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学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学护理

篇1

关键词:医学护理;临床应用;地位;作用

目前,对医学护理工作的研究还局限在国内,而国内学者也大多着重于表面分析之上,同时受到我国文化背景的制约,医学护理也还停留在发展阶段,相关的研究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医学护理很难在国内临床当中发挥很大作用。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探讨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当中的作用和地位,关注临床治疗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

1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1.1医学护理是医学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人体康健主要依靠“三分治,七分养”,明示了护理在恢复人体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医学护理并不是盲目地,要确保科学合理性,才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当然,治疗和护理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只有将科学的护理模式渗透在医学治疗的过程中,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减治疗时间,同时提高治疗的质量,此外医护人员温和的态度以及宽慰的言语还可以照顾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缓解不良情绪,让患者更加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科学的医学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应急能力,在紧急关头可以和医生一起进行治疗工作,一直保持理性思维。而在患者的恢复阶段,医学护理则占据主导地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因素选取最恰当的护理方法,为病患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由此可见,科学的护理是患者健康的根本保证,可以让临床治疗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1.2医学护理的质量影响临床治疗的质量

事实上,医学护理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医学道德品质。当今社会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护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革,传统的简单临床干预已经不能够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因此医学护理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项信息资源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掌握更多保健技能,同时提升自身的疾病诊断能力,这样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从容应对,有效辅助医生治疗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有着最新医疗成果的敏锐触角,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2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2.1医学护理与临床诊断

一般情况下,许多患者的病情是错综复杂的,这一方面需要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还需要护理人员落实各项具体的治疗措施。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便是护理人员,他们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也就更加关注,医学治疗效果的提升仅仅依赖于医护人员的日常观察记录,便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评估患者情况,为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面对紧急情况护理人员也可以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先做出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风险。现如今,医学护理直接影响医学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篇2

    根据课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课堂授课时,首先应对其背景、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做详细介绍,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提高其学习兴趣。其次,对中医护理学基础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等要做重点讲解。尤其是基本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操作进行讲解,让学习更加直观,增强感性化认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一些护理操作基本知识。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把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另外,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侧重,避免重复讲授之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把有限的教学学时用到新知识、新技能教学中去,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最后,教师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根据课堂授课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课时,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随着学科自身的发展,医学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更新自己的知识,多了解、多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真正地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作为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知识的同时,系统学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常见临床操作技术,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全面。因此,在备课时,每课时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开始时,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使他们了解在本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有限的时间内可掌握更多的内容[1]。其次,丰富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是一名教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然后再对问题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的解答,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明确基本概念。中医护理学基础基本概念多,容易混淆,在课堂授课时可以结合实际病例深入浅出地做好这些基本概念的讲解工作,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中医学基础学科,是高等医学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其理论性强、基本概念繁多、内容抽象,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改革中,要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的临床护理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突出中医护理的特色。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理论结合实践,教与学并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比如说在讲授放血疗法等基本操作方法的时候,可以事先选择好适宜此方法的学生为演示对象,进行现场讲解并演示,把此操作的要点讲明,亦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其次,要以中医护理学基础为支点,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各学科知识,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医学基础知识。另外,要注重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医护理学基础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抽象、枯燥,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如中医护理学的一些基本操作,比如艾灸、拔罐、针刺、刮痧等内容,可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式,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有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中医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理论联系临床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努力,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后期的临床各学科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

[关键词]高职 中医 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学仍在医疗保健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医护理学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对中医学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医特色,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实践。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在中医护理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因此,高职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宜讲究方法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教学

中医学的教学任务不只是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把教材当成蓝本,根据大纲要求、教学条件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1.1 结合学生特点,研究教材内容

高职学生在生源上与普通高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高考的失败者,这部分学生往往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佳、学习意志欠缺等弊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授课对象的特征,结合学生特点研究教材内容:①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做到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识记;②内容较少实际运用较少对整体知识结构影响较少的内容适当删减;③能与实践课结合的内容尽量发挥实践课特色,让学生体会直观教学的优势;④切合社会需要,将中医学就业前景、临床特色、优势等融入教学。

1.2 注重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连接而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与学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教师自己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或用病例、或用社会现象、或者相关知识等,引领学生进入学习主题;其次,在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营造课堂气氛,诱导学生学习热情,因势利导把握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适时、适度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1.3 充分利用教学课件

传统的中医教学已经不再完全适应当今的护生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亲自设计教学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更好的促进中医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使知识表达更加充分、生动和直观,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1.4 上好实践课

中医操作技术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临床实践活动,比如针灸、拔罐、足浴、耳穴按压贴敷等,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无论是对于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还是自己的家人朋友,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相关操作技巧,做到定位准、操作熟、效果显著,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和快乐,又拉近师生关系,便于以后课程的学习。

2 结合学生特点,促进自主学习

高职学生经历了中学时代的文化课程学习后,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自主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设计问题、案例、场景等,并逐层递进提示解决思路,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来有效解决问题。

篇4

[关键词]现状;中医;内科;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在各个医学研究中的经济投入,很多的新式医学研究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而且现有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现代化的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在停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入,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一、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

虽然现在的中医内科护理已经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及发展,但是在很多现实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漏洞,这些漏洞直接影响着中医内科护理的发展,因此这些漏洞与不足急需填补与解决。现代医学倡导的以患者为治疗中心进行系统的、全身心的以及相对较为整体的护理理念与中医内科护理的理念是没有出入的,是完全能够契合的。中医内科护理其实从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已经有了深厚的理论以及实践基础,而中医内科护理理论作为中医学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还是临床过程之中非常重要的恢复手段,近二十年以来,国家之间的医学交流层次上了一个台阶,西方的医学技术与中医进行了互补交流,整个医学系统更加完整。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医学急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中医内科护理也还需改善和进步。

(一)中医内科护理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个医学系统相对已经较为完善,而且从医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医学人员却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医学人员比例的9%。现在的很多医学专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医学为主要内容,中医医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少,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中的92%都是学习西方医学出身,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手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对中医内科护理中常用的针灸、药透等等护理方法的运用很不熟练。因此,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匮乏是目前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阻碍,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医内科护理的地位始终不能提升,医学护理也会因此不完善,出现明显的短板。

(二)中医内科护理人员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现在的绝大部分医院之中,很多能够实施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过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说经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医院沿用了较为老式的护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医内科护理方法失去了作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利用中医内科护理来恢复患者的过程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中医内科护理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

(三)中医内科护理创新匮乏、制度老化

现存的中医内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潭死水,由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大量的中医内科护理,因此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没有方法去通过自身的认识以及护理过程的问题解决并去创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即便是专业的中医内科护理创新研发人员,也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实际经验而事倍功半,而中医内科护理的制度固守也导致了这项技术不能将制度作为依托来发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发展缓慢。

二、中医内科护理的未来展望

中医内科护理技术作为一项非常实用的医学护理技术,保证这项技术的长远的发展以及长足的进步是每一个从事医学人员无可厚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中医内科护理需要一些实际的、有效的改善。

(一)提升中医内科护理的医学地位

首先,将中医内科护理技术提升到首要的医学护理技术的地位上来,让所有的医学人员都能认识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效用,卫生部门以及立法部门应该尽早制定一些保护中医护理学术方面的规定及法律,提升中医护理人员的使命感,改变医学人员对中医护理学的传统观念。

(二)增加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数量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医护理学也是一样,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来复兴这一行业,因此,医学院校要尽量扩充自身中医护理学的规模,培养出更多的热爱中医医学的人才,为中医内科护理学助力。而且医院都应该从自身的中医内科护理方面下工夫,减少西方医学护理的从业人员,抽调出一部分对中医内科护理医学感兴趣的人来学习或者熟知中医内科护理医学,使得他们能够逐渐成长为有经验操作中医内科护理技术,有能力胜任中医内科护理学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一同壮大中医内科护理。

(三)大力发展中医内科护理事业,对医学制度进行改革

现在的西方医学护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护理技术的绝大部分,所以这样不平衡的分配比例是非常畸形的,为了医学护理事业的平衡发展,为了壮大中医护理医学,就需要医学护理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就渗透规模性的中医内科护理知识,让未来的医学人员拥有一定的中医护理基础。而且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为中医医学护理事业制定适当的制度倾斜,以发展中医护理学。总之,只有从多方面一齐对中国内科护理事业进行改进,从制度上进行科学适当的改革,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内科护理人才,才能够使中医内科护理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喜荣.内科护理发展前景的几点探索[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407.

篇5

关键词:中医院 护士学习 护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9-02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我国医疗界一向都很重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讲究的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养生保健、饮食的指导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医护理收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素质、培养优质的护理人才,适应我国特色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中医院护士的护理知识的培训。

1 中医院护士学习中医护理知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专业的中医护理人员。从我国的当前医疗护理的情形分析,西医护理占的比重比较大,中医院护士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而且很多护士对中医的护理知识了解都不够,特别是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中药知识了解比较少,严重的影响了护理质量。

1.2 开展中医护理操作受到制约。中医院护理工作在临床的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现在的护士只能简单地依靠医生的话进行工作,护士无权对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遵循医嘱。在我国大多数医院里,中医的护理一般都选择针灸、推拿、穴位按摩等手段,但是在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治疗的时候,都需要主治医生在旁边进行指导才能完成,护士没办法独立的完成操作,直接影响了中医技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对策

2.1 选拔精英理论授课。由护理部统一购买《中医临床护理备要》[1]《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以下简称《常规》)等学习书籍,西医护士人手一册,作为培训教材,邀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毕业的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医师及中医基础好,教学能力强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教师,进行系统集中授课,每月1~2次。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

2.2 科室内部学习。各科室的护士要做到对本科常见的病例常规、护理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制定定期的中医业务学习计划,每个月进行几次培训,护士长可以定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考核,可以分笔试和实际操作。

2.3 技术培训落到实处。参照《常规》,可以将生涩难懂的操作规范,翻译成比较容易记忆和理解的语言符号,可以简化操作流程,让护士多注意操作细节,为以后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基础。可以选拔中医操作技能比较熟练的护理人员,来强化其他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然后在科室主任或者护士长的面前进行训练,这样经过反复的计划和训练,就可以提高整体的护理人员的水平。可以根据每个部门不同的医疗性质,选择中医技术训练的门类。

2.4 形式多样,强化记忆。在中医院可以大力的开展中医护理的各项业务,比如查房、举办一些中医理疗的研讨会、优秀病例评比等等。每个科室都可以配备一些针灸的挂图和模型、这样可以方便医护人员记忆中医经络、穴位的位置。为中医院的护士提供一个多样的学习环境。

2.5 及时评价指导。根据我国中医药管理局的规章的具体要求,护理部可以成立专门的护理考核组织,按照考核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可以包括中医专科的病症的护理质量,包括对患者监理相应的动静结合的养病环境,养成患者良好的养病的习惯,陶冶患者的情操,为他们提供合理的饮食,科学的引导他们用药物;中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按照四诊法仔细的执行,对中医护理的具体操作情况要进行定期的抽查和考核。每年可以对全员的优秀进行考核个评比,评比的主要内容是理论部分和实际操作部分,成绩录入护士的考核档案中,同时还可以对护士进行定期的月考和季度考核,培训护士的中医操作水平,为年终的最终评比作参考。

3 临床应用中医护理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3.1 在500份中医护理病历1580条护理诊断中,其中现存护理诊断不正确的148条,占9.37%.常见有以下几种:①仅写“疼痛”,而未写明相关因素,就直接提出护理措施,致使质控人员无法判断该护理措施是否正确、有效。正确的护理诊断应为:疼痛:与外伤后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有关。②不寐:与阴虚有关。此护理诊断相关因素表述不全面、不完整。正确的表述应为:不寐:与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有关。

3.2 潜在护理诊断不正确的有161条,占1580条中医护理诊断的10.19%.常见错误有:①潜在厥脱:与痹阻心阳有关。对潜在厥脱相关因素表述不完整。正确的表述应为潜在厥脱:与阴寒内盛、痹阻心阳有关。②长期卧床不能翻身的病人存在发生褥疮的危险。正确的表述应为: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致气血不运有关。③有感染的危险:与气血两虚有关。气血两虚的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但不一定会发生感染。正确的表述应为: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留置腹腔引流管有关。潜在护理诊断的处理原则是采取预防措施,以达到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3.3 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相混淆。如电解质紊乱:与呕吐有关,这是医疗诊断。呕吐中医辨证多因外邪、饮食、七情因素、病邪犯胃所致,正确的表述应为呕吐:与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有关,引起精神萎靡、倦怠无力。护士可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对病人的饮食进行指导和帮助病人制订活动计划,避免精神刺激,以免因刺激加重呕吐。

3.4 护理诊断排列顺序不正确。如甲状腺手术病人的窒息:与手术创伤有关,护理诊断的顺序应该是现存的潜在的医护合作性问题。但实际上潜在并发症――窒息与其它护理诊断相比较,一旦发生将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虽未发生也应作为首要的潜在问题提出,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4 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中医院护士学习中护理知识存在问题介绍,提出了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方法。大力开展对中医护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对中医队伍专业化的培养,是提高我国中医院护士护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洋.加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减少护理风险(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04)

篇6

为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技术进步的形势,促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卫生部近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纲要指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截至2004年底,护士数量发展至130.78万名,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8%。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25.6%。同时,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得到一定发展;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建立了护士执业准入制度。而高职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高职培养的目标,必须有适度的基础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知识。其人才培育方向应是技能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而中医药以其疗效好、成本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对《中医护理学》这门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一个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1 高职的人才培养方向决定《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高职教育的护理人才培养方向,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面向农村基层及城镇社区,面向各医药行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技岗位,面向各级各类康复保健机构,以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中心,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型、劳动服务型的全方面发展的专门护理人才。而衡量高职教育毕业生素质的标准主要是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及综合素质。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及时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其发展的动力源于行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和变化。

在我国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设施简陋、人才匮乏等问题。这就决定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广大农村有着广阔的的就业前景。而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工作、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的“学得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就是势在必行。在农村基层,中药的种植、养殖、加工、生产、销售必须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而培养掌握一定的中药基本知识的高职毕业生,对于中药的产业化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也是一个有效途径。

当前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启动,社区医疗作为城市医疗体系的基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就业市场也相当可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服务应当关注高龄、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提高社区护士队伍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发挥医院的护理专业技术力量,对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社区医疗同样需要中西结合,并且需要的是与综合医院专科医生有别的全科医疗工作人员。这些医务人员必须是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甚至是可深入居民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人才。而针灸推拿技术,因其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已成为康复保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生的《中医护理学》课程中就应突出对针灸推拿技术的学习。随着政府加大对康复保健服务机构行业的整顿,各地的康复保健服务机构已向着健康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而掌握一定的针灸推拿技术、中药知识,对于拓宽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亦是十分有帮助的。

2 《中医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2.1 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特别突出技能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理论教学本着“必需、够用”为度。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定位,使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自己拓宽就业渠道,从而使其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达到增加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又能使学生自觉地早实践、多实践。亦可根据中医学的特点,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或直接从临床见习入手,再学习理论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先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再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才能够熟练地做、融会贯通地做。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等途径,强化能力培养。使《中医护理学》课程从以往的知识?能力型,向知识?能力?素质型教学模式转变。

2.2 授课形式多样化 教师课程讲授应改变传统主动教、被动学的单一模式,应以课堂讨论、启发式提问、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开拓学习思路,增加学习兴趣,在理解中记忆,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例如常用中药知识的学习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除常用课堂教学外,还可带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实验室、药用植物院、甚或是中药种养殖生态基地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学习。在生产与学习实践中搭建桥梁,不但能拓宽知识面,加强记忆,更能方便学生更早地参与到实践中,走向社会后就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通过图片视频看到中药的鲜药、成药、饮片等性状以及中药的产业化发展,便于通过形象记忆加深印象。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还应根据中药性能的分类,讲授相关的常用食物的性味和中医食疗的基本知识。因为在社区保健康复护理工作中,定会经常接触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物的运用。掌握一定的食疗知识,亦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到社区工作中。

篇7

[关键词] 白血病;中医护理;化疗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162-02

小儿白血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3~7岁者较多,约占小儿病例的50%。一般发病率为(3~5)/10万,高发区可达6.6/10万。小儿白血病的类型与成人白血病有所不同,以急性白血病为主,占95%~97%,其中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多见,占60%~70%,其次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粒)。化疗是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强烈的化疗易致骨髓抑制期的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增加治疗相关死亡率,因此,对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越来越受重视。小儿白血病属中医“血症”、“疤积”、“血虚”的范畴,传统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只是对症治疗及护理,无法从机体本身调养方面达到更好的疗效。2010年以来,本科对化疗期白血病患儿采用中医护理方法(艾灸、针灸、穴位注射、中药穴位贴敷、耳穴疗法、中药灌肠、中药泡洗湿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科化疗的白血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12岁,平均(7.56±2.1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0.0±2.5)个月,诊断参照《儿科学》中的标准,所有患儿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化疗方案等资料搜集整理,并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中医内科医生共同探讨,制订白血病化疗期的中医护理方法。①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医理论,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自身正气和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患儿的自身免疫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2],同时注意保持病室内环境的整洁、干净及室温恒定,同时注意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加强患儿及家长自我保护意识,病房每日至少消毒一次,减少接触性感染,以防止呼吸道感染、交叉感染的发生,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同时配合艾灸疗法,艾灸在一定程度上能激活患者被抑制的免疫活性细胞,恢复并加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对肿瘤治疗起辅助作用。对口腔感染的患儿,选取外用口腔黏膜溃疡粉;对于皮肤特别是肛周皮肤感染的患儿,可涂滑石粉或六一散;大便后用中药坐浴液,清洗外阴,防止肛周、外感染;如皮肤破溃感染,可给予中药生肌橡皮膏外用,从而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指导并鼓励可活动的患儿适量运动,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指导患儿将黄芪泡水口服提升白细胞计数,减少感染的发生。②出血、贫血的预防和控制:中医认为贫血是血虚的表现,须先强化脾胃再强化气血;气温则血活,气滞则血凝,临床上气虚不摄或气虚运行迟滞,或气滞血行受阻易造成出血。针灸及穴位注射能够调和气血、扶正固本、活血生肌、疏通经络, 加强气血运行。本科护士对化疗期白血病患儿行针灸及穴位注射等中医护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贫血、出血的发生,避免因贫血、出血造成的身体损害,同时大大降低了相关的医疗费用。指导患儿注意休息防止外伤,同时还可予以饮食疗法(如红枣、花生、黄芪、阿胶、木耳、党参等具有补血活血、益气养血作用),以增强疗效。③胃肠道不适的护理:胃肠道反应是白血病患儿在化疗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新一代镇吐药如格拉斯琼等止吐效果良好,但是对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腹泻等无改善。本科采用针灸、点穴按压、中药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方法,有效地缓解了西医止吐药无法处理的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针灸、点穴及中药穴位贴敷胃俞、脾俞、中脘等穴位[3]具有中药制剂的药物作用和穴位刺激的传导作用,可有效缓解癌痛、便秘、胃肠道症状等。④其他不适症状的护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患儿会出现脱发、疼痛、失眠、下肢肿胀等不适症状,本科采用耳穴疗法、中药泡洗、湿敷等中医护理方法缓解肿瘤疼痛、下肢肿胀、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后遗症[4],治疗各种便秘,改善睡眠。⑤饮食护理与调理: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为后天之本”。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胃黏膜受损胃酸分泌减少且机体处于高消耗、高代谢的状态,因此白血病化疗期间应进食易消化食品,应尽量清淡,因有消化道反应,可少食多餐。化疗后宜进食软的食物,因黏膜薄弱,硬的食物易使消化道出血;进食熟的食物,禁食生冷、不干净的食物,因其易致腹泻及肠道感染;适当多饮水不仅有助于肾脏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物,还可防止或减轻化疗药物对泌尿系统的刺激,降低尿路炎症反应的发生率;尽量少食海鲜、牛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但千万不要进补,因白血病是邪盛,需要驱邪。同时给予针刺胃俞、脾俞或自我按摩足三里等健脾和胃的穴位,使营养成分能够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满足患儿在化疗期间对营养物质的需要。⑥出院前的护理指导:按照中医理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这些均说明人体自身功能调整的重要性。基于此理论,嘱患儿做到“慎起居,节饮食,调情志”[5],自行或家长协助患儿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至少1次/d,还可要求患儿每天进行步行锻炼及打太极拳等适量的自身保健,从而加强自身免疫功能。在出院前嘱患儿按时服药及来院化疗,并能定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肾功能、肝功能的检测。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的加减及更换[6],尽量避免劳累、感染、任意停药或换药等影响疗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化疗期60例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发、胃肠道症状、排便异常、失眠、疼痛、感染、出血、贫血等。根据化疗期患儿出现的上述症状及程度,给予患儿实施相应的中医护理技术,其中实施艾灸60例;针刺53例;穴位注射22例;中药穴位贴敷60例;耳穴疗法20例;中药灌肠23例; 中药泡洗湿敷31例。其中50例患儿同时实施了2~3项中医护理技术。化疗期白血病患儿辅助这些中医护理技术,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感染、出血、贫血的发生率及程度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医护理干预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干预前(表1)。

3 讨论

目前治疗小儿白血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化疗,然而化疗毒副作用明显[7]。①骨髓抑制:一般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突出地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如大剂量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使患者白细胞迅速减少,若不及时减量或停药,可引起严重的骨髓再生障碍而致不能恢复。②胃肠道反应:几乎所有抗白血病药物均能导致程度不等的胃肠道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便血。③免疫抑制:化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也是化疗后患者易于感染或感染不易控制的原因之一。中医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技术以祛瘀、清血、扶正、解毒辨证组方,有效地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逐渐使之转化分解,或杀死白血病细胞。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提高人体新陈代谢、使毒素排出体外。通过对人体整体调节和针对性、综合性作用,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坚持每日服药,经过3~4个月可完全缓解,极大地提高了5年生存率。在化疗期间配合中药及中医护理技术,以升提白细胞、血小板,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及抗感染、止血的功能[8];在化疗缓解期使用中药及中医护理技术可促进人体的恢复,巩固化疗的效果,延缓下一次化疗时间。

中医治疗及护理以调整机体免疫为主,配合抑制肿瘤为辅,加强诱导分化和逆转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放疗耐药性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扶正培本的中药能增加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巨噬细胞的功能,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运用上述方法可以消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

[参考文献]

[1] 洪文学, 樊凤杰,宋佳霖. 传统艾灸治疗肿瘤的免疫学机理研究与展望[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26(3): 327- 329.

[2] 黎彩金.自我护理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5(4B):179-180.

[3] 张书生. 穴位药物疗法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 中医外治杂志,2008, 17(1):54-55.

[4] 李少芳.中医护理技术在恶性肿瘤晚期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81.

[5] 钱滨.中医辨证治疗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4):34-35.

[6] 刘文敏.肾病综合征32例中医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394.

[7] 刘萍.白血病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 10(1):91-93.

篇8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上海201400)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压疮。中医护理以整体观作为指导思想,辨证施护。通过对压疮患者及压疮高危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调养、情志护理、功能锻炼、中药制剂等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达到有效防治压疮的目的。

关键词 脑出血;长期卧床患者;压疮;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02-0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脑出血住院病人438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有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其中脑出血后长期卧床患者继发压疮范围及部位不等病例28例。年龄56-92岁,其中偏瘫25例,全身瘫痪3例。中医认为,压疮的发生,在内是由于久卧伤气,气虚而血行不畅,久病而出现气血亏虚;在外由于躯体重量对着褥点的压迫及躯体着褥点的摩擦挤压而致受压部位气血失于流畅,造成局部皮肤失养而坏死肉腐,形成疮疡[2]。随着临床护理经验不断积累,我院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在脑出血患者继发压疮的防治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

1一般护理

1.1 饮食护理: 中医十分重视饮食的调养, 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疮面愈合的重要条件。中医饮食调护是根据中医的“因人制宜”思想,审因用膳,辨证用膳,强调饮食的针对性。选择适宜自身病情需要的饮食,可以增强脏腑功能,充盛气血,对疾病有重要的辅助治疗或治疗作用。脑出血患者饮食调养原则是:饮食适量,定时定餐,不宜偏嗜。以清淡低盐易消化为原则,忌肥甘辛辣食物,戒烟酒。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发生压疮的患者或压疮高危患者,多患有慢性疾病且需长时间卧床,饮食护理需兼顾原发疾病和压疮局部修复的营养需要,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给予高蛋白、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食多餐。

1.2 生活起居护理: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流通。春夏两季阳气活动旺盛,患者应着柔软、宽大、吸汗的棉质衣物,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及时清除汗液等分泌物;秋冬时节,阴气转盛,应注意帮助皮肤适当补充水分,增强皮肤抵抗力。勤整理床铺,保持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减少受压时间,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对有大、小便失禁,高热汗出的患者,应随时观察皮肤情况,发现衣服、床单浸湿后要立即更换,并使 用气垫床,避免压疮的发生,也有利于压疮的愈合。

1.3 情志护理: 脑出血后抑郁与情志密切相关,由于风瘀、痰、热交搏郁结,,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出现抑郁[3]。对脑出血且继发压疮患者或压疮高危患者来说,长期住院治疗、对疾病的忧虑和疼痛的折磨,导致了患者的抑郁情绪。 中医情志护理“情志相胜法”出自“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以五行相克为理论依据,用一种情志纠正另一种情志所致疾病的方法[4],即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护理人员给予疏导、解释、安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有效改善了患者抑郁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功能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利于通畅气血,活动筋骨,健脑强神,增强抵御病邪的能力。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早期良肢位摆放、定期翻身、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床上运动、或为患者做恰当的被动运动,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一方面有利于原发疾病的康复,另一方面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尽早离开病床或轮椅,以降低压疮发生的机率,同时也有利于压疮的愈合。

2疮面护理

2.1 对压疮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大小、原因、部位、程度及合并症,制定护理计划。病发部位初为淡红色,肿、热、有触痛,此多为压疮的前驱期,用温水擦浴受压部位,擦背或用热水进行局部按摩,定期用红花油擦背或受压部位,并配合适当的按摩,勤翻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防止组织营养不良。

2.2 局部红肿向外扩大、变硬,皮肤变为紫色,常在表皮有水泡形成,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表面以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涂以湿润烧伤膏,并以神灯或鹅颈灯(60 W灯泡,距伤口25 cm)每日照射1~2次,每次10~15 min,或频谱治疗仪照射,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

2.3 局部皮肤色紫,渐趋溃破,浸及肌肉,腐烂坏死形成溃疡。创面色鲜红为正气上充,内蕴热毒,局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中药金黄膏外敷每日2次。疮面稍凹,边缘微肿,中央生黄、绿色脓液,质稠气臭,为热毒蕴结,营血失调, 先以聚维酮碘溶液局部消毒,再清除坏死组织,生肌散外敷,每日1次。同时内服中药以补气养血。一般5~7天后创面组织向上及中央生长,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逐渐减少。

3小结

脑出血继发压疮虽病在局部,但与整体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压疮的病因病机是:局部受压,气血瘀滞,瘀血腐肉,破溃感染,热毒至久,伤阴伤阳,经久不愈,气血双亏。患者一旦患上压疮,不仅痛苦不堪,而且其并发症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尤其是重度压疮。因此,运用中医护理的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功能锻炼、中药制剂应用等方法,对脑出血患者继发压疮的预防和治疗不仅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将突显中医护理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论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6):379.

[2]赵向华·中医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288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11-01

中医护理是我国医疗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内容相对较多,也比较分散,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难以掌握。传统教学虽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较差。创新中医教学方法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基层中西医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中医止血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生的认知[1]。为了探讨创新中医教学方法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我科室学习的80名实习生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我科室学习的80名实习生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实习生分为两组,实验组40名,男13名,女27名,年龄为(14~18)岁,平均(16.7 0.3)岁;对照组有40名,男8名,女32名,年龄为(15~18)岁,平均(16.4±0.6)岁,两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案、教学目的等具有知情权,学生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方法如下:对照组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授课内容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进行。

实验组采用创新中医护理,方法如下:以患者病证为中心,采取贯通法、辨证及辨证及治则,重点讲授中成药、针灸、推拿、拔火罐活艾灸等方法,让学生对中医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同时,实验组定期开展医疗扶贫体验活动,深入一线基层和农村,将典型病例作为教学的范例,让学生能够从实例中获得更多知识[2]。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知识宣教、沟通能力、心理压力、学习积极性以及患者的信任度等,了解学生的中医知识掌握能力。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

二、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学生知识宣教能力;沟通能力;学生能够承受压力能力;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取得患者信任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P

三、讨论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2009 年 5 月 ~2012 年 5 月 , 对本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 , 观察组患者男 30 例 , 女 30 例 , 年龄 55~75 岁 , 平均年龄 65 岁 ,其中 I 级高血压患者 20 例 , II 级高血压患者 30 例 , III 级高血压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男40例, 女20例, 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 62.5 岁 , 其中 I 级高血压患者 23 例 , II 级高血压患者 29 例 , III 级高血压患者 8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临床方法

1. 2. 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情绪护理以及体育锻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方式 :①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学对于疾病的发生与人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 讲究阴阳平衡 , 如果阴阳失衡 , 脏腑紊乱会导致疾病。 在中医上一直就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的理论学说 ;高血压患者的发生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情志失调 , 很多临床患者由于情绪激动 ,或者悲观绝望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 所以过于喜、忧、怒等都是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的 , 甚至在临床上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 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 , 一定要辨证护理 , 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理变化 , 对于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 对患者进行一个正确的临床引导 , 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 积极主动治疗 ;②合理的膳食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序论》就指出 :安身之本 , 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 , 不足以生存。在中医学上认为 , 高血压的罪魁祸首是过量食用油腻食物 , 损伤胃脾、湿浊内阻、痰湿上扰 , 所以患者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 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 :①一日三餐 , 合理安排 , 定时定量 , 防止过饱过饥饮食 , 早餐多食用含足够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 午餐应该营养丰富 , 品种多样 , 但是禁忌油腻 , 晚餐应该少而精 ;②饮食结构搭配合理 , 注意平衡饮食 , 克制偏食等不良嗜好 《,素问 . 生气通天论》中说 ,高粱之变, 足生大丁。偏食辛温燥热之品, 可导致胃肠积热,出现口渴、口臭等症状 , 偏食饮酒 , 伤及脾胃 , 内生湿热等 ,注意饮食卫生 , 合理搭配药膳 , 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素质 ,合理注意搭配 ;对于体质偏热的患者 , 进食宜凉 , 禁温食物 ,对于体质平和的患者 , 食物应该以寒温适中 , 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 , 宜新鲜蔬菜水果 , 禁忌油腻食物 ;③中医穴位刺激 :穴位刺激疗法可以对于机体尽心脏腑的整体调理 , 不仅仅能够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起到治疗的作用 , 而且能够明显改善因西药导致的临床副反应 , 并且该方法经济实惠 , 操作简单 ,可以作为高血压 I、II 级的首选辅助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和患者的各种因素 , 可采用耳穴、体针、穴位贴药、穴位红外照射、穴位按摩等各种穴位刺激方法 , 也可交替运用多种方法 , 并坚持定时治疗 ;④运动护理:高血压患者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 , 所以在进行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运动量 , 不宜过大 , 同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血压在 III 级水平的患者在进行大便的时候 , 需要人陪护 , 避免患者大便干燥 , 用力过猛造成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同时患者在进行休息的时候 , 禁久蹲。嘱咐患者进行温和的运动 ,比如打太极拳、气功、放风筝等有氧运动 , 这些做法既能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 又能够对于药物治疗起到辅助作用,嘱咐患者动静结合 , 持之以恒 , 循序渐进 ;同时一定要保护好患者 , 注意地面湿滑 , 防止意外的发生。

1. 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改善 , 主要包括患者头晕、耳鸣失眠等。显效 :患者舒张压下降明显 , 下降程度在 1.3 kPa 以上 , 并且达到正常范围 ,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 :舒张压下降 1.3 kPa, 但是患者已经达到正常范围血压值 ,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不但没有减轻 , 反而加重 , 并且患者血压明显上升。总有效率 =( 显效 + 有效 )/ 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 行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 60 例 , 显效 40 例 , 有效 11 例 , 无效 9 例 , 总有效率为 85% ;观察组患者 60 例 , 显效 50 例 , 有效 7 例 , 无效3 例 ,总有效率为 9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 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临床上主要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 其临床诊断标准为 :收缩压 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和 ( 或 ) 舒张压 90 mm 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