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渔业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发达国家渔业生产呈现高度专业化和规模化,从水产品原料供应、生产、收购、运输及销售等各环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产量和市场需求都比较容易预测。而我国渔业生产分散、专业化程度低,生产规模难以估量,政府部门与专业机构难以掌握产销动态,养殖户就更无法对产销进行有效把控。并且水产品价格波动比较频繁,市场信息易失真,有时容易误导养殖户调整生产经营方向,从而导致同质化竞争、产品季节性、地区性过剩等问题。而且,有时很多非市场信息,如地方政府的盲目引导和不法商贩的错误信息也会对渔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强迫或诱导养殖户误入歧途,这些都是信息化建设滞后惹的“祸”。当前我国渔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渔业信息的适用性急待提高
对于基层养殖户来说,当前渔业信息化建设更多地处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地。比如,目前从国家到省、市、县各地都建设有渔业专业网站,但这些网站大篇幅提供的都是一些领导调研、各级会议等纯政务性的信息,并且随时更新,而养殖技术、病害防治、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少之又少,并且久不更新,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些网站仅仅是服务于政务工作的,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违背了“服务渔业、服务渔民”的初衷。
2. 渔业信息化基础相当薄弱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渔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呈现上下不平衡的状态,在国家及省级基础比较好,在市、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有的根本没有配置电脑等设备。
3. 渔业信息化规划水平低
当前渔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规划滞后,政府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间的统筹协调不够,缺乏宏观发展规划,缺乏统一的综合设计,降低了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当前渔业信息化工作侧重于电子政务的推进和涉农信息的传播,而疏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渔业和服务“三农”。在渔业系统中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精通渔业科技和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在基层渔民中能真正掌握信息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更少,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
4. 渔业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机制亟待建立
目前渔业信息从国家到省、市、县乃至乡镇存在各行其是、各显其能的分散状态,就像渔业网站一样,只建几个链接,根本没有考虑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与共享,加上渔业信息化标准尚未建立,导致信息难以互通共享,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的信息服务经常出现重复、差异和滞后等现象,有的还引起信息混乱导致决策错误。如果能从上到下,既注重全国信息的集中,又突出地方各自的特色信息,建设共同开发信息资源、共同享受信息资源的联动机制,让广大养殖户一看即知全国的产销态势,又懂得各地的生产形势,从而指导生产和销售,就能真正让信息化建设惠及千万渔民和养殖单位。
二、渔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 强化政府指导和管理,是促进渔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渔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且需跨地区和行业的系统工程,从国家到省、市到县、乡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下,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统一规划,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实施。因此,政府在渔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及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争取投入到解决电子政务和生产示范建设中来,同时注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等渔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与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新格局。政府要集中各方面的支农资金强化市、县、乡基层渔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诸如贴息或低息、减免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个人、集体、企业(包括通信网络运营商)等各类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到渔业信息化建设中来。
2. 坚持资源开发和共享,是提升渔业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迈进,整个产业体系也必将融入到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之中,拥有信息资源的多寡决定着现代渔业发展的进程,坚持资源开发和共享是提升渔业信息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加强对国内外渔业信息资源的开发。渔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信息的开发、采集、整合以及系统化的过程,坚持信息资源开发就是要建立宽泛的信息采集渠道,依市场发展及管理需要,合理布设信息采集监测点,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广泛涉猎国内外重要渔业信息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来指导产销。其次要建立起各层次、行业间的交流共享机制。要通过共享机制规范信息标准,统一制度,逐步推进渔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所有涉及渔业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同时要加强对渔业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提高渔业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用性,保障渔业信息网络能够提供符合渔业和渔民需要的信息资源,使政府、渔民和企业获得充分有效的渔业信息。比如国家级信息系统或网站就要及时公布和更新全国的渔业各类信息,各省、市、县依托各自的特色,及时公布和更新本地的渔业各类信息,使广大养殖单位既能了解全国渔业动向及产销形势,又能掌握本地渔业发展特色,因地制宜,调整产销,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3. 加强队伍培养和建设,是搞好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渔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关键在于人才。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渔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对现代通讯信息技术知之甚少,这就需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渔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人才。一是要加强对渔民的培训。现代渔业的发展需要培养现代化的渔民,要通过各类培训,全面提高渔民的素质,普及渔业信息教育,不断提高他们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二是要发展壮大渔业信息服务队伍。要充分利用省、市、县、乡水产技术推广、公益体系的作用,加强建立涉及各级渔业管理部门、渔业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渔业信息服务队伍,培养一大批既懂生产经营又通晓信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使渔业信息化服务深入到千家万户,为渔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4. 推进重点建设和示范,是加快渔业信息化步伐的有效途径
篇2
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升
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保证农业科技与农业成果的全面落实和推广,健全规范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又能第一时间为广大的农业生产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通过正确的信息引导农业生产者积极主动的优化整改经济结构,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有本国的市场销售信息、科技信息、农业政策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有国外相关的农业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农民群众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主要是把农业推向市场,依据现代市场的规律将农产品纳入商品范畴进行经营,通过工业化的思维推动农业发展。而农业信息化正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处理市场的不确定性,构建能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平台。农业信息化对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信息与知识是信息化发展中基本的资源要素,涉及农业产业化的方方面面,正确引导和调整土地、劳动生产力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与配置关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提供了完善有效的科技知识信息,使得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得到大幅增强。农业信息化使得农业产业化活动空间较以往有了更大的拓宽;在农业信息服务下,农业生产经营者不再受资源的约束,可按照市场实际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构建多样化的农业经营实体。农业信息化的推行,使农业信息服务业成为农业产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
(三)减少市场交易风险,保障农业市场有效流通
导致农业市场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农业信息掌握了解不够而带来生产的盲目性与经营的滞后性所致。农业生产者信息的大量获得,能够更准确的制定投资和生产决策,市场风险也较低。农业信息化通过良好的物质技术保证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间的有效衔接,协调处理了农业生产、分配及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使农业供与求持平衡状态。农业信息化能实现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极大的缩减了流通环节,交易程序也较以往更加的简单化,交易成本也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交易信息,完全消除了过去生产的盲目性与滞后性,避免了市场风险,为农业市场有效流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及时有效的宣传,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者与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有关部门必须大力宣传农业信息化的意义,积极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如下乡活动,深入农业生产者群体中讲解相关的信息化知识;其次,传授农业生产者的计算机知识,使其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是推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前提;最后,相关领导者对农业信息化起到了重要支撑,只有领导者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才能激发中下层农业生产者更好的工作,所以领导者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
(二)培养一批专业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强化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
当前,国家应在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充足的教育经费,加快农村信息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传授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人员的现代化服务水平,注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知识产权这几方面的培训,在培养专业的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同时还应积极创办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各级政府应提高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从而保证农业生产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涵盖了社会经济的各方各面,所以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统筹安排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政府部门应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发挥的主导作用,加大自身的调查研究力度、强化过程监督。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部分事务性的职能交由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负责,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安排组织农业信息化战略与政策,监督政策执行过程及有效管理非常规性的核心项目,从而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其次,深入分析研究信息政策的基本理论方法,积极改进与完善国家信息政策管理机构,构建切实可行的信息政策反馈系统,科学评价信息政策的执行效果等,以此提高国家信息政策体系的有效性、完善性。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法律体系,营造有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四)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一方面,应推动涉农网站建设;致力于规模较大,具有农业信息资源和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以及信息完善、功能大的综合性农业网站。构建农产品信息网、蔬菜瓜果类信息网等,明确市场定位、选择资质高的经营厂商,并据此发展电子商务业务,以处在农业网站的最前沿。另一方面,科学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随着农产品贸易电子化的实现,当前应加大构建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从而使农产品的产、供、销环节都能够通过网络完成,保证农产品市场流通。高度重视构建认证体系、信息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这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三、结论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企业综合实力快速上升的新时期,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对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二、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陷入战略性误区。 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专长,因此,它不象某项具体技术或产品那样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仿冒,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它企业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或门槛。 核心竞争力对目前全球持续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包括虚拟企业)具有特殊、关键意义。企业只有在重组、联盟过程中积极优化组合各自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并将其综合集成为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双方或多方盈利,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企业的能力,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最根本的部分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就是企业文化,并且是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基于特定的市场、用户、企业历史与民族文化背景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建立起来的,而且这一过程无捷径可寻。企业要想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具竞争力就要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2.企业文化提供一种牵引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长期牵引力;企业的激励机制是企业的内部动力;而科学规范的管理则是企业的推动力.这三个力合起来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唯有靠核心竞争力才能活下去。在这里给企业文化做一个定位,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的要素。前面提到的三个力当中,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企业文化所提供的是一种长期牵引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它应该是企业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学习、沟通、再实践的一个过程。
3.企业文化是核心能力形成的主要保证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主要保证,是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柱。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已形成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为目标、以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导向、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并由企业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等高度统一有机整合的文化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竞争文化,它是以现代文化理念为指导,以企业在国际化环境中竞争并取得优势为鲜明目标。竞争中作用能力的形成,必须靠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否则一个企业的核心专长及核心竞争力是很难确定和形成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就是掌握
企业的生命之根、制胜之魂。
4.企业经营理念的塑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柱.
企业的发展需要经营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从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给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如果缺少了企业文化,那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失去了有力的支持。品牌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力量的体现,企业经营理念是品牌形象形成的内在力量,深深的溶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的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问题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
5.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实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1.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吸引一流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应通过持续地研发打造核心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得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技术创新巳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从世界优秀企业的发展看,只有技术创新,而无管理的创新是不行的。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2.优化管理引进现代企业机制
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GE在管理上则实行“无为管理”,放宽管理幅度,提高了员工的激情和积极性。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企业必须软硬兼施,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取得成功。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制度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3.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学习型团队建设的途径,首先应从企业价值观提升入手。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要素。企业的理念及价值体系只有被员工普遍认同、接受、成共识,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企业的竞争力才会得到提升。市场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杰出的企业文化能依托其价值观吸引到企业所需的优秀员工,构建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人才聚合效应。而员工的不同个性、观念、态度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良性互动,又能不断锤炼和提升企业核心价值观。团队精神是促进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会使每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五、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定雄武.企业文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为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就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一)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推动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二)企业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及数字设备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的采集、归档、存储和管理工作,做好对已有纸质、照片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为企业提供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
二、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以促进、完善企业信息化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总目标。企业应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建立科学适用的文件归档、保管和利用管理系统,正确处理循序渐进与整体提升的关系,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
(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以管理统领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企业档案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整体要求。
三、建立健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
(六)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
(七)企业应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和有效。对保管期限为永久和长期的电子档案,应同时保存相应的纸质档案,并确保相关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
四、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
(八)重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有关管理系统(如设计、生产、经营、财务、材料、管理、服务等)相衔接,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九)依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文件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企业文档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五、完善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十)企业档案部门应参照国家有关文件材料归档规定,根据文件和数据价值,确定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内容及保管期限。企业档案部门应与信息管理部门共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制造、产品数据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电子邮件系统等)所形成的文档及数据库信息提出归档管理方案。
(十一)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企业档案部门要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确保网络传输及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十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信息技术为档案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档案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根据企业经营需要,提供专题或集成的档案信息服务。
六、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十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中央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及控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十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改革与流程再造相结合,与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相结合,要积极开展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研究,及时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组件化信息资源 组件方法 整合与扩展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以现代企业的运营特点和运营模式为依据,以现代IT技术为手段,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进行有效管理,作为核心的数据资源是决定管理信息系统适应企业管理发展和创新需要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面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信息资源的需求、设计及其应用,为面向Internet时代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数据资源的解决方案,从而从长远的角度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组件化数据库的需求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达到变化和发展目的的手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渐进的方式,通过对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与整合,使系统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另一种是革命性的,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管理模式,重新设计系统。
当组织没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原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需求时,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需要进行完全彻底的整体规划,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对系统进行设计。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组织需要保护原有的投资,需要充分利用己有的各种资源,需要在原有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进行持续的改进,这时,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化需要通过整合与扩展来完成。例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向电子商务的整合与扩展就是按渐进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需求
在组件方法的研究中,较多的研究是在开发过程、建模等方面,一直较少讨论组件与数据库关系、组件方法中的数据库设计问题。但数据库作为整个应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完备的、完善的软件开发方法所必须具有的。传统的数据库设计是面向整个应用业务,在传统方法中将应用软件系统分为业务逻辑的开发和数据库设计两个平行方向,业务逻辑的任何模块都能无约束地访问数据库,如果业务逻辑是组件化的,则这种访问严重约束了组件的自治能力,而组件的自治能力要求直接与组件关联的一切都应该是组件的一部分。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与扩展的需求
扩展与整合必须充分考虑对原有信息资源和原有投资的保护,以提高用户的投资效益。信息资源是组织的宝贵财富,也是信息系统价值的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设备的价值越来越小,但信息资源的价值却越来越高。保护信息资源既是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一个理由,也是其实现过程中所必须达到的一个目标,保护信息资源不仅仅是将历史数据完整地迁移到新的系统中,而且还要确保这些历史数据适应新的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包含了信息资源系统整合与应用软件整合,往往伴随有系统的重构,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系统的环境往往没有变化,由于客户业务流程的变化等因素,需要系统功能和信息资源存储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就产生系统整合的需求,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有数据库结构的改变和应用软件程序的修改。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是指系统内部没有需求的变化和支撑系统环境的变化,系统需要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或功能集成,与其他系统一起构成更大的系统,将这种过程称为系统扩展。企业的扩展性升级与整合是包括系统扩展和应用软件系统的整合,企业原有信息系统并非是按组件方法开发的,但可以实施组件化的包装,尽管包装了的原有信息系统仍不一定是组件。对原有信息系统需扩展的业务按组件方法开发成一个组件,并按组件方法将组件化包装的原有信息系统与扩展业务的组件合成为一个新的、更大的系统。组件化包装原有信息系统,就是根据扩展业务与原有信息系统的业务关联开发出基于原有信息系统的连接组件,原有信息系统作为该类组件的插座,通过该类组件实现原有信息系统实现与扩展业务系统的功能和数据的集成与整合。
面向企业信息管理的组件数据完备性
组件化应用软件的外部信息资源来源分为三类:个别数据、数据文件、数据库。本文只讨论数据库中的数据。组件的数据完备性含义:是指组件作为一种高度自治的软件,在独立和部署,以及协同性合成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数据上,它确定对数据全部操作需求,确定了数据的边界,边界中的数据完全满足组件对数据的要求。
若仅是应用系统业务逻辑组件化,组件仍是直接连接数据库,组件的重用性、可替换性将大大降低,组件之间通过数据库的关联耦合增大。在某粒度层次上的组件建立数据库表单集合,要在两个方向上符合组件开发的要求,即这种粒度应保证组件对表单集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发性、事务性的管理,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组件的重用性和可替换性。该粒度组件应为面向业务的组件,因为系统的数据都是具有业务性的。比面向业务的组件更小粒度的组件,由于不是面向业务的,其数据不具有业务性,而无法明确数据边界,得以实现组件的数据完备。比面向业务的组件更大粒度的组件,则是基于数据库而回归传统。面向业务的组件是具有高度自治能力的组件,定义数据库是该组件的一部分,面向业务的组件贯穿于从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部署整个开发生命周期,因此,面向业务的数据库设计具有业务上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面向业务的组件的内部组件和外部组件,通过该面向业务的组件中的数据库管理组件实现与数据库连接和操作。在设计阶段,按业务设计出数据库表单集,面向业务的组件合成应用系统时,面向业务的组件所对应的数据库表单集在运行时也相应合成一个单一物理的数据库。将符合上述要求的数据库表单集称为组件化表单集。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数据库设计
要解决和实现组件化的数据库设计,就是要实现组件化表单集。在设计阶段,以面向业务组件来设计组件化表单集,组件可以是对象也可以是函数集合,若面向业务组件为函数集合,则将具有功能性的面向业务组件与组件化表单集分别进行设计;若面向业务组件为对象集合,则按照对象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来设计组件化表单集,而对象模型到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主要困难是对象继承关系的转换,这种继承关系的转换有三种方式来实现。分别独立地设计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还能更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伸缩性。
组件化表单集要在两个层面上规范化,在单个组件化表单集内规范化;在组件化表单集之间规范化。由于是以单个组件化表单集内规范化为基础,在组件化表单集之间存在着数据重复性较高的冗余问题,这是组件化表单集设计所付出的代价,应严格控制,组件化表单集之间的表单重复应用不同名称加以区别。
作为应用系统需要有数据库的支撑,并且作为解决具有数据库支撑的组件化应用系统方法是:一方面对数据库组件化设计;另一方面对面向业务组件划分层次,在资源层上建立一个数据库管理组件为整个业务提供数据库的数据服务接口,它是一个面向业务组件中唯一与数据库连接的组件。在数据库管理组件中嵌入SQL访问,实现数据库到面向业务组件的映射,数据库管理组件隐蔽了面向业务组件中的其它组件对数据库的访问,它负责数据的存取,并提供了数据的存取接口。
数据库管理组件实现了数据存取与数据使用分离,具有较高的重用性。在组件化的数据库设计方法中,对具有一对多关系的实体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表时,与传统方法一样可生成两个表,这两个表根据对应实体所属的业务归属于相应的组件化表单集。对具有多对多关系的实体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表时,生成三个表即两个实体对应表和一个实体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对应表,两个实体对应表根据对应实体所属的业务归属于相应的组件化表单集,若这两个实体属于同一个业务,则实体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对应表也归属于该业务的组件化表单集;若这两个实体属于不同的业务,则实体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对应表归属于协作组件的组件化表单集。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件化数据完整性管理
在组件方法中,组件要具有高度的自治,就需由组件去管理数据库数据完整性,而不是由DBMS去管理数据库数据完整性。对关系型的数据库,组件要实现参照完整性,则一个面向业务组件中的组件所使用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跨组件化表单集的,那么该组件可通过自己的面向业务组件中的数据库管理组件进行连接,要注意的是表单外码的连接不能采用DBMS的连接,这里的表单外码只是逻缉意义上的而非物理的,数据库管理组件通过表单外码检索出外部组件化表单集中的数据。
由于表单外码作为数据库管理组件的接口中的一部分,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由于使用组件化表单集之间数据时,表单外码的连接不能采用DBMS的连接,而只能采用数据库管理组件进行连接,确保了面向业务组件的数据完备和数据库的组件化,而且保证了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触发器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实现由主码和外码所不能保证的、复杂的参照完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组件化的数据库设计时,数据库的触发器可嵌入到数据库管理组件中,考虑到面向业务组件的组件化表单集可能是分布的、由不同的DBMS管理的,不同的数据库它的触发器也不同,若仍将数据库的触发器嵌入到数据库管理组件中,则组件的可重用性、可替换性将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使用数据库的触发器。
结论
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组件化分析与设计,增加软件的复杂度、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前期投入,且有一定的数据冗余度等问题。但组件化的应用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变得简单和容易,而组件又有高重用性、可替换性,从长远的角度是降低了软件成本和企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姚家奕主编.管理信息系统[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甄镭.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策略方法技巧.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Brown A W. Large–Scal,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M].PearsonEducation,2000
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独立的系统内部之间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都是通过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与进步。那么,就这一方面而言,企业在利用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因素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在有形无形地受到其他发展部分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企业整体的文化建设、企业的人才队伍等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的因素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及程度。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也是突出的,如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方式及模式。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两者的发展,可以为企业总体的发展奠定基础。
1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综合的衡量指标,其具体体现在企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决策水平的高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
1.2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主要指的是企业能够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支持下有效的整合起来,有效的促进企业市场经济效益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2.1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水平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企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逐渐深入到企业人员管理、作业操作、内部沟通交流、外部合作等方面。当前我国部分总体发展较好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建设明显地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了影响。其中突出的影响是促使企业的管理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无形之中强化了企业管理的人文基础。此外,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企业在变化多样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及时地获取有效的经营信息,并通过数据的模拟分析促进企业管理的积极转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科学依据欠缺、管理危机等现象。
2.2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一个能够体现企业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度、积极性及建设的总体规划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企业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深刻地反映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讲,优秀的管理水平势必是在优秀人才管理队伍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这样高质量的管理队伍对于市场发展的风向能够很好地观察并预测,也能够认识到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这样,按照常规的操作顺序进行展开,优秀的管理队伍能够共同商讨出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的步骤、模式,并且能够合理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最重要的是,企业高管理水平的存在能够合理地分配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共同存在于企业这个发展的系统之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3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1时展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时展促使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信息化建设服务于生产生活领域的要求。正确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科学的建设措施,能够为现代化企业的全新发展奠定基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聚合企业的发展效应,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例如: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局域网的覆盖、企业办公自动化条件的形成)、企业专业应用软件的建设(这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例如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反映在生产应用技术的先进性、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利用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建设(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的建设)、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使管理制度更加趋向于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提高管理的应对性与预测性)。
3.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尤其表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领域,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流通信息化等。虽然我国现今与国外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不能否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1)企业办公自动化基本上已经实现。党的十以后,我国强化了信息技术在全国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应用。部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着重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下达,有效地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信息化应用的平均水平。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已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生产、供应等方面。最为普遍的就是生产供应链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地整合供应链上部环节和下部环节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隔绝、闭塞的现象,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供应链的有序进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对于生产力的革新也是有着突出的作用。3.2.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趋于成熟展,当前的转型发展更是力图能够打造现代化的企业,尤其是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程度及深度。所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职业因素是非常必要的。(1)企业信息化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信息化的应用工具主要依靠具体的供应商。这是我国当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软件供应商在设计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市场发展的大方向,而未能根据具体使用软件的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方向相脱离,这对于企业来讲并不利于信息化的建设,是一种隐形的限制。(2)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比较浅,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高级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大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还是比较缺乏的。此外,企业的技术应用部门已经初步实现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但是就企业的决策管理而言,信息化建设还是比较薄弱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支撑就是资金,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造成部分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困难性比较大,尤其是资金、技术等都不占优势的中小企业。
3.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会对企业管理水平产生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依靠购买供应商的信息软件、设备,造成企业管理外拨资金费用额度的上升,而且信息软件的加密度及保护度也比较低,对于企业管理会形成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属的研发团队也是企业管理存在缺陷的一个表现。(2)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浅对管理水平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的高低与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浅,特别是在决策管理方面将会降低管理信息的集合利用程度,信息滞后性、缺乏科学性对于决策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4从企业管理水平建设角度分析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4.1时展下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时展下,企业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够在人性化管理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质量,尤其体现在效率管理等方面。凭借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及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最终促使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
4.2企业的管理现状
4.2.1企业管理的成就以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为例进行分析,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的管理正在积极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改革进行,在改革方向的把握上比较准确。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的集中程度比较高、决策管理的信息利用率也比较高,同时部分国有企业也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队伍。4.2.2企业管理的困境(1)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陆续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这种大型的企业来讲,现代化管理的改革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存在碰撞,如何能够既促进管理的改革发展,又不会对市场化的持续经营造成极大的波动影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两者效益无法很好地同时把握,就搁置管理的改革创新。(2)企业管理的习惯与新型管理理念、模式推广使用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由于其存在特殊性,所以其长期的管理环境形成的惯性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是比较大的,而且利益相互牵连,使其在推行新型管理理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新型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推广使用势必要减少一群人的既得利益,而且固化的管理环境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4.3企业管理的困境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管理改革的创新与持续经营之间的矛盾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这种困境造成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的获得与利用率比较低,尤其是资金支撑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那么专业的团队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程度的加深是比较困难的。(2)管理环境与新型管理理念之间的冲突。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前瞻性的、时代性的管理人才队伍。如果,新型管理理念无法正常地推行使用,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相关决策的出台就会有所搁置。
5从协调发展,共同作用的角度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5.1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管理需求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如当前管理需求主要是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靠拢,那么在管理水平提高方面,打破管理困境,加强调研,深入学习,互助合作,在企业彻底落实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落实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共同协商,明确决策及未来管理发展方向,有序的、有计划地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5.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依靠专业的精英团队,积极地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氛围,加强融资渠道,为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另一方面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主动地寻求与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积极借鉴信息化建设成就突出企业的经验,多方联动、多面合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协调发展,双方联动,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协调平衡发展的点,把握建设、改革创新的度,从生产经营、产品流通、市场影响等方面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在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建立良性发展的合作关系。
6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高水平的管理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应让双方联动发展,协调合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樱樱.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22).
篇7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措施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它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数字信息为主要形式,对企业档案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经过系统操作程序实现档案管理最有效服务于企业经济运行,从而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因此,不断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步完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思考。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中型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民营企业迅速兴起,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档案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部分企业领导认为档案数字化只是将档案目录录入微机,或者是将电子档案存储在微机里就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了;档案管理信息化也不能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等认识上的偏差 ,造成缺乏资金投入,缺少人员编制,这不仅阻碍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很多大中型国有、合资、上市企业等已经实现了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和资源共享,但是还有许多集体、民营企业等档案管理水平低,甚至还没有达到科学规范管理,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一般还停留在“一人一机一室”式,形成了“档案沙滩”“信息孤岛”等片状的不利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现象。粗放型、封闭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给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了很大难度,影响了档案作用的发挥。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意识淡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给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便利,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隐患和不足,如:问题,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等。由于企业档案是企业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生产经营、商业策划等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它涵盖科研数据、产品专利、产品商标以及企业领导者的规划、决策等重要商业机密信息。如果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计算管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设置和防护措施差,就会使企业档案信息泄露丢失,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匮乏。现代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责任心强、懂档案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档案人员“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思进取,不加强自身业务修养;加之领导不够重视档案工作,在人员配备上,要么安排年龄偏高员工,不懂现代管理技术;要么配备新参加工作人员,没有档案管理经验,不能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发展进程。
二、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对策及措施
(一)不断更新观念,实现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企业领导者及档案管理人员要站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更好地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快速、便捷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服务,如企业发展规划、生产流程、安全环保、市场经营状况等信息资料,它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有大局观念,与时俱进,要以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与企业发展相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科学适用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归档、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档案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效率,以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二)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硬件和档案系统管理软件设备,重视软硬件设备的配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传输、数字化管理、档案资源共享的保障,是信息化的基础。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规范的归档、接收、鉴定、整理、保管、利用等管理工作。所以要加大投入,配备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软硬件设备。同时,要加强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使用统一的管理软件、信息化建设标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全文存储、语言识别、自动编目检索、数据转化、计算机辅助立卷归档及自动化标引等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规范局域网建设,为提高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充足有利的条件,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
(三)加强领导,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有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实施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企业档案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严格、完善、符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防范机制;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有序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实行责任分工制度,列入目标考核。按照国家关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标准,统一著录项目、统一检索语言、规范制作数据,确保对档案数据进行准确、全面检索。由于电子档案具有不安全、易篡改等特征,档案人员可采取对电子文件及时归档,纸质档案也要同时归档的做法,将电子档案信息与纸质档案资料同时收集存储;技术人员要通过加密、设置防火墙、备份数据等手段,避免档案的泄密和数据的丢失,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档案实体与数据信息的安全,确保网络传输及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四)处理好传统档案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方便快捷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带来的工作量巨大、步骤繁琐的缺陷。传统的纸质档案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很低,还不能完全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现有的大部信息化的档案数据是通过微机录入、全文扫描、数据处理等由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而来的,只有少部分档案数据是由电子文件归档收集来的,况且信息化的档案易篡改,其档案信息与载体是可以分离的,想要复制或者更改档案信息很容易;用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容易遭受病毒侵袭,系统管理软件容易被破坏,所以说,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传统的纸质档案,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传统的馆(室)藏档案资源,才能更好地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庞大的档案数据库信息。
(五)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要想提高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须加强新时期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层次、职业道德、执行政策能力,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拥有使用档案系统管理软件进行档案信息加工、信息整理、信息获取等能力。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树立自学意识,积极参与系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素养。企业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优化管理,在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引进信息化管理人才;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学用并举、自学等形式,建设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汤颖.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J].科技风,2010(24).
[2]黄华、李艳梅.关于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技术创新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2(6).
篇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职业院校
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的提出对于我国产生新的要求与挑战,其中,与我们教育相关的就是教育信息化。2012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可以说,我国教育信息化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二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首要条件;三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放眼全球,信息爆炸时代下,ICT(指信息、通信和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简称ICT),以其信息化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时间、教育地点等多方面促进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使学校信息化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包含现代流行的云计算、电子课本、3D打印、MOOCs课程等。信息化教学对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很大冲击。美国教育考试机构的一份报告《美国教育技术运用现状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中提到美国国家教育技术信息化最为典型,实现了教育技术、教师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整个教育体系信息化变革。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对我国当前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启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需要经历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同时面临一些问题,包括意识问题、机制问题、经费问题、队伍问题。目前,教育信息化成为国家战略,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
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职业类院校存在更多问题。如今,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类院校需要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创新中。教育信息化需要在教育中创建基于云的学习环境,即未来教室。这个未来教室需要有创新的教育过程、创新的教育方法、创新的教育理念,可以支持更多的多元化学习、互动的学习、启发式学习。
1.环境创新。在教育环境中创建的未来教室应该具备高速的互联网,尤其是无线网络技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相互交流、信息传递的基础保障。目前,很多学校通过电子双板等先进技术进行实时课堂互动。这个互动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另外,先进的硬件、软件、资源都是这个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除了需要解决前期投入的经费问题,我们还需要考虑后期的维护人员与费用。
2.模式创新。在未来教室环境中的教学,我们需要重视教育模式的创新,传统的讲授模式、直接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学习与现代职业岗位更加紧密结合,我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根据学科的各自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职业岗位的培养需求,选择相应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教学模式都应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为主的教学理念。
3.内容创新。对于教学内容来说,个性化、数字化的学习以学为主,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主要参考。教学内容要有更多的媒体展示,利用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三维动画、课堂互动设备都可以整合进去,构建基于“云”端的海量丰富教学资源,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创新。
4.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在传统来说只局限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网络在线学习法只少量运用于函授教育。未来可以使用混合学习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外教学结合、面对面教学和网上教学结合,将教学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教学评价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如“翻转课堂”这个形式已经在国外开始运用,教师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运用于信息技术,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回家学习,课堂上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三、总结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比基础教育更贴近实际,社会需要有自我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与实际结合的毕业者。我们应该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创新,而完善软件硬件等资源,构建未来教室,建设“职教云”服务平台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职业人才。
作者:田晋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覃君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职校德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08
篇9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信息化建设已逐渐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主要是软件供应商为企业开发各类管理软件,每家企业内部独立部署所需的IT资源,这种建设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动态适应企业的要求。
1 云计算
1.1 定义
云计算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集中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适合于目前商业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的一种IT资源使用模式。
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给云计算的定义较为权威:[1]Cloud computing is a model for enabling ubiquitous, 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 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e.g., networks, servers, storag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 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 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即云计算是对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提供无所不在、方便的、随需的网络访问。
1.2 分类[2]
1.2.1 根据云的部署模式和云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
根据云的部署模式和云的使用范围可以将云分为3类:公共云(Public cloud)、私有云(Private cloud)和混合云(Hybrid cloud)。当云以服务方式提供给大众时,称为公共云。公共云由云提供商运行,可以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的IT资源的安装、管理、部署和维护。私有云是指企业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务和设施不是供别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混合云,是把“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到一起的方式。
1.2.2 针对云计算的服务层次进行分类
根据NIST定义,云计算主要分为三种服务层次: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是指用户获取软件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它不需要用户将软件产品安装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而是按某种服务水平协议(SLA)直接通过网络向专门的提供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带有相应软件功能的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是指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平台,包括应用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部署,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是指企业或个人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来远程访问计算资源,这包括计算、存储以及应用虚拟化技术所提供的相关功能。
2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和老企业,原因是多方面的。
(1)企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够。主要是信息化建设投资成本较高,存在风险。
(2)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业务流程调查分析不够详细,造成系统脱离业务实际。系统使用过程中可扩展能力和灵活性差。
(3)企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信息系统之间集成性差,数据共享性差。
1)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转变。使用云计算,可以让企业根据自己需要租用应用程序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建设模式。
2)减轻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在传统的信息化实现方式下,企业部署应用程序,需要自行购买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工作负荷尖峰情况其规模、数量都难以确定。
3)降低信息化资金的支出。云计算的按需租用特征有助于降低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支出。尤其是信息系统的后期维护成本。
3 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系统
3.1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框架
企业应用云计算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可以在信息化建设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3]:详细需求分析(包括自身现状的分析和云计算特征匹配分析);云计算信息化的选择策略(包括供应商和产品的选择策略);云计算服务模式的采用(IaaS、PaaS和SaaS服务模式的分析与选择);云计算的实施和运行操作(平台设计、运行和维护);以及云计算的支持项目如:安全性、网络稳定性、计费方式等。
3.2 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要进行需求分析。要对当前的企业使用的IT路线图进行细致的了解,对企业的业务现状和目前IT环境等进行综合研究和讨论,查找需求中能够利用到云计算特点的地方。这一步完成之后,应该可以明确是否需要采用云计算,是采用公共云计算资源还是建立私有云,以及要使用或提供哪一层的服务。
第二步要对云计算的整体方案进行选择与设计。包括采用什么样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用户访问模式、安全系统设计和自动化流程设计等。这一步结束后,应该可以得到云计算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各种软硬件、服务的组成,以及实施计划。
第三步是云计算方案的实施。根据云计算的方案逐步将硬件、软件等计算资源部署到位,全面管理,建立服务系统等。
通过对该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分析,对其云平台的总体规划:构建混合云服务模式来实现系统整体部署。公共云平台部署方案基于对外宣传网站的信息安全性不高的特点,以及降低企业信息服务维护成本的考虑,把对外门户网站、SMTP服务以及企业协作办公系统放在公共云的平台。基于原有企业IT设施构建私有云平台,主要包括:采用标准的业务流程、应用和软件SaaS模式实现安全信息较高的人力信息、财务信息、业务分析管理服务;采用标准化的软件平台PaaS模式提供共享中间件、开发工具、共享Web资源和共享数据库等;采用标准化的、虚拟化的基础架构资源服务IaaS提供服务器资源池、存储资源池、桌面云等服务;同时提供云服务管理与支撑服务如服务供应、服务受理、服务保障、服务计量等。
4 结语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提供了一种适应于企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具体方式。目前,云计算技术在国内企业应用中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企业只有充分了解云计算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信息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Peter Mell,Timothy Grance.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EB/OL].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nistpubs/800-145/SP800-145.pdf,2012 September
[2]朱进之.智慧的云计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第二版:59-63.
[3]杨振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6.
作者简介:杨素霞(1979-),女,江苏靖江人,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作单位:江苏省煤炭地质物测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顾云锋(1979-),男,江苏靖江人,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理学硕士,工作单位:金陵科技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网页搭建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推广
一、引言
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创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推动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随着教育信息化逐步向高校全面管理发展,在高校建立全面有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全面信息化,是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必然选择。物流管理信息化已成为高校物流管理的必然趋势。
本论文以沈阳工学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为研究分析对象,重点描述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网页建设的过程与目的,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分析沈阳工学院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探讨沈阳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为此专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议方案,从而提高此专业的信息化影响程度。
二、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现状
自建校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校所有学院都已完成了因特网的接入,各个学院建成了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各院信息化体系已清晰可见。物流管理专业从属于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信息化水平正逐步发展、以搭建完毕专业网页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并能成功运行。
三、网页搭建过程及目的
(一)网页搭建过程
1.第一步:明确建立web站点的目的、目标。目标:使所有在沈阳工学院毕业的学生能有好的方向。任何一个网都要页有存在的价值,这个价值确定了,网页建设的目标就出来了,本网页的建设目的:?加强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为沈阳工学院新生指引物流方向,宣传学校物流形象:通过web站点宣传形象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的有效方式,如果能再通过一些网站宣传手段,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任何事物都可与信息化挂钩,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可以将专业信息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推送出去,让学生以及教师能第一时间了解专业资讯。同时也能通过网上互动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需要反馈的信息,在对信息加以整理后,能第及时有效的提供解决方案与相应措施。
本网页的建设目标:建设一个可正式运行的物流管理专业网页,将此网页挂到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并正式运行,主要负责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具体信息,包括教学课程,师资资源,考研就业指导,优秀毕业生介绍,毕业实习,日常活动等几个方面,与同学进行网上交流。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
2.第二步:规划域名。明确了网站建设的目标后,就需要我们为网站起一个名字,专业术语叫做网站域名。起一个好的域名对于网站的宣传是非常有帮助的,一般的原则是短小、上口,便于记忆,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好的便于记忆的域名基本都被注册了,而域名又不像人的名字是不允许重复的,所以起一个好的域名越来越困难。
因为本次活动所制作的网页直接与学校官网相挂钩,因此网站的域名则遵循学校网站的域名。本学校域名为http://.cn/gw/index.jsp
3.第三步:网站策划。基于网站的最终目标,网站需要一个策划过程,比如网站的色彩基调、网站的栏目设置等等,网站策划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网站的目标而对网站的分类、分类下的内容等等的规划性工作。
具体包括的内容有:网站整体风格的确认,一般主要是网站首页风格的确定。色调:网站应该确立自己的一个主色调。沈阳工学院物流信息平台采用的是红,白,蓝三主要色调,即简约又丰富,以此用来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的文风而且与沈阳工学院官方网站的色彩基调相匹配。排版样式:使用800象素横宽的设计。?导航、内容等的排版方式:导航主要包括横排和竖排。栏目规划:就是勾划出网站的栏目结构图,也叫SiteMap图,可用微软的Viso等工具来描绘出这些结构来,根据网站的总体定位来考虑栏目的设置,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有这些内容,栏目是为网站的运营目的服务的,因此本网页的栏目规划中主要包括,网站首页,物流概况,新生指南,教师风采,特色社团,日常活动,毕业实习,人才培养,考研就业,联系我们这些栏目。设置以上栏目其目的是系统的物流管理专业信息进行整合,并给同学进行网上交流学习提供便利的平台。因此本网站周围镶嵌的图片是与物流息息相关的景观图片,一些网站喜欢采用大量的flash,而且不经过压缩的使用,这样非常消耗带宽,而且一般用户在2~3秒无法打开你的页面就已经失去了兴趣,所以慎用过大的flash。但就目前由于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放弃使用Flash。
4.第四步:选择软件实现平台。任何软件离不开硬件平台的支撑,网站系统也是如此。而网站除了传统的服务器外还需要公网带宽资源的保障。建立网站本身的软件可以有2种方式,直接采用简单的HTML建立静态的网站,或者采用主流的几款内容系统。
HTML网站的好处是简单,费用低,当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更新过程相对复杂,时间长。对于一些简单的不需要更新(当然不需要更新的网站基本不存在)或者更新周期很长,对更新时间也要求不严格的网站可以采用。
其它大部分网站多应该选择成熟的内容系统,或者自己开发一套简单的内容系统来支持自己的网站。但是HTML对专业水平要求也比较高,现在出现许多第三方便捷制作网站的方法,比如本次活动使用的Dreamweaver8。即使是对网站不太了解的人,经过简单学习也会进行简单操作。
5.第五步:Web页面开发。不论采用何种内容管理系统,都要在先期把静态页面开发出来,至少也要开发出大部分来,一般如果是自己开发的简单内容管理系统,可以页面制作和程序同步进行,也就是美术编辑和程序员共同配合工作。美术编辑在完成页面的HTML程序后由程序员加入jsp、asp、php等代码。这也是自己开发内容系统的弊端,因为没有完整的软件设计,基本是根据前台表现来做后台应用,每次修改美编和技术基本要混在一起改,互相影,这些都不是好的软件开发模式。
如果采用商业版本的内容管理系统,一般都需要先做好静态页面(HTML页面),然后在其上通过标签等手段产生模版,被内容管理系统调用。由于使用dw8软件,因此回避了许多困难,前期可以选择先做一张网站首页,而后,通过制作网站首页的模板,来进一步制作以下的子网页,实现方便快捷。
6.第六步:模版制作。模版在dw8中可以很快的通过一张首网页来实现,选择文件中的另存为模版,可以创建很多模板子网页,其中还可以自己定义可编辑区域和不可编辑区域。
7.第七步:系统上线。模版设计完成并调试好后就需要把整个系统搭建在前面提到的IDC中,也就是常说的系统上线。?系统上线最主要的工作是调试:?功能调试,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总是不完全一致的,需要在系统上线的过程中在进行一次完全的测试。在dw8中可以实现简单调试,或者通过观察断掉的链接来改正故障性能调试,对于生产环境各种参数的调整,以保证系统以最佳状态展现在用户面前?内容调试,逐条初始化网站的内容,并审核,因为网站上线后,所有内容均可以被外人看到,因此不能发生错误。
四、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及推广
(一)微信公众平台搭建过程
第一步:登陆微信官网申请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类型分为企业号,个人号。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微信公众平台需定时推送消息,因此需申请个人号。
第二步:输入邮箱地址,和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的密码,点击注册。
第三步:激活微信平台账号感谢注册,确认邮件发送至邮箱,进入邮箱查看,并激活公众平台账号。
第四步:在以申请的微信公众号内设置账号名称,以及子菜单内容。
此微信公众号中子菜单包括:专业信息,教师团队,优秀毕业生,考研就业,教师答疑,雏鹰创业,物流协会,获奖情况,专业课表,放假通知,考试时间,生活服务等内容。
第五步:按时推送消息至此微信公众号内,并开始适用实施。
(二)微信公众平台推广
由于微信是现在社会上比较新兴而且堪称主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因此将微信平台的推广同样作为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微信号推广主要可通过让同学关注微信公众号,并且经常推送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信息。例如,考试时间放假安排,课上课下互动等,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的一些相关概况。
五、技术支持
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需要用到以下技术:
FTP上传工具:文件传输协议使得主机间可以共享文件。 FTP使用TCP生成一个虚拟连接用于控制信息,然后再生成一个单独的TCP连接用于数据传输。控制连接使用类似TELNET协议在主机间交换命令和消息。FTP主要用于数据传输。
数据库技术:简单来说是本身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