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本文通过成都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探讨了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不同新闻内容上的媒介依赖情况。研究发现,网络已经与报纸、电视一起成为受众的三大媒介依赖渠道,特别是网络在财经证券类新闻上已经超越电视和报纸成为了最大的依赖渠道;新媒介的手机已经确立了自身的媒介地位,媒介依赖程度全面超过广播;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依赖群体的构成上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新媒介的依赖群体是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传统媒介则相反;虽然传统媒介的报纸、电视在本地新闻等方面还有优势,但构成群体与新媒介相比则已经呈现出明显不利的发展态势。
一、 问题提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7月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而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5%,用户规模达到2.06亿人,网络新闻阅读率比2007年12月增加了8.8个百分点,在网络应用中排名跃升至第二位,一改此前数字娱乐应用在前十大网络应用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报告同时显示,有53.1%的网民非常同意或者同意“自己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的说法 [1]。手机方面,从2003年《新华手机报》诞生至今,我国已有手机报几百家,而规模最大的当属中国移动旗下的《新闻旱晚报》,用户已近3000万。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有手机用户5.47亿,理论上他们都是潜在的用户 [2]。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报纸、电视的媒介垄断,使得受众在媒介使用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来说,公众的媒介依赖也随之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新闻内容的获得由以前主要依赖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开始部分的转向网络、手机。但这种媒介依赖的内在变化特点究竟是怎么样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实证研究探讨,基本停留在一些简单主观的泛泛论述层面上。
媒介依赖理论由传播学者德弗勒(DeFleur)和鲍尔·洛基奇(Ball Rokeach)等人于1976年提出,该理论的基本思路是把媒介作为公众一媒介一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实现他们的目标。[3] 而DeFleur 和Ball Rokeach的后续研究提出了社会环境、媒介系统、人际关系之间的关联,指出了影响个体媒介依赖的因素,即各种社会系统(政治、经济等)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个体潜在依赖媒介的程度。具体地说,社会环境中的威胁、歧义与媒介行为二者相互作用,并且同时影响人际传播。不同的个体有特定的目标需求,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满足了个体的目标需求,个体对媒介形成依赖 [4]。Ball-Rokeach等指出个体对媒介的依赖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了解依赖(understanding dependency),即个人依赖媒介了解自己与社会;第二种是导向依赖(orientation dependency),指个人需要媒介提供行动及互动的指引;第三种是游戏依赖(play dependency),指个人依赖媒介提供个人或与人互动时的游戏(逃避、娱乐、消遣等)活动。Ball-Rokeach等人认为,当个人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增加时,他们会选择有用的媒介讯息,赋予这些讯息较高的注意力,并会对讯息本身及传递这些讯息的媒介产生较高的情感。[5]
后续关于媒介依赖研究的文章,有不少将重点放在媒介依赖的影响因素上。比如William E. Loges在其研究中发现,媒介依赖的强度与感知的环境威胁成正相关关系。当个体感到自己的社会、自然环境受到威胁时,对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的依赖更为强烈。而威胁与依赖范围成反比 [6]。Wilson Lowrey考察了9.11事件后的媒介依赖状况。研究发现感知威胁的程度与年龄是总体媒介依赖的关键预测指标,而威胁是人际传播中尤为关键的。依赖程度是攻击发生后态度和行为转变的重要预测依据。与预想相反,社会经济地位等与依赖程度或者依赖产生的后续效应关系很小 [7]。这类相关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的“信息”出发,或者限于突发威胁性事件,来研究依赖的影响因素的。而信息本身并未作为一个变量来考察。受众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对不同的渠道,或许有不同的依赖程度。另外,在没有突发威胁性事件的通常条件下,社会经济地位等人口特征是否会对信息依赖造成影响也不得而知。而本文则以成都调查数据为依据,试图在Ball-Rokeach所说的了解依赖层面(个体通过媒介了解社会)研究:
研究问题1:各种媒介在不同内容上的依赖情况。
研究问题2:新媒介的网络与传统的报纸、电视这三大媒介在接近性不同的新闻内容(分为本地、国内、国际新闻)上的媒介依赖情况比较。
研究问题3:新媒介的网络与传统的报纸、电视在休闲型新闻(娱乐、体育类)上的媒介依赖比较。
研究问题4:新媒介的网络与传统的报纸、电视在财经类新闻上的媒介依赖比较。
关于中国大陆的媒介依赖研究,Tao Sun, 喻国明等认为使用与依赖理论最好地揭示了为什么中国读者偏爱某种新闻,为什么党政机关媒体落后于更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文章试图找到新环境下媒介改革对于受众及其媒介使用的影响 [8]。Zixue Tai, Tao Sun考察了中国大陆受众在2003年SARS的媒介依赖情况。大部分的媒介依赖研究考察的是信息已经充分存在的条件下的依赖关系,而这项研究考察的是信息被高度控制,主流媒体缺乏报道的条件下的状况。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环境不利于信息自由流通条件下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危机,民众不仅积极寻求替代资源,如短信息服务和互联网,而且也自身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参与创造其他信息渠道。期间互联网是一个特别的权力工具,让个人绕过官方控制,并挑战危机期间的官方声明。作者认为,在中国,随着受众与媒介关系的改变,受众不局限于官方媒体获得信息,而媒介与党的从属关系也在变化,而互联网加剧了这一趋势 。从此前学者的研究也可大致看出中国大陆媒介依赖的背景:党政机关仍控制媒介,信息被控制。互联网的出现使媒介依赖状况发生了改变,受众开始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满足需要。但具体来看我国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官方媒介如何在发生改变?新媒介如何产生影响的?进一步来说就是在哪些群体中最先开始发生变化?哪些群体已经变化?由此提出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5:网络、手机与传统媒介相比,媒介依赖群体的性别、年龄、学历构成上的比较。
二、研究方法
将新闻类别分为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股票新闻七大类,测量大众在获取每一类新闻上最主要依赖的一种媒介。
本次调查数据可以推论成都主城区14——70岁之间的、所有识字的长住与暂住居民。抽样方法采用近似于PPS入户方法。与pps方法比只是在最后一个入户环节有了改进,抽样从区——街道——居委会后,不再直接入户,二是采用定点访问,即在抽样点在规定时间按照访问员守则定点访问10——13个居民。这样就能够避免高档住宅楼或者新小区无法入户的缺陷。调查执行是由四川省社科院的六名新闻专业研究生作调查督导,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的92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作访问员,调查时间是2008年10月18日。获得样本1012人份,有效样本857人份。
三、分析结果
1、不同新闻内容最依赖媒介情况
数据统计发现五点:一是报纸、电视、网络是三大依赖渠道,与广播和手机有明显差距。 二是报纸在本地新闻上的依赖程度最高,电视在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娱乐、体育、财经上的依赖程度最高,而网络在股票上的依赖程度最高。三是广播和手机的媒介依赖程度最低,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所考察的七类新闻上手机依赖程度都超过了广播。四是在获取娱乐、体育新闻上除了电视是最大依赖渠道外,网络在娱乐上还超过报纸。五是在财经类新闻上网络已经呈现出优势。在财经新闻上与电视的差距不像其他新闻类别那样大,同时还超过了报纸;在股票新闻上则完全超过了报纸与电视,成为最大的依赖渠道。具体参见下表:
在不同新闻内容上最依赖媒介的情况(%)
2、网络与报纸、电视在新闻接近性上的依赖比较
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依次有从近到远的地理关系。将新媒介的网络与传统的报纸、电视在不同接近性新闻内容上的媒介依赖发现,本地新闻的依赖呈现接近性差异:越是距离远的新闻网络的依赖程度就越高,而报纸则相反,电视没有表现出新闻远近与依赖的关系。
3.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不同新闻内容依赖上的影响因素比较
对每一类新闻的媒介依赖情况分别与性别(变为虚拟变量,男性为1,女性为0)、年龄、学历、收入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结果可以发现:
首先,在与年龄、学历两个变量的相关性上,新媒介的网络、手机与传统媒介的报纸、电视的结果基本上是完全相反的。
在年龄上,报纸依赖与电视依赖在国际新闻、财经新闻上都是正相关,也就是说依赖报纸、电视获取国际新闻与财经新闻的群体在越是高年龄段中的比例愈高;还有报纸依赖在本地新闻、国内新闻上与年龄也都是正相关,即依赖报纸获取本地新闻和国内新闻的读者群体在越是高年龄段中的比例越高。
而网络和手机依赖刚好与报纸、电视依赖相反,与年龄基本都是负相关。也就是依赖网络、手机获取本地新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娱乐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的群体在愈是在低年龄段中的比例愈高。
其次,在学历上,报纸依赖、电视依赖在国际新闻、国内新闻、以及电视依赖在本地新闻、娱乐新闻上都是负相关,即依赖报纸、电视获取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的群体在越是在低学历群体中的比例越是高;同时依赖电视获取本地新闻、娱乐新闻的观众构成也在越是低学历中的比例越高。
而网络、手机则在各个新闻类别上都呈现正相关。即依赖网络、手机获取国际新闻、国内新闻、财经新闻、股票新闻的群体在越是高学历中占的比例越是高;同时依赖网络获取本地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的网名在越是高学历中的比例越是高。
第二、在性别、收入上面,新媒介的网络、手机依赖与传统媒介的报纸、电视、广播依赖则没有表现出差异。
在性别上只有报纸依赖在本地新闻、手机在国际新闻上呈现负相关。在收入上,手机依赖在本地新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上是负相关,网络在股票新闻上是正相关。广播依赖在体育新闻上是负相关,报纸在本地新闻上是正相关,
结 语
从上面研究可以发现,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发展对受众的媒介依赖正在发生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改变了传统媒介已有的格局,并对目前的格局也正在发生着影响。
一、网络已经与报纸和电视一起成为受众的三大媒介依赖渠道。财经证券类新闻是网络最大的一个突破点,其中的股票新闻已经成为了最大的依赖渠道,财经新闻超过报纸成为了第二大依赖渠道。同时网络在娱乐新闻、国际新闻上也超过报纸,在体育新闻上与报纸很接近。
二、手机作为比网络更新的新媒介,已经确立自身的媒介地位。在所考察的主要七类新闻内容上,手机的依赖程度均超过了传统媒介的广播。这是媒介格局变化的一个最新数据。
三、网络依赖呈现一定的地理接近性差异,即越是远的国际新闻在网络上的依赖程度就越高,而越是近的本地新闻在网络上的依赖程度越低。而报纸则相反,在接近性强的本地新闻上的依赖程度最高。这是目前报纸所能占据的最大一块新闻阵地。
四、新媒介的网络、手机与传统媒介的报纸、电视依赖群体的年龄、学历构成上有完全相反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媒介依赖上的差异。总的来说,依赖新媒介获取新闻的群体在越是年轻人和高学历中的比例越是高;而传统媒介则相反,依赖传统媒介获取新闻的群体在越是年龄大和低学历群体中的比例越是高。这种差异会对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下一步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依据目前这种态势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势是新媒介会逐渐变得更大重要,而传统媒介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势。关键一点是这种变化在新闻内容上基本是全方面,从本地新闻到国内、国际新闻,从娱乐新闻到财经新闻。虽然报纸、电视目前在本地新闻等一些内容上似乎还是强势的,但受众群体正在老年化或者低学历化,这就会影响到传统媒介的下一步发展。而网络、手机则是低龄化和高学历化,越往后发展越有利。
本次研究是从新闻内容角度来考察不同渠道的依赖情况,由于国内在媒介依赖理论上没有相关实证研究,本次只是一次探索性研究,后续研究可以在此问题上进一步对媒介依赖理论进行学理探讨。
[注释]
[1] 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7月24日。
[2] 参见李巨川:《带着体温的报纸——手机报的现状和未来》,《新闻战线》,2008年09期,第65页。
[3] 参见谢新洲等 :《“媒介依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218页。
[4] 参见S.J. Ball-Rokeach, The Origins of inpidual Media-system Dependency,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85; 12; 499
[5] 参见罗文辉、林文琪、牛隆光、蔡卓芬,《媒介依赖与媒介使用对选举新闻可信度的影响:五种媒介的比较》,《新闻学研究》2003年1月(74期)
[6] William E. Loges, Canaries in the Coal Mine:Perceptions of Threat and Media System Dependency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Vol. 21, No. 1, 5-23 (1994)
[7] Wilson Lowrey, Media Dependency During a Large-Scale Social Disruption: The Case of September 11,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Volume 7, Issue 3 July 2004 , pages 339 - 357
[8] Tao Sun ;Tsan-Kuo Chang ; Guoming Yu, Social Structure, Media System, and Audiences in China: Testing the Uses and Dependency Model,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Volume 4, Issue 2 May 2001 , pages 199 – 217
[9] Zixue Tai; Tao Sun, Media dependencies in a changing media environment: the case of the 2003 SARS epidemic in China, New Media & Society, Vol. 9, No. 6, 987-1009 (2007)
[参考文献]
1.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7月24日。
2.李巨川,《带着体温的报纸——手机报的现状和未来》,《新闻战线》,2008年09期。
3.羅文輝、林文琪、牛隆光、蔡卓芬,《媒介依賴與媒介使用對選舉新聞可信度的影響:五種媒介的比較》,《新闻学研究》2003年1月(74期)
4.S.J. Ball-Rokeach, The Origins of inpidual Media-system Dependency,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85; 12
5.William E. Loges, Canaries in the Coal Mine:Perceptions of Threat and Media System Dependency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Vol. 21, No. 1, 5-23 (1994)
6.Wilson Lowrey, Media Dependency During a Large-Scale Social Disruption: The Case of September 11,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Volume 7, Issue 3 July 2004 , pages 339 - 357
7.Tao Sun ; Tsan-Kuo Chang ; Guoming Yu, Social Structure, Media System, and Audiences in China: Testing the Uses and Dependency Model,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Volume 4, Issue 2 May 2001 , pages 199 – 217
8.Zixue Tai; Tao Sun, Media dependencies in a changing media environment: the case of the 2003 SARS epidemic in China, New Media & Society, Vol. 9, No. 6, 987-1009 (2007)
篇2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媒体 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传统媒体虽然受限于其形式固定、信息反馈较慢的不足,但长期积累下来的品牌号召力,提供了传统媒体生存下去的可能;至于新媒体,灵活、时效、受众面广则是其将来与传统媒体抗衡的资本。展望未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融,对于未来媒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未来信息媒体最理想目标。
在当前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传统媒体面临着转型的必要
所谓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来说的。传统媒体主要是以电视节目、书报杂志、户外广告等形式展现,其形式比较固定,信息反馈机制相对不健全;而新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传播,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不再一枝独秀。
移动互联网重构媒体行业产业结构。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使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较量也是愈发的激烈。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在市场竞争中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急剧增多。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媒体撼动了传统媒体独霸的局面,同样也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了传统媒体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数字媒体靠着互联网飞速传播,赢得了广泛的受众群体,优势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书本报刊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进入转型革新的模式。
传统媒体需要转型突围。在当前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传统媒体面临着转型的必要。虽然当下电视媒体在媒体传播中还占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新媒体的受众范围也会越来越大,且新媒体具有着灵活、时效、个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大。因此,传统媒体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在与新媒体竞争的同时,传统媒体必须加快自身转型突围的节奏。
树立创新思维,重视技术与社交。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各个媒介都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功能,一旦相互融合,就会产生一种新的传播优势,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推广,以及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建设。新媒体产品需要不断创新升级,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和期望。树立创新思维,既要重视技术的提升,又要重视社交传播。媒体人要培养对新兴技术发展的敏感性,不断提升技术指标,适应不断上升的受众群体的期望值。同样,媒体的发展也不能仅限于网站和其他一些移动媒体平台,应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将信息传达到用户那里,从而达到传统媒体思维的转变。
加强大数据思维,坚持内容为王。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经济社会这三条大的信息流交汇形成了大量的有效数据,而这些数据也成为了新一代的媒体人分析某一行业发展的基础,社会上出现的微商、电商便是这一层面内容的重要体现。通过采集大数据,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同时通过大数据的研究,也可以预测出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使得对信息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的全面。
完善多元化思S,坚持以用户为核心。中国互联网企业依靠我国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本土文化得以快速发展,而媒体行业则以互联网为载体,不断创新改造,加速自身的转型升级。正如一款好的产品,能否做到流畅、能否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因此,媒体工作者在工作中应以客户为核心,用多元化的思维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善于通过新技术来促进各媒体之间的融合,并通过这种融合,来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升级。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融才是未来信息媒体发展的大方向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但它们之间的关系确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两种传播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虽然在信息市场中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但二者的优势互融才是未来信息媒体发展的大方向。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传统媒体在品牌知名度与权威性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新媒体的优势则体现在其飞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以及其广泛的受众群体上,各有所长。要实现未来媒体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要进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做到内容、渠道和市场的大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来的信息媒体足够充实、强大。
完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规则。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阅评制度和追惩制度。建立健全阅评制度,旨在通过制度的限制,来保证对新闻媒介的管控,从而在大的方面,调控新闻的舆论导向。建立相应的追惩制度,则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阅评制度的顺利进行。其次,要规范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在信息传输技术和市场经营理念等方面会发生诸多变化,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媒体产业端的矛盾与冲突,故而建立媒体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变得尤为重要,也成为了两种媒体融合的根本保证和先决条件。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重点在于解决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点,这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媒体行业的传播秩序。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性发展。要不断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新媒体的理念中,加入传统媒体的观点和深度,进一步加大互动平台的建设与提升,不断探索,构建专业化、深度化的专题,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开发类似数字化期刊这种优势互融的产业。在交互性发展的同时,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之处,取长补短,建立交互性品牌媒体。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品牌知名度在彼此的交互性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行业没有相应的品牌,不管有多么成功,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行业,而是以一个品牌缺失、整体不全面的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故而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性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对融合后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企业自身建设。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企业自身建设,即加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增强媒体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增强媒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对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能够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增加关注度和支持率。虽然这两种媒体相互融合后的竞争力能够大幅度提高,但是如果放眼于全世界,我国媒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在这种趋势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必须明确各自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所在,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从而使融合后的未来信息媒体能不断发展壮大。
党的十以来,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进步也是与日俱增,其传播速度与传播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融,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建设和权威性的建设,配合新媒体在信息传递时效与受众广泛方面的优势,各取所长,实现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持续而快速地发展。加强两大媒体之间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增进彼此之间的交互性,同时不断规范媒体间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追惩制度,使二者在规范有序的信息传播环境中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达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
【参考文献】
①刘津:《博客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②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中国记者》,2013年第9期。
篇3
网络媒体的出现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可是这并不代表传统媒体会就此消亡。就像当初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将报纸灭亡一样,“第四媒体”也不会使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它的出现只是使传媒家族中增加了一个的新成员而已。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性远远地大于它们之间的取代性。传统媒体具的独家优势,如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和丰富的经验,都不是网络媒体在短短时间内可以学到的。所以,网络的出现只是拓展了传统媒体未曾开发的领域。因此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的必然性
(一)社会的需要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由其政治、社会属性决定的。媒体不仅仅承担着信息的责任,还要负责宣传任务。因为网络媒体信息量大,可以交互式进行,而传统媒体则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源,二者形成互补。两者合作可以对一些重大事件和政策集中力量报道,使传播信息和宣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体现出媒体的社会价值。
(二)“一代人法则”的规律
新旧媒体的更替存在着“一代人法则”:新媒体超越原有媒体至少需要经过一代人。互联网1993年开始进入商业应用,按照新旧媒体的交替规律,网络媒体要取代传统媒体至少要等到2010年以后。根据美国学者的标准,一种媒体使用人口达到全国人口的20%以上,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民互联网网民总数3.16亿人,才刚刚达到标准。
但据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0年5月的“上海市受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表明,上网的人中觉得每天获得的信息量不满足的占35.4%。这表明,网络媒体的受众的信息供应中存在着一段真空。整个信息市场是一个大的媒介生态系统。各种媒体是共生共食的。就像电视技术的发明时,有人预亩它将导致报纸的消亡,但实际上,电视的出现使得报纸转向深度报道发展。人是媒体的最终消费者,它决定了媒体的规模与形态。对于受众来说,他们一般宁愿用多种媒体来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为自己服务,而不愿意用一种媒体来代替、发挥多种媒体的不同功能。
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方式
(一)各媒体集团作战
我国制度规定没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只能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不能自设采访队。因此,网络媒体积极向传统媒体寻求配合,试图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性打造一种“双赢”的局面。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跨媒体传播将是今后媒体发展的趋势,它的优点很多。它可以综合利用媒体资源、大幅度地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充分满足受众需求,也可以提高媒体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媒体的优化组合。
(二)打内容差,配合作战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优势互补形式,包括三个方面。
(1)传统媒体对新知识的介绍。按照麦克鲁汉的理论,媒介即信息,一种新技术的出现自然带来了社会的新变化,于是报刊、广播、电视纷纷介绍网络上的各种新技术,比如P2P、第三方支付等。
(2)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的信息。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各新闻网站的新闻,目前都是转自各大报纸通讯社或电视台。但网络媒体的报道不能停留在动态消息的层面上,而是要进一步通过超文本链接的有利技术优势,利用背景资料、专家评论、历史回顾、相关报道等构筑出360度全方位的报道。
(3)传统媒体转载网络媒体的信息。不仅网络媒体转发传统媒体的消息,传统媒体也报道网络媒体的内容,例如对铜兽门、虐猫门的报道。因为网络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体,而且还是一种时尚的生活娱乐方式。一些定位前卫的媒体往往希望用网络上的信息来吸引年轻受众。
此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内容上配合作战。还要注意栏目之前的合作。传统媒体先对某一事件的进行策划,然后予以报道,已经是传统手段,如果网络媒体能加入进来,彼此呼应,将使新闻和媒体的影响更加深远。是这方面的先锋。全国有线电视联播网在决定每天的拍摄主题时,先是全国有线电视联播网的前方摄制组通过网站选题机会,让网友投票选择感兴趣的题材,节目组再根据投票结果决定当天播出的内容。
(三)打时间差,交替作战
网络媒体与的传统媒体时间互配合包括两层含义。
篇4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应对;发展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出现网络媒体之后,人类的传统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手机或者互联网等通讯工具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有调查显示,在21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只有40%的人们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相比以往的人数明显减少,而且其中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年轻人更少。由此可见,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冲击传统媒体的地位,使传统媒体产品的销量锐减,这种情况已经十分常见。所以,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而言,在带来挑战的同时,实际上也带来发展机遇。
一、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利弊分析
长期以来,新媒体的传统方式相比于传统媒体体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新媒体的传播信息量大,以及信息获取十分便捷。新媒体的网络传播集成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在时间方面十分自由,能够实现全球网络传播,由于网络交流具有其互动性,促使接收者和传达者的地位平等。但是,网络的开放性较为显著,可使某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进行非主流思想的宣传,对党和国家的主流思想造成冲击,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开发性,进行虚假不良信息的,混淆人们的视听,这是新媒体的一个弊端。就受众而言,其可借助互联网渠道与外界沟通,基于这样的发展形势,将可能出现机器人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不利于人类沟通技巧的进步,并且如果网络缺乏有力的监管,将导致网络中不良信息泛滥,对人们的健康思想品位产生腐蚀。
二、新媒体给传统媒体造成的冲击
(一)传统媒体的地位发生变化
新媒体得到发展之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新闻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媒体的主流,受到人们的热捧。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壮大,传统媒体的市场地位已经逐渐被取代。目前,人们更加热衷于新媒体的传播表现形式,这些形式相比于传统媒体更加新颖。这也逐渐表明,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二)广告数量锐减
广告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十分重要。例如报纸,其经济来源主要是报纸的二次销售,也就是消费者关注广告而产生的效益。目前,广告的刊登更加倾向于新媒体渠道,从而导致传统媒体的广告数量大幅下降。近两年,笔者所在的媒体每年广告收入以亿元为单位在不断下滑。
(三)相比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落后
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因此也受到广大受众的热捧。例如,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使用更加广泛,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然而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中报纸、广播等传播方式仍然单调、乏味,不能有效地引人受众的眼球。
三、相比于新媒体,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优势
(一)传统媒体是新媒体信息资源获取的重要渠道
就目前而言,包括手机阅读在内,其他例如网络媒体以及移动电视等,其具有的主要优势还是体现在传播的快捷,能够使受众实现实时信息的获取。但是,新媒体的缺点也不容忽视,例如其信息真实性有待考究。换言之,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尚且不可得知,例如现在的微博,存在大量的信息无法确认其真实性,就信息的真实性方面而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网络信息仍然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实际意义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传统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较强
某种媒体公信力的衡量,可根据其信息之后的情况进行判断,例如观察受众对媒体信息是否认可,换言之,即公众认可程度越高、认可人数越多,其公信力也就越强。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而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其中,传统媒体对版面的要求较高,例如版面必须精简。而新媒体恰恰相反,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是缺乏合理的编辑,导致新媒体给人们一种不够权威的感觉。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广大社会民众中,相信传统媒体的达到60%左右,而相信网络新闻的民众相比于相信传统媒体的明显更少,只有大约40%。
(三)传统媒体在人才方面占据优势
企业或者行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换句话说,随着传统媒体的长期发展,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或者编辑已经人才济济。例如新闻采编,传统媒体由于信息海量且复杂的影响,以及播报实时性的要求,在新闻采编方面要求较高。而新媒体对新闻采编要求不严,因此,可能导致新闻内容的质量失去控制,在报道后可能出现深度不足的情况。并且,现代受众十分排斥新闻的抄袭转载,十分热衷于新闻的独家报道,尤其是针对某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就这方面而言,传统媒体的新闻其原创性均较高,能够使受众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能够形成主流的舆论思想。
四、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应对措施
(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者结合寻求发展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统媒体,其中包括商业性的新媒体,其新闻信息来源也需要传统媒体进行提供。传统媒体具有更长的发展,其信息资源也十分丰富。传统媒体丰富的资源以及具有的相关优势,对新媒体而言,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效融合,也是新媒体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涉及的理由也比较简单:首先,信息来源方面。虽然目前网络信息的丰富程度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但是许多信息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媒体。受众平时获取的网络新闻,很有可能就是转载于某家传统媒体。其次,采编能力方面。传统媒体的记者队伍,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十分强大。然而就新媒体而言,专属新闻采编队伍的建设存在较大的困难,包括政策方面存在限制,也包括采编队伍的组建成本较高,最重要的是新闻采编队伍的组建以及队伍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再者,新闻经验方面。最初因特网的创建,需要技术人才作为支撑。现阶段,网络逐渐将目光转向具有新闻工作经验的人员,传统的新闻实践、经验以及规律等均被因特网所接纳。传统媒体的采编手段、方法以及经验等,如果与网络的特性有效结合,使这些因素得到创造性地运用,必将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最后,大众的认识度方面。传统媒体中,特别是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传统媒体,在权威性以及品牌等方面均得到较高的认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之相比,新媒体网络内容的可信度仍然有待考证,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传统媒体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经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者的比较,可以得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均有各自的优势。例如新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其报道的信息具有实时性与海量性。但是,就传播内容这方面而言,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存在较大的欠缺,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的内容不够严谨。因此,也就使新媒体信息报道的真实性成为一大问题,并且新媒体在文字排版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例如语法错误以及错别字十分常见。对此,传统媒体要想寻求发展,可坚持内容方面优势的发挥,也就是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注重媒体内容质量的控制,确保其规范、真实以及严谨,才能提高社会公众对传统媒体的认可,促使受众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得到提高。
(三)对传统媒体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就商业模式而言,是指企业借助哪些途径和方法进行利益的获取。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强烈的冲击,使传统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劣势,所取得的利益也不断减少,不利于传统模式商业模式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使传统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首先可以对网络平台技术进行利用,将内容向新媒体延伸,促使纸质内容数字化和内容化,并且对网络的广告平台进行利用,将传统媒体的广告向新媒体平台上投放寻求,从而使传统媒体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借此使传统媒体的资金链问题得到解决。最后,借助互联网进行各种新型增值服务的开展,例如面向受众进行天气预报以及健康指南等信息的提供。
五、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新媒体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这对传统媒体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要想实现新媒体冲击的有效应对,寻求长远长远,必须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可寻求与新媒体之间的合作,融合发展,并且也可发挥自身内容等方面的优势,再接再励。除此之外,也可以对传统媒体商业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这些可行措施的采取,增强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颖.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与发展之势[J].新闻界,2011.
篇5
作为电台的第一个网络主持人,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主持风格,慕晓丹都在实践中慢慢调整。提到自己做网络主持遇到的最大困难,慕晓丹说:“网络传播快,需要一些猎奇的东西。但我们又从属于北京广播电台,所以如何把握采访尺度,也是摸索了很久。”
网络视频的受众群体,追求新鲜、迅速与刺激。于是——选题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记者:网民与传统读者的不同?
慕晓丹:我觉得网民对于一件事情的新奇度与热爱程度要远远低于传统媒体。你想传统的广播会有一个比较忠实的观众,但是网络不是这样的,网民会疯狂地喜欢一个点,但马上热情就会消散了。所以对于一档网络节目长久运作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儿,你得抓住一批网民的心,选题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最初慕晓丹一人身兼数职,如今已拥有七八个人的小团队——“我们类似于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组”
记者:目前的新媒体团队工作形态?
慕晓丹:我们这节目一开始我刚来的时候从前期嘉宾联系到前期编稿、提纲撰写到最后给我们电台自己的报纸供稿都是我自己完成。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个不错的团队,我们后期包装摄像前期的编导以及我们的制片。零零散散有八九个人一起帮我完成工作。我们类似于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组,每次采访会开一个小型策划会,需要哪方面的配合,最后再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都会讨论。
播播会客厅,不仅要将内容做得越来越好。未来也会——“跟更多的网络平台去合作”
记者:合作方都是哪些网络平台?
慕晓丹:没有,我们是在做更多的尝试,跟更多的网络平台去合作,去年跟移动电视合作,今天跟暴风影音、京广传媒、爱奇艺等去合作,可能未来跟更多的平台区合作,但是正经八百的去运营还谈不上。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共同进步——“一个能凭借另一个做的更好,何乐而不为”
记者:描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
篇6
8月前后,有两个与传媒有关的消息传来。其一是澎湃新闻挟重金高调出场,这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圈子里,都引起无数争论,毁誉有之。而第二个消息则鲜为人知,8月刚过,北京一家由某知名新闻人创办的媒体在内部低调地宣布将由旬刊改为月刊,重点转向新媒体,他称要寻找一条媒体融合的新路来。
澎湃宣布媒体融合,这家杂志也宣布要媒体融合。媒体融合,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在耳边响起的词语。可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什么?在这期间,传统媒体到底应该怎样扬长避短?
一
澎湃是将内容和渠道结合得比较好的一个媒体融合案例。它的本质是新闻转场。就内容来说,澎湃宣称是思想的集散地,以大量的优质新闻和思想观点取胜。仔细看来,有种南方周末电子版的味道,只不过是从纸上变成了手机客户端。而就传播渠道来说,澎湃将传统媒体的优势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了相对完美的对接,与传统媒体相比,它不再有固定的出刊周期,而是变成了不定期;更重要的是,在新媒体的助力下,澎湃更加迅速,但新闻的质量不变,这是它的取胜之道。在本质上,这并没有改变新闻的属性,而只是新闻转场,换了载体,变了速度而已。它并没有改变媒体的属性,而是结合了新媒体的特征,进一步放大了媒体的力量,让新闻的传播更广,更加迅速,从而产生更大的威力。
但澎湃并非没有劣势,它的劣势在于,在手机屏幕上看长篇的新闻,并不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我有朋友甚至说,手机客户端阅读,文章超过500字,就是对读者“作孽”。而澎湃新闻的文章动辄几千字,很难让读者在手机屏幕上仔细阅读下去。此外,澎湃新闻客户端有大量的子栏目,并没有多少读者愿意打开一个个的子栏目去阅读其中的内容。而这也是传统媒体思路的表现。
二
对于力求进行媒体融合的尝试者来说,如何在新媒体上扬长避短成了要思考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只要是新媒体,就一定有充分的生命力。传统媒体似乎更应该扪心自问:媒体融合下,自己的长处丢在了何处?在中国媒体市场中,进行了相对充分竞争的是都市报,现在都市报的市场日渐萎缩,有些人将其归结为新媒体的冲击。但传统媒体很少去想:新媒体到底冲击了自己什么?在媒体融合面前,传统媒体到底丢失了什么?
前段时间,请朋友帮忙找来了一家都市报关于9・11主题的所有报道。这家都市报创刊15周年,几乎每年都进行关于9・11的主题报道。翻看这些版面,我非常感慨。前些年的报纸广告极多,几乎都是半版的广告。而后期,特别是近两年,广告变得越来越少,整版、几个版的“大稿”越来越多。这并不是让我感慨的全部,让我更加感慨的是:前些年的报道,篇幅极短,几百个字的新闻就算是长稿,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但新闻的信息量极大,语言也极其简洁,记者的表达能力也非常强。但最近几年,看完了两个整版的新闻“大稿”、“特稿”却不知所云,这些稿子被称为“注水新闻”。而不幸的是,这种新闻越来越多,再加上新闻为“资本”所挟持,软文激增,一张报纸拿在手里,阅读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如此恶性循环,以都市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失去了生命力。
篇7
关键词:传统广告;网络广告;优势;劣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广告作为新的广告形式出现在世人的面前。目前,网络广告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大有取代传统广告的趋势。本文就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展开对比研究,并探讨传统广告的发展与未来。
一、传统广告
第一,传统广告的优势。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是中国大众认知度较高的媒体,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是传统媒体在信誉、品牌、形象、权威性等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二是中国传统媒体相对于其他国家媒体有着巨大的市场优势,中国的阅读市场呈增长的趋势。而同期,在欧洲等国阅读市场呈下降趋势。三是强大的软硬件系统支持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报刊就采用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近年,又纷纷引入计算机采编综合业务系统。所有的报纸数据均以电子文本方式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报刊资源网络化提供了前提。四是人力资源储备丰富。随着传统传媒竞争的加剧,各单位加速人才流动,形成了一套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储备。五是强大的广告组织、与网络。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影视广告,传统媒体都居于龙头地位,具备强大的广告与网络。
第二,传统广告的劣势。一是传播地理范围有局限性。地方台和中央台覆盖的地理范围和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二是信息单向传播,带有强迫性。如在电视连续剧中插播商业广告,消费者被动接收,不看也得看。三是重复性。电视上的黄金搭档广告,成年累月的播放,连小孩都知道。重复性播放,对观众的心理承受是个考验,会让观众产生厌烦心理,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四是传统广告资金投入大。在中央台做广告按秒计算费用,投入惊人。原来山东曲阜的孔子酒业,因为承受不了巨额的广告费用负担,而寿终正寝。
二、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是指在互联网站点上的各种经营性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网络广告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劣。
第一,网络广告的特点。一是信息容量大。网络广告提供的信息容量是不受限制的。网络上公司可以把所有的信息,包括公司的介绍,产品的性能、价格、外观形态等制作成网页放在自己的网站中。只要网站空间允许,可以不加限制地增加广告信息。这在传统媒体上是不可想象的。二是信息传播范围广。通过互联网的广告,传播范围广,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三是时效性强。根据需要随时更新广告信息,即时传播最新的产品信息。四是保存时间长。网络媒体可以长久保存广告信息。五是视听效果好。由于嫁接了多媒体技术,网络广告具备传统媒体在文字、动画、三维空间等方面的所有功能,在传播信息时,可以给大众视听觉方面强烈震撼。六是广告投放准。网络广告将商品广告定点投放到相应的消费站点上,目标市场划分明确,有的放矢。七是费用低廉、收费方式灵活。与传统广告媒体相比较,网络广告的费用低廉,并有多种收费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节省大量的广告预算。
第二,网络广告的优势、劣势。网络广告的优势:传播时空大而远;互动性强;信息传播的非强迫性;广告投放准确;广告内容直观;广告效果可评测;收费合理、经济。网络广告的劣势:一是无序状态。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网络广告经营者主体资格的资质审定,缺乏对违法网络广告的审查力度和处罚手段。二是行业自律差。某些商业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往往违背职业道德,传播虚假报道和低俗新闻,以引起广大网民的注意。虽然信息容量巨大,但良莠不齐,充斥大量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难以分辨。三是诚信度低。网络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缺乏保障,缺乏监管,广告欺骗行为时有发生,导致网络广告市场混乱。四是违法证据难确定。违法证据确定起来很困难。因为网上电子文档可任意修改,不留痕迹,当事人可以对违法事实加以否认。五是违法责任追究难。违法广告经营者给的并非真实的信息,因而寻找真正的违法责任人很难,行政处罚执行起来更难。
三、加速融合,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新媒体,进一步拓展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延伸品牌效应,激发竞争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实践证明,积极推进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确是拓展生存空间的有力举措。
第一,通过融合,进一步拓展资源优势。传统媒体通过建立网站,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如通过媒体网站,把传统媒体无法在报纸上的新闻产品,在网站上出来,给读者深层次的解读。网上可实现延伸阅读,弥补报纸的局限性,扩大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影响力。
第二,通过融合,进一步延伸品牌效应。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向新媒体延伸传统媒体的品牌效应。这样,一方面使新媒体不断增强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逐渐树立新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延伸,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第三,形式多样化,吸引更多读者。通过开辟各种新平台,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读者。如打造视频新闻、手机短新闻、开办论坛博客等,多与读者、网民互动交流,增强传统媒体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传统媒体的新读者。
四、传统广告的未来
传统媒体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传统媒体网站,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与读者及客户建立更加直接、互动的联系渠道。网站可以运用最新的技术成果,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为社会大众服务。所以,这为传统广告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传统广告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于美成.广告与传媒[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0.
篇8
摘 要:当前随着移动软件的不断开发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广泛追捧,而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仍然是企业宣传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就当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分析了两者的特点,就如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做好企业宣传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企业宣传;融合
1. 引言
企业宣传作为企业内外部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不仅仅包括企业文化、品牌等企业自身建设发展的宣传,还包括慈善公益项目等带来的社会效益宣传,在企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宣传代表着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利益和企业规划的反映,对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起着战略促进作用。其次,企业宣传是有利于对企业内部职工群众形成良好的价值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宣传有利于在社会上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对于社会正能量的弘扬,践行社会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传统媒体仍作为企业宣传的主要方式,往往按照传统的经验和形式进行开展,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存在相对滞后性,缺乏时效。对于新一代年轻来说缺乏吸引力,但是在35周岁以上的职工群众来说,传统媒体宣传方式由于较容易接受而得到认同。所以如何在新旧媒体过过渡的今天,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企业宣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方式比较
2.1 从宣传方式上来说,传统媒体依靠的多为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等手段,这些方式受传统的编制排版审核等问题的影响,往往具有滞后性,但是在宣传的可控性上较为良好。而新兴媒体往往形式多样,可以富含文字、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传播手段,其表达形式多样,并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性传播,为广大移动终端客户提供着及时、便捷的服务,但是在企业宣传可控性上相对较差。
2.2 男传内容上来说,传统媒体由于受报纸、杂志版面的限制、电视、广播播出时间的长短以及可视化条件的约束,传统媒体在企业的宣传内容上往往会做一些修改删减,往往会使得部分内容没有完整的表达出来,存在局限性。而新媒体的宣传方式,内容具有可扩充性,可精简,也可保留完整,企业宣传也能完整的表达真实意图,并且宣传内容上可附带图片、视频等多元化因素,立体展现企业的宣传内容,可读性强。
2.3 从宣传创新上来说,传统媒体的企业宣传由于本身的限制,可扩展性较弱,方式方法相对新媒体来说创新力较差。新媒体富含多种网络技术和视听化软件,可以综合附加多种方式,也可以把读者的数据连接数据库,进行分析阅读量,分析读者的评论,宣传效果,这些工作比传统媒体的调查更加方面,对宣传工作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2.4 从宣传互动上来说,传统媒体的互动方式相对较弱,直面性较弱,传统媒体往往是宣传内容之后,往往由记者或其他方式进行信息收集,然后汇总到宣传工作单位,再做出回应,时间方式曲折,往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存在有偏差性,影响互动效果。而新媒体可以即时实现一对多的互动交流,既可以通过视频直接实现企业内外部的互动交流,也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等形式进行提问回答,实现多维度的互动。
3.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形势下做好企业宣传的措施
虽然新媒体发展俨然是新时代企业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向,但传统媒体仍然在企业宣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优势地位。通过相关的数据调查分析,目前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人群为20~34周岁之间,35周岁以上员工更加偏好由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因此在当前时期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进行企业宣传尤为必要。
3.1 正确把握企业宣传的政治舆论导向。
无论是利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企业宣传的主题思想都要在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做到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拥护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鉴定政治立场,实现履行社会责任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统一;还要重视中央关于重大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胸怀大局、把握大势。
3.2 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变化。
新媒体多元化、多样化的表达与宣传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企业宣传手段和方法需要加以改进,宣传工作的制度体系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在制度建设上,要提前做好思想信息筛选与舆论危机预案制度;在工作模式上,要适应新媒体的快捷的特点,积极主动提供宣传要点与收集反馈信息;在工作执行上,要把控企业宣传和舆论监控的统一协调;在人员安排上,做好应对重大舆论事件的人员安排和培训指导工作。总之,要应用好新媒体时代企业宣传工作的“软件”,结合好传统媒体时代企业宣传工作的“内功”。
3.3 打造新媒体的宣传平台。
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个人意见的表达平台明显增多,民众的言论自由度大幅提升。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思想宣传要顺势而为,一方面,积极构建与民众集体选择相适应的宣传管道和中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硬件”建设,挑选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利武器;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新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引导公司的员工学习新事物,用好新媒体,把握企业媒体宣传的主动权。
3.4 广泛吸收评论建议。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的宣传互动性越来越强,形式也多种多样,批评、认同、发对、建议等声音多种多样。因此企业宣传工作要以开放的态度,增强民意的接纳能力,要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表达,要在一定的限度下容纳不同维度的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另外传统媒体的使用者也会面临着多种困境与建议,逐渐把两者的建议进行优化统一,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当前发展的趋势。
3.5 积极引导时代旋律。
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信息的宣传者和媒体站点。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快速传播,大量的信息呈现碎片化阅读、快速浏览和个性化表达的特点。因此有很多的片面的理论与思想会影响着民众的思维活动。因此在企业宣传过程中,积极做好企业内部职工群众的思想引导和社会正面形象宣导、社会正能量引导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从而把握民众的思想流向。
4. 结语
总之,新媒体的应用是企业宣传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要把握时代和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加强对企业职工群众的技能培训工作,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的做好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同时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特点,不断进行优化,确保企业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做好国有企业宣传工作[J].大庆社会科学,2014年12月.
篇9
【关键词】 网络视频新闻平台 传播效果 看看新闻网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电信网积极布局,其业务拓展不仅表现在传输通路上,而且在传输内容上也欲与电视媒体一决高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现在电信网和互联网都共享了广电网的一部分业务,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电视节目,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但是广电网的业务拓展不多,单一的服务以及服务缺乏互动对广电参与三网竞争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电视媒体做出的应对策略备受关注。
到目前为止,传统电视媒体做出的最有力的应对之策——网络电视台的上线,被业界寄予厚望。首先,历史地看,任何一种新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体都不会坐以待毙,当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会继续演进和适应①,依靠自身的既有优势,吸收新媒体的长处,网络电视台就是传统电视媒体为了适应和继续演进而采取的必要途径。其次,因为新媒体的兴起重塑了社会的媒介生态,不同类型的媒体激发了民众对媒介的不同使用热情,其中网络新闻具有传统媒体新闻的很多优势,至少从理论上说,网络新闻能够替代传统的媒体新闻。它既满足了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媒体新闻带来的不足,“网络在传播新闻方面,不仅影响了传统媒体,而且还使受众有了更多更全面的选择,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的。”
一、看看新闻网(kankannews.com)概况
看看新闻网是国内最专业的视频新闻网站之一,它是上海广播电视台(smg)于2010年创办的视频新闻网站和新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平台。作为专注于视频新闻的网站,看看新闻网不同于原有行业构架中的其他成员,如优酷、土豆等ugc网站瓜分大部分视频分享和短视频业务,广电系视频网站则致力于打造网络电视台。在这种情况下主打“新闻视频”,这是smg在新媒体领域的重要布局。凭借专业、主流、权威和可信赖的视频新闻,目前看看新闻网的日均浏览量(pv)达到10万人次,日均独立访客(uv)也可达6000人次。据权威互联网监测机构alexa数据显示,看看新闻网在中国的互联网站点排名中已经超越同为广电系的湖南金鹰网,列全国省级广电网站第三位,第一、第二位分别是东方宽频和江苏网络电视台。看看新闻网日均pv浏览量和ip访问量之比达到16:1,超过了同类网站凤凰视频的15:1,在同类网站中具有较强的用户黏性。本研究将针对已经在登录看看新闻网的用户,对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使我们对视频新闻平台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综合这些研究发现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第一,网络媒体的使用对传统媒体的取代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使用如何冲击传统媒体,如何重构了我们的媒介生态,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持续的热点。美国学者约翰·迪弥克提出的满足—效用生态位理论来解释媒体之间可能的竞争或者互补关系。这个理论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假设,第一个是时间替代,即在时间总量有限的前提下,人们在增加一个媒体的使用时间,对应的就会减少使用其他媒体的时间,也有学者称此为“媒体取论”。媒体取论是从媒体的功能性角度,去分析一个新媒体的出现对原有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媒体所带来的影响。简而言之,媒体取论指出,新的媒体出现以后,会对原有媒体产生排挤效应,会逐渐以至完全取代原有媒体。在操作层面上,这一理论多以媒体使用时间的变化来验证。举例来说,近年来对互联网的使用研究发现,上网时间越久的人,看电视的时间越少。第二个是功能性替代,满足相同需求的媒体之间会被替代,而满足不同需求的媒体之间则会互补。
根据自己提出的这个理论,迪弥克和其学生对“获取新闻信息”这个需求考察了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互联网对电视新闻有替代影响。类似的发现和解读在海内外的传播研究文献中都有体现,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李少男和梁永炽分析2002年香港的调查发现,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取生在每一个对等的功能范畴内。张国良教授在对上海媒介生态的考察中发现,人们使用传统媒体的时间因为网络的普及使用而减少了。学者郭良在“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中也有类似的发现。
第二,网络媒体的使用与传统媒体互动
首先,由于学者经常认为人们的媒介使用时间是固定、有限的,又由于互联网各方面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完善,比传统媒体更能满足受众宽泛的需求。所以国内外绝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是取代作用,更有学者认为传统媒体会消失。但是根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2009年在上海展开的《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上海受众》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潘忠党教授认为,从使用量来看,网络使用并非替代了传统媒体的使用,而是与更多地使用传统媒体相关联。具体到接触新闻的频率,网民与非网民在收看电视新闻的频率方面没有差异。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试图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
研究问题一:网络视频新闻平台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关系。
其次,在现有的传播格局下,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引导社会舆论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在网络传媒时代到来之前,做得十分出色。而在web2.0时代到来之后,由于互联网具有突发、群发及爆发性,舆论焦点甚至可以在顷刻之间转移和颠覆,这就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网络视频新闻平台建立的初衷是扩大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价值导向,将其他网络文字图片新闻的受众吸引到网络视频新闻平台上来,因此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诞生,拉开了其向网络文字、图片新闻挑战的序幕。根据艾瑞咨询推出的在线视频市场监测系统ivideotracker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7月中国在线视频影视剧覆盖人数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反映了网络视频正在逐渐介入网民日常生活。随着更多主流影视和新闻节目由线下转至线上,网络视频媒体价值将更加突显。艾瑞据此分析认为,主流专业类内容(新闻、影音等)已经成为网络视频用户的第一需求。但是艾瑞在北美市场发现:67%的美国网民习惯在网上观看各种视频。其中在youtube和facebook等网站上的个人视频最受欢迎,点击率占被调研人群的36%。除此之外,影视节目精选与新闻是大多数用户选择观看的主要内容。据此,本文通过分析网民的新闻消费习惯来回答如下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二:由传统媒体推出的网络视频新闻平台是否会受到网民的欢迎
再次,心理学家杰克·布雷姆提出的心理抗拒理论,从心理学角度诠释了人们的选择自由与心理抗拒的关系。它的核心思想是:当人们的自由选择受到限制和威胁时,就会产生心理抗拒。心理抗拒与态度的关系:如果宣传说服不当,要求人们不准评论或不能自由表达自己观点,人们将认为自己的自由行为被剥夺了,非但不会转变态度,反而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在严格的审查及监控体系下,远不同于受众以往自由选择网络新闻的习惯,必然产生跟对传统媒体一样的抗拒心理,导致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根据学者潘忠党在《互联网使用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一文中的观点,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异与党对媒体控制的直接程度相交叉,比较之下,党对网络媒体的体制性直接控制最弱。因此,网民对传统媒体推出的网络视频新闻平台是否像其他网络视频新闻那样乐于接受,是否喜欢在其上发帖或者评论等,都将对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在看网络视频新闻的过程中,您多经常进行回帖”、“您经常喜欢匿名参与新闻快速评论”等问题,试图回答下面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三:受众的心理抗拒是否会影响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传播效果
提出上述三个研究问题主要是为了研究被传统电视传媒视为面向新媒体挑战的重要战略步骤的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竞争力到底如何归根结底,竞争力来源于网民是否认同
三、数据的收集与样本基本特征
本调查以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看看新闻网为主要研究平台,调查对象包括已经在使用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所有受众。由于网络视频新闻平台可以匿名登录,从而使得这一调查对象的总体未知,同样也无法获得某时某地调查对象的抽样框,所以采取网络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通过设计在线调查问卷,于2010年10月在网站登出,11月15日结束。在此期间通过笔者的朋友在看看新闻网网站空间、内网论坛上进行宣传,同时还通过qq群、msn群等通讯软件宣传,吸引使用过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网民去参与问卷调查,以保证广泛的调查面与较高的随机性,然后下载整理后台原始数据。本文主要目的在于验证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使用行为与认知度、评价之间的关系,因此这样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是完全合理的。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317份,基本符合统计学上要求的样本容量。
对于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使用行为,主要用“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和“受众体验”来度量;对认知的测量,主要包括对于网络视频新闻平台互动性的认知和受众的新闻消费习惯认知两方面;在评价方面,主要用与“传统电视媒体新闻”和“网络文字和图片新闻”相比较的方法。
样本基本特征概述:本研究的人口变量包括性别(男性:女性为63.7:36.3),年龄(主要集中在19~35岁占样本总量的96.9%),教育程度(集中在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样本总量的96%,其中以本科为最多)。
四、研究发现
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看看新闻网的受众其网龄都在3年以上,95%的网龄在5年以上。90.2%的网民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超过半数的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由于其教育程度和上网的时间,笔者认为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受众应该具有相当的自我判断能力和新闻鉴别力。
1.网络视频新闻平台分流了部分传统电视媒体新闻的观众
根据表1,51.7%的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受众认为,由于使用该平台,他们看电视新闻的时间减少了,这个结果在张国良教授2000年对上海市民的调查和2007年社科院郭良展开的调查中得到验证。这虽然与网络视频新闻平台上线的初衷——开拓新的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产生叠加的传播效果——相违背,但是传统媒体的网络视频新闻必须进一步改进以获取网民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并引导网络舆论。因而,网络视频新闻利用自身优势同传统电视新闻实行错位竞争,像人民网与《人民日报》的关系一样,则可能会形成相互促进作用。
2.目前为止,网络视频新闻还不能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体,受众并不认可网络视频新闻的形式
尽管有75.1%的调查对象回答网络视频新闻比传统电视新闻更好,但是通过“网络视频新闻是否符合您获取新闻习惯”问题的回答,116人选择是,只占样本总数的36.6%,而201人选择不是,占63.4%(见表2)。这说明大部分受众并不认可网络视频新闻这种形式。至少目前一段时间内,网络视频新闻还不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目前无法成为主流的网络新闻主体。笔者在分析这种现象后认为,网络视频新闻之所以在目前不能符合受众的新闻消费需求,主要是受众的应用体验不够好。一是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网络带宽不高,观看网络视频的速度并不理想,经常需要缓冲或重新载入使得受众观赏感支离破碎。二是因为观看网络视频比较占用计算机资源,经常有ie浏览器假死等现象出现,而且会造成计算机cpu高占用率的超负荷现象,导致用户其他的应用速度变慢,甚至会影响局域网内其他人的带宽。三是目前流媒体压缩技术无法达到帧精度定位。为了压缩码流,流媒体采用的编码技术为优化算法,丢弃了大部分帧画面,只保留关键帧,通过编码运算来补充丢失的帧,以达到降低传输带宽的效果。这样就有个问题,当用户看到某个感兴趣的视频镜头时,即使马上暂停,也几乎不可能精确定位到想要的画面上,往往需要向前拖动一段时间才可以观看到想要的画面。而如此反复的操作十分令人厌倦。
网络视频新闻平台受众对文字和图片新闻倒是更加青睐,两者相比较的结果是69.7%的受众选择看文字图片新闻多,看网络视频新闻少。但随着技术和带宽的改进,受众的收视体验会越来越好,此种情形则可望改观。
3.受众的隐性心理抗拒成为网络视频新闻平台传播效果的障碍
网络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不仅给普通人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机会,而且表达意见和信息相对更加自由和方便,而监管则相对宽松。因此通常无论是门户或新闻网站都比较注意新闻的选择自由和评论自由,尤其是网络论坛和博客更加视“互动”为其生存根本。鉴于网络视频新闻与传统媒体具有相同的背景,以及相同的内容,所不同的只是二者在互动性以及选择自由和评论自由上的区别。我们认为这说明新闻的选择自由和评论自由是非常宝贵的受众体验,这也将会是传统媒体受众转向于网络受众的最强大原动力。但是,这自然让受众联想到它的监管方式应该与传统媒体相同,尽管我们看到看看新闻网上面均设置自由登录、匿名和快速评论通道等,但仍然让网民为了规避风险而在表达真实心声方面有顾虑。心理学家杰克·布雷姆的心理抗拒理论认为明确剥夺自由或者给予限制就会产生心理抗拒,在此,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受众则会产生隐性心理抗拒,即表面上新闻平台并没有限制网民的自由,但实际上仍然导致了网民心理抗拒的产生,从而影响传播效果。
本项调查我们从“网络新闻回帖频率”、“参与匿名新闻评论”两个方面作为网络互动程度的考察,分为4个层级,1表示从不,4表示经常,与对看看新闻网的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表3,网络视频新闻互动性的确与对看看新闻网的满意度有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受众的回帖频率与其关系更加密切成中度正相关,匿名参与新闻评论与其相关关系较弱。
五、结论与探讨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
第一,到目前为止,网络视频新闻平台没有与传统电视媒体形成互补关系,其受众叠加效果较差,相反,它减少了受众看电视新闻的时间。
第二,从目前受众使用情况来看,网络视频新闻并不是网民的首选,网络文字和图片新闻更符合网民的新闻消费习惯。后者以其优势已经成为网民上网活动的一部分,而网络视频的使用比例近年来增加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带宽的改善,但是影视剧及个人视频是网络视频的主要内容。
第三,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一大优势即为互动性。受众观看网络视频新闻平台,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时移功能,还可以参与评价、评论、讨论等多种社区性质互动,而且可以上传自己拍的视频。但本次调查发现,真正参与互动的受众比例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新闻内容基本上来自于传统媒体,因此无法适应网络视频的互动收视特性,无法体现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上传视频的程序相对复杂,也可能是导致该功能使用较少的原因。本次调查还发现,视频新闻越是符合受众的新闻消费习惯,对看看新闻网的满意度就越高(其相关系数达到.714**)。据此,我们认为,培养受众的网络视频新闻消费习惯,是该平台发展关键所在。
随着城市网络电视台的上线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提倡,越来越多的电视台要试水网络视频新闻,视频新闻平台不仅要以高质量的内容取胜,相关部门对其管理也需要改进思路,以适合网络视频新闻传播的需求。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出身表明其正面宣传、舆论导向要求更高,因此相应的制约因素显然更多,这就极其容易让其受众产生心理抗拒,而使传播效果打折扣,因此,提高传播的艺术水准更为重要。
注释: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魏然:《新媒体与网络设施研究》,载鲁曙明、洪浚浩:《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宋岱丽:《网络新闻带给社会的影响》,《中国商界》2009年第4期
张志安:《上海市民使用网络媒体的特征、动机与评价》,《新闻大学》2010年第2期
篇10
进入21世纪,“新媒体”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将所有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全都称为新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的大众媒体自然也不甘落后,电信与传统媒体结合,推出了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电信与网站结合,推出了手机博客……新世纪的媒介环境,你未唱罢,我已登场,好不热闹。随着手机报的诞生,意味着报纸形态更加走向多样化,呈现出“一花三朵”的现象――纸质报纸、手机报纸、网络报纸,进一步推进了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跨越,“跨媒体”经营有了新的支持平台。
随着通讯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机的更新换代,手机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了解信息,与外界联系沟通的一种重要媒介。很多人称手机为――新媒体。很多商务人士,尤其是很多年轻人都选择通过手机第一时间了解信息。例如,现在很多上班族,由于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所以,在坐车时就拿出手机,通过手机报了解新近发生的事件,与传统媒体相比既方便又快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种不小的冲击。
何谓“手机报”?简言之,就是把报纸搬上彩信手机。手机媒体的类型包括手机短信、手机电视、和手机报。手机报的本质是一种基于传统体与电信增值服务跨平台合作孕育出的信息传播新方式。它的传播方式也更加个体化和人性化,很容易实现和订户的互动。另外,作为媒体,它具备很强的视听效果,在手机上可以运行图文、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形式,这也使得手机报这一新兴的媒体形式超越了许多传统媒,更加吸引受众的目光。
一、迅速快捷
手机报是依附于手机的一种新兴媒体,所以手机的便携为手机报提供了随时、随地、随身的方便快捷的应用,彻底摆脱了传统纸质媒体或电视电脑等媒体的时空限制。当传统的纸质报纸还在排字印刷,电视节目还在制作时,手机报已经显示在手机上了,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时,手机报可以像电视一样对新闻事件进行动态传播,受众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还可以对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持续的关注,使受众有一种与事件零距离接触的真实感。
二、便于订阅
随着通讯网络的不断强大,手机功能的逐渐增多。手机上网和手机彩信等服务也越来越被手机用户广泛的使用。很多人通过拨打通讯公司的服务电话,足不出户就可即时的开通手机报等订阅服务,办理简单,无需等待。
手机报以它特有的优势吸引着很多受众,但是在手机报的使用过程中,手机报的劣势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报的发展。手机报的主要载体是手机,而手机的屏幕一般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以《北京青年报》的手机报为例,它的一个版面通常有3 000多个字,如此算来,想要用手机报的形式看完一份《北京青年报》,读者大约需要按键14次左右,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而且大多数的读者早已经习惯于传统纸质媒体的浏览式阅读,而对于手机屏幕的狭窄范围内的阅读,以及频繁点击手机按键进行下翻浏览还是不大习惯的,这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此外,手机报等这些新兴的媒体的受众范围小,仅仅局限于年轻的或者会使用手机、电脑等媒介的一小部分人。同时,新兴媒体往往依赖于高端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比如老年人,没有条件使用手机报,电脑等了解信息的人,就会选择传统媒体。
互动性参与元素是新兴媒体的优势,同时也是新兴媒体需要去改进的一个缺点。目前,大多数手机报都没能发挥好这种交互性优势。仅仅单一的,将报纸的内容生搬硬套到了手机的平台上,而并未能让受众参与到相关信息的选择。也就是手机报上报什么,看什么,需要的不需要的,一股脑的,打包捆绑,而不是想要什么,提供什么,数字新媒体特有的优势并没有发挥作用。新兴媒体,应充分利用手机操作便捷的优势,来了解受众的需求,如同量身打造一般,为受众提供最需要的,最恰当的信息服务。
作为传统媒体,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如何突出重围,重新找到位置,是我们值得思索的。了解和掌握了新兴媒体的优劣甚至是借助新兴媒体,来实现和完成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才能不断前行造福受众。例如,哈尔滨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的《都市零距离》栏目曾应用手机的3G技术,进行新闻报道。节目采用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采访记者用带有3G功能的手机连线,对事件进行现场报道。打破了过去电话连线仅有声音没有画面的单一表现形式。而运用3G手机来捕捉画面并实时直播,这种方式一方面对于设备要求不高,无需转播车、摄像机、话筒等设备支持,只需要一部带有3G功能的手机就全部搞定。而传输信号又是借助通讯信号进行发送,成本低,效果好。由此看来,借助新兴媒体来完善传统媒体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播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由于信号不稳,3G传输的画面和声音延时的现象比较严重,演播室里主持人与现场记者的交流不顺畅,演播室内有回响,影响播出效果,这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接轨时的一个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