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结

篇1

关键词:留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5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的许多方面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留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么,对[1]缺失了品德教育的留守中学生,他们又会走向何方呢?本文从两个方面来作简单的论述:一、当前对留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利状况及原因分析;二、对策建议。

一、对留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利现状及原因分析

学校教育是各种教育的中心,学校道德教育显得更为突出,然而传统观念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却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对身心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十分脱节。

1、思想道德教育不利现状

(1)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唯智倾向”显得苍白无力。德育是一种触及心灵深处的教育,是“唤醒唤起的教育”。目前学校德育在指导思想上的“唯智倾向”导致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苍白的道理说教,其结果可能导致知识高深却道德败坏的现象,要使中学生拥有美好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必须尽快使学校德育走出单纯传递德育知识的误区。(2)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只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3)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就目前学校有关道德教育的政策来说,有的还是很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的。然而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个人教育方法、社会、家庭环境、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时代的发展知识观念的更新,导致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2、思想道德教育不利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1)教育体制的限制。社会的飞速发展,思想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而教育体制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调整。从而限制了学校,教师的一系列创新的教育方式方法。(2)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有些岁月,已往一些一线教师总结出了不少有效的教育观念及方法。为后来教师所沿用,这些教育理念不乏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情况下却显得有些落伍,也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3)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的不当。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大多以说教道德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获得道德知识却不能实行道德行为,那也算道德教育的失败。而孩子道德行为的养成是需要实践活动来培养的,脱离了现实,再高的道德意识也是无稽之谈。

二、对策建议

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改革内容的学习和教育实践感悟,浅谈两点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1、情景中悟醒

所谓情景中悟醒,简单说就是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启发,引导让受教育者以主体身份自己领悟出思想道德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训练项目,这些训练项目根据学员需要解决的问题量身订做,针对留守中学信任意识淡薄,培养他们相互信任、团结合作的意识。如设计“信任背摔”或团队合作性较强的项目(如:篮球比赛,足球赛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项目,每个学员都谈谈自己的所受所想,真诚地相互交流。而学生在活动中达成的共识也易于接受,也更易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活动中导行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提高道德认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选择道德实践的能力。新课改倡导的活动中导行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其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游戏,而是体验下的感悟、震撼下的理念,活动的引导,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的提炼和综合的补充,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体验和感悟,即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言行,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根本的特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易于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发现道理,纠正言行。(如:针对有的留守中学生寡言少语、性格孤僻,教师可以先了解情况,然后选择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找到他们共同的爱好、兴趣设计一个活动项目。之后再作积极恰当的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一步一步的走进集体的生活中去)。

结束语:

教育理念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需要不断改善,这样方能为祖国培养更好的接班人。本文对留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了简单的梳理,期待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家子女受教育状况研究”课题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成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2001.

[3] 朱科蓉.农村“留守学生”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教育科学.2002(8).

篇2

关键词:关爱 学生 中学生 同塑

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方面面的新挑战,中学生德育如何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成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笔者总结三十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对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关爱学生心灵,同创和谐未来,作如下分析及探讨。

一、把握初中学生的新特点

初中学生群体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探问人生的阶段,可塑性强,定向性强,在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蕴藏着无穷的活力。但是,当前初中学生生存状态中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独生子女群体;二是应试教育体制。前者导致了初中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后者造成了初中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这两个基本特征对教育工作的新挑战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据某县法院刑事庭2005年至2007年三年的统计显示,青少年犯罪分别占全部犯罪总人数的6.6%、14.7%、17.6%,比重大且呈逐年上升之势。至今出现的某些初中生反人性、反文明、反道德的行为,也折射了这种现状,要加强和改进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把握其以上两个特点,否则任何措施都将成为无的之矢,背离我们教育的初衷。

二、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四个误区

(一)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初中生的实际

首先是道德标准的高深理论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使初中生觉得高不可攀;其次是抽象的内容影响青少年理解,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简直不可思议;最后是单一的标准的确影响初中生张扬个性,对政治课兴趣低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难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初中生主体

德育教育主要是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不是从青少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被塑造的客体,其结果是应试有余,涉世不足,与目前初中教育的核心价值相背离。

(三)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初中生的现实

就学校而言主要是以灌输的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道德教育过程中初中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社会生活层面的德育过程中存在初中生低参与、甚至不参与、脱离思想实际的现象。

(四)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

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现象,学生的道德认识标准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该怎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判断能力、自控能力的缺失,形成了学、用断层,甚至做出了违背道德的行为没有愧疚感。

三、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改进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和改进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握初中生的新特点。在操作层面上,应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情感层面上应重视高尚审美情趣的陶冶。

(一)家庭为孩子的道德教育上好底色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为未成年人确定了道德教育的底色。目前,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知识大爆炸、人才大竞争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家家父母都充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但是,有关权威研究表明,不少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存在诸多误区,主要表现是重智力教育,轻品德教育;重口头教育,轻实践教育;重物质文明教育,轻精神文明教育。有些问题在家长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孩子来说却会产生德、智发展失衡的作用,这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问题应引起每个家长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父母的教育道德的功能是学校和教师不可代替的。因为未成年人在依赖父母的生存中,所形成的人生的品德、个性往往影响终生,其道德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因素,往往起着人生坐标原点定位、射线定向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善于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他们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做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对诚信、奉献、责任、法纪等行为,应重视言传身教的点滴影响,尤其要注意尊重学校及教师的管理教育,不应随便向孩子非议学校及教师的管理教育,使家庭与学校之间对子女的教育管理紧密配合,不留空档,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接好轨,为孩子的道德教育起好步,开好局,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上好道德教育的第一课。

(二)学校为道德教育留下一方绿地

如今,素质教育已为社会广泛接受,追求升学率派生的特长班、尖子班层出不穷,填鸭式的教育把学生的脑子塞得满满的,本应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德育,被排挤得几乎无缝可插。小小的心灵承受着过载的负荷。

据省妇联对石家庄、承德、邯郸的2000多名城乡中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我省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是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但是,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概括为“四不”现象,即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已不克制,对事不努力。

分析造成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过分重视成绩和升学率,造成了“一长一短”现象,“一长”就是成绩好,什么都好;“一短”就是忽略德育质量的提升,忽略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切实改变应试教育机制,让德育和其他学习课程一样受到足够重视。笔者建议每个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应当设立德育教研机构,以全面创新深化正面教育为主,批评教育要注重科学的人性化,同时以多种形式开展好德育新风典型宣传活动,杜绝德育有过程、无效果的现象。在组织上、管理上、教学上及各种活动中,为学生道德教育留下一方绿地。

(三)社会筑起守望德育的屏障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仅靠家庭和学校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它要求整个社会的配合,其中公共环境和成人社会的影响对孩子尤其重要。对此笔者体会颇深,如果书本的道德教育和现实中不一致,学生就会产生对社会的质疑。一个学生只有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社会的规范性,他才可能把书本上的道德规则适用于社会生活中,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公共责任意识、处处应当为社会奉献的人。

篇3

关键词: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探析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学生顺利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然而,现实中人们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广大中学教师更是有同感,认为现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在是太难了。他们总结了其难教的诸多原因,其中有两点是主要的。其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就在溺爱中长大,不可能受到实践教育和挫折教育,也就缺乏最基本的感恩和责任意识,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其二,由于社会环境的感染和竞争的压力,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导致孩子们在学校学习不好时,出于急躁,不去研究和鼓励自己孩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纠正不当的方法,而是一味地将以上原因归结于老师和学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助长孩子产生厌学的不良风气,导致孩子行为偏激和逆反。这种困惑在当今的社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合作。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首先必须基于人本原则,其次要基于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和传统文化借鉴的原则。人本原则是指在对在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和现实需求。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有利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不忽视学生的现实需要。鉴于上述认识,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氛围,要从学生发展需要着力,要根据时代要求,给出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符合的道德规范。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对学习活动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确立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端正的动机参与进教育,自觉主动的接受教师的思想指导和引领。

三、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创新

首先,开展主题品德教育大讨论活动。笔者在正常开展学校品德教育的同时,利用周末在班上进行分组、分内容、综合总结、正反论证等多种形式的“丰富的知识来源于勤奋,优良的品德起始于尊重”的主题活动,使本班学生在学习之余领悟到应该怎样尊重老师,尊重家长,尊重同学和尊重自己。具体活动如下:把班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进行以下内容讨论:

第一,不尊重老师的现象。学生通过讨论,认为主要有:上课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反着干、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或上课大声接话都是不尊重老师的现象。

第二,不尊重家长的现象。几乎所有学生认为与家长顶嘴、顶撞、争吵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小组成员认为不服从父母的管理,不理解父母,与父母斗气,与父母说话语气恶劣,欺骗自己的父母,向父母要钱挥霍,对父母的教导不理不睬,甚至感到厌烦,不与父母沟通交流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

第三,不尊重同学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给同学取绰号是不尊重同学的行为;在同学互相谈话时都带有脏话,互相发生小矛盾就大打出手等。

第四,不尊重自己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不认真对待学习;没有自信心,没有上进心,自甘落后于他人,自暴自弃;一开口就说脏话;不负责任等。

最后,将以上现象和行为在班级公示,给大家分析这些现象和行为存在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内化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然后由第二小组同学对第一小组同学所提出的不良的现象和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对于不尊重老师的学生,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老师,多站在老师的角度想问题;对于不尊重家长的学生,通过老师做工作让该学生给家长写道歉信,列出十件父母做过令自己感动事情,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对不尊重同学和自己的学生,要学会互相调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学会相信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定一个远大的学习目标。其次,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就是摒弃以往硬性说教方法,采取走近实际、走近生活、走近学生的人性化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真实生活中,通过日常生活的影响,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生活化能让中学生亲历生活,在经历现实的过程中品德意志得到锤炼,或在亲历现实生活之后,在真实生活或生活事件的启迪下感悟到某种思想成果。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属于就事明理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其教育过程直观真切、说服力强,是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首先思想品德教育目标要生活化,即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设置要贴近中学生,贴近中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关心中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心理期待为根本。要人性化设计教育目标,重视人文关怀,让他们看得见,够得着,听着信,切忌过于政治化、统一化、理想化和一言堂。其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生活化,即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不空洞贫乏,体现科学性,富有教育意义和理论魅力,又要丰富多彩,反映真实生活及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强调生活常识、道德礼仪、做人之道,生动形象。最后,思想品德教育手段要生活化,即要充分利用实现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教育设备,教学设施为载体实施教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可信性、通俗性和大众性,以先进的教育手段吸引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的参与,能使受教育者在陶冶情操、享受生活中,进一步增加体验和增强对真实生活世界的感悟,从而激发广大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中学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进而让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生的各种实践中,实现关注学生的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分层推进法、自我教育管理法都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分层推进法,就是依据学生的理想志向、思想水平、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将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自我教育管理法,是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思想教育,二是自我道德教育。自我思想教育,是学生不断地自我学习充实,不断地反思锤炼自己的思想,使其思想的深度、广度和品质不断得到发展提升,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方法之一,也是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内在要求。自我道德教育通常是在确立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后,由学生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提高,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为了使教育方法发挥更大的实际功能,还要构建符合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的评价机制,对运用方法所带来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反思,并作出调整。

[结束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行列,这样,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篇4

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团支部将继续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我校工作大局,以更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抓好基础工作和常规活动的同时,突出做好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夯实一个基础,即团队组织建设;二是抓好两项教育,即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培育两大载体,也就是’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和“三个现代”为主题的教育。 

    一、夯实基础,实现学校团队建设新突破 

    学生团员是我们学校团组织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抓好学生团员的管理是我们做好团队工作的着力点。在过去一年的团队工作中,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团员,成为我们学校团队工作的中坚力量;但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团员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如团徽配戴不规范,团员的意识不明确,团的基础知识不熟悉,班级团支部凝聚力不够强,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团队工作开展的力度与效果,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很有必要的建全团的组织基础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加强团队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班级团支部的凝聚力,加大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拓宽团的工作领域,以团带队,团与队之间活动互相渗透,加强团队工作的一体化,争取在团的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二、加强思想感情道德教育界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健康程度和能力素质不平如何,将直接影响今后晋江的发展状况。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的一代新人,我们学校团队责无旁贷,要切实发挥团队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切实把晋江的新一代教育好,引导好。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直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围绕新一代文明人为目标,广泛开展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活动,突出活动的思想感情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自觉追求良好的现代生活方式和风尚。 

    同时,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辨别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帮助他们学会宽容、坦诚,学会互助、友爱。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帮助他们养成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的个性,促进青少年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为提高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团队工作 

   “迈好青春门、走好成年路”是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团队工作的一个很好的主题活动。针对青少年的具体实际,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18岁成人公民素质的目标,赋于更加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活动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睥的需求与特点。同时把活动开展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相结合,晋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践相结合,让青少年学生明白成人意味着光荣与责任,作为在校生更应端正学习目的和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努力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00七秋团队工作安排月程表: 

九月份: 

1、做好本学期团队总体工作的安排 

2、开展教师节、中秋节系列活动(板报评比、参加镇活动) 

3、训练初二年新长旗手 

十月份; 

1、庆祝58周年活动 

2、加强团队建设开设XX年秋团校,吸收入团积极份子 

  

十一月: 

1、配合学校做好运动会工作 

2、成立三年各班团支部并召开半学期工作小结会议 

3、团队干部培训班 

4、“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讲座 

十二月: 

1、辛兴第二初中校园十佳歌手比赛 

2、“新世纪中学生形象”主题演讲比赛 

元月份: 

篇5

关键词:尊重 ;感情; 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第一次被严肃地摆在众人面前。那么,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了摆在每一个中学教师面前的至关重要的课题。下面,我就学校实际情况谈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尊重热爱学生,练就一双慧眼,使教育更有效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曾有一位班任谈到:“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如:我班学生张xx同学平时自由散漫,说话没有礼貌,上课说话捣乱,又经常说粗口并与学生发生矛盾,属于小错不断,大错时有的学生。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进行多方面观察,多与他交流。在交谈中,我发现他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对经常亮“红灯”的成绩抱有无所谓的态度。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尤其在踢毽子时会玩许多花式。为了能使他转变,我抓住他这个闪光点经常在班上表扬他,激发他学习的上进心,平时我经常找他谈心,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端正对待同学、老师的态度。通过努力,他待人接物的态度有了根本的好转,也慢慢努力学习了。教师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让我感到欣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了作为班主任的自豪感。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班主任的亲和力,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关键,那班主任的亲和力源于哪里?首先,要语言美,语言是教师传输信息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亲和力的强弱,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学校里,班主任是他们唯一的亲人,所以对学生讲话,要亲切,一句机智幽默的话语,有时会化干戈为玉帛;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远比冷冰冰的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取心和荣誉感。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格外的舒畅、亲近,可谓声声入耳、润心,句句有用、育人。其次,仪态美,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所以,仪表、眼神、动作等仪态,虽然无声,作用却非常神奇,鼓励和赞赏的眼神,提醒或刻意制止的目光,真诚的微笑,大方自然又亲切的动作,有时胜过苦口婆心的批评和劝说,学生感到老师就生活在他们中间。再次,人格美,有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对学生来说,班主任的人格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是最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影射力,更是做班主任最难能可贵的,人格美主要指内在的思想美,道德美、知识美等,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形象,必然让学生无限敬仰,进而产生感召力。只要和孩子们越来越亲近了,课堂上他们才会用心聆听我的讲解,课后才会乐于与我谈心交流,那么我的教育就会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抓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要适时、适地和适人地“疏导”

篇6

经过多年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我总结归纳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策略,能够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快速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水平,让学生在全面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以此为指路灯前进和发展。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壮大政治教学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我们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下也要更加注重教师“教”的环节,注重教的质量和教的效率。当然质量和效率如何取决于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取决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实施。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出色地完成思想政治教学,就要确保教师的高标准和高素质。长期的实践表明,高中政治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因此,一定要把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进修,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觉悟,才能够跟上中国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和变化,才能够在教学研究中更好地理解发展中的政治基础知识。因此,在提高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其教学的能力和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才能够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够使思想政治课堂极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为了能够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政治教师必须要勇敢地推陈出新,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艺术和水平。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求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宜思想政治教学的新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发挥理论魅力和艺术魅力,踏踏实实地推进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使得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出现新的更加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局面。

二、紧密联系其他道德教育方式,使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虽然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观念教学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拥有教育作用的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了能够使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就不能够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脱离。在学校教育内部,思想政治教学必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思想的养成。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发挥三者的合作力量,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教育。特别要重视与家庭教育的联系。高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在家庭生活中得到熏陶。为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地和家长交流,争取在家长的充分配合下有效地改善学生所处的家庭教育状况,让其更加适宜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为此,教师一定要从大的方面进行全面周到的考虑,让所有的道德教育渠道都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确保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三、政治教学课堂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社会和网络中存在一些不良的思想,高中学生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出错误选择。例如,那些家庭条件比较优秀的学生就倚仗自己的父母,不再刻苦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了;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父母没有能力的学生便会自暴自弃,放弃了奋斗的目标,失去刻苦学习的动力。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必须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全面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所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来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和教育引导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尽快让学生恢复斗志,精神饱满地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争取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教师要主动地制造一些师生交流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体现在课余生活中,教师能够和学生耐心地交流,有意识、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课内容时,我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一些真实的优秀的人物事迹来读给学生听。如丛飞——2009年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他就是从穷山沟中走出来的学生,凭借着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热情,决绝地辞掉了在银行的稳定工作学习音乐,从事音乐工作,并用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资助很多贫困学生,最后得病,在去世前他还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为活着的人带来了光明。我利用这些事迹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让学生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出身,不要在意自己现在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于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对社会做出贡献。我们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使自己的人生路更加精彩,从而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生活的迷茫

高中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丰富多彩,他们的交际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不再简单地局限于教师、亲戚和同学之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盛行,很多学生还会拥有素不相识的许多网友。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辨别能力,让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和提高,确保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并且不再迷茫。

例如,高中生的早恋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思想政治中的哲学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让学生认识到在高中这个青春期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也是普遍的。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将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谈情说爱只能是这个阶段的次要矛盾,等将来走向社会之后才能把其转变为主要矛盾。为此,学生应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心思全部放在学习中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政治知识的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

篇7

一、德育课现状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生主要的德育教育课,通过教师系统地讲解思想道德的理论与例子,学生可以在这门课程中发现自己在道德上的不足,完善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在过去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理论占很大的比例,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社会实践的时间明显不足,并且,开设思想品德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这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学校应该改变这种德育的方式,开展一定的德育活动,增加学生体验生活、体验社会的机会。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针对德育课实践环节薄弱这一环节,笔者与思想品德教师进行了一定的沟通,说明了想要让学生更多参与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想法,得到思想品德教师的赞同。并且,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活动计划,在每一个学期分不同的阶段,通过展开不同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全方位地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水平。

例如,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的时候,笔者同思想品德教师及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雷锋在我心中”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我们在实践之前进行了一次有关“雷锋纪念日”的演讲。然后,笔者到学校附近的一些社区看望孤寡老人,帮助老人做一些家务活。并且,我们还对校园进行了一次大扫除。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更进一层,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道德境界。

二、德育应融入各学科

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由于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识,在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让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渐渐渗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无论是历史课,还是英语课,都可以进行道德教育。当学生沉浸在道德教育课堂当中,教师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在笔者担任班主任的这段时期,同所有的教师进行了一次交流、探讨,讨论如何将道德教育应用于平常的教学当中。在笔者的提议下,许多教师都提出了一些讲课融入道德教育的好方法。最终,我们制定了将德育应用于课堂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了实践。通过不同科目课堂道德教育的方式,学生对于道德的了解更为深入,道德意识也得到很大提高,道德这个词已经深深地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

三、德育奖惩制度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应该制定一套德育奖惩制度,实行学生德育分管理体系。如果学生出现不文明的行为应该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同时扣除一定的德育分。如果学生有良好的表现,应该实行加分奖励。通过制定奖惩制度,提高道德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改变学生心中成绩是第一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学为本,德先行”的教育理念。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会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规范,渐渐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在学期开始的阶段,笔者同学生进行了一次以制定班级道德规范的班会。通过结合学校的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再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笔者之间的相互探讨,我们制定了一个属于自己班级的道德考核规范。例如,1.在班级中随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者扣除德育分5分。2.上课无故迟到、不尊敬老师者扣5分。3.在班级举行的大扫除活动中劳动积极者加5分。4.顶撞老师、不尊敬师长者扣10分等。每学期期末笔者的班级都会进行一次德育分比拼,通过比拼竞争,反过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

四、学生、老师、家长互通的德育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除了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学生互相之间同样也可以进行道德。作为一名班主任,为了加强我班的道德教育,增强学生之互相之间的道德教育,我班开展了定期的道德教育班会。班会的主要内容是由学生来讲述这段时期,在学习中、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道德事件,或者学生之间不和谐的事件,由全班学生来想办法解决。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都会尽力地互帮互助,展现自己的良好道德素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学校的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很深刻。因此,笔者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通过老师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在道德、性格、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笔者同每一位学生及学生的家长一起行了一次“学为本,德先行”的道德教育交流会。最终,笔者和家长制定了学生在家、在学校的道德教育策略。这样,在学校、家庭双方的努力下,学生的道德教育可以得到完善。并且,每一个学期笔者还定期组织家长召开一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集中了解不同学生的德育教育进展情况。

总结:初中是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课程、道德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其他课程的道德教育、道德奖惩制度、学生、老师及家长相互合作的道德教育这些策略,可以从理论、从行动、从家庭、从学校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以学习为本的情况下,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确保学生道德品质优秀。

参考文献

[1]郑双双.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篇8

        新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的缺失。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是要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从内容到形式都力图打破传统的学科似框架体例,真正使教科书的编写发生实质性的转向,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

        新课标对课程根本性质进行修订.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改动比较大的有 

(1)“思想性”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五爱”教育。

(2)“实践性”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3)“综合性”中,增加了重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联系的维度。

(4)“人文性”的改动相对更大。改后为: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次修订紧密关注时展的特点和社会的新变化、新需求,充分汲取德育理论研究的成果,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认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与完善。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003年以来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有效落实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改变过去德育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用“生活”理念贯穿品德课改革,使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贴近青少年的生活与身心特点,力求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满足国家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需要统一起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以及青少年成长需求,更加生活化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改变学校教育中生命价值失落、生命话题缺失的状况,建立以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真正体现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服务。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得到加强。

        课程标准修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思想导引,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情感特征,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均有体现,得到加强。跟随时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生命教育在《标准(2011年版)》中有所明晰和强化。公民教育在各个国家的目标、内容以及展开形式上虽有所不同,但多为加强的趋势。在我国现阶段,公民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过程时,更多体现在公民意识教育上,即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一教育目标的达成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依托德育工作,尤其是学校德育课程来进行。此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订与时俱进地加强了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关注,通过法律、国情、道德、心理健康部分的内容体现出来,还要求通过公共生活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

3、坚持“三维目标”统整,强化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三维目标”统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各学科在课程目标上都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此次修订高度认同、尊重德育课程的情感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学科特性,进一步明确和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要求教师关注初中生青春期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特征,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促使学生亲身经历与感情,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与此同时,还要求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践行的能力。

篇9

以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为重要目标,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纪律教育,积极推进德育现代化工程建设,围绕上级工作部署和学校工作计划,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认真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加强班级年级的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我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总目标:

1.加强道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评选“文明规范学生”、“文明班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活动,以点带面,继续推进中学生行为规范建设,使广大同学明确道德规范,培养道德行为,增强道德修养,学会道德评价。

2.加强法制纪律安全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做到制度化、阵地化、社会化,确保在校学生安全无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

3.建好学校、社会、家庭这一强有力的德育网络。

4.完成校园文化环境布置,增强育人氛围。

5.在各项德育活动中争先创优,争取优秀成绩。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严格德育常规管理,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良好的卫生习惯。

1.认真扎实地搞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广大同学人人明确道德规范,各班制订出文明公约,要求做到:平时不说脏话,不打架骂人,不欺侮弱小学生,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逃学,不乱抛果壳纸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不戴首饰,不吸烟喝酒,不抄作业考试不作弊,不看不听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远离网吧。在同学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规范检查自身和班内、有哪些不文明行为。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意见。提出具体措施,对普通性问题学校组织集中整顿,同时,树立文明行为示范学生、示范班等榜样,起示范带头作用。

2、加强监督检查评比机制,平时由团委、学生会组织文明监督岗,进行值勤,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每日的常规检查和不定期的检查,评选“卫生红旗班”

3、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预防和杜绝学生违法犯罪。 经常与镇综治办、派出所、法制副校长联系,聘请有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报告,组织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

4、坚持正面引导,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有体罚现象实行考核评优一票否决制。

(二)、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学校”为重点,坚持搞好“阵地育人工程”。

1、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定期办好宣传栏。

2、、继续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搞好升旗仪式,坚持开展好“国旗班”活动。

3、定期检查各班的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并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学校的文化建设,

(三)、以“创建十无文明班级,培养合格学生”为重点的课堂主渠道的“课堂育人工程”。

1、按计划、按要求认真备好班会课。

2、要按时上好班会,其他课不得占用。

3、要不定期的检查班会情况,

4、本学校期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行为规范教育。传统礼仪教育

(3)法制教育。

(4)安全卫生教育。

(四)、开展“爱校卫生月”活动,推进“环境育人工程”。

1、要认真抓好学生个人、班级、年级的卫生管理,要做到“净化、美化”。

2、学校对年级、年级对班级,班级对学生要层层落实卫生责任制。

3、要组织好卫生检查组织,并积极开展工作。

4、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个人、班级、年级卫生,并把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检查情况记入班级年级卫生积分中。要定期组织评选卫生先进个、班级、年级活动。

(五)、搞好“结合教育”,达到全方位育人。

1、要求各班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年一次)。

2、争取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法制、社会实践、科技教育。

3、学样校组织召开九年级家长会。

(六)“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育人工程”。

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安全教育、理想与前途教育。坚持搞好各种精神文明年级、班级的评选活动。对各种活动育人情况,要认真进行总结评比,搞好校园美化工作,用好宣传橱窗加大宣传力度,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七)关注弱势群体,认真进行特困生情况调查,继续开展好“身边的希望工程”和扶贫帮困活动,让更多特困生享受到祖国、学校的温暖,激发起他们的爱党爱国和努力学习的热情。

四、主要工作安排

月份 德 育 工 作 内 容

二 1、开学典礼,表彰先进为主题升国旗仪式(全校)。

2、专题教育系列:安全教育。传统礼仪教育、“十无”文明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

3、培训卫检查小干部员及学生干部。

4、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三 1、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为主题升国旗仪式(全校)。

2、结合学雷锋月, 各班出版“学雷锋、树新风”宣传专栏。

3、召开初三级学生家长会。

4、专题教育系列:文明礼仪教育(一)。

5、对优秀学生进行团知识学习培训。

四 1、组织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团的知识

2、筹备纪念“五·四”活动、

3、出版庆祝“五·一”、纪念“五·四”宣传专栏。

4、期中考试动员及考风考纪教育。

5、专题教育系列:安全教育讲座。

6、初二级主题班会:做生活的强者——如何对待自卑和压抑心理。

五 1、庆“五·一”、“五·四”活动为主题升国旗仪式(全校)。

2、团委、各班开展纪念“五·四”活动。全校师生歌咏比赛。

3、吸收新团员、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评选优秀团员活动。

4、期中班主任工作会。

5、做好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工作。

6、期中班风检查。

六 1、做“四有”新人为主题升国旗仪式(全校)。

2、专题教育系列:法制教育专题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专题教育系列:卫生健康教育讲座。

4、做好毕业班学生中考动员及组织工作。

5、期终复习考试动员及考纪考风教育。

6、组织检查学生早读迟到情况、学生仪容仪表,并提出整改意见。

7、召开班主任工作会。

七 1、庆祝“七·一”,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主题升国旗仪式(全校)。

2、期终评定、表彰“三好”、“优干”学生。

3、班主任做好期终学生评语、填写有关资料等工作。

4、上交班会记录及班务日志。

篇10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品德课;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74-01

德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其它途径所不能代替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初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用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比如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的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2.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再比如:结合学校"献爱心学雷锋小组"成立周年庆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献爱心学雷锋小组",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利用实际生活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4.利用第二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求政治教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针对学生浪费严重的问题,某校举办"反浪费展览";针对学生经常上网,开展"中学生上网利弊"的辩论会等等"请进来,走出去",是用社会力量来启发、教育学生。又如:为了加强安全教育,我们邀请县交通局的有关领导作报告;为了宣传禁毒知识,不少学校邀请公安部门、戒毒所有关人员作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活动,产生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再如:学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的内容时,活动教学中要求"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走访、参观、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周边在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动物保护、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状况。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在探究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贵,并通过如"绿化设计我们的校园""关于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等可操作性活动践行来加以内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德育观念;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之中。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