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

篇1

本文分析了海南农垦区治安防控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农垦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农垦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措施。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治安问题,切实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全面落实领导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海南农垦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稳定

农垦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的组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海南农垦特点鲜明,以橡胶、农业垦殖为主,始终秉承着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在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毋庸置疑的会出现这样或是哪样的问题,面对垦区所出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需要国家和政府,以及各界给予关注,综合重视垦区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有效办法。面对着农垦区治安问题,社会各界同样需要给予支持和关注,通过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促使海南农垦治安问题得到解决,帮助农垦治安问题得到落实,使农垦区和谐发展。

一、海南农垦区治安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今海南农垦治安的实际情况出发,垦区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垦区的治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社会和谐稳定的进程中,更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的进程。

第一,农垦治安防控体系不到位、组织不得力。治安防控体系工作需要严密的计划和详细的规划,通过对垦区治安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使垦区治安问题得到全面的解决。但是,从目前来看,海南垦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在管理、组织上存在一些问题,缺乏严密的管理和精心组织,在对治安问题进行防控的过程中,没有严密的组织是无法确保治安的稳定。因此,分析垦区的治安问题,首先要解决治安防控体系管理和组织建设问题,构建符合客观实际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治安防控体系,使治安防控体系在规定的计划下进行工作的安排和部署,体现积极向上的治安防控精神面貌。

第二,垦区职工群众对治安认识不实际,同时,对于治安问题的防控意识不健全。在治安防控的工作中,离不开职工群众的密切配合,职工群众在农垦治安防控体系工作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群防群治是治安防控的的关键所在。但是,从目前来看,垦区职工群众对于治安问题的防御能力不高,缺乏安全意识。在垦区,许多家庭的组成都离不开身体强壮的劳动力,他们在劳作的过程中是主力,在日常的防护工作中也是主力,但是,从实质上来看,他们并没有发挥主力的作用,反而在治安防控的过程中受其道德阻碍,没有发挥在治安防控中应有的作用。

第三,垦区治安防控力量薄弱。垦区许多农场都忽视了治安队伍的建设,治安队伍的组成人员社会情况复杂、政审不严,让他们去搞治安防控工作无疑是一个问题。在治安防控体系过程中,他们不但没有充当和平的护卫,反而上演了地痞的形象,将这样的人搞治安防控工作与一些社会不良行为相结合,导致治安防控不利。

最后,缺乏正确的领导机制。在垦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工作中,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导致垦区治安问题发生的根源。垦区的政法部门在进行治安防控的指挥和部署的时候,缺乏严密的计划,只是口头阐述,在进行部署防控工作的时候,语言的力量往往大于实际行动的力量,促使安全防控问题难以落实,最终使得农垦的治安问题成为了一个难点问题。

二、加强农垦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意义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和社会其他因素都十分复杂,各种不良因素都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和谐社会显得尤为必要,更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思想,可以说,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必要,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能达到和谐进步的源泉思想,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在新时期,要切实落实和谐社会的思想,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进步。农垦治安问题作为影响农垦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引起广泛注意。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垦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服务于社会发展,立足当代,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根源上解决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农垦治安防控体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和谐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才能够得到保证。在垦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显得尤为必要。从本质上来说,农垦区实质上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处理,通过对大自然的利用去获取利益。大自然有其客观性,我们可以在遵循大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加以利用,向自然进行合理的索取。同时,农垦区的治安问题也是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垦治安防控工作是促进和谐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保障。

2、农垦治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保证

做好海南农垦的治安工作不仅仅能够惠及当地的职工群众,对于我国治安问题来说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既是一种借鉴,也是一种规范。在垦区,社会生活相对简单,对于自然地利用也相对简单,没有城市的复杂就意味着淳朴民风的出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农垦治安的防控体系工作做到位就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一个和谐共进的环境,为社会和谐稳定的构建提供积极的动力和保障。

3、农垦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动力

社会和谐稳定不仅仅表现在大城市或者是各种大型单位,亦或是大型的社会活动中的和谐,和谐的氛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环境中。解决好垦区的治安问题,就是为和谐社会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同时,农垦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促进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的保障,使和谐社会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加强农垦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措施

加强农垦治安的防控工作需要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从双重角度去进行治安防控,要在切实了解农垦地区发展现状和治安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深层的防控工作,使农垦的治安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从而满足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为农垦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提供支持和动力。

1、有针对性的解决治安问题

面对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纠纷,要切实的给予解决,从矛盾的根源着手,按照事情发展的本质规律,做好从排查到解决的全过程,做好垦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工作。垦区的环境和组成部分与城市相比,比较单一,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单一的组成人员并不代表社会治安的完善,在农垦社会治安的管理和防控体系工作上,更加需要深入调查和分析。首先,从治安问题发生的根源来看,治安问题大多是由于利益而引起的,这种由于利益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往往在外化的过程中就体现为治安问题。因此,在进行治安防控的过程中,第一点就要做到解决利益冲突。面对农垦的利益问题,要从基层着手,了解职工群众的现实困难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除利益之外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益问题是农垦治安问题的一个导火索,同时也是农垦地区的一个关键所在,但是,这并不代表只有利益问题才会引起纠纷,才会导致治安不和谐,除利益问题外,还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解决和面对。针对利益之外的因素分析对于农垦治安的防控问题来说也非常重要。

其次,要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仅是需要对问题的分析,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使问题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最终促成问题的化解,简化矛盾和纠纷。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机制是首要任务,由于农垦区的治安问题不是一种因素导致的,而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面对农垦治安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复杂因素,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面对农垦的治安防控问题,要积极做好垦区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主动与职工群众相沟通,了解实际情况,保证农垦治安问题通过多元化的角度去解决。

第三,做好治安排查工作。治安的排查是解决治安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排查治安是垦区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不断分析治安问题的基础上,要有重点的进行治安的排查工作,使治安排查成为一种规范和制度工作,将治安问题的解决与治安问题的发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治安问题。

2、切实做好职工群众工作

农垦治安防控工作是垦区领导应该关心的问题,更是群众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治安不稳定和治安问题的发生最直接的受影响者就是群众,因此,要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做好职工群众工作。从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角度来说,职工群众要有分析安全问题和解决安全问题的意识,面对安全隐患要及时的进行防范,在面对安全问题的时候,要有根据的进行解决。群众的安全意识在治安防控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协助治安管理人员进行治安的管理和监控。垦区的治安问题一直是一个关注的重点,治安防控工作紧紧依靠数量有限的治安人员去维持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通过职工群众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扩大安全防控的范围,增强安全防控的力度。第三,加强职工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面对治安问题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需要职工群众主动积极的进行自我保护,当安全问题发生的时候,人民群众要具有保护群众利益和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将群众的利益和自身安全问题作为一项责任,使治安防控成为每一个人所必备的能力,增强安全防控意识。

3、全面落实领导责任

在农垦安全防控工作中,领导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加强领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领导指挥安全防控的能力是农垦区安全防控问题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垦区,领导要有责任感,有视安全防控和保护职工群众的财产和安全为己任的责任感,使这种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有所落实,保证领导能够从责任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切实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同时,提升领导进行安全防控问题的指挥和辨别能力。安全问题无大小,无论是怎样的安全隐患对于领导来说都需要理性对待,不能对职工群众的安全问题置之不理,有所取舍。因此,提升领导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在治安问题发生的时候,需要领导保持冷静的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并集中力量进行解决,使社会治安良好,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

总之,在当今社会,农垦的重要性地位不言而喻,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农垦治安问题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不断的挑战困难,从实际出发,切实了解垦区的安全和防控问题,使农垦治安的维护和防控与社会和谐稳定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最终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干方洲.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问题初探[J].江东论坛,2011(03).

篇2

针对群众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和谐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众文化的发展的前提和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更深一步了解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和谐

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和谐,和谐就是以人为基础。人类活动的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人们常说的“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等无不昭示着“和”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传统。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那种喜庆和谐的气氛,全民同贺的快乐,无不体现着和谐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共同携手建设的结果。群众具有强大的力量,是宣传和继承文化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和谐不仅是中国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群众文化的时代精神。因此,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的提高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群众文化和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涵养及素质,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才能看到和谐快乐的场面。试想曾经的远古时期为什么人都是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用最粗暴的方式,那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没有文化的教育和规范,更没有一定的制约,一切都是混乱的,也就没有和谐之说。所以群众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生活的规范准则。群众的文化越高,认识越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就会越高。社会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群众组合起来的。群众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群众文化发展了,那社会和谐也就会进步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更加快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进步的,是互利互惠的,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要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就必须要以群众文化的发展作为指导的方向,找好群众文化发展的重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最直接的效果。譬如可以发动政府重视起群众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积极的倡导群众学习的热情,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也认识其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建设公共的文化学习体系,尤其在农村或偏远的地区,发展和健全这种体系措施,组织群众积极学习,让整个社会能够平衡稳定的前进,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认识落在最后,否则也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保障和前提

社会和谐的进步不是一步到位的工程,它需要漫长的路程,是长期的工作。群众文化的提高也是漫长的过程。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逐步的加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群众文化的教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群众有很强的传播信息的作用,文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所以我们要广泛的建立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成立文化中心、休闲驿站、文化馆等等,让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发扬,让社会和谐的进步的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得到全民的认可和支持。通过文化活动的传播和发扬,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精神内涵,塑造了他们美好的灵魂,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社会风貌就会因为群众文化风貌的改变而改变,社会和谐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四、提高群众文化,创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篇3

xx年,xxx社区在街道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干群共同努力下,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顺利迎接了省市县各级多次的检查,被县上评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把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推动综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平台,深入发动群众,吸收社区老居民、老党员、老干部、保洁员等人员加入社区防范队伍,科学、合理地整合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切实提高社区治安防范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无xx社区”等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推动。

篇4

一、稳定与社会稳定的内涵

所谓稳定就是稳固安定,就是没有变动的意思。但是,社会稳定并不是指社会生活静止不变,稳定不前,所谓社会稳定指的就是社会生活安定和谐,人们生活所达到的某种动态平衡。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稳定体现的是一种相对平衡,相对于混乱动荡的一种稳定状态,人们能够遵守社会秩序,社会形成一种凝聚力保障整体向前发展,社会稳定的本质就是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是使得人们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就产生了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自己的工作宗旨,在这些宗旨下开展工作,它的基本范畴是思想,是一种社会观念,这种思想是由社会决定的,不受任何物质的决定,不随之改变而改变。

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的工作,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和国家的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就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位:政治导向功能,启发自觉性;目标凝聚功能,这是一项重要的功能,有助于我们完成历史重任;精神激励功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实现自己的价值,激发人们的潜能;规范调控功能,规矩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利益协调功能,利益的差别会引起不和谐的状态。

三、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创新

1.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在管理方面与社会管理有很多的相似性,都是“以人为本”为核心,都是实行对人的管理,管理的根本都是走群众路线,其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创造力量,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保持社会的稳定,只有社会稳定了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改革的成果不被破坏,在管理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

2.从依靠传统媒体灌输向注重网络传媒互动转变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媒体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媒体时展形式下,传统的媒体应对模式和策略已经不再适用,我们需要更新有效手段和新的系统,我们要与时俱进,增强媒体危机意识,改变传统媒体应对模式,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建立有效的手段,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四、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实效性

篇5

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是政府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其中社会管理水平高低关键在于社会政策的价值和实践,本文从社会管理的概述出发,分析社会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价值以及优化实现途径,进而为规范社会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政府社会管理;社会政策;价值;实践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国家对社会政策的制定标准规范不断在更新,近几年来国家对现代市场经济主体的两大管理形式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为社会管理政策的优化和更新指明了道路,需要依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进行进一步深化探究。

一、政府社会管理概述

依据《关公管理学》相关理论,在结合《社会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上,有关学者对政府社会管理进行了界定,认为社会管理可根据社会主体的类型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即以政府为主体,政府依据相关的准则和规定对社会事务进行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主要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实现社会有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期间可以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例如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家庭等维护社会的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类则是社会组织,主要包括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其他公民,政府在其中扮演协调者的角色,控制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平衡,并通过宏观调控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中,进而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二、社会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政策充当市场干预主体和社会事务管理之间的桥梁,即将理论制定为方案并付诸于实践的中介,在工业文明时代政府单依靠自身职能和文化职能实现社会的管理难免出现不可抑制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社会要不断进步,顺应时代的新潮流。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社会政策这一概念理论出现并在长期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且逐步发展成熟,成为社会管理中的主要参考依据。当今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发挥社会政策功能的重要机遇,尤其针对我国社会管理事务而言,社会政策贯穿于活动的始终,社会政策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有效实现了对我国人口的控制,而近几年“二胎政策”的出现可有效延缓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满足时代要求的体现,因此社会政策制定要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以社会福利问题的解决、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秩序维持为重点,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优化社会政策在社会管理中的途径

(一)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社会整合

社会政策是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工具,也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组织、群体、个人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例如我国的科教兴国政策,是顺应国家发展的需求、民族进步需求的体现,也是我国基本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的解决对策之一,在该政策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11工程”等具体措施,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了“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促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社会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无可替代。例如近几年我国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土壤贫瘠化日益突出,且与疾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不断增多,环境问题成为不得不解决的热点问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国策的出现则是对人们呼吁保护环境需求的体现,通过政策的推行,全国各地均结合当地的现状制定了一些列的具体措施,例如关停重污染产业、勒令重工业整改、禁止乱砍乱伐、开垦湿地、进行垃圾资源回收、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节约意识以及行为宣传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环保节约意识,发展经济更加注重可持续、绿色化。因此社会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们大众的需求,尽最大程度实现社会各个组织、群体利益的平衡,解决社会阶级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此外要想实现社会整合,提高社会有机资源的利用率就要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调动一切社会的积极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生产管理,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此外协调社会各个组织之间的矛盾,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

(二)维持社会稳定

维持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社会大众才能安心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实现整个社会的大生产,因此维持社会稳定是社会政策必须要体现的基本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期间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但不可避免“先富带后富”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激发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关系日益紧张且社会矛盾未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不仅影响社会关系的稳定,还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因此社会政策制定中要以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各个阶层关系的调和为中心,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

事实证明,社会政策的制定、管理目标的明确有助于国家有计划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为社会管理活动指明道路。社会事物包括教育、卫生、医疗、科技、环境等各个层面,因此社会管理目标的确定要多样且符合实际。政府是社会政策实施的主体,政府在执行政策时要充分领会政策的精神和意义,制定相适应、相规范的执行体系,为政策的实施提供法规依据。目前我国的社会性社会政策体系尚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国家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公众的需求不断进行政策制度的完善,进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目标。

四、结语

社会政策是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策的落实可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体制不断加深,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社会政策的重要性以及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力量发挥其作用,进而实现社会管理目标。

作者:杨丽 单位:保定市国资委综合处

参考文献

[1]冯光娣.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2.

篇6

、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要站在党委、政府提出各项战略决策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安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法工作,为构建“和谐**”创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一、加强公安行政效能建设,必须把执法为民思想化作自觉行动

公安机关要达到什么样的行政效能?无外乎就是一个标准,即“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满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到公安执法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始终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公安行政效能的试金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必须始终坚持执法为民思想,内植于心,外践于行,检验我们是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的标准,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公安行政效能工作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评价我们的执法工作和行政效能,不是只听我们口号喊得有多响,而是要看我们的实际行动;不是只看我们部署了多少项措施,而是要看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多少实惠;不是只看我们执法工作一时的效果,而是要看是不是符合实际,能不能长期坚持。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只有真正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眼里看到群众,执法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才能适应和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怎样才能达到公安行政效能的最大化,就是要通过执法工作保障社会稳定,更要通过执法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也就是说,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不仅要依法处罚,更要立足于使其心悦诚服地遵守社会管理秩序;对犯罪分子,不仅要依法抓捕,更要力促其认罪服法,唤醒良知,不再危害社会;处理群众性事件,不仅要平息事态,更要做好群众工作,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对抗和冲突,从根本上平息事端。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更高境界。公安机关必须善于用和谐的思维来指导执法工作,善于用和谐的理念来处理社会矛盾,善于用和谐的方式来开展执法工作,真正把和谐目标、和谐理念、和谐要求体现在执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融法、理、情于一体,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高度统一,实现“两个最大限度”。

二、加强公安行政效能建设,必须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的问题 工作中,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大限度地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那些恶习深重、

篇7

关键词:劳动关系和谐社会责任

劳动关系问题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劳动关系状况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一个社会的劳动关系,不仅反映出这一个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才能创造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企业内外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不断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协调劳动关系;二是保护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构建诚信社会和和谐社会等。

一.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深化内部改革,加强管理,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等措施的有效实施,都必须以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基础。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才能将改革引起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将敏感问题的影响大大减少,才能使各项改革措施顺利推进。

没有和谐的劳资关系,必然导致社会的和谐失去基石。当前,随着国有企业的转制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负面作用显现和制度的不完善,使劳动关系矛盾逐步凸显。企业劳动关系从认识到实践都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企业贯彻劳动法的意识淡薄,不按法律规定用工,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随意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不履行法定社会保险义务:有的企业随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有的企业忽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不断发生等等,导致个别企业的劳动关系矛盾紧张甚至激化。上述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协调和解决,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阻碍企业发展,甚至会引发群体性、突发性矛盾、进而引发社会矛盾,严重破坏社会的和谐。

针对上述问题,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必须处理好以下5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关键是要实现资本、劳动和管理的有机结合,产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企业的发展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相协调。一方面,保证职工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坚决杜绝恶意拖欠、克扣工资行为,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才能够实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保护企业的利益,只有企业不断成长、效益不断提高,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职工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2、处理好企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注重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才能保证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不仅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3、处理好企业发展与保持就业稳定的关系。企业要随时适应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有一支充满朝气的员工队伍,需要经常补充“新鲜血液”,保持企业的活力。同时,稳定的员工队伍对于企业经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活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员工队伍的稳定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4、处理好企业发展与扩大就业机会的关系。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培训等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又迫切需要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劳动效率的条件下扩大就业,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以更低的价格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5、处理好企业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现在,判断企业成功的标准不再仅仅是赢利水平,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来衡量企业整体形象的高低,企业只有积极回报社会,塑造良好的形象,才能长盛不衰。

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最大责任是发展经济,为人民提供优质产品,为国家创造财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现实,应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调整体制和机制建设,为维护长期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份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发育与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进步与成熟程度的重要体现。可见,构建企业内部和谐,不能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自觉行动,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体系以及相关组织的制约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各种博弈力量的均衡与公平博弈规则的建立。

三、主动沟通,追求社会利益相关者的满意。从企业外部构建社会和谐的环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应主动沟通,诚实守信,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坑害消费者,不作欺骗性宣传,不污染环境,善待员工,所有这些既是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遵守规则,履行责任,有利于实现企业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和谐。

现代企业是由多要素的、开放的组织,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关系很多也很复杂,其经营与所处的市场和社区有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这主要是协调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

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市场经济下,企业与消费者可谓“唇齿相依”。没有了消费者,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协调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要求企业树立消费者导向观念,在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中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要,改进和完善企业服务体系,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投诉、质询、批评和纠纷。

二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市场经济下政府的重要职能是明确和保护产权、制定规则,监督和保障规则的执行,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接受政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

三是企业与新闻界的关系。新闻界通过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社会讨论等形式来引导公众舆论。企业可以借助新闻界,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加强与政府、消费者等外界问的沟通。

四是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社区中运作的,因此,必须与社区及社区中的社会公众发生种种联系。这要求企业必须从多方努力,搞好与社区的关系,以取得社区的支持,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发展下去。

构建企业外部和谐环境,需要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监督体系,并防止资方利用自身力量形成利益集团影响公平规则的制定。

篇8

和谐企业所定义的和谐是指企业员工通力配合,在发展建设企业的同时,各级部门、全体员工能相处安定、无争端,各业务流程畅通,使企业得以保持强大的生命力,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构建和谐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中国古代就讲和谐,“和为贵、和为美、和气生财”。和谐的概念是动态的,在不同的时代,和谐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内涵。现代社会和谐企业应具有以下内涵:第一、和谐企业首先是充满活力的企业。因为这个“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它必须有基础,它的基础就是要有活力,有活力才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包括思想上的活力、经济发展的活力、市场文化、企业文化的活力,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活力。只有活力才有发展,有发展才能和谐。第二、和谐企业必定是有序的,各部门、各班组都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文秘站:

二、反腐倡廉与构建和谐企业的关系

反腐倡廉与构建和谐企业紧密相联,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严格执纪执法,坚决查处各种腐败行为,弘扬求真务实之风,优化发展环境,狠杀不正之风,推动和促进民主法制进程,维护公平正义,打造廉洁、诚信的企业形象,增强社会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因此,构建和谐企业与反腐倡廉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反腐倡廉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和保证。构建和谐企业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深化改革,从企务公开、法律监督、党内外监督等各个层面建立制度反腐的机制,从源头根治腐败及其导致的企业不公平与不和谐的弊病。这是充分发挥民主、尊重民意、凝聚民心、创建和谐企业同心圆的基础,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要求。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法治是和谐企业的制度保障。依靠企业发展前提下的民主、法制、公平(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公开、公正来遏止腐败,打击腐败,是企业优势所在。如电信企业的企务公开、纪检监督、民主评议等监督程序,建立健全各项流程和程序的首要目的,是遏制和打击腐败。只有遏制了腐败,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只有增加透明度,让员工平等地享有各种机会,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有效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保证达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紧紧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企业效益。

三、企业权力腐败的防范措施

1、以监督保廉,建立“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

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主体依法对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管理运行进行监督检查、惩戒和制约的行为,其本质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它是实现企业系统内在稳定的必要机制,是防范权力腐败的根本性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2、以法护廉,创造“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

篇9

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胡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10

关键词:企业发展;安全管理;职工队伍;稳定

一、企业职工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通过连续多年员工思想调查发现,有五成以上职工的主要矛盾积聚在个人薪酬水平和福利期望与现实差距大,员工发展提升机会较少,日常管理上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上原因在企业或多或少的存在,有的还非常严重,直接威胁企业发展和稳定的根基, 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性,立即采取强有力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稳定员工队伍,保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队伍不稳定带来的不良影响

1、影响安全生产大局

供电专业技术并非朝夕可掌握。核心生产技术岗位人才断档、老技工对新技术的掌握速度偏慢,都将造成部分人员工作量陡增,且因业务不熟练造成工作效率偏低、技术提升缓慢,甚至可能由于替换人员技术生疏而带来新的安全生产风险。基层供电公司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率低,或者出现“招得进,留不住”的情况,也会严重削弱企业的技术力量,往往容易陷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困局。

2、威胁企业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员工保持合理的流失率有利于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保持企业生命活力,但如果流失率过高,企业将蒙受直接损失。一是造成人才交替成本增加,重新聘用、考察、培训产生的费用较高;二是可能对企业产生职业链连锁反应,如关键岗位人才流动频繁,长期无法得以改善,可能导致该工作滞后、甚至缺失。三是可能影响企业社会声誉,离职人员很可能在对外交往中自觉不自觉的损害原企业名誉,造成企业人才竞聘与维护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同时还可能导致造成技术经验或商业秘密泄露、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局面。

3、威胁企业整体和谐稳定,容易导致发生

一旦思想工作不到位,管理有失妥当或待遇分配不均,容易造成员工群体的情绪反弹,进而引发影响企业的声誉。而持续上升的高素质员工流失,也对其他员工产生不稳定心理,容易造成群体带动效应,进而造成大规模的人才流失。

三、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意义

1.职工队伍稳定是巩固企业稳定的需要

企业处于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每天面对的是广大职工,接触的是职工的切身利益,听到的是职工的直接呼声,稳定工作做好了,可以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职工参与企业建设的热情。 企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稳定。

2.职工队伍稳定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要将“精心工作,严细管理,持续创新,科学发展”作为重要途径,把解决职工群众合理需求作为重要职责,把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作为重要方法,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职工队伍稳定是实现群众利益的重要保证

只有社会稳定,企业稳定,才能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工作中要注重通过实施“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关爱活动、金秋助学活动等形式,真情服务困难职工,才能以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稳定。

四、应对措施

1、建立科学而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制度,让员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建立企业经营效益趋势一致的薪酬福利待遇机制,保障员工收入与企业收益成正比,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关系。严格杜绝混岗现象,规避同工不同酬的现实问题,确保薪酬收入向生产一线倾斜,兼顾其他岗位。三是健全完善奖金分配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强化集体决策和民主决策。

2、明确统一持续性的企业发展前景

要使职工发展紧密联系企业愿景,保证员工明确企业长期战略与短期任务,看到个人发展战略的前途。一方面要尽量避免短期内的管理思路及重大举措频繁变动,给重大改革举措试点探索与广泛推广一定缓冲时间。不能三番五次、来回往复折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保证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思路的宣贯传达准确到位,避免层层传达落实执行中的理解偏差和方向错误,造成基层员工的困惑不解。

3、注重团队业绩和团队精神塑造

不仅要让员工感受到集体组织温暖,也应该有团队集体创造业绩带来的成就感。要对团队中的困难员工、技能落后员工予以帮助辅导;也要通过建立企业科技攻关队伍开展课题攻关,组织小型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开展企业练兵比武、劳动竞赛等,通过团队组织统一活动,统一目标,增强员工个人存在感和价值感,提振队伍士气、强化团队凝聚力。

4、关注职工生活保障,增强员工归属感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在不触动企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关注职工生活保障,增强员工归属感。通过改善基层文化生活,解决住房困难和夫妻两地分居,纠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和员工择偶困难等问题,人性化的满足员工的工作生活基本需求。

5、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发挥工会监督职能

对涉及职工权益的制度要公开化、透明化,决策民主化、集体化。一是加大对薪酬福利、奖金分配、选树先进等涉及员工现实利益的活动公开透明力度,保证制度健全、标准统一;二是强化对人才干部选拔竞聘等涉及员工发展利益的活动的公平公正执行力度,确保流程科学严谨,监督到位;三是创造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保证员工主人翁身份参加到企业重要活动中。

6、弘扬包容大气的企业文化精神

要建立从高层决策向基层问计转移的企业文化。一是明确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吸纳者,建立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必须是本企业员工独特精神的挖掘、归纳和总结,才能培养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观,锤炼团队精神,凝聚人心,真正把企业建设成为员工信念、价值和发展的共同体,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发展。二是要承认价值观的多元化。弘扬企业文化,展现文化精髓,同时也能包容接纳员工对企业的不认同观点意见,更有利于企业文化活跃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明白职工队伍的稳定,是我们企业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是我们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的改革、发展,职工队伍的稳定是作为企业管理者永远面临、经常思考的问没有和谐稳定的职工队伍,企业就无从发展,只有职工队伍稳定了,才能实现社会稳定、企业稳定,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才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让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只有依靠职工、维护职工利益、尊重和关心职工,才能确保企业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