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医学治疗高血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49-02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钙拮抗剂(CCB)的降压药[1],是新型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血管舒张作用有高度选择性,尤其对老年高血压已被用作一线降压药物。笔者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入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门诊和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65~85岁,平均(73.2±5.3)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均进行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B超等项目检查,均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血压和心率:血压测量采用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以坐位右臂血压为准,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个体血压值,在测量血压后1 min内测量心率。不良反应: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心悸、下肢水肿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按卫生部1998年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评定,显效为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下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为舒张压下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显效率65.1%,有效率30.2%,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率54.0%,有效率31.7%,总有效率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高血压治疗临床疗效
2.2 两组血压和心率变化
两组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低于治疗前(P
表2 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mm Hg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头晕2例,头痛1例,心悸3例,下肢水肿1例;对照组头晕8例,头痛2例,心悸9例,下肢水肿5例。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高发于老年人群。最近研究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增加一氧化氮含量,扩张血管及抗氧化,具有较长的生物活性及血管选择性,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2-5]。长期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不引起患者心率显著改变,同时该药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本文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都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好。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硝苯地平(P
参考文献
[1]李智莉,王彩凤,陈怀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中的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3):575-578.
[2]李文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0,16(33):24-25.
[3]崔文勇,江惠,魏新举,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7):583-584.
篇2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肿量和水肿的面积均较发病3天内减少,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肿量和水肿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血肿和水肿的吸收,还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尼莫地平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其引发的脑出血主要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有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其发病原理主要是由于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颅内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的营养功能障碍导致产生微动脉瘤,在病人血压升高或情绪波动较大时,微动脉瘤破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1]。临床中主要应用血管扩张剂、升压、扩容等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尼莫地平主要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和改善脑缺血的药物,已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下面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为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6~76岁,平均(58.3±3.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2±2.8)岁。所有患者经CT检查和腰部穿刺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等情况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吸氧、镇痛、止血、降颅压、抗感染等药物治疗,收缩压维持在140~150mmHg,舒张压维持在80-90mmHg之间,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治疗,以1mg/h的速度持续泵入7~14天,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适时调整滴速[2]。之后口服治疗4~6周,剂量为40~60mg/次,一日三次。治疗中持续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意识状态和有无脑膜刺激症等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发病三天内和治疗两周后的CT检查结果,根据CT结果计算出血肿的体积(体积=长×宽×层面数×π/6)、水肿带面积(水肿带面积=外径长×宽-内径长×宽)[3]。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对患者入院时及入院两周、一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4]。
1.4疗效判定治疗4周后根据患者的头颅CT结果进行判定,痊愈:患者症状、体征均消失,没有后遗症;好转:症状、体征消失大于5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无效:症状体征消失小于50%或患者死亡[5]。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和水肿面积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肿量和水肿的面积均较发病3天内减少,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肿量和水肿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于持续的高血压和颅内动脉硬化大致的颅内微动脉的病理变化,破裂出血后引发的意识障碍。根据相关统计,由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占脑出血的60%[6]。同时,脑出血也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的致残和死亡。尼莫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钙通道的开放,阻止钙离子的内流,达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同时尼莫地平还可以抑制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发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持续泵入尼莫地平不但有降血压的作用,还可以有效的保护神经系统等多方面作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压,所以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调节用药的剂量和速度。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的对照组,且比价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的血肿量和水肿量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尼莫地平对脑出血的血肿和水肿有很好的吸收作用。综上所述,应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促进血肿和水肿的吸收,对治疗和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跃飞,钟志光,林吉惠等.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409-410.
[2]郭富强,杨友松,余能伟等.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1):6-9.
[3]杨军.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03-104.
[4]尤一萍,董万利,张剑平等.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9):1699-1701.
篇3
[关键词] 高黏血症;血液流变学;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c)-133-02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viscosity and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and hyperglycemia
DING Ming-yu1, WANG Fei-fei2
(1.Medical Clinic,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2.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ealth,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viscosity and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and hyperglycemia. Methods: We selected 773 research workers as samples of an academy and analyze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hyperviscosity,then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viscosity and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and hyperglycemia.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hyperviscosity was 58.2%. The perc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hyperviscosity, hyperlipidemia patients with hyperviscosity, hyperglycemia patients with hyperviscosity were 85.6%,80.4%,77.6%. Conclus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yperviscosity and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and hyperglycemia is close,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parameters of hemorheology as preventive index ofcardiovascular disease.
[Key words] Hyperviscosity;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Hyperglycemia
血液黏度为一综合性指标,它取决于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以及红细胞流变特性等[1]。近年来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发现,血液黏滞性增高所致血液流变紊乱是高血压及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关[2],但高黏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分析了2008年某科研院所773名职工的体检结果,分析了该群体的高黏血症的检出情况,并研究其与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之间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科研院所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共773例。按照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20~35岁)314例,中年组(36~59岁)280例,老年组(≥60岁)179例。
1.2 方法
高血压诊断按WHO/ISH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1 mm Hg = 0.133 kPa),和(或)诊断为高血压正在治疗者。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胆固醇>6.2 mmol/L或三酰甘油>1.8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1.0 mmol/L。
高血糖诊断按照WHO/IDF标准,即空腹血糖≥6.1 mmol/L和(或)诊断为糖尿病正在治疗者。
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及低切黏度有一项增高即可诊断高黏血症。参考值如下:低切(6.50~9.25)mPa・s,中切(4.78~6.27)mPa・s,高切(3.54~4.22)mPa・s。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773例,检出高黏血症共450例,检出率为58.2%。各个年龄组的检出率分别为49.7%、62.9%和65.9%,且青年组高黏血症检出率明显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合并发生高黏血症的比例很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合并高黏血的比例高达85.6%、80.4%、77.6%,且均无年龄差异。见表1~4。
表1 高黏血症的检出情况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 是以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下降或Ⅱ型糖尿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症候群。MS患者一般同时表现出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我国目前综合人群患病率为13%[3],其所涉及代谢异常如血糖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都可以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2,4,5]。Medvedeva等[6]认为:高黏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后果。可见,建立血流变学指标与代谢异常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个年龄组高黏血症的检出率都较高,分别为49.7%、62.9%和65.9%。高黏血症除引起微循环灌注不良外,还可以直接影响血流状态, 造成血管损伤的发生。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绝大多数高黏血症是可以逆转的。因此,高黏血症的日常生活保健及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饮食清淡,坚持体育运动,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并发的代谢性疾病。
本研究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与高黏血症关系的研究表明,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与高黏血症均密切相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合并高黏血的比例为85.6%、80.4%、77.6%,说明代谢异常可以对影响血液流变学特性,纠正各种代谢异常,同时改善血流变学特性,可达到早期血管保护和多器官保护的效果。而且血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是包含的信息量大, 具有容易监测的特性, 应加强血流变指标作为各种代谢异常造成血管损伤的早期预警指标和各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疗效评估指标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hien S. Blood rheology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ypertension [J].Biorheology,1986,23(60):633.
[2]Gorden DOL.全血黏度与心血管疾病[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3,16(3):166-168.
[3]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协作组.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298-301.
[4]李建丽,李爱民,赵金伟.85例高粘血症的血脂水平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3,391.
[5]李茵茵,陈凌,陈青.高粘血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J].山东医药,2002,42(5):56-57.
篇4
最初孟德尔•摩尔根发现遗传过程中,因为含有显性基因的成分不同,决定后代的遗传性状,这些遗传性状的概率符合多项式定律。后来发现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病如高血压病,它的遗传规律要更复杂。象这类病即使已携带了致病基因,如果没有一定的后天条件,致病基因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表达,也就是说不一定会患这种病。象这类病还有如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等。另外象癌症这一类与遗传有关的疾病现在认为是多基因控制的病。先天携带的只是其中数个致病基因,余下的需要在后天一定环境中都突变成致病基因时,正常细胞才会变成癌细胞。所以说很多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必须要一定条件才能得到遗传表达。身上携带了致病基因只要控制好不让机体有致病基因表达条件,就可以避免这种遗传病的发生。进一步说,如果已经患有遗传性疾病,只要去除疾病的表达条件,就能使症状消失,还能治愈这种遗传病。这是我用“减法工程”疗法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以及癌症后得出的体会。
遗传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领域后,人们破译了DNA、RNA的遗传密码和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各种细节。尽管遗传学已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但是还有很多谜。我采用“减法工程”疗法十多年来遇到很多遗传学问题,令人思考。
(1)生物体的外形和内脏结构形态是由遗传决定的,现在遗传学已解决了蛋白质等物质合成原理。但仅仅是解决了原料的问题,好比建筑上解决了砖的问题,但建筑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还要依照图纸按一定工艺才能建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图纸在哪里?它的本质是什么?在生命进程中,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的形态,功能发生了改变,它又是依据什么遗传信息?原先的图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现在都知道每一个细胞内都携带有机体全部遗传信息,但是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只启动部分信息,以至于形成形态、功能各异的形形的细胞和器官。这叫做分化,在分化过程中启动某种遗传信息的的指令来自何方?
(3)有些遗传病一出生即具有症状,如白化病、色盲等等。但另外一些象高血压、糖尿病这类与遗传有关的病为何要到一定年龄才出现症状?
(4)有没有可能采用后天的方法不但能控制或治愈象高血压、糖尿病这类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以至可以影响改变基因,封闭致病基因使之不能表达,甚至修改致病基因,彻底治愈遗传病。
现在普遍有一种误解,认为遗传病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一旦有了这样的病终生不能治愈。因此高血压、糖尿病需要终生用药。我认为这种观点未必正确,以高血压病为例来讨论。
首先讨论一个问题:高血压病的基因从何而来?我觉得人类在猿猴时代没有高血压病,甚至在亚马逊流域的原始部落中也没有高血压病。但是原始部落的后代走出丛林进入文明社会,特别是进食盐后,开始有人患高血压病。动物也一样,国外有人作过实验,用高盐饲料喂养白鼠使之患有高血压病。它们第二代再用高盐培养出高血压病,第三代白鼠一出生便患有高血压病。可见原先没有高血压基因的白鼠,因后天的生活影响使基因改变获得了致病基因。
反过来,已有了致病基因能否使之改变呢?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首先高血压病要到一定年龄才发病,也就是说致病基因不是一出生便得到表达,要在后天一定的内环境中才能表达出来。如果体内环境终生保持的象新生儿一样,或者虽已出现了症状,只要体内环境重新恢复到新生儿那样的状态,致病基因就会被封闭,症状便不再出现。我本人便是一例,83年患有高血压病后就不能离药,随着时间、药量逐步加大,血脂不断升高。自91年自我实行“减法工程”疗法后至今未服过一粒药,血压、血脂已正常。
后天条件改变遗传基因或遗传性状是很普遍的,米丘林用嫁接方法培养出的梨苹果就是一个例证。实际上所有的生物进化都是后天影响遗传的结果。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进化只是自然选择淘汰的结果。自然界的各种因素使基因发生突变,产生出各种种群。有的种群经变异后更能适应环境,取得生物优势,物种得到保存延续。有些种群变异后,不能适应环境而消亡。从这个理论看起来,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完全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韩锋、刘粤生与我(都是广西河池学院兼职教授)分别从物理、哲学、生物医学角度共同提出了“观控相对论”这论点主要观点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1、2]
按照我们的观点推论,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体自主的主观意识也能起积极作用。纵观生物进化过程,鱼进化为爬行动物再进化为鸟或哺乳动物甚至灵长动物都包含一定的主观因素。而人类大脑智力的进化更是主动越来越多用脑的结果。
那么,主观能动作用能否改变基因的表达,甚至改变基因本身呢?这正是利用生物技术治疗遗传和与遗传相关病的科研工作者的追求目标。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已取得很多很多好的成果。我实施“减法工程”疗法后治愈了很多与遗传相关的疾病,同时获得了不少后天影响基因的证据。现在我试图解释其原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经络在遗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
1992年我提出经络是非物质的,它是一种时空结构。[3]当遗传基因指导形成机体成分物质的合成时,这种时空框架结构或者是它形成的生物场为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图纸。在这种生物场的决定下,DNA哪部分基因被启动哪部分被关闭。这就是决定细胞的分化,这种分化被在时空框架的具置决定。
同时,机体按着框架决定的空间形态生长发育,当物质的躯体或脏器生长到与时空框架吻合后,生长发育就停止。比如说丢失尾巴的蜥蜴,再生的尾巴就是按着方式进行的。
顺便说一下,至于经络的时空框架是什么决定的,我认为是DNA。DNA不但在物质世界决定物质的合成,在非物质世界也有决定性作用。当然,其中原理、细节还要花上几代人的努力可能才会有答案。
2 经络运行与遗传表达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有输送气血、灌溉内脏的功能。内脏、机体要正常运行必须要从血中获得物质营养。还必须获得信息等非物质的营养、神经、激素可提供非物质营养。比如神经损伤后,尽管血液照常供应,但所支配的肌肉仍会萎缩。而经络之气是提供另一类信息营养。如果经络不畅通或者阻塞,就会使内脏或机体得病。经络不通,会在体表出现电学及组织学和机能学反应。利用这原理,我创立一种经络诊断法。根据此法,不但可以诊断出现有的病,还可以了解既往曾得过的病,甚至可以预报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病。很多患者觉得经络诊断法“神”得不可思议。其实说明白了一点不神秘。经络不但是一套灌溉系统,而且是一个记忆系统。曾经得过的病都会在经络上留下记痕。另外,经络不畅通也会产生痕迹,当经络线上出现经气不畅的痕迹后,说明脏腑得不到正常的“经络气”的营养,到一定时间肯定会出现病症。
3 遗传病与经络缺陷
上面谈过:经络是由DNA决定的,那么遗传病会在经络上表现出来。我曾做过一些粗略的调查。一些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子女,相应的经络已出现不畅通,并存在记痕。这种记痕,可以在很年幼时即带有,随着年龄增大,这种记痕越来越明显,经络不畅通程度越来越高,而这种变化在有遗传倾向的人群中出现率越来越高。这现象证明了我的以上推论。既然遗传病的表达与经络缺陷有关,将来利用后天的方法例如针灸治疗,能否治疗经络的缺陷。从而治疗、预防遗传病本身,甚至影响有缺陷的DNA。
针灸疗法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遗传相关性疾病。这里毫无疑问的。在发病前预防这样的病。目前尚无人研究,但是预计也是可行的。从而使人类克服这样的疾病。
4 内环境与经络功能乃至遗传表达
体内环境与健康密切相关[4]。我曾阐述国内环境的构成既有物质性的,又有非物质性的。非物质性因素,长期来人们不重视,甚至否认其存在。近年来信息的概念被广泛重视,尤其是电脑的普及。电脑的物质部分与非物质部分(软件)的配合才能使其正常运行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非物质因素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恶化能损害健康,会不会同时影响经络功能?我认为应当是肯定的。
在上世纪60到80年代有很多经络理论工作者,对循经感传作了大量研究,所谓循经感传是刺激经络或穴位,使其产生酸胀等针感,其中有一部分敏感者这种针感会沿着经络传导。
研究发现,经络感传易发生在病人及其有病脏腑的相关经络上,即张缙教授提出的“循经感传的趋病性”。[5]研究还发现那些没有发生循经感传的人和经络中,有部分实际上已产生了循经感传而自身没有感觉到。所以将这样的感传定名为“隐性感传”。
我也对循经感传做了较长时间研究[6、7]。也证实了经络感传趋病性和隐性感传这些现象的存在。
我研究还发现,不发生循经感传的人和经络,有2种情况,一种是经络完全阻塞,因此经络之气不能流动,因此不可能发生循经感传,这现象发生在不治之症的重病人身上。而另一种是发生在健康人身上,经络畅通经气在其中流动很顺畅,所以自身不察觉实际上已发生的循经感传。这正好像血流在平滑的血管内或通过没有缺陷的心脏时,听不到血流声音,而用血压计袖带施压,使所加压在收缩压、舒张压之间,血流随之时断时通,在此情况下,可以听到血压击拍声。或者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血流通过时产生涡流,这时可以听到心脏杂音。当血压计袖带压力超过收缩压,血流完全中断后,又不能听到血管击拍音。比照这个道理,就会明白,为什么循经感传现象病人多见,病经多见。因为在病人、病经、经络有缺陷或被阻塞。在没有完全被阻断时,刺激穴位或经络,促进经络气在其中流动,经气与经络会发生较强烈的反应,因此自身可察觉到循经感传。
引起经络不畅通的原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先天性的原因是以上所述的遗传的原因,使经络结构产生缺陷,而使经气运行不畅通,最后产生疾病。后天的原因有病、伤等各种原因,中医将它们称之为“七情”、“六”。出生后得过较严重的病,可损伤经络,在经络上留下印记。后天的致病和损伤经络的原因,我仍将它们划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类。因为经络是非物质性的,而阻塞经络的不良因素也常为非物质的。我在针灸治疗中,发现病人经络及体内常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病气”,体内“病气”存在越多,病越难治。而针刺时施加疏通经络和排“病气”手法[8]后,可使“病气”排出,令病人和周围人感觉到有“凉风”吹出。治疗一阶段以后,随着病气的排出,体内经络内存有量减少。原先的显性感传者会转为隐性感传,而经络完全阻塞没有感传的难治病人,会出现循经感传。经过这样的变化,病情会明显好转。这现象为上述论点提供证据。
中医和祖国传统哲学认为世界可分为阴阳两部分。我将“阳”界定为物质,“阴”界定为非物质。经络是非物质结构,一般来说阻塞或改变经络结构的因素可能也是非物质的,我认为可能是紊乱的信息或者是紊乱的时空顺序。但是按传统的阴阳伴随相生的概念。不良的物质因素必定会伴有不良的非物质因素。如DNA上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必定产生错误的血红蛋白而治病。同样我观察到经过化疗的癌症患者身上携带的“病气”要明显增多。
最后要讨论:经络功能的改变会不会影响遗传性状?前面论述的是经络是DNA各种遗传基因表达的中介。那么,经络功能的改变也将改变基因的表达。我收集到很多证据。比如说:骨质增生,按理说生物体外形和器官形态、功能都由遗传性状严格规定,为什么到了一定年龄,很多人在颈椎、腰椎等处长出骨刺,改变了器官的形状。针刺相关经络穴位,可以从针上放出很多“病气”,而“病气”放完,不但症状消失,而且骨刺也可吸收。我认为这种“病气”不但壅积在相关经络上,还堆积在生长骨刺的位置。这样扰乱了那里时空框架结构,于是就按改变的框架结构生出骨刺。当通过针刺排出“病气”,清理了骨刺部位的生物场信息,现露出正确的框架结构,于是机体就按正确的图纸吸收骨刺,椎骨就恢复到正常形态了。
顺便说一下,骨质虽坚硬,但是骨质的代谢很频繁。骨中不断新生出破骨细胞。它不断溶解破坏周围的成骨细胞及其他组织,从而长成成骨细胞,当它衰老后又被新的破骨细胞溶解破坏。
用这样的方法治疗像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也非常有效。特别是用“减法工程”疗法治愈神经纤维瘤病,甚至癌症。1999年拙作“减法工程疗法”[9]发表后,有些医务工作者用该法治疗癌症取得很好成绩。2003年张掖一名乡村医生找到我,告诉我用本法治疗了80多位晚期癌症,取得良效。其中不少已生存3年以上。这些例子说明经络功能恢复正常后,错误的结构形态也可恢复正常。[10]
另外我治愈了一例晚期细胞癌,这名两性人切除了男性器官后,患有本病而且已扩散,当时血清激素超标了36倍,经用“减法工程”疗法治愈后,雄性激素降至原来的40分之一,至今三年来激素水平一直正常。这例子可以推想,经络功能正常后,细胞的分化甚至DNA基因也发生了改变。
5 小 结
本论文论述了三个问题
5.1经络作为DNA遗传基因表达的中介,基因的变化也会引起经络结构的变化。
5.2后天环境因素也可作用于经络,改变其功能甚至结构从而影响遗传表达。
5.3人为的治疗干预可修正经络的功能与结构从而使遗传表达朝良性方向发展。
本文主要从经络与非物质的角度讨论。事实上还有很多因素参与,限于篇幅将另文讨论。
参考文献
1彭印高.经络研究新进展中的观控相对论现象.中华医学创新杂志.2003,(4)8
2彭印高.感知生理与观控相对论.中华医学荟翠.2003,8
3彭印高.经络时空与生物相对论.中国人体科学.1992,3
4彭印高.经络的非物质属性.中华医学创新论坛杂志.2001,(2)1
5彭印高.减法工程疗法与清理内环境待发表
6彭印高.经络与外周神经的关系.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讨论及论文摘要集.1987,北京
7彭印高.氟砷中毒地区居民中的手针感传率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9,2
8彭印高.针刺泻法新论.国际针灸讨论会及论文集.1994,哈尔滨
9彭印高.减法工程疗法.中国人体科学.1999,2
篇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17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 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1]。随着科技的发展,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进行转变, 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与不良行为对其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心身医学所证明。高血压患者近几年有增多趋势, 而且已向年轻化发展。现在很多学者也充分认识到,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 不能单靠药物治疗, 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也尤为重要。因此, 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 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2], 全部病例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且排除无法坚持治疗或不愿参与心理干预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40~74岁, 平均年龄(56.3±3.3)岁 , 收缩压(167±4)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103±5)mm Hg;对照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58.2±4.1)岁;收缩压(165±5)mm Hg, 舒张压(104±3)mm Hg。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组心理护理为1次/d, 30 min/次, 共2周。指导患者掌握和学会应对、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心理压力, 即精神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压力过大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虚而入, 而致机体罹患疾病。因此, 应指导患者做到正确面对压力;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做多件事情;目标制定要合理, 要有“知足常乐”的心理;量力而行, 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娱乐, 会使心情舒畅;学会主动宣泄不良情绪。
1. 2. 1 保持乐观情绪 心理学研究显示, 有美好的愿望, 充足的自信, 积极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是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 患者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 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面, 理智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广交朋友, 积极参加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睡眠充足。
1. 2. 2 培养稳定心理 对外界事物反应适度,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高血压患者应提高自身修养, 培养健全的性格, 遇到困难与挫折能泰然处之, 避免过激反应, 切忌感情用事。
1. 2. 3 保持心理平衡 做到与朋友坦诚相见;待人宽容谦让;如遇挫折和困难, 学会暂时逃避;避免异常行为等。
1. 2. 4 加强人际交往 应适当注重自身的仪表外貌, 避免过分注意自身缺陷;避免过分谦虚, 提高自信心, 克服自卑心理;与人交往要诚恳, 勿过多责难或要求别人, 以免身陷不利的情境中。
1. 2. 5 学会主动关心 要学会“换位思考”, 他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 选择适当的方式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
1. 2. 6 学会并培养幽默 幽默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助于患者稳定情绪、消除忧虑。培养自身幽默时, 要注意丰富知识面;培养审时度势、细致深刻的环境洞察力, 只有这样, 才能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
1. 3 观察指标 血压的测量要定点、定人, 均由同一个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从而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在入院当天测量的血压为治疗前的血压, 测量5次后取平均值, 15 d后的血压同样是测量5次取平均值。测量的时间点一致, 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同时间人血压的误差因素。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且降至正常范围, 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30 mm Hg;③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治疗后高血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 心理健康包括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健康[3]。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不仅会影响人对自身健康和生活的感受质量, 也影响着衰老的速度。故增进与维护心理健康是护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适应与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能应对紧张压力;适应周围环境, 能参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良好、和谐, 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在职业和生活中, 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过着高质量的生活[4]。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 多见于老年患者, 需终身治疗, 治疗目的是将血压降至最大耐受程度和理想水平, 同时还应注意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 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良心理[5]。如经常缅怀以往的业绩, 悔恨过去的缺点与不足;羡慕中青年时期的光辉前程和大好机会, 埋怨过去错失的良机;对某些不正之风看不惯, 但又喟叹自己已无能为力等。总之, 常心情复杂, 感慨万千, 易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国内学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其以往的工作岗位上, 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尽到自身应尽的责任。如今步入老年, 受到国家照顾, 生活有保障, 享有较好的医疗福利待遇, 对此应感到满足, 安度晚年。遇有不快之事, 要以健康和大局为重, 以豁达的态度自我解脱, 泰然处之, 并将注意力转移, 使心境舒畅。老年人如有郁闷、愤怒、惊恐、苦恼等情况, 应对家属、朋友或组织倾诉、宣泄, 争取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劝导, 做到“想得通、看得开、放得下”, 解除精神压抑和不快。为了消除或转移不良情绪和注意力, 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爱好或专长, 参加一些文体或社会活动, 或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 以增加生命活力[6]。
另外,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如戒烟、节酒、起居、饮食等。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适当的外貌修饰, 改善形象, 是在心理或生理上均有延缓衰老作用的有效措施之一;适当扩大社会交往, 多交知心朋友, 多接触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多欣赏优美的音乐;搞好居室卫生, 在室内做一些装饰和布置, 赏玩花、草、工艺品或字画等, 使生活环境幽雅宁静, 心情舒畅, 有助于克服消极心理, 振奋精神[7]。因此, 应指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科学安排老年生活, 使自己怡然自得。
篇6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口服降压药;药物经济学
随着我国老年化步伐加速, 我国现阶段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亿, 逐步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结构。加上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现状, 社会对高血压治疗方案的研究也逐步深入[1]。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经济收入有限, 长期的医疗费负担不容忽视。所以,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临床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的几种代表性治疗方案所用的药物, 从成本效果角度进行分析, 努力寻找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 为临床合理用药, 节省有限的的医疗资源提供依据, 努力减少患者的负担, 使得更多的患者可以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未接受任何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时的收缩压≥140 mmHg (18.7 kPa )和舒张压≥90 mmHg (12 kPa)的判断标准, 查阅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病历, 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 去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其他治疗方案和其他不能坚持治疗的情况, 入选病例104例。
表1 患者的病程、病况、生理条件的比较( x-±s)
组别 例数(n) 年龄(岁) 血压(mmHg) 合并症
男 女 高血脂 糖尿病 冠心病
A 15 11 68.52±7.65 159.78±14.53/97.15±9.89 10 11 16
B 18 13 64.21±6.69 156.52±15.90/95.37±10.10 14 17 15
C 15 11 65.20±7.57 161.20±14.32/98.20±10.21 12 14 17
D 13 8 67.02±8.50 154.30±16.03/97.75±9.65 8 9 6
1.2 给药方案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的五大类一线药物[2], 选择了4类临床常用于老年的治疗方案, 根据用药记录分为A, B, C, D四组, 具体给药方案如下。
A组 (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30 mg)1次/d。
B组 (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30 mg)1次/d+(卡托普利每次25 mg)3次/d。
C组 (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次5 mg)1次/d。
D组 (非洛地平每次5 mg+福辛普利钠每次10 mg)1次/d。
1. 3 评价标准
1. 3. 1 疗效评价标准 以住院期间收缩压(SBP)降低值(mmHg)为评价标准, 其中“有效”的标准是:收缩压
1. 3. 2 成本评价标准 以2010年的医疗费用为成本基础。药物经济学所指的费用不仅指药物的费用, 还包括治疗费用、检查费用、给药费用、时间费用等。以一个月所耗用的药费为基准(本病例的并发症治疗所用的药物费用不在本讨论范围内)。成本用货币单位(元)表示。
每种药的单位成本以本院2010年的收费为计算标准: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 5.49元, 卡托普利25 mg 0.098元, 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5.69元, 非洛地平5 mg 1.5元, 福辛普利钠10 mg 3.85元。
患者一个月药费的计算:A组:5.49×30=164.74元 B组:5.49 ×30+0.098×3×30=173.56元 C组:5.69 ×30=170.70元 D组:1.5×30+3.85×30=125.70元。
检查成本(C检):患者在治疗期间所作检查的费用, 结合治疗方案, 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均作了心电图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 由于这些成本一致, 故计算成本时忽略不计。本文的所指成本只考虑所用药物的总费用。
1. 3. 3 成本-效果比 成本-效果分析(CEA)是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之一, 其目的在于对相同疾病的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比较, 从中选择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案, 即哪种治疗方案可用最少成本达最佳疗效。成本-效果比(C/E)= 每种治疗方案药物费用(元)的总平均值/每种方案患者的收缩压降低(mmHg)数的平均值。它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增量成本效果比(C/E):表示与基本方案相比,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所增加的成本。用于比较新的方案导致成本增加时, 其相应增加的效果是多少。
2 结果
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四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
组别 成本
(C元/月) 降低的收缩压值(E) C/E C/E
A 164.74 19.52±9.46 8.43 12.28
B 173.56 19.64±9.78 8.84 14.16
C 170.70 20.82±8.25 8.20 9.86
D 125.70 16.26±7.98 7.73 ―
注:C/E表示单位疗效所花费的成本;C/E表示增量成本效果比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①由以上结果可知以上4组治疗方案都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②苯磺酸氨氯地平是降压效果最好的药物, 而福辛普利钠+非洛地平的C/E最低;③通过增量分析, 其它3种治疗方案与最低成本的福辛普利钠+非洛地平相比, C/E最低, 故从药物经济学角度, 选择福辛普利钠+非洛地平。
3 讨论
个体化原则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普遍意义, 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4]。考虑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药物的选择时, 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因素特别重要, 其次是使用方便与价格便宜。老年人个体差异很大, 体力和健康状况大不相同, 往往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因此, 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药物代谢特点来合理、有效地选用抗高血压药, 经常选用的降压药有利尿剂、钙拮抗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 盲目追求最低成本或最大成效都是不可取的, 应该综合考虑, 用成本-效果比作为参考标准。
根据药物经济学原理, C/E比值越小意味着单位所需成本越低, 该方案的实施就越有益;C/E越小意味着单位增量效果所需追加的成本越低, 该方案实际意义就越大[5]。从表2可知, 虽然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收缩压的降低值最大, 也不宜作为老年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因为它的成本-效果比相对来说不是最低。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疗效(效果)分析中, 福辛普利钠+非洛地平的成本效果比最低, 优于其它组别。综合其它因素考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拮抗性, 对糖代谢具有良好疗效。而且福辛普利钠还具有独特的排泄方式:肝肾功能正常时, 经肝、肾途径各排泄50%;当肾功能受损时, 肝脏清除率增加。反之, 肝功能异常时, 肾脏排泄增加;使总清除率保持相对稳定, 血药浓度不变, 其使用范围更大。另外, 它的清除与年龄增长无关, 在相同剂量下, 健康老人与年轻人的血药浓度基本一致, 因而首剂不需要由于年龄增加而调整。以上的特点使福辛普利钠可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福辛普利钠的不足之处在于我国患者易受到高钠摄入和转化酶基因多肽性的影响,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常与钙拮抗剂(CCB)类药物联用, 本调查是与非洛地平联用, 以减少不良反应。
由于以上不良反应都不影响疗程的继续进行, 所以可以采纳这些治疗方案。四种治疗方案的优劣为:D的成本效果比最低。依次分别是:D>C>A>B。这说明与其它治疗方案相比, 非洛地平与福辛普利钠联合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不仅疗效最好, 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从增加的成本效果看:C组优与A组, B组。然而以上四个治疗方案中, 只算药费一个月也要一百多元, 对于中上收入的家庭来说, 还可以接受。所以, 从现实来说以上四个治疗方案并不适合低收入的高血压人群, 只适合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患者[6]。对于低收入甚至没收入的人, 还要另寻治疗方案。
在药物剂型选择方面, 要考虑药物对血压的作用时间与平稳性, 即波峰时药物浓度不能过高, 波谷时药物浓度不能过低。老年人应优先考虑以长效缓释和控释制剂为主, 使血压始终保持在理想范围内, 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提高生命指标。
本文运用了药物经济学的方法, 对非洛地平+福辛普利钠等四个给药方案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 发现非洛地平+福辛普利钠是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较好, 且较经济的药物。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 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减轻经济负担。而且, 福辛普利的代谢方式说明它与CCB类联合应用, 更适合老年患者, 特别是糖尿病类患者。即使肝、肾功能的损坏也影响也不大。
参考文献
[1] 纪玉山, 滕菲.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社会科学辑刊, 2013, 1:103.
[2]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708.
[3] 李莹, 徐克雷.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8):5-6.
[4] 马松权, 易海清, 邓惠群, 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加个体化治疗的效果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24):4676.
篇7
半个多世纪来,中医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医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但因中医学的特殊性,尤其讲究心悟、实践、体验等特点,院校教育难以满足,因此有学者倡导院校教育模式与师徒传承模式应有效结合、取长补短。事实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十分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事业,尤其近年来不断举办名老中医师带徒、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班、“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及各大院校不断发展起来的名老中医工作室等,这些均可看成师承制新的衍变。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更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200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予拨专款进行专门建设,这些举措为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和发扬奠定了良好的政治与经济基础,也将成为中医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有教育者在探索中医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间段采用导师制的教学方法[5],这些都表明院校学习与师徒传承相结合的模式已经越来越被广泛推崇。
2传承与科研相结合
将科研与传承相结合,可以促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评价方法的研究;可以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转化成科研成果;有利于科研思路与方法的继承与创新,更有利于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提高[6]。如:陈晓云[7]用随机对照法对陈湘君教授酸甘生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4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黄桂宝等[8]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对邓铁涛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病60例进行临床观察。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RCT)研究,可验证名老中医经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可以借用科研方式,对名老中医理论创新点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与说明。如顾军花[9]为进一步探讨陈湘君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方———复方自身清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环磷酰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其低、中、高不同剂量对模型小鼠血常规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影响。
3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
数据挖掘也称为数据库知识发现,是从数据库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并且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10]。数据挖掘在中医药传承中的运用从国家“十五”计划就已经开始,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确立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挖掘整理及推广的专项研究[11]。随着时展,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传承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运用于传承中的各个阶段。①临证信息采集:运用信息科学、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音像、拍照、电子档案、PPT、书稿等,使得名老中医临证信息的采集更如实,更完整,更便于分析。如冠心病心绞痛名老中医诊疗数据库等[12]的建立,就是信息采集方法与平台的新创举。②用药经验挖掘:该方法可最大程度分析名老中医临证用药的特色,从其挖掘方法和挖掘角度的不同又可以得到相应的各种结论。有以药对和药组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如周曾同[13]以当代名老中医裘沛然教授的临诊用药经验和常用药对(两药联用)、药组(三药或四药联用)为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总结常用药对、药组的出现频率,涉及病证等,研究其常用药对、药组的功效;也有以整个处方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如李文泉等[14]通过基于BO及基于图论的网络数据分析挖掘方法,对方和谦教授“和肝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挖掘,总结了其用药的集中趋势、关键的药物组配结构、核心药物、药对等信息,总结了“和肝汤”所治病证的规律、证候特点、所用药物频次及加减用药的趋势,较全面验证性地总结分析了“和肝汤”的应用规律。③证候及症状挖掘:用以分析某一疾病的基本证型分布或基本症状表现,可以发掘名老中医的临床辨病辨证规律。如吴荣[12]运用贝叶斯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根据“证候要素”理论对名老中医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所属症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取到8个证候要素,得出证候要素相关的症状,及证候要素的组合特征,得出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发掘名老中医冠心病心绞痛辨证规律。
4文献挖掘与学习
篇8
医乐相通 消愁祛病
音乐自古有之,在那野蛮原始的远古年代,人们便已懂得运用声调的高低、强度的差异来表达情绪情感。而今天,对于音乐的应用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情感表达和某种职业的存在,它已经悄悄地化作一味良药相伴于我们左右。
我们将音乐做成的药称为“音乐疗法”。相传,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太子因长期久居深宫患上抑郁症,这恰恰和18世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的情况一样,而他们都选择了利用音乐来治疗。楚国太子的御医采用舞乐配合针灸来为太子治疗,菲利普五世则是请来意大利著名阉人歌唱家法拉内利来为自己高歌,最终,两位病人的抑郁症都被治愈。
我国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古人的音乐疗法是根据宫、商、角、徵、羽5 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治疗。如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司马迁曾说音乐可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魏晋诗人阮籍指出:“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谓之乐也。”而所谓“乐者,亦为药也”则是元代名医朱霞享提出的,他一贯主张用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疗法,使人获得身心愉悦。唐代学者吴尚先亦认为:“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一服药者也。”
在西方,古埃及也有“音乐为人类灵魂妙药”的记载,所罗门王就曾请宫廷乐师演奏竖琴来治疗自己的神经衰弱。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野战医院的护士用音乐缓解了大量战士的精神疾病,由于疗效显著,被迅速推广。1950 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治疗学的国家协会,专事探讨、推广音乐疗法,并出版论文集及定期刊物。西方各国也纷纷成立这类组织,并有国际性的专业交流活动。至此,音乐疗法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疗法。
今天,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从要求躯体没有疾痛到追求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健康状态,音乐疗法在这方面显示了神奇的力量。
音乐疗法 首重和谐
音乐治疗就是运用一切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各种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有声音激发身体反应,使人达到健康目的。
知道了音乐疗法的含义,肯定会有人问:音乐嘛,身边随时都有,什么“神曲”啊,网络音乐啊,我怎么没觉得听听音乐就能让我得到治愈呢?这都是骗人的吧,听听音乐肿瘤就可能缩小吗?当然,对于音乐治疗的理解,可不能这么简单。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一些小知识,像是什么样的声音,才是令人舒适的。
早在百年前,心理学及和声学还未现雏形,文艺复兴的音乐家们就已悟得了此中“和谐之道”:大调调式听来雄壮庄严,适于表现欢乐昂扬的旋律;小调调式则忧郁哀伤,适于表现柔美的乐段。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先是找到了各种频率中的一个基础音阶标准C,这个261赫兹的音是一个让人感觉和谐的音,所有以此为倍数的频率也都是如此。再往后,依此原理,人们找到了现代音乐中的7个和谐音。
1965年,心理学家瑞那・普兰普和威廉・李维特建立了“和谐曲线”的理论模型,后来的心理学家和音乐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交融,将各种和弦与人情感的交汇分解开来。
现在我们知道,只有两个音时,双音共振形成的和谐最重要;当三音和弦出现时,音调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决定声音的好坏。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我们对于上扬的语调理解为礼貌和顺从,下降的声音则理解为命令、要求与威严。而上升和下降似乎正对应着紧张(上下距离一样大)的和弦通过上升和下降的变化形成的大调和小调调式。
这种种的声音奥妙都在和我们人类的情绪情感相对应着,就是这样,才有科学家提出利用音乐的“语言”去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认知。
循序渐进 用心体验
现代音乐治疗学已经是一种基于应用心理学的治疗学科了,这需要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声音,并配合着各种音乐互动、冥想发泄等特殊的技巧来让音乐生效。
就拿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举个例子,比如,当患者病情发作,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的时候,一般会选择明快的乐曲来配合心理治疗,而当被激怒或充满敌意时,则会选择轻松的乐曲。以便使患者得到“全人”或“全人性”的自我意识,让患者的个人意识增强,提高积极情绪。
此外,音乐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手段,除了应遵守与一般心理治疗相同的一些治疗原则,如保密原则,交友原则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治疗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音乐治疗要根据被治疗者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播放音乐。从音乐的选择的角度来看,要循序渐进。如引导悲伤情绪的音乐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选择音乐是一般从轻度音乐开始,逐渐过渡到中度悲伤音乐。从播放音量角度来看,音量也要逐渐增大,让其逐渐适应。
2、学习与启发原则。在进行音乐治疗时,需要对不懂音乐的被治疗者进行教育和引导,向他介绍有关音乐创作的背景和音乐家所要表达的意境。可以在治疗前,先尝试让被治疗者听一段音乐,用心体验音乐的意境。如果他听不懂音乐的意境,心理治疗师应作一些解释,帮助其理解音乐含义。
3、体验原则。治疗中需要让被治疗者根据音乐所营造的氛围,用心体验自己的情绪或感受。
音符波动 修身养性
我们的人体从耳朵接收到外界声波后,便可以产生相对应的一些反应。脑波的变化自然也就能改变那些受自主神经支配的身体机能,像是呼吸、心率的改变。
比如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可以刺激脑波以同步的节律产生共鸣,这时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对于外界的刺激更为警觉。 就好像电影中紧张的气氛往往都伴随节奏很快的音乐,而我们也自然地知道或者期盼着一些特殊场面的到来。与之相反的慢拍则能引发平静、冥想的思维状态,比方说,一些现在流行的瑜伽课、冥想课,往往选择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音。
因为音乐的作用,我们脑波的变化自然也就能改变那些受自主神经支配的身体机能,像是呼吸、心率的改变能够通过音乐实现,也就是说音乐可以随时减慢呼吸以及心率、激活一些放松反应。学界认为,这就是为什么音乐疗法可以帮助人们抵消与防治长期压力带来的有害影响,大大增加人体的放松程度,促进健康。
除此之外,音乐对于抵御抑郁与焦虑的侵袭也有着一定作用,甚至还有研究认为音乐疗法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帮助人们松弛肌肉、提高免疫力。
当然,音乐疗法不能直接扼杀肿瘤、消除病毒,但是作为辅助疗法,音乐治疗可以从提高患者生存意识、疏解心理不良情绪这个方面帮助患者康复。而且音乐对老年病的治疗还是卓有成效的,实验证明,音乐对于帮助老年人克服情绪不稳定状态以及情感上与现实缺乏协调状况具有明显的效果。
音乐还是情绪的发泄池,通过音乐活动,无论是欣赏还是表演,不稳定的情绪会得到释放,心理状态会趋于平稳。在音乐活动中,老年人会在温暖、安逸、平静的气氛熏陶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今晚,就让仲夏夜之梦的宁静和着月光曲的安宁,带给我们身体和心理双重的舒适。
延伸阅读
养生音乐佳选
运用音乐治疗,应因人、因病而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己有了这些亚健康症状时,该选择一些什么样的特定音乐,才能既可以解除疾病,又可以保养心性。
失眠:当你失眠多梦、心烦意乱时,《平湖秋月》、《仲夏夜之梦》、《催眠曲》、《月光》、《小夜曲》等乐曲能帮你宁心静神,重圆好梦。
忧郁:当焦虑抑郁、情绪不佳时,《芬兰颂》、《蓝色狂想曲》、《蝶恋花》、《喜洋洋》、《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等乐曲能让你重新振奋起来。
- 上一篇:学生品德养成教育
- 下一篇: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