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灾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矿山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矿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活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技术经济活动,并且还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主要来源,矿业对地表地质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地质作用在短时期内可以通过人类对矿产的开采得到实现,这也时人类改造自然地最伟大的能源动力。在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时,也会对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和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危害自身的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的对待,处理好环境、自然和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问题。
1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
(1)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矿山所在地的土地资源使其丧失耕种能力,另外对矿山矿藏资源的开挖,会损坏土地,开矿使用的废水废渣会污染土地,在矿山的采空区会出现塌陷和土地地面开裂的现象十分严重。
(2)在进行矿藏开采时可能会出现由于坑采引起的地表的陷落,地表陷落现象的形成和采矿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矿山的开采,开采区域内的植被不断发生改变并且植被的能力在逐渐的下降,陷落区域会逐渐的增大,直到开采完成后闭坑。一些坑采煤矿会引起地表的陷落,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并且对于矿产资源来说,开采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矿区的采空区塌陷,露天采矿出现的矿山滑坡现象以及崩塌等地质灾害对矿产资源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会直接的造成矿产资源的经济损失。
(3)矿山地质灾害的出现会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矿山是最大的用水地区,在矿山的水资源进行利用之后水源内含有多种有害有毒的重金属化学物质。部分的矿山的污水中呈现出强酸性和碱性,在矿山附近的地下水源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矿石开产的污水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不断的下降甚至出现地下水的枯竭。
(4)矿产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会影响矿区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还会破坏社会安定。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会破坏土地自身能力,破坏环境。对矿山附近村庄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多数的矿山和周边的村民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5)矿产资源的开采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例如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会致使矿区的地表出现许多的坑,废弃的矿石堆放。矿区内产生的污水会致使鱼虾死亡。
2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1技术经济因素致灾
(1)对矿区的地质环境的认识存在不足。例如矿山引发的岩溶塌陷的现象都是由其相关的地质灾害的背景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另外在矿区开采的过程中会引起滑坡现象。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对地质环境的认识的不足而产生的。
(2)由于工程技术的措施使用不当。例如,采空塌陷是采用冒落的方法进行矿产的开采的结果,如果能把这种开采方法改变成充填的开采矿产的方法。再加上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的矿区附近的矿山的边坡的失去稳定是由于对边坡处理方法的不恰当或者是违反有关的安全的技术要求有关系。(3)由于矿山规划和建设不当:如矿山规划区和重要工程布置在矿山的地质灾害的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内,往往就会加重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地质环境甚至会破坏地质环境。2.2矿区开采的历史因素(1)矿山的建设的不合理性,会留下许多的遗留问题。
(2)长期的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有直接的关系。
2.3人为因素
(1)主要是由于矿区人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2)由于利益驱动,部分矿区选择铤而走险。
(3)不合法的采矿的方法会酿成灾害。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3.1开展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搬迁避让及治理工作
要依据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充分利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和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有利时机,落实受威胁居民的搬迁避让工作,按照“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捆绑投入、集中使用”原则,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资金,稳步推进为搬迁避让工作。充分利用生态恢复示范县建设及“矿山复绿”行动等有力时机,推进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及时建立治理项目监督管理机制,通过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招投标管理、定期巡查督察、严格验收等措施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保障项目实施效果。
3.2增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
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负责全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监测人员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矿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各类制度建设,形成全员防灾、群测群防、责权分明的地质灾害防范机制,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矿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矿区人民对矿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认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止措施的宣传工作,强化对矿区的资源的地质环境的管理工作。
3.3制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管理办法
要把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价防治、监督贯穿到矿山劫探设计建设生产的全过程中在矿产勘探的同时,要对地质环境的背景进行详细的勘察评价工作,尽可能的对矿产开采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新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和建议。结合相关的地质勘查的资料和对地质环境的评价等资料来对矿山进行开发设计,将矿山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结合起来并入矿山开发设计环节中。在对矿山进行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要尽认真的严谨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整治,还要随时对矿区内的地质环境进行及时的反馈。
4结束语
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矿山的地质环境管理防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的科学工作,尽管当前扔存在许多的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且多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还有待应用和推广,但是我们仍然要计划性的组织相关的管理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阎如璲.略论安徽沿江地区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及经济开发中的若干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6):23-24.
篇2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评估;级别;评估报告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which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work to standardize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reduce artificial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s, guarante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his article first to the defini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then analyzes the leve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ssessment, and the main content, finally, the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in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Risk assessment; Situation assessment; Level; Assessment report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
就地质灾害而言,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因此,从上述地质灾害的定义中,可以明确以下两点:
1、在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中即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有些人认为,有些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如采矿引起的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属人为灾害,不是地质灾害。其实单从定义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上述灾害肯定是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畴,属于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是指那些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一是:必须是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的才能称其为地质灾害,假如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发生的山体崩塌就不是。二是:地质灾害必须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假如因施工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楼房倒塌,虽然也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但与地质作用无关,也就不是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评估的级别及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的评估级别
1、一级评估
一级评估是指重要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或委托单位提交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灾害类型及危险性、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2、二级评估
二级评估是指较重要的建设项目。与一级评估一样,由建设单位或委托单位提交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对建设项目的影响或危害以及建设项目是否会诱发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或专项分析,基本查明评估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以及对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影响。对评估区内重大地质灾害应参照一级评估要求进行评价。
3、三级评估
三级评估是指一般建设项目。可以从简,由建设单位或委托单位提交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县级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
1、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指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任务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或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
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指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任务是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预测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和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地质灾害以及灾害的范围。
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的任务是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情况,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场地的建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方法
(一)点评估和面评估方法
1、点评估
对于点的危险性评价,一定要弄清地质灾害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地质环境,地质面貌,形态特征,边界条件。采用经验法与灾害活动的动力分析和条件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力学平衡的计算,得出稳定系数(K),用来指示斜坡失稳的可能性。在计算现状环境下斜坡稳定系数时,应根据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设定相应的参数,计算稳定系数,从而确定导致斜坡失稳的因素,这些因素出现的频率多大,进而可以确定灾害发生的概率。最后根据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稳定性、危害范围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的结果,对整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危险性分区。
2、面评估
对于面评估特别是区域评估的危险性评价,首先要分析灾害产生的因素,即岩体工程条件,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以这四种因素作为危险性评价的基础。
评价方法一般可采用单元面积评价法,即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单元,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单元逐一评价,然后再作整体评价。危险性评价的统一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各地质灾害群成生原因及新出现的灾害活动特征进行研究,找出地区至灾因素而实现的。评价时,将此四项因素用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求出各自的权值,然后以专家评分方法,将分值乘以权值,求出各单元的危险性指数。再根据本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考虑到可能发展为灾害的现状及预测的内容,将该区危险性分为极重、重度、轻度、无危险四级。
(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方法
1、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着重点是对现有灾害的分析和评述。分析和评述内容应包括:灾害发育基本规律的归纳;代表性灾点的重点剖析;各种灾害(点)历史危害情况、现实活动特征及稳定状况的评价。
现状评估时还应结合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特点,作具体分析,适当增加有普遍意义或反映工程特点的其它地质灾害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如增加地面不均匀沉陷、砂土液化、不稳定斜(边)坡、水土流失等灾种和问题的评估。
在确定了地质灾害种类后,正确评价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定要正确评价每个灾种的危害性。在评价各灾种的危害性时,一定要依据各灾种的发生可能性、危险性及各灾种发生时造成的人、财、物损失来综合评价。既不能偏高,更不能偏低。偏高易造成防治措施中的工程浪费,偏低易造成防治措施的安全性不足,造成更大损失。
2、预测评估
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进行有依据的预测评估。主要有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等。
在预测评估中不但要紧紧围绕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进行,还应与现状评估结果相互综合分析后使用。预测评估的侧重点是在评估区叠加了拟建工程影响后,拟建工程和环境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程度的预测评价。
3、综合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依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及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评估区内给人民生命财产已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点或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参与评估。
(三)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编写方法
1、建设单位要委托有资质的勘探设计单位编写报告书。勘探设计单位首先要根据建设用地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灾种,如煤矿则以采空塌陷和地面沉降为主要评估灾种。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充分收集资料,分析研究评估区附近气象、水文、地质、水工环等地质资料。
2、评估报告在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报告书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附图规范、时空信息量大、实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征地地点及范围;
(2)项目类型及平面布置图;
(3)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
(4)地质环境条件;
(5)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6)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7)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8)综合评价与防治措施;
(9)结论与建议。
3、评估报告各章小结
评估报告的各章小结,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具体详实,应类似于文章摘要一样,说明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同时要说明做的结果是什么。比如,现状评估一章的小结,要具体地总结说明评估区灾种的成因与分布,包括每一灾种的数量、规模大小及危险性程度,同时要指出重大或重点灾害的评估结论。
4、评估报告结语
结论内容包括:地质环境条件论述、评估级别的确定、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论、综合评估与适宜性评价结论、防治措施。建议要单独写,不要与结论混为一谈。最后,需要强调的几点是:
(1)评估报告中不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2)文字报告、小结、结论及图件的评估结论要一致;
(3)避免出现“不会发生或不存在某某地质灾害”的结论;
(4)只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灾种做客观评估,当然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彻底判定不会发生什么灾害,还是比较困难的;
(5)评估中可能涉及的灾种一定不能漏掉。
结语
综上,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一项新型的技术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具体操作技术还有待在较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完善和细化。相信随着我国地质勘察事业的发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马寅生,张业成,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04.10.
[2]成玉祥,张骏,段玉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探讨[J].地球与环境,2005.(S1).
篇3
[关键词]矿井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勘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255-1
1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护
1.1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又称矿井地质灾害、采矿地质灾害、矿区地质灾害等。在矿床开采活动中,因大量采掘井巷破坏和岩土体变形以及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采矿工程设备和矿区资源环境,影响采矿生产的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种类很多,发生在地面的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煤自燃等,发生在井下的主要有冒顶、片帮、突水、突泥、井下热害、矿震、岩爆、井下煤自燃、油气井管套损坏、矿坑水污染等。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进行介绍。
1.1.1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我国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地面塌陷灾害在金属矿山中出现较为普遍, 如镍矿、铅锌矿 、煤矿等。近年来, 金属矿山地表塌陷增长趋势明显, 造成塌陷的原因是采区不充填, 尤其在不明采区表现突出 。煤矿区的地面塌陷表现最为突出。华北、华东地区煤矿采空塌陷,每年平均为10.5万亩。地面塌陷,毁坏城乡各种建筑、交通设施和农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给矿山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会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不便。
1.1.2矿井水灾害
掘进或采矿过程中当巷道揭穿导水断裂、富水溶洞、积水老窿,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矿山井巷的现象。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坑道,给矿山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在富水的岩溶水充水的矿区及顶底板有较厚高压含水层分布的矿山区,在构造破碎的地段,常易发生矿井突水。当巷道底板下有间接充水层时,便会在地下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破坏底板隔水层,形成人工裂隙通道,导致下部高压地下水涌入井巷造成突水。但只要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措施,矿井突水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
在煤矿区,由于煤层大面积开采,导致采空区面积不断扩大,采空区导水裂隙带和地面塌陷范围随之扩大,使地表水与地下水、矿坑水发生了直接联系,造成沙川径流大量渗漏、径流量明显减少。
1.1.3矿震
矿震是由矿山开采活动引发的地震灾害。根据矿震的形成原因,分为构造型矿震、塌陷型矿震、岩爆型矿震等不同的类型。与天然破坏性地震相比,矿震的能量均比较小,震级比较低,但震源浅,延续时间比较长,且都发生在矿区,所以有时也会对工程建筑和矿井设施造成一定危害。
1.1.4瓦斯爆炸
在通风不畅的开采区内瓦斯集聚引起爆炸。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巷道和器材设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1.1.5地热灾害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地球上火山喷出的熔岩温度高达1200℃~1300℃,天然温泉的温度大多在60 ℃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 ℃~140 ℃。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1.2矿区地质灾害防护措施
1.2.1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计划,充分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的性质、危害以及防御的基本措施向公众宣传到位,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2.2加强开采防护
矿山设计应坚持效益与安全并重,注重在开采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预防。开采前做好前期勘探任务,取全取准地质资料。及时回填或采取有效方式处理采空区,消除灾害隐患。
2勘查方法
矿区地质灾害多出现在较深的地下, 要采取一些先进方法进行勘查, 常用的方法有水文地质勘探法、地球化学法、以及高密度电阻率法与瞬变电磁法在内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2.1水文地质勘探
在矿产开发前,为了避免水害的发生,通常要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其目的是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了解该调查地区地下水的埋藏、分布状况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为矿产开采方案制定提供全面的水文地质资料。
2.2地球化学勘探
地球化学异常成矿物质在矿床形成或解体过程中留下的,在各种天然物质的元素分布的正常模式或背景模式的基础上能够辨认出来的一切印迹,都可称为地球化学异常。地球化学勘查的目的一直是通过地球化学异常的线索来找寻矿床,地球化学勘查的应用正在逐步扩大,它不仅可用于找矿,还可为解决环境污染、农业、畜牧业、地方病以及各种地质问题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3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multi-electrode resistivity method)是把很多电极同时排列在测线上,通过对电极自动转换器的控制,实现电阻率法中各种不同装置、不同极距的自动组合,从而一次布极可测得多种装置、多种极距情况下多种视电阻率参数的方法。该检测方法的优点在于岩石对其导电性的影响不会很大,反而岩石能够起到更好的传导作用,对于采空区的地下水勘查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
2.4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也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简单地说,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定律。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和晚期。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衰减快,趋肤深度小;而晚期成分则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衰减慢,趋肤深度大。
参考文献
[1]黄小军,张朋飞.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9期.
[2]李毅,李蘅,张静.我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和勘查防治方法.矿产与地质.2004年01期.
篇4
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前茬以小麦荐最优。栽培要求精耕细作,深耕20—40cm,耕翻1次或2次,结合耕翻每公顷施农家肥2400—60000kg作基肥,耕平,做畦。
2、繁殖
常采用分株繁殖,芍药的栽植必须在8—9月进行,因这时利于根的伤口愈合和萌发新根,过晚芍药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掘起老株,将芍药头从根部割下,选形状粗大,无病虫害的芽盘,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块,每块留芽2—4个,芽头下留2cm长的头以利生长。
一般每公顷芍药芽头可栽3—4hm2,每4至5年分株一次为宜。芍药芽头最好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及时贮藏,可在室内选阴凉通风干燥处,地上铺湿润的细沙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沙土。栽植时,按芍药芽头大小分别栽植,便于管理。行株距50cm×30cm,每公顷栽6×104株—68×104株。
穴栽,每穴放一块,埋入地下3cm为宜。栽植时,土壤不易过湿,以免引起烂根影响成活。烂前覆盖麦草,树叶等,保持土壤温度。第二年3月上旬,芍药萌发前清除覆盖物。
3、苗间管理
中耕除草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封冻前,离地面7—10cm处剪去枝叶,在根茎培土约15cm,以利越冬。
追肥第二年起每年追肥三次,每次追肥,于植株两侧挖穴施下为好。
排灌水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可在傍晚灌透水一次。多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减少发病机会。
摘蕾为了使养分集中供根部生长,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侧蕾摘除,花后如不留种子要将残花剪去。
4、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
软腐病病株叶面、叶柄、花茎上出现水浸状斑,进而萎软下垂,如不及时防治全株死亡。发现此病时剪除烂叶、烂茎,在剪处涂硫磺粉,也可用代森锌等药预防。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两面出现白粉状病斑。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一次连喷2—3次。
蚜虫和红蜘蛛病发生可喷40%乐果稀释1000—1500倍喷洒,每周一次,连续喷三次可消灭。
5、采收加工
篇5
关键词:矿山 环境地质 灾害 问题 勘查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081-02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小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各种矿山地质灾害明显上升,该文作者结合在湖南省多年矿山勘查的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矿山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产生、危害和防治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勘查方法。
1 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采矿时对地下水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首先是矿井突水事故不断发生。许多煤矿的上覆和下伏地层为含水丰富的石灰岩,特别是北方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不仅煤系内部有含水性强的地层,其下伏为巨厚的奥陶纪灰岩。这些矿床随着开采的延伸,地下水经深降强排,产生了巨大的水头差,使煤层受到来自下部灰岩地下水高水压的威胁,在一些构造破碎带和隔水薄层的地段发生突水事故,严重威胁着矿井和职工生命的安全。其次是由于疏干排水,使许多岩溶充水矿区引起地面塌陷,严重影响地面建筑、交通运输以及农田耕作与灌溉。各矿区附近均有地面塌陷现象,水位下降很多,使厂矿、工业和生活供水原有系统发生吊泵,形成无法供水的局面。
2 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和治理措施
2.1 泥石流
泥石流灾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但人们并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泥石流灾害,而是通过科学研究,不断认识其成灾机理和成灾规律,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加强防御建设,与泥石流灾害进行斗争。矿山建设对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并加速松散固体物质的积累。露天开采及坑采剥离废石速度较快,产生大量废土,是泥石流源地的主要形成原因,另外矿山修筑公路破坏山坡植被,产生大量弃土,矿山选矿排出的废渣也是泥石流物质来源。(2)增大了水体补给量。矿山建设中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改变了地面结构,调节雨水的能力显著降低,汇流时间缩短,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增大,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也增大;矿山废石堵沟成湖,蓄积了大量的水体;有时在掘进坑道的过程中,掘开了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形成地下水突涌,使水体补给量增大。(3)矿山建设改变了地形条件,增强了动力条件。大量的矿山废石堆放使山坡变陡,地面高差增大,从而加强了侵蚀能力;大量矿山废石压缩沟床,增大流深和流速,也就增强了流体的动能和冲刷力,废石堆放减少了过流断面,使流体受压缩,流速增大,侧蚀和下蚀能力加强。
泥石流的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以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如金属矿围岩一般为较硬的岩石,开采过程中开采堆积物除了上覆土层和风化岩石外,均为较大块的难风化的块状堆积物,易形成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另外有些金属矿床在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对土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也需要进行治理;非金属矿多数为沉积形成,其开采要挖掘较多的松散沉积生成物,而且开采出来的物质也较易风化,易形成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2 塌陷
当地下矿层被采出之后,采空区的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其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层岩层的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和破碎并相继冒落。接着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随着采矿工作面向前推进,受到采动影响的岩层范围不断扩大。当矿层开采的范围扩大到某一时刻,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塌陷盆地,从而危及地表的各种建筑物和农田等。
岩溶塌陷是岩溶充水矿床疏排地下水所引起的。塌陷不仅出现在煤炭矿山而且也出现在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及核工业矿山。从地理方面看,几乎遍布南方各省,尤以湘、粤、鄂、桂、赣诸省居多。
对矿山采空区塌陷的治理方案很多,但较常用的方法是充填复垦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矿区附近的煤矸石、粉煤灰、露天矿剥离物等可供利用的充填材料充填采空塌陷地复田。这种方法多用于有足够的充填材料且充填材料无污染,可经济有效防护治理的地区,因其既解决了塌陷地复垦问题,又解决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所以经济效益最佳。
2.3 滑坡
滑坡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发生在雨季。而软硬相间岩层,由于差异风化,坚硬岩体突出,由结构面切割或重力蠕变,坚硬岩体就会产生崩塌、落石。地质构造发育使完整岩石被分割成割裂体,割裂体在诱发因素下失稳而形成崩场,因此构造越发育,岩体越破碎,越易产生崩塌、落石。人为影响主要是开挖坡脚、改变应力觯使坡体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而造成应力重新分布,岩体产生卸荷裂隙,它们多张开且平行于边坡面并使原有裂隙扩展和张开,由其所切割的岩体,可能失稳而形成崩塌滑坡。
露天矿边坡,必须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用以保证边坡稳定,防止灾害发生。建立一支边坡维护专业队伍,加强检查维修,必要时进行人工放坡,铺上草皮,植上灌木,砌筑局部挡土墙或者预埋防滑坡的木桩。要设置排水网络,防止地表雨水流入矿坑冲刷边坡,层理深凹露天矿要在坑外周围设置防山洪、防泥石流的阻挡或者疏导的设施。
3 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
3.1 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
GIS,GPS和RS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宏观上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如GPS可以对灾害发生地进行精确定位;RS技术可以利用矿区的多时相遥感图像进行叠加分析,获取矿区不同时期的地貌破坏程度、塌陷区的形态、面积、矿业废弃物的类型及分布状况、环境污染状况及生态环境状况;GIS技术可以对矿山灾害信息数据进行空间有效分析,方便管理人员迅速掌握灾情,有效进行防灾减灾工作。3S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以前常规的技术手段(如地形测量等)难以胜任的空白,特别是对危险地带矿山灾害的调查,如矿山积水塌陷区等。
3.2 水文地质与岩土力学试验方法
水文地质与岩土力学试验类型很多,是矿山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调查成果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均需水文地质与岩土力学试验而获得。
在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水文地质试验主要包括水质测试、淋滤试验、浸泡试验、含水层吸附试验、含水层顶板渗透性试验、采矿引起周围地层渗透性变化试验、矿石及固体废弃物中有毒有害元素测试试验、土壤污染试验、溶质迁移与富集规律试验等;岩土力学试验主要包括室外原位力学试验和室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等。
3.3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类物探方法,该方法一次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既可研究深度方向的电性变化,也可研究水平方向的电性变化,通过参数换算取得更多突出的有效异常的比值参数,利于潜在灾害的埋深、范围等的推断解释。它对不太深的采空区、地下水系、岩石风化层等的勘查十分有效。例如,山西平定矾土矿采空区,通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测量,获得深部的闭合圈异常,结合钻探资料,圈定了该区采空区的平面分布范围。
4 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矿山环境与灾害源的监管与治理力度,防止新的隐患发生。矿山企业要规范开采行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将防募踉止ぷ魇加诳笊缴杓撇⒀有到闭坑之后。注重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将其列入矿业领域的基础性研究,把矿山灾害、环保、安全生产统一起来。灾害研究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采用高新技术,研究灾害的发生机制,建立灾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信息系统。
例如,将矿业开发产生的地下空区改建尾矿库,既能消除因地下空区给矿山带来的安全隐患,又能减少尾矿库建设、经营、灾害治理等费用,改善矿山生产和生活环境,把矿山建设成为环保型和无公害型的新矿山,它将是我国今后开发矿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了采空区的位置以后,防治矿山采空区地质灾害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矿过程中,及时回填采空区。(2)对可能造成塌陷的位置提出预警措施,对现有的建筑和设置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3)矿山设计应避开城市和重要设施。此外,构建信息化矿山,开创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矿业发展新模式,是中国采矿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5 结语
采矿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大都是由于采用不科学的采矿方法造成的,当人们注意到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正确解决资源需求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矛盾时,科学的采矿方法将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因为现有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避免矿山开采引发的不良地质灾害的产生。在矿山开采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管理。只有解决好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促进中国采矿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防治;关键技术;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形成滑坡的条件及主要特征
(1)、滑坡灾害形成条件
1、地形特点。主要包括斜坡和洼地地段,在这些地方地表水和地下水容易汇集壮大;河流的凹岸和缓坡,因其容易受到雨水冲刷和水流侵蚀往往形成滑坡;上陡下缓的堆积体地段和下伏基岩向外倾斜的斜坡;黄土地区阶梯前缘的缓坡地段等。
2、地层条件。容易风化或见水易软化的软质岩层;夹有软弱夹层的硬质岩;上松下密的黏土、膨胀土层和堆积而成的黏性土地层等在具备贮水功能、聚水条件和地层有隔水软弱面时易形成滑坡。
3、地质构造。倾向性较大的斜坡和断层交接面以及不整合面、岩层层理面,连通节理面、褶曲两翼的倾斜面等软弱结构层(面),由于地质结构的脆弱性易形成滑坡。
4、环境因素。水、气候、地裂、地震等自然因素。
5、外在因素。乱砍乱伐,破坏植被等人为破坏地表的行为。
(2)、滑坡判别特征
1、形态特征。滑坡主要呈现圈椅状或马蹄状环形谷。上部常有裂缝、中部是起伏的坑洼;前缘有鼓丘且常伴有扇形裂缝、后缘有陡壁和擦痕;两侧有羽状的裂缝并常常形成双沟谷现象。滑坡时常会形成鼻状凸丘和多级平台,有的还会伴随凹地积水、房屋倾斜、道路开裂和建筑倒塌等现象。
2、土层特征。滑坡发生时地层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岩层层位、产状或构造与不连续;有的岩层发生重叠或顺序颠倒;地表出现张性裂缝,并掺杂有树叶及泥土等参杂物。
3、水文特征。发生滑坡灾害时,地下含水层发生断裂,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具有单独的含水层的滑坡体,此时水文特征变得毫无规律可言:水位变化、方向错乱、滑动带前缘位置溢出泉水等。
二、滑坡防止中的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
(1)、抗滑桩
1、滑坡治理中抗滑桩的设计
第一,确定桩群平面布置,确定桩距桩位。桩群平面布置和桩距一般是按照规定通过计算而得。桩位的确定有悬臂梁法、地基梁法、有限单元法、地质工程法、经验法。不同桩位将影响滑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的形状等。这里主要谈谈有限单元法。有限元折减法把滑带和滑体的强度参数进行折减,从而得到相应安全系数。把桩看作是埋入滑坡体中的梁单元,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其推力等,从而确定桩位。通过设计滑坡推力大小、地形、地层性质及理论计算,选定桩长、锚固深度、桩截面尺寸和桩间距。第二,选定桩型,确定桩长等,根据地质条件和一般规定选择。第三,力的分析。作用抗滑桩的力系分为作用于桩上部的滑坡推力和桩周围地层对桩的反力也可以说是内力。一般采用地基梁法测定内力确定变形。而对于滑坡推力的,其在桩背上的作用点和大小分布与滑坡的类型、部位、变形情况、地基反力等有关。可以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去计算滑坡推力的大小。处于弹性阶段时,地基反力按弹性抗力计算,而在塑形阶段时,计算反力较复杂,但反力大小不能超过锚固段的许用承载能力。由于抗滑桩主要是承受水平荷载作用,而某些引起竖向压力的力如摩阻力、粘着力、桩变形等对抗滑桩的稳定安全可忽略不去计算。
2、施工机械抗滑桩施工技术探析
在当前大型工程施工机械抗滑桩的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在进行抗滑桩施工之前首先对工程项目测量放样,并对施工图纸中的导线点、水准点、桩位坐标进行过复测。通过测定的桩位中心进行抗滑桩桩孔的开挖。在进行水下抗滑桩孔的孔口护壁施工时由于采用孔口钢护筒,故不需进行混凝土护壁的浇灌。施工机械抗滑桩进机械挖孔施工时一般采用隔桩施工法。每次需要对固定数量的桩基进行施工然后才能对其他桩基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桩基之间土体的稳定。施工人员在进行桩孔土方的挖掘时,需要首先将桩孔间的土方进行挖掘,然后逐步进行周围的扩挖。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控制桩孔截面的尺寸,每个阶段的开挖高度与钢护筒的高度相差不大。当施工中发现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施工人员需要及时进行汇报并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技术人员在每个阶段的桩孔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施工机械抗滑桩孔径和垂直度、桩孔中心位置的测量,保证桩孔开挖的过程中其中心位置与桩中心在同一垂线之上,保证钢护筒的安装的垂直性和衔接的密封性,使抗滑桩的护壁厚度和孔径保持高度的一致。
在进行施工机械抗滑桩的施工中,桩孔挖掘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安全的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当桩孔挖到设定深度时需要利用杆孔规进行桩孔的直径和井壁圆弧度的测量,若发现不符合施工机械抗滑桩的设计要求,技术人员需要及时进行修正作业,保证桩孔的上下贯通和垂直。桩孔挖掘完成后技术人员进行钢护筒的下方和固定,每个阶段下放的钢护筒需要保证衔接的密封性和垂直性,并进行针对性的加固施工,保证施工机械抗滑桩孔中钢护筒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施工机械抗滑桩采用钢护筒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滑面的抗剪力,通过科学的灌浆施工使钢套筒桩孔具有良好的特性,如有较高的刚度,钢套筒在桩孔中施打比较容易和便捷,其横向刚度较小,在工程施工中布置比较灵活,有效提高施工机械抗滑桩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2)、快速锚固技术
快速锚固技术主要包括:快速钻探成孔、快速下锚和快速注浆技术与工艺的组合,而深层自适应锚固技术具有快速、安全、经济、创新的特点。
1、快速下锚技术与工艺概述
在复杂地层条件下,快速下锚技术以锚索的快速安装为基础,通过机械化辅助装置的使用,尽量缩短长大锚索的安装时间,实现钻进效率高、锚索安装速度快、注浆时间短、施工工艺先进、锚固效果好。
为了在场地狭窄的应急救灾现场快速、准确地将锚索安装到位,提高锚索施工效率,锚索辅助安装装置的设计原则是小型、灵活、操作简便、适应性强,与国外大型、安装和灌浆一体化设备互为补充。因此,机械化辅助下锚装置技术方案为:锚索安装系统由孔内和孔外两大部分组成,孔内装置主要起锚索定位作用,孔外装置主要起孔外固定、支撑和送绳辅助作用,二者相配合达到辅助下锚的效果。孔内装置由孔底装置和送绳装置两部分构成,是整个锚索快速安装系统的核心部分,关系到锚索孔内定位的可靠性。孔外装置由绞车、电机、减速机、联轴器、底座、配重钢轨等部分构成,作用是连接并牵引孔内装置已安装到孔底的牵引钢绳,将锚索安装到锚孔内的需要深度,实现机械辅助下锚准确到位,减轻锚索人工安装的强度,提高安装速度,从而提高锚索加固效果。
为确保安装质量,对锚索的安装工艺进行了研究。施工时,首先将孔底装置送至锚索孔内底部,靠机械装置进行固定,然后再连接锚索和送绳装置,与孔外装置联合作用将锚索安装到孔内指定位置,最后取出送绳装置,进行锚索的下一步施工,以达到快速、准确的施工效果。
2、深层滑坡自适应锚固技术研究
在深层滑体的锚固过程中,由于滑面埋置较深、钻孔深度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拉力型预应力锚索,锚索势必很长,工程造价成本较高。自适应锚固技术是指锚索在基岩和滑体中均设置锚固段,滑面位置设置自由段,利用滑体剩余下滑力在基岩与滑体中分别产生锚固力,在中部自由段(钢绞线套管防护,套管外钻孔注浆)产生“预应力”。当岩土体有滑动迹象时,自适应锚固即产生锚固力,中部自由段产生位移,适应岩土体变形,两端锚固段产生锚固力,及时控制岩土体变形,达到加固岩土体的目的。同时由于不张拉、不安装锚具、一次性注浆完成,具有快速、安全、经济、效果好的特点。同样的原理,这种自适应锚固技术也可用于多层滑面的快速加固工程。
为了尽快完善自适应锚固技术的程序和工艺,利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自适应锚固作用的机理,探讨自适应锚固的适用性,为自适应锚固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技术流程为:预制混凝土块(预留孔道)―制锚―应力传感器埋设―锚索安装―注浆―试验模型组装―加载试验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其中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应变传感器埋设、注浆、加载试验及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然后采用FLAC3D对室内试验进行数值模拟,以检验室内试验的可行性及试验成果。
计算结果表明,在受外界干扰,如滑体发生较大变形时,锚索能利用岩土体与砂浆体的粘结力进行自锚固,且其内力分布模式为对称于滑动面的双曲线。
(3)、锚索 + 格构梁系统
该系统是利用锚索外端与格构梁联接固定于坡面,另一端锚固在滑动面以内的稳定岩体中穿过边坡滑动面的预应力钢绞线,从而直接在滑面上产生抗滑阻力,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使结构面处于压紧状态,以提高边坡岩体的整体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能,有效地控制岩体的位移,促使其稳定,达到整治顺层、滑坡及危岩、危石的目的。
因而在实际的滑坡体治理措施中该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施工工艺为:确定孔位钻机就位调整角度钻孔清孔安装锚索注浆制作框架梁锚索张拉封锚。施工前坡面需修整成一定的坡比,格构梁纵横正交呈“井”字形( 或斜交呈菱形) 紧贴在坡面上,锚索设在纵横梁的交点上,并可考虑在坡面上的梁格内植草绿化,在适当部位还可以种植一些低矮的灌木,既保证其抗滑的效果又增加了美观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长期的山体滑坡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总结滑坡的防治原则,采取及时有效的滑坡预防措施,使治理方案的实施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安全性。参与国家防灾减难的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滑体物质及性质组成特征、稳定性影响因素等影响程度分析,秉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宗旨,科学合理的对地质灾害中的滑坡进行防治,同时也希望滑坡的防治工作可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促进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奎.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李盛斌.试论岩土锚固技术在公路边坡治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3:16.
[3]熊启东,孔凡林,李成芳.库岸边坡抗滑桩上滑坡推力研究现状综述[J].重庆建筑,2010(4).
篇7
根据市三防工作会议精神,今天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主要是研究如何加快地质灾害移民避险安置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顺利完成地质灾害移民避险安置任务。刚才,大家实地踏看了剡湖街道和崇仁镇的部分地质灾害村及移民安置新村建设现场,市国土局、崇仁镇和剡湖街道负责人又先后发了言,对各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
我市地处浙东丘陵山地,区内蠕变破坏的玄武岩台地滑坡分布较广,属地质灾害频发区域,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有10死4伤的惨痛记录,被浙江省政府列为地质灾害重灾县(市)。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目前,全市共有10个地质灾害村(含自然村)实行了退宅还耕,完成移民避险安置197户、521人。去年,市国土局还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
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全市已掌握的地质灾害点共有91处,存在威胁的61处,其中对居民生命财产构成直接威胁的有53处,受威胁人口850户、2682人,主要分布在崇仁、剡湖等13个乡镇(街道)。我市山区遇台风或暴雨袭击时,容易造成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而今年第14号台风给温州乐清造成26人死亡、21人失踪的惨痛教训,也再一次给我们做好地质灾害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思想,把群众安危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下一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施移民避险安置与应急性避灾疏散及其他措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不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移民避险安置的具体目标是:在2005年4月底前,完成850户、2682人的移民避险安置工作,从根本上消除已掌握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的隐患。
应急性避灾疏散的具体目标是:在紧急状态下,及时可靠地将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区域(点)内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不发生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
为完成上述目标,今后一个阶段着重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1.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移民避险安置工作。移民避险安置是从根本上保证地质灾害区域(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必须积极、有序、快速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分阶段推进。具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今年9月上旬,主要是搞好宣传发动,各乡镇(街道)会后要迅速行动,成立机构,落实专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第二阶段为今年9中下旬,主要是落实移民建房宅基,搞好安置新村的规划、安置土地报批等工作;第三阶段为今年10月初到明年3月底,主要是做好移民建房工作,由乡镇(街道)组织移民户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好移民安置房,相关部门配合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第四阶段为明年4月上中旬,主要是完成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并拆除危房。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自力更生为主、适当补助为辅”的原则,市财政对移民安置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市财政补助资金按移民3500元/人的标准拨到乡镇(街道),其中3000元发放到户,其余由乡镇(街道)统筹调配,同时再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避险安置的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关职能部门对地质灾害移民避险安置的各项审批规费予以免缴。对老弱病残、孤寡老人等特困户,由乡镇(街道)或村建造公寓进行统一安置,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此外,对如期完成搬迁任务的按1500元/人的标准给予额外奖励,对无正当理由未如期完成搬迁任务的,取消市政府补助资金。
三是分期拨付补助资金。市财政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局负责分期拨付到乡镇(街道),再由乡镇(街道)分期落实到户。第一期,在乡镇(街道)落实移民安置地块并签订安置协议后,拨付2000元/户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第二期,移民户新建房屋完成地基构筑后,拨付移民建房补助款(3500元/人)的50%;第三期,移民户新建房屋结顶后,3500元/人的补助资金全部兑现到位。
2.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性避灾疏散工作。急性避灾疏散是在重点地质灾害点移民避险安置工作完成前,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区域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紧急情况下的所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一旦准备不足或处置不当就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很大危害。在我市已掌握的地质灾害点中,有25处地质灾害点分布严重危房户71户、246人,现已列入各个点的防灾预案,在灾害性天气时,需实行应急性避灾疏散。为此,要按照《*市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20*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落实预警信号、疏散路线、抢险救灾物资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当接到预警信息或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有可能发生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各乡镇(街道)和村要立即启动防灾预案,及时组织人员转移,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3.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和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有关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地质灾害点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地质灾害区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措施。市国土局要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及时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乡镇(街道)、部门提供监测预警信息,使防治工作积极主动。市气象局要切实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一旦发现集中降雨迹象,立即启动预警系统。
三、进一步强化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责任重于泰山。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它作为一项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1.加强领导。市里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运作。各乡镇(街道)也要建好相应班子,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并层层分解落实到片、到村、到人。一旦发生灾情,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深入一线,现场组织指挥抢险,并及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上报救灾情况。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严肃工作纪律,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擅离职守、推倭扯皮、指挥组织不力、监测预报不及时、防御措施不落实、漏报险情灾情、贻误避灾撤离时机等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厉惩处。
2.加强协调。移民避险安置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乡镇(街道)外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协作与配合。在此,对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职责明确如下,请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认真抓好落实。乡镇(街道)的工作职责是:制订和实施地质灾害移民避险安置的具体方案,统一规划、建立移民安置新村,并对新村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帮助移民落实安置接收地,做好移民和接收地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社会稳定;落实移民的生产、生活用地,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组织移民建房,帮助搞好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移民搬迁,做好移民户口迁移及子女入学等相关工作;在避险安置尚未完成前,要加强对地质灾害区域(点)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补救措施。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是:国土部门负责做好地质灾害区域(点)的踏勘划定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和移民避险安置的业务指导,并负责做好避险安置用地审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发计、建设等部门负责搞好移民安置新村的立项审批和新村规划等工作;林业部门负责办理移民建房所需木料采伐指标的审批工作;农业部门帮助移民搞好农业生产;电力、水电、交通、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做好移民新村的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协助乡镇(街道)做好孤寡和特困户的移民安置工作;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做好移民安置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的筹集、拨付和使用监督工作。
篇8
(一)雨季多发。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雨季,并且较多出现在强降雨期间或强降雨后的几天内,旱季较少发生。
(二)规模较小。地质灾害点为小型,影响范围一般涉及一间或几间房屋。
(三)灾前征兆不明显。地质灾害发生前征兆不明显,发生时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容易造成人员及财产的损失,危害性大。
(四)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目前发现的地质灾害大部分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山前地带人为削坡建房,采矿活动,工程建设形成的斜坡处,自然因素产生的地质灾害少。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已有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等综合分析,我市的地质灾害活动区域主要在*、松门地区。这些地区岩性以火山岩的风化层,残积层为主,人工削坡建房比较普遍,又是台风经常登陆的地带,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与引发条件,是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
三、重点防范期
汛期(4—10月)是我市地质灾害多发期,为重点防范期。强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汛期内日降雨量大于50mm或过程雨量大于100mm的时段是重点防范期的防范重点。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具体工作。
各级政府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协助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加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汛期防灾值班制度,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指导、监督工作;建设部门要掌握在建工程的情况,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工程做好防治工作;水利部门做好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交通部门做好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的检查落实工作;旅游部门要做好旅游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汛期检查
1、防灾工作检查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在汛前对各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防灾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的,要责成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及时整改,并将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上报市政府。
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和速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加强汛期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点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出现险情的,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市国土资源局接到险情报告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召集有关部门组织调查鉴定险情,提出应急处理对策。
3、汛期值班
台汛期或强降雨,各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值班工作,值班时要保持信息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市国土资源局值班电话:86139760,*,传真:*。
4、抢险救灾
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发生后,市、镇二级政府应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按既定预案要求组织抢险救灾。
(三)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安排防治资金
为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完成*、*、*等3处地灾点治理,在治理完成前,继续加强监测。
*崩塌
监测责任人:*电话:*
防治责任人:*电话:*
*崩塌
监测责任人:*电话:*
防治责任人:*电话:*
*村滑坡
监测责任人:*电话:*
防治责任人:*
涉及交通、水利、建设和旅游等部门管理的地质灾害,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治理,在治理完成前,需加强监测。
篇9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制度;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法;商品房买卖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概念
惩罚性赔偿的主要特点在于与实际损害数额相比,法庭所判决的最终赔偿数额要高于此数值。也因此,惩罚性赔偿的原则在于加重赔偿,对于存在故意侵权行为的企业及法人代表来说,不仅要弥补自身造成的过失,还要进行额外处罚,来防止其在将来的买卖行为中,再次出现该类过失,同时,这也是对其他商品房经营者的一种警醒和警告,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相关法律中补偿性赔偿的不足,使其更加具有赔偿性的特征,更加具有震慑能力和警示效果,能够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1]。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房地产法中的适用体现
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早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中就已有明确体现。《消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欺诈行为,那么经营者除了应当向消费者赔偿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外,消费者有权增加赔偿金额,来弥补其所受到的伤害和损失。消费者所提出的赔偿金额,最高可为所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一倍。2003年4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通过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该解释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从司法的角度确立了开发商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恶意违约和欺诈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经引入房地产领域,尽管在此领域尚且没有被广泛使用,但是在该领域引入这一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惩罚性赔偿的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惩罚妨害人的严重违法行为,并预防其他人发生类似行为,惩罚与遏制是其主要功能。但是在我国的房地产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也面临着十分严峻地考验,问题层出不穷,急需得到解决[2]。
三、在房地产领域惩罚性制度的适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适用现状《解释》
针对如何适用惩罚性赔偿,在第8条、第9条、第14条分别对开发商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恶意违约、从事欺诈行为情形下进行了规定,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保护商品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恶意违约行为的适用《解释》中第8条明确指出,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对于商品房出卖者的下述两种行为,应当受到惩罚性赔偿的处罚。两种行为分别为:一、商品房出卖者和买受人在确定商品房买卖合同并正式订立后,如果出卖者在未告知买受人的情况下,又私自将该商品房抵押给买受人之外的第三人,则应该接受惩罚性赔偿处罚;二、商品房出卖者和买受人在确定商品房买卖合同并正式订立后,如果出卖者在未告知买受人的情况下,又私自将该商品房售卖给买受人之外的第三人,则应该接受惩罚性赔偿处罚。在这两种情况,买受人除了可以申请对出卖者实行惩罚性赔偿外,还可请求解除与商品房出卖者之间的交易合同,使其返还已付购房款及相应利息,同时还可以申请最高可为所购买商品房价款的一倍赔偿。2.欺诈行为的适用《解释》中第9条明确指出,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对于商品房出卖者的下述三种欺诈行为,应当受到惩罚性赔偿的处罚。两种行为分别为:一、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相关证明文件,却向买受人进行故意隐瞒,或者向其提供虚假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行为;二、已经抵押的房屋,在故意隐瞒的情况下向买受人出售的行为;三、已经出售的房屋,在故意隐瞒的情况下继续出售给其他买受人,或所出售房屋实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却仍旧出售给其他买受人的行为。在这三种欺诈情况,买受人除了可以申请对出卖者实行惩罚性赔偿外,还可请求解除与商品房出卖者之间的交易合同,使其返还已付购房款及相应利息,同时还可以申请最高可为所购买商品房价款的一倍赔偿。
(二)《解释》的适用范围存在问题
1.欺诈情形下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在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商品房出卖者的构成要件中强调出卖人必须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欺诈行为,也就是对于欺诈行为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如果无法证明商品房出卖者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欺诈行为,就无所谓欺诈,而根据一般“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举证规则,如果举证过程中,举证人出现了因信息来源不确定或者不充分而造成的过错,那么相关的责任就由购房者承担,而故意欺诈行为是开发商采用的一种心理战术,购房者难以摸透其心理,对于购房者来说很难取证并呈现出来[3]。《解释》强调故意欺诈的主观要件,并以此为主作为欺诈行为的认定,而且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性的门槛在无形之中的被抬高了,这对于商品房消费者来说是很不利的。2.适用范围过于狭窄《解释》列举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部分的适用范围都有明确规定,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无法涵盖所有的地产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很多的开发商利用这一漏洞实施欺诈行为,例如:商品房的证件不齐全;开发商本身不具备开发房产的资质;商品房本身存在重大质量问题,但是开发商却故意隐瞒,导致无法实现房屋居住目的等欺诈行为[4]。因为在《解释》中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商品房开发商的种种欺诈行为得以实施并且不用进行惩罚性赔偿,也不用承担任何损失和责任,这显然是不利于消费者的,这样的规定适用范围太过狭窄,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存在欺诈行为的开发商得以逃脱法律的追究。
四、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房地产法中适用的改进
(一)欺诈情形下举证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
《解释》应该对使用惩罚性赔偿措施时所采取的责任推定依据,进行明确规定。这是因为所谓的“故意欺诈”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主观行为,商品房买受人在提供售卖者主观方面证据上面存在较大难度,甚至是难以完成的事情。故而《解释》应该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一般来说,过错推定责任较为适用于这一行为。在商品房买卖前,由开发商自己证明自己不存在欺诈行为,假如开发商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那么可以断定其存在欺诈行为。具体适用中开发商应该能够证明自己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隐瞒,已经尽到了告知购房者“房屋已出卖或者已抵押”的义务[5]。
(二)在预售许可证的欺诈情形下应分情况适用惩罚性赔偿
对于商品房出卖者存在预售许可证欺诈行为的处理方法,《解释》中的规定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给予完善。例如,《解释》中在第2条规定中指出,对于确定商品房出卖者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相关证明文件,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订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始终的无效的。倘若商品房买受人在不知道商品房售卖者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相关证明文件的情况下,仍然与其制定商品房买卖合同,那么,在合同被最终认定为无效后,买受人除了可以申请对出卖者实行惩罚性赔偿外,还可请求解除与商品房出卖者之间的交易合同,使其返还已付购房款及相应利息,同时还可以申请最高可为所购买商品房价款的一倍赔偿。但这显然对出卖人是不公平的。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买受人明知道开发商还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明,而仍执意与开发商签订合同,急于购买自己选中的商品房。这种情况下,如果最后购房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则应该综合考量商品房出卖者和买受者双方各自的过失,并要求和明确双方各自应当依法承当的责任。
(三)扩大惩罚性赔偿在商品房买卖中适用的范围
为了避免某些行为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的问题上出现分歧,《解释》在惩罚性赔偿在商品房买卖中适用的范围上要增加相应的规范,既要列举几种典型的欺诈行为作为参考和依照,又要对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行为进行总结和概括,这样对某些行为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避免了一些矛盾和尴尬的出现。
(四)明确买受人的法律地位
《解释》第1条规定:“本解释所称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卖人,将尚未建成或者已经竣工的房屋向社会销售并转移房屋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下面对买受人的法律地位进行分析。首先,商品房买受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用人单位。现在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用人单位与房地产进行交易,批量的购买商品房,然后用人单位再与员工进行交易,在这样的一个交易过程中,如果开发商主观上恶意欺诈,那么用人单位就成了受害者,而该到位员工也就间接的成为了受害者。而如果用人单位最后不再是购房者,员工才是真正的购房者,那么开发商就会更加肆意妄为。其次,《解释》应该对买受人的购房目的加以明确界定,并以此来判断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房地产市场鱼龙混杂,有些人投机倒把,类似的这种行为是违背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是国家政策所不允许的,而对于这一类人在购房时遇到开发商的欺诈行为时,是否也适用惩罚性赔偿。《解释》应该对于这种情况综合考虑购房者的购房目的,购房者拥有房屋的数量等因素加以具体完善,准确界定买受人的法律地位。
五、结语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异军突起,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房地产市场,惩罚房地产中的恶意欺诈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它不仅限制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些故意欺诈行为,规范了房地产行业,同时也保护了商品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李敏.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适用与完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05):75-81.
[2]刘金锋,谢瑾.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保险领域的适用[J].金融纵横,2015(08):72-77.
[3]阳庚德.普通法国家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以英、美、澳、加四国为对象[J].环球法律评论,2013(04):139-155.
[4]陈业宏,洪颖.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15(05):81-85.
[5]史玲.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知识产权法领域的适用[J].天津法学,2012(01):37-42.
篇10
关键词: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控制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从起步至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车流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开始进入大修期或扩建期。高速公路的维修及扩建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材料。为了有效的保护环境,减少材料浪费,我们需要大力推广路面再生技术,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旧路面二灰土结构层,避免了对材料的浪费。
水泥再生二灰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再生二灰土的原料主要有水泥、旧二灰土及碎石,添加碎石是为了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泥剂量。
2.1 原材料性质分析
(1)水泥试验结果
其主要指标试验结果见表1。
表1水泥指标
种类 抗折强度(Mpa) 抗压强度(Mpa) 凝结时间
3d 3d 初 凝 终 凝
P·0 42.5 4.1 19.7 185min 255min
试验结果表明,该水泥3d强度满足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关于水泥强度等级的技术要求;水泥的初凝、终凝时间都满足JTG 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技术要求。
旧二灰土试验结果
其主要指标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旧二灰土指标
液限 塑性指数 有机质含量 硫酸盐含量
35.1% 9 0.8% 0.04%
试验结果表明,该二灰土适合使用水泥进行稳定。
2.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混合料级配设计计算结果见表3及图1。
表3水泥再生二灰土混合料级配设计表
筛孔
尺寸
(mm) 各材料所占百分比(%) 合成级配
(%) 要求级配范围
(%)
碎石 旧二灰土
30.0 70.0
配合前各材料通过率(%)
37.5 100.0 70.0 100.0 100
4.75 0.0 65.8 65.8 50~100
0.6 0.0 62.4 62.4 17~100
0.075 0.0 28.2 28.2 0~30
图1水泥再生二灰土混合料级配曲线
(2)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配合比设计采用重型击实方法,采用5%、6%、7%三种水泥剂量,确定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结果见表4。
表4水泥再生二灰土混合料击实结果
试验类型 重型击实试验
水泥:(碎石:旧二灰土) 5:(30:70) 6:(30:70) 7:(30:70)
最佳含水量(%) 12.9 13.2 13.4
最大干密度(g/cm3) 1.842 1.861 1.879
(3)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将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下,用静压成型圆柱形试件,静压成型试件的压实度为最大干密度的96%,尺寸为Φ15cm×15cm,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表5。
表5水泥再生二灰土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
成型方式 静压成型
水泥:(碎石:旧二灰土) 5:(30:70) 6:(30:70) 7:(30:70)
平均7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1.8 2.3 2.9
偏差系数CV (%) 12.3 10.2 10.3
95%保证率的值Rc0.95(MPa) 1.4 1.9 2.4
(4)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根据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比较95%保证率的值Rc0.95和设计强度值Rd,水泥剂量取6.0%,7.0%时,静压成型试件的95%保证率的值Rc0.95均满足底基层设计强度值Rd≥1.5MPa,即满足要求。
从工程经济性和现场拌和、施工工艺考虑,路面底基层水泥再生二灰土混合料的水泥剂量确定为水泥:(碎石:旧二灰土)=6:(30:70)。
(5)结论
水泥再生二灰土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见表6。
表6水泥再生二灰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
项目 部位 水泥:(碎石:旧二灰土) 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g/cm3)
参数 底基层 6:(30:70) 13.2 1.861
施工工艺及控制方法
3.1一般规定
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施工前应对二灰土层进行含水量检测,对含水量较大的位置可自然晾干,待水分挥发后在进行施工。施工时,必须严密组织,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尽可能缩短从加水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
3.2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先清除二灰土层顶面杂物,并对弹软处进行处理。根据再生深度、宽度、干密度等计算每平方米新石料、水泥等用量。对于高速公路施工,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施工需投入必要的机械设备。配套的机械设备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施工进度等要求确定。就地再生机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再生设备的性能应不低于维特根WR2000;②再生设备工作装置的切削深度可精确控制,工作宽度不应小于2.0m。
3.3就地冷再生施工
(1) 旧路面拌合及整平
在作业段内,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的碎石掺配比例撒布碎石,并采用平地机进行整平,使碎石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使用冷再生机将碎石与二灰土拌匀,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
根据水泥用量计算结果,在作业区长度范围内标示出每袋水泥的纵向间距,并将水泥当日直接送到摊铺路段撒布,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注意使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相等。水泥含量宜在配合比设计值基础上增加0.5%。
在施工起点处将所需水罐车、冷再生机顺次摆放,并连接相应的管路。启动再生设备,按照设定再生深度对二灰土层进行再生。采用再生机进行拌和,拌合遍数不宜少于2遍。拌和后的再生混合料须满足下列要求:①二灰土块应尽可能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②碎石应分布均匀。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应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
(2)碾压
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层应按照初压、复压和终压的方式进行碾压。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再生二灰土混合料,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可在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
(3)接缝处理
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
(4)养护及交通管制
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层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即开始养生。宜采用塑料薄膜、透水土工布洒水等方法进行养生。如采用塑料薄膜苫盖的方法进行养生,应在当天施工后,立即洒水(必须是喷雾状洒水)后进行苫盖养生。如采用透水土工布洒水养生方法,应在当天施工后,立即苫盖并洒水养生,且在整个养生期间保持土工布的潮湿状态。养生结束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养生期不少于7d。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对于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层,养护期结束后,也应视天气情况,安排一定次数的洒水作业。养护后10~20d内,应尽快安排上面基层的施工,避免因长期暴晒造成开裂。
结束语
水泥就地冷再生二灰土技术将沥青路面的旧料加以再生利用,既节约大量的筑路材料,充分利用旧路材料,恢复和提高旧路强度,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避免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 平,冯志敏. 二灰土冷再生技术在改建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0,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