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旅游消费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旅游消费观

篇1

关键词: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

青年旅游者,是旅游市场中最为活跃的生力军,大学生是青年市场的主要群w,是带动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旅游过程中,大学生自有求新、求知、求异的消费心理。随着90乃至95后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特点成为推进旅游行业继续发展的首要课题。三亚市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其在校大学生群体中来自内地的学生比重较高,研究三亚市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对于分析内地旅游市场对海岛型休闲度假方式的消费特点,以及了解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消费诉求,开发本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十分重要。

一、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选择三亚市三亚学院和三亚理工职业学院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的文理学院的大学生,调查对象范围较广泛全面。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研究分析三亚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习惯,包括岛内及出岛的旅游开销、出游时长、年出游次数,出游时间选择、和谁一起出游、旅游目的,岛内及出岛旅游选择的交通工具、影响出游的要素、倾向选择什么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的获取渠道等内容。通过了解三亚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分析提出三亚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及提升策略,为研究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及旅游市场开拓提供经验借鉴。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地点主要设置在三亚学院,问卷发放地点选择在三亚学院和三亚理工职业学院。调查工作始于2016年9月,完成于2016年12月,问卷发放共计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96份,问卷有效率96%。

通过整理回收的问卷,按照要求将基本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软件EXCEL数据处理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找出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并提出有效开发提升建议。

二、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人口统计特征分析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性别、年级、对旅游的喜好程度、是否经常出游。根据对收集的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析,本次调查男生39人,女生57人,大一、大二、大三及大四年级各有涉及。

其中,在对旅游的喜好程度上,多数学生表示喜欢旅游,但就是否经常出游的选项,相当部分学生的选择是没有。这两项数据充分反映,三亚市高校大学生对于旅游这种休闲方式秉持支持的态度,可能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限制了他们的出游计划,导致他们的出游经历及体验不多。

1.旅游消费水平调查

(1)旅游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经济来源依靠父母给予的比例占40%,通过生活费结余的比例占29%,自己打工做兼职的占16%,其他包括奖学金、恋人资助、其他途径分别占3%、5%和7%。通过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旅游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另外,当代大学生的旅游经济来源正呈现多元化的结构特征,大学生在获取旅游资金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兼职和奖学金甚至依靠恋爱对象的资助等方式,并占有一定比例。

(2)每次旅游平均消费金额(岛内/岛外)

考虑到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岛内外出游涉及交通、旅游动机有所差别,故而在调查统计旅游花销时,本人在问卷中进行了岛内和岛外的区分。根绝调查数据反馈,学生用于每次岛内旅游的平均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10%,平均花费在200元-400元的占39%,平均花费在400元-600元的占29%,平均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22%;学生用于每次岛外旅游的平均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4%,平均花费在200元-400元的占10%,平均花费在400元-600元的占19%,平均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67%。充分说明,三亚市大学生在计划岛内旅游和岛外旅游在消费支出上有很大的差别,岛内旅游消费集中在200元-400元及400元-600元的区间,岛外旅游消费区间主要为600元以上,三亚市大学生对岛外旅游的消费开支相比岛内旅游开支要大的多。

(3)平均出游时长

根据调查数据结果,三亚市高校大学生平均出游时间为1-2天的占比22%,3天-5天的为56%,6天-10天的为19%,11天以上的为3%。大学生的出游时长主要集中为10天内,11天以上的长时间旅游选择比例较小,这可能与高校学生的无固定经济收入来源,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旅游开销,以及高校假期时间安排较为固定有直接关系。

(4)每年出游次数

年出游次数是反映普通旅游消费者旅游消费意愿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年出游次数在1次及以下的选择比例为15%,选择2次-3次的人数比重为69%,选择4次的为8%,选择5次及以上的为8%。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三亚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意愿及旅游动机较为强烈,85%的学生每年都会有安排2次及以上的旅游计划,旅游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2.出游方式选择

(1)旅游时间选择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包括寒假、暑假、法定节假日、周末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学生们倾向于选择寒假(22%)、暑假(38%)和十一(16%)出游,其中在暑假时间大学生的出游意愿最强。暑假和寒假是学生一年中最长的两个假期,选择这个时间段出游方便自由灵活安排出游计划;另外,寒假时间正处于我国的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加之中国家庭春节要团圆的传统观念,相比较暑假,学生的出游意愿稍弱;十一国庆周使我们国家的旅游黄金周,景区客流暴增,出行困难,而大学生们更偏向于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对旅游品质和出行体验的要求较高,导致大学生对十一黄金周时间的出游意愿不算强烈。

(2)出游伙伴

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大学生选择和同学及朋友出游的比例占51%,选择陪伴家人出行的比例占24%。除此之外,还有选择和恋人(15%)一起旅游,以及独自旅行(8%)。大学生们乐于与交流情感,传递价值理念,和同学及朋友一起,彼此志趣相投,更有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加之他们的闲暇时间较同步。选择与家人出游,在旅行过程中增进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维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备受中国家庭重视。15%的大学生选择与恋人一同旅游。大学生情感生活日渐丰富,保持与恋人的良好关系,旅游过程中增进情感,赢得好感,可以说,旅游是当下大学生为感情生活加分不错的选择。另据调查发现,选择独自出游的这部分群体多为单身大学生,且他们对冒险旅游、徒步旅行等特色旅游项目比较感兴趣,求新求异求知和艳遇的心理需求较大。

(3)旅游目的

学生们选择娱乐放松、增长见识、人文体验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4%、18%、和14%。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储备较丰富,求追自由舒适的生活方式,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首选。大学生的求新求知的旅游心理也使得大学生群体在选择出游目的地的时候与其他游客有明显区别,反映在数据中增长见识和人文体验的选择比例较高。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冒险刺激比重也比较高,且多为男生;选择的旅游购物群体多为女生,这和大学男女生不同的旅游心理及消费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3.出游目的地选择

(1)出游交通工具选择(岛内/岛外)

鉴于海岛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游客进出岛依赖的交通工具的选择十分重要,加之海岛本身具有的地区性特色性的旅游资源特色,本地大学生在选择出游交通工具时会对岛内和岛外做区分。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三亚市大学生在岛内旅游时选择的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火车和市内交通,分别占比37%、29%和25%。汽车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具有灵活、方便停车、实现点对点的送达等特点,大学生岛内旅游选择汽车作为首要出行工具,主要是基于短途旅游情况下的选择;另外,海南岛建设有环岛铁路线路,也方便了岛内旅游的交通;同时,旅游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的市内交通系统,也是游客依赖的重要交通工具。

通过对大学生岛外旅游交通的数据分析,与岛内旅游情况相比大为不同。大学生选择岛外旅游考虑的出行交通工具主要为飞机和火车,分别占比56%和27%。充分说明,大学生在选择出岛旅游时,更多考虑的时间成本,以及出游的体验;由于海岛型城市的地域性特点,出入交通工具选择性较少,飞机和火车成为必选项。

(2)出游目的地影响因素

影响旅游者出行的因素主要包括: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目的地情况及出行安全考虑。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三亚市高校大学生认为景点知名度及吸引力是影响出游目的地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占比31%,选择知名景点和有吸引力的景点仍是大学生首先考虑的要素。另外,选择假期时间和路程距离、门票价格、地方治安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是19%、18%、16%和11%,大学生没有固定经济收入来源,在旅游过程中会注意控制旅游开支,对旅游目的地的路程距离和门票价格比较关注,当然假期时间够充裕也是旅游成行的保障。另据走访调查,出游影响因素选择地方治安的多为女大学生,年轻女性在生理体能和社会经验上处于弱势,她们在外出游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格外重视。

(3)旅游目的地类型选择

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凸显了他们的旅游动机和休闲需求。在调查结果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自然风光类旅游景点仍是大学生的旅游主流选择,占比33%,其次是休闲度假类,占比21%,当代大学生普遍展现对高质量生活品质追求,通过自然观光和休闲旅游陶冶情操,以及在旅游过程中增长见识,提升对人生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另外,大学生选择城市旅游(13%)和探险刺激旅游(12%)的也占一定比例,充分体现大学生旅游类型丰富,对特色旅游消费需求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的新的形势。

4.旅游信息获取渠道

旅游者信息获取渠道直接影响旅游者出游的选择和旅游市场营销效果。根据调查数据反映,无论陌生还是确定的景点,大学生相关的信息获取渠道都以互联网主要的方式,占比分别为45%和49%。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适应能力最快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接受使用互联网的热情更高,对他们进行互联网营销效果更直接有效。通过朋友介绍的选择比例也比较高,其他还有书刊杂志和广播电视及旅行社推荐等传统信息传播渠道。朋友介绍,是口碑宣传的重要手段,是个人经验的传授和推广,大学生群体性极强,周边同伴的意见建议对其做选择很有影响。

三、调查总结

大学生是青年旅游市场的主体,其旅游消费需求是未来旅游消费的趋势。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出游旅行的需求很大,出游频率相比增加,尤其随着80后,90后成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习惯引领社会消费的新趋势,包括旅游经济来源呈现多元化;出游时间相对集中,且时间较长;求学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明显;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等。海岛型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特征差异性明显。如三亚市大学生旅游消费存在岛内岛外的差别。第一,大学生在岛外的旅游消费明显高于在岛内的旅游消费。大学生岛内旅游多为近距离的短途旅游,加之多乘坐汽火车,交通成本较低,出游时间多为周末,时间不长;与之相反,岛外旅游出行距离远,多乘坐飞机出行,且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及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动机较为强烈。第二,出游交通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别。受地理区位的限制,大学生岛内旅游多选择火车、市内交通和汽车,岛外旅游主要依赖飞机和火车,三亚环岛高铁也为大学生出游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通过调查研究三亚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有助于开发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整海岛型旅游城市季节性短板,提升旅游城市内需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本科生 支出结构 消费观念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形成特有群体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特征。在消费率较低的中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将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他们消费习惯的形成。本文以徐州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为对象,研究他们的消费内容和消费结构,把握其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以培养和改善他们的消费行为。

一、徐州师范大学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所需方面、通讯费方面、购物方面、学习方面、娱乐方面及其他方面的消费等。此次调查的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群集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主要分析软件为SPSS;以全校学生为总体,在一到四年级中按1∶1∶1∶1的比例分层抽样,用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各年级男女各20份。经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占13.87%,300-500元的占44.41%,500-1000元的占32.07%,1000元以上的占9.65%。每月生活费为300元以下的消费群体的比重与月生活费1000元以上消费群体的比重差不多,反映了目前社会分配逐渐趋于两极化。

1、基本生活所需方面

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应该是重中之重。按徐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10元左右用于基本消费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调查发现,有83.7%的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只选择廉价的饭菜;60%的男生达到了每月净饮食费用300元的标准。

2、通讯费方面

大学生每月的手机费一般不低于30元,因为他们大部分加入校园集团网或组建了亲情号码群,所以每月的消费会在30元以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在30-50元;而谈恋爱的学生一个月的电话/手机费都会高于未谈恋爱的学生。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的宿舍,在宿舍上网已成为时尚,很多同学都已经配备了电脑,上网费也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有的大学生每月的上网费高达50元以上,甚至更多。通常男生的上网费用高于女生,主要是因为男生经常上网玩游戏。

3、购物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大学生特别喜欢逛街,购物方面的消费占她们消费支出中的一大部分。有些女生往往会因为买一套名牌化妆品或一件名牌服装而花了自己大部分的生活费,甚至不惜向别人借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同时,男生花在这方面的消费也不少,有些男生更换手机的周期很短,有时为了追求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名牌服装花费太多……一些大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攀比心理明显。

4、学习方面

学习方面的消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考证等消费。调查发现,学习方面的消费和基本生活消费这两个方面在大学生月生活费中占了很少的比例。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离毕业越来越近,出于求职的需要,很多大学生都卷入了“考证热”的浪潮中。现有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考证方面费用支出为300元以下的占了一半左右,在300-600元之间的占15%,有的则超过了1500元。这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仍然不及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

5、娱乐方面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和健康方面的需要,他们的娱乐内容包括外出旅游、跳舞、健身、去练歌房(KTV)等等。近年来,大学生已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他们每年都会花一些时间外出旅游,在旅游内容上更注重自然风光和文化品味。据调查,大学生中每年外出旅行消费在200元以下的占29.1%,不外出旅游的大学生占26.9%。而从不外出旅行的人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身上,这与他们进入大学时间较短有很大的关系,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外出旅行的消费比重会增加。在外出旅行支出中,25.9%的人每年要花费200-600元,此外近45%的人每年外出旅行支出在1000元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宽裕了。同时,女生在娱乐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这与女生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主要用于购物上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6、其他方面

爱情和友情是大学生校园里两件较为重要的事情,人情消费在大学生日常消费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够意思”。据统计,60%的大学生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在500元左右,30%的大学生每年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多。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经济不宽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用于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比重在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的消费比重在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正处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情消费比重在上升。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分析

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行为是“感情、认识、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攀比消费

追求品牌,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共同特点。有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会缩减自己的必要开支,向别人借钱甚至欺骗家长获取额外的生活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可见部分大学生不懂得适度消费,盲目地过度消费、高消费,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理。大学生受社会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很深。当代大学生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于是他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社会地位的象征。

2、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他们的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的特点,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更容易注重感官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不只关注物品的价格与质量,而是更注重物品是否能赶上潮流,能否在使用和观赏物品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和心理的满足。

3、形象消费

由于人力资源过剩和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形象消费。吉登斯说过,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成为自我审视、反思、规划和改造的对象。当下的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各种化妆品和衣服,以求自己的形象较原来有所改变,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使自己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此外,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加快捷,大学生已成为善于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一族,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形象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他们受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还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

2、家庭、学校的引导

当代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消费行为。在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初期,如果父母和老师不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就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形成。对家庭而言,家庭收入越高,一般对其子女的经济供给就越多,学生的消费行为就容易出现以上的现象。

3、自身消费心理的驱使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映,是消费行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在消费心理的影响下,他们往往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追求时尚性、潮流性,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会即兴消费,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1、家长要改变传统的子女观念,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

应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才理念,要做到该严格的就要严格、该监管的就要监管,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以及风险意识教育,开展消费道德理财教育,积极改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帮助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进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强调“合理与适度的消费”

合理消费是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不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要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等不健康的消费倾向,提倡“量入为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等浪费现象。应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约消费观,强调理性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行为。

3、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增进储蓄观念

“理财能力”,即罗伯特・清崎所说的“财商”,“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财商与智商、情商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三大素质。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认识与运用金钱,把钱用到实处,并能将剩余的钱储蓄起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甘碧鲁: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手岛佑郎:犹太人为什么优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要经历上述三种过程。由于大学生所受教育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并表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同时,大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排头兵,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评述

由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对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的研究目光。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从这些消费当中透露的数据可以大致看出当今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占据了主流,健康的、合理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正在形成,但在大众消费的影响下,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影响,一些消极的、畸形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也露出了苗头,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1.大学生的生活消费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加之大学生个人家庭情况、个人因素等情况,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出现分层次现象。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元~300元的占3.87%,300元~500元的占44.41%,在500元~700元的占34.17%.在700元以上的占9.33%。大部分大学生消费额度分布在300到700元之间,这一区间段的人数比例达到78.58%。可以明确地说,大学生的消费已经呈现出高、中、低等三个不同的层次,消费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但消费的总额却在逐年增加。

2.大学生的学习消费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占据了大学生消费当中的很大一个比例。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各种学习辅助设备(包括电脑、文曲星、复读机等)的购置费用。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有所区别,纵观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基本在2500元~10000元之间,这笔费用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内容,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除学费以外,考证费用和电脑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也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学生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经常参加各种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名目繁多的考试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考试费用逐年增加。电脑也成为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资料之一,无论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还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都想方设法为拥有一台电脑而努力。

3.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中,最重要的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源于同学感情的消费,另外一个是恋爱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曾举行过生日宴会的占70.1%,宴会费用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65.7%。恋爱消费是人际交往消费中的大项支出之一,调查数据表明,有65.0%的学生曾经有过此方面的投资,有35.0%的大学生曾拿出过其生活费中的15%以上的钱进行此消费。另外,现代的通讯工具也被运用到人际交往中,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达70.6%,而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原因的调查中,有62.1%的学生选择了“联系方便”,而25.4%的学生选择了“显示身份”。

4.大学生休闲及娱乐消费

大学生的娱乐休闲消费包括了在大学生活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如上网、读消遣杂志、书法音乐绘画、旅游、迪厅、打台球、遛旱冰等,这些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单就旅游一项,有70.4%的大学生在假期参加过旅游,有40.4%的被访学生平均每次旅游花费在800元以上,其中花费在1500元以上的占34.9%。

二、大学生的畸形的消费观念有众多表现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消费“前卫”,存在攀比心理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得知:有的学生对品牌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名牌衣服、鞋帽,高档手机,成了一些学生的时尚追求。受虚荣心的驱使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有的学生甚至通过借贷等方式超前消费。

2.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深受社会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大学生不断追求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虽然不能拥有很多高档物品,却能对许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

3.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比重逐渐加大

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元~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4.经济独立意识较弱,储蓄观念淡薄

从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来看,有87%的学生全部由家庭供给,由勤工助学获得生活费的学生仅占9%,与同龄的欧美学生相比较,我国的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比较薄弱。另外,由于没有储蓄观念,有些大学生回家的路费都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筹凑。

三、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塑造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将会给社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华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培养与塑造,使大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要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着手。

1.高校要切实承当起对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培养的重任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问题,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它也是高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问题,高校要在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塑造中承担起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责任。

(1)高校要教育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高校要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培养中加强光荣传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要引导他们在进行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充分考虑到个人消费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不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

(2)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引导。当今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和白领情结,相当一些大学生崇尚品牌、讲究品位。部分学生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奢侈消费,难以把握消费时的心理平衡,消费仍处于无序、盲目乃至从众状态。高校和教师要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3)高校要进行适当的消费和理财培训。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如何实现理性消费、如何提高消费品位。从消费内容上看,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费用会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及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费用会提高。因此,适当的理财知识应纳入高校的辅导或选修课程,通过灵活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进行培训,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理财及消费习惯。

(4)高校要将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2.大学生个体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和消费心理水平,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1)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2)大学生要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做一个简单的记账簿,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一祥等: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5)

[2]王永杰等: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6)

[3]唐沙等: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4(156)

篇4

[关键词]旅游消费市场;现状;开发策略;南宁市大学生

大学生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但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南宁市共有高校28所,在校学生人数就高达23.92万人,市场巨大。南宁市大学生旅游市场活跃,然而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以深度访谈法,在广西大学等六所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87份,有效问卷480份,其中男生253份,女生227份,有效率为96%。

二、南宁市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现状

(一)南宁市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特征

1.旅游动机丰富。通过因子分析,把南宁市大学生旅游动机划分为六种类型,即从众与购物型动机、缓压与归属型动机、娱乐与情感型动机、实践与访友型动机、交友与追星型动机和探险与猎奇型动机。缓压与归属型动机、娱乐与情感型动机也成为南宁市大学生旅游动机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出游,除了增长知识方面的需求外,更多的还体现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即缓解精神压力和寻求集体的归属感,以上对于开发南宁市大学生旅游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2.经济实力是影响出游的关键因素。影响出游的因素有闲暇时间、自由可支配收入、产品、便利、安全等。对南宁市大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而言,影响其外出旅游的关键因素是消费能力(占77%)。

3.消费水平偏低。在一次旅游能承受的花费的调查中。100元以下占14%,100~300元占52%,300~500元占14%,500~1000元占9%,i000元以上占1%。这反映了南宁市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大多在100~300之间,平均消费水平偏低;一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根本不会把钱花在旅游上。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同学们以火车(51%)和汽车(40%)为主,高达83%的同学在旅游过程中用于购物娱乐方面的消费在10%以下,仅有3%的同学在30%以上,这些从侧面反映了南宁市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水平较低。

4.消费观念传统。仅1.25%的同学主张超前消费,认为即使完全借钱旅游也在所不惜;15%的同学主张适度超前消费,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再适度借一点;83.75%的同学主张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81.87%的同学不会通过信贷出游,18.13%的同学会通过信贷出游。从这两项调查中可以看出南宁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观念十分传统。

5.出游时间充裕。大学生的假期有周末双休日、“五一”“十一”小假期、寒暑假等,充裕的时间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寒暑假能让大学生避开五一、十一、春节高峰期出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压力。

6.倾向于通过网络了解旅游信息。在调查中90%的同学喜欢通过网络来了解旅游信息。目前南宁市还没有一个大学生旅游网,传统旅游企业还未与网络完全接轨,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缺乏学生专栏。

7.消费者对旅行社的印象不佳。有28%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旅行社没感觉:18%的被调查者对旅行社的印象较差;13%的被调查者对旅行社的印象很差;仅6%的被调查者对旅行社的印象好,可见旅行社的形象在南宁市大学生心目中的情况差强人意,树立并宣传良好的旅游企业形象成为当务之急。

(二)南宁市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限制性因素

1.大学生方面。(1)经济问题。调查发现,经济问题成为阻碍南宁市大学生出游的首要问题。每月生活费在300~400元之间的同学占23%:400~500元之间的同学占40%;500~600元之间的同学占24%;600元以上的同学占13%。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处于400~600元之间,这与南宁市各高校的生源地有很大的关系,调查中有大部分同学来自广西区内(64%),广西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不是很好,致使生活费不高。在南宁市各高校日常生活所需的平均花费在400~500元之间,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同学没有太多的结余用于旅游。(2)观念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观念非常理性,通常不愿意接受信贷旅游。在本身经济基础就很薄弱的情况下,这样的消费观念成为限制南宁市大学生出游的又一重要因素。

2.旅游企业方面。通过走访南宁市一些有代表性的旅行社得知,大学生旅游市场对于旅行社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观察发现,大学生旅游市场得到相对重视的时间段便是暑假和小假期,但旅行社往往受经济效益的驱使而使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手段,导致大学生出游权益受损。

3.政府及相关部门方面。出于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考虑,政府部门对学生旅游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不主张学生出游,这一方面压抑了学生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使旅游企业不能放手去做学生旅游市场。大学生旅游市场没有得到重视和鼓励,缺乏一个宽松的发育环境,使大学生旅游市场陷入发展的不良循环。此外,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对大学生出游缺乏必要的引导,学生出游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三、南宁市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开发策略

(一)采取多种优惠方式刺激大学生旅游

无论是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实际消费能力看,还是从影响出游的因素来看,经济因素都在学生出游决策上占据着首要位置,因此,旅游企业要以多种优惠方式来拓展大学生市场。

1.实施“助游贷款”政策。旅游支出是制约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而且在调查中有一定数量(18v13%)的同学会通过信贷出游。据了解,南宁市各高校在助学贷款方面已与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可借助助学贷款和国外建立信用机制的经验,加强大学、旅游企业与银行三者之间的联系,对家庭条件差又有出游需要而且信用又较好的同学可适当发放一定数额的贷款。

2.推行“奖励旅游”制度。针对一些学生苦于经济压力而不能出游的情况,学校可以实行旅游奖励制度。通过走访驻邕高校得知,各个学校在奖学金方面都有较大的投入,能够因为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表现突出而获得奖励的同学不少。以前的纯粹物质奖励可以变换为旅游奖励,如清华大学一日游、北京大学一日游等高校旅游的形式,让身处相对落后的学习环境的南宁高校学子增长见识。还可根据成绩水平,奖励到不同的地方旅游。这也解决了不愿意通过信贷出游的同学的旅游费用问题。

(二)旅游企业充分参与大学生旅游市场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离不开旅游企业的参与,必须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可通过信息提供、政策优惠等方式,争取让旅游企业相信大学生旅游市场值得经营;旅游企业自身要有先进的思想,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

以及自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大显身手。

1.开辟各类大学生旅游专线。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动机与大众旅游有较大差异,旅游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发出旅游费用较低的大学生旅游专线。从调查中了解到,驻邕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文科类和理工科类专业百花齐放。针对文科类的同学,可考虑老街老巷、名人故居、文物古迹、著名企业、著名大学等旅游点,文化气息十足且不需门票或很便宜,又符合同学们的口味。针对理工类的同学,可考虑建筑风格鉴赏、动植物品种辨别、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实务以及各种工艺流程操作等。这些内容在一线进行教学要比课堂讲授好得多,学校既节约了设备购置与管理费用,也保证了学习场景的真实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利用寒暑假推出各种中长途旅游线路;借助双休日和小假期的时间开展短途旅游,进而形成适合大学生闲暇时间的长短途旅游结构。

2.推出经济型旅游套餐。旅游企业可以推出经济型旅游套餐。推出班级组团优惠、学生会组团优惠、社团组团优惠等,薄利多销。在特定时期制定特殊的优惠价格,比如女生节、情人节,以吸引大学生市场。在旅游淡季,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降价优惠、与学生社团联合倡导推出户外运动等措施刺激大学生出游,适当聘用大学生导游提供导游服务,这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为高校学子出游创造更多优惠余地,而且他们素质高,在思想和生活上也与大学生旅游者贴近,还可以实现校企联合之路。

3.构建驻邕高校旅游网络,进行网络动态营销。旅游企业可以在各高校网络建立友情链接或建立网站,组成一个驻邕高校旅游网络;利用大学生偏好网络、追求新奇的特点,在不同时段结合各地推出的旅游项目在网站上推出以时尚旅游、户外运动等为主题的网络动态营销活动,以吸引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

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做好宣传工作。首要的是应端正经营态度,抛弃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职业理念,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切切实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在宣传方面,可抓住时机在大学生中做一些软广告,如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旅游客体的线路、景点等活动内容制成形、声、色并茂的动画纪录片或课件,形象地展现给大学生,并将具体的销售、服务内容介绍给大学生;也可与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像导游大赛、演讲大赛等,这样既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使旅游产品深入人心。

(三)开展大学生教育旅游

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方面的高等教育,旅游过程中的教育意义,在于让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实践,融入自然环境,学习生存技能,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人文精神,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现阶段的在校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如何走出家庭的溺爱,走出学校纯理论化的应试教育,培养锻炼青年学生独立、坚强、自立的精神,是全社会函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旅游,即是通过参加以教育为主的旅游活动,使旅游者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接受各种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大学生教育旅游,走教育与旅游相结合之路,使他们暂时远离学校和家庭,是难得的独立生活、自理、自立的机会。在旅途中,跋山涉水,付出体力、毅力来锻炼体魄和意志;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加强了协作意识的培养;同时可以认识大自然、了解历史、接触社会。这些都是大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爱国热情、提高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良好途径。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也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应地引导,让学生出游活动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杜炜,旅游消费行为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南宁统计年鉴[R].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3]程华胜,张海荣,论体验经济时代教育旅游产品的开发[J].特区经济,2007(3)。

篇5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2005年秋,我们在安徽淮南组织了一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选取安徽理工大学和淮南师范学院一至三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学生分布于东、中、西三个区域。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样本的有效回收率为95.2%。此次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家庭年收入及家庭所在地区,学生的消费支出水平及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几个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收入单一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主要来自家庭、贷款和勤工俭学三大渠道。样本显示,约96.3%的同学把家庭供给作为消费的主要来源,占其消费总额的92%,家庭收入越高,对大学生提供的数量越大,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与家庭的收入呈正方向变化。由于家庭收入存在地区、城乡等差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同时反映了这一差异,其中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学生消费收入要明显高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来自于勤工俭学,约占大学生总收入的11%,有极少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消费收入完全依赖于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开支,有的学生同时兼任几份家教,并利用空闲时间到街头散发传单、推销产品,在调查中显示,约48%的学生为了增加消费收入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贷款是少数大学生收入的另一渠道,由于贷款数量和名额的限制,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得到贷款资助。

2、消费支出层次化。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呈现多层次性。其中月支出额在300元以下的占6.26%,有2.42%的学生支出高于1200元,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00~500元和500~800元之间,两者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47.78%和39.44%。调查中显示,面对消费支出的层次化,不同消费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70%以上的同学对于自己目前的消费状况表示不太满意,尤其消费水平低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不能与他人礼尚往来,面对时尚产品没有能力购买而觉得低人一等,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少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学生表示很满意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这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济困扰,可以跟着潮流走,在精神上无忧无虑,相对低消费水平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很轻松;还有部分消费水平不高的同学表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消费状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谓的攀比和消费上,因此也很少经济上的心理负担。

3、消费结构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过去支出单一地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消费方式,转向了多样化的消费,尽管生活和学习消费仍然占支出的主要部分,但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其中女同学用于美容及化妆品的支出已占支出的较大比重,并且用于非生活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日渐增长势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局面,大学生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花费也在日渐增多,这是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用于各种资格证书和技能培训的费用约占支出比重的8%。此外,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他们使用的物品上,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普及率不低于60%,电脑拥有率也在30%左右,12%的人拥有PDA,24%的人拥有MP3,高档消费品也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中,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一些名牌产品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自我需求强烈而多样,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总希望用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我,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来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的潮流。

2、贪慕虚荣,攀比消费。攀比消费是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他们消费时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消费行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要追随去购买,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西方时尚的“消费主义”也日渐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少估量的影响。在西方推崇物质消费、追求享乐、及时行乐思想的同时,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不少同学认同及时享乐的观点,在日常消费中,常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使用时尚电子产品,追求个性化,超前消费,购买高档名牌商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发生了盗窃行为,有的大学生甚至把消费,享用物质财富的多样化作为彰显个性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而走入消费的误区。

3、激情冲动,非理性消费。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初次自行支配钱财,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因素冲击而改变消费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现代是信息社会,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的途径,媒体通过制作大量形象和信息,向大学校园传递着外界的消费潮流和时尚,常使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着,跟随着媒体创造出的新潮流亦步亦趋,在消费上失去应有的判断力,造成很多非理性的盲目消费。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消费观是消费者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消费者对消费内容、消费目标、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各种因素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态度。消费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面对着传统与现代消费观的冲突,产生了很多困惑,在消费中出现许多误区,社会、家庭和教育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为大学生的消费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加强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的认识。

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消费不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过程,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无论你是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无论你觉得其他人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有多么小,你都无法逃避消费环境的影响。因此,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非常重要。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时,首先应该积极呼吁媒体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作科学健康的消费宣传。据调查,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媒体,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主渠道,成为联结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桥梁和纽带。媒体把外界的消费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了大学生,但是,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易于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盲目消费。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消费的社会氛围,必须呼吁各种媒体宣传正确、积极、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帮助大学生弄清楚媒体“创造出的新消费”、广告中虚构出的消费需求与自我需要的界限,辩明媒体诱导下的通过物质消费以彰显个性的误导,分清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正确进行消费决策,不被流行所诱惑。

明确消费是为了健康的生存,消费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不能被媒体所左右,人的消费应该具有理性,更多的无谓消费并不等于自身价值的提高,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消费的冲动性和被动性。其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要为孩子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子女提供正常的消费支持,这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经济支柱,可以免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要掌握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内容和结构,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大学生做好预算安排,并及时纠正一些消费误区。家长要转变“无私奉献”的无遏制供给观念,适当提供给大学生的消费,同时,还应该把上一代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言传身教给子女,切忌自己平时消费时大手大脚,无预算,铺张浪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帮助子女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篇6

[关键词]:90后 女大学生 消费 南京林业大学

一、引言

90后是对在1990年到2000年之间出生的人的统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相对缺少集体意识,缺乏信仰,功利心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增高,认知更为广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在消费习惯方面,90后的消费比较理性,但更注重享受,强调个性。较之前人,90后还更加注重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追求自身权益。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女性在消费行业中做出的决策也远远多于男性。目前我校本科在读生普遍为90后,这些90后中的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旺盛,其消费观念通常较为领先,因此,关注目前在校90后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显得十分必要。

二、90后女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根据对本校844名在校本科女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约有65%的女生月均生活费在900到1500元之间,由于过少的生活费将不能满足生活必须需求,所以,只有不到16%的女生生活费少于900元,相较而言,生活费多于1500元的女生人数达到了19%以上。

每月生活必须开销包括伙食、日用品等,约有74%的女生消费金额在600到1200元之间,而开销在1200以上的人不足10%,可见大家对于生活必须开销有稳定的需求。

每月服饰开销包括服装、鞋包、饰品等,约有68%的女生消费金额在100到500元之间;只有约5%的女生没有服饰开销。

每月娱乐开销包括旅游、兴趣爱好等,约有78%的女生消费金额在300元以内,更有近10%的女生没有娱乐开销。

关于每月在恋爱方面的开销,没有恋爱开销的约有68%;有24%的女生恋爱开销在300元以内。

关于每月在课外书和教辅资料等书籍方面的开销,有近23%的人没有书籍方面的开销;而近59%的人开销在百元以内。

关于每月在课外培训方面的开销,没有培训开销的,约占女生总数的66%;有近29%的女生每月培训开销在300元以内。

关于每月完整读完的书籍数量(网络小说除外),有近45%的女生书籍阅读量为0,这是所有区间占比中最大的一个;阅读量在1―2本的女生,约占女生总数的43%。这就是说将近九成的女生月均读书量不到2本。而根据我们对校内734名在校本科男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约一半的男生每月书籍阅读量为0,也有近八成男生月均读书量不到2本。

关于各个同学上个学年的学分绩点,近七成女生绩点在2.5到3.5之间;相较而言,绩点高于3.5的人数要比低于2.5的人数多。对比男生的数据,有约32%的男生绩点在2.5以下,高于3.5的只有约11%的人。

关于在大学期间累计获得的证书数量(大一学生除外),有约6%的女生没有获得过证书;超过八成女生获得1到5张证书;只有约10%的女生获得的证书数量超过6张。在这项数据上,男生数据和女生类似。

在我们所列出的①英语培训(包括四六级、口译、雅思、托福、GRE、BEC等)、②计算机培训、③职业资格培训(包括会计、物流师、报关员、法律、证券、教师、各类设计师等)、④语言类培训(包括第二外语等)、⑤艺术类培训(包括乐器、舞蹈等)、⑥考研培训、⑦第二专业培训、⑧驾照培训等一共8个培训类别中,可以发现,女生们参加最多的是英语培训,有四分之一的人次参加过英语培训;其次是驾照培训,也有超过20%的人次参加过该培训;也有约9%的人次参加过除我们所列出项目以外的培训。图4 参加培训种类

在我们所列出的①英语证书、②计算机证书、③职业资格证书、④语言类等级证书、⑤艺术类等级证书、⑥驾照、⑦学科竞赛及其他专业技能竞赛获奖证书、⑧校级以上就/创业类比赛获奖证书、⑨奖学金证书、⑩普通话证书等一共10个证书类别中,有超过四成的人次取得了英语类别的证书,这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密切相关的;其次有约四分之一的人次取得了奖学金证书;取得普通话证书的也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次;最少的是艺术类等级证书,只有不到3%的同学获得了该方面的证书。

三、90后女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总的来说,在校女大学生的消费呈现的结构,比较符合90后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细分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

(一)基本生活消费相对稳定

目前在校的女大学生生对于日常饮食以及生活用品的开销有着较为严格的控制。

(二)个人形象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相对较高

在校女大学生普遍注重对自己的打扮,对自我外在形象有较高的要求;而女生在休闲娱乐生活方面的投入也是比较大的,更加追求生活品质,注重对生活的享受。

(三)学习培训消费相对过低

学习培训消费普遍低于休闲娱乐开销,在校女大学生们对于学习并不够重视;从月均读书量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大家在学校方面的投入差强人意。

四、90后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0后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消费结构不合理。

90后女大学生普遍过于注重物质消费和享受性消费,轻视精神领域的消费,从上述数据和图表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女生每月都会投入一定开销在服饰和娱乐消费上,而每月花在服饰和娱乐消费上的金额都普遍大于每月花在书籍和培训上的开销。从某种程度而言,同学们可以选择去图书馆借阅书籍以及自学的方法,来减少甚至避免在书籍和培训上的开销。但是从下面的图表中可以发现,有近一半的人每个月不能看完一本书籍,足可证明大家身为学生却缺少对自我的培养意识。虽然已经到了大学,但是作为学生,学习还是大家的首要任务,然而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对学习和自我培养的漠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些问题的成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考虑:

(一)客观:

1.社会上拜金主义价值观和物质享受消费观的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90后的女大学生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而且消费水平也显著提高,大家的消费方式更是受到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影响。近十年来,网络发展迅猛,女大学生涉世不深,作为网络的主要接触人群,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网络上风行的拜金主义和炫富心理影响。

2.学校对于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引导和教育的缺失

应试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过多的书本知识教育,与过少的实践教育不成正比。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运用到生活当中。再加上,学校缺少对女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课程,纵然有少数心理课程,但也很难全面覆盖女大学生的的消费观以及其他各方面观念。r且,校内娱乐之风盛行,不仅学校周边布满各式餐厅、网吧和购物中心,在学校内部,各种娱乐活动也是层出不穷,这让女大学生们更加关注在娱乐享受方面的开销。

3.学生从小成长的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女大学生们各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在进入大学以后,家长直接支付生活费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方式,也助长了学生们的不良消费习惯。

(二)主观:

1.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

女大学生往往自己没有意识到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没有刻意树立自己的消费观。她们虽然处在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但毕竟尚未踏入社会,自我认知能力不高,价值观也尚未完善,在生活中的各种消费往往注重物质享受而无心学习。她们追求时尚潮流,彰显自我个性,也不管自己经济能力是否允许。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尚未有工作经历,对于理财的意识相对淡薄,也导致了消费结构不合理、超前消费等问题的存在。

五、解决90后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社会

首先,全社会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健全消费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节约型消费观,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合作。同时,网络媒体应当营造健康的科学消费的氛围,利用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针对不同人群,尤其是女大学生,结合她们自身特点,普及消费观念的常识,推广并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学校

学校应当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对健康理性消费观的培养,在课堂中加入对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引导,寓学于用。同时也应适当控制校内娱乐活动,大力加强传统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术氛围,让大家都参与其中,避免浮躁之风盛行。学校还应当完善大学生的勤工俭学体系,提供更多兼职渠道,让大学生更早认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家庭

家长应当重视对90后女大学生的消费教育。首先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也应当给予孩子一定的经济压力,防止他们过度消费。此外,家长应当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加强与学校的互动,督促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个人

90后女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注重个性消费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习惯。大学生应当学会计划开支,提高自我理财能力,学会自我管理消费。女大学生们也需要培养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避免过度开销。而在消费结构方面,目前在校的90后女大学生,除了关注自身外在消费和物质享受性消费的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身内在涵养,将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

参考文献:

[1]章婵丽.女大学生消费观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D].安徽工程大学,2015.

[2]张淑杰.“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不同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方式以及不同年龄、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消费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由此体现的消费心理因素与特征,从而探究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发展趋势,在大学生如何坚持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消费意识的问题上建立成熟、理性的规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特征

1.大学生消费行为

一是,饮食消费。它是大学生最基本的消费。

二是,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考证费和电脑消费等。

三是,休闲娱乐消费。学生娱乐消费包括互联网,唱歌,看电影,旅游等方面的消费。

四是,人际交往消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含与老师、同学、朋友等之间的关系,类型繁多,为发展和扩大这些关系,大学生以人际关系为依托进行消费。

五是,服饰消费。许多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对于时尚,品牌和档次有一定的要求,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高年级女生当中,她们对服饰有一定的讲究,因而在服饰方面消费较多。

六是,恋爱消费。这种开销主要存在于谈恋爱的大学生中。

2.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

第一,消费的时代性和超前性社会文化决定了社会心理,大学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积累和扩散的重要源头。

第二,不平衡性。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导致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第三,冲动与理智并存。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亦趋近于多元化发展。

第四,个性化与从众并存。作为特殊的青年消费群体,大学生喜欢的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这种情况使学生的自我消费意识逐渐明显。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第一,家庭因素。在当代大学生当中,独生子女占了较大比重,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有求必应。特别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水平提供支持,从而为大学生的自主消费创造了便利。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部分家庭生活条件得到迅速改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相对而言,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慢慢在弱化,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处于心理发展不甚成熟的阶段,这些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造成大学生互相炫耀、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多见。

第三,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还未真正成熟,为了避免家庭经济压力造成大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大部分家长愿意为孩子创造无忧消费、自主消费的条件,因此,父母的包容造成了许多大学生不能明白赚钱的艰辛之处,理财经验的缺乏和理财意识的淡薄,慢慢演化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和无计划的开支。

第四,教育与管理因素。目前,尽管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结合国情试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不够深刻,教育方式过于死板,教育重点和教育难点不够突出,造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在大学生当中还有待继承和发扬,使得教育与管理的真正意义并没有体现出来,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的确立作用不够明显。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行为及心理

1.克服攀比心理,学会适度消费

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将光荣传统与实际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使个人消费标准与国情和家庭经济状况相适应。并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着力于理想和人生目标的实现,而不是盲目攀比、不合理消费。

2.培养财商,独立理财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科学计划、运用。在现代社会,作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重要素质要求,财商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的工作,反映在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引导上,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风气

学校要注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对正常消费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其次,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些有益的消费活动场所,如健身房、书吧等,以便于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消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

四、结束语

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认识,仅仅从经济学的层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认识、分析与研究,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理性地消费,做出合乎国情、家庭实际情况和道德评价标准的价值选择,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人才储备的全面优化,促进社会进步,这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何晶,张冬梅.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251

[2]王新国.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分析.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02.(5).

篇8

1) 消费目的多元化

在大学的象牙塔下,同学们的消费观念是单纯的同时也是多样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所当然包括有为满足基本生活而进行的消费。如学习消费、餐饮消费、服饰(包括化妆)消费、交通消费、考试消费、交友消费等传统消费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兴的消费文化应运而生,如假日(包括旅游)消费、生日消费、信贷消费、网络消费、通讯消费、娱乐消费、保健消费、兴趣消费、恋爱消费、毕业消费等时尚信息型。近年来,大学里又流行了一种毕业消费,所谓毕业消费就是将要离校的毕业生,有的为了作为留念为师生购买礼物进行的消费,有的为了庆祝自己顺利结业而举行庆功而进行的消费,有的为了找工作或考研进行考证或报辅导班进行的消费等等。随着愈显负责的社会或学校各因素,大学生的消费目的呈现出以上的多元化。

2) 消费节奏的快速化

现在的大学生不再相信一件衣服穿三代是真的,尽管他们是不挣钱的人,但他们又是 “没钱的有钱人”,他们以家庭为经济基础,快速地融入到快节奏的消费中。如有的大学生消费时忽略了应该考虑物品的质量、实用以及价格等基本因素而直接去购买,有的大学生消费品更新速度很快,只要有更新一代的产品问世,就毫不犹豫的去更新自己的物品。

3)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群体差异性明显。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经济来源于家庭供给, 经济来源的单一性和依赖性使得大学生生活消费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男女差异、年级差异。有不少学生“贵族”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好,

父母给的生活费多,可以随心所欲,尽情享乐,是大学生中的“高端” 消费群体,与之相对的是生活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一切费用主要依靠借债解决,仅能进行基本的生活保障消费,是大学生中的“ 低端” 群体。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观念不成熟。学生思想的不成熟。大学生正处于整体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时期,思想情感、兴趣爱好、性格等尚未完全定型,容易受环境、流行趋势的影响。在消费中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稳定的消费观念,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和消费成本进行衡量,容易攀比,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指导下,就会出现盲目、冲动、情绪化消费。

2)同学之间互相攀而消费。在大学校园中,攀比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误区。一些虚荣心强的大学生错误地把消费水平作为家庭经济状况的衡量尺度,为了显示家庭经济地位的优越性,并获得与这种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认同,便盲目地追求高消费。有的学生追求 “名牌效应”,衣服、鞋帽全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有的学生频繁地更换手机、电脑;还有的为了“面子”,用在人情、恋爱方面的消费过多等等。因此,学生中盲目消费、赶潮消费等负债消费现象普遍。

3)储蓄观念淡薄。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借钱的习惯,甚至有的大学生借钱的频率相当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4)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呈现出时尚、追新的趋势。大学购物时,不仅仅考虑物品的实用性、可靠性还追求物品的外在美学价值。如当大学生看中某一件款式新颖的衣服时,他就会不顾其合适与否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有传统的保守消费演化到如今的开放式消费。当今世界,我们提倡个性消费,但它必须是科学的,理性的。为此,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下措施: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当代大学生虽然大多属于“寄生型”的消费者,但在消费思想上,必须遵从勤俭节约的基本原则。大学生的思维是简单的,因为没有接触过真正的社会生活,所以体会不到“一切来之不易”。但只有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念,大学生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消费关系,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

篇9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合理消费;唯物辩证法;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213-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赵慧敏(1955-),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从事哲学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消费调查中得知大学生日常消费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其次有亲朋支助、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学金等。大学生日常消费现状是: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主要是书报杂志等学习用品费、考证费和电脑网络消费等。从这些消费中分析大学生消费所呈现出的特点:

1.消费的合理性。表现:主要是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和教育训练费用等学习消费,这是大学生最基本的消费。多数学生能量入而出,例如:众多拥有手机者都能节制通讯消费,虽然向往名牌,但不一定买名牌,理性消费是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存在问题: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还存在盲目性、攀比性、无计划性、受外在诱惑、高消费等不良的消费行为。

2.消费的不平衡性。表现:大学生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家庭,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因而决定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存在问题:社会领域的贫富差距问题影响校园大学生的消费,大学生消费形式存在着差异性、不平衡性。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3.消费具有多样性。表现:大学生消费内容涉及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多方面,多方面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大学生在娱乐、交际、情感、旅游消费占据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大学生热衷于持卡消费、分期消费、网络消费等多种形式。这些消费新形式虽然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炫耀的消费心理。存在问题: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和过度消费倾向。

二、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旺盛的消费需求、全新的消费观念。但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客观的制约。如何解决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问题,引导大学生的合理消费。

1.用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关系原理认识、引导大学生消费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消费问题,不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内因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大众媒介等外因引导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大学生要特别注意媒体宣传和名人当人的虚假成分,要善于辨别,切莫上当受骗。家长教育,具有直接性、亲和性、针对性的特征。家长是大学生消费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消费观,会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要有所掌握,有针对性引导消费。同时,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体会生活的艰辛与创业的艰难。时下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外在新事物快,喜欢紧跟新潮,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注意引导大学生克服内在消费的盲目性、无计划性。消费要有计划,可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实际需要。多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大学生要合理控制内在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2.要加强大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根据家庭经济条件,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当代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同时又不稳定,可塑性强。“两课”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出现的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加强和重视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合理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合理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准则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对一生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3.要定期在大学生中举行唯物主义国情观和勤俭节约座谈会、演讲会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适度消费。团委和学工处要经常在大学生中开展这些有益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多、底子薄、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生活消费中看似一件小事,若适用于13亿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节约一点资源,累积起来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因此,从实际出发,我们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弘扬节俭之风。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勤俭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大学生是一个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更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值。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把握一个“度”,度是事物质的数量界线,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学生时代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当前有些大学生好胜心、虚荣心较强,喜欢追求一些豪华奢侈、气派新奇的消费,在吃、穿、用等方面讲排场、摆阔气 ,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承受能力的消费。他们常把高档消费当做赶时髦,对消费品的占有,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认为在同学面前有体面。炫耀消费从而产生攀比消费、高消费的行为。还有些大学生在吃、穿、用等方面很节省,消费呈现最低水平,尤其在吃的方面过于节俭,造成营养不良,不利身心健康发展。这种“过”和“不及”消费行为都不可取,都没有把握消费的度。尤其是过度的消费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阻碍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大学生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节约消费,适度消费。

4.要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大学生的消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理财能力和储蓄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在实践中逐渐养成,大学生理财能力反映了经济社会时期的生存能力,也就是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的实践能力。当今大学生要懂得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生存,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大学生的独立和理财能力就相当重要。理财能力不是简单收支运算的平衡,理财能力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行为。这是现代消费观念不可忽略的问题。理财要细化消费的内容,学会记账和制定个人预算,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既要想到当前利益,又要想到长远利益,也要有储蓄意识。储蓄意识是为应对突发事件发生,而需要的应急消费。高校可开展一些有关大学生消费理念的活动,介绍有关消费者全益保障的法规和消费知识,使大学生购物时更多地考虑商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提高大学生合理消费的认知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时代,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代。培养大学生独立能力和理财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大学生成长过程,是一个独立能力和理财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以上辩证法―方法论的引导,相信大学生消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时代养成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往往可以终生受益。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弘扬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合理的消费氛围,作为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振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陈延斌,肖武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国内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07,(1):16.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Rational Consumption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ZHAO Hui-min,Yuan Yuan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221006, China)

篇10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指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三亚学院本科在校大学生。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有效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1.有强烈的出游愿望,但对旅游的认知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独立院校大学生普遍有强烈的出游愿望,但对旅游消费认知度并不高,而且往往受时间、经济能力限制,而且旅游往往比较盲目或随意,缺乏计划性。

研究结果显示,独立院校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认知水平较低,仅有34.2%的学生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重要性、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19.5%的学生虽意识到作用但并未完全认识其重要性。从中看出,大学生普遍注重文化课程学习,对旅游活动没有太多关注。42.3%学生对旅游消费认知度一般。大部分学生对旅游消费没有确切的概念,普遍认为大学生旅游消费就是四处旅玩。这个比例接近调查对象的一半,客观地反应了独立院校大学生对旅游消费认知的不足。面对旅游消费发展趋势,大学生旅游消费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部分教师或学生对大学生旅游消费完全没有一定的认识,4.0%的学生、教师、家长仅注重于课程教学,对旅游消费没有概念。

2.对旅游消费的熟知度不高

对于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最佳时间、景点、优惠等,学生并没有充分的熟悉,熟悉和较熟悉大学生旅游消费作用的师生不足31%,真正熟悉大学生旅游消费价值的人数仅占19.1%,与教育标准的要求相差较远。60%对大学生旅游消费价值的熟悉程度为一般,其中多数为教师。这反应了学生对于大学生旅游消费价值的意识薄弱,并不熟悉现行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相关内容。8.6%的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价值完全不熟悉,这意味着学生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大学生旅游消费环境中,未能体会到大学生旅游消费对其日常学习生活的作用。

3.出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一般旅行可分院短途旅行或长途旅行,短途旅行主要指省内市县的旅行,长途旅行泛指国内跨省或者出国旅行。在校大学生受课业影响,进行长途旅行主要集中在寒暑假;短途旅行则可以集中在周末或者五一或十一法定节假日。调查显示,选择寒暑假旅行的占40%,选择在周末旅行的占10%,选择不经常旅游的占50%。

4.从众心理突出,更愿意结伴而行

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追求潮流和时尚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对旅游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多,且同龄学生之间对旅游消费的认知观一致,均热衷于时尚旅游消费,“志同道合”是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共性点。例如,调查显示,75%以上的大学生,热衷于结伴旅游,与同学、朋友之间以集体旅游的方式参与互动,比如闺蜜游毕业游等,体现了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及结伴行为。

5.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45%的学生在旅游消费中投入成本较少,除了日常生活费之外,很少投入部分钱用于旅游消费。大学生旅游消费来源中,70.0%的学生是源自于家庭父母支出,仅有10%是凭借个人兼职、勤工俭学等赚取旅游费用。有10.%的学生,对旅游消费流程的熟悉程度不强,这不仅会限制了其参与旅游消费的积极性,也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

6.独立院校大学生的旅游消费特点因年级、性别、地区等因素而各异

研究发现,不同专业、性别、年级、家庭情况的大学生在旅游消费、偏好、动机等情况上也不同。

(1)年级因素: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认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三年级学生的旅游消费消费评估指数要比一年级学生的高出0.1915;教师指导方面的评估,三年级学生平均值比一年级学生高出0.1868;此两项标准对比有 明显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对于消费行为的认知水平的差距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判断。年级越高,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认识水平越高;年级越低,因学习经验方面的认知较少,往往参与旅游消费活动越少。

(2)性别因素:消费行为在大学生旅游消费工作中与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不大。这说明了男、女学生产生大学生旅游消费,与自我价值评价缺失没有直接或间接性的关联,或者此因素产生的影响较小。本次回收的382份问卷中,男女占据比例基本均衡,男53%,女47%,无论是男女大学生,在当前的校园学习及生活中均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并且影响了学生个人的旅游行为活动。

(3)地区因素: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消费行为的自我评价也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农村地区学生的消费行为方面评估的差异性显著,农村地区的平均值低于城市。对大学生而言,地域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干扰,往往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旅游消费意识的形成。本次问卷中,40份有效问卷来自于r村的学生,其普遍存在着受管意识薄弱、旅游消费水平低、旅游活动无秩序等,整体的大学生旅游消费状态明显差于城市里的学生。

(二)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独立院校大学生对于出游的愿望强烈的,但受经济等条件影响,旅游出行计划并未按时实施。出游时间大部分人会选择寒暑假,时间充裕又自由,一小部分人会选择法定假日、周末、其他课余时间。而且大学生经济不够独立,所以旅游消费水平不高。出游喜欢结伴而行,可以增加安全感,也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不同专业、性别、年级和家庭情况的学生之间也有不同,大多会按照经济能力以及专业需要和自己的爱好来定旅行消费计划。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大学生数量众多,其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他们喜欢冒险、个性、挑战、创新等特点与其他群体不同,所以大学生市场亟待更好地开发,而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群体,就需要旅游企业以及相关部门认真了解他们,分析他们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按照他们的兴趣开发相关旅游产品,达到双赢。

(二)建议

1.旅游部门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为了扶持旅游业发展,政府应进一步扩大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为旅游行业经济建设提供多元化保障。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旅游消M群体,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因此,他们的旅游消费能力有限,因此,旅游物价部门可适当降低大学生景点门票费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前来旅游消费,如评学生票可以打折等,团购优惠等,吸引更多大学生旅游消费者。

2.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旅游项目

优质完善的旅游服务及质量,是吸引旅游消费者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现在的信息化时代,好的服务质量,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大学生旅游消费者,他们背后有更多潜在的顾客。此外,旅游景点应加大自身的创新力度,在景点设置,游玩项目开发等方面,要贴合大学生旅游消费者的自身特点。

3.高校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要加强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念,高校应结合当地乃至国内外旅游资源的优势,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与旅游消费活动,以此来开拓自己的视野,做到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比如说一些红色旅游景点,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爱家爱我大好河山情怀。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进行公益性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传播正能量。高校鼓励学生参与旅游消费应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为前提,并做到量力而为,切不可盲目消费。

参考文献:

[1]杜炜.旅游消费行为学[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6-39.

[2]孙晓.大学生旅游行为及其市场细分研究―以河南高校为例[硕士毕业论文],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2009年.

[3]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市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19(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