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问题;措施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主要是对城市发展中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设意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不仅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城市规划的概述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主要是将城市发展中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放在了首位。因此,要对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承载力以及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等进行事先地预测,然后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规划方案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发展的速度和现状来对其进行调节和改进。进行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现如今城市发展的现状,同时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进行城市规划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来进行。要符合城市资源的供给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控制力。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经过对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可知,在具体的规划中需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立足实际,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对生态建设进行忽视,另外还有一些工作者不去重视城市规划工作的时效性,没有及时将规划方案进行落实。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些城市的管理者,为了在短时间内做出一番成绩来表现自己的政绩,不惜牺牲城市的环境和资源。虽然这中做法可以对城市一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方面是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

3.1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现如今,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增强。因此,提出了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得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这是一对矛盾。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或多或少地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追寻合理的经济发展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等。

3.2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城市看成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诸多方面。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中,进而保证城市生态的完整性。因此,要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资源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另外,城市规划中需要加强对城市的绿化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城市中的污水、大气以及噪音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加强重视,保证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3.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的内容较为复杂,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但是就其根本主要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同时与经济和生态等方面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 城市规划要着眼于未来

4.1 卫星小城市的建设很多大城市恶性膨胀,可以考虑在超级都市的周围,建一些卫星小城市,以缓解城市化的加重卫星城市的建立不需要一蹴而就,可以先规划后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规划,结果原本建立卫星城市的土地被挪为他用,就很难实施原先的计划。

4.2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行业未来城市,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会占主导地位,重工业、劳动力密集产业要会被移出城市城市规划必须要把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放在首先考虑的地位,考虑他们的分布、需要的设施、需要的周边环境等,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3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行为习惯现在人类生活越来越高效率、高节奏,人类对时间的追求与日俱增城市规划要考虑人类的生活节奏的演变,高架桥、地铁等,都是考虑的重点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交通工具的具体形式,但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交通工具的速度城市的基础设施要适应新的交通工具的高速度,要为未来的更高节奏做好准备。

4.4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身体健康对于未来城市而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绝不是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城市规划要考虑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问题,考虑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城市规划要方便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给人民群众一个温馨、祥和的氛围,让人民群众能够愉悦、放松的工作和生活。

5 进行城市规划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公众的参与

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时深入认清市情,注重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时空统一性,以获取发展机遇的市场独占性。所以,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是政府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政府支持的关键是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政府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实施。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经济、科技、环境、资源、社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框架,各地也根据其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制定了部分地方性法规,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变为实际行动。近年来的宣传和教育已使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要真正重视可持续发展“精神工程”的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主导理念尤其是在城市的建设与规划设计过程中更是要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外本着长远发展的原则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还要注意考虑到城市以后发展的需求着眼于未来进行城市的改造和规划从而使城市的发展状态一直处于时代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邓恩卿.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篇2

阐述城市水利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江苏省淮安市城市水利目前的现状和不可持续发展因素,提出防治城市洪涝的水安全保障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的调蓄对策、采用多种措施防治水污染、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以及加大城市改造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加强城市水管理等措施实现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介绍城市水利与流域水利的关系以及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策略

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对策及思考.zip

篇3

关键词:城市 可持续发展 管理体系

2012年2月23日, ISO/TC268 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启动ISO 37101 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标准的研制工作,历经4年半,ISO/TC268于2016年7月正式ISO 37101城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为加快ISO37101的实施推广,2016年6月27日―7月1日,ISO/TC268第五次全会在杭州举行期间,ISO/TC268宣布中国杭州市为全球首个ISO 37101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将于2016年秋季启动[1]。

ISO 37101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为更好地实施ISO 37101,笔者认为应明确三个关系: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与ISO其它标准的关系,特别是ISO37101与ISO的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之间的关系;二是ISO 37101与ISO/TC268研制的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关系;三是ISO 37101各章节之间的关系。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与其它ISO标准的关系

目前ISO有超过19000项标准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标准涉及的范围和特点可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技术三个层面,并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系统[2],如图1所示。

其中,ISO制定了大量的管理体系标准,而ISO 37101与这些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是宏观与中观、指导与被指导,并相互影响的关系。ISO经济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9001质量管理、ISO 11000商业合作关系管理、ISO 20000服务管理、ISO 21500项目管理、ISO 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ISO 50500创新管理、ISO 55000资产管理等;ISO社会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21000 教育组织管理、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ISO 26000社会责任、ISO 27000 信息安全管理、ISO 28000运输物流业安全管理、ISO 31000 风险管理、ISO 45001职业健康管理等;ISO环境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14001环境管理、ISO 50001 能源管理、ISO 55001水资源管理、ISO 24526水效管理等;ISO文化与治理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19600合规管理、ISO 37001反贿赂管理等;ISO基础设施方面的管理体系标准包括ISO 39001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ISO 41000设备设施管理等,如图2所示。尽管对这些管理体系标准初步进行了分类,但某些管理体系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基础设施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如ISO 50001能源管理不仅涉及资源环境,还涉及到能源基础设施。

二、ISO 37101与其它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

截至2016年9月,ISO/TC 268已国际标准4项、正在研制的国际标准共8项、新国际标准提案3项,见表1。

为了梳理ISO/TC268和研制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2016年6月29日,ISO/TC268/WG1和WG4在ISO/TC268第五次全会及工作组会议期间组织召开了联合工作组会议,讨论ISO/TC268国际标准的关系图。笔者认为ISO 37101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按照策划―实施―检查―行动(PDCA)流程,在策划阶段,可用ISO 37120审查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依据ISO 37106 制定智慧城市战略;在实施阶段,可用ISO 37150、ISO 37151、ISO 37152等系列标准提高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检查阶段,可用ISO 37120、ISO 37122、ISO 37123审核城市可持续发展进展情况。ISO 37101与其他ISO/TC268研制的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三、ISO 37101的章节关系

ISO 37101共包括10章,除了第一章范围、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三章术语和定义外,第四章至第十章的关系如图4所示:

ISO 37101基于PDCA模型,可简单描述为:策划:根据城市的目的,制定必要的目标和过程,以便能够顺利交付成果;实施:实施过程和实现目标;检查:依照城市的政策、目标、合规义务来监督和衡量过程,并报告成果;行动: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绩效。实施ISO 37101,首先要明确领导层和责任部门,其次是选取实施重点领域,再次是搭建ISO 37101实施框架,最后是启动下一年度工作。

1、明确领导层和责任部门

为更好地推进ISO 37101试点工作,依据实施管理体系的要求,应明确领导层和具体实施的责任部门。建议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开展ISO 37101的试点工作。工作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设立办公室负责协调沟通市各委办局落实ISO 37101试点工作。

2、选取实施重点领域

依据ISO 37101给出的六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十二个领域,结合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相应配套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实施的重点领域。

3、搭建ISO 37101实施框架

确定试点实施重点领域后,依据ISO 37101实施流程,搭建ISO 37101实施框架。

(1)策划(P)

重点领域的责任部门负责开展现状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该领域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发展现状与不足(可采用ISO 37120或SWOT分析法进行评估)。

依据上述分析,建立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应与杭州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一致,且可衡量、可监测、可更新。依据目标,设置对应指标。

(2)运行(D)

依据该领域设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实施重点、分工和推进措施。根据对应指标,定期监控实施计划,及时发现不合格事项,提出并落实纠正措施。

(3)审查(C)

该领域责任部门应确立审查小组,通常在年底进行内部审查。审查小组应依据对应目标和指标开展审查工作,制定审查方案,确保审核的客观和公正,向责任部门报告审查结果,并保留审查结果的书面文件。

(4)改进(A)

责任部门根据审查结果提出的不合格事项,分析不合格事项产生的原因,提出适当的纠正措施,并加以实施。

5、启动下一年度工作

依据上述PDCA流程,责任部门组织开展下一年度工作。

四、结论

ISO 37101是ISO的最新管理体系标准,按照PDCA流程,持续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ISO 37101的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ISO/TC268将持续推进ISO 37101在全球范围的试点和实施工作。因此,了解本文提出的三个关系将有助于理解ISO 37101的背景和内容,为城市实施ISO 37101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ISO/TC 268.TC 268 5th P-

lenary meeting resolution[R].2016

[2]杨锋等.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研究[M].2015:26

[3]ISO.ISO 3710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mmunities――Management syste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S].2016

篇4

【关键词】园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城市园林工程逐渐受到了各界的重视,然而城市园林工程施工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何保证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园林工程起到预计的作用,成为了当前主要所需面对的问题。

1.园林工程的概述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园林工程施工在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当前园林工程施工中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节约资源、调节生态、防护灾害、城市湿地等资源科学利用及防治危害等建设,以及如何保证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园林工程的施工应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并严格做到以人为本,建立可持续的发展观,进而使社会及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城市的园林工程施工应以此为标准进行建设。在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中的以人文本,是指将园林工程施工与自然、人文环境进行协调并做到共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的宏愿。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水平以及城市园林后期养护工作的水平,进而使城市园林工程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城市园林工程施工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是怎样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并将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基于此,合理的将有限的资源进行高效的使用,对促进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有益,并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给予极大的改善,也为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能否使园林工程施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提高,能否对城市良性发展带来好处,能否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前形势下,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主要发展方向[1]。

2.城市园林工程施工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探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人口涌进城市,导致城市的土地资源极为紧缺,房屋建筑的建设项目与城市园林工程项目出现了突出的用地矛盾,双方为对土地资源的竞争,及行业发展空间的较量日益突出,而由于房屋建筑的建设项目中存在巨大的房地产经济效益,使得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用地不断的缩小,房屋建筑项目不断的挤占着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空间。在城市中,每一块有可能空出来的地皮都成了商业建设竞争的目标,园林工程较其他行业而言经济效益较为低下,因此不断受到各类商业建设的挤占,导致人们休闲活动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休闲娱乐场所也逐渐减少,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泡影,如何使城市的物质经济文明建设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为城市居民创造生态的生活工作环境,成为了城市管理人员及城市建设开发者必须正视的问题。而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依然坚持以人文本的基本原则,使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工序及施工模式,最大限度的节约园林工程建设的投资成本,并科学的将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运用到城市园林工程的施工中。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城市的发展道路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及意义,城市化的发展是环境受到破坏及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直接对当地的地貌造成了影响,也对风力、地上及地下水等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从根本上保持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环境做到了统筹兼顾的保护,并最大限度的使城市湿地及绿地等环境资源得到了保留和保护,最大限度的将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给予修复。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美化城市,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绿色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了一个极好的休闲放松的娱乐场所,也有利于舒缓城市居民在工作中的压力以及各种压抑心情。同时,城市园林工程也是在各种紧急情况下,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安全的疏散及避难场所。实现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减缓城市房屋建设与园林建设之间的矛盾,使城市的管理者可合理的统筹安排商业开发区与园林工程建筑区,进而达到城市建设、城市生态、居民生活质量的三赢局面[2]。

3.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以加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进行园林工程施工

城市园林的建设,应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为目的。为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做到统筹的将园林工程的施工进行安排。在每个城市中,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情节及生活习性,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进步,使这种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改变,但人们的传统风俗、情趣及与生活环境的联系及依赖却得到了衍生和积淀。因此,在当前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时应充分对当地居民的风俗及习惯进行了解,并从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互依存,使每一个园林建设都拥有深刻的生态文明意义。

3.2将园林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第二项措施就是将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园林工程施工中,以保证将城市匮乏资源,得到合理的持续使用。可持续发展也可认为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继续共存,使人类活动降低对周围自然环境及生物的破坏,进而有效的保护城市湿地、山林及河流等。应避免土地资源、水资源、燃料能源及生物种群的破坏。在进行园林施工时,应尽可能的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使园林工程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加大周围常见植被的利用范围,尽量少选择外来植被品种,达到重新将山石、沙地、植被的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保证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3.3将园林工程施工融入人们居住环境中

合理的将园林工程施工融入人们居住环境中,是保证城市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城市的不断扩张建设,造成了自然条件恶化、土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混乱等,因此,为了实现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对园林工程周边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天气状况等采取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有效的进行利用。对城市扩张造成的危害进行妥善的修护。基于此,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应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做好城市湿地等的保护工作,将城市园林工程周围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利用,进而达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宏愿[3]。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城市的管理人员不应仅重视城市建设发展,应将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结合,达到双赢的结果。为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应结合上文所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运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1,15:72+74.

篇5

关键词:雨水管理 城市排水 规划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19-02

随着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已经进入了“城市病”高发期,“水漫武汉,去北京看海”等城市内涝现象时常发生,城市内涝不仅影响城市正常运转,也为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隐患。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步,对城市进行有效的排水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 雨水管理理论概述

1.1 雨水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纵观我国城市发展中对“雨水”处理,经历了从单一排水到综合利用的转变。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初期排涝蓄洪阶段,20世纪60年代点源污染治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雨水可持续管理阶段。相对来说,国际社会对城市雨水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较为成熟,德、美、日等国早在80年代初就致力于雨水管理的研究,并建立起完善的技术以及保障体系。例如日本的“雨水贮留渗透计划”、澳大利亚的“水敏城市设计”(WSUD)、英国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策略(SUDS)等,这些都是在雨水管理理论基础上对城市排水规划进行有效的实践。

1.2 雨水管理理论内涵

雨水管理理论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源控制”与“下游控制”。“源控制”是指雨水进入城市管道之前的过程,而“下游控制”是指雨水进入管道后对雨量和污水水量调节处理的过程。现阶段对“源控制”与“下游控制”的控制,一般遵循雨水就近处理和植被性处理原则。

2 基于雨水理论的城市排水规划

城市雨水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雨水管理相关的决策及其规划策略需要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协商完成。这就不仅仅要求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法律、行政、经济等配套措施来保障雨水管理的执行。

2.1 城市排水规划中社会管理机制

城市雨水管理是一项跨行政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规划层面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管理层面的保障、经济层面的促进以及公众的广泛理解及参与。为了控制雨水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雨水管理制度及措施,形成整体性政策框架:如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城市建设、城市雨水突况的行政管理;利用市场经济,加大对雨水管理的资金调控等。

2.2 城市排水规划中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城市突发的内涝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全城覆盖、可视性、及时性等来观察城市积水状况,从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上海曾在2009年12月,选取了34处城市立交桥作为观察点,相应的在网上建立起“积水自动监测系统”,通过观察,实时对每个立交桥积水情况进行了监测,实时监测立交桥积水情况,得出的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城市内涝信息,进而为城市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城市排水相息化建设中,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和共享性对解决城市问题非常重要。

2.3 城市排水规划中预警系统

城市内涝产生原因复杂,我们无法完全避免,所以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对突发内涝灾害进行预期告知,做好相关的准备,能有效减少暴雨带来损失。我国政府对城市内涝预计系统相当重视,国内把对暴雨的预警从轻到重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预警,并规定了相应的降雨标准与防御指南。东莞在2012年建设了以城市雨洪模型为核心的东莞市城区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可实现城区暴雨监测与洪水模拟预报等多种功能。实践证明,预警系统在减轻内涝损失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4 城市排水规划中工程技术措施

2.4.1源控制措施

从城市规划到管理保障,最重要的是工程技术措施。源控制是指从雨水落入地面到进入市政管道或者雨水调蓄设备之间的过程控制。由于城市地表覆盖主要包括建筑物屋顶、铺地及绿地等,该文也着重从这3个方面具体介绍较为成熟的雨水收集、下渗、蓄留等措施。(1)屋面排水。建筑屋面可以看做雨水径流系数约为1的城市地表覆盖面,其特点是短时径流量大,污染少,是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极其重要的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建造蓄水池收集雨水,雨水经过简单的处理用来灌溉、冲厕、洗车等用水中。(2)道路及硬覆盖排水。道路与各种硬覆盖地表的径流系数较高,污染大,短时雨水径流量大,对市政排水系统压力大。透水路面建设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路面覆盖排水措施,透水路面既能满足人们对道路的硬度要求,又能保证路面的透水透气,大大改善了雨水自然循环过程。(3)绿地排水。城市绿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既是产生雨水径流的主体之一,更是吸纳雨水的重要承体。如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中,下凹草坪随处可见,对下凹草坪建设形式、标准与成效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2.4.2下游控制措施

该文所研究的下游控制措施,主要指对市政排水管道及其各类型的雨水蓄池等采取措施。雨水经过前期的源控制措施的减缓、蓄留甚至净化后,多余的水量进入市政管道最终排入自然水体,而当雨量超过市政管道阈值时,一定容量的雨水调蓄空间便十分重要。雨水调蓄池一般是雨水留蓄的末端环节,于各种拦截、入渗、留蓄措施均饱和的情况下启用。调蓄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截留市政管道雨污水的调蓄设施,主要针对收集初期污染较大的雨污水,在降雨过后再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是控制合流溢流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的重要手段;另一种是专门用于留蓄暴雨峰值雨水径流的雨水调蓄池。多功能雨水调蓄技术是在调蓄暴雨峰值流量的基础上,将防洪排涝、雨水利用与城市功能结合在一起,综合高效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是更经济、更有效、更为可持续的雨水调蓄方法。

3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排水规划不仅要从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手段、经济促进、信息技术等配套管理方面加以考虑,更应该注重技术层面的“源控制”与“下游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是从尊重自然规律出发,考虑到城市建设中现有和已有的实际排水情况而提出排水措施,它突出了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指导城市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思思.国外城市雨水利用进展[J].城市问题,2009(10):

78-84.

[2] 吴清平.暴雨内涝后城市排水规划的思考[J].给水排水,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载体,人们是城市空间的主体,城市规划建设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水资源短缺、大气环境恶化、废弃物污染、城市绿化不合理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不仅要实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即要注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

(一)和谐性原则

人们是城市的主体,城市规划建设与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不仅要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还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满足人们方方面面的需要,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和谐。只有重视和谐,才能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挥城市作为人们生活载体的作用。

(二)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

城市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城市规划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具体来说,要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综合性原则

城市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产要素等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将它们充分有效地利用,发挥这些要素的真正作用,才能实现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下了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从社会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公平分配,当代人和后代人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在保护地球上自然系统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从自然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综合体。

城市规划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前提,而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做好城市的可持续性规划,即城市规划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城市是人们赖以生活的空间载体,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子孙后代的生活,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境质量,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实现城市的文明发展,满足人们及其子孙后代的生活需要。

三、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949年之后,大约有150个城市实行初步的城市规划建设。然而,1958年开始,城市规划建设开始进入误区,许多城市场面混乱,管理不完善。1979年,城市规划建设渐渐步入正轨,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步伐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城市空间布局混乱等。

(一)忽视生态环境

在城市规划建设早期,很多城市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忽略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出现大气环境恶化、废弃物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对人们生活和城市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不可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只注重城市发展的速度,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质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城市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绿地不断减少,环境污染问题频现,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

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一些城市的政府领导为了追求政绩,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急功近利,造就了诸多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短命工程”;一些城市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在一起,有的高污染企业甚至就建在两个别墅区之间,把城市面貌搞得乱七八糟;过多地铺设水泥路导致雨水降落到地上不容易渗透;由于管道升级或者是不当的开挖,把管道挖坏了,导致不少地方停水几天,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不科学、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城市空间布局混乱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发挥形态功能和健康发展的前提,然而很多城市存在着城市空间布局混乱的问题。比如,很多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时没有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以后的发展方向,导致当前的规划建设不能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造成多年以后对已有的配套设施进行大幅度修改,浪费了大量资源。同时,很多城市缺少完善的交通网,交通布局混乱,造成交通堵塞等问题,交通压力巨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四、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常出现的忽视生态环境、城市空间布局混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等问题,本文提出重视生态问题、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规范城市形态结构等措施,从而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重视生态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重视生态环境。首先,构建城市生态圈是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走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工业化道路来实现。其次,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重视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打造生态城市,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统一发展,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监督,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二)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大格局,因此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城市规划建设要有科学的规划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全局的、完整的战略目标作为指导;其次,城市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立足于人们的需求,以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为前提,以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将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最后,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完好运行,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范城市形态结构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充分发挥形态功能,促进城市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为城市后期的发展预留足够的规划空间,确保规划适应城市以后的变化,比如在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城市以后的发展方向,规划相应的设施,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交通网,对于大城市来说,应该规划建设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应该加强公共汽车专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发挥公共汽车的作用。

五、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水平包括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因此,为了让城市更加适合人类居住,就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同时,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营造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统一,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杰,陈玲芝.浅谈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规划与设计,2014(02).

[2]陶兴华.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9).

[3]王劲峰.探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09).

[4]王廷方.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林业科技,2013(02).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ee aspects to introduce a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first pointed out that the tot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rends, and then describes some of the ways of modern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measures and technical means, and finally from the macro level that a modern city. It should be note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ssues.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eco-city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1 城市规划设计人性化的发展方向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一个舒适、安全而又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创造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如何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需要成为城市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1.2 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思路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人与自然相和谐。制定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生态资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

1.3 城市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地域特色

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而社会文化特征正是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依托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性,寻求地域的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城市规划设计应承继城市当地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的艺术特色。一个城市的特色是这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现代城市要更加注重其自身独有的特色。

1.4 城市规划设计朝着文化城市方向发展

我国有诸多的历史文化古城。对于历史文化古城,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应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的模式,处理好古城文化遗址保护与环境整治绿化、以及旧城改造和古城文脉复兴的关系。具有文化背景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时,要注重协调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

2 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方法

2.1 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在具体措施方面,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在制定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合理划归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的规模和布局;其次要努力做好生态城市的内容设计,其基本的内容有城市景观的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同时要用生态建筑的科学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

2.2 城市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城市规划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作为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必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改造。具体做法是在发挥示范产业的同时,强调和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2)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专业的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方法与知识,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化,调节和控制城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的生态关系。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最终要追求的目的,社会发展过程除了明显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2.3 城市规划设计技术手段的改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技术手段也由传统的画图和利用木头、纸板等制作成精细的城市模型,发展为电子沙盘和虚拟城市模型等,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新技术都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巨大影响。规划设计人员先后提出了虚拟城市、赛博(Cyber)城市和数字城市等全新的概念,这为实现现代城市规划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奠定了技术基础。虚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指计算机根据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生成交互式三维虚拟的环境,继而实现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等感觉的形式,这样不仅能使参与者感受到由景物或模型组成的虚拟环境逼真的存在,也能实时准确地响应参与者的操作和行为,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它的优点是既方便设计人员的审查、讨论,又可面向决策者和公众展示规划设计方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

计算机流体力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建筑区域规划时,是一项必备的技术支持手段,计算流体力学(CFD)是用于模拟现实中流动现象的一种有效工具。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CFD本身理论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精度的不断提高,CFD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包括建筑规划设计在内的许多流体流动相关领域。CFD的优点是为使规划方案更趋合理,它能够提供大量的附加信息。

3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批准的城市规划应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

经过批准的城市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防止认为地对其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会因急功近利和部门利益的牵扯而违反规划,应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3.2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的试金石和重要标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按照城市规划配套建设,道路先行,水电气跟上。不能顾此失彼,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配套、完善。

3.3 城市的社会公益设施必须得到有力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开发商投资行为会受利益驱动,造成规划中难以提供完善的社会公益设施,包括城市公园、停车场地、文化体育场所等。这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造成的不利的影响,需采取有效手段,有力地保障城市社会公益设施依照规划来建设。

4 结语

良好的城市规划在当前和今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更加体现人性化、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科学研究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科学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2] 涂军飞.浅谈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 [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3] 赵志庆 ,徐苏宁.城市设计过程理论探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 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J].科 技 创 新 导 报,2008,5:47.

篇8

论文摘要:以吉林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入手,对城市干旱缺水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实现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吉林省是我国北方干旱缺水省份之一,水资源总量为40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357亿立方米,地下水113亿立方米,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68%;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由东南部的长白山区向西北部的松嫩平原递减,东部白山、通化市的年均降水量约800毫米,西北白城、松原市不足400毫米。总体上看,我省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量相对不足,导致干旱频繁发生,干旱影响逐年增大,影响范围逐渐扩展,旱灾损失越来越重。特别是1998年以后,我省持续发生严重干旱,城市干旱缺水问题也相当突出。

一、城市旱情及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改善使得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城市干旱缺水也呈发展加剧态势。据今年6月初统计,全省共有辽源市、四平市和公主岭市、洮南市等12座县级以上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35万吨,影响人口152万人,月影响工业产值约1460万元。干旱缺水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三种类型。如辽源市属于资源型和工程型双重重度缺水城市;四平市属于资源型和水质型双重重度缺水城市;公主岭、洮南也属于资源型和工程型双重缺水城市。分析和归纳我省城市干旱缺水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波及范围广。1998年以来,我省持续严重的干旱对城市供水造成了巨大威胁,给城市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2006年和2007年的两年春夏连旱,全省49座县级以上城市有45座城市缺水,占城市总数的91%,其中地级城市缺水的有7座,占9座地级城市总数的78%。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正常生活、工业生产及商业服务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有很大影响。

二是干旱程度重。受气侯、环境等因素影响,我省城市干旱缺水程度日趋加重,旱情严重时的2007年7月,日缺水量达133万吨,影响人口203万人,其中长春、四平、辽源、通化、白城、松原和白山7座地级以上城市日缺水量70万吨;有16座城市严重缺水,162万城市人口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城市的缺水率高达25%以上。

三是旱灾损失大。城市干旱缺水,给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给工商企业和服务业造成的损失相当大。因干旱影响被迫对耗水量高的工业企业限量停产;非重点项目的建设被迫停工;关闭部分洗浴业;对居民生活采取分区、定时供水;限量供应城市绿化和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供水。据2007年6月统计,全省因旱日影响工业产值亿元以上,并间接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各受旱城市针对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对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基本保证了城市供水安全,为当地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应该看到,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城市抗旱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目前机构不健全。个别地方没有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现有人员不足,城市抗旱工作没有机构和人员去抓;二是基础工作亟需加强。对于城市抗旱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对策措施和方法步骤,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需开展必要的理论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以便于指导城市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城市抗旱工作的应对手段亟待提高。农业农村抗旱,我们已有一整套对应措施、手段和经验,城市抗旱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投入机制、对策措施和管理手段等。四是城市抗旱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下步工作计划仍需尽快完善。针对我省城市旱情的发生特点和基本规律,要以“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开源节流并重、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并举和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总体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我省的城市抗旱工作。

三、解决缺水的主要对策

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随着人们城市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必将快速增长。为此,应积极采取工程措施,通过拦、引、蓄等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供水能力。首先,对已建成的杨家崴子、明月沟等城市供水工程,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其次,抓紧长春、四平、辽源等中部城市群从丰满水库引水工程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及早立项,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城市群缺水问题;同时,对一些县级城市的供水水源工程也要抓好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当条件具备时,可随时开工建设。

(二)抓好城市综合节水工作。水资源短缺是我省的基本省情,节约用水应该作为城市抗旱的一项基本对策,长抓不懈。一是要继续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措施,强行推广应用节水型设备设施;二是对用水大户提出中水利用率的达标标准和期限,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把我省的万元产值耗水率和重要产品的单位耗水量降下来,提高城市用水管理水平;三是适当时机提高水价,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四是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教育广大群众增强节水观念和节水意识,树立节水为荣、浪费水为耻的社会风尚,努力建立节水型社会。

(三)开展抗旱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开展城市抗旱工作的需要和可能,积极开展有关城市干旱标准、城市抗旱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对策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开展城市抗旱应急预案的编制试点工作,在完成国家防办下达给我省的城市抗旱预案的编制试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经过示范、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学习和借鉴外省经验,尽早完善《吉林省抗旱工作条例》,为城市抗旱工作提供法律政策依据。

(四)抓好当前的城市抗旱工作。了解和掌握目前城市旱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和决策意见,为领导指挥抗旱提供科学详实依据;加强城市抗旱用水调度,必要时可实施跨流域调水和开辟必要的临时水源等措施,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篇9

[关键词]城市交通 可持续发展 规划

1 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交通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长期的道路网规划实践为城市交通规划的诞生做了准备,针对大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紧张状况,城市交通规划改变了以往就交通论交通的局面,从分析城市交通系统间相互联系与内在影响因素入手,明确问题的症结,进而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方案与政策建议,明确提出大城市中必须把公交放在首位,交通规划和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也是完善和发展城市的必要手段。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交通规划诞生后,半个世纪以来,规划理论和技术的实用性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在规划模式、预测模型、交通结构、网络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2 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城市道路网及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但是,在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指导下建设的城市交通系统,并没有实现人们的初衷――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却普遍出现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严重及交通污染严重等现象,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根据对传统交通规划理论及典型工程实践中所反映㈩的规划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和规划成果的分析,结合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认为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在新形势下已经暴露出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规划目标单一。在规划研究过程中注重交通设施的数量而对系统功能重视程度不够,对资源一环境一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

2.2 “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存在缺陷。”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是经典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建模思想和大部分定量分析模型是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完成的,当时城市居民的出行是建立在社会尚未信息化基础上,虽然我国在引进该方法时对模型做了修正,并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和完善,但并没有摆脱其思维方式的束缚。

2.3 对信息化缺乏反映,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交通信息仍以手工采集为主,耗时又耗力,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信息采集技术没有体现在规划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时耗以及路径选择等特征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出行者在出行前或出行途中,获得实时信息,都有助于选择最佳的出行路径和出行方式,传统的交通规划对此都没有反映。

2.4 缺乏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的规范化方法,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的水平及其相应的改进措施、交通污染物的排放量多少、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在规划过程中没有涉及,成果中没有体现,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控制也没有真正列入规划目标体系近些年来,交通界已经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对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但尚未满足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规范化要求。 25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产生城市交通的根源是人或货物的移动,但在传统的规划中,人们更注重机动车交通。如果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行人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理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规划中不应只体现汽车使用者的舒适和方便。

3,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

3 1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的观点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时,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一般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概括成四项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协调性原则、质量原则和公平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交通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就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交通系统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经济合理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来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应是在促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点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利用;在重视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系统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要求。 3,2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质是优化利用有限的时空资源,应遵循以下原则。 3,2,1为人服务而不是为车服务,重视低成本交通方式,如行人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等。 3,2,2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研究。 3,2 3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寻求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土地利用一交通系统发展模式。

3,2,4重视合理交通结构和交通容量的分析研究。

3,2,5积极开展环境评价,在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交通环境成本和负面社会影响,

3,2,6重视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

3,2 7重视现代化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3,2,8重视对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

4,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体系

在现有的城市交通规划技术基础上,为实现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转变,应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有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技术、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需求预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城市交通系统供求分析技术、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技术及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等。

5,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层次和范围

篇10

关键词:城市化;水环境;影响;综合整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水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对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加强相关整治措施探究,使得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使得城市化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如何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是现阶段城市建设者最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1.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脚步的加快,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具有双面性,主要表现在雨水径流以及水环境污染两方面,现对其一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1城市化对雨水径流的影响

城市化发展对雨水径流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城市降水的影响以及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对于城市将水的影响,其主要是城市的发展,由于城市的生产活动等诸多因素,导致城市局部气候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直接改变了城市的降水条件。详细点说,城市的建设主要是地表建筑施工项目建设,城市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城市原有的辐射失去了平衡。与此同时,由于空气动力糙率的改变,使得空气的运动方向以及速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高层建筑的出现,导致强风进入城市之后,便迅速减弱,直接使得城市上空热湍流发生变化,如此一来,对城市上空的云量以及降水量具有重大影响[1]。对于地表径流的影响,主要在于城市化的发展建设,使得城市中的树木、农作物以及草地的数量快速减少,同时由于城市道路建设使得地下水的入渗量减少,城市地表水不能进入地内情况下,地表径流量增加,使得城市极易发生洪涝,从而对城市经济造成了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污染

城市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均会产生污染物。城市对污染物的处理,一般情况下,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中,使得城市水被严重污染。此外,对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途径不仅仅是城市污水,还包括降水以及地表。详细点说,在城市发展建设当中,需要进行大量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重金属、富营养化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以上物质由于质轻,一般情况下,都会漂浮在空中,一旦遇到下雨天气,会随着降水,落回城市地面以及地表径流当中[2]。此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水,并没有得到合理处理,随意排放在城市地表上,在一段时间之后,污水下渗到地下,使得城市水资源被污染,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

在上述分析中,从中可以了解到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具有诸多不利影响,为此,有必要对现阶段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现对其整治措施进行一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2.1阻断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污水排放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城市各类污水的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有利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城市化发展时,需要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其他污染源的处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排水系统,不断将以上污水管道加以整合,从而满足城市发展建筑需求。为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就需要对污水循坏利用引起足够重视。为此,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污水处理厂施工建设。国家需要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才能使得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使得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不断对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以完善,从而使得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的降低[3]。

2.2提高城市环境涵养水源的能力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有必要提高城市环境涵养水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需要注重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其中主要包括雨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管道系统以及工业污水管道等,与此同时,需要对城市地面雨水渗透能力加以考虑。为使城市土地雨水渗透力的增加,有必要对注重城市设施建设作用的发挥,诸如路边铺设方格形路面砖,不仅仅能够保证城市的卫生以及美观,还能保障雨水渗透的需要。此外,在城市土地雨水渗透能力增加的情况下,使得城市雨水涵养地下水资源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4]。最为重要的是城市渗透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防治城市水涝灾害的出现。

2.3积极推动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对于城市发展当中产生的污水,经过有效的处理之后,可以实现二次利用。诸如城市将水的收集就可以满足城市的低质用水的需要,城市对低质用水需求,主要用在工业冷却水和杂用水。对于杂用水主要是人们生活方便用水,主要包括消防用水、洗车水以及厕冲水等。将城市污水资源实现二次利用,不仅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能缓解城市用水困难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生活用水以及污水的处理,必须通过检测之后,才能提供人们使用。

2.4制定详细的水环境治理政策和法规

为使城市化发展中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需要环境部门重视水环境研究以及管理工作,同时需要加强相关人员对水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推动城市水环境研究以及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作用[5]。此外,城市环境部门需要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建设,使得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排放与治理的综合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能够使得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使得水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城市环境部门有必要对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使得水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需要完善水资源利用、保护与治理的规章制度,降低城市发展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成颖.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2:15-17.

[2]陈彤,任丽军.山东省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模式分析[J].人民黄河,2013,06:75-79.

[3]张顺清.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J].化工管理,2016,1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