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农村道路建设

篇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林业站,江苏 苏州 215200)

摘 要: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深入,农村整体环境风貌得到不断提升,农村道路绿化设计思路也要随之改变,由原来的以遮挡为主的绿色通道模式,提升为结合并体现沿线风貌的生态景观廊道模式。本文主要以常嘉高速吴江段生态景观廊道设计工作为例,从设计的意义与设计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相关问题的论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道路绿化设计;设计意义;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93

常嘉高速吴江区段的设计规划是北起白蚬湖、南至太浦河、全长13.9km,其中其沿线湖荡密集,包括白蚬湖、三白荡、太浦河等重要水体;同时,自北向南将吴江东西快速干线、沪苏浙高速公路以及318道串联,形成吴江快捷交通网络。在这样复杂的线路中进行道路的绿化设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难的工作。但是,这项工程的道路绿化设计工作的完成,将对于吴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方法、完成其道路的绿化设计工作。

1 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区段设计工作的意义

通过打造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的建设工程设计工作对于吴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的建设理念是充分运用江南水乡独特的农村风貌和自然景观,从而体现出一种“车在画中行”的设计模式,展现出吴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比如: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借景手法,将常嘉高速吴江段道路两旁的农田、苗圃、鱼塘、村庄、湖泊、湿地、工业工厂等不同的人文、景观等元素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通过对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的科学设计,可以把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服务于整个苏浙地区集旅游观光、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中,促进吴江地区的经济发展[1]。

2 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区段设计方法

2.1 进行绿化设计的总体规划

进行绿化设计的总体规划是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讲可以进行以下的工作,从总体上进行设计。摒弃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思想,充分把景观的元素扩大到视觉所及范围之内的农田、苗地、鱼塘、村庄、厂房、湿地、匝道等,运用片状、网状的结构进行其总体的规划设计工作;保护好道路两旁原有的生态景观、适当地进行绿化的装饰与点缀,体现出江南水乡原有的生态风貌;对于自然生态景观与周边人文景观进行完美的结合与呈现。比如:将周边的农田、湖泊、泗州禅院等进行很好的结合呈现;对于重点的交通节点与地形进行重点梳理与树木栽培、把一些厂房以及民居通过自然景观的有效搭配进行遮挡,体现出一个具有气势、具有文化、具有层次的绿色走廊;对于一些重点路段的闸道需要在充分考虑到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绿色景观的建设工作,体现出现代交通的特点[2]。

2.2 充分的体现出生态走廊的多功能

充分体现出生态走廊的多功能是进行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的另一个理念。比如:对于高架桥下有停车要求的路段,充分利用空间合理设置出停车场,并点缀耐阴植物,进行垂直立体的绿化工作,体现出独特的生态之美;选用朴树、苦楝、乌桕等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并且把这些树种与当地的民居、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体现出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利用这些充分进行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体现出生态走廊的多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3]。

2.3 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设计

科学的布局与设计是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要方法。比如:对于道路两旁需要进行占用的绿化土地,需要及时与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做出科学合理的补偿工作,避免矛盾的产生;对于道路周边需要进行修复与治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的处理,增强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整体绿化性。比如:对于堵塞的河道进行及时清淤工作、展示出江南水乡良好的水质,对于占用的湖泊进行及时修复、建立起必要的湿地保护区,对于远处村庄的道路、墙面进行具有江南风格的处理,对于沿途的农田与鱼塘进行科学化、高标准的建设工作,充分的展示出江南的水乡田园风光,形成独具特色的美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景观。

3 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以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工作为例进行道路绿化设计工作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在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下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为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道路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杨冰.浅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J].农民致富之友,2013(5):182.

篇2

一、抓农村客运试点,加快农村客运发展速度。

为解决农民“乘车难”,让农民走得更安全、更方便、更经济,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深化农村客运通达通畅工程,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乡村开展农村客运试点工作。7月中旬,区政府在下堡坪乡召开了农村客运试点办公会,分管副区长主持会议,区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就农村客运试点方案展开讨论,通过并下发《___区农村客运试点方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该乡已兴建一个五级客运站并通过验收,开通了下堡坪至栗子坪等4条58公里的运营线路。解决了9个村2万多农民的乘车难问题。

客运试点工作带动了全区农村客运发展,我区全年新增农村客运班线6条,新增农村客运运力16辆,座位160座,行政村通车率达71

二、优化线路资源,努力构建乡村两级客运网路。

针对农村客运的特点,为发挥乡镇客运站的功能,我们对农村客运线路实行两级网络管理,将农村客运线路实行按级分工。一级线路为小溪塔(城关)至乡镇政府所在地,负责承运主干道上的旅客;二级线路为乡镇(五级客运站)所在地至各村、组,负责承运乡村线路上的乘客。一级线路按许可的路线,依线营运,实行“三定三统一”。即定线路、定班次、定票价,统一进站、统一排班、统一售票。二级线路按片区实行“四制”管理、区域营运。即一车一线制、一车多线制、一线多车制和循环线路制。形成了较好的农村客运运输市场格局和健康的发展方向,受到社会的好评。在线路发展上,坚持以调整、延伸为主、新增线路为辅的原则,延长了邓村至谭家垭、樟村坪至黄马河等西北山区客运线路,今年来共延伸山区客运线路93.3公里,新增农村客运里程7条,解决了12个行政村通客班车问题,新增了3万多农民在家门口坐上客班车。

三、加强源头管理,保障农村客运安全。

针对农村客运线路点多、面广,存在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所采取了三项措施确保农民“走得安全”。

一是认真落实“三关一监督”职责,建立严格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营运车辆的监控。

二是把打击黑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职能,加大路面稽查力度,象整顿城市交通秩序一样,整治农村客运市场,保证了农民乘上放心车。

三是发挥农村客运“千里眼”作用,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消除。我所聘请经营农村客运的58条线路上的37位驾驶员为安全管理信息员,及时报告各自线路上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强化市场监管,净化运输市场秩序。

针对我区农用车、小轿车、“黑面的”从事非法旅客运输猖獗,坑客、宰客、超载现象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我所积极争取政府组织,运管为主,部门配合,综合治理,成立了区交通综合整治办公室,在区城管办、交警大队、运管所、客管处等部门抽调精干执法人员9名,落实办公地点、配备执法车辆和取证设备,政府从罚款中划拨办公经费,形成了打击非法营运的长效机制。

为加大打黑力度,专班建立了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和案件处理“五公布”制度。案件审理委员会定期举行例会,与会委员必须超过半数以上,由案件承办人根据事实和相关法律法规汇报案情,提出处理建议,与会委员根据建议和意见,集体作出处理决定,处理决定一旦形成,任何人都无权更改。“五公布”即:公布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名单;公布其违法事实;公布处罚依据;公布处理结果;公布《说情登记》),使综合执法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一年来,我所及专班共检查客货营运车辆2200余台次,查处违章车辆416台次,扣证牌314套(块)、扣车102台次,实施行政处罚84起,罚款24.8万元。这一举措使“黑车”顽症得到了有效治理。

我所在强化运输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大了运管费的征收力度。一是加强宣传,通过向车主印发内容详实的宣传单、在电视台播放通知等方式,把征收政策和标准告知营运车主;二是实行滞纳金制度,严格按有关规定征收滞纳金;三是严格征收政策,凡符合减免条件的一律报市处减免。四是加强规费稽查和“两证”换发的审核关,严惩偷逃规费的行为。全年共补征规费20多万元,征收滞纳金4万余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五、开展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提升运输服务质量

一是以专业运输企业三峡运输集团为龙头,以各 民营客运公司为骨架,广泛开展文明客车、文明线路、十佳驾驶员、十佳乘务员的竟赛活动,全面提高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

二是全力打造城信企业,把服务质量纳入企业管理和考核范畴,与企业的资质、等级、线路经营权直接挂钩。

三是行业热线电话和投诉监督电话实行全天候服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投诉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篇3

一、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中部,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4255人,20个村民小组,890户,全村耕地,面积2450亩,党员91名,两委干部7人,主要特色产业有四大怀药种植加工、塑料加工、纸业生产等。2005年人均纯收入3880元。

二、主要作法

1、强化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村里成立了以村委主任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选出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为工作骨干,负责新农村建设日常事务。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全村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2、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奖罚激励机制

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的九项要求,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依任务性质不同进行了分工,将工作人员分成5组,分别负责不同工作,避免了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各工作组定计划定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日程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3、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需用资金多的情况,村建设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县帮扶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建设工程有了可靠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村庄编制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城镇发展要求。

2、全村计划硬化道路9条2900米,已完成8条2200米,剩余一条道路铺设已近尾声,月底前保证按时按质收工。道路绿化已做好计划,确保美化绿化率达100%。

3、村庄排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全村共挖排水沟3630米,路沟预,制已基本完成,村内已建设积水坑塘3个。

4、全村共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0间300平方米,确保了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完成了长久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落实了四有一落实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清除了村内各种有碍观瞻的标语广告,美化墙体10000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完成118个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的拆除,改造卫生厕所850个。

6、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村卫生室,理发店、澡堂和公厕,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7、建设了文化游园,保证了村民休闲时节的健身娱乐。

四、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村内建设3处景观墙工程还没有完工。

篇4

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三号村始终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产业化形式经营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2010年,大三号村主要侧重抓了瓜菜和养猪两个产业。在瓜菜产业上,这个村通过到外地参观学习,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引进新的种植模式,大棚香瓜复种二茬香瓜。2010年全村新上大棚208栋,每栋大棚占地面积650平方米。每栋大棚不复种二茬香瓜实现收入2万元,复种二茬香瓜的30栋大棚每栋可实现收入2.5~3万元。在养殖业上,大三号村侧重发展养猪业。他们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科技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养猪的科技含量。现在,大三号村已建成大型养猪厂10多个,年出栏肉猪1万多头。目前,这个村瓜菜产业和养猪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仅此两项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多年来,大三号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设施、农民生产生活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设施建设的发展,并按照本村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不断加强。2010年,大三号村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了农村道路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建设。大三号村以解决群众行路难为重点任务,加快了农村道路建设步伐。在过去投资400余万元硬化道路14公里的基础上,2010年村里把道路硬化的重点放在了自然屯之间的道路硬化上,共投资金105万元,对四个自然屯之间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共修屯屯通水泥砖路7公里,其中投资60万元,对屯内的巷路进行了硬化,屯内共硬化道路5条共4公里,从而实现了道路“屯屯通”。同时,大三号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大了村屯整治力度。按照“立足实际、抓住关键、循序渐进、尊重民意”的总体思路,坚持舒适、实用、生态、文明的原则,加大了村容村貌的改造力度。全村共改造泥草房100户,并且在大三号屯各户的院墙进行了改造,共投资90万元,改造院墙6500延长米。同时还对前新公路大三号屯路段两侧栽植了杨树2000株,安装路灯300盏。全面绿化美化了村庄,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3.建设商贸小区,确保商业流通顺畅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三号村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根本任务来抓。为此,这个村以兴旺瓜菜市场为突破点,延公路向北建立了商贸小区一条街。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加强瓜菜市场建设管理。在瓜菜产业发展上,坚持一手抓量的发展,一手抓质的发展。为保证瓜菜产业获取最大效益,村里从规范市场入手,村党支部从省商务厅协调资金30万元,村里又投入20万元,建立起一个大三号村兴旺瓜菜市场,让村民直接面对客户,让外来客商放心,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此外,该村通过成立瓜菜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中、销一条龙服务,培育无公害香瓜,申请注册商标,打开外埠市场,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加强市场信息化管理。村里通了互联网,让村民和客商第一时间掌握瓜菜生产动态和市场信息。兴旺瓜菜市场内部还设立了食堂和休息房间,可供外来客商食宿、洽谈,为客商和村民提供全程免费服务。目前,小区街路的两侧已整修路沟、植树和上了太阳能路灯。现在商贸小区已经有10户商户进驻,为这个村商贸流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个商贸小区建设,极大地拉动了大三号村经济的发展。

4.加强与包保帮扶部门的联系,合力建设新农村

实践证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实行整合领导力度、整合社会资源、整合资金投入等一整套帮扶机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方式和重要手段。过去的几年里,省、市各帮扶单位对这个村在物资、资金、技术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帮扶,有力地推进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08年通过协调,市规划设计局为这个村设计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节省资金5万元;长春税务学院和省社会主义学院为这个村小学更新桌椅150套,上多媒体教室一个;省机械设备成套局为这个村资助2万元,建篮球场一个。2009年,通过协调,省交通厅为该村补助10公里砖路100万元;省商务厅支持这个村建瓜菜市场项目30万元。

篇5

论文摘要: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是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山西省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旨在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改善农村环境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山西省是资源型省份,并且是农业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必须重视农村环境的治理。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把重化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周边的农村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进行农村环境的治理。环境是农村能否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 

二、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问题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的农村环境有了些许改善,试点村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但这还不足山西农村总数量的4%,全省要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厕所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大多村舍的厕所卫生条件比较差,难以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卫生厕所的一般标准是:有墙、有顶;厕坑及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根据这一标准,水冲式厕所可能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而旱厕或简易厕所根本达不到,与其标准相差甚远。根据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在农村卫生设施的使用上,使用水冲式厕所的7.1万户,占1.2%;使用旱厕的498.8万户,占84.7%;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82.9万户,占14.1%。 

第二,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差。目前几乎全部村庄都已修建了进村公路,但村内道路却存在着难行的问题。在对山西省28171个村落的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的调查中,村内主要要道有柏油马路的村庄仅有7.2%,低于11.1%的全国平均水平和11%的中部地区水平。其余村落的主要道路类型为水泥路面、沙石路面等,这些道路使用寿命短、轮胎附着力差,大都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修建,而且长时间未进行再修建和维护,大都坑坑洼洼,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造成了很大困难。此外,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的更差,连最基本的道路修建材料都没使用。这些道路一到雨季和农忙时节根本无法通行,有的连牛马车行走都十分困难。 

第三,垃圾裸露堆放现象严重。山西绝大多数农村存在“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在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28172个村落中,仅有18.0%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在这些村落中,处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运往较为偏僻的废弃地或沟壕,进行没任何处理的直接填埋。农村垃圾大致分三类,即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垃圾和农药包装物垃圾。大多数农村没有垃圾池,农户将生活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树上挂满了各色的塑料袋随处可见。此外,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户使用的农药量也有增无减,产生了大量农药包装物垃圾。这些垃圾的无序堆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环境优美”极不相称。 

三、新农村建设中治理山西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建议 

第一,选择适宜的农村改厕技术。针对山西省农村的不同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改厕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目前国内改厕建造的卫生厕所主要有三联沼气池式、双翁漏斗式和完整下水道式。其中三联沼气池式厕所建造沼气池时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而且适合人口密集的村庄使用;完整下水道式厕所用水量则比较大;双翁漏斗式厕所易进行批量生产,而且造价低,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山西处于华北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考虑到山西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和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三联沼气池式厕所,便于集中管理,以发挥规模效应;在人口分散地区和贫困地区建立双翁漏斗式厕所。此外,每个村庄都要改善公厕条件,进行修复,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 

第二,提高村内道路建设质量并加强保护。加大对村内道路的建设力度并进行保养,做到又建又养。实现道路硬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由于村内主要道路反映着每个村庄的外部形象,因此应对沙石路和砖、石板路进行全面改造,较富裕的村落可以建设柏油马路,欠发达的村落建设水泥路。同时还要对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进行治理。为了方便农户出行和满足农忙的要求,应适当加宽乡间小道并修建农户门前道路,农户门前道路应最低达到砖、石板路的标准。此外,应限制超载车从村内道路通过,从而对这些道路进行保护。 

第三,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站。要切实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处理。受山西各市县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每个村建立垃圾处理站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因此,建议在镇或乡设立投入资金较少、能够简单处理垃圾的处理站,在县或县级以上的市设立功能全面的垃圾处理厂,并对镇或乡的垃圾初步处理进行彻底治理。 

同时对各村送到镇或乡垃圾处理站的垃圾进行收购,在各村村民间实行轮流责任制,进行统一集中收购,加强村民的责任意识。另外,还要对镇或乡配备收购垃圾的专用车,主要负责对各村的垃圾进行统一收购和运往县或县级以上的市的垃圾处理站等工作。 

总之,农村环境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应借鉴发达地区治理农村环境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有步骤地进行村容村貌的改善,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篇6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

第3期

xx县xx镇党政办公室200*年4月15日

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段时间以来我镇采取以点促面带动整体的方法精心打造xx村陶家示范点,全面宣传介绍xx村狠抓新农村建设的做法、经验,从而为整体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一剂催化剂。现xx村已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学习示范样板,宣传窗口。

立足“三高”树典范

认识高。作为原来全市示范村陶家自然村所在的xx行政村,在镇党政班子的有力指导下,村党总支一班人能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此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把整洁村容村貌,改善居民环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确定了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农村水电道路通达、村庄美化、庭院绿化、厕圈卫生、垃圾无害、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娱乐场所健全等发展蓝图,为下一步根治农村脏乱差状况、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指明了方向。起点高。自镇里3月17日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布置会以来,本着xx村作为xx镇的开发区,打造全市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高度,针对本村部分村庄道路差、排水设施薄弱的症结,在驻点领导的带领下跑现场、勘地形、查民情后,综合统筹,细致谋划,着力高标准地硬化了后王、贾家等4个自然村的水泥马路2380米,扩建曹家等地域的下水道、涵道10余条,整治镇中心公路沿线2000多米路边住户卫生和风景线,清除污泥垃圾1000立方米,并正在积极协调组建新农村合作卫生所、完善沿途路灯设施等建设,真正努力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美化了投资环境。姿态高。由于公路沿线整治力度大,需拆除的附建物及违章建筑多等,涉及到部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较突出,但村中老干部、党员都能积极响应政策,自发组织“共建和谐新家园”创建活动,在镇、村领导的号召下,一是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植树护林共种植树苗1800余株,美化家园;二是自觉接受改水、改厕、改路,群策群力共改造门前塘3口,接通自来水246户,调整建房用地3幢,调整农户菜园地60户,构建了优美的生活环境;三是理解建设需要,顺利拆除民房一幢150平方米,拆除专业户标准猪栏2栋500平方米,拆除不规范附属房2600平方米构建了平安乡村、和谐乡村。真正体现出高昂的姿态、良好的心态、发展的动态,为全镇树立良好的典范,发挥了标兵带头作用。

篇7

2012年以来,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标兵村、样板村群建设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和推动力度上实现了新突破。累计投入47.8亿元,70%的首批示范村建成了标兵村和先进村。

坚持开展集中攻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新突破。治理农村脏乱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是全省新农村建设重要突破口。在环境整治上,各地普遍加大了沿铁路线、公路线、旅游线和环城“三线一环”环境整治的力度,加大了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的力度,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新农村与生态村结合建设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有不少的地方都建立起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分段分项管理制度,促进了环境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到年末,全省1000个示范村,已硬化农村道路14152.76公里,实现“村村通”976个,“屯屯通”达到3888个。此外,在水利设施建设,危旧房改造,改造农村电网,秸秆气化和沼气池建设,修建村级办公农村文体设施等方面成效显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坚持多方面筹措资金,新农村建设投入实现新突破。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辐射引导下,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形成了各级财政共聚财力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到11月末,全省各地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7.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4.85亿元,占10.1%;各级部门和单位帮扶投入1.49亿元,占3.1%;整合项目1640个、资金21.64亿元,占45.3%;社会和个人捐助投入1271.7万元,占0.3%;村集体和农民投入19.71亿元,占41.2%。

坚持不断强化领导,新农村建设推动力度实现新突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之后,全省各地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同时,全省各地还普遍加强了帮扶工作、项目建设、档案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和万名村干部培训工作,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篇8

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村*****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一、**基本情况………………………2

二、存在的问题…………………………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5

五、规划目标……………………………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5

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文明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况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368

112水田80

114旱地1288

12园地小

计370

121果园280

125其他园地90

13林地小计780

131有林地580

132疏林地200

15其他农用地小计129

153农村道路115

154坑塘水面9

156农田水利用5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小计89

203农村居民点89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567

合计6306

2、全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该村范围内,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委会所在地相对集中有5个居民点,但都规模较小,最大的居民点居住有20户左右,全村居民点分布较乱。

3、农房建设质量分析

***村除8%属砖混结构村民住宅外,其余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住宅,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时间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配套设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离,总体质量较差。

4、居住条件分析

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村内交通状况相对较好,6个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户路为泥结石路,以公路和文明路为主的村社路网基本形成。

5、经济发展分析

***村属***乡规划确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规模发展区,今后乡域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继续发展以柑橘、核桃为主。在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南江黄羊、生猪、小家禽的种养规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仅1.02亩。

(二)无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二、三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服务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住房平面布局较为混乱,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四)公共设施不全,无农民集中活动地点,无集中绿化和安全管理机制。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禽畜养殖方式和养殖地点安排不合理,农户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庄规划标准》;

3、《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材料》;

4、《***乡集镇规划》;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8、国家、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9、县委、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署该村的各项建设项目。

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村庄的各项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3、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村庄产业、绿化、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设施。

6、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规模适度的村庄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设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规划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产业发展治多”,确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变。

规划年限:近期:xx年至xx年;远期:xx年至2020年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一)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土地整合,对原有破、危房进行拆除整理,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等设施。

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重点处理好人畜关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风貌形成,主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

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

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化进村、文明新风入户;

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

(二)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字库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社会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字库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四)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点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用电普及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电视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

(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沼气化处理达80%以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

第二章**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集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xx年村庄人口1380人,远期2020年村庄人口1420人。

(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xx年,农业用地2756亩(其中耕地140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00亩以内,2020年农业用地3750亩(其中耕地162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亩以内。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园地小计4001050

121果园300500

125其他园地100550

13林地小计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xx00

15其他

农用地

小计156180

153农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3

156农田水利用67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100110

203农村居民点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计63066306

规划建成蔬菜种植基地近期用地500亩,远期用地700亩;规划建成柑橘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200亩;

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300亩,远期用地500亩。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

二是果园。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建立干、水果产业带,以柑橘、核桃种植为主,发展特色干、水果产业;

三是养殖。发展五社的黄羊养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养鸡、生猪养殖为主,扩大养殖规模;

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300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

规划近期黄猴年出栏3000只,远期年出栏4000只;

规划近期生仔猴年出栏4000头,远期年出栏6000头;

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115000只,远期出栏xx0只。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xx年,全村人均gdp达到9000元,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农业生产值达到6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532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到2020年,村级生产总值达到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年增长速度为9%,第二产业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11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

以xx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20年达到4200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远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m2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达到8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沼气使用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电脑普及率达到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保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四、配套设施规划

(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

路网结构:以村道、社道相结合为骨架,各组穿插环状加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完善村域道路结构;

道路等级: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文明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6--6.5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4—4.5米,文明路宽度为1-1.5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达到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

(二)供水工程规划:新建社区用水按规划要求由村民自建净水设施供给,用水综合指标按300l/(日.人);

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50pvc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

(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0.5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

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

(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110kv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xxkw.h/万元的标准配送。

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

提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

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五、农房建设规划

(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

(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

(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保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3.4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2层,建筑脊顶坡度按1:2.5计。

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1、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可以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住空间及附属房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及处理,并利用青石铺路,砖块铺地。

风貌特点

建筑风貌1、立面上设置一些比较突出的实木恒条,给立面上带来突出变化;2、立面白色沙浆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顶,一些附属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前面的假坡形成呼应;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坝,并利用木栅栏进行少量的绿化处理。

(五)新建村民住宅必须按照统一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新建现代农村住宅要求设计新颖,功能合理,建筑风貌体现川北民居特色,并结合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屋顶采取平坡结合,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农村建设新风貌。住宅成套率达80%

(六)对现有农房采取固化政策,严禁乱修乱建,鼓励到新建社区集中联建;严禁乱修乱建,积极推行农民公寓式住宅。

(七)规划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会、村小学、村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等公共建筑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技能培训点;在界牌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场。

公共建筑在平面构成和立面设计上,均新颖别致,功能完善,能充分体现现代新农村风貌。

(八)规划在***、***、***建立三个集中村民居民点,***社***点逐步并入**街道成为社区,并在该社区规划建设敬老院和民营工业加工区。

(九)村绿地总体布局由多块中心绿地、组团结地、绿化带及各居民点和社区的宅前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同特色,考虑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营造环境气氛。

(十)居民点内安装路灯,路灯的选型要与村庄的建设风格相协调,以保障安全和衬托村庄建设效果。

(十一)抓住***部门挂联***村的有利契机,组织成立文化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邓家坡居民点由小学厕所改造水冲式公厕一座,粪便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村境内水体水质应达到三类水域标准。

(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年突破20口,力争xx年全村普及。

(三)保持清洁建垃圾堆放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村垃圾收集点4个,对村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四)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建强基工程、榜样工程、接班工程和温暖工程,按照县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条件,优化人居环境。

本新农村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字库村委会具体执行,乡村应成立新农村建设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要求和用地调整,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加强规划的宣传,让村民理解、认识、支持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自觉维护和实施新农村规划。

篇9

在指导思想的定位上,该规划突出中心村建设,坚持“一并”(适当合并乡镇、村屯)、“两建”(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心村)、“三靠拢”(引导农民逐步向城乡结合部靠拢、向小城镇靠拢、向中心村靠拢)、“四个支撑”(以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土地规模经营为支撑、以劳动力转移为支撑、以土地置换为支撑)、“五个示范带”(以铁锋区扎龙湿地、昂昂溪区俄罗斯风情园、碾子山区蹬山漂流为主的新农村旅游示范带;以依安县丰林村、拜泉县整洁村、自治村、克山县新兴村为代表的新农村整村推进示范带;以富拉尔基区、建华区为主的新农村城乡一体化示范带;以甘南县兴十四村为代表的新农村科技园区示范带;以泰来县江桥镇、富裕县富路镇、依安县依龙镇为主的新农村小城镇建设示范带),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建设目标确定上,该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市村数由现在的1269个撤并到869个,其中新建小城镇达到32个;屯数由现在的7877个撤并到 5100个,其中新建中心村1500个;中心村和小城镇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初步目标。全市整乡推进67个乡镇、整村推进485个村,合并450个行政村,撤消1500个自然屯。

在措施保障上,该规划重点强化以下措施。

1、调整完善规划。要按照“三个靠拢”、“一并一合一撤两建“的要求,重新调整今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一是要坚持以县为单位的整体性。在充分论证确定撤并掉多少个村、多少个屯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要按照直径不超过15公里的范围,大体上3个村左右建设一个中心村。二是要坚持规划的长远性。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个根本来科学规划,既要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也要考虑长远适用性,力争一步到位。三是要坚持规划的统一性。要从规划入手支持中心村的发展壮大、控制或限制远、边、小、穷、差的自然屯无序发展,引导农民集中到中心村和小城镇。四是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要尽可能围绕城边、镇边、路边、山边、水边建设中心村和小城镇,充分发挥其有利于经济发展,打造“五边经济”,又利于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利于资源整合,防止社会事业重复建设。在规划过程中,不仅要规划道路空间,还要规划绿化带、人行道等环境设施;要注重生活区、养殖区、工业区、服务区的合理分区设置。五是要坚持规划的多样性。在规划中心村和小城镇的建设模式上,要以节约土地、方便生活、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为标准,因地制宜确定中心村和小城镇建设模式,要以建楼为主,不强求一律,力求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别具风格。

2、抓好中心村建设。要选择一些经济基础较好、村级班子战斗力较强、交通便利、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先行建设,积累经验,指导全市。要组织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使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两并两建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形成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好局面。

3、完善配套服务。对“两并两建”的村,要在农民建房补助和自来水、道路、能源、教育、卫生、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要在规划、技术等方面提供服务;要打破条块和部门分割的状况,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整合各类资源,使资金、项目打捆使用,进一步强化部门服务,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合力。 【1】

篇10

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当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统一思想、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点面结合、加大投入上下功夫。一、统一思想。一要充分熟悉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心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我县实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反映;不仅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我县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不仅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也是今后的奋斗目标。因此,全县上下要深刻熟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村,要害在乡镇。各乡镇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县里统筹,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县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抽调精干力量组成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尽快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核,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技能培训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村庄道路、住房结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民素质、制度治理和班子建设等情况,因地制宜,帮助村组科学编制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开好头起好步。县直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搞好村庄规划,并提供楼院设计图纸供农民参考;交通、水利、水电、教育和卫生等部门要搞好农村通路、通水、通电以及学校和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他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要严格实行目标治理。每年年中抽查、年底考核验收,奖优罚劣,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二、宣传发动。从韩国新村运动和我国赣县、华西村、嘉鱼县官桥8组、竹山县罗家坡村等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坚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要利用媒体宣传发动。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具体周密的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竹溪政务网》、《今日竹溪》、《竹溪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及时报道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政策要求,突出报道县直各部门落实情况,尤其报道在建设新农村过程涌现出来的典型。报道要形成规模,产生影响。二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要充分运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发动。要组织机关干部下农村宣传新农村建设,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要用好“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组织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划。根据我县农村实际,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民族风格、传承文化的原则。我县具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和经济、社会条件,承载着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状况等各种因素、气候条件、资源特点,以及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对于双桥十八里长峡、桃源小峡、偏头山森林公园临近风景名胜区的农村要结合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整治,将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旅游型村庄。发展向坝民歌文化精髓。对于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蒋家堰关垭楚长城遗址、马家河三盛院古建筑、县河鼓擂战斗遗址等历史古籍,要进行保护和维修,对环境进行整治,保存古文化的特色和传统。二要坚持美化环境、设施配套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实施村庄周边的封山育林、植树绿化,进行田边、河边、山边、路边的绿化,实现村庄道路硬化、街院净化、环境美化。要坚持布局合理,设施综合配套,下大力气解决好道路、电力、通信、饮水排污以及卫生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村庄建设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经济实力较强地区,村庄建设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人口迁移、改造“空心村”、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相对边远的农村建设,由于村庄布局分散,则应当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重点发展潜力大的村落,使之成为中心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办法进行。彻底改变过去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四是点面结合。一是要突出重点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发展生产,抓好重点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我县农村水果、烤烟、草食牧业和药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区域规划布局,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要发展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与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相结合,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二是要突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当前非凡是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搞好组与组、户与户之间道路硬化。2006年要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整治工作。三是要重点抓好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搞好农民培训。要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要整合资源,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要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是要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与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带头人,同时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落实农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充分调动村民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和科技示范户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五是要突出重点区域。突出以省县道及城镇四周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为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县乡级领导都要联系一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县扶贫办要挑选2个重点贫困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来建设,并积极向省里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力求办成样板。

五是加大投入。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的投入。要坚持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的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来。财政局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入预算,并确保逐年有一定比例增长。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建设和储备工作,切实加大农业争资上项的力度,争取上级增加投入。同时在政策答应范围内把扶贫、以工代赈、农业、水利、交通、国土、卫生、教育和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捆绑使用,多方筹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二要加大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投入。进一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三要争取社会资金的筹集,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争取企业家、个人捐款捐物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