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止血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科手术止血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的书法秉承家学。从我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就经常看见父亲拿着毛笔在废报纸上写字。每年快到春节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忙得不亦乐乎地为乡亲们写春联。小学伊始,父亲开始教我练习书法,从此我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的时候跟随父亲的练习不是很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尤其是1988年开始参加工作,当了一名教师以后,我开始系统地学习书法理论,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从此日日练习,乐此不疲,书法技艺日臻娴熟,写出来的作品也慢慢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法教学 坚持做到“四个认真”
随着固安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成立,我有幸成为了中心书法活动课的指导教师。为了开展好书法课的教学指导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坚持做到“四个认真”:
一是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为做好书法活动的辅导工作,我提前十分精心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编写了切实可行的辅导材料,从每一次的辅导内容、形式、目标、目的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都做了详细的安排。编写了教案、教学计划等。
二是认真做好每一次书法活动的辅导工作。
书法活动其实是很枯燥的,学员们年龄小,正处在一个好动的阶段,要想让他们踏踏实实地坐下来一笔一划地写毛笔字,确实不容易。所以,我首先从提高学员们的兴趣入手,挑选了几本字帖,问学员们字帖上的字写得好不好,学员们都说好。我适时地引导说,你们也可以写这么好,前提是要认真地学、认真地练;其次是做好示范。在学写每一个笔画之前,我先进行示范,从起笔、行笔到收笔的每一个环节的方法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挂起来再讲解一遍,力求让每一个学员都知道每一个笔画的写法;第三是做好手把手的教写动作。我认为辅导员最重要的是要和学员打成一片,不要说示范完了,就让学员们自己练,这是不对的。因为每个学员的悟性是不一样的,理解的程度也有高有低。所以我示范完以后,马上就下去开始手把手地教写,这样可以很快地提高学员的水平;第四就是时刻注意学员的变化。有的学员练着练着,坐姿、握笔姿势就开始变样了。这时我赶紧上前纠正,要让学员在练字的时候时刻保持正确的姿势。还有的学员练着练着,就开始在纸上乱画,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写了。这样的学员就是练烦了,不愿意练了,我就马上和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休息一会儿或者让他们出去活动一会儿,回来再练。如果硬逼着练,只是白费纸墨,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三是认真做好每次活动后的总结工作。
总结是很重要的,每一次辅导结束后,我都要写活动后记,把活动开展的过程、达到的目的、出现的问题等详细记录下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查找对策,在下一次活动开始之初改正过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四是认真做好与活动中心和家长的沟通工作。
活动中心为青少年书法活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这是辅导员、学员和家长有目共睹的,大到书法活动的场地,小到每个学员的用品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对于活动中心安排的活动任务,我及时与活动中心的老师沟通,看怎样完成得更好,力争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学员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快乐。我对书法活动的安排是开放性的,做到敞开门搞活动,家长随时都可以进来观摩,这样也有利于我和家长随时沟通。学员有什么问题,我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督促学员改正,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心参加公益活动 积极普及和推广书法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我院颅脑外科手术患者178例,其中包括颅脑损伤病例92例,脑出血患者44例,颅脑肿瘤患者42例,分成Bio-Paper组和对照组。Bio-Paper组90例患者,男63例,女27例,年龄26~73岁,术中使用可吸收止血膜。对照组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28~72岁,术中使用常规止血材料明胶海绵。
1.2操作方法
Bio-Paper组:常规止血后,将可吸收止血膜平铺于明胶海绵上,根据创面大小情况剪裁,将可吸收止血膜的一面用于创面。颅脑外科在处理去除骨瓣硬膜与颅骨间隙出血时,可剪成长条填塞在硬膜和骨瓣之间,可吸收止血膜的一面贴于硬膜上,用小针细线每隔50mm左右在硬膜与骨缘(或骨膜)悬吊;脑出血血肿清除后,脑内深部有散在的出血点或渗血时,可剪成10mm×10mm或20mm×20mm大小左右,可吸收止血膜的一面贴在出血点或渗血处,其大小的使用根据出血和渗血量而决定。也可将可吸收止血膜平铺于用手术刀抛开厚度减半明胶海绵(厚为2.5mm),用于颅脑肿瘤切除后的手术创面。对照组:充分电凝止血基础上,先用止血棉吸干术野渗血,根据手术创面大小,剪切明胶海绵,揉搓后应用于创面,按压至血液凝固为止。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创面即刻止血效果
Bio-Paper组:应用在手术创面部位后的即刻止血率为95.56%(86/90例),有4例患者因为局部出血量较多,常规止血不够彻底,有从创面上滑脱的现象,经过局部双极电凝止血后,再次使用产品,对创面产生了较为牢靠的吸附作用。对照组:应用在手术创面部位后的即刻止血率为63.64%(56/88例),明胶海绵止血通常需要加压按压,由于部分创面位置手空间影响,不易按压(20例),故产生滑脱影响即刻止血效果。还有部分病例(12例)因为出血量较大未能贴合创面造成滑脱。两组即刻止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术后
24h出血量通过观察术后24h引流量来判断大体出血量,见表1。
3讨论
篇3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保守治疗;外科手术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临床消化科常见病和多方病,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呕血及便血等,严重消化道出血常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引起失血性休克[1],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多采用西药常规护胃、抑酸、止血治疗,但急性、大量的消化性出血单纯靠西药治疗无法有效止血[2]。本院于2012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2013年12,本院普外科收治的4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入选者均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呕吐及黑便病史,经胃镜检查予以确诊。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11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8.2±1.35)岁。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尊重患者选择的情况下,对其中22例进行常规保守治疗,并设为保守组;对18例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询问病史,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完善血液常规检查,分析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留大便标本检查潜血试验。保守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输入抑酸药(奥美拉唑40mg,2次/d)、止血药(止血敏3.0g)、抗生素(头孢类),并输入晶体及胶体液+电解质,以维持血压稳定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手术组实施外科内镜手术治疗: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积极补液抗休克治疗;术前上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内镜下仔细检查检查患者胃部,了解胃部有无病变;继续深入内镜至十二指肠球部,观察球部溃疡范围,找到出血灶,实施十二指肠球部胃体窦切除术,内镜下彻底止血并严密缝合,防止再次出血。再次检查患者十二指肠及胃部黏膜组织有无病变及出血,无误后退镜结束手术,术后常规给予抑酸、止血、抗感染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头晕、心慌等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便血、呕血、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3]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分设痊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呕血、黑便等症状缓解时间用(x±s)表示,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应用SPSS 15.0 软件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2.1两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手术组呕血、黑便、腹痛腹胀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组(P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手术组痊愈1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保守组(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熬夜、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大量酗酒等,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辛辣食物刺激、酒精损伤消化道粘膜,使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可导致出血,少量出血表现为恶心、呕吐、大便潜血阳性;急性、大量消化道出血病情凶险,患者发生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血压下降引发失血性休克,如得不到及时诊治,死亡率高达10%。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发生时,应立即采取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一般以西药常规保守治疗为主,给予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支持治疗。由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常反复发生呕吐、黑便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刘天瑞[4]提出,对反复发作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在结合患者病情及尊重患者选择的前提下,可采用外科内镜手术治疗。通过内镜直视下,可清楚地检查患者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组织有无病变,了解溃疡大小、深浅,找到十二指肠球部出血的具置,直接针对出血点进行切除、结扎、缝合,对正常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不造成损伤。
本研究中,经过外科内镜手术治疗后,手术组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呕血、黑便、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短,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由此可见,外科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安全、高效。但正如刘亚民[5]在文献中指出,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治疗后应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调整作息时间,注重饮食清淡易消化,加强运动,戒烟限酒,对预防再次发生消化性溃疡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硬肿合剂"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中致急性胃出血2例[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17):95-95.
[2]翟金林.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5): 880-880.
[3]Evpasch E, Williams JI, Wood-Dauphinees, et al. 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instrument[J].Br J Surg, 1995, 82(2): 216-22
[4]刘天瑞.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6例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1):70-71.
篇4
[关键词] 胆道术中大出血;出血原因;处理方法;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93-02
肝胆外科手术中胆管大出血因出血部位深、出血量大而处理困难,且胆管系统的解剖关系复杂,变异较多,术中任何疏忽和失误都可能发生进一步损伤,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1-2]。现对本院收治的15例手术中胆管大出血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行肝胆外科手术、术中并发胆管大出血的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9~65岁,平均(52.4±11.3)岁。术中出血量均≥400 mL,其中400~800 mL 11例,
1.2 治疗方法
对于出血量少、出血缓慢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的非重病患者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出血量大,位置深,药物治疗及接入治疗无效患者转为传统开腹术,并通过胆道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纤维胆道镜等检查方法,对出血区域进行定位和定性评估,选择合适的开腹手术方式:(1)胆道冲洗+局部填塞术;(2)直接缝扎术;(3)肝动脉结扎术;(4)肝段或肝叶切除术。
2 结果
根据出血病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处理后,15例患者胆管出血情况基本得到控制,均达到满意止血的目的。15例患者胆管大出血的原因见表1。
3 讨论
3.1 肝胆外科术胆管出血的原因分析
术中胆管出血是肝胆外科手术中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据相关文献报道,70%的胆管大出血发生在胆道术后,出血原因通常以创伤与感染较为多见[3],很少涉及患者自身或医源性出血。分析本组患者术中胆管大出血的原因多为手术过程中盲目使用金属钳,探查不清、操作粗疏,以致于造成胆管壁和血管的人为损伤。其中,4例因探查不慎致胆管狭窄部撕裂出血,3例取石不慎致胆管壁裂伤,人为可控性损伤达46.7%。因此,肝胆外科手术的操作要点为轻柔、细腻、谨慎,尤其在胆道探查、肝内胆管取石及分离细小结石时,应避免用力过猛而引起继发性损伤,从而有效控制术后胆管出血的发生率。
术中胆管大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炎症引发胆管感染,其临床常见病理类型主要有3种:肝胆管溃疡型、肝脓肿型、急性弥漫性肝胆管炎型[4]。本组有4例出血与胆管感染直接相关,其中3例由长期结石滞留引发,1例为寄生虫感染。感染可导致胆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一步形成溃疡;一方面,溃疡面血肿胆管黏膜质脆,易损伤,稍有摩擦,即可能大量出血;另一方面,溃疡处破损后,炎性介质大量分泌,腐蚀临近血管,引发血管炎症,进一步加重了出血的倾向[5]。因此,对于胆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在术前必须给予一定疗程的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采取个体化疗法,待胆管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治疗,以此可有效避免胆管感染性出血[6]。
3.2 肝胆外科术胆道出血的处理方法
临床上胆管大出血的手术处理措施主要有药物治疗法、介入手术法及传统开腹手术法。
3.2.1 药物治疗:对于一般性出血,可以给予抗生素和止血药治疗;本组2例患者经积极用药治疗后达止血目的。
3.2.2 介入疗法: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危重患者可以应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此术式相对微创,无需全身麻醉和剖腹探查,利用肝动脉造影确认出血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的解剖关系,然后超选择插管至靶血管,注入栓塞剂[7]。相比于开腹术,痛苦小、恢复快、临床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都较高;本组3例患者经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2.3 开腹手术:对于出血量过大或经前两种方法治疗均无效患者,可转为传统开腹手术,常用方法有,(1)局部填塞压迫联合胆道冲洗:通常先采用8%的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反复冲洗胆道,刺激小血管收缩,联合局部压迫,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本组中2例患者出血速度较慢且范围较小,应用此法有效止血。另有1例患者采用局部压迫出血胆管,达到止血效果。(2)直接缝扎:适合于出血灶邻近肝表面或伴有肝内胆管扩张者。本组中2例肝脓肿患者应用此法止血效果良好。(3)肝动脉结扎:阻断肝左、右或肝固有动脉常能有效控制出血,特别适合于肝内胆管出血但病灶部位不明确时或出血灶明确但不便切除的患者,操作简便、有效。本术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结扎后应仔细检查相邻动脉的血供与出血点的关系,以免漏扎造成胆道再次出血。本组病例3例左肝内胆管大量出血患者,因结石无法切除病灶,给予左肝动脉结扎治疗,疗效显著。(4)肝叶或肝段切除:该术式的优点是止血的同时能够彻底去除出血病灶,但基于其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仅适用于出血部位较深,且采用其他措施治疗无效的患者。本组2例患者部分切除肝叶或肝段成功止血。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术胆管大出血在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上均具有多样化特征。加之肝胆术中出血的胆管组织大多深埋于肝实质内,管腔小,出血面大,显露困难,处理棘手[8]。对此,病灶的定性和定位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可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等现代医学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胆道系统的全面检查,对出血灶做出正确评估;并通过术中胆道镜对肝内胆道是否伴随出血进行排查。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以保证患者在最佳的收益前提下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林. 胆道手术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67.
[2] 白高余. 胆道手术后胆道大出血5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89-190.
[3] 李红根. 胆道手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2012,32(3):74-75.
[4] 张楠. 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4):59-60.
[5] 陈刚强,彭谷. 胆道手术后大出血28例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700.
[6] 黄勇坚,曾芝兰,黄三斌,等. 胆道手术中胆道出血的诊治[J]. 肝胆外科杂志,2010,18(2):127-128.
[7] 符方杰,黄科宁,吴亚明. 胆道手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J]. 河北医学,2011,17(8):1062-1064.
篇5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20-02
高血压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及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近年来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约为每年81/10万,病死率约40%-50%[1]。外科治疗可清除血肿,解除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ICP),解除和防止脑疝,改善脑血流,减少后遗症及死亡率。外科手术治疗疗效优于内科治疗,已得到临床证实[2]。笔者收集了本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248例高血压脑出血,对这些病例作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标准的患者共248例,其中男181例,女 67例。年龄28-79岁,平均53.5±3.8岁。全部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病史为2-25年,发病前都有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排除标准:出血是由于外伤或肿瘤原因所致;脑干出血;心、肺、肾等系统存在严重疾病者。
1.3 临床表现
术前深昏迷126例,浅昏迷103例,嗜睡和朦胧状态19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3-5分19例,6-8分105例,9-12分109例,13-15分15例。患者发病后手术时间为1小时至7天,其中,小于7小时11例,7-24小时208例,24-72小时21例,大于72小时8例。大部分患者体温正常或略高,38度以上者48例;心率110次/分以上者118例;一侧瞳孔散大者32例,双侧瞳孔散大者25例。其中,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3例,有糖尿病史28例。
1.4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头CT扫描:壳核出血131例,皮层下出血75例,丘脑出血11例,小脑出血21例,脑干出血3例,脑室出血7例。出血量小于80ml者223例,80ml以上者25例。
1.5 手术方法
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21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颅骨钻孔引流6例,颅骨钻孔外引流25例。术后常规行脱水、抗感染、营养支持、促醒等综合治疗。
1.6 术后处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血压稳定,防止血压过高和波动过大造成再出血,过低导致脑血流不足;控制颅内压增高,减轻继发性损害;保持脑室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补充营养等,防止并发症。
2 结果
恢复良好144例,占58.06%;生活自理45例,占18.15%;生活自理困难24例,占9.68%;植物生存11例,占4.45%;死亡24例,占9.68%。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以高血压动脉病变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主要以动脉硬化性脑内小动脉破裂[4],最常见的是壳核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5]。高发年龄为50-60岁,本病例组中男女比例为2.7:1。外科手术清除血肿不仅可以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而且可以预防血肿自身释放的各种毒性物质引起脑水肿造成的间接损害。
目前, 高血压脑出血多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主要有以下5种手术方式[6-9]:①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最大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及液化的坏死的脑组织,同时可去骨瓣减压迅速解除脑组织的压迫。缺点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出血量多,脑组织损伤后水肿重。在传统的开颅手术的基础上改进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虽然有损伤小、入颅时间短的优点,但因其视野小,深部血肿清除受限。② 锥孔或钻孔血肿吸引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但有时对固体血块难以抽出和在盲视操作下血肿清除不彻底、减压不充分,甚至造成再出血。③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马达驱动螺旋导针及缩小螺旋针的直径、增加管状气孔、加深螺旋沟槽、超声手术吸引器(CUSA)、高压冲洗等增加血肿排空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有操作较复杂,创伤性略大,手术时间较长的缺点。④内镜血肿清除术,具有冲洗、吸引以及直视下观察等优点,与内镜配套的止血技术,包括激光技术,对血肿清除后的止血提供方便。⑤CT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此方法术前定位准确,术中又有CT监视,对大血肿可施多靶点、多径路手术,达到了仅清除脑内血肿而又不伤及血肿周边正常脑组织的目的。抢救生命、降低致残率是治疗的宗旨,具体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进行评估后选择。
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尚存争议,持有超早期手术(出血7h内)、早期手术(出血后7-48h)、延期手术(出血48h后)观点的都有。我们认为对条件适合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在脑实质形成不可逆损害之前将血肿清除,打断恶性循环链,可使脑实质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对患者生命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体会是,适合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治疗对其生理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致残率。因此,急诊抢救期间应及时、正确的判断、评估及分类,使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尽早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意识模糊转为浅昏迷,目前为公认手术时机。
同时,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治愈的重要因素。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的并发症有[10-12]:①再出血,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原因,术后除常规应用止血剂外,有效地控制舒张压是防治术后再出血的关键。②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脑出血后数小时至一周前后,术后早期应用抑酸剂并及时调整糖皮质激素的用量。③肾功能衰竭,术后大剂量应用甘露醇可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应注意对肾功能的监测和尿量的观察,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总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我们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庞力.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9(2):151-150.
[2]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44-347.
[3] 毛群.外科治疗脑出血:回顾与展望[J].国外医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30(5):420-423.
[4] 王家文,靳红心,孙政.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手术预后的原因分析[J].安徽医学,2000,21(5):50-51.
[5] 张铁岩.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脑病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26(3):86.
[6] 李岩.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文选,2005,24(1):130-132.
[7] 赵勇刚.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手术时机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9):816-817.
[8] 程华东.浅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10(4):286~287.
[9] 赵春平,秦家振,魏群,等.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2(1):80-81.
[10] 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61.
篇6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大出血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16-02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massive bleeding medical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rapid, effective, safe control peptic ulcer massive hemorrhage. Methods in the clinical selection of peptic ulcer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130 people, among them, 42 people add with growth inhibition element, add 22 cases with octretide peptide, at the same time be fast, "panxi restaurant, needle, rehydration, blood transfusion was symptomatic, support, and treatment group only fast," panxi restaurant, needle, rehydration, blood transfusion was symptomatic, support, treatment. Results growth inhibition change group: powerfully 36 people, effective 5 people, invalid 1 person; 24 hours hemostatic rate was 86%, the rate of bleeding 48 hours 98% octretide peptide group got 18 cases, effective in 3, 1 case ineffective, turn to the surgery, the stomach cancer diagnosis for amazon, 24 hour hemostatic rate was 82%, the rate of 96% for 48 hours bleeding control group: powerfully 24 people, effective 8 people, invalid 4, the turn of surgical treatment, 24 hour hemostatic rate 67%, 48 hours hemostatic rate was 89%. Conclusion use proton pump inhibitors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massive hemorrhage is good, but there are still part will not ease, add with growth inhibition change or octretide peptide, the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greatly reduce the risk of bleeding and surgical treatment treatment.
【Keywords】peptic ulcer massive Hemorrhage Emergency treatment
上消化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是指数小时内出血量达到1000ml 以上或循环血量的20%,同时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表现。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文献报道临床中经常使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针,对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治疗有了很多较成熟的经验。我们在临床中使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针对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治疗,通过观察,效果非常满意。我们选取于2008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病人共 130 人, 其中42 人加用生长抑素针治疗,22 人加用奥曲肽针治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所有的病例均胃镜检查或手术证实,其中男71人,女59 人,年龄15-82岁;胃溃疡5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2例,复合性溃疡5例选取的3 组中,症状、体征、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禁食,泮托拉唑针40mg,静脉滴注每日2 次, 并以补液、输血、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用上述方法治疗,而生长抑素组则加用:生长抑素针0. 25mg,静脉注射,而后立即予以0. 25mg /h,静脉持续点滴治疗, 然后于止血后48-72小时停药。奥曲肽组则加用奥曲肽100ug 静脉注射,继予以600ug维持24小时,止血后48-72小时停药。
1.3 止血成功的疗交判断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肠鸣音正常,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回升,加下述三点之一:①胃管引流液无出血,变清;②胃镜证实出血停止,溃疡面无新鲜出血征象;③大便转黄或潜血试验阴性。
2 结果
2.1 评定标准 显效,用药24小时内止血;有效:48 小时内止血;无效:72 小时仍未止血,并转外科手术治疗。
2.2 治疗效果 生长抑素针组:显效:36人,有效5人,无效 1人,24小时止血率为86%, 48 小时止血率 98%;奥曲肽组显效 18 例,有效3例,无效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诊断为胃小弯癌,24小时止血率为82%, 48小时止血率为96%。对照组:显效24人,有效 8人,无效4人,转外科手术24小时止血率67%,48 小时止血率89%。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是消化内科的危急重症,及时有效地治疗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减少输血及尽量避免手术治疗的关键。生长抑素针为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氨基酸,其与天然生长抑素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方面完全相同。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与生长抑素相似,但作用持续时间更长。通过静脉注射,生长抑素可抑制生长激素、甲状腺刺激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并抑制胃酸的分泌。它还影响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内脏血流和营养功能。生长抑素和奥曲肽抑制胃泌素和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 而且,生长抑素和奥曲肽可明显减少内脏器官的血流量,而不引起体循环动脉血压的显著变化,从而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
单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有良好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见缓解。加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后,由于生长抑素和奥曲肽具有减少内脏器官血流量及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胃泌素分泌,提高胃内 PH 值,提高胃内血凝块的形成和血凝块的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且效果显著,极大地减少了手术治疗止血和治疗风险生长抑素和奥曲肽对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加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后仍有良好的效果,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提供了一种效果显著而风险较小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尤其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我们认为,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无论是消化性溃疡大出血还是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均应当联用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这样能显著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且绝大部分患者通过内科止血能够痊愈,减少手术的风险。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牙周外科;术后;塞治剂;临床疗效
牙周塞治剂是一种牙周术后对手术组织表面进行保护,确保受创组织能够正常愈合、压迫止血并对龈瓣进行固定的材料,根据目前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牙周外科手术后应用塞治剂导致患者出现菌斑堆积、术后反应严重的情况,患者被应用后一般组织修复比不使用塞治剂患者较迟[1]。为具体探讨牙周外科手术后患者不使用塞治剂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48例牙周外科手术后不使用塞治剂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48例牙周外科手术后不使用塞治剂的患者,所有手术涉及157个手术区,其中男性患者87例(58.8%),女性患者61例(41.2%),患者年龄介于20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37.3±3.5)岁。牙周外科手术中54例(36.5%)进行牙龈切除术,48例(32.4%)进行翻瓣术,20例(13.5%)进行牙龈再生术,15例(10.1%)进行切龈新附着术,11例(7.4%)进行牙周骨外科手术,所有患者中无相关并存症影响本研究结果,患者进入我院后临床对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备案。
1.2术后处理所有患者在牙周外科手术即将结束的时候将黏膜骨膜瓣复位并进行仔细的缝合,进行牙龈切除的患者在手术即将结束的时候选用纱布块对创面进行压迫止血,在手术中手术区不大于3个的患者给予浓度为0.2%的Dobell氏溶液进行漱口,清洁手术区,手术区为4个及4个以上的患者采取手术后在口腔外垫纱布块加压的方式包扎大于48小时减少渗血与渗液,同时对需要固定的组织进行固定,尽量避免软组织瓣粘连骨组织[2]。
3讨论
传统的牙周外科手术常采取塞治剂消炎镇痛,但由于其引起副反应,疗效不是很理想,临床弃用塞治剂,本研究对不用塞治剂的临床疗效开展探讨发现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高达98.6%,效果显著。在临床研究中笔者还发现根据牙周外科手术的具体类型对手术创面进行及时的清洗与组织瓣复位能够很好的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而且对创面进行精细的缝合能够进一步保证无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良好恢复,加快组织的修复。
在本研究中采取患者自评疗效的方式,对疗效的评价更加真实准确,确保了研究的准确性,对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做了保证。根据观察进一步证实了不用塞治剂疗效显著优于使用塞治剂的疗效。
综上所述,牙周外科手术后不使用塞治剂总体效果显著,有效避免了术后反应的加重,在短时间内患者无感染情况,组织修复良好,在牙周外科手术中建议不用塞治剂。
参考文献
[1]李运华,等.牙周翻瓣术后应用塞治剂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04):178.
篇8
[关键词] 结核;脓胸;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163-01
慢性脓胸主要继发于结核病或并发于肺切除术后,易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疾病。慢性结核性脓胸病程长,病情重,患者体质多较差,心肺功能不同程度减低,内科保守治疗难以治愈,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本院2004年3月~2005年10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146例,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146例均依据以下标准诊断为慢性结核性脓胸:①慢性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纳差、消瘦、盗汗等。②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和语颤减弱,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③胸部X射线示患侧胸膜腔局部或全胸腔大片状高密度阴影、梭形高密度阴影,脏壁层胸膜增厚、肋间隙变窄。④胸部CT显示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脏壁层胸膜增厚。⑤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证据。其中男104例,女42例;年龄15~71岁,平均33.5岁。肺功能检查均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局限性脓胸121例,全脓胸25例。合并肺结核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76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者19例,有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者95例。术前病程均在1年以上,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
1.2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经口插管复合全麻。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108例,胸廓改形术19例,胸膜全肺切除术13例,瘘修补术16例,胸腔病灶清除术10例。术前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102例。术后均行胸腔持续引流,其中19例行胸腔碳酸氢钠+生理盐水反复灌洗脓腔得以闭合。
2结果
本组146例均临床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脓腔全部消灭,支气管胸膜瘘闭合;切口感染5例,切口部分裂开2例,经换药愈合。随访0.5~3年,肺结核病灶稳定,无脓胸复发。
3讨论
慢性结核性脓胸增厚的纤维板严重地压迫和限制了肺组织的活动,导致呼吸功能减退,因而明确诊断后,必须手术治疗。手术的原则是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增强患者体质,消灭胸内残腔,保持肺的呼吸功能。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应选择手术时机及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一般经过6个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大部分可逆性病变可被吸收或治愈,此时是最适宜的手术治疗时间。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在结核性脓胸手术中具有创伤小,能较好地保持胸廓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肺功能等优点[1]。本组采用胸膜剥脱术108例,均临床治愈,术后无复发。手术由于剥离面广泛,渗血较多,彻底止血非常重要,必要时可输血以利术后恢复。结核性脓胸肺及胸膜的纤维粘连较轻时,手术时机恰当则容易剥离,脓胸纤维包裹较小者往往可以完整剥出。对病史较短、脓腔较大甚至全脓胸病例也可以选择性地采用胸膜剥脱术,术中剥开部分脏层纤维板,如患肺经加压充气复张良好,全部剥开后患肺可充满胸腔容积的2/3,肺内无活动性结核病灶,即可选择胸膜剥脱术。
Heller胸廓改形术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有效的术式,适用于病史短、合并肺部严重不可逆结核病灶或复杂性支气管胸膜瘘者。以往实施Heller胸廓成形术同时,取肋间肌瓣修补支气管胸膜瘘,但复发率高[2]。本院采用改良Heller手术填塞修补复杂性支气管胸膜瘘19例,临床效果较好,无一例复发。该术式是在Heller胸廓成形术的基础上将肩胛骨做肩胛岗下切除,再用带蒂的肩胛下肌瓣填塞修补于支气管胸膜瘘口表面。其优点在于患侧胸壁萎陷充分、修补支气管胸膜瘘的肌肉瓣体积大、血运丰富,为支气管胸膜瘘的愈合和彻底消除脓胸提供了最佳条件[3]。
胸膜肺切除适用于合并肺部较大干酪空洞、术前反复咯血,合并患侧支气管扩张、胸廓成形术胸壁萎陷压迫无效者,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在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中己很少采用[4]。但近年耐药结核病例增多,对耐药结核杆菌感染的结核性脓胸并发同侧肺内较大结核灶,还应采用胸膜肺切除,否则术后肺部遗留病灶难以用药物控制,可导致术后肺部病灶浸润进展。
手术后应鼓励患者有效地咳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肺泡分泌物的及时清除和复张。由于手术中剥离广泛的胸膜粘连,术中、术后常有大量渗血,在出现低血压时必须查明或排除其他原因。术中严密止血,应用止血药物,术后要注意观察胸管引流量。术后加强祛痰、扩张支气管与给氧,观察动脉血氧饱和度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如通气功能仍未改善,可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伤口感染。术后2~3 d让患者下床活动,以更快地恢复。体弱者给予支持疗法。术后3~4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连续用药9~12个月并定期复查。
总之,慢性结核性脓胸是内科保守治疗难以治愈的疾病,一旦时机成熟,积极的外科手术是比较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徐志全,杨怀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2,7(2):10-11.
[2]陈肖嘉,辛育玲,左岭东,等.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6):347-349.
[3]王化生.当代胸部外科实用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8.
篇9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血管造影; 栓塞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01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practical value of gastroscopy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ombined diagnosis.Method: Collecting 16 cases who clinical diagnosis of acute upper digestive hemorrhage, gastroscopy and DSA angiography showed no active bleeding, and failed 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1 to December 2013.Maked a gastroscopy and excluded the gastric varicosis esophagus bleeding,and find out the possible bleeding ulcer location.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ulcer lesion, DSA was used to guide super-selective catheterization gelatin sponge embolize of relevant parts of the bleeding artery.Result:In all 16 cases,11 cases bleeding stopped,3 cases blood loss reduction, 2 cases hemostasis invalid and turn to surgical operation.Embolization bleeding success rate was 68.7%, and effective rate was 87.5%.Conclusion:Combination radiological interventional diagnose and gastroscopy,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ulcer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arterial hemorrhage, it had a grea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deserved to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Upper digestive hemorrhage; Gastroscopy; Angiography; Emboliz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jie,Zhangjiajie 427000,China
上消化道出血经内科和胃镜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出血,且DSA血管造影为阴性,针对该类患者及时止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从2011年7月-2013年12月共对有反复消化道出血症状,且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且血管造影为阴性的16例患者行溃疡供血动脉栓塞术,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以呕鲜红色血和或咖啡色胃内容物,解黑便或血便入院,发病时间从1 h~3年,间断呕鲜血或咖啡色胃内容物入院,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7.3岁,其中男11例,女5例。患者多伴有轻重不等的贫血症状,血红蛋白:49.0~108.6 g/L。
1.2 方法
所有16个病例均为内科治疗8 h以上无好转趋势,且胃镜检查发现溃疡,有或无血痂覆盖,无活动性出血,同时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后,以Seldinger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造影。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率根据血管管径调整1.0~6.0 ml/s,总量3~15 ml/次,按照胃镜检查结果,依据血管解剖,病灶部位的供血血管予明胶海绵栓塞,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11支,胃左动脉栓塞5支。术后继续内科止血治疗1~2 d,无活动性出血,则逐步停用止血药。
2 结果
栓塞手术结束后,其中11例未再出血,3例出血量减少,持续内科维持治疗,同时补充新鲜血浆,2 d后出血停止,2例栓塞术后仍反复呕血及暗红色血便,遂转外科手术探查,DSA引导下超选择性插管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止血率达68.7%,有效率87.5%。
3 讨论
检索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难治性消化道出血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内、外科医生关于“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也不相同。一些内科医师和内镜医师所谓的难治性出血通常是指内科和内镜治疗后仍难以控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消化道出血[1]。因此本文将上消化道溃疡反复出血,经内科及胃镜治疗无效,且DSA血管造影为阴性的患者称之为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绝大部分患者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可达到止血的目的,但仍有部分患者出血不止。放射介入是上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的有效诊疗手段[2],能快速明确出血动脉、出血部位,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迅速止血[3-5]。但对于上消化道溃疡反复呕血或便血,内科治疗8 h以上及内镜治疗难以控制出血,且行DSA血管造影无活动性出血征象的患者,临床上处理尤为棘手。
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较差,即使病情暂时稳定,当有效循环血容量得到补充后,出血动脉再次开放的可能性较大。盲目剖腹探查不仅手术风险大,术后患者恢复慢,而且6%~9%的病例找不到出血灶[6-9]。内镜检查虽被普遍应用,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电凝或热凝止血、注射止血、血管钳夹加注射法、激光止血等,但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胃镜检查仅发现溃疡病灶但无活动性出血的病例治疗效果较差;单纯DSA血管造影可以发现>0.5 ml/min的出血量的活动性出血病变,尤其是DSA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病灶更可以对部分病例进行栓塞或者是灌注的介入治疗,但对于出血量较小或暂时停止出血的患者,DSA血管造影同样有一定的局限性[10]。
本组共收集到16例患者,均为内科及胃镜治疗后仍有反复出血,DSA血管造影为阴性的患者。检索文献在治疗上意见并不一致,主要包括再次血管造影、内科治疗、开腹探查等。笔者考虑到胃及十二指肠各供血动脉之间侧支交通多,微循环的吻合亦十分丰富,栓塞部分动脉血管一般不存在胃肠壁坏死的危险,遂依据胃镜提示可能出血病灶的部位,超选择栓塞相应的供血动脉,如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胃左动脉等,共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12支、胃左动脉4支。结果有11例栓塞后出血停止,其犯罪血管可能来源于被栓塞的动脉血管;3例栓塞后出血量减少,栓塞血管可能起到了血流减压作用,溃疡血流量减少,血流减慢,内科持续治疗出血停止,其犯罪血管可能部分来源于被栓塞动脉或栓塞后交通支开放;2例栓塞治疗无效,其血管可能不是来源于被栓塞血管或侧支循环及交通支异常发达的血管。
当然,DSA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随着血管造影机的普及以及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损伤与危险性与外科手术相比就小的多了[11]。从本组病例看,介入栓塞治疗对难治性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诊治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更显示出介入栓塞治疗的重要性。放射介入栓塞可作为动脉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症常规诊疗措施。也可作为内科保守治疗、内镜或手术治疗受限,或上述治疗后再出血患者的有效补充手段[4]。但对于本组病例中介入栓塞后仍有出血的5例患者,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研讨。
综上所述,放射介入血管栓塞与胃镜检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对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振军.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思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6):419-421.
[2] Holme J B,Nielsen D T,Funch-Jensen P,et al.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bleeding duodenal ulcer:an alternative to surgery[J].Acta Radiol,2006,47(3):244-247.
[3] Eriksson L G,Ljungdahl M, Sundbom M,et al.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versus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therapeutic endoscopy failure[J].J Vasc Interv Radiol,2008,19(10):1413-1418.
[4]刘晟,容鹏飞.介入诊断与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2008,25(2):316-318.
[5]朱惠明.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及放射介入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2,7(1):1-5.
[6]王永利,崔世涛,张家兴,等.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症介入诊疗价值和影响因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6):409-413.
[7]高云,胡道予,孟令山,等.DSA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治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599-602.
[8]何峰,夏曙祥,钟文贵,等.难治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放射介入治疗[J].影像与介入,2010,17(23):77-78.
[9] Whitaker S C,Gregson R H.The role of angiography in the invertigation of acute and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J].Clin Radiol,1993,47(6):382.
[10]孟凡勇,陈纪花.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119-120.
篇10
【关键词】泮托拉唑联合硝苯吡啶垂体后叶素:消化性溃疡大出血;临床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86-02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虽然近年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在高年、有严重伴随病患者中病死率仍相当高,临床应予高度重视。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病因的50%),应当进行紧急处理,需要静脉用药或内镜介入治疗可止血。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1月收治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30例,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的病例均胃镜检查或手术证实。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2例。
1.2方法:所有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禁食,泮托拉唑针40mg,iv,q12h,5~8d,并以补液、输血、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用上述治疗方法;而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加垂体后叶素50~100U+5%葡萄糖氯化钠500ml以0.2u/min连续滴注,无效时加至0.4~O.6u/min,止血后以O.1u/min维持12小时停药(剂量超过0.8u/min疗效不在增加,而副作用将增加)。或者腹腔内注射10~20u(溶于生理盐水20~40ml),必要时12小时后重复一次。同时硝笨吡啶10mg,口服或含服,一日三次,5~8d或更长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如变化不大,剂量酌情增减,每天可用到50~60mg,无明显副作用,部分病人重复疗程。
1.3止血成功的疗效判断:[1]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 [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回升,大便转黄或潜血实验(或OB实验)阴性. [3]胃镜证实出血停止.[4]胃管引流无出血.
2结果
2.1评定标准:显效:用药24小时内止血,有效:用药48小时内止血,无效:用药72小时仍未止血,并转外科手术治疗。2.2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12人,有效2人,无效1人,转外科手术治疗,诊断为胃癌。24小时止血率为80%,48小时止血率为94%。对照组:显效:9人,有效:4人,无效:2人,转外科手术。24小时止血率为60%,48小时止血率为87%。
3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行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发生率,约占消化性溃疡病例的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并发于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胃溃疡,而并发于球后溃疡者更为多见。并发出血者,其消化性溃疡病史大多在一年以内,但一次出血后,就易发生第二次或更多次出血。尚有10%―15%的患者可以大量出血为消化性溃疡的首发症状。急诊内镜是早期诊断出血的重要方法。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诊断困难者,更应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其准确率可达90%以上,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能明显减少任何通路引起的酸分泌。泮托拉唑钠是一种新型的抗疡药,其直接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从而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性溃疡等上消化道大出血。泮托拉唑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质子泵抑制剂之一。本品为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强酸性条件下迅速活化,其pH依赖的活化特性,使其对H+/K+-ATP酶的作用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本品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引起该酶不可逆性的抑制,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 在通常剂量(40~80mg/d)下,许多病例可造成几乎缺酸状态,这样保证了止血最佳环境,既阻断了胃酸对溃疡出血面的侵蚀,又使体液和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得以发挥,从而可以更迅速地控制症状和使溃疡愈合。本组患者均结合静脉滴注泮托拉唑治疗。
消化性溃疡其部位属门脉系统,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持续静滴可使内脏小动脉收缩,以及门静脉,胃左静脉,奇静脉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流入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进而降低门脉压。通过降低门脉压力,使出血处血流量减少,为凝血过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静脉破口的血痂形成与愈合,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当然亦应注意其副作用如高龄,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衰,肺心病,妊娠妇女等禁用。
硝苯吡啶属钙通道阻滞剂,可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门脉阻力,使门脉压下降;同时因其可定时服用,使作用时间相对延长,大大降低了因泮托拉唑或垂体后叶素停药后门脉压力反弹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再出血的可能。此外尚可阻滞肾素和醛固酮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及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单用质子泵抑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有良好效果,但仍有部分不能缓解,加用硝苯吡啶垂体后叶素止血后效果更加显著,极大地减少了手术治疗止血和手术风险,因此我们认为静脉滴注泮托拉唑结合硝苯吡啶口服或含服,垂体后叶素持续静脉滴注对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疗效更佳。这样能显著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并发症少见,安全,价格低廉,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铁一,孙明明,上消化道出血798例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3):72-73
[2]胡伏莲,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现念。中华消化杂记,2005,25(3):189
[3]刘文忠,消化性溃疡。见:王吉耀,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9
[4]泮托拉唑临床协作组.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06,28(8):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