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市场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市场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黑龙江省五常市畜牧兽医站 150200)
1 五常市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五常市北接松嫩平原,距省城哈尔滨115km;东南靠张广才岭西麓与尚志市相邻,东北部与哈尔滨市阿城区相邻,西部、西南部、南部与吉林省的榆树、舒兰、蛟河毗邻,是黑吉两省经济结合部。幅员面积7512 km2,五常地域呈狭长形,西北倾斜。
五常市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称。市域内中山面积达481km2,占总面积的6.4%,低山面积l653km2,占总面积的22%,丘陵面积1118km2,占总面积的14. 9%,高平原面积2270km2,占总面积的30.2%,堆积谷平原面积323km2,占总面积的4. 3%,冲积平原面积1667km2,占总面积的22. 2%。中山、低山、丘陵面积3252km2,占总面积的43. 9%,高平原、平原、河谷平原面积4260km2,占总面积56. 7%,水面183.7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 5%。
全市辖24个乡镇,261个行政村,总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农业户12.7万户。
五常地处北纬42~45度,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全年平均气温4.6℃,无霜期为130天。
五常市地貌构成为“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除一水外,其它资源均可作畜牧业的大文章。全市幅员面积为7512km2,耕地面积370万亩,其中水田150万亩,旱田200万亩,经济作物面积为20万亩。旱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14个乡镇,年产玉米、大豆约10亿kg,这是五常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同时,年产玉米秸秆20亿kg,这是五常发展“两牛”和山绵羊的主要饲草来源。
水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山区、半山区乡镇,150万亩的水稻,每年可生产秸秆7.5亿kg,这些水稻秸秆是东部、东南部乡镇农户养牛、养羊的主要饲料。但由于这些地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畜禽饲养量较少,致使这些水稻秸秆大部分被烧掉,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如果这部分资源被开发利用,那么,必将推动山区、半山区乡镇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2 五常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五常市是农业大市,也是畜牧业大市,几年来,畜禽饲养规模、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14年,全市生猪、肉牛、家禽、山绵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了73.1万头、16.4万头、799.3万只、12.2万只和3.1万头,同比增长分别为2.2%、4. 8%、4.6%、4.0%和1.2%,全市有养畜禽“两户”2. 12万户,专业村屯80个,各类牧场120处,建立了奶牛、肉牛、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现有改良站点24处,良种奶牛、肉牛和三元杂交猪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8%、80%和70%;全市实施了无规定疫病区项目建设,建立了市级动物诊疗中心和标准化化验室,开展了动物重大疾病的化验、解剖和诊治等多项业务,建立了261个村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开展了常见病的诊治和畜禽免疫注射业务。
五常市畜牧业具有完备的畜牧保障体系,实行市、乡、村、屯四级联动。普遍开展了繁育改良、疾病防治、产品检疫、技术指导等多项业务和生产经营业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61个行政村基本上建立了村级畜牧兽医服务室,主要由个体兽医或繁育改良员承担村级服务室的业务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以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畜牧发展中心为纽带,以村级服务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为畜禽户提供了繁育改良、防疫灭病、饲料供应、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产品销售等项服务。
由于五常市幅员广阔、地貌复杂、资源多样、养殖基础不同,决定了我市发展畜牧业不能一刀切,搞一个模式,而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力推进,走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加工系列化、品质标准化之路。
五常市区域布局的重点是:北部和中部旱作区乡镇,要充分利用饲料和秸秆资源充足的优势,重点发展奶牛、生猪等产业;东南部山区、半山区乡镇要充分利用草原面积大、草质好、生态环境优等特点,重点发展肉牛、山绵羊和特种养殖生产;五常镇、拉林镇、山河镇等中心城镇要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物流顺畅,市场较大等特点,重点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龙头作用。
五常市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五常市的畜牧业结构调整,既要考虑国内市场,更要着眼国际市场,既要瞄准现实要求,也要着眼潜在要求,要立足多样化、优质化市场要求,重点发展奶牛、肉牛等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畜种。同时,要稳定发展生猪和蛋、肉鸡等耗粮型畜种,要充分利用五常市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肉羊、绒山羊、大鹅、特种养殖生产,为特色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 五常市畜牧业发展前景
3.1 奶牛发展前景
五常市奶业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而落后于双城、呼兰、杜蒙、扶余、肇东等市(县)。制约五常市奶牛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良种奶牛数量不足,单产水平低、饲养规模小而分散,奶站建设数量少。但随着城乡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奶类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增长潜力巨大。五常市农作物秸秆、草原、粮食等饲料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鲜奶在生产成本、运输距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五常市又是生态建设示范县,绿色畜产品生产有了良好开端,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新技术的普及,奶牛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
3.2 肉牛发展前景
五常市是仅次于阿城、宾县的哈市第三大牛肉生产县,但从总体上看,五常市肉牛饲养水平不高,平均胴体重、出栏率和出栏头均产肉量都比较低,牛肉产品档次低,优质和高档牛肉比重小,出口数量很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国内消费需求将逐步增长。同时,由于牛肉每千克生产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比发达国家约低55%,具有成本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牛肉的需求量增加,为五常市大力发展肉牛业加快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
五常市具有丰富的肉牛品种资源和饲草、饲料资源,近年来,建设了近30繁改站点,改良了当地的黄牛品种,形成了以西门塔尔改良一代为主体的肉牛基础群,今后,五常市要按照“饲养上水平、上规模,质量上档资、保安全”的要求,加大肉牛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力度,加快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引进加工企业,全面提高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创建名牌牛肉产品,增加高档牛肉的国内市场份额。
3.3 生猪发展前景
生猪生产是五常市畜牧业的重要产业,2003年,生猪饲养量88.1万头,实现了农村人口人均1头猪的目标,但由于五常市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生猪生产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今后五常市将加大对畜牧业加工企业的招商力度,努力引进大型的生猪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我市的生猪产业。
篇2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也是增强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具体措施入手,对新时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究。
关键词: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升我国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战略,推行一些符合环境发展规律的措施。因此我们应该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索。以便对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有所改善,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1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目标
1.1生产目标
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首先要处理两对关系,这两对关系分别是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标准化生产、合理配用畜牧业资源,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这几个问题,来制定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1]。例如,农村地区的牧业生产可以以发展集约型畜牧业为目标,通过采用发展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小区等方式来推动生产方式的集约化转变;在牧区,可以以注重草原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建立牧区生态畜牧业为目标,通过牲畜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推动牧区畜牧业发展;在城市郊区,可以采用借助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展循环性畜牧业。
1.2消费目标
畜牧业主要满足的是人民的肉类需求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局面之下,畜牧业经营者应该以生产绿色食品为消费目标,通过引导消费绿色畜牧业产品,用刺激消费的方式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1.3贸易目标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绿色壁垒问题成了影响我国畜牧业产品出口的一个大问题。据统计,2002~2004年,我国畜牧业产品的出口逆差呈现出了一种逐渐扩大的趋势[2]。因此,为了能够让中国的畜牧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树立明确的贸易目标就是畜牧业经营者的一个必然选择。因而,提升畜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是推进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贸易目标。
1.4生态目标
畜牧业主要有以下两种特点,一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第二就是其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畜牧业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境污染型产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能耗高、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以及对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因此在发展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建立具有低耗能特点的循环性畜牧生产体系,采用先进绿色环境技术处理畜牧业产生的污染问题。
2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
2.1产品战略
针对目前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的问题,提高畜牧业产品的质量,打造品牌产品的战略应该成为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产品战略。通过打造一些在海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可以通过让优质产品对非优质畜牧业产品进行冲击的方式,来推动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这就可以让无疫病、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畜牧业产品的生产开发形成一种产业化的趋势。
2.2结构战略
产业结构的好坏是畜牧业发展与否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应该把畜牧业结构战略的重点放在研发优良畜禽品种和提高出产品质量这两个问题之上。也就是说,在进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之上,通过科技创新和结构升级这两种方式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要带动与畜牧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通过完善产业链条的形式来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2.3市场战略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畜牧业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规律。因此,在推动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战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3]。长春皓月集团的董事长从连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指出,皓月集团的肉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商超、餐饮、团购、专卖、经销和电商六大渠道。这六大渠道的建立可以说是皓月集团执行市场战略的一种体现,由此看来,市场战略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加强畜牧业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联系,通过批发市场销售、集贸市场销售、超市连锁店销售等方式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进而提高畜牧业产品的市场化水平。
2.4技术战略
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因素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进步是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在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生态饲料生产技术和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方式来达到降低禽畜的死亡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以促进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3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措施
推行集约化饲养模式是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我国畜牧业经营规模小、产业水平低的现状,要逐步改变传统了一家一户散养的模式,通过扶持重点企业,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新型合作模式来促进畜牧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根据国际畜牧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生态畜牧业。同时,还要完善检验检疫机制和法律法规,让畜牧业生产处于一种有法可依的状态。
4结论
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探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环节,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目标和经营战略,才能更好地推动畜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颜景辰.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2]陈海燕.中国畜牧业政策支持水平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175-1
1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动物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方针也得到了加强,产量效益和供求关系也协调发展。
1.1 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产量始终保持着健康稳定的持续增长趋势,例如201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牛肉的产量653万吨,同比增长2.7%;猪肉的产量5070万吨,同比增长3.7%;羊肉的产量398万吨,同比增长2.2%;全国禽蛋的总产量2765万吨,同比增长0.8%;全国牛奶的总产量3570万吨,同比增长1.5%;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58.8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20.7公斤,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的畜产品产量稳定发展,逐步增长的同时,我国畜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据调查统计,肉猪的市场价格为9.24元/千克,同比增长46.43%;猪肉市场价格为14.72元/千克,同比增长38.74%;牛羊肉的市场价格相对于猪肉来说比较稳定,但也有小幅度的增长。而禽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价格也逐步回升,鸡蛋的市场价格为6.89元/千克,同比增长29.27%;活鸡的市场价格为10.96元/千克,同比增长20.7%。
1.2 当前畜牧业的效益趋势及结构发展
我国畜牧业近年来的效益有着明显的挺高。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水平,农民现阶段饲养一头肉猪的毛利大幅度增加,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饲养条件下还会进一步的增长,所以这更有效的调动起农民饲养肉猪以及其他畜产品的热情,也会使饲养畜产品更加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的畜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牛羊肉的产量相对于猪肉比,有了一个更明显的增长趋势,这说明我国的草食家畜保持着相当稳定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增收显著
由于我国畜牧业的畜产品产量保持着明显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稳步的回升,所以近年来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饲养畜产品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地提高,全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更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 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
2.1 我国扶农政策和市场价格影响
我国近年来推出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仅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粮食产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双重效应。农业发展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的显著提高,给我国的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而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对于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的热情,促进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企业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整体趋近于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畜牧业整体更趋近于高效益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也确保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致力于畜牧业生产的企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开拓畜产品市场和推进标准化养殖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途径的问题,使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的流通和畜牧业的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3.1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 我国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依旧不足 畜产品良种繁育的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而且对外国的优良品种的依赖性依旧很高。
3.1.2 疫病问题日益突出 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3 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 目前国内散养农户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没有预防意识。从近来发生的动物疫病看,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病机率较低。
3.1.4 我国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
3.2 针对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让畜牧业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质量。
(2)应该大力的推进升级我国的动物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避免流行性的动物疾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打击。
(3)推广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以适度养殖的理念为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养殖手段,使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更加完善。
(4)努力建设及完善我国畜产品的“绿色通道”,扩大出口,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激发农民对养殖畜产品的热情,带动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雅市当前畜牧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J].
[2] 刘瑞.2010年畜牧业产量总汇[DB].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011,(3).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2005,(21).
篇4
1畜牧业产业化的内容
分析各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和实质内容,畜牧产业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把畜牧业按社会化、节约化、市场化的要求,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重组和优化,使其形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龙头产业实体,以生产专业化为切入点,逐步实现生产业区域化、管理企业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畜牧业生产专业化一旦形成,一是能把同一产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艺阶段分成若干专项生产,推动畜牧业生产工艺专业化[4];二是使节约化、商品化生产变成现实,提高生产效率;各种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必然形成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方式,从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加快产业化发展。
2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根据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和现状,其产业化模式主要归纳为以下3种:第1种是“专业市场+农户”的不完全产业化模式。这种产业链的中心内容是按照市场需求,农户在畜牧部门引导组织下生产或自愿形成专项规模养殖,畜产品通过专业市场或畜牧业经济人直接进入市场。这种形式虽然会造成服务跟不上,导致生产盲目、管理粗放,但产业风险化解面大,优势容易互补,农户受益均衡,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乡镇这种产业形成更易于实现。第2种为“龙头+农户”模式。这种产业链是公司、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通过契约方式与农户联合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这种形势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较上一种规范,发达地区最为常见,其弊端是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难以形成科学的利益机制,但它能调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壮大畜牧生产实体。第3种是牧工商综合体模式。这种模式投资主体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只有在产业实力强大的地区和实体内才能适用。
3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按照市场需求,致力于结构调整,改善畜产品结构,获得较快发展。地处石屏县东大门的坝心镇,畜牧业以年均产值增加145万元的速度,连续15年获得丰收,形成承农启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面对传统畜牧业向市场畜牧业转轨的现实,尤其是面对入世以来的市场形势,无论是坝心镇还是其他地区,现有的畜牧业组织、生产、结构、产品、经营、效益等多个环节都显得极不适应,主要表现:一是畜产品结构单一,老化,品质差,上不了档次,打不出品牌;二是生产模式陈旧,节约化、标准化生产难以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三是畜牧业生产投资渠道单一,社会体制和机制吸引投资能力差;四是加工手段落后,畜产品附加值低,即畜产品精深加工跟不上,增值难度大;五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即缺乏龙头市场,产品流通不畅,价格波动大。
4发展对策
根据坝心镇畜牧业发展实际和新的市场需求,应及时制定措施,推动畜牧业生产组织变革,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让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解决生产要素分享的利润失衡、畜产品增值困难和流通不畅等问题,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畜牧业经济实力。根据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各地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第3种模式为目标,第1种模式为切入点,条件好的地区着手培植第2种模式的产业链[5]。
4.1做好统一规划,强化宏观布局
各地的社会发育程度、自然条件、人力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不同,各地的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形式、产业化组织模式也应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使畜牧业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区域优势,努力增加名特优新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就坝心镇而言,当务之急要建立以坝心镇范白冲酒厂养殖场为龙头的综合开发利用养殖小区;海东村委会、新街村委会、王家冲村委会、坝心村委会、新合村花树脚、老街益场为仔猪产业区;范白冲养殖小区、坝心、海东、白浪、老街商品猪产业区;海东、芦子沟、新街、白浪商品蛋鸭肉鸭产业区;坝心、白浪、新街、商品蛋鸭肉鸡产业区;邑北孔、黑尼、底莫、新海资、新河村为肉牛、肉羊产业区;王家冲、海东野猪产业区。
4.2出台政策,引导发展
为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建设,地方党委、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选准主攻方向,尽快出台鼓励当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优扶强,加快产业化发展。内容应包括税费减免,土地、信贷优惠,技术、教育扶持优先等方面的要素。重点应扶持主导产业和养殖大户,形成产业龙头,鼓励畜牧业经济人积极组织畜产品参与市场流通,壮大产业实力,牵动产业发展。同时要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民间和外资参与投入,增加投资渠道[6]。在产业化进程中,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充分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激励农户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加快产业化发展,保护养殖大户和畜牧业经济人,使之形成具有带动力的产业龙头,牵动产业发展。
4.3培育畜牧业龙头,带动产业发展
培育、建立龙头是带动产业尽快发展的首要条件,应在出台政策扶持、壮大现有养殖大户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有发展牵动潜力的养殖大户和畜牧业经济人的全程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养殖、经营水平,增加其经济效益,壮大市场竞争力。这方面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支持鼓励搞好规模养殖和节约化养殖,积极做好精、深加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及畜牧业二次增值的实现;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产业化畜产品的知名度及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三是积极对各产业进行帮助,对其进行指导以促使其做大做强,以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草畜平衡、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观光畜牧业,促使其带动力与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四是培植壮大畜牧业经济人员队伍,积极培育、创建专业市场,对畜产品的流通渠道进行大力拓宽,积极发展订单畜牧业。
4.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服务功能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使畜牧产业群体的各个生产环节处于最好的社会服务环境中,其是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力措施。因此,应集中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7]:一是坚持走科技兴牧道路,加强重点项目,重点课题的科技攻关,开发推广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在抓地方良种选优去劣,保存种质基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优良畜禽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对畜群的种群结构进行优化,促使其产品质量、生产率的提高及经济效益的增加;三是强化依法兴牧的意识,加大畜牧业执法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护产、供、销各环节的合法权益;这方面首先要认真贯彻牧业法律法规,加大动物防疫力度,加强畜牧生产保护,将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严把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批发调运关,开展无疫病区建设,严格控制疫情发生,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次要按照绿色、无公害和产业化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的质量,确立畜产品品牌;四是提高网络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传递,为农民和产业实体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对畜产品的生产流通进行正确引导,以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5参考文献
[1] 王秉秀.畜牧业经济管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2] 马强,任巧玲,刘付玖,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4-136.
[3] 申秋红.浅谈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28-30.
[4] 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5] 郑俊.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畜牧业的思考[J].华北农学报,2005(F12):186-190.
篇5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无疑是一个战略选择。畜牧业与种植业相比,具有发展潜力大、经济增长快、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
一、畜牧业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经济的传统主导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动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农业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对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朝阳产业。首先,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一般为60%,高的达90%,而我市目前仅为48.5%,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畜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第三,畜牧业受地域、耕地、气候、规模等制约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非耕地得以发展,而且能够借用饲料等大量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创造出成倍甚至数倍于自有耕地承载力的产值和效益,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重要增长极。
(二)畜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优势产业。首先,畜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畜牧业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其生产效益远远高于传统种植业,而且适合千家万户发展,覆盖面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其次,畜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发展畜牧业不仅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可以使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增加畜产品的供给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活跃和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吃饱”的同时更注重健康、营养和品味,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生产大量优质生态的畜产品,是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满足消费需求的现实需要。
(三)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的重要途径。首先,畜牧业是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畜牧业不仅可以转化粮食,而且能够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约占农作物产量3/4的农作物秸秆、青饲料、谷实类、农副产品(糟渣、饼粕、糠麸等),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转化增值,生产有机肥料反哺种植业,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畜牧业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猪-沼-果”、“猪-沼-粮”等循环种养模式迅速起步并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而且有效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畜牧业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促进种植、养殖、能源等各产业循环互动发展,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实践证明,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提和支撑,其发展水平决定着生态农业的进程。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地处山区适于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优势,紧紧围绕“面向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强品质,科学布局突特色,夯实基础促规模,创新机制增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优质肉牛、生猪等特色畜牧产业,实现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66万头、3.7万头、21.8万只、382万只(其中旧院黑鸡出栏210万只),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67930吨、3120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5%,农民当年人均牧业增收100元以上。
(二)制约因素。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万源畜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所加快,但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经营水平低,一方面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生产经营粗放,水平低,规模小;一方面还没有把农户连结成群体,不能发挥群体规模效应,从而限制了生产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发展。二是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普及不够广泛,生产手段落后,管理水平粗放,良种良法推广不强,畜牧业总量大但质量不优。三是畜牧业内部结构不优,未能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品质优良的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优质肉牛等地方特色品种尚未形成规模。四是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信息市场、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畜牧业市场化程度低。五是产业化经营滞后,龙头企业尚未真正形成,辐射带动力不强,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附加值极其低下,整体效益不高,同时全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推进我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我市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最大的实际是千家万户分散小生产的比例大大超过规模养殖,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不同步,最大的风险是动物疫病和市场波动。要推动全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要促进“六大转变”。
(一)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重点,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把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民集中居住、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实现统筹规划和建设。大力推进畜牧业“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基地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提高规模化水平,为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做贡献。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手段,加强对新建基地的规划把关,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新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任务。实现生产方式与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相适应,畜牧业发展与人类健康要求相和谐。当前,要特别关注生猪生产,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防止出现大的波动,稳定发展畜禽生产,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
(二)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强畜牧龙头企业建设。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能为财政创收,还可以带动农民致富。所以,发展畜牧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大力扶持。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龙头基地一体化、城乡与工农对接、一二三产业联动的路子,构筑更加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为农民生活富裕做贡献。力争多引进几家规模以上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对旧院黑鸡、生猪精深加工进行开发。通过对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产品优势。
(三)以转变畜产品监管方式为重点,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动物卫生、安全。及时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努力降低重大动物疫病风险,切实落实动物防疫责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免疫、检疫、监督、监测、预警、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理等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二是加快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切实加强县、乡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以转变畜牧业资源利用方式为重点,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一是广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饲料、谷实类、农副产品(糟渣,饼粕、糠麸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在全市扩大种植专用青黄贮饲料玉米及优质牧草面积,科学建造贮制设施,全面推广“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和牛羊季节性圈养技术,加大农作物“过腹还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要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坚持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有机结合,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行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与农户“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推广“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打造“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新农村形象。
(五)以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为重点,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优良品种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要统筹规划,加大畜禽良种引进力度,加强旧院黑鸡、板角山羊等地方良种保护和开发,强化自主育种能力,健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提高科学化水平。要突出抓好科技培训,普及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力争畜禽标准化饲养普及率由35%提高到60%。在进行畜牧业科技培训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方面的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崇尚科学,依靠科技,文明生产,促进乡风更加文明。
篇6
新疆畜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60多人,1990年12月27至28日齐集乌鲁木齐,对新疆畜牧业的改革与建设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这是1986年以来的4年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仃勺第一次畜牧经济理论讨论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第三次畜牧经济理论讨论会。到会同志认为,畜牧业是新疆的主要经济优势之一。41年来,新疆畜收业的生产与建设已有很大发展,牲畜的数量与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和提高。特别是党的以来,经过对枚区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全区范围内普遍实行集体牲畜作价归户经营,全面推行草畜统一经营承包责任制以及调高畜产品价格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族农牧民的积极性,畜收业出现了持续13年增长的好势头。但是,新疆畜牧业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生产条件改变不快,发展不够稳定;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场载畜量下降;生产水平较低;对畜收业的投入不足。
鉴于新疆畜收业分为牧区、半农半收区、农区、城市郊区、林区五个方面,到会同志认为,今后要发展新疆的畜收业必须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收区应在大力提高牲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牲畜数量;要以收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要在“草”字上大做文章,加强天然草原的保护与管理,以草定畜,坚决制止过度放牧,建立科学的放牧体系,实行划区轮牧;大力抓好草原建设,加强牧区水利建设,逐步建立人工灌溉饲料基地,积极围建草库伦,搞好棚圈建设;进一步调整畜群结构,提高母畜和良种畜比重,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要贯彻农牧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畜收业;要科学利用农作物秸杆和农副产品,在种植业中发展一定比例的饲草饲料作物,实行粮草轮作制。城市郊区也要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更好地就地解决城市人民的肉、蛋、奶供应问题。林区要利用林间草地发展畜牧业。到会同志认为,新疆畜收业的深化改革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坚定不移地继续稳定行之有效的各类家庭联产承包制,稳定现有的折价归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实现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农牧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二要落实“五统一”,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认真做好统一管理种公畜,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治牲畜疾病,统一组织转场,统一进行草原基本建设的组织工作,为千家万户农收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三要采用多种形式,发展社会化服务,可以以畜产品为龙头,组织农牧民参加的各种专业化的合作组织,也可以以村委会、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居民点为依托,组建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组织农牧民参加的以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组织,也可以组织跨区、跨行业的农牧结合的联合实体。有的同志还建议在新疆组建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高级型畜牧产业集团,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组织供销、商业、外贸、畜牧科技部门以至农收民参加的,集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出口为一身的产供销一条龙、贸技工农一体化,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共担市场风险的高级型产业集团,以提高新疆畜牧业的综合生产效益,把新疆的畜牧业优势变成商品优势,打入国内、国际市场。有的同志向会议提供了世界畜收业发展趋势的最新信息。目前世界畜收业的发展有四种主要趋势,一是大农业明显地向畜牧业倾斜,种植业中饲草饲料的比重增加,以便更好地为发展畜收业服务,二是实行规模经营,养畜、养禽户总数减少,但单位词养畜禽数量比原先扩大了十倍以上;三是重视发展草食家畜和家禽,走节粮型畜牧业生产的途径;四是畜收业科学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不少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其中包括培育草原、改良牧草品种、牲畜繁殖技术等。同志们认为,发展新疆的畜牧业也跟农业一样,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畜牧业就发展;什么时候方针、政策出偏差,畜牧业就徘徊或下降。当前,在方针、政策方面,一要在各级干部和群众中,普遍深入地树立起农牧结合、农牧并举的思想;二要继续稳定和完善畜草统一经营的承包制,把它落到实处;三要对畜产品销售真正按价值规律办事;四要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应在保持家庭经营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强化统一的功能。在科学方面,要牢固地树立靠科学技术发展畜收业的思想,围绕提高生产力水平,抓好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以加快畜牧业技术改造的进程,尤其应当重视畜种改良、冷冻配种、主要疫病防治、饲料生产和加工、牲畜饲养管理等技术。在投入方面,国家应根据国力,逐步增加对畜牧业的物力、财力投入,主要用于商品基地、饲料基地、饲料加工、种畜场、兽药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智力投入;还要积极引进外资、台资,争取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有关国家的无偿’援助;要大力鼓励集体和农牧户集资增加投入,特别是建立饲料加工工业体系。到会同志在探讨发展新疆畜枚业的决策思想时认为,畜牧业在新疆的产业结构中的关联度较大,许多产业对它的依赖度强,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供给”的地位,具有“双向联动”的功能。从科学的观点看,种植业是第一性生产,畜牧业是第二性生产;从能量转化角度而言,两者是同等重要的。加以畜牧业是接纳并合理安排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直接领域,畜收业是劳动密集型最现实、最有效的户趣业。畜收业是新疆生产力新的生长点,只要科技领先,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就可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发展畜牧业具有需求的推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农牧结合、农收并举的战略决策思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应使生产要素适当倾斜于畜牧业生产,在一定条件下,集中自治区的人财物和技术优势,使畜牧业尽快发展成为新疆的真正的经济优势。畜收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用系统论来指导畜收业的发展。根据系统论的目的指向性,应真正认识发展畜牧业的目的是利用新疆的草原资源和光热资源,过腹增值,给社会增加有效供给,丰富人民食品,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为加工业提供原料,驱动农业生态良性循环,解决“两个剩余”,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安定团结。根据系统论提出的任何一个系统都要有系统的目标的要求,新疆发展畜牧业的目标在“八五”期末畜牧业存栏总头数达到3700万头,比“七五”期末,增加200万头。
根据系统论十分重视系统内相关性的要求,我们应处理好发展畜牧业的目标要求与实际可能,全民畜牧业与个体畜收业,畜群数量与质量,生产与流通,个体经济与商品生产,牛羊等主要畜种和其他畜禽,草原畜牧业和农区、半农半牧区、城市郊区、林区畜收业等十大关系。根据系统都具有阶层性的特点,我们应搞好畜牧业的合理布局,努力争取及早在全疆范围内建立一个种类齐全、重点突出、整体功能完备的畜牧业生产体系。此外,还应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逐步推广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内容的牧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新体制。到会同志对畜牧业的规模经营进行了讨论。认为,在新疆,畜牧业的小生产是不利于运用先进技术,而规模经营可以为实现畜牧业技术改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使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畜产品,生产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养畜致富。畜牧业规模经营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投资巨大的现代化大型畜牧场,一种是家庭畜牧业规模经营。新疆现阶段应以后者为主。虽然,大生产排斥小生产是商品经济规律,但在新疆的畜牧业中,“大”并不排斥“小”,“小”反而限制“大”,这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现象。发展畜枚业规模经营通过联户合作经营等形式,实现规模效益。我们应从低息贷款方面予以扶植与照顾,并且通过合同形式,从价格、销售、经济信息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给以种种优惠,以调动从事家庭畜牧业规模经营者的积极性,并显示规模经营的优点,吸引更多的农牧民走家庭畜牧业规模经营的途径。同志们指出,新疆牧区经济体制和流通领域的改革令人振奋的成果之一是以前的一极市场逐渐变为多极市场,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逐渐成为影响新疆畜产品市场的主要手段。为了进一步促进新疆畜产品市场的发育,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目前市场疲软的机会,培育市场机制,使某些畜产品彻底市场化。要抓住这一时机,加强市场的管理,建立并健全有关的法制、条例,实行价格同轨运行,在这一基础上,全面放开畜产品市场,特别是羊毛市场。
篇7
20年农村改革,不断为畜牧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已成为乐山市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计划的重要来源。1998年,全市出栏猪282•12万头、牛8•49万头、羊39•73万只,肉类总产量26•27万吨,禽蛋产量4•3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4•78亿元(按90年不变价计算),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4•77%,预计到2000年底,全市畜牧业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但毋庸置疑,我市畜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情况,实现乐山畜牧经济的新增长,已成为我们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不断优化畜牧业资源配置
适应需求变化,调整畜牧业结构,是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畜牧业资源配置,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从乐山市实际出发,首先应调整区域发展布局,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畜牧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税增长和保障市场供给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虽然养猪业市场疲软,但非猪产业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全市要花大力气抓好非猪产业的发展。加快建立市中区、五通、沙湾、夹江小家禽生产基地和峨边、峨眉、金口河优质肉牛基地。进一步巩固犍为国家级秸秆氨化养牛羊基地。加大马边肉羊品改,建立南江黄羊纯繁基地。抓好井研努比羊、波尔羊基地和沐川乌骨鸡基地的开发。其次,调整畜禽产品结构,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高蛋白、低脂肪的牛肉、羊肉、禽肉等畜禽产品需求日益增大。为此,我们应遵循市场规律,大力发展牛羊及家禽生产。发展牛羊及家禽生产,最可靠、最经济的途径是实施种草养畜工程。要改造现有草场草坡,不断提高载畜量。充分利用田边地角、果园等,种植优质牧草,推广种草养牛、养羊、养禽,以草换肉、换奶,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依靠科技,瞄准市场,大力实施畜牧名牌战略
实施畜牧业名牌战略,是加速畜牧业发展、增强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的重大举措。首先,要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多渠道增加投入,完善政策,积极推广DLY三元杂交制种技术,力争用6年左右时间,将我市现有猪种基本更换;要以峨边、峨眉、马边为中心,积极推广西本杂交改良黄牛和南本杂交改良黄羊工作;井研应加大波尔羊、努比羊引进力度,积极开展波尔羊、努比羊改良本地山羊工作。要大面积推广普及网上养鸭和集约化、规模化饲养蛋鸡等新技术,积极引导养殖户更换品种,改进生产手段,以促进全市家禽生产更快发展。其次,要以效益为中心,强化畜禽产品加工,创新我市畜牧名牌产品。要积极扶持巨星农牧集团、新华皮革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在畜禽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上下功夫。要用好政策导向,鼓励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合作和外资企业开展畜禽产品加工,以3—5个名牌产品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等途径,组建一批畜牧产品加工集团企业,增强竞争实力,扩大乐山畜禽产品的市场份额。
篇8
1 福山区畜牧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家一户的饲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畜牧产品的追求。但是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家庭式的养殖现状依然没有改变,畜禽养殖规模的增加意味着人畜的生存空间联系更加紧密,出现人畜空间之争的现状。多数情况下,家庭式的畜禽养殖环境都比较差,夏天臭气熏天,冬天疾病频发,在不能保证畜禽产品安全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存环境。
1.2 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受到限制
在农村地区的家庭式的养殖方式,不仅给生产生活带来显著的影响,给养殖户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常年累积处于被污染的环境中,农村居民都难以忍受,这就对扩大再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同时,由于空间限制,养殖户已经没有充足的空间扩大再生产,养殖户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养殖场,增加出栏的数量,提高经济收入。
1.3 畜牧业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受到了利益的诱惑,不少的养殖户都会采用不科学的饲养方式和手段加紧生产。过去几年,在我国畜牧业领域 “双汇瘦肉精”、“红心鸭蛋”等事件不断出现,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下,为了利益而背弃道德的畜牧业问题产品事件频频发生,再加上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不能保证在市场流通的产品符合相应的标准。
1.4 市场和生产之间的矛盾
畜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其生产的各种畜牧产业也是我国的优势农产品,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希望我国的畜牧产品能够进一步的出口国外,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但是由于传统饲养方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型,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出口量,其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此外,由于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整个畜牧业不能很好的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动荡和变化,无法及时的接收到市场价格所带来的风险,对于整个畜牧业产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2 畜牧业发展转型路径分析
2.1 从小规模养殖到联合经营发展
不管是统计还是调查数据,不管是在烟台还是其他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小规模饲养数量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这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分散的饲养户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节约更多的成本,会自发的形成两个或者以上的养殖户联合经营,将所承包的饲养地或者牲畜联合经营,这种模式占据了不少比重。这种经营方式已经具有联合经营发展的趋势,但是缺少市场和政府的规范化的引导,还处于初级阶段。养殖户的合作方式还比较随意,多数都是口头协定,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式发展。
2.2 从养殖大户到家庭牧场经营的发展模式
随着度在畜牧业的应用,福山区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畜牧业的经营能手的畜禽养殖数量不断增多,成为该地区主要的饲养大户。调查发现,虽然这些养殖大户已经具备了较大的养殖规模,但是距离家庭式牧场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进行规范干预,扶持和引导,保证这些养殖大户在商品产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积极的发展家庭牧场。
2.3 依托组织结构构架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要实现这种生产和经营方式必须在完成散养用户向着合作发展模式到家庭牧场阶段。作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合作经营组织、家庭牧场、地方龙头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都应该积极的开展合作和交流,实现各方资源和职能优势互补,保证效益的最大化。在政府的引导或者地方龙头企业的带领之下,对畜牧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行拓展,并建立活畜交易市场,带动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其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在这里政府的职能是主导各个组织,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签订合租合同,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合作组织向养殖户提供饲养管理技术。
图 1 依托组织架构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图
3 畜牧业发展转型的保障措施研究
第一,切实加强对畜牧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尤其是要加强政府部门的领导,及时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水平;第二,加强畜牧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检疫、检验、防疫等立体的监督管理体系;第三,建立现代化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培育出更多优质的畜牧品种,促使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第四,对畜牧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始终坚持走农牧相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第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最后,积极鼓励企业开发和研究多元化的畜牧产品,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
篇9
[关键词] 推进 现代 畜牧业 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畜牧业生产有了显著的改善,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化有了很大提高,养殖效益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日趋彰显。但是仍然存在着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对畜牧业扶持力度小、资金投入不足、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养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如何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畜牧业是大农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猪粮安天下”之说,可见畜牧业的重要性。近几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要充分提高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建设低碳畜牧业的标准上来,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支持畜牧业发展上予以倾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调动和鼓励广大畜牧工作者,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业。要加强对畜牧资源的调控和整合力度,编制切实可行的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逐步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优势明显、上规模、上档次的畜牧养殖基地。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大效益的全新理念。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项目优势,给予畜牧养殖适当的倾斜和扶持,共同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一是要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实施示范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户经营、集中服务”的原则,创建一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养殖小区。二是要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农户可以有效利用农闲时间和农作物副产品,使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三是要大力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专业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组织成立“畜禽养殖协会”,降低广大养殖户经营风险。四是进一步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继续推进“龙头企业+农户”的养殖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饲料兽药、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免疫消毒、统一产品销售“六统一”管理,加快推进农村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力度,提高承担养殖、疫病防治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五是注重畜禽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养殖综合效益;同时要加强畜禽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努力创造名牌产品,把畜牧业做大做强。
三、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把政策落实好、贯彻好、用足用活,把政策资金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对已形成基地优势的区域和适宜发展的地区,要切实加大路、水、电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养殖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把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作为畜牧业投入的重要渠道,抓住省市县对农业项目倾斜的有利契机,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全乡畜牧业发展来布局,整合项目投资,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四是要通过采取小额信贷、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养殖户和企业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
四、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提倡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的全新理念,注入先进的、前沿的科学技术,打造品牌,发挥品牌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一是依托企业,加大对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如采取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加快对畜禽的改良提高。二是兴办一批养殖示范区。借鉴外地兴建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争取项目,兴建一批养殖示范小区,帮助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三是加大对基层广大养殖户的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畜牧技术干部走出机关,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结合“三下乡”、“科普之冬(春)”等活动,不断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技能和水平。
五、大力实施疫病防治工程,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要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照“预防为主,科学免疫,重点防治”的原则,加大防疫工作力度。继续实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防疫人员包村,防疫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的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畜禽防疫工作的有效机制,使动物防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加强畜牧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渠道投入资金,购置配齐必要的防疫器械和药品,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保障。
为更好更快地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在贯彻落实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认真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资金支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瑞琴,杨云林.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J].江苏农村经济.2012年.第11期 3 页 27-29页.
篇10
一、认清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不利因素
(一)主要优势
1、生态环境的优越,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畜产品。*市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54%;加之远离大中城市,工业污染源少,空气、水质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拥有良好而安全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发展质量安全的畜产品。有人说*的牛羊“吃的是中药材,喝的是矿泉水”,相当于生产的原生态畜产品。
2、天然屏障的形成,有利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地处秦巴山区,地貌沟壑纵横交错,农户居住分散,隔离条件相对较好,是众多平原地区乃至相当一部分丘陵地区所不具备的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良好条件。
3、草地资源的丰富,有利于发展牛羊草食牲畜。全市现有草山草坡面积710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160万吨左右,利用成本低廉的饲草饲料发展草食牲畜,能大大提高养殖业的比较效益。
4、旱粮作物比重大,有利于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旱作农业是*农业的一大显著特点。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68.88万吨,旱作面积和产量占到粮食总面积、产量的70%以上,玉米产量首次突破50万吨大关。这是我市利用旱粮大力发展优质生猪的独特优势。
(二)不利因素
1、畜产品的销售运距较远。目前*离成都、重庆、西安等大中城市相对较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畜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无形之中降低了养殖效益、加工效益和经营效益。
2、农民商品生产意识较低。长期以来,由于山区农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禽为挣油盐钱”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畜禽良种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管理制度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四化”意识不强。加之,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尤其整家外出务工户数比例高达20%以上,在家留守人员多为老小,劳动能力缺乏,文化程度偏低,一定程度影响畜牧生产发展。
3、畜牧生产科技含量低。据典型调查,目前全市农村科学养畜面不到50%,生猪DLY三杂面不到30%,优质杂交牛占存栏牛的总数不到10%,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全市畜禽良种化率和畜牧业标准化程度均较低,畜牧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4、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低。我市地处山区,农户居住分散,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闭塞,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衔接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养殖业主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5、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低。目前我市大多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生产方式落后,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产品,而且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生产业主未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带动能力不强,存在着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加工脱节的问题。
二、确立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一)科学定位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山区现代畜牧业,必须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点,立足我市农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山地丘陵为主、农民增收问题突出的基本市情,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加大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力度,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市场开拓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之路。牢固树立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意识,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统筹兼顾动物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做到规划布局科学、生产标准统一、发展规模适度、种养循环配套。
(二)优化调整发展结构。根据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当前和“十二五”前后,*市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应坚持“市场导向提高效益、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扩大规模精深加工”的调整原则和“注重提高生猪质量,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积极发展优质禽兔”的调整思路,使*山区畜牧业朝着“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畜牧业”方向发展。其调整重点有三:一是调整畜牧业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瘦肉率三元杂交猪和优质肉牛,积极引进推广良种禽兔,使良种畜禽在商品畜禽中的比重达到90%以上。二是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山秸秆资源,加快发展以南江黄羊、空山黄牛为特色的草食牲畜,逐步将非猪畜牧产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三是调整畜牧业产销结构。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贸工牧一条龙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
(三)积极打造山区品牌。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经济”。要充分利用*地处山区、生态环境优越的良好条件,从抓“健康养殖”入手,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有效解决畜产品卫生安全问题,大力发展无公害的生态畜产品;同时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资源特点以及消费者需求,研发特色畜产品的生产制作技术、生产工艺和花色品种,形成同一畜产品的优质品牌集群,用集约的方式把产品的质量、服务等综合信息传递到消费者心目中,坚定不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一是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山秸秆资源。立足全市710万亩草山草坡和年产160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增大节粮型畜牧业比重。二是充分利用宝贵的南江黄羊品种资源。突出抓好南江黄羊选育保种和扩繁增量,尽快建立南江黄羊基因库与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以四川北牧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南江黄羊纯繁基地乡镇和繁殖场户为网点,着力培育高繁、快长、大型和黑色四个南江黄羊主体品系,进一步提高南江黄羊品种质量,不断扩大饲养总量,真正把*建成中国最大的南江黄羊种羊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充足的旱作粮食资源。*十年九旱,发展旱作农业具有良好基础。为解决长期以来种粮效益低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开展玉米、红苕、洋芋、小麦等旱粮及其附产物的利用转化,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从而提高旱作粮食的转化效益。
(五)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基地发展规范有序、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首先,要培育好龙头企业,重点对原有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优化和提高;并采取与国内知名企业合资、联营等方式,或积极引进国内外上市公司、国家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大集团战略;其次,要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使其成为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第三,要大力发展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的养殖场户和畜牧产业园区建设,认真实施“百千万生猪增收工程”,既为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固的原料基地,同时又促进农民增收;第四,要以“公司+协会+基地+大户”,“大户带散养农户”的运行机制为核心,积极引导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定单、股份合作、畜禽保险、两次返利等多种形式,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户养殖投入风险、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真正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的目标。
(六)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畜牧经济发展,以抓市场的理念促进畜产品流通。一是从建立一批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批发市场入手,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具有山区特色的畜产品集散中心;二是抓好信息市场建设,定期向社会相关信息,以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发展畜牧生产;三是注重营销队伍建设,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从事畜禽产品流通,实行多渠道经营,特别要加强培养农民自己的畜产品运销组织,鼓励农民组建联合体,统一组织生产,共同面对市场;四是延伸销售触角,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立畜产品销售窗口,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或者与外地大型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联合,借助外力销售我市畜产品。
三、完善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优化政策扶持。一方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已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力度。
(二)强化科技支撑。一是要在畜禽饲养环节增加科技含量。通过印发资料、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科技承包、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养殖业主的科技培训,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二是要在疫病防控环节增加科技含量。特别要尽快建立与世界贸易组织接轨的动物防疫保护体系,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确保畜产品卫生质量,提高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要在畜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科技含量。引导加工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认证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建设以及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全方位改进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