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资理财的心得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投资理财的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投资理财的心得

篇1

关键词:投资公司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积极开展政府投融资平台搭建工作,逐步组建相关行业的投资公司,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制约企业的规范运作和科学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已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存在问题

投资公司是实行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特殊法人实体,其财务管理工作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个人认为,目前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决策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投资公司大多采取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公司形式,其公司章程是公司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准则,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具有约束力,但不少公司往往套用示范文本作为本公司章程,缺乏针对性;有的公司领导由公务员及党政领导干部兼任,有悖《公务员法》及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的规定;有的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了清理,但调整后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实际仍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履行公司法人代表有关职权,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部分公司管理体系不顺,职、责、权、利脱节,其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会计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部分投资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兼任,往往以应付为主,投放的精力较少;部分公司虽然配备了专职财务会计人员,但综合素质不高,财务会计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欠缺。不少公司财务管理力量薄弱,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存在未按相关会计制度建账、凭证填制项目不全、会计科目使用不当、明细账户记载不清等现象;有的不按期进行财产清查,造成账实长期不符;有的所投资企业已经注销,而账面上对外投资依然存在。

(三)资金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投资轻管理、重融资轻效率现象在部分公司比较突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银行账户过多过滥,大部分存款按活期计息,存放效益不高;有的缺乏投融资计划,融入的资金长期沉淀在银行里,大量资金闲置,而同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债务负担不断增加;有的对基本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和成本分析,不重视项目的投资控制,工程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对外股权投资未按规定程序报批,股利收缴滞后;有的债权债务缺乏专人负责,应收应付款项没有及时清理,部分应收款沉淀,甚至形成呆账、坏账。

二、做好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现状,作者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理顺财务决策体系

从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入手,重点完善两个环节:

1、完善公司章程

投资公司要按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修改和完善公司章程,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重点要规范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职责权限、任免程序、成员构成及议事规则,明确董事的忠实勤勉义务和监事会行使权力的途径及保障,维护出资人权益。

2、完善治理结构

投资公司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合理地配备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成员,选派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优秀干部担任相关机构负责人,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在其职尽其责。

(二)制定费用开支预算,严格费用开支审批

规范企业费用开支,重点做到三个“合理”:

1、合理制定费用限额

国资监管机构及有关部门要根据投资公司的工作职能、业务特点、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分类核定费用开支限额,细化费用开支有关规定,增强费用开支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健全费用开支考核机制,严肃财经纪律,杜绝乱支、超支的随意性现象。特别要本着“必需、合理、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开支。

2、合理制定预算方案

投资公司要根据经营状况,按照费用开支限额标准,编制费用开支预算方案,层层落实控制指标,实行统筹安排,综合控制;建立费用开支台账,加强费用开支情况的动态监控,完善考核机制,确保费用开支预算方案的落实到位。

3、合理制定审批规则

完善费用开支审批管理办法,对大额费用开支,必须坚持“先请示、再审批”的原则,实行集体研究、上报审批制度,杜绝先斩后奏、斩而不奏现象。对不合规、不合理的开支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定期对重点费用支出情况进行通报和公开,接受民主监督,增加费用开支的透明度和严肃性。对控制不严、管理不力,违反费用开支规定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投资公司要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规范组织结构控制,完善岗位职责分工,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关键岗位进行定期轮换控制,避免同一人长期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加强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工作。国资监管机构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孙利娟,常洁.浅淡利率与财务管理[J].河南水利,2003

篇2

陆毅:理财就是要善待自己

陆毅认为,理财能让人们活得更好,所以理财就是要善待自己,而善待自己就是善待自己身边的朋友。

陆毅坦言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投资理财意识的人,他的理财态度深受父母影响,因为父母很早就退休了,在家里养养狗,串串亲戚,只要过得开心就行,在经济上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追求和向往。

陆毅父母从来没有要求过他一定要做成多大的生意,或者挣多少的钱。陆毅总是把自己的钱一部分给家里,一部分交给妻子,让他们帮忙理财。因为他不会理财,也没有什么特别长远的计划。一切都无为,但一切又都那么从容。

演艺圈的人一般都会凭着自己的名气搞一些副业,陆毅身边有很多好朋友都投资开饭店了。2003年,陆毅也尝试开饭店。当时因为适逢过年休息,好几个月不用拍戏。无聊没有事情干的时候,陆毅认识了一餐厅的老板。

餐厅位于上海静安公园,是一个教堂。这个教堂本来是个舞厅,后来因为生意不好就改成音乐餐厅,但生意也不见好转。陆毅觉得那房子特别好,想体会一下饭店管理的他就和原来的老板合作,于是投资入股,当起了餐厅老板。

第一次当老板的陆毅压根没有经验,也没有想到用自己的名声来对外宣传,餐馆就那样悄无声息地开张了。

这是一个音乐式的西餐厅,每天晚上八点多开始营业,开到早上三四点钟。没事儿的时候,陆毅和鲍蕾就去盯看着,就像看场子一样,天天在那儿坐着,一杯一杯的可乐喝着,看着谁谁吃饭、埋单,然后朋友来了,招呼一下,打个折,就是这样。

一个月下来,陆毅觉得太累,比拍戏还累。生意不好的时候陆毅还特别着急,而生意太好了,自己又要管这管那忙个不停。几个月后,刚好此时有人找他拍戏,陆毅就撤资不做了。第一次投资使他明白:自己不是当老板的料,尤其当不了自己不喜欢行业的老板。

在餐厅歇业后,陆毅想开一个汽车俱乐部。陆毅坦言,要投资,就要搞自己喜欢的东西,要不就不做。但汽车俱乐部只是一个构想,陆毅一直没能实现。

胡可:理财是一种智慧

对于胡可,似乎很难界定她的职业,一会是主持人,一会又是影视演员。与之类似的是,胡可的理财之道也变化多端,开店、收藏、炒股、投资房产无一不涉足。但是,在经过亲身实践后,胡可总结了理财的三步课程――基础课、教育课和升华课。胡可认为:理财是一种智慧。

虽然现在胡可有能力去满足绝大部分的消费欲望,但胡可似乎更看淡这些物质的需求。

成名后,明星的收入一般都会增加,精明的胡可也进行了一些投资。理财的过程是辛苦的,酸甜苦辣,胡可样样都尝过。

胡可预感北京楼市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土地供应会越来越少,加上外来人口的增加,北京的房价肯定会有较大的涨幅,为此,胡可购买了一套房屋。

果然,近年北京房价暴涨。尝到房产投资甜头的胡可认为,买房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妥的投资。相较于其他投资渠道,胡可宁愿把钱投资在房产上。

在经历了理财的成功与失败后,胡可成为一个合格的初级理财者。不过,胡可似乎对自己的理财专业知识并不满意,最近她很有兴趣地买了很多理财方面的书,在胡可看来,理财是一种智慧,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体味理财的快乐。

翁虹:理财需要灵感

目前,翁虹正在对自己现有的资产做评估,每到一个阶段,翁虹都要对自己的财产状况做个总结。因为,“我始终认为只有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时,才知道自己还需要什么,才能将理财这一副业做得更好。”

谈到理财的心得与诀窍时,翁虹说理财是需要灵感的,但是没有诀窍,只有努力。真要说理财心得,那应该是跟她自己直来直往的性格有关,就是快、准、狠。所谓快,是指投资也是讲灵感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准,则是要认真分析,多方参考,请教专业人士;狠,是指舍得,有舍才有得。在翁虹眼里,投资回报率是投资利润方面的考量,但并不是最直接的目的。因为有时候当你用宏观的目光去投资,反而更能体现投资的价值,实现物超所值。因而,翁虹在投资时特别注重是否有可持续的发展性,还会跟专业人士一起来做评估分析。谈到未来的投资规划,翁虹说自己以前在香港开过饰品店、做过珠宝生意,最近打算开连锁的美甲店。同时,善于思考的翁虹还打算出一本关于时尚、健康、女人的生活手册。

钟丽缇:美丽带来财富

钟丽缇掌握五种语言,大学时读市场学的她,却阴差阳错地进了演艺圈,成了性感的代名词。虽然现在这位“性感女神”近两年鲜有影视作品问世,可钟丽缇的曝光率也不低,吸金有道。住豪宅、开公司、组乐团、接代言赚钱的事一样不少干。现在钟美人的副业盈利可比拍戏高多了。

2004年,钟丽缇毅然卖掉香港的房子和女儿搬来北京生活,并入住豪华别墅晴翠园,和王菲做了邻居。据她的好友透露,钟丽缇在北京不止有一套房子,除了别墅,还有一栋两层写字楼,现在,她名下的房产可是三级跳,光这两套房子现在就价值2000多万人民币。

篇3

陈笑: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陈啸(陈笑)有着丰富的主持阅历,从事电视行业二十年之久。谈及财经类节目,陈笑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理财之道,“收藏和股票一样,都是理财的一种方式。但除非你把它全部变现,否则就是一堆数字和摆设,只有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财经节目主持人往往需要同时具备经济领域和传媒领域的功底,陈笑凭借着对电视制作行业的了解,以及收藏、股票、生活理财等方面的涉猎,先后主持了不少财经类节目,如《收藏》、《天天理财》、《拍宝》等。2013年,《拍宝》栏目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一等奖节目。作为《拍宝》的主持人和制片人,陈笑坦言,“以前的收藏类节目,专家正襟危坐,甭说你不懂古玩,懂古玩你都听不进去。所以我们的节目里都说老百姓能听瞳的话,让很多不玩收藏的观众也能从中得到点知识和乐趣,这就达到我们做节目的目的了。”

陈笑介绍说,为了让观众获得乐趣,《拍宝》节目增加了外场环节,经常会请一些明星光临助阵,跟收藏爱好者交流互助,并且还专门设立了奖励基金。“有些收藏类节目是以惩罚为主,比如专家鉴定完你这东西是假的,就当场给砸了。但我们节目是以鼓励为主,如果你拿来的东西是真的,我们给你一个200元奖励基金。比如你有一件瓷器,可以用这奖励基金配个盒子,对艺术品是个保护,也是对藏友爱好者的一个鼓励。”陈笑强调,《拍宝》节目真正为收藏爱好者搭建一座交流平台,专家给出精准估价,让持宝者明明白白投资理财。“每年打电话要求上节目的观众上万人,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值好几千万,但就算这东西值三千,我们也愿意请他们来录节目,让专家来告诉观众这个东西是什么年代的,估出市场价格,真正为观众服务。”

陈笑热爱收藏,大到瓷器玉器,小到鼻烟壶手串,没有不喜爱的。陈笑告诉记者,从自己买第一件收藏品至今已经21年了,最初也有过“打眼儿”的经历。“我记得那是1994年的冬天,我还在上高中,兜里揣着300块钱就去潘家园了。看上了一个青花瓷瓶,上面写着康熙年制,我认为应该是清代的,也不懂真假,反正就觉得那小瓶特别好看,于是我就在边上观察。后来有个老头也奔着这小瓶去了,说这小瓶好啊,问摊主多少钱,摊主说500块钱,老头说真不错就是没带钱,就把瓶子放下走了。那老头看上去得有90岁,我一想他这岁数是经历过民国的人啊,这瓶子必然是真的,最后我就花300块钱买了这瓶子,那时候300块钱等于我一个月的饭钱。今天来看,这个瓶子是假的,但到现在我也一直保留着没扔。”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捡漏”是件梦寐以求的幸事,但陈笑直言,能捡到漏的几率几乎为零,“好东西永远不愁卖,哪儿有那么多漏让你捡!要说30年前还有可能,现在99%都是假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总能在菜市场门口看见摆摊的,比如卖一个自称祖传的玉碗,说家里等钱用。要真是好东西,永远不愁卖。你想想,如果是你们家祖传的,你会去菜市场门口卖吗?随便去哪个正规拍卖公司都抢着要,要么去哪个古玩城给店主看看,绝对要比在菜市场卖价高吧,而且还不用风吹日晒。有些人不琢磨,所以就得上当。”陈笑说,玩收藏没有不交学费的,但是心态一定要好。“收藏一定要注意心态,玩好了能增加知识,玩不好能把肝儿都气坏了。我经常碰到这样的观众,明明拿来的东西特别假,他偏说是真的,别人劝他他根本不听,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收藏。”

曾几何时,中国人最常见的理财习惯是存钱。近年来,人们的理财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更多人开始从存钱,到用钱投资、消费的方向转变。作为最早一批股民,陈笑总结道,没有人是天生的理财高手,能力来自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1993年我就开始炒股了,2007年涨到了6100点,当时大家都喊10000点,我不信,我觉得5000点已经比较高了,所以就在那个时候清仓了,卖的还不错。直到现在,我也没再入市。”

陈笑总结自己的炒股历程,反复强调股民一定不能贪。“实际上,我炒股炒得特别好,甚至每次股票在低点或者高点,我都会给朋友提供消息,告诉他们是该进了还是该卖了。做任何事都不能贪,很多人赚了还想赚更多,一旦亏了,有几个人能特别理智地割肉斩仓?6000点的时候你盼着8000点,8000点的时候盼着10000点,忽然变成7000点了,你想再等等是不是能回到8000点,结果5000点了,好多人就是这么套进去的。”

李然:和他的快乐收藏

李然主持《拍宝》节目已经很长时间了,可以说已经是半个专家了。说到这个话题他说,原来他对收藏并不太了解,但一直挺喜欢。2008年前后的时候,兴起了全民收藏热,那个时候李然也看了一些关于收藏的书,觉得挺有意思。他说,实际上收藏最吸引他的还是价值的巨大升值,比如说瓷器,就是一堆泥巴,经过烧制之后成为器皿,过了几百上千年之后竟然能值几千万甚至上亿,这种现象让他感到很新鲜很惊奇。

后来,北京电视台《拍宝》节目组搞了一个活动,邀请观众朋友把自家的值钱玩意儿拿过来请专家嘉宾鉴定,李然就是当时受邀嘉宾之一。由于事先看过收藏方面的书,所以当时在现场李然说的时候虽然不是全对但多少有些影子,大家觉得他说的还行,于是接下来的节目又请他来当嘉宾,就这样一直做下来了。进入节目组做固定嘉宾之后,李然的收藏知识和鉴别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不但能接触到那些真正的专家,经常与专家进行交流,而且能看到很多收藏实物,使得他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眼界也大大提高了。于是做起收藏节目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那么,李然个人玩儿收藏吗?他说,自己现在真的是很喜欢收藏,不过说实在的,目前还没那个实力买下更多的好东西。他的相声老师孟凡贵总是说要快乐收藏,什么是快乐收藏?就是说买一个东西,不管是真是假,也不管到底值多少钱,只要它能给你带来快乐就好,这才是收藏的真谛。其实北京人很多都是快乐收藏,比如说一个人戴着手串,并不在意它是不是黄花梨的,就是戴着它高兴,感到充实。李然现在也是保持这样的心态买一些东西,有句俗话说,他当真的卖你当假的买,就不会觉得心里难受。如果是真的你就抄上了,如果是假的你也无所谓,本来就没拿它当真的。

尽管喜欢收藏,但李然说他这个人这方面比较“抠”,没买什么太多的东西。有的时候在拍卖会上买一些民国的瓷器之类,但都没有太大的升值空间,基本上也是拿着图一个乐头。如果想要以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这方面李然没有做也没这方面的打算,他买这些东西主要还是快乐收藏的范围。另外,李然认为,大多数喜欢收藏的人不一定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自己做收藏,有些极其贵重的藏品比如去年炒得很热的鸡缸杯,两个多亿卖出去的,一般的藏家都买不起,但不影响大家喜欢它。只要你通过看实物看资料对这些价值连城的藏品有了深刻的了解,你在内心关注它喜欢它就挺好,不一定非得拥有它。当你在众人面前如数家珍地谈论鸡缸杯的时候,看着别人专注的眼神,你在内心就会有一种满足,一种小小的得意,这种感觉也不错。

现在李然很享受买一些小玩意儿的乐趣。前一段时间他去了报国寺,买了一把扇子。由于他常在《拍宝》中录制节目,摊主认出他来了,非要把一把精美的扇子送给他,李然觉得这样不合适,坚持要给钱。摊主执意要送,后来好说歹说,给了摊主30元钱,算是把这把扇子给买下来了。

李然做《拍宝》节目的嘉宾主持也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在收藏方面懂得比较多,但他仍然谦虚地说自己不是专家,有的时候有人拿着收藏品请他看看真假,弄得他有些哭笑不得。他说,以目前自己的水平真的没有能力给大家看收藏品的真假,他说他愿意努力,将来一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为大家服务。

主持理财节目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呢?李然说,过去自己说相声主要是关注民俗方面的知识,通过做理财节目,使自己对收藏与文物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自己变得更充实了。他说自己平时也没有更多的爱好,没事的时候就会买一些关于收藏方面的书,使得自己收藏方面的知识更丰富了。

这些年在北京电视台做嘉宾主持,使得李然在京城的百姓中有着比较高的人气。一次他去参加一个活动,有一个大爷见到他觉得非常高兴,执意要请他给自己签字。当时那个大爷一手拿了本书,一手握着一杆水彩笔,非要让李然签字,李然给大爷签完字后,大爷搂着李然的肩膀不放,因为太兴奋水彩笔没盖笔帽,手中的水彩笔都把李然的后背给画花了。尽管如此李然并没有不高兴,相反心里很欣慰,这表明观众们喜欢自己、没跟自己见外。

范:真正的淘宝过程是很艰苦的

一直在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理财》节目的范说,由于长期主持这个节目,所以自己对于收藏淘宝也颇有心得,还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范和《理财》的另一个主持人张扬带着几位专家远赴西安做一期淘宝的节目,结果到了现场以后,当地的百姓一下子就认出了这几位专家,大家高兴地拉着他们照相。记者纳闷:财经频道并没有上星,外地的观众怎么会对这些嘉宾专家耳熟能详呢?范告诉记者,这些观众都是从网上看的节目视频,所以对专家们的相貌和所长很熟悉。这些观众不但拉着他们照相,还现场请教专家各种收藏文玩的问题。

所以,范说,现在收藏热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也是没有地域限制的。说到这里,范说,做理财节目的主持人和其他节目不太一样,就是在主持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什么预案。比如说这次他们去西安淘宝的时候,所有人事先都没去过那里的文玩市场,都是现在网上查的,发现有一个早上5点多就开始的,于是当天晚上就赶到了西安,然后一早起来就带着专家冲过去。当地的司机也不清楚,结果带错了路,到了以后傻眼了,他们看到地上摆的都是衣服。于是便和摊主打听,摊主告诉他们说,你们来错了,文玩是在另外一个地方。于是他们又赶紧赶到另外一个专门的古玩早市。

到了这个早市后,专家们一看,地摊上摆的都是假货,几乎没什么可淘的,大家不禁有些沮丧。范一看,这样不行啊,节目没法做啊。正当大家举足无措的时候,无意当中,专家发现了一个明代的茶盏,再接着淘,又发现了一个紫铜的清代印章和一个鸡血石。第二天,在另外一个古玩市场,又淘到一个汉代的古镜。这些东西和北京的古玩市场来比,还是相对便宜多了。范说,整个过程非常艰苦,真可以称得上是沙里淘金。这种从没有找到真货的沮丧到淘到精品的惊喜的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让范感受到了收藏文玩的乐趣。不过,淘宝的过程还是很艰苦的,范说,在市场里淘宝,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非常劳累,里面都是地摊,一路弯腰低头的走着,根本没地方坐一下休息会儿。实在累极了,看到某一个摊主站起身和客人说话的时候,他就赶紧把摊主坐的马扎子借过来蹭坐一会儿。

尽管如此,做这个节目仍然乐趣很多。不过,范说,这个节目就是为了提高大家的文物知识,避免买假货上当受骗。

东:曾经在股市屡败屡战

东先后在北京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主持过不少节目,凭借其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得到了大批观众的认可。在曾经的采访中,东多次提到自己的人行经历:多年前的某一天,因为老婆看到北京广播电视报上招聘交通台主持人的广告,让自己开启了主持生涯。

谈及理财经验的话题,记者本以为他会凭着多年的财经节目主持经验,天花乱坠地分享一番理财心得,谁知他却实实在在地讲述了自己理财失败的案例,并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自己是个反面教材。

提到东,很多观众至今仍会想到《首都经济报道》这档脍炙人口的财经节目。东正是凭借其鲜活的语言风格,以及一口地道的北京腔,让观众很快记住了这位非专业出身的主持人。东说话很实在,他告诉记者,“主持财经节目的人不一定懂财经,有些在电视上聊股票的人也不是能赌准把握股市的涨跌,有些人就喜欢盲目听信股票市场里一些人的分析。也有像我这样的,了解一些财经知识,但也不见得理得好财。”东坦言,自己有两次失败的理财经历,“理财专家老说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实际上对于我来讲,我不理财,反而是最成功的,因为我属于越理越少。我第一次玩股票是在2007年,我是5800点进的,顶不就是6124点吗,最后降到1600点了,然后我是2000点出来的,当时亏了十几万。”

篇4

吴正新是一个求知若渴的人,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学习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他认为,人人都需要终身学习。

不仅如此,还需要善于学习。

很多场合,吴正新公开宣讲过“成功的十大黄金法则”,

那是他在20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精华。

或许,今天他的成功,也正是热爱学习的必然结果。

马云此前在金融博物馆的读书会上语出惊人,他认为有两种人不会成功,一种是不读书的人,一种是读太多书的人。其实,马云想要阐述的立意很简单:学习不是重点,重点是你为什么要学习?通过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这一点和吴正新的“学习观”有些不谋而合。

以吴正新的见地,企业家在学习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我发现很多企业家并不会学习。之前我甚至听说一个企业家一年365天大概有200天都在外面学习,他自己还感觉挺好,结果两年学下来公司关门了。”所以,盲目的学习方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并不明智,也不可取。所有人都要想清楚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怎么学?

成功・学

如果非要把人一生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或许每一个阶段都带有鲜明的目的性。初期的求学是为了获得立世之本,所以那时我们要学知识,明道理。后来,我们又要为创一番事业而学,所以我们要学经营,学管理。再后来,我们要为“济世”而学,所以要学人性,学智慧……

吴正新说,这一切无外乎是把握“入世”和“出世”的哲学,或者说在通向所谓成功的彼岸上寻找一个平衡。

“我上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经济学,可被视为‘经世济民之学’。按照所讲,就叫经学致用。所以我当时觉得最适用的就是经济学,很简单的一个想法。”吴正新这样解释当初自己的选择。

可以说,吴正新是一个求知若渴的人。当年毕业后参加工作,他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随即就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取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本科学习。“这奠定了我在金融方面的知识基础,学完后我又立即参加了全国的统考,考上了武汉大学MBA,这个选择对我今后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便是到了现在,吴正新始终认为当年在武大的MBA学习还是最有价值的,“我们毕业十年,现在很多同学都调到一起了,最奇怪的是我家乡的几个市长、区长,都是我们班的同学。”2009年,吴正新还被武汉大学评为“十大杰出MBA校友”。

人人都需要终身学习。这不够,“还需要善于学习,不仅要学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人生各方面的智慧,不仅要学‘入世’的智慧,还要学‘出世’的智慧,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这是吴正新的学习观,也是他对于成功的浅悟。

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的过程中,吴正新曾多次谈起“成功学”,并回忆了自己第一次接触成功学启蒙教育的情景。彼时他才18岁,偶然间买到了一套系列丛书,叫五角丛书,顾名思义就是五毛钱一本的书,“那是卡耐基的系列丛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讲一个人的成功70%取决于人际关系,30%取决于你的专业技术。”看完那本书,吴正新的内心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

机遇使然,后来吴正新来到北京工作。几年后,他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这几年成功、失败的教训确实如同成功学中所说的那样,“成功有成功之道,失败有失败的原因,这让我觉得成功学有价值。”2001年,吴正新报名参加了几次陈安之老师的课程,当时学费很贵,一万块钱一天,三天三万,“所以人不多,我记得只有20个人左右。”那一年被吴正新评价为“开始走上自觉的成功之路”,也正是在那一年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500万。

借鉴成功学的理论,吴正新总结出“成功的十大黄金法则”,它们分别是:第一条,成功需要有博大的胸怀,胸怀有多大,事业才能做多大。第二条,要有积极的心态。第三条,要有伟大的目标。第四条,要有强烈的愿望。第五条,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第六条,要有快速的行动。第七条,要有高效的管理,特别是时间管理。第八条,要有坚强的毅力。第九条,要有深厚的人脉。第十条,要有良好的习惯。

“这是我的一个总结,这十条其实很简单,但是你要做到就不容易,你做到了不成功都很难。”十年前,吴正新在很多场合曾公开宣讲过“成功的十大黄金法则”,听过的人不在少数,但很多人做不到,而做到的人这些年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就在采访的前几天,还有一个当年听过该法则的老板给吴正新发来短信,表示当年所学受益匪浅。

在资本市场沉浮二十年,对于“成功”,吴正新自有心得,讲起理论来更是滔滔不绝。他认为,成功除了要遵循十大黄金法则外,还有三个层面不可或缺。第一要取势,第二要明道,第三要优术。所谓“取势”就是要把握好大的方向,用智慧来抓住机遇。“明道”则是要求你善于学习,掌握成功之道,更多的是从哲学层面出发、理解。而“优术”需要你在某一个领域或行业里掌握一技之长,“比如说,我们的一技之长就是聚焦金融投资,所以我们要发挥自己金融投资方面的特长优势。”这套理论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不仅有效率,我自己也一直在做。”吴正新还要求以前公司和现在公司的员工也要做到,“这让他们有一些成功学的补给。”

吴正新有一个观点较为独特,他认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或者严格来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成功规律是可以复制的,“带有特殊性的成功就另当别论。”一个人取得成功,这其中有运气的成分,环境的成分,还有个人能力的成分。“运气你不能复制,但是一些属于成功的要素是可以复制的。就好比我现在说人人都可以理财致富,那就证明人人是可以成功的。在国际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案例,叫海龟培训班,是美国一个交易大师举办的。他认为金融投资的成功可以复制,然后就招了一批完全没有任何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教他们如何投资理财。他办了很多培训班,就像海龟妈妈教小海龟那样。结果他培训的这一批人大概不到两年的时间,都成为顶级交易高手,最后都成为百万千万富翁,这个海龟培训班在国际上很有名。”

吴正新以自己为例。他从500元钱赚到5个亿,有一些东西是不可复制的,那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产生的财富价值。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可以复制的,比如他的专业能力。“你拿500元钱让我交易成5个亿,我肯定不敢说能完成。但是,如果你拿1万块钱或者10万块钱,在10年之内我就有可能给你赚50倍。”所以,在吴正新的眼里,所谓的成功大多数是可以复制的。

书・智慧

通常来说,从事资本投资的人应当是理性、专业,甚至还带有一丝精明。不意外,吴正新身上这些感觉统统都有。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的身上还带有些许文人范儿的感性气质。

比如,吴正新深谙资本、财富、成功的诸多原理,可他也更为看重来自精神层面的“富庶”。他坚信身心健康,财富智慧这几个方面都不可以偏废,“我们学专业知识,这是你的立身之本,除此之外,其它任何一方面你都离不开。”首先是健康智慧的学习。一个人有再多的财富、能力、地位,没有了健康,一切归零。然后是婚姻家庭智慧的学习。这些方面没有人可以无师自通,每个家庭都会有问题,人们需要学习如何妥善处理婚姻家庭产生的摩擦。还有关于金钱的智慧,也就是财富智慧的学习。在人生的诸多智慧中,财富智慧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智慧之一,而中国绝大多数人完全缺乏“财商教育”,“在国外,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小孩进行财商教育。”对目前国内的财商教育,吴正新有些忧虑,“国外的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要用劳动换钱,你在家里干活都要给钱。然后每个月你怎么去花这些钱,教他一些正确的金钱观、理财观,而我们国家很欠缺这方面的知识。”

在与本刊记者两次面谈采访中,吴正新都提到了他正在写的6本书,并表示最近会先出来其中的3本。其实,写书在现如今的老板圈里并不新鲜,但作为搞金融的专业人士,吴正新要写的那6本书的内容倒有些让人意外,《学习的智慧》、《财富的智慧》、《爱的智慧》、《健康的智慧》、《职场的智慧》、《幸福的智慧》,基本和他的“专业”或“主业”毫无瓜葛。熟悉吴正新的人都知道,对于财富、名利之外的心灵层面,他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在他的排名中,健康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金钱第四。“大多数人活了一辈子还是没活明白,更没活得幸福,原因是什么?因为缺乏人生大智慧,但人生智慧又很复杂,没有好的人生导师,没有好的教材让我们去掌握人生智慧。”这或许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吴正新会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非要挤出时间来编写一套“人生大智慧系列丛书”。

阅读丰富人生。除了写书,吴正新也爱看书。在选择书籍的种类上,他自诩为“杂家”,什么都看,尤为偏爱看励志类传记,以及关于爱的智慧和艺术方面的书。“过去我们可能主要关注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现在我觉得金钱财富只是人生很小的一部分。我的理念是我们要重视学习财富管理,但又不能过分地追逐名利财富。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平衡。”最近,他在看拿坡仑・希尔的《思考致富》,也在看《吸引力法则》。这些书他过去也略微看了一些,但没有深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忽然发现对这些书又有了新的认识,理解更深。由此,他总结道:一本好书,经得起时间的历练,让人在不同年龄段看了都会有不同的体悟。

为了让自己的团队也养成看书的习惯,吴正新还拨专款让公司行政部门定期采购各类书籍。作为一个爱学习、爱琢磨的老板,他希望自己的企业也能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我国国家金融竞争力,吴正新近年来一直在大声疾呼国家应该成立“国家金融发展研究院”并实行金融院士制度。另外,他还和一些著名高校商讨金融投资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希望为推动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不论最后能否成功,这都是一个奇妙的想法:在大学里面开设金融研究生课程实验班,就像学建筑的学生出来之后就可以盖房子,学医的学生出来之后就可以看病那样,学金融投资的研究生也要出来之后就能赚钱。

行・培训

说起吴正新和培训行业的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那是他来北京之后的头几年,因为上大学的时候看过卡内基的书,所以他对成功学格外感兴趣。刚好彼时刘景斓在陈安之老师的课程,他就报名参加了。陈安之的课很贵,1天1万元,但吴正新觉得值,因为很多理念对他此后的工作都颇有帮助。

这十几年来,大大小小的培训课程,吴正新也时常会参加。直到现在,他每个月还会参加北大后EMBA的课程,“这个课程办得非常好,每个月两天,请的都是国内顶级的大师来讲,一年的学杂费大约要花一百万。”对于学习,吴正新从不吝啬,他说今年上半年为了参加培训课已经花了一百多万元。其中,除了专业的财富管理类课程,心灵修炼也是他关注的重点。比如海蓝博士的《幸福力》课程他最近就在参加,“幸福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补这方面的知识,人人都有心理问题,人人的婚姻和家庭都存在问题,只有愿意学习才会改变,才会提高。”同时,吴正新也会鼓励公司员工参加时下的培训课程,“我们高管的每年培训学习都得花一二百万,而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公司一般也会给他们报销大部分的费用。”

尽管自己是科班出身,吴正新却从不纠结于所谓“主流商学院”和“草根培训圈”之间的抉择。在他看来,学习应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任何对象。最关键的是你自己会不会学,“学习分为两个方面,过去叫教学相长,一个是看教的人有没有水平,另外是看学的人会不会领悟。如果教的人本身水平不高,你有再高的悟性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有选择的学习。”吴正新坦言,目前很多企业家不太会学习,寻找课程很盲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师鱼龙混杂,如果连你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学、怎么学,效果又怎么会好呢?

当然,主流商学院和草根培训机构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商学院的教程相对比较系统,老师理论水平比较高。而草根培训机构,老师大多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能他的理论水平不怎么高,但你要能学其所长,也是会有收获。”吴正新建议,企业老板在选择培训讲师时一定要找那些在该领域理论或实践处于领先地位的人,至于主流和草根之比较,在他看来或许就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