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经济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与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与经济

篇1

关键词:气候;低碳;经济;能源

Abstract: The so-called low carbon economy, refers to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other means,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carbon coal oil,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 for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chiev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n-win the. This paper briefly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rise of new energy were analyzed briefly,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eaning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under low carbon economy.

Keywords: climate; low carbon economy; energy;

中图分类号:TE0

引言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和威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正是基于气候变暖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低碳经济强调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及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最早出现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预计按目前的消费模式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迫在眉睫。

2007 年12 月,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 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 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对全球低碳经济进一步迈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其本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

二、低碳经济下新能源的崛起

近来,西方金融危机逐渐走出持续低迷的困境,在复杂多变的复苏状况下,人们普遍期待新的变局到来,而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从美国,到日本、欧洲各国,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战略是西方发达国家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

经济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特别是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当今世界,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要对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贡献,而且要对提高劳动就业和降低二氧化碳有重要贡献。

三、新能源的涵义

1、新能源的概念

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除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

2、.新能源的特点

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3、新能源的种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为三大类:①大中型水电;②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③传统生物能。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核裂变发电之外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等二次能源

四、低碳经济理念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彻底转型。从经济结构上看,要转变现有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体系,用低碳农业替代高碳农业,用低碳工业体系替代高碳工业体系,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从能源结构上看,要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构建新能源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淘汰小火电、小煤矿、小炼油等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

2、传统能源也要"绿化"

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作出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样的减排目标,不仅需要发展新能源产业,还要大力对传统化石能源进行节能减排,而且分析人士认为,后者潜力更大,而且需要付出的成本更低。据中电联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79253万千瓦,其中火电6013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75.87%,风力、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占比大约仅为7%。目前,我国的电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分析人士预计传统化石能源"节能减排"很有潜力。此外,我国工信部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意味着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由头,我国众多传统产业都有望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思路的转型。

3、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

低碳发展之路固然应该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构筑轻型的经济体系,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构筑一个低碳社会,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发展低碳交通。目前,发展低碳交通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而公共交通是实现低碳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构建低碳政府。中国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政府不仅作为投资的主体形成国有资本,还作为消费的主体改善着公共服务的能力;发展低碳社区。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其居民有共同的认同感。发展低碳社区,不仅非常必要,也具有可操作性;倡导低碳消费。

4、开发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人、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在“功能”方面的协调。绿色节能建筑应是立体环保工程,兼备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特点。绿色建筑的目标在于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其中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多方面内容,以便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我国已设定了不同地区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和全国商用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据统计,建材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10%左右,加上建筑本身需要消耗的钢材、木材和化工产品,估计建筑的间接能耗要占到总能耗的15%左右。

五、结论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将对中国科技技术和新能源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中国必将通过新能源的发展实现人民更加富裕,国家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朱俊生 《可再生能源》 2003 第2期 - 万方数据

篇2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一、引言

低碳经济自哥本哈根大会以来一直受人们关注。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是以高能源依赖和消耗的经济。经济发展,能源先行。能源紧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考虑到北京市的特殊地位及其在经济发展暴露了能源问题突出矛盾,本文针对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并就此来探究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已有大量的关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大致分为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协整和面板协整阶段三个阶段。众多国内学者利用协整理论对我国(或部分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在原始数据的处理方法、模型的形式及数据样本空间选取上的差异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韩智勇等(2004)采用了1978-200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协整性,结果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王海鹏、田澎(2005)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两者之间在长期和短期都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

能源消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就此国内学者也有多个研究成果。史丹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一文中,根据相关因素分析法研究得到: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有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王庆一在《中国的能源效率评估》一文中,运用能源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认为自然因素、体制因素、价格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对能源消费有影响。但是,两者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并不能具体地指出各个变量指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程度。

三、方法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计量经济学中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全文模型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二部分对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进行研究,建立能源消费与人口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及价格指数的回归模型。数据处理使用Eviews6软件。数据来自《北京市2010年统计年鉴》、北京市统计信息网和《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国泰君安行业数据库。

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从2010年北京市统计年鉴选择1980—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首先,对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原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处理结果显示地区生产总值(gdp)和能源消费(energy)都是一阶单整的。利用相关系数图判断滞后期数为5。最后做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是能源消费(energy)的格兰杰原因,而能源消费(energy)是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格兰杰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如下: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ENERGY ?25 ?0.63439 0.6771

?ENERG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5.64549 0.0047

五、能源消费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1、指标选择

本研究根据能源经济学理论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结合数据的获取性,选择人口规模、企业规模和价格因素作为指标。其中人口规模反应消费情况、企业规模反应生产消耗。鉴于指标的可获得性,通过相关关系的验证,本文认为可以选择澳洲热能煤价格代替国内煤炭价格。人口数(popul)、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indust)、煤炭价格(coalprice)和原油价格(oilprice)。

2、模型建立

本文建立对数回归模型如下:

Eviews处理结果显示x1、x2显著,x3、x4不显著。但F统计量非常显著,即模型显著。这说明被解释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确实存在回归关系。这有可能是由于多重共线性引起的。采用逐步回归法修正,处理后要去掉X4,再进行OLS估计。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通过检验。故新模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进一步经过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处理结果显示模型并不存在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

六、结论与思考

通过本文的模型研究,就目前的处理结果看,影响能源消费程度较大的是生产规模、消费规模和能源价格。从三个因素的系数看,对能源消费影响较大的是人口规模,其次是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然后是价格因素。而前两者显示的都是规模因素,而价格波动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这说明我国利用能源的规模大,对能源的依赖范围广。

而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而当前阶段,能源仍然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维持国家实力的稳定上升。聚焦当前热点问题,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能源问题。进入21世纪,“9·11”事件之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黎以冲突、利比亚战争以及中东地区各种冲突动乱,还有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等,动乱冲突甚至战争不断,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属能源。还有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安全的思考,金融危机以来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扣人心弦并触发国家战略思路的始终是能源。

我国作为一个后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明显地依赖于能源的高消费。国际能源署前署长罗伯特·普瑞多曾经指出:“能源是经济的生命线,快速发展的中国更是如此。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由依赖本国资源转向依赖国际市场,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能源问题。”

那么如何避免过高地依赖能源,就本文考虑的影响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

(1)加强创新。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大,而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费的上涨。想要降低能源消费量,必须加强企业创新,探求能源消费的哪些环节可以创新,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依赖。日本80年代迅速从能源危机中崛起的很大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创新。因此我国也必须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寻求低能耗的生产途径,摸索节约能源的新方法,发明创造高效利用能源的工具设备。

(2)节约能源。生产生活消费的能源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在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这要求我们每一个消费者要节约能源,有效的利用能源,不浪费能源。

(3)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就目前我国能源使用状况看,过度浪费能源的现象依然很普遍,能源不仅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浪费、大肆消耗能源也得不到改善。这在未来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下是万万不可行的。另外,部分地区或企业由于技术的落后,仍然在使用一些高消耗低产出的机器设备,这对于能源的节约有效利用非常不利。在目前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步伐缓慢的情况下,我国必须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求降低能源消费的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胡军峰,赵晓丽,欧阳超.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11.

[2]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经济研究,2002(9).

[3]包艳龙,赵景兰,张大为.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3).

[4]王庆一.中国能源效率评估[J].节能与环保,2011(6).

篇3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经济与能源关系的系统研究。经济与人口无限制的增长,会不断消耗大量的能源,由于矿物资源有限,这种增长方式会为经济发展带来毁灭的打击。如何满足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对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关系的科学分析,了解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经济与能源的关系,提出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对策和建议,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一、国内外学者研究述评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量-量”研究,运用的计量分析方法也是各有不同。

Kraft和Kraft在1978年对美国1947―1974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做实证分析,发现了GNP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而能源消费对GNP无因果关系。[1](401-403)Yu和Hwang、[2](186-190)Yu和Choi[3](249-272)和Yu和Jin[4](259-226)使用granger cause对不同国家的能源消费与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的能源消费与经济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是不同的。Hwang和Gum对台湾的能源消费与经济数据分析后,得出了能源和经济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 cause。[5](219-226)Stern结合VAR模型对美国1947―1990年的数据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没有能源消费到GDP的granger cause关系,但GDP到能源消费的granger cause是存在的。[6](137-150)Masih和Maish对亚洲多国的经济收入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不同经济收入的地区,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因果关系是不同的。[7](417-440)Chen和Lai建立了granger cause检验后发现GDP能源消费总量的单向因果关系成立,反之不成立。[8](435-444)Yang则发现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双向因果关系是成立的。[9](309-317)Soytas和Sari,[10](33-35)Paresh Kumar Narayana,[11](4485-4494)Mehrzad[12](1135-1140)对多个国家经济协整分析,发现各国的GDP与能源消费总量granger cause结果不一。

在借鉴了国外学者的研究后,我国学者们大规模地运用协整技术与granger cause分析,也发现granger cause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只是数据之间相互解释有效性的分析,所以,有的学者加入了灰度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等分析方法,这是对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的补充和完善。学者们得出的结果不一致,有的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关系,有的则认为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关系。

在协整分析和granger cause分析方面,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和张九天等对1978―2000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总量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的研究认为,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13]徐小斌、李传昭、田晓飞和杨志勇,对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各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14]王会青、谷志红和牛东晓通过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对北京1980―2006年能源消费与经济总量变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15]

在运用其他分析方法方面,

陈书通、耿志成和董路影从能源与经济总量的关系入手,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

[16]张明慧和李永峰定量方面分析了能源与经济总量的关系,论证了能源发展与经济总量的相互影响关系。[17]杨文培对能源消费和经济总量变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包含能源发展,而能源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同时又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18]马宏伟和张兆同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约束的。[19]

黄敏和赫英,三因素CES生产函数建立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总量的关系的模型,发现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20]

刘朝明、曾胜和刘博,利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新的计量经济模型,又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发现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21]

二、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关系分析

(一)模型介绍与数据预处理

1.协整理论。所谓协整就是指多个非平稳的经济变量所组成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一个序列{Xt}是非平稳的,如果经过一次差分ΔXt=Xt-Xt-1=ut后,ut是一平稳过程,这种经过一次差分就可变为平稳的序列被称为一阶单整序列,记为{X}~I(1)。若一个序列经过n次差分后变为平稳,而n-1次还是非平稳的,就称为n阶单整序列,记为{X}~I(n)。对于两个序列{Xt}与{Yt},有{Xt}~I(k),{Yt}~I(k),而且存在一组非零常数a1,a2,使得a1 Xt+a2 Yt~I(k,l)(k>l>0),则称Xt与Yt是(k,l)协整。

协整的检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检验,另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完全信息协整检验。一般常用法就是回归残差协整检验法。[22](251-276)

回归残差协整检验法以两序列{Xt}和{Yt}为例,首先要{Xt}与{Yt}为一阶单整,用OLS法回归可得:Yt=α+βXt+ut。

算出残差序列et=Yt-(α+βXt),判断et是否为平稳的。若et为平稳则{Xt}和{Yt}协整,否则,不协整。

2.格兰杰因果分析。经济学家开拓了一种可以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办法,即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该检验方法为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 J. Granger)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建立在数据协整的基础之上。其步骤为:(1)将当前的y对所有的滞后项,以及别的什么变量(如果有的话)做回归,即y对其滞后项yt-1,yt-2,…,yt-q及其他变量的回归,但在这一回归过程中没有把滞后项x包括进来,这是一个受约束的回归。然后从此回归得到受约束的残差平方和RSSR。(2)做一个含有滞后项x的回归,即在前面的回归式中加进滞后项x,这是一个无约束的回归,由此回归得到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RSSUR。(3)零假设:α1=α2=…=αq=0,即滞后项x不属于此回归。(4)为了检验此假设,用F检验,即:它遵循自由度为q和(n-k)的F分布。在这里,n是样本容量,q等于滞后项x的个数,即有约束回归方程中待估参数的个数,k是无约束回归中待估参数的个数。(5)如果在选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上计算的F的临界值Fα,则拒绝零假设,这样,滞后项x就属于此回归,表明x是y的原因。(6)同样,为了检验y是否是x的原因,可将变量y与x相互替换,重复步骤(1)-(5)。

3.数据预处理。数据来源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采用中国经济及能源数据时间跨度为1978―2008年。

将能源消费总量设为SEC(sum of energy consumption),如表1所示,SEC是非平稳的。而一阶差分SEC也是非平稳的,其二阶差分序列SEC在1%、5%、10%显著水平都是平稳的。SEC为二阶单整序列―SEC―I(2)。

GDP是非平稳,一阶差分GDP也是非平稳的,其二阶差分GDP在1%、5%和10%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可以认为, GDP是二阶单整―GDP―I(2)。

(二)能源消费与GDP的协整分析

从数据预处理可以了解,SEC和GDP协整的必要关系成立。进一步建立这两个变量之间的OSL回归模型,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

GDP为自变量,SEC为因变量,用OSL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得:

SECt=76363.72+0.737513×GDPt+et(1)

t= 18.74304

22.85959

R2= 0.963138 Adjusted R2= 0.961295

DW= 0.400535 F= 522.5609

R2 、Adjusted R2 、F的检验都通过。DW=0.400535

SECt= 3168.094+ 0.552409×GDPt -0.20997×et-1+et-1(2)

t= 1.295967

4.069188

-1.49839

R2= 0.48003

Adjusted R2= 0.422256

DW= 0.782409

F= 8.308703

因为,SEC和GDP同为二阶单整,对式(2)要进行分析,设SECt为SECt的二阶差分,令其为因变量,GDPt为GDPt的二阶差分,令其为自变量,设et-1为另一个自变量:

SECt=-538.9991+0.752434×GDPt-0.624666×et-1+et-1(3)

t= -0.42342

3.083753

-3.413784

R2= 0.514856

F= 9.020558

对et-1进行ADF检验可以发现,et在5%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GDP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从上面分析结果看,(3)式是误差修正式子,GDP与SEC的短期动态均衡关系是,GDP每变动1个单位,SEC就同向变动0.7524个单位。相比式(1),长期协整回归方程的0.7375要稍微多0.02个单位。这表明GDP对SEC的短期影响比长期要明显。

从误差修正式(3)中et-1的系数为负数,可以发现长期变化中,趋势偏离的机制是收敛的。因为,当et>0时,et-1对能源消费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当et

(三)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总量的granger因果分析

根据AIC和SC准则,可以得到合理的Granger cause最佳滞后选择是二期,故granger cause运算的lags=2。假设置信水平为5%,对我国经济总量与能源消费之间的Granger cause关系进行检验。如表1所示。

GDP与SEC的Granger cause结果显示,能源消费到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成立,说明我国过去能源消费对现在的经济解释力度不大,即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和减少不会对GDP有明显的影响,能源消费对GDP不起决定性作用。

GDP到能源消费SEC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成立表明,过去国民经济对现在能源消费的解释力强,国民经济的变动会带来能源需求的变化,这进一步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稳定的能源供给。

(四)我国未来能源消费预测

基于granger cause的结果,可以知道,若在包含了变量GDP、SEC(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去信息条件下,对SEC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SEC的过去信息对SEC进行预测的效果。由于granger cause的最佳滞后期为lags=2,故建立一个以SECt为因变量,SECt-1、SECt-2、GDPt-1、GDPt-2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是有意义的,相对式(1)更有说服力,利用Eview可以得下式:

SECt= 28869+ 1.514248×SECt-1 -0.864151×SECt-2+0.140967×GDPt-1+ 0.14479 GDPt-2(4)

先对GDPt作预测的自回归方程有:GDPt=356.0082+1.729943×GDPt-1-0.66393×GDPt-2

由上述方程预测我国未来五年的GDP(万亿元,按当年价格)为:405632.8、469924.5、543986.8、629425.3、728056.6。将它们分别代入式(4),可以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如表2所示。从预测结果可知,五年后我国能源消费量是现在的2倍左右。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协整分析发现,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能源消费对GDP的变化敏感”,这表明GDP上升是能源需求增加的主因,我国经济增长受到能源的约束越来越明显,满足经济对能源的需要成为了中国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

通过granger cause检验,发现只存在单向的GDP granger cause能源消费,即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和减少不会对GDP有明显的影响,能源消费对GDP不起决定性作用,而国民经济的变动会带动能源需求的变化。在granger cause基础上建立的自回归方程预测表明,我国未来能源需求量将是现在的2倍左右。这表明未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会给能源供应带来极大的压力。

面对经济增长推动能源需求剧烈上升,我国要以雄厚的外汇储备为支持,努力争取能源贸易的主动权。中国要敢于利用雄厚的外汇储备,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的期货交易,在能源-金融市场的博弈中,培养相关的人才,积累相关经验,达到掌握能源贸易主动权的目的。

在加强国际合作基础上,不过度依赖某特定地区的能源供应,尤其是与美欧日有密切联系的能源生产国,同时深入展开与俄罗斯、中亚、委内瑞拉、非洲等地区的能源合作,从经济、政治、军事合作中获得能源供应以及能源开采的优先权,逐步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形成相对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方。

在保障能源运输安全方面,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建立牢固的互信机制。与邻近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亚国家展开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合作。加快缅甸港口援建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缅甸――中国的输油管道维护提供物资准备。在南亚,加强与巴基斯坦全方位合作,为未来可能开工的中巴输油管道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

同时加快对海洋新探明能源的开发。与中国陆上能源相比,中国海上资源的开发仍有很大的潜力,以东海和南海为例,这些区域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当丰富,南海还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加大对海洋能源的勘探力度,加快对已探明能源的开发,可以缓解中国对外进口能源的压力。

进一步推动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新能源建设上,加强新能源的科研力度,加快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源设施的建设及技术的推广。在经济生产方面,要从产业内生产流程和设备两方面着手,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机器的能耗,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节能产品的使用范围,提高产业内节能技术的普及程度。

最后,要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在税收方面,限制这些产业无节制的能源消耗以及引导它们进行技术改造。在政策方面,对新兴的能源产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ZK(]Kraft,J.,Kraft,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oum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J] ,1978,3.[ZK)]

[2][ZK(]Yu,E.S.H.,Hwang,B.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Further Result[J].Energy economies,1984,6(3).[ZK)]

[3][ZK(]Yu,E.S.H.,Choi,J.Y..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85,10(2).[ZK)]

[4][ZK(]Yu.E.S.h.,Jin,J.C..Co-integation tests of energy consumption,income,and employment[J].Resources and Energy,1992,14(3).[ZK)]

[5][ZK(]Hwang,D.B.K, Gum,B..The cau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The case of Taiwan[J].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2000,16.[ZK)]

[6][ZK(]Stern D.I.. Energy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SA:a multivariate approaeh[J].Energy Eeonomies,1993,15(2).[ZK)]

[7][ZK(]A.M.M.Masih and R.Masih.on the tempor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real income and Priecs:some new evidence from Asian一energy dependent NICs based on a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vector error一correction approaeh[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1997,19(4).[ZK)]

[8][ZK(]Cheng,B.S.,Lai,W.L..

An investigation of eo-integation and causalit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y in Taiwan[J].Energy eeonomies,1997,19(4).[ZK)]

[9]Yang,H.Y..A note of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DP in Taiwan[J].Energy economies,2000,22(3).[ZK)]

[10][ZK(]Soytas,U.,Sari,R..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causality relationship in G-7 countries and emerging market[J].Energy economies,2003,25(l).[ZK)]

[11][ZK(]Paresh Kumar Narayana,Russell Smythb,Arti Prasad.Eleetricity consumption in G7 countries:A Panel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demand elasticities[J].Energy Policy,2007,35(9).[ZK)]

[12][ZK(]Mehrzad Zamani.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in Iran[J].Energy Economics,2007,29(6).[ZK)]

[13][ZK(]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 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12).[ZK)]

[14][ZK(]徐小斌,李传昭,徐锦秀,徐小凤.中国东西部省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5).[ZK)]

[15]王会青,谷志红,牛东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及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9(5).

[16]陈书通,耿志成,董路影.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中国能源,1996(12).

[17]张明慧,李永峰.论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J].工业技术经济,2004(4).

[18]杨文培.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5(1).

[19]马宏伟,张兆同.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关联分析[J].管理探索,2005(6).

[20]黄 敏,赫 英.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6(22).

[21]刘朝明,曾 胜,刘 博.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型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11).

[22]Engle R F,Granger CWJ.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 Econo-metrica.1987(55).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otal Economic Scale

Zhou Jiang

篇4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的主要有三种: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的诞生及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时代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有限的能源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能源需求的矛盾等等。因此,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其负面影响的传统经济理论已不足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下面对两种新型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简要地介绍。

(一)低碳经济理论

当前,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但与此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为全球第一。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实现资源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提出由英国政府在2003的能源白皮书,主要面对人类的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压力。低碳经济是典型的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产生废弃物少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来说,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对低碳经济进行阐述。1.大力开发低碳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以低碳技术作为动力支撑,积极开发“三低”的新型能源。因此,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使得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低碳能源。2.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脱钩的基本含义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变量的增长率呈现分离状态甚至是相反方向的变动。将脱钩理论运用到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当中,就可理解成能源资源的脱钩。如下图所示:3.低碳经济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之上赋予时代的特色后发展起来的,不是对传统模式的替代而是进一步的发展和升级。它的发展并不是摒弃了一些传统的产业,而是运用低碳经济的思想将传统的“三高”产业发展成“三低”产业。通过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行业转变成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上的保障。

(二)循环经济增长理论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该理论体系建立的最主要的原因和目的就在于当今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环境破坏程度的加剧以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也迫使人们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探索,循环经济便应运而生。循环经济主要是考虑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及周期环境之间的关系,已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要求生产的清洁化;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废物综合利用,将两方面融合到一起,使得经济系统的投入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最终达到一种“非物质化”的状态。综合来看,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经过几次“石油危机”之后。能源消费,开始作为一个新的变量被众多的学者纳入到古典的生产函数当中,作为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而被人们广泛地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下面分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历年变化趋势的相关性。纵观能源发展过程,每一次世界经济腾飞的背后无一不是以能源革命作为支撑,这种能源的变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从能源消费总量上来看,通过比较各个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看出,二者的变化方向几乎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明能源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其次从能源结构上来看,为适应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不同能源的需求的不同,各种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断变化的,人类使用的能源从柴薪到原煤,到石油,到电力,再到新能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种能源结构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加,更是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能源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动力支持,极大地扩充了经济规模。18世纪,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带动了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为此,煤炭被更好、更有效地利用。19世纪中期,一场伟大的能源革命伴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而开启,这一重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世纪末期,电力开始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时最基本的动力源泉,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现阶段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的创造和利用更是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个经济体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投入的要素的多少,能源作为必备条件,它的供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因此,能源在推动生产发展的同时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循环中,从而使得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第二,能源消费带动技术进步,同时也使劳动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从几次能源革命中可以看出,能源不同的消费需求伴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如蒸汽机、电动机的发明。由此可见,对于能源的不同需求促使人们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从而有了一系列的新发明和新创造,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使得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第三,人们生活的质量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能源不仅为社会的生产提供源动力,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交通、运输、建筑等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行业同样需要能源的支撑,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下,能源深加工产品如药物、衣物等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能源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会伴随着负面效果的产生,如资源枯竭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我们必须清晰地认清事情的本质,才能使得能源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因此,在发展能源产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防止负面影响的产生。伴随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副产品随之产生。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物质容易破坏臭氧层,并且形成酸雨,而过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废水会严重污染地球的水循环系统。固体废弃物会严重破坏耕地,造成地表环境的污染。总之,一方面能源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其副产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得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反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需要更多的能源要素投入,导致能源需求的增加,扩大了能源产业市场。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作为保障,所以对能源的需求将继续增加。能源作为一种商品,同样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需求较大而供给不足时,该行业就会有利润空间,从而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能源产业市场得到扩大,供给增多,以满足对能源的需求。另外,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的提高上,更表现在对于能源质量的更高要求,如清洁煤、核电、天然气等高品质能源的运用。同时,促进了能源产业的结构升级。第二,经济增长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和相关技术层出不穷,加速了主导能源的更替。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普及使人们提高了对能源开采、利用的认识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对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了能源产品的深加工。第三,经济增长为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和有效的市场需求。不管是能源的开采还是能源的深加工,还有新能源的研制,都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浩大工程,并且建设周期长,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增长作为保障,能源就不会得到永续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下,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才能有人、财、物及技术的投入的保障。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能源;国民经济发展;协调关系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物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也势必会产生较大的能源消耗。目前来看,在我国国民经济组成中,能源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这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体现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大。对于能源产业来说,应该积极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填补我国在能源发展上存在的空缺。因此,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能源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在经历变迁,这与我国能源消费量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目前国民经济总产值不断提升,而且能源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农业的能源消耗量要少于现代工业,由此看出,农业发达的国家在能源消耗方面也势必会远远低于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便开始出现了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为了使能源的价格得到有效抑制,相关能源部门以及经济部门开始对能源供给的内容进行一定转变,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能源价格的调控。目前来看,我国能源消耗以及部门结构上也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些转变的存在,使得原有的能源开发利用情况受到了影响。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能源各项比例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且要注意对推动能源生产以及消费的原材料需求情况、工业与农业需求情况以及燃料需求情况进行明确,经过对上述资源的有效整理,可以使我国能源消耗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使得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更加趋于稳定。

(一)能源对工业的影响我国工业各种锅炉、窑炉在实际运转过程中,都需要有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基础燃料,这样才能有效满足我国工业生产的需求;在进行钢铁冶炼的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焦炭以及电力能源,才能保证生产工作顺利展开;在进行机械加工、物料传送以及气动液压机械运转过程中都需要电力能源作为支持;在进行交通运输过程中,电力能源属于基本能源,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以看出,能源的供应情况势必会对我国工业的实际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注意对电力能源等基础能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能源还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化工原料,利用石油原料可以加工出5000多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通过这种加工方式还可以制成蛋白,从而进一步扩宽其在我国化工行业的应用范围。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能源属于世界三大能源,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天然能源不断被应用到我国各个生产领域,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整体来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已经渗透到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被视为现代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能源对农业的影响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离不开能源的大力支持,现阶段,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对于农业来说,主要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其属于种植业;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其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会涉及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饲料作物等多项内容。农业生产产量与能源的供应情况有直接关系,在进行农业生产操作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能源的帮助,例如耕种、烘干以及冷藏等操作,都需要有能源对其进行支持。同时,还可以将各种能源应用到除草剂、化肥以及农药中,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作用。

二、能源与国民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分析

(一)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决定能源生产量以及增长关系的关键数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的进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要实现对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的有效明确,就应该注意对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进行收集,在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可以对现阶段我国能源发展情况有更加清晰具体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现阶段我国能源的实际使用情况,能源生产的弹性系数可以用能源生产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的比值进行表示。一般情况下,在对能源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能源弹性系数进行衡量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指标存在的不同。在我国的现代工业化时代,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的高低变化往往较快,这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有直接关系。经过对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确定,当能源生产弹性系数不低于0.8时,能源处于高消耗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对能源消耗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且保证能源供给的平衡性,就应该注意对技术手段不断更新,通过这种方式来制造出低能耗的技术设备,使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可以得到有效降低,保证其可以维持在0.5左右。

(二)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在展开电力生产活动的过程中,电力生产量的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关系指标为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现阶段来看,我国的电力发展处于二次发展阶段,电力的生产量几乎与电力消耗量相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对电力生产弹性系数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对能源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明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电力生产弹性系数更加准确。电力能源是现阶段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较为理想的清洁性,并且运输更加方便,将其与煤炭以及石油等能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电力能源更加受欢迎。同时电力能源也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其应用情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现阶段我国工业发达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对能源的应用量也在不断提升。虽然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号召节能减排,但是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依然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只有保证现阶段电力能源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使得电力弹性生产系数得到有效控制,一般应该将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维持在1.2左右。

三、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了能源健康发展

我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对能源进行合理运用。首先,国民经济增长之后,势必会使能源市场更加广阔,并且能源的供应途径也会更加丰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能源开发以及利用的要求更高;其次,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能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也为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最后,我国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此外,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人们对能源的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协调的关系,在进行能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为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提供广泛的动力;在另一方面,在进行能源开发利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其利用总量进行一定调整,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开源节流”,这样也使得地区能源供应结构的合理性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还应该注意对能源开发产业运转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各种设备以及技术手段进行合理调整,这样一来可以使能源的综合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得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更加明确。

四、电力能源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该注意对电力基础设施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确定。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电力能源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电力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说,开始逐渐偏向于重工业化,电力基础设施水平如果达不到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要求,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社会经济增长。同时,现阶段我国第二、三产业对电力能源的依赖性在不断提升。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并且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对一些高能耗的产业来说,在其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能源对其进行支持,这样才能保证行业整体的稳定发展,这也使得我国工业结构重型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行业内部的用电需求量越来越高,使得我国很多地区都陆续出现了供电紧张的情况,使得电力供应很难支撑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现象经常出现。其次,电力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发展,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同时,交通运输以及邮电通信、能源供给都与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从现阶段我国能源文献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能源的供给情况以及选用情况会直接关系到工业部门的电力消耗量以及能源消耗总量。

篇6

关键词:能源经济 能源利用效率 能耗值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生产大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我国经济增长同能源消费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特征。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将严重制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煤炭的份额比世界平均值高41%,油气的比重低36%。2003—2005年能耗上升;2006年以来加强节能减排,能耗下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煤炭的利用效率约为27%;原油利用效率为50%;电力利用效率为85%。2003年中国能耗强度约为日本的8.47倍,美国的3.97倍。能源消费在中国工业化中期仍然会快速增长,中国迫切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 一个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低的道路。

内蒙古的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一, 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能源消费总量随GDP总量一起高速增长。煤炭所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最大。内蒙古1999—2008年煤炭消费量比重达93.02%, 全国为68.15%;能源消费总量从3634.88万吨标准煤增长到16268.22万吨标准煤, 提高了3.48倍。2001—2005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24.6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3%。2007年内蒙古单位GDP能耗达到2.31t标煤/万元,降低率为4.5%,居全国第五。鄂尔多斯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天然气储量占1/3;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能源消耗大,是内蒙古典型的高能耗地区。以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对象,对进一步探索能源消费趋势与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分析能源消费结构可为寻找最优化能源结构提供参考。

一、经济与能源消费量、能源利用率关系分析

本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鄂尔多斯市的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GDP对能源消费影响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的影响。

(一)鄂尔多斯经济总量与能源消费趋势

按照某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2011年鄂尔多斯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图1,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000年的21.4倍;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在2005年最大。而能耗值在2000-2004年平稳波动,2004年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降幅为2000年的43.69%。

(二)鄂尔多斯市的能源消费现状

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二、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鄂尔多斯市能源消费比例发生变化,如表2。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其次为洗精煤、电力等,石油等所占比例较小。能源消费结构总体相似,部分能源消费发生变化。原煤消费比例略下降,洗精煤、天然气比例升高,特别是苏格里油气田的投产使得天然气比例逐年增加,电力比例先上升后下降,2006年达到最大。汽油、柴油所占比例下降。焦炭比例及其他焦化产品波动剧烈,2007年达到最大。

综上,鄂尔多斯市能源消费存在三个现状:(一)煤炭消费比重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原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选洗煤、电力、焦炭,天然气略有增加。(二)工业耗能比重大,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鄂尔多斯市工业消费比重过大,能源消费总量平均为99.6%,明显高出发达国家的30%-40%平均比重。(三)能源使用效率低。鄂尔多斯市能源消费量高于全国水平,能源利用率虽逐渐提升,但仍低于全国水平。

三、结论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增长迅速,鄂尔多斯市尤为突出。2011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000年的21.4倍,年均增长率为28.78%。生产总值2005年增速最大,2008年次之。随着技术设备改进和集约化生产,能源利用率由2004年的21.69%提高到2011年的59.82%,能耗值整体下降,降幅为43.69%,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其次为洗精煤、电力等。原煤消费比例略有下降,但高于全国水平,洗精煤、天然气比例升高,电力先上升后下降。

本文研究得出能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线性关系为:Y=3093722.64+1.78X;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14713743.51+69968283.91X。能源消费较高,以原煤为主,天然气、石油等所占比例较小。目前鄂尔多斯的能源使用现状是:煤炭消费比重大,工业耗能比重大,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能源使用效率低。

四、政策建议

内蒙古能源生产迅速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压力明显。本文提出如下减排政策建议:(一)逐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非资源性产业发展,寻找最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利用内蒙古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展太阳能、风电等绿色可持续能源。(二)优化工业内部行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对电力、钢铁、化工、煤炭等自治区重点能耗行业,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和改造力度,降低行业产品能耗。大力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创建循环经济模式。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自主创新,提高能效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三)强化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内蒙古政府应根据工业经济现状,利用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条例及法规。对高耗能产业进行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准入标准。积极摸索一条环保、节约、高技术含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减轻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1]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8).

[2]刘竹,耿涌.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J].资源科学,2011 (7).

[3].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 (3).

[4]吴巧生,成金华.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980—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 (10).

篇7

关键词:能源;产业结构;产业政策

作者简介:柯金川(1966~),男,福建永春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技术经济、产业经济和金融工程等研究;郝艺(1985~),女,河北泊头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4-0028-04 收稿日期:2008-04-28

一、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自2000年以来,我国GDP一直保持8%~10%的增长水平,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也带动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并促进我国能源产业迅速发展。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我国2006年的能源生产总量为22.1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供需缺口2.5亿吨标准煤;2006年能源工业投资总额为11791.2亿元;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0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8344亿千瓦,煤炭产量达23.25亿吨,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1.84亿吨和556亿立方米。

(一)电力

电力行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社会的用电量从2000年的13471亿千瓦时上涨到28248亿千瓦时,平均年增幅达到12.67%。但是火电所占的比重偏高,2006年火电约占总发电量的77.82%;核电发电量及其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较小,近几年来水电保持较稳定的上升趋势,2006年达到了12857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20.67%。目前,各种电力发电量每年都保持着增长,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陈耀,2007)。

(二)煤炭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多年来,煤炭固定投资始终保持较大的增长,2006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479.35亿元。目前全国在产的大中型煤矿超过1560个,年生产能力23亿吨;正在建设的矿井生产能力达6.5亿吨/年,加上技改和资源整合矿井,新增产能合计约将达到8.3亿吨。近几年我国煤炭供需也基本保持平衡,但是消费量逐年攀升。煤炭生产从2001年的11.61亿吨上升到2006年的23.25亿吨;消费量从13.7亿吨上升到2006年的21.9亿吨,平均增速15%。在煤炭进出口贸易方面,从2004年以来我国的煤炭进口量迅速增长,出口量呈现下降趋势,每年进口总量大于出口总量。

(三)石油和天然气

由于受到储量的限制,我国石油的产量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增长,石油产量由2001年的1.63亿吨到2006年的1.84亿吨,平均增速2.18%。随着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发展,我国每年的石油消费大幅上升,2006年已经达3.49亿吨。国内石油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巨大的石油缺口严重依赖进口。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自2001年的8163.2万吨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8157.0万吨,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3%。

自2003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业的生产和消费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每年大幅增长,但总体供需平衡。2006年,中国天然气工业产量为586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地方产量10.7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86亿水立米,增长约17.2%。2006年,全国天然气销售量为491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21.8%。

能源瓶颈制约现象主要由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的影响产生,一方面是经济发展需要多少能源,另一方面是能源供应能有多少。如果经济发展需要很多能源,而能源供应没有这么多,这时能源就成为瓶颈,制约经济的发展。为了对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客观判断和评价,我们提出了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见表1。这里,我们采用了两个动态指标,一是能源消费增长弹性系数,二是经济GDP增长率。按照“能源瓶颈制约评价标准”和“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标准”,根据历史统计资和数据,对各个时期的能源瓶颈制约状况和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判断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状况最好的是“九五”经济大调整时期。这个时期能源负增长,经济高增长(徐寿波,2005)。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翻两番,一次能源的需求总量将在24~32亿吨标准煤之间。据我们的研究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供需缺口将达到2亿吨,2020年供需缺口超过3.2亿吨。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能源供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能源供应存在着储量不足的风险。

二、能源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

从上面的能源供需现状以及GDP发展水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的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从1997年开始,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进口持续大于出口,2005年的缺口达到了17251万吨标准煤。从2002年~2007年的5年间,中国每年进口了大量的原油和成品油,而且呈直线上升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50%。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大量石油进口已给我国的石油安全构成威胁。在煤炭方面,以前中国每年煤炭出口还有一定的顺差,但自2004年以来,煤炭进口量迅速增长,出口量呈现下降趋势。煤炭出口从2001年的9012万吨下降到2006年的6330万吨,2001年煤炭进口量为249万吨,2006年上涨到3836万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能源市场,这必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能源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源人均储量不足

虽然我国能源总储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以前的开采强度过大,资源回采率低,外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开采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只有90吨、2.6吨、1074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14%。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已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年限分别为52年、12年、47年。

(二)能源结构矛盾突出

从1978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能源生产总量逐年提高,2005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生产总量的20.6%。但是,从能源结构上,煤炭所占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2005年已经达到76.3%;石油所占比重较小并逐年下降,2005年为12.6%;可再生资源所

占比重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主要包括水电、风能、核电,但所占比重还是较小,2005年仅为7.9%。我国煤炭约占总能源消费的6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0个百分点。这种单一的能源结构,不仅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威胁,也引发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在电力的供应上,目前过度依赖于火电。火电除了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外,还产生大量的硫和二氧化碳等排放物,严重影响生态和环境。在“十一五”规划中,新增电源投资建设还是过于倾向火电,2006年火电约占总发电量77.82%。此外,电网建设增长速度缓慢,导致发电和输电不相匹配。

(三)可再生能源开发度低

我国幅员辽阔,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和估算,我国目前小型水电的可开发量约为l亿多千瓦。太阳能每年能提供近50亿吨标准煤,风能可装机能量约10亿千瓦,生物质能资源近6亿吨标准煤,此外还有一定的潮汐能、地热等资源。但是,由于技术设备原因和新能源融资渠道等因素的限制,加上我国缺乏相应的新能源激励机制和政策扶持,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高,因此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足,2006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少,只有8%左右。

(四)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低

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虽然较为丰富,但是煤炭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万家煤矿,其中中小煤矿占了90%以上。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许多小煤矿受利益驱动,用落后的方法进行掠夺式开采,使煤炭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全国煤炭平均回采率约35%~40%,有的小煤窑的回采率竟只有15%,浪费和破坏非常严重。

二次能源是将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化得到的人工能源,如煤气、汽油、焦炭等。二次能源的生产不可避免地将造成转换的损失。电能是最常见的一种二次能源,但是我国电力生产以高耗能的火电所占比重最高,火电生产效率低,2006年全国供电煤耗为366克/千瓦时,低于发达国家15%~20%。我国主要耗能设备的效率低下。其中,电站锅炉平均发电率为33.8%,国际先进水平为41%;我国工业锅炉的平均运行效率为60%~65%,国际先进水平为80%~85%。钢铁、水泥、电力、化工等八个高能耗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要高出40%以上。

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产出消耗的能源量)为2.50吨油当量/万美元GDP,而中国达到8.77吨油当量/万美元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美国的4.7倍,法国的6.8倍,德国的7.3倍(谭忠富等,2007)。

(五)能源市场体系不健全

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在于各能源行业的市场体系不完善,很多还受制于原有的体制。具体表现在各行业之间的不相协调,如电力行业和煤炭行业的供需关系和利益矛盾;煤炭的生产供应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关系;煤炭和原油等生产行业与销售行业间的关系和利差;可再生能源的投融资渠道;火电布局和电网建设造成的发电、输电、配电协调问题;水电和火电的价格级差等等。这些能源行业间的不协调及其体制的不完善,严重地制约了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

(六)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

近几年来,国际能源市场受战争、原油减产和需求扩大等因素的影响,石油价格在不断攀升的同时,出现大幅震荡,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在巨大的需求压力下,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刚刚开始。我国成品油价格仍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国内成品油由国家调控,往往滞后于国际油价的波动,油价机制的不合理,影响了正常的市场运行和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石油期权定价。此外,我国熟悉国际石油期货的金融人才缺乏,2004年中航油在新加坡期货市场的巨大损失(中石油事件)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三、促进能源产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性建议

(一)完善能源产业宏观调控

1 优化能源结构

煤炭和石油是我国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所占额比重很大。然而,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必须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特别是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和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迁移权益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电,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和缺能地区建立小水电站;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应积极发展核电。

2 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耗低效的生产力

一个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应倾向于有前途的企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启动私有化计划之前,都选择把国有煤炭工业进行重组。对目前我国的一万多中小煤矿,应实行关、停、并、转的政策,以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和安全生产。对于大型衰老矿井的重组则不一定意味着关闭,更主要的是要右一个完整的重组计划,以帮助受影响地区发展一个新型的和谐社会和经济,并提高生产力。重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历经多年,而且耗资巨大,重组释放出大量的生产率潜力,使留下的煤矿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在企业重组的同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第三产业转变。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企业,特别是关停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超标排污的中小企业,提高这些行业的集中度和生产技术水平。

3 加快技术研发

针对我国能源效率低下的现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资源勘探和科技攻关,研究高效的煤炭开采方法,以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耗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特别是对锅炉、大型电机的改造,以及钢铁、水泥、化工、建材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余热的综合利用。此外,应该加大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抑制高耗能、重污染的产业过度发展,特别是控制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品出口。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包括使用节能灯等各种节能器具。

(二)加强能源环境保护,提高能源效率

公众越来越关心环境问题,尤其是SOx、NOx和C02的排放。这些环境问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了缓解我国能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项能源环境法律法规。在全球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在1992年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2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核准《京都议定书》。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提出了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目标: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7.5%的同时,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下降20%。为了达到规划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的建议:

1 改善能源利用方式

在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的基础上,应该努力改善能源利用方式。因为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要在供应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首先要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大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研究,扩大煤炭洗选的比重;其

次对煤质进行分类并明确它的用途,优质煤优先供城市和民用,高硫煤可用于脱硫电厂;鼓励城市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电能;提倡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

2 制定研发政策

在未来能源供需压力下,我国急需增加研发力度。具体可由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承担,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不同国家对研究开发的政府资助及激励是不一样的,有些较好的政策可以借鉴。如日本政府成立的“新阳光计划和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还有澳大利亚成立的合作研究中心(CRC)提供政府财政援助,用于制定由不同企业和研究机构参加的合作研究计划。

3 费税政策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程度。可以考虑将各种资源税合并,并适时借鉴美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引入权利金等制度。针对以往以产量为基数的征收办法,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办法,对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碳税是控制碳排放以保护环境的较有吸引力的措施,同时也能够增加财政收入。近年来,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问题越来越重视,各国针对履行《京都协议书》规定的减排量承诺,引入了越来越多的能源税和碳税政策。过去几十年里,世界各国都已有能源税,主要是以石油产品税的形式出现。我国可以借鉴一些有利的费税政策。

4 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措施

(1)调整能源价格体系以促进节能

我国目前的能源价格仍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应尽快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推动企业采取以降低能源成本为目的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特别是完善煤炭流通和交易市场,理顺成品油价格,加大天然气价格调整力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成品油定价方法;形成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的机制等。

(2)提供贷款优惠政策以鼓励节能

我国目前的节能税收政策主要是对某些节能产品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但这些政策绝大部分是集中在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方面,对节能的扶持力度不强。应制定和颁布专门针对节能项目的减免税、设备租赁和贷款优惠等激励政策,以促进节能项目投资的积极性和竞争力。

(3)综合考虑大城市交通系统,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推行公交优先的政策;扶持节能型汽车的研发等

(4)开展全民节能宣传活动

中国政府近几年开展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等措施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节能、促进社会各界开展节能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节能周宣传、节能示范社区和大型节能展览也提高了全民的节能意识。这些有效的措施应该继续贯彻执行。此外,还可以建立各种节能基金以推动节能产品的研发、节能政策的实施和先进节能技术的改造。

(三)保障能源安全战略

面临着能源供需矛盾紧张的压力,如何建立我国的能源安全体系,应结合经济发展状况、能源结构及利用、国际能源的供求关系等方面展开。

1 增加国内能源供给

(1)加大能源勘探力度,提高开采效率。大力发展复杂地质条件油气资源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煤层气开发等技术;制定相应政策,提高煤炭和油气的回采率;大力发展高效的煤炭开采方法;关闭一些乱采滥挖的煤矿。

(2)研发石油替代产品。积极推广石油的替代技术,如水煤浆,煤合成液体燃料,生物质能液化,天然气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电瓶式汽车等。

(3)加强石油储备制度。自2003年起,我国开始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等地建设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可储备相当于10多天石油进口量,第二批基地的建设工作也已开始。同时,《国家石油储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正在制定中(梁金修,2006)。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作为石油安全预警和应急措施,对于暂时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平抑石油价格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该制度的实施,并鼓励地方和企业也积极参与,发展商业石油储备,逐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4)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核能等等,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我国水电资源非常丰富,生物质能开发潜力也很大,燃料乙醇已经在一些省市使用推广,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些新能源技术应该得到继续开发和积极推广。

2 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保证我国能源安全

为满足我国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石油工业应该实施国际合作战略,加强我国与世界其它产油国和进口国之间的关系,扩大国际能源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首先。要加强同中东非洲和拉美产油国的能源合作。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在世界油气总储量中占很大的比重,中国与这些发展中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应该和他们在能源领域进行新的合作,包括油气储量的联合勘探、合资开发等(王玉庆,2004)。其次,在我国的疆土北面,要加强同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这些国家的石油储量丰富,并且与我国地缘邻近,运输成本也较低。此外,还要加强同亚洲国家的能源合作。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不仅在清洁能源和石油替代品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而且在共同开发东海和南海大陆架及海洋油气资源方面也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3 适时调整能源国际贸易政策

虽然在关贸总协定(GATT)中没有讨论能源问题,但能源在世界贸易组织(Wr0)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重点表现在能源开发、生产和运输等环节上,这是将来进行谈判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1)减少能源进出口关税;(2)重新制定供应商市场准入原则;(3)给予最惠国待遇;(4)关于能源技术转让附加税等。

4 重视国际石油期货市场

大力培养国际金融和期货市场专才,以应变国际期货市场石油价格的波动,并做出合理的期权定价和期货操作,以规避风险。

5 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能源价格体系

继续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用价格杠杆迫使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建立了和国际相接轨的能源市场和环境,有利于引入外资,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

篇8

关键词:经济增长 低碳 能源需求 能源效率

研究背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近20年中一直在以年均10%的GDP水平发展,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已经导致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化石燃料,作为世界主要的能源,同时也是最大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源,其燃烧可以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与NO2与SO2。这些污染物已经导致愈来愈多的相关疾病。化石燃料的燃烧也是CO2的主要排放源,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煤炭在中国的能源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8年中国近2/3的能源用于发电,近800GW电力发电中有3/4是火力发电。进口石油也在急剧上升,从2000的29%到目前的50%。但是,目前相对落后的能源利用技术导致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和CO2的排放。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很显然,今天的能源决策将对未来的CO2排放、空气污染以及居民健康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种状况已经导致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虽然保证充足的能源供给,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一直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但人们对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却愈来愈关注。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CO2排放国,同时也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气候变化压力。中国政府有决心,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来降低煤炭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份额,近来也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以降低化石燃料的利用来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在此背景下,检验中国的能源未来,评估中国的CO2排放边界与规模,对于中国经济向低碳型、环境友好型与可持续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能否避免大多数发达国家由于其对重碳能源体系严重依赖的社会、经济体系与结构所产生的“碳锁定”现象。

本文在分析目前与可预见未来中国能源与环境挑战的基础上,试图为中国经济向低碳型、环境友好型与可持续发展转变上提供一些战略性的建议。

中国的环境与能源挑战

国际能源署估计,尽管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但中国和印度的初级能源需求从目前到2030年将占到全球的51%。从2000年以来,中国急剧膨胀的重工业,如钢铁业,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导致能源需求急剧上升。比如在2003到2005年间,由于中国的能源需求上升,已经改变了全球此前能源消耗下降的趋势。中国在2000到2005年间,消耗了全球16%的初级能源,占到此间新增能源需求的55%,并在2006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

但必须要看到,中国的能源需求并非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在增长。大部分的能源需求增长是由国内煤炭生产增长来解决,但其消耗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这种对煤炭的大规模使用与依赖,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能源自给自足政策所致,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丰富的煤炭储量和低廉的煤炭价格。但是,这种非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例如,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空气和水的污染,耕地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的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体系政策也已经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压力和挑战。

由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超越了中国国界。中国在2000到2005年间的CO2排放增加超过了50%,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呼吁要求中国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以应对2012后的全球气候变化。然而,也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平均CO2排放远低于大多数OECD国家。从1850到2000年,中国的历史累积CO2排放仅占全球的7%,远低于美国和欧盟国家的近30%,这在第一次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和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规划纲要中都有体现。但不管如何,以全球人均1/3的耕地,全球人均27%的水资源,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迁上,中国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国家之一。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中国的谷物产量将减少40%,中国西部冰川将减少27%,严重威胁长期水资源安全与流域污染。

低碳转变之路

基于上述对中国环境与能源挑战讨论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为中国经济向低碳型、环境友好型与可持续发展转变上提供一些战略性的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结构与模式

未来的经济增长应该是要转变经济增长结构与模式,主要靠科技来驱动发展的。如同目前的发达国家一样,商业与服务业将最终是最大的经济部门,约占GDP的60%-80%,高科技与高附加值产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领域,此外还有能源部门,主要是发电与石油、天然气开采。包括钢铁、石化、非金属材料以及采掘业等重工业,还有传统制造业都不是高附加值产业,商业与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将成为最大的经济部门,从现在到2050年将有极大的发展。这要求中国从现在起就采取行动,大力发展高科技与高附加值产业,而不是向其他欠发达国家出口廉价制成品或资源,至少不要像现在大多数OECD国家向中国出口资源一样。

(二)转变初级能源需求与结构

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电力工业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并将在以后发展更快。尽管绝大多数是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但未来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仍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建议中国应该尽早制定相关政策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氢能)将在中国的能源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形成更加灵活多变的能源结构。预计从现在到2050年,风力发电将以年均10%,太阳能发电将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火力发电能力在2008年度已经达到600 GW的水平,但是大量的火力发电厂都没有碳捕获和储存装置与技术,因此,到2050年将有80%-90%的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的电厂安装碳捕获和储存装置,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电厂中煤炭的使用率将从2005年的60%下降到2030年的30%,与此同时将更多地使用石油和天然气。中国的电厂对于碳捕获和储存装置与技术也不必太担忧,因为集成碳捕获和储存装置与技术系统目前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使用。集成碳捕获和储存装置与技术系统对于电厂而言是一笔额外的巨大开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安装将产生巨大的财务负担。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电力公司需要静待碳捕获和储存装置与技术系统的完全国产化,例如,目前正在进行的中欧“零排放计划”装备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所以,与目前的大多数OECD国家一样,中国有必要在今后的几年中进行国际资本合作以促进碳捕获和储存装置与技术系统的国产化。没有碳捕获和储存装置与技术系统的帮助,中国的节能减排任务与目标将困难重重。与碳捕获和储存装置与技术系统的高投资相比,未来核能发电将会有极大的提升。

(三)发展可再生能源以适应未来交通与住房的能源需求

中国的交通就整体而言仍然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例如,中国增长最快的私人汽车在2005年为每千人17辆,远远落后于2004年美国的每千人700辆和欧盟的每千人400-550辆车。尽管在最近中国有大量投资于交通等基础设施,但离完善的交通网络还相去甚远。比如中国2007年75,438公里的公路,仅仅相当于欧盟或美国的1/3。因此,中国在未来会不断致力于投资和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这同样意味着在未来会有愈来愈多的能源用于交通,同时,要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和电动交通工具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住房方面,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来源,尽管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限制其使用。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住宅的家用电器数量急剧上升。比如,沿海地区空调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是从2004年夏季就开始的电力负荷过载严重的原因之一。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在增长,如太阳能热水器、小规模非用电式公共供暖设施、改进的生物燃气、改进的顶置式软PV管太阳能管网、风力涡轮机等都发展迅速。预计在今后的二三十年中,微观领域的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获得长足发展。

(四)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与模式

工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初级能源消耗部门,其结构转变将对未来的初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工业部门的初级能源消耗占全国的2/3,这其中60%是用于重工业领域。比如,在2005年,排在初级能源消耗前三位的分别是重工业、能源工业与传统产业。尽管在过去的20年中,重工业一直占据初级能源消耗大户地位,但预计到2050年,高科技与高附加值产业的能源消耗将到达重工业的50%左右,也就是说,整个工业部门的初级能源消耗将在未来大幅度下降,而交通和住房领域的能源消耗将上升。预计到2050年,交通和住房领域的能源消耗将达到总消耗量的30%-35%,与整个工业部门的初级能源消耗持平,这也是目前大多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率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由于化石燃料燃烧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不断增加的原油进口而带来的国际贸易摩擦及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虽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决心与比较明确的目标来提高其经济效率,已经或正在对建筑、工业与交通领域实施节能减排的措施,但如何改变现在高排放能源体系与结构,改变目前经济结构对其依赖性是更加重要的任务。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在分析目前与可预见未来中国能源与环境挑战的基础上,试图为中国经济向低碳型、环境友好型与可持续发展转变上提供一些战略性的建议,如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结构与模式,改变目前的初级能源需求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适应未来交通与住房的膨胀性需求,改变目前的产业结构等。

参考文献:

1.Brunekreef B, Holgate ST. Air pollution and health. Lancet, 2002,360 (9341)

2.Cifuentes L, Borja-Aburto VH, Gouveia N, Thurston G, Davis DL. Climate change:Hidden health benefits of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Science, 2001, 293(5533)

3.Tao Wang, Jim Watson. Scenario analysis of Chinas emissions pathways in the 21st century for low carbon transition. Energy Policy, 2010, (38)

4.Larson, E.D., Zongxin,W., et al., Future implications of China's energy technology choices. EnergyPolicy, 2003, 31(12)

5.Chen, W.. The costs of mitigating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findings from China markal-macro modeling. Energy Policy, 2005, 33(7)

6.Cai, W., Wang,C., et al., Comparison of CO2 emission scenarios and mitigation opportunities in China's five sectors in 2020. EnergyPolicy, 2008, 36(3)

7.DRC, ERI, et al., 2050 China Energy and CO2 Emissions Report. Beijing,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ttee; Institute of Nuclear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 TsinghuaUniversity. 2009

8.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OECD/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Paris. 2008

篇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Y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90212);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10ZDAXM00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10JD011)

作者简介:徐盈之(1970-),女,浙江杭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王 进(1987-),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

摘要:运用1990~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逐点估计方法,就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人均GDP和能源消费之间呈现N型关系,在人均GDP从低到高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一段平稳下降区间,在此区间前后人均GDP均显著地促进了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能源消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存在。进一步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研究表明,高收入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呈现倒U型关系,而低收入地区的能源消费持续提速。最后为我国制定能源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非参数逐点估计;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中图分类号:F22233;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8-0001-05

1 引言

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到2011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的正式出炉,由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环境问题的产生。因此,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的一个热点。

能源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近些年来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众多学者将其不断引入到经济领域,研究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时间序列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Kraft利用美国1947~1974年的数据,采用Sims方法首次发现了GNP与能源消费的一个单向因果关系[1]。Cole研究发现,1970~1992年OECD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交通能源消费总量随着GDP的增加而增长[2]。之后,许多专家学者运用协整理论以及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技术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如Stern[3]。二是面板数据研究。进入新世纪,面板数据分析逐渐成为主流。Lee最早将面板协整分析应用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4]。之后,Bwo-Nung Huang等将研究拓展至动态面板模型[5],Mehmet Balcilar等采用Boostrap方法检验G7(除德国)国家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6]。国内学者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最早的赵丽霞和魏巍贤把能源因素加入到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使用之间的关系[7]。陈幸祎等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以及各行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8]。赵湘莲等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以及空间集聚状态[9]。

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其大都运用参数分析研究方法,并且对于面板数据的分析集中于线性模型。即使有研究考虑到非线性关系,也大都局限在线性方程设定的框架下,通过添加平方项方法主观设定参数非线性的形式,如赵进文首先将非线性STR模型引入我国[10],而刘长生等采用门限回归模型的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其研究对象也具有类似非线性复杂关系[11]。参数模型设定存在两方面的局限:第一,人为地设定模型形式有可能会导致非一致性和无效的参数估计;第二,参数估计结果无法表示随着自变量变化因变量的变化趋势。目前运用非参数方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计算生产率、测度能源效率以及模型优化等方面[12~14]。关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非参数研究还不多,刘浚仅用非参数方法得到我国能源消费与GDP之间的拟合曲线,并没有更大的实际意义[15]。因此,本文将在Ullah等学者的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16]的框架下,将经济影响偏向效应的分析拓展至动态分析,以进一步丰富现有的研究。

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将使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人均GDP的边际效应进行逐点估计分析。一方面观察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其对能源消费有着怎样的动态影响;另一方面考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边际效应又会发生怎样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人均GDP对能源消费边际效应的动态变化会呈现怎样的差异。

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21 模型设定

参数、半参数和非参数分析是三种常用的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非参数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同时建立参数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对比。

本文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前,先通过模型设定检验来决定使用哪种形式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步骤为:首先通过F统计量检验应该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还是混合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显示F=4428>F005(28,549)=15,因此选用面板数据模型;接着通过Hausman检验来决定是运用固定模型还是随机模型,检验结果显示p=0021

(1)

其中,被解释变量PEC表示人均能源消费量;解释变量PGDP表示人均实际GDP(1990年不变价);αi是截距项;β1i和β2i表示PGDPit和PGDPit2的估计系数;εit表示残差项,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i和t表示第t年的第i省份(市、自治区)。

为克服上述参数模型设定中存在的局限,本文建立了如下的非参数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2)

其中,αi为省(市、自治区)固定效应,m·为未知的回归函数,除光滑性外未做其他限制,所以非参数模型比参数模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模型(2)可依照Ullah等学者的非参数局部线性方法进行估计[16],具体过程为:

(3)

其中,εit中包含局部线性化后的余项,βx等于mx的一阶偏导数,即βx=mxx,表示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边际影响。由式(3)可得:

(6)

同参数估计不一样的是,非参数模型的估计式m(x)为X的函数,而同时偏导数βx不再是固定的常数。因此,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将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自变量的取值不同而发生动态变化。

为得到人均GDP在平均水平处的估计,本文计算非参数估计x在处的值,即,=1/nT∑ni=1∑Tt=1it。为进一步刻画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边际影响,本文采用逐点回归的方法,将区间mini,txit ,maxi,txit 等分成49个子区间,在每一区间点处应用式(5)估计x,用式(6)估计x,以此来观察人均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关系,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分别求得人均GDP动态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以考察随着时间演进和人均GDP增加能源消费边际效应的变化。

22 变量说明

本文的分析对象是1990~2010年除和港、澳、台地区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1997年后重庆各年的数据并入四川。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具体而言,计量方程中各变量的含义分别如下:

PECit:第t年第i省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即能源消费量与人口的比率;

PGDPit:人均GDP,即实际GDP与人口的比率,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人均GDP的实际数。

①本文也做了a=09、15时的估计结果,但对比发现非参数估计对窗宽的选择并不是非常敏感,因此,只取a=12时的结果进行分析。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

在非参数面板数据模型中,采用高斯函数(即标准正态核函数)为核函数,K(u)=12πexp(-u22)。根据Ullah[16]等最优窗宽的选择标准h=a×n-1/7,其中a为正常数,n=580为面板数据的样本总量。本文对回归函数x和导函数x进行非参数逐点估计,其中非参数估计的设定和图形做法是:取a=12,将区间mini,txit ,maxi,txit 等分成49个子区间,共有50个端点,在每一个端点处应用式(5)估计x,再用式(6)估计x。利用等分点以及估计出来的x,描述出我国人均GDP和人均能源消费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图1给出了参数估计和非参数估计(a=12)①两种情况下的关系图,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参数估计的结果显示出人均GDP与人均能耗之间呈明显的倒U型关系,当人均GDP水平为55万元时,人均能耗达到最大值,而后不断减少,这一结果与许广月的研究结果[17]基本一致。非参数估计的结果显示出人均GDP与人均能耗之间呈N型关系,低人均GDP水平下经历倒U型变化之后,人均能耗开始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快速上升。因非参数面板估计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本文着重研究非参数逐点回归方法下的拟合曲线。如图1所示,当人均GDP较小时,人均能耗随着GDP的上升而增大,大约x=35万元/人时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最大,为37吨标煤/人,也就是倒U型的顶点。此后,人均能耗随着人均GDP上升而缓慢下降,大约到x=62万元/人时,这种倒U型关系被打破,人均能耗又与人均GDP呈正相关。相比第一阶段,这种升幅速度有所提高。此后,人均GDP与人均能耗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一直维持稳定,到x=73万元/人时人均能耗达到了41吨标煤水平。

由此可见,我国人均GDP与人均能耗之间实际呈N型关系。正如“重组假说”所描述的情况:能源压力和经济增长分离状态不会长期持续下去,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高收入时的物质利用会再次增加,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会重新组合。我国出现这种现象,本文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政策原因。我国实施与节能相关的政策措施起步较晚,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导致企业用能粗放、效率低下,居民的节能意识欠缺。二是经济原因。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减物质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经济增长率超过了能源消耗强度,从而出现重新组合的情况。

32 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动态边际效应

我国人均GDP与人均能耗之间为什么会出现N型的关系,高收入水平下人均GDP与人均能耗相互连结的影响是什么?以下通过分析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动态边际效应来寻求回答。为了同时体现随着时间演进和人均GDP增加对能源消费动态边际效应的影响,采用与上节一样的逐点回归方法分别求得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全国各省份各人均GDP水平上的动态边际效应,以观察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动态边际效应会随着时间演进发生怎样的变化,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①。

首先,综合考察样本期内所选取的5年人均GDP对能源消费倾向的动态影响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演进,这种边际能源消费倾向大体呈倒U型,即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边际效应随时间变化先上升后下降,在2000年前后达到最大值,此时平均边际能源消费倾向为125;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边际能源消费倾向呈U型,即人均GDP对能源的边际效应随人均GDP的上升先下降后上升,在人均GDP水平达到很高时出现稳定情况,并且在这期间人均GDP对能源的边际效应全部大于0。

①本文选取的5年中,将每一年的人均GDP等分为50个点,在每一个点上估计出了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边际效应,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展示了其中隔点选取的20个数据点。

②参考《中国统计年鉴》中区域的划分,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甘肃、贵州、云南和广西10个省(区)。由于没有相关数据,并且将四川和重庆的数据合并成大四川,所以本文研究的三大区域共包括29个省(市、自治区)。 其次,研究样本期内随着时间演进和人均GDP的变化,能源消费倾向的边际效应又如何发生变化。研究发现,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边际能源消费倾向基本保持U型,但是仍然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在样本期的前一段时期,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边际效应在经历短暂的下降后迅速进入平稳状态,而后一段时期则完全经历了一个U型变化才变得平稳。这表明我国能源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随时间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各个时期都有特定的边际效应,与当年的产业结构、能源效率、节能措施均息息相关;第二,随着时间推移,能源消费的边际效应出现拐点时所对应的人均GDP基本上是不断增大的,分别为:23、19、23、41和63。这表明,我国能源的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简单的递减趋势(如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样),而是会在更高经济增长水平转折呈增长趋势,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呈现N型关系。

最后,进一步考察人均GDP对能源消费边际效应的变化趋势。本文给出了1990~2010年二者之间的平均变化关系图,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的边际效应开始出现小幅下降,之后随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到达21万元时,边际效应最大,为11;接下来能源消费的边际效应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下降过程,到人均GDP为62万元时,边际效应最小,为028左右;最后,当人均GDP突破62万元后,边际效应又开始呈上升趋势。

通过以上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动态边际效应的分析,再一次验证了我国并不存在能源消费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而是呈现N型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我国主要通过大量的物质、人力和资本投入来促使经济的增长,并不考虑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导致国内能源消费快速上升。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国家也开始提倡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边际能源消费倾向开始降低,能源消费有所下降。但是,当我国的经济发展到更高程度(人均GDP达到62万元),可以发现边际能源消费倾向开始出现上升趋势,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3 区域间差异的进一步比较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由于各个区域经济基础不同、区位优势不同以及能源储量上的差异,造成了我国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异。因此,研究我国不同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该地区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选择的政策和法规,有助于缩小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②。

研究的具体方法与上文介绍一致,将每个区域的两极值之间分成49个区间,然后求出每个端点所对应的x,最终根据端点与估计值描述出三大区域人均GDP和人均能源消费的关系,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我国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人均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基本呈倒U型曲线,在人均GDP为58万元时达到最高点,但是进一步观察发现,当人均GDP超过62万元后,人均能耗有微弱上升的趋势;中部地区人均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呈一条缓慢上升的直线,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中部地区的人均能耗也随之上升;西部地区人均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呈一条快速上升的直线,伴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西部地区的人均能耗将快速增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三大区域出现明显的差异?本文将通过分析东、中、西三地区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边际效应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由图5可以发现,西部地区的边际能源消费倾向最大,其次为中部地区,最后是东部地区。这就说明了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下,每增加一单位的人均GDP,西部地区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具体而言,西部地区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的边际效应呈M型,在人均GDP为15万元时,边际效应达到最低点,为16,当人均GDP大于4万元时,边际效应趋于稳定,在18附近;中部地区大致呈倒U型曲线,在人均GDP为1万元时,边际效应达到最高,之后开始下降,在边际效应为06时稳定;东部地区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除开始边际效应随人均GDP的上升有所下降之外,其余部分与倒U型曲线相吻合,最高点是当人均GDP为21万元时,边际效应是082。对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呈现出差异的现象,可以总结为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对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影响较大。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引进和采用国际先进科学技术,促使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均能耗下降,出现能源消费的倒U型曲线;中部地区受“中部塌陷”效应的制约,产业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近年来在“中部崛起”的推动下,导致了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供给区,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增长速度随之迅速发展。第二,各地区现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造成了区域能源消费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中部地区以农业、原材料加工业为主,西部地区由于劳动力水平较低、资本投入有限,因此以资源型产业为主。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可知,在能源资源使用过程中,优质的能源资源会向经济结构好、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转移,而经济基础差的地区则存在各种要素的流失。因此,造成了我国现阶段三大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明显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1990~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逐点估计方法,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呈现N型关系,并不存在能源消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一步分析我国三大区域间的差异表明,高收入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呈现倒U型关系,中部地区则表现为缓慢的“双增”趋势,而低收入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将持续提速。

基于以上结论和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随着我国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已经出现了“重新组合”的情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鉴于我国必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处于能源消费伴随经济增长的现实,政府应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同时,政府应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从根本上降低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的推动效应。

第二,结合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的明显差异,在考虑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协调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区域政策,统筹三大区域共同健康发展。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基本呈良性循环关系,需要各省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下尽可能地因地制宜;中部地区是我国能源消费较高、高能耗产业的集中区域,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快技术进步,实现经济与能源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工业发展落后、技术缺乏,需要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优势,加大对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三,鉴于我国政府在能源领域调控作用十分显著,因此政府首先要保证我国能源相关政策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相关立法等工作规范

我国能源管理和政策制定工作,保证能源管理政策的统一性、连贯性,形成能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制定和完善我国的能源立法,保障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最后,在能源结构调整中,通过制定相关标准来规范和度量新能源的开发应用以及传统能源的节能增效,通过标准的规范从而引导能源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raft J A Kraf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 [J]. The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1978, 3(2): 401-403

[2]Cole M A, Rayne A J, Bares J M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n Empirical Analysis[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2(4): 433-450

[3]Stern D I A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Energy in the US Macro Economy[J] Energy Economics, 2000, 22(2): 267-283

[4]Lee C C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ointegrated Panel Analysis[J] Energy Economics, 2005, 27(3): 415-427

[5]Bwo-Nung Huang, M J Hwang, C W Yang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Revisited: A Dynamic Panel Data Approach[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8(67): 41-54

[6]Mehmet Balcilar, Zeynel Abidin Ozdemir, Yalcin Arslanturk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Causal Nexus Viewed through a Bootstrap Rolling Window[J] Energy Economics, 2010(32): 1398-1410

[7]赵丽霞,魏巍贤 能源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 预测,1998(6): 32-34

[8]陈幸祎,黄栋 湖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关联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1(20): 126-128

[9]赵湘莲,李岩岩,陆敏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J] 软科学,2012(3): 33-38

[10]赵进文,范继涛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8): 31-41

[11]刘长生,郭小东,简玉峰 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方法的比较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 2009(1): 1-8

[12]郑京海,胡鞍钢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 经济学(季刊), 2005,4(2): 264-293

[13]陈诗一 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 [J] 经济研究,2009(3): 129-142

[14]Azomahou T, F Laisney, N Phu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2 Eissions:A Nonparametric Panel Approach[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6(90): 1347-1363

[15]刘浚 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非参数的回归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9(12): 112-113

篇10

[关键词]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能源价格 最优能源――资本比率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以及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的不断上升,降低经济增长中的过高能耗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存在依赖性,如果节能降耗超过一定界限,继续控制能源消费将损害经济增长。因此,节能降耗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即节能降耗必须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推行。那么,我国应该将能源消费特别是能源――资本比率降低到什么程度,才能既保证经济增长率最大化,又能杜绝能源浪费呢?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回答。本文拟做一尝试,期望测算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能源――资本比率,然后将其与我国实际的能源――资本比率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为兼顾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最优的能源――资本比率

根据Young-Seok Moon,Yang_Hoon Soon(1996)所给出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αE1-β(0<α<1为常数)可知,产出Y是通过投入资本K和能源消费E的生产出来的。根据笔者的研究,能源强度τ=E/Y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字型,并且得出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能源强度τ*=(1-α)/β(β为能源价格)。根据上述结论,因为τ=E/Y=(E/K)α,所以能源――资本比率E/K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也应是倒U字型,应该存在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能源-资本比率(E/K)*=[A(1-α)/β]1/α。在α为常数的情况下,(E/K)*的大小取决于能源价格β的大小,能源价格β上升将使最优的能源――资本比率(E/K)*降低,而能源价格β下降将使最优的能源――资本比率(E/K)*上升。

下面我们来看我国的最优能源――资本比率(E/K)*。由于不能得到能源价格β,所以无法直接计算通过(E/K)*。但是我们可以借鉴Young-Seok Moon,Yang_Hoon Soon(1996)的思路,先计算一个基期最优能源――资本比率(E/K)*基期,然后通过(E/K)*=[A(1-α)/(EPIβ基期)]1/α=[A(1-α)/β基期]1/β/EPI1/α=(E/K)*基期/EPI1/α就可以得到基期以后各年最优的能源――资本比率。其中EPIt为能源价格定基指数,本文用燃料类商品零售价格定基指数近似表示(见图)。

实际上,我们仍然无法直接通过[(1-α)/β基期]1/α计算出基期的最优(E/K)*。但从图中1978年~2004年我国燃料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曲线可以看到,燃料价格在1978年~1987年间变动却非常小。如果我们忽略这个微小的变动,假设1978年~1987年燃料价格是不变的,那么这个粗略的假设就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由于能源――资本比率E/K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是倒U字型,所以可以通过=c+α1τ+α2τ2+ε来估计这一既定的未知价格下的(E/K)*。根据函数有极大值的条件可知,关于E/K的二阶导数应该小于0,即α2<0。其中(E/K)*由下式决定:α1+2α2(E/K)=0,即(E/K)*=-α1/2α2。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我们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最终估计结果为,R2=0.2588 DW=1.5046。其中资本的数据是根据郭庆旺等的计算方法所构造出完整的1978年~2006年(1978年为基期)的数据。虽然估计时可用的样本容量很小,但我们还是可以得到1978年~1987年间的最优(E/K)*=8.5。将(E/K)*=8.5与1978年~1987年间我国实际能源-资本比率对照后发现,1983年的实际能源-资本比率(E/K)1983=8.4731更接近于这个最优值(见表1)。并且通过观察1978年~1987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可以发现,最大化经济增长率的确出现在1983年(见表1),因此这一估计结果还是可信的。于是,我们用1983年的作为基期近似地来计算我国各年的(E/K)*。

从图可以看到,我国燃料类商品零售价格在1988年开始迅速上升,尤其近几年急剧上涨的趋势更加明显。根据(E/K)*=[A(1-α)/β]1/α可知,与能源价格上涨相对应,最优能源-资本比率必将下降。下面我们就可以大体计算出能源价格上涨后我国的最优(E/K)*,以及其与实际E/K的差距。我们首先计算出以1983年为基期的我国各年燃料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EPI(1983年=1),并且知道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基期1983年的能源-资本比率基本是最优的,其数值大约为(E/K)*基期=8.5,然后通过(E/K)*=(E/K)*基期/EPI1/α就可以得到各年的最优(E/K)*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α的取值对(E/K)*=(E/K)*基期/EPI1/α的影响,如果0< α<1取值越小,那么最优(E/K)*将越小,反之,将越大。我们任意选择α的值,假定α=0.90和α=0.50,我们计算了2000年~2006年时的(E/K)*,并将其与实际E/K进行比较,其具体数值见表2。

注:以上价格指数(1983=1)是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应价格指数(1978=100)计算得到。

表2中数据表明,无论α取何值,近年来我国实际E/K远远大于(E/K)*,并且二者差距的演变轨迹为:大小大小。从第(1)栏中实际能源――资本比率数据可以看到,在2002年以前,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对能源X低效率的改进、产业、产品结构和能源品种结构的优化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等原因,我国实际能源――资本比率是下降的,但是能源――资本比率不断降低的趋势并没有持续下去,在2002年达到一个较低值后,从2003年起重新开始上升,由于国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节能降耗政策和措施,从2005年起实际能源――资本比率重新出现下降,并且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那么这是否意味着2006年的能源――资本比率已经小于最优值?答案是否定的。第(4)栏和第(6)栏的实际能源-资本比率和最优比率的数值显示,2006年我国的实际能源-资本比率肯定大于其最优值。这表明,在现阶段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明显的数量扩展特点,高度依赖于能源的供应和消费,经济增长的高耗能特征依然没有完全改变。因此,节能降耗任重而道远。

三、政策建议

本文结论表明,虽然近几年我国实际能源――资本比率与最优比率的变动趋势经历了“大小大小”的过程,但实际能源――资本比率还是远高于最优值,这其中的政策含义可能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能源的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极不和谐的状况,必须迅速降低能源消耗。具体来说,在短期内,应该采用市场调节与管理相结合:(1)逐步取消对能源价格的管制,改变能源价格无法反映供需关系、无法调节能源使用的现状,充分利用市场形成能源价格以引导能源消费;(2)国家可以在短期间内通过节能以及税收等措施进行严格管理,使能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从长期来看,节能降耗最终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国家应调整现有的科技政策,将政策重点倾斜在研究和采用能源开发、利用的新技术;并引导和鼓励开发、应用并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能耗的降低。

第二,节能降耗必须以保持最优能源-资本比率为前提。尽管节能降耗势在必行,但是对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国家来说,加快经济增长无疑应该是第一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而正确地理清、认真地处理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得以有效的协调、兼顾,将节能降耗建立在最优能源――资本比率的前提下,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极端重要,这也是我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以及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John Asafu-Adjay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price and economic growth: 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 Economics,2000(22)

[2]丁建勋:我国能源强度的最优规模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2007(2)

[3]丁建勋:最优能源强度与我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