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现状主要问题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本文简单的概述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且分析探索了目前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本文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使得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水平以及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保障城乡规划设计方案能够在当地顺利实施开展,进而达成国内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城乡规划设计是针对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与管理的一项活动,从而达成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目的。为了使得城乡规划设计活动顺利开展与进行,需要对其加强管理控制,为城乡规划设计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还能够保障规划活动有序开展与顺利进行,同时圆满结束。规划设计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内容,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是保障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并且规划设计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城乡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为了保障城乡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则需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以实现合理化、科学化以及有效化,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并且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几点可以提高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措施以及建议,从而达成推动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试析目前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城乡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的问题会直接造成城乡经济发展没有目标,城市有关部门往往对城乡的定位不清晰、不准确,以至于城乡规划工作缺乏系统性。另外,加上城市有关部门对农村的调查研究工作没有做出深入的调查了解,并且对农村在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地位全面理清,以至于开展城乡规划设计活动时候,无法应用系统性、科学性的方式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此外,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人文理念的问题,以至于城乡结合过程中的文化发展、产业升级、区域竞争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无法实现协调发展。另外一方面,城乡规划设计活动中,相关设计部门过分注重经济的发展以及积极作用,而对人文精神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将精力倾注于城乡一体化形式与外观上,以至于当地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无法得到显著提高。综上所述,这些存在的问题均会影响到城乡规划设计的质量,而且还会造成大量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关于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分析
1. 城乡规划管理调控职能作用发挥存在不足的问题
城乡规划对于其他规划活动而言,其对整个国家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城乡规划的时候,需要站立到一定的高度与角度上面,并且尽可能多的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配置与处理,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些政府部门为了减轻管理强度,则将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直接安排于下一级政府部门活动中,以至于所得出的规划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规划设计出于自身的角度,以至于城乡规划设计统筹方面没有做到位,加上国内各个地区的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手段以及审批程序不同,最终给后期调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从而难以发挥规划管理的作用。
2. 城乡规划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分析
监管制度是保证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以及施工过程等方面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很多政府对其管理监督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监管制度一直没有被完善,并且也没有设立相互监督管理体系,致使各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使得城乡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活动等方面均存在各种风险。
3. 乡镇规划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分析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活动有效实施与开展,则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其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然而不少政府部门对城乡规划方面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其投入的资源普遍较少,以至于乡镇规划机构大都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例如:缺乏专业技术员工、监管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乡规划的发展。
三、探讨提高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对策以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监管制度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设计活动以及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并且保证设计质量以及施工活动质量,则需要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监管制度,同时,还需要设立相互监督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推动城乡规划活动进一步发展与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乡镇规划机构
如果乡镇规划机构没有得到完善,那么当地地区城乡规划活动将无法开展与进行,并且实施的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其加大资源投入,以完善乡镇规划机构,例如:投入适量的技术人员、完善监管机制等,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规划的进程。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将当前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几点可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建议以及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以及质量,以确保城乡规划设计能够为城乡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继而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从而保障城乡规划设计蓝图能够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进而进一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春峰,朱杰,仇海囡.体制创新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2]王永博,尹兆芳,张玉星,黄文军.黄金梨在河北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A].全国第四届梨科研、生产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3]赵丹,罗震东,耿磊.苏南地区乡村发展演进及其复兴战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
[4]王军,张伟.广域 转型 重构 指引 发达地区中心镇的转型发展与规划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依据,而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进一步研究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城市规划所发挥的调控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在城市规划管理上也不断暴露出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城市规划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构不统一
在当前,尽管全国各设市城市都有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然而,他们的归属部门却各不相同,有的与建委平行,有的却归建委领导;有的设置了直属分局,有的却设置非直属分局。这样就使得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在行政级别、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人员编制存在很大的差别。而规划主管部门的名称更是各式各样,有的称城乡规划管理局、有的称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局、有的称规划局、有的称规划国土局、有的则成为规划国土房产局等等,这样就到导致以一些城市经常出现外商难以找到规划主管部门的现象。而城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三者难以协调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的关键,加上体制不、利益界定不清,使得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更不统一。
1.2 严重缺乏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
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严重缺乏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不能很好的对城市规划进行依法审批管理。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关于控制详细规划以及分区规划等规划必须是由政府进行审批,政府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法定的审批,这就会削弱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使得城市规划管理缺乏有力依据,从而致使决策失误。 最终才导致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对规划加以改变等违法超建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不能很好的健全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大多数的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在当前已被分解,并没有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这就难以落实统一的城市规划。三是缺少足够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经费投入。由于到目前为止,城市规划管理所需经费目并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缺少稳定的来源,使得规划管理工作经费严重匮乏。四是城市规划人员素质低。在当前,一些城市规划管理执法力量不足现象大有存在,城市规划人员的规划执法水平适应不了当前繁重的城市规划工作。
1.3 缺乏公众参与
在多数城市,城市规划决策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式的决策。而规划师以及公众仅仅只是执行和贯彻决策。政府和部门对于城市规划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行政审批缺少一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一直以来,我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均管理了城市规划从立项到执行管理、再到监督的全过程,很少有公众参与,这样的规划决策呈现封闭型、政治家型的特点,少了公众的监督,就更加促成滋生腐败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使得城市规划决策脱离了城市原定规划目标,某些群体、个体利益所替代了公共利益,最终城市发展逐渐偏离良性发展的轨道。由于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有的政府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以谋取个人利益,过度干预城市建设,这就对城市规划的正常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2.解决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2.1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
随着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城市在其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呈多样化发展,使得城市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断复杂化,城市土地各项建设活动更加频繁。为此,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要进一步加以强化。统一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活动,这样才能确保城市合理发展。这就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对城乡规划所有的建设和管理行为加以规范。要将法制管理手段充分利用起来,要求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始终跟紧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工作,严格依据《城乡规划法》,尽快建立并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的法规体系。要确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防止对行政过于的干涉,确保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
2.2 科学设置规划管理机构,明确界定管理权限
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健全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因为机构设置不科学,就只会增加管理中的内耗,降低管理效率,最终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各级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名称及职责范围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全国城乡规划管理机构要逐渐统一化。尤其是要明确界定城市规划的管理权限。划分城市规划管理权限时,要从长远、整体利益着想,杜绝部门利益、既得利益以及个人利益而影响到整个规划。要避免条块分割,要坚持“以条为主,条块结合”, 在规划管理上要发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确保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建设。
2.3提高认识,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
首先,要保证规划编制及管理有足够的经费。要按照相关规定,将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轨道。其次,要高度重视对各级领导的培训。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市(县)长,需要定期进行城乡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最后,要不断完善机制,使规划管理集中、统一。城市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城市规划审批权保持高度的集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的审批权政府要依法加以维护,同时要对城市规划行政审批权以及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观性加以限制,确保审批权的公正、科学。
2.4加强公众监督,扩大公众参与
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公众参与力度,以增强城乡规划的透明度。要建立在民主化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是规划决策在编制和实施中民主化的体现,其是是城乡规划本质以及规划实施目的所决定的。然而,仅限于政府与专家之间的交流,几乎没有公众参与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之一,公众处于被动接受规划,规划实施缺乏公众监督阻碍了城市规划的实施。要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就必须要扩大公众参与,加强公众监督,增强城乡规划透明度,科学公正的编制、审批、管理和监督规划。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雄厚的经济基础不停的给城乡规划建设提供经济来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特性的差异。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
二、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工作探索分析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其各地区的发展是非常的不平衡的,我国城乡发展也是相当不平衡的,中国现在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状态,十分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而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差距,也不利于实现我国制定的城乡发展目标,所以,相关部门一定重视城乡规划建设,那么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工作探索是:
从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的角度上讲,城乡规划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系统协调以及科学整合,系统协调指的是城乡规划建设发展一定要和区域的发展相协调,对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应用和建设一定要是相协调的,一定要极大的促进对区域发展中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等资源渗透到城乡规划建设的协调发展中去。科学整合指的是一定要在我国的各个区域之间要实现辐射点是中心城镇和核心城市,进而实现整个空间的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优先整合小城市的中心城乡的重点区域和交通,进而实现小城镇以及区域城乡整个空间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从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工作探索的角度上讲,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十分重视城乡规划建设,经过我国各个地区。各个单位的努力,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以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是城市以及乡村两者独立发展的一种二元规划策略,不是十分重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
协调和统筹,城镇以及乡村规划建设的《管理规定》和《城市规划法》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城市和乡村的二元规划建设方式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2007年的下半年才打破这种局面。在2007年下半年,我国颁布了《城乡规划法》,在这个文件中明确的规定了以后我国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正是这部法律的颁布使得我国城乡规划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步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法律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虽然在2007年针对城乡规划建设出台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城乡规划是以时展为指引而处于流动状态的工作,各种新的规划发展的需求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具有详细的不断完善的新型规划方案及专项法律保障。这就使得我国现存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呈现规划建设各个方面的协调统筹平衡状态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地推动城乡规划的优化建设,国家还面临着法律体制等方面的极大挑战。
2.城乡规划建设缺乏科学合理指导
我国当前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普遍缺乏一种全局整合、长远利益的目光,简单地应对某个城市或者乡村地区的开发需求进行随意的开发建设,普遍不能真正地将每一项开发工作纳入到长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从具体方面来讲,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以区域和城乡科学整合、协调发展等为依据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长远规划方案所引起的,国家相关的城乡规划的负责部门无法严格地依照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对每一项开发工作做出详细的审核与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落入了一种对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域功能较低、产业与人口密集程度搭配不均的状况中。
3.城乡规划发展的协调平衡不足
我国进行城乡规划发展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将这些问题统筹起来实施协调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城乡规划在整体方面实现协调。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地阻碍了各种规划因素协调性的不足。同时,我国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将重点置于城市发展方面,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城市各种投资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基础经济活动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就使得乡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更加地落后于城市水平。
四、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我国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建设的基本工作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来说所面临的问题依然非常多。为了有效的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效率,我们必须针对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快速的发展。
1.坚持城乡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对于这一原则必须经过紧身的考虑和分析,必须基于某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进行考量,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盲目的遵循其他的城乡规划建设的良好经验。这样虽然道理漫长,但是未来是非常光明的,这样经过一些比较繁琐的考察工作,得到的结果是此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得以快速健全的发展。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也是如此,我们不要知识一味的注重当前的利益,必须以长久的发展为最终的目的,因此来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依据,对城乡规划建设进行统筹的安排分析,从而尽可能的适应科学发展管的要求。并且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城乡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从而尽可能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以最有序、规范的姿态发展。
3.城乡规划建设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的人员要自始至终坚持在对城乡进行基本规划的过程中,意识到民意调查的重要性,切实为人民服务。这样通过对娱乐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就会最大程度的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
4.始终贯彻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使城乡建设有过去的单一化发展向现在的经济和文化共同发展的转变,这就需要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实现工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这样提高城乡的经济竞争力,而且要注重城乡的文化建设,注重城乡的文化氛围建设。通过对城乡的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城乡规划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城乡的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使城乡规划建设逐渐向现代会、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品味。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各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所以,我们要运用好解决问题的措施,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田洪刚.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问题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2(6):22-24
[2]李晓琴.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不可忽视的若干问题[J].中国建设信息.2013(8):77-80
篇4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our government poli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our country are constantly enhance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thi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to close dist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drive the coun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benefits. But enhance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want to pay attention in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e problems and defects existing phenomenon, timely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对城乡规划进行管理建设,这方面关系到城乡建设的美好未来。合理的城乡规划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和人自然的和谐发展. 还能帮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职能。我国对城乡规划明确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只是有些地方政府.或是官员没有认真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规划内容, 导致了在地方具体实施规划时, 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随意变更和干预规划的执行。因此笔者针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1当前规划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城乡的发展除了要进行规划编制还要审批管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就连城乡规划设计业务也实现了市场化,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就做不了规划,所以对一些中小县城而言,规划编制方面的经费是个难题,因为很多人对规划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规划可有可无,投入也就相对缩减甚至没有,导致城乡规划设计的控规覆盖面不足,深度不够,没能发挥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使编制规划成为纸上谈兵根本起不到作用。本来,规划应该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但由于受到“钱力”和“权力”过度的干预,在现实面前只能黯然失色,为了配合政府招商引资心切的目的,尽早引进资金和项目,只能曲解规划现象、随意更改,一切的修改程序根本无法按照规定来,有句话是这样讽刺规划的随意性的:“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规划当中存在的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1.2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当前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一开始轰轰烈烈,项目的前期报批阶段把握得比较好,到了竣工验收阶段,人手匮乏物力不足,竣工验收只是走走形式,前期审批和后期验收严重脱节,城乡规划管理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有些项目明明违规超标准建设了,却依然故我,得不到有效的查处。第二个不合理的现象就是规划管理权力不集中,规划管理部门林立,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行我的阳关道,部门互相之间未能协调好工作,造成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发挥不了宏观调控的作用,管辖的片区之间的规划相对独立,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
2 当前城乡规划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是指从宏观上、整体上指导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规模与性质;主要任务具体分为:研究和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交通体系、建设用地布局、性质与规模、功能分区等。中小县城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现在一般都会聘请外地一些比较权威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当地的城市进行规划设计,这些人员对当地城市实际情况,包括城市地形、文化底蕴等了解得并不是十分透彻,虽然他们也有现场调查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左右(有的调查时间甚至更少),但基于他们所掌握的资料大都是文字,只能从文字和图纸对对城市的风俗民情和结构形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尽管设计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分析,但始终对城市的整体认识存在局限性,他们在编制的规划多半更偏重于理论,规划中最常用的是航拍的大比例图,更多时候,因为时间有限,为了尽早完成规划,只能参照几年前的老地形图进行设计规划,其实地形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规划的图纸如果应用于实际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2.2 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问题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是一项难度大、经常性的工作。城乡规划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专业管理人员不足、无法开展高效率的工作、监管力度欠缺等现象,它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综合性较强。每位规划管理工作者都应该树立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建立适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规划管理体制,协调城市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规划管理,还应理顺各级规划管理机构与公众的关系,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应让公众参与其中,把群众的监督放在首位。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只有重视公众参与规划管理的呼声,城乡规划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规范化的目的。
3 以创新带动城乡规划管理
3.1提高审批流程效率
审批流程中,用“否定报备制” 检查“首问责任制” 和“一次性告知制”,用“首问责任制”加强“甲乙岗工作制”,达到接办和受理同步,及时的和建设单位确定现场查勘的相关事宜,要确保资料齐全,最好让技术精英进行受理。采用“甲乙岗工作制”能杜绝建设单位报建的“扑空”。审批过程中将严格执行超时默认制、责任追究制和两次办结制,破除层层汇报制。在规定的承诺时间内将快速将问题解决。达到上下联动,共同服务,保证服务品质。追求“当日办结率”,用微机“红绿灯” 管理方式,将“月办结律” 在各处公布,监督“限时办结制” ,提高行政速度。报建审批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工作原则:招商项目超前服务,重点项目特事特办,工业项目绿色通道。
3.2 行政资源优化
篇5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践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86-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Yin Yanqiong et al.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China)
Abstract:Practical cours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pre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They are the link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c.They are also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First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Then,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o construct theirs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Practical ability;Curriculum system
1 引言
前,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克服与化解发展中的问题,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必须以适应专业所面向的行业(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积累,强化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知识,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能在与专业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基于目前实践课程体系现状,阐述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具体做法,以期能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2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在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设计院所、国土部门、房地产公司等从事城乡规划、区域规划、土地规划、测绘、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等工作,这些工作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系统的实践课程既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岗位,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自身的素养,为毕业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和参与职场竞争做充分的准备。
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一个全新专业,虽然能够延续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和口碑,但始终还是一个新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生,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办学尚处于探索状态[2]。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实践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城乡规划行业的发展,实现专业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3 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3.1 专业发展现状 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个专业[3-4]。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原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于2013年9月正式招生。自2013年招生以来,该专业招生形势良好,生源稳定,2013―2016年该专业共招生7个班、337人。
3.2 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楚雄师范学院2006年在地理学背景下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虽然已经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3.2.1 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沿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2014级使用的是2011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一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2个不同的专业,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面向的行业不同,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应当有所不同。
3.2.2 实践教学环节学时相对较少,针对性不强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25%[5]。在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2014级使用的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为36学分,占总学分158的比例仅为22.78%,明显低于教育部的标准。除此之外,在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2014级使用的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存在着所设置的实践课程针对性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如在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组中设置的学术与科技竞赛活动课程,该课程学分为2学分,只要学生听8次学术讲座并撰写听后感或者参加4次校级及校级以上的学术与科技竞赛并获得证书就可以获得学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发现,学生听学术讲座大多流于形式、只为交差了事,所听的学术讲座和专业联系不紧密,而且听后感还有剽窃、抄袭的现象。学生所参加的学术与科技竞赛和专业、今后职业发展关联度不大,而且级别不高。
3.2.3 实践师资缺乏,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配备足够的实践师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要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现目前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尤其实践师资非常紧缺。目前的情况是学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偏少、年龄偏轻、职称偏低,真正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教师不足3人,专业教师年龄均在在35岁以下,职称均在副教授以下,这些教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均存在城乡规划从业经验不足的问题。目前学校每年招收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相比省内外重点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相对差、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4 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现状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楚雄师范学院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重新审视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照“强调基础,突出实践技能培养、面向行业(职业)”的思路,构建了以实验课程、素质拓展、实习课程、综合实践、实训课程等五大模块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实践课程学分合计为74学分,占总学分172的比例为43%,符合教育部的规定。
4.1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主要是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开展的实验、实践环节(见表2),主要是巩固、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
4.2 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主要包括军训与国防教育、三生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见表3),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与职业道德,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4.3 实习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专业见习、专业调查、专业实习(见表4),通过专业见习、专业调查、专业实习,使学生深入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概况、管理、运行、工作标准、职业能力要求等有较实际、深刻的认识;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初步培养学生从业的职业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就业、从业做好准备。
4.4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包括专业区域综合实习、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见表5)。通过专业区域综合实习、专业野外综合实习,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掌握野外调研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能敏锐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用所学专业知识展开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解解方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经历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让学生综合运用4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对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4.5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包括计算机制图技能训练与拓展、规划专业技能训练与拓展(见表6),通过计算机制图技能训练与拓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绘图软件绘制规划图,能运用熟练GIS进行空间分析。通过规划专业技能训练与拓展,使学生获得城乡规划专业方面的职业技能和能力。
5 结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构建该专业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在面临转型发展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具有足够的前瞻性,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充实、完善,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荷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7):22-25.
[2]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2-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在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区面积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城市发展不合理现象,城市能否按照既定的规划有序、和谐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针对规划实施的评估没有及时跟上,这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缺陷,《城乡规划法》已明确提出了应对城市、镇的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1.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主要内容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评估,应当主要从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规划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以及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各项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规划实施评估还应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要根据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方向校对空间布局是否与发展方向一致,要根据一般每两年一次的城市空间发展轨迹判断城市阶段性发展方向,分析是否与总体规划一致。应对阶段性的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基础设施、重要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估,考查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应全面的对《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各项强制性内容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客观评估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公众参与制度等都是规划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决策机制,是我国城乡规划民主化、科学化的重大进步,规划实施评价应对上述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具有重要影响,规划实施评价应着重分析各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具体存在什么影响,与规划实施有何关系,政府如何才能处理好规划实施与相关政策之间的关系。应对分区规划、专业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的制定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应全面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规划实施评估主要内容涉及的问题。
2.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路线
2.1构建规划实施评估的指标体系
本着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便于操作的原则,构建如下表所示的评估指标体系。
表1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
2.2评估指标数据产生
上述指标体系建立后,评估委员会需要分组开展调查对比工作,将各评估指标的实际状况与规划状况对比,整体把握、量化打分,赋值在0―10之间,分数越高代表一致性程度越高。同时,需要邀请专家和市民代表对各指标进行打分,使两者的打分各占一定比例进行合成,达到公开、公正、客观的效果。
2.3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在明确了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评价值后,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多种,如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具体评价时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为佳,即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以及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议,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在权重设定时,为了提高权重赋值的可把握性,并增加其准确性,把规划实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设上述指标的权重之和应为10。
2.4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估结果
指标权重确定之后,结合各项打分,就可以计算得出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估结果,如综合评估分数在60分以下,说明规划实施情况比较差;综合评估分数在60―80分之间,说明规划实施情况比较令人满意;综合评估分数在80―100分之间,说明规划实施情况令人满意。
2.5规划实施问题分析
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改进对策,对城市建设进行纠正和调整,使城市规划得到更好地实施。结合评估委员会、专家和市民对各指标的打分以及综合评估结果,可以对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指标分值在60分以下的,说明该指标反映的相关内容存在问题。
2.6提出优化规划实施效果的对策
根据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情况与规划预期之间的差距,提出优化城市规划实施效果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玉鸣.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孙施文、周宇.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城市规划汇刊,2003(2):15―20.
篇7
1.1专业设置不学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与环境科学工程、城乡规划等交叉面较大,课程学习存在严重的重叠现象。目前我国设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高校,对其课程的设置整体上是相同的,都包括了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界建筑学等多门学科,课程设置范围广,但是对其研究的深度不足,并且让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成为一个毫无特点的专业,对其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1.2学生实践经验不足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知识占了绝大部分,但是其总课时是有限的所以对学生来说想要参与实践活动十分困难的。且院校与此专业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关系不紧密,使学校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方针不能及时跟从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过于注重,且学校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引起了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
1.3就业问题与求学深造问题难解决
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剧增,对于专业的评判大都是从其就业状况进行。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各个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但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并没有与之配套的硕士学位点,求学深造也有一定的难度,对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称成效有很大影响。
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2.1人才培养立足于社会需求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设置背景决定了该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所以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以此为准则,加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力度,在教授学生综合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出竞争力强、适应性好、满足社会需求的适用型人才。
2.2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还有一定的欠缺,要想完成专业与社会的无缝连接就需要改变从前此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的状况。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增加实践教学在总教学时长中的比重。从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中我们能够看到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根据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课时予以一定的保障,在每学期至少要有4周左右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成长。〔2〕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当前许多学校的学习模式是学校学习-企业实习-进入社会,但是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实习阶段,在实习阶段进行知识的学习,学校与专业相关企业构建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与实习中有序的切换,让学习成为沟通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最终良好的完成学业。
2.3完善人才储备机制
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水平。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较其他老牌专业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所以师资力量、教学手段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立足于本校,重点培养本专业的储备教师人才,让其在未来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该课程的授课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问题,能够采用教师间分工合作的教学方式,即专人负责基础课程、专人负责理论课程、专人负责实践课程等,推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并对当前教师的专业素养给予一定途径的提升,让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结语
篇8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机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09
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城乡规划作为总体纲要,能够在空间上对城乡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协调和统筹。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有序进行是编制和实施规划的主要目的,从而确保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城乡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在进行下一阶段规划方案进行编制时,对评价城乡规划实施的结果是基本要求,但是难以保证所评价实施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对此加强重视,并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城乡规划环评体系。
1 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
(1)对各级城乡统筹发展和方针政策进行落实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主要作用,从而使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通过城乡统筹的角度得以体现。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整合、反馈和调整现有的各级各类规划;二是对城乡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以及人口用地等要素进行统筹协调,使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三是编制区域性专项发展和城市总体发展等规划内容。
(2)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中心城市规划作为编制重点,市域城镇体系划作为侧重点,两部分同步实施。目前,我国的规划体制被称为“三规”,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城市总体规划,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很多学者不断探索和研究于“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法。但受国情限制,一般在政府事权范围内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进行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很少有人重视全境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城乡一体化规划先进,明确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意义重大。
2 城乡规划环评现状
(1)滞后的介入时机。现如今,大多时候是在确定规划方案以后才开展城乡规划环评,没有严格落实早期介入原则。因为较晚的介入时间,导致在规划过程中评价技术人员很少参与,具有较为短暂的接触规划时间,没有深刻理解规划内容,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同时,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形成使评价技术人员很难参与其中,评价技术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调整建议未能够在规划方案基础上提出,一旦规划形成,基本不可能在调整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规划环评的有效性。
(2)单一的编制主体。现如今,我国规划环评的机构基本上由环境保护部推荐,在缺乏成熟规划环评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规划环评的实施通过上述方式得到较大的推动。不过,因为城乡规划人才在大部分环评机构极其缺乏,没有充分城乡规划体系和内容要点。另外,环评技术机构不太适合对较大不确定性和较高保密性要求的规划进行评价,其会大幅增加沟通环节所花费的成本,而且会使工作脱节问题频频出现。而环评技术机构在评价相对简单的专项规划时其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规划中很难融入规划环评结果,很难保障时效性和效果。
(3)成果应用得不到保障。部门和领导意志在很多规划中得到体现,但走形式的情况比较严重,很难保障规划的实施落实。另外,淡薄的环境保护观念存在于规划编制审批部门,很多部门因为过于重视部门利益而忽视了规划环评工作成果的重要性,只是把规划环评作为一道手续,从而导致环评工作中不良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方法和削减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3 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的方法
为了使规划部门在城乡规划环评工作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需要在城乡规划生态化中充分发挥规划环评的作用,从而使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加快。
(1)推行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工作程序。城乡规划编制过程充分融合规划环评过程所形成的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工作程序,实质上是推进早期介入环评工作,并在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将规划环评工作全面贯穿。在进行规划编制时,要确保规划人员与评价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严格把关规划的每个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和每一个进程,另外要将其他技术方法作为参考,使整个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得到保障,使生态原则得到促进。在进行规划环评成果表达时,环评文件不应该独立于规划之外,需要在规划编制中对环境要素综合考虑,确保在规划内容中有效融入环境保护的内容。
(2)将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组织机制建立起来。所谓的一体化城乡规划环评组织机制,主要是在委托规划编制工作时要求城乡规划的组织单位将规划环评工作结合里面,同时成立规划环评和规划编制两个小组。在具体操作上,对于具备条件的规划编制单位可以鼓励采用自我评价模式,从而确保一体化实施规划编制与规划环评。
(3)开展多层次城乡规划与规划评一体化实施试点。乡村规划、城镇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均属于我国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总体规划,另一方面是详细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体系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环评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规划环评与城乡规划的一体化实施。通过试点,对城乡规划环评体系不断完善,另外通过规划部门的相关政策使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的一体化实施得到进一步推进,确保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全面有序开展城市规划环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的一体化实施,不但可以使目前城乡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能够使城乡规划生态化得到促进,使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断提高,从而给规划和管理和实施提供便利。相关部门要不断探索管理制度,加强工作程序实践力度,最终建立科学完善的一体化实施机制。
篇9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资源利用;贵州省
在城乡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城乡建设规划来合理安排城乡的建设布局,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做好土地资源规划是城乡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对于贵州省来说,应当协调好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种用地,对土地的利用目标和方针进行统筹规划,严格遵循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控制方向和控制指标,有效实现各项控制指标的动态平衡,合理布局城乡发展中的农田和城市建设布局,并提出合理的实施规划。
一、贵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贵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良好。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做好城乡建设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贵州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共有17.62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处云贵高原向丘陵地区过渡的中间地带,很多土地都是斜坡地形,高原山区占大部分,并具有强烈岩溶化的特点。根据贵州省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来看,山地占绝大部分,约为60%,丘陵约为30%,另外还有7.5%左右的山间平坝。与其他省份相比,贵州在土地资源方面缺乏平原支撑。贵州省的耕地资源不足,存在着严重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但在城乡规划中却存在着过多占用农村土地的问题。随着城市化部分的逐步加快,贵州省的农民也逐步走出乡村,开始走入城镇中寻找工作机会,使城市和乡村逐步走向了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城市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另外,很多农村的土地资源类型也日益多样化,这也吸纳了很多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土地资源的使用权限通常都是通过拍卖的方式得来,这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拍卖得来的资金也可以用于城市的发展规划,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贵州省的进一步发展。
(二)贵州省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体说来,贵州省的土地资源在利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土地征用不合理。目前,很多地方的土地利用权限都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获得,土地补偿费低于土地出让的价格,使土地收益分配混乱,不但损害了人民利益,也带来了土地流转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土地资源滥用和土地浪费等问题;第二,利用竞拍的方式取得土地资源的使用权,这也导致房地产商竞拍得来的土地价格较高,开发商为了赚取利润,会通过降低房屋质量、提高房屋价格等方法来取得利润。这些原因都导致房价的过快增长,房屋价格居高不下但房屋质量较差,这些都不利于城乡规划目标的实现,容易形成房产开发中的泡沫现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第三,土地资源规划协调困难。在土地资源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发展规划为依据,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土地资源的规划中,规划部门的着眼点和土地部门的着眼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规划部门为了充分发挥城镇的功能,要求土地资源利用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土地资源部门则依照切实保护土地资源的方针,强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另外,在编制标准和编制技术方面,土地资源部门和规划部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人均用地指标和土地分类等方面存在着测算不一致的问题。最后,在土地用途管制方面,二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小城镇用地方面的管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二、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好城乡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必须要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以贵州本省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为基础,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加合理、科学、规范地利用土地资源。具体说来,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土地征用标准
在征用土地的过程中,政府应当依据土地资源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决定补偿的额度,合理区分不同用途的土地资源。要根据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前途来划分土地资源的优劣,合理提高优质地块的补偿费用。另外,要逐步从“征地”走向“购地”,在土地征用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征用和管理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在具体的费用上,耕地补偿费应接近于土地出让金,不得低于同等类型的耕地造地成本,避免出现征地补偿费用较低的问题。
(二)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管制
对于土地资源的出让、招标和拍卖等活动,我国应当制定出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并要加强对土地拍卖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土地征用过程的公平、公正与公开,维护好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等问题。土地资源的征用要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将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来看待。为了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价值,规范土地招标和竞拍的过程,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土地资源的基准计价,更加规范地对土地资源的产权进行管理。另外,要根据土地产权的不同,并结合土地的用途、位置和使用年限等相关因素,综合衡量土地资源的价值,合理制定土地资源的基准地价,更加规范地对土地招投标、拍卖和挂牌等过程的管理,形成土地资源利用的一系列的制度体系。
(三)合理规划并协调土地资源的利用
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重要的保障,也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为此,要充分认识到城乡土地资源规划的重要意义,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使城乡规划更加的规范与合理。首先,应当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逐步完善《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并做好“两规”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明确二者之间的约束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和衔接作出具体的规定,并制定土地资源利用的配套管理办法,更加有效地约束和引导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其次,要在技术层面做好“两规”之间的互通,建立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加强两者在技术层面和标准规范上的互通与协调。最后,要坚持保护耕地的指导思想,并贯彻和落实合理用地的基本理念,尽量少地占用耕地资源,使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贵州省的人口、经济等方面相适应,不断优化贵州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结语:
在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价值,用发展性的眼光做好土地资源规划,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与作用。为了促进城乡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制定出城乡土地资源的规划政策,并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资源的招投标、竞拍和使用过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解决贵州省存在的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房屋价格上涨过快和各部门协调困难等问题,根据贵州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科学规划贵州省的土地资源,促进贵州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冬梅. 浅议土地资源在城乡规划中的合理利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
[2]曹光永.基于土地合理利用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研究[J].科技资讯,2010.(18).
篇10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的文明建设成为了城乡现代化发展的集中表现。而城镇体系规划是政府综合协调辖区内城镇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城乡规划法》规定,要制定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明确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的区域,提出引导区域城镇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并就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二、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规划缺乏前瞻性。目前交通拥挤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通病,这除了与中国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分不开,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私家车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的数量和宽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行路难的现象突出显现出来。在许多旧城区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设施缺乏、户外活动空间有限,公众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生活质量。这一切都与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有关,没有在近期或是较长一段时期内给建设留有一定发展空间,导致了大量的拆迁现象。
(2)城乡规划随意性。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3)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污染严重。我国的乡镇企业总体来说,规模还很小、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主要是一些加工简单、产业链较短,彼此联系不多的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遍地开花,布局分散,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农村的自然面貌,而且侵占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加之对“三废”治理乏力,污染源已出现由点向面扩散的趋势,环境质量令人堪忧,由于布局分散,环境治理成本相当高,目前珠三角一带的乡镇基本都存在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投入相当大。
(4)缺乏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不够。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些城市为了改变形象早出政绩,大搞特搞献礼工程,形象工程,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5)不注重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三、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乡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建设中,必须重视规划,坚持区域乡镇建设一盘棋的思路,确定中心城市—小城市—重点乡镇分层次的建设格局。要本着充分发挥乡镇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原则,重点发展的乡镇一般为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的城关镇或中心镇,逐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和规模分布有序、功能互补、与城乡经济有密切联系,可以提高所在区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极”作用的乡镇体系和工业小区。对于这些重点建设的乡镇,应首先做好规划,科学地确定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功能分区,统筹布置好各项建设。要着力扩大其规模和完善其功能,以发挥乡镇规模聚集效应。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科学规划,促进城镇协调发展。规划要体现特色、具有前瞻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对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小区、机关、学校和居民小区等合理布局,水、电、路、气、排污和绿化等多种功能统筹安排,融实用、经济和美观于一体,与自然景观和乡风民俗相统一,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突出环境优先,规划先行,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品位和档次,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居民向居住小区集中。重点发展的乡镇所辖村庄新建工厂原则上停止规划审批,停止镇区居民分散建住宅宅基地的规划审批,同时加大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力度。
(3)大力发展少污染,无公害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镇,必须把产业结构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上,要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工业,大力发展少污染,无公害的产业。这就应从当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方向,注重城镇品位,在产业立镇上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发展特色经济。要结合本地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探索种养加工、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模式,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业。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自的风景名胜及人文景观,合理开发旅游等特色资源。总之,在乡镇建设中,要根据自己的区位、资源优势,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使乡镇健康发展。
(4)加强土地管理。发展乡镇的一条成功经验是实行土地的有偿使用。乡镇建设用地是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要纳入各级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凡乡镇建设用地,应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出租,实行有偿使用,凡经营性用地出让,应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土地出让金应主要用于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土地流转的实施力度,遵循国家“占地平衡”的保护土地政策,使建设用地与开发耕种用地挂钩,建设用地实行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统一管理。允许乡镇规划区外的建设用地与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按一定标准量置换,乡镇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可以依法采取租赁、出让、划拨和入股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对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严格用途管理的前提下,允许其合法流转。要引导农民向乡镇集中,鼓励农民利用原合法取得的建设用地量,参与重点乡镇的开发与建设。
(5)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提高乡镇环境质量。长期以来,在乡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甚至是掠夺性开发利用资源。往往是以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大量地存在着土地、能源、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利用效率降低的突出矛盾,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不高,导致当前我国部分乡镇环境恶化的现状。对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尽可能控制新的污染源出现,在城市规划上,应注意从生态角度进行功能布局,经济结构的选择应考虑城镇自身的生态特点,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应加以保护和保留。城镇规模也要考虑环境质量、土地容量、淡水保证量、绿化率和环境的自然稀释功能等,在城镇建设上,建筑材料要考虑多利用污染少,可吸收的环保型材料。
- 上一篇: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
- 下一篇: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