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改革开放及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的概念及社区的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区纠纷数量剧增,社区矛盾变得多样化和新型化。
一、社区及社区管理的概念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一词系从英文Community翻译而来,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在其1887年发表的经典着作《社区与社会》中首次使用该词。他认为,社区较社会而言,人与人的关系更积极,人们之间相互更熟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词汇就已传入中国,但官方提出社区服务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国家民政部提出,之后社区这一概念才为广大群众所知晓。
由于学者立场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社区的界定亦有不同见解。一般而言,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构成了社区的四个要素。官方文件即中法办[2000]23号文件将社区界定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由此,我们看到社区这一概念从其产生伊始,所强调的就是社会生活共同体,正如这一概念的首倡者滕尼斯所言“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亲近”。
(二)社区管理的概念
社区的形成必然带来相应管理方式的变化,而所谓社区管理是指社区内各机构、单位、组织、团体和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位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区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完善社区管理方式,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区管理的现状
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居民稳定社区就稳定。故法治进社区,对社区进行法制化管理成为当前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笔者现将法治社区的背景及必要性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目前社区逐渐成为纠纷矛盾相对集中的敏感地,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关系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遇到更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问题。(2)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法律需求不断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不断增强。现在的社区纠纷与过去相比,具有复杂性、难调性、易激化性等特点,例如在社区内占用公共绿地的纠纷、乱打乱建影响居民采光通风的纠纷、物业管理与业主的纠纷、遗产继承和赡养纠纷等等,这些纠纷仅仅依靠说服教育、行政手段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化解矛盾,促进稳定。因此实现社区有序管理,需要法律进社区。
其次,社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城市居民和单位居住、生活及工作的重要场所,它既要满足居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又要全面发展,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等,致力于形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规范有序的管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舒适优雅的环境等。而社区工程的有序运作,需要法律进社区,通过社区法治可以发挥其教育、规范、引导、惩诫功能,依法保障社区健康发展。
最后,随着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作为辖区基层管理的载体,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除担负着物业、治安、环境、绿化等等,还担负着低保救助、出租房、暂住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等。各种社会问题使社区管理职能加大,要想管理好,必需步入法治化轨道。促进社区健康发展,需要法律进社区。
三、“无讼社区”理念的现实可操作性
(一)“无讼社区”的概念及提出背景
“无讼”来源于《论语》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讼是一个社会因没有纷争和犯罪而不需要法律或虽有法律而搁置不用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城市基本单元的社区,人与人之间同质化弱、松散性强、追求独立诉求的“陌生人社会”特征愈加明显。将社区作为载体,把“无讼”和“社区”两个源于传统和现代的元素有机融合,寻求解决纠纷的新思路,在动态平衡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当今法院因应时代变化的全新实践。
(二)目前“无讼社区”的运作模式
“无讼社区”就是要争取在社区化诉、少讼、最终实现无讼。为此,法官要转变思维,走出法庭,司法服务前移,深入社区从矛盾的源头着手,化纠纷于萌芽中。实践证明,无讼社区不是空中楼阁,建立起一套高效、便捷的化讼机制,是我们实现社区无讼的制度保障。我们和社区居委会、司法所、派出所、工商所等职能部门联动,搭建灵活多样的化讼平台。同时,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发挥合力优势,提升社区自我修复、自我管理的能力。群众参与无讼建设,从外部引导,到自发、自觉,需要我们将无讼理念广为宣传,使之深入人心。
社区法官,顾名思义,就是法官要走出法庭,走进社区,从而缩短法院、法官与市民之间的距离,改变过去上法院打官司的单一纠纷解决机制,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共建法律服务网,力争将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社区法官工作机制,是通过发挥社区法官“1”的核心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司法所、派出所、人民群众等“N”个综治资源的作用,共同预防和减少纠纷,营造无讼和谐社区,同时也缩短了法院、法官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法院和法官在百姓心目中的亲和力。
“无讼社区”向社区派驻法官,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法院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乎“浪费资源”,其实却神似“自塞一眼”,实际运作的效果有如虚竹大破珍珑棋局。大量的矛盾纠纷通过法官、社区工作者、专家学者或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得到有效化解。“无讼社区”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一招妙棋,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厦门样本”。
“无讼社区”的做法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很多矛盾纠纷当事人都认同一个观点:如果没有“无讼”调解,他们的纠纷只能决断于法庭。正是有了法官的源头介入和社区工作者的“人情化”调解,他们最后才化“干戈”为“玉帛”。
的确,化解矛盾纠纷最关键要注重源头预防,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无讼社区”有机融合了法院、社区、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构建起了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畅通了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有利于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改变社会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四、“无讼社区”的发展
无讼社区”的创建从根本上说就是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基层,充分发挥社区法官和基层组织的作用,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前端,及时发现、掌握和解决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社会问题,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当然,创建“无讼社区”,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付出。如何进一步推动“无讼社区”的发展,笔者建议:
(一)拓展“社区”概念的外延
将传统意义上的居民居住区拓展到具有同类性质、同一地域的人群中,从小区拓展到景区、校区、厂区、商圈、港口等。精心培育“无讼社区”、“无讼校区”、“无讼商圈”、“无讼行业”、“无讼交通”等“无讼”品牌,以点带面,拓宽“无讼”内涵,充分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作用,营造出“少讼、化讼、无讼”的良好氛围。例如厦门市思明区法院,着力培育鼓浪屿“无讼景区”品牌。2009年12月,思明法院鼓浪屿法庭与鼓浪屿街道内厝社区启动“无讼社区”创建活动。作为全区创建“无讼社区”首个试点单位,内厝社区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份协议、一个平台、一道程序”的运行机制。社区法官每双周三下午到社区“法律诊所”坐镇,为辖区居民和游客提供司法服务和纠纷调解。2011年“法律诊所”成功调处民间纠纷21件。在法律诊所基础上,鼓浪屿法庭与鼓浪屿家庭旅馆商家协会签订协议,共建“司法馆家”平台,引导家庭旅馆业主诚信、依法经营,第一时间化解旅游纠纷,保障旅游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思明区法院还培育出厦门大学“无讼校区”品牌。2010年11月,思明法院滨海法庭、厦门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律事务办公室、白城社区、演武社区五方签订共建协议,启动全国首个“无讼校区”。法院选派法官开展巡回审判、司法确认、指导人民调解等工作;厦门大学法律事务办联同社区及时掌握纠纷信息,协调各部门化解矛盾;共建“阳光法律服务站”,依托法律援助平台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对校内和社区纠纷预先排查,审判机构诉前介入,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和诉外。2011年“无讼校区”共举办3场法律咨询活动,受众达千余人,化解校区周边邻里纠纷112件。
篇2
[关键词]社区治安 防范 管理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安全防范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与治安秩序是保证社区居民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社区建设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百姓对社区治安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小区中的治安安全管理,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而言都尤为重要。如何通过加强治安管理与防范,降低治安隐患和治安事件所带来的管理风险,是社区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笔者将从如何加强社区治安管理与防范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社区治安防范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性
所谓的“治安防范”广义上讲,就是有关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治安防范管理制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各种防范措施,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单位内部治安秩序的特定管理活动。狭义上是指采取安全保卫、巡逻执勤、值班守护、安装防护装置等办法,给违法犯罪分子设置时空、心理、行动、对象障碍,限制、排除他们作案条件,使其无从下手作案或一经作案即被抓获,从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管理风险是指管理工作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距离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治安、刑事案件在时间、空间上有不可预知性,因此我们从事社区治安管理的人大概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触,稍不留神,就可能冒出什么事情或者出现什么差错,让你防不胜防。
治安防范工作不力,必然引发管理风险。首先,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各种经济损失,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如:各小区的车棚管理,一辆自行车一年只收36元的停车费,一辆摩托车一年只收96元的停车费,如果居民的车丢了也许会索赔少则几十元,多则几千元;又比如犯罪分子潜入小区,发生了盗窃案,物业管理部门肯定要承担管理失职的责任。其次,将影响甚至干扰住宅小区内部正常的管理秩序,给管理带来高风险。如外来人员能够随意进出住宅小区,推销业务、摆摊设点、侵占公共资源、破坏公共设施和各种不文明行为等等。再则,治安灾害事故和治安事件将频繁发生,社区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会受到质疑,整个社区的工作成绩会因治安问题而面临毁于一旦的风险。
二、社区管理部门在治安防范所应承担的职责
2005年社区中心由原来的“物业服务处”更名为“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这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招牌变更,而是工作性质和使命的一种转变,“社区”使我们的工作内涵变的更宽广,责任更重,压力更大。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办社会,管理局同时行使着企业经营和政府职能,那么“社区中心”就相当于一级政府组织,各小区管理站就相当于城市中的街道办事处,所以治安管理是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各小区管理站和居委会应是社区治安管理的主体,在治安管理中应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
(一)小区管理站在治安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搞好治安防范工作。一是动员居民户搞好自防;二是组织群防群治组织;三是按照防控体系建设要求,推广物防和技防,扩大覆盖面;四是根据上级要求做好治安防范的其他相关工作。
2、搞好矛盾调处工作。坚持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并组织调处,重大纠纷及时上报。同时,协助上级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的处置工作。
3、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按照“五五”普法的要求,认真搞好法律进社区的各项工作,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巩固综合治理第一道防线。
4、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建立治安信息员队伍,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居民户中暂住人口登记和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建立相应台帐资料。平时工作中,将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私房出租户纳入工作视线,来时登记、走时注销,定期了解情况,提供治安信息。
5、做好重点人员控制工作。如人员的控制、转化;两劳释解人员的帮教;有劣迹人群的管控;上访重点人员的说服、教育等等。
6、做好维护稳定其他工作。如群访时期和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等。
(二)社区居委会在治安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沟通社区居民与相应管理机关的关系,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开展社区治安服务工作;协助有关机关预防和打击各种形式违法、犯罪活动。
三、社区治安防范管理的主要做法
治安防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管理与技术,还涉及居民自身素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小区整体规划等等。在进行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时,我们必须从多方入手,注重综合效应,才能实现社区的整体稳定性和协调性,这也说是我们常说的综合治理。
(一)落实常规防范手段。在治安防范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就“三防”即人防、物防、技防。
1、以人防为基础,抓好保安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治安防范工作人员及规范的治安防范队伍管理是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的基础。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完善治安防范组织机构,合理设置治安防范岗位,把好人员招聘关,吸引高素质人员加入治安防范队伍。系统地对治安防范队伍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在员工的思想中长期树立治安防范风险意识,能有效控制犯罪的发生。为适应新形式下的社区治安要求,广华社区中心领导高屋建瓴,于2007年组建了专业治安队伍――安保大队,在局办公区、水杉小区、科苑小区进行试点,通过两年多的运行,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居民的认可,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现在安保大队已经成为油田的一块响亮的新品牌。
2、以物防为根本,加大防范设施投入。广义上讲“物防”是指静态的建筑设施和防盗装置,如围墙护栏、防盗门、防盗窗、保险柜等等。物防的作用就是以静态物质的方式,增加犯罪份子的行为难度。犯罪份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都抱有侥幸心理,也会进行事前、事中风险分析和评估,如果难度过大,他们会放弃或中止犯罪行为。物防在治安防范措施中,有着人防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近些年来管理局对社区硬件的投入不断加大,各个封闭式小区相应建立,社区的治安环境和秩序得到了很大改善。
由于我局封闭小区起步较晚,在规划、设计和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离规范化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封而不闭的现象比较突出。
3、以技防为补充,提高防范科技水平。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治安防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治安防范工作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门铃安全对讲系统、业主家中紧急报警系统、公共区域红外及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等各种治安防范技术设施设备的出现和使用为当代治安防范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防范手段和防范措施。电视监控系统,由于它的“真实性、还原性和敬业性”在打击、预防犯罪中屡建奇功,使治安管理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已大范围运用到各行各业的治安防范中。管理局从2008年起已开始逐步在油田各小区安装监控系统,届时各小区的治安管理能力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笔者近几年来对小区居民家中被盗案进行分析发现,有80%左右的入室盗窃案都是由于居民自身防范意识不强和错误的防范措施所致。小偷入室行窃,主要的方式有:撬门、扒窗、插片、爬楼。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和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窃贼们的这些手段都可以应付的。如将老式木门(防盗门)更换成新式防盗门,新型防盗门具有防撬、防暴力功能,可有效的防止犯罪暴力开锁入室;外出时、入睡时养成反锁门的好习惯;正确安装防盗网等。居民自防的内容和措施很多,需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不断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三)推广互助防范“邻里守望”法。“邻里守望”法是在新形势下,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治安管理,融洽邻里关系的一种新方法。此法与中心正在开展的“楼组党建”性质相同,其目的就是使小区居民走出自家的小世界、小圈子,相互走访、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支持、相互照应,建立起平等互助、团结友爱、奉献社区的和谐邻里关系,从而达到治安防范效果的做法。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当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助时,周围非亲非故的邻居往往能比远方血脉相通的亲戚更直接更及时地提供帮助,解燃眉之急。有时楼道邻里间相互留下的一个电话号码,就能使身陷难处和险情的人化险为夷。
篇3
1、进入老龄化社会,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2014年10月,在浙江嘉兴烟雨社区菱香坊小区,一对空巢老夫妇在家离世,几天之后才被人发现,人们对此唏嘘不已,随着社区老人占社区居民的比例与日俱增,如果只靠家庭成员力量解决老人安全健康问题,会加大单个家庭的负担,加剧社会矛盾。
2、缺乏群众基础,群众参与程度不高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公众性的活动,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社区居民的踊跃参与,通过不断挖掘社区本身所具有的预防伤害的潜力,引导公众树立安全观,目前,社区中大部分居民忙于工作,很少能参与到安全社区建设中,我们组织本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对学院附近的社区居民走访发现,有两成的居民认为安全社区建设就是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有三成的居民认为安全社区建设就是安全用水、安全用电,这些也只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的,大约有近一半的居民认为安全社区建设,是物业上的事情,许多社区居民认为自己已经缴纳了物业费,安全社区建设与个人无关,这些都应该由社区物业公司来完成。
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参与安全社区建设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们对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12社区两个班,13社区和14社区学生进行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状况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由调查者独自完成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37份,同时对已毕业的10社区和11社区的50名学生进行网络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包括:安全社区建设的认识,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经费来源,以及相关计划、制度和规定等,资料搜集后对之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1、学生对安全社区建设理解不到位,工作方式单一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安全社区建设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在安全社区建设的9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中提到最多的是交通安全,占59.36%,其次是家居安全占31.02%,再次是公共场所安全和工作场所安全各占4.28%,老年人安全是零星提到,占1.07%,用水安全、学校安全、儿童安全、体育安全等几乎没有提到,由此看出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安全社区建设的内涵。2、管理欠规范,参与安全社区建设随意性强据了解,已经毕业的本院10社区学生和11社区学生,曾经走进学校附近的滨文社区组织相关活动,在校的12社区和13社区也都去过周边社区组织相关活动,学生以往参与社区建设,没有制定过明确的实施计划,学生大部分是以集体活动形式,参加的学生都是自愿的,想做就做,缺乏纪律约束和制度规定,学生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得不到保证。
3、没有经费来源,缺乏资金保障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安全社区建设活动中,都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以往的活动多是学生自发筹集一些微薄的班费,杯水车薪。需要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活动使社区居民逐渐了解并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然而,经费短缺使各项活动无法开展,阻碍了安全社区建设。
4、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通过走访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相关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大部分教师认为该专业学生参与安全社区建设非常必要,然而缺乏长期性。该专业学生走进社区能学习到许多理论教学之外的东西,使该专业学生零距离连接相关职业岗位,然而这个过程中可能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此,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这种实践活动,而是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课堂学习上。
三、推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人们对安全社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们认为让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参与到安全社区建设中,不仅可以使安全社区建设得到一定的理论指导,而且使社区建设获得一批年轻的志愿者,同时还可以培养该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1、将安全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渗透于教学中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掌握了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管理理论知识,具备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是社区建设活动的有生力量,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安全社区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和国内外有关安全社区建设比较前言的研究渗透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安全社区的认识,同时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2、广泛宣传和加强教育
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的追求,安全社区建设的宣传教育势在必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义不容辞。在此,它包括二个层面宣传教育:第一个层面是对于社区工作人员宣传教育,据了解,目前社区工作人员文化知识水平总体偏低,很多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安全管理知识的工作人员更是匮乏。第二个层面是对于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生动具体的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层次的宣传“健康、安全”的理念。
3、将参加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学生的实践课
现代职业教育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学生如何将研究理论学活了,很好地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要做到这些,就要让学生走进社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该专业学生参加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作为必须完成的教学实践环节,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保证学生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
4、学校与社区联合,大力开发双赢教育基地
(1)通过该专业学生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建社区,有利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加强了该专业学生与社区的联系,可以逐步将学生联系的社区创建成为该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这就突出了“工学结合”的理念,更加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2)通过该专业学生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建社区,还可以把具有该专业的学校作为理论教育的基地,让社区工作人员走进学校,开展理论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理论水平。对于在安全社区建设中碰到的棘手实际问题,可以委托学校相关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项目进行开发调研,这不仅能提高相关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可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
5、拓宽资金渠道,争取资金支持
如何筹集资金,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既然作为教学计划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争取由学院相关系部设立实践课课程经费,学校根据每年的预算拨付使用。另一个是:该专业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可以同服务的社区商榷服务费用,争取一些资金支持。当然,还可以充分挖掘身边资源潜力,例如,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每一年级毕业时都要有作品展,如果收集起来组织学生义卖,既倡导了环保理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管理;防治
糖尿病(DM)是一组与胰岛素功能缺陷或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有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造成的各种慢性并发症是患者早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对社区中的糖尿病人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防治。提高糖尿病控制率,降低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社区管理
糖尿病社区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医学管理模式,是在各级政府支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共同参与下,形成的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药物治疗的概念,对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意义重大。
1.1 建立社区糖尿病病人档案:由社区医师及护士入户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患者的一般情况、家庭史、生活习惯、体格检查、发病时间、联系方式、接受治疗情况,特别是血(尿)糖情况、用药情况、过敏史、有无并发症以及治疗、保健指导和追踪访视记录等,资料录入微机,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要求社区医师要全面掌握每位患者的情况及问题,为订制有针对性的治疗与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健康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提高 DM 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缓解其病情,同时还能节省患者的一部分开支[1]。完整的健康档案可提高社区卫生的管理效率。
[2]
1.2. 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载体,社区全科医生、护士、居委会干部、义工等组成的干预小组,开展社区内的糖尿病三级预防,建立随访制度,定期入户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用药种类、测量血糖是否规律、血糖化验时间、血压、体重、腰围、臀围、临床表现、眼底检查时间、体力活动、活动时间、饮食情况进行随访。为每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随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药物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患者预警,督促患者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直到病情好转。在社区实施连续性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可促进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对疾病自我管理意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1.3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糖尿病管理模式-环状模式。新形势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要求每个糖尿病患者在得知自身患有糖尿病之时就能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得到医师的关注,并在长期的疾病控制过程中得到医师的帮助,解决其心理、生理问题。建立环状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是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向更具内涵性发展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体现全科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模式,适合当前医疗卫生服务的供求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医师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全程的心理管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否定情绪、焦虑症、忧郁症等作出相关的诊治,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及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帮助患者与其他糖尿病患者进行互相交流,使其得到其他患友的支持鼓励,得到心理的交融,找到互相督促锻炼的伙伴,正确处理好与家人、其他社会人群的关系,让患者处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帮助。
1.4 建立社区和综合医院双向转诊网络。由综合医院内分泌专科医师负责社区医生糖尿病管理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对社区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进行会诊,指导社区医师对糖尿病病人的综合管理。
2 综合防治
糖尿病的综合防治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降糖药物、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等 5个方面的内容。
2.1 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在长期控制高血糖和其他代谢异常的漫长过程中,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和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4][5]。有效的病人自我管理能将病人的健康状况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6]。适时的健康指导对于糖尿病人的病情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7]
健康教育是通过向糖尿病患者讲授有关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和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技巧,是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和糖尿病治疗目标、坚定战胜糖尿病的决心、实现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当他们的健康出现问题时,他们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能准确采取自我护理措施,寻求恰当的医护帮助,主动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
[8]
有调查表明,社区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渴求是迫切的。
[9]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现代糖尿病管理方案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10]。
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体力活动减少、生活紧张和精神压力及过度优越的生活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11]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很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家属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低血糖时能及时处理。家属理解支持对疗效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糖尿病的疗效呈正相关[12]。
2.2 饮食控制: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前期综合治疗中的基础疗法,是控制病人的代谢,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手段,要长期坚持,严格执行。饮食治疗应尽可能的做到个体化,除了要考虑到饮食治疗的总原则外,还要考虑到糖尿病的类型、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是否肥胖、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个人饮食喜好。首先制定一天的总热量,然后将总热量按1/3、1/3、1/3 分配。限制饮酒,特别是高血压、肥胖和高甘油三酯的病人。食盐应限制在 6g 以内,尤其是高血压病人。以糖类、低脂、适量蛋白质为宜,提倡进食高纤维饮食,富含纤维的食物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糖、脂代谢紊乱,该类食物包括谷物类、豆类、藻类、绿叶蔬菜等。食谱多样化,选用食品交换份法,配餐合理,定时定量进餐。合理的饮食控制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
[13]
2.3 降糖药物: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药物对血糖和其他代谢异常的控制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危险性。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原则。向病人解释使用有关药物的目的和意义,并观察疗效和副反应。磺脲类应餐前半小时口服,主要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偶有药物过敏,如皮肤瘙痒和皮疹;双胍类可在进餐中服用,并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胃肠道反应;阿卡波糖应在进餐时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胰岛素增敏剂使用时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胰岛素使用时应向病人讲解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和注射方法,教会病人正确保存胰岛素、处理低血糖及使用胰岛素泵。有研究表明,规范合理用药可将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4]
2.4自我监测:每周至少做1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2~3个月做1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自我血糖监测可帮助改善血糖控制,保障了降糖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5]。
由于糖尿病可引起心
、脑、肾、眼及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因此应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肾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系统检查。为了便于详细掌握病情,应认真填写糖尿病记录表,做体重、血压、饮食、用药的情况记录,尤其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应注意。
2.5 运动疗法:具有充沛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整体感觉,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压和血脂。经常性的运动可改善血糖的控制并减少降糖药的用量。运动治疗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糖尿病患者)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很多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初期糖尿病患者)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相结合,可有效地降低血糖控制症状。
[16]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和个体化。运动计划的制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在制定运动计划之前,应严格筛查糖尿病并发症并做相应的指导。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长期坚持治疗。认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控制糖尿病的根本方针和策略。随着社区医学的内涵发展,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成为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着手研究建立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系统管理,在社区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介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自我护理的技巧,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减轻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缪建平,郑定容,陶向辉.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有效防治糖尿病[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
[2]许志红,张玲,董文娟,等.社区健康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9).
[3]陈静雅,张佩文.
糖尿病患者社区随访管理的效果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20).
[4]牛静兰,沈勤.
浅谈社区居民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J].
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11(3).
[5]方永光.
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2007,9(13).
[6]李燕玲,刘玉琼,邱琳.自我管理实践在城市社区 2 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1,9(27).
[7]苏丹红,欧阳萍,陈怀玉.2 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9(13).
[8]韩晓光,陈永祥.糖尿病社区保健效果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
[9]陈引东,李林红.社区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0,8(15).
[10]唐蕾.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2(7).
[11]姚姣娟,马惠风.城市社区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06,5(6).
[12]张亚娟,张青宏,李怡如.银川市 299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
[13]张惠敏.社区 2 型糖尿病非药物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7,9(20).
[14]林天海,周家棠.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8).
篇5
1 患者的发现
2006年之前本社区未开展慢性病的管理,2006年结合农民健康程对60岁以上人群进行体检、35周岁以上人群进行首诊测压,对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建卡管理,然后将此项工作制度化、正常化进行,每年对新发现的现患患者进行建档、管理,要求每季随访一次。
2 管理现状
本社区累计发现高血压现患患者4896人,占总人口的5.95%,凡发现的患者全部建卡进行管理,全年共随访16670次,管理率达85.12%,高血压患者规则服药率25.25%,高血压控制率32.18%。
3 存在问题
3.1 患者发现率不高,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我县流行病学调查农村为12.10%[3],而本社区的报告率只有5.95%,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相差甚远。
3.2 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较低,在平时督查工作中笔者对本社区某村3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只有5人知道高血压须终身服药,12人认为只要头不晕就不需要服药,只有2人知道食盐过多可引起高血压,25名患者认为高血压管理就是社区医师帮他们量量血压而已。
3.3 乡村医生的随访质量不高。由于高血压患者较多,乡村医生数量较少,而且大部分乡村医生只有初级职称,业务水平较低,因此随访时不能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药物的调整和相对应的健康教育,致使被管理者认为随访医生的水平有限,从而不接受管理,使依从性下降。
3.4 管理形式比较单一,以医师上门随访或定点测血压随访为主;健康教育形式不多,以发放宣传资料、授课等为主。随访的卡片填写质量不高,信息不全,对今后的电脑录入造成很大的麻烦。
3.5 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病本身认识不足,根据笔者对100名社区医生的调查,有50%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只有55%的医疗卫生人员知道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没有危险分层的概念;只有10人能对高血压患者建议非药物治疗,因此本社区医疗卫生人员无论高血压的防治观念,还是在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目标等方面的知识极其陈旧、落后,与先进水平均有巨大差异,不具备应有的防治能力。人群极低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不断上升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与之不无关系。
4 讨论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除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综合性的业务知识外,还需要动员全社会来参与高血压的防治,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4.1 通过与街道、居委的合作,共同开展了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了社区居民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减少患者的失访,提高了高血压管理率并节约人力资源。探索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为宗旨、以医院人力资源为保障、以患者需求为根本的适宜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是我们今后的重要课题和工作重点。同时可利用各种传媒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如自编宣传册、利用健康教育宣传周、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周,组织人员开展大型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扩大控高力度;利用政府有关会议,见缝插针,开展控烟、合理营养等保健知识讲座;开发领导层工作;将控高知识融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开展群众性的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使更多的群众加入宣传行列,解决“低知晓率问题”。
4.2 加强患者的发现和干预,坚持35周岁以上人群就医首诊测压制度,必要时可通过普查来发现社区的现患患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好多高血压患者起初并无症状,往往是因为就诊其他疾病而发现患有高血压,因此首诊测压制度十分必要。建议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增加高血压普查项目,及时发现患者并加强管理,降低脑血管发病率,从而可减轻患者和社会的负担。全科医生可通过机会性筛查、重点人群筛查、健康体检筛查,或建立健康档案和基线调查等手段,能够在社区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每一位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内容包括高血压的诊断、高血压的分级、危险度的分层,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非药物与药物干预方案。
4.3 开展双向转诊,保证医疗质量。按照高血压初诊转出条件和随诊转出条件,全科医生及时为确诊有困难和随诊治疗中治疗不理想和处理有困难的患者转诊到上一级或对口支援医院,保障不贻误病情。当上级医院对高血压已有明确诊断、治疗方案已确定、血压及伴随临床情况已控制稳定的患者及时转回社区全科医生时,社区全科医生又接着对其进行管理和治疗。这样就能保证高血压患者的连续不间断地治疗干预。利用家庭资源,全面系统干预。社区全科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管理,及时地给予非药物指导和药物的规范化治疗,保障了患者的血压长期得到控制,从而减少了对靶器官的损害,减少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4.4 加强实施多形式、多途径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社区医生业务知识水平和技能。今年本社区参加了卫生部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对部分从事高血压管理的社区医生进行了相关培训,但临床一线人员都未能全部参加培训,对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还不了解,因此建议凡是医疗人员都要进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培训,做到防治知识人人皆知,治疗规范个个了解。
4.5 教会患者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让病了解高血压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病率和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通过患者学会自测血压,及时向管理医生回报情况,及时进行治疗药物的调整等,可减轻管理医生的工作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6 实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成熟的高血压信息管理软件是做好社区慢病管理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发现问题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不断完善管理软件的功能,使其真正成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帮手。希望无纸化的高血压管理成为我们主要的工作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总之,高血压的预防,要坚持规范化、制度化,贵在坚持,只有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才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真正收到“防大于治”,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以嘉,徐大立,王燎,等.高血压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25(增刊):118-123.
篇6
如何选用合适的健身器材,提高器材使用频率和安全性,是社区健身场所建设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 社区常见健身器材
常见的健身器材有以下几款:
1)太空漫步机。太空漫步机,由安装架、固定于安装架的支架、装设于安装架上的一对脚踏连接管、分别固定于脚踏连接管上的一对脚踏板及背靠管组成。
使用者双脚踏在脚踏板上,双手握住扶手管,双腿做往复运动,可锻炼腿部肌肉;若双腿同时向前、向后做往复运动,可锻炼腿部肌肉和腹部肌肉。
太空漫步机使用简单、舒适,是健身器材中最受欢迎的。然而,太空漫步机也是最容易使人受伤的健身器材。医生指出,老年人使用太空漫步机时,应注意控制双腿摆动的幅度和速度。老年人肌肉因老化而缺少水分,柔韧性差,脊柱周围的肌肉容易在双腿摆动中拉伤。专家建议,使用太空漫步机时,双腿摆动的幅度控制在45°左右,每次3~4秒。
2)双人蹬力器:双人蹬力器,由固定在地面上的立柱、立柱上两个固定板、分别安装在固定板左右两端的两根上轴、套装在上轴上的轴套、分别固定在轴套中部的左右两根摆杆、固定在两根摆杆下端的两根下轴、安装在下轴两端的左右两副轴承板、分别装在轴承板下孔中的左右两根枢轴、对称固定在左右枢轴上的弧形架、固定在弧形架左右两端的两个脚蹬管以及固定在地面上的两个座位组成。左右枢轴的中部各连着一个朝向立柱的定位臂,其端部套装橡塑缓冲件。
双人蹬力器主要用于锻炼下肢和腰部力量,可供二人对抗使用。但不适用于患有髋骨软化症的老人。髋骨软化症,主要症状为膝下痛,上下楼梯无力。髋骨软化症患者负重功能差,使用蹬力器,伸膝肌群会受损,从而加重病症。
3)健骑机:健骑机使用频率高,是女性使用者的首选。健骑机是一种模拟骑马动作的健身器械,由人字架通过销轴与骑杆、骑座铰接而成,骑座与骑杆之间设置u形管,u形管的外沿与中间轮接触,内沿与支点轮接触。
使用健骑机时,使用者坐在坐垫上,双手抓住骑把,双脚踏在脚蹬上,手脚协调用力,便可上下起伏、身体肌肉拉伸,以达到全身关节活动的效果。健骑机对因伏案、劳作而产生颈肌、腰肌劳损的患者有加强锻炼、改善受损情况的作用。拉扯幅度过大的健骑机不适于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4)直握把式三位扭腰器:直握把式三位扭腰器由立柱和3个转盘组成。3对与转盘对应的u形直握把分布在立柱顶部的不同方向。人们做扭腰运动时,双手竖直握手把,扭动幅度大,双臂受力匀称,腰部肌肉、手臂肌肉由此得到锻炼。
在使用扭腰器时应控制扭动的幅度和速度,动作宜轻柔,否则有拉伤腰肌的危险。扭动的幅度控制在180°以内,控制在3~4秒1次。
2 社区健身器材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区健身运动的普及,健身器材出现的问题也渐渐暴露。问题主要有:
1)设备分类模糊。健身器材按使用对象,可以分为:少儿型健身器材、青年型健身器材和老人型健身器材。作为业余训练场所,受资金和场地的局限,社区健身区的设施及器材往往分类不清晰,用户群导向不明显。
社区健身器材的说明上,并不特别注明为哪个年龄段的使用者设计。人们经常可看到身高l米左右的儿童在一米左右的太空漫步机上玩耍,也常见到驼背的老人勉强使用健骑机。训练器材的分类不明显,给人们带来潜在的健康隐患。
2)缺乏专业指导。社区健身器材犹如巨大的玩具,不能保证社区健身的安全性,无法激起居民的运动热情。此外,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许多居民在使用健身器材时,往往因为失误而造成肌肉拉伤、骨折等状况。
3)设备残旧隐藏危险。经过高强度的使用、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日晒,社区健身器材使用寿命相比室内运动器材更短,需要保养与更新。然而,作为公共产品,社区健身器材在所有健身器材中受到的关注最少。
由于缺乏保养、修理与更新,社区健身器材出现掉漆、生锈、磨损、螺丝松动、零件残缺等情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缺乏清洗,健身器材上油渍斑斑,健身区卫生状况恶劣,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
4)缺乏爱护意识。“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在一些社区时常出现。居民对于公共设施的爱护意识普遍不高,使用时用力过猛,不使用时破坏健身区环境。消极的公共产品意识往往影响了居民的运动热情,不能引起居民对社区健身的重视。
3 解决健身器材隐患的对策
1)摈弃通用设计做法。对于公共产品,设计方一般选择通用设计的做法,对产品进行大众化的设计,以符合大众的口味。同样是公共产品,关系着居民身体健康的社区健身设备却不能采用通用设计的做法。厂家在设计健身器材时,大可把器材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要求。
社区管理者可把社区健身区进行分区,游泳池儿童区与大人深水区的做法同样适用于健身区。不同使用者的设备安置不同的空间,以方便居民锻炼而不造成伤害。
2)组织专业指导。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城市的做法是组织一支社区健身指导员队伍,专门定期在各个社区对居民进行指导。此外,社区可以发放健身器材使用小手册,以弥补因受到日晒雨淋而日渐模糊的健身器材露天使用说明。
篇7
关键词:Web;警务管理系统;设计;实现;ASP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4-1561-03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Polic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ZHANG Jie, ZHANG Jing-an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China)
Abstract: Load on community policing management is very large. In order to rais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cing managem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 way,we develop the community polic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ASP, Excel and database technology.
Key words: Web; Community Policing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implementation; ASP
1 引言
社区警务是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风靡全球警界,对各国警务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其理念和方式才被我国警界和治安工作者所重视并接受,然后在全国由点到面逐步推行开来。
随着社区人口的变动和人员流动性的增加,警务人员对社区内的信息仍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数据冗余量大;另一方面,在数据按不同条件查找时(比如按年龄段,体貌特征,指纹等)非常繁琐,费时费力。面对科技强警这一趋势,迫切需要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解决该问题,我们采用ASP技术、Excel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社区警务管理系统(Community Policing Management System,CPMS)。
2 系统规划
2.1 系统开发环境
2.1.1 开发平台
由于本系统是建立在Web基础上,采用了目前较为流行的三层B/S(Browser/Server)结构,在开发平台的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
1) 采用目前成熟的开发技术,开发环境规范,便于现场调试。
2) 提高数据传输率,运行稳定
3) 平台搭建与实际运行环境一致,便于投入使用。
按上述原则,开发平台搭建如图1所示。
2.1.2 开发工具
由于本系统是基于Web的B/S结构,因而对客户端没有很大的要求,只需安装IE浏览器(5.0版本以上)即可,开发的重点在Web服务器及数据库的建立上,相应的开发工具也很多,如ASP、JSP、PHP等,在这里充分利用ASP的易用性,选择其作为编程语言,页面的组织可选取Adobe Dreamweaver CS3,数据库的建立采用Access 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
表1开发工具选取
■
2.2 系统结构及功能
CPMS按照要实现的功能主要分为数据的采集、查询统计、维护管理三个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为今后用户查询、分析研判提供着最基础的数据,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分两部分:基础数据和扩展数据。基础数据指社区民警根据实际需要工作,录入所辖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辖区内小区、楼宇、单元的基本编码,各个小区有多少栋楼、单元、楼层、户数(平房为区、排、院、户),这部分数据相对比较固定。扩展数据指在每一户中,人员信息、每个社区的常驻机动车,常驻店铺门面,及其具体的信息。这部分数据是相对动态的数据。
查询统计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完成查询和统计两大功能。查询功能主要为两类人员提供查询,第一是社区警务人员,其查询范围不受限制;第二类是上级部门或其它相关单位,这类用户必须在管理员授权之后才能查询。统计功能主要完成对输入所得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整理,然后按系统要求以某种形式输出,本系统设计了4个统计处理子模块,分别是:全部人员统计、特殊人口统计、特殊行业人员统计和按年龄段统计。
维护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两大功能:第一是对基本的数据字典进行初始化或修改以及对数据库的导入、导出或备份。第二就是对远程用户进行授权,包括分配用户名、密码及浏览权限和时限等。
这三个模块在功能上相互制约和支持,在数据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其数据流程和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与以往户籍管理中“以户口定人”不同的是,CPMS强调对社区内常住人口、重点人口、特种行业、危险物品、机动车等等进行分类管理,要最大限度的保证社区分管民警手中掌握的信息是最新和最重要的。根据CPMS要实现的目标来分析,将数据库的设计可以抽象分为四类基本的数据表,即:用户表、基本数据表、录入台账表、人员信息表。用户表主要存放用户名、密码;基本数据表主要存放一些原始数据如社区名,小区名,楼房号等等;录入台账表用来存放一些社区日常工作的一些信息如:治安巡逻登记表,治安案件登记表,刑事案件登记表,便民服务登记表,调解纠纷登记表,警官信箱信件登记表,特种行业管理登记表,危险物品管理登记表,群防群治联席会议登记表,巡逻防范组织登记表,民警工作日志, 驻街单位信息,小区机动车注册管理;人员信息表存放社区常住、暂住居民的信息。
按照上述数据表的要求,确定具体的、规范的数据表格式,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表,然后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录入即可。
3.2 查询统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CPMS中的查询主要采用向导查询与自主查询这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均按关键字索引后,用存储过程查询。在本系统中,借助B/S的优势,把查询系统制作成了网上的一些搜索网页,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再匹配相应的字段,查询的命中率比搜索引擎高得多。查询的实现效果如图3所示。
统计模块的数据处理功能主要完成数据的汇总、统计和分析等,本系统采用ASP技术使用后台代码进行数据的汇总工作,具体的统计和数据分析采用Excel实现,可以把汇总的数据输出到Excel表中,代码控制与Excel相结合产生相应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包括图表等,同时统计和分析数据既可存储到后台数据库中,也可以直接在网页上输出,因为在网页中输出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列宽和行高等不易控制的情况,所以当预览网页调节效果不佳时则输出到Excel中,进行排版与输出,下面部分源代码就是利用Javascript脚本将记录输出到Excel中。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function AutomateExcel()
{ // Start Excel and get Application object.
var oXL = new ActiveXObject("Excel.Application");
// Get a new workbook.
var oWB = oXL.Workbooks.Add();
var oSheet = oWB.ActiveSheet;
var table = document.all.data;
var hang = table.rows.length;
var lie = table.rows(0).cells.length;
// Add table headers going cell by cell.
for (i=0;i<hang;i++) {
for (j=0;j<lie;j++) {
oSheet.Cells(i+1,j+1).value = table.rows(i).cells(j).innerText; } }
oXL.Visible = true;
oXL.UserControl = true; }
//-->
</SCRIPT>
3.3 维护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维护管理模块主要分为用户管理与数据维护管理。用户管理可以新建、删除用户并且可以设置用户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和冻结状态),另外可以设置浏览用户的使用时限;数据维护管理主要是对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这里使用了ASP中的FSO(FileSystemObject)对象(见后面源程序)可以方便的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备份、还原,实现效果如图4所示。
.....
'dbname存数据库相对路径和名字
backname目标路径和名字
'备份
set fsoObj=Server.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fsoObj.CopyFile Server.Mappath(cstr(dbname)),Server.Mappath(cstr(backname)),True
'还原
'fsoObj.CopyFile Server.Mappath(cstr(backname)),Server.Mappath(cstr(dbname)),True
%>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社区警务管理系统基于Web模式,用户界面友好。该系统已应用于某社区实际的警务管理中,运行效果良好,对提高社区警务管理的效率起了重要作用。虽然本系统在人像采集、指纹库的导入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其对警务管理的全面现代化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登辉,刘益红.ASP编程基础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社区;服务;管理
一、社区管理现状
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红专南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近几年来,社区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创新社区管理,创建了社区建设新模式,使社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运用社区漫步、闲聊式访谈、互联网查询社区重要讯息三种方法,对该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区管理现状。该居委会的组织机构健全、硬件设施良好。针对社区下岗职工残疾、老年人多的实际现状,社区成立了西安市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了24小时服务热线。在家政服务、医疗看病、精神慰藉、送粮送油、家电维修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不断把便民活动引向深入。针对残疾人出行不便的问题,为社区残疾人免费发放了拐杖、轮椅等,为盲人发放了盲表,给公共厕所安装了助残设施。除了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卫生所、一站式服务大厅等服务类组织机构以外,红专南路社区还设有专职管家服务。
二、问题与需求分析
红专南路社区成立以来,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整合社区人口,社区资源等方面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一些社区居民的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下面就本次社区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老年人活动场所还不够多,活动场地缺乏
该社区老年人多,为方便广大老年居民的生活需求,某些方面的便民服务项目应该增加。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但基本以家庭内部活动为主,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少。在访谈中发现,老人们表现出愿意参加组织活动和集体活动的愿望,他们希望社区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支持。
(二)社区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和转移及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越来越多,这点也在红专南路社区有所体现。流动人口群体需要增加其城市认同感,社区认同感,以拉动流动人口积极融入社区,投身社区建设。此外,社区居民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多,老人在闲暇时间一般是呆在家里,以室内活动为主,部分老人认为这样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推动这些老人们参与社区建设,让这些老年居民继续发挥余热。
三、动力分析
(一)社区养老能力强
社区养老能力主要包括: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医疗健康保障服务、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组织保证、社区养老环境。社区行的过程中发现该社区无论是制度还是资源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建设,都能反映出该社区具备较强的养老能力。居委会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这些资源组织各种类别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文化程度老人的需要。
(二)社区建设有资金保障
在走访中发现,社区居民对居委会的评价很高。在这里有很健全的制度规范居委会的职责,所以他们的社区工作做的很到位,社区的服务项目齐全,这就为社区建设提供了组织动力。社区能够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社区建设。居委会要获得资金,政府投入是最主要的方面。同时,作为全国和谐社区的示范社区,该社区还可以吸纳一些社会资金,鼓励富裕居民投资社区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动力。
(三)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较高
一些居民进行社区建设的热情度很高,对社区事务充满积极性,这就为社区建设提供了人员动力。与社区管理人员打交道的频率是观察老年人和社区实际互动关系的一个方面。从总体上看,老人和社区管理人员之间的交往频率比较高。对此,我们可以增加老人们社区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在访谈中老人们表示,他们愿意做一些事情,有无报酬都是无所谓的。老人们参加活动更多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表意性需求,如生活充实、快乐、高兴、实现自身价值等。推动这些老人们参与社区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精神活力,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老人们可以发挥余热地发展一些精神文化事业,继续发扬社区精神风貌,提高社区活力,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区工作创新
在社区行访谈过程中,工作人员提到要“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工作,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查社区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正是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态度让该社区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居民们的充分肯定。针对不同类型社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社区建设。红专南路社区是居于核心城区的社区,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功能,下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城市现代化发展赋予城市社区管理新的使命,应推动社区管理创新
针对城市社区的发展趋势,加强对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对旧的管理体制作相应的调整。同时,应当明确,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以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与社区是共存与合作的关系,二者共同管理城市事务。政府应出面协调、整合、开发、合理利用社区内企业、机关、学校的资源,如人才、资金、场地、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所,推动社区管理创新。
失去了单位依托的居民急需融人社区中,以寻求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既为社区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和便利条件,也对社区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也要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探索出新的社区管理方法。今后,也不应当硬性规定同一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的管理应当是在政府综合协调的基础上,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二)继续推动社区养老体系的建设
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的现状,社区应加大政府和民办的老年公寓建设。在社区养老体系中,老人不仅是被动的被养群体,也是自我养老和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群体。一是他们在社区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是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为丰富社区生活、维护社区安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刚步入老年阶段的群体不仅能够自我照顾,还能够为更年长的老人提供服务。社区和老年群体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一种互动的关系。
此外,还可组织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在人才、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组织不同形式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既能培养公民的尊老、爱老、为社会奉献爱心的社会意识和道德,又能解决社区养老资金问题。
篇9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医疗信息化;MVC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605-02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根据卫生部最新行业标准开发,紧紧围绕社区卫生在“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的特色服务,为社区居民建立海量存储与共享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库,实现分析决策为主导的科学化管理,提高社区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系统的实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系统研究内容
医疗信息一体化是本系统的基础内容,通过此平台能使社区医生更好地开展工作,使社区居民享受更好的服务是基本目的,因此 ,系统研究的内容包括:
1) 诊疗与健康档案有机结合:将社区内人员每次的诊疗记录动态记入健康档案,使健康档案能有效地反映人员的情况。对于妇女儿童重点人群,社区医生可以非常及时清楚地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的管理,向病人提出良好的建议。
2) 建立医疗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完成统计、查询、报表等功能。
3) 提供数据Web服务接口:设计基于Web服务的数据调用接口,为卫生管理部门和高端医院提供第一手的全面、准确健康数据资料。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系统设计
系统模块的设计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功能,涵盖社区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卫生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保健等功能。通过该平台更加快捷、准确地和获取信息,可以提供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间的资讯、交流平台,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化服务的雏形。系统整体框架见图1。
图1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整体框架
2.2数据库设计
建立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完成统计、查询、报表等功能是对本系统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具体有:(1) 以数据库模式组织、储存信息,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最终形成数字化的患者诊疗信息,同时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2) 采用全表格式录入,常用数据采用标准化字典配置,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3) 采用自定义组合查询统计,灵活的报表设置,全面满足各种查询统计需求。(4) 对外提供Web服务接口,调用该接口完成系统与相关部门交换与共享数据的功能。
本系统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字典包含字典名称、字典顺序、字典内容,其中字典名称表明了字典所属类别,字典顺序为程序下拉框中的显示顺序,即字典内顺序。每个系统管理员都能维护各类数据字典,每个数据字典由多个管理员维护。每个管理员能管理许多医生。每个医生能管理许多的家庭,每个家庭是由一个医生创建并维护的。家庭包含有家庭基本信息以及家庭主要问题、家庭指导计划。每个家庭拥有许多的居民,一个居民仅在一个家庭中。居民包含了居民基本信息、居民健康信息、居民主要问题、居民次要问题、居民社区服务、儿童体检登记、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五病登记、儿童营养不良记录、儿童佝偻病预防投药记录、孕产妇卡记录、分娩记录、产后检查记录等信息。
2.3系统实现
基于Web 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采用B/S 结构模式,该结构主要特点是集中管理: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 用户端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无需其他软件,即用户以Web 页面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交互。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家庭档案管理、居民档案管理、妇女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等模块,管理员、医生、居民三种角色的相互协作。管理员能增加医生、删除医生信息、修改医生信息,并且能对数据字典进行增删改查。医生在响应的权限下,能对家庭档案、居民档案、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的信息进行增删改查,包括了家庭主要问题、家庭指导计划、居民健康信息、居民社区服务、居民主要问题、居民次要问题、孕产妇卡、分娩记录、产后检查、儿童体检登记、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五病登记、儿童营养不良、儿童佝偻病预防投药等信息。居民能查看所有医生对其自身相关操作的历史记录。为了信息的保密与安全,系统还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
3 结束语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达到了设计需求。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安全稳定等特点,并且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移植性等特点。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众多模块,在随后的改进中需要逐步地将更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相关模块加入到本系统中。
参考文献:
[1] Biemans,M.,Swaak,J.,Hettinga,M.andSchuurman,J.G.InvolvementMatters:The roper InvolvementOfUsersandBehavioural Theories in the Design of a Medical TeleconferencingApplication[J],Proc.GROUP 2005,ACM(2005),304-312.
[2] 张翠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软件,2013,34(1):20-21.
[3] 李安明,段文岚,俞思伟,董建华.社区卫生服务与其高端医疗资源共享体系创新[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13-15.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将疾病预防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家庭,具备大医院不可能有的优势,能成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台。
赛罕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自治区政府的非营利性公益卫生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中心秉承着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性化卫生医疗服务的宗旨,在区卫生局党工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努力强化设施建设、机制建设、内涵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思路,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模式,拓展业务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逐步成为集社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全科医疗机构。
1、赛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带动基本医疗的发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药品种类少、病员数量下降的情况下,赛罕中心成立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医务人员下社区服务团队走街串户,开展健康宣教,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为辖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筛查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通过面对面宣教、访视跟踪服务等形式,主动找出病人并与他们建立联系。? 同时加强了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报告及处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工作。
2、赛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组织开展专项工作,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技术,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参与讲医疗技术课。我中心多次组织全中心职工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学习,以横幅、板报、宣传栏、宣传中心服务内容及服务项目,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氛围。
例如:2012年8月18日下午,在自治区赛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潘文峰的带领下,与六位工作人员一同前来自治区为老服务中心慰问老人。
在服务中心,他们进行了《老年健康知识讲座》、《测血压》、《做心电图》等内容的讲座活动。生动讲解了老化的概念、如何正确搭配膳食及五种天天都可以吃的食物。特别在老人饮食上做了“十要”要求,如:适量运动、注意安全防摔到、心理平衡等内容。老人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心里默默的记着,当老人还在意犹未尽时,一场丰富多样的讲座就在精彩中落下尾声。
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面对慢性病现患病人进行治疗和管路,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全人类的慢性病预防工作。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3、健康干预与促进(又称健康改善) 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矫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与一般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改善是个体化的,即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由医生进行个别指导,并追踪效果。根据健康评价的结果,做出健康计划并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人给予不同的健康管理干预。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个人健康计划会针对个体危险因素筛查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身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并改善自身的健康。
社区卫生服务的提升,不仅依靠目前政府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的拓宽思路是工作提高的原动力。慢性病规范管理,加强了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对患者生活干预、指导的权威性,强化责任医生团队整体素质,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动为主动,双方合作,达到管理目的。提高了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规范管理率及检出率。
4、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 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贡献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居民的健康观念落后,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居民生活方式普遍不科学,饮食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依靠政府财政补给,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简陋,影响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完善我国的健康保障体系。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一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健康管理的出现应对时代的需要,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拥有广阔的前景。在新的一年,我中心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中心服务特色,将预防与康复作为侧重点,期待通过预防措施逐步减少各类慢性病的发病率,社区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