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居家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病居家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慢病居家管理

篇1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b)-0128-04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and its role and impact on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ZHU Fei-ying PAN Gui-xing MIN Ya-ting WANG Xiao GONG Zhi-wu ZHONG Qing-ling

Medical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 in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and its role and impact on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Methods From July 2016 to December 2016,some of the communities were selected from party of Jiangxi,Ningxia,Shanghai,Guizhou,Xinjiang and other cities.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high in elderly patients,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68.1%),diabetes mellitus (40.3%),and osteoporosis (28.7%) were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the three major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munity home care model was common in China,which provides physical examination,health counseling,intravenous fluids,medical treatment and other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service mode,insufficient health resources.However,this service could enhance the elderly′s awareness of chronic diseases,delay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and reduced the cost of medical treatment.Conclusio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s not satisfactory,and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s high.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model of community home care,it provides a number of services for the management,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which can reduce the cost of car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The elderly;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

目前,中老龄人口总量已居世界第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1]。人口老龄化的种种问题也接踵而来。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具有病程长,控制率低,需要长期照料等特点[2]。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是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方案的一项主要任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最为理想的方法[3]。但是我国老年人“养儿防老”的思想深根蒂固,他们更倾向于家庭养老这一传统方式,更渴望得到子女的关怀和照顾。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这一模式的出现,既满足了我国的国情需要,又能开展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工作。

3.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作用

3.3.1 家庭养老模式中老年慢性病管理存在不足 接受本次调查的老年人都已>60岁,对于身边事物的更新换代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近半数的老年人从不主动获取一些保健知识。因为对慢性病的不重视,很多老年人患病后仍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这是慢性病管理的一大漏洞。调查显示,养老模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慢性病预防的效果。很多居家老人患病后自理能力下降,大多数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或者由老伴照顾,而子女又因为经济、工作、距离等因素没有更多的能力照顾父母,老人的慢性病因而得不到较好的保健和治疗,导致病死率居高不下[13]。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更全面、有效、专业的护理服务[14],在这种养老模式中,老人自身健康管理得到了促进,也减少了子女的生活负担。

3.3.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老年慢性病管理的积极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也会更加突出,因此大规模推广居家养老模式将会很有效地管理慢性病,使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调查中,超过半数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宣传等服务,也有少数社区提供了更加细致化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如日常配药、看病治疗、静脉补液和康复辅导治疗等。社区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尤其是针对存在康复可能的老年人以及有锻炼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福利性的设施和器材,帮助他们恢复和增进体能,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15]。接受调查的大多数老年人表示,社区提供的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够增强个人对慢性病的认识,起到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此外,通过现代化、多样化的设施或者通过社区活动室等公共服务场所还可以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为实现公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目标提供必要的保障,这也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致谢:梁奕、潘昌慧。

[参考文献]

[1]阮桃丽.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6,(16):36-37.

[2]何雪,潘业春,曹雪梅,周翠翠,赵丹.老年慢性病的社区护理现状分析[J].当代护士,2016,(3):23-24.

[3]世界银行.中国可以在慢性病防控方面为世界树立榜样[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19(5):46-47.

[4]唐美芳.在社^开展临终护理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10, 29(24):132-132.

[5]王仁.老年生活中的老年学习及其相关性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6]刘坤.农村老年人个人社会资本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关系[D].济南:山东大学,2015.

[7]曾颖.老年人心血管风险评估与综合干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8]李小云.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9].天津市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趋势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0.

[10]王拓.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

[11]陈为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关键问题反思及前瞻[J].西北人口,2016,37(3):100-104.

[12]徐静.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现状调查报告[D].合肥:安徽大学,2015.

[13]朱建平.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14]修宏方.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篇2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1)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①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②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着,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③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④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篇3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社区护理;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治疗技术,具备“简、便、验、廉”等特点,常见的适宜技术有针灸、推拿、拔火罐、熏洗、穴位注射等[1]。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掘利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中医传承工作。近年来,我国中医管理局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应用,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本文主要对在社区护理中,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1在社区护理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护理理实践与公共卫生实践的综合体,其宗旨是促进和维持大众健康[2]。社区护理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防”的目的,就是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这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中医思想不谋而合。从中可以看出,在社区的护理观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社区的广大居民对于中医其独特的养生保健、饮食文化、简单的护理技术都能够接受。这也就使得在社区中医适宜技术模式构建时,其群众基础是非常坚实的。另外,随着国际社区护理的快速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护理中更能广泛应用。

2在社区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配置医疗资源时非常不均衡,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老龄化的到来,居家护理已经成为了社区护理的一种主要的工作方法,而且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所谓的居家护理是指对有后续照护需求的患者及其家庭,在其居家环境中,提供定期的专业性的健康照护服务,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和并发症的目的[3],其对象通常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居家护理服务不仅是技术性的护理服务,还包括三级预防保健服务。在居家护理中,护理人员为患者和家庭提供安全有效的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和家人的照护能力,将残障和疾病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丰富了社区护理的内容。

2.2在慢性病人中的应用慢性病已成为威胁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生活的主要健康问题.资料表明,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4]。社区最常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慢性病的稳定,维持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医学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完善的理、法、方、药,统一的防治体系,以及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具备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从相关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护士都能够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通过用药指导、调养生活起居、调护情志、康复及药膳食疗指导进行对慢病中医护理干预。显而易见,中医养生保健法与人们的生活更近,特别是情志护理和药膳护理,由于其方法简便,效果优质等特点,在社区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在社区的慢性居家护理中,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了普及,例如,按摩、刮痧、针灸、中药静脉注射和拔罐、中药熏洗等等,而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大力推广应用中医防治慢性病适宜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发挥中医既病防变诊疗思路,对控制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

2.3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通常患有多种难于治愈的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核心就是要使老年人在终生带病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持独立生活的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在社区老年人护理中,为老年人提供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应用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2.4在社区妇女保健中的应用妇女保健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是关系到两代人健康的大问题,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妇女保健旨在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中医学在妇女保健和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不仅历史悠久,并且有其特色。根据妇女的经、孕、产、哺乳、绝经期等不同时候的生理特点及主要疾病,提供生活起居保健、中药药物保健、饮食护养等指导,用灸法、中药熏洗、中药灌肠、中药外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以达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减科疾病发生,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的目的。中医妇女保健既是我国古人”防患于未然”思想的体现,更是目前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落实。

3结论

在社区护理中,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一种基层医疗单位能够提供,并且能让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的可靠、有效、便捷的实用技术,尤其是在慢性病及老年病等方面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5]。不但丰富了护理学的内容,提升了社区护理效果,也可以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及中医药文化得到推广与宣传,更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余信国,李静,赵鹏,杨桂琼,王丽.以病定技术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研究[A].全科医疗,2011(03):712-713.

[2]刘素珍,马伟光,等.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4-4.

[3]刘素珍,马伟光,等.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127-127.

篇4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进展

【中图分类号】R30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3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老龄化的增加,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卫生医疗费用过高,家庭结构日益趋向小型单元化,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治疗及护理不及时,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日显突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是世界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与之适应的社区家庭访视体制尚不健全,因此我国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尤为紧迫,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1]。笔者对目前国内外家庭访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我国家庭访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我国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家庭访视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

1.1 产生背景: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疾病谱的改变决定了老年人就医的困难性和频繁性,同时,社会养老机构的不完善以及家庭结构简单化的格局,致使老年人独居独处现象普遍。尤其是那些有躯体疾病的老人,都需要家庭访视人员给予他们具体的、可操作、可测量的指导,把药物治疗与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起来,通过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1.2 发展过程:家庭访视出现于19世纪后期,19 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访视护理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卫生服务形式,与社区治疗、医院治疗一起构成健康保障体系。从业人员分为家庭访视专科护士、家庭访视护理开业者和家庭访视护理管理者三类,各自分工明确,职责清晰[3]。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家庭访视护理的发展[4], 服务范围覆盖了疾病预防、慢性病治疗、创伤康复、围生期保健、老年护理等,从业人数也快速增长。我国上世纪60年代家庭护理出现,但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区管理制度不完善,家庭访视发展缓慢[5]。

2 家庭访视的内容及人员组成

2.1 访视内容: (1)提供康复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家庭访视从原来对个体病人的服务扩大到健康人和家庭,以及覆盖全社区范围内与生命健康有关的所有问题。(2)提供基础护理技术如换药、导尿、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避免发生压疮、鼻饲、造瘘管护理等。(3)协助病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开发病人的残存机能,学会自我照顾。(4)提供心理咨询、卫生宣教、营养指导,母婴的体格检查,评估母婴的身体状况等。

2.2 人员组成: 家庭访视需要一对一,面对面的与患者或其家庭交流,因此访视人员的组成决定了家庭访视的效果。访视人员应由社区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教育专员等[6]组成,以提高家庭访视的质量。吴欣娟等[7]研究发现,国内从事社区老年慢性家庭护理随访的人数较少,家庭访视的人员还主要局限在社区医生和护士,上级医院因日常工作繁重,医务人员缺乏,对社区患者关怀一般通过义诊等形式进行。

3 我国家庭访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访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总体素质不高: 因为国内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及社区医生完成,他们除日常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外,还需入户为社区居家的病人提供卫生咨询及护理服务,因一般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2-3名护理人员,故日常工作量较大,只能为居家的患者提供单纯的治疗性护理服务[8]。对居家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难度较大。再次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家庭访视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疾病相关知识,还需要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9], 我国社区护理或医师一般由临床转岗而来,年龄偏大,未受过专门的社区和访视护理及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知识陈旧、独立工作能力不强等现象[10],其综合素质与访视护理要求不相适应。结合上述两方面问题,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性的增加社区医务人员数量,并对其进行专门的家庭访视培训,各医学院校也应开设老年教育课程,尽快建立和完善社区医务人员培养体系,全方位培养老年护理专科人才,同时应当积极吸纳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像心里咨询师、营养师等。扩大家庭访视的人员构成,提高访视质量,为更多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访视服务。

3.2家庭访视管理制度尚不完备: 家庭访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尚未形成规范的行业管理制度,对于开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格没有明确规定。社区需要制定各项制度来管理规范家庭访视中的各种医护行为,访视人员在为居家病人提供全面护理时,要制定收案与销制度、安全医疗制度、居家病人双向转诊制度、访视制度、入户诊疗安全制度、社区居家病人护理查房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通过各项制度来管理、规范家庭访视护理中的各种护理行为,以提高家庭访视护理效果。

3.3卫生服务费用分担制度有待革新:社会医疗保险给付存在限制,使得原来享受医保的病人需要自付这家庭访视的费用。在我国的城市, 多数居民享受社会医疗保险,而社会医疗保险仅局限于医院服务,不包括社区护理服务[12],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区护理费,从而阻碍了社区家庭访视护理的发展。这使得许多居民在可进行家庭治疗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住院治疗,对患者和国家均无利。再次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能够承受访视护理费用的比例较小。故国家应适当调整卫生策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投入,建立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让患者能自己选择较合理的家庭访视来预防和减少疾病复发,而不是直接接受院内治疗。

3.4 家庭访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因为此项服务在我国还是属于新生事物,家庭访视是一个长期过程,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人群对社区医务人员的信任、支持程度,因此,社区可以设定家庭访视小组,将各个层次的医务人员纳为小组成员, 制订年度访视计划,同时注意提高家庭访视护理质量,才能真正体现社区护理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林菊英. 社区护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1-24

[2] MARKLE RM, WEIR R, BROWNG G, et al. Health promotion for frail older home care clients [J]. J Adv Nurs, 2006, 54(3):381-395

[3] PORTILLO C J, SCHUMACHER K L. Graduate program: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 in the home [J]. AACN Clin Issues, 1998, 9(3):355-361

[4] 蔡海欧, 陆廷仁. 深入认识社区康复作用[J]. 中国康复, 2003, 18(5):323

篇5

甲方(医疗卫生机构):

乙方(养老服务机构):

为拓宽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拓展健康养老服务内涵,打造“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区域养老健康服务水平,实现养老机构老年群体“病有良医”。现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甲方责任和义务

1.定期巡诊,每月安排不少于1次上门为乙方入住老人开展服务,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全老人健康管理档案。

2.将乙方入住老人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督导规范用药。

3.安排医护人员对乙方护工定期进行培训,包括日常护理知识、特殊老人护理注意事项、老人护理观察等内容。

4.定期体检,每年安排乙方入住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5.定期组织健康讲座、义诊,为老人进行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互救等指导。

6.需要甲方医生诊治的老人,甲方按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收取相关费用。

二、乙方责任和义务

1.确定甲方为医疗服务合作单位。

2.为甲方免费提供医疗场所,提供医疗活动必要的后勤保障。

3.将入住老人的病情、服药记录、药物过敏史等如实告知甲方,配合甲方做好健康档案建立及规范管理工作。

4.入住老人如出现突发性急性病症,乙方应及时联系120送综合医院急救,病情稳定后需告知甲方医生相关情况,便于甲方及时更新健康档案,提供后续康复指导。

三、其他事项

1.如养老机构内部已设立医疗机构,则由该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为老人提供常规医疗卫生服务。甲方定期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并提供相关服务。

2.其他未尽事宜,甲乙双方或另行协商解决,以补充协议解决。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4.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公章)

(公章)

医养合作协议书

甲方(医疗卫生机构):

乙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为拓宽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拓展健康养老服务内涵,打造“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区域养老健康服务水平,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老年群体“病有良医”。现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甲方责任和义务

1.建立健康档案。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根据个人健康信息,开展健康状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

2.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材料。

3.慢性病管理。根据老人不同健康状况和需求,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使治疗方案合理规范化。为签约服务对象进行每年不少于4次随访。

4.定期开展体检。甲方每年安排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5.为行动不便、确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上门访视、家庭病床服务。但不开展如静脉输液等必须在医疗机构才能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并根据医疗机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

6.为居家养老护理员提供医疗卫生技术培训和指导。

二、乙方责任和义务

1.确定甲方为医疗服务合作单位。

2.为甲方免费提供医疗场所,提供医疗活动必要的后勤保障。

3.将老人的病情、服药记录、药物过敏史等如实告知甲方,配合甲方做好健康档案建立及规范管理工作。

4.老人如出现突发性急性病症,超出甲方急救处置能力,乙方或者老人家属应及时联系120送综合医院急救,病情稳定后乙方需告知甲方医生相关情况,便于甲方及时更新健康档案,提供后续康复指导。

三、其他事项

1.其他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自行协商解决,以补充协议解决。

2.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3.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公章)

(公章)

篇6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生活质量1老年慢性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慢性疾病受情绪的影响,愤怒、恐惧、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都会有所改变,而自评健康与情绪具有显著相关.Kaplan认为,自评健康差可能是个体负性心理社会事件的共同特征,在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中起重要作用。精神健康自评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精神健康自评差的患者,生活质量在不同程度的健康自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身体健康自评好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身体健康自评一般及差的患者。Kum也报道,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受自评健康的影响,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持有正确的理解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一经确诊需终身服药的特征,漫长的治疗过程和相继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下降。且疾病种类越多,文化程度越低,慢性病病程越长,生活质量越差。Wang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质量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并且女性低于男性,与本调查结果不相符。这可能与本调查对象仅限于老年人。总之,影响老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中存在一些人口经济社会因素,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自评健康状况.因此,今后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时,应更加注重个人的健康认知程度,帮助老年人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对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意识,认识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2发生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2.1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健康需要社会在持续性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指数也逐渐增加,这就需要专门的医疗机构来承担更高的要求服务。社区性护理的出现以及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对社区医院的护理资源要求很高,急救药品、设施等完整便利,能提供及时、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心理健康,如舒适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宣传和指导健康知识,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人们越来越渴望获得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康复指导,慢性病老年患者更渴望获得医疗保健的健康指导,掌握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合作。

2.2健康需求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各种疾病的连续发展,出现了部分新类型的疾病,环境污染危害人民的健康,如工业废弃物、噪声、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医学模式不断发展转变,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风险因素,加强了疾病预防和健康意识,对生活方式的致病作用的认识,在个性特征和心理情感因素的作用下,健康需求更加强烈。

3慢性病老年患者面对的护理问题

首先,医疗服务、护理从一个简单的模型的变化为整体护理模式,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护理服务也从原来简单的对患者护理扩大到全部人口;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从医院发展到社区;其次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护理人才的缺乏,使老年人社区护理面临的严峻考验。2011年我国注册护士平均达1.89人/千人,较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6.25人低下。所以,老人社区保健人员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另一方面,中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缺乏有经验和专业性强的社区护士团队,老年人缺乏健康知识的学习已经严重制约了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发展,如护理课程中的变化没有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和多元化护理的角色的改变,从而导致知识转移与实际工作发生严重的脱节。

4通过社区护理提升高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4.1基础护理包含了饮食指导、休息指导、家庭病房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等,帮助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反馈每个患者的动态信息给医生,老人的长寿和健康和基本的照顾和护理关系密切,有些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最终失去生命并不是因为疾病而是缺乏适当护理和及时的关心引发的并发症。加强对老年人的基础护理,从患者的休息,卫生、饮食、舒服的等方面进行,并注意温度和湿度的适宜,保证病房的通风和采光,减少噪声,给老年慢性并患者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在饮食上,老年人应摄取低盐低脂的饮食,增加或减少营养成分取决于疾病情况,戒除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4.2对症护理对于慢性疾病老年人在家庭病床的管理不仅是一种原发疾病护理,还需结合治疗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宣教;加强保健卫生知识的宣教,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在治疗和家庭病床护理中,各种抢救药品的必须携带完全,准备好与医院联系,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紧急电话号码,保证急救急诊工作的展开,家庭小药箱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做到事半功倍。

5社区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的治疗效果

5.1可以改善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许多疾病都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加剧病情的发作。有研究表明,对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后,患者饮酒次数明显下降,摄入的盐量明显减少。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在实施社区护理以后,老年的不良习惯逐渐得到改善。

5.2能提高患者和家庭的安全感社区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中有权威性。研究表示,社区护理既加深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作用的认识,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加深了护患之间的感情,为护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效率。

5.3 有利于患者的心理恢复护士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针对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护理,鼓励他们与病魔对抗,激发他们的生命潜力,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满意度,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6结语

总之,社区护理人员要重视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应加强对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照顾力度,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项目外,对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包括社区护理在内的慢性病患者全程照护措施,开发适合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模式,使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所提高,以达到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老年护理专业的社区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优良的基本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泛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时间证明社区护理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通过社区护理可以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我国社区护理的全面发展做好相应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高利平.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王俊,龚强,王威."老龄健康"的经济学研究[J].经济研究,2012,01:134-150.

[3]孙玉华.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张莉莉.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14):574-575.

篇7

作者单位:511447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

万艳:女,学历,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2月11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护理内容基本同对照组,但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饮食护理、服药督导、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和心理满足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家庭为模式的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可改善居家调养的人文环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 糖尿病;以家庭为单位;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82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慢性疾病,该病难治愈,需要长期维持治疗。长期住院费用昂贵,而且生活上也有诸多不便,因此大多数患者选择居家调养[1]。为了提高效果,我们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4年2月的11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男7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12±8.01)岁。病程(4.80±1.11)年。入选标准[2]:(1)居家调养,有稳定的家庭住址。(2)家属无精神疾患,无明显的活动能力下降,和患者共同生活在一起。(3)患者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等。(4)患者无其他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具有正常的活动能力,无精神疾患。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内容主要包括病情监测、运动指导、饮食指导、服药督导、心理指导、安全指导等。观察组护理内容基本同对照组,但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如下:(1)制定计划。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来院或走访的形式,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性格特征、情绪状态、病情等)。由患者及其家属分别陈述,然后由护理人员根据两方面的陈述作出汇总,根据汇总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2)护理实施。主要包括3个层面:一是患者自己主动实施相关的护理内容,二是患者家属对相关护理的实施进行督导。三是护理人员对护理实施进行调整。我们采取定期总结和不定期求助的方式。定期总结一般为1周或两周1次,由护理人员、患者和家属三方到场,面对面进行沟通。患者可以陈述这段时间内的护理实施情况,以及希望护理人员和家属在下一阶段对护理工作上做

哪些方面的调整。患者家属可以陈述这段时间内患者的进步或不足,以及护理的心得,如在哪些方面做的较好,在哪些方面感觉还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等。护理人员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患者及其家属在这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总结,二是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照顾关系进行总结,如果两者有什么误会,尽量面对面解决。我们强调对彼此都要有信心和耐心。因为对于患者来说,其家属照顾患者在病情照顾、饮食、起居等方面多存在不足。需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存在不足是正常的,正因为存在不足,所以才需要进行磨合,而在磨合的过程中,不利因素肯定存在,但更要看到正面因素,即家庭成员的交流增强,这对于不管是患者还是其家属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不定期求助,主要为患者及其家属在调养方面遇到困难,如对于运动强度的掌握,或某些食物是从能否食用不确定;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在调养方面出现冲突时,我们鼓励患者及其家属通过电话或直接来门诊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加强走访频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家属的照顾水平变化等方面适时调整指导方案,使患者享受的护理服务能符合其需要。

1.3评价标准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的量表,量表内容包括饮食指导、服药督导、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和心理满足。每项总分10分。得分越高,依从性越高。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糖尿病患者一般为老年患者,其体力和精力均有所下降,其自我护理在短期内一般可以胜任。但由于该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并坚持相关的生活调理,对于患者来说则可能在某些方面出现疏忽或错误,出现不依从的现象[3]。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其依从性下降,除了前述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的信心不足,需要长期、持续的外部支持。因此我们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模式。

本次在观察组实施的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模式中,我们考虑到两者需要磨合,因此除了护理技巧的指导外,注重协调两者关系。我们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出现冲突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对待冲突的态度。冲突既意味着矛盾的出现,同时也意味着的矛盾有望解决。在而冲突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伴随着一些不愉快的体验,但冲突本身也是一种交流,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需要采取更为妥当的交流方式[4]。所以我们强调面对面交流和对彼此有耐心和信心。事实上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模式,一方面增强了患者被照顾的实际程度[5],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家庭成员的互相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掌握好沟通方式,患者的信心得到了加强,这对于主动依从相关的注意事项,促进病情好转是很有意义的[6]。

当然,对照组也不是没有家庭成员参与照顾,但其照顾充满着更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对于患者信心的维持帮助程度有限。从本次结果来看,观察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和心理满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了更好的护理效果。我们认为,以家庭为模式的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对于改善居家调养的人文环境,提高患者信心和依从性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丁兰,李世华,武琳,等.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19-1021.

[2]毛丽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赵伟,吴国华,王鹏,等.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A):4062-4064.

[4]张力,李则宾,孙颖,等.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J].河北医药,2010,32(24):3554-3555.

[5]张玉艾.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143-144.

[6]刘丽霞.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27-128.

篇8

吳女士,45歲,近一年來,體重增加明顯、體型愈發橫向發展,常覺疲乏。據家人說,她晚上睡眠會打呼,且最近的一次健檢報告發現有高血脂和血壓偏高的現象,嚇得她趕緊來就診。通過我院中西醫結合全科及婦科、健康管理科會診,建議其檢測女性荷爾蒙及居家睡眠檢測,結果發現吳女士已進入更年期前期狀態、且有睡眠呼吸中止現象,這才是造成她目前困擾症狀的元兇。通過調補肝腎助眠,健脾化痰濕,並囑其居家自我健康管理,調整飲食、增加活動量,三個月後,血脂血壓都恢復正常,晚上不打呼,日間精神奕奕,且體重下降8公斤,身材恢復了苗條模樣。

中西結合全科 黃宗瀚主任/院長分析:

「三高危害人體健康是顯而易知的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三高的成因甚多,新陳代謝失調、肥胖、睡眠障礙、女性雌激素的變化,都可能造成「三高,且互為因果,危害人體健康。想預防治療「三高,須明瞭其發生發展的真正原因,方能做出正確相應的處置。

吳女士經我院中西醫結合全科、婦兒科及健康管理科會診,診斷其因肝腎虧損,導致虛火上炎,除雌激素的下降影響了新陳代謝,亦導致了睡眠障礙及日漸肥胖的情況,而出現了血脂血壓高等病理指標變化。治療上針對性地擬出調補肝腎助眠、健脾化痰濕的中藥處方方案,配合生活習慣飲食活動的健康管理指導,也利用荷爾蒙檢驗及居家睡眠監測儀分析,很快的讓吳女士恢復了健康,再次證明了中西結合診斷及純正中醫辨證施治的可貴與重要性。

中西結合健康管理科 張佳發主任:

根據年齡變化、體重明顯增加及有打呼的現象,建議吳女士作居家睡眠檢測,結果發現其熟睡程度明顯不足,且有睡眠呼吸中止現象。睡眠障礙被證實除打亂日常生活作息、導致工作效率降低,更會導致肥胖及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及中風等機率提升。

本院睡眠檢測後採中醫辨證分型治療睡眠障礙,不以鎮靜助眠為主要手段,而通過調整人體的氣血陰陽失調,從根本改善睡眠狀態。本例經分析屬肝腎虧損、痰濕偏盛,給予相應中藥調治方,也給予生活建議指導,收到了良效。

中西結合婦儿科 索承美主任:

更年期婦女受到雌激素分泌量降低,肥胖部位逐漸轉向腹部導致蘋果形肥胖。可怕的是,除了身材走樣之外,腹部肥胖特別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凝血和血管收縮功能改變,導致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疾病。

根據吳女士的情況制定了中醫治療原則,並囑其少吃含鹽、膽固醇、脂肪和酒精的食物,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維他命如鈣質,多吃可抗氧化的高纖蔬果,多喝水,使失調的身體機能恢復正常。

生活小貼士:

若發現有打呼現象,採側睡姿勢,可以減輕上呼吸道阻塞,能有效改善打呼,以及減輕呼吸中止的次數。

調整飲食,減少每日熱量攝取總值,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刺激脂肪分解。

每餐的青菜至少需半碗(約100大卡),種類、顏色越豐富越好。

養成運動習慣,可採「333運動法,即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運動三十分鐘,且每次運動後心跳速率需達每分鐘一百三十次以上。可有效減重,降低三高風險。

穴位按摩疏通血氣去痰濕:

曲池穴

【位置】把手彎曲靠在胸上,在肘關節的外側會出現橫皺紋,曲池穴就在這個皺紋的頂端處

【功效】泄大腸火,清熱袪風、涼血潤燥,排毒、美容

【適用】失眠、高血壓、高血脂、肩膀酸痛、大腸機能異常等

藥膳茶飲來幫忙:

山楂益母茶

【功效】具有活血通脈、化痰降脂的功效。適用於高血脂、高血壓、新陳代謝症

篇9

一、为老年人研发和生产多样化的服务产品

鉴于在居家养老过程中,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养生健康、慢性病维护以及紧急救助等多样化需求,养老服务不仅具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特点,而且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特点。除了围绕着上门护理和托养服务所展开的助餐、助浴、助医和陪伴等轻护理的活动,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支持和资源协调还表现在计算机网络支持的信息化服务层面,包括呼叫平台、云平台、物流网以及老龄健康电子档案等等。因而,老年手机、呼救器、老年电子保姆、社区托老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也会成为一些企业关注的领域。

就社区养老的信息化服务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系统与手机终端信息的快速传递,及时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分析老年群体的需求信息和服务绩效,逐步形成服务资源与服务群体需求的紧密对接,为社区内养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提供技术基础。

从养老服务的模式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也是照顾产品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北京的慈爱嘉养老服务公司(美国仁爱华居家服务品牌在中国的网点)的信息化服务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通过服务信息平台,慈爱嘉为每一个新客户建立电子档案,内容涵盖家庭构成、身体指标、生活喜好、照护重点等。基于前期对老年客户的服务需求评估,照护专家会为老年客户量身制定一套个性化的照护计划,并根据系统所存储的照护员信息选择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照护员。照护员根据系统中的排班信息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每次服务完成后,照护员及时在系统中填写照护日志。之后,相关负责人会对日志进行审核。此外,老人的子女可以通过开放的客户服务终端查看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通过在线视频随时了解老人的照护情况,实现客户、家人及服务团队的及时沟通。

就居家养老的规范化服务而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和照顾需求是需要专业评估的。在这方面,上海市已在全市范围展开对有照顾需求的老人进行专业评估的流程。专业评估的优势在于,可以将照料服务资源优先分配给最需要照顾的老人,并据此为老人量身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方案。

多功能养老照顾产品的生产和运营,涉及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助行以及康复辅助、陪伴和心理服务、助医服务等内容,居家养老照顾实际上是与医疗卫生体系并行的促进健康和注重养生的照护体系和健康工程。它更多地涉及“治未病”、“轻护理”的服务,涉及慢病维护和健康管理。例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脑梗塞、脑外伤等慢性病的护理。由此可见,社区养老服务不仅需要专业化较强的养老服务组织团队与志愿者队伍,还需要社区内的养老资源协调机制来支持服务流程的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健康咨询、执行医嘱、膳食搭配、家庭药箱的管理这些养护技术的运行方面,上海、浙江、苏州等地在这方面已经相继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来保障老龄健康管理的运营。但总体上讲,在社区养老项目中有关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的层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与社区合作,促进老年照顾服务与市场开发的互动

搞好社区养老照顾,中国企业在开发服务流程和培育规范的养老消费市场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借鉴国外照顾服务连锁经营的经验,国内社区与企业的合作也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北京已有社区开办爱老家园,委托养老服务公司经营,其服务内容包括:为社区高龄、特困、失能老年人提供托老服务;提供老年饭桌和送餐服务;对卧床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和养生服务;围绕照顾服务,对有行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郊游以及候鸟式旅游服务。尽管进一步的发展仍需要解决场地限制和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但该服务公司已开发了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和日志,展开了连锁经营的探索,延伸了养老服务的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爱老家园用于护理失能老人的床位数达到60%,远高于一般养老院的护理床位比例,可见,就近入托服务切实满足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社区和养老服务公司在合作中实现了双赢。

此外,还应看到社区养老服务对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机遇。例如,有调查显示,现阶段国内约有40%的城镇家庭需要家政服务 (其中约6成涉及为老服务),而家政服务从业者仅1500万人,而需要服务的至少有5000万户左右,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又如,围绕着社区养老服务所展开的康复工程、健康和养生教育、老年饭桌、心理治疗、护理员培训、相关专业的教育、中介服务等等,蕴含着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和老龄产业链,随着市场培育和养老消费能量的逐渐释放,其上下游产业如教育、医药、养生保健、康复器械、建筑、食品、旅游服务等行业都会有巨大的经济带动效应。

三、不断提升服务产品的质量

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提升,与养老组织的发育及其专业化素质的改善密切相关,而这又涉及到人力资源培训、激励制度和质量评估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从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来看,除了构建责权明确的管理体系,包括理事会、议事规则、各类设施的管理规章、财物管理等环节外,还需提升服务质量,对此,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

(一)建立对员工的持续培训体系

对员工持续的培训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这包括入职前的初步筛选、培训和考试,在员工入职后,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持续的培训,为养老服务提供优质的人力储备。

在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前述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公司员工在进入公司前都需要进行3个月的入职前培训,内容共涵盖40个科目,员工入职后仍然有每周3小时的继续教育,另外还提供每周1小时的喘息服务。

相比之下,数量本来就不多的国内养老服务公司的员工培训制度还有待改善。例如,北京的一些养老服务组织和服务公司,尽管在与社区的合作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是企业员工的专业化素质偏低,一方面40岁、50岁人员占据团队成员大多数,入职前的培训时间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待遇偏低、职场激励的制度缺乏等因素,企业员工的流动性相当大,入职后的继续教育也难以实现。这些都是在未来需要改进的方面。

(二)完善职场的激励制度

规范养老服务的职业发展,员工制的运作方式是选项之一。这包括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在保证员工收入的基础上公司为其提供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等福利,这是企业形成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例如,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公司通过培训、心理关怀和奖励等多种途径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在慈爱嘉,不管是一线服务人员还是二线运营人员,都有着相应的职场上升渠道:一线服务人员可通过技术线升职,由照护员、培训员、照护技师发展到专家研究团队成员;二线支持也即管理层可以通过运营线发展,由照护员、培训员、协调员、营业所经理发展到总部管理者。这显然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与工作效率。

(三)完善对服务质量的评估

目前,一些省市如江苏、上海、杭州等地已经出台了有关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的文件,而这些规范如何帮助养老服务组织和企业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并与企业内部的规章和考评衔接起来,形成品牌服务的格局,还需要很多工作。改善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选项是通过养老服务的行业协会来完善行业标准并实施质量评估。

综上,形成政府、社区及企业共同参与的格局,对于推动社区照顾的发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而这一格局的实现如果不能落地在一个能使研究、规划与培训互动起来的平台上,就会成为空谈。

从社会化养老的视角来讨论如何让老人有尊严地安度晚年,一个最直接最现实的支撑是如何让那些一线的养老服务人员、专业人士、社区工作者乃至服务组织能够快乐地和持续地从事为老服务工作。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搞好社区内的专业化配置和资源整合,以及宏观政策协调和社会组织内部的治理努力外,中国社会必须营造一种氛围,让养老服务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行业。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养老服务业政策优惠的目标和归宿在于:要使那些真正为老年人做事和服务的人切实感到政策支持,在扶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的同时,能够有尊严地工作。

篇10

养老、看病是所有老年人绕不开的人生课题。一次次地住院、转院、出院……无休止的折腾,不知让多少家庭和老年人深陷疲惫,不堪其苦。

为缓解养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近日,国家卫计委联合民政部等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医养结合,并提出到2017年,80%以上的医疗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国家较早开展医养融合尝试的地区,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综合立体式社会养老护理服务体系,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慢病管理:社区+全科医生

家住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村的张婆婆在家迎来了罗湖医院集团移动体检车上门为她进行移动X光片检查。87岁高龄的她长期咳嗽未愈,加上一直受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的困扰,体胖行走困难,去医院看病成了难题。

为了帮助老人,罗湖区医养融合服务团队派出由全科医师、资深护士、康复师组成的专业医生护士上门为张婆婆诊断病情、预约体检车巡诊。经诊断,张婆婆明确为间质性肺炎,团队予以抗感染、上门雾化吸入对症治疗,老人病情渐趋稳定。

随着早期来深圳的“拓荒牛”陆续退休,养老已成热点问题。罗湖区目前正在实现为辖区所有老龄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70%以上。

而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社区居民从2015年夏天起就能在家门口的社区慢病医养中心得到护理服务。这家慢病中心通过会员制方式,为老人开展慢病风险评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三甲医院联手,提供在线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已获得卫生部门资质审批,能刷医保卡。66岁的顾菊香患有颈椎病、关节炎和糖尿病,去大医院一趟,转公交、排队挂号,开的也是常用药,折腾得实在吃不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老人决定就在家门口治病。

社区医疗更多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倾斜。很多地方已出台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医。

生命绿色通道:养老院+社区医院

南京市秦淮区欢乐时光老年公寓的卢天恩也感受到医养结合的好处。96岁的他好几次病危,多亏在养老院值班的社区医生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下。

在欢乐时光老年公寓入住了300名老人,平均年龄80多岁,绝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只有十多人生活能完全自理,其余都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医疗需求强烈。2013年初,欢乐时光老年公寓与相隔不远的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联姻”,在南京市率先试点医养融合,为养老院老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服务。

社区医院配备的专业医生和护士,能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提供专业诊治服务,无需子女或护工陪侍,还有像输液、B超、生化、心电图、胸片检查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因为有专业医务人员坐诊,老人看病及时方便,使得老年公寓床位年年爆满,而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一改社区医院的冷清局面,前来看病的老人络绎不绝。

上海市普陀桃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桃浦镇第一养老院两家机构在同一个大院内,四楼互相连通,通过空中走廊可以直达,十分便捷。84岁的黄美琴老人前几天突发呕吐、腹痛,她就打了一个电话,对面的医生和护士很快就上门出诊护理,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温馨。

医养互换:医院转型护理院

78岁的黄老太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儿女都工作,无法照料她,家人把她送到了扬州五台山医院老年康复楼。医保报销后,老人每个月自付2000~3000元。五台山医院是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这里的老年康复科也成为当地知名的医养结合护理院。目前150张床位已全部住满,与综合性医院以治病为主不同的是,护理院以养加康复为主。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滨湖医院老年科于2010年正式运行,该科设立托护养老和医保住院两种管理路径。“医”“养”互换时仅切换信息和管理路径,改变床头标识,无须搬移床位。84岁的张建廷和老伴一起入住,两人间的病房里独立卫生间、悬挂式电视机、落地玻璃窗、红色储物柜等一应俱全,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和家属可随时通过按钮呼叫。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的融合势在必行。“医”包括康复、保健、医疗和护理服务;“养”则包括生活照料、心理服务以及文化活动服务等。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甄炳亮认为,要解决医养结合的缺口,首先提升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能力,加强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集中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方便老年人在社区就近获得医疗服务。鼓励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发展老年病医院,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多方社会资源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作为促进健康养老的重要举措。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何莼:(医养结合)要求各地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规划的时候,为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足够空间。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医养结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