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堪忧。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讨。本文在分析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四大对策。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对策
目前,中职学校面临“三难”问题:招生难、管理难、教学难。其中,最难的是学生管理。而难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道德、礼仪和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差,不文明,没礼貌,没耐心;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纪律观念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稍不如意,就用“武力”解决;意志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感恩意识不强,不懂得回报;法制观念淡薄,对生命不够尊重。这些不良思想、行为如果不纠正,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抓好细节,注重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应该从细节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定期开展“养成好习惯,改掉坏行为”的主题活动。餐厅、宿舍、教室、校园等都要有具体的文明行为要求,并有检查督导制度,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明确化、系列化。二是开展文体竞赛、技能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提升自信心。三是开展感恩教育。开展“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工学交替的收入为家长买一件有意义的礼品,以表示对家长辛勤养育的回报;号召毕业生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四是借助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和团队精神。五是走出学校,到敬老院、孤儿院开展献爱心公益活动;到监狱参观,让学生得到心灵的洗涤。六是举办法制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七是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八是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展示道德楷模事迹、张贴名人警句,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让学生在美好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二、加强“三理教育”
一是开展心理教育。建立、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配置心理咨询设备,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二是开展伦理道德教育。开设文明礼仪课程,邀请道德、礼仪专家讲解待人接物的常识性礼仪,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文明、道德、礼仪的重要性,从而知礼、懂礼、习礼、用礼。三是开展生理卫生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
三、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
学校要通过提高班主任津贴、优秀班主任晋升职称优先等措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在选聘班主任时,应严格把关,优中选优。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培训班主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奉献精神,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强化自身修养,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高尚道德的先行者,达到“德高为师”的目的。学校要对教师的师德考核列入日常工作中。教师要说服制止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应经常和学生沟通,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多欣赏学生、鼓励学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变“教书育人”为“育人教书”。
四、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一方面,学校要与有关职能部门配合,取缔学校附近的网吧等娱乐场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文化职能部门加强联系,让充满正能量的宣讲团进入校园,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校企合作单位加强沟通,在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期间,企业既要考核学生的工作业绩,也要考察学生的品德修养。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一是建立家访制度,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措施;二是设立“家长接待日”,召开“问题”学生家长会,交换信息和意见;召开优秀学生家长会,交流经验,树立典型,带动其他家长;三是邀请家长来校参加重大活动,例如,颁奖大会、道德楷模报告会、技能大赛等,让家长见证学校的付出,感受学校的温暖,以激发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学生的热情;四是建立学生道德考核手册,家长和学校共同记录学生的表现,为教育学生提供依据。
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途径
自从我国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以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高职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内容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教育。但是,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可忽视。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说: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就是体现其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一种形式。因此,探讨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务必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为依存。
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及其途径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推进,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更为重要。但是,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其途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以教育部规定的“两课”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在教育方式上固守传统的“填鸭式”灌输,上课做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产生问题有许多原因。
(一)高职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认识不够
第一,在中学阶段,学校将全部精力用于以高考为目的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二,高职教育主要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第一,高职院校始终强调专业技能教育,没有摆正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的位置。第二,高职院校对思想道德教育通常只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就行,不需要钻研教材、挖掘素材,增强教学的吸引力。第三,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感到厌倦。
(三)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本身的特点
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性强,学生们感到枯燥无味、深奥难懂,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不浓。
因此,笔者想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途径提出一点浅见。
二、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方面的对策
(一)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育仍然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尽管课堂教育主要以教育部规定的“两课”为主要内容,但是,课堂教育应当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能激发学生学习“两课”兴趣的教学方式。
1.在以“两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抓准问题,突出重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同时,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学生对社会现实中的一些困惑,让学生释怀一些敏感的话题,激起学生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热情。如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以及“小悦悦”事件,授课教师应当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进行剖析。
2.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从思想道德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辨析能力、判断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如网络上曾经有一段对两个人进行比较的信息,最终结果是:大学本科毕业的找不到工作,而初中未毕业的则成为大老板,而且在人才市场招聘的是研究生。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从思想道德层面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让学生依据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撰写小论文,不仅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给学生正确引导。
(二)导师关怀制
课堂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导师关怀制也是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和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导师关怀制不同于本科院校以指导学生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制。高职院校的导师关怀制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心、指导,即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行为上训导,但最核心的内容是思想上引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导师关怀制目的在于实行“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的导师关怀制”就是由学院领导牵头成立导师关怀领导小组,由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专门机构在全校遴选具有一定职称或者一定学历、并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教师和行政领导担任导师,原则上每名导师授导5-10名学生;然后将所有导师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与导师的接触了解导师,在了解过程中选定导师,同时,导师也可以了解一些学生的基本情况;最后专门机构进行协调,达到基本平衡。学院每周可以统一安排一个统一的时间组织授导学生的活动。
2.导师关怀制具有很强的时间灵活性方式多样性
导师关怀制是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但它不占用课堂教育的时间。除了学院统一安排的导师关怀活动时间外,导师可以在任何空余时间对学生授导。因此,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和延续性。导师关怀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导师可以与所授导学生一起进行座谈,交流有关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与个别授导学生交谈,了解其思想动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加强授导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导师关怀活制的活动方式也具有灵活多样性。因此,导师关怀制不失为一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途径。
(三)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育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所谓体验式教育,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前,思想道德教育的授课教师一直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属于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很难实施实践活动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条件不能满足思想道德实践教育的开展。但是随着教育条件和设施的完备,实践性教育活动也会成为一条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阐述思想道德的体验式教育。
第一,从志愿者服务层面上来考量思想道德的体验式教育。比较典型的社会服务是志愿者的义工服务。义工就是义务工作者的简称。义工服务包括养老院、孤儿院、医院患者、照顾并辅导小孩学习等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养老院、孤儿院需要大量义工,因为,许多敬老院和孤儿院很多是慈善性质的,无法聘请大量需要支付报酬的工作者。因此,全社会在呼吁有时间、有能力的公民参与到义工服务的行列中来。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由高职学院有计划地组织,也可以由学校的社团组织,也可以个人单独做志愿者。作为现代大学生,应当具有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的思想意识。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外,应当尽可能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学院将义工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在积极联系附近的敬老院、孤儿院、社区,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
第二,从爱国主义层面上来实施思想道德的体验式教育。目前,我国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一些纪念馆,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高职院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或者纪念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让他们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崇高理想和信仰,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种现实、生动的教育教学的场所,它可以从图、文、物、言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从集体主义层面上来实施思想道德的体验式教育。这里的集体主义并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主义。这里所讲的集体主义是指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同合作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优良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当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同合作的思想道德品质,需要合适的场地和设施,当然也可以进行野外拉练和野外生存方面的训练,或者劳动等各种活动。
三、结语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并不局限于古板的课堂教育。它不仅可以出现在生龙活虎的课堂中,也可以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时时刻刻、任何场所,尤其是导师关怀制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他们是两种崭新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在这两种教育途径中,不仅可以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也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抽象理论融入到栩栩如生的现实生活中或者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领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抽象理论,也可以使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领悟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探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吕子静:关于加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2]陈杰、秦自强:完善高校立体化德育德育途径探究,教育理论研究,2010.9
[3]袁晓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特点及对策,高教论坛,2004(1)
[4]周倩:浅谈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
篇3
一、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各学科的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的一言一行影响引导学生成长、进步,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主动深入学生之间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职业信念。要把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单纯的知识讲解融于人情、事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意识。要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养成习惯教育,在课堂授课时,从维护课堂纪律入手,对学生进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光辉榜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的特殊地位。因之,我们广大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应以“育人为本”,教师要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榜样。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好朋友.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且关心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三、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对未成人的思想教育
开展团队活动,对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紧紧抓住队会和班会这两块教育主阵地,对学生开展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等。一要坚持对学生着装、发型、卫生、文明礼貌、配戴校徽、上课纪律等微小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绝不留下后遗症。二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具体方式(观看教育影片、家访、学生集会、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三要利用重要节日,精心准备,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如利用学雷锋纪念日、清明、五一、六一青年节、七一、八一、九三抗战胜利日、九一八国耻日、国庆节等开展有意义、有针对性的讲话,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性、科学性。
四、打造校园文化,深化思想道德教育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方面,古人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育史上有“孟母三迁”的佳话,这都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校建成绿色学校。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美化生活,净化心灵。
在学校生活中,要创设和谐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例如:可通过教室、寝室、阅览室、实验室的布置,创设学生行为标语,橱窗、走廊经常性的宣传,学校、班级经常性的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同时结合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开展“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活动,使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思想道德得到升华。
篇4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教育 人才培养 实效性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者施加政治及道德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其达到所期望的品质要求。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以人为本、发展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主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就要切实做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工作实效性。
一、正确认识环境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将道德教育渗透至学校管理中
要客观看待环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不要过多地将德育工作的成败归咎于客观环境,既要看到环境中的消极负面影响,也要看到大环境对德育工作的积极效应及正面影响。要利用校园的良好环境氛围熏陶学生,将道德教育渗透至学校管理中。要做好德育工作,学校管理者就要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将德育工作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其与学校管理结合,并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学校可以利用板报宣传等形式给学生普及基本的道德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规范其行为,促使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
此外校方也要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从而使道德教育工作融入学校管理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学校管理以及其他自律及他律机制的有效结合。最终起到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舆论影响、科学引导的作用,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继而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体做法,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方式积极报道学校及社会上的一些先进人物事迹,树立榜样,使中学生从先进人物的事迹中得到正面引导、汲取力量,从而自我教育成长为富有高尚情操、优秀品质的新一代接班人。对于一些错误言行和丑恶行为也要穿插适当报道,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在加强正面积极思想宣传的同时,把握舆论导向。
二、正确处理网络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加强德育工作中多方教育机制建设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可以利用好这一技术,正确处理好网络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使网络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开放性等特征,而中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如果不加以科学引导,很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要正确认识到网络在给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教育事业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及道德行为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地影响到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校方可以组织专家开展有关网络文化的专题讲座,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正确使用网络,自觉净化思想,科学合理利用网络文化。
要加强德育工作中多方教育机制建设,德育工作依靠校方的努力来实现,它以学校管理为基础,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在学校完成,更是要得到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学校要多方沟通,与家庭及社会协同发挥作用,有效开展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弘扬社会正气、民族精神,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个奋发向上的社会大环境。
三、加强中学生自律意识,注重在学科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关键时期,容易被表面的东西蒙蔽,因此要积极对学生灌输正面思想,避免负面消极思想的侵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认识到通过他律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是依赖学生的自觉性来实现。加强中学生的自律意识,将正确的思想灌输给学生的同时加强学生自身自律能力的培养,使正确的观点与信念占据中学生思想行为支配地位,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课堂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各科课堂德育优势,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注意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连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使道德情操得到熏陶。
同时也要将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这将会对学生道德建设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情感价值的体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内化理念,将道德境界在活动中升华,逐渐融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价值体系。可以充分利用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等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学生在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与升华。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门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其工作的实效性,扭转新时期道德教育环节薄弱的局面就要端正认识,在学校管理中渗透德育工作,建立多方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加强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等,从而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中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适应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篇5
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承担者,本文将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做出了新的思考。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提高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从思想层面积极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实践层面严格督促研究生以良好医德为准则,将思想教育落实到临床学习工作中。力图促进临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作者:徐广军 刘忠玲 孙小雪 汪丽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滑坡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41-02
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
1.贪图享受、相互攀比
大多数的大学生的家庭一般并不富裕,但部分学生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而是把父母的血汗钱任意挥霍。有些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向家长要钱购买各种电子产品,以在同学们面前显摆,满足其不健康心理的需求;有些学生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比吃比穿上,学生父母按计划给足了生活费,但学生自己却不能按计划开支,反而时常向同学借钱消费,这给父母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还有些学生不顾家庭实际情况,与别人攀比追求时尚品牌。
2.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现在有不少学生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更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精神。他们不关心他人痛痒,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他们只要集体照顾,却不讲集体纪律,不能服从他人和集体的要求。这些学生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首先也要尊重别人。总之,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过浓,已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面。
3.意志脆弱,心理素质差
部分学生沉迷网吧而难于自拔,许多学生因为上网已造成学业荒废,思想道德品质滑坡。加之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对于这些社会阅历不深的青年,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便无所适从,表现出焦虑、烦躁、恐慌、易怒等种种不良情绪。面临压力,他们往往是意志消沉,容易盲从,逃学,甚至弃学。
4.读书观越来越功利化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他们认识到读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读书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能够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把读书与功利化的目标联系在一起,认为毕业后可挣更多的钱,获取更多的利益就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因此他们的学习目的越来越功利化。
二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根源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的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溺爱型”,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由于老人对孩子过分地关心和呵护,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专横霸道的恶习。(2)“棍棒型”,由于父母性格暴躁或家庭贫困,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方法极其简单,与孩子没有交流,容易造成学生人格自卑、心理扭曲、报复心重。(3)“放任型”,不少家长或许是工作繁忙,或许是性格的原因,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也不与学校教师联系和沟通,这样的家庭的孩子往往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容易上当受骗而走上歧途。
无论以上哪种教育类型,都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造成其思想道德水平的低下。还有,大多数家长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品质培养是由他们个人的素质决定的,与家庭环境关系不大。
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大学时代正是人生观、世界观趋于成熟时节,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和不稳定的时期。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诚信危机,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的蔓延;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的诱惑等等现象,都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期正由幼稚走向成熟,这时候也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又富有可塑性的不定型时期。这时的学生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是依赖性和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在生活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还不具备能正确地进行选择的能力。
三 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对策
面对大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如何有效地防范,使其得以健康成长,作如下探讨。
1.宣传并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三育人”的起点和基础,古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家长的法制意识和家教意识培养,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2.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养成正确世界观形成的引导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要求,还要当好学生的表率,要抓住每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把育好人当做教师的第一要务。
第二,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处于成熟期过渡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总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始终处在一种健康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
第三,开展针对性的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取得成效,应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使每一个板面都能生辉,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认真开好信息课,让学生认识网络,学会在网上选择有用信息,获取有用知识;组织学生办板报、演讲及知识讲座,进行自我教育,及时矫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行。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到农村、到福利院等,且到喜爱的地方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受到教育。同时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如设立校长接待日、班主任接待日、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咨询等,都有利于及时交换意见,增进了解,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合作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仅仅依靠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远远是不够的,必须从课堂中走出来,走向家庭,走向社会,拓宽道德教育的途径。(1)学校与家长要保持经常联系,使得教师与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2)加强对学校周围网吧的管理,同时要与司法部门联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远离不良社会氛围;(3)全社会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健康、积极、向上的观念意识教育,塑造大学生成长的有力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相互合作,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会沦为一纸空谈。
总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将他们的思想引导到健康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让他们学有所成,就业时有一技之长,能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朴军辉.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难点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1)
[2]王树洲.中学德育问题的断想[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3)
[3]贾卫红.关于中学德育方法的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3)
[4]陶然.浅议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4)
[5]戴华.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缺失与矫正[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6]谢惠莲.浅谈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6)
篇7
关键词:学生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学习生活;课外生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183-01
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于每个高职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崭新的环境,是一个与过去中学,小学有重大不同的场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种状况下,部分学生会在不同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是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要对高职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应当积极引导高职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
二、规范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高职学生生活的主旋律。高职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随时注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动态。让每个高职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更好的适应高职学生活,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职责。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整个人都松懈下来,整天无所事事,缺乏自制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上倦怠、生活上懒散、精神上空虚消沉,自我要求降低,独立自主能力差,种种不良习惯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入校时就抓起。新生入学,学校可以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以及优秀学生党员等向新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安排高职学生活、如何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可以联系、组织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学校专业是他们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奠基石,介绍专业人士的成功事迹,使新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印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树立好榜样,增强学习动力。学生管理还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严格管理为核心。
三、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辅助作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知道,近代工业文明以来,人完全从自身出发对自然界作主体性价值判断,用工具理性宰制性的支配自然、征服自然、掠夺自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了生态灾难。人生活在人的世界里,但人的世界正好是人欲和物欲的集合,实际上也是技术的集合,因为技术是实现欲而获得物的手段。将自然的对象化本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大力发展我国经济无疑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才,但是如果我们片面理解这种专门化、技术化,这也会造成教育本身的工具化、技术化,进而会导致人的片面化甚至异化。(二)开展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组织,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学生不仅仅要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升自我,社团对学生思想上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其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三)开展寝室互动活动,促进高职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加强对学生寝室的管理及规划,有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学风。高职学生寝室不仅是休息居住的场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的,他们不仅在此学习、休息,而且在此就餐、娱乐、交流思想。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关注寝室中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规律,指定相关措施,经常深入寝室,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活动,和他们谈心,讲理想,谈人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的难题,让学生感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无时不在,使高职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结束语:实践证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课外生活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有益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使高职学生在高职学习生活中视野得到开拓,知识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一言以蔽之,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参考文献:
[1]谭沛,邬智高.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浅谈.大众科技,2009年第4期.
篇8
【关键词】 道德教育;渗透;内科护理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D29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3-03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而且社会要求的迅速发展,护理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尤为突显重要,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仅只是满足于护理技术层面的完备和精湛,更是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我们的护理教学不能在单一的注重专业技术的教育,护理教学的老师也不再是单一的“答疑解惑”型的教师,务必要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我们师者也必须树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
1 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的难题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更是为我们的护理教学带来了道德教育的渗透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1.1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是女性,而且多为青春期,并且具备青春期特质――叛逆、独立、处在心理负重期。还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中职学生在中职入学以前由于学习观念、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好,造成学生缺乏学习成就感和荣誉感,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厌世、心理负重,使得其形成了厌学心理,也就缺乏了相应的道德观念。
1.2 中职学生家庭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环因素境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接受新的冲击。首先,信息网络化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中职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中职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这种情况造就了学生两种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
2 道德教育学科渗透的重要性
2.1 为学生求职和职业生存的根本要求:在科学技术和护理技术日益进步和更新的现代社会,如何使得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就必须医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道德修养素质,才能护理学生有机会更好地为病患者的进行护理服务。
2.2 是中职学校培养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技术型人才为特点,很容易出现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部分医学生认为只有专业重要,而忽略了道德修养的培养,实习中服务态度不好、挑三拣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其职业道德境界与我们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2.3 是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在目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社会环境下,加强德育教育,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杜绝社会不正之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在“内科护理学”教育学科中渗透道德教育的体会
3.1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学科教学道德教育渗透的保证: 在整个护理工作实施当中,许多工作不是有形可见的,没有质和量的限制,靠的是护理人员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这种责任感和自觉性就来源于护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具备崇高的伦理道德是开展整体护理教学的保证。在内科护理学专业是一个系统、复杂、完备的学科教学中无疑“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就对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感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首当其冲的要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独善其身,兼爱天下――势必为我们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养成。对于特殊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的中职学生的关爱就成为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教学中对于病人的关爱首先应来至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而去弥补学生在成长中长期匮乏的家庭关爱和社会关爱。让其做到独善其身,才能兼爱天下,关爱身边的病人。
3.2 “防微杜渐”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充分体现职业道德: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以其闪亮新颖的思想内涵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树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是护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帮助护生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利用伦理、道德的引导就尤为重要:首先使学生树立“人性化”的服务意识,以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理解患者由于疾病可能引起的心理生理的变化,去主动发现他们的需要。在病人护理的细节中要有相应的道德体现,在护理和诊疗过程中的“不伤害原则”――不伤害病人的身体,不伤害病人的心理,不伤害病人的“钱包”。最后从人性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患者,关爱患者,护理患者,给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使患者得到护理人员从心理上、生活上的关怀与照顾,减轻恐惧感、孤独感,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真正让病人心情舒畅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3.3 将内科护理学渗透道德教育纳入学科建设当中: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在教学中贯穿道德教育,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通过道德教育,学生掌握了护患沟通和人际沟通技巧;内科护理学和德育的结合,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率得到了提高。在道德教育的学科渗透当中,道德教育再只是单学科的发展和简单的赘述,应当把道德教育列入到护理专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在我们“内科护理学”这样的主干学科当中更应将道德教育列入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
3.3.1 将道德教育纳入“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当中: 在制定“内科护理学”学科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不能在单纯的强调单调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必须有机的将道德教育融入计划当中。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将道德教育结合相关疾病知识,而不是单一的进行道德教育的累述,为学生的医学学习树立正确的道路。
3.3.2 道德教育应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和学科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日益激烈,对于护理学生的要求不在是单纯的重理论,重技术,更注重学生的道德标准和判断。在当前的医疗环境还在依靠经济利益支撑的环境下,能否建立良好的道德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崭露头角势必要通过护理专业的资格考试,而目前资格考试当中也将道德教育融入了各个学科的考试内容。
3.3.3 调整认知结构,确立健康的道德观念: 认知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到他的道德观念。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某些道德观念的欠缺和错误。中职学生的特殊身体和心理特征,使得学生厌倦了说直白的说教式道德教育。特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也会改变学生对于道德标准的判断。在进行“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讲解,也要借助学科专业知识调整和增加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我们在进行“糖尿病病人的护理”饮食护理的教学中,将是否指注重通过简单的饮食控制和调整来保障我们的护理质量,还是在保证病人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有效的调整和控制病人的饮食结构,来让学生参与病人护理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道德判断。
3.3.4 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改变道德观念: 优秀的性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提高心理素质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富有幽默感;坦率真诚、不怕暴露自我,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为人正直、不卑不亢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健全的人格是健康的道德观念的最要保证和前提。“内科护理学”知识面和道德评判涉及广泛,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将要遇到诸多困难和挫折。能否具备坚强的意志就成为了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的标准。
3.3.5 融入集体,体验道德教育: 现代“整体护理”观念的确立和应用,使得护理专业的学习和工作当中,特别是“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当中,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和发挥。但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空巢家庭”,加之入学前后进入了青春期,使得学生习惯了独立思考,甚至排外现象。对于道德标准和判断的错误也比比皆是。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无一例外的每个疾病个病人的护理都应该是集体行为。例如对于肺结核病人的护理中,处于孤立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学生将难以完成整个护理工作甚至危及患者和医护生命安全。
3.3.6 志存高远,确立奋斗目标: 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理想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使之产生自觉行动的必要前提,也是建立高尚道德标准耳朵前提。具有明确的理想欧尚的道德标准,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的专业中,从而感到生活的美好。因此,确定正确的道德标准对于学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世红.浅谈人性化护理.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篇9
关键词:德育; 教育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70-00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加强学生思想与道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然而,目前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着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培养,削弱了该课程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功能。那么如何才能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发挥其德育的优势作用呢?结合我几年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基础
要发挥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德育功能,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意义,了解品德与社会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生的必学课程。教师在上品德与社会课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对他们的爱,让他们知道老师都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个人要想对国家对社会有用,除了要掌握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品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深入浅出地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这样,学生对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学就会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自己去学习。
二、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教育意义,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依据
品德与社会教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时政说明,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教学时,教师不应仅仅只停留在这些材料的表面上,而应通过这些材料,挖掘出它的更大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的道德践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三、引导学生把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学知识扩展到生活中,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并使之内化,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与社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把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学知识扩展到生活中,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引导可以表现一种启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教师可以激发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四、积极开展品德与社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达到德育教育目标的保障
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多实践,因为虽然说学校教育一般意义上仍是以灌输理论为主,然而不等于说学生能脱离实践而生活,也就是说,学生生活的基本方式仍然是实践。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识。积极开展品德与社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达到德育教育目标的保障,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深入、比较直接地体验现实社会的合理性,对学生主人翁态度和责任感的形成意义深远。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通过兢兢业业做事,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基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崔玲.浅谈新时期的德育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
[2]聂培英.学校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剖析[J].文教资料,2010,(21)
[3]张文亮.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0,(12)
[4]王国志.浅谈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内容和途径[J].教育革新,2008,(03)
[5]刘翠华.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J].学苑教育,2010,(16)
[6]杨高辉.中学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德育教育[J].学生之友(版)(下),2010,(05)
[7]解云通.浅谈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7)
[8]闫晓宇,赵华朋.学校德育教育的现实性问题研究[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篇10
关键词 新时期 职高学生 特点 德育对策
在新的形势下,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考验与挑战,需要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传统和政策下,把握好新时期里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紧迫性,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教学观念、方法与内容的创新工作。以下就中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杂对策。
1当今职高学生的特点
当前时期,从总体上看中职生,主流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部分中职生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意志力较差。具有如下特点:
(1)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进入职中阶段后,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
(2)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切屡教不改。
(3)意志力差。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的溺爱、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累,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4)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受“普高热”的影响,许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高,才是优秀生,进入职中,就是“末等公民”,为此,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前途渺茫,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
2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当今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究其原因,不外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2.1从客观上看
2.1.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最早的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身的。调查表明,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对其溺爱、袒护或采取粗暴压制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不自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中的不幸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的影响,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模仿的不良榜样,而且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合理感”、“侥幸心理”提供了方便条件。
2.1.2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制度不够健全,因此,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整天沉溺于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等活动,使之经常逃学、旷课,违纪违法行为经常发生。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利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诈或偷盗,经常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2.1.3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不当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使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如惩罚、工作粗心或放任自流,或对待学生不公正,处理问题偏袒等,使部分中职生产生消极敌对情绪。
2.2从主观上看
2.2.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是对具体的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只有认识了行动的意义,才能自觉地产生相应的正确行为。根据我们对不良行为中职生的调查,往往是由于道德上的无知,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薄弱;缺乏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不良诱因直接引发的。
2.2.2道德意志力薄弱
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认识和行为是一致的。但也有相矛盾的情况,这种矛盾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道德意志力薄弱。表现在他们不能坚持用正确的道德动机战胜错误的道德动机,而被一时错误动机所支配,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另外,表现在不能始终履行道德义务,因为偶然的诱因,就会使个人的欲望膨胀,感情冲动,产生不道德行为。
2.2.3道德情感狭隘偏私
道德情感是一个人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衡量或评价自己行动产生的情绪体验。据调查发现,品德不良学生中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是一个突出的表现。他们一般是重感情,讲义气,爱报打不平,但缺乏真正的正义感。
2.2.4不合理的行为习惯
不合理的行为习惯是以不合道德要求的行动方式满足个人欲望,并在多次侥幸得逞的情况下形成的,这些不合理行为习惯一经形成,常常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采取类似的行动,这种行为习惯的维持,所产生的舒适的情绪体验又加强了类似的不良行为习惯。对许多行为习惯不合理的学生的研究表明,他们的不合理行为在开始时只是偶发的,但经过多次的反复,便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有些学生说:“我已经习惯了,很难改掉的。”“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当然,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合理行为习惯形成后,改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防微杜渐,阻止不合理习惯的形成是我们最重要目的。
3当今职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3.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效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是相对独立的实体,但彼此又有割不断的联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各有优势,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在结合中,学校是主体、是纽带,家庭是配合,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的力量。只有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校针对学校、家庭、社会在中职生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与政府职能部门配合,采取“关、停、转、”等手段取缔了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等,为学校教育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优化家教,实现了双向配合,充分发挥了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性,主要措施有: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换信息和意见。二是开好家教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家教经验,树典型,立榜样,带动其他家长。三是建立家教联系卡,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以便双向沟通,为教育帮助学生提供依据,使之更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四是和双差生的家长签订教育协议书,双向配合共同转化差生。五是学校建立家访制,规定班主任到学生家中访问。六是建立家长接待制,由学校领导专门接待来访的家长,听取他们对学校的建议。最后,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来抓,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得到实践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2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师德队伍
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在教育活动中既要靠教师的说教,又要靠教师的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师德队伍的建设。面对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我们一是确立了德育目标,使德育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学习。如:组织德育工作者参加各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年会、德育工作培训班,邀请校内外的德育先进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德育工作者到高校进行培训学习。通过种种方法使德育工作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三是加强对年轻德育工作者的在岗指导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后进,做到了“互学、互促、互勉、互进”。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3.3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因此,我们根据他们年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军训。军训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2)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约束教育,增强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了革命传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4)利用专题讲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6)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7)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心灵,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以饱满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德育现状,常抓不懈,讲求实效才能真正闯出一条中职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专项课题;《山区县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主持人:曾新凤,成员:王艳云、张宏伟、贾慧田、许琳。
参考文献
[1] 罗俊忠、李君霖、彭梦溪,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2)。
[2] 贺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 欧阳美书,试论新时期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2)。
- 上一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下一篇:地摊经济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