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德国;德国高校;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146-01
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德国教育的法制化管理有直接的关系。正是通过学校的法制化管理,不断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使德国具备了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国高校通把思想教育贯穿在学生的生活,及学科、各专业的学习过程中
德国高校所设立的课程中并没有以“思想道德”命名的教学科目,高校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点放在伦理道德观念上,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和批判能力。对在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主要通过伦理学、神学、教育学、法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渗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去学习研究。高校以现实为起点去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在理论上的做宣传而且教育学生理解社会、理解现实、理解自己、理解别人,培养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诸如诚实、尊严、慈爱、克己、互助、责任感、相互谅解、协作精神、群体观念、健全人格,以及对真、善、美的感受性。
二、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德国高校实现德育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德国高校对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做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而且要思维严谨,还要帮助和训练学生逐步形成有自我负责意识的行为能力。德国的高校要求精心备课,对教学内容熟悉透彻。在教学中让教师充分的去考虑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愿望和建议,师生合作共同商谈和制定学习规则。因为他们充分意识到,当教师和学生共同掌握和重视了这些规则之后,才有更多的机会及可能实现教学合作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德国让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法定化,以确保其德育效果
德国从基本法、州法、教育大纲到学校的各项规则都对思想道德的学习作了明确的界定。根据《高等学校总法》相关规定,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守法精神,崇尚人性、民主与自由、有自尊心和责任感的可依赖的自由公民、劳动者。目前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侧重点已由过去追求个性自由、个人为本转到追求民族意识、吃苦耐劳、敬业守纪、团结协作和以社会为本。就其内容而言,主要以确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为人格塑造目标。学校教育不仅让年轻人关心他们的学习,维护他们的权利,还让他们意识到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篇2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009-02
大学生是构建未来社会的主要动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和谐面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从小刻苦学习,立志献身事业、报效祖国,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但少数大学思想道德观念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脱离了常轨,发生了错位。通过对孔子仁爱思想研究,促进“仁爱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培育大学生的仁爱品质,让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身体力行,做到高素质人才知行合一。
一、孔子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爱亲,孔子从家庭血缘亲情中直接引出仁爱思想
人一出生就处在家庭父母兄弟关系中,父母对子女宽厚的慈爱,子女对父母浓浓的敬爱,兄弟、姐妹、平辈之间的互敬互爱,在亲人间互相关爱中,萌生亲情爱。家庭中的亲爱,是人最早形成的爱心,离开了家庭血缘的亲情之爱,仁者爱人就成为无根之谈;爱众,仁爱始于爱亲,爱亲就要孝悌,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打破血缘关系将孝悌推及社会就是泛爱众,爱广大民众。对此,孔子基本的方法就是忠恕:忠,主要是真心诚意待人,一视同仁。恕就是宽恕待人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具体化,体现着换位思考的道理,正是通过这种忠恕之道,把仁爱思想从爱亲推广到泛爱众。在孔子看来,除了做到忠恕,还要做到恭宽信敏惠,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博施于民而济众,才是仁爱;爱万物。在孔子看来,应将爱人推及关爱一切生命,鸟兽昆虫也是值得关爱的。对于人,珍惜和关爱人的生命。对万物,也要仁厚宽待。孔子看到了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内在价值,人与自然界的各物种都有其内在价值的,两者间有着和谐共处、不可分割的生命联系。
(二)孔子仁爱思想的人本精神
孔子仁爱思想始终以人为本位和核心,不仅注重人的感性认识,也同样注重感性的社会实践,即仁者的仁必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方显现出来。孔子仁爱思想站立在实践的高度,以仁爱为立足点来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既“仁者爱人”并确立了仁爱的道德地位。孔子仁爱思想经过后世儒家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三)孔子仁爱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源流
1.孔子仁爱思想为大学生道德认知奠定传统理论基石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积极上进,敢于开拓创新,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环境,若加以正确引导,定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强大正能量,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一代。目前他们的思想道德认知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缺陷,如缺乏集体意识、拜金享乐盛行、道德观念淡漠等现象。如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重中之重。孔子的仁爱思想内容丰富且和实际情况相联系,为大学生塑造仁爱行为提供思想源头,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增强感恩、责任意识,启迪他们以正确的心态看待生活与人生。思政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仁者爱人”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将仁者爱人作为他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原则。
2.孔子仁爱思想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孕育提供了思想源泉
仁爱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最高的道德行为规范,家庭内部人员间的慈爱孝梯的自然情感是孔子仁爱思想的直接源泉,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姐妹,他也不会爱社会,也不会爱祖国和人民。仁爱思想是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源泉。高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作用,必须将思想道德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实践。通过实践使大学生进一步内化仁爱为自我认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信念,深化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把受教育者内化的道德意识转变为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孔子仁爱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为大学生调整道德认知、培养高尚的道德意识、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奠定传统理论基石。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
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未来社会的风貌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前,他们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稳定、健康;社会责任感较强;关注自身发展,价值观念趋向务实;向往健全人格,追求高尚的道德等,但也有缺失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一)集体意识、服务意识淡薄
由于社会历史环境和个体生理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按照利己主义的标准,一切为自己着想,不考虑他人和集体,缺乏对他人的理解,缺乏团结、合作、互助等精神。
(二)价值观多元化、诚信观念淡薄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由此滋生一些负面因素,如损人利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这种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的正在形成的价值观难免会表现为多元性和易变性。部分大学生还有迟到旷课、考试作弊、简历造假等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
(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
少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道德认知,但缺乏对道德义务的理性思考,缺乏社会责任感,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割裂开来。如大学生都知道尊老爱幼,但有些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会希望别人让座,自己却不行动,甚至有的人还为此发生争执。
(四)面对挫折,情感脆弱,甚至漠视生命
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一些大学生面对挫折心理压力大,状态调整不过来,常感到烦闷,压抑,焦虑,情绪低落的状态。个别人甚至对生命出现冷漠。如自我轻生,虐猫事件,和室友相处遇不愉快,发生报复事件的复旦大学投毒案。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偏差
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常常家中所人员的核心,一家人围绕着这个核心转,这种过分溺爱使得不少学生已习惯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时间久了孤僻,自高自大等不好的习惯。而且一些家长观念存在不合理的一面,认为再苦不能苦孩,自己吃多大苦受多少累都没关系,只要孩子生活的舒服、快乐就好。无疑,部分家长的这种不合理的观念和做法,滋生孩子的享乐主义思想,不利于孩子养成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合作的好习惯。
(二)学校教育的失误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部分高校道德教育体系仍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层面,没有与实践层面作良好的接洽融合,也无法适应社会新变化,在对大学生实践行为引导方面失去了意义。学校道德教育也有错位与失误。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讲解、知识灌输为主,这种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在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
(三)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日益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也在多元化。社会大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团结竞争等意识,但社会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如社会责任感减弱、服务意识下降,不顾其他为个人的前途捞资本。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之而来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部分大学生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忽略了对高尚精神的追求。
(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代大学生缺少磨难的成长,过于在乎成绩,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不注重个人品性人格的修养,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程度低下。还有大学生道德心理的不成熟也是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危机的原因之一。
四、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启示
以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仁爱品质,只有在遵循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渠道多管齐下,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仁爱品质,使孔子仁爱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一)构建家庭教育的仁爱环境
孔子仁爱思想是我国传统道德的瑰宝,养成仁爱思想的起点应当从家庭教育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女都是在父母直接影响下长大的,家长的言行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希望子女成长成人美好愿望的实现却有赖于家庭仁爱思想教育的传承。家长一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子女做出榜样;二是要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引导他们爱亲爱众;三是要去除对子女过分溺爱,培养子女自立,自强,自主精神;四是要通过仁爱思想教育,让子女学会共处,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家庭的仁爱教育在子女的仁爱品格养成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大学生仁心爱心养成相当关键。
(二)高校多渠道多途径培育大学生的仁爱品质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培育大学生仁爱思想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传承仁爱精神,就要高校多途径让教育教学环境渗透着仁爱思想。一是注重提升高校教育者的仁爱素养。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注重提升自身的仁爱素养,切实关心学生,真正走入他们心中,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践行仁爱的楷模。二是培育仁爱文化,营造校园仁爱氛围。如学校在管理上更加人性化,积极努力为师生建立美好的和谐氛围;开展仁爱教育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仁爱践行活动。三是优化校园网站,加大相关仁爱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将校园网打造成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四是将仁爱思想贯彻到大学生思政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注意对大学生多形式多渠道灌输仁爱思想,要打破以往思政教育简单粗暴、重专业轻德育,重管理轻教育的方法,有效进行仁爱思想道德思想的教育。
(三)营造仁爱的社会氛围
篇3
正如同在目前高等教育探索过程中,对于智育每个学校都视其为重中之重,这是体现每个大学基本状况的硬实力,也是我们通常认为送孩子上大学的目的所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掌握一技之长,以便立足于社会。这也是国家发展之所需:高科技人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备条件。但如果为了智育而放松甚至放弃德育,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现在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往往过于重视形式,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仅靠辅导员、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说教和管理是一种空洞的德育模式。当然这样的局面不是高等教育的错,也不是高等教育所能彻底从根本上改变的,我国在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一直有着本末倒置的做法,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没有错,但是如果仅仅是一种应试性、官方性的大话空话,则思想道德教育开始就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让人不解的是,相反到了大学教育里,那些应该从小被遵循和养成的基本道德规范反而成了被广泛提及的要求与准则,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思想道德教育不像智力教育,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性可循,或者说需要依靠一定的天赋和理解,它需要的是一种氛围,首先是从我们成年人做起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遵守,其次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给孩子所提的理想化道德理论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抽象而又失去意义的梦想,与其这样,不如从点滴做起,日常的道德规范其实才是社会发展之基,也才是为将来高等教育实现其根本价值的保障。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作为高等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实施者应该认识到: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远远不能和以前的精英教育相提并论,从某个方面来看似乎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更适合定位于如今的高等教育,并不是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学生都能成为人才,但是大学所要做的是让每一个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往往要比培养出一个学科人才还要难,就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需要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个人魅力的崇拜与榜样力量的学习,是一种道德理论的实践与思想觉悟的提升,这样高校教师才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与知识渊博、品质高尚的人交谈,自然学生也会得到启发与改变。
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但不做是永远不会有所改变的,因此,我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也结合周围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总结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要表现如下:
1.政治意识的增强不再是形式化的要求。就拿入党来说,以前对于学生入党,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或者为将来找工作做好铺垫,但现在很多大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在谈及入党时并不是一味的去走形式路线,我们周围很多的同学将其看做是一件神圣而光荣的事情,因为这决定的是一种信仰,他们会去认真拜读马列主义著作,去看选集,有时候会为其中的精辟语句赞叹不已,甚至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样的政治学习是有必要的,也是提高认识和觉悟的理论实践。
2.爱国主义情怀感染每一颗中国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与饥饿,但我们都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种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时刻准备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3.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现自我价值欲望强烈。当代大学生所具备一种充足的信心,因为接受新事物较多,思想观念较为前卫,但是总体上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个人价值,这样的追求不同于我们以往的社会价值体现那么简单,当代大学生希望在自己所专注的领域内能崭露头角,竞争意识明显加强。这种思想状况一方面来源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另外一方面就是来源于对老师家长的反抗,也可以说是一种证明的过程。由此我们也能看出一些教育弊端,不见得对学生“事事都管、处处都说”是一种好的教育模式,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表现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品质是对他们人生负责的做法。
但是,这些并不能代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全部,令人担忧的是对自我过于自信的态度和对社会他人的冷漠、自私成为一种大学生思想道德习惯。主要表现为:
1.道德信仰缺失、自我意识过重。如今大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上的不和谐问题突出,很多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不懂不知,而是一种对自我约束力的下降,目前我们社会所欠缺的也是这样一种道德的追求与信仰,人们在追求实际效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社会秩序好坏对其的保护与影响,有些人甚至拿法律作为辩护的武器,以自己的行为没有违背法律为由来进行开脱,其实法律是人们所必须遵守的强制规范,也可以说作为制度它是最为严格但同时也是有限的,这样一种限度是人们日常生活交往的最低标准,一种强制性的公平正义,而道德不是,准确的说是人与人交往彼此相互遵循与认可的行为规范,是保障社会秩序最为基础的一种工具,它不需要强制性的原因是因为道德的遵守就好比我们的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习惯,没有必要去专门的做出约束。但目前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脱节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们高等教育中,很多人也只是顾着眼前的利益而放纵自身的道德品质,考试作弊、学术腐败所引发的诚信意识单薄;一味追求名誉、金钱享乐主义所造就的校园盗窃抢劫案件层出不穷;自我意识过重,忽视他人利益所带来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德意识浅薄观念滋生。总之,社会的变革使许多大学生失去了起码的判断力,道德需要的不仅仅是认可,更重要的是遵守,这是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做到的。
2.价值取向扭曲,功利思想严重。人生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是必然会呈现出来的,但我们许多大学生却完全将自我利益放在首位,注重功利自我发展,这样一种物质至上、享受主义的风潮中,带给我们大学生的是一种自私自利的私欲,也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往往先伤害的就是国家的利益,所谓“实用主义”所看到的也仅仅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这样一种追求享受,不讲奉献的观点看似带给自己的实惠多一些,但如果每一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那么国家、社会的利益谁去保障,假设个人没有了国家的庇护与社会的稳定,那么所追求的私利还能否实现,人与人的交流原本是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一旦夹杂了功利思想,考虑着利用的价值,那么对于人类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悲哀。我们大学生切记勿要时时计较自己的得失,处处算计别人的价值,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或许对于别人来说,你也不过就是个可利用的对象。
3.心理健康令人担忧,抗挫折能力有待加强。高等教育不应该只是侧重于学科知识教育,在如今竞争愈发激烈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身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娇生惯养,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更别说解决矛盾冲突了,即使是所谓的天之骄子有时候心理会更加的脆弱,随着逐年各大高校自杀率、犯罪率提升,这一问题不再是个例,相反,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和人格欠缺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曾经是满怀激情来到大学,突然发现真正的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的有出入,或者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了感情问题、学业问题、就业问题,开始的朝气蓬勃与无限渴望被无情的泼了盆凉水,很容易产生迷茫、空虚、颓废、自卑,这些都是生活所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能做的的积极面对人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途径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要想真正成长为社会的栋梁需要的是整个国家的重视、社会的理解、高校教师队伍的完善与大学生自身理想追求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的。而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提出这样几点建议。
1.将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实处、教师队伍应该做好榜样。为人师表,不仅仅是学业的传授,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的楷模,一种道德思想的遵循,一种效仿的对象。我们在谈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同时,是否也能同时关注高校教师是否在这方面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老师是学生最为崇敬的人,如果教师队伍先都能做到以身作则,那么学生自然在思想道德方面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教育是无形的,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他教会了学生的是如何做人,也只有把人做好的前提下,才能将事做好。
2.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实的故事远比高深的理论容易被接受。目前许多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很少与实践相结合,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课程如何去与实践结合,内容太广泛,没有具体的依托对象,其实培养学生德育不需要什么先进轰动的实例,道德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就让其恢复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尊重、友爱、关心、责任的内在意义远比去学习理论与先进事迹要更为实效。
篇4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思想道德;文化氛围;师资力量
1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的促进性意义分析
1.1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传统茶文化包孕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其在千年的历史演绎中,汲取了儒家、佛家以及道家的思想精髓,其所提倡的“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之道,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道德底线被不断拉低。甚至连唯一的净土———高校也都变得虚华浮躁,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愈发淡薄,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低,整个校园的学风是江河日下,令人堪忧。然而,传统茶文化被引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意味着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其将能从思想上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重新塑造其世界观,促进优秀人格的形成。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于润物无声中净化人的心灵,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1.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年来,高校不断地涌现出学术作假、考试作弊、道德低下等社会乱象。曾几何时,人人艳羡的大学生活已然变得如此浮华了;曾几何时,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校环境也日渐淡薄了。高校作为最后的净土,也正在一点一点被吞噬。而一旦茶文化被吸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廉、美、和、敬”的茶文化内核将能从一定程度上抚平大学生的急躁心理,涤荡其心灵深处的尘埃,清扫高校中的浮躁之气。大学生在浸润了茶文化的清雅和善之质后,会被其所感染陶醉,然后于无意识中潜心研习,并以此作为为人处世之准则,而高校的学风也会因此而有所改善。另外,传统茶文化走入高校校园,其自然朴实之气也会在整个高校弥漫散开,氤氲出一股浓浓的茶文化氛围,而大学生的真善美品性也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从而促进高校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
1.3促进传统茶文化的弘扬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优秀文化的积淀,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义。然而,历经千年而未衰竭的茶文化,却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备受冷遇,甚至出现了断层危机,有可能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状态。而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相融合则意味着茶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注入到高校课堂中,那么其文化内涵、艺术气息以及美学元素都会随之为学生所熟知;茶艺茶道茶诗歌,茶学茶戏茶故事也会为人所知晓。同时,茶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思想文化被渗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被以一种艺术的方式融入学生的血液中,使其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传统茶文化知识的精粹,明确了茶文化内容的基本要义,从对于茶文化的无知浅薄状态中走出来,并在茶文化思想的引导下构建自己的世界观,最终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应用中的问题阐述
2.1传统茶文化的意蕴剖析不足
传统茶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引入到高校教育中,其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尚有不足之处。而且我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知识框架体系异常复杂,高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难以容纳所有的茶文化精华,因而也导致了其对于茶文化意蕴的阐述过于浅显。一方面,高校教师对于茶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研究,其在应用茶文化进行思想道德课程的讲授时,知识简单地将茶文化基本知识僵硬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茶文化意蕴明显不足,其精神实质也被掩埋。另一方面,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的茶文化课程设置也不合理,课本教材对于茶文化内容的体现较少,其在整个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总之,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不如人意,虽然以一张新面孔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其真正的德育价值却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2.2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较浅显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意识也随之涌入,崇洋的心理也肆意滋生,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极为推崇外国文化节日。究其原因,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其对我国优秀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大部分学生对于茶文化持一种淡漠的态度,其不会理睬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也无心关注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更不愿参与到茶文化的传承中。所以,隽永含蓄的茶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昔日的辉煌中。再者,由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也使得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较为粗鄙。十几年的学习生活都没有触及过茶文化知识内容,这一大段茶文化知识的缺席,影响了其在大学的茶文化学习进度。而后,很多大学生都抱着实用的心理,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以提高自身的就业优势,而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也就此被忽视。
2.3师资力量薄弱校园茶文化氛围不浓
“名师出高徒”,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承担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更是被赋予了“育人”之责。然而,据调查,大部分承担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识极为匮乏,其也并不是科班出身,无论是文化修养内涵还是茶文化底蕴都是比较贫乏的,其对于传统茶文化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学习,难以将广博的茶文化知识嵌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髓深处,终究也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知识的热爱之情。茶文化作为一股清泉被引入到高校,其并没有完全洗涤掉沾染在大学生心头的浮躁,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净化作用,“重工轻文”教学理念的阴影下,茶文化知识难以透彻地与思想道德融为一体,也导致了整个校园内部的茶文化“氧气”愈发稀薄.
3解决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应用问题的措施
3.1加强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是在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上生发出来的,其是滋养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支撑,为我们灿烂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实质是以传统优秀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渐染熏陶,以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茶道精神重塑其人生观,能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因此,茶文化在被融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时,教师应该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隐藏于其后的文化内涵,将深厚的茶文化历史,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在浩瀚的茶文化知识海洋里自由翱翔的同时,也能促进其思想境界的提高。此外,高校也应该根据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茶文化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加茶文化内容在整个思想道德教材中的比重,最终使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相得益彰的融合。
3.2完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高校在以茶文化构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时,并没有从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而只是为了教化学生而设置,最终效果也只是收效甚微。单调的教学方法不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消耗掉了学生对于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的所有兴趣。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引入茶文化元素时,应该从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上对其进行全面革新。教学方法上,高校可以建立新的教学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并不断创新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方法,组织教师间的教学方法探讨活动,从而促进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体系上,高校应该立足于当前的现实状况,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茶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对茶文化思想道德课程进行分层设计。同时,建立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双轨制课程体系,使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从而初步构建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体系。
3.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专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茶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必须通过专业而系统的学习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链,否则只能永远在茶文化知识的皮毛里翻滚。因而,高校应该引入专业的茶文化教师对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进行高水准授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优化茶文化思政教师队伍。首先,以高薪聘请茶文化专家定时到思想教育课堂进行巡回式授课,使大学生在大师精彩的讲解中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后,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教师也可以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于茶文化的认知水平,从而为其茶文化课程的讲授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避免出现被学生发难的窘境。同时,高校应该坚决摈弃传统的“重工轻文”教学观,全面树立“工文并重”的观点,将素质教育践行到底,掀起一股茶文化思想教育的传播热潮。
参考文献
[1]李妍,吴晓东.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0-101.
[2]魏斌.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重塑[J].新西部(理论版).2014(5):124-125.
[3]庄华峰,蔡小冬.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与对策探究———基于安徽省W市S大学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16-18.
[4]张美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52-53.
篇5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在当前社会变革的环境下,思想道德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冲突中受到严峻挑战。“一方面,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成为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的主流;另一方面,道德虚无主义、反道德情感也不乏存在。”校德育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二、明荣知耻,辅导员在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最基层
辅导员直接从事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基层德育工作应当着重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注重实效性。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情况作用有限。大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逐渐增强,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觉得如今的多元化思想都有其合理的成分,而且在分辨不清时就迅速接受,不可避免会出现思想道德的扭曲发展。辅导员应当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构筑抵御诱惑的坚固防线,规范自己的行为,无论在求学期间,还是进入工作岗位,都能够坚定善恶、是非、美丑之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加强针对性。学生在校求学,由入学到毕业要经过数年时间,由于社会环境及个人发展的不同,将经历不同的思想变化,与此同时,也将遭遇不同的思想碰撞,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辅导员与学生密切接触,可以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需求,将新生教育、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咨询和服务等工作内容纳入到整个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现在大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激发他们培养和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自觉性。
三、校园文化,辅导员是高校隐性思想道德建设的营造者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辅导员在隐性思想道德建设中,一要抓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营造遵纪守法的正气环境;二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加强交际沟通能力,营造愉悦的人际交往环境;三要在心理健康的促进、心理危机的干预、对贫困学生的人性化关注等方面下力气,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四要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就业信息的及时获得与就业市场的顺利进入等方面营造良好的人生指导氛围。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把校园和工作、学习环境努力建设成最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成长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环境。
四、先己后人,辅导员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者
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既是思想道德实践的示范者,又是思想道德理论的传道者。首先,辅导员本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增强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把个人的理想、奋斗融入学校、国家的发展中,树立爱岗、敬业、育人、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念。只有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够在行为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认真检视自己,成为思想道德的模范。
其次,辅导员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只有经过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实践。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的指导者,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更加突出和重要。提高辅导员自身的道德理论水平,学生才会在钦佩的同时,乐于与辅导员接触,接受教育,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道德育人的实效。
再次,辅导员还要履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职责。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简单生硬,除了说教就是不求甚解的灌输,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求辅导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
五、以人为本,引导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 道德教育 显性 隐性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历史新时期,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封闭半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对外开放的状态,由粗放型的社会发展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形态的社会转型,它的转变是一定要反映到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中的,而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社会的转型同样要反映到社会主义的道德之中,也必然促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必须适用时展的要求,以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一、转型时期加强高校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转型有利于道德主体的个性凸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自我意识、价值选择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必然使人的道德生活发生相应的变化,使道德主体的人具有了一种开放性、前卫性、独立性。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之中。社会个体即道德主体与国家或者集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型的关系,即道德主体对国家或者集体具有相当程度的依附关系。由于国家或者集体对个体的生产甚至生活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包揽色彩,结果使得道德主体在无形之中就失去了其独立性,也在无形之中放弃了自己的自由选择权。这样的道德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够凸显自身的个性色彩的。“社会个体的发展普遍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出现问题时只是消极、被动地‘等、靠、要’,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自我负责精神,习惯于一切依赖国家、单位和集体。这样的社会个体主体意识严重失落,道德个体的人生坐标完全立足于集体和社会来建立,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绝对的集体主义是个体道德追求的主旋律,忘我和奉献是个体价值选择的根本特征,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是普遍社会个体的生存状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追求自主、创新、盈利为目标的经济,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特征决定了道德个体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克服计划经济环境中的那种消极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因此,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去开拓市场、应对挑战。“市场经济是在价值规律支配下的自由经济,人们可以在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自由选择、自由决策,这决定了社会个体拥有个人自由,能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市场经济是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公平经济。人们的社会贡献与社会收益基本一致,这决定了个体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地肯定和弘扬,个体权利、权益能够被尊重和维护,社会个体有条件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因此,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也同时使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实现了由依附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的转型,使道德个体独立”。道德个体的独立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是封闭半封闭型社会环境向开放型社会环境转变的标志,是道德个体彰显个性与完善自我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文化多元与价值多元的标志。
(二)社会转型必然对道德个体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道德个体的外化与张扬,有利于其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但与此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个体的道德约束力放松了,道德越轨、道德失范等负面现象也表现出来了,甚至还比较明显地增加了。
首先,道德心理失衡。道德心理失衡是指道德心态的迷乱、浮躁,用功利性、利己性的标准来评判道德行为,甚至是“没有明确的是非公断,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发扬的不发扬,善行得不到应有和及时的褒奖,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却由于缺乏公众的有效监督。也不能得到强有力的制约”。这样的道德评判标准,严重背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甚至是对传统道德的肆意抛弃,也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严重扭曲。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女大学生是否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讨论表明一些人已经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现在对金钱与权力的膜拜。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它表明,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格格不入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背道而驰的。尽管这种情况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它毕竟是对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一种偏离,不利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规范发展,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道德行为的功利化倾向。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在这种转型或者转轨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道德问题,如用人唯亲、用人唯钱、公款吃喝、损人利己、假冒伪劣、学术腐败等。道德行为的功利化倾向,是道德心理失衡的必然结果,是失去自律与他律的扩张性道德行为,是一种裸的利己主义表现形式。“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一些社会主体与个体,往往充分使用自,强化自身利益的决策、维护与获取,导致功利化倾向,有的甚至突破法制、道德规范,滋生‘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淡化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这种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道德的价值取向,不仅从社会层面广泛影响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道德的价值认同,使高校德育效果受到冲击,而且竞争在高校的展开也使道德出现功利化倾向”。
社会转型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发展与变化,而这种发展与变化既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机会,又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已经显得越来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发展意义。
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显性与隐性的有机结合
高校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一种提升人的品味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塑造高尚灵魂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贯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最终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一)显性教育
所谓显性教育,即是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熟记,试图以此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当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引导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它是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而高校德育课程更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除此以外,还应该加强文明道德风尚教育。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促进人际和谐,用和谐的眼光审视世界。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事物,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当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显性道德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理论宣读,“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即一种认识事物、创造理论、发展理论的方法,从方法的实际运用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方法的训练中达到对理论的深化”。
(二)隐性教育
所谓隐性教育,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一种无意识教育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教育者为了改变当前受教育者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况,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隐藏教育主题和教育目的,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文化、娱乐、舆论、服务、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氛围中,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潜移默化地接受预先所设定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
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当今世界外部思想意识形态挑战的需要。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凭借其经济、科技与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优势,通过所谓民主、人权、文化、宗教、民族等问题,向他国青年人大肆兜售所谓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人权高于”、“人权无国界”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见,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涌入国门,同时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卷土重来,这些东西严重危及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甚至严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动摇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因此。面对浪潮汹涌的西方意识形态侵略,完全依靠显性的道德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加强显性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全方位地开展隐性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高校隐性道德教育首先表现在培育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而这种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则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刊、广播、征文、诗歌朗诵、技能比赛、文学团体等一系列的活动之中。通过这一系列具体的活动,逐步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阳光的人格,树立其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高校隐性道德教育还表现在充满朝气的班集体建设,培育大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运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培育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这一教育目的。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只是教学理念上的分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显性教育可以运用隐性教育的形式承担起来,而隐性教育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完成显性教育的任务。这两者不是互为对立的,而是相得益彰的,德育工作者必须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手段。
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42-01
思想道德教育是净化人心灵的教育,是完善人道德品质的教育。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完善和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高校辅导员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骨干,因此,辅导员的位置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特殊身份起特殊作用
1、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时期与之接触最多的导师,在学习、生活以及团体活动等方面,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实践最长,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了解比一般教师要深入。辅导员除了在学习过程中教授知识,在生活中例如宿舍环境、生活状态,甚至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情绪等辅导员都会了解的比较全面。而其他一般的教师或者是领导,对于学生的生活或者是其他方面了解甚少,或者是只浮于学习成绩上的了解,相对于辅导员来说,对于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言谈举止都会映射到学生的行为上。辅导员的个人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活动,道德素养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
2、高校辅导员这种特殊的身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朝夕间,不是停留在某一时刻,要完成高校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得跟的上,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才能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养关系到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关系到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健康正确与否,更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辅导员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辅导员要适时的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以及时事政治的学习,保证自己对目前发生的实事,或者是客观事情有一定的认知和见解,需要准确而全面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与特殊现象,吸取前人经验的同时,在探索中有所创新。保证自己年轻的心理状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和话题,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并且能够切合实际的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2、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辅导员要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要时刻注重个人仪表形象,在广大师生范围内要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做为辅导员,首先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是必要的前提。除了教师的身份,还要与学生做朋友,消除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芥蒂和代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公平的站在同一条线。这样才能够亲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同时,才能将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得体的言行,优雅的举止传递给学生。
3、通过多种渠道和组织,全面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党委、团委、学生社团、学生活动中心等组织,宣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养优秀班级干部,让学生自身起到模范作用。通过学院周刊或者报纸、网络、宣传橱窗等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的理论的教育,宣扬先进分子的典型,树立榜样。另外,学校、要与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营造对大学生有利的、积极的正面环境氛围,消除负面影响,
4、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辅导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人需求,从实际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正慢慢的走向成熟,知识与经验越来越丰富,面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前期,必然有许多方方面面的需求,辅导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状况,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设定不同的情景或者是环境,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5、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考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的成效。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实践体验中,加强和提升大学生的德育建设。并且要尊重大学生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在体验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融入其他团体和社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在技能上要高超的水准,更加注重个人思想道德修养,而辅导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顺利,有着直接的关系。辅导员对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的适应其进行的复杂特性,还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适时的创新,结合每个学生的状况以及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篇8
当前,我们对于各个教育阶段的侧重点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容易造成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断裂。在幼教阶段,我们总是给孩子一些启发,让孩子想一些无法实现的东西,树立的理想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只不过是说一下些没有多大意义的话语;在基础教育上,我们把成绩看得过重,高分意味着一切都高,高分意味着学校好,老师好,学生好,除了成绩,其它都不重要;大学教育阶段,我们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以为他们已经养成自觉的习惯,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而实际上大学生的表现使这种期望变成了奢望和失望。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教育的衔接性,虽然在不同教育阶段,教育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培养人才,而这个人才首先是有道德的人才,是先会做人的人才。
做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高校学习,其实不完全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能力学习,因为大学毕业后,学生要走向社会,在社会工作和生活,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做好“两课”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做,使学生能够提前认知社会,适应社会,即“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抓住根本。”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做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注重教育衔接性,从基础教育开始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个教育阶段,不仅是要做好学生的书本知识教育,也要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其中把德育摆在第一位,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我们却把智育摆在第一位,忽略了德育,使德育出现了断裂,影响了学生成长和进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确立了教育目标,必须要考虑到这个目标与教育对象过去达到目标状况的衔接,从主体自身特点出发找准侧重点。”[3]也就是说,在实现目标时,一定要考虑主体过去的教育状况,不可盲目按照现在既定的目标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如果不考虑主体过去的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以现在的方式进行教育,非但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会使主体——学生抵触思想道德教育,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时并不能起到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继续抓好“两课”教育工作。两课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两课”教育是思想教育课主要的教育方式,而且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可以代替“两课”教育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要继续重视两课教育,从各方面大力支持“两课”教育,“要重点进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两课教育的模式。”当然,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教育效果,而不是教育形式,也正是因为如此,需要我们不断认真分析探讨“两课”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内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内容能得到学生认可,而且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使方法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两课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比较大的,一是学生对于两课的认识,没有把两课当成思想课,而是当成了考试课;二是两课教育几乎成为完全式的课堂教育,学生没有兴趣;三是内容大多显得空和枯燥,感觉与实际脱离较严重。因此,“两课”改革工作还得继续。
第三,依托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如何在社会上进行运用,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校的状况设备和学生情况不一样,有能过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所以,实践教学的开展要始终与学校状况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学校和当地的优势资源,降低实践教学的成本,对于学生实习也是如此,也要不断利用可用的优势资源,如果外出寻找资源或者到相对远的地方开展教学实践和实习,不仅成本会增加,甚至会影响实践和实习效果。实践教学和实习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上进行相应的锻炼,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有效措施,成为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良好方式。
结语
篇9
美国高校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是有相当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
1.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多民族、多种族的融合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这使得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独特的特点。第一,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在多样化的基础上也保持着自身的主旋律,主要内容为:宣扬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公民教育;公民的权利义务教育;美国法制教育;心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美国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利用宗教、博物馆、纪念馆、节日庆典以及政党活动,并充分发挥媒体力量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在校园中通过课程设置、通识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教师的示范作用来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第三,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美国社会对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历届政府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这也使美国思想道德教育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有以下的特点:(1)广泛性与间接性。美国的历届政府对教育都非常重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宣传教育政策,无论是政党还是宗教团体,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和学校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思想宣传,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呈现出广泛性的特点。但同时又呈现出间接性的特点,通过持续的渗透,使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强大的作用。(2)思想道德教育的阶级性与社会适应性。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美国教育的一部分,必然会体现出教育的阶级性,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受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其教育的内容和政策又不尽相同。体现出了与社会相适应的特点。(3)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和指导性。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也是一个尊重个体的国家,这反映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表现为政府对道德教育不横加干预,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科研要求安排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为主。(4)思想道德教育的学术性和可操作性。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强的理论性,其思想道德教育的专业化、学科化程度相当高,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各种理论加以应用,使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2.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严格的措施。美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教育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显现出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第二,对个体和自主的强调,可能会纵容某些学生的恶劣行径。美国教育过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自由发展,使得美国教育更趋向于自由式教育,也就是一种没有教育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可能会纵容部分学生的恶劣行径。第三,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存在问题。美国教师队伍也存在由于工作繁重、薪金较低而出现的不稳定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二、英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特点及问题
1.英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特点。第一,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宗教传统。从1912年颁布的英国公立学校德育大纲来看,英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个人的责任义务;(2)关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就业问题、消费问题以及婚姻、爱情和家庭的问题;(3)一些英雄和名人的情操;(4)本国的文化传统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5)参与社会服务及福利事业;(6)其他与道德不相符合的内容。第二,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英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下五种形式予以实施:(1)通过宗教教育来实施。开设相关宗教课程和各种集体礼拜活动,来宣传相关的内容。(2)通过设置专门课程及学科渗透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3)通过举办各种社会活动来实施思想道德教育。(4)校园文化熏陶。英国大学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德行的熏陶作用。(5)制度养成。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养成学生道德行为。第三,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1)宗教性与科学性并存。英国很多学校都是教会开办的,宗教课程是学校的必修课,集体礼拜活动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化教育形式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使得英国思想道德教育呈现出宗教性与科学性并存的特点。(2)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并重。英国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课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又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渗透。(3)内容的多样性和社会性。英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这些内容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4)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化。除了开设专门的课程外,还利用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各种社会机构,充分开展思想道德教育。(5)严格的管理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制定督导制度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2.英国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有所削弱。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英国的宗教传统也受到了其他价值观的冲击,传统的宗教影响不断削弱。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英国要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仍需要时日,因而英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有所削弱。第二,思想道德教育中体罚的现象较为普遍。英国学校的体罚现象比较普遍。这也说明英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仍处在由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向科学思想道德教育转变的过渡阶段。第三,政府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这与英国教育的传统有关,英国政府在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上,长期采用放任态度,虽然英国政府现在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但是政府的表现和客观要求仍有差距,这也要求政府管理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更科学化,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政府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和体现。第四,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缺少对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导致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而造成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三、美英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美英两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和问题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与本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样改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本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我们要找到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的需要,建立起为现实服务的面向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关心学生的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发挥政治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层次性和延续性。要针对不同第3期(总第715期)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安排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起针对大、中、小学生的有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除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来增强其公民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强化其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篇10
关键词: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搞好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治国之本。要搞好教育,就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而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要抓好现任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外,同时还要重视教师队伍的源头培养――即要重视高校师范类学生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实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培养师范类学生的重中之重。
一、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目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比较欠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有些学生思想觉悟差,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低,如课内外不讲礼貌、不尊重教师、污言秽语的人比比皆是;有些人经常上课迟到、早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聊天、睡觉、吃零食;破坏校园绿化带的现象随处可见;谈恋爱的学生在教学区搂搂抱抱,做出一些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校园内存在太多不文明、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现象。因此,提高师范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二、原因分析
首先,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学习
一方面,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这是空洞的大道理,跟自己距离很遥远;另一方面,很多思政课教师也只是单纯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忽视了思政课应有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2.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误解
多数人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只是思政课相关教师的责任,与其他教师无关。事实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全体教师及各职能部门共同的责任。
3.有关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也没有尽其责
职能部门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很少开展有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没有真正落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其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面,学校缺乏创新,没有采取新颖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90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精力充沛,而我们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却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使用的还是以前的方法,教育效果不好。而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也都只是讲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几乎很少会涉及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
再次,有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活动很少。虽然我们校区每学期会举办不少社团活动,但大多数活动都没有上升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层面上来。我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非常狭窄。
三、解决对策
针对目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出现的诸多不足,结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尽快找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案,而且全体教职员工及各职能部门都应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首先,高校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前提就是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素养。
1.学校领导管理层和后勤服务部门
要明确和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保证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优质齐全;专门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就业指导机构、社会实践等课外教学机构为学生服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2.教学辅助机构
图书馆、食堂、体育中心等教学辅助机构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思想作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会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工作人员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也要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倾向,要把严于律己、提高整体素养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之一。
3.辅导员、班主任
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支持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做好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班级各类组织和团体,充分调动各个组织和团体的积极性,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力求取得实际效果。思政课理论教师要始终保持教学的热情、师生的友情和愉悦的心情。这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前提。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哲学的基本问题”时,讲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讲解,以此来引出学生对自身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关系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方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讲授“价值与价值观”的内容时,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讨,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共同探讨式的课堂教学,能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证明,这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此外,其他学科教师虽然不直接传授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但其举手投足会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实现。事实上,其他学科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古代文学时,就可以利用中国的古典文化来教育学生明孝道、懂事理。像《三字经》中就有一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就是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知识丰富了,学问渊博了,就会少说错话,少做错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师可以找到很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相关职能部门要致力于提升社团活动的实际思想教育意义,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寓于学生社团活动中。例如:书法协会可以定期举办书法展,书写内容可以是关于学生文明礼仪的语句;在举行每周的英语角时,负责人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公民道德素质方面的话题进行交流;广播站每周可以专设一天,播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的主题内容,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只要积极思考,我们一定能策划出很多诸如此类的活动,这将大大提高社团活动的实际思想教育意义。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忽视,搞好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精湛的现代教学技法,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使思想道德教育更有说服力。同时,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全面提高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只有搞好了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国的教师队伍素质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毕洪东.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