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素养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绘画艺术的内容美
在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中,中国绘画在内容上寄托着对于美的理解,而中国画的灵魂也正是绘画的内容美。中国绘画受到哲学影响,将神韵和意境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在绘画过程中,对于内容美的强化需要把握意与象的结合与运用,将神韵表现在艺术与现实的处理方面,从而连贯艺术构思与象征意境的发展,从而推动绘画艺术内容美的发展。
2.绘画艺术的形式美
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人们也更为重视艺术作品的形式美,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体现在形式结构的多样统一中,而绘画作品形式结构具体表现在构图方面,构图的原则是多样统一,并且让绘画内容中,取得统一,让艺术作品呈现出整体的和谐美感。与西方绘画相比,传统中国绘画,在构图形式上,通常会在画面上留下大量的空白,从而表达出淡泊的创作思想。在中国绘画的形式构图中,充分运用浓淡、疏密、宾主和虚实等形式,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也正是绘画艺术的形式美之一,在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线条始终处于重要地位。线条随着绘画艺术的演化,更具有表现性、含蓄性和象征性。色彩作为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对于绘画作品往往起到关键的装饰作用,从而促进绘画作品的完美,而色彩也能体现出绘画的形式美。随着色彩运用方面认识水平的深化,色彩在绘画作品中国的作用也更为重要,在中国绘画中,色彩上的浓淡运用,也是画风演变的重大趋势。
篇2
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应,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要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是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道德;档案;管理
在现代语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一定像特殊时期那样,为了工作需要,要对其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具有承担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资格,对其进行一定的规范则是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档案管理人员,道德素养则是首选需要考量的,或者说,道德素养差的人不适合做档案管理工作。因此,阐释档案管理人员道德素养则十分有必要,也就是应当阐释,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档案工作。
1 先天道德素养好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
休谟认为,人生来具有同情他人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具有引发人们走向共同体的前景和希望。人具有吸奶和哺乳两种天性,其中,吸奶表征了人们需求贪欲的一面,而哺乳则彰显了人们的同情他人的善良意志一面。档案管理在特殊年代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人事档案还是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不是任何人可以涉足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政治上可靠和忠诚者。对入选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进行政治资格审查,档案管理涉及保密、完善和完整的基本要求,保守秘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不丢失,政治上可靠的人应当是首选。即使在今天,档案资料除去政治意义外的特殊要求,同样,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经得起诱惑,不能搞资料信息的权钱交易。因此,先天善良同情他人的道德意愿,就成为涉足档案管理的必备条件,因为善良的愿望构成做好档案管理的首要因素,善良愿望具有做好档案管理、忠诚档案管理事业的动机和动因。意愿构成道德善业及其奠基。善良意志成为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和忠诚自己事业的基本素养,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相反,心底不善良,或不具有同情他人、完全体现了人的恶的一面,在现实中表现为道德品质差,则不仅不能涉足档案管理,可能连做人都成问题,被人所唾弃。动机不好,则有可能成为任何工作的祸患和灾难。最近,在我国出现的倒卖国家秘密资料,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贪欲涉足,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道德败坏可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风险和灾难。
2 善于遵守规章制度和法规是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养
康德在其《实践理性批判》中强调,遵循道德命令成为人们道德努力的动机。遵循道德命令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素养。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语境中难以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和成就,但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法规,以至于遵循道德绝对命令,则是档案管理人员于平凡之中彰显的神圣职业情操。
查阅档案资料,既是手续合法的事情也是守时守规矩的细节的推敲。普鲁士的火车正点无误举世闻名。但看似容易,做起来难。档案资料借阅坚持准时发放和准时归档,不经意中,体现了档案管理人员先天的遵循道德素养,我们难以设想一个无规矩不守时的人能把档案工作做好。人们可以多次守时守规矩的发放、送达和收回档案资料,但是难以做到长年累月准确无误实现当管理无差错,这就需要人们先天善于遵循和后天严格的工作态度相结合。
后天训练和学习同样成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规章制度的契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严格守规矩守时,只是档案管理问题的一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仅有先天的素养远不能适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要求,后天的档案管理制度执行过程和环境成为培育档案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素养的文化背景。档案管理文化背景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有机结合,构成培育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制度的文化习性重要渠道。
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除去政治或商业要素外,应当优先把控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和监督。如同其他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仅限于当管理工作者严格要求自身是不够的,监督机制则是完善执行档案管理制度有效办法和制度。
3 档案工作同样需要有精神信仰
任何道德谱系必须是以其精神信仰为顶层设计的,也就是说,道德禁忌必须以精神信仰为根据的,否则道德自觉何以启动和坚守?如前所述,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道德素养无论是先天启动还是后天文化背景涵养,如同道德一般,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启动和坚守只能是在其精神信仰意义下的可能。
先天的善良意志与道德的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道德谱系,先天的善良意志可以是启动人们道德素养的开始,但是恶的动机同样具有启动人们不道德的可能性。人们如何可以惩恶扬善,以及如何坚守善良意志,也许是激情和情感的事情,但是理性的精神信仰则是如此道德禁忌的最好动力。精神信仰具有统摄和驾驭道德冲动和行为的根据和逻辑合法性。
篇4
[关键词] 教学情境;道德素养;体验感悟
创设教学情境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式,是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感知体验、启智明理的重要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故事、生活、视听等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启发思考、明晓道理、升华思想,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
一、创设导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启迪道德智慧
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要在一开始就能聚焦学生的目光,才能称其为一堂好课。因此在课堂伊始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活泼生动的导课情境就能收到如此的效果。在讲授《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创设了让学生猜谜语的情境,谜面是“一枝红杏出墙来”,打一个思想品德学科术语。谜语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七嘴八舌地讨论谜底是什么。这样的导课方式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在讲《生命因独特而绚丽》时,教师让学生在校园里采集自己喜欢的树叶,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看看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喜欢,非常认真地采集树叶并观察叶片的异同,包括叶脉、颜色、形状等,观察、讨论后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节课虽然导课时间长了一些,但学生亲身投入采集叶子的活动中,并在课堂上进行比较和交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生活情趣,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轻松快活的思品课堂闪耀着师生智慧的光芒。
二、创设故事情境,深入学生心灵,优化道德选择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思品课教学可以借助一些有哲理的故事说明道理,提高学生的认识,进而指导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讲授《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教师给学生讲了“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等历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明白“爱国”“诚信”“贵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讲《诚信是金》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盘子要用水洗七遍,计件付酬。有个中国留学生为加快速度,少洗了两遍。在抽查中,老板用试纸测出了盘子的清洁度不达标,然后问责于他,让他离开。讲完故事后,让学生谈体会,帮助学生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明白“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之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对待学习要认真,不能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对待同学要真诚、言而有信、信守承诺。这样通过设计故事情境,不仅让学生明白一些抽象的道理,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优化道德行为。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形成道德认知
叶圣陶说:“教育和生活是同一个过程,教育包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新课标将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定位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体悟生活情境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线,在教学中如能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生活情境,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科教学的价值。在讲《两代人的对话》时,教师设计了一名学生与妈妈因为剪头发的事情发生矛盾的情境,先让学生进行表演,之后现场采访。先采访参加表演的同学,他们有表演体验,所以感悟会更深一些,然后再采访其他同学,最后得出结论: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这堂课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体验到了与父母沟通的必要性。在讲《认识自己》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人贵自知”的道理,教师通过编排小品创设生活情境:小刚(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和小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过于自负)参加汉字听写大赛,结果小刚获胜,小明失败。在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活灵活现地把小品表演给同学们看,看完后引导学生分析小刚获胜的原因和小明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明白正确认识自己是重要的,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成长的道理。然后教师继续创设生活情境,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你更愿意和他们中的哪一位同学交朋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都说更愿意和小刚交朋友,这时教师顺势导出正确认识自己还可以促进与他人交往的观点。抽象的理论通过教师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轻而易e地被学生理解了。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课堂更鲜活,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化解教学重难点,形成道德认知。
四、创设思辨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明晓道德判断
有人说,文科思维的深度应体现在心灵的震撼、情感的体悟、理性分析和逻辑的推理上,这也是衡量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深度的标准。创设思辨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最佳选择,在讲授《竞争?合作?》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教师设计了课堂小辩论情境。正方观点:竞争是好事;反方观点:竞争是坏事。正反双方由学生自主选择,支持哪一方就是哪一方的辩手。经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竞争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认识到竞争的两面性后,我们就知道该如何进行竞争,发挥竞争的积极作用。思辨情境基于问题而创设,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通过辩论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五、创设结课情境,升华学生思想,感悟道德力量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开篇,更应有画龙点睛之笔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个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产生余味无穷、余音绕梁的感觉。讲《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教师在课堂的结尾处设计了唱歌(歌曲是《我相信》)的情境,随着伴奏音乐响起,师生共同陶醉在《我相信》的歌声中,在歌声中学生们感悟着“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的道理。在讲《认识自己》时,教师是这样结课的:先播放陈欧《我为自己代言》视频,然后让学生在卡片上书写自己的代言词,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学生畅想着美好的自己。这样的情境设计升华了思想,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而且还要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为下节课讲《做更好的自己》做铺垫。思品课的结课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上面所述的歌曲结课、过渡结课,也可以是朗诵诗歌结课、师生宣誓结课、知识竞赛结课、师生总结结课等。无论采用哪种结课方式,都是在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道德力量,让德性在心灵深处升华。
思品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是正确价值观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的教学,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在思品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带入真实、生动、启思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感悟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再由情感到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形成共识,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不断提升道德素养,进而实现“人”的教育。
[参 考 文 献]
[1]周丽萍.改变:让思想品德课堂更出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1).
[2]刘德润,张宏宇.学科情境感悟化教学的深化与发展趋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3).
篇5
一、立足课堂教学,开设美德课程,进行学科渗透
1.传统美德走进校本课程。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美德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能够使美德教育系统化。我校在自编教材《中华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搜集和整理了一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材料,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美德故事等,以年级为单位精编成册,每册包括爱国孝亲、诚信守纪、修身处世、勤学立志、自立自强等篇章,作为传统美德课程校本教材,题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供1~5年级学生使用,为课题实施提供了材料上的保障。与此同时,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美德教育课,班主任担任美德教育教师,从人员、课时、内容上提供保证。这样,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对校本教材的拓展阅读,系统地去感知传统美德故事,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和为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科课程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教师不仅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更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取新知和丰富体验的过程。
教科书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教育材料,为此,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不忘对美德教育内容进行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语文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oe”时,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她看到春天的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大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的歌咏比赛做准备呢,看她张大嘴巴()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她要演唱的歌曲正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地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学生们聆听、模仿、展示,不仅掌握了“oe”的音和形,也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二、拓展美德资源,创设传统美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创设美德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优质管理文化的重要途径。为营造美德教育氛围,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承和发扬、美德和美育、规范和成长、体验和分享相融合,发挥潜在教育功能,走内涵发展之路,寓教育于方寸之间。
教师层面:作为管理者,我们坚信,任何人都可以在充满激情的工作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与幸福,也都有收获成功人生的可能,但是工作的质量往往来源于面对工作时的态度,推诿、拖拉、寻找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希望“不找任何借口”成为大家面对事业时的严肃态度,成为全体教师做人成事的准则。因此,“工作中拒绝任何借口”成了我校教师自觉遵行的行为文化,每一名教师力争成为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生层面:从掌握文明语言起步,把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请、您、谢谢、对不起”作为必备的交际语言;把最朴素的动作“鞠躬、行礼、示意、微笑”作为待人接物中传递的和睦举止;把“不打架、不骂人、不比吃穿、不乱花钱、诚实守信”等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作为最起码的道德认知和健全的法纪意识的保证;传颂“爱国、诚信、正义、为公、奉法、尊长”的美德故事,使传统美德精神深入人心;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将《论语》作为校本教材中文字凝练的智慧导语,让学生理解“君子”与“美德”的深刻内涵。
六个楼层的整体设计,寓美德故事图片与文字于一体,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引领,更是美德承载的最高境界,于无声中成为师生心灵品位的高尚追求。
2.让学生理解、融入美德氛围,涵养品质。
为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学校文化氛围,我们在校园广播中开设了美德栏目,宣讲传统美德文化主旨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美德教育入脑入心。同时,针对学生因分布楼层和行走路线所限而无法全面了解学校整体文化布置的情况,学校组成文化氛围宣讲小组(由学生担任宣讲员),以班为单位组织专题参观活动,达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分解美德教育目标,细化规范训练点
1.以“着力培养一个好习惯”为抓手细化文明礼仪,强化落实。
美德成块: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本着“小、实、活”的原则,出台了包含礼仪常规要求、劳动教育要求、公德要求、诚信要求、学习要求等的《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把美德教育内容细化分解为阶段性的习惯养成目标和文明礼仪要求。在教育手段上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集和再现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以讨论、座谈、反馈的形式,情理结合,学生按具体要求去做;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每学期评选出文明学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和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文明班集体。
规范以点:将美德教育内容细化规范为一个个训练点,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起床、上学、回家、卫生、作业等方面对学生一天的行为设定相应的标准,分周训练实施,定期检查反馈,并以每周填写“笑脸卡”的形式记录学生行为变化的轨迹。通过《朝阳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方案》《朝阳小学行为规范训练细则》、校园“笑脸卡工程”等,将一条条规范立体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规范内容走进学生的心中,内化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行为习惯。学生们主动自觉地遵守一日常规,学校秩序良好。
2.开设礼仪讲坛,举手投足间传承文明。
我们立足校情,依据《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的要点,编写了《朝阳小学学生礼仪规范》系列校本教材,借助学校红领巾广播中的“礼仪与我同在,文明与我同行”栏目,开设礼仪讲坛。在落实措施上,以年级集会的方式上大课,开展礼仪要点的专题讨论,通过抽测、观察、知识竞赛、擂台赛、表演赛、问卷调查等方式,保证知、情、意、行等环节的统一,让责任与文明同在,理解与行动并行。
四、活动引领,制度规范
1.综合实践活动成为美德教育的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内容组成,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并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学生发展的联系,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童话进校园”活动。我校学生中约有70%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多家境困难,父母多为低收入、重体力劳动者,无暇照顾孩子,亦无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此,我们开设了电影课,让童话、美德故事走进课堂,走到学生身边,实现美德教育立体化、日常化,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一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华勤学故事》《中华美德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经典童话故事》等动画片、木偶剧,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感悟传统美德,懂得敬老孝亲、自立自强。
(2)在校园广播中开辟“心灵品读”栏目,通过分享励志成功的哲理故事,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塑造美好心灵,并把哲理故事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道德行为找到了最有力的情感支撑。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组织敬师会、表彰大会,国庆节组织书画摄影展,清明节举办诗歌朗诵和故事会;六一期间,除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外,还组织开展“我心中的老师”演讲比赛、“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等。结合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举办“传统美德伴我行”手抄报比赛、“中华美德代代传”故事大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征文和班队会活动、“小小校园导游员”美德宣讲活动等。学生们还在科技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创造的艰辛,感受科技的魅力;社区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践行公益精神,感受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成为美德扎根在学生心中的重要途径。
2.学校、班集体制度形成规范。
篇6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B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48-02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素养的提升相较于专业素养的培养更值得人们重视。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主要是教书育人,将要为人师表的他们,只有具备了优秀的道德素养,才能够真正做到为自己的学生负责。如果道德素养不达标,在今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很容易影响学生自信心与自尊心的建立,对于学生的一生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想要避免这种状况的形成,就要提前意识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道德素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都达标的优秀学前教师。
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
1 践行教师职业道德
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养培养履行了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学前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教师做到践行所有职业人员都必须践行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够迈入学前教师职业的第一门坎。其次,学前教师从属于教育行业,学前教师还应该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学前教师的基本资格。
2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内容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爱国守法是每一位中国教师都必须达到的职业道德标准。爱岗敬业要求学前教师能够热爱自己的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关爱学生是学前教育老师必须达到的一项基本素养,因为学前幼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否友好将直接成为影响他们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教书育人与终身学习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职责和自我修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性,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求学前教育老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榜样,因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之前尚未接受过其他教育,在面对自己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时,他们的最基本的学习行为就是模仿,老师应该确保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样板,这也要求老师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培养要严格按照一个合格学前教师的标准执行,这也为其今后步入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有助于其提前适应学前教师的教师角色,学前教师的道德素养形成自己的习惯,在步入职位后有利于学生在最快时间内进入学前教师角色并具有良好表现。其次,对于接受学前教育的幼童而言,由于拥有了一个具备良好素养的学前教师,幼童会更容易具备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这对于幼童之后的人生路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就业观错误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巨大,许多学生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自己今后可能会从事的一门职业。而他们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初衷可能并不是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喜爱,而是基于一种扭曲的就业观,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后,所面临的学生都是3~6岁的学前儿童,不需要对其进行太过专业的教育,也不用对他们费心管教,工作比较清闲。在这种就业观的指引下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时期并不会过多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也较为散漫。持有如此就业观的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随处可见,这也让我们为之后学前教师的整体素养抱有一定的怀疑。
2 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有关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设置并不十分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较少,并且课程设置不具备延续性。课程内容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有关学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部内容,而课程设置没有延续性,则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只是基于课程学习期间,在结束课程后,有关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也会逐渐降低,学生也难以形成优秀道德习惯,更别提习惯的保持。
3 先进教育理念匮乏
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虽然学历较高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这些教师多为师范类学校毕业,并没有实际进行学前教育的体验。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专业课程教学还是道德素养培养,都是基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因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受的相关教育并不能够满足其之后的学前教师岗位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教育理念若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实际需要,那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也很难达到学前教师标准。
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培育对策
1 转变教育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负责教学的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养,使其教育理念能够与学前教育的职业标准相契合。比如,为了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学校可以与一些学前教育学校展开教育合作,每年派发自己学校的教师到学前教育学校担任见习学前教师,了解学前教师的教学氛围,只有真正有过学前教师的教学经历,才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产生相应的教学启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才能够更加贴合学前教师的职业标准,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真正专业化的教学。
2 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成效低是各个专业课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学形式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抽象性,都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无聊与呆板,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不集中,玩手机与睡觉也成为了课堂常态。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之后所从事的同样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若长时间无法在课堂集中,则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养的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生来说也是极其不负责的。因此,老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创新,比如,在讲述道德素养的相关课程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见习学前教师的机会,让他们深入学前课堂,与学前幼童朝夕相处,以此来体会到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3 拓展教育内容
不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层面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些学前教育的专业书籍并不适用于全部学校,学校若想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使其在上任学前教师时能够得心应手,就应该通过撰写校本课程的方式,楸拘Q生提供最切合实际状况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比如,学校可以将本校从事学前教师工作的毕业生的学习心得以及从业经验编撰为教学案例,供学弟学妹参考学习,让当前学生能够得到一些有关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素养培养的经验,为本校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提供最专业、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还应该让职业规划课程真正发挥其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性作用。所以,老师可以引入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各项素质与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的差距,然后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素养培养。
4 完善培养评价体系
在学前教育专业,针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以及道德素养两个方面,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生们的道德素养评分基本是一致的,将学生拉开差距的仍是学习成绩的高低。这也就说明,虽然在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也设置了道德素养评判标准,但是素养培养评价体系较为单一,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道德素养评判。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学校应该通过完善素养培养评价体系来督促学生们注意自我道德素养的提升。比如,学校可以以学前教师道德标准为参考增添道德素养评判的种类;还可以将道德素养评判主体划分为自身、老师以及同学三个层次,这样才能够展现出一位学生道德素养的真实状态。完善素养培养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前教师必备道德素养,提升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学生质量。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培养,是对本专业学生负责的一种行为,更是对学前幼童负责的一种行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素质的确存在较大的缺失,这不仅是学生的个人问题,也包含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素养培养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的培养也需要社会各个领域都参与其中,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师予以崇高尊敬,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识到自己所选择职业的重要价值,以此激励其进行自觉的个人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问题与对策[D].鲁东大学,2014.
[2]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
[3]王崇丽.试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1).
[4]郁雯.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2(35).
[5]李槐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J].文史博览(理论),2010(03).
篇7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犹如给现代人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绚丽多彩的窗户,它让人应接不暇,给人以无穷的欣喜,尤其对青少年的求知、娱乐、性格、心理、社会生活、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带来巨大的影响。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孩子才有明天,网络才有未来。
二、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必须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青少年上网的指导。
三、控制非法信息对学生的侵扰
随着国家对网络环境的重视,公安部门就网络环境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专项整治,一些知名的软件开发企业相继开发出专门用来隔离有害信息的应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帮助了广大网络管理人员控制信息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健康有益的网站,丰富大家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四、加强家庭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1、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2、家校互动。对于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严格规定他的作息时间,规定上课时间不得离开校园,加强值日检查,发现学生没有到校上课,就要进行跟踪调查,查明学生的确定去向,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进行教育。对于校外时间的控制,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规定自己孩子放学后回家的时限,严格控制其多余的时间。
3、制定合理的上网规定。直接和孩子商计上网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并坚持下去,可以避免与孩子就上网问题发生争执,也有助于孩子的自我约束。
4、设法了解孩子在网上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在你的身边上网,也可以在网上安装监督软件,当你了解孩子在网上的活动时,你才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5、及时发现并强化孩子与迷网行为所做的斗争。一些孩子也能认识到自己迷网行为的危害,他们有时也会自觉做出一些与自己迷网行为进行斗争的行为。家长们应当及时发现并且肯定他们的行为,适时告诉他们,你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起。
6、作为家长,对孩子在家上网,也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比如利用那些青少年上网保护专用软件,这些专用软件不但可以防堵、进滤不良网站,而且可以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有的还具有推荐优秀网站的功能。
五、培养健全的网络人格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上网成瘾,是由于青少年自我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上瘾,不能自控、自拔,究其原因,大多属于性格因素。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藉慰,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内容,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开设“网上论坛”自由讨论热点问题、新人新事、建立电子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吸引学生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开来。
六、加强网络法规宣传,倡导网络文明公约
对于同络的虚拟性,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为了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网络生活空间,在学校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可以倡导以下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骗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虽然仅短短70个字,“网络文明公约”却为我们的青少年在网上的行为提供了基本的言行道德规范,鼓励我们的孩子:信守公约,加强自律,做网络文明的实践者;积极学习,科学探索,做网络资源的开拓者;善于沟通,学会自护,做网络家园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龙锦华.青少年沉迷网吧引发的思考[J].金色年华.2008.
篇8
1 加强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
班主任做为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关键人物,如何在日常班级工作中强化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紧迫任务,几年的职业教育工作,我真正了解到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所肩负的重任,班主任的工作又是职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
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不但要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政治思想理论素养,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才能得心应手的传授知识,道德教育可以说是情感教育,它需要爱心的倾注及感化。班主任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耐心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视生如子,阐明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班主任可以对学生一天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从而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纠正。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帮教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主任帮教工作要从爱心做起,教师必须用真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个学生,只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爱,让他们真心的体会到师爱如同父母之爱,学校如同家庭,他们就会把你当成亲人,对你敞开心扉。因为中职生大部分是17岁左右的孩子,抽象思维和世界观都不太成熟,在做思想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工作方法,过多的表扬易使他们造成骄傲,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过多的批评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因势利导、区别对待,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以达到预期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我们培养的学生面向的是社会、市场人才的需求。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务实,就业后在单位不懂得与人交往不能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同事关系,服务意识淡薄,使学生很难胜任本职工作,稍有不如意就想放弃,为了使学生们能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虚心学习,积累工作经验,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在学校时就应该多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舞台。例如通过实习,见习活动。使同学们不仅要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应用,而且要以行业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学做事必须要先学做人,技能掌握在手却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他必将不被人尊重而淘汰。
3 依托网络教育,增强德育活动的趣味性
篇9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素养 薄弱环节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220-01
中等职业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担负向企业输送合格劳动者的重任,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用工要求也发生了许多改变,最明显的就是对于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职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用工要求的改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企业的用工需求,中职学校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1 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培养薄弱环节及产生原因
1.1 以乌鲁木齐中职生为例,毕业生在同一单位工作一般不超过一年,更有两三个月就频繁换岗、辞岗情况。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以下几点
(1)自我认识不足,认为所干工作与自己能力不相符,工作付出和工作报酬不对应。(2)工作上有失误或任务未完成就想辞工作,经不起批评,受不得委屈,抗挫折能力弱。(3)对企业、工作等不能快速熟悉了解,对工作相关情况的认知有一些偏差,主动性欠缺。(4)部分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与同事的交流方面缺乏技巧。社交能力、沟通能力欠缺、口头表达能力差。(5)只能干与自己相关的本职工作,除此之外想干的干不了,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1.2 中职学校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主要以以下几种方法为主
(1)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开展如化艺术节、文明风采大赛、素质汇报演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2)开展常规性的学校教育,对学生仪容仪表、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教育。(3)开展各种技能大赛,以比赛形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及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的提高。(4)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注重对学生德育素质方面的培养,而欠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强化。
1.3 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职业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1)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多局限校园之内,与企业、职业对学生素质要求还有些距离。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例如不适应周围环境、频繁换岗等情况。(2)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欠缺系统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学生的年龄段、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等也都一样,学校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常规,但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却是在变化的,我们的活动年复一年中举办,但是学生却在发生着变化。(3)学校注重以教师说教及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忽视了企业文化与校园、学生之间的影响、对接。
2 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担任班主任工作、德育研究工作、顶岗实习工作、校团委工作,参与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结果反馈,在进一步研究中,根据中职生年龄阶段、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等特征,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策略
(1)遵循潜移默化规律,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管学习还是生活,或者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慢慢形成的,并且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也一样,与在校的教育影响是分不开的。因此,从新生入校开始,教师通过课堂渗透、集体活动、各种知识讲座等,抓住契机,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素养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守时、爱岗敬业、守信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慢慢形成职业道德意识的同时,强化对职业的认识,进而在生活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2)遵循认知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职生在校三年,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年级新生刚来,对职业学校、对职业等都是陌生的,需要更新观念、适应新环境,认识新事物;二年级则对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行为能力等方面也有提高;三年级则要进行顶岗实习,实际操作,达到企业要求标准,融入企业文化。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一年级假期开展社会调查,认识社会;二年级第二学期下企业实践体验一个月,感受职场;三年级顶岗实习,适应职场;这种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让学生从传统知识课堂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课堂,使其更快地适应社会,符合企业需求,提升了就业层次。(3)遵循实践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层次。“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在任何的教育过程中少不了实践。因此,除日常课堂教育外,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学生通过礼仪活动实践,不仅学会了如何用礼仪,也学会了注意礼仪,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个人修养,提升了职业道德素养。(4)注重体验原则。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中职生大都比较喜爱活动,因此,应将各类活动的开展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认知活动,如班级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到团结的力量;开展见习、参观、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开展以讲诚信、话奉献、日节约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诚信、奉献、勤俭都是一个企业员工所遵循的美德,从而自觉地在自己身上传承这种美德。(5)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确保职业素养的养成。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入校教育,加强学生对职场的认识和感受,校园活动中深入职业活动,强化学生的亲身实践。实习是学生进入企业、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以后就要正式面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实习阶段,学生要努力学习各种工作技能,提高自己实力,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每天身边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他们都会在内心中作一比较,相互印证,以对照自身取长补短。这一阶段,他们思想变化最大,成长最快。学校应抓住这一教育时机,和企业多多互动,及时交流学生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确定教育方法。这样,双管齐下,校企合作,共同教育,最终能够确保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就业层次。
参考文献
[1] 施锡栋,匡奕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
[2] 贺江平.诚信就业—— 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M].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篇10
[关键词]价值取向 赏识性体验 朴素情感意识
一、设计学习生活,让学生从体验中把握自身价值取向
1.关注时代的发展脉搏,进行期待性体验
时代的需求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时常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周边的现代化企业、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科技设施和产品,使学生体验到驾驭此类科技需要扎实的文化知识技能,萌发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不断了解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体验社会发展需求和夯实知识基础的必要性,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利用学生的网络爱好,组织学生搜集下载相关的图片和信息,进行展览介绍,使学生体验到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已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感悟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时代的召唤。
2.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运用赏识性体验
被人欣赏是一件愉快的事。教师要抓住和借助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个鼓励的点头、一个期待有眼神、一个理解的目光、一个赞许的微笑,会使师生间达到一种会心的默契,使学生体验到进步的乐趣。
3.因材施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有高低之分,尤其是那些持低自我价值观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进取性。运用成功的体验,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更多成功性的体验,不断增强他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二、营造交往生活,让学生从体验中探究人际交往学问
1.参与交流互动,开展技巧性体验
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交流技巧,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次面对面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获得教育。首先,任意将两位学生成一组,进行面对面交流,但各组交流形式不尽相同:(1)距离不同(有的保持半臂距离、有的要保持在三大步距离等);(2)眼睛注视不同(有的是眼睛一直望着天,有的是眼睛望着旁边,有的用眼睛从上到下的注视对方……),然后,相互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一项运动、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样好吃的、一种游戏等。十分钟过后游戏停止。我请大家谈一谈刚才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学生们纷纷发言:“她说话离我太近,很不舒服。”“他说话离我太远,我听不清他说什么。”“说话时不看对方,不尊重人。”“他盯着我的嘴看,让我不好意思。”接着,我请两个同学表演正确的交流方式: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眼睛自然地看着对方两眼与鼻子之间的位置,双脚站稳,双手自然得体,面带和善的微笑,轻声有节奏的讲话。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实实在在让学生领悟与他人对话的每一个细节,懂得了交往技巧的重要性。
2.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注重态度性体验
微笑作为一种美丽的表情,友善的姿态,是人际交往的剂。当你对别人微笑的时候,众多笑脸将向你绽放。为了让学生体验对别人微笑的重要性,我乘外出郊游之际,故意让学生用不同的态度去向大人问路,向陌生人借东西等,所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通过体验,使学生懂得了在交往中态度友善与恶劣的利害关系,明确把微笑作为交流的表情,带给身边每一个人。
3.充当社会角色,进行换位性体验
对学生来说,在校是学生,在家是孩子。让学生充当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充当老师、护士、医生;充当顾客、病人、工人、农民等,体验各种社会角色所需要的态度和责任,使他们引起联想,获得尊重他人、平等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交往认知,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人际储备。
三、关注日常生活,让学生从体验中树立朴素情感意识
日常生活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层面,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既十分丰富,也很具体。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简单、朴素的生活画面,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快乐,体验崇高,拓展学生道德修养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鲜明的道德情感。
1.返朴归真,崇尚生态体验
学生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是融在自然之中,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多维的体验空间,让学生返朴归真,从自然体验中,感受道德魅力。
校园环境是生态体验的一个重要场所,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对振奋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自然生态现象,体验人生真谛。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为我们制造出了许多活生生的体验教材,给学生以一种真实、可信的感受。如一次我带领学生外出踏青,一起在路边小憩,发现同样的小草生在路边的与长在其它地方的截然不同。我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只见路边的小草均长得低矮粗壮,枝叶向四周成扇形或圆形,且根系发达,极不容易采拔。而生在其它地方的却枝叶细长,根系少而浅,很容易采拔。学生从路边草因长期遭受践踏,反而长得健壮有力的现象,体验到挫折是一种考验,是一种锤炼,更能使人坚强。
2.促进养成,注重示范体验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学生命运的巨大能量。因此,良好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应注重点滴,从小事体验。
- 上一篇: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
- 下一篇:城市发展规律知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