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一、名词解释:3×5=15
1、工作分析 又称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情报收集手段,提供相 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
2、绩效考评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指评定者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为主体的与评定任务有关的绩效信息(
3、福利 是指企业为了保留和激励员工,采用的非现金形式的报酬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薪酬的含义及其特点。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2.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个人综合素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综合素质因素了。
3.绩效面谈对员工有哪些作用?
(一)绩效考核面谈有助于正确评估员工的绩效。
(二)绩效考核面谈使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绩效。
(三)绩效考核面谈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开公正性。
(四)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并确定下一绩效期的绩效目标。
4、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公职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公职人员在进入公共部门之前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进入公共部门后还需通过实际工作和进一步的培训去发展和提高。尽管在进入公共部门之前工作人员已具备一定的学识并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但他们还需掌握和熟悉处理某项工作的特殊技能。基于此对部门新录用人员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职人员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和处理方法也处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之中。一些新的理论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公共管理中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现代管理理论日益为管理部门所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也广泛地应用于公共部门。这些变迁给公职人员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快速的学习运用新的方法从事公共管理活动以跟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充分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公职人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台阶。人的品德、智力、知识、技能和体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掘的潜力培训便是发掘人的潜能和塑造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开发的结果。对公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有助于开阔其视野提高其工作情趣激励其进取精神提高其领导、计划与协调能力从而为公职人员职务的晋升和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公共部门管理职能调整和转变的要求。
三、论述题:1×20=20
试析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管理的优缺点。
篇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加入WTO使得这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必定是被淘汰出局的对象。因此,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理论、方法,改造传统的人事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等,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选人。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理念和用人机制,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了人才素质测评。因为它具有客观、公正地评价人、识别人的特点,能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决策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施乐公司曾对500名销售人员和经理进行测试,花费34万美元;AT&T公司1998年花了3亿美元咨询费,其中主要工作之一是对人员素质进行测评,结果综合效益提高15%,避免了5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人才素质测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它利用现代科学的人才测评技术对社会各类人才进行有效的、客观的、科学的测量及评价,以此构建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理念和用人机制。
人才测评技术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综合选才方法体系,它通过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取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测量和评价,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晋升、培训提供服务。它包括测量和评价两个方面的含义,所谓人员素质测量,就是运用数学原理对人才素质状态及其功能行为进行定量描述,而人员素质评价则是根据数学描述来确定测量对象的价值判断。
2.人才素质测评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人才素质测评在企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通过人才素质测评,可以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动态地掌握本企业员工的素质状况及其发展潜力,从而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与利用,做到人尽其才,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组合;其次,通过素质测评,企业管理者可针对目前本企业员工的素质、行为、绩效等方面的状况与其职务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的要求,制定企业的员工培训计划,做到培训“有的放矢”;再次,员工也可以通过综合素质的测评结果,与企业的要求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不断鞭策自已;最后,员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可以作为员工奖罚标准之一,使物质利益的分配与员工的贡献大小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目前的测评方法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定性判断多,定量分析少;考核工具缺乏科学性、操作性不强;企业主管对测评结果不够重视,也没有奖励措施进行配套,致使人们对考核结果敷衍了事;测评缺乏反馈,被测评者既无申辨说明的机会,也无了解自己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吻合程度的机会,使测评失去改善员工素质的重要意义。
为克服以上缺陷,提高测评效果,追求测评方法的科学性、测评内容的全面性、测评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吸取国外先进的人才素质测评方法,应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本着德才兼备的原则对员工进行测评。其具体步骤如下:
3.人才素质测评的应用
(1)实施人才素质测评的企业背景:巢企业是一个集盐、盐化工、盐田生物、制药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近年,随着企业效益和规模不断提高和扩大,企业对员工的调动、晋升、加薪、培训等应有一个科学依据,这一切都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为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企业决定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
(2)建立因素集合U:现假设对某位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根据人力资源综合素质测评的基本要求,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可将测评指标分为品德要素、能力要素、智体要素、绩效要素四个要素,每个要素又可分解成若干个测评要素,这样既可以全面客观的反映员工的各个方面,又保证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指标体系共有4个一级指标,下属28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确定权重系数 A: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又称为专家法,其特点在于集中专家的经验和意见,确定各测评要素的权重,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如品德要素的权重为A1=[O.10 O.10 0.15 0.15 0.10 O.20 O.10O.10],其他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4)确定评价集合V:评价集合分为四个等级V={优秀、较好、一般、差},专家们对这28个二级指标按以上四个等级进行测评,经统计处理,得出专家群意见在四个等级上的分布,四个等级记分分别为4、3、2、l,即V=[4、3、2、l]T。
(5)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 R:根据专家群意见在四个等级上的分布组成单因素评价矩阵。
现以中层管理人员品德要素评价矩阵R1为例简述二级指标的综合测评,其他测评要素数据如表1所示。
(6)计算品德要素的综合评价B1:模糊变换B1=A1·R1中的运算法则“·”可采用“最大-最小”运算法则的Zadeh算子或加乘运算法则的加权平均型算子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值,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由于本文各测评要素的权重分配比较均匀,不存在特别的主要因素,并要求整体结构优化,故选用加权平均型算子,均衡兼顾所有测评要素的权重系数,计算出该中层管理人员品德要素的综合测评为B1=A1·R1=[O.312 O.415 0.173 0.100]
这个结果是归一化的,当权重系数和单因素评价矩阵均是归一化时,用加乘运算法则,综合测评的结果也是归一化的。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可知,在全部考核人员中有31.2%认为该中层管理人员的品德优秀,41.5%认为较好,17.3%认为一般,10%认为差,由于四个等级的得分应为4、3、2、l,该中层管理人员的品德要素得分值F1为
F1=[0.312 O.415 O.173 0.100]
[4、3、2、1]T=2.939
分值计算结果表明,该中层管理人员品德要素的综合测评接近于“较好”等级,这是测评结果的定量表示。
同理可得:
该中层管理人员能力要素的综合测评为B2=A2·R2=[0.345 O.402O.205 O.048] F2=3.044
该中层管理人员智体要素的综合测评为B3=A3·R3=[0.340 0.365O.230 0.065] F3=2.980
该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要素的综合测评为B4=A4·R4=[O.290 0.405O.240 O.065] F4=2.920
(7)中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测评:该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测评为W =A·B=[0.20 O.30 O.20 O.30 ]= [O.32 O.40 O.2l O.07]
这个结果表示在对中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测评中,全部考核人员有32%认为该中层管理人员素质优秀,40%认为较好,2l%认为一般,7%认为差。由于四个等级的得分相应为4、3、2、l,则该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测评分值为 F=2.97,分值计算结果表明,该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接近于“较好”等级,这是测评结果的定量表示。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以及最终的测评结果进一步分析影响人力资源发挥的因素和环节,制定改进措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企业价值链,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分值为员工的薪酬管理、职务调动提供依据,为培训工作提供方向,使员工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篇3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A.韦伯
B.马斯洛
C.泰罗
D.法约尔
2.企业管理的目标是()
A.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
B.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C.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D.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3.领导是领导者影响并感召个人和群体去追求某些目标的行为和过程,其活动的内容不包括()
A.指导
B.计划
C.激励
D.沟通
4.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两个相互补充的来源,一是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另一个是()
A.企业的内聚能力
B.企业的战略
C.企业的客户关系
D.企业的人力资源
5.企业按照某个(些)“细分变数”把整个市场细分为若干需要不同的产品和市场营销组合的亚市场,这是指()
A.产业分析
B.竞争对手分析
C.市场细分
D.竞争优势分析
6.根据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我们把市场成长率和市场份额均较低的战略经营单位称为()
A.明星类
B.金牛类
C.问号类
D.狗类
7.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主要涉及市场营销、销售实现和客户服务与支持这三个基本的业务流程的子系统是()
A.业务操作管理
B.客户合作管理
C.数据分析管理
D.信息技术管理
8.一个有效的、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的子系统一般包括:业务操作管理、客户合作管理和()
A.生产管理
B.销售管理
C.财务管理
D.数据分析管理
9.采用客户组合分析方法,对在客户关系中的历史价值高但潜在价值低的客户采用的策略是()
A.放弃
B.培育
C.维持
D.投资
10.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是()
A.直线制结构
B.职能制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结构
D.事业部制结构
11.控股型组织结构中,母企业与子企业的关系是()
A.行政管理关系
B.产权管理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同事关系
12.业务流程再造的简称是()
A.BRP
B.BPR
C.BBS
D.BBC
13.将产品从制造者手中转至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各中间商连接起来形成的通道是指()
A.供应链
B.分销渠道
C.价值链
D.增值链
14.网上直接调查最常用的是()
A.网上问卷
B.网上实验法
C.网上观察法
D.公告栏法
15.网上售后服务的特点包括便捷性、个性化和()
A.先进性
B.网络化
C.地域性
D.低廉性
16.企业在不断变化、不可预测的经营环境中善于应变的能力,也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领先能力的综合表现,这是指()
A.敏捷制造
B.敏捷性
C.虚拟制造
D.精益性
17.虚拟企业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是()
A.人力资源虚拟化
B.运作弹性化
C.信息网络化
D.组织结构动态化
18.主要是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事物未来的状况和趋势做出预测的是()
A.定量预测法
B.移动平均法
C.趋势预测法
D.定性预测法
19.通过把有关指标进行对比来分析企业财务情况的一种方法是()
A.对比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综合分析法
D.全面分析法
20.静态分析法可以分为净收益法、回收期法和()
A.投资收益法
B.净现值法
C.内部收益法
D.外部收益法
21.工作分析能够确定并完成工作所需的行为、条件和()
A.收支
B.成本
C.利润
D.人员
22.绩效管理的导向是组织()
A.目标
B.文化
C.收益
D.战略
23.为了开发某种特殊的产品或者解决某一特殊问题而设置的团队,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这是指()
A.虚拟团队
B.研发团队
C.质量小组
D.联合团队
24.企业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构建企业内外部知识网络进行内外部学习,有效地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这是指()
A.数据处理
B.知识管理
C.信息管理
D.企业信息化
25.知识管理的个性化策略,强调通过与知识创造者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实现知识学习和共享,这又叫()
A.整体策略
B.局部策略
C.显性策略
D.隐性策略
26.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组成主要有知识运行、知识明晰、知识绩效和()
A.知识分享
B.知识获取
C.知识处理
D.知识奖惩
27.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
A.供应商效率
B.制造商效率
C.批发商效率
D.整个供应链效率
28.生产能力是指一个作业单位满负荷生产所能处理的()
A.最大限度
B.最优量
C.成本最小
D.收益最大
29.供应商管理库存,又称之为()
A.VMI
B.CMIS
C.ERP
D.JIT
30.企业文化管理的影响因素有:行业特征、已有的企业文化模式、追求独特模式、形成的长期性和()
A.产品
B.企业制度
C.地域特征
D.管理者素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迈克尔·波特在其享誉世界的名著《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了几种基础的企业战略,包括()
A.总成本领先战略
B.差别化战略
C.产品组合战略
D.重点战略
E.资源分配战略
32.网络型组织的优点包括()
A.网络型组织促进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B.网络型组织可以实现核心价值链的连接
C.网络型组织降低了交易成本
D.网络型组织实现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E.网络型组织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33.企业的定价方法主要有()
A.成本导向定价
B.政策导向定价
C.需求导向定价
D.竞争导向定价
E.促销导向定价
34.财务分析的方法有()
A.对比分析法
B.归纳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推导法
E.综合分析法
35.实施企业知识管理需要把握的原则有()
A.成本
B.积累
C.信任
D.共享
E.创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
37.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38.简述网络广告的方式。
39.简答网络时代财务管理的观念。
40.简答知识管理的内容。
41.简答企业文化的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2.论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五、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3.海尔的JIT策略JIT(just in time)即准时制,海尔通过JIT策略获取了竞争优势。
(一)海尔的三个JIT
1、JIT采购
何时需要就何时采购,采购的是订单,不是库存,是需求拉动采购。这就会对采购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原有的供应网络要比较完善,可以保证随时需要随时能采购得到。
2、JIT生产
JIT生产也是生产订单,不生产库存。顾客下了订单以后,企业开始生产,并在五天或者六天交货,在这个期限内可以安排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完成需要怎样的原料供应,只要原料供应的进度能够保证,生产计划就会如期完成。
3、JIT配送
海尔配送流程跟传统的物流做法不一样,它完全是一体化的运作,而且海尔物流跟一般企业的物流还有比较大的差别,海尔对物流高度重视,并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也很舍得投资,去过海尔现场观察的人都会对它的立体仓储挑指称赞。流程化、数字化、一体化,是三个JIT流程的一个基本特色。
(二)海尔怎么做JIT采购
1、全球统一采购
海尔产品所需的材料有1.5万个品种,这1.5万个品种的原材料基本上要进行统一采购,而且是全球范围的采购,这样做不仅能达到规模经济,而且要寻找全球范围的最低价格。所以它的JIT采购是全球范围里最低价格进行统一采购,采购价格的降低对物流成本的降低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2、招标竞价
海尔每年的采购金额差不多有100多亿人民币,它通过竞标、竞价,把采购价格下降5%。每年下降100亿的5%就可以直接提高利润,或者说其价格在市场上就更有竞争力。
3、网络优化供应商
网络优化供应商就是通过网络,通过IT平台在全球选择和评估供应商。网络优化供应商比单纯压价要重要得多,因为它的选择余地很大,真正国际化的企业在国际大背景下运作,就可以有很多资源供它选择。
海尔的JIT采购实现了网络化、全球化和规模化,采取统一采购,而且是用招标竞标的方式来不断地寻求物流采购成本的降低。
(三)海尔怎么做JIT生产
海尔由市场需求来拉动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来拉动原料采购,再要求供应商直送工位,一环紧扣一环。海尔JIT生产的基础是ERP平台,通过IT舞台上演JIT生产这台戏。其前提就决定了生产速度会快,成本会低,效率会高,相反,如果靠传统模式去实现JIT生产难度就会很大。
(四)海尔怎么做JIT配送
目前海尔物流部门在中国大陆有四个配送中心,在欧洲的德国有配送中心,在美国也有配送中心,通过这些总的中转驿站——配送中心来控制生产。不做JIT采购就做不了JIT生产,而要做JIT生产和JIT采购,还必须有JIT配送。是JIT配送而不是JIT运输,因为运输是长距离的,配送是短距离的,是当地的。怎样做到按照生产的需要在当地做配送,随时需要随时送到,而且数量、规格要符合需要,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货物配送时间要扣得准,JIT生产、JIT采购、JIT配送就是要达到零库存。零库存不是库存等于零,而是在于库存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相对来说库存量就越少。所以JIT配送是这一切的基础,采购、生产与配送必须同时具备JIT的条件,因此叫同步流程,流程再造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三个方面。请回答:
篇4
一、考题例析
例1 [1997年全国卷,38](材料略)设问: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解析:这是一道“概念限制型”试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多数考生不是从找措施角度作答,而是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因全部搬到考卷中去,时间没少费,效果却不佳,失分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解题技巧。
参考答案:(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盲目到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做到了从实际出发。(2)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看到自己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决策时做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体现了对变化发展实际的正确把握。(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因地制宜地做出正确决策说明了这一点。(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说明了这一点。
例2 [2004年文综全国卷Ⅲ,39(7)](材料略)设问: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完整把握实事求是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如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等,才能结合材料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应做到:(1)一切从实际出发;(2)认识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3)发展电力行业,应掌握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提高预见性,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例3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Ⅱ,38(1)](材料略)设问: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并说明该企业运行模式是如何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解析:本题涉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如何体现”,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入手,与该企业运行模式对照,看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该企业运行模式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略)。(2)从该企业运行模式看,企业注重依靠科技,改变了过去那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模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从而体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二、应对策略
通过对上述几道考题的例析和解答,不难看出“概念限制型”试题有共同的设问模式和解题技巧。
1.明确概念内涵和学科范围。首先要搞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概念的内涵,其次要明确设问中该概念所属的学科范围。
2.分解概念内涵。明确概念内涵后,再把概念内涵分解为若干层次,然后依据分解后的若干层次有序地组织答案。如例2中,就要把实事求是的内涵分解为若干层次,然后从哲学角度回答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的措施即可。
3.注意结合材料。解题时,切记要结合材料。考生有无必要按概念内涵的每个层次作答,取决于材料中有无与该层次内涵相关的信息词,如相关,则选取相关的概念内涵层次结合材料作答。这有助于提高答题效率,更好地应对文综题量大、时间紧的考试模式。如例3中,设问材料只涉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内涵,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信息化、人力资源优势则没涉及,没有必要把它们都罗列出来。
4.适度引申扩展。组织答案时,要结合材料大意适度引申扩展,使之更臻完善。如例1中,之所以要组织“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点,就是因为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高考模拟训练
例题: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设问: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
解析:这又是一道“概念限制型”试题,依据上述解题策略,首先应明确解放思想的内涵和哲学常识范围;其次要将解放思想的内涵分解为:指导;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主观符合客观等。然后依据三个层次内涵结合材料作答。
篇5
1绪论
预算管理在全世界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现在已经渐渐变成为较成熟的管理系统,很多企业和投资人都用全面预算管理当成一种必需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是首次应用于第二十世纪初。它是一个集成的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按标准操作程序。首次引进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的概念,然后预算管理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世界发达国家、一些老企业探索并形成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这种职能管理、评价和激励的管理方法,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管理体系。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许多企业也陆续实行预算管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今的预算管理在编制过程中,采用自上到下、自下到上、上下结合的方法顺序来编制预算,调动各部门之间人员的积极性,让所有员工参与到中间来,从而形成了共同参与合作的预算管理。但是仍有很多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并不太好,因为实战的预算编制过程很复杂,导致出现很多不同计算公式叠加而成一个很难的程序的现象,因此不能有效的编制预算。
本文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对我国很多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达到有效实施预算管理的目的,使预算管理能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规划、整合、控制、考评的作用。
2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简述
2.1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企业财务、物质、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实现企业预计的战略目标。公司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现进度,帮助控制支出,预测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
全面预算反映了一个特定的时期,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它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为出发点的销售预测的目的,然后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等预测,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反映预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企业未来期间上升。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成熟和发展,在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内部管理和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大型工商企业就用这个方法作为标准操作程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职能,全面推行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工具,全面A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越来越发挥着核心作用。作为著名的经理David Oli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管理控制方法,将系统中的业务的一个关键问题。
2.2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草案、批准预算、实施、控制、调整、核算、分析和报告、评价和奖励的必要环节。
(1)确定预算目标。预算目标是编制预算的基础和起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应着眼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在预算期间将经营目标分解为预算目标,并以预算目标指导和约束整个预算编制过程。
(2)编制预算草案。预算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编制过程也是量化和量化预算目标的过程。预算编制通过“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程序,有反复计算、平衡、协商的过程,一次也不能完成。
(3)批准预算。这是全面预算管理,批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权利的必要程序。 只有在批准预算后才能用作执行预算的基础。
(4)实施预算。这是综合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预算成为现实的关键。 为了使各部门,各环节的预算发挥效用,必须充分调动各级预算责任部门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
(5)控制预算。这一环节是顺利实施综合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监督的有效性,企业必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预算监督活动,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
(6)测量和计算预算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为了衡量,评价和反映预算的实施和结果,必须改进预算会计制度,并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7)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偏差不能调整预算和现实事实,因为企业行动指南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当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为了确保预算的可行性,根据预算调整预算 环境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8)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为了有效履行预算责任,每个月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向管理层报告,详细分析预算差异的原因,并制定补救措施。
(9)预算考评和奖惩实行。如果缺乏评价和奖励联系,整体预算不会发挥作用,为了保证预算目标,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预算评价和奖励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缺乏战略指导预算
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应以集团战略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宏观和微观市场经济环境,为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整体规划。 在中国,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在编制预算目标方面缺乏战略指导。所有在预算实施过程中达成的企业往往在预算期间面临预算目标偏袒,忽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预算管理往往会扭转秩序,不利于长期战略企业集团的目标也很难实现预期管理的预期成果。
3.2预算指标的有效性很差,反馈价值不理想
关注企业内部生产在编制预算时,忽视预算管理应该以市场为基础,预算管理的充分参与低,生产准备,销售人员甚至不参与预算,预算目标和实际脱离,许多预算指标和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兼容,预算制度难以上市接受。 因此,预算是耗时,昂贵的,并且难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而且缺乏灵活性的预算指标,缺乏应对市场的能力,这是很难实现企业集团的预算。
3.3预算控制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中国企业集团在实施预算管理时着重于准备,执行问题。企业集团各职能部门只参与预算编制,预算的实施和跟踪参与显着减少,预算的实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对预算执行的严格监督,使预算在执行任意性的过程中,执行原始预算的结果和编制目标偏差也很大。由于参与度低,实施预算的分析不能深入分析,因为差异的原因难以准确确定深度。有些企业只有一年一次的分析方差,预算总是控制的作用弱,很多企业不能真正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控制。
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预算权威和严肃性。 缺乏明确的奖惩标准,使得工作人员自己的工作在完成奖励和惩罚的指标上都清楚地了解,不能实现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不利于实现预算 企业集团的目标。有些团体在审查预算结果后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缺乏激励机制,使得评估只是一种形式。
4关于完善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建议
4.1有效实施预算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
预算管理是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集团的核心,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支撑系统,预算管理应以群战的目标为基础,支持企业战略的需要。如果预算管理企业的战略要点,往往导致片面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目标。如果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是基于其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的规划,这意味着公司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随着时间和财务指标的数量可以衡量和可操作性。企业管理者可以监督和评估预算执行的结果,通过预算和预算目标的比较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区别,继续关注实施跟踪公司的战略,长期效果和短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对预算管理实施前,企业应认真贯彻集团资源分析和市场研究以确定其长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公司管理层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来预测企业的未来状况。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建立每个时期的预算,使企业集团预算的合并,避免预算管理的盲目性。有效的预算管理,提高企业集团的预算控制水平,提前谋划和安排企业集团资源和重要的经济活动。
4.2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预算管理理念
当企业进行预算管理计划时,需要同时掌握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管理环境以及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预算管理涉及企业集团的各个方面,各个子公司,各部门密切相关,在预算,金融部门和生产和销售业务部门应共同参与提高预算指标和预算数据,以适应对市场变化,减少预算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市场形势的预测和分析是整个企业集团预算制度的基础。企业集团预算指标值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风险的变化,减少由于预算管理而导致的过度预算僵硬,预算为贸易工作范围的顺利发展。
综合预算管理作为管理行为的管理过程中,基金会必须组织和指挥高层管理公司,从各级业务和其他专业管理部门准备和实施预算。
预算管理的核心功能是通过资本流动和业务流程的推进,充分整合资本流动,业务流程,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规划,并根据责任分工落实相应的责任,实现 资本流动,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的统一。 同时,将定量价值体系和业务系统集成到信息系统中,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业务流和人力资源的高效整合。
4.3严格的预算控制和评价,注意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篇6
谢周亮(1974―),男,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开封,475004),副教授。研究方向 :人力资本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背景是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个人收入水平的,一是上代人的竞争结果影响下代人的可观测 能力,例如影响下代人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收入水平较高,就有能力支付教育费用,不至 于因为交不起学费或因为需要子女尽早挣钱补贴家用而辍学;二是家庭背景能通过生活和学 习习惯影响下代人的内在特征,如毅力、勇气、气质等等,这也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 工作效果,但是个人的内在特征往往是难以测量的;三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往往 具有较高层次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子女求职或晋升过程中可以被利用。这三种途径都能够强 化收入阶层的代际传递性,前两种途径有其合理合法的一面,每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 一般都会首先保证自己的子女接受较好的教育,督促后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第三种 途径往往是在就业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用,当子女的人力资本水平一定时,有“ 关系”的父母能够为子女安排较好的工作,获得较多的晋升机会,这种情况既有损于社会公 平,也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根据上述家庭背景影响收入的特点和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在控制了教育水平和父辈有关特征等变量时,不同性别、户籍等人 群中收入差异的特点;与本人教育水平相比较,家庭背景影响收入差异的程度。
二、相关研究简述
英国学者Albert和Wayne[1]在研究中首先提出父母所处的职业、行业和学历将对年 轻人就业 产生重要的影响。Linda Datcher[2]认为利用父母的社会资源可能更直接的获得工 作推荐或 工作机会的信息,他用父母的教育水平、兄弟姐妹个数、家庭收入等指标来衡量家庭背景。 David和Robert[3]利用巴西的调查数据,发现在工资决定方程中加入父母的教育水 平因素, 会使估计的私人教育收益率下降1/4到1/3,他认为,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代际流动性较低 , 家庭背景在决定个人收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Heckman和 James[4]的实证结果也表 明父母的 教育水平每提高一年能使子女的收入增长3%-5%。与就业有关的信息和机会并不只是通过劳 动 力市场来流动和传递,相反的,它们更多的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来传递的,家庭社会 关系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信息流动,帮助个人获得就业的 信息和机会。[5]
国内学者也就家庭背景对就业或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岳昌君等[6]利用北京大 学“高等 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回归结果显示,父亲受教育年限对毕业生的起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东茅[7]利 用同样的 数据,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发现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子 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结果均有明显差异,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则拥有的权力越 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其子女更快捷、准确地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信 息,甚至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张世伟等[8]使用的数据来自2005 年吉林省 人口抽样调查,他认为,家庭背景是个人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忽略家庭教育背景会导致个 人教育回报的高估,母亲的教育背景比父亲的教育背景对个人的收入更具正面的影响。
可见,人力资本和家庭背景都可以通过就业机会影响个人收入水平。总体来看,精确比较家 庭背景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对个人收入的影响程度的成果并不多,本文利用有关调查数据, 借鉴相关研究对家庭背景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以及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差异分解方法,就家 庭背景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家庭背景对子女收入的影响 程度以及减少个人收入差异的着力点。
三、实证研究及结论解释
(一)各因素对收入的边际影响比较 本文利用的数据来自于李路路教授和边艳杰教授主持的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解释变量为个人月收入的对数,影响因素包括个人人力资本因素和家庭背景因素。其中,人 力 资本因素包括三个变量,一是个人教育水平,用实际受教育年限表示;二是工作年限,用年 龄减去受教育年限再减去5表示;三是健康程度,用自评健康等级表示。家庭背景因素也包 括四个变量,一是父亲受教育水平;二是母亲受教育水平;三是父母的职业地位等级;四是 户籍类型,城镇赋值为1,农村赋值为0。结合以往学者对于职业地位的研究成果,本文把职 业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等级为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赋值为4;中级干部、中 层领导和军人次之,赋值为3;专业技术人员再次之,赋值为2;各种服务业工作人员再次之 ,赋值为1;一线生产人员、体力劳动者和农民为最低等级,赋值为0。将父亲的职业等级和 母亲的职业等级合并为父母职业等级,取值为父母职业中较高者的等级。由于性别也是影响 收入的主要原因,本文还加入了性别变量,其中男性赋值为1,女性赋值为0,
首先采用Mincer的半对数收入决定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收入的边际影响,经检验模型不存在共 线性问题,但具有异方差现象。以预期残差序列绝对值的倒数为权数,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 ,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半对数收入函数估计结果 月收入对数回归系数t检验值Beta值 教育年限01145376076 工作年限00112139028性别02162512023 户籍类型02451215013 健康水平00481645012 父亲受教育水平001587009 母亲受教育水平00131017011 父母职业地位0076472009 常数项4155583调整的R2072 样本数2723
注:所有回归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回归结果的偏回归系数显示,个人教育年限增加1年,平均来说可以使个人收入增加114% 。 以往关于教育收益率的研究结论一般在10%以下,[9][10][11]相比较来看,本 文得到的教育 收益率稍高,这可能是由于本文所利用的收入数据包括工资、各种奖金、补贴、分红、股息 、保险、退休金、经营性纯收入、银行利息、馈赠等,范围较广,差异会明显拉大;也可能 是由于近些年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在同样的家庭背景前提下,教育对收入的解释力度不 断增强,以至于使用的调查数据越新,教育收益率相对越大。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教育是解释收入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健康水平在调查数据中被分为5个等级,每提高一个 等级可使收入提高5%,可见,全面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也有利于减少收入差异。
从回归结果来看,男性比女性的收入平均高24%。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 存在男性工资率高于女性的普遍现象,并且有逐渐拉大的趋势。[12][13]性别工 资差异并不 完全是人力资本差异造成的,学者们大都认同性别歧视是形成性别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经济结构调整的今天,与男性相比,女性面临着更高的失业概率、失业女性面临着更低的再 就业概率以及更长的失业持续时间,而再就业女性中,她们还面临着不利的职业选择条件和 相同职业内更低的工资待遇。因此,消除对女性的歧视,是缩小工资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当受教育水平和父辈特征相同时,城镇户籍人口比农村户籍人口的收入平均高278%。在中 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正在逐步扩大。如果将城镇居民的实物补贴归 入城镇居民收入的一部分,那么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变得更大。[14]事实上, 农村居民 没有享受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医疗保险、住宅津贴、企业养老金、失业保险、最低工资保障, 以及对学校的财政补贴、教育投资等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如果考虑上述因素后再来测量城 乡差距,则其倍数可能在6倍以上。[15]不断增强的城市偏向政策使得上世纪90年 代以来的 经济增长失去了收入均等化效应,高增长创造出来的经济福利并没有通过收入扩散机制,让 城乡居民平等地分享这个成果。[16]造成城乡收入差异的原因主要与一些不平等政 策有关, 如劳动力迁移、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差异。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城市 居民能够使用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认为比农村居民拥有更优越的家庭背景。
父母的教育水平对调查对象收入的边际影响并不大,大约在1%左右,而父母的职业地位对该 调查对象收入的边际影响较大,每提高一个等级,可使收入提高79%。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 即使在欧美等劳动力市场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还是会依靠家庭的社 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关系,通过这些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和帮助,克服劳动力市场上信息流动的 障碍,从而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
标准回归系数的Beta值是指在假设其他变量不变时,某解释变量变化一个标准差而因变量 变化的幅度。从标准回归系数Beta值来看,教育的边际效应最大,其次是工作年限和性别对 收 入的影响。家庭背景因素对收入的边际影响和健康水平的边际影响比较接近,说明家庭背景 也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
(二)各因素对收入差异的影响程度分解 关于个人收入影响因素的分解方法,尽管各因素之间必然会存在相关性,完全分离各因素的 影响很困难,但学者们也做出了许多较成功的尝试。Graham Pyatt 等[17]在Fei,
Ranis,
Kuo[18]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回归方程对收入基尼系数进行了分解。本文利用F-R- K影响因素分解方法,计算每个变量在解释因变量的变异中的相对重要性。
上面的半对数模型容易解释边际效应的经济含义,但半对数模型排除了在劳动年龄内收入为 0的样本。考虑到暂时性失业的情况,上月收入为0 ,年收入也不一定为0。一个人可能临时 失业,一般无法忍受长期失业,会努力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关系去找工作。因此,为了分析各 因素对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把个人年收入的原始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解 释变量与上同。由于仍存在异方差现象,先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再利用基于 回归模型的分解方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解,回归及分解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年收入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年收入回归系数t检验值对基尼系数的解释贡献率(%) 教育水平958257290143263 工作年限13362117-0105 -28
性别23402976001629 户籍类型249920180038708 健康水平48115470005101 父亲受教育水平15312390016299 母亲受教育水平14410450014259 父母职业地位1745700006111 常数项-3532-1009 0067125 影响因素合计0223412残差项0251463 总计054100 调整的R2079 样本数5048
注:各解释变量在1%的水平上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收入差异的解释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个人教育年限、户籍类型、父母的 受教育水平、性别、父母的职业地位和健康水平。
个人教育水平能解释个人收入差异的263%,说明教育不平等仍是当前个人收入不平等的最 主要原因,减少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提高低收入者的教育水平,是减少收入差异的有效办法 。另外,工作年限指标对收入差异的解释为负值,这是由于样本中工作年限与收入的秩相关 系数为负值,这说明工作年限已不是造成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年龄越大的人越缺乏在市场 经济环境中获得高收入的机会和能力,工作年限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弱化。
在家庭背景因素中,父母的教育水平可解释收入差异的558%,说明父母的教育水平对收入 的影响具有代际传递现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但影响当代人的收入分配,也会影响下一 代人的收入分配。由于城镇户籍人口比农村户籍人口具有更多的制度特权、更丰富的信息和 广泛的社会关系,户籍类型可解释收入差异的708%,则家庭背景共可以解释收入差异的13 78%。因此,父母特征变量也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子女较年轻的时候,在激 烈的就业竞争中,父母利用手中的资源影响着子女的就业和晋升。
四、政策含义
家庭背景能够显著地影响一个人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市场竞争不充分,就业制度不完善的时 候,招聘或晋升的决策人可以为“熟人”谋取好处,家庭背景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程度就 会更大一些。当一些人感到没有希望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时,或者悲观失望,影响个人劳动积 极性和整体经济效率,或者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可见家庭背景因 素对收入差异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尽量健全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信息的畅通透明,尽 量减少与市场效率相悖的因素对收入差异的影响。
教育水平是当前影响收入差异的最重要因素,社会对教育投资的回报正在逐渐提高,受教育 水平越高越有机会进入高收入水平的工作岗位。因此,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特别是通过加强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能有效地减少个人收入差异 。让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发挥决定性作用,不但能减少总体收入差距,还能提高经济效 率,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般认为,人力资本差异通过劳动效率必然引起收入差异,符合多劳多得的公平原则和激励 机制,因此,对于人力资本因素造成的收入差异,过程和结果都不需人为干涉,通过人力资 本调节收入差异只能从起点上做文章,尽量缩小人力资本本身的差异,让愿意接受教育的人 都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提高全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健康水平也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和减小收入差异的方法。在一定的人力资本差异条件下,所引起的竞争过程和竞争结果的差 异,只能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而家庭背景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方式是复杂的。家庭背景是上代 人竞争的结果,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很难受到国家政策的调节,因此,通过家庭背景调节 收入差异的方式一般要在影响过程中做文章,健全有关法律政策,使人们在就业和晋升中尽 量少受家庭背景的影响,人人都依赖自己的劳动能力公平竞争,这样也会提高人力资源配置 的有效性。父母特征和户籍等先赋性因素是后天努力很难改变的,他们对收入差异的解释程 度越高,说明市场经济的运行越不完善。随着市场转型过程的推进,对收入分配起决定作用 的应该是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等后致性因素,而当转型过程中出现制度衔接漏洞时,可使家 庭背景具有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当然,家庭背景对信息传递和信任关系的建立也会起到 正 面作用,因此完全消除家庭背景的影响是不现实的。但是,尽量减少家庭背景因素对收入差 异的影响,把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也是有意义的努力方向。主要参考文献:
[1]Albert R and Wayne G Family effects in youth employment[J]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979, No 0396
[2]Linda Datcher Effects of Community and Family Background on Achiev ement[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2,(1)
[3]David Lam and Robert FSchoeni Effects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Ea rnings and Returns to Schooling: Evidence from Brazil[J] The Journal of Poli tical Economy, 1993,(4)
[4]Heckman, James J, and Hotz, V. Joseph.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b or Market
Earning of Panamanian Males:Evaluating the Sources of Inequality[J]. The Jour nal of Human Resources , 1986,(21).
[5]Granovetter, Mark.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91).
[6]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 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J].管理世界,2004(11).
[7]文东茅. 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 育评论,2005(3).
[8]张世伟,吕世斌. 家庭教育背景对个人教育回报和收入的影响[J]. 人口学刊,2008 (3).
[9]Parish, William, Xiaoye Zhe and Fang Li. Non-farm work and marketiza tion of the Chinesecountryside[J]. The China Quarterly, 1995, (143).
[10]李 实,丁 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 2003(6).
[11]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 经济研究,2006(12).
[12]古斯塔夫森,李 实. 中国变得更加不均等吗[A].赵人伟,李实,李思勤.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3]奈 特,宋丽娜. 中国的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收入差距的扩大[A].赵人 伟,李 实,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4]魏 众.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必须注意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中国党政 干部论坛,2005(10).
[15] 薛进军.我国的失业、贫困与收入分配差距[J].中国人口科学,2005(5).
[16] 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能消除城乡收入差距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4).
[17]Graham Pyatt, Chau-nan Chen, John Fei.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 y Factor Component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0, (3).
[18]Fei J. C. H., G. Ranis, and S. W. Y. Kuo. Growth and the Family Dis tribut ion of Income by Factor Component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 8, (1).
Family Background, Human Capital and Personal Income Disparity Xie ZhouliangAbstract: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ecomposing Gini index based on regression equation ,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factors causing
indifference of individual income and its affecting extent on account of the CGSS dataset of 200 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mily background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 ifference of income, in addition to educational level. The perfect employment sy stem would reduce the operating scope of family background, so as to narrow the
篇7
一、简述价值链理论
1. 企业价值链的含义
目前,对于价值链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理论一致性。笔者认为企业价值链管理体系是企业业务流程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价值链是协调、策划、管理企业人力资源、采购、制造、销售、财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的集合,并充分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结合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信息技术,与企业供应商、客户、服务商合作,使之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链”型经营活动结构。价值链理论强调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交叉职能企业生产原料的供应商、客户都是价值链的一部分,客户的需求拉动价值链的正常运营,生产原料支持价值链的生存、发展。
2. 企业价值链分析
从价值链的含义中不难发现,企业价值链是由内部、外部俩部分组成的。企业内部价值链旨在提高企业价值的增值,寻求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以价值性、异质性、非完全模拟性为主要竞争力的本质,主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目标的归纳、集中客户,强调企业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异,优势放大,以减少企业非增值业务、增加企业增值业务,达到其稳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企业外部价值链是将企业的关注点转移到企业外部资源上,打破了企业内部价值链视角上的局限性,其考虑因素更为全面。企业外部价值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供应商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价值链上游因素,其提供的原材料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优与劣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的构造。二是渠道价值链,它能够影响用户的价值取向以及生产经营活动, 最终也会影响企业自身的活动。渠道价值链是把产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进而将企业产品归纳为用户价值链中的一部分,并且销售渠道会通过一系列活动, 来替代以及补充企业的销售活动,进而挖掘产品以及的价值,用以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如果企业与销售渠道搭建起了比较和谐的合作关系,那么也就能够实现与渠道价值链之间的利益最大化,达到降低成本以及扩大差异化的目标。三是客户价值连,在企业价值链中,企业即使客户的上游价值链,也是供应商的客户价值链。
二、我国企业价值链理论下绩效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我国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现状
由于不同行业企业价值链的体现形式不同,笔者经过研究与分析,就以下几种行业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现状进行阐述。
(1) 钢铁制造企业
近些年来钢铁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重组和兼并现象,横向一体化趋势明显。在这种大环境下,钢铁行业跨区域的重组和兼并,旨在寻求优势互补以及投资合作,因此国内涌出了一批大型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但是,钢铁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综合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企业的增值目标仍然存在缺陷。
(2)机械制造企业
一直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模式沿袭着粗放型。该行业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能源,这就使得机械制造企业成为高耗能、高排污的工业企业,不仅仅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对环境保护缺乏认识,没能积极、主动的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技术,不仅产品技术绩效低,而且还造成产品性能和质量的不稳定。
2.我国企业价值链理论下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产经营辅助活动所带来创造的价值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即包括了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含了许多被忽略的辅活动,例如技术、信息、知识。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过分强调价值链中基础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缺乏对辅活动的正确认识,致使企业不能主动的开发和研究新技术去、新科学,阻碍了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型产业转变的步伐。
(2)思想观念陈腐,缺乏对外部价值链的建设与管理
企业价值链是由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俩部分组成的,缺一不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在具体工作时只关注内部价值链,而忽略了外部价值链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事实上,如果企业不重视外部价值链的管理,将导致企业被市场所孤立。在企业价值链上,供应商价值链与客户价值链都属于外部价值链,如果企业不能紧密联系原材料市场以及销售终端,不仅仅截断了企业外部价值链,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不利于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3)过分关注对管理方式的评价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依旧在延续旧的企业价值链管理方式,在建立价值链评价体系时以价值链管理方式对绩效产生影响为基础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该方法并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因此,企业价值链的构建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价值链管理的评价范围不全面
企业价值链管理下的绩效评价并不是只建立在某一生产经营环节,或某一部门,而是贯穿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经营、服务、咨询的全过程。但是,我国部分企业仍然将企业价值链建设的重点放在产品生产以及销售上,造成企业价值链管理评价的覆盖面不全面的局面,以至于企业价值链的管理未能顾及整体经济利益,企业内部各部门领导层只关注本部门经济价值的创造,很少能够与其他部门协同作战,改善整个价值链的管理工作。
(5)偏向于于对财务管理的评价
财务部门掌握着企业全部的资金与资产,企业经营的盈利与否也是通过财务报表体现出来的,因此,大部分企业往往将价值链管理评价的侧重点放在财务角度,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了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局部效益、短期效益,不能形成稳定、长期、有效的价值链管理,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假话。
三、企业价值链下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1. 企业要增加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资金投入
要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异质性、价值性,就必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即拥有其他企业有的,又拥有其他其他没有的。因此,我国企业要加大对产品、技术研发环节的资金与资源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开发专利技术,由仿造向创造转变。
2. 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
优化企业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实现企业保值与增值的根本途径,也是完善企业价值链构建的最有效期办法。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与企业商业信用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市场拓展。企业只有拥有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完善的服务态度,建立健全一个诚信、规范、高效的经济市场环境,才能满足客户的期望,挖掘潜在客户。
3. 全面建设价值链绩效评价系统
企业要全面建设价值链绩效评价系统,既要兼顾内部价值链的管理,还要加强对外部价值链的管理;既要考虑财务因素,还要考虑为财务因素;既要注重管理效益,还要注重经营效益。只有这样的价值链绩效评价系统,才对我国各行各业企业价值链的绩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才能真正的增加企业价值。
四、总结
企业价值链管理作为新型的企业管理方法,不仅对企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企业价值链管理下的绩效评价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广大企业管理者积极探索,逐步完善价值链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三秀.制造企业价值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
[2] 田永姣,马兰.战略性价值链管理环境下的全面绩效评价研究[J]. 商业会计. 2013(23)
[3] 张记朋.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作者简介:张伟波(1972-),男,汉,本科,会计中级,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管理。
篇8
【关键词】 信息化业务 业务流程再造 价值链 商业模式
一、引言
传统通信咨询设计业务目前面临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方面运营商资本性开支从长远来看预计将基本保持平稳甚至有下降趋势,因此传统咨询设计业务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天花板明显;而另一方面,竞争日趋加剧,既有来自同行业对手的竞争,也有来自产业链上下游其他类型企业如设备制造商、集成商的竞争。以上市场空间有限、竞争加剧这两大挑战根源于传统通信咨询设计企业的业务结构问题,如要进行根本性扭转,必须实现业务转型,以扩大业务边界、提升附加值和增强竞争能力。
进行业务转型,实现企业运营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必然伴随“脱胎换骨”式的革新手段,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再造,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这也是本文的探讨重点。
二、战略转型的业务目标和实施举措
2.1业务目标
战略转型的业务目标是能形成涵盖咨询、设计、支撑、施工、集成、测试评估、运维、管理、业务运营等各种要素在内的一体化业务服务体系,能够提供贴近客户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具体针对不同的个案则可以按客户实际需求提供可灵活定制的业务服务套餐。
2.2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归纳如下:
(1)横向拓展
横向拓展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扩大客户面,包括继续拓展和深挖运营商市场,大力开拓建筑、政企、海外客户等,二是扩展业务范围,除传统的设计咨询业务外,还可承担IT咨询、系统集成、智慧咨询、软件开发、产品、招标、环境评价、项目管理、监理等各类任务。
(2)纵向延伸
不同于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更多体现为基于广口径业务范围的扩展基础之上通过价值链条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打通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如综合了已有的设计、咨询、系统集成、产品、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各种业务元素在内的EPC总承包业务模式就是典型范例。
(3)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包括业务和技术两个互为引领、支撑关系的维度,是保证企业业务持续增长的关键杠杆手段。
(4)集约经营
以上业务的拓展、延伸乃至持续的创新都需要企业的运营体系、支撑服务体系的引领和支撑,同时再考虑未来的通信咨询设计业必然处于微利时代,因此实施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已势在必然。
实现集约经营的关键因素包括业务流程再造、组织机构调整、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效率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等,而其中业务流程再造又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了其他关键因素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已成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一种必然选择。
本文下面篇幅将聚焦战略转型中的关型业务―信息化业务,对其业务流程再造做探讨。
三、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原则和方法
3.1核心原则―打造有效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
从顾客至上出发,深入分析客户的关注点,打造有效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可以说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出发点和核心原则。目前客户对信息化业务的关注点已发展到基于能力和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而最终目标应该是企业商业价值和模式更新的解决方案。因应关注点的变化趋势,本文建议通信咨询设计企业针对信息化业务可采取如下的商业模式:理念为引导、咨询为核心、战略上集成、价值链良性竞合。对以上商业模式阐述如下:
(1)以为客户提升商业价值和变革商业模式为核心理念
从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定制解决方案演进到用新的理念来引导客户寻找解决方案,抢占战略制高点。
(2)以咨询和顶层设计为核心
其中顶层设计为龙头,包括相应的功能设计、流程设计、界面设计等。
(3)系统、能力和资源层面实现高度的集成
应以“战略集成”为支点,利用好各方能力和资源,提升集成能力,在系统上、技术上、商务上、服务上共同形成合力。
(4)和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形成良性竞合关系
应通过与知名企业的合作,结合通信咨询设计企业的实际,走集成创新之路。
3.2设计办法
考虑到对现有流程进行清理和重塑,风险小、见效快,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活动的干扰也很小,因此通信咨询设计企业采用系统化地改造现有信息化流程的方法更为合适。
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可分以下6个阶段:构思设想、项目启动、分析诊断、流程设计、流程重建和监测评估,每个阶段又分为多个活动。6个阶段实施路线示意如图1。
各个阶段可应用的方法和工具非常多,其中“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英文对应“E(Eliminate)、S(Simplify)、I(Integrate)、A(Automate)”,可以简称为“ESIA”,是减少流程中非增殖活动以及调整流程的核心增殖活动的基本方法,参见下表1:
四、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方案
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包括战略流程、经营流程、支持流程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体系,考虑到篇幅关系,本文仅对关系价值链直接增值能力的信息化业务基本流程做简单探讨。
依据上文阐述的相关原则和方法,用SIPOC图(供方―输入―过程―输出―顾客)示意一个供参考的优化后的信息化业务基本流程如图2.
流程中部分要点简述如下:
(1)打造价值链,实现更高层次价值增值
如在新的信息化业务流程下,打造出完整的管理咨询―产品开发―信息工程-采购-系统集成的价值链条,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增值。
(2)供应链充分合作,实现共赢
目前的信息化项目所涉及的领域、资源、能力越来越复杂,对通信咨询设计企业而言,有战略高度的优势,但也存在很多短板,因此取长补短,与供应链充分合作,走系统、资源、能力多层面的战略集成之路是必然选择。通过与合作伙伴进行紧密的供应链连接,最终形成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价值星座。
(3)深入理解客户需求
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项目型企业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要求来进行生产的,因此客户需求本身就应该是流程中的关键输入,而对信息化项目而言,分析、挖掘乃至主动引导客户(也包括整个项目的最终用户,如智慧城市工程的最终用户可能就是广大市民)的显现需求、潜在需求和隐含的诉求更是至关重要。
(4)设立一站式业务经理和项目经理
对于信息化业务,不区分地域和专业,每个订单或潜在订单设置一名一站式市场经理,订单确定后则设立一名一站式项目经理,这两个经理对同一个项目均一跟到底,原则上中途不做交接,这两名经理尤其是项目经理将被授予比较高的管理权限,保证流畅的项目管理流程。与客户沟通和确认的工作由主要也由项目经理进行安排,沟通结果均由项目经理进行确认及跟进,删除相互牵扯的沟通和等待过程,减少内部运作的环节中信息输出接口,尽量避免对外信息不一致。
(5)强矩阵型工作团队
打造信息化项目的项目管理部,上面提到的项目经理(经验丰富,大局感强的资深人士)配置在里面,其他需要的各版块、专业的人员则由各生产部门提供相关人员充实到虚拟人员库中。每个订单确定后,按照项目的大小、难度和服务范围确定项目经理人选,项目经理负责从虚拟库中选配适当的项目组人员,由项目经理按强矩阵方式进行管理、协调,保证工作的无缝性。
(6)严格的监督、考评机制
对信息化项目的关键节点和交付物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评,考评结果与相关人员的绩效密切挂钩。可设立信息化项目专职监督员,对项目进行较深入的监督和评估。
五、结束语
篇9
关键词:酒店;移动信息化;必要性;意义;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U284.19 文献标识码:A
移动信息化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的高新产物,对国际上各行业的发展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项十分有利的技术。本文就是从我国酒店行业对移动信息化的应用角度出发,通过阐述移动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其应用对于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的必要性,以及这种技术对酒店行业的重要意义,还有酒店对其进行应用的几点建议。
1 移动信息化的概念简述
当今时代,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为世界上各行各业的发展皆带来了信息化的转变契机,人们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都开始逐渐被信息技术所覆盖。而新时期,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又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即信息化的应用开始到达移动信息化的阶段。这种移动信息化的技术应用既为我国通信行业提供了极大的助益,也开始在各方面推动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
所谓移动信息化,就是移动和信息化的技术组合,它通过在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之间搭建共同的网络通信平台,实现了应用、服务与网络之间的同步使用。而这种通信平台与同步使用的功能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将企业的有线的办公软件、ERP软件、CRM软件以及各行业特定的行业软件(如CRS系统等等)以及其他特殊的软件网络等,连接到无线的手机终端网络,进而推动企业移动化和信息化办公的实施,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以及服务等能够在更加全面的程度上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移动化,为我国的各个行业开展更加优质、高效、透明、互动、灵便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可能。
同时,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飞速发展,2011年,iResearch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研究发现,2011年Q2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达到6240万台,据WiFi联盟首席执行官Edgar Figueroa预测,2012年将售出WiFi手机5亿部,到2014年将有90%的智能手机拥有WiFi技术,2011年三大运营商在无线网络方面资本性支出同比增长了6.71%。酒店将一些传统的营销方式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扩展已成为趋势。“网络营销、数码营销理念的应用,通过社区概念、通过消费者互动形式对商业模式进行更新等等,都使得IT成为引领消费者习惯的方式。移动设备的应用,也会对现代服务业未来的精准营销带来新的变化”。酒店预订、酒店管家等形式的APP已逐渐显现在商旅人群的日常移动查询软件列表中。
2 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移动信息化的意义
新时期,我国酒店行业应用移动信息化的相关技术使其自身获得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论一下移动信息化的技术对我国酒店行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酒店行业对移动信息化的技术的应用,还极大地提高了酒店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酒店行业使用移动信息化的技术,来开展人力资源、设备及营销等的管理,可以通过高效便捷的互动沟通达到对酒店各方面运营状况的及时有效的全面的剖析,从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了酒店的运营成本。而且,移动信息化的技术还通过缩短服务途径、开展新型服务等,为酒店的服务进一步实施了优化,使酒店行业获得了更多稳定的客源,从而增加了酒店的经济效益。
其次,移动信息化技术使我国酒店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扩大了覆盖范围,从而推动了酒店更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酒店行业在移动信息化相关理论的指引下,将原来的计算机局域网等有线网络连接到手机以及PDA等无线移动设备上,为工作人员在更高程度上实现室外办公及无线通信提供了可能,进而突破了酒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酒店行业可以在更高效的运转以及管理环境中开展各项工作。这样一来,酒店行业就实现了更为高端的信息化建设。
再者,移动信息化在我国的酒店行业中进行应用,是我国酒店行业顺应时代潮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就目前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而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大力发展,酒店的客源量将会逐步地增加,而且这些新的客源对于各种服务的要求也将日益提升。酒店面临发展和保持品牌的忠诚度和差异性、提高越来越挑剔的客人的满意度、改善运行效率并提高员工的生产率以及扩大经营规模、优化投资等要求,必须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够真正维持自己在激烈市场中的稳步立足。移动信息化方案是有效的工具和有益的补充。
3 我国酒店发展移动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移动信息化的相关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端信息化手段,在我国酒店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必然,而且它在酒店中的应用还将在越来越高的水平上为我国酒店的发展提供助益。本文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论一下推动移动信息化的相关技术在我国酒店中更好的应用的建议:
3.1 逐步更新酒店行业的管理人员的理念
酒店的管理人员直接主导着整个酒店的信息化经营与管理,要推动移动信息化技术在我国酒店行业中的更好的应用,就必须从管理层这一关键出发来实施。首先,酒店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以创新的时代眼光去看待每一个阶段的经营管理工作,加大对于新时期实施酒店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知。其次,酒店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地学习新颖的管理理念及相关管理知识,并加强其自身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储备,准确及时地把握住时代信息化转变的契机,对酒店行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化的改革。
3.2 加大移动信息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酒店行业要实现对于移动信息化的良好应用,就必须努力选拔一批具有创新能力以及进取精神的素质高的企业人才,来参与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而且,酒店行业还应该通过为其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或者是签订硬性合同等方式,切实地将人才留在本企业内,使其为本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应用发挥作用。
3.3 建立健全移动信息化的安全保障建设
移动信息化的相关技术虽然对酒店的发展大有助益,但是信息化建设极其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从而对酒店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国酒店要切实地推动其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就必须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措施。一方面,酒店领导要加强对于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安保系统配套建设,以确保虚拟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酒店全体员工都要积极地落实对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安保认知,努力实施对于设备、系统以及网络等各个方面的正确使用,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尽量做好其机密保护工作。
结语
当今时期,移动信息化等相关高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经成为我国的酒店行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国酒店行业必须积极联合起来,加大对于技术应用的推广,努力采取措施使这些新型的技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董婷.浅析我国酒店移动信息化的发展[J].学理论,2009(26).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电子商务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模式。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网上购物这么简单的经济活动,它实际上是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想。虽然计算机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但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以及基于它而产生的各种新的企业经营、运作方式如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战略思想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鉴于此,本文就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做一探讨。
一、电子商务的涵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缩写为EC)就是在Internet的一部分即www)上购物。然而对于企业来说,电子商务的含义远远不只这么多。从通信的角度来说,电子商务是利用电话线、电脑网络或其他媒介所做的信息、产品/服务或付款的传送;从企业流程的角度来说,电子商务是商业交易及工作流程自动化的一种技术应用;从服务的角度来说,电子商务是解决公司、消费者及管理阶层既想降低服务成本,又要提高货物的品质及加速服务传送速度的一种工具;从在线的角度来说,电子商务提供了在Internet和其他在线服务中购买和销售产品和信息的能力。上述各种定义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电子商务的一部分特点——电子商务强调新兴商机的利用,即所谓的‘产生商业价值”和‘以少做多”。
另一种对电子商务的看法,是将其看成通过一组中介者,将数字式输入转换成增值'alueadded)输出的过程见图1)。例如,在线父易6n-linetrading)的情形下,处理过程可以把更有价值的处理如趋势分析)加进提供给消费者的原始资料如股票报价)中,以增加其价值。其他的增值做法还包括用各种图表、分类产业的绩效分析以及其他可以帮助做出更好决策的信息处理。
在本文中,我们认为应该这样认识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是一种“见代信息技术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系统运用,并由此带来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市场地位的重塑”。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电子商务:
(一)EC是当代信息技术IT),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的一种体现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等领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信息处理方式,包括原材料管理、资金转移与支付、产品的营销、产品的交易、市场信息的搜集处理等等,几乎可以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正因为IT,尤其是EDI,Internet/Intranet等现代IT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EC才得到在现代企业运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的企业以及供应链运作模式变得不合时宜,如电话、传真等落后的库存信息传递方式在实时数据收集、数据仓库及智能数据分析等技术面前变得黯然失色,传真等业务往来手段也远不如电子邮件来的方便。所以我们认为,EC是建立在现代IT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商业运作模式。
二)EC是建立在上述IT技术基础之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思想的变革
EC不仅带给企业和消费者冰冷的设备、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使企业的管理模式,或者说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转变不是偶然的,它有其必然的变化规率。在20世纪的40~60年代,企业处于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这时的纵向一体化”模式是有效的,但是在90年代科技迅速发展、世界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式下,上述模式暴露出了种种缺陷,如增加企业投资负担,要承担丧失市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业务等。从企业的经营目标来说,以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历了以产品为导向、以销售为导向、以利润为导向等阶段,但这些战略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同时,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渗入到企业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各个方面中。市场的变迁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们开始思考各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革。管理者们认识到,大而全的企业扩张战略永远不可能赶上瞬息万千的市场变化速度,企业只能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才能‘以静制动”,而不是陷入那种为了控制整个生产链而进行的低效扩张漩涡中。而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广泛使用使得这种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有了技术上的基础,而不致沦为空谈。电子商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全新的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
三、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运作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
从前面的分析可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电子商务实际是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一个总称。而纵观大多数基于当代信息技术的经营管理方法,它们的实质都是一种面向顾客的经营模式,或者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运作模式。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往生产者总委托——机制中扮演着方的角色,对产品来说他们掌握着比顾客多得多的信息,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顾客在上述机制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改观,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已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方。像Internet等全新信息获取/交流模式的出现使得顾客有能力认识、比较和选择不同生产者的产品,‘生动”地去购买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那种信息不对称给生产者带来的优势已消失无几,生产者不得不改变整个企业的运营目标,转移到供应链的末端——顾客身上。另一方面信息的充斥使得顾客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以琢磨和易变,任何单调和迟钝的经营方式都不可避免的会被市场淘汰,企业和它的陈旧产品也将被顾客所抛弃。由此产生了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其中的代表就是客户关系管理C;M)的出现。在这种理念中,顾客不再是末端”,而应该是供应链的起始端。
二)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必须围绕顾客的需求来开展各种经营活动。然而如何对传统的以产品、销售或者利润为目标的企业经营战略做出彻底的转变,将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庞大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要重新构建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环节,更不用说整个供应链系统。幸运的是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给这种变革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很难想象如何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进行客户信息的搜集、存储和分析,如何在相隔万里的企业之间即时交换生产、库存等重要信息。
三)由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的需求瞬息万变,企业认识到只有保留自己的核心业务如研发),而把其他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别的企业做,这样才能把企业所有的资源都集中投入到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活动中。由此产生了供应链管理、动态联盟等等横向一体化”的思想。
四、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资源管理技术
一)企业资源计划的定义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P)是GartnerGroup1990年初提出的,他用来描述新一代的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5RP!)模式。它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己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二)企业资源计划的内容
Gartner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 超越MRP !范围的集成功能。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等。
2.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和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 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 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ES)、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及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RP是对MRP!的超越,本质上ERP仍然是以MRP!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三)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以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资源整体管理的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的实施实现了从整体上对企业参与的供应链的资源进行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 以顾客为导向的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益生产LPLean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它们的关系,己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二是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制造出新产品,保持产品的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将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五、客户关系管理——顾客需求导向经营模式的报告
一)客户关系的管理简述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简称CRM)是触及到企业内许多独立部门的商业理念,它需要一个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并由集成了前台和后台办公系统的一整套应用系统支持,从而确保了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客户满意。CRM可以使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运作实现自动化并加以改进。分析家预测CRM系统将成为最大的应用领域。IDC公司预测其市场会从2000年的40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10亿美元。
企业的顾客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之一,因而需要细心管理。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培养和挖掘现在则被认为是企业获得进一步成功的关键。资料显示发展一个新客户要比保留一个老客户多出5倍的投入。投资于现有客户,使其满意度增加会对客户忠诚度有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最终效益。
CRM包含了销售、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三方面的企业活动。这些客户接触点必须能够提供增强了的客户关系。从广义上说,CRM实际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来看,企业的电子商务策略必须与CRM的业务模型同步以确保客户体验的一致性。否则相互独立的两种系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并产生互不协调的结果,从而使客户感到失望和不满意。
一个好的CRM系统应该是客户和企业双赢的情形。最终用户可以获得增值服务,而公司管理层可以收到有关企业围绕客户运作情况的持续不断的最新信息。
二)CRM的内容
1.通常认为销售、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是CRM的三大功能支柱。这些是客户与企业联系的主要领域,无论这些联系发生在售前、售中还是售后,或是在客户需要服务或信息以及想进一步购买的现有关系中。
1)客户服务。企业提供的客户服务是能否保留满意的忠诚客户的关键。从技术上来说,如今客户期望的服务已经超出传统的电话呼叫中心的范围。呼叫中心正在向可以处理各种通讯媒介的客户服务中心演变。电话互动必须与email、传真、网站以及其他任何客户喜欢使用的方式相互整合。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进入互联网通过浏览器来查看他们的定单或提出询问,自助服务的要求发展越来越快。从运作手段来看,客户服务己经超出传统的帮助平台。‘客户关怀”的术语如今用来拓展企业对客户的职责范围。与客户积极主动的关系是客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服务能够处理客户各种类型的询问,包括有关的产品、需要的信息、订单请求、订单执行情况,以及高质量的现场服务。
2) 销售。销售力量自动化SFA)是CRM中成长最快的部分。销售人员与潜在客户的互动行为、将潜在客户发展为真正客户并保持其忠诚度是使企业盈利的核心因素。SFA常被拓展为包括销售预测、客户名单和报价管理,建议产生以及赢/输分析。销售人员是企业信息的基本来源,必须要有获得最新现场信息和将信息提供给他人的工具。
3) 市场营销。营销自动化包括商机产生LeadGeneration)、商机获取和管理,商业活动管理以及电话营销。初步的大众营销活动被用于首次客户接触,接下来是针对具体目标更加集中的商业活动。个性化很快成为期望的互动规范,客户的喜好和购买习惯被列入考虑范围。旨在更好地向客户行销、带有有关客户特殊需求信息的目录管理和一对一行销应运而生成为趋势。如今的市场营销手段迅速从传统的电话营销转向网站和email。这些基于web的营销活动给潜在客户更好的客户体验,使潜在客户以自己的方式、在方便的时间查看他需要的信息。
2.深层次的客户关系管理。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价值,必须与销售人员合作对与顾客有关的商业活动进行跟踪,以激活潜在消费并进行成功/失败研究。市场营销活动的费用管理以及营销事件如贸易展和研讨会)对未来计划的制定和R0I分析至关重要。
1) 统一共享的客户资料库。共享的客户资料库把销售、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连接起来。作为企业与其相关利益群体之间首要接触点的这三个方面,如果缺乏统一的方法,未能结合与集成这些功能,将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横跨整个企业集成客户互动信息,会使企业从部门化的客户联络转向所有的客户互动行为都协调一致。如果一个企业信息来源相互独立,那么这些信息会有重复、互相冲突并且会是过时的。这对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将产生负面影响。
GartnerGroup公司把米用集成方法的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应用系统成为技术激活关系管理TechnologyEnabledRelationshipManagement)。这种方法改进了企业与其客户互动行为的方式,使企业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 数据分析。CRM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分析能力。如今的CRM解决方案在提供标准报告的同时又可提供既定量又定性的即时分析。
深入的智能性分析需要统一的客户数据作为切入点,并使所有企业业务应用系统融入到分析环境中,再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管理层和整个企业内部,这样便增加了信息分析的价值。企业决策者会权衡这些信息做出更全面及时的商业决策。
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全面分析来测量客户带给企业的价值以及衡量客户的满意度。搜集到的信息可显示客户类别,服务级别以及主要障碍等,这是做出管理报告和完成各种企业任务的基础,比如潜在消费的优先级定位、监视销售周期中某一特定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或是正在处理的问题的种类等。
六、结论与展望
- 上一篇:城市高品质发展
- 下一篇: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