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核心点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振兴的核心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振兴的核心点

篇1

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从今年的1月1日正式实施,到目前已经运转近一年的时间,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全面部署明年的各项工作。刚才小江镇长传达了卢龙县20__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报销办法,张贺生同志讲解了相关的业务知识,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今年以来,各村各有关部门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医疗负担有所减轻,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所缓解。这些成效,为我们巩固扩大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全镇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大力推进这项事业。

(一)要充分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加强“三农”工作内在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举措,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根本出发点是解决农民就医难问题,保障群众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国务院、省政府高度重视,期望很高,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文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各级财政都在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这项制度在我县的继续实施,完全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完全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文秘站网-

(二)要充分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引导并资助,实现农民看病“风险共担,互助共济”,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这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一项现实的政治任务。

(三)要充分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可以说,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农民的健康也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不建立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农民就难以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但从目前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来看,还不具备把农民医疗保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还难以实现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互助共济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看病难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是稳定农村、关爱农民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乡镇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政府的职能将由发展经济逐步转变为服务群众。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行政推动力度,让这项惠民利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每一个农民。

二、广泛宣传发动,增强农民参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一年的运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为:农民的受益面还不大,宣传工作不到位,医疗补助报销手续较为繁杂,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设施和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和降低了广大参合群众的满意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群众既是推动力量,也是最终的受益者。要把这件好事办好,关键在于群众的认识是否到位、政策宣传是否到位、发动工作是否到位。所以各村要把宣传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了解不深不透、存在疑虑和担忧的问题,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和宣传提纲,广泛宣传,大造舆论,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结合受益群众的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参加合作医疗后自己的权益、义务,明白看病报销的办法、程序和比例,消除农民的疑虑和担心,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互助共济和共同抗御疾病风险的意识。最近中央决定从明年开始将补助标准由每人10元增加到20元,省里补助标准由每人

元增加到

元,这一点,尤其要向群众宣传到位,从而增强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抓筹资,确保合作医疗资金按时到位。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筹措既是基础又是难点。基础在于中央、省、市都明确规定,只有农民自筹资金筹集到位,并达到规定的覆盖面,上级才会拨付配套资金;难点在于参合资金每年都要征缴。各片、各村、各有关部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资金筹措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深入到村到户,本着先易后难、先党员干部后一般群众、先富裕家庭后一般家庭的程序,认真细致地做好资金筹集工作。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群众自觉自愿的原则,既不能踩政策红线,也不能消极畏难,无所作为,要通过做大量、细致地说服和宣传动员工作,将行政推动与群众自觉自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群众为主体推动这项改革的深入实施。总之,要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群众参合率达60以上,这个任务必须完成。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做好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农村弱势群体的参合工作。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主流,坚定工作的信心;又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工作的艰巨性,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切实把这件好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篇2

近年来,双涧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通过抓产业发展、抓生态宜居、抓基层治理,不断筑牢乡村振兴的物质、生态和文化基础,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产业,锻长板,筑乡村振兴之基。积极发展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项目建设,全镇蔬菜主供应基地面积达3692亩;积极推进润宝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和阜西村中药材、施湖村露地蔬菜等“一村一品”建设;以融入长三角、建设好上海市外蔬菜供应基地为契机,以安徽农业大学三位一体研究中心、皖西学院和阜阳农科所等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开展红薯产业规划与布局,通过招商引资和引进返乡创业人才,积极推进红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优质红薯、优质水稻等产业,向订单生产、农产品加工产业延伸,2020年引入国字号大型企业中化、中农,全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8206亩。

明导向,促长效,增乡村振兴之颜。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对集镇、村庄、道路沿线、自然庄房前屋后、沟塘、养殖场进行清理整治,截止2020年底,全镇280多个自然庄已全部清理并通过验收,10个宜居村庄全部通过验收,年终获得全县第2名的好成绩;为解决当前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垃圾量多、类别杂乱的问题,积极探索出“垃圾分类‘8+2’”、垃圾回收‘1+N’模式,随处可见的垃圾明显没有了,村庄景色节点明显靓丽了;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李寨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老集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全市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我镇李寨村举行;河长制、林长制工作强力落实,累计组织720次沟河巡查,河净了、水清了,林密了、花艳了。

抓善治,树新风,塑乡村振兴之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平台开展工作,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年开展各类活动700余次;积极开展各类文明评比活动,全年共评比276个先进典型、430户清洁家庭、76户最美庭院,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培育了良好的家风乡风民风;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六清”行动,积极推进“平安双涧”建设,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强力推进“村为主”工作,依托邻长制运作,运用“5321”工作法和“三个三分之一”党群议事法,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下一步双涧镇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3336”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蒙城副中心”的这一定位优势,以“稳”的定力、“赶”的信心、“新”的作为,全力以赴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篇3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央视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播出时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央视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播出时间2021年9月23日秋分节气,我们将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第一次走出演播厅,走向丰收的田野。晚会以潮汕地区丰收为中心,利用5G技术手段,串联起全国各地的丰收景象。呈现出一幅全国共庆五谷丰登、共享欢乐喜悦的节日画卷。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农民“庆丰收、感党恩”的图景,全国主粮和农副产品“物质丰收”的同时,在乡村振兴推向全面加速进程中,中国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悉,晚会已经在广东省汕头市完成录制,将于丰收节(9月23日)当天在CCTV-1和CCTV-17频道晚黄金时间播出。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是什么体现丰收

众所周知,秋分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恰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中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其文化传承意味更加浓厚。一方面,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同时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令“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这从某种程度上,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

历史人文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丰收,凝结起中华文明的澎湃力量。“农虽旧业,其命惟新”,中国是农业大国,高质量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农业必须坚守的原则。

乡村作用

首先,可以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丰收节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办这个节,可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农民兄弟是莫大鼓舞,在精神层面必将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

第二,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丰收节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浓厚氛围。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资源动员起来、聚集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第三,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五句话二十个字,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中国农民丰收节”本身就很美好。办这个节也是农民美好生活的体现。通过这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农民丰收节社会影响2018年12月20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当选为2018年度十大新词语。

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一个不落”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幸福美好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20年1月—3月)。组织镇政府、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乡村振兴召开一次专题对接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行政村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厕所改造和宣传工作,确保顺利实施并完成目标。各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须报镇政府审核把关后再做实施。杜绝举债建设,各行政村要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经管站做好资金监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在时效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20年4月—6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全员参战开展春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整治范围覆盖中心村、社屯和庭院。落实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不断推进“三治”体系建设,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继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等群众参与性活动。全面建设“一谷一城”,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工作指标。完成春季栽种植花卉和绿化美化工作,提前谋划好种植地块、种植品种和种植设计。各村落实好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20年7月—9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畅通沟通渠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分析解决。重点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开展夏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植工作。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形成“比、赶、超”工作氛围,全镇乡村环境基本达到从“整洁”向“美丽”目标提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引领农户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活动,院落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打造以本村历史典故、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教育、英雄名人等为主题的村史馆。

(四)真抓实干,实现目标(2020年10月—12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开展秋冬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年终考核工作任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积极谋划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各项工作任务筹备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包村领导、包保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村书记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完成任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按照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四、工作内容

(一)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20条标准开展工作,镇域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道路两侧、河道河岸、沿街店铺、农贸集市、景点公园、群众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确保规范有序、应拆尽。各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点(社屯组所在地、农户庭院)—线(道路两侧、河道河岸)—面(中心村所在地、村民居住集中区)相结合原则,做到视野范围内无杂物、垃圾清运及时、日常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好外观整洁,边缘地带积存垃圾“清零”。各行政村要落实好辖区内的绿化工作,按照年初定购计划,完成花卉栽种植工作任务。对公路、村路和巷路沿线围墙、栅栏、房屋等进行整修和美化,精心打造图文并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的文化墙。加强亮化设施的维护保养,行政村要消除街路的照明死角。进一步强化保洁员作业监督,增加环卫设施建设和投入,抓好设施管理、维护和使用。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要结合当地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多重渠道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平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集体经济收入

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村级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20年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继续保持在10万元以上。

(四)乡风文明建设

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建设,使乡村治理取得成效。继续推进党员“双联”工作方式,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注重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加强村三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注重村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打造主题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推行家风家规家教和文明创建活动等,用文化活动形式承载主旋律、凝聚向心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体现乡村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五)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厕所革命”,2020年整村推进村、村厕所改造。同时,完成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村积极申请资金和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六)绿化美化亮化

推进完成花卉定购工作,充分利用镇村道路两侧空地进行栽种植花草,确保统一协调,实现整镇、整村、整屯绿化美化全覆盖。同时,完成绿美示范村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安全、节能、实用和便民原则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加强设施管护力度,力争实现街路照明全覆盖。

五、工作职责

(一)镇包村工作组职责内容

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行政村工作责任制,对所包行政村工作负责。将本年度的工作内容制作图表“挂图作战”进一步夯实“河长制”和“路长制”责任沟通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每季度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落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实施方案。帮助包保村谋划、研究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帮助行政村收集整理好大会战行动时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作为制作全镇乡镇振兴VCR的素材使用。

(二)包保单位(部门)职责内容

包保单位(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工作任务。帮扶好包保行政村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每季度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和栽种花卉等日常工作任务。加大资金、项目和物资帮扶投入力度。

(三)行政村职责内容

行政村对辖区整体环境卫生负总责,负责村屯环卫设施建设,对村属垃圾清运车辆及环卫设施日常管养。通过村规民约等有效形式宣传、引导、教育农户做好“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工作。村三委成员和党员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从自家做起,庭院环境卫生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做好保洁员作业监督巡查工作。谋划和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六、资金来源

包保单位(部门)积极帮助包保村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各行政村自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篇5

关键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一、普惠金融的内涵与作用

“普惠金融”一词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旨在通过金融服务手段为农民和小微企业等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帮扶性的储蓄、贷款等金融帮助。而我国受自然经济发展和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的影响,普惠金融多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结合我国本土的实际发展情况,其具体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来源渠道单一、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一直是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关注对象。虽然普惠金融的具体金融形式丰富多样,但由于其帮扶性的特点,在实践中通常是以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群众能够更容易地参与农村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历经多年的实践与完善,在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金融机构的数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仍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金融服务的质量却并未跟上数量增长的步伐,并且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和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仍然值得探索和研究。

二、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的实践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登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城乡差距的扩大仍然是我国当前面对的最突出的发展问题,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仍是国家政府和全社会人民关注的头等大事。在自普惠金融进入农村以来,已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开始出现了一批以农村商业银行为首的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首先,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的数量得到了显著增加,覆盖率大大提升。普惠金融顾名思义,其核心关注点一个是金融服务的普及性,一个是金融服务的优惠性,服务于所有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群,才是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其次,农业贷款余额不断提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这表明农民手里可以支配利用的资金不断增多,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再次,普惠金融的商业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而持续的创新。在过去的几年中,受惠于政府政策的专业性引导和金融科技的大力支持,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迈入了新征程。与传统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同,新兴商业模式是基于互联网为发展背景的情况下,结合金融科技,实现了普惠金融发展与数字化信息的有效融合。与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在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性方面有广泛的提升,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降低时间与空间成本的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能够让客户更加方便简捷地得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由此可见,数字普惠金融超越了地理上的限制,使得身处不同地区的人民在任何时间都能享受到相同质量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在形式上增强了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流地位就是数字普惠金融。最后,在普惠金融的应用发展中多方机构合作倒推了整个金融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动普惠金融更加全面地发展不仅仅是银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更是国家与多方机构共同建设了责任分担体系。国家通过各项财政支持和帮扶政策在宏观上推动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建设,为其有序健康地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向县、乡等金融服务薄弱地区拓展网点和业务,平衡了乡村地区的供应与需求。同时政府与多方机构通过建立了风险担保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在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三、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建设不完善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个地区之间差异巨大,加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导致城乡发展差距较大。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由于地势特殊和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特点差异,各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水平较为先进,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农村和地区已经出现线上支付等现代化手段,但是在一些较为偏远和更加贫困落后的地区,由于设备建设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较高,尚未建立完整而健全的互联网终端,移动支付手段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这就造成了这部分地区的金融服务领域难以得到满足和发展。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农村的基础设施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通常是各级政府拨款,但经常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各级政府所能够提供的基础设施数量较少,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在信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部分地区的农民并没有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因此当其出现违约行为时,很大程度上并不能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同时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开展还面临着很大的信息障碍,农民所能够获取到信息的渠道是十分有限甚至是单一的,而这对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来说,农民获取信息的对称性和时效性都大大被削弱。

(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相应存在误差

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民仍以务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周期一般比较长,并且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各种人为和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大,极容易造成产量的减少和品质的降低,从而导致农户当期收益减少,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涉农贷款回收的风险。近些年,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里大部分的青壮年都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导致真正从事务农的农民的老龄化十分严重,尽管新的经营方式、商业模式在不断涌现,但传统务农人员仍然面临着农产品滞销等问题。而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地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的收入日益增高,农民不再仅仅以追求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为唯一的需求,对于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多方面也需要金融资金支持,但现有的配套机制仍是匮乏状态。这就造成了乡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与信贷投入的不统一。人们日常需求的产品及服务越来越多,但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配套的创新机制不完善,无法满足农村用户对金融服务的进一步需求。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市场也面临人才短缺这一难题,基层人员多数是单一工作的员工,未接受过金融创新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难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和创新。

(三)金融生态环境薄弱

我国的征信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的,同时接入了多方机构的征信信息。但在农村地区,难以做到完全覆盖和信息共享,部分村镇的普惠金融机构还不能做到共享资源,导致客户信息不透明,大大提高了用户还贷不及时的风险。目前,我国农村的贷款对象仍然以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主,关于个人的有象征信信息仍十分缺乏,相关体制仍未建立,难以对个人借贷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差异,农村地区部分农民的教育层次和文化水平较低,涉及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更是十分匮乏,金融诈骗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这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给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机。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由于农民知识匮乏及部分道德水平不高的现象,可能出现故意骗取贷款和逃债等行为的出现;而农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和金融意识还较为缺乏,容易出现将个人信息借予他人等多种问题,这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征信体制建立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与此同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贷款给农民本身就是一件具有风险的举措,大多数农民从事的是农产品的生产相关的行业,本身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制约,应对市场变化的抗风险能力也较差,经济收入不稳定,有大很可能会出现无法还贷的情况,这就造成在农村的市场上,普惠金融具体的产品和种类比较匮乏。

(四)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目前对普惠金融的应用和发展,相关的政策仅仅停留在针对群体的层面,并没有落实到农村现实环境下。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只是设立了面向农民这一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针对农村市场的普惠金融的发展,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体系。政府相关法规的制定也较为宏观,对于具体落实未形成指导意见。以常见的抵押担保为例,在农村地区的实施过程中对资产的评估担保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经过以往简单化的数量增长阶段,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初步向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的方向发展,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些辅助机构开始出现并发挥作用。在此背景下,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完善显得十分重要。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健全有力的法制引导和保障,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尤其如此,只有在制度和法律层面进行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引导农村市场地的普惠金融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四、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网点覆盖率

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也得到提高,而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速度却没有跟上。在政府层面,可以通过财政补贴进行扶持,帮助部分落后的乡村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做好物质条件基础;并通过补贴政策,推动一些传统的大型企业牵头,帮助农村地区建立移动设备网络,为今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引导农村地区尽快发展数字化产品做好铺垫工作。同时应该引导不同的地区借助自身的地理优势、产业优势等形成新的增长点,并通过出台相关的扶持性策略,形成发展合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具备可操作性指导意见,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在金融机构层面,主动进行机构网点向乡镇级别的地区进行扩张,根据不同地区金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进行金融机构网点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当地普惠金融服务的具体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二)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了应对农作物生产环境的不确定性,除了加强水利建设以外,政府还应当完善财政补偿手段,尤其是对受灾群众的需求进行动态分析,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同时政府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以缓解务农人员老龄化的问题。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机构应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下沉,将基础金融资源配置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坚持立足于农民群众的需求,针对乡村振兴的痛点,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创新性培训,创造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满足农村用户日益增长的需要。与此同时,金融创新还需要坚持因地制宜、风险可控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变化和“三农”金融需求,有效地防控风险,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乡村振兴中。

(三)健全农村征信体系和监管体系,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社会征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征信信息,建立一套专门针对农村用户的征信体系是很有必要的。金融机构也要主动积极引导农村用户培养诚信意识,利用经济手段让客户切实体验到守诚信的好处。同时国家也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风气,强化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引导金融市场进行合法的交易。针对农村地区农民金融知识匮乏的现状,应当建立完善的金融知识普及体系,可以考虑通过设立专门的学习机构进行教学普及。同时为了保证具体落实过程中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村为单位,设立学习小组的方式,并定期开展金融机构下乡的活动,通过一些鼓励性的活动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并根据不同的农民基础水平进行差异化的普及工作。在普及过程中应当注意要时刻结合当地发展现状,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以农民的切实需求为基础,确保农民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四)完善相关的法规建设,加强政府监管

普惠金融的应用和发展,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此过程中,相关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是指导和总领性的任务。政府部门通过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条款,一定程度上对金融机构进行政策性补助,从而引导其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发展扩张,更好的服务农村地区;并通过一些鼓励性政策,降低农民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拓展农民获得收入的渠道。除此之外,政府监督部门也应加强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的惩处,营造健康良好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已从高速增长完成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然而农村地区的发展必然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实现普惠金融全面推广的过程中,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是不容忽视的;相应的,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普惠金融因其普惠性的特点也成为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对当前普惠金融在农村市场上的实践现状进行深度剖析,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继芳.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J].时代金融,2020(09):14-15.

[2]王林.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9(21):54-55.

[3]宋俊.普惠金融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21(30):7-9.

篇6

关键词:村庄规划;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村庄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用地审批、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湖南省自2019年进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已经完成1032个省级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基于村庄规划底图和成果数据,建设一套面向村级服务中心集村庄规划成果查询、相关村级事务管理和项目申报等于一体的实用性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村庄规划的可实施性、村庄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和使用延续性有着重要意义。

1现状分析

目前,湖南省提出要将村庄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统一管理,这主要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相应的建设项目进行用地报批和建设管控方面的监管。有学者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农民住宅及宅基地、公共文化卫生、土地利用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等信息,定性、定位、定量、全方位地为乡镇、村委会管理等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撑与决策信息服务[1],但以往的研究没有将村庄规划的已有成果应用和服务于村级相关事务管理。新时期“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以村民为主体,开门编规划,强调用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现实情况是编完之后的成果,村级缺乏数据查询窗口,不利于村民了解本村的规划,以村庄规划成果为基础建设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导致成果在村镇利用程度较低,规划成果没有被充分利用,价值挖掘不够,使用效果一般。

2村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本文拟构建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面向村级管理人员,遵循“简单清晰,易于操作”的原则,以村庄规划数据库作为基础数据,再叠加相应的村庄管理、耕地产能、经济指标等数据,建设基于“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规划成果查询、耕地保护监管、农民建房申请、乡村振兴项目管理、人口管理、事务管理等功能,为村庄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该系统有利于形成“编制—实施—管理”的良好信息循环,提高村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

2.1系统架构

基于“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村级管理人员,可同时实现规划成果、管理要求、经济指标等不同类型数据的查询、不同业务管理及相应建设需求申报等功能。但是,村庄规划数据库涉及众多保密数据,从数据安全及用户数量等角度考虑,应采用C/S架构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行系统框架的搭建[3]。系统总体架构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数据应用等4个层级,使相应数据按既定逻辑关系流动,继而实现系统功能。系统总体框架见图1。2.1.1数据输入。将湖南省村庄规划底图生产过程中的15项矢量数据和村级管理涉及的报表数据进行存储,形成基础数据库,用作查询和分析的基础支撑。同时,按照时效每半年或每1年对相应数据更新1次。2.1.2数据存储。基于输入系统的基础数据,在数据应用之前进行逻辑编写,临时存放相关查询和分析结果,后续应用于功能和结果展示。2.1.3数据加工。村庄规划的矢量数据在底图制作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相应的格式转换、统一坐标等数据整合工作。系统构建过程中的数据加工主要对非空间化的报表数据与空间化的矢量数据进行关联操作以及项目报建过程中新导入矢量数据的空间位置查询,通过编辑指定形式的报表将管理和经济类数据按对应属性提取字段,与空间矢量数据进行匹配,进而整合矢量数据与报表数据,形成前台页面展示或查询分析所需要的数据结果。2.1.4数据应用。根据系统开发需求,实现成果数据查询、数据间简单相关分析或权限管理等,即按照功能模块设计需求,将矢量数据与报表数据相关联,实现相关模块功能,进行结果展示。

2.2基础数据

以应用为驱动,采集村庄范围全域全要素基础数据,构建七大类30个图层,组成村庄规划管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村庄规划成果、管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等。2.2.1空间矢量数据。空间矢量数据主要为湖南省村庄规划底图所涉及的15项基础空间矢量数据。其包括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生态公益林、历史文化保护、重要水源地、地理国情普查、地名地址、地质灾害、用地管理信息、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数据、DEM数据和遥感影像等。该类数据是村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基础数据。2.2.2报表属性数据。报表属性数据主要由管理和社会经济类数据组成,主要包括人口、党群、社保、收入支出经营情况、粮食产能等以报表形式导入的数据。

2.3功能模块

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村级管理人员及村民随时查询规划设计成果的要求,基于规划成果进行村民建房、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耕地保护监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及收益分红管理等,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支撑。系统具体的功能模块及涉及的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2.3.1成果查询模块。成果查询模块界面面向村民,只展示村规民约、文本、集中居民点规划布局图和公众最易看懂的公告图。专业性较强的用地现状图和规划图作为管理分析的基础数据内置到系统,不单独展示。2.3.2资源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作为村级管理信息系统核心模块,是以村庄规划成果数据库中包含的15项底图数据为基础,结合报表属性数据,用户通过点击相应模块进行查询,后台调用相关数据,将数据整合分析后以最直观的图片形式向村民反馈结果。比如:村民或者企业投资者有建设需求,需先到系统查询初步选址地块用地属性,看是否符合规划,是否涉及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管控红线,将以往用地报批的前期查询论证工作由县级直接下放到村级,大大缩短论证时间,节省经济成本,提高环境保护成效,推动乡村振兴建设。2.3.3耕地保护模块。耕地保护模块主要结合规划成果,针对村域范围内的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将每块耕地的粮食产能等耕地管护监测指标报表数据与图斑挂钩,用户只要点击对应耕地图斑就可直接调出该块耕地的监管数据,比如耕地质量等别、地块粮食产能、是否存在重金属污染的情况等;每半年更新1次报表数据,全方位、全流程保护村域耕地,并根据监管数据及时提出耕地保护措施。此外,该模块还会置入近期计划进行的土地整理项目,包括土地开发、复垦、整治等项目,将该区域预计新增耕地视同现有耕地采取同等保护措施。对已实施高标农田区域以及划定的基本农田区域落实“田长制”,将责任人与图斑相挂钩,清晰显示每块农田的保护责任人,通过信息化手段严格落实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2.3.4经营管理模块。经营管理模块主要对村级涉及项目的合同、交易票据、资金来往等进行登记,尤其是资金管理功能,将村内的财务进行公开。比如,将农业补贴、创业扶持资金、危房改造补贴、拆迁补贴、购房补贴、集体分红、医疗补贴和救济金等多项内容纳入系统,统一管理。该项功能可将国家下发的农业补贴与补贴领取人及耕地图斑相关联,通过系统可直接看出每一块耕地的耕作人,领取农业补贴的类型、补贴金额,每一分钱都有系统监管,以防止出现冒领、代领现象。2.3.5乡村振兴模块。乡村振兴管理模块主要落实相应建设项目,促进规划项目落地实施,包括村庄规划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域配套设施建设等。通过系统可随时查看村内目前各类项目的建设情况、进度情况、资金情况等,便于村级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决策,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促振兴。2.3.6人口管理模块。人口管理模块主要将人口档案、计生管理和人口规划等报表数据导入系统,再将人口数据与村庄规划中的宅基地数据进行关联。通过系统实时查询村域内每一处宅基地对应的房屋及人口情况,比如房屋建设年限、房屋居住人数、人口年龄情况等,再根据人口年龄和房屋建设年限等推测是否需要进行房屋翻修和分户新建宅基地等情况,为村级管理人员实现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撑。2.3.7事务管理模块。事务管理模块是为村级管理人员提供的附加功能模块。将人民武装、民主建设、社会综治、教育管理、就业管理、党群管理等基础管理事务统一纳入系统,实现村级事务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4系统建设

村级管理信息系统以村庄规划数据库成果为数据支撑才能实现相应的查询和分析功能。因此,要基于ArcGIS软件和MIS系统技术[4]。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规划成果、管控数据、管理要求的有效融合,实现系统功能建设,为规划实施和应用提供保障。

3结语

“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是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基于村庄规划成果搭建的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将复杂、庞大的规划成果数据与管理数据相结合,建立村级数据查询窗口,采用简洁清晰、操作简单的工作界面,引导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实施与监督,为村庄日常事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基层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4参考文献

[1]韩松.数字村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2]金伟.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

[3]陶国喜.C/S模式与B/S模式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5):244.

篇7

一、总体目标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振兴,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工作计划

1、镇村工作计划。村级发展。加大村级道路硬化投入,打通村民组断头路,实现全村到户道路硬化全覆盖。开展水利设施建设,挖掘当家塘,扩大水源储备。改造供电台区、线路,解决电压低、供电难问题。户级发展。今年实现全村脱贫。保持帮扶力度,保障帮扶政策继续落实到户,验收帮扶成效,确保已脱贫户稳步发展,杜绝返贫现象发生。继续落实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光伏发电、危房改造、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等帮扶措施,从各方面帮助贫困户、脱贫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实现稳步脱贫、巩固成果目标。推动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以大户带动的方式,对贫困户务工岗位、技能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解决,以增加脱贫攻坚的社会参与度、知晓度,增加贫困户、脱贫户发展机会和途径。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结合病毒疫情防控摸底,再排查因务工、入学、健康等影响的边缘户、重点户,精准施策,重点帮扶,确保小康路上不拉一人。

2、镇村工作计划。高质量完成区脱贫攻坚有关工作安排:结合实际,落实贫困户教育、医疗、住房等“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制定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切实做到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做好集体经济青蛙养殖基地的扩建管护及黄桃种植基地的剪枝培苗工作,协调做好村集体与合作大户的投资收益分配事宜。继续协调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提升完善村农田水利设施:今年拟在金塘、院墙等村民组兴修若干引水设施用于农田灌溉及青蛙养殖。持续推进旅游扶贫,不断完善金狮寨古战场靓化提升及仿生登山步道的铺设工作,挖掘旅游扶贫新的经济增长点。

3、做好与乡村振兴衔接相关工作。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由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扶贫措施的落实和扶贫工作的督查调度,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各项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全面完成年度“双包”工作目标任务。

2、抓好日常管理。全局所有帮扶干部要按期入户开展帮扶,制定 “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台账,同时同时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篇8

——随县草店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草店镇以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如今草店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人居环境优美靓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处处彰显着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勇往直前的责任担当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一、党建引领,文明团结谱新篇  

做好村干部的培训管理。以“创业草店、开放草店、生态草店、幸福草店”建设为引领,牢固树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政为民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工作,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对农村财务知识学习、党建工作、纪检规范化建设、统战工作等进行全面地系统培训,增强了村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担当。

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全体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通过系统学习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素质和水平。

抓好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文体广场等活动场地。党群(文体)服务体系集“党群、政务、文体”服务于一体,成为党和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成为为居民服务的一站式平台。党员群众活动有场地,处处有笙歌,在党员模范带动下,文明新风悄然盛行。  

二、产业振兴,发展步入快车道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立足当地优势,科学制定战略规划,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以特色支柱产业香菇产业为突破口,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形成了集菌种生产、集中制棒、规模种植、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注重转型升级,耀兴大海食用菌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智能化香菇分拣生产线,极大地提高香菇的分拣水平和加工效率,为该镇食用菌加工环节开辟一条高科技、高产出、高品质、高效率的发展之路。

进一步壮大筑牢产业。车云山毛尖茶“汤清叶绿、香味高浓”,与信阳毛尖同一源产地,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为提升茶叶的附加值,今年又引进湖北恒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紫金山兴建了恒泰茶叶深加工出口公司,上马茶叶出口项目,预计年茶叶加工能力2000吨,出口500万美元,创造利税300万元。  

引进系列产业强化支撑。名扬家具厂落户雨蒙村,年制家具2000余套,销售额可达500余万元。车云山滑翔伞基地建设、华禹制衣有限公司落户观音寺村,滑翔伞基地可进行动力伞、无动力伞、三角翼等滑翔,建成后将成为省内高水平的滑翔伞训练、体验基地。华禹制衣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面料多样化的时尚休闲女装、学生安全校服及迷彩服等系列服装产品,年产量计划达80万余件。

三、环境变靓,生态旅游焕异彩    

深入开展“五清一改”和“三三工程”。以镇村为主导,发动党员、志愿者对国省道沿线、河流沿线、村民主要居住地等区域地面垃圾、乱搭乱建进行清理整治,以点带面,连点成线,全面打造靓丽乡村景观。涌现了一批金锣山、观音寺为代表的美丽乡村试点。在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通过项目争取、乡贤捐资、产业带动,整合资金500余万元建设金锣山乡村公园,公园总面积达到1000余亩,成为群众登高望远、休闲健身、赏花观景的好去处。  

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生态旅游。引进“善溪谷”民宿项目,投入1.2亿元,打造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高端民宿项目;引进淮河源油茶基地项目,结合低丘岭改造,将周边荒山打造成万亩油茶基地,即可观光旅游,又配套车云山茶产业发展;引进谢家湾家庭农场项目投资400余万元,配套建设餐饮、住宿设施,计划打造成为475省道沿线集采摘种植、旅游观光、休闲垂钓、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农场。  

依靠古民居建筑群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檀山芍药园经过几年发展,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檀山芍药园面积超过1000亩,园区完善了3公里环形道路、24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和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申报古村落保护,柯家寨被纳入第五批国家级古村落保护名录。  

四、脱贫攻坚,同心共筑小康梦    

挖掘茶叶潜力,整合资金。以车云山茶场为核心,扩大茶园面积,主动对接中原城市群,加速推进车云山毛尖的旅游商品化进程,通过项目建设和市场运作,培育新品牌,弘扬茶文化。引导贫困户进行茶叶种植,对贫困户茶园进行改造,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贫困户收入。  

篇9

(一)突出把握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作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事业,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敢于担当的精神,牢牢把握振兴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继续加强与卫生部和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对接联系,并要以此为契机,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抓重点、攻难点、促提升、求突破,确保支持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项目资金能真正“落地生根”。2013年计划安排:周田中心卫生院重建门诊大楼全面完工;西江卫生院重建搬迁项目、县妇保院整体搬迁项目和卫生综合大楼新建项目全面开工,新建三级综合医院项目全面启动,组建公立中医院,重点改扩建乡镇卫生院项目2个,改造村卫生所40所。

(二)突出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引进平台。以高层次、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卫生人才引进为重点,解放思想,着眼长远,进一步破除卫生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限制,引进医疗卫生高端人才,2013年,计划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卫生专业人才10名,造优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完善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尊重卫生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完善卫生人才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以能力建设为核心,2013年,计划培养本科以上学历卫生专业人才20名,培养高级职称卫生专业人才8名;同时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重点培训以全科医生为重点能够较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医疗卫生人才。

(三)突出健全卫生队伍管理激励机制。建立乡(镇)卫生服务津贴制度,引导和规范城乡、区域之间卫生人才合理流动,积极推进县域卫生人才全行业管理和统筹使用。

(四)突出加强村卫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养老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合理规划和布局好村卫生室建设,采取就地培养和乡(镇)村联办等方式,消灭没有村卫生室的“空白村”;采取多渠道方式解决村卫生室改造基金,开展好“三送三帮”活动,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建立实在、管用的常态帮扶机制,精心实施医疗技术帮扶,开展卫生人才帮扶,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全面提高乡村医生整体业务素质,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篇10

为全面落实农民增收工作,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结合文旅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区政府下发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文旅产业融合优势,依托我区乡村旅游资源和万亩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农村地区旅游业态,促进旅游商品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二、组织领导

局党组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调整后局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XX党组副书记、文旅中心主任

副组长:XX总规划师

XX副局长

XX党组成员、副局长

XX党组成员、文旅中心副主任

XX党组成员

XX班子成员

成 员:XX局办公室副主任

XX局办公室副主任

XX文旅中心综合服务股股长

XX文旅中心投资促进股副股长

XX区文管所所长

XX区博物馆馆长

XX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

XX区文化馆馆长

XX区图书馆副馆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文旅中心投资促进股,由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三、主要工作

(一)依托全域旅游规划,促进农文旅产业发展。

以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为契机,结合XX本地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等资源以及农事体验等农业生产活动,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以三条精品路线为核心,抓好乡村旅游业态布局、路网建设、景观打造等工作,构建农文旅“三产联动、多业融合”的“旅游+”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打造我区休闲度假旅游新天地,推动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

聚焦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现有的人文历史和景区资源,倡导因地制宜、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依托XX景区“天然氧吧”、XX产业园、XX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春花秋月彩色小镇等文旅资源,主动顺应现代人的出行需求,以生态养生、康养食疗、乡村休闲、研学旅行为重点,广泛吸引民宿、康养产业及文创集团,到我区建设特色民宿、农家乐、文创基地、房车营地等,丰富我区旅游业态,变“过境游”为“过夜游”,提高游客消费热情,促进我区城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实施景区风貌改造。

加快推进XX文化旅游提升项目、XX镇传统村落保护项目、XX谷旅游基础配套设施项目、XX片区风貌改造及景观提升、水晶艺术小镇项目、后乐园4A景区建设项目、XX庄园建设等文旅项目,通过文旅项目提升当地人气,吸引游客,通过拉动农民就业、游客消费等带动农民增收。

(四)做好帮扶村扶贫工作。

一是抓好结对帮扶,对生活存在困难、收入不达标的困难户实施对口帮扶,解决贫困户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二是抓好以购代扶工作,通过对口采购、联系供货渠道、帮助宣传推广等方式,解决困难户农产品销售问题,提高帮扶户收入;三是抓好行业扶贫工作,提供最基本的文化、广播电视需求,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动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

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落实责任,切实推进农民增收工作。

(二)强化经验总结。

要全面总结梳理日常工作中的做法、成效及经验,分析问题、剖析根源,提出解决办法及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思路、整改问题,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