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能源是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燃料电磁在国际上的一种通称。由于这些能源具有再生性,被称为可再生能源。它是人类利用能源向新的形态过渡的能源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新能源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人类活动对大气的碳排放使得新能源再次受到高度关注。航空运输新能源,是指为航空器的飞行提供动力所需的有别于常规石化能源的新能源。生物能源成为航空新能源发展方向之一。生物能源之一即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其中显著的优点之一是环保效益显著。生物渣燃烧时不排放二氧化硫,排出的有害气体比石油柴油减少70%左右,且可获得充分降解,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由于常规能源对环境所造成的大气污染非常严重。而新能源作为一种对常规能源的替代能源,具有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中国航空运输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
(一)基于全球航空减排的现实需求
据研究统计显示,航空排放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份额目前约为2%,国际航空的份额估计约占其中一半强,为1%左右。由于全球航空运输业整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这一比例还会在攀升。为此,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AirTransportAssociation,IATA,简称“国际航协”)代表整个航空业向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从2009—2020年,平均每年燃油效率提高1.5%;2020年实现碳排放零增长;2050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50%”的三大承诺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航空运输的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从2005年起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由此带来航空运输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使得中国航空运输业正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
(二)传统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属性
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然是当今世界能源消费的主流能源。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中,煤炭所占比重为27.01%,石油所占比重为33.07%,天然气所占比重为21.15%,三者合计所占比重为81.23%。据统计,世界石油储采比为45.7年,天然气储采比为62.8年,煤炭储采比为119年。目前,航空运输所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石油炼化而成的航空煤油、航空汽油。石油作为常规性的能源,具有污染重、不可再生的基本特性。航空运输业由于对石化能源的高度依赖性,每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都会对航空运输业造成重大打击。就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而言,国内能源主要为煤和石油。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对石化能源需求巨大。据统计,中国所需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左右。这种对国际能源的高度依赖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国际局势紧张,世界各主要供油国加强对石油出口的控制,将严重地影响到中国航空运输业的能源供应。
(三)航空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航空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所依赖的能源主要就是石油资源。因此,航空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确保能源的可持续性供应。而常规石化能源有限性和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不能仅仅通过增加常规石化能源供应量,提高燃油效率,而且要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即新能源,使航空能源品种多样化,改善中国航空运输能源需求结构,才是根本出路。
(四)目前国际上航空运输新能源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根据目前民用飞机发动机情况,航空运输所需能源主要是通过石油提炼得到的航空煤油、航空汽油。而在减排压力之下,有的航空公司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新能源。这些新能源包括混合燃油、生物燃油。相对于传统的航空煤油、航空汽油而言,混合燃油能够降低50%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生物燃油的使用则可以降低90%的排放量。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多起利用生物燃油进行航空飞行的成功例子。例如,2009年1月7日,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完成世界上首次商业飞机生物燃油试验飞行;2011年7月,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AirbusA321采用以麻风树油、亚麻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实现从汉堡到法兰克福的6个月正常飞行;2011年10月,法国航空公司的AirbusA320采用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从图卢兹飞到巴黎;2011年10月,中国石油和UOP公司合作生产的航空生物燃油加载在国航的现役波音747-400型客机上,在首都国际机场成功执行验证飞行,航空生物燃料所需原料来自中国石油的小桐子原料基地,波音公司和普惠公司为试飞提供飞机及发动机方面的技术支持;2011年11月,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Boeing737-800采用以海藻油为原料的生物燃料飞行。尽管这些新能源在航空运输中的使用大多处于试验的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使用,但是却预示着航空运输界生物燃油时代即将到来。
二、中国发展航空运输新能源面临的现实障碍
(一)新能源技术的未成熟性
可以预见,新能源必将成为各国未来竞争的重要领域。如果中国能够在新能源研究领域抢占先机,就会在能源竞争方面赢得主动。目前,在航空运输新能源研究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差距并不大,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对航空运输新能源技术开发的时间还比较短,对各种新能源的提炼加工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使得新能源的质量和数量距离航空运输业对其需求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二)新能源原料离规模化生产尚需时日
目前,所说的航空新能源,主要是指生物燃油和太阳能。生物燃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原料来源主要分为几类:一类是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制作而成的液体燃料;第二类油棕、黄连木、麻风树等油料林木果实制作而成的液体燃料;第三类是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制作成的液体燃料;第四类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这四类新能源原材料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来源虽然广泛,但是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供给状态,这对于中国未来航空运输新能源的批量化生产存在重大的障碍。太阳能就是将太阳发射的光和热转化为民用飞机所需动力的能源形式。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利用太阳能成功飞行的案例,但中国在此方面尚需加快研究的进度。
(三)航空运输新能源政策制度亟待制定
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新能源开发和使用对于航空运输的重要战略意义,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研究新能源发展的相关问题。但是,由于航空减排背景下的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中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关于促进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
(四)航空公司应用新能源所需的动力机制亟待建立
航空公司作为企业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本质要求。同时,航空运输属于高空危险作业,要确保航空安全,必须有性能稳定质量优良的能源作为基本保证。由于新能源在技术上还不完全成熟,供应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像常规的石化能源那样有充足的保证。因此,航空运输对新能源的使用还存在一定风险。这已经成为制约航空公司使用新能源的重要障碍。同时,由于新能源在发展初期,开发投入巨大,成本较高。新能源生产企业投入到市场的新能源价格也相当昂贵。普通航油的出厂价是7277元/吨,而航空生物燃料的出厂价就要高达15454—21831元/吨。这对航空公司而言,要大量使用新能源,虽然在航空排放方面必然会大幅下降,但是新能源高昂的价格让航空公司大规模使用也不太现实。为此,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机制,推动航空公司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使用新能源。
三、中国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战略的路径探讨
(一)明确战略定位,做好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的顶层设计
战略是对客观对象的全局性长远性规划,对客观对象的发展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只有明确而科学的战略定位才能为中国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清晰明确的方向,这对于加快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航空运输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面临低碳减排的巨大压力。为此,必须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好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发展规划,才能使中国的航空运输新能源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二)整合资源,加大对航空运输新能源的研发力度
目前,由于航空新能源还是一个新事物,国际上正在研究,国内的科研院所也在研究。但这些研究力量比较分散,由于种种因素,相关的信息难于共享,不易形成合力。从国内的角度看,应当立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对国内的研究力量进行整合,形成拳头,加大新能源的研究力度,积极推动中国航空运输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三)国家统筹规划,加强航空新能源的原料基地建设
较成熟以外,还需要充足而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以保证新能源的规模化生产。这就需要有成规模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目前,中国在原材料基地建设方面刚刚起步,要建成规模还需要较长时间。这就需要国家加强统筹,针对不同原材料的来源特点,进行基地化建设,使这些新能源材料形成规模,为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加工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料。
(四)加强政策制度供给,构建良好的航空运输新能源政策环境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良好的政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航空运输业的未来发展也需要在新能源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需要国家积极推动各方力量,加强对航空运输新能源政策的研究工作,推出符合中国特点的航空新能源政策,积极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够推动中国航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5年颁布了《中国新能源法》,2007年了《中国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出台《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并且已明确了新能源的战略定位:2010年前后,新能源争取占到能源消费的10%左右,战略定位补充能源;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15%左右,战略定位替代能源;203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25%左右,战略定位主流能源;205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40%左右,战略定位是主导能源。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而在航空运输领域,2006年年初,民航局下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到2010年民航单位产出能耗比目前下降10%左右,力争到2020年下降20%,达到目前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未来中国民航业减排设定了目标。
(五)建立航空公司新能源供给和使用的良性机制,引导中国航空新能源健康快速发展
首先,航空运输活动具有高度的风险,因此,政府和企业历来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如前所述,由于当前的新能源技术的不成熟性,大范围使用到航空运输活动中必然会蕴含着潜在的风险,因此,航空公司出于安全考虑会优先选择常规能源如航空煤油、航空汽油等。其次,由于航空公司具有经济人属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选择能源类型的重要标准。由于初期阶段,航空新能源的价格往往高于常规能源。在此情况下,两相比较,航空公司大多倾向于选择常规能源。因此,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航空公司积极采用新能源。
(六)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推动航空运输新能源的发展是新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全球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航空新能源将会成为未来航空运输领域的一个重要竞争点。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所面临的航空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因此,发展航空新能源,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已经在成为迫切的需要。要发展中国的航空运输新能源事业,必须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在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研究和开发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合作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
四、结语
篇2
尹学惠,男,(1956―),云南马龙,马龙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摘 要:能源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动力,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必要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严重影响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能源短缺已经危及我国能源安全,因此,我们需要充满活力,创新能源产业发展。
关键词:充满活力、和谐社会、新能源、常规能源、利用效率、“走出去”
充满活力作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是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它尊重的是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方针,它鼓励全体人民加入到创新发展和谐社会的队伍中来。同样,在与国家能源安全息息相关的能源产业领域,一样需要充满活力。能源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动力,同时能源是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必要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持续飙高,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能源消费国。但是我国能源供应却相对不足,使我国过度的依赖外来能源;同时,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使我国在能源短缺的同时又存在巨大的能源浪费。以上种种情形都反应了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已成我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些决定了我们必须创新能源产业发展,开发新能源,提高常规能源利用率,同时能够有效的利用海外能源。
一、 科技创新,积极发展新能源
有人曾说,21世纪是一个新能源的时代,这种说法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到来逐渐成为现实。各国能源的短缺,促使各国政府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在这场新能源发展浪潮中,中国也不能幸免。随着廉价能源时代的结束,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而来的,是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与传统能源供应之间激烈矛盾。在这种严峻的能源安全危机环境下,中国不得不寻求新的能源来缓和传统能源短缺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
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清洁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地域分布均衡且资源量大。而且,它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传统常规能源重要替代能源之一的新能源,是依靠技术的发展进步来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关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大部分技术还不成熟。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对新能源技术开发的投入。
首先,集中力量建立一批高质量的的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的新能源研究人才,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自主研发出适合我国新能源开发的先进技术。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其次,加快形成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如:新能源资源评级体系、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同时增强新能源的技术转化能力,使研究成果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运用。
最后,要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为了能够有效集中的开发新能源,应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生产基地与产业园区互补的格局,增强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来促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二、 挖潜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与新能源相对应的,是常规能源,它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发现的,并能够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被人类所开采使用的能源。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占据着能源消费结构的主导地位,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电力等。长期以来,化石能源都占据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导地位,如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约在70%左右,这与重要的工业化国家以油气为主的能源结构(油气占60%至70 %)差异甚大。在我国,常规能源的分布不均衡,且由于我国的人数众多,导致人均占有量稀少,使化石能源开采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
但是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在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相对应的却是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出经济效益的普遍低下。据报道,我国现在生产的主要能源产品的单产品能源消耗比发达国家普遍高出25%以上,有些甚至高达90%,加权平均也高达40%左右。“我国每年因电效低下浪费的电量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中国节能协会常务理事莫志禄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这样一个数字。“因电能利用效率低下,我国每年共造成电力浪费约2000亿千瓦时,而这个数字相当于2.3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这是一种巨大的能源浪费,因此,挖潜革新,提高常规能源的能源利用率,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首先,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开采效率。如化学采煤,“现已着手研究的主要有三类,即:溶剂萃取法,美国试图将地面煤炭加氢液化新工艺――溶剂炼煤法应用于地下液化;化学破碎法,将醇类、液氮等经钻孔压入煤层,使煤破碎到0.5mm以下,再用空气或氮气压送到地面;微生物分解法,将微生物和营养物通过钻孔,注入煤层,使煤分解成低分子产品,用空气压送到地面。这些采煤技术,目前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和设想阶段,实际应用尚需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1]
其次,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培养大型的能源企业,建设新型的能源基地,在能源的生产加工工程中,加大科技投入,对能源实施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也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和开发,推动常规能源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最后,提高能源终端利用效率。这就需要淘汰日常生活和生产领域中陈旧的、高耗能的设备,采用高效省能的设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操作方法,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并且还要开展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研究重复利用能源的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在传递、转换使用过程中的损失。
三、思路创新,“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不足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从1992 年开始,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 1993年的 6.4%上升到 2002 年的 30%。据中国工信部近来披露数据显示,2011 年前 5 个月,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 55.2%,已超过美国(53.5%)。有机构预测,2020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 60%。”[2]
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也由此导致了能源价格的起伏不定,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种种严重影响也不断被媒体报道出来。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和世界已经陷入了双重危机之中:能源日趋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一问题也成为各国政府、能源企业所高度关注和力在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一刻,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怀抱合作、发展的精神,同时要秉持双赢的态度来解决目前的能源问题,通过积极的开发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同时合理规划能源产业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看国家的能源安全稳定。
“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如果不站在全球的视角去考虑,就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因为现在所有国家都是整个全球能源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一位能源专家说,化解我国石油危机的重要策略一是要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二是要让我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以市场化手段积极架构国际化经营战略。随着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促使我们创新思路,“走出去”利用国外的能源资源。
首先,我国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投资海外的能力,如丰富的生产力、充足的资金、完备的工业体系,先进能源开发技术。因此,我们可以到资源国进行自主勘探开发或者参股以及并购海外的能源企业。
其次,国家政策的支持使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有了坚实的后盾。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提出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构想。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进一步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最后,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为中国的能源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同时,技术的进步使非常规能源项目突破经济开采界限,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中国已成为能源世界里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能源的源源不断的供应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重要保障,同时,世界能源市场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获得更为广阔的晋升空间,又必须保证能源消费的不萎缩。于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在世界能源开发和利用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鼓励和推动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是解决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的重要方法。(作者单位:1.西南石油大学;2.马龙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 叶连松,靳新彬.新型工业化与能源工业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06).
篇3
关键词:新能源 城市电网 影响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051-02
目前,我国诸多行业能够良好发展,这与能源的有效应用是离不开的。但从目前能源储量来看,能源日益枯竭,如若不能找到新能源来代替煤矿、石油等能源,则会使我国诸多行业发展受到影响。为此,我国加大了新能源研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对新能源的大力发展。新能源一般泛指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这些新能源均属于清洁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1]。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从城市电网中新能源应用情况来看,新能源的应用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城市电网运行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应当详细分析新能源对城市电网的影响,进而探究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 新能源的简单概述
新能源又被称为非常规能源,是指人们不熟知的能源,例如:煤炭、钢铁能源以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从目前新能源研究来看,可以被称之为新能源的有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等。这些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值得广泛应用,如此各个国家已经认识到了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意在开发新能源,使其代替常规能源,解决常规能源日益匮乏的问题。
目前,我国所研究的新能源有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其中风能、水能、太阳能已经应用到电力行业,用于电能开发。从电能开发效果来看,新能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因此,持续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2]。
2 新能源对城市电网的影响
目前,在电力领域之中,新能源的应用主要是发电,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也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潜力的发电技术。由此看来,新能源广泛应用于电力领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事实证明,要想在电力领域中广泛地应用新能源还需要电力工作者及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因为目前将新能源应用到城市电网之中,产生了较多负面影响,使得新能源难以有效支持城市电网运行。对于此种情况,该文将重点分析新能源在城市电网中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电压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中调节电压,需要采用投切电容器和调整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头和接头的办法来实现。利用新能源发电来支撑电网运行的情况,依旧采用以上方法来调节电压,则会使新能源发电站的功率波动较大,进而导致线路出现负荷潮流波动,如此将会加大电网负担,使电网调整等工作比较艰难,最终将会导致电网运行效果不佳,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由此看来,要想使新能源成功地应用到电网操作之中,并且支持电网运行,就需要对调节电压的方式进行革新,采用适合的调节电压的方式,保证新能源电站功率稳定,为城市电网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能,保证城市电网持续、稳定、高效地运行。
以核能接入城市电网来说,核能是原子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核反应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以后,可以良好地支持城市发电。但是,从核电站建立及为城市电网发电情况来看,核电站的发电量较多,直接接入到城市电网之中,需要电网采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电压调节,但是目前对于电网潮流分布的计算并不准确,如此会导致电网电压计算不准确,相应地在电网电压调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吸纳路传输功率发生变化,如此会使整个电网的功率难以处于平衡状态,致使电网运行效果不佳。所以,在当前要想将核能充分地应用于支持城市电网运行,就需要对电网电压调节方式进行调整,并且优化核能发电[3]。
(2)新能源发电对电网频率的影响。
将新能源应用于城市电网之中,除了会影响电网电压之外,还会影响电网频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以往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很少出现频率异常的情况,而构建光伏发电站,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来支持城市电网运行的过程中,新能源发电量超过电网总电量比例的情况会经常出现,一旦出现新能源发电量超过电网总电量比例,则会造成电网内频率波动频繁,进而产生电场,其功率的波动,会使电网形成一个火电组转速变化和风电输出的传递函数,如若超过18%,则会导致电网运行不佳,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应当在将新能源接入城市电网时充分地考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与间歇的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此才能避免新能源影响城市电网频率[4]。
(3)新能源发电对电网谐波的影响。
新能源发电站主要由并网光伏发电站和并网风电场两种组成。光伏逆变器相关的物理特性和并网光伏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电谐波以及光照强度的改变带来的输出功率间歇性的变化会导致谐波污染,在电力较少的凌晨,电谐波变率增大,中午电谐波的变率有突然增大的趋势。所以,构建新能源发电站,利用其承担谐波区域时一定要深入地、详细地分析城市电网运行实际情况,明确电网谐波的影响因素,进而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来调整谐波阻抗,以便新能源接入电网之中,不会产生影响电网谐波的情况。相关研究人员认为,新能源发电接入城市电网,正确地对配电网和新能源发电站进行区分,进而有针π缘丶嗖庑巢ǎ采取适合的方法加以控制,可以避免新能源发电过程中谐波污染的产生[5]。
3 结语
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值得广泛应用,如此各个国家已经认识到了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意在开发新能源,使其代替常规能源,解决常规能源日益匮乏的问题。目前我国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新能源在发电方面也有良好的进展,但是为了能够在电力领域更为广泛地应用新能源,相关工作人员曾尝试将新能源应用到城市电网之中,但得到的结果不佳,对电网电压、电网频率、电网谐波方面均有影响。对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持续致力于新能源在城市电网方面的应用研究,尽快实现新能源支持城市电网运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
参考文献
[1] 鄂宇航.新能源对城市电网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14,
5(9):263.
[2] 郝伟,蒋勃,张宇,等.清洁能源接入对城市电网发展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7):159-161.
[3] 马玲玲,杨军,付聪,等.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电网影响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3):140-148.
篇4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财政补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而且采购的汽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市场,2010,2.
[2]徐丽红.发挥政策功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财经报,2010,11.
篇5
关键词:新能源;福建
1 福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拥有优质的硅矿资源,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福建省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居全国前列,初步估算,全省沿海陆地风能资源总储量4131万千瓦,技术开发量607万千瓦,近海风能资源储量估计为陆地上的3-4倍,风能不仅是福建省最具优势和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而且也是可开发的重点。2000年,装机容量均为6000kW的平潭长江澳风电场和山东澳仔山风电场先后顺利并网投产,福建迈开了风电产业化开发的第一步。“十一五”时期,福建全省风电装机规模从2005年的5万千瓦,添加到2010年的73万千瓦,增速分别超越火电、水电等传统动力。2009年《福建省新能源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出台后,福建省加快风电资源利用,重点开发沿海陆地风能资源,在条件具备地区集中连片建设风电场,2011年全省总共建成20个风电场,福建省陆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03万千瓦,发电量超越21.9亿千瓦时,到2012年底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以上。
从资源角度来讲,福建特别适合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福建地处亚热带,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在沼气、生物柴油、生物发电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福建生物柴油三代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目前第一代技术是以动植物废油脂为原料加工提炼成生物柴油。现已建成具有相当技术装备水平规模的生物柴油企业11家(其中5万t级生产能力3家、2万t级3家、1万t级6家),境外上市3家,形成年生产能力35万t左右。第二代技术以木本油料林的油脂为原料加工提炼成生物柴油。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多家民营、外资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小规模建立示范基地,繁育栽培优良树种,探索经济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第三代技术是以海洋藻类和纤维素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在福建师大、厦门大学开展试验,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福建省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起,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7-2009》,《福建省新能源振兴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包括推进公共应用,奖励自主创新,推广ED和光伏产品,对产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福建核电工作始于1983年,但经历了20多年的徘徊。2008年2月18日,宁德核电主体工程开工,宁德核电站选址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辖福鼎市秦屿镇备湾村,南距福州143公里、北距温州113公里,东临大海,是一个海岛,潮差大、人口少,区位地形和条件对发展核电都极为优越。宁德核电站的建设,对于支持海西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和电网结构、拉动核电装备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
2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
2.1 对开发新能源战略意义的认识不足
例如福建省拥有适合发展的生物质能源产业,特别是生物液体燃料中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均有较成熟的技术和资源,但开发生物质能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为生物质能源在能源领域里所占的比重较小,生物能源成本较高,近期替代常规能源的潜力有限,无足轻重,因此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加快发展、检查落实上都未引起足够重视。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计划,没有为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建立如常规能源建设项目同等待遇的固定资金渠道。
2.2 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
新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是弱势产业,投资高、技术含量高。在发展初期,政府支持和引导十分重要。政府应当把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一项减少常规能源消费量和改善环境的措施加以扶持,并采取税收、补助、低息贷款和信贷担保、建立风险基金、加速折旧、帮助开拓市场等一系列激励政策.以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3 尚未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福建省的大部分相关企业生产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原料来源困难,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在不考虑常规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目前一部分新能源产品的成本较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另外,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缺乏这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企业缺乏熟悉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前景关系密切。福建省未完全掌握从工业硅到太阳能级高纯硅的生产技术,使发展硅太阳电池的生产受到一定限制。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生产工艺是真空管型,而具有易与建筑物结合、适用于承压和二次循环的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仍在开发之中。
2.4 市场应用不够
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福建没有高纯多晶企业,光伏应用市场弱小,即外销工业硅——购进高纯多晶及电池片——外销电池组及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灯及工艺品),市场、原料均高度以来外部,市场风险大。
3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福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应紧紧抓住世界能源结构转换的战略机遇,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自主研发和引进提高、重点突破和整体发展相结合,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产业交流合作,以应用带需求,以需求促发展,重点推动生物能源产业、风电产业、新型环保电池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努力把福建省建设成为东南沿海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
3.1 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政策补贴机制
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初衷在于降低发电成本、促进产业发展,补贴过高不利于新能源技术进步,而补贴过低则将挫伤投资者信心,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补贴标准必须适中,并应随新能源技术进步而动态调整,仅在新能源技术、产业尚不能与传统能源竞争的特定阶段实行。同时不断降低补贴幅度,尽可能减轻因发展新能源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担。对商业化新能源项目补贴的对象,应是已经具有较为成熟技术且能够通过自身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规模扩大,不断降低成本的企业。补贴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竞争和比较机制,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新能源发电技术不断进步,积极为新能源发电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2 积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目前新能源尚不具备市场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才能生存发展。政府应积极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和主管部门对新能源发电的认知度,自愿承担开发新能源的成本。落实并完善新能源“上网电价”实施细则,继续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鼓励新能源企业与电力系统等加强沟通合作,加快启动国内市场。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以'下乡、富民、支边、治荒'为目标,支持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应用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重视电源电网协调同步发展,形成新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互动的协同机制。通过合理的电价标准、适度的财政补贴和积极的金融扶持,积极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
3.3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资金、人员方面的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本土化新能源设备技术水平,以科技攻关或其他方式使有关企业在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巩固或达到领先地位,力争在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提升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整体实力,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新能源发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从新能源大国向新能源强国转变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稳定投资者信心,以调动各方资本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长期投入。今后的发展方向,必须注重自主创新和成本控制,把成本下降到可以商业化发电,平价上网,走到老百姓家中。
3.4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两岸合作
福建省具有独特的对台合作优势,国家对“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战略定位将是推动两地开展产业先期合作的积极助推因素。随着闽台经贸交流的深入,闽台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并得以持续深化,在新能源领域亦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在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发表的22 条“共同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两岸新兴产业全面合作”、“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链优化整合”、“建立两岸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等合作建议。闽台两地在政策、地缘、经贸资源等方面具备较多的有利条件,在产业发展的条件上也具备较多的资源优势互补之处。福建省政府应制定出台鼓励政策、促进两地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构建闽台产业合作交流平台,通过项目对接实现新能源产业链的延伸。支持两岸新能源合作,加快海峡两岸新能源合作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两岸新能源合作先行先试,促进闽台新能源产业对接。
3.5 创新金融制度,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应建立具有多渠道融资能力的融资平台,以利于产业发展的资金筹措,包括建立新能源产业的政府专项发展基金、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平台、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并且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新能源企业通过发行融资债券和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投资模式、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和担保机构支持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指导企业利用清洁发展机制( CDM) 增加资源来源、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对新能源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放宽行业的一些投资限制等等。政府应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目标,在高校设置相应的专业,培养对口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联合培养一批装备研制和系统开发设计的带头人,摆脱目前在世界能源产业链上“加工厂”的地位,实现从代工型向创新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叶志:福建新能源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发展研究》2010年12
[2]林孟涛:加快发展福建省新能源产业的对策研究《东南学术》2012 年第3 期
[3]叶用成:福建省风电发展的研究《能源与环境》2006。5
[4]福建电力勘探设计院:福建风力开发计划2009
篇6
【关键词】新能源;应用;可持续发展
1前言
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供需问题越来越严峻,亦愈来愈得到全球各国的热点关注。我国的新能源应用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核心技术不完备、市场培育脚步缓慢等,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并不容乐观[1]。由此可见,研究新能源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能源的概述
2.1新能源的特征
和传统的能源对比,新能源的特征为:(1)还没有被大量用作能源进行开发应用,部分仍旧处于起步研发时期;(2)资源赋存状况及物化特点与传统能源存在显著差异;(3)开发应用技术较为复杂,开发成本高;(4)应用环保,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5)储备量大,分布较为广泛,且大部分新能源存在能量密度不足的问题。
2.2新能源的类别
以新能源应用情况及技术开发水平而言,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国家地区对于新能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同。西方先进国家将常规的煤炭、石油、水资源及天然气等归类为传统能源,而将小水电界定为新能源。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新能源应用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新能源的类别划分自然也大不相同。现如今,我国大体上将新能源范围界定为:核能、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氢能等9个类别。
3新能源应用现状
3.1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未有完备的核心技术。现阶段,我国能源框架仍旧以石油、天然气及煤矿等常规能源为主,因为新能源应用涵盖了各式各样的领域,相较于传统能源应用,其技术要求要复杂的多,再加上未有完备的核心技术,新能源应用成本高等,从而使得新能源现目前还无法更替传统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2]。
3.2新能源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不景气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新能源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不景气,新能源项目普遍存在亏损情况,新能源行业全面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新能源企业未得到科学合理发展规划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方向模糊,未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我国新能源应用存在较高的对外依赖度,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急速发展需求,需要大规模地向国外进口能源,能源进口较高的依赖度,一方面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负面影响,一方面还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
3.3新能源市场需求没有保障
新能源产品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获悉、接受,再加上缺乏充分的政府引导力度,社会大众新能源消费欲望较弱,使得我国新能源产品需求保障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一定程度上对新能源产业商业、规模化发展构成不利影响。在新能源产业中,企业过度关注投资,而不重视市场的发展趋势、市场的开发,市场培育进展十分缓慢,造成新能源形成设备闲置、能力浪费的局面[3]。
4强化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供需问题越来越严峻,亦愈来愈得到全球各国的热点关注。新能源应用凭借其各方面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能源应用方式的不足,构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能源应用模式。全面新能源产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强化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强化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4.1战略定位,经济援助
结合现如今历史背景及新能源技术发展实际状况,我国应当充分认识新能源产业所肩负的艰巨使命,促使新能源更替传统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促使优势能源更替稀缺能源,促使可再生能源更替化石能源等,全面深入强化新能源的战略核心地位[4]。此外,还应当给予新能源产业必要的经济援助,包括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以及投资、信贷政策等。以税收政策为例,可适宜地为供给清洁新能源的相关企业实施增值税减半、减免征收,国家应当许可从事新能源开展、应用的企业于纳税前提取风险准备金等。
4.2构建新能源示范工程,设立新能源生态园区
经构建新能源示范工程,促进新能源在部分区域先头展开推广,并发挥示范、聚集作用,进一步达到新能源产业商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应当引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科学应用企业相互间的关系,设立新能源生态园区,好比金属硅生产厂、太阳能用多晶硅生产厂及芯片级高纯硅生产厂等,全面借助企业内外的资源、能源,积极促进控制成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实现[5]。
4.3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企业应当学习国际先进新能源技术成果,在对国际资源技术进行整合利用的一并,实施企业自主创新,以构建起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6]。同时,企业还应当提升新能源技术、管理人员培养力度,开展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人才功效的充分体现。
5结语
总而言之,鉴于我国未有完备的新能源市场经济发展机制,导致新能源市场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机制条件,为了实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战略定位,经济援助”、“构建新能源示范工程,设立新能源生态园区”、“”等,积极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夏,史长东,程竹,饶金涛.低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05):86-90.
[2]赵华,张吉平,潘跃明,苏海红.新能源发展能否“风和日丽”?——我国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资源导刊,2011,32(03):16-17.
[3]吴琼,潘光杰.浅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科苑,2012,13(11):60-61.
[4]竹,张任之.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0(03):8-12.
[5]鲁峰.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44-46.
篇7
可以购买新能源车型,购买新能源机动车辆和驾驶证没有任何联系,需要注意,车辆可以购买,但不允许驾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无证驾驶机动车处罚200到2000元罚款,处以15日以下的拘留。
新能源车辆指的是什么新能源车型指的就是车辆在行驶的时候采用的是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新能源车辆主要有四大类型,第一个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第二个是纯电动汽车,第三个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第四个是其他新能源类型汽车。
新能源号牌的样式是什么小型新能源汽车号牌的样式为渐变绿色,上面的字体为黑色。大型新能源汽车号牌为黄绿双拼色,上面的字体为黑色,对比于传统机动车号牌,车辆的位数增加了1位,资源更加的丰富,排序更加合理,也能够和传统机动车号牌有着明显的区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在收到格力电器130亿元的收购邀约后,银隆新能源成为市场追逐和议论的焦点。记者也前往位于河北邯郸武安市的银隆新能源汽车厂房一探究竟。
在银隆新能源产业园,记者看到崭新的工厂刚落成不久,在工厂内机器人的臂膀挥动着,不时有工作人员操作着机器。一位银隆新能源负责人介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钛酸锂材料与电池生产基地建成,集合了全自动、高效、产业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在格力宣布将斥资百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后,格力披露的收购案及银隆新能源的技术路径、估值被市场广泛讨论。对此,银隆集团董事长魏银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订单量迅速增长,在今年和明年公司将迎来销售的高增长,估值低估不存在。”
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透露其计划是,通过收购让格力向两千亿元企业的目标进军。
独走钛酸锂路线一年内高速扩张
在银隆的一个崭新的厂房,记者注意到,墙上张贴着“已投入生产20天”的牌子。
一位工人告诉记者:“这个厂房才投产大约20天,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张的,扩产的同时引入新技术,厂房的生产是在新能源车的上游进行延伸,同时进行电池的材料生产。”
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发展之际,国内厂商大多选择了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而三星等外资品牌选择了三元锂,在电池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中,银隆新能源并未选择市场中的常规路线,而是走起了钛酸锂的自主研发道路。
记者看到的银隆新能源的新建厂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进行钛酸锂电池的生产,目前银隆计划对钛酸锂电池的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扩张。按照计划,其欲以独有的钛酸锂技术为核心,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整车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战略布局。
不过,这一电池技术还在市场的讨论之中,对于其优劣,市场说法不一。
银隆新能源相关人士表示,虽然钛酸锂能量密度从理论上而言相对磷酸铁锂、三元锂等较低,但银隆过去3年通过持续的研发,将钛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40%,并仍然保持了6分钟快速充电、30年循环使用寿命等特性。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车的广阔前景,让银隆新能源尝到甜头,并加速扩大产能的步伐。
记者多方了解到,近一年时间里,银隆的厂房在快速扩张之中,同时其产能将通过这些新建的厂房大大提升。而在格力收购银隆消息传出的这些日子里,银隆的扩张速度更快。
官方数据称,今年1月份―8月份银隆新能源共销售公交车1844辆,从行业整体销售情况来看,银隆新能源前八个月的业绩排名行业第七名,增长非常迅速。魏银仓透露,银隆新能源商用车目前年产能是1万辆,明年将达到3万辆,2020年将扩大至10万辆产能,同时也将推动乘用车生产制造。
无论此次格力的收购结果如何,银隆新能源大规模的建设投资正在浮出水面。此次,银隆新能源宣布了多项大事,包括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钛酸锂纳米材料和第四代高能量电池的建成投产,快充客车、物流车的建成投产,以及奥钛四期的奠基和奥钛纳米材料研究院的成立揭牌等。
“新能源车的订单高峰是在下半年,目前公司已经收到大量订单,不过大部分是整车。电池的订单很少,目前我们生产的电池会先供应给自己生产的车辆,在满足自己车需求之外,才考虑对外销售,电池处于销大于供的状态。我们电池的产能还在扩张。”银隆新能源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他告诉记者,目前银隆新能源车主要供应北京、邯郸、珠海等城市,今年新进入深圳、安徽等地,而北京专门有一条观光线使用的就是银隆生产的纯电动双层观光客车。“目前北京市场的需求不断放大。”
魏银仓称,公司计划未来五年投资约350亿元,完成各类新能源汽车共约65万辆,实现储能超过1500MWH,动力电池总产量超过40亿安时,奥钛钛酸锂材料总产量达4.23万吨,充电站产量近1.5万台。
中投顾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究员李宇恒认为:“目前众多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都在寻找资金支持,而资金流充裕的格力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格力电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为提高收益,格力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再加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补助,格力选择向新能源转型的意愿与银隆的扩张需求不谋而合。”
加速上下游延伸格力欲吞全产业链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在记者所在厂房的对面,就是银隆新能源车的组装车间,同时银隆还有一处整车生产和组装厂房在石家庄。也就是说,仅仅在邯郸这处的生产基地,银隆新能源就可以完全从材料生产加工到整车组装,将车辆生产出来并交付使用,这个基地几乎涵盖了银隆新能源车的全产业链。
而格力收购银隆新能源后,将掌控新能源车的全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邯郸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是银隆新能源全国战略布局中的一部分,而在格力收购后,银隆新能源还将继续扩张,满足整车的生产。
银隆新能源相关人士表示,未来,银隆新能源计划打造西南区成都新能源产业园和西北区兰州新能源产业园。在被格力收购后,未来银隆新能源将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持续发力。
而在此次银隆新能源邯郸产业园的扩张中,新能源汽车上下游的生产被提升到了首位,对于电池材料和充电桩等产能的扩张,银隆正在加速。
斥资百亿元收购究竟划不划算?
在格力宣布将斥资百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后,格力披露的收购案就引发市场热议,而银隆新能源的技术路径和估值也被业界广泛讨论,观点不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银隆新能源选择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是否合适有待验证,目前钛酸锂存在能量密度低的弱点,存在不稳定性。而亦有业内人士对在格力收购中,银隆新能源估值偏高提出疑虑。
魏银仓对此回应称:“银隆花费十年时间交百亿元学费去选择钛酸锂路线是有原因的。”他不否认银隆的钛酸锂电池较磷酸铁锂电池等其他技术而言存在能量密度低的弱点,但其耐宽温、高安全性、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的优点更值得重视。但他表示,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乘用车的日均行驶距离在50公里左右,同时约90%的乘用车并不使用在长途运营上。
篇9
关键词:新能源 创新管理 科技进步 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39-01
2011年,我国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04亿吨,与此同时国内石油消耗量达到4.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创历史新高,达到56%以上。油气资源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国家战略安全。在这种背景下,中石油提出建设“西部大庆、新疆大庆、海外大庆”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非常规的创新决策与改革,需要非常规的经营管理与技术探索,需要非常规的体制机制与人力资源保障。在众多的非常规因素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理论研究突破—— 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的特色勘探开发方式研究等;其次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与管理。
1 长庆油田致密气开发经验证明技术与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发展关键要素
长庆油田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发现36个油田和7个气田,矿产资源登记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跨越5省区。纵观长庆油田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历程,靠的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鼓励突发奇想”的创新观和“人才就在身边”的人才观。
长庆油田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属于国际上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产)油气田。由于储层岩性致密,被称为“磨刀石”。油井几乎没有自然产能,呈现“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局面;气田因渗透率低和先天压力不足,也是“有气无力”。油田科技工作紧密围绕低渗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实际,对严重制约油气田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在低渗透条件下建成了2000万吨级大油田和我国最大的产气区。近年来长庆油田加大水平井钻探和深度压裂等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致密气藏高效开发的12项主体开发技术,创新了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致密油藏规模有效开发5大技术系列,年产油气当量在2007年2000万吨基础上翻了一番,创造了“三低”油气田高效开发奇迹。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目标吸引,精神鼓励,业绩兑现”方法凝聚人心,以及长庆油田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管理理念。
2 华北煤层气开发经验开拓了新能源勘探开发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新视野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H4(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废气。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85%。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安全效应;有效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华北油田从2006年进入煤层气勘探开发业务,经历了国外合作、国内合作等多种开发模式,最终立足自身技术创新、管理精细优势经过三年的勘探开发建设,于2009年在沁水盆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9月15日年处理能力3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处理中心建成投产,实现了煤层气处理中心外输线与西气东输主管网对接,标志着我国煤层气规模商业化开发进入新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创新合作模式,争取和扩大新的矿权,实现了沁水、长治、马必规模建产基础。截止2011年,樊庄、郑庄和成庄区块3#煤可利用探明含气面积639km2,地质储量1055亿立方米;马必、沁南、夏店和郑村区块可利用面积为3802km2,估算地质储量为5724亿立方米。其次是加快产能建设步伐,推进勘探开发、合作开发一体化。通过探索形成了“以自动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为手段、以专业化为支撑、以扁平化为基准、以低成本为目标”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形成了多分支水平井钻探、“双驼峰”曲线、“五段三压法”排采、自动化监控的精细工艺体系。第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作为新能源新业务,华北油田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立足于石油院校联合举办新能源研究生班,定向培养,为我所用;在技能人员培养上立足职业学院实地教学与学研相结合,直接培养,直接上岗;在新技术与课题研究方面立足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前瞻性研究、课题攻关与相关标准起草。目前各项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并推进了煤层气业务的快速发展。
3 新能源勘探开发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延伸思考
新能源勘探开发是继常规油气之后的重要能源基础,据统计全球非常规石油资源规模达4500亿吨,与常规石油资源基本相当;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规模达4000万亿立方米,是常规天然气资源的8倍。美国依靠成功开发非常规油气使原油对外依存度从60.3%降低到2011年的44.9%,我国陆上页岩气的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与美国页岩气的可采资源潜力大体相当,尽快实现页岩气规模开发,有利于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现状,甚至改变整个能源结构。为此,“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已经写入了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1)科学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出了今后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和2012年工作原则。新能源勘探开发需要国家战略性综合统筹、顶层设计和油气企业科学规划、精密设计,其中的关键是政府的协调、服务、监督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培养与执行力到位。
篇10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以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制造为主干,新能源车用发动机、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车用附件(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等)关键部件为支撑,高强度轻质车用材料、电池专用材料等为配套,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为延伸,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相互配合、彼此促进的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汽车技术、能源技术以及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的结果,不仅具有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的特点,还具有技术领域广、带动范围大、社会影响深的特点。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国际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以节能减排为重要目标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逐步形成以能源、机电新技术为支撑,多种新能源为动力,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部件、专用储能材料及相关服务等领域,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快速突破、竞相发展的态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2006~200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了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
2009年,在扶持政策出台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江苏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加速研发试制,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相对领先。目前,江苏省有新能源汽车企业50余家,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其特点有如下几点:一是整车研发开始启动。现有整车研发制造企业9家,正在研制开发新能源(纯电动)汽车11款,按研发阶段划分为:概念设计1款、功能设计2款、样品试制7款、小批量生产1款。二是部件研发取得成果。全省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领域获得发明专利47件,已申请发明专利69件。三是示范应用酝酿推进。苏州、常州、南通等市依托本地新能源汽车研发基础,结合节能减排实践,正积极酝酿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