矿井“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完善优化通风系统,积极推进煤矿瓦斯治理示范区和示范矿工程建设,提高煤矿抗灾减灾能力。严抓巷道封闭管理,强化密闭拆封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高度重视抓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扎实开展每月一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的水害调查核实和论证工作,摸清矿区水文地质和周边老窑采空区、地表水的水情水患,实行水患调查核实报告和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档案月交换制度。对改建和新建的矿井,一律推广使用螺杆式空压机,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推动采煤方法和支护改革,淘汰落后采煤方法、生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煤矿培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