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金项目:榆林市产学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12cxy3-31)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8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在其中的作用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对语言在城市发展中作用的系统研究还较为缺乏,还很不成熟,公众对此问题也缺乏明晰而深入的认识。在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与语言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对城市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例如,城市中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公示语的不规范使用,广告牌匾语言的不规范等),一些政府窗口行业以及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较差,广大市民在文明使用语言方面也有较大的不足。类似这些语言使用方面的问题损害了城市形象,影响了招商引资和吸引投资的软环境,对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对城市发展中语言的作用以及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予以更大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城市发展中的语言规划问题就摆在了城市管理者以及普通民众的面前。
一、城市层面语言规划的重要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家层面上的语言规划相对比较成熟,相关研究也比较充分。语言规划这个术语来源于英语,也称为“语文规划”或“语文建设”,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在我国学术界通行开来。它指“国家或其行政区域的权力机构按照一定的目标(一般是为了解决语言纠纷、改善语言环境)对共同体内部使用的语言、语言变体及其使用方式,有组织地、人为地加以统一管理”。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进行干预和管理,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语言规划的目标是为政府决策和语言政策的制定而服务的,在推广普通话、保护民族语言和挽救濒危语言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宏观的、全局性的语言规划研究已趋于成熟。然而,着眼于一个城市及局部地区的语言规划正在兴起,如香港、澳门语言规划,西部地区语言规划,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综合看来,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国家层面语言规划的研究较多,绝大多数研究都围绕着这个层面展开,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由于在实践上城市层面语言规划的开展本身较少或开展的时间较短,所以相应地,学术界对于城市层面的语言规划的研究也较为欠缺和薄弱。
(二)语言及语言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意义。语言是包括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在内的一切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语言在城市发展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语言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语言软环境的建设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城市发展中,无论是政府层面的语言使用,还是普通市民日常语言的使用,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都能说明一个城市的软环境状况。例如,一个城市的公共标识语出现错别字或不规范语言,抑或市民的日常语言粗俗不堪,都可能给投资者或游客留下不良印象,可能会损害这个城市的对外形象,进而影响到这个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中不能轻视语言使用的问题。
鉴于语言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语言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得到凸显。要使城市中各个方面的语言使用能规范化和文明化,就需要进行语言规划,使语言的规范使用真正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层面的语言规划对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相对于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我国城市层面尤其是偏远中小城市的语言规划相对比较薄弱。在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语言规划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系统的语言规划大多还处于空白。这就需要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制定出本地方语言规划,同时要利用必要的宣传手段强化本地居民规范语言和文明语言的使用意识。
二、城市发展中语言规划的主要路径――以榆林市为例
榆林作为能源的富集区和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榆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是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榆林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但是,在榆林城市发展中对语言的作用以及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例如,在榆林市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公示语的不规范使用,广告牌匾语言的不规范),一些政府窗口行业以及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较差,广大市民在文明使用语言方面也有较大的不足,在对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关系等方面人们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些现象损害了榆林市作为文化大市和经济强市的城市形象,影响了榆林市的招商引资和吸引投资的软环境,对榆林市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在榆林城市发展中要对语言规划问题予以重视。
城市发展中语言规划是一项综合工程,既要涉及到政府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又要涉及到普通市民的积极参与,但语言规划的主体是政府职能部门。城市发展中语言规划的具体实施会涉及许多方面,但要重点突出。具体而言,笔者认为需要按照以下几个路径来进行:
(一)相关职能部门总体上对榆林市的语言状况进行调研,摸清本地有关语言使用情况的相关信息,建立本地语言及语言使用状况信息库,从而有助于总体上制定本地的语言规划。
(二)规范榆林市存在的语言使用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公示语公共标识语),进行全面的调查、梳理,进行必要的整改。
(三)要加强榆林市窗口单位及服务行业普通话的使用。总体而言,榆林市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和运用水平还比较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榆林的对外交流。因此,在这个方面要给予重视并强化指导和管理。
(四)调研并厘清榆林市的方言与普通话关系问题。要协调好本地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既能展示榆林方言的魅力,配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现本土特色,又不影响交际,树立榆林文化大市的良好形象。
(五)要规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榆林丰富的方言资源,把榆林的方言资源应用于榆林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中。方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文化资源,也是地方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榆林市方言众多,在榆林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方言资源对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要利用宣传媒介,引导和动员榆林市民的口头文明语言的使用,使广大市民自觉地使用文明语言,从而树立榆林市及榆林市民的良好形象。
三、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语言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认识。语言规划是政府部门工作职能的一部分,但必须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条件、经济、文化背景,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使语言规划、语言政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样,处于快速发展的榆林市也要借鉴其他城市在语言规划方面的先进经验,把语言规划和榆林市社会经济及文化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积极有效地的改善榆林发展的语言软环境,改善榆林市的整体投资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日]真田信治等著.王素梅,彭国跃译.社会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篇2
关键词:城市化 生态型城市 绿地建设
【分类号】:S68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为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也开始重视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控制。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给大气及水系造成严重污染这一问题,首要就是做好城市的绿地建设。
一、保证绿化率达标
按国家建设部的规定,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1995年,全国640座城市共有园林绿地67.83万hm2,平均每个城市拥有园林绿地约1060hm2,而到了1996年,我国的城市已增加至666个,城市总园林绿地却只为66.51万hm2,比1995年锐减了13190hm2,城市平均拥有量也下降至998.7hm2,1993年,城市每万人绿地面积为34.9hm2,经过两年的建设,至1995年,城市每万人绿地面积也仅为36.7hm2;而1996年的统计数字表明,该指标却只为35.2hm2,比1995年下降了1.5hm2;换句话说,从1993年至1996年4年的建设过程中,城市每万人拥有绿地面积仅增加了0.3hm2。又据建设部统计,1991年底,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占有公共绿地4.1m2,到1992年,全国城市公共绿地减少了约1300hm2,人均占有面积亦下降到3.9m2,到1996年底该指标定格在5.29m2,也就是说,6年中,这一指标仅上升了1.19m2,进一步说,照此速度发展,且不说与世界上的园林城市相比,就是要实现《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提出的:“到200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左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m2左右”的目标也是十分困难的。从近十年的情况看,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公共绿地建设呈现出忽涨忽落、徘徊不前的状况,前景的确不能令人乐观;而1996年底这方面数字的回落更使人忧心忡忡。况且,现实比数字反映出的情况更为复杂:一是全国城市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况,如1995年末,全国46个主要城市中,人均公共绿地超过7m2的城市仅有1l个;二是不少城市看上去还过得去的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市郊的大片林木用地来体现的,在郊区、新区增加绿地的同时,却伴随着市区内公共绿地的大量减少。
二、绿地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绿化建设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
1、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
(1)能吸碳制氧。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
(2)能吸滞粉尘。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是天然的吸尘器。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树的树叶表面粗糙,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油脂或黏液,能吸收空气中的大量飘尘,经过树林的气流含尘量会大大降低。
(3)能杀死细菌。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4)能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当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有35%~75%的太阳热量被吸收,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同时,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
(5)能消减噪音。城市街道种树,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在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其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的空地相比,噪音的减弱量大于3~5dB。
2.具有美化环境和市容,增加艺术效果,削减疲劳的功能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人们在被钢筋水泥禁固的居住环境中生活,感觉压抑,易产生疲劳,再加上现在人们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中又缺乏自然美,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而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人们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3、具有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
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美化净化环境,还能大大的发展旅游业,促进国内,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城市经济收入;通过公园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能提高游人及市民素质,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于体外,同时也能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
三、绿地建设的绿化效益
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有以下几方面:
1、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质量
绿色环境有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大气污染物、杀菌等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和作用。
2、绿化建设加快了旧城改造进程
随着市中心大型绿地的建设,众多长期居住在拥挤环境中。受到没有卫生设备,没有煤气困扰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绿地改善生态环境,对政府、对市民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3、改善绿地的雨洪管理
近年来,由于极端气候变化及城市化规模迅速扩大,导致灾害性城市暴雨事件频发,由此带来的城市暴雨内涝和溢流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杭州,2007年导致大面积积水、令41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过10亿的台风“罗莎”,至今仍让市民记忆犹新。2012年,杭州已先后在6月和8月遭遇暴雨袭击,频发内涝积水,引发较大损失。严重的内涝让网民“到西湖边看海”的调侃引发无数共鸣。2013年6月19日夜到20日早晨,成都遭遇雷雨袭击,导致城区部分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再现“看海”场景。
残酷的现状要求城市非工程开阔地表100%可渗水透绿,屋顶和立面绿化,绿地兼有湿地功能,湿地兼有生态给排水功能,社区内生态服务面积不低于建筑用地面积的3倍。
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园林景观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
城市绿化是指“人们运用栽培植物的手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它包括城市绿地的建设以及对原有植被的维护”城市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1、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
(1)能吸碳制氧。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
(2)能吸滞粉尘。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是天然的吸尘器。林木树冠茂密,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
(3)能杀死细菌。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4)能降低温度,调节湿度。当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有35%~75%的太阳热量被吸收,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同时,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
(5)能消减噪音。城市街道种树,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在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其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的空地相比,噪音的减弱量大于3~5dB。
2、具有美化环境和市容,增加艺术效果,削减疲劳的功能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人们在被钢筋水泥禁固的居住环境中生活,感觉压抑,易产生疲劳,再加上现在人们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中又缺乏自然美,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而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更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人们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3、具有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
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美化净化环境,还能大大的发展旅游业,促进国内,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城市经济收入;通过公园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能提高游人及市民素质,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于体外,同时也能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
4、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
城市绿化不仅是增加绿地面积,还应该对城市具有较强的美化效果,体现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核心所在。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园林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它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因此,园林绿化、美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有以下几方面:
4.1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质量
绿色环境有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大气污染物、杀菌等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和作用。
4.2绿化建设加快了旧城改造进程
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是由其公益性特性所产生的绿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绿化建设的成效来看,得益最大的是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城市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广大市民,同时,由绿化建设带动起来的旧城改造、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绿化环 境的改善对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我国城市投资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3、作好绿化养护的保障工作
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是拔草、修剪、浇水、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因此在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
四、结语
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然会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一个主要载体。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太注重节约土地、不太注重生态效益、不太注重园林绿化内涵发展的模式,转向着力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强化生态效益与综合功能协调发展。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有助于促进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崔宝武,王艳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
篇4
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可分两方面:一是文化创意价值属性,二是经济价值属性。文化创意价值属性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所表达的人类精神活动内涵及其影响。
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定价和售卖,把无形资本转化为有形的货币价值,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为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价值。
文化创意产品属于创造性的产出,独特性与超越性是产品追求的重要品质,多样性与差异是构成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之一。创新能够带来新奇的精神享受,也能够开启新的产业链。比如贵金属文化艺术品,可能超越当下时代的审美观或者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内涵,给消费者带来新奇的艺术审美体验,创造新的需求,激发新的消费欲望,赢得市场。
一、文化创意产业状分析
2000年,我国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2005-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_到21.3%,201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同期GDP增速高3.9%;占GDP的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0.13%。核算数据表明,文化及相关产业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行业分,2014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991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4%;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386亿元,增长11.2%,占10.0%;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1641亿元,增长15.9%,占48.6%。
按活动性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4671亿元,占61.3%;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为9269亿元,占38.7%。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时出现井喷态势,达到1457个,并在2014年时达到2570个园区的顶峰。2015年,园区数量稍有回落,全国正常运作的园区在2506左右。其中由国家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高速增长,并且高于同期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驱动,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了全面爆发的态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的快速增长。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3.1%,已成为北京市支柱性产业之一。2014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增加值2820亿元,同比增长8%,占上海市GDP的比重为12%左右。在独特的“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模式下,2013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升级态势明显,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357亿元,增长18%,占全市GDP比重超过9%。2014年深圳市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实现1560亿元,增长15%,占全市GDP比重9.8%,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
二、文化创意产业群体集聚化分析
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非常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潜力巨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区;以上海为龙头,包括杭州、苏州、南京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以“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已达17.1万户,同比增长15.8%;注册资本4338.50亿元,同比增长39.4%。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1029亿元,同比增长9.5%;文创从业人员109.7万人,同比增长2.2%。
上海市以“工厂改型+园区聚集”发展模式,建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87个,集聚了130万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形成“一轴(延安路城市发展轴)、两河(黄浦江和苏州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多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的空间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布局表现出空间集聚化。
三、文创产业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源泉
文化创意产业是2l世纪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产业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创意衍生品价值链、价值提升模式,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土地、金融资本等硬性资本约束,其资源使用的一次性、单向性和垂直化导致其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益递减。而文化创意产业整合知识、文化、人力资本等软性资源,其反复使用、环状价值链的特征驱动其价值创造过程中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成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源泉。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但也是世界上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终将面临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新的出路和模式。近年来,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突破5%,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逐年增长刺激了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欲望,虽然整体收入增长水平呈放缓趋势,但长期积累的市场需求以及沉淀的市场文化底蕴仍有效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篇5
关键词: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新能源;充电停车系统
如今,我国各个城市都掀起了一场能源变革运动,这场能源动力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和汽车排放洁净化。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1]
然而,当新能源电动车的使用率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充电停车系统设置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在城市生活中,完善充电停车系统将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推动新能源的科学发展。
1 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特点是以高效地运用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为基础,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如今,汽车尾气排放是国内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在享受汽车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尾气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我们的空气质量日益下降,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现居世界第二,给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创伤,所以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和普及新能源电动汽车是当前重要的任务。时代在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大家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人类的存在离不开空气,而如今汽车尾气严重影响到了空气的质量。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汽生产国家和消费国家,但现在减少传统能源的损耗以及开发新能源,逐渐成了一大发展趋势,并且油价的不断上涨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国近期颁布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新能源作为发展可代替能源,是发展可持续的低碳社会的重中之重,受到了世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也把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在2012年出台了新能源发展规划。
2 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是汽车消费第一大国,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汽车尾气所引起的大气污染、城市雾霾、温室效应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能源的过度开采所引起的土质破坏,不可再生资源锐少。中国每日进口石油量500多万桶,相比去年的数据增长了4.8%,[2]而全球的石油每年都在萎缩,这些资源都是经过万年才能形成的不可再生能源,但全球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必然导致汽油的价格不断上涨。电动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废气的排出相比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要减少92%~98%,[3]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他污染物也显著减少。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才刚刚起步,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并不算高,所以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及产业化方面比较具有优势,而我们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的选择上也将有更大的自由,普及和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会小得多。
如今,新能源电动汽车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传统烧油的汽车的地位已经被撼动,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被新能源电动车所取代。虽然当前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中国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电动汽车最大的优势就是无油耗、无尾气,相比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环保的电动新能源更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实惠。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研发与生产,其将成为老百姓真正买得起、更开得起的私家车。
3 城市对新能源充电停车系统的迫切需求
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公司已经开始生产甚至出售新能源电动车了,像我们所熟悉的奔驰、宝马所发行的SMART,还有奔驰所生产与SMART一样的电动代步车,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出现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市场开启了新的篇章。而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发行,随之而来的就是它的停车设备的完备,如小区、街道、商场的公共场合的停车场的完备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现在已经颁布了关于新能源电动车的相关政策,以促进新能源的使用与发展。
在我国新能源电动车政策所普及的城市里,充电系统和新能源电动车的使用逐步得到完善,但并没有重视新能源电动车停车场的建设,伴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新能源电动停车场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新能源电动车的迅速崛起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其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根据社会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在关注新能源电动车的同时,最关心的问题是新能源电动车的充电方式及其充电时间。那么,如何将新能源充电车的充电与停车有机结合已成为着重研究的课题。发展新能源电动停车场是新能源电动车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完善新能源电动停车系统显得尤为迫切,只有完善了各种设施才能推动新能源电动车在我国的发展,才能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4 新能源停车系统对城市生活的改善
缺少石油是我国一直存在的问题,而传统烧油汽车所消耗的石油是无法再生的资源,如若仅仅用石油作为交通能源,将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各种资源具有多种替代燃料,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和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基于煤炭的燃料工业,基于生物质的农业能源和基于天然气的各种气体燃料技术,实现交通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同时,从我国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汽车的普及率来看,其正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某些城市甚至已经实行充电汽车租赁制度,可出租新能源充电汽车以便于居民出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新能源充电汽车越来越时兴的今天,新能源充电停车系统的完善也需加快步伐。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停车系统的完备,一方面,能够使不久的将来出现的大量新能源电动车得到有效的能源补充,继而促进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动车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缓解城市雾霾化,是我国发展新能源科技的一个重要项目,以便改善生活环境。
5 结语
如今,在“新能源”兴起的时代,解决新能源使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迅速崛起,在城市中相应的充电停车系统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不断完善设施建设,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新能源的发展,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2009年汽车工业发展形势简析[EB/OL].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篇6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环保、未来趋势、节能新技术
一、建筑节能概述
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二、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建筑物的市场需求数量日益旺盛。建筑面积的迅速增加及采暖、空调、家用电器的普遍使用,导致建筑能耗持续上升。由于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差,采暖空调系统能源效率低下,与气候接近西欧式或北美国家相比,中国住宅单位采暖面积要多消耗2一3倍以上的能源,且舒适性较差。其中外墙、屋顶单位面积能耗为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3一5倍,窗户单位能耗为2一3倍。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特点可概括为:(1)南方和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大,仅北方地区有采暖且北方建筑采暖能耗高,比例大(2)城乡住宅能耗使用差异大(3)住宅及一般公共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尚处在较低水平,但有明显的增长趋势(4)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新建建筑中此类建筑的比例呈增长趋势(5)长江流域大面积居住建筑新增采暖需求,必须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案,否则将成为严重的能源负担。
三、影响现在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
1.市场发育迟缓。一方面,节能增量成本、节能效果变化较大,节能收益时间长,难于进行成本和收益估算,现有节能建筑的真实价值不能在市场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缺乏市场引导和积极激励政策,导致房地产开发市场建筑节能指标的变化不敏感。
2.新建建筑节能政策执行力度小。由于相对建筑法规颁布和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我国新建建筑在施工图节能设计市场环节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都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建筑节能建设没有形成体系、建筑节能时间和施工人员的建设水平较低、政府对节能设计实际执行的监管手段仍然还没跟上,时间合格率的升高并没有带来实际建筑节能效果的大幅提升,新建建筑节能50%的合格率还很低。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由于我国建筑产权大部分属于居民,绝大部分居民只愿意承担10%以下改造成本,可见如果没有国家财政的投人,既有居住建筑的改造是很难推动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业主对节能改造成本的承受力较高,对推行公共建筑改造配合意愿较强,能够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突破口。
四、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1.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采取增加窗玻璃层数、窗上加贴透明聚酯膜、加装门窗密封条、使用低辐射玻璃(low-E玻璃)、封装玻璃和绝热性能好的塑料窗等措施,改善门窗绝热性能,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热传导。
2.能源系统节能控制技术:采暖空调系统的控制技术是对既有热网系统和楼宇能源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实现优化运行节能控制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VWV(变水量)、VAV(变风量)和VRV(变容量),其关键技术是基于供热、空调系统中"冷(热)源-输配系统-末端设备"各环节物理特性的控制。
3.采暖末端装置可调技术:主要包括末端热量可调及热量计量装置,连接每组暖气片的恒温阀,相应的热网控制调节技术以及变频泵的应用等。可实现30%-50%的节能效果,同时避免采暖末端的冷热不均问题。
4.各种辐射型采暖空调末端装置节能技术:地板辐射、天花板辐射、垂直板辐射是辐射型采暖的主要方式。可避免吹风感,同时可使用高温冷源和低温热源,大大提高热泵的效率。在有低温废热、地下水等低品位可再生冷热源时,这种末端方式可直接使用这些冷热源,省去常规冷热源。
5.建筑热电冷联产技术:制冷设备主要是吸收式制冷机,其制冷所用热量由热电联产系统供热量提供。与直接使用天然气锅炉供热、天然气直燃机制冷、发电厂供电相比,上述方式可降低一次能源消耗量10%-30%,同时还减少了输电过程的线路损耗。
6.相变贮能技术:相变贮能技术具有贮能密度高、相变温度接近于一恒定温度等优点,可提供很高的蓄热、蓄冷容量,并且系统容易控制,可有效解决能量供给与需求时间上的不匹配问题。
7.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提供生活热水、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同时可以结合光伏电池技术为建筑物供电。
8.建筑能耗评估方法:在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各种传热方式、建筑物的朝向、墙体材料的性能、门窗性能、建筑物的热惰性、各相邻房间耦合传热、新风要求、用户的作息情况以及采暖空调等各种建筑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建筑物的能耗需求进行评估。
五、建筑节能新技术发展
1.外墙节能技术:目前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
2.门窗节能技术:目前,对门窗的节能处理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从门窗材料来看,近些年出现了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塑木复合型材以及UPVC塑料型材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其中使用较广的是UPVC塑料型材,它所使用的原料是高分子材料--硬质聚氯乙烯。它不仅生产过程中能耗少、无污染,而且材料导热系数小,多腔体结构密封性好,因而保温隔热性能好。
3.屋顶节能技术:屋顶的保温、隔热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之一。在寒冷的地区屋顶设保温层,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的地区屋顶设置隔热降温层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而在冬冷夏热地区(黄河至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则要冬、夏兼顾。保温常用的技术措施是在屋顶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用作保温,如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此为正铺法);也可在屋面防水层以上设置聚苯乙烯泡沫(此为倒铺法)。
目前,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建设报中国建材.2003.108
[2]朱伟.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甘肃科技2002.02
篇7
关键词 城市理念;可持续发展;城市形象设计;提升城市魅力
1.城市形象设计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性
1.1 城市形象设计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给外来人口留下的印象和主观感受。城市形象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建筑物、道路、交通状况、商业中心店面设计、旅游景点和基本生活设施等,但还体现在市民日常生活、文化氛围、民族风情、地方语言和小吃等方面。因此,衡量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全方位的,包括城市的外观和内涵,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城市布局、道路、园林绿化等相关的布局工作。城市形象实质上就是城市整体的精神面貌,通过对城市整体形象进行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功能和优越性,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形象是指能够激发人们情感的城市形态和面貌,是对城市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综合评价。城市形象具体的来说可以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居民素质、社会秩序、民族风情等方面。城市形象是城市在发展中形成的精神面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综合性。城市形象设计的范围广阔,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致力于城市形象设计事业,打造品牌城市,提升城市品味;第二,差异性。每个城市自身的特征都不相同,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文化风格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城市增添魅力,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第三,主观能动性强。城市形象主要是激发人们的情感,主观性比较强,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
1.2 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意义
对不同城市进行形象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的文化形象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重要组成方面,只有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才能凝聚城市力量,促进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形象设计有利于打造名牌城市,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不仅可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形象设计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坏境的和谐共处。进行城市形象设计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塑造城市文化氛围,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先进的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国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化,更多的体现在城市形象设计方面。先进的城市理念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指明方向,因此,在城市进行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先进的城市理念,发挥城市现有的资源优势,体现城市特色,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在先进的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1)大力宣传城市形象设计,使相关部门意识到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形象设计是对三维空间的合理规划,涉及到物质空间、社会生活和政治文明等方面。在先进的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政府及时对城市的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确保城市的发展方向十分明确,进一步促进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政府可以通过强化城市主导产业和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来推广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性,或者充分利用影视广告、报纸、杂志等载体进行宣传,加大城市形象设计的宣传力度,从而让在整个社会意识到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城市品味,打造品牌城市。
(2)不同城市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放大自然优势。不同的城市自然环境也不相同,政府应该重视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充分发挥文化景观的优势,打造历史古城的风格,提升城市整体的形象。城市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外地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路牌文化也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3)充实城市文化内涵,创造和谐美的城市。城市文化是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是“三有”城市,即有内涵、有魅力、有特色。城市形象设计本质上是城市文化的建设,城市文化是经过千百年沉积下来的,记载了当地人们的奋斗历史和风俗民情,体现个性化色彩。城市文化可以帮助当地居民凝聚公众力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添城市魅力。城市可以利用大型节日、比赛、论坛等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征集一些可以反映城市形象的各类手工作品,充实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形象,打造有魅力的文化城市。城市形象设计是打造品牌城市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注重城市雕塑设计和建筑设计,体现城市特色,打造富含文化底蕴的名牌城市。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理念主要是指建设和管理城市的战略,进一步确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基本思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城市理念和城市形象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城市理念是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精神力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在城市的形象设计中我们要坚持先进的城市理念,从而逐步提高居民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丰富市民生活内容,提升城市形象,为城市增添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卫国,何宛夏. 城市形象设计理论探讨[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
篇8
一、城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只有对城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所了解,才能明确城管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范畴,也才能明确城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城管是集中行使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其主要的职责分为两大部分:市容市貌和违法建设的监管执法职责。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管检查,如发现不达标的地方,则可以依法强制执行。二是依照城市规划管理方法的法律、法规,对所管辖范围内的违章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三是依法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职责。
二、城管局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城管局因其工作内容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城管局档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例如城管局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因城管工作人员的变动性比较大,所以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做到细处:该工作人员何时进入,何时调离,去向在哪里?除了人事档案管理之外,城管档案管理工作还要对每位城管工作人员所管辖的范围、所辖范围中的人和事都要进行登记管理。
三、城管局?n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城管局所管辖的事情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城管局档案管理工作极其重要,不但有助于城管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有利于人们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一)城管局的档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库。在城市的管理、规划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挥其实用价值。城管局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档案管理工作所保存的信息,配以城管局的宣传照片,对广大市民进行宣传,促使市民认识到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绿化管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有利于城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长期的宣传之后,市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城市的发展共生息,所以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使之与城市的发展相配套,促进城市的发展。
(二)城管局的档案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镜子”。其记载的信息不但可以为城管工作人员提供资料,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反映出该城市的管理工作是否切实到位,是否取得有效的成果。例如,在城区的某个管理区域中,当工作人员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就可以从档案库里调取资料,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对比和分析,查找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经过分析之后,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案,力争得到尽人意的处理效果,提高城管工作人员在市民心目上的形象。
(三)城管局的档案是衡量本单位工作人员业绩和管理水平的尺寸。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记录程序,不但可以显示本单位的优秀成果,同时还可以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管理水平进行衡量。在年终考评时,城管局的领导在审查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时,可以提取档案室的第一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分析,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身上,根据他们在全年的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对他们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者,则给予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或较差者,则严格他们“查缺补漏”,把自己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查找出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尽可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完美。
(四)城管局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愈显重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城管局的档案管理工作借助“大数据”时代的各种先进技术,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在开发有效的信息系统基础上,把城管工作中的影像材料、文字材料、图纸材料以及录音材料保存下来,并使之变成现代化的有效信息,从而推进城市管理和建设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概念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规划也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它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一个城市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城市规划设计是否有效合理。不合实际的城市规划会直接拖住城市发展的步伐。而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又是主体部分之一。建筑物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美观度与功能的发挥效果。那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这两个直接对城市建设发生作用的因素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就不得不引起注意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建筑设计是出于什么考虑,也可以说是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而言重要性何在,这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念
城市规划设计指的是对相对固定时期内的为城市发展经济而综合部署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的活动。它是在空间上对城市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活动,讲求的是各个区域空间之间关系的协调,有效调控各类建筑的关联和建筑群体形象。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而它的任务就是为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结构。
而建筑设计指的是为了满足特定建造目的,如使用功能或审美追求等,进而进行的设计活动。广义上说,建筑设计的范围涵盖可建筑物各个方面的设计。它在经济与技术的条件支持下,可以让具体物质材料转变成审美对象。
建筑设计既要满足室内空间经济、使用、美观等各方面的要求,又要在时代风格特征的基础上保持外部形体和四周环境、城市底蕴和控制性规划的相互协调。从这一层面来说,建筑设计本身就是具体落实的城市空间规划。或者说,建筑设计是微观上的空间地域规划活动,而城市规划设计则是宏观上的空间地域划分活动。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概念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具有共通性,关系密切。他们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空间地域的规划活动,但又有些特别之处。
2.1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
城市规划设计总目的在于为城市发展的各种活动划分和提供空间结构。其涵盖范围十分广阔,包括整个城市性质、外观、功能区布局、公共设施、规模资金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政策和管理等。这一活动基本由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完成。城市规划设计学科正在逐步发展与完善,如何进行城市空间分析、设计,安排城市发展规划及景观、建筑设计的关系,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方法与原则。
而建筑设计针对的是室内合理空间与室外和谐关系以及建筑空间组合的方式、构造、尺寸和材料安排等问题。这一活动基本可以由建筑公司的工程师队伍完成。作为建筑业的一部分,建筑设计有着其自身的专业性与设计标准、审美追求。
但与此同时,建筑设计要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配合城市规划的需求。这样才能构成城市这一整体对象。
2.2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的服从
在分析概念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空间规划的宏观把握,而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空间规划的微观把握。建筑物是城市主要构成部分,应当服从城市内容。城市规划设计实际上对建筑物也有所规划与要求,只不过这一规划是大范围地对建筑群体的总体规划。而建筑设计是小范围地对单个建筑物的具体规划,显然应当在服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整体风格、功能的定位以及对建筑行业提出的标准与要求。这一关系就如同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建设必须依托的基础,不能忽视。
3、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在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时,建筑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风格、建筑物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主要有以下三点:
3.1对场地设计的制约
前文中已经提到建筑设计针对的不仅仅是单个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规划设计,还牵扯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场地设计的问题。所谓的场地设计就是指在基地现有条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了达到一定的项目建设要求而对场地范围内的各组成要素的关系进行组织的设计活动。它追求各要素的和谐发展。建筑物是其中的核心要素,要和周同其他部分融合才能构成有机整体。
就工作内容而言,场地设计要对区域内建筑物、公共设施、绿化园区等进行总体安排,对公共设施部分还要详细策划,但不对单个建筑物进行详细策划设计。这一步需要建筑设计来完成。如果建筑设计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会造成整个场地设计变得十分困难。
3.2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获得巨大进步的现代社会,建筑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建筑设计师一味求新求异,忽略建筑环境和人文背景,往往会造成整个城市布局的不和谐。首都北京的长安街在这方面的问题就很突出。就单个建筑而言确实体现了中国最高的建筑设计水平,但之所以会被业内人士不断诟病,并不在于建筑造型方面,而是在强烈个人表现欲之下,忽略周围环境,造成与北京整体设计的不和谐,甚至对立。
但举世闻名的“艺术家之岛”——希腊的伊特拉岛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岛上都是简单的希腊民居式的建筑,哪怕是医院或警察局。一直以来,岛民建筑风格都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正是这样一个岛屿却成为了全世界的艺术家梦想的圣地。由此看来,建筑设计是否强调与四周环境的统一和谐,直接决定了城市整体规划是否能够发挥巨大的效能。
3.3先有好的建筑设计再谈好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在建筑设计中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但建筑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反过来其设计也成为了城市规划的参照物和前提条件。城市规划要将单个建筑组合成有机整体,它对建筑出十的引导或者说建筑设计要考虑的方面如下:
(1)与环境融合。设计建筑和区域及整体环境的融合,要从规划设计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设计的建筑物的整体轮廓要和四周已有建筑物(群)相互呼应,在立面上所进行的色彩和虚实处理都要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在流线上应当符合环境机理。处理建筑物的局部小环境时要注重从人们的感受性着手,依据人的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和感受来进行空间塑造。
(2)重视造型。在造型设计方面,除了与大背景环境的风格相协调以外,还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不变的风格中变换造型,于简单中突显复杂,强调整体性。比如板材效果,就能达到直接明了的目的。
(3)规划要理性。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当突显城市底蕴,传承历史文脉。可以将历史痕迹抽象化引用、延续,重点在人目光能及范围的规划。对于高层建筑的屋顶或者多层却不能上人的屋顶等这些人目光所不及的地方,则可以简洁处理。在体现一定秩序的前提下,满足一定的俯瞰效果。还可以通过倾斜墙面、处理局部层高等手段来对小环境及人的视线进行控制。比如曲面玻璃的设计就可以反射天空到地面,引人阳光到局部的低层或者镂空地带。
4、结语
由于一个人目光所及有限,很难一下子看出一个城市整体的规划效果,因此建筑物或建筑群就成为了人们关注与了解一个城市的首要目标。建筑设计应当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引导下,突显城市的文史底蕴和整体风格,并在风格中有所变化,促进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不仅有自己的理念,也关注整体环境的和谐度。而城市规划设计应当将建筑设计作为重要考量对象,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只要建筑设计充分发挥其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对整个城市效能的发挥起到最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基伟.建筑规划的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J].世界家苑,2012(06)
[2]邵映川.论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08(04).
篇10
【关键字】:城市;水土保持;对策;建议
【 abstract 】 : the city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connotation and importance,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the reason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ity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 key words 】 : the city;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Countermeasure; suggest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施工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使城市的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的水土保持问题已经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和重要性
1.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景观的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城市水土保持要根据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采取与该区功能相配套的综合措施,来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的现状。一般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有效的管理和防治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源的保护林建设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1.2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使城市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且能得到充分的保护。有效的水土保持对策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土、防洪减灾的效果,还能大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来说,如果城市的水土流失严重,就会给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补给带来困难,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另一方面,城市中原有的土地植被被破坏,遇到有风的天气,就会漫天黄沙,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治理带来的负面效应。据相关数据调查,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佛山等12个城市在1986-1995年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475km²,土壤流失量达到了5.28亿m³;而在山东省的济南、潍坊等七个城市中,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30%。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已经十分的严重,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措施,促进城市的水土保持。
2.1城市土地过度开发
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飞速增长。一方面,在全国的各大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开发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的开发,严重的改变了原来的地形,破坏了原来的地貌,使原有的水土保持结构近于崩溃,从而引起了水土流失。而且这些开发商和建设者都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城市水土保持的设施,从而加重了城市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建设得不到合理的规划。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占据了城市大部分的土地,与之相对比的城市绿地仅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这就使地面的不透水层增加,地面的阻力减小,当有暴雨径流地面时,停止的时间缩短,是洪峰流量增加,加大了水流的天然侵蚀力量,从而使水土流失量大量增加。
2.2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不恰当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大量矿产资源不断被开采和利用。在矿产的开采过程中,不免会产生许多废石、废渣等,与此同时,房地产、工业园区和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的弃土、弃石等。此外,在城市生活中还会有许多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等。如果这些荐椎垃圾和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地处理,在城市地表大面积,就会阻塞河道,造成水土流失。
3.城市水土保持对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城市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我们应提出城市水土保持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3.1合理规划和开发土地
要改善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保持水土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土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避免浪费。这就需要加强监督和监管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中造成的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在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的状况, 结合我国现有的《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水资源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制定出适合该城市的水土保持制度,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做好城市的水土保持。
3.2落实好城市垃圾处理工作
首先,我们应尽力减少这些垃圾的产生。比如在开采矿产资源时,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以减少废石、废渣的产生。而对于生活垃圾,要通过对市民的环保宣传减少其生活垃圾的排放。其次,我们要做好各种垃圾的定点放置和定期处理。最后,对于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我们要尽量“变废为宝”,这样不仅减少了污染,保持了水土,还节省了能源,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3加大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
人民群众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因此要做好城市的水土保持,就要提高城市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强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制约性。所以,各级政府要在加强自身水土保持意识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市民和施工单位宣传水土保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使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3.4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为了切实、有效的落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城市资源的开采,建筑施工过程中土地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防止由于过度开采造成土地资源破坏以及土地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植被破坏等现象的发生。
总而言之,城市水土流失已经是一个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城市水土保持是确保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效的落实好城市水土保持的工作,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长文. 城市水土保持的理论与实践 [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 2( 3):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