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外科牵涉的相关医疗领域比较广泛,并且占据着一定的医学位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外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医学的全面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就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对医学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外科 医学领域 重要性
引言
外科,从字义表面理解为外伤等一序列身体表面疾病治疗的科室为外科,但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解释是指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外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医院外科的专科设置原则与内科类同,通常与内科相对应。外科方面的疾病主要分为: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五大类。
外科主要分科为:普通外科(简称普外)、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显微外科等。
一、外科发展概述
外科隶属现代医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医学项目,外科主要实现实现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恢复健康。这方面的深入治疗和发展研究。外科和医学领域的其它科目一样,也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而且外科更重视开刀的适应症、术前的评估与照顾、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照顾、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
从先前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的头颅中,医学人员发现木乃伊头颅留有手术的痕迹。在我国2000多年以前,外科在战争、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并不断完善。19世纪末,现代医学开始问世,起先经常由受过培训的理发师执行手术——即所谓的“医疗理发师”(barber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许多英联邦国家外科医师被称呼为“先生”(Mister)而不是“医生”(Doctor)。在20世纪初,随着消毒、麻醉、止血、输血等技术的产生和进步,现代外科学得以逐渐深化及完善。现代外科奠基于是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和止血、输血等问题。
外科手术用的止血钳的不断改进,输血和补液也日益受到重视,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外科手术的范围,并增加了手术的的安全性。50年代初期,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发展道路。60年代开始,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创伤、整形和移植外科的前进。70年代以来,各种纤维光束内窥镜的出现,加之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从B型超声、CT、MRI、DSA到SPECT、PET)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特别是介入放射学的开展,应用显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不但将诊断,同时也将治疗深入到病变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生物工程技术方面也将对医学领域中的外科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外科在不断发展中对医学领域的推动作用
无疑,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医学不断进步发展中,外科不可能一层不变,其医学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现代医学在发展中不断实现纵深方向的发展,同时在时间和空间领域中不断得到完善。外科的不断完善与条,分科也变得多了起来,因此,外科要进一步分为若干专科;有的按人体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体的系统,如骨科、泌尿外科、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龄的特点,如小儿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术的方式,如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移植外科;还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质,如肿瘤外科、急症外科等。
外科在不断发展中实现医学领域的不断完善,在通常病例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发展,实现了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发展角色。推动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向前发展。
三、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疾病治疗诊断方面的重要性
外科中常见的医疗诊断及处理医疗上的问题包含了创伤、各种胸腹部急症、先天/后天性畸形、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在临床应用上和麻醉学、特级护理学、病理学、放射学、肿瘤学等其它医学专科工作关系极其密切。随着药物、早期诊断技术与其他医疗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学)的发达,许多疾病的治疗都转变为非外科治疗为主,然而外科手术仍然是这些治疗无效或产生并发症不可或缺的后线支持,而外科微创手术(内窥镜手术)的领域也在蓬勃发展。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出,外科在疾病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角色,发展空间之广,发展程度之深是一时半会无法完成探讨和完成深入研究的。外科各专科的全面繁荣发展,为人类健康创造一个个奇迹,在医学史上不断实现新领域的突破。故而,在医学临床诊断和手术运用中外科不仅具备前瞻性的发展特点,同时也具备其他外科以外无法完成的医疗难度而外科可以进一步解决的后勤医学发展性空间。故而,外科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外科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医学发展中尤其是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医学研究和发展中,对外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创新,应对现阶段和未来有可能发生机已经发生的疑难病症,外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外科的发展历程来探讨,外科在其发展中无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乃至世界,都有外科发展的足迹。在医学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来看,外科在医学领域中都有涉足,由此不难看出,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何伦;“让活人回到医学中来”[N];健康报;2010年
[2]柯利民;徐阳孙;试论医德[J];中医药学报;1981年03期
[3]龚道淑;胥树平;何之荣;护患纠纷对护士造成的心理压力及疏导[J];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01期
[4]蒋建中;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实践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5]徐玉涛;整体护理观念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黄春玉;黄小兰;王红英;;创伤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篇2
关键词: 宠物外科手术 实践课 教学方法
《宠物外科》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宠物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高等职业院校宠物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包括外科疾病和外科手术这两部分的内容,其中宠物外科手术是宠物医学行业的核心技术与难点所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宠物外科手术这门技术,并利用这门技术解决宠物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宠物外科手术实践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循序渐进,注重基本功的练习
通过宠物外科手术这个课程的学习,学生熟练进行术前的各种准备,并在团队的配合下完成常见的外科手术,以及最终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较为熟练地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治。由于外科手术的可操作性强,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另外,基于外科手术的特殊性,以及大多数同学急于求成,实践课的教学过程更要注重循序渐进。
手术的种类纷繁复杂,但其关键要素却是相同的,坚持无菌原则和熟练手术基本操作(如切开、止血、分离、缝合等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1]。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打结缝合的学习。在教学打结缝合之前,教师不能急于教授学生打结缝合方法,而应首先通过示范操作使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例如,熟练地打结缝合能够使手术节约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以打结的教学为例,通过两年的教学,我认为,打结教学要注重动作的分解和规范,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学,并形象地介绍给学生听,使学生体会“手不交叉线交叉、线不交叉手交叉”的原则。而且打结的学习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与熟练,不能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能在教过几遍之后完全熟练。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保证课内教学时间内一个40人左右的班级能有20%的人熟练,其他同学把消化和熟练的时间放在课下,并在第二次课进行考核。考核的压力与打结的可操作性,在几个平行班级中掀起了打结的热潮,学生互帮互助,在第二次课考核时熟练通过率达95%以上。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会使学生因为当堂考核还未消化吸收,导致学生学习信心的丧失。
2.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我们培养的是具有专业实用技能的高级人才,所以操作的规范、无菌意识、人员的配合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工作后的操作技能。在学习阶段就要注重规范,由于手术操作场所的特殊性,为使学生能够更好更清晰地观摩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将手术操作拍成教学片,供学生学习,克服观摩人数太多无法清楚看到操作细节的问题。并将关键步骤拍下照片,于学生实际操作之前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操作的时候能做到心中有数。形象、直观、感性的多媒体表现方式能体现现代医学教学的特点,有机地将教学所需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课件,可以极大地提高外科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2]。
3.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
3.1详细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我校必修课程实行的是理论课+实验课+实训周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对宠物外科手术的教学尤其适用。将宠物外科手术基本的操作方法,尤其是实际操作中会用到的器械识别和使用,宠物的麻醉方法,皮肤的切开止血、缝合方法,以及最简单的手术一共20课时的教学合理地穿插在平时的理论课教学中。有了外科手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在之后的为期5天的实训周里,可安排一些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适合现阶段高专教学需求的手术,例如:犬的膀胱切开术、犬的胃切开术等,集中系统地进行操作练习。教师要提前安排好教学计划,做到衔接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要标明该项操作日期、所用时间、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达到的要求等,做到有的放矢。
3.2学生轮流承担手术角色,责任到人,注重团队协作。
在动物外科手术实训周的教学中,我们将班内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考虑到手术的数量,以及手术人员的分工,为了既能便于操作又能使每个人都能把每个角色体验一次,所以一个组安排5-6个人。要求每个手术小组在手术之前都要制订详细的手术计划,自行进行人员分工。同时,在实际手术操作中,无论是手术者、手术助手还是巡回助手,都应该熟悉手术操作方法和路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配合,并且能通过手术实践达到教学目的。
人员分工,包括主刀、助手、器械助手、麻醉师,要求大家团结协作,各行其职、各负其责[3]。目的是使每个同学在实训周实践教学之后不仅掌握术前准备,而且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及术后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点。组内人员就是一个团队,一个班分为多个组,同时还进行手术,从麻醉开始,实际操作哪个组又快又好、配合默契,一眼明了。
由于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因此实际操作过程有条不紊,也杜绝了有的同学不愿动手或有的同学每次都当主刀的情况。学生不仅完成了课程学习,而且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3.3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
实践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但为了及时指出学生操作的错误,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全程在场。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学生就不能体会到外科手术的一些重要操作方法。例如,止血,在实际操作当中,学生碰到组织出血时常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甚至有的学生对出血产生畏惧心理,组织切开和分离过程中过于小心翼翼,使手术的时间大大延长。这是学生在动物外科学习中反映最多的一个实际问题[1]。手术中组织切开后的出血不可避免,再加上止血结扎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不容易熟练掌握,如果只是观摩教师示范,学生很难完全掌握。让学生亲自动手,老师只起辅助的作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动手能力,而且能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术后护理
手术的成功并不代表治疗的结束,术后护理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手术治疗的成败。为了使学生意识到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更好地掌握术后护理的方法,我们把术后护理都交给各组学生。由于是护理自己做过手术的犬只,出于情感原因,或是想看到自己手术成效如何,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对它们进行护理,负责它们的饮食、手术的常规护理和卫生的打扫。这使学生明白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学生在护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手术创口发生感染、裂开,舔咬,没有食欲等都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也对宠物外科的理论部分进行了强化。通过为期一周半至两周的术后护理,学生看到了手术的成果,失败的同学也总结到了失败的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5.作好学结,写好实验报告
在外科手术实训周的实践教学结束后,在对犬进行术后护理的过程中,我们开设手术讨论课,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发言,可以就某个手术或某个操作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谈谈自己的体会。同时我们也参与讨论,就同学提到的某个重点问题给予纠正、提示和启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每个同学都获得了体验每个角色的经历,因此讨论的积极性都很高。由于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讨论的内容也很丰富。其他同学边听别人发言边自己思考并回忆实训周操作过程。这样做比起枯燥的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气氛更好。最后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要真实地再现手术操作的全过程,包括术前准备、人员分工、手术术式、药品、器械、可能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与手术体会。我们认真批改,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盈帆,刘安堂,江华等.动物外科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医学教育索,2009,8(6):701-702.
篇3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疼痛护理
引言
普外科是医院众多科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是的科室之一,对于解决患者需求,保障居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皮外科患者的护理相较于常人,相对复杂和繁琐,这是外科护理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怎样做好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对相关情况进行阐述。
一、术前阶段的护理
1.增进医者与患者的交流。增进服务意识,强调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放在心中的服务理念,在病人入院时做好接待,让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护理活动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交流技巧,遇事能“换位思考”,最大程度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来疏导患者的工作,以减轻患者因缺乏手术相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降低其紧张度,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强患者手术信心。
2.增强术前对患者的心理辅导。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对于手术都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因为患者缺少医学常识,经常会在术前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从而表现出心态不平衡及焦虑。针对手术患者存在术前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该以热情、主动、通俗、易懂且科学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和疾病的有关知识,并举出成功病例鼓励病人消除顾虑,解除紧张不安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3.因人而异,加强护理。如对吸烟者,向患者宣传吸烟对疾病的危害及戒烟的重要性,并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对老年患者应术前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对预防术后呼吸功能不全起重要作用,并训练病人正确的咳痰方式;对高血压、冠心病或心电图不正常的患者除给予针对性降压扩冠治疗外,应进一步提高心肌的储备功能。
二、术后阶段的护理
1.基础护理:在术后的基础护理阶段,应该着重观察神志、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皮肤温度及弹性,观察肠蠕动及腹胀程度,有无恶心、呕吐、伤口渗出液;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的变化;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防止因缺氧造成的患者烦躁不安;调整环境和睡眠,尽可能降低病房各种仪器的音量、光线等不良环境刺激,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及不良的预后;解释各种管道刺激可能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给患者以最舒适的位置;对耐受力差者,辅以镇静剂和止痛剂。注意患者情绪、精神变化,护士尽可能多与患者谈心,运用合理的解释、善意的疏导、真诚的抚慰、有意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协助其定时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有效咳痰,定时给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药物支持,预防肺部感染。
2.疼痛护理: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情况分为两类:
一般说来,第一类疼痛指的是在麻醉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或手术后2~3d。这时的疼痛多是由于切口疼痛,腹部手术患者中的30%~40%均在此期间内感受到了剧烈疼痛,精神上承受着一定的痛苦,患者通常感动沮丧、难过。在这个阶段,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止痛药,使其减少疼痛,同时还需要在精神上鼓励患者,进行思想安慰时,尽量使用一些安慰性的语言,为提高安慰效果,护士在进行安慰时,需要握住患者的双手,或者将手放在患者的头上,并且使得他感受到温暖,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进而提高患者的耐受力。
另外一类患者的疼痛一般是因为个人在翻身过程中不当,或者是由于咳嗽等引发的疼痛,还有就是肠蠕动的因素。护理人员需要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自我控制方法,比如呼吸的调节方式、变换的方式、放松身体的方式、局部咳嗽的方式以及活动时对伤口的保护方式,以降低自身的痛苦,并且还可以辅助患者学习一些减轻疼痛的方式,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得患者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治疗患者的自闭、孤独等情绪,进而减轻疼痛,消除焦虑,我们称之为“音乐疗法”。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以及职业特征,选择可能喜欢的音乐,以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曲调以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得其精神得以放松,进而缓解其痛苦,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疼痛。在手术后3~5 h是排尿最合适的时期,此时应嘱患者尽量排尿,如果出现尿滞留及时处理,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说明,手术后切口出现疼痛的时间以及症状,并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帮助克服一些不良情绪,及时、认真、准确,并且有计划的护理,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机会。
3.心理护理:由于手术中患者对于疾病或手术等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在术后医护人员应该适当的开展心理护理,尽可能的减少他们的痛苦,这对于加速患者身体康复是十分有利的。由于手术做的成功,切除了病灶,患者卸下了负担,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掌握劳动强度,避免腹压过高,定期门诊复查。指导用药、生活护理、心理疏导、注意自我调节,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向家属讲明心身护理的重要性,鼓励、支持、体贴、安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经过实际病例的验证和观察,笔者认为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护理得当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速度,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其它并发症,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所以,注重术后患者的护理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三、讨论
随着群众文化知识的增加和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其对于护理的要求也越发严格,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定期参加医院培训,逐渐的提高医疗水平,增进与患者的交流,来为人民更好的服务,尽到白衣天使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裴静,梁金清,黄霜霞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门诊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29-1631.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护理/心理学;护士病人关系
1 资料
手术在作为外科治疗重要手段的同时,也会对病人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急诊手术,由于病人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以及病人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等原因,对生死感受强烈,恐惧不安程度高。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并进一步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通过对我院在2010年1月-12月425例普外手术病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预,其中男245例,女180例,平均年龄38岁,局麻120例,硬脊膜外麻醉305例。观察手术室护士的心理护理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为手术室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析
由于每位手术患者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位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2.1 紧张、恐惧心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阈狭窄等;还有一些患者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2.2 焦虑心理 手术患者焦虑心理来自多方面,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疼痛,怕术中、术后出现意外,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对自己术后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思想准备,手术后又需要较长时间休养及怕刀口瘢痕影响美观等,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不能配合手术。
3 患者心理及护理措施
3.1 手术前日访视患者 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首先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医疗设备、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技术力量、以往此类手术的成功率、麻醉方式以及本次手术周密的准备情况等,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来更好地配合次日手术。另外,介绍同病区同种手术的成功病例,鼓励其相互交流,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3.2 术前心理及护理措施 来我院大多数患者是择期手术,病人一方面盼望入院后能早日手术解除病痛,另一方面又担心手术的效果,病人迫切希望被医务人员认识、被尊重并受到重视,得到与病情及手术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交待手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
3.3 术中心理及护理措施 交待手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经过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已经有所了解,但手术室对病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全新环境,手术室的气氛也明显不同于病房,病人一进入手术室即刻会产生孤独、压抑、紧张、甚至恐怖的感觉,因此,病人一到手术室门口,手术室护士马上热情接待,患者行走不便时挽扶其入手术室,以增加亲切感,减轻孤独感,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
4 讨论
在对425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形成了一个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业务为主体的工作关系,把手术效果、病情的整体康复作为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系统化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对术中、术后疼痛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自觉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使病人得到了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在对待治疗的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探索及心理护理是病人尽快接受手术,病情有效恢复重要手段之一。贴切的心理分析,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技术、精细的艺术,可使病人以最佳心身状态接受手术,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手术后恢复健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手术病人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的重要。
总之,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用美好的语言温暖患者因疾病而受伤的心,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篇5
【关键词】 外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然而关于医疗纠纷的报道却频繁出现医患关系仍处于激化状态,类型是复杂多样的。在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中,涉及外科的纠纷尤其多。笔者2008年在某医院见习时,就该院过去两年发生的20例医疗纠纷进行分析统计,外科14例、 内科2例、 儿科1例 、妇产科2例、 其它科室1例,可见外科系统的纠纷是其它科室总和的两倍还要多,有关医疗纠纷案件的报道也多见于外科,外科作为医疗纠纷的主要科室,可见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
1 外科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外科的业务特点
近年来,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医疗体制的改革到法律的滞后,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到服务质量、医疗管理都有涉及,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医患环境得到了部分改善,但是,目前对各个科室的医疗纠纷进行单独研究的还比较少,不可否认,任何科室都是医院的组成部分,与医疗纠纷的大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诊疗护理特点,是各科室发生医疗纠纷的内部原因,具有其特殊性。外科作为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对其发生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对构建和谐的医患环境有重要意义。
外科医疗纠纷与其业务范围和诊疗护理特点密切相关,首先,外科以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成为外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外科水平的重要标志,手术具有可创性、复杂性、并发症多的特点,很难掌握其适应症及禁忌症,术中常出现意外情况,术后伤口感染可能性大。其次手术分工精细,需医护人员、各科室、患者密切协作,术前术后护理要求高,麻醉风险大。再次,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诊断困难,易贻误手术时机而发生重要脏器穿孔、坏死,其他器官、组织的损伤、功能损害,术中情况变化,出现并发症和感染,加大手术风险。最后,手术操作复杂,不易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往往出现患者及家属不配合手术治疗或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的情况,患者主观愿望与治疗效果必然出现强烈反差,引发纠纷。
2 外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外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特殊科室,也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原因既包括医疗纠纷产生的一些共同原因,如患方知情权保护不力、病历书写欠规范、过度医疗加重患方负担以及现有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也具有自身特别的原因。
2.1 手术治疗本身风险高,容易因意外而引发纠纷 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本身就处于不断发展而又始终不完美的状态,外科一般以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外科手术具有治疗效果明显,解除痛苦快的特点,但手术具有可创性,对手术者有特别高的要求,术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患者所患疾病是否需要手术,采取何种手术方式都需要医生对该疾病有深刻的认识,而手术适应症是不断变化的,患者又具有个体差异,很难把握;术中操作要求高,要稳、准、轻、快,准确识别人体解剖结构,并能积极防止感染和处理各种并发症,难度系数大;有些手术的病变部位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手术发生并发症往往是难以避免的;新技术、新术式的应用有逐步完善的过程,术者也需要逐步提高和熟悉,在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难免较高,这些都容易出现意外而引起纠纷。
2.2 手术相关医疗文书告知不规范,患方知情权未得到充分满足 告知主要是术前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所患疾病的危害,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技术上的可能性及手术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拟采取的措施,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特别是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患者要真正的听懂、理解。有的医院进行术前告知的是实习医生或进修医生,其对病情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手术同意书等是印好的表格,只按表格中列出的各项内容向患者念一遍,与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密切,而医生的术前告知往往过于简单,用语太专业化,患者及家属未充分理解手术的严重性,只是单纯的签字手术。就会出现术后结果与患者愿望不一致或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患者及家属没有思想准备而发生纠纷。
2.3 少数医生技术不高处置不当,造成医疗失败
2.3.1 某些外科医生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 外科领域对疾病的及时诊断、手术方式、时间、部位的选择,手术中千变万化的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都需要外科医生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对人体解剖结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年轻外科医生的成长途径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医学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医师技能培训的完成,而仅仅是个开端。老师仅是向学生灌输外科学原理而不是每个手术的经验。某些外科医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又缺乏不断学习的上进心,年轻外科医生缺乏经验,或技术水平欠缺的手术者,其手术发生意外的几率都会增高引起纠纷。
2.3.2 部分外科医生掌握的知识很局限,思维方式固定,不能适应新技术、新术式的应用 外科是医学中发展迅猛的领域,需要永不停止的学习,否则会造成知识技术的滞后。如微创手术技术的异军突起、器官移植技术的兴起、预防外科的不断进步,各种医学观念不断演进,知识不断增加,如果外科医生不汲取新知识,不学习新技术,不提高和完善知识体系,必定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技术,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定会错误百出,纠纷不断。外科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室,人是一个密切联系且完整的机体,许多外科医生只把自己当作匠人,而缺乏大医风范,对技术以外的知识一概不通,内科知识更是贫乏,对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能把握好,出现手术外的不良情况不能做简单的处理,必然会增加失误率,引起纠纷。
2.4 科室协作配合不力,影响手术的进程和效果 手术过程有很强的协作性,需要术者、麻醉师、护士等各个科室部门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引发纠纷。外科需要上下级医师密切配合,做好术前讨论,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可是个别医务人员把手术刀当营利刀,受利益的驱动,超越职责范围和技术水平争做不能胜任的手术,利益大的手术都争着去做,利益小或无利益的就往外推。上下级医师关系不和谐,下级医师无视上级医师权威,不请示、不汇报、不执行上级医师指示,上级医师不关心下级医师,不指导、不带教,技术垄断。各个医生之间不相互配合,交接班不认真,不能确保高质量完成手术,影响治疗的进程和效果。
2.5 外科患者的特殊性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2.5.1 病情危重,患者认识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 外科患者入院时,往往病情严重,合并有其它疾病,治疗又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风险大。受患者自身知识构成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往往对疾病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手术就能痊愈,然而各种新型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广泛适用,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接触、沟通越来越少。医院对医生重学历、重技术、轻人文素质,医生忙于医疗工作,追求高学历,无暇顾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检查设备的过度依赖,淡化了医患之间的人性化接触。更不利于患者了解病情,出现患者不满意的情况,往往归责于医生。
2.5.2 经济条件不好,外科治疗费用承担压力大 外科的整个治疗过程,费用昂贵,术前要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和术前准备,如:三大常规、胸片、血凝等。手术的费用对普通患者来说花销很大,很多患者在治病过程中是花去了所有积蓄。对治疗的效果期望值也就特别高,病人、家属要求不断提高,其意愿常与医学原则相冲突,得不到自认为的理想结果。而不甘心支出高额的医疗费用,又受一些负面影响,到医院打闹,想通过此种途径获得高额赔偿。
2.5.3 治疗情况不明,思想负担任务重 手术风险是手术者、医疗机构与患者共有的,患者一方对手术效果期望过高或者手术者过于自信,在患者对手术风险性毫无认识,豪无心理准备时,发生手术结果违背愿望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生不信任,往往不配合手术治疗。如不在手术协议书上签字、隐瞒病情、伪造病史、拒绝手术、不执行医嘱、不配合医生操作,加大手术风险。
3 减少外科医疗纠纷的预防对策
对于医疗纠纷的预防,不论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践中的探索,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对策,例如避免过度医疗、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及时化解医患矛盾等等。但针对外科这一特殊科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项对策。
3.1 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手术质量 外科医生不仅应具备睿智、悟性,对疾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要求手术操作轻巧、熟练、机敏和果断。外科医生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苦的训练,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对年轻外科医生的训练非常重要,临床实践和观察是外科医生成长的唯一途径,建立和完善专科医生培训机制,让年轻外科医生得到规范的训练,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病人是培养外科医生最好的老师。但外科手术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要转变年轻外科医生的训练模式,外科手术不是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而是要深入的明确手术的方式、时机,培养思考能力,技术能力、行为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其向着更精、更细、更深的方向发展,使外科医生成为艺人而非匠人。其次,要加强外科医生汲取新知识的意识,不断提高和完善其知识体系,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术式,加强其它科室知识的学习。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技术。
3.2 强交流沟通,尊重患方知情
3.2.1 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沟通能力和技巧 医学的独特性使其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属性,作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绝不仅仅是技术的高超,还要有人格魅力,目前医学教育只注重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如何做人,因此提高人文素养已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倡奉献精神,立志服务于病患,从自身做起,树立医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其次,注重医学以外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言谈举止和仪容仪表。广博的知识使人敏捷,能更好的表达和交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使其能遇事不慌、处惊不变,更能应对诊疗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良好的仪容仪表是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的外在表现,能够更好的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喜爱;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态度,可以获得完整而有意义的病史资料,能够加深以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达到医患相互谅解,出现手术风险时,能够得到患者的谅解。
3.2.2 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首先,告知对象应为成年患者,如因患者病情危重或不便让患者知情,可授权其家属,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表示知情、同意。其次,告知内容应包括诊断、拟进行的手术名称、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和愈后情况。再次,对手术的不良后果和并发症,应重点强调,并具体解释,让患者知情、理解并同意,才可以签订手术同意书。最后,告知者应为患者的主治医师,其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了解的比较清楚,应根据告知对象的文化程度,进行告知,保证其理解治疗的关键性问题。而不是盲目的签字手术。
3.2.3 强化协调配合,发挥科室合力 科室医护人员加强协作能力,完善和不断更新诊疗常规、技术操作常规,加强手术前、中、后对患者的管理协调,提高医疗质量。
3.2.3.1 抓好手术前管理,完善首诊负责制 病情危重的患者到病房,接诊医师要详细询问病史,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强的查体,对患者病情有基本的了解,如需辅助科室的检查帮助诊断,应有相应的医务人员陪同。如需手术,术者要做好术前准备,各级医师认真履行术前讨论,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病人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正确、及时的对患者做出诊断,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把握好手术时机。对患者关系重大的手术,要完善告知义务,合理安排手术,制定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减少失误。
3.2.3.2 完善手术中管理,明确手术的组织与分工 手术人员要以手术者为中心,手术者应选择对病情有充分了解,对手术的方法和步骤有充分的准备,对发生变化需改变手术方法或出现意外能应付自如的人。手术护士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谨防手术物品遗留病人体内,手术中发生急危情况必须及时、正确处理,必须改变手术方案时,必须及时请示,按职责范围进行,需要患者和家属知晓的应先告知其家属。
3.2.3.3 做好手术后管理,预防并发症和发生术后感染 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医师在交接班时要着重强调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做好交接班记录,上级医师要对术后病人认真查体,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后治疗,护士要认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消毒规程,树立无菌观念,及时换药,仔细检查伤口,预防并发症和防止术后发生感染。
3.2.4 提高法律意识,规范外科医疗文书 加强外科医生的法制教育,由于目前医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再高明的医生也会面临手术失败的情况,对其认识的不一致往往引发纠纷,由于部分外科医生缺乏法律意识,没有认识到相关医疗文书的重要性,对危重患者告知不全而不具法律意义,或手术同意书免责事由书写不符合法律要求,病历不当涂改添加,资料不全。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病历作为主要的证据,往往就使医务人员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必须先做到学法和知法,由于医学和法学是两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医务人员懂医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出现不按法律规定和诊疗规范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情况而出现差错,产生纠纷。因此要加强医疗机构对其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教育,制定规范的医疗文书格式,定期检查病历,促使医护人员及时完善病历,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使其依法执业,避免医疗过失行为,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也能够进行妥善的处理,使医方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也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2.5 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有效转移外科手术风险 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通过投保医疗责任险,对复杂、危险性高的手术投保,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险费。出现医疗纠纷时,由承保的保险公司协调、调查后,确定保险责任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支付一定数额的保险补偿金,从而加强患者补偿的支付渠道,使患者能及时得到补偿,避免患者和医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将医院经营管理和执业过程中不确定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妥善解决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减轻医院的压力,维护医疗机构的社会声誉。对医护人员来说,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医护人员治病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大胆进行临床实践,敢于收治高风险、高技术处理的复杂病症,有利于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外科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发应用。
篇6
目的探讨观摩手术对提升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146名外科病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其观摩手术前后健康教育能力。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后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观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摩后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维度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显示,总分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得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均P<0.05)。结论观摩手术有助于提高外科病房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关键词:
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能力是一项涉及多项学科的应用技术,需要综合护理人员认识、实践、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大部分住院患者手术前感到焦虑,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缓解他们的焦虑水平[1]。然而临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除了来自学校教育、实习及平时的临床实践外,需要医院进行专科相关疾病的病因、机制、手术方式、手术过程等知识的系统传授,特别是对患者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2]。为了满足医院外科各专科的现实需求,针对性地提高外科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使用观摩手术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3]。本研究通过调查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找出误区,纠正不足,故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对外科临床护士观摩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了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外科病房工作的146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
1.2干预方法
1.2.1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
采用仝慧娟[4]设计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前后健康教育能力的变化情况。量表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维度,总体的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49和0.935,专家对量表评定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结构效度分析显示理论结构和假想结构基本符合[5]。因此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护理人员干预
外科护士共146名,每周2~3名各科护士轮流到手术室观摩手术并承担巡回护士工作,主要参与各自专科相关的手术,观摩时间为两周;手术前一天通知观摩护士计划手术的患者并且告知其手术方式,要求观摩护士查阅手术患者病例,复习相关手术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使用记录本记录复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手术开始前观摩护士向主管医生、麻醉医生、器械护士提出对此次手术存在的疑问,手术前未能给予解答或无法清楚解答的,请求术中及术后给予展示并解答;观摩过程中护士根据平日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健康宣教的改进措施,手术结束后制定宣教计划;每次观摩都要求护士制定其观摩手术的宣教计划。两周后全部手术观摩结束,护士总结所有宣教计划,回病房实施计划,宣教过中积极与患者互动,了解患者术前对手术知识的需求,发现计划不足,修改并完善宣教计划。
1.2.3护理人员测评
未进入手术室观摩前研究人员使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评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作为基线。观摩结束,回病房工作3个月后,研究人员再次使用量表对评估护理人员进行评估。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宣教能力越好。
1.3资料收集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研究人员发放,采用统一指导语,护理人员认真、独立逐项填写,由研究人员及时收回并进行逐一核查填写内容、问卷编号等信息,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外科病房护士观摩手术前后各发放146份问卷,回收14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146名外科护士参与本研究,年龄20~40岁,平均(26.46±4.70)岁。
2.2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得分情况
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后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观摩前,观摩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摩后四个维度中的评估维度、计划维度、实施维度和评价维度具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因素
以健康教育能力总分为因变量,以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得分情况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按入选变量的检验水准为0.05,剔除变量的检验水准为0.10,总分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得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3讨论
3.1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在发挥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研究者主要采用问卷法多角度、多方面对护士健康能力进行评价[6-11]。马春红等[12]的调查发现,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态度积极,但专业知识、健康教育技能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杨晓宇[6]对新疆某军队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现状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强化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理论知识及技能。徐瑞等[7]调查表明,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评价较低,大部分患者不认可所接受的健康教育。本研究利用观摩、参与手术的方式对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进行培养,受到了外科护士的普遍欢迎。98%的外科临床护士认为在参与、观摩手术后,不仅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无菌观念,对脏器的解剖部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在本研究健康教育能力调查中,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有显著提高。与前期研究证实产房护士观摩术后健康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一致[13]。
3.2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对患者的作用
外科患者起病急,症状明确,病程长短不定,大多数患者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特别近几年,新仪器、新技术、高难复杂手术的广泛开展,对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通过观摩、参与手术的过程,手术前后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患者重视相关问题,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本研究显示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及总分上存在差异。因此,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因素的最有效手段。在评估方面,护士通过术前广泛收集手术信息,参与术前谈话,术前准备,陪伴患者入手术间,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医生、手术护士及麻醉医师,不仅减小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即将要进行的手术过程,还能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1]。在计划方面,通过观摩手术,了解患者的术中状态,护士在健康教育时,能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制定方案,如能够考虑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术中的特殊性,在术前拟定计划时更加注重的训练,让患者提前接受和适应。在实施方面,护士通过观摩手术,基于对手术方式的了解,在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时能够很好的把握护理要点,特别对于引流液的颜色观察、留置引流管引起的不适等问题可及时给予患者及家属正确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配合能力。在评价方面,护士能够根据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及时回顾并发现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有些患者未必能够按康复锻炼计划完成目标,护士通过观摩手术,可更清楚了解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查找相关因素,修改康复锻炼计划,从而指导患者行为向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总体上,护士通过对观摩、参与手术,使临床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层次地复习和升华了专科护理知识,提升了临床外科护士的业务素质,增强了护士的自信心,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患者在心理教育、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出院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临床护理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患者的顺利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3.3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健康教育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四个方面,为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提供了依据。健康教育能力与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维度呈正相关,且根据非标准化系数可知,实施维度﹥计划维度﹥评价维度﹥评估维度,提示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在实施方面是最重要的,对患者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越到位,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越好。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为患者进行健康行为指导,且根据患者不同的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并按照健康教育的优先次序有计划地安排健康教育活动,若在康复锻炼中出现突发事件,护士能够及时处理,鼓励并帮助患者在锻炼时达到熟练程度。在重视实施维度的同时也不可轻视计划维度,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考虑患者能否达到目标,在不同的住院阶段、时机、环境中,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帮助患者实现目标,促进患者康复。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评价维度也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能够纠正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患者的复述来判断健康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对于未达到的目标要及时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对评价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在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上也不可忽视评估维度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能够评估患者不同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及影响学习的因素,从而了解患者住院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
3.4健康教育在外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的作用
现代医学模式在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影响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的广度、深度标准与规范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健康教育作为新兴的护理研究方向,重要作用不断体现。就外科临床而言,患者围手术期不同阶段面临的需求各不相同,如: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手术、如何减轻手术带来的躯体与心理的痛苦,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何有效促进术后功能的康复,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转归和预后。在外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护理管理人员应重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掌握这些需求特点,可帮助患者适应围手术不同时期的阶段需求,对于适应术前、术后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及有效的管理、实施办法。通过对外科护士观摩手术前后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医院临床外科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而且对外科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项目及在职培训提供了参考。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护理人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处理疾病的能力,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真正把健康教育融入到优质护理中。
作者:吴碧昭 陈怀颖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吴碧昭.术前访视对基层医院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50-51.
[2]赵倩.临床护士参与眼科手术过程的尝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7(1):52-53.
[3]吴碧昭,黄招美.观摩手术对普通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0):119-120.
[4]仝慧娟.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8.
[5]仝慧娟,李小寒.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与检验[J].护理学杂志,2010,25(23):17-18.
[6]杨晓宇.新疆地区某军队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现状调查[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7]徐瑞,李小寒.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与他评的对比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3):8-10.
[8]吴红梅.护士观看手术对掌握手术相关知识的影响[J].中国病案,2005,6(12):40-41.
[9]鲁群英.护士观看医生手术后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79-80.
[10]刘芝兰.护士观看心脏外科手术对提升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161-163.
[11]夏晓琨.观摩手术在外科护士素质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264-265.
篇7
关键词: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比如手术创伤造成的代谢应激及术后营养摄人不足等因素常使病人术后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对病人预后有明显影响。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深入研究与技术的发展,有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8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营养支持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52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6.9岁;其中食管癌16例,肺癌14例,肝癌10例,卵巢癌6例,癌2例,前列腺癌2例。
1.2 营养支持方法
所有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其中有10例病人术中行近端空肠造口,其余病人均在术中将鼻肠管送至远端十二指肠。肠内营养制剂为荷兰Nutricia产品,每1000mL能全力混悬液提供能量4184kJ,蛋白质40g,pH值为6.6,总渗透压为250mOsm/L。术后第1天即经空肠造口管或鼻肠管输入能全力500~1000mL,滴速为20~40mL/h,所欠的营养物质和液体量由静脉输入。根据病人的胃肠道反应情况,从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能全力的滴速和总量。平均热量7856.6kJ/d,速度由45~50mL/h逐渐增加。液体不足部分由静脉补充,根据病人情况随时调整输注速度与用量。营养液温度控制37~42℃,以免因冷热刺激造成肠蠕动加快或痉挛所致的腹痛、腹泻。
2 结果
术后20例体重增加,10例无明显变化,6例体重减轻,2例因年龄太大、病情重未能测量体重。全组均无吻合口瘘、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4d,无死亡者。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常存在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老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随年龄增大,人体主要器官代谢功能减退,恢复、代偿功能下降,伴随疾病增多,导致老龄患者对外科手术承受能力下降且易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有文献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中有超过80%的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与丢失的增加;②由于恶性肿瘤的异常代谢,导致底物代谢异常,能量及营养底物的无效代谢增加;③免疫系统针对肿瘤状态产生大量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导致急性炎性反应增加。
虽然营养支持与恶性肿瘤生长的关系尚无定论,但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肌体的免疫力,加速吻合口和切口的愈合,已为多数研究所证实。尽管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方法很多,但是目前趋向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因为肠内营养更加符合生理,操作简单、安全且可以降低费用。其适应症比较广泛,只要胃肠道允许都可以应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到以下几点:①成立专门的营养小组,设立层流配液室,配制后冰箱保存,24h内用完;②速度调节应从低速开始逐步提高,用输液泵控制20mL/h逐渐增加至80mL/h;③制剂以室温或接近人体温度37℃左右为最佳,冬天通过电子加温器加温,夏天室温即可;④浓度与量的增加应从低到高,使肠道有一适应过程,避免发生腹泻导致脱水等;⑤患者不能进食和饮水,需进行舌、口、咽的护理,2次/d,避免炎症发生;如发现有口腔溃疡或疑有霉菌感染,用0.5%灭滴灵、4%碳酸氢钠等漱口液含漱,鼻腔用冷开水轻轻擦拭2次/d;⑥每日输注完毕,用温开水20mL脉冲式冲洗管道,避免堵塞;⑦监测代谢与营养,以便及时发现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出现4例胃肠道并发症,经过处理均好转,1例因灌注药物而堵塞经反复脉冲式冲管后疏通;⑧术前12h常规禁食,术前4~6h禁水,以保持胃内排空,否则麻醉时引起呕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亦可引起手术后胃肠胀气等。手术后饮食的选择可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首先采用流质,如牛奶、果汁、米汤、糖水等,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及普食,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配比由简单逐步过渡到全面;⑨由于多数患者对于术前放置胃管及鼻饲营养管有畏惧心理,有的患者对术后肠内营养支持表示怀疑而拒绝接受治疗。本组有3例患者在输注肠内营养液时,出现恶心、反酸、上腹饱胀、疼痛而产生恐惧感。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耐心解释其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期结果以及优于肠外营养的优点,增加患者信心,以便充分配合治疗护理。
总之,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可行的方法,且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志扬,江国英.胃肠道术后全肠外营养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7(2):115~117.
[2]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3,10(3):129.
[3] 陈冲,吴一冲.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73~74.
[4] 沈志勇,刘骅,曹晖,等.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的影响[J].消化外科,2005(4):229~232.
篇8
关键词:手术室 手术环境控制 送风天花装置 性能评述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ntrol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surgical regional environment -importance and safety of Operating room Ceiling air supply unit. They believe that performance and its control of the surgical operating room air ceiling effect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ean air zone control system from the sur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China's R & D products Ceiling air leakage resistance layer break the traditional theory and product model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eiling air suppl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chieved the goals that surgical region's economic, effective control and the risk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greatly reduced.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Environmental control surgery Ceiling unit air Performance review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1.10.004
一、引言
手术是医院中最长的开放性医疗过程。手术过程中将患者最好的屏障――表皮或粘膜打开,使得机体的内部直接暴露在外,不同途径带入的病菌均有可能轻而易举地进入机体内部,极易引起感染。因此术后感染一直是医院一种普遍的、最难以提防的、可能诱发严重后果的院内感染。
一般来说术后感染可涉及到下列因素,这些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一)患者自身风险因素(不可控因素)
高龄、肥胖、糖尿病、吸烟、营养不良、身体状况、药物、感染、放疗/化疗、术前住院时间等。
(二)手术本身风险因素(可控因素)
手术类型、抗菌药物使用、切口大小、无菌操作、手术技巧与手术时间长短等。
(三)其他感染风险因素(可控因素)
器械、敷料、手术衣与手套消毒灭菌以及手术室环境(菌、尘浓度,压差,温湿度控制等)。
其中,“患者自身风险因素”和“手术本身风险因素”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患者自身风险,如在手术前有潜在的内脏器官功能损害,再加上手术和麻醉的打击,术后感染很有可能使这类患者术后发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乃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手术所造成的生理紊乱可持续一个较长的过程,不会因为成功的手术而被立即纠正。如果患者自身免疫缺省或服用抗排异药物,万一感染后果更不堪设想。
手术本身的风险,可通过手术部位清洁消毒、术前正确使用有效的预防性抗生素、严格防范手术过程中内源性污染、接触手术部位的器物彻底消毒灭菌等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控制,对于普通外科手术来说空气途径感染是次要的。但对于器官移植、关节置换等大手术,加上患者服用抗排斥药物,使得将手术环境处于受控状态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其他感染风险因素”,只能采用工程控制措施进行控制,特别是手术环境,将可控风险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二、手术室送风天花装置的重要性
不论是我国2002年颁布的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1],还是国外的医院相关标准均对手术环境控制格外重视,尽可能降低在手术过程中对病患的伤害。
如何从技术措施保障手术环境控制?由于整个手术室所保护的只是手术区域,但传统的思路是将整个手术室处于无菌状态,不仅难以达到,而且更难以维持。近年来发展了手术区域局部控制的理念,即将所有送风口集中布置在手术床上方,形成送风天花。由于其有效性、简便性、造价低、运行费用少,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并被各国医院相关标准所采用,作为推荐的控制模式。就连美国医院通风标准也在2008年采用了这种方式。
但是无论设计院,还是医院业主都普遍重视手术室空调系统性能及控制系统,在客观上忽视了局部净化的送风装置――送风天花的性能。有的医院误认为只需进口国外空调机组、先进的自控系统、甚至配置智能化或数字化的手术室,就可实现完善的手术环境控制。因此在评审设计方案或工程公司投标标书时,往往重视手术部装修、配置、空调净化系统及其控制,鲜有过问工程公司自产的送风天花的性能。
为什么要强调手术室送风天花性能的重要性以及对术后感染的控制作用?因为它的性能决定了手术区域环境控制质量,极大地影响了手术感染风险控制。
同样是对环境要求高度无菌的无菌病房,其技术措施与控制方式和手术室不同。鉴于手术室的特点,环境控制的关键在于手术区域,而手术区域控制的关键在于手术切口,因此需要高度无菌程度控制的只是一个局部区域而非全室。从手术过程来说,真正需要控制的只是在切口被打开的状态。因为手术前切口尚未打开前以及手术后切口已经缝合后,环境控制并非重要。或者说从空间上来讲,控制的只是一个局部的点;从时间来讲,控制的只是某个时间段[2]。而不像无菌病房必须一天24小时对整个病房持续地控制,丝毫不能马虎。无菌病房对于免疫缺省的病患犹如一个生命岛。
另外,手术区域无菌无尘程度影响直接进入机体内部的空气质量。最新研究表明,不仅是悬浮菌浓度,尘埃浓度也影响术后感染率。主刀医生操作手与手术器械上的落菌几率,也会加大感染的风险。特别对于那些器官移植、关节置换、整形手术等深部手术尤为重要。因为这类手术风险太高,术后感染会危及生命。而不像无菌病房那样特别重视空气中悬浮病菌,对于免疫能力低下的病患,即使新鲜空气中的真菌也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为此我国“规范”定为特别的洁净手术室(I级),不同于Ⅱ级标准的洁净手术室。德国等欧洲标准是将I级别再分出Ia级,日本标准定义为生物洁净手术室,美国标准归类为特殊手术室。
手术室送风天花性能,是利用了空气洁净技术领域中低速单向流气流(或称低紊流度的置换流)和局部净化技术。局部净化方式节能、有效,但也有不足[3],由于局部净化装置常常处在无菌程度较低的环境中,在送风过程中无菌送风气流会与周边区空气进行动量交换,内部高度无菌区域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送风气流速度也会逐步衰减,其衰减量大于全室单向流。要维持低速单向流流态,相对于全室单向流需要较大的出口面风速。
如果直接将工业用的层流罩(FFU)套用在生物领域往往流速过大、噪声过高、反而会使无菌区域缩小。尽管美国医务界一直对手术室净化不太感兴趣,但美国通风空调制冷工程师学会(ASHARE)一直推广高效过滤与层流技术。为了适应手术环境控制特点、扩大送风天花装置送风区域内的无菌范围,减少周边污染气流的干扰,必须对手术室送风天花装置性能进行研究。率先研究的是柏林工业大学的艾斯东教授(Esdorn)[4],1977年提出了手术室送风天花的模式,采用了原德国DIN1946-4标准中提出的手术室最小20次换气的送风量集中在手术台上方的3.0m×3.0m送风天花送出,由于此时送风速度过小,当送热风时下不来,在我国上海应用时就发生了这种情况。此时手术区达到的细菌浓度仅为室内的一半。后来柏林工业大学的费次纳教授(Fitzner)[5]继续研究了这项工作,对手术室送风天花作了一些改进,效果进一步提高。
从理论上分析,送风气流同时依靠出风动量和送风温差来维持其运动,后者相当于热(冷)动力,当送风温度低于室温时气流作下沉运动。从工程意义上讲,热(冷)动力对气流运动所起的作用一般不予考虑。但对于低速送风天花装置来说,因其出风动量不大,温差对气流的作用不容忽略。随着送风量的增大,出口风速变大,温差减小,即送风气流的空气动力增强,而热(冷)动力减弱,那么由温差引射的周边空气越少,且中心区抗干扰的能力增强,控制效果更好。送风温差太大,中心无菌区域会缩小;送风温差太小,送风气流送不下来。艾斯东教授研究认为送风温度低于室温不小于 0.5℃ 、不大于2 ℃~3 ℃ 的范围效果最佳[4]。当风量超过某一范围后,接近于等温送风时,热(冷)动力的作用已经很小,此时送风的动量对控制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如果局部装置的风速过大,易加剧射流诱导,把室内悬浮菌引导到送风天花上风侧,再被局部高速气流带至下风侧,导致污染程度的加大。
低速低紊流度的置换流为了克服避免热源(手术灯)和横向扰动(手术过程操作)对送风气流的干扰,早期产品不得不靠气流喷管来支撑着低速的送风气流(图1),继而又采用了塑料围帘(图2)来降低低速送风气流的衰减,两者效果均不理想。后来的送风天花装置开始向提高送风速度或缩小送风面积两个方向发展[6],造就了各种形式的产品(图3),但现已很少采用气流喷嘴与塑料围帘。
传统的送风天花装置(图3)是将高效过滤器布置在送风静压箱的末端,靠末端过滤器性能和安装质量作最后把关来实现其性能。这种传统装置要在那么大的送风面积上安装那么多的高效过滤器、并产生洁净(完全过滤而不泄漏)、均匀(完善的气流分布)、单向和平行(垂直于过滤器面)的气流十分不易。这等于要求整个送风面上每个高效过滤器不仅仅本身起过滤作用,而且还起类似孔板的均流作用和气流分布作用,又要象盲板一样的不泄漏作用,这三个作用的“耦合”,使得满布高效过滤器的做法对送风末端要求异常高,无论静压箱本体,还是过滤器及其接合面只要有一点渗漏,就会沿着单向流直接达到工艺关键部位,会使得整个局部净化失败。因此传统装置不但加工难度高,安装复杂,检漏麻烦,而且其造价昂贵。
1995年,中国建筑科学院许钟麟教授提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阻漏层理论,推动了送风天花装置进一步发展。阻漏层理论提出不再将高效过滤器设置在末端,而适当前移,单独组成的过滤箱设置在送风天花装置外。过滤箱内采用零压密封解决了高效过滤器安装接合面的渗漏问题。在送风装置内设有混流器和在末端设置具有亚高效水平的阻尼层。这种新型的送风天花装置,即使高效过滤器及其接合面有一点渗漏,渗漏粒子数相对于那样大的送风量是一个高价小量,经送风末端气流混合和过滤,使得原来局部的“漏”变成了整体的“不漏”,起到了阻挡渗漏的作用。大大降低了静压箱本体、高效过滤器本体及其接合面的安装要求,也简化了加工、安装和检漏过程。因此阻漏层理论将传统的送风末端装置的过滤、防漏和气流分布三个作用的“耦合”非常巧妙地解耦,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了高效过滤器必须布置在末端的传统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末端密封堵漏的性质,消除了发生漏泄的危害。扩大了单向流洁净空间的活塞流满布比,提高了送风气流品质[7]。现在阻漏层理论已经转化为成熟的送风天花产品(图4),已经批量生产,并实现标准化、模数化和装配化,为设计者、施工者和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三、手术室阻漏式送风天花的安全性
手术室送风天花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送风天花的大小与性能。
德国权威的研究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认为,送风天花形成的保护区域必须包含手术台与器械桌,这要求高度无菌手术室(相当于德国标准Ia级)送风天花的保护区域面积至少维持在2.8m×2.8m,德国2008年修订了标准DIN1946第4部分,规定送风天花的出风面积3.2m×3.2m。当然对于一般无菌手术室(相当于德国标准Ib级)的送风天花只要求保护手术台,即保护区域为2.0m×0.8m,出风面积需为2.4m×1.8m。如图5、图6所示。
而美国医疗机构则对此并不认同。美国设施指南学会(FGI)和美国供热通风空调制冷工程师学会合作,沟通了双方的观点,协调了双方的控制措施,同意采用手术区域集中送风,并将送风速度降到0.13~0.18m/s。2008年颁布的ASHRAE170规定手术室送风口每边只要比手术台面大0.3~0.45 m(这送风口尺寸与我国标准Ⅲ级手术室相仿,大大小于德国标准),并要求使用的无影灯和气塔投影面积不能超过送风口面积30%。
我们认为送风天花的大小与手术风险及保护级别有关。《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根据手术室的级别提出了不同大小的送风天花的送风面积(表1),因为手术室的级别本身就体现了手术风险与保护级别。经过近十年来的实施,医护界认为是合适的。
其次是送风天花的性能。送风天花的性能主要表现为气流的极强抗干扰性,必须形成一股低紊流度的垂直置换气流。为此要提出“动态屏蔽”的概念,意在达到手术区域动态保护,不仅要求快速而有效地将源自手术区域的污染从保护区域排除出去,而且要对周围区域形成一个有效屏障进行屏蔽。这要求送风气流在手术区域仍保持较强的抑制污染的能力,为此德国不得不建议在送风天花增设围挡,并且该围挡可以延长至距地面2.1m处,以减缓送风气流衰减。
送风天花性能体现了动力和热力性对气流抗干扰性能的综合影响。送风气流动力性能主要体现了送风速度和紊流度。低速、均匀、致密的送风气流,对外的诱导性小,保护区域大,对内抗干扰能力大,能有效抑制污染。送风气流的热力主要涉及送风温湿度以及送风温差。这对低速气流来说十分重要。美国相关标准对此很少涉及。而德国标准DIN1946第4部分却有详尽的规定。规定了Ia级手术室的送风天花应达到以下要求[10]:
送风速度不低于0.23 m/s。
出风气流紊流度(除了4个角落的所有测试位置):≤0.15;在4个角落的测试位置:≤0.25;在离地1.2m高的保护区域气流紊流度(除了4个角落的所有测试位置):≤0.20;在4个角落的测试位置:≤0.30。
送风温度不低于室温0.5 K,送风温差不超过3 K;
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规定的送风速度不低于0.25m/s,在离地0.8m高的保护区域内送风气流的紊流度≤0.25。应该说中德两个国家标准基本相当。其实气流性能与末端过滤器的满布比有关,其他国家标准没有涉及,对此我国规范有明文规定。由于我国研发的阻漏式送风天花采用了阻漏层,极大地提高了满布比,大大提高了送风气流的性能。
送风天花的性能还表现在阻漏性。如上所述,传统的送风天花装置是将高效过滤器布置在送风静压箱的末端,一旦末端过滤器因自身或安装质量出现渗漏,就无法保障其送风的无菌性能。最新研究再次证实,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环境微生物源是细菌,而不是病毒。再次肯定了过滤除菌的有效性。因此保证末端过滤装置不渗漏是一个首要条件,各国的传统送风天花就是靠强调制造工艺、材料以及技术来达到不漏。
我国研发阻漏式送风天花,利用阻漏层理论解耦了送风末端装置的过滤、防漏和气流分布三个作用,从原理上保证了送风气流经过充分过滤,不渗漏,形成了均匀、致密的低紊流度的置换流。保证了在离地0.8m高的保护区域内送风气流的紊流度≤0.25。而且大量的实际应用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阻漏层的原理大大简化了送风天花制造工艺、材料以及技术。由于阻漏式送风天花是靠原理保障不漏,可以长期保持不漏。而传统送风天花是依赖制造工艺、材料以及技术来达到不漏,因此只是暂时的,或者说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不断调整才能达到。
手术室送风天花高性能以及高可靠性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控制理念――“动态保护”。因为手术室真正要求保护的是某特定时间段(手术过程)内的局部区域(手术部位),无论室内处于任何污染状态下,只要手术室的送风天花一开启,就能够保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使整个手术过程均能得到所期望的保护,送风天花这一性能被定义为“动态屏蔽”。这对送风天花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大大降低周边区域甚至整个手术部的无菌状态的控制,而且手术切口一旦被处理,完全可以大大降低送风天花的送风量。从工程上讲,可以降低对手术区域周边污染控制、邻室的环境控制以及整个手术部正压控制要求。这一节能、有效控制的思路正是由VDI2167提出[11],现也被2008年12月颁布的最新一版德国标准DIN1946第4部分“医院通风空调”[10]所认可。
至于德国标准推荐的(不是规定)送风天花围挡,其要求不同于以往所使用的围挡。以前增设的围挡是为了使低速气流能送下来,围挡材料大多为塑料布,常因气流流动产生静电而吸附尘埃,增加了清洁的工作量。如今采用围挡是保护高速气流流动过程中维持低紊流度,围挡材料较为高级、结构较为复杂(图7),或与医疗气体供气桥架结合在一起(图8),形成了新型的送风装置。
四、结束语
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从工程控制角度来说,手术部位感染控制就是将可控因素处于受控状态。而将手术环境处于受控状态,是一项主要任务。从手术室的医疗要求与环境控制特点来看,手术室送风天花对局部手术区控制的重要性与安全性高于净化空调系统与控制系统。目前手术室送风天花性能在我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应该了解手术室送风天花对手术区域控制的重要性与安全性,也是今后手术室节能运行的关键部件。必须高度重视手术室送风天花的研发、生产与检测,正确理解与执行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对送风天花性能及手术环境控制的要求[12]。
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对送风天花性能有较为详尽的规定,推荐较为简易、有效的区域控制思路与措施,强调了送风天花的重要性与安全性,并对送风天花的高效过滤器满布比、截面平均风速值和速度均匀度等要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最新颁布的德国标准1946第4部分也对手术室送风天花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我们对送风天花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也迫使我国必须进一步提高手术室送风天花的性能。我国大多工程公司生产的手术室送风天花的性能,如紊流度,难以达到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的0.25。手术室送风天花普遍存在气流均匀性较差,气流易扩散,抗干扰性差,污染诱入角较大,断面平均速度衰减较快,难以满足手术区域的环境控制要求。我们认为只有改变了一家一户的生产送风天花的制造模式,走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抽检之路,才能有效提高我国手术室送风天花的质量。目前我国由专业厂家生产的阻漏层手术室送风天花性能已经达到了国外标准,已被在华外商认可,并应用到工程实际[13]。
笔者期望本文有益于提高对手术室送风天花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手术室送风天花性能,使得我国手术室环境控制更上一层楼,更为经济、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 GB50333-200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2] 沈晋明. 医院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设计理念与方法[J]. 暖通空调,2001,31(5):7-12
[3] 沈晋明. 局部净化设备对室内自净作用[C].1984年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60-63
[4] Esdorn, H & Nouri, Z.. Vergleichsuntersuchungen Ueber Luftfuehrungssysteme mit Mischstroemung in Operationsraeumen[J]. HLH 28 (1977) Nr.4.
[5] Fitzner,K.. Operationsraum-Zuluftdecken.[C] XXII. Internationaler Kongress Technische Gebaeudeausruestung, Berlin (1989).
[6] Schmidt,P.. Nutzungsgesichtspunkte bei OP-Zuluftdecken mit turbulenzarmer Verdraengungsstroemung.[C], TK'93 Technik im Krankenhaus, "Krankenhaustechnik vor Ort-anwenden, betreiben, planen, installieren, servicen", Hannover. 10. 1993
[7] 沈晋明,许钟麟,梅自力等. 空气净化系统末端分布装置的新概念[J]. 建筑科学,1998(2):3-7
[8] Robert Koch Institute,Requirements on hygiene for operations and other invasive surgery[G].// Bundesgesundheitsblatt 43, 2000:644-648
[9] VDI 2167: Building services in hospitals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 08. 2007.
[10] DIN 1946/4: Ventilation in Buildings and Rooms of Health Care[S]. 12. 2008.
[11] 沈晋明,黄建倩. 德国医院新标准新概念[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8(9):20-25
- 上一篇: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