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呼吸科有效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治疗呼吸科有效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治疗呼吸科有效方法

篇1

【关键词】 氨溴索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近年来,慢阻肺的发病率在呼吸科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其具有治疗方法复杂、病死率高等特点,如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常可导致呼吸衰竭。因此,探寻一种适宜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呼吸医师的当务之急[1]。本研究观察对比常规综合疗法与联合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方法及疗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慢阻肺并Ⅱ型呼衰患者74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标准[2]],其中男41例,女33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52.8±5.6)岁;病程1~l2个月,平均病程(7±3.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综合疗法,即采用强力抗生素控制感染、吸氧、解痉平喘、镇咳祛痰等对症处理,并注意纠正呼吸性酸碱中毒,维持水盐平衡。实验组联合雾化吸入氨溴索,氨溴索针剂30 mg,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氧流量5~8 L/min,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 d。

1.3 评价标准 (1)显效:治疗后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其余血气指标亦恢复到正常。(2)有效:治疗后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体征减轻,血气指标好转。(3)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气指标未改变[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后随访1~2个月,无患者死亡、失踪、随访丢失的现象,平均随访时间(41±7)d,实验组患者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无效4例,总有效率85.3%,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内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动脉血氧分压(SaO2)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

3 讨论

作为一种以气流受限特征为主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hstruetl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临床预防及治疗一直受到广泛关注[3]。彭玉超等[4]研究认为,其与肺部对烟雾、香烟等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性反应关系密切相关,导致气流受限呈进行性、不完全可逆性发展。大多数患者常因肺功能差、呼吸肌疲劳等原因而加重气道感染和阻塞,出现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表现。因此,近年来氨溴索的治疗效果已逐步得到临床呼吸科医师的认可。本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3%(P

综上所述,运用常规综合疗法联合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衰,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呼吸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潘冬青,王水珠.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281-28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l5.

[3] 房传亮.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102-103.

[4] 彭玉超.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8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34(6):104-105.

篇2

关键词:预测性护理;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发生是引起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病死的重要因素,约为患者死亡率的30%[1]。因此应对重症医学科患者VAP发生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且进行积极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尽快转良。除此之外,还应加以必要的护理干预。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预测性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VAP发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09年9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26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医学科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式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133)与观察组(n=135)。对照组:男72例,女61例;年龄32~72岁,平均(55.59±6.50)岁;APACHEII评分为16~28分,平均(21.22±4.56)分。观察组:男76例,女59例;年龄33~75岁,平均(58.72±7.11)岁;APACHEII评分为16~28分,平均(20.82±4.12)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比较,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VAP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①使用呼吸机48h之后发病;②与机械通气前胸片相比,出现肺内浸润阴影;③肺实变体征,且具有如下条件之一者:①WBC>10.0×109/L或者37.5℃,呼吸道出现脓性分泌;③起病之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之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严格消毒、规范使用呼吸机:根据实际工作程序对呼吸机及其他护理仪器进行严格地消毒,以规避交叉感染的发生,严格环境消毒工作,应注意开窗换气,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条件。维护住院环境的整洁、安逸以及舒适等,从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②常规监护:根据重症医学科护理规范及医嘱对患者进行监护及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进行监测,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③心理护理:对意识清晰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抚工作,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得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稳定的情绪,并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策略的实施。若遇到问题,则应注意及时进行沟通,预防患者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预测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针对患者并存的VAP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其危险因素包括:①年龄在65岁以上;②机械通气时间在5d以上;③APACHE评分在15分以上;④住院时间在1个月以上;⑤其他方面的因素。对合并上述因素中的3个及以上的患者进行预测性护理干预,并注意加强高龄患者的护理与监护。具体护理措施:①对无禁忌症患者采取半卧位;②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正确洗手或者手部消毒处理;③气道护理应注意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④增加口腔护理频率,3次/d;⑤加强呼吸机回路管理,呼吸机管路一人一用一消毒;⑥及时对呼吸机中的冷凝水加以清除,并注意预防逆流的发生;⑦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的管理;⑧每日唤醒计划。

1.4VAP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金东[3]等文献资料拟定:①痊愈:患者体温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血象恢复至正常,X线胸片、CT感染灶恢复至正常水平,感染病原菌完全消除,完全脱离机械性通气,患者的精神状况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显效: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X线胸片以及CT感染灶显著改善,血象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病原菌大部分被清除,完全脱离了机械通气,精神状况有明显改善;③有效:患者体温显著降低,血象显著降低,X线胸片以及CT感染灶稍有改善或者未见任何变化,病原菌存在部分清除,精神状况有所改善;④无效:患者症状未见显著改善,病情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4.81%(33/133),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4.07%(19/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护理后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呼吸频率、脉搏明显低于对照组,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VAP是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与病死原因,VAP占机械通气患者的比例范围为18%~60%,病死率高达25%~76%。VAP常见的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真菌等引起的[4]。

导致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VAP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呼吸机管路污染、呼吸道黏膜损伤等。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对引起重症医学科患者VAP的影响因素加以控制,且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对策,以有效降低患者VAP的临床发病率及患者的病死率等,从而有效巩固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5]。因此,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VAP的临床发病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降低相关护理并发症的临床发病率。预测性护理干预主要指的是按照患者的实际发病情况、治疗程序以及实际护理工作经验对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生理反应、病理学反应以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科学化地评估,以做到积极预防及早期发现治疗等,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AP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预测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重症医学科VAP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6-17.

[2]张林珍,郭丽红,方云霞,等.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6):647-650.

[3]金东,胡马洪,陈扬波,等.利奈唑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64-4565.

篇3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COPD;Ⅱ型呼吸衰竭;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常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的Ⅱ型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1]。但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本文特选取我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定时翻身、饮食、、口腔及皮肤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现相应病症通知医生并协助护理。

1.2.2护理干预方法 ①带机过程中的护理:首先根据患者舒适度选择合适,如坐位、半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翻身取舒适不会影响无创通气效果[3]。根据患者脸型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鼻面罩,调节好松紧度,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幅度、呼吸机参数及心电监护、基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的动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查出原因并迅速给予处理;②气道护理:保证有效湿化,避免建立人工气道后导致呼吸道粘膜脱水干燥;协助患者排痰,保证呼吸道通畅,但是病情危重或痰液过多的患者不宜一次性将痰液吸净;③心理护理:因病史较长并反复发作及长时间佩戴面罩带来的憋闷感和使用呼吸机时的噪声也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因此,给予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护理后可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④并发症护理: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胃肠胀气、口咽干燥、误吸、皮肤损伤等并发症。针对胃肠胀气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以鼻吸气,以口呼气来避免;对于口咽干燥可者可加强雾化湿化力度来缓解;注意通气时间,避免饱餐后使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也可有效防止误吸的发生;有研究表明使用口鼻面罩压力过大时阻碍了组织灌注会导致皮肤坏死[4]。因此在使用口鼻面罩时应首先应选择合适松紧度,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可预防性增加纱布衬垫以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皮肤损伤。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效率比较见表2。

3 讨论

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作为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其患患者数多,病死率高,并且常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尤以无创机械通气为首选。而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取得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救治率,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2]。

参考文献:

[1]肖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40例临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9,15(1):75-7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30(1):8.

篇4

【关键词】 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临床疗效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发病时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早期发病时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兴奋躁动、谵语、行为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这可能与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有关[2]。由于患者兴奋躁动、谵语、行为异常等可增加机体地耗氧量氧耗,加重缺氧症状,如不积极有效地进行治疗,严重时甚至出现意识丧失,昏迷等症状,病情重、预后差,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3]。为探讨和分析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有10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有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5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有5例。2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5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维持水和酸碱电解质平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氟哌啶醇2 mg,3次/d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地治疗方法对早期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肺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下列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早期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出现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学数据录入SPSS 12.0进行统计数据,并对统计数据进行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按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0%。经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在呼吸科较为常见[4],脑组织耗氧量大,尤其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5],可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不安、定向与记忆力障碍、精神错乱,嗜睡,在肺性脑病的早期会因缺氧而引起躁动等兴奋的表现,随着耗氧量的增加,缺氧愈来愈严重,严重时甚至出现意识丧失,昏迷等症状,病情重、预后差。氟哌啶醇是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能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其特点为具有很强的抗兴奋躁动作用,而镇静及降压作用较弱。原先常用于治疗躁动、妄想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以及躁狂症等。应用于肺性脑病的早期出现兴奋的精神神经症状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起效快,而且不会造成呼吸抑制,该药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时,由于慢性长期缺氧使脑细胞代谢功能紊乱,脑内的多巴胺代谢会失常,从而导致脑神经递质多巴胺传导的神经通路功能亢进,从而表现为兴奋躁动、谵妄、行为异常等临床表现。氟哌啶醇可以阻断脑内的多巴胺受体,有效的拮抗多巴胺在脑内兴奋的作用,从而消除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

参 考 文 献

[1] 陈均忠. 早期使用纳络酮治疗海洛因中毒急性呼吸衰竭.广州医药,2002,2(23):35—36.

[2] 李亚娜.无创辅助通气治疗与药物治疗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2(33):48—49.

[3] 齐振祥.氟哌啶醇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中的应用.临床荟萃,2001,19(16):998.

篇5

[关键词] 乙醇中毒;昏迷;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146-01

重度乙醇中毒昏迷呼吸衰竭临床常见,如不及时纠正会致患者死亡。乙醇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会造成代谢性酸中毒,昏迷呼吸衰竭又会致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对大脑及肺功能都有强烈抑制作用[1~3]。解除呼吸衰竭及醒脑必须尽早尽快,临床我们联用纳洛酮及呼吸兴奋剂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重度酒精中毒致昏迷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对照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重症乙醇中毒致昏迷呼吸衰竭患者46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饮白酒(乙醇度46°~65°),饮酒量300~1 000 ml昏睡或昏迷伴呼吸衰竭。体温、血压控制正常、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实验室检查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血气分析指标控制基本正常,呼吸不均,浅快或深慢,伴呼吸暂停。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度乙醇中毒昏迷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并排除癫痫急性发作及心、肝、肾、脑严重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洗胃、利尿、维护水离子能量平衡,对症治疗。纠正昏迷及呼吸衰竭的治疗如下:对照组22例,纳洛酮0.4~0.8 mg静推,5%葡萄糖溶液500 ml,纳洛酮1.2~3 mg静点,维持静点到呼吸衰竭纠正意识清醒。治疗组:纳洛酮用法同对照组,联合用药为尼可刹米0.375 mg+洛贝林3 mg静推,5%葡萄糖溶液500 ml+尼可刹米1.875 mg+洛贝林15 mg静脉点滴,直到患者清醒及呼吸衰竭纠正。

1.2.2 测定指标及方法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用日立715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人工监测呼吸、意识、血压、心率。

1.2.3 疗效标准昏迷:意识不清,对深浅刺激反应不敏感或无反应。呼吸衰竭:呼吸不均,节律异常,深浅异常或呼吸暂停。

1.2.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呼吸平稳,16~20次/min,意识清,血气分析正常。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对照组(22例):清醒及呼吸衰竭纠正时间3~8 h,平均5.5 h,无效4例。治疗组(联合用药组24例):清醒及呼吸衰竭纠正时间1~3 h,平均2 h全部有效。两组显效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期间快速静脉点滴有2例患者出现抽搐,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产物(乙醛、乙酸等)对人体有毒,重度酒精中毒引起昏迷呼吸衰竭会导致死亡,应尽早醒脑及纠正呼吸衰竭,减少乙醇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挽救生命。纳洛酮是阿片类解毒剂β-内啡呔拮抗剂,可使酒精中毒受抑制的呼吸频率增快,并能对抗酒精的镇静作用,但单用纳洛酮治疗时间较长。尼可刹米是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可使呼吸加深加快,洛贝林为反射性呼吸中枢兴奋药,选择性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联合尼可刹米洛贝林可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毒物对人体的损害,尽早康复,是每个急诊医务工作者的迫切愿望,也是患者及家属的迫切愿望。

[参考文献]

[1]石应康.急诊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163.

[2]王一镗.实用急诊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35-536.

篇6

【关键词】双黄连颗粒;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98-02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病原体主要是病毒。蓝芩口服液是一种常用抗病毒中成药物,常用于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治疗,口服给药方便。本文旨在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科门诊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的患者100例,男的56例,女的44例。入选标准:(1)年龄≥14周岁(2)急性起病,病程4.0×109/L)、或偏高(但WBC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让患者安静休息,保持室内通风,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或泠敷),体温超过38.5 ℃时给予药物退热治疗,对频繁咳嗽者加用化痰止咳药,严重鼻塞者给予呋麻滴鼻等对症治疗,病情严重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加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蓝芩口服液,(10ml*6支/盒)口服治疗,20ml/次,均为3次/d,疗程3 d。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服药12~48 h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有效:服药48~72 h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无效:服药72 h体温未恢复正常,咳嗽、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经过3天治疗后的疗效对比,见表1。治疗组患者经过3天的治疗后,治愈40例(80 %)、显效6例(12%)、有效3例(6%)、无效1例(2%),总有效率为98 %,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明显提高(p

2.2 主要观察指标

结果见表2。两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流涕和/或鼻塞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鼻咽或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以来,在全科门诊中,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中一直占首位[3]。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有发热、流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痛、咳嗽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为多见,约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4]。目前对病毒感染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5]。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治疗,除流感病毒建议用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外,仍多用利巴韦林和中成药。蓝芩口服液成分有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等,其中板蓝根可清泻胃火、凉血解毒,用于火热蒸灼所致的咽喉肿痛,具有很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芩能泻实火,除湿热,用于肺经火热,上焦实热之咽喉肿痛,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栀子用于邪热入里,郁结肠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胖大海质轻宣散,善于开宣肺气、清泻郁火,适用于肺气闭郁之咽喉肿痛。五药合用,其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3]。本文通过对100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姚岚.张长军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04:25-26

[2] 陈小可,刘慧,彭蕻琳,刘念,陈霞,喻海琼.不同咽痛症状对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 A0022[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204-1208.

[3] 欧阳瑾,李伟,唐锐先.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401-403.

篇7

【关键词】 纳洛酮;早产儿;呼吸暂停

早产儿呼吸明显呈现多种模式,从规律性呼吸到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暂停都可发生。近年来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机理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逐步加深,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探讨报道也逐渐增多[1,2]。我科于2003年3月~2007年3月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4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1460例,其中足月儿1012例,早产儿628例。628例早产儿中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108例,占早产儿总数的17.19%。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54例中胎龄分布:~28周5例,~30周14例,~32周19例,~34周10例,~36 6/7周6例。对照组54例中,~28周4例,~30周15例,~32周21例,~34周8例,~36 6/7周6例。两组患儿经统计学处理有可比性(p>0.05)。

1.2呼吸暂停的标准参照国内陈氏诊断标准[3]。

1.3疗效标准:显效:用药治疗后24h呼吸暂停发作明显减少,48h后终止发作且停药后无反复;有效:治疗用药72h后终止发作,停止用药后不再发作;无效:用药5d后仍发作或伴合并症而死亡。

1.4治疗方法:治疗组用纳洛酮,剂量为0.1mg/kg,静脉注射,2h后采用维持量0.05 mg/(kg·次)加入10%GS10-20ml中,静脉滴注,30min滴完,每8h1次,呼吸暂停控制后减量,用至呼吸暂停发作停止后5d停药。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负荷量为6 mg/kg,加入10%GS30ml中静脉滴注,12h后给予维持量,2mg/(kg·次)加入10%GS20ml中静脉滴注,每8h1次,用至呼吸暂停终止发作后5d或用至出现不良反应后停药观察。

2治疗结果

治疗组54例中显效29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54例中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两组儿显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u=6.15,p<0.01)。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u=4.93,p<0.01)。治疗组无效5例中死亡3例,对照组无效的15例死亡7例。

两组患儿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2

表1两组患儿显效率比较

u=6.15,p<0.01。

表2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u=4.93,p<0.01。

3讨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机理 早产儿呼吸暂停分为原发性呼吸暂停与继发性呼吸暂停,据国内陈氏报告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为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50%[3,4]。继发性呼吸暂停在新生儿常继发于生儿疾病如新生儿窒息、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代谢紊乱、环境温度不稳定、高胆红素血症、呼吸道梗阻、疼痛刺激、母亲用麻醉止痛药物、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发性呼吸暂停主要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未成熟有关,不伴有其它疾病。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据本组资料统计分析<30周的早产儿发生率为91%,与以往文献报告相仿。据近几年来研究证明呼吸中枢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不成熟神经冲动转导较弱,任何细微的干扰均于发生呼吸调节障碍。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发育未完善,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较小、肺代偿能力差,肺牵张反射弱,当呼吸负荷增加时不能有效地延长吸气时间。另外,据国内外研究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还与呼吸反射调节和化学调节的成熟、呼吸模式、呼吸调控与睡眠时相、与胃食管反流、前列腺素样物质及β-内啡肽(β-EP)有关[4,5],尤其是β-EP在呼吸暂停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据国内张雪峰等[6,7,8]研究发现β-EP可作为神经介质或激素单独发生作用,也可与其它神经介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元中而作为神经调质而发挥作用。它对呼吸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降脑神经元对CO2的敏感性,抑制通气功能。呼吸暂停和心率减慢引起的缺氧又可直接作用于延骨髓的吸气神经元或间接作用于桥脑区的神经元,引起β-EP释放增加,进一步加重呼吸暂停。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治疗后呼吸暂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进一步证明β-EP可能是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始发因素[5]。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竞争性药物,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所介导的各种效应,研究证明纳洛酮能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障碍降低CO2分压和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据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各种应激状态下内阿片肽,尤其是β-EP的异常释放,参与了呼吸循环抑制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发现的β-EP主要包括β-EP、脑啡肽、强啡肽等类型,其中以β-EP活性最强,分布最广,β-EP主要参与到病理生理效应,①直接作用于延髓生命中枢的阿片受体产生中枢性呼吸循环抑制作用;②β-EP降低脑干对CO2的敏感性,抑制通气功能,从而减弱了体内维持CO2变换的生理平衡机制,另外,β-EP引起呼吸减弱,呼吸暂停与通气不足导致低氧血症,低氧血症又进一步刺激β-EP的释放,使呼吸抑制加重[9],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阻断β-EP引导呼吸抑制,它与阿片受体结合后有效地阻断β-EP的病理效应,解除β-EP对呼吸抑制,使呼吸恢复,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上升,呼吸抑制得到纠正。

转贴于 传统的治疗呼吸暂停尤其是早产儿呼吸暂停除应用物理方法刺激外,首选氨茶碱和苯甲酸钠咖啡因,但氨茶碱易发生心动速、激惹、消化道症状如腹胀、喂养不耐受、呕吐等,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引起抽搐,本药还可起高血糖。近年来有报告可引起胃食管反流、便秘、尿钠、尿钙排出增加。据近几年来报道用苯甲酸钠咖啡因有引起早产儿黄疸加重不良反应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苯甲酸钠咖啡因与胆红素竞争清蛋白,故黄疸较重的早产儿慎用或禁用。近年来还有报道应用多沙普仑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较氨茶碱好,但此药必须连续静脉滴注,使临床使用受到了较大限制,且该药不良反应较大,易发生尿潴留、腹胀、呕吐、出血等,还有兴奋、易激、烦躁不安、流涎、肝功能损害、高血压等[3.7]。本文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14例,其中表现心动过速5例,易激惹4例,腹胀3例,呕吐2例。以往文献报道报告应用氨茶碱易发生抽搐,但本组患儿未见抽搐病例发生,治疗组54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证明纳洛酮疗效优于氨茶碱,且副作用小。作者认为纳洛酮可作为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陈超.新生儿呼吸暂停.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8~470

[2]柳国胜.新生儿呼吸暂停.实用儿科临床杂志[J],2007,22(2):89~82

[3]LucM,Cchristophe G ,Jeanm .olfractory stimulation prevents apnea in premature newborn [J],J pediatri,2005,115(1):83~88

[4]Fanaroff -AvroyA,Aartin RJ .Neonatal-preinatal medicine: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infant[M].6th. st. louis:mosby 1997 :1055~1059

[5]张雪峰,童笑梅,叶鸿瑁.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4,31(3):134~137

[6]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04~206

[7]杜立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393~396

篇8

【关键词】 氨溴索;雾化吸入;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1]。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冬春季多发,以婴幼儿多见,系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后易致黏液阻塞,痰多不易咳出,超声雾化吸入可使痰液稀释,解除气道梗阻,改善通气。我们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7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52例患儿均为我科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6例,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最小1月,最大5岁;病程最短1 d,最长9 d。对照组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最小1月,最大5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0 d。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痰鸣、气促等症,听诊肺部有干湿性啰音。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伴随症状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拍背、纠正酸碱平衡及支持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0 mL+盐酸氨溴索7.5 mg超声雾化吸入,每次20 min,1日2次[2]。

两组疗程均为3~7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征及住院时间情况。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3]

痊愈:治疗3~7 d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治疗3~7 d热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干湿性啰音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7 d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69例,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8 %。对照组痊愈57例,显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7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3.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4 讨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支气管壁缺乏弹力组织,软骨柔弱,气道阻力大于成人。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婴幼儿咳嗽反射弱,纤毛运动功能差,肺泡巨噬细胞功能欠佳[1]。上述特点使小儿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且感染后易致黏液阻塞气道,痰多不易咳出,影响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通气功能。雾化吸入可湿化气道,使痰液稀释,解除气道痉挛,改善通气。盐酸氨溴索为溴己新的第8个代谢产物,其祛痰作用比溴己新强,不良反应比溴己新少。它能降低痰液及纤毛的黏着力,使痰中黏多糖纤维分化裂解,稀化痰液,并能抑制支气管黏膜酸性糖蛋白的合成而降低痰黏度,促进痰液排除,增强呼吸道自净作用。小剂量氨溴索可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加速纤毛运动,改变分泌物浆液/黏液比值,促进痰液排出。另外,它还有协同抗生素作用,以增强抗感染能力,缩短抗生素疗程[4]。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后患儿咳嗽频率及痰液明显减少,咳嗽、咳痰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无累积效应,未发现不良反应,方法简便易行,患儿容易接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薛辛东,杜立中,王伟,等.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3-275.

[2]黄树平.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佐治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6,7(10):154.

[3]孙伟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9.

篇9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加替沙星;序贯疗法

下呼吸道感染为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是因细菌性感染所致,特别是老年人群患病率高,因老年患者多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常常会导致呼吸衰竭,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选择治疗方案时不仅需要考虑到有效性及安全性,而且亦需要考虑到经济性,使患者以最少的费用获得最佳疗效[2]。近年来,我科采用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除外严重心、肝、肾及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喹诺酮类过敏史者以及哺乳、妊娠期妇女。将112例患者随机、双盲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52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6~84岁,平均年龄63.8岁;病程13h~14d,平均病程3.2d;男性29例,女性23例,其中大于60岁42例;患者中慢支急性发作22例,急性支气管炎13例,肺炎10例,哮喘并感染5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4.2岁;病程10h~16d,平均病程3.5d;男性34例,女性26例,其中大于60岁49例;患者中慢支急性发作25例,急性支气管炎15例,肺炎11例,哮喘并感染6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备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加替沙星静脉滴注,400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加替沙星序贯疗法,起始静脉滴注加替沙星400mg,1次/d,3d后改成口服加替沙星胶囊400mg,1次/d[3]。治疗疗程是7~10d,治疗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及经济成本。

1.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4] 临床疗效: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痰细菌培养为阴性,胸片示病灶完全吸收,血象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病情较前显著好转,痰细菌培养为阴性,胸片或血象未恢复正常;进步:患者病情较前好转而不明显;无效:用药3d后患者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细菌学:患者均行痰培养及药物敏感,其中清除:治疗后第1d患者留取样本中未见致病菌生长;未清除:治疗后原致病菌依然生长。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处理,P

2 治疗结果

2.1效果 对照组52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者43例,清除39例,未清除4例,清除率为90.70%;治疗组60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52例,清除48例,未清除4例,清除率为92.3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老年人残疾与死亡因素,因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程度衰减而使老年人药物动力学发生改变,易出现药物蓄积及不良反应,故选用抗生素需要慎重,首选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为第4代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及DNA旋转酶而发挥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及修复等过程,具备广谱抗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细菌,且对支原体、厌氧菌、衣原体、分枝杆菌等亦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5];且加替沙星口服容易吸收,同静脉滴注等效,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肯定。既往多采用连续静脉滴注加替沙星,效果虽满意,但存在输液疗程长、费用高、易耐药等缺点,而序贯疗法指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初期一般采用静脉内给药,待病情改善后迅速换成口服抗生素的一种治疗方法心;此法可为同一药物不同剂型之间的转换,亦可以为由高一级抗生素转成低一级或同一级别之间的转换,因此,又称为转换疗法[4]。但不论如何,均应遵循由胃肠外给药转成口服给药的准则。序贯疗法不仅能降低治疗费用,易于接受,而且克服了静脉输液的缺点如可能导致微循环障碍、浅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本研究亦证实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肯定,成本较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如.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2062.

[2]赵辉.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天津药学,2007,19(1):49.

[3]余蕾,汪华蓉.加替沙星序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4):562.

篇10

【关键词】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老年;支气管哮喘

--------------------------------------------------------------------------------

作者单位:473500 河南省新野县人民医院 近年来,老年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明显上升,传统的治疗方法,口服给药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及引发高血压、溃疡病、糖尿病等严重不良反应。自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呼吸科门诊采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在呼吸科门诊治疗的98例老年哮喘患者。98例患者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均为哮喘非急性发作期间的患者,同时排除近4周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2周内使用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及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为(695±65)岁,病程2~25年,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92±68)岁,病程3~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吸入舒利迭(50 μg沙美特罗和250 μg替卡松),每次1吸,2次/d;对照组吸入必可酮(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每次1吸,2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症状,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FEV1。

13 临床疗效评价判断 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为显效;哮喘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哮喘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42 6 2 960%

对照组 48 36 3 9 813%

注:两组比较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比较(x±s,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50 185±036 217±060

对照组 48 188±028 201±022

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

用药治疗后,治疗组咽部不适3例,声音嘶哑1例;对照组咽部不适4例,经及时用清水漱口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出现反复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急性发作期需在短时间内缓解喘息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多需吸入短效β2激动剂及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当急性发作控制后,需长期有效控制急性发作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过去单一的药物治疗或长期口服激素,往往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人基础病多,免疫低下,更易引发感染,高血压、溃疡病等情况发生。近年来推荐联合吸入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治疗哮喘。吸入治疗药物可直接进入呼吸道靶器官,比口服药起效快,副作用小。舒利迭由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和长效β2激动剂(沙美特罗)组成。丙酸氟替卡松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递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吸入治疗,局部抗炎活性较强,和沙美特罗联合吸入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效果[2,3]。沙美特罗属于长效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呼吸道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其作用时间长,可显著预防和治疗哮喘发作,还可通过磷酸化机制活化没有活性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提高激素的抗炎作用[4]。本文病例显示,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舒利迭吸入治疗,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和预防哮喘发作,改善老年哮喘患者肺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 邓伟吾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