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写作障碍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笔者很疑惑:我们的校园还是净土吗?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暴力频发的隐患内外兼有,所以笔者就加强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谈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情况调查――现阶段高中学校学生的思想状况。
笔者曾对某校学生做过一个调查,本文就以此调查为蓝本。
在校学生二千四百多人,主要来自城区和农村,经调查:城区学生约占78.5%、农村学生约占21.5%。留守学生(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约占28.9%,住宿学生约占5.4%,在外租房(家长陪读)学生约占68.6%。为了能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笔者多次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多次召开班主任、任课老师座谈会,内容主要是“学生思想教育状况”,会上老师们踊跃发言,谈话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独生子女较多,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严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 对人和事的识别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易受他人影响;
3. 高中课务多,学习压力大,厌学情绪普遍;
4. 家长外出务工多,直接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关爱不够;
5. 由于父母溺爱,对一些不良习惯,不以为然;
6. 集体荣誉感不强等等。
虽然是一所学校的调查结果,但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这样现象的存在值得深思。
结果分析――对造成学生不健康思想状况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
首先,让学生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接受主旋律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严峻的挑战;其次,就业方式多样化导致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一定找到合适工作,而表现一般的学生,凭家长社会关系而占据好的岗位,这个结局显然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教育不利;再次,利益关系引发追求方向的差异,更加强调自身利益,淡化社会责任;最后,分配方式多样化拉大了贫富差距,最大的利益获得者不一定是诚实劳动致富的人,这也严重冲击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所以,以上诸多因素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修养、学识、人品、阅历对子女的思想、习惯产生巨大影响。曾看到一家长在办公室当着孩子的面公然对老师说:“我家小孩即使将来走上犯罪道路我也不怪他。”试问有这样无知的家长,孩子还能教育好吗?
三、个体因素
学生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在因素;而将失败归咎于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做人习惯不一,这就造成不同年龄、知识结构层次、思想行为习惯的学生共同存在。城区学生家境较好,但家长缺乏教育的经验;农村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因父母无暇顾及,使得一些孩子养成了对自己前途漠不关心、厌学、自私等现象,给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带来压力。
通过这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我第一次真正地理解了“学校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句话的内涵。
解决方法――建立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一度被我们认为知是非、懂感情、明事理的高中生反而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价值取向的纠正。现在的高中生普遍都是感情脆弱、性情偏激,经不起外部的诱惑。高中学校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1. 坚持平易近人・互动平等的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共同思考和交流的过程。要达到这种交流,老师要做好一个参谋者、询问者和倾听者,用一种和谐的姿态和学生平等对话。在交流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吸收学生思想的合理成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2. 固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思想教育要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要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该跟随他们的思想轨迹。在教育手段上,可寓教育于活动进行渗透教育,从不知不觉中逐渐深入到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亲情教育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3. 做好学科渗透・坚守思想教育主阵地
为了突出重点,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可以发挥主阵地作用,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思路。同时,通过举行“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英语节”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让参予的学生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施展才华,教育学生摒弃庸俗的陋习、养成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志趣。
4. 寻求家校联合・推陈出新教育新模式
要在思想教育上取得突破,就必须有创新精神,寻求新的教育模式,而家校联合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定期让学校与家庭联动,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真正体现“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5. 摒弃陈词滥调・用爱心呼唤道德良知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1.盲目攀比,择业观念偏差。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没有摆脱“天之骄子”的光环,在择业时盲目追求“收入高、地位高、条件好”的稳定工作,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导致不能客观审视自我,表现出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的心态,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思想觉悟,使得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以致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双重矛盾,这既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诚信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因为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自主性等特点,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法律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失等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大约有30%的人会在他们的简历中‘注水’,44%的求职者在他们的简历中撒谎,41%的人在教育背景上虚夸,还有23%的人伪造他们的材料和有关文件。”具体表现为:①应聘材料弄虚作假,部分毕业生为了获得面试机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同程度地“美化”个人简历,甚至包括修改学习成绩,伪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虚报学生干部职务等;②面试过程中表现不诚实,捏造个人社会实践经历,虚夸个人工作能力;③就业协议书的签订不够严谨,随意性较大,不能认真履行协议条款。这样不仅打乱了用人单位的人事工作安排,而且给大学毕业生群体造成信任危机,同时也给学校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3.就业焦虑,心理问题凸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健全,我国的就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现行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既给广大毕业生自主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常常表现出意志力薄弱,抗挫能力差等问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引发各种就业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恐惧心理、保守心理等。
4.能力薄弱,综合素质不高。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攀升,用人单位也不断提高用人门槛,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等,而且不少学生存在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综合素质却略显薄弱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工作中拈轻怕重、推卸责任、团队合作精神缺乏、社会实践经历较少等,因此多数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归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不吻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存在脱节现象,未能做到密切交织。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各行其道。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理想信念教育,而就业指导侧重于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筛选、就业技能提升等,实用性更强,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衔接不够紧密,不能有效解决就业期望值过高、求职动力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就业制度改革。在社会转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价值观念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冲击,而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第一课堂的灌输式教育为主,与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变化不符。
2.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完善。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文件精神,各高校均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由于国内就业指导工作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理论研究更是不足,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主要表现在没有统一的教材、课时较少、多为选修课且以大班授课的形式进行,在内容方面就业指导成分多,侧重于就业政策及求职技巧培训,涉及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少,缺乏对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心灵触动和观念引导,另外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跟踪服务不够,使得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并不明显。
3.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重要因素。随着高等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特点多样化,比如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状况各异,导致他们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精细化,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状况、求职期望及心理状态,做到有的放矢,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指导方案,而不能搞一刀切。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影响大学生思想渠道的方式更加科技化、信息化、多样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但是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比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滞后、学生关注不够点击率较低、易受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等,新的时代背景给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4.高校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待健全。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不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在校生数量不匹配。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配置比例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专职就业工作辅导员更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难以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跟踪就业指导,因此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难以做到精细化,未能落到实处;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当前从事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大多数工作年限较短,专业结构复杂,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不足,又缺乏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深入,成效不明显。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帮助大学生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响应国家就业政策。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都是以学生为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态势,了解并响应国家出台的相关就业政策,从而引导学生及时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合理定位自我,顺利实现就业。
2.椭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正确面对求职过程遇到的挫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尤其是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导致学生降低求职自信,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求职心态,排解就业心理问题,缓解求职压力,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把思想教育与就业服务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实现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帮助大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实现职业理想。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发展稳定的大局。如果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不但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举措加大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特点、学生个性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持续跟踪并不断反馈调整,教育引导学生端正政治立场,明晰职业方向,逐步建立职业意识,提升职业技能,制定科学合理且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从而循序渐进实现个人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张林英.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J].理论研究,2012(2).
[2]刘建荣,钟运华.“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4).
[3]陈丽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4]安身健,李群如.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程[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态道德教育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林瑛(1968- ),女,山东烟台人,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烟台 265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生态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13SW56,项目负责人:林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63-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下生活中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涉及文化与道德层面。解决生态危机的首要条件就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才,而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发展与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势在必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更是我国高职院校能否与社会接轨的关键所在。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生态道德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新兴的道德教育活动,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生态道德观点转换为个人的道德品质。生态道德教育不仅需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的能力,更是教导人正确处理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从而尊重生活、热爱生活及享受生活。目前,生态道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衡量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生态道德教育需要使用一种更为和谐的价值观去处理社会发展、保护环境以及生态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态道德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给予生态道德理论的灌输,培养人们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启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引导人们思考长远利益,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与习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环境、解决生态危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相继对学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但由于我国生态道德教育起步较晚,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了解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以确保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滞后。随着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劣,各国越来越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更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更重视的是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生态道德的教育。对于部分专业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对于生态保护的课程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对学生生态道德层面的教育;对于全校范围的学生,高职院校更是缺少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公共类课程,导致无法向学生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滞后,不仅无法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对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因此,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2.生态道德教学模式单一。我国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学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导致生态道德教育形式化,教学模式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意识到提高自身生态道德的重要性,从而不重视与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影响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单纯讲授生态保护知识,并没有开设相关的实践类课程,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生态道德知识的兴趣,也无法指导学生将书面化的生态道德知识转化成自身内在的道德素质,导致学生不能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环保活动,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活动,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投入到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之中,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3.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及必要的物质条件。高职院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需要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需要更为专业的生态环保知识与生态道德修养,而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授课教师普遍存在自身生态环保知识较少、生态道德修养较低以及生态教育能力较差等现象,并没有受到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仅凭自身学习及环保知识难以有效教授。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生态道德修养也会影响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浪费水资源、浪费纸张等小细节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因此,确保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教师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的专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学校的实践基地、辅助网站、图书馆资料专业性很强,主要是为专业课学习服务;对于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实践基地、网站、资料少之又少,无法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生态道德知识,影响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
4.高职院校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较低。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生态道德教育滞后、教育体系的缺乏,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生态道德知识欠缺,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起点较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很好地将生态道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如今,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属于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好,没有意识到浪费的坏处,在生活中不自主地表现出浪费水资源、浪费电、过度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行为。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生态道德意识薄弱,阻碍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导致这些不良现状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高职院校对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更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并没有将对学生的生态道德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压缩了生态道德教育的课时,无法确保有足够的课时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生态道德的教学也只是停留在呆板的理论知识上,单一乏味,学生无法很好地了解生态道德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导致了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滞后。其次,国家对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在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仍处于较尴尬的地位,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投入更多倾向于各专业设备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投入较少,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基地,甚至没有相关教材,只能靠教师课上的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生态道德的内容,大大缩小了生态道德教育的范围,不利于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同时,由于教学资金投入少,高职院校无法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无法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影响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培养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根本目的。最后,教师重视度不够,学生学习意识不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自身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投入不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学习态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多的是受到教师的影响,加之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阻碍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时,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生态道德教育不重视的散漫学习态度。
三、加强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1.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第一,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职思政课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的生态道德教育必然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生态道德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各种关于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现实问题以及社会焦点、热点等,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当今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第二,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态道德教育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在专业课教授的过程中,融合生态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本专业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重视生态道德教育的学习。第三,高职院校应开设与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选修课或必修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第四,高职院校也要定期聘请相关专家或是环保名人来校为学生做生态道德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
2.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道德教育氛围。良好的校园氛围是成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保障。高职院校要通过各种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道德教育氛围,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团活动机会,组织学生用实际行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亲身参与强化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修养。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积极开展与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小品表演、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比赛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震撼学生心灵,转变观念,从而外化为自觉的环保行为。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加强生态道德宣传,在潜移默化中让生态道德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高职院校还应该利用网络拓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空间,制作内容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网页,丰富生态道德教育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真正落实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
3.健全生态道德教育的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充分认识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大对生态道德教育的投资,建设完善的师资队伍,确保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完善教学计划,突出生态道德教育,确保课时充足,同时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与专项经费,确保生态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高职院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只有顺应时展的要求,针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修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社会的生态文明程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蕴丽,卢忠萍.生态道德教育:大学教育新理念[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
篇4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具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74-01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存在较多的漏洞。受市场经济中金钱利益的诱惑,很多劳动者开始迷失自我,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对于会计工作者来说,其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因其与资本的交道打得过于频繁,导致会计工作者很容易受金钱利益的诱导。这一诱导会引发两种情况:(1)相安无事,工作继续。(2)身陷泥淖,不可自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水准的高低是导致着两种结果出现的最直接原因。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企业顺利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高校是培养社会性人才的摇篮,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中的各个岗位。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及塑造的综合实践能力是胜任工作岗位的前提,加强对其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同等道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经验。
一 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专题课程
现阶段,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学院领导及教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笔者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当下众多高职院校中,开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院校寥寥无几。因此,我建议高校应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板块从会计的专业课程中分离出来,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专题课程,授课教师将由企业中的专职人员担任。这里之所以强调选用企业的专职人员,一方面因专职人员更加地知晓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培育一名合格会计人员的重要性,专职人员在教授的过程中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反复性的强调,以此实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思想能够实现迅速的转变,由以往“只要学好课本知识”的片面性思想转变为“理论知识水平须与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一同提升”的综合性、全面性的思维理念。在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的专题课程中,教师应当摒弃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陷入枯燥无味的氛围中,从而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变成对牛弹琴式的“空壳教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的判断力及决策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锻炼,实现提升,教师应当扩大知识面,切勿将道德教育课程局限于书本之上。教师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在网上查找最新的资料,截取网站中与之相关的具有正反面教育效果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对真伪信息进行识别判断的过程中,其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得以提升,职业道德建设的根基更加的稳固坚实。
二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脚本课件的完善
当前,在众多版本的高校会计教材中,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章节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和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建议,在会计专业的教材中,应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板块。在板块设计中,编写人员应当结合当下的真实案例,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将其编辑设计在相应的板块中,以此来降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难度,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的安排可以参照美国新版会计教材的板块来设计。美国在新版会计教材编订中,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章程放在教材的首页,通过经典案例的引入让学生知晓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编订一本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脚本课件也是相当可取的。高校在选取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料时,可以附带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书籍,为综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做铺垫。脚本课件的编写需要聘请专业的、高水准的专家团队及教师队伍,在其共同的研究探讨下,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课件的编写。因现阶段教育市场比较开放,书籍课件的选用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在选用会计专业的教育书籍时,应当对书籍的内容、板块进行全面、严谨的考察,挑选出易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准及职业道德修养的脚本课件,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坚实的保障。
三 完善会计的评价考核体系
在传统的会计评价考核体系中,教师大多采用卷面考核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专业成绩,了解学生近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体系对于今天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来说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改变原有的会计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新的考核评价制度成为现阶段会计教育教学中的中心任务。笔者认为,会计人才的考核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开展:(1)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2)学生的实际的操作应用能力。(3)职业道德素养。三种成绩的考核方式有所不同,评价标准也就自然不同。三方面成绩的综合是评价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水平高低及学习质量优良的最终标准。这一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明确了方向,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正确树立。
参考文献
[1]文振中.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1)
篇5
甚至对于很多社会企业而言,宁可要专业技能差点的中职毕业生,也不愿意招收职业道德低的中职毕业生,以免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可以说,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和家长对中职学校提出的最大要求,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易忽视。
2当前中职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职院校按照教学大纲设置了一定的思想政治课程,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形式过于单一,思想教育内容较为枯燥,使得很多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并不能认真听讲,思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对中职生进行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后,我们发现当前的中职生并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自己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品德。首先,大多数中学生因为年龄小,社会经验少,也毫无生活压力,因此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因此缺乏上进心和奋斗的动力,比较懒散懈怠;其次,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为了混文凭,缺乏责任心,生活学习没有自律性。第三,部分中职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由、随意,不注重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劳动观念、纪律观念淡薄,导致不能适应职业的纪律和规范要求。这些都反映出当前我国中职生职业教育的缺失。
3提升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的措施
3.1校企文化对接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社会的认知结构,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的基本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中职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地由学生角色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因此,吸纳企业的团队协作、严格守纪、诚信经营、双赢发展等理念,把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中去。让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3.2学校企业共育
学校可以和相关企业进行多种途径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一是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情况,校企双方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二是校企双方共同讨论制定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安排等事项;三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进行职业道德训练;四是学校聘用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作为学校德育部门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力量;五是邀请一些企业的主管或劳模到学校岗敬业方面的报告,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六是企业参与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估工作。
3.3实习实训规范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重要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的过程,更是学生将职业道德意识转为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习惯的内化过程,也是学生从学生身份向劳动者身份转换的过程。在学生实习实训教育时,以“准员工”标准严格要求,对学生进行与企业“接口”的5S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坚持日常严格考核,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按规定放置物品、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可以为就业后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奠定基础。
3.4职业心理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职业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增强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既要有参与竞争的勇气,又要有做好参与竞争的准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心理的承受能力,拥有竞争实力。在职业心理教育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个性特点,结合社会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通过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懂得人的性格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求职择业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应克服消极的性格品质,发扬积极的性格品质,努力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篇6
关键词:会计教学;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接触大量的资金,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有十分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在当今社会之中,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会计犯罪的犯罪趋势也朝着年轻化、高学历的方向逐步发展。
1、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作为企业以及社会之中重要的一项职业,所提供的各项信息能够直接影响到经营者、投资者以及社会大众的经济利益甚至还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如果会计工作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伪造、变造的虚假会计信息,那么其造成为危害是无法想象的。会计犯罪行为能够靠严厉的惩罚制度进行制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他律,但是在会计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律。在这个法治社会,虽然法律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很多人员已经忽视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重要性。为什么在会计行业中会屡屡的发现一些作假事件呢?也只是因为其忽略了自律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作为为未来会计专业工作人员的价值灌输和培养道德的重要场地,应该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建设,使其在未来的会计工作中,能够时刻遵循会计职业道德。
2、技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忽略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多数的学校中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育中,重点讲的是财经法规,在职业道德方面就几句带过,也没有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进行工作之后,面对公司进行的岗前培训中或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的职业道德无所适从,就进一步的造成了虽然说学生的会计方面专业技能比较高,但是相对的来说缺乏一些职业道德观念,给就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会计专业的特征
职业道德的特征就是职业性、继承性、实践性和多样性。但是在目前技术院校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缺乏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忽略了职业性是当前技术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础职业道德教育,这其实就是社会之中所有的从业人员必须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二就是行业职业道德,这就是某一个行业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但是在当前的技术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额过程中往往注重的就是基础道德教育,忽略了会计专业的特征,比如说教师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努力勤奋、遵纪守法等但是却没有教育学生要保障会计信息额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学生会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工作之间的关系并不大,直接的影响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在会计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措施
3.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说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在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一般都是体现在会计一般原则之中,会计一般原则说的就是在学生没有任何会计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就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对学生进行教育,想让学生能够了解其含义并且融会贯通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教学效果势必会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将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教育中,但是这个问题是教师比较容易忽略的。那么僵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会计专业知识教育中,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在像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与财务处理之间济宁紧密的联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熟练的运用职业道德。
3.2科学合理设置职业道德训练模式
设置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训练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使学生拥有高素质。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的组织职业道德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的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之中,并且要注意学生之间职位的转化,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公司财务部门不同会计的职责,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职业道德的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提高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的编写力度,同时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这样一来,教材就能够更加适应本校,并能偶组织建立属于本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加强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完善教师教育制度,从机制上强化技术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3不断丰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
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一步的丰富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所使用案例,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如果在将来的会计工作中缺乏会计职业道德,可能会严重的影响到自身的发展,更有可能会影响终身的发展。另外,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积极的鼓励学生多多阅读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期刊、文献、报纸等,及时的了解到行业的发展,让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相关的案例进行了解,激发学生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们也了解违背职业道德的严重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震慑的作用,另外也能够弥补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对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进行全面了解的缺陷,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4、结束语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事关重要的,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更为重要。最为会计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当然也有义务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殷之 单位: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民.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4.19
[2]刘美琴.会计教学中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现状 问题 途径
[作者简介]丁正亚(1977- ),男,江苏涟水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理论与道德哲学。(江苏 淮安 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立项课题“增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X2012Y0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74-02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高职德育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为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探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增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笔者于2012年5月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3份。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一)多数高职学生能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但少数学生对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回答“您认为对未来的从业人员来说哪项素质更重要”的问题时,30.24%的学生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更重要”,51.18%的学生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重要”。可见,大部分学生都赞成职业道德素质是未来从业人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但也有14.75%的学生选择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在回答“你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他的成就之间的关系如何”的问题时,有10.93%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水平对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只有很小的影响”,4.92%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水平与一个人的最终成就无关”。从调查的结果看,少数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总体上高职学生诚信状况良好,但少数学生不能做到诚实守信。
84.52%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学生群体诚信状况“很好”或“较好”,15.48%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学生群体诚信状况“较差”。在回答“您认为自己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吗”的问题时,63.57%的学生选择“是”,34.06%的学生选择“不完全是”,2.37%的学生选择“绝对不是”。在回答“您是否会在自己的求职履历上作假”的问题时,70.13%的学生选择“不会”, 22.77%的学生选择“不一定”,7.10%的学生选择“会”。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一些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不能坚持诚信道德。
(三)大部分高职学生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65%的学生完全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55.74%的学生部分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9.14%的学生只了解一点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7.47%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另外,高职学生对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7.65%的学生完全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38.62%的学生部分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40.07%的学生只了解一点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13.66%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当前,高职学生普遍不了解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凸显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16.03%的学生认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很好,47.3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较好,还有28.40%的学生认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太好,8.19%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很差。具体而言,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迫切需要改进:
(一)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职业大学、专科学校或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发展起来的,还有不少是中专学校单独或者合并升格而来,办学基础薄弱,原有的教师素质和水平没有得到及时提高,师资队伍配备不齐,缺乏专业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任务大多由公共基础课教师或辅导员承担,而这些教师一般都没有接受过德育工作的系统培训,不具备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能力和素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涉及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中也很少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内容陈旧
一直以来,我国主要从社会本位来理解和定义职业道德,习惯从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规定性、约束性方面对职业道德下定义,突出职业道德对人的限定性。我国高职教育领域也普遍接受这种过时的教育观念,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的积极性。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时代性,不能与时俱进,对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不能及时关注,教学中缺少鲜活典型的案例,导致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兴趣不足;二是行业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结合行业或岗位的特点,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职业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较差。
(三)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单一,尚未建立系统的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课程本身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教育资源没有进行系统整合,不利于建构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还是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重知识的记忆,很少考查学生实际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评价主体单一,以德育课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因此,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关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理论界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如吕遂峰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析》一文中,从强化职业道德理论学习、改进职业道德教学模式、注重专业渗透、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训练、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五个方面归纳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笔者认为,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职业道德养成规律,从重视课程教学、抓好实践环节、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
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传统的职业道德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和道德行为体验,加上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式知识教育”,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职业道德课的教学现状和教育困境,就要转变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职业道德教育全过程,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抓好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建设,编写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专门的教材和讲义,摆脱本科教育的印记,各高职院校可以编写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或优秀校友成长成才图文集;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或伦理学专业毕业生担任职业道德教师,为职业道德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更新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三是改进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入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现身说法、角色模拟、现场考察等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四是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把最新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道德要求、典型的行业企业规范和社会热点问题补充进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使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三)抓好实习实训环节,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首先,职业道德教师要跟着学生进企业、进车间,在生产现场给学生上课,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纪律观念。其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纳入实习实训计划,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要纠正以往开展实训活动只安排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倾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企业管理人员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规章制度教育,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了解企业文化理念和内涵要求,切身感受企业生产经营中员工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企业的实习实训,既造就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让他们适应真正的职业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态度。
(四)改革评价办法,构建立体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往往以理论考核为评定依据,侧重对学生掌握的职业道德知识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死记硬背职业道德知识而不重视职业道德的践行。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唯一权威的评价主体,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由教师说了算,这样的评价很容易出现一些片面性。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应该由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实习同行等共同组成。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由卷面考试、调查报告、日常行为考察和实习鉴定全面考查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职业道德状况。通过构建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和职业道德行为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五)创建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校园硬件建设上,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色,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美化校园,用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和审美功能。其次,要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设立学生文明监督员,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通过开展“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和文明大学生”的评比活动,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引导大学生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再次, 还要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等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境界。最后,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六)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学生践行职业道德的信心
许多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或毕业工作后,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在学校里学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各行各业中违背职业道德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对继续坚守职业道德失去了信心。因此,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企业道德建设的力度,教育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要坚持职业操守,要在全社会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净化不良社会风气。只有广大从业人员都坚持职业操守,具有良好的职业风尚,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公平正义、乐于奉献,才能为高职学生信守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他们对践行职业道德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吕遂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18).
[3]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4]郑需勇.校企合作共塑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浅议[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篇8
只有回归生活,高职道德教育才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发挥道德教育应有的社会功能和人的发展功能,才能提高高职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使高职道德教育成为引领学生走向希望和幸福的教育。三是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倡导“学以致用”,学习任何知识的终极目标都是能够在实践中运用,高职道德教育更是如此。道德教育生活化就是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之中,通过道德教育,让学生不但知道可以做什么还知道该怎样做,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感悟和理性判断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有实际道德的人。四是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价值追求。生活是高职道德教育的载体,是把道德教育和学生连接起来的桥梁。高职道德教育生活化就是肯定、尊重、挖掘学生生活中的道德蕴涵,让高职学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内心充溢着满足感,能感悟到生活世界的美好,让生命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二、高职院校生活化道德教育范式建构的基本对策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和加强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构建高职院校生活化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迫切任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思维方式,树立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理念高职道德教育理念是道德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人的精神活动,不能从学生生活中剥离出来,离开学生生活去谈论人的德性生成,就像让鸟儿离开天空去飞翔、鱼儿离开水去游泳一样,徒劳无益。高职道德教育生活化就是站在学生生活的维度上认识道德教育,把学生生活作为道德教育的本源,高职道德教育的进行应围绕学生生活而展开,道德教育的过程应与学生生活的过程同步进行,但又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学生生活或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的重复,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生活,是学生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探索。在生活化的高职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高职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高职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因此高职道德教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一切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的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加强高职道德教育内容改革,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以往高职道德教育的内容过多地强调社会既定道德规范的抽象知识,漠视学生个体的生活,漠视学生的内心愿望,造成道德教育对学生生活的疏远。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职道德教育的内容改革,不断增加一些新的道德教育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一方面高职道德教育的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不断充实。另一方面高职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还要扎根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应该从学生的所有方面选取道德教育的内容。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对学生的生活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把以前未被纳入道德教育内容范围之内的而又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领域重新纳入到道德教育的视野中去;同时要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道德教育,把它作为道德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网络道德教育、性道德教育等。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在不断拓展,生活中新出现的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高职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生活的所有方面。
3、加强高职道德教育方法改革,进一步突出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道德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道德教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手段和活动策略。恰当的方法是完成高职道德教育任务的根本保证,可以这样说,学生对高职道德教育课和道德教育活动是否喜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道德教育方法改革,进一步突出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同样,人的德性的养成也要通过生活化才能成为真正的道德教育。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是高职道德教育生活化实施的有效突破口。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基本生活规则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生活、班级生活,日常生活等方式,为学生拟定生活规则,提供行为指导。在关注高职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高职学院也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反思和评价,使养成教育能在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深化。比如针对现在高职学生的生活消费普遍过高的不良生活习惯,高职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指导他们以勤劳节俭、自尊自爱、量入为出的方式生活,引导他们体验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大力开展高职道德教育实践性教学,注重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高职道德教育追求的最终效果。马克思曾经指出:“德育与实践生产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呢?我们认为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因此高职道德教育应该更多地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生活化,应该把社会实践作为道德教育的课程开设。这种社会实践不仅仅局限于校内生活,而且把丰富、生动的校外实践也纳入到道德教育的视野。一是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歌咏比赛、书画摄影展等各种文体艺术活动,既能锻炼大学生的体魄,为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又能增强大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升华;二是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专题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感动中国人物等道德模范的影片、播放关于道德模范的视频、做一些道德模范的图片展览、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认识和体会道德模范的力量。三是以志愿者行动为实践拓展高职道德教育范围。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可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人生感悟、实现的自己人生价值,完成对自身德性的认识、发展和完善。
篇9
近几年,偷税漏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现象屡屡发生,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公信力、诚信度成为会计行业教育的重点。会计职业道德是为会计职业活动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体现的是会计职业特征,用以调节、规范会计职业关系,具体包括: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强化服务等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升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在会计的教育学习中,应加强对职业道德的教育,改进教育方法,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的缺乏
在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较少,存在过多的案例内容。学习者对于会计行业的案例了解较多,但对于系统的职业道德知识却缺少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材而造成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学习,学生注重的是各种会计证的考取,教师的教育业偏向于考试。这就造成学校较多的注重对有关会计专业知识、公共德育的教育,对于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这方面的教材也就偏少。多数情况下,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也将存在某种程度的违法行为,这些都是职业道德知识缺乏,法律知识欠缺的表现。
1.2 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方式落后
在当前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教育中,对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全面,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多数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职业道德模式和思想道德教育,将应试教育作为重点,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职业修养。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职业道德教育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为理论依据,以考试为导向,对于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道德问题涉及较少。在教学模式方面,缺少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传统的知识灌输为教学方式,局限于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的理解不全面,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思考不充分。
1.3 缺乏对学生实践的培养
现在的中职教育中,普遍的缺少实践环节。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中,实践环节的缺少导致课堂教授的知识不形象生动,对于学生而言,所学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与实际生活偏离较大,不能使学生直接、深刻的理解、思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几节课堂、几本教材的学习就能养成的,对其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中,学生缺乏会计实践,对会计行业的现状不了解,对于违背职业道德的危害的认知不足,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会计行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财产安全等。
2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改善
2.1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诚信是最基本和重要的品质,在专业教育中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在教学中,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将案例与职业道德相联系,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解,结合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行业的发展状况,人员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同时,榜样在道德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便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会计职业道德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提升对会计行业的认识。还可组织教师、学生听会计专业人员的典型诚信案例讲解,增强师生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德认识。
2.2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结构
由于当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单一、内容简单,职业道德的课程主要是《会计法规》及一些会计考试所规定的法规课程,且这些课程的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教学的目的也是以考试为主,教师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的介绍、背诵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就需要对课程的改革,需要在教学中确立职业道德课程的地位,以提高教师、学生对其的重视。应将部分职业道德课程设为必修课程,加大讲解的内容,还应增加有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以职业道德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合理的开展课程,调节课程结构。
2.3 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学生具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和业务能力。对于初入会计行业的人员而言,往往会因为业务能力不强、判断能力不足而在工作中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因此,中职学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提升其职业判断能力。例如,学校可安排学生去银行进行实习,熟悉结算方法,了解有银行业务的办理程序,对银行的出纳等工作职责进行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税务局学习,让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有关纳税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偷税”“避税”的危害。在学校内,可组织开展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道德教育 素质人才
职业道德素质是学生就业、发展的良好保障。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职业道德就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包括道德规范,依法从业的职业品质,对个人,对单位,对社会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等。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职业自律意识和敬业精神。
一.中职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导,即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开展从事职业工作的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如果只重视前者,合格的劳动者则从何而来,同样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以我校(吴江中专)为例,很多学生在平时行为习惯不好,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学校后来开展了后进学生“一帮一”活动,持之以恒,现在以上情形很少发生,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为他们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
(二)素质教育决定中职教育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全体,服务于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从事专业所应掌握的技术技能;二,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第三,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中职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懂得怎样做人、如何学习、劳动、生活,遵守政策法规,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责任。我校每年都要为新生开展法制教育,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
(三)教育规律决定中职教育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在生理、身体上发育由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关键时期,适合各项运动技能学习。心理上有着好胜心强的特点。但在与人交往、合作、共同相处中能力欠缺。
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是一个长期需要坚持的工作。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改变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逐步朝着合格的就业者迈进。中职生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接受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教育,初步地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循序渐进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的合格人才。如开设体育课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力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树立直面挫折,不断进取,挑战自我的积极人生观。
二.中职教育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现状
(一)中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在中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职业道德对将来自身发展所处的重要位置被广泛认可。但在充分肯定职业道德重要性的同时,中职生往往自律性不足。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对所学知识没有建立兴趣,平时不遵守校纪校规,迟到、早退屡有发生。在社会实践中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事业心、责任感也不是很满意。但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学校都在改变这种状态,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意义。此外中职院校其职业性的特点,又使其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道德教育受到重视的这种态势将持续并发展下去,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性
人才培养应该以用人单位要求实施,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途径方法上大都比较简单、单一。政治课、礼仪课就承载者一所学校所有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明显不足。有的学校增加日常管理、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教育学生,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惩戒,效果也不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关键需要触动学生内心,让他们自觉接受。我校每年都要安排新生观看普法节目,参观监狱生活,参与法庭审判等活动,学生往往触动很深。
三.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校园环境”
中职学生可以通过保持良好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认识自我、乐观、积极向上,对待事情有自制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用尊敬、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的积极态度与人相处。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学校创设良好的氛围。要充分发挥学校硬件设施,多设立立志的文化标语,伟人的名言警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通过对校园网络道德宣传力度,让中职学生在网络社会中道德规范,明白是非,养成良好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让校园网络成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吉尼斯”“成人仪式”等。学校要调整好课程结构,多增设些人文素养的课程,培养学生情感。另外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如在体育课教学中开设游戏“”练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等。
(二)加强教师师德教育
我以前教学的时候碰到一个学生,只要教师一批评他就极力反抗,脱口而出“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当时很惊愕,为何学生对老师存在如此大的看法。事后了解学生在初中时一直受到老师“关注”,教师批评非常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师没有任何好感。在职业学校教师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来关注“问题”学生。如何感化,教师自身的道德规范至关重要。教师作为学生的师长,需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情操,努力塑造人格魅力,无形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将会在职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显现最直接、最有效的榜样作用。
(三)加强企业与学校合作交流
搭建校企双方在人才供需上的平台,促进校、企在技能人才培养、输送、使用上的交流与合作,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双方制度化、长期可持续的合作机制。要增加中职院校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我校每年都安排一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习很多学生改变了自身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认清了自身发展目标。
此外需要企业帮助学校完善“实习制度”,评价方法要细化,在考评指标的设定上,要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让学校、教师清楚学生通过实习之后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深刻体会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只依靠学校,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程汉.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期刊论文].文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