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篇1

关键词新农村;体育;农民;建设;问题;措施

1新农村体育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有近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这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包括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我国,“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基于其重要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囊括了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理所当然包括了农村体育在内的公共文体事业建设。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城乡体育文化的冲突以及大众体育文化传播的“城市中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陷入了困境[1-2]。

体育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体育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新农村体育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农村体育可以增强广大农民的体质,提高生产力,服务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可以促进、形成和谐的村民关系,增强基层凝聚力,服务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可以培育先进的思想观念,繁荣农村先进文化,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与文明素养,使服务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坚实的人力保障[3]。因此,新农村体育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发展目标,而且对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没有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全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样,没有新农村体育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新农村体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体育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健身意识不强;二是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建设严重滞后,体育健身项目单一且缺乏特色性、普及性,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时冷时热、时有时无;三是体育健身指导远远不够,农民体质状况堪忧,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四是农村体育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农村体育工作任重道远。体育建设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度,缺少体育建设这一环节,就缺乏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和谐。

3新农村体育建设的发展措施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是未来中国体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速“三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体育文化传播体制,引导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以及加强城乡关联,促进体育文化整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走出困境的道路选择[4]。

3.1新农村体育建设应增强广大农民的体育意识

我国大部分农村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与外部的联系较少,形成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意识。因重视农业生产,轻视体育锻炼,大部分农民认为自己已经在劳动生产中锻炼了身体,根本没有必要参加体育活动。很多农民认为无病即健康,没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增强体育意识,基于农民的心理感受,从传统文化对农民的影响出发,加强对农民内在体育意识的培养,加大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宣传,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健康意识,树立“花钱买健康”、“少吃药、多流汗”的新型体育观[5]。积极纠正农民的错误认识。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如通过广播、电视等积极引导农民参加与之相适应的体育锻炼,从根本上发掘农村体育建设的源动力。

3.2新农村体育建设方法要科学,形式要多元,要符合农情

农村体育要本着“立足农情、以人为本、差异兼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灵活多变”的工作原则。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采取国家引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农民参与的模式;在布局上必须贴近村民生活,便于村民参加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在形式上必须一场多用、小型实用;在投入上必须经济、耐用、长久,不超出农民的支付能力;在运行上必须易于开放,便于管理和维护。农村体育的组织建设要注重单项性、自发性、民间性[6]。农村体育项目的研制开发要突出方便易行性、特色性、民族性、民风性、民俗性。农村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开展要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和节日性。组织小型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如摘柑橘比赛、抛秧苗比赛、背化肥往返跑比赛等与农村生产劳动相结合、趣味性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农村体育活动,让农民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增强体育意识,激发强身健体的热情。

3.3新农村体育建设要注重整合

当前,纵横联合、部门联合、行业联合已成为整合资源、拓展新领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和重要举措。发展农村体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突破地区封锁、行业界限和部门垄断,找准切入点,大力推进农村体育与农村科普、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的结合,把农村体育的场地、组织、活动、指导、科普、培训部分转移接到农村科教文卫旅中[7]。将农村健身科普与农技科普相结合;将农民健身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进城培训相结合;将农村日常健身活动与农村日常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场地等相结合,不断拓展“文”中有“体”、“体”中有“文”的广度和深度;将农村国民体质检测、监测站建设与农村乡(镇)村卫生院、卫生室的建设相结合,予以共投、实现共享,做到看病、体检、体质检测、监测一条龙,医疗处方、健身处方一体化;将健身设施与农村其他公共设施如文化、计生、小公园等相结合,尽最大限度实施资源共享等。

4小结

搞好新农村体育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要不断研究、分析乡情,研制、推广更多富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集区域性、民族性、传统性于一体,根植于百姓、易于开展、易于推广的新型特色健身项目,促进农村体育健身的普及和农村体育人口的提升,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5参考文献

[1] 马先英,杨磊,沙磊.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10-1312.

[2] 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3):5-9.

[3] 李海鹏,张恺.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体育的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报,2006,20(4):24-26.

[4] 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14-19.

[5] 刘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的理性思考[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25(5):74-76.

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建筑设计;解决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不断的加快,就促使农民的宅居地面积缩小,主要就是为了切实的保护农业,保护耕地,毕竟农业才能够保障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序,而且新农村的建设是将农村原有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进行全面的改良,但是新农村的建设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农民不满意,造成新农村建设的不科学性。以下我们就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解决方法进行分析,从而肯定就进一步的新农村建筑设计要掌握的原则,切实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一、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是对全面贯彻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个国家要进步和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程度必须是一致的,我国地大物博,新农村的建设是对农村地区的全面改造,从住房问题和建筑面积的规划上,就将农村的落后、贫穷面貌进行了全新的突破更新,而且我国的国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将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条件,更大程度上推进对农村的普及,改善农村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现象。

新农村的建设首先就表现在对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上,而且新农村的住宅一定要符合农民对于生活基本条件的要求,才能够全面的建设推广。所以尽管新农村建设在当前的推广发展较慢,但是只要能够将农村宅基地的住房建筑设计整体质量予以重视,加大技术投入就能将新农村的建设不断落实和推进,同时解决住房建筑设计问题才能够建立起适宜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新型住宅,才能够从真正的意义上达到对于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2.促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更加的人性化

新农村的建设就是为了节约建设用地,保护耕地,所以农村的建筑设计就成为了单元房式的高层叠加,这不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农民对自己的理想住宅建筑要求就是有屋有院,扛几把锄头回来能够看见自家的炊烟升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新农村的建设将这一理想画面全面的打破了,层层设计的单元房格式,是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进进出出的都是泥土,整个生活住宅的质量也不可能上升,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建筑过程中设计一定要科学,还要切实的尊重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民俗传统,在节约耕地的基础上全面的开展设计和规划。

因此新农村的建设只要能够从建筑设计中实现尊重人的标准,那么农村的旧面貌就会全面的被更改,而且实际上的农村地区更多的农民希望自己能够居住高楼洋房内,只要设计能够将农民生活的细节要求和住宅条件进行规划和布局,就能够将农村地区的住宅建设全面的推进改变。再加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地区的新建设还要参考节能技术进行推广,从而在建筑结构上提供安全,在生活设备上保证节约能源,新农村的建设就会更加有力的推进,所以新农村的建设意义才有保证,在进一步的新农村住房设计中就会将人性化的标准推展开来。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建筑设计的实践方法

1.立足现实进行调查

农村地区以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延续我国的文明和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由于长久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现实社会中的现代化发展要求脱节甚远,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而且农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也不理解,更不用说认同了。所以新农村的建设就是要立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传统要求、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将农民的住宅要求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进行追踪,从而找到最适合农民理想中的住房设计理念,再加上农村地区大多数的群众是比较认同现代化的建设的,其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也有初步的认知,所以新农村的建设就是将现代化建设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第一步,在住房上实现了现代化的设计和建设,就能够实现农民对于洋房的追求,因此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就回迎刃而解,建筑设计也能够有效的实践。

2.实施资金补助推进新农村住房建设

大多数的农民都有恋旧情节,对于老宅感情深厚,更重要的是新农村建设中往往把农民的小院要求忽略掉,从而新农村的推广和建设被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制约,宅院就像是村民的感情寄托,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对宅院的要求和建设,所以从感情和现实中都对新农村的建设实施提出新的难题,要全面的推进新农村的住房建设就是要把现实的问题面对,将要实施新农村建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借助评估部门的科学评估措施,对于将要拆除的老宅子给予经济的补助,使农民收益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新农村的推广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将会是我国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实施方式,节约建筑用地是对我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分析,耕地保护好才有经济的有效循环发展,并且农村地区将会是未来我国工业经济集中开展的根据地,为了将来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农村地区的基本面貌一定要全面符合现代化的要求,首要体现在住宅条件上。因此实施农村旧宅基地的拆迁补助是最有效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手段。

3.实施宅居地的科学规划

农村地区的住宅要求就是将农民的住行全面的解决,在住宅设计上除了要设计空间宽松的住宅面积,更重要的还有对于农民的出行方便的设计,建立地下停车场或者底层车库,建议扩展地下空间建筑。所以建筑的设计不能再是一味的高层叠压,而是讲究实际的结合当地村况进行落实设计。

要使设计科学合理就必须进行实地的勘探和考察,将当地的土质、地理情况全面的综合分析,再进一步的实施建筑的设计,从而在进一步的新农村建设中找到可以被支持的依据。

结语:

新农村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是农民对屋院的要求,但是建筑设计可以从室内空间距离上满足村民的要求,在加上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也在飞快地发展,相信新农村的建设只要是能够将建筑设计工作按照村民的实际要求开展,即使是高层建筑,也能够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和落实。

参考文献:

[1]彭必荣,郭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设计浅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

篇3

(一)金融发展滞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全面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这一重大调整需要资金数额具大,因而必须有金融资金的大力支持,经济金融发展落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1.经济发展落后,农村金融发展与生存的基础比较薄弱。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地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决定的。

2.一直以来,经济体制的特征以外部强制性为主的,即在资源配置和经济中起主导地位的是政府,政府是制度的供给主体,在制度的作用下,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主要靠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缺乏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即缺乏金融组织机构的支持。

3.农牧区金融发展受金融生态环境的制约。地区由于区位优势差,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金融产品单一,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等因素,严重地阻碍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4.农村金融发展受金融人才和基础设施的制约。农村金融机构因为经营成本高,基层网点的技术设备旧,服务环境较差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金融的发展,难以吸引与留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人才,现有的人员技术能力比较落后,知识缺乏更新。

(二)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金融服务依然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够健全,缺少转移分散风险的机制,农牧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弱,金融监管体系也不健全等问题存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必须按照“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要求来建设。

2.当前,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存在着突出的矛盾。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金融组织不健全,造成了金融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矛盾。新农村建设中,资金“饥渴”现象严重,资金需求呈明显增长态势。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仅靠国家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的共同投入,才能有效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3.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重,如历史遗留债务等,严重影响农村基础设施的投放;另一方面,因为新农村建设投资额大、保险制度又严重缺失,导致了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差,供需矛盾加剧。

建议

(一)加快体制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1.坚持目前农业银行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2.加快基层各大银行的改革,针对新农村建设,各银行功能应重新定位。3.当前要尽快制定《民间金融法》或《民间贷款组织法》和《民间融资法》等法规体系,不断引导民间金融向正规化方向发展。

(二)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1.通过疏通货币资金流通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人民银行要运用好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要拓展支农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经济组织可以开展商业承兑汇票,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2.商业银行要针对新农村建设创造新的金融产品,从资金上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新农村建设各时期、各环节特征,推出各类金融工具和产品,提升服务质量。

(三)优化资金的配制,解决资金供需矛盾

篇4

[关键词] 新农村规划建设、经济落后地区、建设重点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旨在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全国9亿农民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从而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新农村规划建设也普遍开展起来。城乡建设规划先行,在新农村建设开展过程中,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新农村规划工作,而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如何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大潮中找对适合本地区的模式,是作为规划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任务、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一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二是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六是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二是农民的生活有一个更多的改善。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五是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向前推进。

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上看,它既有生产上的、也有生活上的;既包含了物质的,也包含了文化上的 ;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因此新农村建设它包含的是农村各个方面的内容。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也分别对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规划和要求。

二、新农村规划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村庄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发展、区位交通等综合条件确定村庄的发展策略,

2、预测村庄人口规模,对村庄用地、房屋、道路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布局。

3、规划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等。

4、规划村庄的基础设施,包括给水、排水管网,电力、电讯网络,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

5、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策略,确定村庄三产用地位置、规模。

6、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从新农村规划的内容上看,基本上涵盖了一般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各个方面,而对于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村庄规划会有所不同,但是在规划基本内容上是一致的,总的方向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

三、目前新农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农村规划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因此所有的规划必须立足于建设这个主线,还要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自身这个大前提,脱离了这个主线和前提的规划不能成为科学规划。但是在目前很多的新农村规划存在脱离建设的情况。总结一下主要有一下几点:

1、规划方法偏离,照搬城市规划的模式,用城市人的生活模式来套用到农村规划中。乡村规划开展时间短,很多规划设计人员没有相应的经验,另外很多设计人员都生活在城市,缺乏对农村生产、生活、建设的足够了解,因此在规划中继续沿用城市中的规划模式,规划中很多与农村内容,而村民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却没有着重解决。

2、规划脱离实际,没有充分考虑村庄的实际情况,存在村村都做三产,村村都做旅游、农家乐情况。村庄规划中提到要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因此部分村庄依托村庄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三产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内容,但是规划中存在照搬套用的情况,没有考虑到大部分部分村庄并没有足够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适合做类似的产业,因此规划中存在照搬硬套的情况。

3、规划标准过高,要求过于死板,不能适应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导致建设成本过高,远远超过村庄、村民经济能承受的范围。

农村中的建设多数都没有经过规划,因此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大,所以村庄建设比较杂乱,很多地方村庄的房屋周边间距较小,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火、日照要求。如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很多房屋将要更新重建,对村民来说这种建设成本是很高的,在没有项目支撑或者政府补助的情况下显然是不现实的。

另外,不同村庄所处的地形、区位、土地情况不同,规划中采用同样的标准显然不合适。比如山区村庄和平原村庄中道路建设问题就有所不同,平原地区道路建设相对容易,村屯主要道路可以采用4.5米至6米宽度;但是山区村庄由于地形、用地条件限制,道路建设难度大,再者,山区村庄人、车都较少,因此在道路建设标准上应该适当降低,能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就可以。

4、新农村规划研究重点偏离,目前关注多的是重点村、试点村、旅游村、特色村等等,而真正急需外界关注的自然资源、交通区位条件不好的村庄却没有被关注。此类村庄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村庄经济落后,村民生活状况基本还只是处于温饱状态,而村庄建设也是很落后,更是需要完善,如道路疏通硬化、危旧房改造、公共设施配备等等。

5、规划对建设主体是农民自身认识不足,规划方案中存在大拆大建的情况。在普通农村中如果没有项目支撑或者政府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大拆大建是根本不现实的,因此这种大拆大建的规划方案也只能是墙上挂挂,在实际建设中没有任何指导作用,甚至会导致农民产生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抵触情绪。

四、广西落后山区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特点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个多山的地区,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很多村庄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

本人在实际规划工作中接触到大量此类村庄,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地处山区,对外道路建设滞后,对外交通不便。

村屯内好的地都为水田、农保地,村屯建设用地多选在山脚缓坡处,村屯建设用地比较紧张,村屯内房屋建设比较集中,相互间距很小,通风采光比较差,不满足消防要求。

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村屯内房屋建设比较集中,相互间距很小,房前屋后很难建设车辆通行道路。

由于地形坡度较大,加上房屋间距小,村屯内部道路建设困难,多为步行道,很难通行汽车,部分道路只能通行摩托车。

由于外运建材困难,所以村屯内建房多就地取材,多为木构房屋或者土木房屋,特别是土坯房,居住环境不太理想。

除中心村有村委活动室外,其他村屯多数都缺乏公共活动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部分村屯有篮球场(多数兼晒谷场功能)。

村屯经济主要是种植业和林木业,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普遍比较低。

多数村屯缺乏特色资源,无法开展三产、农家旅游等项目,农民收入方式单一,增收困难。

村屯人口增长缓慢、部分甚至减少,村屯面临逐渐衰败的趋势。

综合上述特点可以看出,这类村庄有一个大的共同点,就是经济落后,而经济落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村屯的自然资源条件恶略,交通不便等原因。因此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广西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各个地区村庄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策略。

五、规划实例分析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东江村西村坡屯

东江村西村坡屯地处山区,对外交通为一条3米左右的土石路,村庄内房屋90%都为土房,而且主房多为2层土房,只有几栋近几年建设的砖混房屋,房屋建设比较集中,前后左右间距很小,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很小。村内道路建设严重滞后,除一条对外道路能通车外,村内部道路多为1至2米宽的田间小路或者人行巷道,村庄用地比较紧张,地形条件好的土地都留做基本农田,村屯周边可利用的建设用地不多。经济方面,从村委了解到,村屯主要的经济收入是农业种植和林木业,另外还有外出打工等,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而且近几年人口外迁比较多,本村屯人口增长非常缓慢,基本处于停滞状况,很多人常年在外,有经济能力的大多都搬迁往镇区、县城或城市中。

根据东江村西村坡屯这种情况,规划中我们分析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村屯经济落后,规划中的建设标准可适当降低,避免大拆大建。

村屯建设用地紧张,规划应紧凑布局,节约用地。

现状房屋之间间距太小,不足以满足车行道路改造要求,如强制在村庄内部建设车行道路将会有大量的拆迁房屋,在农村拆迁大量房屋不现实,因此在村屯建设车行道路,内部以人行交通为主。

村庄内房屋大部分都为两层土房,但基本满足村民使用要求,规划全部更新难度大,村民经济也难以负担,因此规划中大部分予以保留,村民根据自家经济情况原址更新。

村屯人口增长非常缓慢,因此预留少量新增住宅,

6)在合适位置预留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活动室和篮球场,其中篮球场可以兼具晒谷场的功能。

六、总结

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一个让农民受益的好事情、大事情,因此在落实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更应该考虑区域特点,尊重现状、尊重村民意愿、适度改造,要充分考虑村庄经济能力有限的前提,重点改善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对村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方面。

个人思考——落后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引导、扶持、以及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按目标进行,而这些村庄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农村,没有太多可用来开发的资源,这些村庄要解决的就是普通的生产、生活上的问题,笔者认为最普通的问题正是根本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把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现在进行的新农村规划才是落实到了实处。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能少一点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内容,多一点因地制宜,多一点合理适度,那么我们所做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才是科学的,才是可持续的。

参考文献:

1、《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协调处理的几个关系》,作者:姜长云 张化萍(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篇5

[关键词]新农村;绿色节能;住宅建设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099 ― 02

[收稿日期]2014 ― 09 ― 21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QSX2013-24WT)。

[作者简介]吕春(196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结构及墙体材料。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加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1〕。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发展新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并提出了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三化”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结合新农村绿色节能住宅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政府投入专项扶助资金,结合农民厕所改建、畜圈改造、厨房改革等,引导支持农民建设沼气池,实现了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再生利用,不仅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而且有效地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其次,积极推广新型保温节能墙体材料的使用;三是采用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新型供暖方式,改造传统浪费能源的炕灶,大力推广和普及了省柴节煤炕连灶,提高了玉米秸秆等资源的利用率〔2〕。

一、存在问题

齐齐哈尔市地处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一年采暖期长达六个月之多,采暖时长超过全年一半时间以上。冬季住宅取暖问题一直是本地区住宅建设尤其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问题。新农村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住宅建设围护结构节能标准不高,住宅整体档次偏低。以梅里斯区卧牛吐达斡尔族镇吉雅提格日住宅小区为例,着重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建筑材料选用、庭院环境设计以及居住区采用的供暖方式、供水管线问题、废水及其他废弃物的排放、日常生活燃料问题、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应用等各方面进行考察、论证,找到一种适合北方高寒地区尤其是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居住区建设的策略,通过对该策略的分析研究,从根本上改变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居住区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二、目的意义

通过对高寒地区新农村尤其是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策略研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消耗问题以及住宅建设成本偏高等问题,对本地区乃至黑龙江西部地区及我国整个寒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生存状态的改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农村住宅居住区建设过程中,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达到节能、节电、节水的要求,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为建设具有北方特色的寒区新农村居住区具有指导意义。

三、建设方法

在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策略研究中,其主要目标是积极推进该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格局。农村家庭院落是人与其所饲养禽畜共生、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并存的生态系统,又是人类文明与物质生产并存、物质和能量高度聚集的特殊区域〔3〕,从目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看,农村庭院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所以从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角度要注重农户庭院建设,建设一批低层低密度或者低层高密度住宅,以二层到三层为主的联排建筑。墙体、屋面、门窗等围护结构采用价低质优的节能材料:墙体采用新型草砖自承重体系,屋面采用保温彩钢板结构,外窗采用三玻中空节能塑窗,外门采用钢制节能保温门;采暖系统可采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积极开发我市的浅层地热能源,发展土壤源、地下水源热泵供暖系统。每户配套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自来水采用深井过滤装置,排水采用中水处理系统;燃气采用集中沼气站;路灯及景观照明系统采用光伏发电等,形成真正的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

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关键是现在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给予资金及政策上的支持。同时,积极探索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的试点并大力推广。从地方村镇角度,重要的是转变理念,明确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的主体,开发出适合北方寒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标准,建筑设计方案,性能好价格低的墙体材料以及采暖系统、给水及排水、供电、供气等最优方案,从而实现最适合北方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的目标。

齐齐哈尔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首先必须采取深入调查、座谈的方式进行。采用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标准图形式,选择适合这一地区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根据现有的村落特点进行规划,规划设计可按现行的村建制或者屯建制进行规划;采用适合现代北方高寒地区新农村建设特点的户型进行单体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可开发出二户一套、四户一套等单层或者多层的标准图纸;合理选用墙体等围护材料,当地配套建设一座草砖加工厂,使墙体材料价格尽可能降低,而且充分利用当地废弃的秸秆材料;供暖采用新型节能供暖系统,例如采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排水采用中水处理系统,减少化粪池清理费用,处理后的水可以灌溉或生活使用。再生水来源于污水处理站和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院区内污水处理站,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入院区内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燃气采用集中沼气站;路灯及景观照明系统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四、建设策略应用

吉雅提格日建设项目位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卧牛吐镇,为我市农村地区典型的达斡尔族村落。原有住宅多为泥草房或者普通砖房,采用火炕或者土暖气供暖,供暖需消耗大量煤炭或者秸秆资源,且冬季室内温度低,内部生活设施简陋落后,属于我市新农村建设中急需改造项目。该项目从前期总体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其新农村建设的节能环保要求。无论从建筑材料选用还是项目供暖、供电和供水等使用功能方面均采用符合当地特点的工艺方法。项目采暖采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室内外排水采用管道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区内中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于院区内的卫生间冲洗、小区绿化、道路浇洒等。下面主要就吉雅提格日项目采用的节水策略进行分析。

(一)再生水的利用

项目建成后拟用水源采用卧牛吐镇公共供水水源,保证了项目区内居民饮用水的水质达到我市居民饮用水要求标准。每户设置两块水表,饮用自来水和生产生活用再生水各一块水表进行计量。再生水来源于中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为鼓励居民大力使用再生水,再生水水费应大幅降低,同时引导鼓励居民积极使用再生水,尤其消耗量较大的绿化用水,可采用雨水回用供水系统直接供水,也可以采用中水供水系统直接供水。

室内外排水采取雨水与污水分流、污水与废水分流的方式进行。卫生间及厨房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区中水处理系统;所有生活污水及废水经中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灌小区内的绿地及冲洗厕所等;项目区内雨水经管道收集后统一排入小区内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内,经处理达标后用于禽畜饮用、厕所冲洗、浇洒路面,绿化用水等。小区内所收集、利用的雨水总量均按雨水收集设施设计规模确定〔4〕。

(二)环保及节水节能措施

吉雅提格日建设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给水、排水、供暖及其他各方面的环保措施,尤其注重使用功能的细节设计。例如在给水直线管段设置胀缩装置,防止水流噪音的产生〔5〕;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多功能水泵控制阀,以减少噪音。潜水泵坑均采用特制的防臭密闭孔盖,使室内环境不受影响。室外化粪池透气管沿建筑井道出屋面高空排放,避免影响项目区内居民生活。室内卫生间采用水封效果好的地漏,以降低水面蒸发对水封的不利影响。采用具有尾流冲水功能的坐便器,以保证每次冲洗完毕后水封被充满。

从卫生防疫及节水节能角度,生活饮用水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水箱,并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用水水池设加锁密闭孔盖,并设有通风系统。公建设施内蹲式大便器及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洗脸盆采用感应式龙头,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根据《齐齐哈尔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避免施工中损坏供水管道。项目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节水合同,保证施工期间节约用水。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合理进行给水系统设计,使之能尽可能的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降低本项目供水系统的运行费用。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水池、水箱溢流水位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同时要充分利用齐齐哈尔地区充足的太阳能资源,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制备生活热水,在因天气或气候原因热水器出水温度达不到使用水温时,再利用其它辅助热源,如水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加热,以满足生活热水的要求。通过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大幅度降低其它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在设计中,可通过给排水专业、建筑设备专业与建筑、结构专业的密切配合,使太阳能设施与建筑物实现一体化,这一措施同时满足了生态建筑的节能要求。

五、结语

现阶段针对齐齐哈尔等高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保节能等综合多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大部分都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例如复合节能墙体、门窗节能、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等〔6〕。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未来一段时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具体实施目标体现在规划以单层或者多层联排建筑为主,节地节能;建筑采用节能设计,节能标准达到65%;围护结构中墙体材料选用草砖复合墙体,门窗采用节能型门窗,既节约能源,又降低造价;小区环境建设以庭院型功能设计为主;供暖采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供水采用中水系统,达到节水及减少废水排放费用; 燃料采用统一沼气池,减少费用,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太阳能及光伏发电设备的应用。通过以上各方面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最终达到节能、节电、节水的要求,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为建设具有北方寒区特色的新农村居住区,实施节能降耗、治污减排、新型生态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赵海燕,周峰涓.加快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3,(06).

〔2〕费滟杰.全面树起节能的大旗〔N〕.齐齐哈尔日报,2008-6.

〔3〕陈爱巧.自然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双向选择的结果〔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

〔4〕GB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

篇6

一、汇演基本情况

(一)汇演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一是各村(社区)创作一个节目参加乡镇汇演;二是各乡镇组织各村(社区)文艺汇演节目在本乡镇集镇上进行汇演,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各乡镇在自行组织汇演的基础上,选送1——2个节目参加县级汇演;四是县级选送3个节目参加市级汇演。

(二)全县938人参加演出。其中:农民演员347人,学生演员469人,教师、职工演员122人;共有汉、彝、苗、回、白(穿青)5种民族参加演出;共演出62场次。其中,县级3场,乡镇59场;演出节目232个。其中,自创节目138个、原生态节目48个、学习节目46个;节目形式以音、舞、戏、曲为主;据不完全统计,观看节目的群众达到12万余人次。

二、主要做法及达到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根据市的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宣传、农业、广电、文体等部门,认真学习了省、市“关于举办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剑竹同志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成刚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委员的“*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组委会”,负责全县新农村文艺汇演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在县委宣传部,并成立了节目组、评审组、演出组、宣传组,具体负责全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具体工作。

二是明确各乡镇必须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编排选送1——2个新农村文艺节目参加全县汇演。

三是明确节目内容。和乡镇参演节目要充分反映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果;反映各民族优秀的艺术成就;反映农村改革发展变化和时代风貌以及各行各业服务“三农”、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热情讴歌*县改革开放30周年来各条战线特别是农村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舞蹈、歌舞、戏剧、曲艺或反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节目。

(二)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各乡镇根据县组委会《关于举办*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通知》精神,迅速成立领导组,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抓好本乡镇新农村文艺汇演节目的编排和演出工作。

一是罗坎、果珠、杉树等乡镇,抽调人员,在外请老师到县里进行指导、编排。

二是*、塘房等乡镇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认真组织全乡镇的文艺汇演,重点打造节目参加全县的汇演。

三是全县各乡镇及部门共投入到此次新农村文艺汇演的资金达156万元,确保了整个文艺汇演的顺利进行。

四是各乡镇、部门的领导,经常到排练现场进行指导,解决排练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困难,并做好演出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五是在着力打造各乡镇特色和品牌上下功夫。全县各乡镇参演节目亮点频出,质量较高,充分展示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景象。

(三)措施得当,方法灵活。为确保全县各乡镇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顺利进行,组委会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举办*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通知》,并结合通知精神,制定了《*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实施方案》一并下各乡镇执行。进一步明确了全县首届新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演出时间、演出的内容及形式。

一是为确保文艺节目的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抽调了文艺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四个工作组,分赴全县28个乡镇具体指导各乡镇文艺节目的排练。

二是各乡镇为保证汇演节目的原创性,分别从昆明、*或县里请文艺方面的老师进行作曲、作词和编导。

三是从民族村寨组成演出队,充分反映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

四是把乡镇正在实施的民心工程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全县重大工程项目、农村变化搬上舞台,全方位展示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的精神风貌。

(四)市里关心,莅临指导。市新农村文艺汇演检查组高科长一行观看了我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节目后,检查组对*的文艺汇演给予较好评价,认为*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措施有力,覆盖面广,质量高、内容齐,演出水平高。通过汇演发现了人才,对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将起到积极作用。检查组一行,不辞辛劳,分别找各乡镇的演职队员座谈,观看各演出队的排练,并与*乡的演职人员进行交谈,指出在演出中的不足,纠正了一些动作,提出了希望。

(五)节目丰富,质量较高。各乡镇选送的32个文艺节目,能结合乡镇实际,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舞蹈、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表演形式,充分展现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繁荣农村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同时,有些节目还融合了我县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自编自导出带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的各类节目,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罗坎镇选送的舞蹈《人·水·魂》通过舞蹈形式,讲述了罗坎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想办法,努力解决集镇15000名群众的饮水困难,受到了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赤水源镇选送的舞蹈《新农村,新气象——和谐发展的郑家湾》讲述了郑家湾在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开发生猪市场,从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建设新农村的历程。*乡选送的舞蹈《撒荞舞》通过大量原始舞蹈和词曲,表述了撒荞、割荞、运荞、打荞、筛荞的全过程,表达了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喜获丰收的喜悦之情。塘房镇的花灯歌舞《搬家》,通过搬迁户搬新家的一个场面,表现了*人民对华电*电厂建设的支持,以及华电*电厂对地方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同时讴歌了全县农村呈现出来的新生活、新面貌、新气象和新风尚。节目内容丰富精彩,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汇演现场迭起、亮点频现,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六)颁奖晚会,座无虚席。汇演结束后,县领导分别为获奖乡镇颁奖。颁奖晚会上,组委会组织获得金、银、铜奖的节目,向县领导及观众进行了汇报演出,观众座无虚席,市检查组高科长一行观看了演出。

晚会在舞蹈《桃源欢歌》中拉开序幕,欢快的节奏、动人的舞姿、精彩的构思,把人们带到大湾美丽的罗甸河,向观众展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小品《翠花戏夫》通过一对农民夫妻之间的故事,歌颂了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音乐小品《田野畅想曲》讲述了县委新农村驻村指导员和村民的故事,歌颂了驻村指导员认真调研,指导村两委调整产业结构,扎实工作,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晚会在歌伴舞《今夜无眠》中落下帷幕。整台晚会通过舞蹈、歌舞、小品等表现形式,展现了我县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讴歌了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村呈现出来的新面貌、新气象和新风尚,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壮志。

(七)重点打造,参加汇演。组委会从获得一、二等奖的节目中重点选送能反映*新农村建设、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三个原创节目,从八月六日开始,由县文体局具体负责重点打造,加班加点进行排练,积极备战,组织到市里参加全市的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篇7

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农村人口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教育观念上仍受到旧时代的影响,农村各级学校的办学物质条件普遍较差,农村教育一直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对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儿童的基础教育,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农村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切都离不开有文化、掌握技术、懂得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新型农民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于是,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又归结到了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和提高上。通过对当前农村教育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加以改进,从而逐步建立和形成农村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新机制。

一、农村教育的概况

在我国,农村教育一直是国民教育的重点。但在近些年来,我国的农村教育并没有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发展,而且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前在全国上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下,农村所需的建设人才空前短缺,虽然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从各个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农村教育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口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6%)、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只占5%。

(二)在教育观念上仍受到旧时代的影响

农民是最讲实惠的,送子女到学校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跳农门,成为吃皇粮的人。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能否上大学还是个未知数,如今大学毕业找工作困难更抑制他们的求学热情,教育投资对于农村大部分家长视为是奢侈的,孩子们能早点为家庭分担重任最实在。因此初中一毕业或辍学外出打工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方面对于女孩子更是认为读书无用,识几个字就回家种田或早早嫁人改变家中境况。

(三)农村各级学校的办学物质条件普遍较差

现在很多偏远农村地区,能保证一人一桌一凳的条件都比较难,在许多新闻中,我们依然还能看到几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问教室上课,一个教师轮流教授全校学生的情形。因此,农村人口能够学习到新知识的机会很少,由于没钱,农民多数挣扎在“活着”的层面,谈文化消费那就太奢侈了。

(四)农村教育一直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

就师资素质而言,“双师型”的比例仍然较低,大多数教师对农科教结合、校企及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上。在农村的基础教育阶段,偏远学校的民办教师一直是主力,受过专f-JN练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不愿到条件较差的地方工作。而民办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继续教育条件都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很多地方的初中毕业生就能将就着当老师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

二、对农村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自1986年我国通过《义务教育法》开始,农村教育就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点,近十多年来,农村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90年代的“六配套”工程,是对农村教育一次大的促进。但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不但没有同城市拉近差距,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状况呢?因此有必要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农村教育发展减速的外部原因

我国教育总投资的不足导致了农村教育发展的减缓,从而使农村教育产生了两个问题:

1.由于教育投资不足,对教师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导致农村教育质量的下滑。

2.由于教育投资的不足,导致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得不到改善,从而影响教育的质量。

(二)农村教育发展减缓的内部原因

1.农村教育的管理上还不完善。由于农村每个自然村都要求有小学,而生源却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办学规模过小,造成了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从而造成管理上的分散,组织配备极为散乱,财务制度不健全,学校领导难以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难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另外,有些农村学校的领导很多是由于教学成绩较好而被提的,因此造成很多学校领导缺乏必需的管理知识。

2.对现有的农村教师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农村教师很难得到培训提高机会.有的七八十年代师范毕业的教师其知识结构还是七八十年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如何能满足现在学生的求知欲望呢?更不要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了,其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通过对现今的农村教育的分析,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上还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三、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儿童的基础教育,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

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因此,目前我国关于农村教育的立法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还是远远不能适应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所以制定专门的《农村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法》,以制度或法律的形式界定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及各级政府投入的责任,并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农村教育优先发展也是必要的。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提出要重点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坚定不移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而农村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承担起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功能。

(三)加强农村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农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我国城乡教育差距,除了资金投入的差距,最主要的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城乡教师的素质、待遇之间的差距。收入低、工资被拖欠、工作量大、负担重、没有学习培训机会、默默奉献,是农村教师的写照。因此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家、政府也应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一是尽可能的提高农村教师的收人。二是保证农村教师进得来。现阶段,我国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同时缺编,造成队伍结构失衡,缺少外语、美术、音乐、体育等专科教师。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对部分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骨干教师,职称评定时在学历要求上可适当放宽;在评比条件上,不一定要与城镇教师完全相同。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评出的名、特、优和高级教师,应当从批准之日起,规定在本校工作不少于一定时间方可流动。城镇学校也可考虑教师是否到有到当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来缩短或延长其评聘高级职称和名、特、优教师的年限。

(四)依靠社会各方力量改善农村各级教育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的投入

篇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雷电防护

中图分类号:S7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20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居住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出现了大批住宅。因资金有限,农宅建筑防雷装置滞后,防雷设施常被忽略,这就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一旦遭受雷击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关注新农村建筑的防雷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根据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农村民房多为自建或小私营企业建房,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质量检测。为了经济节能多数农户在屋面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但又没有设接地避雷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为推进新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减少雷击事故发生,本文浅谈农村房舍的防雷防护。

1 建筑物选址

农村选址时应尽可能避开土壤电阻率小和变化明显的地方,比如河床、湖边,稻田接壤处等邻近潮湿的地区,如果建筑物位置不得己选在易雷击区,需要安装更多防雷保护装置,增强雷电防护效果。

2 农村房屋雷电防护措施

大多数房屋建设楼高10m,高度低,面积较小,建筑在地势平坦的地面上,因此房屋建设就可以按照第3类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如达不到要求的也可参照设计。

2.1 直接雷防护

接闪器的设计应采用明敷避雷带,在屋面女儿墙、屋角、屋脊等易遭受雷击的部位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20m×20m,采用Φ10镀锌圆钢,并用高度为0.15m的支持卡固定。突出屋面的烟囱可加装避雷小针。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应将太阳能支架做与屋顶原有防雷装置充分的相连,建议在打雷时最好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2.2 防雷引下线

为安全起见,在不增加经费节约钢材的前提下,利用建筑物基础柱内对角主筋作防雷引下线,上部与接闪器焊接,下部与基础焊接,并分别与各层板筋、梁筋焊接通,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房舍周长小于25m,只有1根引下线即可;如房舍大于25m时,最好采用对角2根引下线,分别在屋舍后墙两端引下接地。

2.3 基础接地装置

无论什么建筑物如果没有良好的接地,其他防雷措施形同虚设;因此建筑物接地装置应牢固,充分。利用柱基础作接地体时,具有经济、美观和有利于雷电流流散以及不必维护和寿命长等优点。地梁内的主筋要和柱基础主筋连接起来,并要把各段地梁的钢筋连成1个环路,将各个基础连成1个联合接地体,综合成1个完整的接地系统。现代建筑物内都有电子电器设备因此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如果房屋建筑中采用水泥预制板来建筑,可用20mm×4mm扁钢将预制板中的钢筋焊接在一起,连接每1个预制板,1块都不能缺,充分连通,然后将此扁钢引房屋的墙角引下,接在接地极上。

2.4 电源、电视、电话线路防雷

对于露天架设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木杆架设,因为木杆属于绝缘材质若线路上有感应雷电压时,电压不能很好的泄放,这样电压易传入住户内造成电器设备和人员的伤害。应采取在电缆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支,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等应连在一起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此外现代新农村电话、网络、电视都是必备的。这些也都成为雷电波侵入的对象,一旦遭受雷击会造成财产人员的损失。因此它们也要防护。大部分农村电话线路、有线电视都是架设的,应采用标准的绝缘子,在入户前将绝缘子的铁脚接地,对过高的雷电压起泄放保护的作用。不宜采用木杆架设。如在屋顶架设电视天线时,应在它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有条件建议加装SPD来保护弱电信号系统。

2.5 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在于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体间造成的电势差。对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体、电力线缆、通信线缆、金属水管及煤气管道等在不同地点进入建筑物时,宜设若干等电位连接带,并就近连接到环形接地体、内部环型导体或此类钢筋上。

2.6 人身防雷

任何时候都要有防雷的意识。当雷电交加时,尽量不要使用电器,并拔掉所有电源插头和外接天线。房屋门窗要关闭好,尽量远离金属门窗,电源插座处,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当在田间劳作遇雷雨天气,要知道防雷更重要,须知雨淋不死人,而雷会击死人。应降低自身高度,迅速找到安全避雷场所。

3 小 结

导致农村雷击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在加强建筑物防雷措施的基础上,更加应该改变的是农村淡薄的防雷观念以及不到位的防雷管理,因此在搞好农村防灾减灾规划,逐步完善农村防雷设施时,务必要加强农村防雷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的防雷意识、防灾避险与自救能力,从而远离雷灾。

篇9

一、泰安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是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市域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人均耕地只有0.95亩,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足够的资金,加之矿区塌陷、占压及村民多占宅基地等影响,致使农村居民点占地规模过大,人均用地多,土地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优势的形成和发挥,阻碍了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人均用地多

目前泰安市共有3597个村,117.99万农村住户,农业人口372.7万人。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60640.5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全市农村人均占用居民点面积162.7平方米,高于国家《村镇规划标准》规定的人均居民点用地上限150平方米。从各县市区的用地情况来看,人均用地最低的是泰山区,为133.93平方米;人均用地最高的是东平县,为168.79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分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

全市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小不一,且分布散乱。这一方面把农用土地分割得支离破碎,难以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又使建设用地不能集聚成片,不利于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阻碍了农村居住环境水平的提高。

大部分村庄内部由于缺乏规划,宅基地乱占乱建,造成村庄布局结构混乱,土地利用率低,土地闲置面广量大。有的村内空闲地多,形成“空心村”;有的住户建新不拆旧造成一户两宅甚至多宅现象;有的村民迁居外地仍保留宅基地;多数村庄居住分散,宅基地利用不充分。村庄布局散乱造成土地闲置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村内公共设施无法合理布局,建设用地结构极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居住条件的提高。

全市“城中村”、城边村问题也较严重。“城中村”土地投资强度低,集聚效益差,对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制约性强;城边村土地非法流转严重,对耕地有很强的蚕食性。

农村建设用地受矿区塌陷、占压影响大

泰安市是矿产资源大市,煤炭等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面塌陷及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村庄建设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目前,泰安市采煤塌陷、占压土地面积较大的县区涉及肥城市、新泰市和宁阳县。塌陷、占压土地闲置时间长,复垦成本高,难度大。

二、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

泰安市被批准为第一批挂钩试点地区后,确立了以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为出发点,“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壳村、建设中心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总体思路,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村镇建设总体水平,努力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总结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主要有4种模式。

整体搬迁整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矿区塌陷及占压影响严重的农村居民点,通过将塌陷及占压区内的村庄整体迁出,另选新址建设新村,将旧村址整理复垦为耕地。采取这种整理模式最典型的是肥城市。该市塌陷区主要分布在老城、湖屯、王瓜店、石横四个镇,涉及71个行政村,总面积5000公顷。目前已搬迁了18个村,正在搬迁的有5个村。石横镇北大留村2003年下半年开始整体搬迁,目前村民已全部搬进了新居。原村址占地897亩,新村规划占地面积402亩,复垦后可净增耕地495亩。新居民点以建设楼房为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采煤企业出资在城镇周围建设多层居民楼,逐步向城镇驻地集中。

这种整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腾空节约土地的面积比例较大;二是易于实现“三集中”;三是农民的生活质量、居住条件提高较大;四是复垦的难度较大。由于矿区村民相对比较富裕,又有矿山企业的资金支持,该类型的村庄搬迁实施相对较容易,但旧村复垦周期较长,需要资金较多。

拆旧建新整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村内空闲地较多的空心村,通过对旧村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闲置土地,整个村庄改造完成后,可腾出三分之一以上土地,新增耕地质量较好。这种整理模式占全市试点面积的80%左右。根据具体整理情况,又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整体拆旧建新。该模式主要是在原村址外就近规划建设新村。这类村集体经济比较雄厚,能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如肥城市石横镇北高余村占用300亩荒坡地建设新村,腾出土地1213亩,净增耕地913亩,同时建起了公园、停车场、老年公寓等设施,村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成为该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典范。

二是滚动发展拆旧建新。该模式主要是按照新村规划在原村址上由村中心向外扩展建设,或者在村边“撕”开一个角向里延伸滚动建设,或者在村边规划一块启动土地,由外向内搬迁滚动建设。该模式主要以建设平房为主,是当前泰安市旧村改造的主要模式。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不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拆迁户新建房屋投资高、投工多、难度大、实施慢等问题。岱岳区范镇施庄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整理前村庄占地890亩,村内旧宅基、空闲地较多,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村庄整理后占地仅290亩,全村沿街统一规划了商住一体的小康楼,昔日的臭水沟治理成了地下排水渠,小胡同整治成了宽畅的硬化公路,旧宅基、空闲地、废弃坑塘变成了耕地,新增耕地600余亩,人均增加耕地0.21亩,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年增加收入300余万元。

归村并点整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自然村比较多、居住分散的大行政村,按照规划将几个自然村归并到一起集中建设中心村。该模式约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改造的8%左右。这种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效果均较明显,但由于涉及多个村庄,村民意见较分散,工作难度较大,应注意在尊重村民意见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整理项目,将原半山坡上的6个自然村搬迁到山下归并为1个新村后,道路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经整理复垦,又腾出土地600余亩。

“城中村”改造整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所涉及的村庄大多处在城乡结合部。泰安市在“城中村”改造方面探索较早,确定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政策扶持的工作思路,以推进旧村改造工作。1996年对岱庙办事处市场社区的改造就很典型。旧村改造前,这里地势低洼,居民住房破烂不堪,改造后,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腾出土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设经营摊位1000个,安置居民及下岗职工1500余人就业,4000多居民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街道、市场规划有序,居民收入日益增加,2004年首批跨入“百强村街”行列。从2003年开始,肥城市全部停止了对城区周围35个村新批宅基地以及在原宅基地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审批,计划利用3年~5年的时间,对35个“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居住小区,立体发展,向空中、地下要地,“城中村”全部开发改造完成后可腾出土地1.1万多亩。

三、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采取的措施

泰安市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探索中,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积累了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验。

加强领导,共同协作

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新农村,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泰安市注重做到“四到位”,即领导到位、宣传到位、政策到位、监察到位。为保证工作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工市领导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农业局、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挂钩试点工作的日常调度。同时,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资金投入,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挂钩工作。

强化措施,规范操作

为鼓励村庄归并整理,切实搞好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和各县区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农村居民点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全市要求,对腾空后的土地,按照开发整理的相关规范及时进行复垦,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给群众留足实惠。肥城市在城区周围村庄整理中,制定了从拆迁、补偿到安置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发改造的城中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后,招拍挂土地收益扣除规定成本后的净收益的80%返还村里,专项用于旧村开发改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的生产生活保障。

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一是对旧村改造中腾出的空宅地,经国土部门立项批准并验收合格的项目按复垦面积1:1置换建设用地指标。该项指标优先用于原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及群众安置,其他节余部分,实行有偿使用。对项目建设单位使用挂钩指标的,向用地单位收取一定的挂钩指标款,专项用于群众搬迁和土地复垦整理。二是鼓励零星村庄农户按规划就近迁入本乡镇试点中心村建房落户,跨村建房的农户在原户口村无住宅或拆除原住宅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收回宅基地的,新建住宅用地可享受本村村民同样的政策。三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节余的用地,按照一定的标准补贴给村集体,用于新村基础设施配套。

四、做好挂钩试点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强化指导

要进一步加强对挂钩试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挂钩试点工作作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拓展城镇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今后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各级领导、乡镇、村,特别是老百姓进一步了解这项工作,关心、支持这项工作。

强化对挂钩试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分类指导。挂钩试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同时由于各地、各村情况不同,实施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整理模式,并加强指导,形成上下配套联动、共同参与挂钩试点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局面。

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实施挂钩政策,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整理规划,做到优化布局,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为指导,并与其他有关规划衔接,符合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组织实施。在编制整理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合理预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城乡统筹。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因地因时对居民点内部进行总体平面规划设计,对居民点内部各项用地作出近、远期总体布局和具体规划。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及时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效果作出反应。

完善措施,保障资金

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推动新农村建设,要有完善的政策措施保障。要在国家和省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政策措施,保障挂钩政策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完善土地登记,明确土地权属,建立农村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清理多占宅基地,做好新旧宅基权属注销替换登记。对一户多宅和宅基地超标准部分、村内空闲地、户口迁出宅基地空置的,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促使其把超占宅基地及闲置宅基地交归集体统一管理,通过经济手段制止多占、超占现象。

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对挂钩工作的资金扶持。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保障机制,在“政府补一点,乡村自筹一点,农民投工投劳”常规做法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投入,从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扶持资金,以解决有关村的拆旧费用和整理复垦区的资金问题。

内涵挖潜,提高效益

实施挂钩政策,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走内涵挖潜的路子。新农村是人口相对集中、规划到位、基础设施配套的集居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新农村,应当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标,以增进土地效益为根本宗旨。要逐步将住宅分散、容积率低、占地面积大的居民点集中到一起,挖掘存量,变农村建设用地外延扩张为内涵挖潜方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因地制宜,以点带面

要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要求,因势利导地搞好居民点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可先行确定有条件有代表性的村开展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开,不能操之过急,不顾条件,一哄而上。根据长规划短安排的要求,成熟一个建设一个,逐步推进。坚持边拆旧,边整理,边建新,把拆旧建新与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使农民群众真正体会到挂钩政策的好处。

篇10

2009年,**州乡镇企业认真贯彻5月7日在**召开的全省乡镇企业发展现场会议和9月18日在**召开的“企村结对”工作汇报会精神,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层层分解责任指标,认真分析“厂情”、“村情”,找准企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多形式积极开展企村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在农村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上做出了贡献,现将今年上半年我州乡镇企业开展企村结对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州“十一五”期间企村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数是45对,今年省下达任务20对,2008年已完成13对。2009年通过努力已完成全年20对的结对任务。开展结对活动2年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425.8余万元(2009年为253.6万元),涉及村民70940人(2009年为38029人),带动农户15026户(2009年为8865户),培训村民11131人次(2009年为4121人),有1552人直接进入企业工作(2009年为861人)。从各县实施的情况来看,主要选择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村组结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在充分尊重企业、村组意愿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以企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从改善农村最基础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根据省政府云政发[2009]88号文,我州的砚山县丰林花生油厂、**县金达利三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省政府表彰为“企村结对共建新农村”先进企业。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抓落实。通过认真学习5月7日在**召开的全省乡镇企业发展现场会议和9月18日在**召开的“企村结对”工作汇报会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我委以文经[2009]83号对我州做好2009年企村结对工作进行了布置安排并将今年省考核20对结对任务分解到各县,各县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其作为“十一五”期间乡镇企业工作的重点,由分管领导亲自抓,有关科室协调配合开展工作。

(二)加大宣传,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为争取企业、村组和农户对企村结对工作的支持,各县局采取召开座谈会、由分管领导带领相关科室人员深入企业、村组等方式,认真传达省、州文件精神,把企村结对工作的重要意义传达到最基层,积极争取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三)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各县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开展结对工作的重点,认真筛选好企村结对“对子”,采取企业带基地联农户的办法,逐步推进企村结对工作。如,金达利公司在结对的**县新街镇垭口寨、小街镇腰店菖蒲塘村调查后分析,2村虽地处偏远山区,但气候凉爽,土地肥沃又没有污染,如果发展**红豆杉种植产业将大有前途,公司立即无偿提供价值56万元的8万株**红豆杉种苗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和管理,以带动和发展产业的方式,实实在在帮助结对村增加收入。再如,砚山县丰林公司在结对的凹塘村,以无偿扶持地膜、优良籽种、肥料和技术培训跟踪服务等方式,开展高产优良品种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300亩,开展桂花17#优质花生品种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及带动周边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仅花生种植一项,户均增收2100余元。农户在企村结对中真正得到了实惠。企业的介入,改变了各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企村结对的成效初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企村心连心,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

一是我州的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帮扶能力不强。二是企业参与企村结对的认识有待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还没有充分激发出企业、农户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企村结对工作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企业随意性大,缺乏主动性。四是结对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大多是在物资上给予扶持。

四、明年工作打算

(一)要进一步认识企村结对的重要性。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开展企村结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渠道,也是农产品加工业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要在共谋发展思路,共兴村级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推村庄建设,共建文明乡风上不断创新结对帮扶模式,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企业和农户开展结对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加大对结对农户的相关技术技能指导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素质,让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深入人心,真正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以工建农、互利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

五、建议

(一)制定“企村结对”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公益性捐赠可参照慈善捐款,明确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二)制定“企村结对”的财政扶持政策。对企业捐赠物资、资金援建的村(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也要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

金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