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道德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员工道德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企业导师制的内涵与功能
1.企业导师制的内涵
所谓企业导师制,简而言之,就是传统“师带徒”培训方式的延伸。新入职员工不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背景、岗位内容等,需要企业的资深员工带领学习,使其迅速地了解企业文化和本职岗位内容。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采用导师制进行新员工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对企业导师制的培训内容进行了扩展,有利于对新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工作流程,进入工作状态。
2.企业导师制的功能
首先,企业导师是负责向新员工传递企业文化、制度等隐性知识的载体,伴随着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播,导师自身的沟通能力、知识储备等都会对新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企业导师制对新员工的培训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对新员工沟通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的提升,甚至可以在培训后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效果。
其次,每个员工都有其工作特点和独特的能力,企业导师制形成师徒关系,在培训过程中,导师也能从新员工的身上获得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意,有利于导师转换工作思路,突破职业瓶颈,双方呈现出“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最后,每个导师都是本行业、本岗位的佼佼者,能够给新员工传递职业成就感,提升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热情,促使其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基于企业导师制的新员工培训准备
1.建立新员工培训的导师数据库
企业导师制培训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批优秀的导师。建立企业优秀导师数据库,可以为新员工培训提供充足的师资配备。在培训的前期就需要选拔好导师,并录入数据库。导师数据库的导师储备应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即包括突出的一线生产人员、优秀的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的岗位技术人员等。
此外,企业选拔导师需采取不同的方法,以确保选出最合适的导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技能测评、书面测试等多种方法,从各个方面综合考察导师的职业技能、道德水平和沟通传教能力,为新员工培训建立最优秀、最合适的导师数据库。
2.设计进行双向选择的培训项目
企业导师制培训项目的建立,是基于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协商、设计的结果,即在培训项目建立之初,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与员工共同商议,最终确定符合企业和员工的,立足于员工实际工作的培训项目。一方面,这充分发挥了员工的自主权,使员工感受到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也确实能够结合员工个人意愿和组织意愿,制定出最符合企业和员工发展的双向选择的培训项目。
双向选择的导师制培训项目可以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进步,满足员工对于自身的岗位要求,能够为企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同时提高了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才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导师制下的新员工培训策略
新员工培训策略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一个统一、完善的企业导师制培训策略需要从企业、员工、导师三者出发,结合岗位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流程。做好新员工培训工作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完善导师制的新员工培训方案,企业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选拔合适的导师,配备合理的师徒,明确培训沟通的主题,营造良好和谐的培训氛围等这些都是新员工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1.合理匹配师徒,达成有效沟通
不同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不同,对性格、沟通能力等要求也不同。比如,一线销售人员需要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就需要配备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导师,对新员工进行“言传身教”。企业人力资源部需要对每一次培训计划进行合理的考察和提前准备,从导师数据库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导师进行新员工的培训工作。
合理的师徒匹配有利于师徒双方的有效沟通,但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师徒双方仍然需要磨合,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对培训过程中师徒双方的工作状态、沟通效率等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对于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师徒,采取解决的措施,以防止师徒关系破裂不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
2.识别员工需求,高效解决问题
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员工培训体系的第一步,这需要通过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就员工方面而言,我们可以对员工的岗位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和员工交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归纳总结员工对自身岗位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就企业而言,要将企业的整体培训目标细化,划分到每一个员工的培训工作里面,积极地寻找员工职业发展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共同点,使企业和员工形成一个整体。企业需要筛选出个人需求和企业需求最一致的培训方案,有效完成导师制培训。
3.明确互动主题,定期评估近况
企业导师制新员工培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方便导师和新员工的互动与交流。定期评估培训近况,可以为培训内容的改进提供依据,不断推动培训工作的进程。
可以通过新员工工作汇报、导师培训进度汇报等方式来评估近期的培训效果。对效果突出的师徒工作内容,给予肯定并继续保持。对于培训效果欠佳的师徒,找出其原因,并在之后的培训中加以改进。
4.营造合作氛围,促进知识转移
导师制培训方案不仅仅是培训的过程,也是导师与新员工共同工作的过程。良好的合作氛围,不仅可以加速知识的传递,更能提高师徒双方沟通的频率,提高沟通质量。培训过程中企业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新员工对组织的信任感,使其真正融入企业的工作氛围中,意识到自己与组织的良好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工作绩效的不断提升。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切实推进“做文明崇德人”系列活动,决定实施企业员工素养提升工程,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商贸重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优良的精神面貌喜迎党的十的胜利召开。
二、目标任务
以高质量建设“六个一”为目标,即建设一批道德教育阵地、组建一支道德教育队伍、开设一个道德培训讲堂、组织一系列道德比赛活动、打造一块道德展示平台、建立一套道德测评体系等,营造人人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1、建设一批道德教育阵地。
成立一个全镇性的企业员工道德素养培训中心,在两个工业园区分别建立一个分中心,分中心下设若干培训点,配备好教学所需的相关场地和设施。充分利用企业宣传窗、黑板报、墙头画、电子显示屏等,以各种形式展示道德格言、警句、标语、美德故事等,积极营造道德教育的氛围。
2、组建一支道德教育队伍。
向全社会招聘教学志愿者,组建企业员工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骨干队伍,为每个培训点提供足够的师资力量。招聘对象主要为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典型、创业先锋、道德楷模、离退休教师、干部等。
3、开设一个道德培训讲堂。
开设企业思想道德讲堂,举办专题讲座,向企业员工传授文明道德的有关知识。各培训点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制订工作计划,落实相关人员,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特点,适时安排一些教育活动。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通过购买有关道德方面的书籍,播放道德故事电视片等形式,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格的教育。
4、组织一系列道德比赛活动。
举办道德模范和标兵的评选,组织寓教于乐的比赛和活动,让员工在实践中感受道德;通过道德教育“三微”作品的征集,征集反映身边好人好事的小品、戏曲和故事,挖掘身边道德先进典型;举办道德歌曲演唱、美术作品创作等比赛活动,以文艺形式感染教育企业员工;大力号召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成立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民间志愿者等队伍,广泛参与服务各项社会事务,让广大员工在活动中提升道德素养。
5、打造一块道德展示平台。
努力打造一批道德先进典型,通过典型材料整理,媒体报道和各种途径的形象展示,既展现道德的魅力,让员工受到再教育,同时也让道德教学成果得到升华。
6、建立一套道德测评体系。
根据企业员工实际,制订一个道德评分标准,设立一个道德奖励基金,按照自评、互评、平时教育表现相结合的办法,激励广大员工增强道德观念和诚信意识,弘扬道德新风。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道德素养提升工程,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做文明崇德人”系列活动的有效载体,各单位要站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高度,认真抓好此项工作。镇成立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群书记、党委宣统委员、党委组织委员、分管工业、教文卫的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宣统办、组织办、工贸办、教文卫办、社保中心、总工会、团委、妇联、成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镇宣统办组织协调。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员工职业道德 提升路径
一、国有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国有企业在九十年代改组的浪潮中虽然变成了由国家控股多种所有制参股的现代公司制形式,但在企业员工的管理上仍存在较大问题,从国企管理层来看有对以往计划体制下的较强行政意识的继承,从员工层面看部分员工对于国企的认识仍停留在以往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意识之下。在双方存在误区的管理与工作下难免造成国企效益发展危机,并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进入瓶颈。进一步说明就是国企管理层政企区分意识薄弱,“领导”范十足,对待员工的管理多用政治手段从而缺乏绩效、考核、测评等一系列的民主机制。还有部分国企管理者片面追求企业效益从而忽视企业文化特别是员工福利文化发展,从而致使效益与福利,物质与精神不能同步发展。对于国企员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轻松度日的“养老”观念固化在他们心中,企业效益与自己无关的想法时有出现。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国有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如何能在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中得到有效运行是当前国有企业员工管理的问题核心。目前,部分国有企业依然存在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是导致国有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和规划不明确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员工职业道德培养方式不科学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员工在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深入调研,没有做好培训前期的需求分析工作。国有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培训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首先要根据不同企业员工的特点“量身定做”具有灵活性的管理方案;其次在员工培养过程中最好制定员工成长计划,从员工通过统一招考入职后定期进行记录观察,时间可以是以季度或半年为主,内容也可灵活多样包括员工进步提升,工作失误等等便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全方面的管理。正是因为当前国企缺乏这种机制进而无法把管理的实效性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所以开大会交总结这样的形式主义培训方法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二)员工考核导向机制不完善
由于国企具有国家控股的天然屏障或者说凭借着国家这强有力的后盾,因此在产品生产及员工管理上缺乏市场化的运营能力。之前提到过国企转型的时期并不是很长在以往计划经济生产的背景下总是以产定销,企业本身并不需要担心产品的销路问题。然而在国企进行公司制改组后同样面临市场的价格信号刺激原有的生产模式并不能适应以价值规律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转型的同时国企管理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危机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如何加快生产从而占据市场的有利地位中去。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就必然忽视对企业员工的管理考核。员工作为一名劳动者从马克思原理的角度看,劳动者同生产对象、生产资料一样并属于生产力的一部分。而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才是市场经济中立于有利地位的重中之重。因此当前国企忽视的正是对待员工的绩效考核,这种管理方式被重视的原因在于员工考核的成效也应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导向。
(三)缺乏职业道德管理机制
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实现层面,当今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缺乏有效员工的职业道德管理机制。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无外乎是升职加薪等物质利益方面的奖励机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他的发展需要会由之前的生理需要转变为最高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需要。根据这一原理在对于员工的管理考核上可以加上诚信绩效考核、职业技能典型树立等一系列的道德典型激励方式。国企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基础、命脉和主导性力量。对于员工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应该走在市场经济创新的前沿。因此国企对于员工职业道德的管理考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语
在国有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提升的过程中,管理层面的认识偏颇,相关考核绩效机制欠缺是阻碍提升国企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培养、考核和激励为一体的机制,将整个建设活动得以长期进行并发挥效果。通过建立健全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完善职工职业道德考核机制,通过长效的员工职业激励不断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员工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健聪.国有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J].改革与开放,2013,(16).
[2]秦勇.关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13,(08).
[3]王志勤.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
[4]梁婷.论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建设[D].西南大学,2013.
篇4
一、企业道德与人类最基本品德之浅悟
企业道德文化是企业成员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一定的传统和习惯等方式沉淀下来,并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在企业中代代传承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企业道德是一定社会阶段用以调整人和人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特别是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而起作用的。
企业道德的行为主体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因此,企业道德包括了企业的组织道德和员工个人的职业道德。企业道德影响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看法,进而可使社会决定对企业的支持或放弃。这就要求企业组织和员工都要端正心意、修养道德,恪守基本的道德行为标准,始终不渝地坚持自身应有的风骨,以优良的行为和修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对企业的尊重和赞誉,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作为市场的细胞,其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又必须使自身的获利过程同时也成为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即必须注重企业道德,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其中的孝文化是中国基本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现行文化的灵魂。尽孝报恩是人类首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品德。现代社会文明需要孝道,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孝道。一个孝道都做不到、做不好的人或组织,其他什么事都不可能做到和做好。因此,“孝”是人类必须要做到和做好的第一件大事。孝有小孝、中孝和大孝三个层次。“敬养”谓之小孝,“不辱”谓之中孝,“立嗣有后和顺应大道”谓之大孝。报恩是人类必须要做好的第二件大事。人类应报之恩主要有四种:即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恩和人民恩,作为员工还应报企业恩。
二、企业道德与人类最基本品德之联系
企业是由每一个员工按照法律法规依照某种形式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并发展壮大,必须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如此,不但靠产品竞争,更要靠形象和软实力去竞争,竞争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精神文化、伦理道德、文明程度,即除了以利润为标志的经济效益,还要更注重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包括:对政府的责任,表现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期纳税;对社会的责任,体现为提供就业机会、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保护并美化自然环境;对顾客的责任,包括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服务热情周到;对职工的责任,在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劳动报酬、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平的发展机会;对投资者的责任,包括保障投资的安全、股息的获得等等。在现阶段,规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的道德形象是由每一个员工的道德行为集合起来的,这是正效应。而负效应则恰恰相反,不是集合,而是“点散效应”,即个别人的负面影响不只是正效应的一个点,而影响的是企业的形象。正负效应不是简单的加加减减,正效应靠每个员工良好道德形象的累积,“点散效应”会使企业形象在一定时期受到极大的损害,需用很长一段时间、靠更多的正效应加以修复。因此,企业每一位员工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的事,更是关乎企业声誉的大事。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紧密联系,构成当今社会最基本的道德方面。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必须具备人类最基本的品德——尽孝报恩。现代社会文明需要孝道,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孝道。作为员工个人应从小孝做起。“敬养”谓之小孝,“敬养”是孝道的开始,是“事亲”。因“敬养之孝”只限于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所以称为小孝。“只有在家为孝子,才能在朝当忠臣”。员工不但要报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恩和人民恩,还要报企业恩。一个员工从企业决定接收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恩”了。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尽管每年招收新人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但同类学校、相同专业乃至优秀的人甚众,无论接收谁,都是为其解决了就业的大问题,这是其一;企业为使新人能够尽快地胜任工作,为其提供锻炼实践的平台,安排师傅言传身教,年年进行各种业务培训,加之个人的努力学习,才逐渐胜任岗位工作,这是其二;再者,各级党、政、工等组织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的各种关怀、帮助更无以其计。因此,企业对每位员工都是有恩的。
员工个人和企业组织的尽孝报恩,形成了企业道德体系的基础。
三、企业道德与人类最基本品德之传承
首先,企业要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突出时代特征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乃至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必须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道德作为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看法。因此,企业要在总结自身历史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愿景,凝炼出个性突出、内涵丰富,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时代特征的企业道德,形成企业组织和全体员工应该具备的道德观念、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必须践行的道德行为。
其次,要加强企业道德教育。通过讲座、培训、网络、视频、广播、座谈、专题教育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企业道德基本原理、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开展尽孝报恩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企业道德产生的必然性,充分认识企业道德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扬其精华,弃之糟粕,尽子女之孝;尽“不辱亲”之孝,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父母放心、安心、舒心;尽顺应民族利益、社会利益之大孝。以良好的品德修养、勤勤恳恳地工作和优异的工作业绩,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企业的形象增光添彩,报企业培育之恩和国家恩、人民恩。
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手段,没有教育就培养不了人才。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为企业和国家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更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培训工作,只有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才能为人们更好地服务,才能保证我国电力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所以教育培训的开展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手段,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电力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重视员工在工作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化的水平。从技术的培训上看,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也更多了,对供电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提高供电的技术和质量,利用现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供电,所以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才能为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从生产经营上看,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挥在那,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营销服务模式,提高员工的服务素质,对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管理素质进行培训可以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人们更好的服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培训教育直接关乎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个人价值,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电力企业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就在于可以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所以电力企业必须重视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
对电力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要注意对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两个部分要结合起来,不能忽视任何一个。
1.思想文化教育
(1)明确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企业的对外形象,是企业和员工价值观的集体体现,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有力武器。所以加强对员工的企业文化的培训,可以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让员工了解企业,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其自身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提供员工之间的凝聚力,让员工们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所以电力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时,首先要培训的是企业的核心文化,和发展目标,要让员工们团结起来。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电力企业在对思想政治方面进行培训时,要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让后提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规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道德素质,要让每个员工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为这个理想不断的努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做好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每一电力企业的员工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主要包含了道德、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职业道德进行培训教育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地位,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明确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提高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性和认同感,更能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才能提高电气企业信誉度,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2.岗位技能培训
(1)加强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岗位培训是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根据从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素质的需要,对其进行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的培训。
(2)抓好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推动企业发展
继续教育是整个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体是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以及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新技术、新理念、新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不仅是对人的教育的延续和补充,人才结构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或发挥部分功能。
三、如何开展职工培训教育
1.与时俱进,体现当前企业教育培训特色
(1)明确培训定位
供电企业以往定位于电能相关的技术技能的培训已日显狭窄,越来越不适应队伍素质提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强化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策划,坚持管理知识和技术培训并重,加快促进队伍思想观念由封闭型向开创型转变,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综合素质由人力型向人才型转变。逐步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运行机制,充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与企业发展目标相挂钩,与企业管理方针相适应,对企业增强后劲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优化培训导向
强化学习内容的引导,明确不同岗位职工在不同阶段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为此,我们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根据我公司创建国际一流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各岗位当前和今后对职工的素质要求,使职工能够动态地、长远地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差距,强化了"学习是第一需要"的意识。二是按照因岗而异、按需施教、系统优化的原则,分层次明确了企业经营层强化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层强化现代管理科学、先进管理经验;操作层强化科技进步知识、岗位技术技能。三是立足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了"学习日"制度、外出交流制度、学历管理等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仿真培训基地。同时坚持教育培训与"一、二、三线"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培训、激励的双到位。
2.把握发展教育培训的趋势
教育网的作用不仅在于能给学员再多上一堂课,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种利用现代技术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internet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巨大无比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了互动而不是象以往一样接受被动的教育,可以投身网络世界中任何一个角落的论坛中去,不断地搜索并获取新知。
四、结论
总之,我公司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专业性强的特大型骨干企业,其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基础性、增值性、辐射性等得天独厚的条件,面向新世纪,只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通过教育培训实现人力资源增值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员工与现代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北京供电公司必将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美宁.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06)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一、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营销服务模式,提高员工的服务素质,对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管理素质进行培训可以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人们更好的服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培训教育直接关乎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个人价值,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电力企业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就在于可以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所以电力企业必须重视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
对电力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要注意对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两个部分要结合起来,不能忽视任何一个。
1.思想文化教育
(1)明确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企业的对外形象,是企业和员工价值观的集体体现,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有力武器。所以加强对员工的企业文化的培训,可以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让员工了解企业,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其自身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提供员工之间的凝聚力,让员工们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所以电力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时,首先要培训的是企业的核心文化,和发展目标,要让员工们团结起来。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电力企业在对思想政治方面进行培训时,要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让后提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规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道德素质,要让每个员工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为这个理想不断的努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做好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每一电力企业的员工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主要包含了道德、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职业道德进行培训教育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地位,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明确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提高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性和认同感,更能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才能提高电气企业信誉度,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2.岗位技能培训
(1)加强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岗位培训是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根据从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素质的需要,对其进行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的培训。
(2)抓好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推动企业发展
继续教育是整个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体是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以及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新技术、新理念、新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不仅是对人的教育的延续和补充,人才结构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或发挥部分功能。
三、如何开展职工培训教育
1.与时俱进,体现当前企业教育培训特色
(1)明确培训定位,供电企业以往定位于电能相关的技术技能的培训已日显狭窄,越来越不适应队伍素质提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强化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策划,坚持管理知识和技术培训并重,加快促进队伍思想观念由封闭型向开创型转变,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综合素质由人力型向人才型转变。逐步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运行机制,充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与企业发展目标相挂钩,与企业管理方针相适应,对企业增强后劲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优化培训导向,强化学习内容的引导,明确不同岗位职工在不同阶段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为此,我们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根据我公司创建国际一流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各岗位当前和今后对职工的素质要求,使职工能够动态地、长远地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差距,强化了”学习是第一需要”的意识。二是按照因岗而异、按需施教、系统优化的原则,分层次明确了企业经营层强化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层强化现代管理科学、先进管理经验;操作层强化科技进步知识、岗位技术技能。三是立足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了”学习日”制度、外出交流制度、学历管理等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仿真培训基地。同时坚持教育培训与”一、二、三线”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培训、激励的双到位。
2.把握发展教育培训的趋势,教育网的作用不仅在于能给学员再多上一堂课,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种利用现代技术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internet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巨大无比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了互动而不是象以往一样接受被动的教育,可以投身网络世界中任何一个角落的论坛中去,不断地搜索并获取新知。
3.充分调动培训积极性,构建优秀培训师队伍。培训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水平。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在公司范围内招聘一些具有较高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善于表达和沟通并热爱培训工作的业务骨干作为培训教师,并要求公司领导、本部部门负责人承担一定的培训任务;聘用他们为兼职教师,在公司内部培训班中进行讲课、指导等,并按规定适当提高培训补助。同时,根据培训绩效,给予适当的培训奖励,激励培训员更加致力于培训工作。
4.因势利导,营造良好的氛围。强化学习内容的引导,明确不同岗位职工在不同阶段应该学什么、怎样学。首先是按照因岗而异、按需施教、系统优化的原则,分层次明确了企业经营层强化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层强化现代管理科学、先进管理经验;操作层强化科技进步知识、岗位技术技能。另外,需要立足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教育培训与管理相结合,实现培训、激励的双到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无人不学习,无处不学习,无时不学习,提高自己岗位的适应能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自我完美,以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
篇7
培训班上,该行聘请的县消防队人员就当前消防安全形势,日常常识,灭火器的使用,发生事故人员逃生方法等进行了讲解培训,培训后对参训人员进行了灭火器实际操作演练,提高了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熟练了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文/鱼勇)
加强棉花收购加工质量管理 提高公检合格率
本刊讯:目前,棉花收购已值高峰期,但部分收购加工企业收购、加工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国储备棉花公检合格率偏低,影响了国储棉交储,必须引起棉花企业高度重视。
据10月中下旬有关资料显示,收购加工质量高的棉花企业国储棉公检合格率高达98.4%,而收购加工质量较低的棉花企业公检合格率只有85.5%,两者相差12.9个百分点。棉花公检不合格,将直接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目前,棉花企业按照中国棉花协会的指导价格入市收购农民的棉花,就湖北荆门而言,每斤籽棉价格在4.3元左右,如果加工的皮棉公检不合格,按照目前皮棉市场价格每吨19000元计算,企业皮棉吨亏1400元。一个年收购加工皮棉10万担(5000吨)的企业,如果公检合格率只有85%,那他就有750吨的棉花交不了储,就会形成亏损105万元左右。加强棉花收购加工质量管理,提高公检合格率,必须引起棉花企业的高度重视。一是严格收购质量管理。棉花企业要根据棉花等级实行按等级收购、按等级分仓存放,不得混级收购、混级堆放,以免影响棉花加工质量,从源头上把好收购质量关。二是严格加工质量管理。在加工前要组织人员分拈“三丝”,以及霉烂变质的瓣子棉;在加工中要按中储棉的棉花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与管理,对低品质棉花不得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等掺杂使假等行为的发生,确保生产出符合棉花公检质量标准的棉花。三是及时销售不合格棉花。棉花企业要将加工好的皮棉及时进行公检,对不合格的棉花要尽快进行销售变现,规避棉花经营风险。
(文/郑)
山东省泗水联社:“道德讲堂”传递正能量
本刊讯:为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化全员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泗水联社把“道德讲堂”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战场,积极行动,学标树典,传递正能量,推动了各项业务的稳步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为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全面推进“四德工程”建设,该社成立以理事长为组长的“道德讲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明确职责,精心谋划,通过学习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学习传统美德,传播好人好事。
规范操作程序。该社按照“道德讲堂”“六个一”流程要求,通过集体学唱道德歌、学习“四德”工程建设精神、参加道德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充分认清实施“四德”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动员会议精神上来。在形式上,领导讲、模范讲、员工讲并举,讲座传授、互动演讲、知识竞赛、撰写心得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员工喜闻乐见,提升正能量和凝聚力。
搞好结合文章。该社把“道德讲堂”与党风、行风建设同步推进,并通过LED显示屏、专业培训、网站宣传、党课教育等多种形式,实现活动的制度化、正常化和规范化,推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题,突出“礼仪、诚信、和睦、友善”4个核心,传播凡人善举,引发道德自觉,倡导修身律己,把讲堂建成员工自我净化、自我提升道德修养的有效平台,以道德的力量助推各项工作发展。截止9月末,该社各项存款31.7亿元,比年初增加4.4亿元:各项贷款18.7亿元,较年初实际增加2.2亿元;实现经营利润5387万元,各项业务创历史最好水平。由于工作成效显著,连续八年在全县垂直部门综合评议考核中居金融系统首位。
(文/李超 张勇)
河南省上蔡联社开展专项打击金融犯罪活动
篇8
【关键词】纺织企业 继续教育 激励和约束机制
随着人们对纺织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纺织机械的革新,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员工的能力水平没跟上纺织工业发展的脚步,这势必会阻碍纺织工业的继续发展,这就要求纺织企业能够认识到自身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建立起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而提高员工的水平,促进纺织企业的发展。
一、当前纺织企业在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我国当前纺织业存在这么一个矛盾,一方面企业希望员工能够一心一意的为企业做事,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让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希望员工的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企业的效益得到增加,又担心学有所成的员工向企业要求提薪或选择跳槽,企业又缺乏对员工的信任。
(2)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目前在我国星罗棋布的纺织企业绝大数都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都放在人员招聘、薪酬核算与劳动关系方面,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更谈不上科学地拟定培训计划,在员工提拔与职称评审方面几乎没有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要求,对员工自主的继续教育也没有内部政策上的鼓励。另外,纺织企业组织的员工培训,大多数都是强制的,激励也不到位,在培训需求方面没有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在培训的课程内容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评估。
二、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设置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应当具备长远目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帮助员工在继续教育中提升能力,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纺织人才。
(一)激励机制的设置
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激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挖掘员工潜在能力,提升员工综合能力。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主要跟三个因素有关: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从此角度出发,企业能够采用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科学开展内部培训及员工继续教育工作。首先,企业应重视,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的培训工作的科学性,针对企业发展战略和部门工作的需要,针对员工的现状,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设置符合需要的课程,并能聘请到合适的老师,然后合理设置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科学地开展培训工作,这样经过了前期的面谈与需求调研,企业开展的培训更符合员工的工作及个人发展需求,同时也满足了相关生产和职能部门的切实需要,在实施培训计划中,也必须得到部门与员工的真心支持,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工资激励机制。针对“利益”这一因素,企业应该确定合理的工资激励机制。当前,大多员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来养活自己和家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所以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工资激励机制,在这方面要注重一个“度”字。一方面,企业可以让员工的学习情况跟工资奖励挂上钩,只要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就可以得到工资奖励。这样就让员工学习有了奔头,员工学习起来会很积极主动,对整体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会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工资奖励额度设置得不能太高,过高的奖励反而会适得其反,企业投入过大,员工之间也可能会因为竞争而产生分裂。
(3)文化激励机制。企业能够带领员工共同前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企业要有合理科学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指的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人为本,能够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而企业的文化要能够包容大家,让大家和谐的相聚一堂,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至于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参与继续教育,企业要以人为本,用企业文化去激励员工。比如建立知识共享、互帮互助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一个温暖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员工能力的提升。精神层面的激励比物质层面的激励更加会有效果,这股自觉的动力不是什么强制管理可以达到的。所以企业要建立企业文化工程,将员工融入企业文化当中,促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4)情感激励机制。企业可以合理应用情感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这就要求企业要能够站在员工的立场上,为员工着想,了解员工的内心活动和现实困难,及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这是一项重要的亲和工程。在员工的继续教育中,要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关怀和鼓励员工的学习生活状况,营造融洽的学习工作氛围,增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情感。从而可以促进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继续教育,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二)约束机制的设置
(1)市场竞争约束。纺织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不跟随时代脚步进一步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员工最终也会被淘汰。企业需要向员工讲解如今的现状,让员工明白为什么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只有提升自己,适应现今的工作岗位,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竞争压力可以使员工认真对待继续教育。
(2)道德与责任约束。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但现今大多员工的职业道德缺失,对企业没有责任感,这就要求纺织企业积极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企业可以对一些规范做出相应的规定。具有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员工更会积极主动的去参加继续教育来提升自己,服务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
(3)监督与评价约束。纺织企业可以对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并采取科学的评价机制。有了监督和评价机制,员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都会被记录下来并展开评比,这样的约束会促使员工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努力学习。这对员工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总之,纺织企业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在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培养大量纺织人才,促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机会。企业培训学习是使员工掌握工作技能,提高专业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对于青年技术人员,学习能力极强,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与技能。但培训学习的项目若是覆盖的面太广,会造成青年技术人员的精力分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培训目的。所以企业提供的培训必须要有针对性,明确培训的目的就是让青年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得到提升。企业需要的不是对100个领域都只掌握了1%的人,而是对1个领域掌握的100%的人。同时企业必须完善培训的规章制度,定期考核并建立奖惩制度,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用团队建设带领青年技术人员学习进步。企业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与青年技术人员结合在一起工作。利用老员工们的言传身教能快速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团队中年轻人之间的良性竞争对他们自身的成长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如何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心态
用良好的工作氛围引导青年技术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良好的职业心态就是能用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主导自己的职业活动。智联招聘曾在上海、南京、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了名为“快乐工作”的调查活动。在历时一个月的快乐指数调查中,有37.72%的网友选择了“总的来说是快乐的”,有41.64%的网友表示“不快乐的时候多”,还有20.64%的网友表示“很痛苦,想换工作”。总体来说,“工作着但不快乐”的占了被调查者的62.28%,可见,现在职业人的职业心态十分令人担忧。青年技术人员基本上都具有良好的职业规划,但他们容易会被各种外界因素所影响,产生浮躁感及压力,导致了他们在工作时会消极和难受。若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之间就不能形成充分的沟通与信任,无法敞开心扉进行经验学习与交流。这不仅会造成青年技术人员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也会使他们的职业心态发生转变,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所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氛围的营造是企业人性化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中一般可分为环境氛围和人为氛围。环境氛围主要是由办公环境所营造出来的,这一点企业可以从办公空间的设计及装饰上进行改善,也很容易能看到成效。而人为氛围则是由周围工作人员的活动所掌控,管理起来较为困难。企业应当加强团队建设,强化内部团队精神的宣传。针对青年技术人员,除了适当的给与关心与帮助外,领导还应采取一些激励方法,去激发他们的潜力与创造性。这样整个团队彼此就能相互信任,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下青年技术人员更容易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用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工作。企业应定期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培训。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开展员工心理辅导培训的企业它的员工的工作效率能提高近30%。且员工很少出现消极,懈怠的工作态度,几乎没有迟到,请假,领导指派的任务通常能迅速有效地完成。企业如果能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培训,这对他们良好职业心态的塑造会有很好的指导性帮助。具体可以组织青年技术员们参加企业外的心理辅导课程,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站,让一些专业的政工们对一些存在不良职业心态的青年技术人员进行点对点的心理指导。必要时企业也可采用放假,组织旅游等方式帮助他们进行放松减压。
3.如何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情商
企业应为青年技术人员提供提高职业情商的机会。职业情商主要着重于自我情绪的控制,抗挫折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青年技术人员大多都是理工专业,长期以往的埋头学习使他们大部分在与人合作及与人交流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过职业情商是可以很快培养起来的。企业首先要让青年技术人员尝试独自完成一些较难的任务或项目,不管结果如何都要让他们进行自我总结,同时帮助他们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关键。这样青年技术人员的自信心及面对挫折的能力就能在短期内培养起来。在社交能力方面,可以让青年技术人员承担各部门的沟通工作,甚至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青年技术员可以给与他们与客户沟通协商的机会。只要企业不断地为青年技术人员提供这些机会,他们的职业情商会快速成长起来。开展户外拓展训练能促进青年技术人员职业情商的提高。企业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员工减压,对于青年技术人员来说是锻炼他们职业情商很好的途径。很多户外拓展训练能消除员工之间的戒备心理,增强青年技术员们的冒险精神及自信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员工互相信任与协作,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肯定。
4.如何提高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及职业责任等等。青年技术人员本身具有比较高的社会道德基础,但由于年纪阅历等种种因素让他们在自律性及责任感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缺陷,所以企业必须重视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方法包括:
①建立青年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规范机制。把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企业重点管理工作来实施。且确定相关责任人,定期考核,抽查及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
②树立典型,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用典型的先进事例去影响其他青年技术人员,同时激发他们的竞争心理,促进他们共同成长。
篇10
首要问题在于会计理论与实践技术水平有限。较多企业在经营建设阶段中,针对会计工作的标准要求并不明确,一些从业人员没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其会计技术水平有限,且工作能力同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水平并不相符。新时期,企业会计任务需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全面适应,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应在实践阶段中持续的提升自身能力,而这恰恰是目前企业会计管理普遍缺乏的。该状况之下令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工作欠缺基础条件,相应的技术条件还需做有效的改善与优化。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来讲,他们存在职业素质水平有限的问题。由于会计工作人员长久负责公司财务工作,因而对其道德文化素养的标准要求较高。目前,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岗位仍旧存在欠缺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素质的员工。该部分人群由于脱离了职业道德的束缚,因此较易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无法在现实工作中遵循具体的行为规范,而是触犯了企业相关的法规制度。企业建设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应尤其注重会计员工个人品质,依照会计机构的文化水准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提升道德教育培训力度,突破会计员工道德素养针对文化建设工作形成的阻碍影响。再者,当前一些企业的会计管理体制欠缺良好的效用价值,由于会计管理欠缺严格性,对于工作人员的实际行为无法进行良好的监督管理,令他们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之下较易形成拖沓冗余、随意工作的不良习惯,甚至是呈现出失职以及渎职的问题。而企业则通常倾向于从轻处理,较少采用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令会计工作较难良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阻碍了文化建设工作步伐。
二、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科学策略
1.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人员技能素质
做好道德教育企业会计人员岗位工作水平是做好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条件,引领会计人员提升业务素质,为改善文化建设效果的重要环节。为此,企业单位应重视对会计员工业务素质的建设培养,进而有效提升财务工作水平,确保加快资金周转应用。只有技能过硬、业务素质完备的会计人员方能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辅助企业缩减一些不必要的财务开支,令其经济效益水平全面提升。针对这一规律,企业应依据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特征,有针对性的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进而提升会计人员整体技术水平,为会计文化发展建设夯实基础,提供完善保障。另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其整体工作环境产生根本影响,做好会计员工道德教育,则可为企业建设会计文化创建良好条件。会计工作特征决定,诚信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员工职业道德,为会计行业所必须的。因此,为提升会计员工道德素质,应促进他们提升诚信意识。在企业之中,应制定成新工作守则,监督会计工作人员遵循法律规范。再者,企业应对会计员工做好持久长效的道德教育,引领他们始终做到廉洁奉公、规范守法,进而为企业创建良好的会计文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2.完善会计管理工作制度
积极组织丰富的会计文化建设活动完善科学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促进企业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保障。依据目前企业会计工作体制包含的问题,应进一步体现制度制定的规范性、严明性以及科学性。应令企业会计人员自觉主动的遵守行业规范,约束自身行为。另外,企业应有效的调节优化会计员工的收入机制,依据财务管理具体的效益做好会计员工考核,利用绩效奖励真正提升会计员工的实践积极性,赢得广泛的经济效益。再者,针对会计岗位工作应创建完善的监督制度,就会计员工日常行为做好动态管理。倘若发觉会计工作包含缺陷问题,则应依照相应的标准对具体责任人实施严肃处理。为优化会计文化建设整体效果,企业单位可积极组织丰富的文化建设活动,使岗位人员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注重他们的精神建设以及经验积累。
三、总结
- 上一篇:浅谈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 下一篇:青少年道德教育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