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数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重要性;高效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就是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生活实际与小学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学好这一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来说,也需要兴趣来做调味剂。当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充满兴趣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如果学生对数学课没有兴趣的话,就会觉得数学课非常枯燥,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死读书”“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此外,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3.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以一些较为直观的、具体的事物为例。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正是将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现实生活情境的再现,对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高效运用的措施
1.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生活化教学更好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观,不能将分数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还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的、民主的教学模式,将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最后,还要树立生活化的角色观。将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进行自主学习。第二,提高教师的素质。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可能会由于自身素质不高而对生活化教学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歧义,这就阻碍了生活化教学的进一步实施。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
2.开发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首先,在选择素材上,教师要选择一些与学生联系较强的素材,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还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素材,这些素材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其次,在这个素材上,要合理地筛选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要求对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还要对这些素材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减少素材中对数学教学有干扰的元素以及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元素,最后再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重组,使这些素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相对紧密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创设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情境,如问题的设置要简单明了,环节设计要相对简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不被一些繁杂的道具和物品所吸引,专心地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抓住生活化教学的核心与本质内容,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进一步完善生活化教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有教育家说过:“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但又高于生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数学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而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数学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才能突显数学学科的真正价值。小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发展还不成熟,对于较强的逻辑思维的数学学科知识不具备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教师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进而理解数学知识,达到课堂有效性的发挥。此外,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真正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从
而实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学科研究的事物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并不能很快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研究对象的原形,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非常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数学知识,提炼数学知识,然后在回到课堂和书本中来,这样既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达到了数学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环形面积的时候,通过图形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如果教师将学生熟悉的DVD光盘引入进来,学生就明白环形的面积是大圆减去小圆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自主研究等方式来学习,学生既懂了环形的面积公式,获得了新知,也提高了学习技能,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来解决问题。
二、捕捉“生活现象”
小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应用题的解答,教师可以发挥生活现象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应用题解答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画图分析、重复讲解等方式都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形成了“谈应用题色变”的状况。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发挥生活现象的积极作用,设置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拉近学生与应用题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分蛋糕等现象进行举例,并伴以反问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生
活化的例子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地探析和讨论,并在之后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和分析,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师在新课学习完之后可以通过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窗帘布制作等生活化例子引入课堂中,通过让学生思考和互动的方法让学生考虑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窗帘布的制作并不是简单的长方形的窗子面积计算,而是要考虑一些实际问题,
如窗帘的宽度应该比窗子的高度长一些,要垂直调到下面来,如
果是两边拉的那种窗帘,也要考虑中间重叠的部分等等。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例子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在其中增长见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生活例子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来,要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的较强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边芳.生活情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丝绸之路,2010(4).
[2]肖建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3]张宏光.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史志,2005(5).
篇3
一、巧设导入情景,学生以景生情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设情境、以景生情的教学方式首先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导入一个真实情景,让学生以景生情,也就是根据这个实际情景自主思考,从而做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实践认知。因此,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课的时候起着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趣味性的场景或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情景的共鸣,从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分析。
趣味性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电子白板的配合下,投影到白板进行师生互动,呈现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钝角与锐角”时,将生活中的钝角和锐角列举出来,首先举个例子,比如扇子的下端是钝角,剪刀的前端是锐角等等,将这些情况组成一个趣味性的情景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故事可以是这样的:今天小明同学拿着剪刀去修剪扇子,把扇子剪成了一朵花的形状,问这里面有哪些钝角、哪些锐角,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通过电子白板观看视频或者图形文字的时候,引发了思考,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最后教师的指导都会让学生对几何图形中的钝角和锐角记忆深刻,在生活中能够时刻关注,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记忆。
二、巧设互动情境,学生以情激思
在互动的模式下,引发学生因为兴趣而自主思考。在上述第一步也讲到,因为兴趣学生会引发自我意识的思考行为,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直接互动,达到理论知识传授的目的。借助电子白板等新媒体设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生活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协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发现数学规律等等。
例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中,可以借用图片放映的形式,结合学生熟悉的情景进行引导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如,小明同学与妈妈去坐公交车,在起点加上他和妈妈一共上去6个人,过了一站下去4个人,再一站上来15个人,问车上现在一共几个人。这样的情景带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低年级的学生在情境中以情激思,自主思考探索,达到教学目的。
三、巧设开放情境,学生以思导行
最后就是巧设开放情境,让学生自主进行理论知识和生活情景的串联,将二者关系合理地连接起来,达到学以致用、以思导行的目的。学生在思考中通过教师协助大多能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学以致用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以思导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在电子白板的运用下,教师应该让学生举出对应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创新思维模式。
篇4
关键词:中班幼儿;数学;生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66-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班幼儿的数学教学越发注重幼儿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幼儿的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学习充满乐趣,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
一、从生活实践中挖掘数学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亲自参与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联系幼儿生活,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相结合,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圆”时,由于圆形是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因此,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圆形的事物,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绳子画圆,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理解圆的定义。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离不开实际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这一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幼儿掌握教材上的内容,还应当在实践生活中亲身感受。授课内容需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引入生动、有趣的素材,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让幼儿体会到数学学习是富有感情与活力的。例如,在“观察事物”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布置幼儿仔细观察家里水壶、书本、台灯等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简单地画出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物体形象,从而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将“观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学习热情。
三、结合生活展示数学来源
数学是由大量的概念组合而成的,而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是具体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既舍弃了事物非本质方面的特征,又失去了具体形象的支撑,成为较抽象化的数学术语,大多数幼儿在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展示数学来源,将实际生活的素材引入数学课堂,从而让幼儿了解到知识的实际背景,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与收集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事物,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所收集的事物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初步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
四、在作业中创设情境
中班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练习作业,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然而,当幼儿无法理解作业上的习题时,将会失去做练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在作业中创设情境,布置一些幼儿会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便于理解。例如,在学习完“加减法”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运用加法计算自己家里有多少件家具等,从而提高幼儿的运算能力。
五、走进生活课堂应用数学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让幼儿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较为简单的问题,同时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当幼儿能独立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数学知识才能发挥其本身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实际生活为中心,将理论性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幼儿识数时,教师可以问幼儿家里有多少人,家住在第几层楼等问题,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合主题为活动区提供相关材料
活动区是幼儿学习不可或缺的场所,教师需将教学活动与活动区紧密结合,投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材料,并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定期更换材料,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区、操作区、美术区均可融入数学知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思维习惯因材施教。例如,在操作区,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提供黄豆、玻璃球等。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先夹珠子,接着再夹细小物品,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在夹的同时,可以教导幼儿数数,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七、随机教学凸显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为幼儿设置问题,加强随机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收纳玩具时引导幼儿进行排序,在摆放椅子和分配点心时,让幼儿感受相互对应的关系。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树枝的粗细、距离的远近等,进而提出有多少根树枝等问题。以实际生活为基础,进行随机教学,从而让幼儿理解数学学习的实质。
八、结束语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是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幼儿更好地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因此,中班幼儿的教学应当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与理解数学,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对待生活,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从而培养幼儿发散性的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其演进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除了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年份。算术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这一门技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找寻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其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解决问题充满自信的心态。学习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培养数学分析能力。但如果学习数学只出现在课堂上,不应用于生活,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纯理论的数学公式谁都会背诵几条,但是真正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当中,确实意义非凡的。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找到影子,开展与学生生活习惯相符的课程。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懂得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一、生活化观念的重要
新修订《标准》中表述的含义是,数学课程要面向于所有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需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要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明显突出了数学教学中生活化观念的重要性。研究新修订《标准》发现有许多的表述都强调数学教学要贴近现实生活,如此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体验,再进一步探索并思考。[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就应当懂得去发现数学,教学中就必须与生活化相结合。因此,数学生活化,这一概念一定要渗透在每位师生思想意识里,让他们教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生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生活。
二、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化相结合的现状
根据我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够完全理解数学的真实含义,更多的是凭着背诵记忆去解答数学问题。几乎没有学生会去思考课本上的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之间的联系,因为没有意识认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这是数学教学不生活化造成的弊端。这种情况在农村数学教学上情况更为严峻。教师在数学教学方式上一味追求完成教学任务,注重于讲授过程,不重视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情况。[2]传统教育中对成绩的重视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只为拿高分,不注重学习对自身的改变。
三、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数学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需求。没有生活化这一向导对我们的数学教学进行先导性的指引,我们的数学教学犹如无眼之泉,无根之树。毕竟走向没落。
1.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一个知识点,学生看着学会的和自己参与实践获得体验而学会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两个方面可以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意义的学习是需要学习者保证学习效率的最佳法宝。有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有准备,根据已有的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形成知识联系网,更加系统化。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是让学生学习数学时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依据,让学习数学这件事不那么枯燥。并且基于生活化理念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维。教学就应当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分数,教师没有过多的创新方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也只在意如何通过做题来提高数学成绩,获得一份荣誉。这也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同步生活化理念实施起来有困难。
基于生活化理念的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学好数学。提高他们水平能力的前提下,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创设与生活相符的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流,加强对数学知识的逻辑理解。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就可以创设买卖的环境,买者和卖者可以对物品特征进行交流,识别物品的几何形状。如此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数学考试成绩重要的多,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兴趣可以激发学生额思考求知欲。
3.教材资源整合,激发学习热情
教材的编改内容可能对于有些城市或者农村而言可能并不完全符合教学情况。教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研究透彻教材,然后根据当地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效合理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里特点实施教学。当地生活中也有很多数学素材,把数学素材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把资源有效整合,实现生活情景与数学知识相碰撞的学习精华。比如在课堂上教授计算算法的时候,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都很熟悉每天到教师送水的师傅,就可以把送水师傅引入进来。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送水师傅每天需要送多少水么?给我们班送的水有多少呀?”学生们都知道桶装水上有标识,15千克。然后一共有20个班,那么水量就是20个15千克,得出300千克。同学们对于这种问题都会非常积极去参与,积极去算。因为这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也解决了生活中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
篇6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一)数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脱离现实生活成为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也只会在考场上得分,不会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生活化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数学教学,改变传统的抽象数学教学,用现实的例子让数学变得立体。在生活化的学习中,课堂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数学生活化有利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是向社会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数学生活化的实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自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要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课堂中对数学知识的案例讲解能够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不显生硬死板;能够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共同的生活经验对数学进行生活化的讲解。数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利用数学知识和技巧解决生活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数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现实意义并不是为求得高分,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对生活中有联系的知识更感兴趣,数学实例能够在教学中提高数学与学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数学课堂在教师的带动下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进行探索解析,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数学生活化有利于数学本身发展
每一门知识都是产生于生活并且回归生活,用于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数学也不例外。现代科技不断地发展,社会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范围不断在扩大,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已经成为现当代人们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将数学生活化对数学本身学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提高数学知识利用率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回归社会中,能让更多的人对数学产生兴趣,为数学的发展提供发展前景。
二、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现实教学中学生很难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学生往往会更青睐于与生活中有关联的知识。教师想要学生专注于课堂,就要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有效地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案例中,将生活引入课堂,用学生共同的生活经验作为载体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以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也在创设的情境中更有学习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通常是存在缺陷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高中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对社会生活进行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思考现实社会。在对双曲线的学习中就可以用这样的例子,在广场上不同的地方有两个喇叭,当同时播放一首歌时,站在广场上的人在一个地方先后听到同一句歌词。实际上只要同一个人站在离两只喇叭相同的距离差上就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差上听到同样的歌词。这些占位点就构成了双曲线的一支。同时引导学生对双曲线的特点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和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思考探究,也有助于学习。
(三)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
首先要从教师入手,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自身能力。教师对于数学生活化的理解要不断加强,改变过去对书本的生搬硬套,和按部就班的讲解,逐渐走向生活化,将生活化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其次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和探索能力,多方面提高自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力、课堂把握力和教学设计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几何学习时,可以将著名建筑对的图片给学生欣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几何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用。这些精美的土木工程和建筑设计,给学生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带来精神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7
[关键字]数学 生活 应用
数学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应该算得上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完美阐述了吧!新课程标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而且还要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使之产生美感,培养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如:在进行“平面镶嵌”的概念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所见到的“瓷砖铺设”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家庭铺的地板砖、街道上铺的彩砖、浴室里的墙砖……我又接着问学生:“你知道工人师傅在铺时是遵循什么规则吗?”从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镶嵌”的概念,这不仅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大有裨益。
2、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尽其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直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最终的目标。数学源于生活,更应应用于生活。
3、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如:在解应用题时,特别是解综合性比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建构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建模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4、拓展生活实践,为学生打造运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实施了这样的实践活动――看一看,谁从生活中发现的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多。这样一来,汇报课上争先恐后的情形别提有多热闹了。
5、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你留意,你就能发现.比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的适应生活,有效的进行表达和交流。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的乐趣,想去发现、去创造,产生迫切学习知识的愿望。
总而言之,数学应用的基本素质,是未来任何一层次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现在的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视和关注,都将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置于学生生活的大课堂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乃至课后都应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人人都能乐于学数学,会学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但是数学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 “任何数学知识 , 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在数学教学中,也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从实际出发。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思维情景能够使学生利于接受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将数学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数学教学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情景的创设,从根本上改革授课形式,使学生在现实中主动学习,能够具体形象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学会新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数学思维情景的必要性
(一)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新课改突出学为主的教学思想,而教师则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通过创建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情景,提供给学生生动的学习材料的同时在相当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情景的巧妙设计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改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心理将起到巨大作用。
(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创设数学思维情景,搭建数学概念与具体问题之间的桥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参与到情景教学当中,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进行课堂讲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情感、知识、能力的协调全面发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数学思维情景的途径
(一)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引起学生兴趣。数学从生活中来,也到生活中去,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将恰当的生活问题情景引入课程学习中,将数学中的问题生活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将商场的打折问题、学校课件做操排队问题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对以往知识系统化、形象化,利于整合和记忆,同时易内化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易于学习掌握。初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生活常识还不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初中生特点,应该在设置数学思维情景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环境入手,尤其是学生喜欢的名人,感兴趣的事,甚至是他们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入手,可以迅速拉近跟学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速度和路程的问题时,以刘翔的比赛为例,出于对明星的热情和对其赛跑速度的好奇,主动计算,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将被调动起来,数学学习也将变得轻松活跃,有兴趣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三)通过活动互助创设情境,提高学习质量。数学情景的创设将营造一种富有的情景氛围,将枯燥的知识融入到学生活动当中。这就要求情景的课前引导和活动进行要密切配合,各个环节都不能漏掉,要将教学内容与活动各个环节都有切合点。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并通过在活动中的亲身经历,观察、发现、总结教学知识。整节课学生经历了动手、观察、思考、总结这四个环节,加深了学习印象,并感受到动手参与的快乐,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将会在类似情景下将学习知识得以运用。
篇9
一、以“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众所周知,学生对生活中的知识比较了解,则他们对与生活相关知识就学得比较快,自觉性也高,动力足.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关于数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就是要为生活服务,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和实用性,作为数学教师,应创设一些课堂的良好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看看生活常识视频,或者是问他们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以此来导入我们的数学教学.例如,出示一组形状比较特殊的建筑物的图片:深圳的赛格广场、地王大厦,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神舟6号,故宫和美国的世贸大厦.学生看了比较感兴趣.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
1.捕捉“生活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包含着无数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勤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更加贴近生活.传统的数学教学并不注重对生活中数学的挖掘,导致很多教师的课堂沉闷乏味,这客观上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行.在新课标理念下使我更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选择对教材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
2.联系实际探索,再现生活情景.数学虽然显得十分的抽象,但其在生活中都是有实际运用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出数学知识的原型,数学知识的教授就会简单得多.学生对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找到原型的数学知识比较感兴趣,对这类知识的学习也比较得心应手.例如,在讲银行利息的公式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讲解这节课的内容,举自己存款为例,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得到提高.在知识点讲完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两道例题.这样学生对于此种题型就迎刃而解.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理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程度,使我们的教学生活化,这样既实用,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学生活化,突出数学的实用性,注重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数学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新者.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要开始着手解决,这都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现代教学就是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只有充分体现实用性,我们的教育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有用的.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2.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都是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这么说,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够在生活当中充分运用发现的眼光,那么数学现象就会展露在我们的眼下.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应该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现象来验证我们的数学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识度.
比如,观看运动会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情,我趁机让学生收集金牌数量的信息,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于是学生们踊跃去统计数字,设计图形……次日,学生带来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统计图.学生把做好的成果展现出来,相互鉴赏和交流,在欢快中体验数学的乐趣,这对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引导孩子走进数学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篇10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效率 备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63
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主科之一,中学阶段的数学与小学阶段的数学相比,中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加大,理论性更强,抽象的成分更多了,因此这是一个阶梯式的前进。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压力陡增,有些学生在数学方面花的精力不少,但是成绩依旧不理想,学习数学成为部分学生的一种负担,对数学的兴趣减少。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备课方面和教学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从备课方面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是开展好课堂教学的基础。要提高中学数学的课堂效率,首先要从备课方面下手。备课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是对教材的备课,教师要对课本教材有全面的了解,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做到能够突出教材的重点,抓住教材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强调教材的重点,提高课堂的效率。第二是对学生的备课,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了解他对数学的实际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备课,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课堂效率。四是对课堂练习的备课,课堂练习是对课堂所讲内容的近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所以课堂练习需要有针对性,能够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五是对作业的备课,作业与课堂练习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对课堂知识点的巩固,它是对课堂练习的进一步巩固,要通过作业训练技能,所以作业要难易适中,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例如,中学数学平面几何中关于全等三角形方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重点是它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重重点,要从定义下手,全等三角形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它们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推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进而推出全等三角形的推理方法。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布置与全等三角形的重点相关的联系和作业,进行巩固。
二、从教学方面提高课堂效率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是可以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将数学放到生活中,用生活的事例和情景来表示数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中学数学中学习长方体、圆锥、圆台和圆柱的体积和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立方体转化成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物品,比如说长方体可以看做游泳池、圆锥可以看做是尖尖的帽子、圆柱可以看做圆形的柱子。将数学图形放在生活中,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图形,加快学习的进程,提高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更加活跃,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转变,不仅仅是通过粉笔和黑板向学生传达知识。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多媒体进入了课堂,多媒体通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能够让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展现出多姿多彩、声情并茂的课堂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中学数学中的图形的平行与旋转,在传统的课堂中主要是老师用口述,学生听讲,根据老师的描述结合在黑板上画的图,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现在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把平移和旋转做成动画,让同学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平移和旋转,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快的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原理是什么,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二)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主动性
在数学课堂中一般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老师会在课堂上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但这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单项的接受老师所输出的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很枯燥,从而对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而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老师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自己不能把握好全部的知识,出于对学生的不信任,老师会减少师生互动,甚至不进行师生互动;二是因为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短,导致教学进度比较赶,而部分老师认为大量的进行师生互动会影响学习的进程,所以会减少师生互动。
新课改是在新的形势下,对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改革,数学课堂也要增强师生的互动,要以老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传统课堂进行改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变:一是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转变为类似于朋友的关系,要积极的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想法和需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是老师要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多提问题,让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寻找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拿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先到讲台上去讲,其他学生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最后由老师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这样就可以提高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