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活动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德教育活动

篇1

­一、加强领导,突出主题

乡党委、政府召开了两委扩大会议,就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活动的开展落实。首先,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确定“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亲子携手同行”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家庭道德实践活动,活动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家长的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儿童和家长资助参与、自我教育、亲子互动、共同提高为特征,强调家长、监护人和儿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弃耻,见贤思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环境做出努力。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围绕关爱留守儿童这一活动重点,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等宣传形式,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春蕾计划”、“千名孤儿救助”等社会公益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动员千家万户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使家庭教育先进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篇2

公司属党总支、各党支部:

近年来,公司坚持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广大职工群众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职工对公司发展前途充满了信心。特别是经过“四五”普法宣传教育,职工群众的法制意识普遍增强,敬业爱岗、遵纪守法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教育职工群众遵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根据局党委《关于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公司党委决定集中三个月的时间,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一次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职业道德及法制宣传教育,目的是帮助广大职工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维护油田利益。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推进油田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热爱之心对待油田、以忠诚之心对待企业、以奉献之心对待岗位。引导职工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行为准则,自觉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约束自己。引导职工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热爱油田、热爱物探、热爱集体,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从违法犯罪案例中受到震憾、得到启发,提高警惕性、增强免疫力;引导职工依法经营、依法办事,运用法律维护国家、企业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健全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

(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1、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各党支部要以普法办公室编写的材料为基本学习教材,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手册以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各支部也可结合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增加其他教育内容。[本文出自文秘站网-]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各支部要组织职工群众认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通过组织职工群众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引导大家掌握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标准,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

各党支部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利用政治学习时间、交接班时间或职工息工时间,对干部职工群众进行集中宣传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是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宣传教育材料,做到自警自省自励。二是组织班组职工讨论,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三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备课、宣讲。四是购买并组织职工收看相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录像片。五是参加局有关部门组织的《法纪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六是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网站等宣传工具,宣传有关职业道德内容和法律法规。七是选树宣传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的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要组织人员多向报社、电视台投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教育氛围。

三、活动时间安排和步骤

宣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安排部署阶段(20__年2月6日至2月23日)。这一阶段是活动的起步和筹划阶段。各党支部要根据公司的总体部署,对本单位的教育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列出学习计划和活动运行大表,制定具体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做好辅导准备;组织科要对违法犯罪案例进行整理,穿插到法制教育内容之中。

2、宣传教育阶段(2月24日至4月10日)。各党支部要按照活动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宣传接育活动。活动中,要把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穿行,做到生动活泼,易于职工群众接受。要把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要把学习、宣讲和讨论结合起来,在向职工群众讲解时,要以案说法,针对所举案例,围绕“如何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和提高法制意识”这一主题进行大讨论,通过讨论让职工认清几个问题。要把领导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使职工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要把选树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结合起来,既要大力宣传爱岗敬业、见义勇为等正面的先进典型,又要对一些损害公司利益等不良行为进行曝光。要把教育活动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忠诚企业教育,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同感,自觉宣传、维护公司良好形象,勇于同有损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总结验收阶段(4月11日至4月30日)。各支部要对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情况进行自下而上的总结。要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群众性自我总结,看自己受到哪些教育,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如何纠正。党支部要

召开职工大会,对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提出要求,并于4月25日前将书面总结报公司党委办公室。在活动期间,公司党委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支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根据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四、几点要求

1、要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党支部要把这次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作为形势任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切实抓出成效。教育活动由党办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加强对教育活动的指导,确保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2、要把教育活动与强化管理结合起来。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是手段,杜绝和减少违法现象是目的。各支部要组织干部职工紧密联系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查找差距,制订措施,认真进行整改。要针对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和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要严格执行油田《关于严重违反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的处理办法》和油田内控手册以及公司各项规定,严肃处理违规人员,使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要妥善处理教育活动与生产经营的关系。开展教育活动是为了增强职工法制观念,更好地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促进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各支部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因为开展法制教育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也不能因生产任务繁重而忽视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要做到统筹安排,互相兼顾。

篇3

 

xx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局

关于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方案

 

局机关及下属单位:

根据区文明委关于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的工作安排,结合我局文化工作的职能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局关于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以副局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局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安排。

二、责任分工

组  长:对本次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工作负总责。

副组长:具体负责分管科室、下属单位的教育治理工作,并负责开展分管业务范围所涉及到的专项教育治理工作。

组  员:负责本科(室、队)及本单位的专项教育治理工作和根据业务范围开展专项教育治理工作。

三、活动内容

(一)局机关和下属单位要立足本职岗位,查找不道德的言行。每两个月至少开展1次道德教育活动,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自查自纠和1次道德评议,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市民巡查。引导党员、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做全社会的道德表率。

(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巡查,针对公德缺失问题加强道德教育和有效管理,规劝和查纠网吧、KTV、电游等公共娱乐场所不道德的行为,引导企业经营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通过诚信经营谋得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要规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行为,坚决杜绝接受经营业主宴请、款物;私拿、私分、私自处理查禁、收缴、暂扣、没收物品;办理人情案、关系案;向经营业主吃拿卡要等徇私枉法行为;严禁在执法中和经营人员发生肢体、言语冲突等不文明行为。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市民举报和监督。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三)区文化馆在全区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学雷锋活动”、“道德模范故事汇”等活动,积极宣传道德模范、成都好人的先进事迹,发挥重点人群的示范作用,引导市民注重道德修养,强化社会责任,广泛参与道德实践。

(四)区图书馆一方面要结合全自身的业务工作,在馆内开设“道德讲堂”,以“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传授国学经典中蕴涵的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修身等哲学真理,引导市民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另一方面要在搞好日常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引导馆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爱岗敬业、以诚待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五)xx故居博物馆要充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特点,开展好参观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工作步骤

全系统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分以下三个步骤展开:

6月上旬,根据区文明委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活动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对相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6月至10月,用近半年时间开展活动。以7月底为关健时间节点,全面推进并基本完成以上主要工作内容,顺利接受区文明委的督查;以10月底为重要时间节点,各项活动要以取得的明显成效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11月至12月,总结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效。

五、活动要求

(一)各科(室、队)、下属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切实查找自身在道德领域内的问题,并积极整改。

(二)下属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好有影响的宣传活动,掀起向道德模范学习的热潮。

(三)活动结束后,各科(室、队)和下属单位要将本次活动的总结报局办公室。

 

 

篇4

[关键词]群众舞蹈舞蹈美育舞蹈特点对象功能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渴望追求更高品质的生命,常常借助艺术的手段以实现素质与人格的完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老百姓也十分注重完善自己的艺术修养。社会对群众文化活动中舞蹈美育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培养专业化的艺术人才,它同时也指向了一个更为恢弘的社会系统工程――群众舞蹈美育教育。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奏的连续运动中塑造形象的艺术,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运用舞蹈对老百姓进行美育,既能培养他们的内心美感,也能塑造他们的外形之美,同时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健身活动。对于广大的群众,这种内外兼备、众美相济的多重美育显然十分必要。如果说情感是行为的动力,美育是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那么,舞蹈教育则是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单纯的重要手段和途经,作为肢体运动的艺术,舞蹈既贴近生活,又丰富多彩,能激发人的潜能情趣,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喜爱。对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开发心智,激发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究竟应如何运用群众舞蹈实施素质教育呢?在多年的群众文化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群众舞蹈的美育对象

群众舞蹈美育的对象是非舞蹈专业的群体。他们是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人,他们来学习舞蹈,并非是为了当舞蹈演员,或掌握另一门求生存的技能,舞蹈工作者要把舞蹈当作一种美育手段对学员进行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习者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民族舞蹈形成的生态环境,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学校美育活动基本以美术和音乐为主,很少有舞蹈活动。在过去,(其实包括现在的)很多小学、中学、大学都没有开设舞蹈课程,使得一些喜爱舞蹈的人们没有施展才华的天地。再有,学习者的父辈们认为舞蹈者是一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有知识的人是不跳舞的。所以许多学员在幼儿园时会跳舞,到了小学不怎么跳,到了中学、大学就变成完全不跳舞了,使他们认为舞蹈只属于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就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错过了接受舞蹈美育的最佳时期。

2群众舞蹈美育的特点

舞蹈作为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就是进行艺术教育的入门之处,它在美育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舞蹈以人的肢体为工具,将动作和造型联缀成意象,或直抒情怀,或直接而便当地达到表现手段与心灵的统一。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时,无需中间环节,直接感受着创作者的艺术情感。舞蹈艺术既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情感,也能直接而强烈地打动观众,因为它直达心灵。

群众文化中舞蹈美育的特点在于,舞蹈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通过培养人的舞蹈素质而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群众舞蹈教育的对象是群众,它与舞蹈师资的培养和舞蹈演员的培养方式完全不同。它具有普及舞蹈教育的性质,在进行群众舞蹈美育教学中,会遇到不同的和差异较大的个体,这时,必须明确群众文化中的舞蹈美育教育不是对舞蹈家的教育,而是对人的教育,舞蹈美育要面向全体,它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舞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众所周知,有舞蹈才能、有舞蹈基础的人通过培训很快就显露出来,而对那么些舞蹈天赋不是很高,而且又喜爱舞蹈的学员来说,因材施教是舞蹈美育教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指导学员在舞蹈学习过程,通过反复训练,掌握各种舞蹈的表现方法。对舞蹈条件较好的学员,教学难度可以偏大一些,对舞蹈条件一般的学员,也应当让他们练好,让他们掌握一些练习方法。还可通过欣赏中外优秀舞蹈艺术作品来让群众接受作品中表现的真善美,了解不同舞蹈生成的历史以及舞蹈艺术特征,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再有,可以排练一些舞蹈节目参加社会活动的表演,这样不仅对学员进行了美育教育,而且还丰富了学员的生活。群众舞蹈美育的任务是教会学员做优美的动作,舞蹈教育不只是属于对演员的教育。实践证明,他们跳得很好。当然不能用舞蹈家的标准来衡量。群众舞蹈需按群众的、业余的舞蹈来区分衡量。

3群众舞蹈美育的课程设置

群众舞蹈美育课程设置不同于专业舞蹈教育,因为专业舞蹈教育的课程是面向一小部分从事舞蹈专业的学生,而群众舞蹈美育的课程则是面向全体的,它应当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鉴于这些特性,在群众舞蹈课程设置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体学员。因为,群众舞蹈美育是一种道德与美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它面向的教育对象是普通的各个行业的人群,即面向全体的一种教育。从面向全体的共同要求来讲,这里就不能区别对待每一个个体。当然,整体中会有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到学员的全面发展,又要区别对待个人才能的发展。其次,要考虑到群众舞蹈美育教育的对象。来接受群众舞蹈美育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来自各个行业的人员。没有在专业舞蹈学校或专业舞蹈团体学习过舞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可能天天练功,他们不以舞蹈为职业,学习舞蹈,只是利用工作之余来培训、学习。因此,群众舞蹈美育的课程设置就要既考虑科学性,又要考虑系统性。

多年的群众舞蹈美育教育工作让笔者深有感触,认识到群众舞蹈美育教育应当分为两方面来完成:一是舞蹈的形体与气质的塑造。这一课程可以教授学员们训练形体、塑造气质的方法,用不同的民族舞蹈动作训练形体。使学员通过学习舞蹈,喜欢舞蹈,热爱舞蹈,初步了解掌握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与特点。同时,锻炼了肌体,愉悦了人的身心;用身体亲自体会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情;用不同的舞蹈风格塑造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情操。二是借用媒体视频,向学员介绍中外优秀舞蹈,舞剧作品,中外舞蹈艺术经典作品赏析等。通过学习来提高他们欣赏、鉴赏舞蹈美的能力。培养大批能够坐在剧场里或电视机前观赏舞蹈的群体;能够使更多的学员通过舞蹈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通过舞蹈的欣赏、鉴赏接受德育、美育的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通讯都很发达,各种舞蹈类比赛、演出也很多。但是,据很多学员反映,舞蹈是一门高雅艺术,离我们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其实不然,舞蹈是在人类初始阶段就已产生的艺术,舞蹈动作源自生活,但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成舞台艺术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演进,与生活中的动作有很大差距。还有世间各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所产生出的不同的舞蹈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舞蹈艺术特点。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学员们看不懂舞蹈。这种现象正是说明了过去开展群众舞蹈美育教育的不足。同时,也证明了群众文化中舞蹈美育教育的必要性。舞蹈形体与气质的塑造和提高群众舞蹈欣赏能力是群众舞蹈美育教育的两项重要课程。根据学员反馈,经过学习,再观赏舞蹈时,能区别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蹈了,而且还能对不同舞蹈类型有了明确的区分与评判能力。还有的学员说,通过群文中舞蹈的学习、舞蹈训练身体的方法,人好像变得美了,自信心也增强了许多。同时也感触到舞蹈是可以塑造完美的人格的。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幼儿、老年人也不例外,群众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群众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另外,群众舞蹈的美育教育还可以培养群众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在促进了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困惑;解决策略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里,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困惑却越来越多了。

一 数学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惑

1.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2.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导入新课后,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部分学生说出是180°。此时,立即要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都是拿着自己的三角形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因为对于老师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当然让学生汇报时,只是用了量一量的方法,而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无人问津。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3.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应用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以往应用题的内容比较枯燥,有的甚至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数学的生活化,因此,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会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应用题给应用题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了体现新思想,新观念,有时候会摆脱传统的应用题的教法,线段图、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等等的训练减少了。到底应用题教学该不该重视以上提到的有关训练,我比较困惑。

4.关于“应用多媒体”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课件用的越花哨,课就是成功的。

在这里,我很困惑: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实例的,有时候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需要用多媒体吗?是否应该把“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一项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多媒体在哪些情况下适合为教学服务呢?

如何体现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处在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没有标准可依,没有模式可仿,又谈何容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二 对于上面几个困惑我给出了如下几个解决策略

1.提升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任何问题都有内因和外因之分,我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虽说学生是学习个主体,可是教师是引导者是课堂的导演,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才能使教学形式艺术话,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个高水平的数学教师,必定有高水平的课堂语言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性一般体现于以下五个方面:准确、简洁、生动、幽默、节奏感强。也就是说,如果数学教师能简练、准确、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和神采奕奕地表达教材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案),那么就会像那些注重语言表达艺术的说书家那样成功地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在一种近似艺术享受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地掌握教材内容,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这样就使教学的形式艺术与语言表达艺术达到和谐统一。

2.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虽然是当下一种比较流行也比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但是教师不能生搬硬套这种模式,要根据自己学生实际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这种模式。如前所述,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

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

3.抓住本质,实现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

从学生方面说,学生最怕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除了在新课程导入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实际问题来让学生抽象才数学问题,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虽说有些应用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没有遇到的,也要让学生明白例题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句我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就不做题,因为实际教学中,有很多问题不是学生实际能遇到的。但一般应把这些应用题的难度降低分成若干小问题或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逐步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

4.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恰当使用,可起到创设教学情景,突破重点、难点,起到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的应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 曲培富.数学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认识与实践;中学数学杂志;1993年第1期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 蔡纪培.城厢区西厝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

篇6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活动旨在给幼儿提供更自由的个体活动空间,使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参与感兴趣的活动,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使其个性与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有别于集体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是自主活动的,那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指导孩子,如何深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本文结合本班幼儿游戏时对教师的指导进行观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区域活动 教师 指导

一、活动初期――自主互信,创设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区域活动中应注重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鼓励幼儿自主参与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是幼儿自主性参与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或建议。例如,在“小超市”区域活动的开始,全班幼儿共同商讨给“小超市”起什么名字、定什么标志,以及如何装修店面等等。在确定了具体方案后,教师又带领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各种食品的包装盒、各种瓶类、生活用品的包装盒、还有幼儿搜集的各种玩具等。大家把收集到的东西都摆放在超市里面,一起动手剪、贴、画等来布置我们的“小超市”。“小超市”很快被孩子们装扮的很漂亮,在幼儿动手参与过程中,幼儿表现的很自信、很主动、很快乐。

2.充分信任幼儿,营造和谐氛围

幼儿对新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每当新区域开放或新材料投入时,就会出现幼儿一拥而上的混乱场面,而此时教师的过多限制会适得其反。比如,在小班的建构区新投放雪花片材料后,我选择放任不管,有几个孩子发现了新材料,像一群小鸟飞向建构区,讨论着、说笑着。另一位老师担心的问:“这样会不会太乱了?”我摇摇头,我相信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并加以鼓励和肯定,他们会有人让人意想不到的好表现。果然,慢慢地,他们安静了下来,并认真地投入到建构活动中。

二、活动中期――师幼互动,适时介入

1.把握教育契机,给予支持

幼儿的性格不同,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差异,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班都会有一些性格内向、受挫能力弱的幼儿,这些孩子虽有一定的活动动机,但容易受干扰而发生动摇。对于这类幼儿,老师需要细致的观察,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有力的支持。例如,在我们班教室里,在建构区活动中总是会有小朋友说“我不想玩”,我决定寻找时机。终于有一次,一位女小朋友看见了别人拼插的眼镜,就把别人拼插的眼镜拿在手上玩,眼里满满的是喜欢,我顺势鼓励她和那名幼儿一起拼插出一副眼镜。果然,很快他们完成了作品。接下来,我又请她独立拼插出小花、太阳等,还把她的作品展示出来。孩子在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后,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动机。

2.适时参与活动,给予帮助

区域活动时,老师在给予间接支持的同时,还要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直接帮助。当然,这种帮助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作为角色的身份参与融入活动中,展开师幼互动,引导幼儿游戏的开展,不露痕迹地进行有效引导。例如,在“医院”里,医生和护士都没有事情做,这时娃娃家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块积木,凑到我跟前说:“老师,请你吃饼干吧。”我便假装真的吃了,接着捂着肚子喊肚子疼。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听见了,“赶紧把老师扶到床上躺下。”有的还非常着急的喊着:“老师,你怎么了?”“老师是不是中毒了?”我回答:“可能刚才吃的饼干有细菌,医生,该怎么办呀?”幼儿们马上进入角色:“我来给老师打针。”小护士也跟着忙起来,于是救助活动就开始了,有的听老师心跳,有的摸老师胸口,有的拿针管假装给老师打针。忙的不亦乐乎。

三、活动后期――平等互动,积极推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某项活动缺乏兴趣时,是无法真正投入该项活动的。“照相馆”开设以来一直很热闹,可现在却十分冷清,里面的工作人员也是无精打采、无所事事的。我决定一探究竟,走近柜台,说:“我想照相。”“摄影师”拿起相机“咔嚓”一声,说“照好了”“你给我拍的几寸的?”我问,他愣了一下,说:“七寸的。”“我想拍艺术照。”“那要怎么拍呢?”他为难的问。这时,旁边的小朋友走过来说:“我知道,要穿上漂亮的衣服,还要化妆。”我顺势说:“那你们有什么漂亮的衣服?”他说:“没有。”又有工作人员说:“小舞台那里有。”“美发屋里有好看的发夹、辫子绳。”“照相馆”又热闹了起来,有的借衣服,有的给我戴发夹,有的帮我弄造型,又有很多“顾客”过来拍照,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篇7

一、活动前的指导策略――创设环境,提供材料

活动前的指导分两类,一类是老师显性的辅导,一类是环境资料的隐性辅导。老师的显性辅导指活动开端前,老师要对区域进行简略介绍,先提示孩子了解活动室中有哪些区域及各个区域都有哪些活动资料,这样孩子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活动中有哪些资料能够为其所用,如:在数学区“配对”操练中,让儿童知道有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对配、稀有板与数形的配对,有圆点卡与数字的配对等,让孩子提前有心理准备。环境资料的隐性辅导是暗含于资猜中的,不一样层次的资料能给孩子提供充分探究、质疑的空间。在选区、进区过程中,我们通过环境暗示的手法,表现其特殊、潜在的引导功用。

二、活动中的辅导战略――调查需要,了解水平

1.以调查、鼓舞为重。学习区域活动,是儿童自立的活动,因而,老师的辅导以调查、了解为主,以鼓舞、尊敬为重。调查的内容:一是看活动环境是不是能激起儿童学习爱好;资料的投进是不是适合不一样发展水平的儿童;学具的数量是不是足够等等。二是重点调查儿童的学习、探究情况。

2.以直接辅导为主。以单个化学习为特色的区域活动与团体教育活动的一个明显不同,就是老师的辅导战略不一样。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老师的辅导以直接的为主。这种直接辅导,第一是以学具、资料为前言。如儿童在智力拼盘活动中,当老师调查到大多儿童兴趣己降低时,要及时投进更多的图像,使儿童从资猜中取得探究学习的新热情。第二是以疑问为前言。当儿童在活动中,呈现学习爱好疲软时,老师能够假定疑问,引导儿童去持续探究、去发现。如“或许还会有隐秘呢,再试试看。”“还能够拼出什么样的图画来?试试看!”等等,激起儿童持续学习的愿望。

3.以当令适度辅导为要。当令,即何时介入辅导要灵活掌握。通常是在探究的疑问难以深化时,缺少资料、学具时或孩子产生纠葛、疑问等困难情况下,老师要予以及时的支撑与帮助。适度,指老师辅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通知儿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如建构区里,小明正在用长方体小积木为小动物搭建一个动物园的围栏,围栏利用拐角两边靠墙,一条边他全部用了红色的积木,另一条边他用了红黄红黄的规律来搭,积木是竖立着并紧挨着排列了很长的一段,但是搭到最后一段的时候,红色和黄色的积木没有了,同样大小的长方体积木只有绿色和白色了。他犹豫了一下后,开始不加选择地接着搭,但是很快又推倒了,还没完成就想离开。教师这时介入应该是一个合适的时机,目的是帮助幼儿完成搭建任务。老师支持和指导幼儿的方法有:拉开积木之间的距离,进行等距排列;增加一种颜色的积木,如红、黄、绿排列;将积木从竖着排列变成横着排列。如果拉开积木之间的距离,使之增加长度,这是数量守恒;如果增加一种颜色,就是模式排列的扩展,使幼儿从原有的AB模式扩展为ABC模式;如果将竖着排列变成横着排列,那就是在运用非标准化工具进行测量时,单位长度与总长度关系的一种测量经验。而对幼儿来说,无论哪种方法,教师都用不着讲很多道理,只要他采用了自己能够接受的方法,并且非常乐意地完成围栏搭建,就能获得发展。

三、活动后的辅导战略――引发感触,提高经历

当儿童在学习区域活动中进行了探究、学习后,老师在必要和允许的情况下,要安排儿童沟通体会与收成,共享高兴与成功,并把有些要害性经历加以提高。这时,关于老师的“评估”,首先,是鼓舞性的。如“你把彩珠串得真长。”鼓舞儿童专注学习,坚持学习,有头有尾地完成一项使命。第二,是激趣性的。有时,对那些具有开展价值,而一时还没引起儿童兴趣的活动,可通过老师启示,激起儿童参加活动的兴趣。有时,则是对那些才能、爱好有偏的孩子进行引导,使孩子爱好指向更广泛些。第三,是评论性的。学习区域活动的沟通,更多是评论性的,围绕一个儿童都感兴趣的疑问进行团体评论。如 “有啥方法使这枚回形针又快又准地取出来?”等疑问可以使儿童思维火花在互相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使有些要害概念得到学习。因而,师生间评论式的沟通是极有意义的。

篇8

【关键词】 活动单;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概念的教学和学习模式的转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业负担,根据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引入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老师回到课堂教学改革浪潮的顶峰. 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情况,我开始思考,想谈谈自己肤浅认识和存在的困惑,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指导.

一、对“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认识

什么是 “活动单”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课程、教材设计的以学生为主线的活动. “活动单导学”的本质是以“活动单”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开发一个有效的方法. “活动单”的目的是学生参与“活动”,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其终点目标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理论观念和教学思路,改变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优化现有课堂教学和学习模式,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总之,该模型有六个组件,即:“活动单、学习指导、合作、探索、推理、练习测试”.

1. “活动单”是教师指导下的特定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经过仔细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和创新的资料

“活动单”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情感、学习信息反馈,探索研究教师辅导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们设计活动单时,重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讨论、对比、协商、归纳、思考、观察;同时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方法,什么样的能力培训,指导什么样的问题解决方法,静态和动态的学习内容. 同时,我们要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他们的特性是不同的,通过鼓励的方法,关注不同的层次结构、认知水平,任务列表中的设计和环境设计是否有趣,使学生介入学习角色,培养学习的趣味,让全部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

2. “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是“活动单”导学的关键所在. “导”既包括导入新课、导入问题情境、导入学习过程,“导学”不仅包括新课,也包括问题的方案,在学习过程中,包括学习方法指导,深入思考,引导,语音的组织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等. 活动单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这就要求活动单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要有难度,又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 教师编导“活动单”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过程,它不是教学计划的翻版,它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从一开始的学习出发,从易到难,从表面理解自然的规律,从一般到特殊,从学习内容的表面到学习内容的深层次. 它也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精神,提出了从教学大纲的角度来看问题,但又不要为大纲所限置,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局限,挖掘学生的所有潜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二是“学习”,自学的学生根据任务的起点, 依照“活动单”进行学习,也是基于相互的交流和互助,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完全按照文本进行个案研究,试图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并提出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同时梳理数学学习内容要点,还要注意:我们的“导”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学生的“学”是在我们科学指导下达到的.

3. “合作探究”是学习的灵魂

老师想卸载包袱“说话”,充分发挥“导”效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是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用一种捷径来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们能够从数学学习的内容中找出知识前后的因果关系. 数学规律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有规律的,在合作学习探究中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他们在思维上能够有所突破,在交流学习上有所提高. 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 为此,教师在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在这个前提下,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老师意识,应该是及时的,灵活的,有效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相互讨论,然后老师对学生精细解释很难理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4. “辅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一直认为老师讲得更多,更好,更深入,更透明,学生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 实践证明,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惯性. “活动单导学”的应用,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课,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创新能力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在数学学习中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反馈,我们需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克服的困难. 同时教师要教学生的根据实际情况,问题的特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指导、引导学生寻求解题方法. 真正的现成的方法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老师一定要在听到学生讨论后适当辅导.

我们的理解是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数学和专业的脱节,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与实际问题的脱节是焦点,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这让学生认为数学是无用的,导致学生的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严重. 初中学生和其他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不相同,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也不能相同. 高中生数学的工作重点放在复杂的计算和严格的推理,高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 数学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脱节的特点,教师要重视数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作业设计合理,提供机会让学生考虑问题. 此外,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也可以打破数学严密的体系,选择一些比较接近学生主体的专业知识,操作也可以打破学校的封闭空间,适当地添加一些操作实践,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经验.

5. “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的深化,是向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大量的“军事训练”,“兵教兵”,教师的个别指导,允许同学之间的小组讨论和小组通信.

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困惑

1. “活动单导学”中,教师的“导”如何精彩,适时、适度?

2. 如何引导学生注重活动单中的学法指导,充分利用活动单进行学习?

3. “活动单”如何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方法?

4. “活动单”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高效的小组交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音乐舞蹈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模式;层次化课程开发

Middle shift music dance subject pedagogical activity practice

Xie Liqing

【Abstract】The curriculum is realizes the educational goal carrier,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entral content, we in study and implements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struction Summary” in the process, carried out the kindergarten music dance curriculum reform research, the design adapted the baby to study music dance the subject pedagogical activity, produced promoted the baby region of art development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Utilizes the multi-disciplinary syntheses in the subject design, causes five big domain contents to seep mutually, establishes music dance subject pedagogical activity unit. Take plays the activity as the main teaching form, proceeds in an orderly way the organization course content, enhances baby’s study interest and participates in active the enthusiasm. Has obtained the good results through the teaching.

【Key words】Music dance education; Subject pedagogical activity pattern; The hierarchical curriculum develops

幼儿园音乐舞蹈教育的目的是运用音乐舞蹈为媒介,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感染,让幼儿在学习、练习、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幼儿逐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认识能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和个性,提高幼儿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责任感,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模式是采用主题形式综合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预设主题和生成课程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联系起来,有机的引导幼儿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音乐舞蹈教育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采,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而且富有感彩,也容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主题教育活动模式的目的性强,教育目标易落实,并能够保证幼儿的基本素质的发展需要。同时它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让音乐舞蹈教学更有效果?基于这样一种思考,在音乐舞蹈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设计适当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施教过程中注意观察、加强引导、不断总结、及时调整。在音乐舞蹈主题教育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获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1 音乐舞蹈主题的设计和展开层次课程

中班的第二学期,我们根据课程要求,结合我们班幼儿的情况,选择了三个不同特点的表演节目设计音乐舞蹈主题,围绕这三个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不同层次的学习课程,通过系列学习不仅让幼儿学习到相关知识,同时也掌握这三个表演节目。

1.1 歌表演《学外语》

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26个字母的发音和识字,正确了解字母的排列顺序;

(2)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掌握歌曲的演唱,并能根据音乐节奏正确表演动作。

课程的设计:

层次一:学习26个英文字母,重点在识字、读音和字母的排列顺序。

层次二:通过字母游戏,让幼儿扮演字母角色,增强幼儿对字母的认识。通过歌词朗读掌握《学外语》歌词的内容、节奏。

层次三:学习《学外语》歌曲,引导幼儿即兴和着音乐节奏做出动作反应。

层次四:讲解游戏方法,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出规定动作。在音乐伴奏下做字母游戏。分组进行歌表演。

1.2 舞蹈《亲亲茉莉花》

目的:(1)通过探究活动对茉莉花植物形态和特征有认识;(2)通过音乐欣赏课,熟悉《茉莉花》的音乐;(3)通过舞蹈学习,让幼儿跟着音乐节拍进行舞蹈动作,发展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快乐。

层次一:探索活动认识茉莉花,让幼儿对茉莉花有亲身体验和认识。

层次二:欣赏《亲亲茉莉花》音乐,引导幼儿对音乐节奏做出动作反应,熟悉音乐节奏。

层次三:引导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学习舞蹈动作,边示范、边讲解、边练习。

层次四:分组进行舞蹈表演。

1.3 童话剧《雪花》

目的:(1)通过听故事,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2)通过探索活动,

让幼儿掌握冬天的季节特征;(3)通过童话剧的编排表演,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层次一:教师讲故事,让幼儿了解《雪花》的故事情节和内容。

层次二:开展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冬天的季节特点,特别是下雪、结冰等自然现象。

层次三:准备道具进行一些有趣的冬天游戏。

层次四:开展音乐欣赏课,让幼儿熟悉《雪花》剧只的音乐,结合音乐和前面的游戏即兴动作表演。

层次五: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进行《雪花》剧的表演,通过表演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层次六:教师退出表演角色,引导幼儿进行《雪花》剧的编排的表演。

2 音乐舞蹈主题教育活动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音乐舞蹈主题的教学实施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又要兼顾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自主、自信和对音乐舞蹈的爱好。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重点。

2.1 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

2.1.1 有重复、有变化的特点:

根据幼儿记忆容易忘记的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中合理地结合学过的知识点,帮助幼儿复习,提高幼儿对知识的记忆效果。

在教学《学外语》的过程中,幼儿对字母的记忆是个难点。幼儿对字母的记忆较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记忆,我们利用游戏方式,运用形象的字母道具把字母认识融于游戏中。这样,既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游戏过程复习学过的字母,帮助幼儿加强记忆。

2.1.2 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特点: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都增加新的内容,层层深入的学习,不断提高目标,保持幼儿对学习的新鲜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学《学外语》的过程中,每节课都加入对新的字母的认识和学习。每次游戏都加入新的字母,让幼儿们产生“今天认识的新字母是我们的朋友”的感觉。每次练习之后,教师都给予幼儿正面的肯定,让幼儿清楚自己努力的结果。在教学《亲亲茉莉花》的过程中,我们加入了自然探索活动,让幼儿对茉莉花的自然形态有感性的认识,进而在音乐学习中有对茉莉花形象的想象基础。

2.1.3 动静结合、交替有序的特点:

幼儿在学习中容易被新事物吸引,注意力集中得快,也转移得快;在活动中疲劳得快,也恢复得快。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我们力求做到动静结合,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吸引幼儿兴趣和自觉参与,使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在教学《雪花》的过程中,有通过自然探索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的学习内容,有听童话故事的内容,有结合自然探索对冬天的想象,也有童话剧表演的角色扮演和互动参与。通过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不只是掌握了童话剧的表演,也学习到了许多相关知识。

2.2 教学指导活动基本方式:

音乐舞蹈教育主题一方面有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有纪律性强,协调合作程度高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指导活动的要点在于下面五点:

2.2.1 观察:

观察是进行教学指导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观察,教师随时随地掌握幼儿的情况,及时了解教学中幼儿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对幼儿的困难和需要提供帮助。通过观察,及时了解幼儿们的情绪、注意力、疲劳的变化,相应调整课堂内容和关注点。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中的个别反应,对幼儿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

2.2.2 反馈:

反馈是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互动的重要方法。在音乐舞蹈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幼儿肯定学习正确的地方,修正不正确的地方。在幼儿即兴表演的阶段,教师要对幼儿有创新的活动和有正面意义的活动及时肯定,对幼儿的注意力转移进行及时调整。对幼儿在进行新活动时的退缩和犹豫进行鼓励。对个别幼儿的不正当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让他知道教师在注意他的不当行为,需要改变和修正个人行为。

2.2.3 鼓励:

幼儿有强烈的活动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各种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而增强信心,教师的鼓励是增强幼儿自信心的积极手段。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活动目的性和计划性不是很强,经常半途而废,因此需要教师鼓励他们自始至终的做好每一件事。鼓励的功能就是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自信、自尊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幼儿坚强意志力。鼓励是一种着正面积极的手段和方法。

2.2.4 角色的进入和退出:

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中经常根据需要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教学的时候是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和督导者。参与游戏的时候是伙伴。幼儿独立活动时,教师是观赏者和欣赏者。鼓励幼儿的时候是支持者。教师的角色改变能有效地激发和安定幼儿的情绪,有效推动教育活动的进展。

2.2.5 督导:

教师作为督导者,在教学指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个性教育学习环境也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个性教育并不是放任自流,不是要教师放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就是对教师指导教学活动中督导作用的肯定。幼儿的行为、意志、注意力容易受到同伴、教师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督导的作用在于避免个别幼儿的自由散漫行为对幼儿群体产生消极影响维护集体活动的良好秩序;同时,又能帮助幼儿逐步建立对社会生活秩序的责任感,形成能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性格。

教师承担着教育幼儿的重要责任,是影响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教学指导工作的这五个工作要点是教师如何把握音乐舞蹈教育的特征,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音乐舞蹈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的关键。

3 开展音乐舞蹈教育主题的成果

在完成音乐舞蹈教育主题之后,刚好是“六一”儿童节,我们把三个音乐舞蹈教

育主题排练成三个节目,在“六一”晚会上演出,我们班的每个幼儿都有上台演出的机会。幼儿们的演出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肯定;孩子们的学习成果通过表演的形式得到肯定,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培养了幼儿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自信;从孩子们兴奋的脸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活动结束之后,我们的幼儿学习态度明显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之后的生活观察到幼儿能较准确的把握音乐节奏。通过学习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体验到音乐舞蹈的乐趣,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将产生好的影响,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篇10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行为 教师指导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区域活动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进行操作。而且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它是孩子们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孩子在这一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因此,区域活动是落实《规程》精神,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怎样使区域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呢?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保教并重,注重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游戏就很符合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它能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增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许多年以来,幼儿园课程主要是以目标模式为导向,集体性教育活动就成了课程的主要载体或唯一载体,在这样就造成过分强调活动结果而把教学内容直接传递或灌输给幼儿;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被任意夸大或绝对化等。而且由此造成的弊端也违背了儿童作为认知主体、活动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当前幼儿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对儿童个别差异的关注不够,一味要求每个孩子在同一时空用同样的方式学习,教育方式没有真正重视到儿童个别差异的存在,也没有配合儿童的差异去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区域活动是由蒙台梭利首次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采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针对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开展适合每个孩子的活动。

近年来,我园特别重视区域活动的园本教研,教师们常利用教研这个平台,大家一起观摩,相互评价,还邀请幼教专家进行点评,这使我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得心应手,各班的区域活动实现了大的跨越,以下几点是我认为最值得借鉴和深思的地方:

一、教师的指导要注重理念和观念的相互融合

观念决定行动,理论的学习、梳理可以让教师们从根源上了解区域活动的概念,并反省自己平时工作的行为与先进理念的对比,从冲突对比中吸取经验,同时将突破运用到教育行为的转变。首先,我们集体学习各个年龄班的区域活动特点,任务、原则,充分了解区域活动的目的,以及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区别。其次,我们利用教研活动学习《幼儿园各年龄班环境创设特点》、《幼儿园各个年龄班材料投放须知》这些文章,让我们知道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具有层次感的环境,在材料的投放时,要注意安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多层次性、具有操作性等特点;在学习《教师对活动区三大环节的指导》《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怎样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这些文章,让我们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教师应是观察者、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说教者;最后,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学习区域活动案例分析》这些文章,让我们知道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学习《小班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评价的探索》这篇文章让教师明确,评价的作用,专家观点,以及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实行哪些指导策略等等。这些文章的学习对我们启发很大,我们将这些理论及实例运用到日常生活教育中去,真正做到在区域活动成为幼儿自我主宰的“世界”。

二、教师要关注幼儿兴趣,在观察和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和创设

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会寻找自己喜欢、熟悉的游戏,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才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孩子游戏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孩子的游戏,做出有效的指导。

我们要了解本班有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发展水平,只有在此基础上设置那些幼儿喜欢活动区,并随时根据幼儿的需要以及表现,做出及时、适宜、受幼儿欢迎的调整、补充和创设。从细小处观察了解有幼儿喜欢玩什么、喜欢和谁玩、怎么玩等,还能发现教师提供的工具、材料以及预设的活动目标是不是适应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对特殊幼儿,应在活动中随时发现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

但是,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常常主观选定内容及过程,忽视幼儿的想法和需要,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所以,观察是了解幼儿需要的一把钥匙,只有认真观察,在观察时做到安静、仔细、记载,安静是尽量不打搅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仔细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意义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根据需要作一定的调整;记载是随时记下幼儿的有价值的资料动态。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按幼儿不同特点确定相应指导策略,教育指导才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三、教师的指导要注重个体和差异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