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创新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创新教育

篇1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人为物理教学

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

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

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

,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

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改

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创新启蒙 ;

新课的导入是树立创新意识的最佳良机。导入的创设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

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或过渡,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目的。初二年级是物理

的起始阶段,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学生爱不爱学物理、想不想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按照

课程标准传授知识之余,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因为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

二、培养创新意识 ;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

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

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

课堂上控制学生。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

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

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需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

,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

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

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

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精神。

三、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技愈发展、愈显示物理是人类自下而上发展的核心学科。中学物理教

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基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质,提

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师从一开始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学习物理"的教育,让学生

从学习用的笔、墨、纸、文具盒及各种生活、生产用品中惊奇地发现:物理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

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让学生从认识到"几乎处处是物理的世界"而

激发出"我要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学习物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使思维更敏捷

,更严密。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悟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缺乏持久的兴趣,也有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顽强的求知欲。这就需

要教师去耐心地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困难及知识中的难点、薄弱环节

等。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只有吃透学生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

针对性。只有教师讲的学生都渴望学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

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

的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

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从而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四、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

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

,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

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

参与到学习中来。

再如学到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例现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会落到地

上。 B、水从碗中倒不出来。 C、人可以倒着行走。 D、中学生将200千克的石头举不起来。这样一提问

,好比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

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但在创造性活动中,仅依靠直觉猜测是不够的,

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而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而这种"新"仅仅是对学生个人来说

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种创新就应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自己

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自己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以上一些策略运

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

性强,积极性高,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将初中物理课程与创新教育相整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情景不容乐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受传统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下,部分老师仍存在以分数、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思想,对学生创新能力不加以重视,造成了大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创新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巧设问题,实施创新教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才会发现真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说,对于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教学,在使用尺子引导学生测量物理课本长度的实践中,笔者要学生将尺子的零刻度与物理课本的一端对齐,则尺子另一端的数值就是物理课本的长度,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在测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并没有急于总结实验结论,而是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尺子没有零刻度,应当怎样测量书本的长度呢?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创新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物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结合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问题、现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学习实用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实生活中许多方面都涉及物理知识和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元素,将课程教学中的物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燃起学生的创新之火。比如说,对于电学部分的串并联课程教学,笔者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电路图,向学生展示串联、并联的区别和联系。在课程结束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等,笔者还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各小组自行设计出不同的电路图。在实践环节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兴致勃勃、兴致高昂,积极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不断尝试着采用双触开关、单刀双掷双控等方式,完成电路图的设计任务,满足设计活动的要求。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与探究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实施创新教育,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发挥探究式学习的魅力,开展探究式学习。比如说,对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就应当摒弃传统告知学生定律为何物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行归纳总结牛顿定律。在教学中,教师以一定的历史事件引出教学课题之后,让学生探究是什么维持物体运动,及其原因?为什么力中止后,物体依然继续运动?在光滑、粗糙等不同的表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距离为什么不等?按照这样的探究环节,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定理之后,又不断地定理,避免学生思想的教条化,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在积累物理知识学习规律和经验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不断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多媒体集声音、图片、文字和动画于一体,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作为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对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物理课程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开展多媒体创新教育,带给学生试听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能够将课堂试验中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等物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创设鲜活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多媒体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扩充课程量,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信息多样化的需要。

五、拓展课外教学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课外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开阔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初中物理教学做好课堂45分钟创新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学生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来。比如说,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富有创新色彩的课外小活动: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如何让一个从3楼掉下来的鸡蛋不会碎裂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势必会绞尽脑汁,探索各种减缓冲击力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科学内涵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课外环境具有一定的开发性,打破了课堂与教材的束缚,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推动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应当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出发,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环境,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正确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需要老师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教育,致力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上来。

参考文献:

篇3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1 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趣味性

物理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因此如何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本人创设了“趣味实验”、“课后小实验”等新的物理实验形式。

“趣味实验”系列: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如声现象中的“木条听诊器听心跳声”,“土电话传声”,“自制水瓶琴”等;光现象中的“用水透镜点燃火柴”,“自制简易潜望镜”,“自制三色陀螺演示光的合成”等;热现象中的“烧不坏的手帕”,“人造小雪景”等;电现象中的“怒发冲冠静电实验”,“用高压感应圈模拟雷击实验”,“用一段漆包线和一个永磁体自制小电动机”等;力现象中的“水火箭实验”,“吹不落的乒乓球”等。

“课后小实验”系列:是指由学生按老师的布置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实验器材多为日常生活用品或学生自制的器材。如“利用回声测教学大楼与你的距离”,“用自制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自制水果电池”,“自制简易滑动变阻器”,“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并演示其沉浮过程”,“自制密度计测盐水密度”等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比,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这类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改进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2.1 强化演示实验。

除了重视做好每一个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我们在强化实验手段上,做了一些尝试: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解、巩固和深化知识。对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如布朗运动、浮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方向是指向国心的受力分析等等,生动直观,言简意赅。事实证明,具体形象要比语言文字更易记住,视觉刺激远胜于听觉刺激。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良好的实验素养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2.2 增加随堂实验。

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和加深理解物理知识,我们还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即边学边实验。它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亲自做实验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对于一些可见度不高,不宜演示的重点实验和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如:高中教材中的肥皂膜干涉、三棱镜色散现象和一些仪器刻度的观察等等;或适合学生动手动脑探索规律的实验,如:初三的欧姆定律,高二电学中电源电动势与路端电压、内电阻的关系以及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或对于有些基本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如:电表、秒表、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等等。随堂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激发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提倡和推广。

2.3 开展课外活动。

结合课本里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一些简单器材和自制仪器独立完成。如:初中学生学完“浮力”知识后学会制作潜水艇模型,学完“光的反射定律”后制作简易潜望镜,学完“安全用电”后学会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学完“照相机”后配合劳技课开设摄影讲座和组织摄影实践活动。配合学校科技节举办大型“扔鸡蛋”比赛活动,靠学生自己找器材,自行设计和制作,踊跃参与,大显身手。这次活动盛况还在省电视台播出,同学们至今还记忆犹新,意犹未尽。我们还组织学生学会修理弹簧秤,自制溢水杯等简单仪器和小家电的使用和维修。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马尾造船厂、闽渔公司、华能电厂、省物构所等等。不受教学大纲限制,形式多样,多渠道开设实践活动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和实用意识,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很有效的。

3 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篇4

文章在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包括: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创新教育活动;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形式,完善创新教育活动;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创新教育形式。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形式和理念也逐渐需要提升,教师必须对其整体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进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本文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究。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作用

传统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活动也多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拿到最高的成绩,但这样的形式却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之后再让学生通过解题来掌握知识点。虽然这样的形式能让学生在考试当中得到好的成绩,但由于学生欠缺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因此并不能全面地将知识运用在实际中。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良好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提升自身的整体学习能力,进而运用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并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创新教育活动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知识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有效地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问题或现象来学习物理知识,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从而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物理知识,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例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先在生活中找寻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道具,如激光笔、水槽、小孔成像器等,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激光笔、果冻、软橡皮管、装水的玻璃杯等道具。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运用自己和学生带来的道具进行光传播过程的实验,开展小组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确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光是从哪里来的么?”之后,教师拿出一些生活当中的物品,让学生分辨哪一个是光源。教师运用自己和学生带来的道具来进行光传播过程的实验,并在实验当中让学生明确光是由直线传播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学习到物理知识,还能有效地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形式,完善创新教育活动

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部分,并且探究与创新也有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开展创新教育时,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效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杠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引用“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这句话,通过这句话来激发学生对杠杆知识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再不断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什么是杠杆?在生活当中运用杠杆原理的物品有什么?杠杆有什么特点?”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进入到思考和探索当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创新教育活动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开来,它通过良好的声音、图片、文字和视频播放能力,已被有效地运用在现代教学活动当中。未来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可以良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整体能力[2]。例如,在讲授“电流和电路”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播放能力和课件播放能力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拍摄实验内容,之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其重要内容,并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是初中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为了奠定学生良好的物理基础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根据现今教学要求及学生特点制定创新型教育形式,进而通过良好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泽玲,侯庆伟.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7.

篇5

创造性的实验设计包括:增加和改进演示实验,变演示为学生分组实验,利用实验解答物理习题.教师的这些创造性的思维和手段,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最佳的创造性思维.

1.演示实验的改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知识都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为此,书中几乎节节都安排了演示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我经常对这类实验加以改进,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

(1)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该实验可见度小,在教学中我把该实验移到投影仪上方做.通过放大后显示在屏幕上,这样乙醚液化后的液滴附着在瓶壁上,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教学效果很好.

(2)组成串、并联电路的演示实验.由于灯泡很小,开关很小,平放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座位上根本看不清.虽然教科书中介绍该实验在磁性黑板上进行,但普通中学很少有这么好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双面胶纸把灯泡、开关等器材粘到黑板上.这样可见度增加了,接线过程学生可看得很清楚,大大提高了演示实验效果.在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针对元件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改变开关的控制作用,让S1控制L2,S2控制L1,重新到黑板上连接实物.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还自己相互设计出新的题目大家练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1)改进后的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该实验取材容易,教师只需给学生提供一张黑白各半的纸,让学生自己准备一块小玻璃板,两只跳棋,两个小夹子,就可方便地动手做实验,比教师做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弹簧秤和钩码,做物重与质量的关系的研究实验,操作简单,效果也较好.

(3)利用可乐瓶制成的溢水杯,结合弹簧秤、石块、易拉罐做阿基米得原理的实验.其实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不怕麻烦,动脑筋,想办法,提倡“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许多的演示实验均可变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与研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通过实验解答物理习题

物理中有些习题比较抽象,但通过实验进行分析,不仅形象,且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实际做一下,结果小试管徐徐上升.学生在惊喜之余,对该题中的大气压的理解会更深刻.

二、创造性的问题设计

创造性的问题设计包括:将书中例题或习题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加工、组合,由浅入深化解难题,对同类问题归类复习.这些创造性的问题设计不仅会使学生思维开阔、思路灵活,而且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有助培养学生的发散、收敛思维能力,是训练学生灵活多变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巧妙地把同类问题归结到一起,学生既感新鲜,不乏味,又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结语

篇6

一、问题提出

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人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思考研究

⒈概念界定

创造教育是一门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技能,奠定综合性素质,为造就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一门创造学分支学科。站在教育岗位上来说,就是创设问题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的教育活动。

⒉培养创造教育能力的几点原则

⑴学生主体性原则 ;⑵首创性原则;⑶求异性原则;⑷多样性原则。

⒊培养创造能力的策略—创设情景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结合物理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制订有关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推进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步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操作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依靠以上三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依赖第二部分的研究分析中的原则和策略,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细化分解为以下八种能力:①观察能力;②注意能力;③记忆能力;④实验操作能力;⑤检索能力;⑥积累资料能力;⑦发问能力;⑧讨论能力。这样,使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表现为具体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

四、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树立创造教育的教育观。

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有正确的教育观作为指导。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首先应当了解创造教育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创造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创造力;二是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三是创造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的个人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四是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因此,自然发展的思想是整个创造教育观的实质和灵魂所在。我们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这些基本思想,才能真正树立起创造教育的教育观,也才能以此指导创造教育的实践。

2.构建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及其改革实验,总是按一定的模式进行的,实施素质教育也应当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创造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呢?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中小学曾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就构建了“自主创新学习”的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以师生关系和谐为基础,以培养质疑品质为关键,以教师创新示范为前提,以小组交流为主要方法,以更新教学手段为有力保证,以及时反馈鼓励为有力措施,进行教学。

3.探索创造教育的方法

进行创造教育,既要有一定的模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因为只有具体的方法才能实现模式所规定的目标。目前,国内外正在探索或运用的创造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普遍推行的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第二种是美国使用最广泛、我国正在推行的CPS教育,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育和训练,它运用创造学原理培训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第三种是超前教育,超前学习(Over-step Learning)。第四种是右脑开发训练。

对这些方法,要认真理解,消化掌握,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些更切合实际、操作性更强的方法,以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本“创新”,而这种“新”仅仅是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种创造力就应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自己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以上一些策略运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一些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可见“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上,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人才辈出,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张德锈编著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好杰,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文化时报, 2007.09.04

3.杨兴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贯穿思维培养》. 时代教育 , 2007年 第23期

篇7

    一、改变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

    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一直是传统实验教学所固有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总是在教师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具体指导下完成实验学习,致使实验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思维得到束缚,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中的“欧姆定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1)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什么?(2)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学过的实验还有哪些用此方法?(3)如何设计实验方案:①实验需要的器材?②如何设计实验步骤?③如何设计表格记录数据?④如何用图像法分析数据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老师要让各组学生讨论出每组的实验方案并指出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指出各个器材在实验中的用途,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对于每组同学的方案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指出对方的不足或错误及如何改进.这样的实验课堂,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用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奇妙关系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大大激活学生思维,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垫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动手实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对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练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例如,教学“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教师要先从小处入手,让学生讨论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使用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欧姆定律的估算法,确保实验时选择合适的量程,并让学生对比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图找出两实验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电学实验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抛开课本,不必完全按照课本所要求的实验方法来动手操作,对促使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有一定的益处.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实验原理,掌握电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又可以通过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给出的实验步骤往往是固定和单一的,致使学生习惯在教材中寻找实验方法,按照步骤一点点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在不违反实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来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 “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的对象”、“实验时我们需要哪些工具”、“为了更好地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步骤”等.学生根据教师循序渐进的问题会逐步思考实验所需的对象、工具以及步骤等,从而对实验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实验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思考添加一些步骤或工具等,完成探索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实验设计,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落实创新教育有积极作用.

    四、拓展课外实验探究,延伸学生创新精神

篇8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创新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就是民主。”教育实践证明,民主的教育效果最佳,而权威的教育,则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和行为,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创造能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自由释放其创新灵气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首先,教师要热爱和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能,这是课堂上形成民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的基础。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提问、问题讨论、相互交流、回答提问等活动做过多过细的限制和要求,避免产生学生因害怕违反教师的有关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压抑的现象。再者,教师对学生要多肯定,少批评。对学生的独创、而与教师思维不同的表现,不要轻易加以否定,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思维方法甚至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加以压抑,不要讽刺与嘲笑,要给学生正面肯定,并指出需待改进的方面,给学生“创新”的安全感,提供创新的土壤。

二、精心设计教学情景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著地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由于大气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物理教师应该多做演示实验。如:将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学生: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如:可以选取空易拉罐两只、铁架台、胶袋、酒精灯、水等器材,先取出一只空易拉罐,然后提问学生:如果我用手捏这个易拉罐,则会出现什么现象?接着,将另一只空易拉罐内装入少量水,然后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待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后立即用胶带封住灌口,撤去酒精灯让其冷却后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到现象后感到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力量把易拉罐压扁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学生学气压强的浓厚兴趣。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能力的真正实现,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能扮演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多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及效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自主空间,学生难以有发展创新思维的机会。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相应的创新思维不断熏陶学生。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实验、总结、类比等,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做出猜想,逐步运用假设的方法处理问题。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再现法引导学生,即让学生沿袭前人的方法推理,经历失败和成功,体会创造的趣味性和收获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建立物理模型,并根据现象和事实进行归纳、假设、推理。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扎实基本功,更有助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不要忘记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事例比比皆是:伽利略敢于质疑,不盲从;牛顿善于动脑;布鲁诺为真理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这些事例,可以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的热情。

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回答简单的物理问题,可以形成应用知识的技能,探究新知的基石,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讲完后,可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让全班同学抢答,看哪组的同学抢得多,答得对,并表扬冠军或冠军组,对抢答不理想的组或个人提出希望,迎头赶上,不要失去信心。这种形式既能抓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增强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五、充实课外科技活动

篇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创新实践,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不断得到培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任务。二期课改的实施,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发挥。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应对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分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可

行性,探索物理学科中培养学生基础性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主要研究内容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创新教育

(1)挖掘教学内容与创新的内在联系,设计创新教学的活动。

(2)把课堂教学看作科学模拟,把学生带入探究同步的情景中,成为“发现者”。

(3)发挥师生的互动思维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因素、多角度的思考分析。

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新内容,设计探索性实验研究,使学生进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

(2)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不断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3)将学生课外想到的实验带入课堂,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

3、在探究课、拓展课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题内容进行探究,动脑设计、观察记录、寻找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过程

1、学期课改的理论,转变思想观念,研究物理学科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2、在实验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基本模式。

3、通过师生互动,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四、研究结果

(一)建立物理学科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我们构思了创新思维的教学环节,贯串在实验教学之中,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提出矛盾

引导观察思考

创新思维

解决矛盾

潜能开发认知实现

教师引导

学生提出

学生设计实验

提出解决方案

运用实验手段

寻求解决途径

比较选择

得出结论

提高能力

发展情感

1、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学生都是按照课本的规定进行实验,器材都由实验员准备好,实验目的、步骤、研究内容等,都是课本中规定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发挥,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验和研究能力。

我们尝试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建立正确的概念和掌握规律,培养解决矛盾的能力。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2、创新实验活动的四种类型

根据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活动的不同作用,我们把实验活动分成四种类型:

(1)验证型创新实验活动

这类实验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运用实验手段来验证物理规律的正确性。例如在讨论物体所受的重力问题时,一般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经过一番类似伽利略进行的推理,可以得出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的结论。开始学生们很难相信这个结论,但是经过实验验证,学生都掌握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规律。

(2)探索型创新实验活动

教师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运用边讲边实验方式,让学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探索物理的本质,提高探索实验的能力。例如在“阿基米德定律”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索,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又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出发,全班学生设计了许多实验方案,从中得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充分显示出探索实验对学生智力和创造性思维开发的作用。

(3)能力型创新实验活动

这是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课型活动,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思维能力。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实验活动后,再提出以下内容进行讨论:A、在实验中有意把电路元件、线路接错,让学生辩别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纠正实验方法。学生在讨论中,找出实验电路的错误之处,分析可能产生的现象及可能造成的危害。B、通过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如试触电键;电压表指针向没有刻度方向偏转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等进行积极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伏安法测电阻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位置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

(4) 设计型创新实验活动

这是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进行创造性研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类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电路连接后,设计了“病床控制电路”、“前后门信号电路”、“水位报警电路”等各种实验方案。在学习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学生设计出七种测量固体物质密度的方法,十种测量液体物质密度的方法,这些实验设计由于是学生自行设计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实验的热情,形成调动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

(二)物理学科创新教育的方法

1、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

(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创新思维的“学习主动性”

在学习中,学生认知的形式是有规律的,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更为重要。在“密度”研究课中,教师把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让学生采用实验对比,以两种、三种物质相比较,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点的办法,从形象到抽象的科学认知过程进行教学,使学生们从物质对比中弄清楚颜色、硬度、味道等鉴别因素,再使用天平、磁铁等工具鉴别方法,最后得出通过对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两种物质进行鉴别,引出密度的概念。由于教学中,突出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比较等因素,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主动性。经测试,学生基本掌握了新授的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探索型实验,培养创新思维的“学习创造性”

培养创新思维的学习创造性,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揭示矛盾,要在原有的“测量、验证”实验上设计探索新的实验,教师的作用是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例如学习“长度测量”中,引导学生设计多种方法测出钢笔帽的外经周长;在电学实验中,引导学生考虑用哪些方法可以判别标志不清的蓄电池的正负极;在“测小灯额定功率”实验中,引导学生在没有电压表或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来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从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的成功中提高兴趣,逐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

(3)突出探究实验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的“学习探索性”

在学习浮力知识时,对于“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能否大于液体本身所受的重力”这一问题,许多学生认为,不能产生比液体重力还要大的浮力,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物体受到浮力大于液体重力完全有可能,双方都有道理,于是学生们纷纷设计实验。有学生把木块放入一只稍大于木块的容器中,注入水后,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事实让学生们都清楚地看到液体产生的浮力可以大于液体的重力,这是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 转贴于

2、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实验创新的求知欲望

(1)为学生提供各种动手实践的条件,在实践中学习、创新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方案,优化最佳方案,使问题圆满解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避免教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猜想,不轻易否定,就是对学生错误的猜想也不要简单地给予批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信心。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和步骤。对于器材,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教师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肯定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实际操作上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2)调动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探索

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演示实验的创新,应主要突出实验的过程教学,因为过程教学是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纽带,只有搞清楚过程,才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在实验中,重视过程,留出一定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验中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实验时要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留出一定的时间追究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并由学生综述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让学生积极设计方案改进实验,通过把实验过程突出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发挥师生的互动思维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因素、多角度的思考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比如学习“光的全反射”时,可以让学生每人手拿一个玻璃小试管,里面放一张小纸片浸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对着玻璃烧杯看进去,玻璃小试管里面放的小纸片不见了!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三)在物理拓展课、探究课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1. 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认识、观察事物现象的过程和准确程度。人们只有正确、广泛地了解客观世界,才有可能进行正确思维,才能创新。我们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狠抓学生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教科书上的每幅图、每帧照片,我们都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在指导学生观看伽略观察教堂中吊灯摆的那幅照片时,不放过照片上的每一细节,从照片上伽利略的眼神中,同学们深深地被伽利略观察吊灯出神的眼光所感动。

2. 新的教学模式是创新教育的舞台

二期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们从八年级起,就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每学期探究的内容有五至六个专题。每个探究专题人人动手参与,使得探究课活泼而又热烈,在科学探究中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丰富了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养成了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增强了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记得有次是学习变速运动后的专题研究——测蚂蚁的平均速度。全班同学个个动手,在早春季节要抓蚂蚁不仅很难,而且抓到的蚂蚁都行动迟缓,较难做好实验。可是学生们找来西瓜虫,不仅比蚂蚁灵活,而且在操作上也比用蚂蚁来得方便。如何使西瓜虫沿直线走,同学们提出了多种设想,拿出了不少的方案,也试验过不少方法,有的使西瓜虫在吸管中行走,有的用食物引诱西瓜虫,有的使西瓜虫在水渠中行走,也有的使西瓜虫在细线上爬行,各种方式都有。学生处在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通过实验、交流、合作,增强了群体合作的意识,发展交流合作的能力。

3.抓住创新的金点子

案例 冬季拨河比赛将进入决赛时刻。某物理教师任班主任的八年级(3)班将与同年级(5)班决一雌雄。比赛临近,班级话语主题都是拨河比赛,讲到上次差点输给(5)班,大家更是情绪激动。个别女同学指责男同学不肯拼,都想方便而站在绳的左侧。男同学们听了,顿时怒气冲天,说女同学们不知道,我们拉得手臂又酸又痛,拉完后又渴又饿,讲我们不明拼,我们不去拉了,你们去拉。班级气氛刹时变得沉闷而又担忧。班级体育委员无法说服双方,即向老师作了汇报。抓住此事,科学合理地分析这次比赛,培养每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绝对是个好机会。班主任决定在当天的物理课上与同学一起讨论拨河比赛。

分析与评估 在讲评会上,班主任老师首先表扬男同学取得的成绩与女同学们宣传鼓动的精神。接下来,提出了决定胜负,除了人的精神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会科学地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多想些方案,这样才会能创新,使创新变为行动。

教师首先引用了物理学上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了“为了方便都想站在一侧”的结果是减小了合力,使合力不在与绳子一条直线上,使的力越大,对合力的副作用更大。这样一分析,使得原来都想方便站在绳子一侧的同学都感到不安。接着又引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识,请大家一起分析拨河时的受力情况。顿时,教室里象一锅沸水,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就连那些不太喜欢物理的同学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讨论的行列。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越辩越明,体育委员根据同学的分析归纳成三个条件,一是质量大,二是力气大,三是鞋底凹凸明显。还有学生提出应脚底下的沙子扫干净,防止滑动摩擦;降低重心,防止左右摇摆等措施。全班同学在拨河的争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有所突破,发现了许多创新的闪光点。全班同学充满信心,责怪和埋怨变为信任和鼓励。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参赛同学不负众望,轻取对手。在回教室路上,使用秘密武器(扫把)的同学,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启示 学生中蕴藏着创新的萌芽,创设条件,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萌发,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教师要时刻关心、留意学生的一行一言,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提高和发展。

(四)在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和认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一门学科,更容易找到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把物理教学与创新更好地结合,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呢?

1、教学中渗透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等创新品质

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的时候,同时再现知识产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物理学家们为获取物理知识所作出的真实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品质。物理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含有静态知识体系──科学规律、成果;动态知识体系──科学研究的过程。前者给人以知识,而后者给人以创新的智慧.

比如在讲授重力时,千百年来,“苹果”不知“落地”多少次了,而人们只看到“苹果落地”就可以吃了,牛顿却独具慧眼看到了“重力”,并由此推广到宇宙间的万有引力,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引力定律推导出了海王星的运行轨道,并导致海王星的发现。这样,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及知识的力量所在,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激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不怕艰辛、百折不挠的研究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知难而上,不怕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

2、对学生“授之以渔”,使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把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相结合。早在伽俐略时代就已形成了把科学实验、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有机而巧妙地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是符合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原理的,因而也符合创新的一般原理。比如在学习测量时,先给大家讲了一个例子:一个科学家走进工厂,拿起一个灯泡问身边的大学生灯泡体积怎么算?大学生立即动手并运用复杂的数学知识开始计算灯泡的体积。科学家见状说,不用这么复杂,给我一个盛水的容器就可以了。实际上灯泡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灯泡的体积,这里科学家用的就是创造性思维。

用发散思维则可以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思等.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后,可以思考:某容器中盛了一定量的水,水面上浮着一块冰。(1)如果冰熔化后水面怎样变化?(2)若冰块中包有一实心铁块,冰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3)若此冰块较大,下部对容器底有压力,则冰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4)往水中加足够多的食盐,冰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在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篇10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为了适应现代新课程的改革,应当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生学好物理就要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学中常说的实践能力就是动手能力,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等。这就要求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融洽的师生环境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地位,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应改多让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只要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老师还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参加讨论,多提出自己的建议,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问题。

其次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这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鼓励学生把所有的精神都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实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最后,老师应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与同学合作,自己去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达到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学生能在其中体验成功,更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次的成功体验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成功的欲望会让学生更想去体验成功的感觉,不断地努力和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培养创新意识

1.问题来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让人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和新信息产生一种渴求知晓的欲望,努力去发现问题并追求答案,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开始创新活动。在很多客观环境下,其实隐藏着一种精神和动力。

2.问题来源于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对现有情况的疑问,是提出问题的动力,怀疑精神会让人提出质疑,为了发掘问题的所在,由质疑进而求异,并另辟蹊径。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观念,为问题的解决而不断的努力,展开主动思维,实践并解决问题。创新源于提出问题,而问题则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是实践,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门。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要有熟练的试验能力和正确的试验方式,便于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因为人的感官认识是很感性的,没有深入到其中,是不会真正的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要深入认识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去操作整个试验过程。

2.开展实践活动。除了老师和学生要努力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之外,学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些小实验或者小发明,有的同学在学了奥斯特实验后,就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到的实验能力去制作了一个“电流检测仪”,用来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这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努力,保持信心,实施创新教育,完成新课程下的教学任务,最后一定能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新年.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2009,(01)

2.李应平.浅谈初中物理设疑教学法[J].新课程,2009,(02)

3.戴志行.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