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品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品德教育

篇1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是整个思想教育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在党的教育指导方针指引下,以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规律和特点为基础,努力协调、组织教育全过程,使整个教育活动有效展开,最终达到教育活动最佳化的目的。一切思想教育管理活动最终都服务于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整个过程,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工作,是每个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成效如何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校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此外,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对于优化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着明显的作用,还能够促使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方法的有效策略

在充分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之后,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实践经验和初中学生群体的发展特点,提出三个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方法的策略,希望以期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初中教育的良好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管理者以工作为出发点,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培养人、教育人等等,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理念。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工作, 也具有管理工作的一般特性。针对初中生特殊的群体,在他们特殊的年龄阶段上,正是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如果对其思想工作做到位,可以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想教育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从自身做起,关心每个学生,利用人性化的手段来教育管理学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处理一个经常迟到旷课的初中生的时候,思想教育管理者可以适当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并经过调查分析学生迟到旷课的原因,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犯错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学生所犯下的错误。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管理理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教育管理者必须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以人性化方式处理教育问题。

2. 完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机制。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管理者对于学生来说是自己思想上的导师,行动中的引路人,他们在思想品德教育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眼里,都会引起学生的效仿。所以,思想品德教育管理者的队伍首先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建立相对稳定与合理的流动制度, 完善思想品德教育人员的考核机制,这样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式化,规范化。其次,是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多方面吸纳各种人才,提高整体素质,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往高层次和高水平方向发展。关于优惠政策,学校依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定期举行教育培训活动,提供教师通过培训得到晋升的空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也能达到完善管理机制的目的。此外,要切实解决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待遇问题,依据各个教育工作者的不同情况,适当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管理得到不断优化。

篇2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生命教育;初中

一、“陕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生命教育的部分

国外对生命教育知识的学习由来已久,基本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的初中也已经开设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但由于我国生命教育课程和学生的升学考试关系不大,又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和专业的教师,所以已有的生命教育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我国初中阶段,比较系统的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是思想品德课程,尤其是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无论是从课程性质上还是从目标上,都更加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初中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各有不同,笔者主要针对“陕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进行分析。“陕教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空间很大,尤其是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教材更加凸显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总共有五册,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适度的法制教育、生存合作教育、亲情和感恩教育、挫折教育、死亡教育。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生命教育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尤其是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利用高科技电子产品和网络查询资料、丰富知识、扩宽眼界、促进自身的成长;另一方面网络利用初中生心智发育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和自我防护的能力向初中生传播了负面、消极、污移、暴力内容,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容易使他们产生孤僻的性格,还可能诱发犯罪,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是现实社会发展所要求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初中生个体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也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他们茫然无措,不懂得自救自护;面对社会竞争的影响的时候,他们深受学校、家庭的压力而不知如何排解;面对社会不良思想侵害的时候,他们不知如何去辨别与预防。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全面的了解自己和欣赏自己,合理解决少年期所面临的困惑和烦恼,为他们如何控制和处理心理上的问题提供一些指导建议,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生命教育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需要

初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人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体生命,这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新课程改革后,依据新课标编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通过内涵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生理和精神内容,进而了解到生命的价值意义。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关爱生命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素养

许多思想品德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生命教育培训,缺少相关的生命教育的知识,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树立关爱生命的教育理念,加强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储备,以提自身生命教育素养。一方面,教师应当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动感染学生,了解并且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性,用心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生命中的潜能价值。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师要加强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理念的储备,提高自身生命教育教学和育人能力,深入挖掘和强调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内容,拓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引起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二)改善教育方法,在思品德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

思想品德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序地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说教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法、换位思考法、隐性教育法、问答法、实践法、个性化教学法及体验教学法等,动态的展现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三)整合教育资源,优化生命教育环境

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所以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资源,把德育与生命教育连贯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关爱生命的教育生态环境圈,做到全方位、多渠道的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更多的力量影响生命教育,完成教育关怀生命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2012(3)

篇3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思想意识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素质,本文借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责任意识;培养

一、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并且能够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例如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快乐生活、努力学习,再长大了以后就应该承担自力更生和赡养父母的责任。责任意识一个人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的清晰思想印记,而这个意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个意识需要去教育引导和灌输启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精神品格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与启发。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结合学生所看到的具体事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比如说在迟到和送老人回家这样的两难选择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学生,准时上学不迟到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两者之间要实现巧妙地平衡,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3.关注时政和生活

培养学生对于时政和生活的关注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完美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在深刻的理解都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关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实践。例如近几天是中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两会的会议内容,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提案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结语

本文通过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基本论述,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设置特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培养策略,相信一定能够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徐国强.思想品德教学应强化责任意识教育[J].成才之路,2014(35)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思路探究

生活其实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的,只有当教育通过生活而发出力量时,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初中生正是明日的朝阳,也是最适合普及思想教育的年龄阶段,更

能有效地将其探究的方向和路线拉得更长、更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思想品德路线的探究吧?

一、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概述

(一)思想品德的含义

1.背景

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其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对其成员施加力量,最终让他们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特点

学科特点: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

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环境特点:广泛性、动态性、特定性、可创性。

3.构成

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情境创设、教学的主要内容、新课的导入效果、教学的组织活动。

(二)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内容

1.环境教育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什么样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家庭和学校里,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来自不同性格的人的影响,但更多的却是考验一个人的自制力。能够很好地按自己想走的路走,不受别人影响的人,他的心一定是十分坚定的,对事物的态度也是很果断的。

2.劳动教育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对孩子的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只有更多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事,才能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家里,也可以教导他:自己动手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3.学校教育

学校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圣地,里面有很多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只要你和他们和睦相处、友好交流,你就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有利于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东西。校园文化是一个传播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它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的知识群体联系在一起,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更好地吸收和运用。

(三)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不管做什么都有一条路线或途径,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也是一样,想要实现它,也是有途径的。它的实现可以通过体验教育来实现、体验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的束缚,更有一些学生因成绩下降而缺少自信,导致学习的效果变差,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给他们提供的条件造成的。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一些用文字无法理解的知识点。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探究

(一)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究的方向和对象

在一个家庭里,人们一般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一个家庭里有孩子,那么孩子将来在哪里上学,上什么样的学校,这都是作为父母最关心和最在乎的问题,也是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路途的一个铺垫。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必须要真正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其中的情感。良好习惯的养成靠的是学生自己对教育知识的了解和把握,而不是单靠片面的讲解和概念知识来理解的,需要反复多次的学习来加深记忆,这样才可能达到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究的一些措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划分,将所讲授的主次内容分为重难点,再进行教授和传播。教师应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和实际认知水平的不同,将所授内容进行整合分配,合理安排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还可以通过由简到深、深入浅出的方式,列举实例,让学生通过快速理解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究的疑难问题

由于长期机械的操作,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差,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答的疑难问题,他们本就没有什么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效率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自己主动去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对这类课堂进行思考,并针对遇到的情况和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组织好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克服难题。

三、总结

(一)高尚思想品德的养成

思想品德对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有一定的要求,在思想方面要求我们要处于一个健康向上的状态;在道德方面要求我们要遵守社会制约和法制规范;在行为上要求我们要守护法律法规。

(二)自身形象的塑造和态度

要有自己的一套严格要求,不论学习和生活都要尽可能让自己树立一个比较端正和积极向上的形象。

(三)丰富历史知识的积累

高尚的思想品德都是前人留下的,许多历史人物都有自己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有些诗歌和散文中提到的极具代表性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丰富的历史文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了解和认知,我们要学会从中找到更多对我们有帮助的东西。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教学;信息技术

社会在发展进步,教育在改革创新,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期间各门课程的开设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就好比语文课教学生如何应用文字,数学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英语为学生的交际提供手段,历史帮助学生铭记,生物让我们了解人体结构,体会生命的伟大,物理以及化学让我们对生活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本文将从生活教学与信息技术方面来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了解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讲解的现状以及改进的措施和采取有效措施的效果。

一、整合的内涵

所谓整合,就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生活中发生的邻里事件以及国际新闻事例引入到与平常思想品德课程对应内容的教学中,这样既有形象的事例讲解,又有对应知识点的结合,获取知识更加方便,有利于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以及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起到思想品德内化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因

1.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让他们在今后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且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和做人最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简单地说,就是用课本知识交给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一些原则,还要对我国的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合格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更好地服务社会,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

2.信息技术的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知识不再以一种单一的书本形式存在,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影像等形式多样的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发了大范围的教育革新。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教育家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新型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提升教学质量,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显得越来越紧迫。我们所知道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的整合指的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并将其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教师革新教学模式和手段的重要工具,为思想品德的教学提供大量形象的资源供学生参考分析、创设情景,促使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紧密结合在一起。

3.生活教学的迫切性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思想品德教学的联系,努力使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和遇到的有趣事件与思想品德教学相联系,把他们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摆在学生的面前,并允许他们对此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对这些不同的观点给出适当的评价,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去学习,轻轻松松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点与现实中的事例进行合理配置,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学习成绩。

三、初中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的措施

1.开设情景教学模式

我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是从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逼真地展现出来。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的教育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出现空洞说教的现象,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样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把课本上设计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例如,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歌曲、谜语等导入新课。

2.巧用新闻,将小课堂变为大社会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我们学校和教师要重视起来,一起推动它朝多样化去发展。对于国内外的新闻,作为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时刻把握,并将它合理有效地运用到课本知识上,将其所学的政治知识变成兴趣。例如,我在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我运用改编的《中华儿女》的音乐配上很多军事演习图片,制作了保卫的视频,学生看后很兴奋,个个跟着歌词轻哼,要求教师再看一遍;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自然导入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学生也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用学生喜欢的音乐、感兴趣的军事演习等视频,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社会责任,把我国建设成和谐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是让学生对知识充分体验、感悟、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增加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法,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与技术化的整合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学习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他们的思想教育要密切关注。为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时常关注国家大事、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新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高新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做到思想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判断是非,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

参考文献:

[1]陈伯炎.品德与信息技术的“五步”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4).

篇6

一、落实生本教育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教师忙的是如何让学生记住每一个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背、记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无法统一,生硬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严重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落实生本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落实生本教育必须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究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对新的知识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学生对自己探索的问题进行论证,解决问题。教师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八年级《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时,班上有城镇学生,也有农村学生,部分城镇学生对农村不了解,部分农村学生对城市不了解,怎么办?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交流方式,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落实小组协作与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堂课上把学生四人或六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并确定一名小组长,把分组教学落到实处,组织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小组协作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弥补了师生交流的缺陷,使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群体中得到解决。充分体现了生本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中国的声音很响亮》时,政治性、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充分发挥小组交流,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声音很响亮的原因,从而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

四、明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习新内容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任务,再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例如,在新授人民版《村里的烦恼也不少》一课时,我预设了两个问题:村里有哪些烦恼?产生的原因和对策是什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效力。

篇7

一、紧扣教材,挑选、剪接现有视频,连贯、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在课堂展示的视频内容往往会在一个相对较长的视频中先后分几个段落出现。教师一般的做法,是在课堂展示时人工手动调节视频的快进,分别选择需要的部分播出。其实使用很多视频制作软件,经过删减和拼接,就能连贯呈现教材相关的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观察与思考,其制作方法也不复杂。

例如,在八年级生物教材介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时,我在网上搜到的关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视频长达10分钟,内容涉及面较广。可是课堂教学中只需要介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物种种类和数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便选择使用视频剪接,将教学所需片段拼接起来,制作完毕后的视频一气呵成,总长约两分半钟,生动、准确、简洁地展示了教学中关于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内容。

再比如介绍初中生物教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有关于人类捕杀鲨鱼获取鱼翅,导致海洋中鲨鱼数量减少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我找到一段关于鱼翅制作的视频。但原本的视频是纪录片,注重细节刻画,而我只需要其中有关人类对鲨鱼疯狂地追捕,血腥地屠杀,最后鲨鱼因为失去鳍无法游泳而沉于海底的过程。于是我利用“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截取需要的片段,再进行拼接,整个捕杀鲨鱼、猎取鱼翅的过程则精炼、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被一幅幅残忍的画面深深震撼,关爱动物、拒绝屠杀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发挥微视频独特优势,多感官呈现生物教学素材,让学生享受学习

使用多种媒体呈现教材内容,既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也遵循了初中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中的微视频,不仅仅体现在动态画面上,还可以将以往教学方法中相对独立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方式综合地展现出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学习。这类视频制作的软件有“Windowslive影音制作”“会声会影”“AVS Video Editor”等等。

在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教学时,我做了一个微视频。首先从网上相关视频中截取了教学内容所需的部分,在适当的画面上添加了对应的文字、合适的图片,并进行旁白配音。遇到重要画面时用影音制作工具,使其慢速播放或者定格图片,达到强调教材重要知识点的目的。在制作后期,添加了深邃的音乐,制作成一集3分钟的微视频。动态的画面、强烈的定格、清楚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音乐一气呵成,让孩子们记住了眼前这美丽的海洋生态系统。

再如学习《观察动物运动方式》一节,我课前组织学生在网上搜集蛇爬行、豹奔跑的视频,制作了一集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微视频,利用“Windowslive影音制作”软件定格并放大画面,放慢视频的速度,真实再现各种动物的运动器官和方式:蚯蚓靠与地面的摩擦、蜗牛靠腹足的收缩、蚂蚁3对替前进等等,出现需要详细介绍的器官,就用文字进行标注。学生看到自己亲手拍摄的视频,真实、连续、完整地了解了这些动物运动的方式,都能准确地说出并记住它们运动方式的特点,积极性很高。

当然,影音制作软件也可以加快视频速度,以快进的方式连续、完整地演示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生物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以及动物的取食、洄游、迁徙、生殖等各种行为的连续过程等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学生通过参与制作教学微视频,能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动手能力

提出“友善用脑”理论的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指出:人接受知识的渠道一般是听觉、视觉和运动知觉,其中通过动手“做”记住的知识会大于75%。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生物教学中的微视频,对接受新知识会感到更加轻松,学得也更加扎实。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编自导自演”的微视频,通过微视频制作计划的制订,教材相关资料的搜集,剧本的编写以及微视频实地拍摄中的科学统筹、分工合作、后期制作等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调查校园生态系统”的实践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在活动的全程中自己设计安排,跟踪录像。摄录机真实记录了他们如何挑选组员、选举组长的情况;记录了他们如何确定分工、展开激烈争论的过程;也记录了每个同学调查的经过和成果。后期,组织学生团队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删减、编辑,添加文字注解,配上合适的音乐。交流时在课堂上播放该微视频,由组长宣读调查报告,全班同学分享调查的过程。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每个步骤都计划得非常认真,观察时也特别严谨详细。

再如《关注健康》章节中介绍家庭小药箱的环节,有个班级的同学主动制作了一集关于家庭小药箱的微视频,介绍了药箱的功能、药品组成、各种药物的作用,还有受伤后外用药及包扎的演示等等。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整个团队就像一个剧组,人人参与,个个发挥特长。最终,他们在设计好的情境中拍摄了几组相关素材,并用“会声会影”软件编辑制作了一段微视频。在课堂上,同学们看到自己拍摄的视频,出现的是身边熟悉的人物,都特别激动,学习兴趣更加浓了。

篇8

【关键词】初中 生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79-02

思想品德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内容,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是学生社会化和人格完善的关键。为了践行课程改革理念,应转变传统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和探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对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分析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理念的滞后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初中是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数、外等重要课程上,对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不够重视,且该课程的课时很少,在思想和意识上对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此教学模式产生厌烦感,只是被动地接受,且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少。由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实现思想品德知识渗透程度的最大化,从中体会思想品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实例未联系生活,只注重对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灌输,并未真正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质量大大下降。通过对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分析发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未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和理念,违背了新课程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应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予以改进,提倡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 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1.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素质教育的提出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换位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生本理念,这是新时代对教育事业的要求。教师应意识到思想道德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影响,将思想道德课程设定为基础课程,并适当地增加课时量,优化课堂设计,秉持生本理念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复杂多样,学生的心理、生理、精神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应加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力度,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具有关键作用,是决定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内容。为了体现生本思想,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创新和优化,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力度,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更具实效性。我们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通过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与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集体荣誉感、探索能力等,对思想道德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教师在设置讨论案例时,都会涉及一些思想道德、伦理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体现生本理念。如针对“扶不扶”问题,教师可让小组的学生模仿春晚的小品,然后针对“扶不扶”的问题展开讨论,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再者,我们以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道德内容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应借助多媒体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对教学予以辅助,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信息化。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展开互动,根据学生的日志、说说等内容来解析学生的心理、思想,可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到网站中,供学生浏览和发表意见。另外,互动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等都是现代教学体现生本理念的主要教学模式,都可应用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3.教学案例生活化,深化学生的道德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关于思想道德的案例在生活中数不胜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教学案例的设置上要更生活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讲授。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实践类的作业,应从为爸妈洗脚、关爱孤寡老人等小事做起,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心灵的净化,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列举社会中的感人事例来感染和启发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从中体会到一种奉献的精神,都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充分迎合学生的视角,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实现思想品德教学,这是生本理念的充分体现。提倡教学实例的生活化,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会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深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在生活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4.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而言,教学模式必须要具备完善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都是通过量化评价或质化评价来评定学生的表现,其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提出多种评价方式并用,使教学评价更具人性化,可对学生在思想品德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学评价中的典型方式,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这种评价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更好地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应将形成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质化评价等紧密结合起来,以体现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能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对量化或质化的评价标准上,应注重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并为每个学生制作档案袋,对其日常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记录,最后再结合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使评价更具人性化,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三 结束语

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其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生本理念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课堂实践,提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真正做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曾荣.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56~157

[2]王高.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3(9):13

[3]华学宝.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黑河教育,2014(2):64

篇9

一、充分利用和重组教材,强化生命教育

1.教材内容体现对生命权的保护。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的第四单元《热爱生命》、第五单元《遵纪守法》中有对生命权保护的内容。教师要教育学生保护生命健康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保护自己的人身尊严。2.安排拓展性“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实际生活和时事热点中挖掘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重组,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关心、合作、学习,让他们珍惜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3.通过实践让学生感悟人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引导学生直面人生,懂得保护自己。而现实生活中的洪水、冰雪灾害、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面对灾害要勇敢地活下去,要配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求生演练。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生命价值

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命价值,感悟生命美好。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将生活与思想品德教学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创设具有实际意义、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亲历实践的体验。如在《生命只有一次》教学中,教师创设如下情境:“小明十分崇拜会武功的大侠,能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也摔不死,十分想体会一下当大侠的感觉,所以有一天他从楼上跳下来,结果却摔断了腿。(1)你觉得小明做得对吗?为什么?(2)电视中那摔不死的镜头是真的吗?(3)人死了还会活过来吗?教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珍爱生命。2.注重启发引导。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建开放性课堂,通过启发诱导体验社会、体验生活,将思想品德课变成生动活泼的生活课、体验课。如在“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教学中,教者设计如下:师:(播放音乐)欣赏优美的景色,聆听动听的音乐,你会想到什么?生1:想到希望,那是春天中各种生命的复苏。生2:想到顽强,那是世界万物对生命的渴求。师:我们在短片中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作为“天地之精华”的人类,又何尝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健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什么是生命健康权?生:包括生命和健康权,其中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师:我们每个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权,但作为未成年人还享有哪些权利呢?生:受抚养权、受教育权、继承权、荣誉权。师:如果把未成年人所享有的权利比作“100000……”,其中“1”代表什么?生“:0”可以是受抚养权、受教育权……,而“1”则代表生命健康权。师:离开了生命健康权,其他权利都是一句空话。3.培养探究意识。教师要改变重知识性缺乏生活性的现状,设置开放性的题目,关注学生的成长,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如在“探索人生的真谛”教学中,教者让学生针对甲、乙、丙三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展开讨论,甲:我创造,我快乐;乙:我清闲,我快乐;丙:我享受,我快乐。学生对此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有学生认为,只有经历创造,人的生活才有意义;也有学生认为,创造、清闲、享受三者缺一不可,没有清闲、享受的生活我们会活活累死……教师适时播放十大人物之一———中科院院士林俊德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他是如何度过人生的。学生在引证诸多历史人物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讨论,得出“人的生命不在长短,而在其质量”的结论。4.加强合作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倾听、交流、讨论、争辩提高合作技能,分享学习和生活经验。如在“走进情感天地”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扮演唐代大诗人李白,他曾面对长江而写下了两首感彩截然不同的诗句,由1~5组扮演流放途中的李白,6~10组扮演大赦后重获自由的李白,分组齐读诗句,体会一下李白当时的心情。接着,小组讨论:为什么李白面对同一条长江,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诗人两次不同的情绪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注重亲历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对话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为了探索这种教学形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效性,我在教学中坚持实施“对话型”教学。通过实践,我认为要提高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处理好几种对话关系。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就是教师自身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毫无疑问是主体,这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相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自我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建构意义过程的促进者,起辅作用,因而教师不能把教参或个人对文本的解读,当作经典强求学生接受。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为了师生对话,以及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等。所以,教师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关注自己的认知活动的发展,以便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指导,为了适应多重对话的需要,教师必须多视角与文本对话。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包括与教材编者的对话。编者通过对教材的设计与编排,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自己的教育理念,因而间接地影响着对话,这也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外因之一。但是在对话理念中,编者不再是话语权威,教材也不再是“圣经”,而仅仅是学生认识、了解、与世界对话的一个如口。所以,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把课本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教学材料不必死扣课本材料,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选择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指导其行为。

三、师生、生生对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主体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各个学生由于个性特质、情感体验、个人经历等原有结构因素的不同,对话的欲望和水平也各不相同。在对话型教学的开放系统中,没有绝对的权威,必须进行丰富的师生、生生对话,来达到学生群体的共同发展。

所以,必须鼓励全体学生参加对话,在相互交流、渗透、融汇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样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钟启泉教授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思想品德教学不再是接受某一权威的答案,而是为了,丰富个性。

在这一过程中,较传统的教师角色而言,教师的任务更艰巨。教师必须促进学生个体与文本、学生个体与群体、师生之间的多维对话,尊重学生的言说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四、要正确把握实现“三维目标”的对话

三维目标是三位一体的,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针对目前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弊端,新课程把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突出提出来,以引起我们的醒悟。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能力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是基础、是载体。没有知识学习、内化,哪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没有知识,即没有通过旧知识学习去获取新知识,你用什么去分析、解决问题,用什么东西去提高思想觉悟,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是思想品德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没有知识(这里指的知识是指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能力,觉悟就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一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但上完一节课,学生究竟获取了什么重要基础理论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落实了什么行动,不知所云,那是对课改的误解。对话型教学创设的情景,所举案例,并不是为创设情景而创设,为举例而举例,而是通过这些手段、方法使学生获取、领会、感悟知识、观点,明白道理,并升华、内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懂得如何做人,提高做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