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教育方法

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双语,共享

在医院的第一课

医学与其他专业有着很多明显的区别,选择到医学院学习的学生。不是怀着对救死扶伤的无限向往就是怀着对医学知识的无限热爱才走进这个领域的。

在学校之外,医院是他们最想去的地方。而在进医学院之前,他们也从没有以一个未来医生的视角去感受真实的医院环境。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的医学生要到大三上期诊断课开始后才第一次踏进医院。为什么不在他们一开始进校或者最迟在专业课开始后就让他们去接触医院呢?为什么非要等到医学基础课程都上完了非去医院见习不可的时候才去呢?如果他们的第一堂大学课或者第一堂专业课在医院里度过,当他们再回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相信想到医院里那些求助的眼神和病床上那些脆弱的生命时会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最优化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针对培养国际化的医学高级人才特别是医学科研人才和医学教育人才开设的,医学七年制和医学八年制的专业也开设这些课。由于双语教学要求较高,学校的资源相对较少,而长期学习这类课程的学生也不太多,且分散于各个学院。因此最好从学校层面出发,打破学院间的界限,调配整个医学院校最好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尽量集中需要长期学习这类课程的学生。通过这种最优化配置之后再进行双语课程教学。

完全自主的进展类课程

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为了跟上发展的前沿,医学类院校会开设一些进展展望类课程。这种课程由老师讲述显得苍白无力,可以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将全班随机分成几个组,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方向去追踪这一方向上最前沿的研究或者发展。然后轮流分组作报告,老师在这其中加以引导、指导和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来教室为学生们介绍。

不可或缺的人生引导

医学其实是一门终生需要学习的学科。怀着满腔热情的医学生这一生的医生之路或者是医学工作者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其实并没有完全地想清楚。然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这么一门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医学人生有所思考的课程。也许这门课程开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不可以简化一下,就集中或者有系统地对一些知名医生或者医学工作者的人生轨迹作一介绍。或者就让自己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生们来为医学生们上一两堂能实实在在影响他们一生的人生课。

网络的资源共享

篇2

    一、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长的进步,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超常规发展,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以妇产科疾病的教学为例,妇科腹腔镜是融现代妇科手术和内镜诊治技术为一体的微创伤妇科诊治技术, 也是当今妇科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妇科腹腔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使传统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妇科诊疗的面貌, 为新世纪妇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同时新技术的发展非一蹴而就,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妇科腹腔镜技术也正是在发展中完善, 完善中发展! 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途径也变得十分畅通和便利, 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非常快速和直接, 也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的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的教科书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这给现代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它要求临床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则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是法律纠纷, 也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产生不利因素, 反之, 如果处理得当, 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 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和医生自身的声誉, 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 滞后于目前医疗形势的改变, 如何确保临床医学教学的正确和合理、合法地开展, 不仅是临床教师所必须关心的问题, 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给临床医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临床课程将在临床医学院内实习时同步进行, 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医院度过, 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 这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何利用学生在医院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和基本熟练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 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病种讲完课或带完见习后便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将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医院内与病人接触, 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包括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 甚至语言问题, 这都要求临床教师花许多时间来解释和教导。单一按病种来讲习对学习临床课程是最基本的,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临床能力无从谈起, 但对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来讲, 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 应结合学生的自学和接受能力, 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并把它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可以以临床症状为主线多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具体疾病各自的特点和处理要点。另一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对学生的临床基本功重视不够或无法给予更多的教导,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临床带教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临床基本功, 如采集病史( 包括内容和技巧) 、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等, 并作严格要求, 因为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基础。另外, 要做好一名优秀医生, 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与病人之间的接触、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了解病情同样也是缺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也要求带教老师予以重视。因为一名医学生或年轻医生, 在这一点上往往欠缺和难以领悟, 需要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

    二、临床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效率, 我院已多次开设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 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使临床老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优秀的临床教师, 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诊断和处理能力, 单纯地提高授课效率是远远不够。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不能敷衍了事。对于一名临床医生, 要带教一、二名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 难就难在认真和带好二方面, 没有一定的责任心, 不认真带教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医生的。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 还必须负起责任, 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 才能使我国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 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快, 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 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 ,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 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 一名好的临床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医生。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育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视觉思维;意象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1)06-0093-04

当代美国德裔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视觉思维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视觉思维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这种本领不是指人们在观看外物时高级的理性作用参与到了低级的感觉之中,而是说视知觉本身并非低级,它本身已经具备了思维功能,具备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麦金对这个概念作了进一步发展,将其表述为观看、想象和构绘三者的相互作用,并据此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效训练。首先,由于视觉思维的运作单元和思维工具是视觉意象,主体在头脑中完全可以对视觉意象进行“自由地再生和组合”。其次,由于视觉思维是在主体与客体间直接的交流中进行的,主体完全有可能在对客体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过程中,利用头脑里积累的知识经验获得更多思考和顿悟的机会。所以,视觉思维从一开始就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直接相关,视觉思维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视觉思维是一种不同于言语思维或逻辑思维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其创造性或创新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具有源于直接感知的探索性;二是它具有运用视觉意象操作而利于发挥想象作用的灵活性;三是它具有便于产生顿悟或诱导直觉,也即唤醒主体的“无意识心理”的现实性。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培养视觉思维能力将有助于医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本文就临床医学教育培养视觉思维能力的策略与方法作进一步讨论。

1 建立医学意象库

1.1临床医学学习中视觉意象的分类

临床医学视觉意象是进行临床医学思维的基本元素。只有当我们的头脑中有了丰富的临床医学视觉意象时,我们在学习新的临床医学概念和规律、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时,头脑中才会产生连续的、清晰的临床医学情境。因此,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临床医学视觉意象库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知道,临床医学知识本身就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已经按照不同的领域有了明晰的分类,比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我们建立临床医学视觉意象库的时候,将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分类,把f临床医学视觉意象分为临床医学时空意象、临床医学情景意象、临床医学模型意象和临床医学图形意象。

1.1.1临床医学时空意象。生理现象、病理现象、生理过程、病理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也就是说总要涉及人体结构中各个生理器官在某时刻的空间位置并随着时间变化,这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有关临床医学问题的时空形象就叫做时空医学意象。

1.1.2临床医学情景意象。生理器官、病理现象、病理状态,都是客观、具体、生动的,这样每一个临床医学情景都可以形成一个意象,我们把这种具有生动具体性的临床医学情景称为临床医学情景意象。

1.1.3临床医学模型意象。在临床医学中,为了得出明确的临床医学概念或规律,常在临床医学问题的研究中,抓住问题的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建立有关问题的一个清晰简洁的理想化模型,即临床医学模型。我们头脑中对这种临床医学问题的新形象就叫做临床模型意象。

1.1.4临床医学图形意象。在临床医学中,从医学概念、规律的学习,到临床医学实验结果的分析,到临床问题的解决,作草图或示意图、列表格、画曲线图是经常运用的方法。利用这些图形,学生可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更好地理解临床医学概念、规律和解决临床医学问题。面对这些图形,学生经过观察、想象、构绘,最终内化为他们大脑中的临床医学图形意象。

1.2建立医学意象库的策略与方法

1.2.1积极创设观察的情境,丰富视觉意象贮备。视觉意象是视觉思维的“细胞”,视觉意象的积累是视觉思维的基础。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多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具体疾病发生发展的“真实”过程,丰富学生的视觉意象贮备。

1.2.2增强特色记忆,强化医学意象。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记忆谈不上学习。教学中须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医学概念、规律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抽象出来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掌握如下记忆技巧:抓住特征重点记,相似视觉意象对比记,关联意象联系记。

1.2.3重视图像表述,强化视知觉的理。用图像对临床医学概念、规律进行表述是训练学生视觉理解力的一种基础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层次视觉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点:(1)养成用图像表述的习惯;(2)读懂图像;(3)灵活运用图像法说明医学概念和诊疗过程。

1.2.4注重临床医学过程分析,培养视觉思维习惯。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培养学生视觉思维习惯着手,在讲解医学规律时,要重视静态图的描绘。

1.2.5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医学情境,各种感知觉并用,是建立临床医学意象库的最佳方式。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有意通过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视觉意象库,还要定期“激活”这些意象,增强学生已有意象的活性,才有可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视觉思维能力。

2 构建临床医学视觉思维方式

2.1临床医学视觉思维方式分类

2.1.1网络型医学视觉思维方式。网络型医学视觉思维方式就是从整体出发,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去看待医研对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系统性。它把每一个医研对象都看成是一个系统,而每一个系统就是一个网络,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就如各网点。而系统与它所处的环境又构成更高一级的系统,即组成更大的网络。如人体本身是一个系统--网络,而它又与家庭、社会生物圈等组成更大的系统--网络。二是交错性。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即网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网状结构。三是互动性。网点之间、网点与大网络之间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互相作用的。在医学诊治和研究中,运用网络型思维方式,就能够从整体出发,注意分析和正确协调处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达到整体的最优化结果。

2.1.2前导型医学视觉思维方式。所谓前导型视觉医学思维方式,是指在观察、分析医研对象时,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注重医研对象的发展及其动态变化。这种视觉思维方式,把医研对象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有足够的分析和准备,注意在对象变化之前采取行动。

2.1.3创新性医学视觉思维方式。创新视觉思维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思维的发散性,即依据一定的思维原点,注意从正向、反向、逆向、平面、立体、纵向、横向等尽可能多的途径进行思考,从而探求尽可能多的

答案或解决方案。二是思维的新奇性。它是指在医学实践中,要注意发现和探求反常现象,繁中求简,简中求繁;合中求分,分中求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长中见短,短中见长;正中见反,反中见正。三是思维的辩证整合性。这是指超越事物原有的系统,突破原有的限制,把思维的触觉从本系统拓展到其他系统,从不同体系、不同领域、多维视觉寻找最佳结合点,从更高层次、更广阔的背景和关系中去认识医研对象,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由一到多、由多到一。

2.1.4循证医学视觉思维方式。循证医学是遵循现代最佳医学研究的证据(成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决策的一门学问。采用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必须遵循下面几点:证据的来源强调临床的人体实验结果;证据的收集强调系统和全面;疗效的指导强调终点指标即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最终结局;治疗的依据强调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临床依据;医疗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2.2视觉思维方式的引导策略与方法

2.2.1眼、手、脑三位一体

临床医学视觉思维的培养和训练,需要实现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眼的训练在于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对事物特征的把握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对技能尤其是信息技术支撑下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传达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脑的训练在于培养对事物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识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视觉要素的角度来看,是培养对临床医学形态的准确描绘能力,对人体生理结构、病理结构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临床医学形态解构与重构的组织能力。

2.2.2观看、想象、构绘三位一体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指出,“视觉思维借助三种视觉表象进行”:其一是“人们看到”的表象;其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其三则是“我们的构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嘲。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累医学表象,学习应用医学意象思维展开想象,能对所学医学知识在脑海里播放“心灵电影”,使所学医学知识历历在目,能利用各种表达工具将医学表象表达出来。

2.2.3视觉思维与言语思维的协调

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所擅长的语言思维移植到视觉思维当中,利用语言思维的成熟性为视觉思维服务。例如,手术操作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一些词汇、一段文字对画面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后,再将其一一转换为相应的画面或者录像。随着外科视觉想象能力的加强,可以慢慢跳跃这一辅助手段。

其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视觉目标。外科手术的实施不是某几个元素的简单拼凑,它需要建立在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上,依靠想象力将他们彼此集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学生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视觉目标,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挖掘现有方案的潜力,努力使画面的效果朝着预定目标前进。这种尝试性的挖掘活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2.2.4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结合

静态思维是以静为主的思维过程,是趋于定型化、稳定性的思维。它要求我们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思维程序来进行。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性及代谢变化都是以“静态”的物质为基础和前提的。在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从静态思维开始,把定义、结构、分类等规范化、设计化。为增加直观性、可见性,还需要灵活应用模型、标本、投影、表格乃至多媒体等直观式、比较式教法,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目的是从静态开始启发学生的正确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思维是以动为主的思维,是运动的、调整性的、不断优化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思维者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环境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向、程序,从本质上认识、分析、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规律。人体是完整的有机体,人体内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更新的,并和年龄、性别、环境等密切相关,即人体是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并高度完善的自控系统。我们必须以变化的、运动的思维形式综合认识、全面分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抓住“动”的核心,去引导学生积极的正确思维。如体内物质的反应大都是动态的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达到动态平衡。条件一旦改变,原来的平衡必将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又要实现新的平衡。所以,我们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某一个问题,否则就无法认识人体,更谈不上医治疾病。

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的结合是医学教学的关键。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是对立的统一,两者既对立又相成,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补互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只有动静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思维更具体、更完善,这是搞好医学教学的关键。如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或各个分子,它们各自的结构不同、性质不一、功能各异,但物质之间又是不断转化、不断变化的,所以其性质、功能又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认识,综合分析,才能正确掌握身体内部各物质的内在反应规律。既要静态认识,又要动态分析,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正确、有效的科学思维方式。

2.2.5鼓励视觉化的表达

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视觉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信息的理解。视觉化的表达能够调动视觉、知觉,促进手眼协调和创造性的表达,使认知的直接性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实现。视觉化笔记和绘画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视觉化表达方式。

视觉化笔记可以包括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形式。概念图是运用图形来表示概念间的顺序和关系,它是确定学科知识中重要概念和彼此关系的有效工具。比如肺的概念图,它必须让人一眼就能明白肺的功能主要是换气,通过心脏作为泵的作用来将静脉血通过肺的换气后转换为动脉血然后供应全身。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概念开始向四处发展,绘制出与主题有关的核心理念,形成以主题为中心的“大图像”。比如围绕食管癌切除这一主题的思维导图,要根据食管癌切除的几种方式运用开放式思维,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确定其中的一种手术方式。

篇4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80-02

教学内容即是“教什么”,是所有教学包括实验教学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好的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预防医学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预防医学的学时较少,那么如何有效利用不多的学时就显得十分关键。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但是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的实施多以单纯验证学科基础理论为主要目的,偏重于“菜谱式”操作和“越俎代庖”方式,即教师和实验人员准备好全部器材和试剂,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讲授和实验指导大纲进行学习[1,2]。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与21世纪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能力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不符[3]。当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存在几个常见问题:①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多是背诵记忆,很少有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机会;②实验教学内容深度不够,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③实验教学形式是教师演示或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进行模拟,或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④预防医学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大部分与实际生活脱节,容易使学生认为学无所用,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不够重视,且动手能力差,实验积极性不高。

二、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增强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展开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意见》指出了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性教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研究性课程学习有机的结合,便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因此,把研究性教学融入到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是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中实行研究性教学,使受教育者从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入手,从而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原理、方法,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4]。

三、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深厚的基础医学理论、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宽广的预防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具备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卫生防病工作能力。预防医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是尚未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初学预防医学时,接触机会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恰如其分地运用研究性教学,是任课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树立研究性教学理念

为适应时展需求,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理念,如PBL教学法、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时,必须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通过该课程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以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的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宏观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教育有一个共识:“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知识。研究性教学模式本着与开放式创新性教学方法相结合、与科研和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5,6],让学生既“得鱼”又“得渔”。

1.研究性教学与综合性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性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简单、重复和呆板。教学内容新颖、系统,增加了学生对各类实验内容的兴趣,适应当代青年人多角度求知的心理特征,使教学环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根据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研究性教学主要在实验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建立引导式、开放式、互动式和创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

鼓励任课教师在平时实践中积极收集与预防医学相关的案例,包括近期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卫生事件和环境污染事件等,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设计,使案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围绕案例先提出各种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其内在机理,揭示其一般规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运用模拟演示、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研究性教学,使其更规范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研究性教学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面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养公共卫生医师快速、有序、及时处理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研究性教学采取联合实际,与社会接轨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开展社区咨询、健康调研及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与地方卫生机构密切协作,学生可结合理论知识、课堂实验,定期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去见习,去实践。学生亦可深入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人群调查研究,采样分析,增加课外实践的时间与机会。此外,建立以实验教学为依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等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食品企业去参观,让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扩充其思维空间。

同时,开展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7]。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广泛,与社会现状等密切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项目,进行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各样的科研工作。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的动态和前沿领域,从而发现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而渐渐学会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性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欧美医学院校受到师生的肯定,并得到广泛运用,其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人类思维和心理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预防医学要传承、发展、创新,需进一步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起适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性教学,以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为群,孙梯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徐兆学,梁升禄.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11-313.

[3]黄锟,陶芳标,郝加虎,等.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43-44.

[4]汤贤春,路健,李学英,等.医学细胞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66-2367.

[5]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4-16.

篇5

新乡卫生学校 河南省新乡市 453700

【摘 要】为了有效的激发预防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思维水平,提高预防医学学科的教学成果,本文从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新模式,指出两种方法结合的好处,并从课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建设、考核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反馈完善等方面入手具体落实到预防医学学科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 案例教学;传统教学;预防医学;综合素质

1 预防医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在师资力量、教学辅助型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因素的限制下,绝大多数的院校在预防医学的教学活动中仍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预防医学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按照大纲和教材开展层次分明的教学工作,有利于保障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是学生被动性的接受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引导,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 完善课程设计

第一,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们认真选择案例,选取医学里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以及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的常见性案例进行讲解,着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第二,指引学生们从医学文献中找出典型的反面案例,例如在设计、实施等出现错误的案例。学生们所选的案例主要限定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临床科研实践,以及近期公开发表的医药卫生领域的科研成果。这些素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没有固定的答案,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错误之处和辨别设计思路的能力。第三,综合运用专题讨论法、选题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讨论来提高学生积极地学习性。相对于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们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这一方面能有效的诱使学生们进行深入学习,大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教职工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2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学生们的学习素材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讲师们传授的内容以及有限的专业课本上。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下,院校应当为学生们提高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来源。一方面,院校应当为学生们建立齐全的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和国内外著名的预防医学网站给学生们享用。这样学生们能够根据查阅的教学资料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也能方便快捷的利用邮箱、在线解答等方式与教师们沟通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另一方面,院校应当加大对预防医学教育的资金物质投入,建立预防医学的实践场地,帮助学生们完成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相互转化,提高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真正跨入预防医学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

原则上来讲,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包括考核内容、考核形式两方面。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下,考核内容应更加侧重学生们综合能力的评价,并相应地增加案例讨论内容所占的比重,拓宽案例讨论的考察范围,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而考核的形式应当突破单一的试卷测试,根据案例讨论的教学和课程特点,考核时应当兼顾学生对案例的收集整理能力、撰写的分析报告、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试卷理论考试、课堂答辨等多样式手段来评价。例如,由于采用了案例式和传统法教学后,学生们的业余时间被用去很多,因此,适度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能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日常对学习的投入。

2.4 重视教学反馈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使得学生们经过自主学习和在对案例的分析下充分掌握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由于学生们自身的知识有限,不能深入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为此,院校教师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认真监督教学的每个进度和环节,做好回馈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问题。

3 结语

预防医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预防医学教学中,院校使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们对预防医学的兴趣,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达成的提高,同时,也促使教师们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效果更佳明显。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被普遍采纳,各院校们应进一步的尝试和完善,为预防医学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步怀恩, 王泓午, 赵铁牛, 李戈, 衡明莉.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方医学教育,2010,02:22-23.

[2] 贺棋.Seminar 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2012.

[3] 左恩俊, 胡书海, 李晓杰, 牛卫东,马国武, 唐立. 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口腔修复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4:101-102.

篇6

关键词:预防医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法;综合素质;探索与实践

预防医学是当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又具有群体性和独创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以往的实验教学长期作为理论课的补充而存在,可以说学科各自单独成立自己的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时数、教学经费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实验教学方式常常采用“菜谱式”操作和“越俎代庖”方式,即实验教师及教辅人员准备好全部试剂及器材,学生们被动地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指点和实验指导进行操作[1-5]。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有较大影响的。于是本中心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对“‘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等进行了探索,经过多年的实践,成绩显著。

一、“四结合”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6]

(一)“四结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本中心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过程,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还经常带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做社会调查,了解当前工矿企业、农村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试图了解国有企业、涉外企业及乡镇企业的劳动保护状况;强化学生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到基层调查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对调查的目的、操作的步骤有一初步了解,以便使他们把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2)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由原来学生所描述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步为启发式的教学法都已远远不够用了。启发式法虽比填鸭式教学法好得多,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改变不了教师的角色只是“教”,是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只能是被动地“学”,接受知识的现象。当今现代的教学方法在传统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师生互动、PBL、SBME(从广义来说,SBME指的是为了让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通过模拟预防医学教学场景增强教学信息而使用模拟辅助设备的一切教学活动)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们大预防的思维技巧,加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本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在校外建立了28个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学实践基地,还经常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企业的专家到课堂为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参与指导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如调试仪器、配制试剂、预做新方法,熟悉掌握实验方法原理、实施步骤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讲解实验课,与同学们共同解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进行实验小结,真是名符其实的“小老师”。再把课堂上学到的实践操作技术应用于现场,如环境监测、职业病体检、食品检验等,目睹实景,印象深刻,形成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紧密结合的良好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本中心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统筹安排,紧密结合,采用诸多形式(如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基层的社会调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毕业专题实习、第二课堂等)有机整合,使传统的单一理论教育模式有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针对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此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特色[7,8]。中心从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训练入手,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通过与企业工人接触,使他们懂得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此方法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长期的实践中,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方法的顺利实施,保证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提高了教师。

(二)实施“四结合”实验教学法的显著成效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中心让学生到企业、下基层去,以此方式来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如:①到深圳市开展了建市以来对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的普查,当调查完10826家工厂后,学生们体会到: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最关键问题是有部分涉外企业存在有法不依、领导不知晓职业危害的严重性、组织落实不到位、监督监察不力等现象。学生们认为我国在正式颁布《劳动法》的基础上,还应制订相应的《劳动卫生法》,与《劳动法》配套管理。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还预见性地提出“农民轮换工”的劳动保护、健康监护等问题,由于这类人群有流动性大、工种变化多等特点,给职防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给职业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学生们参加湖北省近20年来使用农药及其污染情况的调查,他们深入到乡镇,了解使用农药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其污染程度(在土壤和食物中的残留;每年中毒人数和中毒程度等);通过调查摸清了该省农药使用品种以有机氯为主,有机磷次之,为预防工作人员农药中毒提供了可靠依据。③学生们参加高温作业工作场所气象条件的测定和调查,同时开展现场防暑降温措施效验等项目。所取得的科学数据为制订国家标准提供了可靠依据,如《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以及《高温作业现场气象条件测定标准》等,学生们受益匪浅。

(2)实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们在读本科期间参加老师们的科学研究课题,然而所取得的成果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服务,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有的已编入国家规划教材;获奖的实验教学研究方法已用于历届本科生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

学生们在服务中学知识、长见识,将自己参与研制的“高温饮料”(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抗氟灵饮料”(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亲自送到职业作业工人手中,使学生们认识到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直接应用于企业的广阔前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到厂矿企业,为基层工人做义务咨询、健康检查,把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工人们服务,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9,10]

(一)“参与式”教学法实施方式

学生们通过参与理论教学、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等形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一般从第四学年下学期开始,现在第二学年也可),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参与老师的部分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让他们直接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学生们也可以依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理论兴趣组、实验兴趣组和科研兴趣组三种不同的形式实施。理论兴趣组:是指老师把一小部分理论课的讲授内容分配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检索文献、分析查找观点、文献综述、初步拟定讲稿,然后经过预讲合格后,再插入到主讲教师的内容之中,最后让学生们亲自讲解。实验兴趣组:是指带教老师、教辅人员及学生们共同做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如调试仪器、配制试剂、新方法的预做以及熟悉实验原理、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最后通过合格预讲并讲解实验课。科研兴趣组:是指学生们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中,与老师们共同进行文献检索、项目设计、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最后撰写论文并交流。

除了上述的安排以外,还有组织地让学生到工矿企业、乡镇基层实地考察、开展现场教学,还特邀请知名专家或有经验的博士生给他们传授科学前沿、创新技术,交心谈心、举办各类演讲比赛、讲座等,在实施的全过程,学生勇于实践,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二)“参与式”教学法实施成效

此教学法2005年获批为湖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编号:20050034),它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采用的诸多形式有机整合,改变了原有传统的单一理论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训练入手,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近八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学生们深有感触,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艰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灵感,不是像以前那么有神秘感,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有些同学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思维非常敏捷,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好前景思路被老师采纳,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实践,他们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收集科研信息、熟悉教学内容、认真撰写讲稿、通过合格预讲到正式上台讲授的全部授课程序,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在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本中心要对学生进行演讲、授课、大班、小组发言及撰写论文等多种方式的训炼,使他们从不敢说话到大胆表述,从结结巴巴到流利自如,教学法采取“人人参与”的方式,通过训练后,学生们无能是授课还是演讲,都表现出从容不迫、条理清楚的状态,同时还伴有几分幽默。其产生的效果还体现在他们毕业时找工作方面,在供需见面会上表现得得心应手,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3.学生们面对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们参加活动时,有很多的机会跟老中青年专家、研究生接触,在这个群体中,始终充满学术氛围;老师和研究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厂矿企业参观学习,与社会零距离的接触,使他们懂得作为21世纪的主人肩负的重任,加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如何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让他们成为21世纪的主人,使我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本中心开展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1]。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目标与方法。此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要以运行机制和实验教学方法创新为突破口;以能力(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为主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法紧扣如下环节: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成效。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参与的各类科学研究课题多次获奖。1986年至2011年,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30余项;市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12项;参与制订国家卫生标准5项;申请专利15项;同时获湖北省、校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挑战杯、求实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50余项。撰写科学研究学术论文、心得体会280余篇,学术论文大部分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另外有4项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用于企业,使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其内容已充实到实验教学中,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舒为群,孙梯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孙维权,王月云,熊光练,等.新时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78-280.

[3]林立,张春之,刘永春.预防医学专业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09-310,313.

[4]张凯,王学春,陈廷,等.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06-1007,1011.

[5]徐兆学,梁升禄.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11-313.

[6]陈国元,杨克敌,运络珈,等.武汉市某高校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10,23(11):102-104.

[7]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开展教学、科研、服务整合教学模式探索13年回顾[J].医学与社会,2000,13(增刊):116-117.

[8]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整合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及展望[J].西北医学教育,2000,8(3):141-142.

[9]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参与式”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32-133.

[10]陈国元,邬堂春,徐顺清,等.关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3,16(12):57-60.

[11]陈国元,杨克敌,刘烈刚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08,21(7):54-55,60.

篇7

【关键词】TBL 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32-02

医学教育是精品教育,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生,是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任务也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治疗上亦从“治病”转向为“治病人”,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医学的发展趋势。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鄄Based Learning,TBL),是由美国Oklahoma 大学的Michaelsen教授于2002年所命名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TBL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鄄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成人教学模式[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践性。研究表明,TBL教学法能增加学生参与和准备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技巧以及增加知识成果[3]。TBL教学法虽然已经应用于国外一些医学院校的主要课程和医学专业教育中,但在国内医学院校中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TBL的提出和发展

70年代末, 美国Oklahoma大学的学生数量增多,一个大班的学生人数较原来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三倍,还只是初级教员的Michaelsen思索着如何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尽管有着不同意见,Michaelsen仍然决定把大部分上课时间用在学生的团队合作上,邀请学生与他共同承担学习责任,由此诞生了TBL的基本教学模式[1]。80年代后,TBL教学模式的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4],并在接下来的20多年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2002年以前,国外学者将此种教学模式称之为“小组学习”(team learning,TL)。 2002年Michaelsen等学者将这种教学模式正式命名为“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鄄Based Learning,TBL),并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得到逐步地推广应用。2002年以后,TBL教学模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国际上至少有包括美国[4]、加拿大[5]、澳大利亚[6]、韩国、印度[7]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中接受并应用TBL教学模式,其中美国至少有70多个医学院校应用了TBL教学模式[8]。TBL教学模式已被用于包括医学在内的各种课程教学之中,已采用TBL教学模式的院校,绝大多数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积累了较为丰富和成熟的经验。

二、TBL的实施流程

第一阶段:预习准备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预习参考资料或提纲,学生在课外通过个人独立预习并熟悉掌握已确立的教学单元的课程内容。

第二阶段:预习确认测验过程。 ①个人预习确认测验。每个教学单元的第一节课最先开始的活动是评价学生个人预习情况的预习确认测验,这个测验的内容通常主要由侧重于概念的单项选择题组成。②团队预习确认测验。当学生完成个人预习确认测验后,上交他们的回答,并立即针对团队进行同样题目的测验。团队测验需要运用IF-AT系统卡[13]来进行评分,题目有ABCD四个选项,在答题卡上刮开所确定选项的涂层,如果答案正确,则有符号显示,得4分,如果第一次刮开选择项不正确,则没有符号显示,第二次刮开才正确者,得2分,第三次正确者行1分,第四次选择才正确者得0分。为了完成团队测验,成员必须就每一个测验问题进行讨论。团队测验完成后,老师将评分后的两套答卷(个人和团体)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发表对个人和集体表现的意见。③上诉。只要在小组测验完成后,针对本团队测验中出错的问题,允许和鼓励任何上诉,即提出任何意见或疑问。④老师反馈或总结。待所有学生提交了上诉,教师可针对团体似乎仍然不清楚的问题发表一个小型的演讲或讲座。这个演讲或讲座既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允许教师几乎完全脱离材料所覆盖,涉及学生可以课外自学的内容。

第三阶段:运用课程概念过程。小组聚集在一起开展讨论团队概念运用练习的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并记录讨论结果。在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发表小组的讨论结果,每个小组与班级里的其他小组讨论自己的答案并及时做信息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课程概念的运用,而且老师也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概括起来说,TBL教学模式即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包含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展开主动学习,经过“确立教学内容个人独立预习概念预习确认测验掌握概念团队练习运用概念”的过程获取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运用。

三、TBL在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成为医学教育的趋势。改革要求新的教学模式着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TBL教学模式可较好地适应当今医学教育的需求,在国内医学教育中渐渐引起了重视,已经有一些医学院校在基础和临床课程中开始引入TBL教学模式。例如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兰州大学医学院等国内少数医学院校也已经开始引入TBL教学模式,应用院校的数量和应用课程的范围仍显局限。

在向欧美等大学学习PBL、CBL教学方式的基础上,2009年王庭槐教授等针对中山大学学生人数较多、生师比率较高的特点,在中山大学医学院推广TBL教学方式。他们研究发现,TBL教学模式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督促,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9]。南京医科大学的李晓楠等在儿科专业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开展TBL[2],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兰州大学医学院的景玉宏等[6]在局部解剖学中引入TBL后,认为在我国采用TBL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吸引力。天津医科大学的戴玉杰等[10]在7年制病理生理学教学中采用TBL模式病例讨论课,发现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通过分析病例、逻辑推理、综合判断等环节,大大提高了临床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TBL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在学生数较多的情况下,在大班之中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教学[10],而小组教学是世界教育的一个趋势,这特别适合于中国国情。此外,TBL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若能很好的处理好TBL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革完善,将有助于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TBL这种独具特点的教学模式,作为对现有多种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完善和优化,必将在我国医学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TBL在我校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郑州大学医学院于2012年开始在262名医学生的老年病学的教学中使用TBL。我们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用30个选择题(iRAT)涵盖这些教学内容关键知识点,用10个应用知识训练问题训练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名教师,15-20名学生,分成3-4组。讨论学习阶段和应用知识训练阶段各占1学时。结果显示:学生2个学时内平均发言2.5次(1-7次);成绩平均提高2.2分;学生讨论时间占总学时85%,教师总结、引导时间约15%。问卷调查(5分量表,1分不同意,5分非常赞成)显示:(1)我可以在其他人的发言中学到知识4.2±0.7分;(2)我的参与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与认可4.5±0.3分;(3)我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得以训练4.1±0.9分;(4)愿意继续参加这种学习方法4.3±0.6。目前,TBL在临床教学中开展较少。结合我院开展经验,其难点在于:(1)虽然成功的TBL教师在课堂上占用时间很少,但教师需要在课前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对问题及答案字斟句酌,使其既要涵盖需要学生掌握的相关内容,又要能引起争论。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必要时引导讨论的开展。但多数教师习惯讲述知识,不习惯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学习。(2)学生一般课前预习较少,影响了TBL的课堂学习效果。(3)TBL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如何对这些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评价体系。此外,还需不断改进这种教学方法,扩大样本量,观察远期效果,这样才能并对其在临床教学中的效果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总之,TBL教学模式是世界医学教育发展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国已开始引入T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能很好的满足我国当今医学教育的需求。因此,TBL教学模式在中国医学教育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值得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Michaelsen LK, Bauman KA, Fink LD.Team?鄄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M].Sterling (VA) Stylus Publishing.2002:1-287.

[2]李晓南,池霞,童美玲等.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 :84-85.

[3]Michaelsen LK,Watson WE,Cragin JP,Fink LD.Team learning:A potenti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arge group classes[J]. Exchange:Organ Behav Teach J.1982, 7(1):13-22.

[4]Thompson BM, Schneider VF, Haidet P, Levine RE, McMahon KK,Perkowski LC, et al. Team based learning at 10 medical schools: 2 year later[J]. Med Educ 2007, 41(3):250-257.

[5]景玉宏,刘向文,张朗等. 基于TBL方法的局部解剖学教改方案[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 12(6):574-576.

[6]Freeman M., McGrath-Champ S, Clark S, and Taylor L. The case for assessable in?鄄class team?鄄based learning[J]. UniServe Science Assessment Symposium Proceedings.2006(2):50-55.

[7]Shankar N, Roopa R. Evaluation of a modified team based learning method for teaching general embryology to 1st year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J]. Indian Journal Medical Sciences.2009, 63 (1):4-12.

[8]Michaelsen LK, Parmelee DX, McMahon KK, et al. Team?鄄Based Learning for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 A Guide to Using Small Groups for Improving Learning[M] .Stylus Publishing, LLC.2008:xiv-xiv.

篇8

一、当前改革医学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一)改革医学教学方式是处理好医学类教育教学问题的要求。改革当下医学类教学方式,有利于正确地处理好医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纵观当前我国医学类专业存在的问题,专业项目设计不宽、素质教育较为薄弱、教学形式机械、内容陈旧且方式方法呆板等等现状为医学类教育所面对的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能够促进医学类教学方式为的改革,促进医学类教学方式能够强加该专业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能够推进医学教学形式变革,能够不断充实医学授课内容。

(二)提升医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各方面技能。根据笔者的调研,在所在学校随机抽取2013级50名学医学生,对他们上课的情况进行了解。其中有25名同学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不明白,不理解,10名同学甚至对教学知识没印象,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其中只有15名同学对上课的学习把握状态良好,但也有欠缺。这就表明,医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所周知我国医学类授课长时间以来一直运用“注入式”授课形式,主要体现为由老师给学生注入信息与理论知识并不顾及学生能不能掌握与消化,倾向于机械记忆,带来该专业学生可以牢记诸多的专业知识,而不知道怎样应用在临床中,缺少开拓性思路。因此改革医学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医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医学类学生各方面技能。

(三)有利于适应社会现实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要。授课方式的改进应满足我国现代化创建对于人才的需要,即为探究与改进授课方式的起点和终点。所以,我们必须思考哪部分医学授课方式是陈腐并且是落后的,哪部分授课方式是不满足当前对于医学类人才品质的要求,挖掘授课方式和对于专业人才需求的内在矛盾,进而改进咱们在医学类授课方式课题上的守旧的教学理念,主动地依据当前的新需求来探究与更新医学授课方式。

二、培养医学生能力素质的几种授课方式

(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自加拿大一大学提倡的PBL授课模式至今,PBL已经誉为当前西方医学类教育教学的代表模式之一,这几年我国医学类高校广泛开始引入这种模式。PBL的关键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启迪式授课方式,强调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的功能则为由教转为导,以树立受教育者的学习技能与处理现实问题的水平作为重点。老师给予学生供给具有相应难度、能够涵盖学习目标、并具有实用性的病案;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出示问题,分析、总结问题,各组学员分工协作,各组研讨等等方式,造就处理问题能力,开拓高领域的思考能力、团体协作能力、获得评估消息的能力及其自我学习能力。

(二)案例式立体授课法。例案授课法为一类以案例作为根基的授课法,实质上为出示一类教育的两组情境,老师在当中出演着策划者与鼓励者的角色,激励学生主动参加研讨,在研讨中获取知识。此法具备强调建立学生思考问题与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特征。这种立体式的授课方式为老师将课本里知识框架的构成与知识相互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全部内容,通过严密的设计加工为归纳清晰、内容完善、合理联系、多元组合的立体式框架知识机构。同时从总体上考虑到教学各环节的任何一种媒介和手段,均为教育思想、原理、方法、形式等等诸多元素的高度归纳与体现。例案式立体授课法结合了例案授课法和立体授课法的长处,把案例授课和立体授课进行融会贯通加以拓展,经过多媒体教学将其紧密联合起来,产生出新的授课法。准确地来讲,案例式立体授课法极大应用了人的智力技术、微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医学图形三维组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极大的应用视频、多媒体、电化、示范课网络等教学手段,认真设计课件、教案、直观呈现“仿真病人”与临床案例研讨材料。它完成了从单一化向立体化的变化,融诸多授课法于一体,起到了多视角、大数量与系统性的授课优势,因此被称为“CTTM(案例式立体授课法)”。

篇9

[关键词] 高等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考核;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111-02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clinical practice assessment method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GAO Xiu-wen1, LUO Qing-dong2,LIU Jin-yu1,WANGYan-xia1

(1.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Qiqihar 161006,China;2.The Medical College of Qiqihar, Qiqihar 161042,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onstructed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hands-thinking ability, we have higher medical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for assess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d basic clinical knowledge, the graduates production practice, graduated from trinity in three stages, built a new clinical practic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ree goals, and in 2002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research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medical examinati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ree goals;Practice and research

为尽快与国内、国际先进的医学实践考核模式接轨,达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不断建立和加强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我们以注重动手能力、强化诊疗意识为出发点,从多角度、多方位整体构建了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新方法――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通过在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0~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1.2方法

将2000级(45名)、2001级(53名)医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4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的临床综合实践考核成绩、就业、考研、问卷调查四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对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1.3过程

1.3.1 培训①考官和学生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各阶段的考核目标、指标、形式、内容、标准和具体要求。②标准化病人筛选和培训:在实践毕业考试前3~4周筛选内、外、妇产、儿科的标准化病人,并选配优秀带教教师对其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很好为学生模拟出真实的诊疗场景,并具备协助主考教师评价学生的能力。

1.3.2 考核过程

1.3.2.1 临床基础知识阶段考核(量化式一级目标考核)。①目标:熟悉临床诊疗过程;锻炼与病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步骤和重要性;为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坚实基础。②形式:模拟病人考核。③内容:体格检查。④考核方法:试卷分一、二、三卷,考生现场随机抽取任意一卷进行考核,时间为20 min;每组由2名考官主考,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成绩。

1.3.2.2毕业生产实习阶段出科考核(量化式二级目标考核)。①目标: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学习态度;熟练掌握诊疗过程,具备临床诊断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熟练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技巧; 熟练掌握问诊、查体技巧;熟练完成病历书写、答辩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熟练完成医嘱、处方以及辅助检查项目、技能操作;能够作出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好掌握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做到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建立超前的诊疗意识,能够为病人作出医疗预算;具备科研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②形式:实际病人考核。③内容:单科工作能力测试,包括平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嘱、处方、病历书写、病历答辩、辅助检查、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诊疗预算。④考核方法:共分三大轮四大科,包括内、外、妇产和儿科;妇产、儿科轮次学生同时需考核妇产和儿科两科。

1.3.2.3毕业阶段毕业实践考核(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①目标: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较强的临床诊断思维和交流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熟练独立完成新病人的入院处理、病历书写、辅助检查和技能操作、诊断、治疗;具备群体健康预防和指导,以及医疗/效益成本的预算;具备较强的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研究意识和发展潜力。②形式: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与标准化病人(SP)结合模式。③内容:临床综合能力测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口试)、辅助检查(笔试)、操作技能。④考核方法:内、外、妇产和儿科中考生随机抽取其中一科参加考试;考核病例、辅助检查及技能项目在考试现场随机抽取。

2结果

2.1 2000~2002级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

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90分为优秀,<90分、≥80分为良好,<80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统计结果见表1。

结果分析:对三组的成绩进行H检验,Hc=45.905,P

2.2 2000~2002级医学生就业、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结果分析:三组资料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

2.3 问卷调查反馈结果统计分析

通过对25名临床带教教师的问卷调查反馈,完全认同率在80%以上,完全否认率为0,说明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适应了当代高等医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对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4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完全认同率在75%以上,完全否认率为0,是培养和建立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条新途径。

3讨论

从上述统计结果分析看,实验组在临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均优于应用以往考核方法的对照组,较好改变了以往考核标准偏低、形式简单、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的弱点,使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形成了新标准和体系,缩短了与GMER的差距,取得了显著效果。

检体实践技能考核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首次临床基本技能测试,此时期学生量大,接触和了解临床技能知识相对较少,处于理论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初期,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采取了模拟病人考核方法,更加注重体格检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量化考核指标,避免了以往考核欠缺整体观念、生搬硬套教材的弱点,为较好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顺利进入毕业生产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科考核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形成、实践能力培养和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该阶段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设置的单科考点最为丰富,考核内容涵盖量最大,采用了实际病人考核方法。因为该时期学生分散到多个二级学科,每个科室一般只承担2~4名考生,且体格检查项目的考核重点为专科检查,做好病种和病人选择后很容易完成出科考试项目。既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状态和效果,也能很好促进和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思辨、实践动手和与病人沟通能力,较好促进了医学生向合格医生的转化。

毕业实践考核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综合思辨能力的考核,也是对医学教育成功与否的验证。因此,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的考核目标设定更加丰富和开放,采用了国际推行的OSCE和SP相结合的方法,OSCE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由于其众多的考试内容,使评价遍及教育目标分类学所包括的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三个领域,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而SP考试法是将一些经过训练,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情况和非医学专业人员具有了模拟病人、考核者和指导者的职能。这两种方法结合既解决了学生数量过多,病人不易配合的难题,又实现了开放式思维的考核,达到了锻炼临床思辩能力和考核客观性的双重目的,为培养合格临床医生把住了最后一关。

综上所述,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在医学生临床学习的各阶段考核中,从内容、形式、目标和指标上均进行了重新构建,使其更具有了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实际动手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临床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医学教育出版社,2002.5.

[2]林萍.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具备技能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1,4:5-6.

[3]文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1-2.

[4]杨世昌,李恒芬,张迎黎,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 综述.

[5]沈诒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2):24-25.

[6]万学红,邓洪.欧洲医学教育学会教育指南[S].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2002.

[7]孙宝志,金魁和.高等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M]. 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6.

[8]于晓松.孙宝志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初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9-17.

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78-02

神经病学是一门既复杂又抽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枯燥、难以理解及记忆的概念,需要有很强的归纳、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们普遍反映很难。少数民族医学生由于地域差异等影响存在理论基础相对簿弱、学习能力、汉语理解能力等参差不齐的特点,在临床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该实际情况,在五年制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们对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掌握少数民族医学生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落后状态是众所周知的,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历史原因,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铸造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大学生差异较大的特质[1]。经多年带教后感触较深的就是:①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单一固化,缺乏创新精神,尤其在思维能力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学习中,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联系、临床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相对表现出在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欠缺。②母语与汉语在学习及人际交往中的思维、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障碍。少数民族医学生反应虽然大多数时候都能比较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但有时对一些较复杂的思维要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时往往感觉难以驾驭。③学习自主性不够、自信心不足、明显的自卑感、封闭等心理特质。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胆怯、自卑、自信心不足,尤其是在讨论课、实验课、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发言、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平时的校园人文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也将影响其创造性及适应性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2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帮助少数民族医学生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核心。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应该教育学生将一般的理论与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辩证法的逻辑思维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分析,以得出合理的结论。以脑血管病为例,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什么样的人是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如何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等问题,让学生先发言,展开讨论,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总结,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坚实和全面。在讨论疾病的治疗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治疗意见,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分析为什么该患者适合这种治疗方法,不适合其它治疗方法,充分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与神经解剖教学相结合

在进行神经病学教学前,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复习神经解剖,从而为我们学好神经病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神经解剖的方法有传统的(如口授、板书、挂图等)和现代的(如投影、幻灯、录像等),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抓住神经解剖的精髓。

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也有利于课后整理笔记,还可根据需要将解剖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背诵歌诀、实物、模型等。但缺点是短时间内传达的信息量有限,跟不上时代。多媒体教学法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是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电教媒体结合的产物,如果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穿插板书、挂图等手段,则可以使少数民族医学生更便于理解和掌握。

4 《Flas制作》

兴趣是成才的老师。神经病学是一门枯燥、难以理解及记忆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医学生来说都知难而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故采用Flas制作,精彩的MTV,让学生欣赏Flash作品,于是学生对这门课就会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这就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教学中,如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采用Flas后可以更生动、更形象,使同学们想象着画面就可以牢记发病原因。如各种异常的姿势步态,采用Flas后可明显提高同学们的记忆,而且不易混淆。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5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PBL代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专业教育领域一种重大的、综合的和广泛流行的改革,全世界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开始实施PBL[3-4]。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神经科学对学生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要求很高。为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结合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特点,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辅以多媒体展示、MR、CT片等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通过解答问题、主动看书学习、查阅文献,获得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充分利用影像学等教学手段

做为一名临床医生要看好影像片,除了有扎实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基础,还要大量的阅片,才能对疾病得出基本正确的影像诊断。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辨别正常的与异常的影像学资料的表现,并分别分析它们在诊断中的意义。神经病学中最主要的影响资料是头颅CT和MRI,要提前搜集大量典型病例的资料,某些疾病的资料可以达到看一次记一生的效果,同学们在接触到许多CT、MRI资料后,对疾病的诊断认识可以达到新的高度。

7 正确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教学相结合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不能只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基于疾病的复杂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故而培养良好的问病史及查体习惯是我们在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询问病史可采用实践演练,学生间建立互动关系,一方扮演医生,一方扮演患者,事先要有设计好的病案,要使询问病史变成真正受学生自己操控的过程。体格检查要做到针对性的查体教学,以往的经验表明,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于神经系统查体,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在幻灯、录像等的配合下,应以学生扮演患者,老师详细讲述每一个步骤及每个体征所代表的意义极为重要。

总之,神经内科教学历来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教学十分不易,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以后,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要求,使神经病学的教学变得容易起来。

参考文献:

[1] 蒋升、夏宇等.少数民族医学生内科见习教学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1(1):50-52.

[2] 吴石佳,陈长庚.PBI.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