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手术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血管外科手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血管外科手术

篇1

【关键词】体外循环手术 专科护理 护士在职培训

血管外科疾病涉及心肺等重要脏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往往具有病情多变、病员所具备的条件差、手术难度大而要求多、医护配合要术高等特点。目前,手术室护士均毕业于普通护理院校,心外科手术学知识非常肤浅,而心脏手术的配合技术更是处于空白状态,专业技术的提高主要靠手术配合过程中的传、帮、带,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我科于2005年至2009年通过对七名护士进行分阶段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方法

1.1人员挑选针对体外循环手术复杂,参加人员多,抢救多、用药多,配合要求快的特点,应在手术室选用身体素质良好、性格内向、情绪稳定有耐心,工作细心扎实,业务技术过硬,思维敏捷,应急能力强的护士配合体外循环手术,器械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和知识技能。

1.2人员安排及手术器械包分配在科内选择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对普胸手术非常熟悉的护士(乙护士)进入体外循环手术配合组。由外出进修学习体外循环手术配合半年及以上的护士(甲护士)带教。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四名完成一台体外循环手术的配合。将一台手术所用器械分成普胸包和特殊器柜包。

1.3初期培训前半年,甲洗手护士带乙洗手护士上台,乙护士在甲护士的指导下,主要是整理普胸包,参加开胸、止血、关胸的手术配合。甲护士整理特殊器械包,配合心内操作。先完成一些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两名巡回护士:甲护士负责手术中的主要工作,乙护士在甲护士指导下工作,负责供应台上物品,与器械护士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取血、制冰屑。其它工作均由两人互相配合。在上手术前,先给她们介绍手术间的布置和物品准备,认识体外循环手术的基本器械和特殊器械,手术中使用的缝合针、涤沦补片及常用药物。介绍体外循环手术配合的基本程序,体外循环插管方法。

1.4中期培训半年至1年。乙护士在甲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普胸器械及特殊器械台的整理,并完成开胸、心内操作及关胸等整个手术的配合过程。主要培训讲解心脏的应用解剖,如特殊的心表部位、升主动脉—上腔静脉隐窝、房间沟等及心脏四腔各部位结构。在甲护士的指导下配合复杂的心脏手术,讲解不同的心脏手术的手术方法及配合技巧,每配合一台手术后写读书笔记。

1.5后期培训一年后将两个手术器械包整理成一个包,由一名洗手和一名巡回护士完成一台手术的配合,巡回护士必须是业务过硬、应急能力强,能及时指导台上配合的护士。此阶段应熟悉体外循环监测、体外循环并发症等,诊断不明的复杂心脏病的配合技巧,如何做好术中的心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由于心脏手术复杂,参加手术配合的护士必须参加医生的术前讨论及心脏外科的相关学术讲座。复杂心脏病在洗手配合过程中,仔细聆听主刀医生对术式的选择,以便及时应对,应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术前一天准备并仔细地检查术中用物是否齐全合用,避免因用物不齐影响速度。洗手护士要熟悉洗手程序,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动作敏捷,做到及时准确地配合。

二、讨论

2.1专才教育通过分科培训,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手术困难时,准确迅速的配合能给予医生极大的心理支持,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并不容易,需要护士不断地学习掌握每个手术特别是一些高难手术的过程及每个医生的喜好。了解其手术的难点是什么,需要什么特殊器械及材料,改变医生要什么给什么的被动局面。做到准确迅速,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培训,医生对护士配合手术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0%增至98%。

2.2体外循环手术经常使用一些精密仪器及外科新材料,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及规格,从而能在手术过程中,真实地向不了解其性质用途的医生介绍和准备这些材料,使手术变得快速、安全、质量高、并发症少。

2.3通过对护士的分阶段培训,配合体外循环手术由原来的四名减少至两名,节约了人力资源。

篇2

关键词: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357-03

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和规则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笔者分析本院1999~2011年56例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99~2011年,我科行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5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7例,年龄29~74岁,平均51.5岁。15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胀痛、隐痛等腹部症状,另41例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在体检时行B超检查发现,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9例,有甲型肝炎病史1例,脂肪肝3例。肝血管瘤单发者43例,多发者13例。位于肝右叶28例,肝左叶11例,尾状叶1例,肝左右叶及尾状叶1例,肝右叶及尾状叶1例,肝左右叶14例。瘤体直径≤5cm者11例,5~10cm者33例,>10cm者12例。其中最大肝血管瘤体积30cm×25cm×15cm。

1.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右上腹反“L”型切口,使用框架式拉钩充分暴露术野。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者,切断相应的肝周韧带,游离肝脏。如肝血管瘤巨大,则解剖第一肝门,分离左肝动脉或右肝动脉,根据肝血管瘤所处的位置,决定行左肝动脉或右肝动脉阻断,然后术中B超检查确定血管瘤与周围血管关系,确定肝血管瘤切除线。用肝钳阻断患侧肝脏的血流,超声吸引刀(CUSA)沿着肝血管瘤包膜外断离肝实质,切除肝血管瘤。血管瘤切除后,肝断面处理方法,采用肝针行垂直褥式间断缝合,如整个创面闭合张力过大,不必强行缝合,注意肝断面止血和缝合损伤的胆管,可以用止血纱布和止血胶覆盖创面,肝断面周围留置引流管。对肝血管瘤占据左半肝、右半肝、左外叶或尾状叶者,则分别行左半肝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或尾状叶切除术。

2 结果

56例肝血管瘤患者中,41例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全部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有:1例术后第2天出现肺部感染,经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7d;术后出现胸腔积液3例,行B超引导下胸腔穿刺抽液术后,恢复好,复查B超发现胸腔积液消失,痊愈出院。左半肝切除术2例,左外叶切除术7例,右半肝切除及尾状叶切除术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右半肝切除术3例,其中1例术后第7天出现伤口感染,经拆开层缝线充分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换药治疗,6d后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行伤口二期缝合术,术后恢复好,伤口愈合好,痊愈出院,住院27d。尾状叶切除术1例,该病例术后第8天出现伤口感染,经换药治疗5d后,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行伤口二期缝合术,伤口愈合好,痊愈出院,住院28d。术中切除的最大肿瘤体积为30cm×25cm×15cm。56例肝血管瘤,其中巨大肝血管瘤15例,术中1例出血5000ml,1例出血3000ml,其他病例出血500ml~2000ml。41例肝血管瘤,术中1例出血1800ml,1例出血1000ml,其他病例出血200~500ml。术后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54例,毛细血管瘤2例。56例肝血管瘤随访,50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全部无复发,6例失访。

3 讨论

篇3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7-01

近年来,医疗用血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艾滋病的流行使异体输血感染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异体输血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和异发证,[1]近年来随着自体输血装置改善,利用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造成的血源性感染,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脊柱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我科对10例脊柱外科手术病人以自体血回输器进行血液回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0――2013年4月,在我科进行自体回输血量患者1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自体回输血患者。②近期无发热,感染史。③无精神障碍者。④年龄18-66岁。⑤体重55-90kg。⑥使用范围:冠状动脉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多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各种大血管手术。

1.2 方法

1.2.1 自体回输方法 正确记录开始引流的时间,血液回输应在最初开始收集时间6小时内进行。血液回收:第一步将引流管一端置入手术伤口内,另一端与输入导管上的三通接口紧密连接;第二步打开负压调接旋钮,[2]设置负压档位,负压吸引装置开始工作。在负压吸引作用下,引流血液经由输入管路进入内置血液过滤器过滤,然后进入血罐中储存。血液回输:第一步按下正负压转换手柄,储血罐内负压状态自动转变为常压状态,储血罐内的血液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精细脂肪滤除阀再次过滤后,经有输出管路进入血袋中,第二步在血袋的输血插口连接标准输血器即可进行自体血液回输。

2 临床护理观察

2.1 搬运病人时特别需注意,不要提坏装置,引流装置尽量挂在床尾或床沿,不要倒置,易堵塞而使血液不能转移到输血袋。[3]

2.2 回输血的速度因患者的血容量,血流动力学情况,心血管状态而定,因稀释血黏滞度低,输血速度不宜过快,易增加空气栓塞危险性。

2.3 回输血液应检查所有管道的连接处是否密闭,容器中有气泡或引流管中有大量气泡应禁忌输血防止空气栓塞。

3 优 点

3.1 实现输血一体化,血液回输,过滤,回输以及后续引流在封闭的系统中即可回输,补充血液及时快捷整体一次性使用安全方便

3.2 实现输血自动化。打旋钮。血液吸收和过滤自动进行,一键操作,血液回收和回输自动转换,负压值能自动保持恒定并可随时调节负压状态,回收血液容量可自动显示

3.3 全血成分回收及时补充血容量和血液成分有利于患者的救治和恢复。

3.4 零添加,不需添加抗凝剂,药物,其它血液成分等任何物质,避免外源性污染及其对机体功能的干扰。

3.5 独具特色的专用引流器,引流管采用F30号大内径引流管(6-4mm),充分保障引流通畅,彻底,选用高弹性材料,柔软有弹性,高弹材料,减少皮肤穿刺孔径,有利于伤口愈合。

3.6 骨科手术回收的血液质量高,对病人自身环境有益无害。脊柱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出血量约300-400ML,如大量失血易危急患者生命。[4]自体血回输节省了验血,配血时间,并及时补充了血容量。

参考文献

[1] 李敏.30例胸血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及临床监护工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72-372.

[2] 张明,周颖清.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应用进展工作[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0):779-780.

篇4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导航技术; CT血管造影; 技术应用; 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1-0057-02

doi:11.14033/ki.cfmr.2016.11.032

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常规影像技术,比如DSA、MRI和CT等,由于无法完整显示颅内病灶与周围血管、骨质及脑组织关系,其应用的价值受到一定限制[1]。术前,医生对病灶和毗邻结构之间的立体解剖关系进行详细掌握,且术中实时定位病变,可为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2]。本研究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探讨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经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行神经外科手术18例患者为观察组,包括脑动静脉畸形3例、胶质瘤5例、脑膜瘤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患者平均年龄(42.4±2.4)岁。选取同期行CT血管造影患者18例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3.2±2.5)岁,脑膜瘤10例、胶质瘤4例、脑动静脉瘤3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CT血管造影检查 在CT血管造影检查中,36例患者均使用Philips Bri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仪和工作站。其中,CT扫描时间以Bolus自动跟踪技术为依据来确定,一般耗时16~20 s,矩阵512×512像元,重建间隔0.4 mm,层厚0.8 mm,覆盖长度鞍膈下3~5 cm,直至鞍膈上6~8 cm。以碘海醇注射液300 mgI/ml为非离子造影剂,1.5~2 ml/kg[3]。成像重建方法使用VR、MIP及SSD等技术[4]。患者经CT血管造影检查,均无过敏反应,无心肺肝脏并发症。

1.2.2 CT血管造影与导航技术 将在CT血管造影中获取的图像输入Brian-lab系统中,在3Dslier软件的帮助下,与血管组织、病灶组织与功能脑组织进行配准,使用伪彩对其进行处理,之后再进行三维重建[5]。本研究的患者,手术过程中两种技术均结合成功,术中注册均成功。

患者病灶直径最短为2.5 cm,最大直径为12 cm,平均(4.6±2.4)cm。其中,CT血管造影可清晰、完整显示颈内动脉系1~3级、脑底动脉环与椎动脉系1~2级血管结构。18例患者中,13例患者可显示出4级结构的颈内动脉,病灶内供血动脉的显示结果为满意,且能将静脉窦、颅内浅表静脉和深部回流静脉清晰的显示出来。12例患者显示出血管移位,2例患者显示出动脉被侵犯包绕、4例患者可显示出静脉窦遭受侵袭。

1.2.3 技术应用 在Brian-lab导航系统上,按照患者病灶实际位置与受侵袭范围,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者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或者模拟定位,并在对颅骨进行测量和切除之后,对最佳手术入路进行模拟,并形成完整的计划用于进行手术。在完成注册导航之后,可对术中的手术切口和骨窗设计进行指导,可对手术病灶的切除进行定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脑膜瘤病变与切除情况

CTA显示脑膜瘤病变,肿瘤表现出明显的强化染色,瘤周血管的推移情况异常清晰,但是颈外供血动脉却不能被清晰的显示出来。本研究中18例患者,4例表现为瘤内钙化、4例表现为侵袭颅骨、3例表现为颅前窝底脑膜瘤,均采用额底入路,SimpsonⅡ级切除;3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也采用的为SimpsonⅡ级切除;近功能区、矢状窦1/3处脑膜瘤3例,手术入路为额定,采用的为SimpsonⅠ级切除。

2.2 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切除情况

患者的病灶直径是12 cm,通过检查,肿瘤能够被清晰的显示出来,并且通过颞浅动脉进行供血,由于患者的颅骨受到普遍破坏,因此采取手术全切除方式。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2.3 观察组脑动静脉畸形情况

CTA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与引流静脉显示非常清晰,行镜下全部切除。

2.4 观察组胶质瘤切除情况

本研究中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肿瘤镜下全切手术。其中,3例患者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瘤体强化不显著,且另外2例患者显示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瘤体显示满意,且周围血管检查显示完整、良好。

2.5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神经外科的所有手术中,早期CTA的应用范围是颅内动脉瘤手术,并且能够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评估。该技术的优点为,能够对脑血管的立体形态进行有效的描述,患者易接受,且无创、迅速,操作简便,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本研究中的CTA使用的是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包括VR、SSD与MIP技术,可为术前评估、临床诊断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准确资料[6]。其中,SSD重建图像经过设置可产生表面影,从而立体、形象显示颅底骨结构、周围血管立体形象等,但是难以显示病变内部结构。而MIP重建图像,能够反映组织CT值,并可准确显示供瘤血管、肿瘤与包埋血管间的立体关系,经旋转图像与变换投影角度,可获得感兴趣立体图像。

本研究患者的神经外科手术,均采用CTA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相结合,在Brian-lab导航系统上,重建颅骨、血管与病灶,均行三维重建,然后涂以伪彩,旋转、切割与测量图像等工作均可完成,手术操作者能对多种手术入路进行模拟。在注册导航后,可对切口和骨窗进行设计,可对需要切除的病灶进行定位,可对受到挤压发生偏离的重压血管进行保护。在侵袭颅内重要血管病变、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与功能区病灶中,均可使用CTA结合神经导航技术。该技术的优点:

(1)肿瘤和颅底骨结构的关系较为明确,能为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2)在手术中,能够在导航指导下,将肿瘤切除,同时对血管进行有效保护;(3)能够有效地将功能区的脑组织避开,来对病灶切除进行指导;(4)能够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的畸形供血动脉、血管巢和引流静脉,对手术进行有效指导[7-8]。

本研究观察组18例患者,均采用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清晰显示病变周围结构、病灶大小等,用以指导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劲松,陈爽,毛颖,等.3D-CT/3D-CTA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6(4):222-226.

[2]刘卫东,钱忠心,梁玉敏,等.神经导航中一些应用技术的比较研究[J].上海医学,2013,26(10):732-733.

[3]丁勇,钱忠心,叶树铭,等.B超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6(3):149-150.

[4]丁勇,刘卫东,钱忠心,等.CT血管造影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18(5):343-346.

[5]陈衔城,吴劲松,陈爽,等.3D-CTA、MRA 和 DSA 对脑动静脉畸形成像的对照性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4):193-197.

[6]丁勇,钱忠心,刘卫东,等.CT血管造影结合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23(6):250-252.

[7]吴东东,卜博,陈晓雷,等.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底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院学报,2015,24(5):411-414.

篇5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经颞叶皮层入路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04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area with different approaches.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region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1st April 2013 to 1st October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 data were rang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a random number table.In the observation group,microscopic surgery via lateral fissure-insular basal approach was used,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microscopic surgery via temporal cortex approach was adopted.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well as Glasgow coma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GC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ercentages of hematoma clearance rate≥95%,80%≤hematoma clearance rate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 basal ganglia region;Via lateral fissure-insular basal approach;Via temporal cortex approach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壳核和丘脑,疾病发生时可表现为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以及偏盲的典型三偏体征,出血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临床上,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临床上对其治疗的手术方法较多,且各种手术入路并不统一。相关研究显示[2],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1日~2015年10月1日收治入院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随机选取,具有临床代表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2~71岁,平均(48.24±11.27)岁;出血量35~50 ml,平均(42.36±3.15)ml。对照组60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3~69岁,平均(47.09±10.38)岁;出血量34~52 ml,平均(41.87±2.99)m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严重程度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3-4]

①入选患者均为经CT临床确诊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②患者均未合并肝肾等其他严重的脏器功能紊乱;③患者未合并脑肿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外伤所致出血现象;④排除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⑤治疗前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6分。

1.3 治疗方法

术前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患者的血肿侧翼点做手术入路切口,行骨瓣开颅处理,尽量咬除蝶骨嵴,做3 cm×4 cm的小骨窗,充分显露外侧裂区,将硬脑膜切开,显微镜下将外侧裂分离并释放出脑脊液,降低患者颅内压(对分离较困难的患者可采用水分离技术)。选取无血管处双极电凝岛叶皮质,确定血肿部位并吸除血凝块。对照组患者经颞叶皮层进入血肿区,切开颞上回皮层,利用脑压板牵拉脑组织,定位血肿部位清除血肿。

1.4观察指标

①血肿清除率;②不良反应发生率;③治疗前后GCS评分。

1.5疗效评价

根据血肿清除情况将患者血肿清除率分为≥95%、≥80%且

GCS评分[5-6]:应用GCS进行相关评分,其中包括对睁眼反应、言语反应以及运动反应的评分,共15分。其中睁眼反应评分:1分表示无睁眼反应;2分表示出现疼痛刺激睁眼;3分表示出现语言命令睁眼;4分表示出现自然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评分:1分表示出现静态反应;2分表示出现无意义声音;3分表示出现无意义言语;4分表示出现含糊的语言;5分表示定向力好。运动反应评分:1分为无运动反应;2分为出现疼痛刺激伸直运动;3分为患者出现疼痛刺激屈曲运动;4分为出现逃避疼痛运动;5分为出现疼痛定位运动;6分为出现遵嘱运动。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80%≤血肿清除率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5%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脑梗死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基底节区出血最为常见的非创伤类颅内出血因素,是由高血压引发的脑部动脉的破裂病变。该病起病急骤,出血后血肿常引发占位效应,且血凝块本身可释放毒性的神经递质,对患者脑部产生进一步的继发性损害,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极为不利,常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7-10]。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清除血肿,解除其占位效应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及对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为主要目的[11-1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临床手术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14-15]。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经脑组织的自然外侧裂间隙进行。通过此入路手术,开放外侧裂池后,可适当地释放部分脑脊液,减轻颅内压,扩大手术可视空间,避免对脑组织进行牵拉造成损伤。此手术入路的路径相对较短,可在最短时间内到达血肿腔,完成手术,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入路中血管结构相对较少,术中可避免对血管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情况。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进行手术临床疗效显著。

本文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血肿清除≥95%的患者百分比显著高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很少出现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及肾衰等不良反应,且术后患者恢复良好,GCS评分明显高于经颞叶皮层入路术者。

综上所述,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且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应加以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 彭思民,刘锦霞,章卫康,等.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外科治疗及术后颅内压变化[J].浙江实用医学,2012, 17(6):403-404.

[2] 张山,要跟东,任洪波,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6):590-592.

[3] 杨光.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60例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41-42.

[4] 陈先震,楼美清,沈照立,等.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5):527-529.

[5] 黄传平,刘剑,汪先兵,等.经外侧裂入路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的切口改良探索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4):405-408.

[6] 冯三平,赵建华,陈兴河,等.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J].河北医药,2011,33(18):2759-2760.

[7] 徐巳奕,钟春龙,郑彦,等.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左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2):6761-6763.

[8] 丁胜鸿,黄建跃,陈相兵,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8):1127-1128.

[9] 李鑫,王凡,刘少波,等.经改良外侧裂-岛叶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370-1372.

[10] 杨梅庭,丁丽君,李春茂,等.血肿清除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近期肌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28-29.

[11] 万晓强,郑念东,张道宝,等.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3, 34(3):410-412.

[12] 王剑峰,王飞,阮善平,等.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67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 27(5):633-635.

[13] 吕连杰,张志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J].吉林医学,2013,34(3):513-514.

[14] 胡涛,曾祥富,张晓海,等.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9):1377-1379.

篇6

妇产科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教委博士学位授予点、妇产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全国妇产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卫生部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妇产科药物研究基地、国家级妇产科继续教育基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人才济济,医疗梯队完整,专业设备齐全,学科发展均衡,实验仪器精良,现设有产科门诊、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妇科常规门诊、妇科肿瘤门诊、妇科内分泌门诊、妇女保健门诊、滋养细胞肿瘤门诊、急诊、特需门诊等诊室,拥有住院床位221张。该科室擅长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宫颈疾病、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异常、生殖功能异常、围绝经期疾病、性发育异常及各种复杂疑难性妇产科疾病,擅长做羊膜腔穿刺、脐静脉穿刺、经腹早孕绒毛活检、胎儿镜等检查及宫外孕手术、异位环取出术、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息肉和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及各类人工流产术。

郎景和医生简介:

郎景和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科内镜学组组长。上世纪70年代初,郎景和主任曾协助我国现代妇产科的奠基人林巧稚教授从事妇产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982年,他首次在国内实施了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把手术的各个关键步骤、手术的彻底性评价及再次减灭术、分期手术等概念推向全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郎景和主任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提出抗粘附、抗侵袭、抗血管形成以及卵巢抑制或孕激素对抗的内异症治疗理论,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妇科肿瘤特殊贡献奖。郎景和主任擅长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畸形、妇科肿瘤及各种妇科疑难杂症。

边旭明医生简介:

边旭明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产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优生学会理事。边旭明主任197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曾赴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修,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擅长各种妊娠期高危重症及分娩期合并症的诊治、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及治疗、重大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近年来,边旭明主任多次承担国家卫生部及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呼吸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呼吸病专业科室之一,由我国已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朱贵卿教授创建,目前已成为我国一流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及研究中心。该科室历史悠久,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涌现出罗慰慈、朱元珏、黄席珍、林耀广、李龙芸、蔡柏薔、陆慰萱等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目前,该科室开放住院病床82张,拥有在编人员37人,其中正教授10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13人,技术人员1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科内设有肺癌诊疗中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中心、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肺功能实验室、血气分析实验室、支气管镜室、细胞学实验室、基础研究实验室等亚级科室。

肖毅医生简介:

肖毅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老年呼吸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和结核病学会睡眠学组成员、亚洲睡眠研究会专家、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肖毅主任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1998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诊治睡眠呼吸疾病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蔡柏蔷医生简介:

蔡柏蔷医生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现为呼吸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副组长、美国胸科学会(ATS)会员、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资深会员、欧洲呼吸学会(ERS)会员。蔡柏蔷教授师从我国著名呼吸内科专家朱贵卿教授,曾多次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医学中心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呼吸内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的疑难杂症,尤其在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基本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成立于1921年,是该院建院之初即成立的核心科室之一。数十年来,在历届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的不懈努力下,该科室在国内率先细化并建立了十余个外科专业组,包括胰腺专业组、胆道专业组、胃肠专业组、血管专业组、乳腺专业组、肝脏专业组、外科营养专业组、重症专业组及相关临床专业实验室,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基本外科疑难重症的诊治及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共有住院床位158张,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主治医师25人,博士21人,硕士13人。该科室擅长诊治各类胰腺疾病、胃肠疾病、胆道疾病、肝脏疾病及各种外科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做各类外科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赵玉沛医生简介:

赵玉沛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基本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亚洲外科学会主席、国际胃肠肝胆胰外科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赵玉沛院长从医近30年,一直工作在基本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第一线,擅长诊治各种基本外科疾病,尤其擅长诊治各类胰腺、胆道、胃肠、甲状腺疾病。他医术精湛,治学严谨,特别关爱患者,深受百姓的信赖。赵玉沛院长带领他的团队通过刻苦钻研,提出了“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概念,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胰腺癌的误诊误治率。同时,他还提出并建立了“胰腺癌诊治绿色通道”,进而规范了胰腺癌的诊治流程。这对于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领导的课题组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成功地完成了我国首例通过腹腔镜摘除胰岛素瘤的手术,使患者避免了因剖腹手术给其带来的痛苦,缩短了手术和住院的时间。医学界的同仁赞扬说:“赵玉沛院长的手术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手术做得又快又好,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皮肤愈合好,深受病人的拥戴”。

于健春医生简介:

于健春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营养支持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营养学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于健春主任曾赴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进修,擅长诊治各类胃肠疾病、胆道疾病、甲状腺疾病,尤其擅长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手术、腹腔镜胃束带减肥手术及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置管术。

血管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曾宪九、朱预等老一辈著名外科学专家的带领下,该科室就已经率先在国内开展诸如大动脉瘤等各类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工作。目前,该科室共开放床位39张,每年接诊人数高达2万余人,每年收治住院患者800余人,每年进行各种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及血管外科手术700余例。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擅长诊治各种血管外科疾病,包括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布加氏综合症,尤其擅长做各种动脉疾病的血管重建手术及血管微创治疗,包括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和腔内隔绝、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和微创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主髂动脉闭塞的髂动脉支架和主髂动脉架桥等。

刘昌伟医生简介:

刘昌伟医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药物评审专家组委员、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刘昌伟主任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曾先后两次赴美国进修,此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在诊治各种血管外科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能,擅长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和支架治疗及糖尿病足的血管腔内治疗,特别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篇7

胡盛寿,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20余年来,在冠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诊治方面有极高的学术造诣,是目前国内心血管外科新生代学术带头人之一。

近年来,冠心病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从最初的药物治疗,到搭桥手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再到药物缓释支架植入等,花样繁多,而“患者利益至上”这一原则却是永恒不变的。

内科与外科的完美结合

所有的患者都渴望一种最适合自己、创伤小、费用省、疗效佳的治疗手段。追求微创、缩短和隐蔽胸部切口等是近年来心脏外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心脏内科学最近几年腔内介入治疗技术也在寻求改进,以期提高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然而,受单一学科的局限,药物缓释支架或搭桥手术都难以满足患者更高的要求,一种融合了心脏内、外科优势并结合医学影像学的技术便应运而生,这便是Hybrid技术。

2007年6月,国内首家“一站式复合手术中心”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正式启用。它可以同时在一个手术间实施心血管麻醉、造影、超声、体外循环、外科开胸手术和心内科支架植入等全套操作。心脏外科、心脏内科、影像、麻醉等多位不同专业的医生同台,为患者提供优势互补的治疗,从而避免了患者的多次就医和反复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

“一站式”手术如何进行

譬如,以前冠心病患者当需要接受“侵入”性的血运重建手术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比较好,是介入放置支架,还是外科开胸实施冠脉搭桥?出于对外科手术的畏惧,相当一部分患者和家属会更倾向于介入支架治疗,而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支架植入后的远期通畅率。如果能有一个术式,同时结合外科内乳动脉桥和内科微创介入的优势,那么将无疑是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一个最佳选择。

这个愿望在我们“一站式复合手术中心”得以实现。首先,外科医师通过胸部一个隐蔽的小切口采集内乳动脉,在心脏跳动下将其与左前降支吻合,完成内乳动脉桥的建立。然后,在同一张手术台上,心内科医师通过介入手段,经皮穿刺,由患者股动脉途径给患者其余心脏病变血管植入支架,同时血管造影评价内乳动脉桥的质量。这样的“一站式”手术大大缩短了常规手术的时间,且无需在患者腿上留下长长的瘢痕,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有很高通畅率的内乳动脉桥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同样,婴幼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清醒下经胸封堵术”、主动脉瘤支架外科植入术等,也得益于“一站式”手术治疗。

篇8

“五化”,心血管的学科发展趋势

据记者了解,张瑞成教授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并长期保持与国内外同行的紧密合作,掌握国际最新动态,始终站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最前沿,他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研修。2007年至2008年,先后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院及哈福大学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学习治疗复杂、危重、疑难等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先进技术。因此,记者在张瑞成教授的办公室落座之后,首先希望他能够介绍一下目前国际国内心血管外科领域学科发展情况。

针对这个话题,张瑞成教授以“五化”给予了高度概括,即:“先心病外科治疗渐趋低龄化”、“ 成人心血管手术实施趋于标准化”、“未来心血管外科更趋于微创化”、“‘杂交’手术广泛应用达到常规化”和“新型心脏替代物研发使心脏手术疗效完美化”。之后他详细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医疗设备的改进,医疗技术的提高,心血管外科发展非常迅速,接受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病人越来越多,心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范围逐渐向婴幼儿、老年病人深入开展,微创技术广泛推广应用,心脏手术成功率逐渐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逐渐下降……”

张瑞成教授首先提及了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他说:“先心病患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20%~30%会在1周岁内自然死亡。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比如现代体外循环、术后监护技术等的发展,先心病外科矫治的年龄越来越低。目前在欧美国家,除了分流量小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极复杂的先心病外,绝大多数先心病病人在1岁以内可以得到及时矫治。另外,先心病手术矫治越来越更合乎解剖和生理需求,一些减状手术或非解剖学矫治的术式正逐步被更先进、更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的手术方式所代替。”张瑞成教授还介绍说,“目前,一些欧美学者甚至尝试在胎儿期就进行矫治手术,也已经在羊的动物模型上成功尝试,相信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更多相关报道。”

大致介绍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科发展状况之后,张瑞成教授的话题触及了成人心血管手术的学科发展问题。他认为:“与国内临床医学以经验医学为主不同,欧美心血管外科医生遵循的是循证医学。以冠脉搭桥术为例,从它诞生至今,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对其疗效的评价一直在进行。从最初的冠脉搭桥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到上世纪90年代冠脉搭桥术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成型术比较,到目前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疗效比较等,使外科医生对这种术式的了解更深,从而可以制定出各种治疗指南。治疗指南的确定,对指导外科医师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前及术后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心脏瓣膜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抗凝、心衰等诸多的临床指南也已广泛应用,大血管病、复杂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外科治疗的指南也将在临床上应用。”

谈到“未来心血管外科更趋于微创化”趋势时,张瑞成教授首先回顾说:“较早的心血管外科手术多数是锯开胸骨的大切口手术,由此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创伤。随着各种新型医疗器械的开发,外科观念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面对来自快速发展的介入治疗技术的挑战,微创化已成为心脏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60%~70%的心脏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完成,包括大部分先心病矫治术、所有瓣膜手术、单支及多支血管病变的冠脉搭桥术、房颤射频整,例如冠心病人同时接受介入与外科手术,这一新形式的出现提示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和传统的外科技术已经相互融合,也许将来会结合成为某种新学科。”

张瑞成教授还介绍说:“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型心脏替代物研发将使心脏手术疗效完美化,越来越多的心血管替代物已进入心血管外科,人工心脏瓣膜、同种异体管道、膜式氧合器、心室辅助装置已大量应用于临床。目前,心室辅助装置不仅仅作为心脏移植之桥,而且可以作为心脏康复之桥在心衰治疗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机械瓣膜的研制目前已趋于精致;无支架生物瓣膜的开发应用使心脏血流动力学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各种同种管道材料表面播种自体细胞,开发出人工小口径血管应用于冠脉搭桥术;转基因技术开发猪心作为心脏异体移植源;急性主动脉Debakey I型夹层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由河南省胸科医院等单位创新发明的主动脉弓部三分支象鼻支架的临床应用,大大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已在国内多家心血管诊疗中心广泛应用。可以设想,未来的心血管外科医师将拥有更多更好的心血管替代物,从而使心血管手术更完美、安全和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谈到这里,张瑞成教授归纳说:“总之,我国的心血管外科无论从先心病、瓣膜外科、冠心病、大血管外科、心脏终末期心脏移植等各个领域都在迅速发展,心血管外科必将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必须看到,我国临床与基础研究、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老年人心血管病手术、二次或二次以上心血管手术、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心脏移植、杂交手术等技术或操作的质和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我国病例多,可能会逐步成为心血管手术数量最大、病种最多、临床经验最丰富的国家。”

“高精尖”学科特点促使临床不断探索

此前据记者了解,张瑞成教授在常规开展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部分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病侧开胸小切口手术,常规开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成型和置换手术、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心房纤颤外科治疗、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等手术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学科财富,就其中的一些难点、热点话题,张瑞成教授凭借深厚的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他首先概括道:“心血管外科是一个发展迅速、同时又要求外科技术高尖端化的一门学科,涉及面从先心病到成人瓣膜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大血管疾病,范围广,难度大,确实需要在不断挑战中逐步积累经验,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例如,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简单的先心病采用微创切口,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手术方式带来的美观问题,但随之而来的肺部并发症和外周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还有体外循环建立相对困难、灌注困难和心脏排气困难等带来的风险增加。这就需要各项相关工作比如手术技术、特殊的体外循环建立技术以及胸腔镜技术等得到发展,使上述一些技术难点得到解决。”

张瑞成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对于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其心内结构畸形复杂,病理生理更异常于一般的先心病,如何能使之矫治更合乎解剖和生理需求,一直对心血管外科医师是个挑战,这要求医师在临床中积累大量手术矫治的经验,从而在手术台上根据自己日积月累的经验对病例果断地选择最佳术式,进行完美的解剖学矫治。比如,法洛四联症手术矫治要尽可能减少右心室切口,一般肺动脉瓣环向下延长不超过2cm,根据肺动脉发育情况决定是否做跨环补片,年龄小于2岁的婴幼儿右心室肌束不宜切除过多。而对于更为复杂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治疗,如何掌握左心室功能锻炼即肺动脉环缩后把握二期手术间隔的时间,以及术中显微精确操作都是要点。心脏瓣膜外科则不同,瓣膜存在着风湿、钙化、退行性变以及单纯的瓣环扩大、腱索断裂、瓣叶损伤等,选择瓣膜置换能迅速改善心脏功能,但是在远期耐久性和组织相容性上存在一定的缺点;而瓣膜成形能使患者长期存活,更好保护左心室功能,更大可能免于心内膜炎、血栓以及抗凝治疗相关出血。所以,对于瓣膜患者来说,关键是‘何时修、何时换’。在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方面,我在省内较早开展微创射频消融术,从早期的标准迷宫手术到现在的射频消融技术替代切割和缝合技术,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此技术的手术要点在于如何能消融折返环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心肌的损伤。通过此技术可消除由于心房纤颤而给患者带来的脑卒中危险、劳累后不适或发作时的濒死感。”

谈到很多中老年人特别关注的冠心病,张瑞成教授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冠心病手术治疗亦日趋精湛,选择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显微操作要求技术非常高,是在心脏上跳舞,就像人们常说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准找到靶血管,吻合桥血管通畅、不狭窄、不扭曲是手术的关键。而对于主动脉外科如主动脉瘤包括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等,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对术者的要求更是非常高。主动脉瘤的患者随时都有瘤体破裂的可能而丧失生命。50%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在48小时内死亡,而且此类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非常高。近年来,随着主动脉弓部三分支象鼻支架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手术风险大大下降。但是对于这类手术绝不能掉以轻心,从术前监护、控制理想的血压、止痛、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再到术中选择何种动脉插管、停循环期间的神经系统保护、手术中血管吻合技术、主动脉根部和弓部以及冠状动脉的处理等,都要求医师不能有一点儿闪失。”

张瑞成教授曾经在全国率先研究应用温血心肌停搏液连续灌注心肌保护法,自1991年以来,临床应用即达3000多例,且效果优异;此外,他还在国内较早开展微创伤美容小切口心脏手术。因此,在采访中,记者特别希望张瑞成教授能够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对此话题,张瑞成教授首先介绍说:“温氧合血心肌停搏液连续灌注心肌保护法是心肌保护在概念和理论上的更新与进展。自1991 年9 月,继加拿大多伦多医院之后,我在国内率先研究应用温氧合血心肌停搏液连续灌注心肌保护法施行心脏直视手术,该方法可应用于所有心脏停搏下需要心肌保护的心脏手术中,通过临床观察,心肌保护效果良好,已在国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这个研究项目曾获河南省卫生厅一等奖、河南省科技厅二等奖。”

关于微创手术目前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情况和其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发展前景,张瑞成教授认为:“微创心血管外科可用于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冠脉搭桥术、大血管手术、心脏肿瘤切除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等。杂交手术是心脏学界的前沿领域,目前有代表性的就是冠心病杂交手术。我应用微创伤美容小切口技术施行各种心脏手术700多例,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畸形纠正彻底,效果安全可靠。随着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心脏中心将开展更多的微创心脏手术,不仅在简单病种的青少年和壮年患者开展,而且在疑难、危重、复杂病种的老年及婴幼儿患者开展。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及机器人心脏手术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将给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一流的学科建设和一流的个人修为

记者在采访前了解到,河南省胸科医院是全省唯一的现代化省级专科医院,该院的心血管外科,医疗设备先进,心脏手术例数居全河南省第一,仅2011年就做了近2000例手术、排在全国前列,被国内同行认为是省内心血管病种最全、急危复杂疑难病例最多、差错事故最少、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较高的医院,总体手术成功率99.3%以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据他的同事介绍,作为科主任的张瑞成教授,对科内各项工作都有很强的责任心,业务上该放手的就大胆放手,但严格监控,把好质量关,避免或减少差错事故发生。平时,张瑞成教授尤其注意提高自己与科室医护人员、医院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医技科室、各兄弟科室、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方式和技巧,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减少群众与领导之间、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医患之间的矛盾,及时处理不利于发展的一些问题,为科室的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他结合实际,制定了合理绩效考评方法,定期进行考评和经验教训总结。平时,因为白天工作太忙,但再忙他也总是在晚上挤出时间查阅有关文献,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积极开展新项目。不断宣传医院及科室的发展状况,扩大和提高医院、科室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在他的带领下,该科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医院及科室需要自己,自己应时刻为医院及科室发展着想,都愿意以最真诚的心、最好的工作态度、最优的服务、最高的质量向医院及科室交一份最满意的答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张瑞成教授不仅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他带领的病区也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张瑞成教授不仅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还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近两年来,他拒收患者及家属送的红包200多次,金额达十几万元。他的同事介绍说,病人及家属给张瑞成教授送红包时,当时能拒掉的就拒收;当时拒不掉的,手术后自己或让别人交给病人或家属,或交到病人住院费里。有的患者术后送红包,出院后通过邮局给患者寄回去。

篇9

敢为天下先

刘晓程,心血管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和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中国红十字会高级顾问、北美胸外科医师会(STS)国际会员、艾森豪威尔基金项目高级访问学者……

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的心血管外科专家刘晓程,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迟滞和走偏的原因有着深层次思考,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刻骨铭心。为了给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闯一条新路,他义无反顾地辞去京官,决心用自己的余生创建一所全新体制和模式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泰达规划和刘晓程信念一拍即合,这座现代化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便应运而生。

全新的医院,全新的体制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是公有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以开展各种先、后天心脏病及大血管病的心脏手术和介入治疗为核心技术,设计年心脏手术和介入治疗量各为10000例。医院注重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医院免费为患者提供营养合理的三餐。医院的服务定位首先是最广大的普通民众,同时又有绝对实力满足那些对舒适度有特殊要求的消费群体。

医院可开展从常规心血管手术到心、肺移植在内的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并可开展各类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医院设有种类齐全、功能卓越的医疗辅助科室,还建有面积达3千多平米的实验中心,对医疗、教学和科研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医院确定“博爱、济世”为其院训,即是庄严的自勉,又是郑重的承诺。她力求用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开创一条全新的办院之路,让人们花更少的钱,享受高水准的医疗和生活服务,让普通百姓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医疗消费的“上帝”。

篇10

【摘要】 目的结合34例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此病的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方法2001年至2005年间手术治疗主动脉瘤34例,其中马方综合征20例,夹层动脉瘤DeBakey I型2例,DeBakey II型2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4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合并夹层DeBakey III型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5例。行Bentall手术20例,Wheat手术4例,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及降主动脉内支架置入1例, David手术1例,Cabrol手术1例,升主动脉部分纵行切除加折叠缝合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5例,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32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灌(RCP)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结论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治疗主动脉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主动脉瘤;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of 34 Cases of Aortic Aneurysm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 of 34 cases of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ng aneurysm,To explore the skills of the operation an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echniques . METHODSThirty-four patients with aortic aneurysm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from 2001 to 2005,20 cases were Marfan syndrome,DeBakey typeⅠ2 cases,type Ⅱ 2 cases,arteriosclerosis aortic aneurysm 4 cases,arteriosclerosis aortic aneurysm complicated DeBakey type Ⅲ1 cases, aortic valve incompetence associated with ascending aortic dilation 5 cases. Bentall operation were performed in 20 patients,4 Wheat operations,Bentall operation concomitant procedure ascending and hemiarch grafting in 1case,procedure ascending and complete arch grafting in 1case,1 David operation,1 Cabrol operation,ascending aorta cutting concomitant procedure AVR in 5 cases,1 graft replacement of aorta abdominalis .Moderate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in 32 cases,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DHCA) combined with 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RCP) in 2 cases. RESULTSAll patients survived.Postoperation complicated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in one case. CONCLUSIONAdopted varied methods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technique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for the aortic aneurysm can obtain a satisfactory result.

Key words:Aortic aneurysm;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在2001年至2005年间共手术治疗34例主动脉瘤患者,现总结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29例,女5例,年龄34~ 66岁。其中马方综合征20例,夹层动脉瘤DeBakeyI型2例,DeBakey II型2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4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合并夹层动脉瘤DeBakey III型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1例,肾功能不全6例,糖尿病5例。术前经MRI明确诊断,心脏超声检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5者11例。均采用择期手术。

1.2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监测桡动脉压力和右侧颈内静脉压力,监测鼻咽温和肛温。静脉引流经右心房插管,动脉灌注管根据术中观察升主动脉病变程度、瘤体范围而决定。9例行升主动脉远端插管,23例经股动脉插管,1 例同时行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另 1 例行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对于Ⅰ型夹层分离者宜采用股动脉插管,以免插入夹层分离的假腔内,升主动脉瘤瘤体较大,波及无名动脉开口者或主动脉阻断易导致主动脉破裂者,亦宜采用股动脉插管,体外转流、血压降低后再行主动脉阻断。Ⅱ型夹层分离或无夹层分离者可采取升主动脉高位插管。20 例行 Bentall 手术者经冠状静脉窦口持续逆行灌注冷血心肌停搏液保护心肌。1例Bentall手术加部分主动脉弓置换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保护脑组织,其灌注流量为200~250 ml/min, 维持监测右颈内静脉压为20~25 mm Hg。1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及降主动脉内支架置入者,降低流量至10 ml?(kg·min)后单侧经右锁骨下动脉灌注,分别阻断主动脉弓部各分支,采用4分叉人造血管重建主动脉弓部,待降主动脉吻合完之后,由人造血管分叉插入24 F动脉插管行60 ml?(kg·min)灌注。排气、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心脏复跳后,检查各吻合处渗血情况,必要时添加缝合,循环稳定、复温满意后停机,术后患者均未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出血。手术方式见表1。表1手术方式(略)

2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34例均痊愈出院。通过电话及门诊对34例患者进行随访6~12 个月,1例因腰椎肿瘤术后一年死亡,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15例。

3讨论

DeBakey Ⅰ型、II型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与常规体外循环比较夹层动脉瘤的体外循环要求更高,因每个患者情况差异较大,病变范围及受累区域可能有很大程度差异,体外循环方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根据外科手术入路和方法选择,第二要始终注意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1]。

在动脉插管时无论升主动脉、股动脉或腋动脉插管均可能误入夹层,因而在灌注中要严密监测及时作出判断,采取措施以免导致不可避免的损失。

在累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时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我院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进行脑保护,技术复杂且术后恢复较慢,近期采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进行心肺转流,当左锁骨下动脉远端降主动脉阻断后直接经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2]。

胸主动脉瘤手术中,神经系统并发症仍然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3]。有统计显示深低温停循环( DHCA )加上腔静脉逆灌( RCP)优于单纯DHCA,提示RCP延长了DHCA的安全时限,DHCA 加RCP是重建主动脉弓手术时较好的脑保护方法[4]。在胸降主动脉瘤或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中,脊髓缺血性损伤和截瘫仍然是一种严重致残和致死的并发症,本组根据患者手术情况采取了DHCA 加RCP、深低温、停循环等多种体外循环灌注方法,以保证脑组织、内脏、心肌组织的氧供和血供,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而目前出现的腔内支架移植(stent graft)技术,由于其微创,操作简便,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对同时合并弓部及主动脉降部病变的患者采取弓部施行外科手术,降部施行腔内支架移植的新型“杂交手术” 也日趋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主动脉瘤的治疗将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Bentall 手术体外循环时间长,左心室多明显增大,功能受损,因此术中心肌保护至关重要。我们认为采用顺灌并逆行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的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我们强调,缩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最好的心肌保护技术[5]。

该手术最常见的问题是使用复合人工管道吻合后出血[6]。因此,出血的防治是主动脉手术成功的关键。应注意选择适宜的体外循环方法以便有良好的术野及充分的操作时间,近端吻合口出血时,可用残余瘤壁包裹并与右房分流,止血效果满意[7]。

总之,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动脉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关键是处理好动脉夹层和吻合口出血。经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及深低温停循环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以及右心房逆行灌注是脑保护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京生,孙衍庆,刘传绶,等.胸部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289-291.

[2]孙立忠,刘永民,杨天宇,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技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4:16-18.

[3]Crawford ES,Svensson LG, Coseli JS. Surgical treatment of aneurysm and or dissection of the ascending aorta, and transverse aortic arch: factors influencing survival in 717 patients[J].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9,98:659-674.

[4]董培青,何美玲,管玉龙,等. 414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131-133.

[5]高长青,李伯君,肖苍松,等.改良Bentall手术技术的探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0: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